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反应热的比较与计算练习题

高中化学反应热的比较与计算练习题

高中化学反应热的比较与计算练习题
高中化学反应热的比较与计算练习题

高中化学反应热的比较与计算练习题

1.1.5 g 火箭燃料二甲基肼(CH 3—NH —NH —CH 3)完全燃烧,放出50 kJ 热量,则二甲基肼的燃烧热ΔH 为( )

A .-1 000 kJ·mol -1

B .-1 500 kJ

C .-2 000 kJ·mol -1

D .-2 000 kJ

解析:选C 1.5 g 二甲基肼的物质的量是0.025 mol ,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可知,1 mol 二甲基肼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应该为(10.025×50)kJ·mol -1=2 000 kJ·mol -1

,即二甲

基肼的燃烧热ΔH =-2 000 kJ·mol -1

2.已知:①H 2(g)+1

2O 2(g)===H 2O(g)

ΔH 1=-241.8 kJ·mol -1

②H 2(g)+12

O 2(g)===H 2O(l) ΔH 2=-285.8 kJ·mol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的燃烧热ΔH =-241.8 kJ·mol -1

B .断开1 mol H —H 键需要吸收439.2 kJ 的能量

C .相同条件下,1 mol H 2O(g)比1 mol H 2O(l)能量高

D .18 g H 2O(l)完全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需要吸收285.8 kJ 的能量

解析:选A 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可知,反应②放出的热量为氢气的燃烧热,ΔH =ΔH 2

=-285.8 kJ·mol -1,A 项错误;ΔH 1=E (H —H)+12×498 kJ·mol -1-2×465 kJ·mol

-1

=-241.8 kJ·mol -1

,则E (H —H)=439.2 kJ·mol -1

,B 项正确;气态水液化时放出热量,故相同条件下,1 mol H 2O(g)比1 mol H 2O(l)能量高,C 项正确;根据反应②可知,H 2O(l)===H 2(g)+12

O 2(g) ΔH =+285.8 kJ·mol -1

,D 项正确。 3.根据Ca(OH)2/CaO 体系的能量循环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5>0

B.ΔH1+ΔH2=0

C.ΔH3=ΔH4+ΔH5

D.ΔH1+ΔH2+ΔH3+ΔH4+ΔH5=0

解析:选D 水蒸气变成液态水会放出热量,ΔH5<0,故A错误;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固体和水蒸气与液态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是可逆过程,因此ΔH1+ΔH2≠0,故B错误;由图可知,ΔH3>0,ΔH4<0,ΔH5<0,故ΔH3≠ΔH4+ΔH5,故C错误;根据盖斯定律,ΔH1+ΔH2+ΔH3+ΔH4+ΔH5=0,故D正确。

4.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

义的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 N—N键吸收167 kJ热量,

生成1 mol NN键放出942 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由N2(g)生成

1 mol气态N4的ΔH为( )

A.+882 kJ·mol-1B.+441 kJ·mol-1

C.-882 kJ·mol-1D.-441 kJ·mol-1

解析:选A 由N2(g)生成气态N4的化学方程式为2N2(g)===N4(g),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可知,该反应的ΔH=(2×942 kJ·mol-1)-(6×167 kJ·mol-1)=+882 kJ·mol-1。

5.在298 K、101 kPa时,已知:

①2H2O(g)===O2(g)+2H2(g) ΔH1

②H2(g)+Cl2(g)===2HCl(g) ΔH2

③2Cl2(g)+2H2O(g)===4HCl(g)+O2(g) ΔH3

则ΔH3与ΔH1、ΔH2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3=ΔH1+2ΔH2B.ΔH3=ΔH1+ΔH2

C.ΔH3=ΔH1-2ΔH2D.ΔH3=ΔH1-ΔH2

解析:选A 分析已知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2可得,2Cl2(g)+2H2O(g)===4HCl(g)+O2(g),则有ΔH3=ΔH1+2ΔH2。

6.下列各组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其中ΔH1>ΔH2的是( )

A.2H2(g)+O2(g)===2H2O(g) ΔH1

2H2(g)+O2(g)===2H2O(l) ΔH2

B.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

C.2SO2(g)+O2(g)===2SO3(g) ΔH1

2SO3(g)===O2(g)+2SO2(g) ΔH2

D.已知反应:C(s,金刚石)===C(s,石墨) ΔH<0,

C(s,金刚石)+O2(g)===CO2(g) ΔH1

C(s,石墨)+O2(g)===CO2(g) ΔH2

解析:选A A项:,由于H2O(l)===2H2O(g) ΔH>0,则ΔH2+ΔH=ΔH1,ΔH1-ΔH2=ΔH>0,故ΔH1>ΔH2,正确。

B项:,由于S(s)===S(g) ΔH>0,则ΔH+ΔH1=ΔH2,ΔH2-ΔH1=ΔH>0,故ΔH2>ΔH1,错误。

C项:SO2氧化成SO3是放热反应,ΔH1<0,SO3分解成SO2是吸热反应,ΔH2>0,故ΔH2>ΔH1,错误。

D项:,根据盖斯定律ΔH1=ΔH+ΔH2,ΔH1-ΔH2=ΔH<0,则ΔH1<ΔH2,错误。

7.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如下表,火箭燃料肼(H2N—NH2)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2(g)比O2(g)稳定

B.N2H4(g)+O2(g)===N2(g)+2H2O(g)

ΔH =-534 kJ·mol -1

C .图中的ΔH 3=+2 218 kJ·mol -1

D .表中的a =194

解析:选D 由表中数据可知,N ≡N 键的键能大于O ===O 键的键能,则N 2(g)比O 2(g)稳定,A 正确;由能量变化图示可知,反应N 2H 4(g)+O 2(g)===N 2(g)+2H 2O(g)的ΔH 1=-534 kJ·mol -1

,B 正确;根据盖斯定律,反应N 2H 4(g)+O 2(g)===N 2(g)+2H 2O(g)的ΔH 1=ΔH 2+ΔH 3=(-2 752 kJ·mol -1

)+ΔH 3=-534 kJ·mol -1

,则ΔH 3=+2 218 kJ·mol -1

,C 正确;N 2H 4(g)+O 2(g)===2N(g)+4H(g)+2O(g)的ΔH 3=+2 218 kJ·mol -1

,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可得ΔH 3=(4a kJ·mol -1

+154 kJ·mol -1

+500 kJ·mol -1

)=+2 218 kJ·mol -1

,解得a =391,D 错误。

8.已知有以下四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C 3H 8(g)+5O 2(g)===3CO 2(g)+4H 2O(g) ΔH =-a kJ·mol -1

②C 3H 8(g)+5O 2(g)===3CO 2(g)+4H 2O(l) ΔH =-b kJ·mol -1

③2C 3H 8(g)+9O 2(g)===4CO 2(g)+2CO(g)+8H 2O(l) ΔH =-c kJ·mol -1

④12C 3H 8(g)+52O 2(g)===3

2CO 2(g)+2H 2O(g) ΔH =-d kJ·mol -1

其中a 、b 、c 、d 最大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解析:选C ①与②相比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b >a ,④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①中的一半,所以d =1

2a ,③与②相比,2 mol C 3H 8燃烧生成 4 mol CO 2

和2 mol CO ,相当于此反应中的2 mol C 3H 8有43 mol C 3H 8完全燃烧,2

3 mol C 3H 8不完全燃烧,

故c 大于b ,所以c 最大。

9.常温下,断裂1 mol 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用E 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432 kJ·mol -1>E (H —Br)>298 kJ·mol -1

B .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 —F 键

C .H 2(g)―→2H (g) ΔH =+436 kJ·mol -1

D .H 2(g)+F 2(g)===2HF(g) ΔH =-25 kJ·mol -1

解析:选D 溴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小于碘原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结合表中数据可知432 kJ·mol -1

>E (H —Br)>298 kJ·mol -1

,A 项正确;键能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键能最大的是H —F 键,则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 —F 键,B 项正确;氢气转化为氢原子吸收的能量等于断裂H —H 键需要的能量:H 2(g)―→2H(g) ΔH =+436 kJ·mol -1

,C 项正确;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ΔH =436 kJ·mol -1

+157 kJ·mol -1

-2×568 kJ·mol -1

=-543 kJ·mol -1

,D 项错误。

10.用H 2可将工业废气中的NO 催化还原成N 2,其能量转化关系如下所示,则NO(g)+H 2(g)===1

2

N 2(g)+H 2O(g)的ΔH 为( )

A .0.5(a +b -c -d )kJ·mol -1

B .0.5(c +a -d -b )kJ·mol -1

C .0.5(c +d -a -b )kJ·mol -1

D .0.5(b +d -a -c )kJ·mol -1

解析:选A 根据题图知,NO 中键能为0.5a kJ·mol -1

,N 2中键能为c kJ·mol -1

,H 2

中键能为0.5b kJ·mol -1

,H 2O 中键能为0.5d kJ·mol -1

,故该反应中ΔH =0.5a kJ·mol

-1

+0.5b kJ·mol -1

-()0.5c kJ·mol -1

+0.5d kJ·mol

-1

=0.5(a +b -c -d )kJ·mol -1。

11.已知:C(s)+H 2O(g)===CO(g)+H 2(g) ΔH =a kJ·m ol -1

2C(s)+O 2(g)===2CO(g) ΔH =-220 kJ·mol -1

H —H 、O===O 和O —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 -1

、496 kJ·mol -1

和462 kJ·mol -1

,则a 为( )

A .-332

B .-118

C .+350

D .+130

解析:选D 按题给顺序将题中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编号为①、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2-②可得:2H 2O(g)===2H 2(g)+O 2(g) ΔH =+(2a +220) kJ·mol -1

,则:4×462 kJ·mol -1

-2×436 kJ·mol -1

-496 kJ·mol -1

=(2a +220)kJ·mol -1

,解得a =+130。

12.(2018·广安期中)根据以下热化学方程式,ΔH 1和ΔH 2的大小比较错误的是( ) A .2H 2S(g)+3O 2(g)===2SO 2(g)+2H 2O(l) ΔH 1 2H 2S(g)+O 2(g)===2S(s)+2H 2O(l) ΔH 2 则有ΔH 1>ΔH 2

B .Br 2(g)+H 2(g)===2HBr(g) ΔH 1

Br 2(l)+H 2(g)===2HBr(g) ΔH 2,则有ΔH 1<ΔH 2 C .4Al(s)+3O 2(g)===2Al 2O 3(s) ΔH 1 4Fe(s)+3O 2(g)===2Fe 2O 3(s) ΔH 2 则有ΔH 1<ΔH 2

D .Cl 2(g)+H 2(g)===2HCl(g) ΔH 1

Br 2(g)+H 2(g)===2HBr(g) ΔH 2,则有ΔH 1<ΔH 2

解析:选 A 将A 中的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由①-②可得2S(s)+2O 2(g)===2SO 2(g) ΔH =ΔH 1-ΔH 2<0,即ΔH 1<ΔH 2,A 错误;等量的Br 2(g)具有的能量高于等量的Br 2(l)具有的能量,故1 mol Br 2(g)与H 2(g)反应生成HBr(g)放出的热量比1 mol Br 2(l)与H 2(g)反应生成HBr(g)放出的热量多,则有ΔH 1<ΔH 2,B 正确;将C 中的两个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得4Al(s)+2Fe 2O 3(s)===2Al 2O 3(s)+4Fe(s),则有ΔH 3=ΔH 1-ΔH 2<0,则ΔH 1<ΔH 2,C 正确;Cl 原子半径比Br 原子半径小,H —Cl 键的键能比H —Br 键的键能大,故ΔH 1<ΔH 2,D 正确。

13.联氨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发射“神舟”十一号的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肼(N 2H 4)和过氧化氢,当两者混合时即产生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N 2H 4(l)+2H 2O 2(l)===N 2(g)+4H 2O(g) ΔH =-641.6 kJ·mol -1

H 2O(l)===H 2O(g) ΔH =+44.0 kJ·mol -1

若用6.4 g 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则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2)“嫦娥二号”卫星使用液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偏二甲肼(C 2H 8N 2)作推进剂。N 2O 4与偏二甲肼燃烧产物只有CO 2(g)、H 2O(g)、N 2(g),并放出大量热,已知10.0 g 液态偏二甲肼与液态四氧化二氮完全燃烧可放出425 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火箭的常规燃料是液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肼(N 2H 4),N 2O 4作氧化剂,有人认为若用氟气代替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反应释放的能量更大(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氟化氢气体)。已知:

①N 2H 4(l)+O 2(g)===N 2(g)+2H 2O(g)ΔH =-534.0 kJ·mol -1

②12H 2(g)+12F 2(g)===HF(g) ΔH =-269.0 kJ·mol -1 ③H 2(g)+12

O 2(g)===H 2O(g) ΔH =-242.0 kJ·mol -1

请写出肼和氟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①H 2(g)===H 2(l) ΔH =-0.92 kJ·mol -1

②O 2(g)===O 2(l) ΔH =-6.84 kJ·mol -1

③H 2O(l)===H 2O(g) ΔH =+44.0 kJ·mol -1 ④H 2(g)+12

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

请写出液氢和液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6.4 g 液态肼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由盖斯定律可知:液态肼与H 2O 2反应生成N 2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N 2H 4(l)+2H 2O 2(l)===N 2(g)+4H 2O(l) ΔH =-(641.6+4×44)kJ·mol -1

=-817.6 kJ·mol -1

,故0.2 mol 液态肼放出的热量为0.2 mol×817.6 kJ·

mol -1

=163.52 kJ 。

(2)N 2O 4与偏二甲肼反应的产物为CO 2、N 2和气态水,1 mol C 2H 8N 2(l)与N 2O 4(l)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425 kJ

10.0 g

×60 g =2 550.0 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 2H 8N 2(l)+

2N 2O 4(l)===2CO 2(g)+4H 2O(g)+3N 2(g) ΔH =-2 550.0 kJ·mol -1

(3)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4-③×2得:

N 2H 4(l)+2F 2(g)===N 2(g)+4HF(g)ΔH =-1 126.0 kJ·mol -1

。 (4)根据盖斯定律,由④+③-①-②×1

2得:

H 2(l)+12O 2(l)===H 2O(g)ΔH =-237.46 kJ·mol -1

答案:(1)163.52 kJ

(2)C 2H 8N 2(l)+2N 2O 4(l)===2CO 2(g)+4H 2O(g)+3N 2(g) ΔH =-2 550.0 kJ·mol -1

(3)N 2H 4(l)+2F 2(g)===N 2(g)+4HF(g) ΔH =-1 126.0 kJ·mol -1

(4)H 2(l)+12O 2(l)===H 2O(g) ΔH =-237.46 kJ·mol -1

14.(1)下列三个反应在某密闭容器中进行: 反应①:Fe(s)+CO 2(g)===FeO(s)+CO(g) ΔH 1=a kJ·mol -1

反应②:2CO(g)+O 2(g)===2CO 2(g) ΔH 2=b kJ·mol -1

反应③:2Fe(s)+O 2(g)===2FeO(s) ΔH 3=________kJ·mol -1

(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

(2)焦炭与CO、CO2、H2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由CO2制备甲醇的过程可能涉及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CO 2(g)+3H23OH(g)+H2O(g)

ΔH1=-49.58 kJ·mol-1

反应Ⅱ:CO 2(g)+H2+H2O(g)

ΔH2=+41.19 kJ·mol-1

反应Ⅲ:CO(g)+2H 23OH(g) ΔH3

则反应Ⅲ的ΔH3=________kJ·mol-1。

(3)一种煤炭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下来,但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aSO4(s)+CO(g)CaO(s)+SO2(g)+CO2(g)

ΔH1=+210.5 kJ·mol-1

②1

4

CaSO4(s)+CO(g)

1

4

CaS(s)+CO2(g)

ΔH2=-47.3 kJ·mol-1

反应:CaO(s)+3CO(g)+SO2(g)CaS(s)+3CO2(g)的ΔH=________kJ·mol-1。

(4)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Fe2O3(s)+3CO(g)===2Fe(s)+3CO2(g)

ΔH1=-24.8 kJ·mol-1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2=-47.2 kJ·mol-1

③Fe3O4(s)+CO(g)===3FeO(s)+CO2(g)

ΔH3=+19.4 kJ·mol-1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反应①和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2+②可得2Fe(s)+O2(g)===2FeO(s),则有ΔH3=2ΔH1+ΔH2=2a kJ·mol-1+b kJ·mol-1=(2a+b) kJ·mol-1。

(2)分析反应Ⅰ、Ⅱ及Ⅲ,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Ⅰ-Ⅱ可得反应Ⅲ,则有ΔH3=ΔH1-ΔH2=(-49.58 kJ·mol-1)-(+41.19 kJ·mol-1)=-90.77 kJ·mol-1。

(3)根据盖斯定律,由②×4-①可得CaO(s)+3CO(g)+SO 2+3CO2(g),则有ΔH=4ΔH2-ΔH1=(-47.3 kJ·mol-1)×4-(+210.5 kJ·mol-1)=-399.7 kJ·mol -1。

(4)分析已知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由①×3-②-③×2可得6CO(g)+6FeO(s)===6Fe(s)+6CO2(g),则有ΔH=(-24.8 kJ·mol-1)×3-(-47.2 kJ·mol-1)

-(+19.4 kJ·mol -1)×2=-66 kJ·mol -1

,从而可得热化学方程式:CO(g)+FeO(s)===Fe(s)+CO 2(g) ΔH =-11 kJ·mol -1

答案:(1)2a +b (2)-90.77 (3)-399.7 (4)CO(g)+FeO(s)===Fe(s)+CO 2(g) ΔH =-11 kJ·mol -1

15.请参考题中图表,已知E 1=134 kJ·mol -1

、E 2=368 kJ·mol -1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是1 mol NO 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CO 2(g)和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 1的变化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 的变化是________。请写出NO 2和CO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 ΔH =+49.0 kJ·mol -1

②CH 3OH(g)+1

2O 2(g)===CO 2(g)+2H 2(g)

ΔH =-192.9 kJ·mol -1

又知③H 2O(g)===H 2O(l) ΔH =-44 kJ·mol -1

,则甲醇蒸气燃烧为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表所示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参数。

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d kJ·mol -1

,白磷及其完全燃烧的产物的结构如图Ⅱ所示,则表中x =________________ kJ·mol -1

(用含a 、b 、c 、d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1)观察图,E 1应为正反应的活化能,加入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但是ΔH

不变;1 mol NO 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CO 2(g)和NO(g)的反应热数值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 2(g)+CO(g)===CO 2(g)+NO(g) ΔH =-234 kJ·mol -1

(2)观察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将所给热化学方程式如下运算:②×3-①×2+③×2,即可得出甲醇蒸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P 4+5O 2=====点燃

P 4O 10,结合题图Ⅱ中白磷及其完全燃烧产物的结构,根据“反应热=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与燃烧热概念可得等式:6a +5c -(4x +12b )=-d ,据此可得x =1

4

(d +6a +5c -12b )。

答案:(1)减小 不变 NO 2(g)+CO(g)===CO 2(g)+NO(g) ΔH =-234 kJ·mol -1

(2)CH 3OH(g)+3

2O 2(g)===CO 2(g)+2H 2O(l)

ΔH =-764.7 kJ·mol -1

(3)1

4(d +6a +5c -12b )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试题与解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练习与解析 1.(2006山东潍坊高三模拟,1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磺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 ·mol -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l) ΔH =285.8 kJ ·mol -1 C.Ba(OH)2·8H 2O(s)+2NH 4Cl(s) ====BaCl 2(s)+2NH 3(g)+10H 2O(l) ΔH <0 D.已知中和热为57.3 kJ ·mol -1,若将含0.5 mol H 2SO 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 思路解析:硫磺变成硫蒸气需要吸收热量;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a(OH)2·8H 2O 固体与NH 4Cl 固体反应是吸热反应,则ΔH>0;H 2SO 4的浓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时要放热。 答案:D 2.已知299 K 时,合成氨反应N 2(g )+3H 2(g) ====2NH 3(g) ΔH=-92.0 kJ ·mol -1,将此温度下的0.1 mol N 2和0.3 mol H 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假定测量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 ) A.一定小于92.0 kJ B.一定大于92.0 kJ C.一定等于92.0 kJ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反应热是指反应完全进行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可逆反应是不能进行到底的,因此可逆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一定小于反应热。 答案:A 3.100 g 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 31体积,CO 2占32体积,且C(s)+ 21O 2(g)====CO(g) ΔH=-110.35 kJ ·mol -1,CO(g)+ 21O 2(g)====CO 2(g) ΔH=-282.57 kJ ·mol -1。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 A.392.92 kJ B.2 489.44 kJ C.784.92 kJ D.3 274.3 kJ 思路解析:100 g 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为3 1121001??-mol g g ,这些物质的量CO 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为31121001??-mol g g ×282.57 kJ · mol -1=784.92 kJ 。 答案:C 4.氢气(H 2)、一氧化碳(CO)、辛烷(C 8H 18)、甲烷(CH 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H 2(g)+ 2 1O 2(g)====H 2O(l) ΔH =-285.8 kJ ·mol -1 CO(g)+ 2 1O 2(g) ====CO 2(g) ΔH =-283.0 kJ ·mol -1 C 8H 18(l)+ 225O 2(g) ====8CO 2(g)+9H 2O(l) ΔH=-5 518 kJ ·mol -1 CH 4(g)+2O 2(g) ====CO 2(g)+2H 2O(l) ΔH=-890.3 kJ ·mol -1 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H 2(g) B.CO(g) C.C 8H 18(l) D.CH 4(g)

2020高一化学全一-册课时作业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答案))

2020高一化学全一册课时作业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答案) 1.盖斯是热化学的奠基人,他于1840年提出盖斯定律,对这一定律的理解,以下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B.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C.可以直接测量任意反应的反应热 D.可以用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无法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解析:盖斯定律可以用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无法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故C错。 答案:C 2.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如图甲所示:ΔH1=ΔH2+ΔH3。根据上述原理和图乙所示,判断各对应的反应热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A→F ΔH=-ΔH6 B.A→D ΔH=ΔH1+ΔH2+ΔH3 C.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 D.ΔH1+ΔH6=ΔH2+ΔH3+ΔH4+ΔH5 解析:A→F与F→A互为逆反应,则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A正确;根据盖斯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知,B、C正确。 答案:D 3.已知: 2H2(g)+O2(g)===2H2O(g) ΔH1 3H2(g)+Fe2O3(s)===2Fe(s)+3H2O(g) ΔH2

2Fe(s)+O 2(g)===Fe 2O 3(s) ΔH 3 322Al(s)+O 2(g)===Al 2O 3(s) ΔH 4 322Al(s)+Fe 2O 3(s)===Al 2O 3(s)+2Fe(s) ΔH 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ΔH 1<0,ΔH 3>0 B .ΔH 5<0,ΔH 4<ΔH 3 C .ΔH 1=ΔH 2+ΔH 3 D .ΔH 3=ΔH 4+ΔH 5 解析: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ΔH 3<0,A 错误;将上述反应分别编号为 ①②③④⑤,反应⑤是铝热反应,显然是放热反应,ΔH 5<0,将反应④-反应③可得反应 ⑤,即ΔH 5=ΔH 4-ΔH 3<0,B 正确,D 错误;将反应②+反应③可得反应3H 2(g)+O 2(g) 32===3H 2O(g),故ΔH 1=(ΔH 2+ΔH 3),C 错误。 23答案:B 4.已知1 mol 红磷转化为1 mol 白磷,吸收18.39 kJ 热量。 ①4P(红,s)+5O 2(g)===2P 2O 5(s);ΔH 1 ②P 4(白,s)+5O 2(g)===2P 2O 5(s);ΔH 2 则ΔH 1与ΔH 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ΔH 1=ΔH 2 B .ΔH 1>ΔH 2 C .ΔH 1<ΔH 2 D .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题供信息,由反应①减去反应②可得,4P(红,s)===P 4(白,s); ΔH =ΔH 1-ΔH 2=+18.39 kJ/mol×4=+73.56 kJ/mol >0,故ΔH 1>ΔH 2,B 正确。 答案:B 5.用H 2O 2和H 2SO 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已知: Cu(s)+2H +(aq)===Cu 2+(aq)+H 2(g) ΔH =+64.39 kJ·mol -1 2H 2O 2(l)===2H 2O(l)+O 2(g) ΔH =-196.46 kJ·mol -1 H 2(g)+O 2(g)===H 2O(l) 12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molCO 和3 mol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 .2 912 kJ B .2 953 kJ C .3 236 kJ D .3 867 kJ ?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 燃烧可放出566 kJ 热量,则1 mol CO 完全燃烧释放283 kJ 热量,同理3 mol CH 4释放3×890 kJ =2 670 kJ 热量,所以1 mol CO 和3 mol CH 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 答案:B 2.已知A(g)+B(g)===C(g) ΔH 1,D(g)+B(g)===E(g) ΔH 2,且ΔH 1<ΔH 2,若A 和D 的混合气体1 mol 完全与B 反应,反应热为ΔH 3,则A 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解析:设1 mol 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 ,D y mol ,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条件下: (1)4Al(s)+3O2(g)===2Al2O3(s)ΔH=-2 kJ/mol (2)4Al(s)+2O3(g)===2Al2O3(s)ΔH=-3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3(g)===3O2(g)ΔH=-kJ/mol,可知等质量的O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2、CO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ΔH=-kJ/mol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ΔH=-kJ/mol 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用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的天然气,理论上所获得的热值,前者大约是后者的多少倍() | A.B. C.D.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得1 mol H2、CO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283 kJ~kJ;1 mol CH4燃烧放出的热量为kJ,两者之比约为,故答案为D。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依据: (1)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还等于反应热之比。 (2)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规律方法指导】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依据归纳 1、根据实验测得热量的数据求算 反应热的定义表明: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 例如:燃烧6g炭全部生成气体时放出的热量,如果全部被水吸收,可使1g水由20℃升高到67℃,水的比热为42/(g·℃),求炭的燃烧热。 分析: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它是指在101pa时,1l纯净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据题意,先求得1g水吸收的热量:Q=△t=1974,由此得出该反应燃烧热为3948/l。 (△H=-3948/l) 2、根据物质能量的变化求算 根据能量守恒,反应热等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

量的差值。当E1(反应物)>E2(生成物)时,△H<0,是放热反应; 反之,是吸热反应。. △H=ΣE生成物-ΣE反应物 3、根据反应实质键能的大小求算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其中旧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的生成要放出能量,由此得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热)和键能的关系: △H =E1(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2(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求算 热化学方程式中表明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H的大小与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大小成正比。 例如:H2 (g) + 2 (g) = H2 (g)△H =-2418 / l 则: 2 H2 (g) + 2 (g) = 2H2 (g)△H =?/ l 分析:当物质的系数变为2倍时,反应热也同时变为2倍。 所以△H=-4836 / l 、根据盖斯定律的规律求算 盖斯定律是热化学中一个相当有实用价值的定律。其内容是不管化学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即一步完成的反应热等于分几步完成的反应热之和。利用这一规律,可以从已经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计算难于测量或不能测量反应的热效应,它是间接求算反应热的常用方法。 具体计算方法是: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叠加,进行△H的加减运算。

化学反应热效应练习题精选

化学反应热效应练习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 D.放热反应发生时不需加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C.Ba(OH)2·8H2O与NH4Cl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吸热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氢气和氧气化合是放热反应,则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吸热反应 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反应物的质量和状态无关 D.对放热反应A+B→C+D ,A、B的能量总和大于C、D的能量总和 4.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NH4Cl晶体和Ba(OH)2 ·8H2O混合搅拌 C.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D.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B.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放热或者吸热 D.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6.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④ B.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 7.下列反应过程一定吸收能量的是 A.化合反应 B.加成反应 C.分子解离为原子 D.原子组成分子 8.下列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A.O2→O+O B.H+Cl→HCl C.CaO+H2O=Ca(OH)2 D.浓硫酸稀释 9.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成光能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D. 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变成热能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molCO 和3 mol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 .2 912 kJ B .2 953 kJ C .3 236 kJ D .3 867 kJ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 燃烧可放出566 kJ 热量,则1 mol CO 完全燃烧释放283 kJ 热量,同理3 mol CH 4释放3×890 kJ =2 670 kJ 热量,所以1 mol CO 和3 mol CH 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 答案:B 2.已知A(g)+B(g)===C(g) ΔH 1,D(g)+B(g)===E(g) ΔH 2,且ΔH 1<ΔH 2,若A 和D 的混合气体1 mol 完全与B 反应,反应热为ΔH 3,则A 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ΔH 3-ΔH 2ΔH 3-ΔH 1 B.ΔH 2-ΔH 3ΔH 3-ΔH 1 C.ΔH 2-ΔH 3ΔH 1-ΔH 3 D.ΔH 3-ΔH 1ΔH 2-ΔH 3 解析:设1 mol 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 ,D y mol ,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834.9 kJ/mol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119.1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284.2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 kJ/mol 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用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主备人:陈丽辅备人:高二化学备课组 Ⅰ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 2.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3.以“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 4.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Ⅱ教学重点 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 Ⅲ教学难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 Ⅳ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例,引出定律盖斯定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问题研究经过讨论、交流,设计合理的“路径”,根据盖斯定律解决上述问题。 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组内合作自学讨论 1、什么叫做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第三环节:班内交流确定难点 各小组派出代表上黑板展示: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四环节:点拨精讲解难释疑 (一)盖斯定律 讲解:俄国化学家盖斯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

高考反应热的计算真题汇编

2017、2016年高考卷反应热的计算真题(word高清版含答案) 1.(2017全国新课标I卷28题) 28.(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 _____________。 2.(2017全国新课标II卷27题) 27.(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4H10(g)= C4H8(g)+H2(g) ΔH1 O2(g)= C4H8(g)+H2O(g) ΔH2=119 kJ·mol1已知:②C4H10(g)+1 2 O2(g)= H2O(g) ΔH3=242kJ·mol1 ③H2(g)+ 1 2 反应①的ΔH1为________kJ·mol1。 3.(2017全国新课标III卷7题)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指粒径不大于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4.(2017全国新课标III卷28题) H2(g)+2O2(g)=H3AsO4(s) ΔH1 28.(3)已知:As(s)+3 2 O2(g)=H2O(l) ΔH2 H2(g)+1 2

2As(s)+5 O2(g) =As2O5(s) ΔH3 2 则反应As2O5(s) +3H2O(l)= 2H3AsO4(s)的ΔH =_________。 5.(2017天津卷7题) 7. (3)mol Cl2与焦炭、TiO2完全反应,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TiO2·x H2O的液态化合物,放热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_ __。 6.(2017北京卷26题) 26.(1)氯化过程:TiO2与Cl2难以直接反应,加碳生成CO和CO2可使反应得以进行。 已知:TiO2(s)+2 Cl2(g)= TiCl4(g)+ O2(g) ΔH1=+ kJ·mol-1 2C(s)+O2(g)=2CO(g) ΔH2= kJ·mol-1 ①沸腾炉中加碳氯化生成TiCl4(g)和C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 ②氯化过程中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根据如图判断:CO2生成CO反应的ΔH_____0(填“>”“<”或“=”),判断依据:____________ ___。 7.(2017江苏卷单科8题) 8.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①C(s) + H 2O(g)CO(g) + H2 (g) ΔH1 = a kJ·mol-1 ②CO(g) + H 2O(g)CO2 (g) + H2 (g) ΔH 2 = b kJ·mol-1 ③CO 2 (g) + 3H2 (g)CH3OH(g) + H2O(g) ΔH 3 = c kJ·mol-1 ④2CH 3OH(g)CH3OCH3 (g) + H2O(g) ΔH 4 = d kJ·mol-1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 题及答案解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 1 molCO和3 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2 912 kJ B.2 953 kJ C.3 236 kJ D.3 867 kJ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燃烧可放出566 kJ热量,则1 mol CO完全燃烧释放283 kJ热量,同理3 mol CH4释放3×890 kJ=2 670 kJ热量,所以1 mol CO和3 mol CH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答案:B 2.已知A(g)+B(g)===C(g)ΔH1,D(g)+B(g)===E(g)ΔH2,且 ΔH1<ΔH2,若A和D的混合气体1 mol完全与B反应,反应热为ΔH3,则A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解析:设1 mol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D y mol,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kJ/mol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 ΔH =-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 kJ/mol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0年原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就越大 B、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ΔH=-571.6 kJ·mol-1的含义是指每摩尔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为571.6KJ C、如果用E表示破坏(或生成)1 mol化学键所消耗(或释放)的能量,则求2H2(g)+O2(g)===2H2O(g)的反应热时,可用下式表示:ΔH1=2E(H—H)+E(O===O)-2E(H—O)。 D、同温同压下,氢气和氯气分别在光照条件下和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时的ΔH不同。 答案:B 2、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甲,中间态为乙,终态为丙,它们之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1|>|ΔH2| B.|ΔH1|<|ΔH3| C.ΔH1+ΔH2+ΔH3=0 D.甲→丙的ΔH=ΔH1+ΔH2 答案 A 3、氯原子对O3分解有催化作用: O3+Cl===ClO+O2ΔH1 ClO+O===Cl+O2ΔH2 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3+O===2O2Δ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O3+O===2O2的ΔH=E1-E3 B.O3+O===2O2是吸热反应 C.ΔH=ΔH1+ΔH2

D .ΔH = E 3-E 2>0 答案 C 4、已知在298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 C(s)+12 O 2(g)===CO(g) ΔH 1=-110.5kJ·mol - 1 C(s)+O 2(g)===CO 2(g) ΔH 2=-393.5kJ·mol - 1,则C(s)+CO 2(g)===2CO(g)的ΔH 为( ) A .+283.5kJ·mol - 1 B .+172.5kJ·mol - 1 C .-172.5kJ·mol -1 D .-504kJ·mol - 1 答案 B 5、已知反应: H 2(g)+1 2O 2(g)===H 2O(g) ΔH 1 1 2N 2 (g)+O 2(g)===NO 2(g) ΔH 2 12N 2(g)+3 2 H 2(g)===NH 3(g) ΔH 3 则反应2NH 3(g)+7 2O 2(g)===2NO 2(g)+3H 2O(g)的ΔH 为( ) A .2ΔH 1+2ΔH 2-2ΔH 3 B .ΔH 1+ΔH 2-ΔH 3 C .3ΔH 1+2ΔH 2+2ΔH 3 D .3ΔH 1+2ΔH 2-2ΔH 3 答案 D 6已知:①C(s)+H 2O(g)===CO(g)+H 2(g) ΔH 1=a kJ·mol - 1 ②2C(s)+O 2(g)===2CO(g) ΔH 2=-220kJ·mol - 1 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 某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已知H —H 、O==O 和O —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 - 1、496kJ·mol -1 和462kJ·mol - 1,则a 为( ) A .-332 B .-118 C .+350 D .+130 答案 D 7发射火箭时使用的燃料可以是液氢和液氧,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 2(g)+12O 2(g)===H 2O(l)ΔH 1=-285.8kJ·mol -1 ②H 2(g)===H 2(l) ΔH 2=-0.92kJ·mol - 1 ③O 2(g)===O 2(l) ΔH 3=-6.84kJ·mol -1 ④H 2O(l)===H 2O(g) ΔH 4=+44.0kJ·mol -1 则反应H 2(l)+1 2 O 2(l)===H 2O(g)的反应热ΔH 为( )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选修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苏教版选 修 (一 ) 授课班级课时1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盖斯定律求有关的反应热,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例感受盖斯定律,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重点盖斯定律难点盖斯定律的涵义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

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 板书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 一、盖斯定律讲1840 年,盖斯( G H 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 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投影讲根据图示从山山的高度与上山途径无关及能量守衡定律来例证盖斯定律。 活动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后讲解板书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讲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利用盖斯定律不难间接计算求得。 板书

化学反应热效应热化学高考试题集

7.热化学 (2015·北京)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2015·重庆)6.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 x kJ·mol-1 已知硫的燃烧热ΔH1= a kJ·mol-1 S(s)+2K(s)==K2S(s) ΔH2= 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 ΔH3= c kJ·mol-1 则x为 A.3a+b-c B.c +3a-b C.a+b-c D.c+a-b (2015·上海)8.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 → H2O + O2 + Q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015·江苏)15. 在体积均为1.0L的量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完整版)反应热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g);△H=a kJ/mol H2(g)+1/2O2(g)=H2O(l);△H=b kJ/mol 2H2(g)+O2(g)=2H2O(l);△H=c kJ/mol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 a、b和c均为正值 C. 反应热的关系:a=b D. 反应热的关系:2b=c 2、已知:H2(g)+F2(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HF(g)+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3、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 能量分别为:P—P akJ·mol—1、P—O bkJ·mol—1、P=O ckJ·mol—1、O=O d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A.(6a+5d-4c-12b)kJ·mol—1B(4c+12b-6a-5d)kJ·mol—1 C.(4c+12b-4a-5d)kJ·mol—1 D.(4a+5d-4c-12b)kJ·mol—1 4、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 -1411.0kJ·mol-1和-1366.8kJ·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 A.-44.2kJ·mol-1B.+44.2kJ·mlo-1 C.-330kJ·mol-1D.+330kJ·mlo-1 5、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题13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是( ) A.N2(g)+3H2(g)=2NH3(1); △H=2(a-b-c)kJ·mol-1 B.N2(g)+3H2(g)=2NH3(g); △H=2(b-a)kJ·mol-1 C.1 2 N2(g)+ 3 2 H2(g)=NH3(1); △H=(b+c-a)kJ·mol-1 D.1 2 N2(g)+ 3 2 H2(g)=NH3(g); △H=(a+b)kJ·mol-1 6、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反应热焓变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 第 1 周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课题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反应热、焓) 课的类型新课 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学习了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相关知识,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加以深化。 教学目标知 识 与 能 力 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2、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过 程 与 方 法 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 学重点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教 学 难 点 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 媒体投影仪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思考讨论后回答(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 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1、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 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 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 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 量到底怎样变化 2、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 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 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 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 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 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 ,单 位:kJ/mol 或kJ?mol-1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习题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训练4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基础过关] 一、由反应热比较物质的稳定性 1.化学反应:C(s)+1 2 O 2(g)===CO(g) ΔH 1<0 CO(g)+1 2O 2(g)===CO 2(g) ΔH 2<0 C(s)+O 2(g)===CO 2(g) ΔH 3<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相同条件下) ( ) A .56 g CO 和32 g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 B .12 g C 所具有的能量一定大于28 g CO 所具有的能量 C .ΔH 1+ΔH 2=ΔH 3 D .将两份质量相等的碳燃烧,生成CO 2的反应比生成CO 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2.已知25 ℃、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kJ·mol - 1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kJ·mol -1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高,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3.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 ①Sn(s ,白)+2HCl(aq)===SnCl 2(aq)+H 2(g) ΔH 1 ②Sn(s ,灰)+2HCl(aq)===SnCl 2(aq)+H 2(g) ΔH 2 ③Sn(s ,灰) > ℃< ℃ Sn(s ,白) ΔH 3=+ kJ·mol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ΔH 1>ΔH 2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求算: 首先要熟练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明确中各个量的含义和单位,如:以具体 某一种物质 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c的单位一般用mol/L表示,而△t的单位一般用s(秒)、min (分钟)、h(小时)等表示,所以v的单位可以是 等。对于反应 ,有,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很方便地求算出不同物质表示的v的数值: 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及其应用: 1.物质的量(或浓度)一时间图像及应用此类图像能说明反应体系各组分(或某一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浓度变化情况。如A(g) +B(g)3C(g)的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要注意此类图像各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相同,各物质浓度变化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关系。例如:某温度时,在恒容(V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进行如下计算:

(1)计算某物质在O一t3刻的平均反应速率、转化率,如 , Y的转化率为. (2)确定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X、Y、z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n1一n3):(n2一n3):n2。 2.全程速率一时间图像如Zn与足量盐酸的反应,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出现的情况,如图所示, 解释原因:AB段(v增大),因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增大;BC段(v减小),则主要因为随反应的进行,溶液中 c(H+)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减小。故分析时要抓住各阶段的主要矛盾,认真分析。 3.速率一温度(压强)图像这类图像有两种情况:一是不隐含时间变化的速率一温度(压强)图,二是隐含时间变化的速率一温度 (压强)图。以,△H< 0为例,V一T(P)图像如下:

(技巧)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热计算

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计算反应热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首先需要熟练掌握盖斯定律,其次,平时积累起来的计算机巧在反应热的计算中基本适用。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盖斯定律。 【方法一】方程式加合法: 根据可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间接计算难以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需要应用盖斯定律来分析问题。解题时,常用已知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相互加合(加、减等数学计算),得到未知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则相应的反应热做相同的加合即为所求的反应热。 例1.已知298K时下列两个反应焓变的实验数据: 反应1: C(s)+O2(g)====CO2(g)ΔH1=-393.5 kJ·mol-1 反应2: CO(g)+1/2 O2(g)====CO2(g)ΔH2=-283.0 kJ·mol-1计算在此温度下反应3: C (s)+1/2 O2(g)====CO(g)的反应焓变ΔH3 解读: 根据反应3找起点:C(s),找终点:CO(g);找出中间产物CO2(g);利用方程组消去中间产物:反应1-反应2=反应3;列式ΔH1-ΔH2=ΔH3=-110.5kJ·mol-1 【方法二】平均值法:平均值法特别适用于缺少数据而不能直接求解的计算。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时,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合,总存在一个平均值,解题时只要抓住平均值,就能避繁就简,迅速解题。平均值法有: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平均分子式法、平均体积法、平均原子法和平均反应热法等。平均反应热法是利用两种混合物中每摩尔物质在反应中的反应热的平均值推断混合物质组成的解题方法,常用于有两种物质反应热的计算。

例2: 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ΔH =-889.5kJ ·mol -1 C 2H 6(g )+2 7O 2(g )==2CO 2(g )+3H 2O (l )ΔH =-1583.4kJ ·mol -1 C 2H 4(g )+3O 2(g )==2CO 2(g )+2H 2O (l )ΔH =-1409.6kJ ·mol -1 C 2H 2(g )+2 5O 2(g )==2CO 2(g )+H 2O (l )ΔH =-1298.4kJ ·mol -1 C 3H 8(g )+5O 2(g )==3CO 2(g )+4H 2O (l )ΔH =-2217.8kJ ·mol -1 如果1mol 上述烃中的两种混合物完全燃烧后放出1518.8的热量,则下列组合不可能是( ) A. CH 4和C 2H 4 B.CH 4和C 2H 6 C.C 3H 8和C 2H 6 D.C 3H 8和C 2H 2 解读: 混合烃的平均燃烧热为1518.8kJ ,则混合烃中,一种烃的燃烧热必大于1518.8kJ 另一种烃的燃烧热必小于1518.8kJ ,代入各项进行比较,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答案:AC 【方法四】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可根据各种关系(主要是化学方程式,守恒等),列出对应的关系式,快速地在要求的物质的数量与题目给出物质的数量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从而免除了设计中间过程的大量运算,不但节约运算时间,还避免了运算出错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例4.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 2.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0g 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的SO 2气体与足量Fe 2(SO 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00mol ·L -1的K 2Cr 2O 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 2Cr 2O 7溶液25.00ml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