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脾功能亢进的病因汇总

脾功能亢进的病因汇总

脾功能亢进的病因汇总

脾功能亢进的病因汇总

脾功能亢进的病因如下,希望对各位主管护师考生备考复习有所帮助。

脾亢与脾大有关,引起脾大的病因包括:

1.感染性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粟粒性

肺结核

、布鲁菌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及疟疾等。

2.免疫性疾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Felty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结节病等。

3.淤血性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布-加综合征、

肝硬化

、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等。

4.血液系统疾病

(1)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及镰形细胞贫血等。

(2)浸润性脾大各类急慢性

白血病

、淋巴瘤、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脂质贮积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及淀粉样变性等。

5.脾的疾病

脾淋巴瘤、脾囊肿及脾血管瘤等。

6.原发性脾大

发病原因不明。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肿大脾 功能亢进 作者:叶冠雄朱锡元徐胜前吴成军 【关键词】腹腔镜 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多用于治疗血液病。作者对本院2000年6月至2007年2月开展的1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患者施行LS,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8~56岁。均为乙肝肝硬化,无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无明显黄疸,6例有少量腹水病史。根据中华医学会2000年修订的诊断标准Child-Pugh分级,肝功能A级11例,B级7例。胃镜未见明显食道静脉曲张,5例有少量腹水经治疗后消失。B超检查提示脾脏轻至中度肿大,脾脏长径10~19cm,或厚>4cm,无巨脾。CT提示脾脏轻中度肿大,为6~10个肋单元。血小板(21~69)×109/L-1。7例血白细胞<4×109/L-1,2例血白细胞<3.5×109/L-1。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右侧斜卧位,脐下缘穿刺建立气腹,置入10mm套管,30°、10mm直径腹腔镜,左肋缘下腋前线置入一12mm套管,为主操作孔,剑突下、剑突与脐连线中部离中线约3~5cm处右侧分别置入

10、5mm穿刺器。气腹压力14mmHg。先切断胃结肠韧带,探查胰尾上缘脾动脉,若游离用粗线结扎脾动脉。手术由脾下极开始,用超声刀离断脾结肠韧带,脾胃韧带,脾肾韧带,遇>2~3mm直径的血管,切断前用钛夹夹闭切断,最好用顶端带锁扣的高分子聚合物夹或可吸收夹,胃短动脉胃端要先用钛夹夹闭。用10mm无损伤钳将脾脏向上、内、下各方向拔起,以配合离断各韧带,最后离断脾隔韧带。脾蒂用1号合成缝线双重结扎后远端用血管切割闭合器(Endo- GIA)切断并关闭。部分患者脾隔韧带难处理时可先处理脾蒂最后处理脾隔韧带。切除的脾脏装入塑料袋经脐部穿刺孔扩大至3~4cm后将脾脏剪为小块取出。脾窝放置引流管肋缘下穿刺孔引出。 2 结果 15例患者获得成功,3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2例脾周粘连,另1例为术中出血。手术时间110~270min,术中失血100~560ml,术后引流管引流出淡红色腹水100~800ml不等,2~3d后拔除,3例发生左胸腔积液,经抽胸水1~3次后消失。术后血小板升高,出院前升至(100~850)×109/L-1。5例发现有副脾,一并切除。4例发生术后脾、门静脉部分血栓形成,予及时溶栓抗凝治疗后消失。术后平均住院9.8d,无死亡。病理报告均符合充血性脾肿大。随访1个月~6年,脾功能亢进症状消失,无门静脉血栓复发。 3 讨论 1992年Delailre[1]报告首例LS应用于临床以来,LS主要用于脾脏正常大小的患者如血液病的脾脏切除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病机学说

病机学 一、概述 (一)病机概念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又称病理机制,它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以及转归的本质特点和基本规律 (二)病机发展史 病机之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审查病机,无失气宜”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1.先秦两汉时期—病机学说雏形已成 《黄帝内经》奠定了病机理论的基础 《素问?至真要大论》将临床常见的一些病证,从五脏和六淫致病,归纳总结了十九条病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等,从心、肝、脾、肺、肾五脏,上下二焦,以及风、寒、湿、火、热等方面加以概括,起着执简驭繁的作用,其为病机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要求医者“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为邪正盛衰的病机列出了大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盛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盛制热,阴胜则寒。”成为阴阳失调病机的纲领 《素问?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则是气血病机的概括展示 汉代《伤寒杂病论》,精辟地阐述外感伤寒病证六经病机变化与其传变、转归规律,补充了《素问》六经病机之不足,并对脏腑、经络、气血、痰饮等病机有很大发挥,凸显了病机学说与临床应用之结合 《金匮要略》,是以脏腑病机理论进行分证的,使脏腑病机在临床医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运用 华佗所著的《中藏经》,则详论脏腑虚实寒热和生死顺逆的变化,对后事脏腑辨证学说有深远的影响 2.晋隋唐时期—病机学说系统发展 隋代《诸病源候论》,为最早的中医病因病机学专著 王冰在注释《内经》时所提出的“寒之不寒,责其无水;热之不热,责其无火”,以 及“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等论点,即使依据阴阳水火之虚实以分

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的症状,脾功能亢进治疗【专业知识】

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的症状,脾功能亢进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不同的疾病引起脾脏肿大和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可经脾切除而缓解。本病经治疗原发病后,部分病例临床症状可减轻。一般认为脾功能亢进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脾脏肿大,这种肿大的脾脏对血细胞有滞留作用,脾窦的增生增强了对血细胞吞噬及破坏作用,是产生脾功能亢进临床表现的重要原因。脾脏切除后,临床症状可得到纠正。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原发性脾亢原发性者是指基本疾病未能确定,但临床上却具有脾功能亢进的一系列表现。有所谓原发性脾增生、非热带性特发性脾大、原发性脾性粒细胞减少、原发性脾性全血细胞减少、脾性贫血或脾性血小板减少症。由于病因不明,很难确定该组疾病系同一病因引起的不同后果或系相互无关的独立疾病。 2.继发性脾亢继发性者是指由于脾以外的疾病影响到脾脏,导致脾功能亢进,其原发疾病多数是已经诊断明确的。临床上更多见的是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包括发生在下列各种病因较明确者: (1)急性感染伴脾大:如病毒性肝炎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慢性感染:如结核、布氏杆菌病、疟疾等。 (3)充血性脾大即门脉高压:有肝内阻塞性(如门脉性肝硬化、坏死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结节病等)及肝外阻塞性(有门静脉或脾静脉外来压迫或血栓形成)等。 (4)炎症性肉芽肿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Felty综合征及结节病等。 (5)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及癌肿转移等。

(6)慢性溶血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海洋性贫血等。 (7)类脂质沉积症如戈谢病及尼曼-匹克症。 (8)骨髓增生症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 (9)其他:如脾动脉瘤及海绵状血管瘤。 3.隐匿性脾亢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脾亢,因骨髓代偿性增生良好,所以周围血象未显示血细胞减少,但一旦有感染或药物等因素抑制造血功能,即可导致单一或全血象细胞减少症。 二、发病机制 虽然脾功能亢进的发病机制 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但是根据脾脏的生理功能,有下列几种学说: 1.过分阻留作用脾脏内的血管丰富,结构特殊,血细胞在血窦、脾索内阻留时间较长,窦壁细胞和红髓内的巨噬细胞对其所滤过的血细胞富有识别、阻留的性能。正常情况下,被阻留的血细胞多数是衰老的,先天性形态异常的,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的,细胞膜被氧化物质损伤的或被抗体所包裹的细胞,这些血细胞通常在脾内阻留,并遭受破坏。正常人脾内并无红细胞或白细胞贮藏作用,但约1/3血小板及部分淋巴细胞却被阻留在脾脏。当脾脏有病理性显著肿大时,不但更多血小板(50%~90%)及淋巴细胞在脾内阻留,而且也可有30%以上的红细胞在脾内阻留,导致周围血中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 2.过分筛选及吞噬作用脾亢时脾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活跃,而脾索内异常红细胞(如球形细胞及受抗体、氧化剂或其他化学毒物、物理因素损伤的红细胞等)明显增多,并为巨噬细胞所清除,导致周围血中红细胞明显减少。有些红细胞膜上出现海因小体,或浆内有豪-胶小体,甚至疟原虫的滋养体;当自脾索进入血窦时,常见红细胞因其海因小体或豪-胶小体被夹住在窦壁基膜小孔而进退两难,最后为窦壁巨噬细胞所挖除,同时红细胞膜受到损伤。反复多次受损后,红细胞成为球形细胞,终至无法通过基膜小孔而被吞噬。 3.体液因素尚有学者提出脾脏能产生某种分泌素抑制骨髓血细胞生成和成熟,同时也抑制骨髓内成熟血细胞的释放功能。一旦抑制因素被解除,则骨髓细胞的异常表现即迅速恢复正常。已证明: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作者:黄坤明李娜曹京梅于峰兰永廷冯珉 【摘要】目的研究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周围性部分性脾栓塞,栓塞剂为明胶海绵,以明胶海绵与脾动脉分支关系公式得出的明胶海绵颗粒数为基础,术中多次造影分次追加控制栓塞面积,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 2例青年Child分级A级患者栓塞了75%,6例肝癌伴脾亢者为40%左右,其余均在50%~60%之间。术后24 h、72 h、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复查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5),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显效、并发症少。术中多次造影分次追加能防止过度栓塞和栓塞不足,减轻并发症。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栓塞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ation of partly splenic embolism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splenism.Methods All the twenty-seven patiens with hypersplenism was given peripheral partly splenic embolism,the embolus was gelatin,the dosage of gelfoam granule was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gelatin and splenic artery branch.Intraoperative,multiple splenic artery angiography was needed,so there was a proper dosage of gelfoam granule to control

病因病机试题教案资料

病因病机试题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三因学说”的是:() A、内经 B、难经 C、陈无择 D、张仲景 2、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 3、寒邪引起肢体屈伸不利的病机是:() A、寒易伤阳,肢体不温 B、寒主凝滞,气血阻滞 C、寒主收引,筋脉收缩挛急 D、寒伤脾阳,肌肉失养 4、“中寒”是指:() A、内寒 B、感受外寒 C、寒伤肌表,郁遏卫阳 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5、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 A、暑邪 B、湿邪 C、寒邪 D、燥邪 6、火邪致病易:() A、伤肺耗津 B、生风动血 C、阻遏气机 D、收引疼痛 7、其性粘滞,趋下的病邪是:() A、湿邪 B、火邪 C、寒邪 D、风邪 8、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湿邪 D、暑邪 9、燥邪致病特点有:() A、生风动血 B、病程缠绵 C、伤肺耗津 D、易致肿疡 10、其性炎上,燔灼的病邪是:()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燥邪 11、多挟湿邪为患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 12、出现各种秽浊症状,为何邪致病特点:() A、火邪 B、暑邪 C、湿邪 D、寒邪 13、易致各种出血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14、疫疠多通过什么途径感染:() A、侵犯肌表 B、空气传染,从口鼻入 C、经络 D、脏腑 15、恐伤:() A、心 B、肝 C、脾 D、肾 16、思伤:() A、心 B、肝 C、脾 D、肾 17、忧伤:()

A、心 B、肝 C、肺 D、脾 18、喜伤:() A、心 B、肝 C、肺 D、脾 19、怒伤:() A、心 B、肝 C、肺 D、脾 20、导致“气乱”的情志因素是:() A、喜 B、怒 C、惊 D、恐 21、耗伤心神,损伤脾气的情志因素为:() A、喜 B、怒 C、忧 D、思 22、劳则:() A、气结 B、气耗 C、气乱 D、气消 23、痰饮的形成,多与何脏腑有关:() A、心肺脾肾 B、肺脾肾三焦 C、心肝脾肾 D、心肺肝脾 24、肌肤甲错,为何证的临床表现:() A、痰 B、饮 C、瘀血 D、疫疠 25、什么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A、正气不足 B、邪气 C、阴阳失调 D、脏腑紊乱 26、什么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A、正气不足 B、邪气 C、阴阳失调 D、脏腑紊乱 27、瘰疠属何病邪的病证特点:() A、饮 B、痰 C、瘀血 D、饮食不节 28、怒则:() A、气下 B、气乱 C、气结 D、气上 29、恐则:() A、气下 B、气乱 C、气结 D、气上 30、思虑过度,劳伤:() A、心肝 B、肝脾 C、心脾 D、心肾 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哪些属六淫致病的特点:() A、与居住环境有关 B、直接影响脏腑所机 C、从口鼻而入 D、与季节有关 E、多侵犯肌表 2、属阴邪的病邪有:() A、风邪 B、寒邪 C、燥邪 D、暑邪 E、湿邪 3、疫疠的致病特点有:() A、易于流行 B、传染性强 C、症状相似 D、发病急骤 E、易致肿疡 4、“内生五邪”即:() A、内风 B、内暑 C、内寒 D、内火 E、内湿 5、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何因素有关:()

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护理查房 科室:六病区主持人:何学兰 2016年 08月26日 主讲人:李平平 参加人员签名: 脾脏: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有造血、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 因其含血量丰富,能够紧急向其他器官补充血液,所以有“人体血库”之称。有后天之本之称 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是一种综合征,指各种各种原因造成的伴随脾脏肿大及血细胞过度消耗的临床综 合征,血细胞减少可出现贫血,感染和出血倾向。脾切除后血象正常或接近正常,症状缓解。 诊断:1脾大,肋下未触及脾者,脾区B型超声显像检查供临床参考2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以单一 或同时减少,增生性骨髓象3脾切后可使血细胞数接近或恢复正常4询问有无肝炎、血吸虫病慢性寄生虫 感染等病史是否患有血液系统疾病 治疗:对继发性脾亢患者,首先应该治疗原发疾病,有时候使脾缩小,脾功能亢进减轻,甚至消失。若不 能收效而原发病允许,可以考虑切脾,手术切除脾指针:①脾肿大显著,造成明显压迫症状②贫血严重, 尤其是有溶血性贫血时。③相当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症状,若血小板正常或轻度减少,切脾后可发生 血小板增多症,甚至有血栓形成,不宜切脾④粒细胞极度减少并有反复感染史,仅限于少数病人 何学兰:最近我科收治了一位因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患者。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 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坏。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 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伤和门 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 水、癌变等并发症。脾功能亢进是一种综合征,引起的原因很多,今天我们这个病例主要是由于肝硬化, 门脉高压。临床表现为脾大,血细胞减少可出现贫血,感染和出现出血倾向。脾切除后血象正常或接近正 常,症状缓解。下面我们请责任护士简单介绍下病情 李平平:39床患者刘存喜、男、50岁(住院号1614657)因“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于2016 年08月10日08:30收治入病区,步入病区,主诉左胁胀痛伴乏力纳减三年加重三月余。查体:神志清 楚,精神欠振,生命体征平稳,形体正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腹部时有隐痛,痛有定处,痛时拒按。 经积极的术前准备,于08月15日15:40在全麻下行脾切除术,于17:40术毕平车回室。切口敷料清 洁,腹腔引流管、留置导尿管在位畅,今术后第11天,T,38.0℃ P 88次/分 R 21次/分 BP 120/80mmHg,左上腹腔引流一根,今晨引流100ml ,色淡红无异味 何学兰:术前护理有哪些?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表达感受,帮助病人认识疾病、手术的相关知识及术后用药的注意事项 ,向病人说明术前准备的必要性,逐步掌握术后配合技巧及康复知识,使病人对手术的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足够的认识及心理准备 2饮食和休息:鼓励患者饮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告知放松技巧,促进病人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因脾亢血小板减少,嘱患者避免碰伤、跌伤、减少活动 3适应性训练,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教会病人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的变化,教会病人正确深呼吸咳嗽咳痰的方法 4协助完成术前检查及治疗,遵医嘱完成术前各项心肺肝肾功能及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检查,遵医嘱做好血型鉴定及交叉配穴实验,术前输血小板,营养液及抗生素等 5胃肠道准备:术前禁食8~12h,禁饮4h,术前晚行温盐水灌肠(忌肥皂水) 6术日晨:留置尿管,留置胃管,遵医嘱肌注阿托品、苯巴比妥术前针 何学兰:术后护理有哪些?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有哪些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有哪些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就就是我们常说的甲亢,这是近年来一种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危害很大,因为甲状腺是人体最的的内分泌腺体,很多方面不可或缺,因此一定程度上有必要去了解甲状腺的变化症状,以便于及时进行预防。 成都中科甲状腺医院专家介绍说临床上甲亢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慌、手抖、多食、消瘦、疲乏无力、多汗、怕热、烦躁焦,易怒、失眠、甲状腺肿大、突眼等症状,女性患者还可表现为月经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等,而男性患者则多阳痿、早泻、性功能障碍等。 甲亢的8大症状表现 1、消化系统:常有食欲亢进、多食消瘦。老年甲亢病人可有食欲减煺、厌食。常有腹泻。 2、生殖系统:女性常有月经减少或闭经,男性有阳痿,偶有男子乳房发育等甲亢病症状。 3、眼部表现:上视不皱额,下视睑迟落;突眼、少瞬目,裂宽内聚难。良性突眼无感觉,恶性突眼症状多。 4、高代谢症群:甲亢病的症状表现常有疲乏无力、易饿、多食而消瘦。怕热多汗、皮肤温暖潮湿,可伴有低热。危象时可有高热。

5、肌肉骨骼系统:多数甲亢病患者的症状有肌无力及肌肉萎缩。慢性肌病主要是近端肌群无力和萎缩,男性病人可伴周期性麻痹。 6、甲状腺肿大:多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肿大程度与甲亢轻重无明显关系,可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扪有震颤,听有血管杂音。 7、心血管系统:可有心悸、胸闷、气短。心率增快,严重的甲亢病有心房纤颤、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8、神经系统:神经过敏、多言多动、紧张多虑、焦躁易怒、不安失眠、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常见的症状上述内容中已经做出了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了解甲状腺起到帮助,而且在这里提示大家,很多疾病的症状相类似,要及时辨认,避免出现认错的尴尬局面。

脾功能亢进病因及发病机制

脾功能亢进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肿大,一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则相应增生;脾切除后血象正常或接近正常,症状缓解。(一)病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二种,继发性脾功能常发生于下列情况: 1.感染性疾病急性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如结核、布氏杆菌病、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黑热病和疟疾等。 2.充血性脾大即门静脉高压,有肝内阻塞如门脉性肝硬化及肝外阻塞如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伴有髓样化生、淋巴瘤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4.类脂质沉积症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 5.其他炎症性肉芽肿、系统性红斑狼疮、Felty综合征、结节病、脾动脉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等。(二)发病机制:有关脾功能亢进引起血细胞减少的机制,根据脾的生理功能,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学说: 1.过分阻留吞噬学说:当脾有病理性肿大时,不但血小板而且其他血细胞也可能在脾索内过多阻留。全身血小板约50%~90%,红细胞可达38%被阻留在脾,导致周围血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由于脾内循环的特殊结构(兼有开放及闭锁循环两种),阻留血细胞在迂曲的脾索内缓慢前进,与索内游离巨噬细胞密切接触。脾亢时由于单核 巨噬细血极度增生活跃,上述脾的挖除及剔除作用均显著增强。所以衰老细胞,受抗体、氧化剂、金属离子影响的红细胞均更易于在脾内为巨噬细胞破坏或吞噬。加之脾内血流滞缓,酸度增高,葡萄糖降低,红细胞更易损伤而被破坏。过分阻留吞噬的学说是能成立的,但不能解释脾亢的全部发病机制。 2.体液(激素)学说:脾可能产生某些体液因素,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或加速血细胞的破坏。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脾能产生病理性抗体。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后有时能使远处器官中的病变缓解愈合。切脾后病人对放射线治疗及化疗的抗力较强,可能是切脾后去除了体液因素的后果。但脾的体液(激素)学说尚缺乏有力佐证,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病因病机试题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三因学说”的是:() A、内经 B、难经 C、陈无择 D、张仲景 2、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 3、寒邪引起肢体屈伸不利的病机是:() A、寒易伤阳,肢体不温 B、寒主凝滞,气血阻滞 C、寒主收引,筋脉收缩挛急 D、寒伤脾阳,肌肉失养 4、“中寒”是指:() A、内寒 B、感受外寒 C、寒伤肌表,郁遏卫阳 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5、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 A、暑邪 B、湿邪 C、寒邪 D、燥邪 6、火邪致病易:() A、伤肺耗津 B、生风动血 C、阻遏气机 D、收引疼痛 7、其性粘滞,趋下的病邪是:() A、湿邪 B、火邪 C、寒邪 D、风邪 8、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湿邪 D、暑邪 9、燥邪致病特点有:() A、生风动血 B、病程缠绵 C、伤肺耗津 D、易致肿疡 10、其性炎上,燔灼的病邪是:()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燥邪 11、多挟湿邪为患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 12、出现各种秽浊症状,为何邪致病特点:() A、火邪 B、暑邪 C、湿邪 D、寒邪 13、易致各种出血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14、疫疠多通过什么途径感染:() A、侵犯肌表 B、空气传染,从口鼻入 C、经络 D、脏腑 15、恐伤:() A、心 B、肝 C、脾 D、肾 16、思伤:() A、心 B、肝 C、脾 D、肾 17、忧伤:()

A 、内风 B 、内暑 C 、内寒 D 、内火 E 、内湿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18、喜伤:( )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19、怒伤:( )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20、导致“气乱”的情志因素是: ( ) A 、喜 B 、怒 C 、惊 D 、恐 21、 耗伤心神,损伤脾气的情志因素为: ( ) A 、喜 B 、怒 C 、忧 D 、思 22、 劳则:( ) A 、气结 B 、气耗 C 、气乱 D 、气消 23、痰饮的形成,多与何脏腑有关: ( ) A 、心肺脾肾 B 、肺脾肾三焦 C 、心肝脾肾 D 、心肺肝脾 24、肌肤甲错,为何证的临床表现: ( ) A 、痰 B 、饮 C 、瘀血 D 、疫疠 25、什么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 ) A 、正气不足 B 、邪气 C 、阴阳失调 D 、脏腑紊乱 26、什么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 ) A 、正气不足 B 、邪气 C 、阴阳失调 D 、脏腑紊乱 27、瘰疠属何病邪的病证特点: ( ) A 、饮 B 、痰 C 、瘀血 D 、饮食不节 28、 怒则:( ) A 、气下 B 、 气乱 C 、 气结 D 、气上 29 、 恐则:( ) A 、气下 B 、 气乱 C 、 气结 D 、气上 30、 思虑过 度, 劳伤 :( ) A 、心肝 B 、 肝脾 C 、 心脾 D 、心肾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属六淫致病的特点: ( ) A 、与居住环境有关 B 、直接影响脏腑所机 C 、从口鼻而入 D 、与季节有关 E 、多侵犯肌表 2、 属阴邪的病邪有: ( ) A 、风邪 B 、寒邪 C 、燥邪 D 、暑邪 E 、湿邪 3、 疫疠的致病特点有: ( ) A 、易于流行 B 、传染性强 C 、症状相似 D 、发病急骤 E 、易致肿疡 4、 “内生五邪”即: ( ) 5、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何因素有关:

中医研究代谢综合征存在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与阐释

?专家论坛?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No.2009BAI80B0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No.7082082);国家973计划项目(No.209CB523004)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通讯作者:刘喜明,Email:lxmhos@yahoo.com.cn 中医研究代谢综合征存在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与阐释 刘喜明 【摘要】 代谢综合征(MS)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针对MS的中医研究现状,提出MS目前存在的病名、病因病机、症状分布、证候、中医药干预和疗效评价等六大关键科学问题,并逐一剖析,认为MS的病名当属“肥满”,病机为“中满内热”和“中满脾虚”,病位以脾胃为主,其次为肠道肝胆,最后涉及心肾。MS的研究首先要开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掌握MS的病因病机、症状分布和证候特征,开展药物筛选并结合临床进行多中心干预,规范研究方法,同时建立MS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在国内外推广应用。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中医研究;关键科学问题 代谢综合征(MS)正在全球流行和肆疟,已经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MS患病率为16.5%,年龄标化后,MS的患病率,男女分别为10.0%和 23.3%[1-2] ,MS以腹部脂肪分布异常为主,并伴有脂肪、糖、蛋白质等代谢异常,属于系统性/整体性失调,这与中医整体观念相吻合,可以采用异病同治的方法,但前提是建立在准确认识和正确理解以及系统研究MS的基础上,而目前中医研究MS还存在许多关键科学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针对MS的研究现状,笔者提出六个关键科学问题并进行了客观分析。 一、病名问题 代谢综合征(MS)是一个近年来西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的西医病名,严格来说,MS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个综合征,尽管西医对MS还存在许多争议,对MS的诊断标准争论不休,但MS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中医没有MS的病名,但中医学对MS如何进行归类,病名如何命名,是临床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因为这牵涉到中医病历书写和中医诊断的实际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如用“气虚”“痰浊”“肥胖”“眩晕”“消瘅”“消渴”“心悸”“胸痹”等命名MS极为模糊,也不准确。 1.按照体型归属于中医“膏人”:枟灵枢?卫气失常枠把肥胖人体分为三类,其中的膏人类似MS,枟灵枢?卫气失常枠篇中“人有脂,有膏,有肉。……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膏人的特点 有三:即“纵腹垂腴”“皮缓”“肉不坚”。枟说文解 字枠“膏,肥也”。丹波元简枟灵枢识?九针十二原枠“腴者,脐下腹也”,也就是在脐以下小腹以上的部位。可见,膏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形体丰腴,肚腹硕大,纵腹垂腴,腹部凸出高过胸(腹部增大超过胸部的下垂线),皮肤松弛,质地绵软,弹性减弱,肌肉不坚实。膏人当属脂肪之肥,也就是脂肪增多,其脂肪主要沉积于腹部为主,并且腹部有下垂现象,故“纵腹垂腴”;“皮缓”即腹部皮肤纵缓,质地绵软,皮肤与肌肉连接不紧密有分离的感觉;“肉不坚”指肉之质地按之不够坚实,缺乏块状肌肉感,与皮缓一致。这种“堆金积玉,腹若悬箕,大腹便便,腹大硕满”的特征与MS的腹型肥胖基本相同 [3] 。 2.按照特征归属于“肥满”:笔者在2008年12月受邀在“韩国肥满学会”作学术报告,韩国的大韩医师学会下属有一个“韩国肥满学会”,“肥满”二字即来源于此。“肥满”具有浓厚的中医学特点和腹型肥胖的特征,作为MS对应的中医病名准确而贴切。“肥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肥指的是脂肪增多,而非胖以骨骼增大增粗或肌肉增多为主;第二,“满”指的是腹部脂肪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才达到满的程度;第三,“肥”和“满”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就专门指腹型肥胖,作为MS专有的疾病病名具有排他性,是独一无二的,符合国际疾病命名要求。 3.肥胖的区别:枟现代汉语词典枠说“肥,含脂肪多”,“胖,脂肪多,肉多”,说明肥和胖是有区别的,由于二者常同时并见,故合称“肥胖”,原则上应该分为“肥人”和“胖人”,但“肥胖”并不能体现MS的腹型肥胖特征,而且肥胖有多种类型,不具有排他 万方数据

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我们医院前段时间做了一列肝硬化脾栓塞的病人,出院的时候一般情况很好,可一个月后B超示脾周大量积液,在CT下穿刺发现是大量脓液,病人除感左腹痛外,没有发热等,现在应该怎么办好?手术还是抗炎保守治疗 PSE手术应该是严格的无菌手术,术前三天一般两种抗生素静滴预防感染发生,术中明胶海绵颗粒浸泡于庆大霉素或者头噻中混合造影剂栓塞脾动脉。对于栓塞时应密切注意脾脏有无异位血供,防止栓塞胰腺等等。楼上的情况可能是超选择栓塞脾中下极动脉时引起周围肠管、网膜包绕粘连继发脓肿形成。建议有效抗炎治疗后脓肿穿刺引流冲洗,可以用COOK的超滑引流管,效果应该不错。 碰到2例血性胸腔积液。引流、小剂量激素控制。 脾脓肿是PSE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后的方案首选穿刺引流,如果效果差只有外科手术切除了。 PSE的常见并发症: (1)发热与腹痛。是脾栓塞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栓塞后综合征,考虑与栓塞后组织缺血梗死、液化吸收、炎症水肿有关。发热在术后5d内发生,多在前3d,可持续1~2周,体温在38.5℃以下。对症处理即可。预防:术后应用地塞米松5~10mg静推或静点3~5d,不仅可以减轻炎性水肿,还可以缓解发热。 (2)肺炎、胸水。产生主要是因为脾上极栓塞后坏死炎症刺激胸膜和炎性渗出物通过淋巴引流至左侧胸腔所致。少量胸水可不用处理,中等量胸水应穿刺抽液,合并肺炎时须加强抗炎治疗。中等量以上的胸水多为血性的。 (3)腹水。对于原来有腹水,或新出现腹水、腹水加重的患者,术前及术后可连续输注白蛋白,同时注意利尿。(4)门静脉血栓。其发生主要由于栓塞面积过大,门静脉血流明显减少和血小板数目短期明显增高,门静脉血流呈高凝状态有关。早期可以通过血小板的变化来观察,当血小板大于300×109/L应警惕该症,这时做B超往往可提示。预防此症应注意栓塞的面积不宜过大。 (5)腹膜炎、脾脓肿。是脾栓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与肠道厌氧菌逆行性感染有关。术后应密切注意腹部的体征,可早期观察到此二症的发生,前者须加强抗炎,而后者须行手术治疗。 注意: 1. 脾栓塞的效果与栓塞面积有直接关系,栓塞面积最好在50%~70%。栓塞面积过大,不仅难以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及其他内分泌功能,而且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栓塞的部位最好选择脾中下叶进行,避免对胸膜及膈肌的刺激。 2. PSE术最好选Child B级以下的患者,Child C级的患者有条件时最好在术前调整到Child B级,有大量腹水及黄疸严重的患者,不适于此术。 我们也作了一些,发现脾栓塞并不理想,拴少了效果不明显,拴多了,病人持续发热、疼痛,容易出现并发症,很麻烦。 不管这一例病人是不是直接死于脾栓所引起并发症,但肯定于脾栓有关系,个人认为以后临床大夫在处理脾功能亢进的病人的时候,还是外科脾切除术比较好。 一脾动脉栓塞适应征 1.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脏肿大并发脾功能亢进具有外科手术指征的患者。 2.肝癌合并肝硬化、充血性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导致全血细胞显著减少者。 3.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有上消化道出血史或出血倾向者 二脾动脉栓塞禁忌征 1.继发性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病人,其原发性疾病已达终末期患者。 2.严重感染,脓毒血症病人,脾栓塞有发生脾脓肿的高危险性患者。 3.凝血酶原时间低于70%,须纠正后再行部分脾栓塞术。 4.巨脾症,严重黄疸,大量腹水为相对禁忌证 三注意点 1.栓塞范围:部分性脾栓塞,40-70%,既改善临床症状,又保留脾免疫功能。 2.栓塞剂:末梢性栓塞,防止侧枝形成恢复血供 3.术后防止脾脓肿,可有栓塞后综合征,左下肺感染及积液,需要积极对症处理 仍有争议:

甲亢在人体各大系统的表现

甲亢在人体各大系统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总是会出现不适,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忽视这种不适的出现,你知道吗?那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号,他在告诉我们:他要坏了,要生病了,需要治疗了。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了解他是在诉说这什么,他是由于什么原因发出的警告。https://www.doczj.com/doc/891614114.html, 一、甲亢症状的心血管系统表现: 甲亢时由于过多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兴奋和刺激,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可出现一系列甲亢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增甚等。体检:心率增快,每分钟100~120次,睡眠和安静时仍快为其特征。心脏搏动增强,第一心音亢进,心尖区可闻及Ⅰ~Ⅱ级的收缩期杂音。心搏出量增加可致收缩压增高,外周血管扩张,血管阻力下降,可致舒张压下降,出现脉压差增大征,是甲亢高血压区别于高血压病的一个特点。本病尚可出现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甲亢症状的表现。 二、甲亢症状的泌尿系统表现: 症状主要为尿量明显增多,缘于肾血流量增加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由于雌激素过高,抑制了睾丸间质细胞功能并抑制精子的生成,可致精子数量减少,导致不育、男性乳房发育及性功能低下。有50%~60%的女性患者可见月经减少,周期延长或闭经,不仅受孕的机会减少,即是受孕也易致流产。由于泌乳素增加可见男女泌乳症(女性为多,男性少见)。 三、甲亢症状的消化系统表现: 甲亢症状的消化系统表现有的病人为胃纳亢进、多食易饥,但因消耗大于摄入,因此患者多体重明显下降,疲倦无力。而一些老年患者的甲亢症状为食欲减退,厌食,极度消瘦,呈恶液质状态。由于甲状腺激素直接作用于胃肠,使胃肠蠕动快,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往往大便次数增多且呈糊状,并含有不消化食物,少数有脂肪泻。当甲状腺明显肿大压迫食管时,可出现吞咽梗塞症状。有的病人可致肝功能异常,发生甲亢性肝病。 四、甲亢症状的精神、神经系统表现: 甲亢症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兴奋性症状和抑郁性症状。兴奋性症状最常见,表现为精神过敏,急躁易怒,言语增多,失眠紧张,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焦虑多疑,情绪不稳,手舌颤动,常因小事发怒或见情绪低落,悲哀哭泣,严重者可表现为亚躁狂症或精神分裂症。抑郁性表现者较少见,甲亢症状临床上多见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寡言少语,动作减少,同时亦可见到眼、舌、手有细微颤动,体检可见腱反射亢进,跟腱反射时间缩短。

试论脾虚是消渴病的始动因素-薛谋建

60 第19卷 第4期 2017 年 4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9 No. 4 Apr .,2017 [ 31 ] 黄辉,樊晓静.扶正减毒颗粒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 观察[ J ] .现代肿瘤医学,2015,23 ( 13 ):1849-1852. [ 32 ] 张洁,张莉.芍根方与西药对肺癌食管癌患者急性放射性食 管炎的疗效比较[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 ( 2 ):276-278. [ 33 ] 路军章,王发渭,崔书祥,等.竹叶石膏汤防治放射性食管炎 的临床观察 [ J ] .中医杂志,2000,41 ( 5 ):293-294. [ 34 ] 路军章,赵红,刘毅,等.加味竹叶石膏汤防治急性放射性食 管炎的临床研究[ J ] .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 ( 1 ):59-62. [ 35 ] LU JZ,WANG C,YANG MH,et al. Effect of Modified Zhuye Shigao Decoction and Its Components on Preventing Radiation Esophagitis of Rats[ J ] . Chin J Integr Med,2014,20 ( 6 ):462-467. [ 36 ] LU JZ,WANG C,CAO XT,et al. Effect of Zhuyeshigao granule o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inter- leukins serum protein levels in rats with radiation esophagitis[ J ] . J Tradit Chin Med, 2014,34 ( 3 ):338-341. [ 37 ] 刘俊波,黄常江,蔡凯,等.血府逐瘀汤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30例临床观察[ J ] . 四川中医,2011,29 ( 9 ):72-73. [ 38 ] 许利纯,邹彩亮.启膈散加减防治放射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J ] .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 ( 6 ): 929-930.[ 39 ] 周映伽,黄杰,沈红梅.中药加味桔梗汤防治放射性食管炎80例临床观察[ J ] .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 ( 1 ):68-70. [ 40 ] 武治明.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J ] . 甘肃医药,2014,33 ( 4 ):265-267. [ 41 ] 张桂香,鲍海瑛,崔淑梅,等.自拟通膈方联合思密达和庆大霉素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 ( 18 ):2249-2250. [ 42 ] 杨志勇,李书芹,杜雪菲,等.复方白及粉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6,43 ( 9 ):1915-1916. “消渴”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素问·奇 病论》:“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 也。”《黄帝内经》里已经明确提出了消渴病的发病原因、病机演化和治疗药物。在古代医家的专著中,消渴还有“消瘅”“脾瘅”“消中”“食亦”等病名。对于消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上,大多数医家以阴虚 试论脾虚是消渴病的始动因素 薛谋建,石岩,杨宇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 摘 要: 在中医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的主流认识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随着对消渴病的研究逐渐深入,近现代医家提出了气阴不足、血瘀、肾虚、脾虚等病因病机的学说。其中脾虚致消越来越被医家推崇和认可。吾师石岩教授临证多年,认为脾虚是消渴病的根本原因,并用益气健脾之法治之效佳。故笔者上溯古代医家之旧论,试从脾的解剖、消渴的病因病机和治消渴的方药来论述脾虚是消渴病的始动因素。 关键词:脾虚;消渴;始动因素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7) 04- 0060- 03 收稿日期:2016-10-1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532004)作者简介:薛谋建(1990-),男,福建福清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糖尿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通讯作者:石岩(1963-),男,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的临床、科研研究。 E-mail:shiyan@https://www.doczj.com/doc/891614114.html,。 Discuss the Initiating Factor of Diabetes Mellitus is Spleen Deficiency XUE Moujian,SHI Yan,YANG Yufe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Abstract:In the great his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doctor's mainstream understanding of diabetes mellitus is that Yin deficiency is considered as the inner root,and hot flashes are treated as external response. However,with the further study of diabetes mellitus,modern physicians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bout Qi and Yin deficiency,blood stasis,kidney deficiency,spleen deficiency etc. Among these theories,the one that spleen deficiency causes diabetes mellitus is acknowledged and recognized by more and more modern physicians. My teacher professor SHI Yan has observed and analyzed a great many clinical cases,and he thinks that spleen deficiency is the root cause of diabetes mellitus,and the method of nourishing Qi and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is available and effective. So the author reviews the ancient theories,utilizing the anatomy of the spleen,and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diabetes mellitus,and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of treating diabetes to expound and prove that the initiating factor of diabetes mellitus is spleen deficiency. Keywords:spleen deficiency;diabetes mellitus;initiating factor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7.04.018

脾功能亢进题库1-0-6

脾功能亢进题库1-0-6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脾功能亢进的描述错误的是() A.左季肋疼痛时,提示脾梗死的可能 B.在临床上脾大程度与脾亢程度不一定平行 C.脾大通常无症状,往往在体检中发现 D.巨脾时可出现纳差 E.重度脾亢时也不会出现外周血全血减少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脾功能亢进时,出现最早的症状是() A.贫血 B.最早可出现反复感染 C.最早可出现大量的皮肤瘀斑 D.早期多有严重的黄疸 E.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最早出现

11?5 https://www.doczj.com/doc/891614114.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重度脾功能亢进时可出现() A.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减少 B.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增加 C.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增加 D.仅有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E.仅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述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大中,最易发生脾功能亢进的是() A.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B.淋巴瘤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E.系统性红斑狼疮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男,50岁,患肝硬化5年,进食稍差,不挑食,二便正常,查体,中度贫血貌,巩膜不黄,肝未及,脾肋下5cm,腹水征(-)。化验Hb80g/L,MCV86fl,WBC3.0×109/L,分类正常,plt35×109/L。全血细胞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D.脾功能亢进 E.急性白血病 该病人是患肝硬化伴脾大,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最可能是脾功能亢进,而其余四项从病例资料看均不支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