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学本科-有机化学在线练习2答案教案资料

药学本科-有机化学在线练习2答案教案资料

药学本科-有机化学在线练习2答案教案资料
药学本科-有机化学在线练习2答案教案资料

(一) 单选题

1. 可发生自身羟醛缩合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C)

2. 酚羟基具有酸性的主要原因是()

π-π共轭效应

(A)

p-π共轭效应

(B)

σ-π超共轭效应

(C)

-I效应

(D)

参考答案:

(B)

3. 下列物质与金属钠作用放出氢气速度最快的是()

(A) 甲醇(B) 丙醇(C) 异丙醇(D) 叔丁醇参考答案:

(A)

4.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A)

5. 下列化合物,不能与饱和NaHSO3溶液反应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D)

6. 下列化合物,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A)

7. 下列醇最易脱水成烯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A)

8. 将苯乙酮还原成乙苯应选用的试剂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A)

9.

下列化合物的1HNMR 图谱中,不产生耦合裂分的是( )

(A) CH3CH2COC H3 (B) CH3COCH2COO CH3 (C) CH3COOCH2C H3 (D)

C6H5OC(CH3)3

参考答案: (B)

10. 常用来保护醛基的反应是( )

(A) 碘仿

反应

(B) 羟

醛缩

反应

(C) 生成缩醛

的反应

(D) Claisen 酯缩合反应

参考答案: (C)

11. 可用作重金属解毒剂的是( )

(A) 乙硫醇

(B) 二乙基硫醚

(C) 甘油

(D) 2,3-二巯基丁二酸钠

参考答案: (D)

12. 下列化合物,属于缩醛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D)

13. 化合物:苯磺酸、苯酚、苯甲醇、苯甲酸,酸性强弱顺序为( )

(A) 苯磺酸>苯酚>苯甲醇>苯甲酸

(B) 苯磺酸>苯甲酸>苯酚>苯甲醇

(C) 苯酚>苯磺酸>苯甲醇>苯甲酸

(D) 苯甲酸>苯磺酸>苯酚>苯甲醇

参考答案: (B)

14. 鉴别苯酚和苯甲酸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

(A) FeCl3

溶液

(B) NaHCO3

溶液 (C) NaOH

溶液 (D) 溴

参考答案: (C)

15. 下列物质能与氢氰酸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16. 不能与溴水反应的是( )

(A) 苯甲

(B) 苯

酚 (C) 乙酰

丙酮 (D) 乙酰乙

酸乙酯

参考答案: (A)

17.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18. 下列化合物指定质子的化学位移(δ值)由大至小排序正确的是( )

(A) RC H O >Ar-H >RCH=C H 2>C H 3CH 2OH

(B) C H 3CH 2OH >RCH=C H 2 >Ar-H >RC H O

(C) Ar-H >RC H O >RCH=C H 2>C H 3CH 2OH (D) RCH=C H 2>Ar-H >

C H 3CH 2OH >RC H O

参考答案: (A)

19.

加热脱水可生成具有顺反异构体的产物,并经氧化、脱羧能生成丙酮的是( )

(A) CH3CHOHCH2COOH (B) HOOCCOCH2C OOH (C) CH3CH2CHOH COOH (D)

HOOCCHOHCH2COOH

参考答案: (A)

20. 下列化合物能发生Cannizzaro 反应(岐化反应)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21. 通过醇直接脱水制备的下列醚中产率最高的是( )

(A) 甲基正丙基醚

(B) 乙基正丙基醚

(C) 乙醚

(D) 甲基叔丁基醚

参考答案: (C)

22. 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

(A) 丁酸

(B) 丁醇 (C) 丁醛 (D) 丁酮

参考答案: (A)

23. 下列化合物最易脱羧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B)

24. 下列各对化合物,能用IR 光谱定性区别开来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D)

25.

下列物质中烯醇式含量最高的是( ) (A) CH3COCH2CH 2CH3 (B) CH3COCH2CO CH3 (C) CH3COCH2CO OCH3 (D)

C6H5COCH2C OCH3

参考答案:

(D)

26. 下列化合物,能与三氯化铁显色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27. 化合物:a 甲醛,b 苯甲醛,c 丙酮,d 苯乙酮,与NaHSO3加成活性顺序为( )

(A) a >c >b >d

(B) a >b >d >c

(C) a >b >c >d

(D) c >d >a >b

参考答案: (C)

28.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29. 能与丙酮反应的是( )

(A) Tollens

试剂

(B) Fehling

试剂

(C) Grignard

试剂

(D) Lucas

试剂

参考答案: (C)

30. 不属于亲核加成反应的是( )

(A) 丙酮与亚硫酸氢钠反应

(B)

羟醛缩合反应

(C) 乙酰乙酸乙酯与苯肼反应

(D)

卤化氢与烯烃的反应

参考答案: (D)

(二) 多选题

1.

鉴别丙酮和异丙醇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

2,4-二硝

苯肼

(B ) NaHSO 3

(C ) I2/NaO H

(D ) Br2/CCl 4

(E )

Cu(OH)2 参考答案: (AB)

2. 受热脱羧又脱水生成环酮的是( )

(A) 丙

(B) 丁

(C) 戊

(D) 己

(E) 庚

酸 酸 酸 酸

参考答案: (DE)

3. 可与苯肼发生反应的是( )

(A) 丁

(B) 丙酮酸

(C) 丙酸

(D) 乙

乙酯

(E) 乙

酰乙

酸乙酯

参考答案: (ABE)

4. 可将2-丁烯醛选择性还原为2-丁烯-1-醇的试剂是( )

(A) LiAlH4

(B) NaBH4 (C) H2/Pt

(D) Zn-Hg/

HCl

(E) Na/液NH3

参考答案: (AB)

5. 有机波谱中,属于吸收光谱的有(

(A) 质

(B) 紫

光谱

(C) 红外

光谱

(D) 核

磁共

振氢谱

(E) 核磁共

振碳谱

参考答案: (BCDE)

6. 受热后生成烯酸的是(

(A) 2-羟

(B) 3-羟基

(C) 4-羟基

(D) 5-羟

(E) 3-苯基

丁酸

丁酸

丁酸

丁酸

-3-羟基丁酸

参考答案: (BE)

7. 由苯甲基溴制备苯乙酸可采用的途径有( )

(A)

先与氰化钠作用,再酸性水解

(B)

先与氢氰酸作用,再酸性水解

(C)

与二氧化碳加成,再酸性水解

(D) 先与金属镁作用,再与二氧化碳加成,最后酸性水解

(E)

先与金属镁作用,再与甲酸加成,最后酸性水解

参考答案: (AD)

8. 可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A) 乙酸

(B) 丙

(C) 乙

乙酸

(D) 3-羟基丁

(E) 3-戊酮

参考答案: (BCD)

9. 化合物:(CH3)3COH 的正确名称是( )

(A) 叔丁醇

(B) 仲丁醇

(C) 异丁醇

(D) 2-甲

基-2-

(E) 2-羟

基-2-

丙醇

甲基丙烷

参考答案: (AD)

10. 能与苯甲醛发生交叉羟醛缩合的是( )

(A) 丙酮

(B) 苯乙酮

(C) 甲

(D) 丙

醛 (E) 丙

参考答案: (ABD)

(三) 判断题

1. 正丁基溴化镁(格氏试剂)与丙酮加成再酸性水解可制备2-甲基-2-己醇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2. 冠醚可作相转移催化剂,如18-冠-6可催化环己烯的氧化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3.

以下化合物存在三类不等同质子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4. 我国化学家黄鸣龙改进了用肼还原羰基的反应

(A) 对(B) 错

参考答案:

(A)

5. 可用托伦试剂氧化丙烯醛以制备丙烯酸

(A) 对(B) 错

参考答案:

(A)

6. 苯乙酮既能发生碘仿反应又能与亚硫酸钠加成

(A) 对(B) 错

参考答案:

(B)

7. α-卤代酸酯既能与镁生成格氏试剂,又能与锌生成有机锌化合物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8. 苯甲醛与乙酐在乙酸钾的存在下发生亲核加成,再失去一分子羧酸,生成α、β-不

饱和酸的反应属于Konevenagel反应。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9. HNMR化学位移δ值:苯环氢>炔氢>烯氢>烷氢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10. 1~3个碳的醇能与水混溶

(A) 对(B) 错

参考答案:

(A)

11. Sarrett试剂可氧化伯醇为醛,氧化仲醇为酮,而分子中的碳碳重建不被氧化

(A) 对(B) 错

参考答案:

(A)

12. 酚酯与路易斯酸共热,可发生Fries重排,生成邻羟基和对羟基芳酮。

(A) 对(B) 错

参考答案:

(A)

13. 酸性:乙酸>乙醇>乙硫醇>水>乙炔

(A) 对(B) 错

参考答案:

(B)

14. 正丁醇与溴化钠混合回流可制备正溴丁烷

(A) 对(B) 错

参考答案:

(B)

15.

下列化合物的正确名称是3-环己醇

(A) 对(B) 错

参考答案:

(B)

16. 一元羧酸难于脱羧,而二元羧酸都容易脱酸。

(A) 对(B) 错

参考答案:

(B)

17. 羰基的红外吸收波数:丙酮>乙酰氯>苯乙酮

(A) 对(B) 错

参考答案:

(B)

18. 在有机结构分析中,紫外光谱主要提供共轭体系的结构信息。在波长200~800nm内

无吸收,可以肯定其结构中不含共轭体系。

(A) 对(B) 错

参考答案:

(A)

19. 顺丁烯二酸的pKa1小于反丁烯二酸的pKa1,是因为顺丁烯二酸一级电离后的负离

子因场效应而较稳定。

(A) 对(B) 错

参考答案:

(A)

20. 甲基叔丁基醚可由叔丁基溴与甲醇钠作用而制备

(A) 对(B) 错

参考答案:

(B)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说课稿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说课稿 南京外国语学校许亮亮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我的设计理念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科学探究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以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探究精神,最终促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我们的化学课选用的是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烃是一切有机化合物的母体,而甲烷又是最简单的烃,学生对甲烷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对各种有机物的认识,这节课是有机化学的入门,是化学学习的一个新的开始,另外,甲烷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息息相关,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因此甲烷的学习非常重要! 2、三维目标: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甲烷的空间正四面体结构取代反应的原理;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了解讨论分析、实验探究的基本研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知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甲烷燃料和能源危机的了解,感受化学与社会的联系,树立低碳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熟悉天然气的正确使用,培养安全意识。 3、重点难点:基于上述分析,我将这节课的重点确立为: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取代反应,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模型和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理论理解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机理将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材处理:确定了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出了这样的处理:首先确定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再用探究实验进行深化,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整个教学过程将基于信息化环境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络技术,弥补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陌生感。并且本节课中将常规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到的化学知识有:氧化反应、氢气的验纯、电子式、结构式、化学键等,知道甲烷是一种燃料,能够从组成上认识燃烧产物。 2、学习兴趣:由于今年来频发甲烷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学生对甲烷并不陌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并且本班的学生思维比较开阔,比较好动,喜欢做实验,自己动手,但是分析的能力较差,需要教师一步步得引导。 三、教学教法

高二化学《化学有机高分子材料》说课稿

高二化学《化学有机高分子材料》说课稿 [第1课时]教学目的 1、对材料的类别有大致的印象。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 3、初步了解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作用。重点、难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教学过程:(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和材料大家族中的两家子――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见过并有一定的了解。还有一个重要的家庭――高分子材料,虽然时刻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对它了解很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分子材料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很有必要来认识它们。第一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介合成材料即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其主要成分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几万到几万的化合物)写出:聚乙烯、聚氯乙稀、淀粉、纤维素、酚醛树脂等化学式。并分析高分子的结构特点。 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它们都是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的。例如聚乙烯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1)链节:组成高分子的重复的结构单元。如聚乙烯的链节为-CH2-CH2-(2)聚合度:每个高分子里的链节的重复次数。用n表示。(3)单体:能通过聚合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物质。如聚乙烯的单体为乙烯。所以我们把高分

子化合物叫做聚合物或者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聚合度链节的式量反应(举例)有机玻璃酚醛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苯酚、甲醛高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链节 CH3-CH2-C- COOCH3 聚合度nn聚合类型加成聚合缩合聚合(过渡)根据聚乙烯、聚氯乙烯的合成反应原理可知,他们都是长链状的,像一条线。而且聚氯乙烯分子的长链上还有支链。由于他们给人的印象是一条线,所以把这种结构叫做线型结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以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高分子间的作用力远大于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这就使得高分子材料强度大大增加。根据酚醛树脂的合成反应原理,可以看到。如果链状分子上有能起反应的官能团,还会互相反应使得链与链之间形成化学键,从而把链与链联结起来形成一张网。我们把这种网状的结构称为体型结构。 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1、溶解性;(演示实验8-1和8-2)观察到:线型结构的有机高分子有机玻璃能够溶解在三氯甲烷里溶解过程比小分子缓慢,体型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橡胶则不容易溶解,只是有一定程度的胀大 2、热塑性和热固性;(演示实验8-3)聚乙烯塑料受热到一定温度范围时,开始软化,直到成为可以流动的液体,冷却后又成为固体,再加热、冷却,又出现液化、固化等重复现象这就体现了线型高分子的可塑性,而对体型高分子,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可见有热固性。(讨论)为什么聚氯乙烯塑料凉鞋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学说课稿

《有机化学》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叫黄云霞,来自黄梅滨江高中,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下面,我将从考纲分析、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命题趋势、学情考情分析、以及复习规划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一轮复习的教学设计。 一、考纲分析 2018年考试大纲对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的要求有九条: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3)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 (4)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5)了解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乙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8)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重要应用。 (9)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对比2016、2017年的考纲,在2016年考纲基础上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新增了上面(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3)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2018年对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要求大致相同,预计2019年应该也变化不大,大家仍可以参照这九条复习备考。 【过渡】那知道了高考考什么,那接下来我要说说高考怎么考。 二、高考试题分析 从近几年高考题的具体展现分析,涉及到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的试题较多,如在选择题中:【展示】2015·新课标全国卷 II 11;2016·新课标全国卷 II 10;都不约而同地考查了同分异构的数目,就需要一轮复习中让学生掌握寻找同分异构体的常见方法及其适用对象,强调思维有序。 【展示】2017·新课标全国卷 I 9.2018·新课标全国卷 I 11.这两题A、B均考查了同分异构的概念及数目的判断,并都涉及到了原子共面和共线的问题。以往复习中对原子共面、共线的问题很少考查到,但是2017、2018这两年全国卷年年都有考查到,这就需要在一轮复习中确保让学生记住常见甲烷、乙烯、苯这几种分子的结构模型。 【展示】2017·江苏卷 11 ;2018·江苏卷 11均不仅考查了原子共面问题,还将结构决定性质的典型知识点也一并考查进去了。所以对于常见官能团及性质要在一轮复习中掌握的滚瓜烂熟。 【展示】2016·新课标全国卷 I 8;2017·新课标全国卷 III 8;2018·新课标全国卷III 9 都有对有机反应类型的考查,在一轮复习中要突破五大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聚合反应、氧化反应,掌握不同反应的机理。 【展示】2018·新课标全国卷 I 9;2018·新课标全国卷I 8;在选择题中除了有机物性质、反应类型的考查,往往还涉及到有机实验和常见的营养物质性质的考查。那么在一轮复

化学竞赛——有机化学说课讲解

有机化学(2002年)5.(13分) 高效、低毒农药杀灭菊酯的合成路线如下: CH 3+Cl B C Cl CHCN CH CH 3 CH 3 D OH CH 3F NaCN + G D+G Cl CHCOOCH CH CH CH 3 CH 3 O (1) 写出A、B、C、D、E、F、G的结构简式。 A B C D E F G (2) 给出D和G的系统命名。 D G CH 3 CH 2 Cl Cl CH 2 CN Cl Cl CHCOCl O CH 3 O CHO O CHCN OH (2)D:3-甲基-2-对氯苯基丁酰氯(1分) [写成3-甲基-2-(4-氯苯基)丁酰氯或3-甲基-2-4'-氯苯基丁酰氯也对] G:α-羟基-α-(间苯氧基)苯乙腈(1分) (或2-羟基-2-(3-苯氧基)苯乙腈) (2002年)6.(12分) Parecoxib为第二代环氧合酶-2(COX-2),由美国Phamarcia公司专为治疗与外科手术或外伤有关的剧烈疼痛而开发,其合成路线如下:

CH 2COOH SOCl 2 A AlCl 3B 2C 32N O H 3C OH 3b)NH 3 D 322E NaOH 3 (1) 写出化合物A 、B 、C 、D 、E 的结构简式: A B C D E (2) 用“*”标出化合物 F 中所有的手性碳,F 的光学异构体数目为 。 N O H 3C OH 6.(共12分) CH 2COCl CH 2CO B 3 (2003年)第7题 (共7分)

消臭抗菌纤维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它对H 2S 、NH 3、(CH 3)3N 的消臭率分别达到100%,92.1%,80.4%;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9.4%,93.6%和82.5%。它的制备方法是:先将纤维素(用Cell -OH 表示)用有机多元酸如柠檬酸在次磷酸钠(SHP)存在下进行修饰,然后在铜氨溶液中处理,Cu 2+与氧原子四配位,生成较稳定的铜螯合纤维素: HO COOH COOH CH 2COOH HO COOH 2C CH 2C O O Cell O D 为Cu 2+[C 6H 5O 7(Cell)2]2- (消臭抗菌纤维素)请写出A 、B 、D 结构(简)式。 A B D 7. (共7分) A. C HO CH 2COOH CH 2 C O O O ……………………………(2分) HO 2COOH COOH CH 2 C O Cell O ………………………………(1分) C O Cell O C O Cell O CH 2CH 2 C O H C O O Cu 2+ O H O C C O C O Cell C O Cell O CH 22 (2003年)第8题 (共14分) 艾多昔芬(Iodoxifene)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主要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和乳腺癌,其合成路线如下:

有机化学教案(职称用)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110173 2.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3.学时/学分:68/4 4.开课系(部)、教研室:基础化学教研室 5.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 6.面向对象:制药工程、科学教育 二、课程性质及目标 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2. 课程目标: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合成和反应的一门科学,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限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为后继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碳原子的三种杂化; 2、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断裂的方式及诱导效应,共价键的本质; 3、熟悉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性。 (二)教学具体内容 概述、碳原子的三种杂化、诱导效应、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断裂的方式、有机化合物的构造式的表示方式、价键理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碳原子的三种杂化;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断裂的方式;诱导效应; 教学难点:诱导效应。 第二章烷烃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烷烃碳原子的杂化状态及结构特点、烷烃的构象异构及其产生原因。 2、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和普通命名法。 3、熟悉烷烃的构象异构烷烃中的碳原子是以sp3杂化轨道及 另一碳原子或氢原子沿轨道对称轴方向“头对头”重叠形成C—Cσ键和C—Hσ键。 4、了解乙烷的构象异构;普通命名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烷烃的组成和定义、烷烃命名法、 sp3杂化、已烷的构象、烷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自由基反应历程及自由基稳定性、Wurtz法合成烷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烷烃碳原子的杂化状态及结构特点;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教学难点:烷烃中的碳原子的sp3杂化;烷烃的优势构象。 第三章不饱和烃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烯烃的结构、双键特点,烯烃的命名,Z-E构型命名法。 2、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端基炔的酸性。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目录 实验一蒸馏及沸点的测定(3学时) 实验二薄层色谱分离法(4学时) 实验三萃取(3学时) 实验四1-溴丁烷的制备(4学时) 实验五乙酸乙酯的制备(4学时) 实验六甲基橙的制备(4学时) 实验七卤代烃的性质(2学时) 实验一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沸点的原理与意义 2、学习并掌握蒸馏操作 3、学习并掌握常量法(即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沸点(boiling point, b.p.)——液态物质的蒸汽压与其所处体系的压力相等时的温度物质处于沸点时: 液态物质沸腾 液态与气态平衡 纯净的液态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均有固定的沸点 不同化合物有不同的沸点 沸程范围反映液态物质的纯度 2、蒸馏(distillation) 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再将蒸气冷凝为液体的过程 常用术语: 沸程始馏温度~终馏温度 馏分不同温度范围的馏出液 前馏分某一馏分之前的馏出液 残留物最后没有蒸馏出来的物质 蒸馏的用途: 液体物质的分离与纯化 测定化合物的沸点 回收溶剂或浓缩溶液 蒸馏方法: 常压蒸馏适于沸点较低且比较稳定的液体化合物 减压蒸馏适于沸点较高或较不稳定的液体化合物 分馏适于沸点较为接近的液体化合物 水蒸气蒸馏适于沸点较高(但有一定蒸汽压)、容易分解且不溶于水的化合物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样品:60 mL工业酒精,采用100 mL圆底烧瓶做蒸馏瓶。

沸程的记录: 初沸温度:第一滴样品馏出的温度。 末沸温度:记录蒸馏结束前温度计显示的最高温度。 由于沸点受大气压力影响很大,因此沸点的记录一般需在后面记录当前的大气压力。如水的沸点:100℃/760 mmHg。 (1) 100 mL圆底烧瓶中+30 mL工业酒精+磁石 (2) 蒸馏装置搭建从从左到右、自下而上,拆除反之 (3) 温度计位置,水银球上端与冷凝管下口相切 (4) 先通冷凝水再加热、注意下进上出 (5) 加热器温度95 -85℃,保持每秒1-2滴 (6) 加热到温度计75 ℃时移开烧杯,接锥形瓶 (7) 当圆底烧瓶内只剩0.5-1.0mL液时停止加热 (8)记录初沸温度、末沸温度、量出体积数、计算产率 注意事项: 蒸馏装置的搭建顺序:从下到上,从左至右——即先固定蒸馏瓶的位置,再依次装蒸馏头、冷凝管、蒸馏尾管及接收瓶。要做到“横看一个面,竖看一条线”。蒸馏装置不可密封。 蒸馏瓶的选用与被蒸液体的体积的有关,通常装入液体的体积应为圆底烧瓶容积的1/3~2/3。液体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宜。 冷凝水的使用:下方进水,上方出水。若被蒸馏液体沸点高于140℃可不通冷凝水。 沸石的使用:蒸馏必须使用沸石,可以防止液体暴沸。一般加入2粒左右沸石即可。如中途加热中断,重新加热时需加入新的沸石。 加料:装置装好后,应使用长颈漏斗进行加料,漏斗下口处应低于蒸馏头支管。 蒸馏过程需密切注意温度计温度。液体在接近沸点时蒸气增多并上升,当蒸气到达温度计水银球后,温度计温度会快速上升直达沸点;而蒸馏完毕后,温度计温度会下降,这也是某一组分液体蒸馏完成的标志。 蒸馏时馏出液流出速度以1-2滴/s为宜。 蒸馏时液体一般不用蒸干。特别是蒸馏低沸点液体(如乙醚)时更要注意不能蒸干,否则易发生意外事故。 蒸馏完毕,应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冷却水。拆卸仪器的程序和安装时相反。 实验二薄层层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初步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 2.学习薄层层析的一般操作及定性鉴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氨基酸、多肽、核苷酸、脂肪类、糖脂和生物碱等多种物质的分离和鉴定的层析方法。由于层析是在吸附剂或支持介质均匀涂布的薄层上进行的,所以称之为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的主要原理是,根据样品组分与吸附剂的吸附力及其在展层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混合物分离。当展层溶剂移动时,会带着混合样品中的各组分一起移动,并不断发生吸附与解吸作用以及反复分配作用。根据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和吸附剂对样品各组分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最终将混合物分离成一系列的斑点。如果把标准样品在同一层析薄板上一起展开,便可通过在同一薄板上的已知标准样品的Rf值和未知样品各组分的Rf值进行对照,就可初步鉴定未知样品各组分的成分。 薄层层析根据所支持物的性质和分离机制的不同包括吸附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等。糖的分离鉴定可用吸附剂或支持剂中添加适宜的黏合剂后再涂布于支持板上,可使薄层粘牢在玻璃板(或涤沦片基)这类基底上。 硅胶G是一种已添加了黏合剂——石膏(CaSO4)的硅胶粉,糖在硅胶G薄层上的移动速度与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羟基数等有关,经适当的溶剂展开后,糖在硅胶G薄析上的移动距离为戊糖>已糖>双糖>三糖。若采用硼酸溶液代替水调制硅胶G制成的薄板可提高高糖的分离效果。如对已分开的斑点显色,而将与它位置相当的另一个未显色的斑点从薄层上与硅胶G一起刮下,以适当的溶液将糖从硅胶G上洗脱下来,就可用糖的定量测定方法测出样品中各组分的糖含量。

《有机化学基础》全部教案图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认 识 有 机 化 合 物 衡东一中高二化学备课组 主备:梁晓丹 审核:贺天明

【课题】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原子团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探究法,练习法 【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 脂肪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 (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案

江苏省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 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 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 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 (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OH NO 2 CH 3 CH 2 —CH 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精品教学设计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 【过程与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师:有机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 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烷烃————甲烷CH4 乙烯CH2=CH2 烯烃 双键

有机实验说课稿

《有机化学实验专题》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选修五——有机实验专题 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常见有机物的制备实验 3、掌握有机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4、能够计算有机物的产率 二、有机实验在高考中的地位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有机化学实验以制备实验为主,其因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成为高考的热点,有机实验一般出现在第26题,分值在15分左右,占化学学科总分的15%左右。 三、学情分析 应该说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应答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通过最近几次的理综模拟考试发现一轮复习后,在有机实验上学生还存在一下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点凌乱 2、审题能力差,捕获信息的能力弱 3、解题技巧掌握不到位,答题速度和质量不高 4、化学用语不规范,产率计算薄弱 四、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小组总结,掌握有机实验常用仪器及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通过真题演练掌握产率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总结归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有机实验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与热情,学会以实验为手段科学探究未知事物的方法 五、根据课标要求和三维目标和学情,我确定本节课 1、教学重点:有机物的分离提纯和产率计算 2、教学难点:学以致用合理解决实验问题 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 教法有:学生归纳、巩固基础,精讲精练,提升能力 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对比归纳法 七、为了完成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部分——学生归纳,巩固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热情,我在课前给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并明确奖励方式,分小组整理有实验中的常用仪器(如冷凝管、烧瓶、漏斗)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对应的实验,并由小组代表把小组绘制的仪器进行展示讲解,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强调重点并加分,这样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巩固。 第二部分——分离提纯,精讲精练 分离提纯是有机制备实验的核心内容,由学生总结在有机实验中常用的分离提纯方法(如洗气、分液、蒸馏、重结晶),并列举高中教材中的分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几种分离方法的内涵,并由教师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说课稿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化学2》和本模块第一章第3节以烃为载体的具体反应事实和有关有机化合物结构讨论的基础上,在这样的基础上展开对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规律的讨论,才能使学生不感觉抽象,使他们容易理解有关内容。本节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方法为后面三节有关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平台和方法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学生可以形成和发展预测具有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以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能力,并使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知识的学习难度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这一平台解决了有机化学学习内容零散和事实堆砌的问题。将为第3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的学习奠定坚定的基础。综上所述,本节教材在全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谓本模块教材的学习枢纽。 2、本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对主要有机化学反应特点的认识;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分析它能与何种试剂发生何种类型的反应,生成何种产物。 二、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认识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2、能够判断给定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 ?3、能从加(脱)氧、脱(加)氢的角度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从不同视角分析有机化学反应。 能力目标: ?1、初步建立起根据有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分析它能与何种试剂发生何种类型的反应、生成何种产物的一班思路 ?2、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一般程序。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有机反应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必修2有机部分的学习和选修有机第一章的学习,认为有机物性质复杂,有机反应多样,难学。 四、教学方法 ?本科教学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联想质疑”、“交流研讨”、“方法导引”等栏目,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归纳、整合得出 结论,并进一步拓展出新知识。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路,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导疑诱思,构建框架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有机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认识有机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对共价键理论及其本质的学习,达到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本理论的目的。掌握碳原子正四面体概念,掌握共价键属性,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的特点。 难点是利用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对共价键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以及从碳氢化合物衍生而得的化合物。 2、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分子组成复杂 组成元素不多,但数目庞大,结构相当复杂。 2、同分异构现象 例如:乙醇和甲醚分子式为:C2H6O 但化学结构不同。 乙醇CH3CH2OH 甲醚CH3OCH3 3、容易燃烧 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难溶于水(特殊例外) 很多有机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差。 5、熔、沸点低 许多有机物在室温时呈气态和液态,常温下呈固态的有机物其熔点一般也很低。 例如:尿素 132.7°C 葡萄糖 146°C。 6、反应速率较慢 经常需要几小时、几天才能完成,为了加速反应,往往需加热、光照或使用催化剂等。 3 7、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往往同一反应物在同一条件下会得到许多不同的产物。所以就降低了主要产物产率。 特殊例外:乙醇易溶于水、四氯化碳可灭火等。 三、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工业的理论基础;研究天然有机化合物、发展染料、合成药物、香料、生产乙炔、石油化工产品的开发利用;生物学、医学等等都需要有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 第二节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共价键理论 1、价键理论

高中化学鲁科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OH

环戊烷环己醇(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 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 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NO2CH3CH 2 —CH3 OH CH = CH2 CH3 CH3 COOH CH3 CH3 OH COOH C —CH3 CH3 CH3 OH

有机化合物命名的说课稿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说课稿 雄县中学 高二化学文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的命名,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作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高二化学必修2专题2:第二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本节课的学习为给有机化合物命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区分有机化合物,使其名称与结构相互对应,且为更为系统的学习烯烃、炔烃、醇、醛、酸等物质的命名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 什么是有机物中的基团,知道常见的基团名称;习惯命名法的学习;系统命名法(IUPAC命名法)的命名步骤和基本原则。 二、教学思路 烷烃的系统命名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这也是高中学习的唯一的有机物的命名方法,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组织学生多讨论、多练习,尤其要注意抓住学生命名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如选错主链等,可以以改错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所以本节课我觉得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真正作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烃基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应用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命名简单烷烃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 2、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2、从生活出发学化学,体验化学对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重难点 1、教学重点:烷烃的命名 2、教学难点:烷烃的命名 五、教法 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我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展开学习活动,结合实验、层层深入、多层次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并使知识的学习系统化。 六、学法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说课稿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说课稿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和考纲分析。 本专题内容来自于《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二节和《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进行一轮复习时,我们把这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本专题的复习对后面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复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考纲透析: 1、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二)考点梳理: 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考点二:化学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及其计算。 考点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储备。 通过对新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已有所了解。

(二)能力基础。 作为高三理科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小组学习及自我学习能力,具有分类归纳的基础。 (三)学习障碍。 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知识会有所遗忘,大部分学生缺乏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判断。 掌握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及其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归纳、梳理和加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2、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及有关计算 五、教学方法。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的模式,在课堂上激

《有机化学基础》说课稿

《有机化学基础》说课稿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我叫程志平,来自浙江省台州中学,我说课的主题是《酚的性质和应用》,选自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我将从思考、实践、反思三方面完成说课。 一、我的思考 环绕着本课题,我从以下5个方面作了分析与思考 1.教学价值 ①学科知识的建构价值 《有机化学基础》介绍了常见几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酚》作为重要的一类有机物,它的出现可以完善有机物知识体系,丰富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 ②学科方法的发展价值 酚继醇之后出现,同官能团性质却有较大差异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有机物性质不仅取决于孤立基团的性质,还要考虑相互影响,丰富发展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内涵,为以后复杂有机物性质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指导,这是酚教学的最大价值。 ③学科认知的情感价值 酚可以造福人类,酚的不当使用也会污染环境,如何解决?关键还是靠化学本身,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酚》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生长出的新的知识。 2.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学芳香烃和醇,掌握了苯环和羟基的性质。 能力基础:学生已了解有机物学习的重要思想,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潜在困难: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比较片面,大部分同学对于基团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不清楚;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比较薄弱。 基于对教材内容和价值的理解,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了解酚的结构特点;掌握苯酚的性质,并能准确书写相应方程式;了解苯酚的常见用途;知道酚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事实。 ②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结构预测性质,用实验探究性质的过程,认识苯酚的性质;通过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了解苯酚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对比分析、类比迁移、归纳总结等方法,形成基团间相互影响的观念。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