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

【摘要】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具有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特征,审计重要性定量方面的特征即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CPA)在编制审计计划以及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考虑重要性水平。CPA能否恰当运用重要性水平,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关键词】 审计 重要性水平 重大错报 审计意见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组
织结构日趋复杂,使得详细审计成为例外,而普遍采用抽样审计。
为了保证审计质量,高效完成审计任务,CPA不得不对重要性做
出恰当的判断,在审计过程中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
一 重要性的概念及其有关考虑
世界各国现育的审计重要性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大都沿用会
计准则,各国对重要牲的认识趋同,即信息的错报可能影响到财务
报表使用者的判断与决策就是重要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
则第1221号——重要性》中指出,重要性取央于在具体环境下对
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
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
是重大的。由此我们知道: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
策而言的,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重要性需要从金额和
性质两方面判断。


中国注册会计师重要性准则强调:CPA应当综合数量和
性质因素考虑重要性。换言之,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的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惜报更重要,在数量
方面的这种特征可用重要性水平来衡量,重要性水平是CPA在发
表审计意见时,可以接受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中出现错报的上
限。但在许多情况下,仅仅从数量角度考虑某项错报,它可能并不
重耍,但从其性质上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对于某笔金额的错
报,还需要考考虑错报产生的原因,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导致错
报,是技术上的错误或疏忽还是舞弊行为导致错报,财务报表使用
者更在意主观原因和舞弊行为导致的错报。通常,财务报表使用
者更关注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
错报,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不期望出现的错报。当然,CPA也不
能忽视较小金额错报的累计结果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的重大影响。
根据审计重要性准则的要求,CPA应当运用职业判断台理确
定重要性木平。CPA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
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二 重要性水平在编制审计计划时的运用

计划审计工作时,CPA应当确定一
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
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呈反向
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应当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反之,重要性
水平越高,应当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少。CPA应当综合考虑以下主
要因素,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封断:①以往的审计经验;②有关法规
对财务会计的要求;③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④内部
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⑤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
关系;⑥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在确定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时。CPA应当台理选用重要
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
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
变动比率两种。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CPA应
当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因为重要性水平
越低,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审计风险越低。如果被审计单位
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CPA应当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推算出年度
会计报表,或者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和经营情况变动对上年
度会计报表做出必要修正,以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如以某公司的资产总额、净资产(含股东权益)、主营业务收入和净
利润作为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法,并假定贤产总额、净资产、主
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固定百分比数值分别为0.5%、1%、0.5%
和5%,该公司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计算过程如下:(单位:
人民币万元)



注意!!!!!!!有图表







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之前,将会计报表层次的
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与交易层次,即得到账户与交易层次的
重要性水平,也可以根据单独确定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
配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不分配的方法。分配的方法就是对账务报
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按同一比例分配到各类交易和账户中,在此
基础上,再根据各交易和账户的性质及出现错报的可能性,并考虑
审计成车进行调整。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CPA
应当考虑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三 重要性水平在评价审计结果时的运用
在评价审计结果时,CPA应当汇总在审计过程中收集的审计
证据,评估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是否重大。这些尚未
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包括:①CPA已识别的具体错报,包括前期审什
中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净影响额、

即已知误差;②CPA对不能
明确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即推
断误差。如果认为已识
但尚未更正的错报超过报表层次重要性水芈,CPA应当考虑通
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提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调整财务报丧,
以降低审计风险。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拒绝调整或仅部分调整
财务报表,井且扩大审计程序范围的结果仍将财务报表中的错报
降低带重要性水平之下,CPA应当考虑出具非无保留冒意见的审计
报告。这时CPA应当结合具体情况,考虑发表审计意见的类型。
通常,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的错报汇总数可能影响到某个财务
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但就报错整体而言是公允的,CPA应当发表保
留意见。如果尚未更正的错报非常重要,可能影响到大多数甚至
全体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时,CPA就发表否定意见。如果已识
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CPA应当考虑该汇
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考虑通过实
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进一步更正已识别的
错报,以降低审计风险。当然在任何情况下,CPA都应当要求被审
计单位管理层就已识别的错报调整财务报表。

在审计实务中,CPA将财务报表中已识别但尚未更正的错报
与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由此可能确定审计意见类型。
通常情况下,如果会计报表中含有的已识别但尚未调整的错报未
超对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CPA应当发表无保留意见;如果财务报
表中含有的已识别但未调整的错报接近报表重要性水平,就需要
考虑这里的错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如果影响
单一,CPA就应该发表保留意见,如果其影响广泛,CPA就应当发
表否定意见;如果财务报表中含有的已识别但未调整的错报超过
报表重要性水平倍数相当多,CPA应当发表否定意见;如果会计报
表中含有的已识别但未调整的错报对重大指标的影响重大,CPA
就应该发表否定意见,如果会计报表中含有的已识别但未调整的
错报影响盈亏性质,CPA也应当发表否定意见。如果会计报表中
含有的已识别但未调整的错报超过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倍数
不多,CPA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作谨慎判断。

例如某被审计单位报表层重要性水平100万元,审计后,如
果财务报表中含有的已识别但未调整的错报达到1万元,CPA 应
该发表无保留意见;如果报表中含有的己识别但未调整的错报达
到95万元,CPA应该发表保留意见;如果报表中含有的已识别但
未调整的错报达到120万元,CPA仍应该发表保留意见;如果报表

含有的已识别但未调整的锗报达到2000万元,CPA就应该发表
否定意见;如果报表中含有的已识别但未调整
的错报达到500万
元;CPA就不能简单地发表保留意见或者否定意见,需要综合数量
和性质因素考虑发表保留意见还是否定意见。CPA不能避重就
轻,以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代替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CPA在考虑重要性水平时,应当了解并评价哪些因素可能会
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事实上,CPA根本不可能—一预测
到,结果一不留心可能就惹来官司。因此有人建议在审计报告中
披露重要性水平,对某些有特殊目的(如购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
表使用者可以自己根据重要性水平作出判断与决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