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科研选题的标准、路径与策略

教育科研选题的标准、路径与策略

教育科研选题的标准、路径与策略

选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英国科学家J.D贝尔纳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为研究战略的起点。”选题既决定着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和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研活动应采用的方法和途径。课题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科研的成败。选得好事半功倍;选得不好则劳而无功。因此,研究者,尤其是那些刚刚涉入教育研究领域的“新手”,应认真、慎重地对待选题。

一、教育科研选题的基本标准

⒈课题应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价值通常是指事物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教育科研课题的理论价值是指课题满足教育理论发展需要的程度。越是能满足教育科学理论发展需要,对教育科研发展推动作用越大的课题,其理论价值越大。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或理论上的完善,是教育科研课题理论价值体现的几种主要形式。课题的应用价值是指课题满足教育实践及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这类课题往往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相关,其研究对教育实践乃至社会实践均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因操作性强而往往成为实践活动的依据。其价值主要体现为:解决了教育改革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直接为教育工作原则、内容、方法提供了依据等等方面。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区分是相对的。有的课题可能侧重于体现理论价值,有的可能侧重于体现应用价值。但即使是纯理论研究,也可以为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间接地体现出应用价值。应用研究的课题对其研究结果经过进一步的抽象、概括,也可以上升到理论,从而具有理论价值。因此,对课题研究的价值,不宜作绝对化的理解。

⒉课题应有创新。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根本谈不上是在进行科学研究。因此,教育科研选题,应选择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尽管研究过程中也要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应以表达自己的见解为主,要超越前人已达到的成就。

科研上的创新,有几种不同的境界。著名的文学史家王瑶,把学术文章分为以下几种境界:“一曰有口皆碑,成为定论;二曰自圆其说,言之成理;三曰虽有偏颇,不乏创造;最不好的是人云亦云,空话连篇。”所谓创新,不可能通篇皆新,一篇文章有几处新意就不错了。“不乏创见”,即使“有偏颇”,也还是好文章,至于通篇“无一字无来历”,写的都是别人说过的话,是众所周知的陈词滥调,就无任何价值可言了。有创见、有新意是教育科研论文的

灵魂,也是衡量一篇科研论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选题中的创新不能理解为“标新立异”、“追求时髦”。诚如北京大学一位教授所说的,“在有些人看来,新的就是好的,中国没有的就是好的。古人没有讲过的就是好的。他们把过去的传统的公认的东西一概斥之为过时、陈腐,认为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全盘否定过去的东西。这种思潮借思想解放之风到处泛滥……。”这种追求新奇之风,会把科学引入歧途。因此,在科研选题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实事求是,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故意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而是要推动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

⒊课题要有科学性。任何课题都不是凭空臆想,胡编乱造的产物,而是基于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基础之上。没有科学依据的选题,要么是胡编乱造、骗人骗己,要么是得不出任何有价值的结论,因此,教育科研选题必须保证课题的科学性。

课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课题应以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使所选的课题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选题必须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课题应纳入教育科学的某个理论体系中加以研究和处理,使课题研究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课题的科学性,其次表现在课题要以一定的经验事实为依据,使课题具有客观的现实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来源于实践。科学研究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其课题的产生也要基于人们的经验及经验赖以产生的客观事实。“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研究课题也是无法进行研究的。课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所选的课题应具体、明确。课题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范围、研究的内容乃至研究的方法应尽量在课题设计中明确体现出来,不能空泛、笼统、模糊。否则就可能因为课题欠具体、明确,缺乏应用的针对性,导致研究无从下手。

⒋课题能获得结果。获得研究结果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有很多研究课题看起来很有研究价值,但因受研究者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未必能获得研究的结果,这样的选题再有价值也不宜选择。

影响研究者获得某项研究结论的主观因素包括研究者的研究能力、研究兴趣;客观因素包括是否有适当的研究工具,是否有足够的参考资料以及学术道德的制约等因素。因此,研究者在选题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尽可能挑选自己力所能及的课题。

二、教育科研选题的主要路径

⒈从社会发展需要中选题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今迅速变革发展的社会不断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重大问题,教育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从社会发展需要中选题,既能拓展教育研究选题的范围,也能解决现实社会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推动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⒉从教育实践中选题

教育实践是一切教育科学理论的源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学工作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干部,会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遇到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教育工作者只要做有心人,就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从中就可以选择提炼出大量的研究课题,且选出的课题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实践中选题应注意对问题进行科学提炼、抓住问题的关键。

⒊从教育信息资料中提炼课题

教育信息资料往往能及时反映一些新的教育思路、教育经验体会、教育科研成果以及教育动态。通过收集、筛选、整理其中的一些信息,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研究课题。如李吉林的“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是受国外的“暗示教学法”的启示创建的;“中小学各科单元达标教学的实验研究”,是受到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的启发而提出的。因此,教师要重视教育信息的作用,随时关注教育科学的新动向、新进展,从而提高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随时提出研究的课题。除通过上述途径获取教育信息,提炼教育课题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参与学术活动获取教育信息。

⒋从《课题指南》中选题

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院所、学术团体、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往往根据社会发展及学科发展的需要,定期不定期地下达供研究人员参考的《课题指南》。列入《课题指南》中的课题,往往出自教育专家之手,有较强的科学性、现实针对性,且符合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从中选题容易受到重视、获得研究经费的支持,故从《课题指南》中选题,不失为一种选题的“捷径”。

三、教育科研选题的基本思维策略

⒈类比思考策略。

类比思考策略是根据两对象的相似关系受到启发而产生的一种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的思维方法。相似性是一种普遍性的存在。大到宇宙星系之间,小到每个原子运动的形式都存在着大量的相似之处。普朗克曾感叹道:“从表面看来,自然界的现象千差万别,但是在不

相干的领域常常体现着类似的简单原理,如果没有这种情况,以比喻和类推为主要手段的人类思维去探讨自然奥妙,不知要困难多少倍。”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提出问题,是一种主要的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的策略。德国飞机制造商从鲨鱼“皮肤”上得到启示:为什么身体粗糙的鲨鱼会是鱼类中游泳的佼佼者呢?根据这一问题他们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流体实验,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最后创造了一种新的机身飞机———仿鲨鱼皮肤的节能飞机。这种通过类比的方式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的现象不仅大量存在于自然科学中,也同样大量存在于教育科学中。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7世纪完成的名著《大教学论》,就是在把教育现象与自然现象作类比的基础上,根据自然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夸美纽斯的依据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成长遵循自然的规律;教育是模仿自然的艺术,故教育应遵循自然的规律。《教育社会学》、《教育系统论》也是研究者运用类比的方法,前者把学校类比社会,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形成的;后者则是把学校类比成一个系统,运用系统的方法构建的。因此,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大量的问题,选择出大量的研究课题。

⒉对立思考策略。

对立思考策略是指从已有事物、经验或课题等完全对立的角度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确定课题的一种方法。如英国科学家法拉弟从电产生磁的现象中得到启发,他反过来提出问题:“磁能不能产生电呢?”以此问题作为研究课题,通过实验,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我国,近年来有人针对现实中人们只关注对正面文化,如对“真实”宣扬、对“善良”的赞誉、对“美好”的描绘,忽视对负面文化的阐发的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研究负面文化的课题,并写成了专著,如高帆的《虚假论》,文清源的《错误论》及李兴武的《丑陋论》等。在教育领域,也有不少研究者运用了对立面的选题策略。如孙孔懿的《教育失误论》,石欧的《教学病理学》,就是从教育、教学的积极方面的对立面选题。这种方式所确定的课题,往往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⒊转换思考策略。

转换思考策略是指通过对事物之间的转换,从而获取新的研究课题的思维方法。转换思维策略是一种没有直接的道路可走时,通过间接道路巧妙绕过障碍物的一种思考策略。如我国古代的曹冲称象、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或用几何的方法解决代数问题,都是运用了转换思维的策略。

转换思维策略不是以否定原有结论为前提,而是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和已有知识的影响,

另辟蹊径。如对教学这一学校中最经常进行的认识活动的研究,最初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去认识它的特点与规律,后来又发现了活动的另一面——学生的学,由此提出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得出了一套完全不同于从教师教的角度看问题所能得出的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而认识到从教的角度或只从学的角度认识教学,都不可能得到全面的认识,全面的认识也不等于把这两个方面的结论简单相加,而应该从教与学的各种不同性质的相互作用中来认识教学的规律。这种视角的转换,就可以产生出一批新的研究课题,如语文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模式,数学教学中的讲与练等。

⒋移植思考策略。

移植是将某个领域的原理、技术、方法引用或渗透到其他领域而导致新课题产生的一种思维策略。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贝弗里奇说:“移植是科学发现的一种主要方法,大多数发现都可以应用于所在领域以外的领域时,往往有助于进一步发现。”在科技史上,许多新课题、新发明均来自于移植。如美国阿波罗11号所使用的“月球轨道指令舱”与“登月舱”分离方法,实际上就是移植的巨轮不能泊岸时而用驳船靠岸的方法。

移植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在教育科学研究选题中运用较多的是原理移植、方法移植。如将管理学原理运用于教育领域,就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教育管理学》;将心理学的原理运用于教育领域,便产生了《教育心理学》。方法移植在教育领域上也被广泛使用,导致了一些新课题、新学科的产生,如《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教育系统论》等等,就是将统计、测量及系统的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而产生的新学科。

(江新华,《教学与管理》2002,4)

教育科研选题的标准、路径与策略

教育科研选题的标准、路径与策略 选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英国科学家J.D贝尔纳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为研究战略的起点。”选题既决定着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和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研活动应采用的方法和途径。课题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科研的成败。选得好事半功倍;选得不好则劳而无功。因此,研究者,尤其是那些刚刚涉入教育研究领域的“新手”,应认真、慎重地对待选题。 一、教育科研选题的基本标准 ⒈课题应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价值通常是指事物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教育科研课题的理论价值是指课题满足教育理论发展需要的程度。越是能满足教育科学理论发展需要,对教育科研发展推动作用越大的课题,其理论价值越大。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或理论上的完善,是教育科研课题理论价值体现的几种主要形式。课题的应用价值是指课题满足教育实践及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这类课题往往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相关,其研究对教育实践乃至社会实践均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因操作性强而往往成为实践活动的依据。其价值主要体现为:解决了教育改革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直接为教育工作原则、内容、方法提供了依据等等方面。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区分是相对的。有的课题可能侧重于体现理论价值,有的可能侧重于体现应用价值。但即使是纯理论研究,也可以为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间接地体现出应用价值。应用研究的课题对其研究结果经过进一步的抽象、概括,也可以上升到理论,从而具有理论价值。因此,对课题研究的价值,不宜作绝对化的理解。 ⒉课题应有创新。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根本谈不上是在进行科学研究。因此,教育科研选题,应选择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尽管研究过程中也要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应以表达自己的见解为主,要超越前人已达到的成就。 科研上的创新,有几种不同的境界。著名的文学史家王瑶,把学术文章分为以下几种境界:“一曰有口皆碑,成为定论;二曰自圆其说,言之成理;三曰虽有偏颇,不乏创造;最不好的是人云亦云,空话连篇。”所谓创新,不可能通篇皆新,一篇文章有几处新意就不错了。“不乏创见”,即使“有偏颇”,也还是好文章,至于通篇“无一字无来历”,写的都是别人说过的话,是众所周知的陈词滥调,就无任何价值可言了。有创见、有新意是教育科研论文的

教师课题研究设计的八个策略

教师课题研究设计的八个策略 课题研究是教学科研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它在探索教育重大改革问题、解决教育实践难题、提炼教育实践经验、推广教育科研成果等方面, 发挥着独特作用。而课题研究设计作为申报立项和开题论证中的重要环节, 对研究成果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把握研究框架 从现有的教育课题研究设计来看, 课题研究设计一般应包括5个基本的要素, 即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预期成果。 问题提出是整个研究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研究目的意义的论述, 全面统摄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对成果的预期。文献综述是研究设计的基石。可以说, 研究设计的其他要素的论述, 都与文献综述的质量密切相关, 文献综述为整个研究设计提供全面的支撑。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过程, 是研究设计的核心和主体部分, 尤其需要语言简洁、思路清晰的陈述。研究预期成果是研究结果的物化和外显, 与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直接对应, 与其他因素间接相关。 二、做好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般要包含四部分内容:现有研究的现状、已有研究成果(经验、观点和结论等) 、已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的创新点(切入点) 。因此, 文献综述不仅是要收集分析已有成果, 提炼主要观点, 发现研究不足, 更要阐述对课题的启发和借鉴, 寻找本研究切入点。据此对自己的研究问题做出调整和完善。

在课题的开题论证报告中, 文献综述的重点要围绕研究的核心问题去论述, 而不必将文献查阅到的所有内容一一呈现。在实际的报告撰写中, 容易出现文献查阅与研究问题不匹配的问题, 这种不匹配要么是文献过于宽泛, 聚焦不到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上去, 要么是过于狭窄, 漏掉许多相关研究成果。比如, 查阅“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文献时, 一般的思路都会对“阅读教学”和“传统文化”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搜索, 这是必要的。但往往忽略一个内容, 就是到底有没有研究已经在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尝试呢?事实上, 这个课题的研究问题的类型是属于“怎么样”的类型, 即实施操作型的研究问题, 如果在文献综述中忽略了对核心问题研究现状的查阅, 不利于研究的推进, 也会导致走弯路或者重复研究。 【案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摘录。课题组的老师们概括出以下几种适合在小学使用的渗透方法。 1. 在学习字词中渗透 汉字是表意文字, 字词中文化色彩很浓, 可以借此使学生在活跃有趣的气氛中领略中国文化, 掌握字词。汉字是象形文字, 但不是只有象形这一种方法, 指事、会意, 特别是会意这一方法使汉字走向丰富。世界上有许多种古老的象形文字, 只有汉字发展得这么丰富, 使用得这么久, 这是我们先人的智慧。 2. 在课文分析中渗透 具体方法有: (1) 形象渗透法, 就是立足课本中的人物形象, 深挖并提取其身上的文化特质, 作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2) 刨根究底法, 就是从文化角度厘清词语、意象等的源流关系, 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入木三分的理解。

课题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课题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一)选题原则 选题原则就是实行课题选择时理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其实质是为课题选择活动提供某种行为准则和标准。为了保证研究质量,选择课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价值性原则 选择的价值性原则,是指课题要有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这主要表现为能满足教育工作实际的需要和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教育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所决定,又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要求研究者去探索、去解决。通过教育科研的途径,能够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科学的指导,少交“学费”,少走弯路。同时,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也要求教育理论不断更新、发展与完善。这不但是教育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理论的指导性,加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力度,也反映了人类对教育理解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所以,在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时,一定要考虑教育事业和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所选课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该原则充分反映了展开一项科研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探索活动,这就要求作为科研起点的选题必须符合教育科学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利于验证、批判和发展教育理论,完善教育科学本身的理论体系;必须符合教育实践应用的需要,利于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于绝绝大部分教育工笔者来说,后一方面的价值始终是第一位。当然,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研究课题,它都必须首先指向其教育实践应用方面的价值,尽管侧重教育理论学术价值的课题,其最终目的也是指导教育实践应用,最终也会转化为教育实践应用方面的价值。 2.创新性原则 选题的创新性原则,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具有新意,有独创性和突破性。选择前人没有研究或研究极少的课题,自是创新,但老生常谈的问题也能够做出创新性的成果。新视角、新方法、新途径一样体现创新性,许多有创新性的教育新思想和新观点,往往是来源于研究设计、研究方法或研究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创新并非一定要另外开垦一片无人问津的“处女地”,而是要善于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已得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实行探索,站在前人已有高度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 总来说之,为了获得具有创新性成果,教育科研应从多方面创新:第一,重视选题的创新性。要从新问题、新事物、新理论、新思想、新经验中选题;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从热点上选题;从独特的角度来看问题,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实行挖掘。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创新,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手段或技术,改进、完善某些已有的研究方法。第三,在应用上创新,将一种已有的理论方法首次应用到教育领域。 3.可行性原则

高教类课题选题指南

高教类课题选题指南 一一院校改革与发展类 1.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内部控制视域下民办高校规范发展的路径研究 3.应用型高校教育现代化建设路径研究 4.新时代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模式构建研究 5.民办高校数字化管理策略研究 6.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全面预算编制研究 7.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8.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学科重塑研究 9.艺术学科优质教学资源建用学管机制研究 10.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证研究 11.应用型高校“书香校园”建设途径研究 12.艺术学科招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研究 13.对接“一圈一带两区”战略的辽宁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14.民办高校立德树人育人机制/模式/路径研究 ——政策法规类 1.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发展研究 2.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政府支持政策研究

3.《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促进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研究 4.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5.辽宁省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6.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类政策分析研究 7.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风险识别与防控政策设计研究 一一质量评价类 1.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应用型本科高校政校行企协同育人质量监控机制研究 3.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业导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4.应用型本科高校美育评价机制研究 5.民办高校提升第三方评价中排名的路径研究 6.民办高校质量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7.“放管服”背景下民办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机制/体系研究 8.辽宁“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新需求研 究 ——其他 1.民办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路径优化研究 2.辽宁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研究 3.民办高校美育育人长效机制研究

选题指南供参考

选题指南 (供参考) 1.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劳动)教育研究 2.新时代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评价内容与方式研究 3.“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 4.五育并举视角下中学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5.学科融合五育并举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6.美术作品对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作用研究 7.中小学开展党史教育的(形式)与策略研究 8.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与基础教育各学科融合研究 9.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 10.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实践研究 11.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 12.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结合策略研究 13.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14.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策略研究 15.中小学“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研究 16.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 17.“双减”政策背景下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研究 18.“双减”背景下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19.“双减”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20「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1.“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22「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研究 23.课堂有效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

24.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研究 25.教师教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研究 26.教师心理健康成长与建设策略研究 27.情境教学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8.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 29.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路径研究 30.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与学业质量评价研究 3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与实践 3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33.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现状与提升优化研究 34.“互联网+”背景下有效教学研究 35.智慧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研究 36.“互联网背景下学科课堂教学变革研究 37.在线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38.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应用与共享研究 39.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作业设计研究 40.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研究 41.课堂诊断技术与方法实践研究 42.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研究 43.学科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 44.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45.基于教师发展实际需求的教师教学评价实施策略研究 46.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评价方法和路径的 研究 47.在新课程改革下科学核定教师工作量方法的研究 48.构建教师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的研究 49.建立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工作机制的研究

202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 选题指南

202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选题指南 一、研究背景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变革,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江苏省进行高等教育教改研究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选题目的 本次选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江苏省高等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可行的教改方案,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选题范围 1. 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选题着眼于江苏省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问题,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改进评估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2. 课程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而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本选题重点研究江苏省高等教育领域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的改革方案,以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 3.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教育资源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教育资源是高等教育教改的重要任务。本选题旨在研究江苏省高等教育领域的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分析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优化的方向,提出优化配置和利用教育资源的方法和策略。 4.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跨学科发展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跨学科发展是适应时代需求的重要方向。本选题关注江苏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跨学科领域的问题,研究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学科能力的人才。 四、选题方法和路径 本选题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和路径进行研究:

校本教研路径与策略

校本教研路径与策略 一、确立主题,明确目标 在校本教研中,首先需要确立研究主题,明确研究目标。研究主题应该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研究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衡量研究的效果。在确立主题和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制定计划,安排进度 在明确研究主题和目标后,需要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安排研究进度。教研计划应该包括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组织团队,分工合作 校本教研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教研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分工和合作方式。团队成员应该包括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学校管理人员等。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和特长,形成合力,提高教研效率和质量。 四、开展研究,实践反思 在校本教研中,需要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实践反思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实践反思包括对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的反思和总结,以及对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在实践反思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总结经验,形成成果

经过实践反思后,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应该包括研究的结论、经验总结、改进措施等。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价值,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六、分享交流,推广应用 在校本教研中,需要及时分享交流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经验。分享交流可以通过研讨会、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和推广。同时,也需要关注研究成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不断完善和优化研究成果。 七、持续改进,提升质量 校本教研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关注研究成果的应用效果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同时,也需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工作,为校本教研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支持。通过持续改进和提升质量的过程,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案例研究: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有效路径

案例研究: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有效路径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科研是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中小学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缺乏科研意识、时间不充足、 经费有限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探索出适合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有效路径。 一、建立科研机制 教育研究需要有支持体系,学校应建立健全科研机制,明确科研指导思想,制定科研 课题评审标准以及撰写科研成果评价标准,构建科研教师评价体系,确保科研工作的公平 公正。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引入专家多方面提 供指导和帮助。 二、推广科研成果 中小学教师科研成果在发表、宣传上还有待加强,需要充分发挥媒介的作用,开展各 种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让科研成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例如,可以通过学术期刊、考试报告、政策咨询等渠道,向相关利益群体宣传教育研究成果,提高社会群众对教育科 研的认知度,推动科研成果的普及。 三、加强师资培训 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缺乏,是妨碍教育科研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学校应该 加强教师培训,通过组织科研能力培训、科研实践交流等活动,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研 究能力,让教师更好地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 四、结合课程建设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课程建设,可以将科研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课 程内容与研究主题相互体现,以此激发中小学教师的内生动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上四个方面可以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提供有效的路径,需要学校、教师和相 关机构的共同努力和推动。通过科研能力的提升,中小学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更好 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成果,为中 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一、选择课题的意义 科研课题,即研究的题目,是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立的研究问题。选择课题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步,选题可以使研究的目的具体化、使研究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和内容范畴,选题具有指向性、概括性和理念性等特点。因此,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对于整个研究过程、组织管理和课题方案的制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课题可以反映出研究的价值。 课题反映现有实践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又反映向未知领域探索的广度和深度。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认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实验操作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校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解决教育实践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由于对教育的影响不同,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因而其价值体现也就不同。例如当前中小学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个主要举措。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因此,围绕素质教育选择研究课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课题可以引导研究的方向。 所谓研究方向,是指研究者经过长期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所认定的必须着手解决的某些方面的问题,并在这些方面开创自己的研究领域,形成论点明确的主攻目标。好的课题提出将会极大地推动教育实践和教育科学的发展。 课题影响着整个研究过程的方向。课题是对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主题的界定。比如:“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研究”指出了研究对象是初中学生,其范围限定农村,目标是揭示出辍学原因,并指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显然,课题明确了,整个研究活动的方向就明确了。 3.课题对研究工作起着制约作用。 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资料的收集和利用都存在差异,对课题起到制约作用。如:“当前中学生思想状况分析研究”与“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研究”,两课题都需要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但前者侧重于对阅读内容的分析,后者侧重于阅读方法的研究,这是受课题制约的原因。 总之,只有贴近学校教育的实际才能切实回答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能够回答和解决教育实践中问题的研究,才有生命力,才有价值。 二、选择课题的要求

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报告

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报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备受挑战, 为适应课改要求、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始新的探索与创新之路, 课题研究就成为教师们探索的主要方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 运用适切的研究方法, 从不同的视角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形成一定研究成果的过程。 一、找课题的路径与方法 课题研究首要的工作就是找到一个适切的课题去研究, 其实质就是提出高质量的研究问题, 问题的质量决定研究的方向、水平和价值。爱因斯坦在他的《物理学的进步》中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选择研究课题, 是进行研究的首要环节, 也是一项完整的研究工作的开端, 对教育研究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开局作用。 (一) 教学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 教学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是教师选择研究课题的最基本路径, 只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细心观察、勤于思考, 一定会发现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具体可从如下层面进行遴选。 1. 课程层面 课程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所要学习的指南, 具体表征在课程标准与教科书中, 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保证, 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层面的探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课程类型与特点诸多方面的研究, 如“不同形态的课程在本校或本地实施的策略研究”;非正规课程的建设及其功能性研究, 如“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等;选定某一主题或内容就其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 如课程编排顺序、逻辑结构、课标与教材匹配性等方面研究;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角对课标建构、教材建设问题进行研究;从利教与利学的可持续性发展视角探析课程中的相关问题, 如教材观、课标观等。 2. 教学层面 课程只是指明了开展教学活动的路向, 重要的是在教学方面, 也就是采用何种教学路径和方法让学生获取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

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1、课题的表述:一个完整的课题包括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小学生面对课堂提问心理反应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小学数学差错资源有效利用研究 中小学教育科研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分析法, 个案分析法,教育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等。 2、课题的来源与选题思路: 一是从教育教学中碰到了问题或遇到困难,在反思中确立课题。 《小学数学差错资源有效利用研究》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成长相关性的研究》 《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教育的研究》 二是留心教育、教学中的疑点,发现课题。 《两种不同程序写话教学的效果比较研究》 《实验小学“名师”培养的阶梯性构想与研究》 三是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去确立课题 《初中语文英语语法同步教学的实验研究》 《“反哺母校”互动式校本教研平台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四是从成功教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和优势特色中去确立课题。 《钱江源美术资源进小学课堂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科技创作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究》 五是从各种文献资料中确立课题 《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中乡村资源利用的研究》 哪些问题不可以成为课题 ●课题老生常谈,没有研究的新意:小学语文教学中何如运用多媒体? ●课题已有共识,没有研究的价值:小学生生字抄写遍数与记忆水平的研究 ●课题太具体,没有研究的意义:怎样帮助某某同学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课题空泛笼统,没有研究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个性 ●课题过于宏观,没有研究的水平:中国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 ●课题在市立项,没有研究的必要: 课题的选择途径 课题的直接来源:根据《课题指南》来选题 3选择课题的四项基本原则 ●价值性原则: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研究(有价值) ●采用题海战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没有价值) ●可行性原则:东莞与江浙(或周边)先进地市教育的比较研究(教师研究不可行) ●小学美术生态式教育的探索(可行) ●创新性原则:构建小学语文“三环自主”教学模式的研究 ●富裕地区农村小学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研究 ●超前性原则:乡村小学现代化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语文毛笔字的教学与评价研究 总之,课题不能太大、太笼统,否则研究就无法下手。尤其对小学教师来说,选题宜小不宜大,宜易不宜难。要小题大做,不能大题小做。课题越大,研究越空,比如“学

【教育科研的选题方法】教育科研方法选题举例

【教育科研的选题方法】教育科研方法选题举 例 选择研究课题,是进行任何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之一。有人说:“科学论文的题目选得适当,等于完成论文的一半工作。”教育科研题目若选择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果。若是教育科学研究题目选择不好,常常会使研究工作受到障碍,半途而废。所以教育科学研究题目选择得好不好,是关系到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果,是其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一般来说,一项新的、正式的科研课题的确定大多要经过以下几个基本过程:a.提出科研课题;b.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c.将课题具体化;d.撰写选题报告;e.征求意见,反复修订。 1.选题的策略 (1)从教育实际工作需要中选题 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社会实践、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根据社会需要,看清时代的潮流,选择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是课题选择的重要策略之一。 (2)从教育文献中选择题目 查阅和评价已有研究文献,是选择课题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最常用的方法、策略之一。查阅与评价研究文献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明确哪些问题已经被研究,进展状况如何,另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为了解已有研究的完成质量,如果发现已有研究质量不高,这就说明该问题值得研究者做进一步的研究。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注意研究资料中被忽视的“空白点”;注意发现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注意发现已有研究在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3)选择教育科学研究题目要注意可行性 研究者要根据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和从事研究所具备的各种客观条件来选择研究课题和课题的深度。主观条件指研究者为完成课题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研究能力和工作经验,以及对有关研究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程度。它反映了研究者承担课题的可能性和完成课题的水平。客观条件指完成某课题所必须具备的设备、仪器、工具以及必要的人力、物力、图书资料等。对于任何一位研究者,选题必须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这样才有可能完成它。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课题按研究深度的高低是分层次的,选题时必须考虑课题的研究深度。按照研究深度,研究课题可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 ①描述性课题是指对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的课题,它主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如教师生活状况调查、学生看电视情况调查等都是描述性的研究课题; ②因果性课题是指揭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课题,它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如寻求培养学生创造性

教育科研论文选题的思维策略

教育科研论文选题的思维策略 一、选题思维策略的内涵 简单地说,选题思维策略就是研究者处理、加工研究对象的思维方法。但凡研究,都有所研究的对象。但是只有研究对象,还不能构成研究的选题。明确研究对象只是选题的第一步,这一步仅仅设定了所要研究的领域,或研究的一个面或一个点。明确研究对象只能帮助研究者聚焦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或是预感问题的研究方向,但还没有形成具体而清晰的研究问题。许多中小学教师的选题就停留在这一步。他们往往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研究、合作学习研究等论文写作题目,但提不出问题,这使得许多论文面面俱到,没有针对性。造成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缺少对研究对象进行精加工的选题思维策略。 选题思维策略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处理研究对象中的因素关系。思维特异性往往表现为处理事物之间关系的独特性。现实生活中,那些思维活跃的人,常常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方向看待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有新意、有价值的问题。科研选题也是如此。当研究对象或研究主题确定后,下一

步就是研究者运用自己的思维,对研究对象或主题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对象内部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有潜在研究价值和研究可能的关系,明确研究进行的方向与路径。 思维策略是研究者思考问题方式的具体表现,是个人心智水平的凝结。选题思维策略,既是教育研究者研究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也是活化研究者知识储备的催化剂和反映研究者学术主见的试金石。具有新意的选题能够体现研究者独到的、个性化的思维策略,而缺乏新意的选题则反映研究者拙劣的思维策略。虽然思维策略没有僵化的定规和程序,但它也不是完全虚无缥缈、无踪可寻,总结前人的选题思维策略类型,在模仿中创造,逐步形成个性化的选题思维策略也是可行的。 二、选题思维策略的类型 1.对立思维策略 对立思维策略是教育研究者怀疑的思维品质的具体化。它常常表现为,研究者有意站在现成的理论、权威的观点的对立面,从相反的方向怀疑它们的合理性,寻找反驳他们的突破口,或者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质疑。这也就是清代刘熙载在《艺载.诗概》中提出的写反面,现代作家赞赏的反弹琵琶,简单地说,就是反向求新。运用这种策略

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

xx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xx年度 课题指南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东莞市教育局2016年工作要点》提出的教育科研目标任务,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坚持以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为主,以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选题应注重科学性、前瞻性、普遍性,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价值,论证设计科学;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理论创新,为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注重跨学科综合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注重教育发展薄弱区域、课程改革薄弱环节、教育改革发展难点、社会关注热点等问题研究;注重学科德育研究、微课优课、传统文化教育等新领域的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与研究。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东莞“慧教育”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二、选题说明 1. 本课题指南分为18个专题,供研究者选题参考,选题时应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从真实的教学问题中具体确定课题。也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选题。 2.选题时,主持人应根据自己的角色特点,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突出关键问题,体现个性特征,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可行性、实效性的统一。 3.课题名称必须规范、简明,一般不超过20字。确定具体题目时尽可能避免“套题”“同题”现象。 三、研究重点 (一)学前教育发展研究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