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常用物理量名称及符号

2.4常用物理量名称及符号

2.4常用物理量名称及符号
2.4常用物理量名称及符号

常用物理量名称及符号

2013初中物理电学电路图大全1

9.(09贵阳)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要求连接电路。要求:⑴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⑵电灯L1、L2并联;⑶电流表测通过两灯的总电流;⑷所画导线不能交叉。 10.根据电路图,以笔线代替导线,把元件对应地连接起来,组成电路。要求做到导线不交 叉、不破线。 11、在图52中添两根导线,使两灯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12、在图53电路中补画两根导线,使电键控制两盏灯,且电键闭合后电流表只测量灯L2的 电流。 图52 图53

13. 在图56中补上两根导线,使两灯并联,电键控制两盏灯,电流表只测L 1的电流强度(导线不要交叉) 14. 在图58中将两根未连接的导线接到滑动变阻器上,使得滑片向右移动时,灯变亮。 15.在如图60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 电键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小,灯的亮度不变。 16、如图61所示中的电路连线中缺两根导线,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且满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大,电压表的读数变小。 17.请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及电源的正,负极 18. 请依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把图的实物图连接成相应的电路 19.用笔画线,将图4中的器材连成电路。(要求:两灯并联,开关控制两盏灯) 图 56

20.如图11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测电阻只的电路图.请根据这个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2中的元件连成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选用0~3V 量程,电流表选用0~0.6A 量程,导线不能交叉 ) 图11 图12 21.小明要研究小灯泡的亮度与流过小灯泡电流的关系,他已连接的部分电路如下图所示,请你用画线代表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并在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2.按照图7所示的电路图,将图8中各元件连接起来。(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导线不许交叉) 23.请依照如图9所示的电路图把图10的实物图连接成相应的电路。 图 7 图8

(完整版)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初中电学公式归纳与简析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繁多,且各种物理规律在串并联两种电路中有时完全不同,使得学生极易将各种公式混淆,为了使学生对整个电学公式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现将初中串、并联中的物理规律以及电学公式以两个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如下:

二、电学中各物理量求解公式表(二) 1、对于电功、电功率、电热三个物理量,它们无论是在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中,都是总量等于各部分之和。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题时应灵活选取公式进行计算。如以计算电路中的总功率为例,既可以根据P=P1+P2,也可以跟据P=UI进行计算,其它几个物理量的求解也与之类似。 2、用欧姆定律I= U R求电路中的电流,让学生明白此公式是由实验得出,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公式, 但此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所谓纯电阻电路即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电路)。 3、电功率求解公式P = W t与P=UI这两个公式为电学中计算电功率时普遍适用最基本的两个公式, 第一个为电功率的定义式,也常常作为用电能表和钟表测记家用电器电功率的公式。第二个公式是实验室用伏安法小灯泡功率的原理,也是计算用电器电功率的最基本公式。 4、虽然表中公式繁多,但电学基本公式只有4个,即:I= U R、P = W t、P = UI、Q = I 2Rt 。其他 公式都是导出公式,同学们可以在掌握这4个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练习,很快就会熟悉并掌握。 5、应熟练掌握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导出公式。具体公式:在表中分别是如下八个公式(2)I = P U(5) U = IR (6)R = U I(7)R = U2 P(12)P = U2 R(13) P = I 2R (14) W = Pt (17) Q = I2Rt 这八 个公式在电学解题中使用的频率也较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本资料大部分来自网络,经过格式转换,以便大家使用,并对部分内容修改整理。

物理名称符号使用规范

物理名称符号、计量单位、数字用法规定“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参阅表 A —电流单位;h T—弧柱温度 B—磁感应强度;t—时间; U,—电压; C—电容;u c—比热容;a U—阳极压极; d—直径;c U—阴极压降; U—释放电压; E—电场强度f E—电动势X—电抗; e—电子电荷;m X—磁抗; X—铁心磁抗; F—力;μ F —电容单位Z—电阻抗; F—反力,摩擦力;m Z—磁阻抗; f f—频率,摩擦力;μZ—铁心磁阻抗; G—重力;引力常数a—电阻温度系数 H—磁场强度γ—恢复电压振幅系数; I—电流;δ—气隙长度,介质损耗角;i—电流;θ—温度; θ—周围介质温度; n Λ—磁导; J —能量单位;λ—热导率,单位长度漏磁导; K—反馈系数;μ—磁导率; F K—返回系数;rμ—相对磁导率f N—匝数;oμ—真空磁导率; P—功率;ρ—电阻率; p—导体截面周长;σ—漏磁系数; P—功率过载系数;τ—温升,电弧时间常数; D P—电流过载系数;τ—稳定温升 i Q—热流,热量;φ—磁通; R—电阻;fφ—释放磁通; R—膜电阻;?—电压和电流的相角差; b R—电弧电阻,孤柱电阻;ψ—磁链 h R—接触电阻; i

附录B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摘自GB3102. 1~6-86)

附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公布)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下简称法定单位)包括: (1)国际单位的基本单位:见表1; (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见表2; (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见表3;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见表4; (5)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6)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词头见表5)。 法定单位的定义、使用方法等,由国家计量局另行规定。 表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表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表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初中电学电路图的简化整合版

电路图的简化 正确识别电路图,是初中学生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一些电学计算也总是要事先进行电路情况分析,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大,中考中的电学压轴题的难点、关键点往往就是电路识别问题,是普遍学生觉得难以弄懂,并且也是高中学习及以后从事涉及电学知识工作中还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一、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 “两个小灯泡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串联”和“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并联” 我们从上述关于串联和并联的定义中不难看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只有一条通路,各用电器通则都通,断则都断,互相影响,无论开关接在何处均控制整个电路,而并联电路有两条或多条支路,各用电器独立工作,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其所在的那一路。 二、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1.用电器连接法分析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间的是并联。 2.电流法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没有分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成了几部分。 3.共同接点数法在串联中,某一用电器与另一用电器只有一个共同的连接点,而在并联中,某一用电器与另一用电器有两个共同的连接点。 4.在分析电路连接情况时,从电源正极开始,顺着电流的方向,一直到电源的负极。 5.由于在初中阶段多个用电器的连接不涉及混联,因而对于初中生来说,电路连接的最终结果只能是电路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之一。 6.由于电路图画法的多样性,也造成学生不习惯而难以辨认,此时只须将原电路图整理改画成常见的标准形式,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图1的标准形式是图2,图3的标准形式是图4,图5的标准形式是图6,另外图7、图8都可把它画成标准形式的。

[实用参考]初中物理电学电路图大全.doc

初中物理电学电路图大全20PP.10.14

9. 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要求连接电路。要求:⑴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⑵电灯L 1、L 2并联;⑶电流表测通过两灯的总电流;⑷所画导线不能交叉。 10.根据电路图,以笔线代替导线,把元件对应地连 接起来,组成电 路。要求做到导线不交叉、不破线。 11、在图11中添两根导线,使两灯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12、在图12电路中补画两根导线,使电键控制两盏灯,且电键闭合后电流表只测量灯L 2的电流。 图11 图12

13. 在图13中补上两根导线,使两灯并联,电键控制两盏灯,电流表只测L 1的电流强度(导线不要交叉) 14. 在图14中将两根未连接的导线接到滑动变阻器上,使得滑片向右移动时,灯变亮。 13 15.在如图15所示的电 路中,有两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 上后要求: 电键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小,灯的亮度不变。 16、如图16所示中的电路连线中缺两根导线,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且满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大,电压表的读数变小。 15 16 17.请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及电源的正,负极 18. 请依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把图的实物图连接成相应的电路 19.用笔画线,将图4中的器材连成电路。(要求:两灯并联,开关控制两盏灯)

20.如图11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测电阻只的电路图.请根据这个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2中的元件连成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选用0~3V 量程,电流表选用0~0.6A 量程,导线不能交叉 ) 图11 图12 21.小明要研究小灯泡的亮度与流过小灯泡电流的关系,他已连接的部分电路如下图所示,请你用画线代表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并在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2.按照图7所示的电路图,将图8中各元件连接起来。(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导线不许交叉) 23.10的实物图连接成相应的电路。 24.图7 图8 2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填空版)

初中电学公式归纳与简析 公式总结: 欧姆定律: 电功: 电功率:

1、对于电功、电功率、电热三个物理量,它们无论是在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中,都是总量等于各部分之和。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题时应灵活选取公式进行计算。如以计算电路中的总功率为例,既可以根据P=P1+P2,也可以跟据P=UI进行计算,其它几个物理量的求解也与之类似。 2、用欧姆定律I= U R求电路中的电流,让学生明白此公式是由实验得出,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公式,但此 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所谓纯电阻电路即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电路)。 3、电功率求解公式P = W t 与P=UI这两个公式为电学中计算电功率时普遍适用最基本的两个公式, 第一个为电功率的定义式,也常常作为用电能表和钟表测记家用电器电功率的公式。第二个公式是实验室用伏安法小灯泡功率的原理,也是计算用电器电功率的最基本公式。 4、虽然表中公式繁多,但电学基本公式只有4个,即:I=错误!、P =错误!、P = UI、Q= I2Rt。其他公式都是导出公式,同学们可以在掌握这4个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练习,很快就会熟悉并掌握。 5、应熟练掌握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导出公式。具体公式:在表中分别是如下八个公式(2)I= 错误!(5)U = IR (6)R=U I (7)R =\F(U2,P) (12)P =错误!(13)P= I2R(14) W =Pt(1 7) Q =I2Rt这八个公式在电学解题中使用的频率也较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初中物理电学详细知识点 一电荷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1.①电荷只________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正电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负电荷。②同种电荷互相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③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 ____④电荷的多少称为________。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________________等是常见的绝缘体。__________________是常见半导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

物理资料字体通用规范

物理资料字体通用规范 湖北省恩施高中 陈恩谱 1、中文字体 (1)一般正文字体采用“宋体”,需要强调的部分加粗或者用“黑体”并加粗; (2)注释、说明或者反思总结部分,必须与正文其他部分区分开时,用“楷体”; (3)题型(比如“选择题”、“计算题”)、题目出处(2014年北京卷 15),用“黑体”; (4)标点符号一律用中文标点,如引号应为“”,而不是””。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在题目的叙述中,句号“。”一般采用“.”格式。比如“已知物体经过A 点的速度为v 。”极易被学生看成字母脚标0,即“v 0”,此时句号采用“.”格式,就不会造成混淆,即“已知物体经过A 点的速度为v .”。 2、英文字体 (a )英文字母、希腊字母、阿拉伯数字等西文字体一律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 (b )表示物理量、物体、几何点的西文字母一律要用“斜体”,比如力F 、质量m 、加速度a 、磁感应强度B 、周期T 、动摩擦因数μ、电势φ、磁通量Φ、α射线等等; (c )数字、单位、选项、题目图形编号一律用正体;另外,电流表A 、电压表V 、开关S 等字母用正体,势能E p 、动能E k 、弹力F N 、F T 等脚标用正体。 3、速度v 、频率v 速度和频率是同一个英文字母v 的斜体,但是字体上有区别,速度v 采用的是“Book Antiqua ”字体,而频率v 采用的是“Times New Roman ”字体。 4、图片中文字字号 图片中的文字、字母字体要求同正文,但是字号一般要求比正文小半号,比如正文为“五号”字体,则图片中文字、字母用“小五”字体。为了清晰,还可“加粗”。 示例1:符号格式不规范的情况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48分。每题均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物理规律,答题时应写出完整的数值和单位。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不能得分,过程不完整的不能得满分。) (2013·山东卷)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坂A (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 ,滑块B 置于A 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 A =2kg 、m B =1kg 、m C =2kg 。开始时C 静止,A 、B 一起以v 0=5m/s 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 与C 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C 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 、B 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 碰撞。求A 与C 发生碰撞后瞬间A 的速度大小。 思维点拨:A 、C 碰撞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碰撞?A 、C 碰撞过程中,是否应该将B 包括进来?“(AB )且恰好不再与C 碰撞”是什么意思? 示例2:符号格式规范的情况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48分.每题均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物理规律,答题时应写出完整的数值和单位.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不能得分,过程不完整的不能得满分.) (2013·山东卷)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坂A (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 ,滑块B 置于A 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 A =2kg 、m B =1kg 、m C =2kg .开始时C 静止,A 、B 一起以υ0=5m/s 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 与C 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C 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 、B 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 碰撞.求A 与C 发生碰撞后瞬间A 的速度大小. 思维点拨:A 、C 碰撞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碰撞?A 、C 碰撞过程中,是否应该将B 包括进来?“(AB )且恰好不再与C 碰撞”是什么意思? A B C A B C

初中物理电学电路问题难点突破

初中物理电学电路问题 难点突破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突破 电学综合题历来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屡屡出现,由于试题综合性强,设置障碍多,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往往会感到很难。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是“题海战术”,无形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探索和改进电学综合问题教学,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在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步探索了一套电学综合问题教学方案,对于学生突破电学综合问题中的障碍有一定效果。 一、理清“短路”概念。 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 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 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实验原理如图 1,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 合后,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 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是电流需 通过的“一座高山”而开关S的短路通道则比作 是“山里的一条隧洞”。有了“隧洞”,电流只会 “走隧洞”而不会去“爬山”。 二、识别串并联电路 电路图是电学的重要内容。许多电学题一开头就有一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把电路图辨认错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计算也随之而错,造成“全军覆没”的局面,所以分析电路是解题的基础。初中电学一般只要求串联、并联两种基本的连接,不要求混联电路。区分串、并联电路是解电学综合题的又一个需要突破的难点。 识别串、并联有三种方法,⑴、电流法;⑵、等效电路法;⑶、去表法。 ⑴、电流法: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个分支之间为并联,(分支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此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⑵、等效电路法:此方法实质上运用了“电位”的概念,在初中物理中,电压的概念,是通过“水位差”的类比中引入的。那么,可借助于“高度差”进行类比,建立“一样高的电位”概念。可以通过类比手法,例如:如果某学校三层楼上有初三⑴、初三⑵、初三⑶三个班级,二层楼上有初二⑴、初二⑵、初二⑶三个班级,那么初三年级与初二年级任意两个班级之间的“高度差”是一样的,都相差“一层楼”。因为初三年级各班处于“一样高”的三层楼上,而初二年级各班级处于“一样高”的二层楼上。在电路中,也有“一样高电位”的概念。在电路中,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都可以看成是同一个点,即电位“一样高”。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各元件两端的公共点画出简化的等效电路。

高中物理中符号的使用规则

1 符号的使用规则 中学物理中的“+-、”号通常有三种情况: (1)表示物理量之间的运算关系.(2)表示矢量的方向或标量的正、负.(3)表示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在应用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表示物理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标量之间的“+-、”为代数运算.矢量之间的“+-、”为矢量运算,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但在一条直线上矢量之间的“+-、”可转化成代数运算. 2. 表示矢量的方向或标量的正、负 (1)表示矢量的方向:在规定正方向后,凡与正方向相同的矢量取正值,相反的矢量取负值;所求矢量为正值者,表示其方向与正方向相同,为负值者,表示其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2)表示标量的正、负.例如功和能都是标量,都有正、负之分.①对功来说,W >0,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W <0,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W =0,表示力对物体不做功.②能量是一个相对量,可取正值、负值或零.例如: 卫星绕地球旋转时,卫星和地球组成系统的总能量为(取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22k p GMm GMm GMm E E E r r r =+= +-=-卫;其中G 为万有引力常量、M 为地球质量、m 为卫星质量、r 为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氢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中,氢原子的总能量为(取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222 '' ()22k p ke ke ke E E E r r r =+=+-=-氢.(也可以用能级公式计算)其中k 为静电引力常量、e 为电子所带电量、r 为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 显然,卫星和电子的动能都是正值,系统的势能和总能量都是负值. 势能的情况较为复杂.势能为物体系所共有,与零势面的选取有关(势能的变化与零势面的选取无关),在规定了零势面后,可以判断某处势能的多少和正负.①对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来说,重力势能的计算式是P E mgh =(g 视为常量).当物体位置高于零势面(通常取地面为零势面)时h 取正值,h 越大势能越大;反之,h 取负值,h 的绝对值越大,势能就越小.②对弹性势能来说,一般取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则212 P E kx =(x 是形变量),弹性势能只有正值,没有负值.③对分子势能来说,一般取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则11p s t E r r λ μ--=-.当0r r =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且为负值;当分子间距离增大(但小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势能也增大,但仍为负值;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仍增大且为负值,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分子势能由负值逐渐增大到零,此后再减小分子间距离,分子势能表现为正值且逐渐增大.④电势和电势能也有正、负之分,在规定了零势面后,可以判断电场中某点电势或电势能的正负和高低.通常取无穷远处为零势 面,则点电荷的电势和电势能公式为:12,p p kq q kq E r r φ==.p φ和p E 的正、负分别由q 和1q 、2q 的正、负决定,正电荷周围的电势为正,负电荷周围的电势为负.正电荷在正电势的地方电势能为正,负电荷在负电势的地方电势能也为正;反之为负. 3.表示物理量的变化 矢量的变化既表示矢量变化的方向又表示矢量变化的大小,其运算遵从平行四边形或三

初中物理电学电路图大全资料讲解

初中物理电学电路图 大全

初中物理电学电路图大全2013.10.14

9.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要求连接电路。要求:⑴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⑵电灯L1、L2并联;⑶电流表测通过两灯的总电流;⑷所画导线不能交叉。 10.根据电路图,以笔线代替导线,把元件对应地连接起来,组成电路。要求做到导线不交叉、不破线。 11、在图11中添两根导线,使两灯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12、在图12电路中补画两根导线,使电键控制两盏灯,且电键闭合后电流表只测量灯L2的电流。

图11 图12 13.在图13中补上两根导线,使两灯并联,电键控制两盏灯,电流表只测L1的电流强度(导线不要交叉) 14.在图14中将两根未连接的导线接到滑动变阻器上,使得滑片向右移动时,灯变亮。 13 15.在如图15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 电键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小,灯的亮度不变。 16、如图16所示中的电路连线中缺两根导线,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且满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大,电压表的读数变小。 15 16

17. 请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 、S极及电源的正,负极 18. 请依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把图的实物图连接成相应的电路 19.用笔画线,将图4中的器材连成电路。(要求:两灯并联,开关控制两盏灯) 20.如图11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测电阻只的电路图.请根据这个电路图用 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2中的元件连成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选用0~3V量程,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导线不能交叉)

初中物理--电路图详解

初中物理--电路图详解 电路识别是初中物理电学的重点之一。很多同学在学电学之初还是很感兴趣的, 毕竟"电"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么,电脑、电话、电视这些玩意儿天天挂在嘴边, 早~就想知道什么是“电”了,这把真要解开电的奥秘了!好兴奋~! 电学一开始,果然不负重望,老师一个劲儿的做实验,一会摩擦玻璃棒,一会摩 擦橡胶棒,然后又搬来一个带金属箔的"小闹钟",上课就是看热闹,很开心;在加上这部分的考试作业主要考知识点,尽考些玻璃棒、橡胶棒都带什么电,是排斥还是吸引等鹦鹉学舌的问题,小case~。上课又热闹看,下课作业不难,还能 学知识,总体感觉电学真是8错。 可惜好景不长,进入电流电路后,初中物理三大猛药之一——电学的糖衣吃完了,开始动真格的了。电学的各难点中,打前锋的就是电路识别,课上讲的很简单, 电路就串联、并联就两种,看上去很清纯~。但实际做题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儿,无数出题老师们殚精竭虑、前仆后继,把原本清纯可爱的串并联电路,设计成错综复杂电路怪物,再掺和进去电表和变阻器,使得电路的复杂度达到极致,不少同学学到这杯具了,之前的兴奋劲儿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做错题的郁闷和对 电路怪物的恐惧,更要命的是,过不了电路识别这一关,接下来的电学都得杯具:电路识别错,后面的计算判断都是无用功。因此吧里同学跑上来求电路识别方法 者层出不穷。 电路识别虽然是有些难度,但还是有章可循的,电路识别相关的包括二部分:电路图简化以及电路图、实物图互化。这次我先介绍一个简化电路图的方法,我把它叫做标号法。这种方法简单易学、练练就会、便于记忆,而且适用于所有电路,是居家旅行、特别是简化电路的杀手锏。我朋友的孩子上学期初二学电学,概念啥的都没问题,但是就认不出复杂电路图,所以电学习题一做就错,班里都倒数了。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她妈妈请我去给她单独辅导一下,教给她一个识别电路的法子,当场学会,练习几道后就明白了,期末考试物理从70多提升到92。可见学会了标号法,就像张无忌学了乾坤大挪移、郭靖学了降龙十八掌,马上从无名小卒变大侠。 好了,废话少说言归正传,我们来标号发的内容。先看口诀,就两部分,很简单:标号和画图: 1、标号:电路每个节点编号,标号遵循以下原则 (1) 从正极开始标 1 (2) 导线连通的节点标同样的数字 (3) 沿着导线过一个用电器,数字+1 (4) 到遇到电源负极为止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电学图像问题(绝对精品)

全国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电学图像问题(1) (09义乌)20、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 20欧姆”字样。以下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当开关S闭合后,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I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的关系的是 (09威海).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5所示, 现在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A.甲的电阻值大于乙的电阻值 B.甲的电压大于乙的电压 C.甲消耗的电功率大于乙消耗的电功率 D.甲的电流等于乙的电流 (09湖北荆门).小娟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时,将记录整理的实验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I-U关系图像。 由图可得甲的电阻为_ Ω,甲、乙两个电阻串联后总电 阻是_ Ω;这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在电压为9V的电源上, 电路中的电流为 A;这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在9V电源上, 干路中的电流为_ A。 34. (09北京市)在探究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电阻的电流的 关系时,小东选用了两个定值电阻R1、R2分别做实验,他根据实验数 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请你根据图像比较电阻R1与R2的大小, R1 R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0. (09·广西河池)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 据图象可知: (选填“甲”或“乙”)是电 压表示数变化的图象,电源电压为 V,电阻R l的阻值为 __________Ω. 甲 乙 I/A U/V 0.2 1 2 3 0 0.4 0.6 V2

27.(09·齐齐哈尔)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R A = Ω。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某电源上,电路 中的电流是0.3A,则电源电压是V。 5.(09·聊城)如图6所示的是小灯泡的U—I变化曲线。由图 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4V时,它的灯丝电阻为?。 11. (09·来宾)图5为某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图6 且对温度很敏感)的t-U关系曲线图,在接 有热敏电阻的图5电路中,电源电压为8V, 电流表读数为70mA,通过定值电阻R1的电 流为40mA,由热敏电阻的I—U关系曲线可 知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V,电阻 R2的阻值为Ω。 28.(09·巴彦淖尔市)如图7所示,A、B是两个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图像,根据该图像求: (1)A、B两个电阻的阻值。 (2)如将这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那么A、B两个电 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多少? (3)如将这两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那么通过A、B两 电阻的电流之比为多少? 13.(09·长春)图3是小明在实验室测“6V 3W”小灯泡 电阻时,画出小灯泡的电流I与两端电压U之间关系的图像, 从图像可知,当灯两端电压变大时,电压U与电流I的比值 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由于灯丝的电阻 与______有关。

初中物理电学电路图大全

初中物理电学电路图大全

————————————————————————————————作者:————————————————————————————————日期:

初中物理电学电路图大全2013.10.14

9. 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要求连接电路。要求:⑴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⑵电灯L 1、L 2并联;⑶电流表测通过两灯的总电流;⑷所画导线不能交叉。 10.根据电路图,以笔线代替导线,把元件对应地连接起来,组成电路。要求做到导线不交叉、不破线。 11、在图11中添两根导线,使两灯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12、在图12电路中补画两根导线,使电键控制两盏灯,且电键闭合后电流表只测量灯L 2的电流。 图11 图12

13. 在图13中补上两根导线,使两灯并联,电键控制两盏灯,电流表只测L 1的电流强度(导线不要交叉) 14. 在图14中将两根未连接的导线接到滑动变阻器上,使得滑片向右移动时,灯变亮。 13 15.在如图15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 电键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小,灯的亮度不变。 16、如图16所示中的电路连线中缺两根导线,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且满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大,电压表的读数变小。 15 16 17.请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及电源的正,负极 18. 请依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把图的实物图连接成相应的电路

19.用笔画线,将图4中的器材连成电路。(要求:两灯并联,开关控制两盏灯) 20.如图11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测电阻只的电路图.请根据这个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2中的元件连成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选用0~3V 量程,电流表选用0~0.6A 量程,导线不能交叉) 图11 图12 21.小明要研究小灯泡的亮度与流过小灯泡电流的关系,他已连接的部分电路如下图所示,请你用画线代表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并在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2.按照图7所示的电路图,将图8中各元件连接起来。(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导线不许交叉) 图 7 ⊙ 图8

汽车电路图常用符号

精心整理 第一章汽车电气线路图读图基础 第一节汽车电路图常用符号 汽车电路图是利用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汽车电路构成、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而不考虑其实际安装位置的一种简图。为了使电路图具有通用性,便于进行技术交流,构成电路图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不是随意的,它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要看懂电路图,必须了解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的含义、标注原则和使用方法。 一、图形符号 1 流,“~ 2 如: 也可以表示没有附加信息或功3 组合派生出来的。如:*” ,就成为明细符号。表示电流表,表示电压表。 表常用图形符号

按规定的组合原则进行派生,以构成完整的元件或设备的图形符号,但在图样的空白处必须加以说明,如表1-1-2所示。将天线的一般符号和直流电动机的一般符号进行组合,就构成了电动天线的图形符号。 4

(1)首先选用优选形。 (2)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首先采用最简单的形式,但图形符号必须完整。 (3)在同一份电路图中同一图形符号采用同一种形式。 (4)符号方位不是固定的,在不改变符号意义的前提下,符号可根据图面布置的需要旋转或成镜像放置,但文字和指示方向不得倒置。 (5)图形符号中一般没有端子代号,如果端子代号是符号的一部分,则端子代号必须画出。 (6)导线符号可以用不同宽度的线条表示,如电源线路(主电路)可用粗实线表示,控制、保护线路(辅助电路)则可用细实线表示。 (7)一般连接线不是图形符号的组成部分,方位可根据实际需要布置。 (8)符号的意义由其形式决定,可根据需要进行缩小或放大。 (9)图形符号表示的是在无电压、无外力的常规状态。 ( ( 符号。 1 (1 (2 “G”

物理常用符号

物理常用符号供您复制使用 正负±±根号ⅳⅳ因为∮∮所以?? 大於或等於∷∷少於或等於∶∶大约等於?? 大约等於??不等於∴∴全等∵∵垂直?? 角度ⅶⅶ度数o o 圆形??十字圆⊕⊕直角三角形⊿⊿空集? ? 交集∩∩ 和集∪∪无限大ⅵⅵ积分符号∫∫ 线积分符号?? --------------------------------------------------------------------------------- 1 几何符号?‖ⅶ~?∵?△ 2 代数符号ⅴ∧∨~∫∴∶∷?ⅵ? 3运算符号×÷ⅳ± 4集合符号∪∩ⅰ 5特殊符号ⅲπ(圆周率) 6推理符号 |a| ??△ⅶ∩∪∴∵±∷∶ⅰ????↖↗↘↙‖∧∨&;§∽????????? ΓΓΘ∧ΞΟⅱⅲΦΧΨΩ αβ γ δ ε δ ε ζ η θ ι κ λ μ ν π ξ ζ η υ θ χ ψ ω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ⅰⅱⅲ?ⅳⅴⅵ?ⅶ?‖∧∨∩∪∫??∮??????∴∵∶∷∶∷??⊕?? ⊿~℃ 指数0123:o123 ---------------------------------------------------------------- 希腊字母 Αα Κ θ Τ ζ Ββ∧λΥτ Γγ Μ κ Φ υ Γδ Ν λ Χ θ Δε Ξ μ Ψ χ Εδ Ο ν Ω ψ Ζηⅱπ ΘζΡ ξ Ηιⅲl ------------------------------------------------------------ 数学符号 ±+-×÷/ⅳ ⅲⅱ?∴=∶∷<>?? ∫ⅵ?∨∮?∪∩ⅰ「?‖ⅶ~???

初中物理电学经典难题整理

初中物理——电学试题精选 1.(2015?盐亭县校级模拟)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独立组装成一盏台灯后,将其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时,发现台灯不亮,同时其他用电器也停止工作,经检查发现保险丝熔断.更换新的保险丝后,将台灯单独接入电路,又发现保险丝熔断,其原因可能是() A.台灯灯泡的两条接线相碰了 B.灯泡的灯丝断了 C.室内电路中本来就存在短路现象 D.台灯开关的两端短路 2.(2015?黄冈校级自主招生)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总电流I为1.2安,R1=R2=2R3.则下列对通过R2电流的判断正确的是() A.大小为0.6安,方向向右B.大小为0.6安,方向向左 C.大小为0.3安,方向向右D.大小为0.3安,方向向左 3.(2015?成都校级自主招生)有如图所示的电阻分布,在ab两点间加上某一电源,流过4Ω电阻的电流为1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两点间的电阻为8ΩB.流过电源的电流为6A C.CD两点间的电压为4V D.ab两点间的电压为72V 4.(2015?东城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2与R3的阻值均为1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比为3:2.若把电流表A1和A2分别换成电压表V1和V2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R1=5ΩB.R1=20ΩC.U1:U2=3:4 D.U1:U2=3:2

5.(2015?西乡塘区二模)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a端向b端滑动一段距离,电压表V1、V2、V3示数的变化量分别为△U1、△U2、△U3,电流表的变化量为△I.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和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B.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3示数变大,电压表V3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过的那一段距离对应的阻值为 D.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 6.(2015?铁岭三模)灯泡L上标有“6V 6W”字样,测得该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现把灯泡L接入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若电路电压为10V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泡L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 B.当电流表示数为0.4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 C.灯泡L的电阻值随电压表的示数的增大而增大 D.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6W 7.(2013?南京)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0~3V,定值电阻R1的规格为“10Ω 0.5A”,滑动变阻器R2的规格为“20Ω 1A”.闭合开关,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在变阻器滑片P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R1消耗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4W~0.9W B.电流表示数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2A~0.5A C.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允许变化范围为2Ω~20Ω D.电路消耗总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1.2W~3W

规范中物理名称符号

规范中物理名称符号、计量单位、数字用法 规定附录 附录A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参阅表 A — 截面积,散热面积; h T — 弧柱温度 B — 磁感应强度; t — 时间; r B — 剩磁感应强度; c t — 触动时间 s B 一 饱和磁感应强度; d t — 运动时间 C — 电容; u U , — 电压; c — 弹簧刚度,比热容; a U — 阳极压极; d — 直径; c U — 阴极压降; E — 电场强度 f U — 释放电压; e — 电子电荷; X — 电抗; F — 力; m X — 磁抗; x F — 吸力; μX — 铁心磁抗; c F — 斥力; Z — 电阻抗; f F — 反力; m Z — 磁阻抗; f — 频率,电路振荡频率; μZ — 铁心磁阻抗; G — 电导; a — 电阻温度系数 H — 磁场强度 γ — 恢复电压振幅系数; c H — 矫顽磁力; δ — 气隙长度,介质损耗角; i I , — 电流; θ — 温度; c I — 触动电流; n θ — 周围介质温度; f I — 释放电流; Λ — 磁导; J — 电流密度; λ — 热导率,单位长度漏磁导; F K — 反馈系数; μ — 磁导率; f K — 返回系数; r μ — 相对磁导率 N — 匝数; o μ — 真空磁导率; P — 功率; ρ — 电阻率; p — 导体截面周长; σ — 漏磁系数;

P—功率过载系数;τ—温升,电弧时间常数; D P—电流过载系数;τ—稳定温升 i Q—热流,热量;φ—磁通; R—电阻;fφ—释放磁通; R—膜电阻;?—电压和电流的相角差; b R—电弧电阻,孤柱电阻;ψ—磁链 h R—接触电阻; i 附录B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摘自GB3102. 1~6-86)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小结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初中物理电学全部知识点汇总

电学总复习提纲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 元电荷 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1e=1.6×10-19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