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8《公共政策学》网络学习阶段测试

318《公共政策学》网络学习阶段测试

318《公共政策学》网络学习阶段测试
318《公共政策学》网络学习阶段测试

1.单选题

1.1公共政策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独立学科,建制化则是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建制化表现在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面世、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及( C )

A.大师的产生

B.学科的独立

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D.学术交流的频繁

建制化表现必然是成建制的,A.B.D.都不是成建制的现象,不能与题干中的两个短语并列,因此答案应当为C.。

1.2下列属于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瑞士

D.美国

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其决策体制即为总统制决策。

1.3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 )

A.理性的路径

B.直观的路径

C.头脑风暴法

D.具名团体法

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理性的路径;在面临开放的、不可计划的、判断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是直观的路径

1.4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

A.《国策》

B.《谏逐客书》

C.《教战守策》

D.《盐铁论》

考察的知识点是古代的政策研究。科举时代的考卷,如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的“时务策”之一《教战守策》,甚至成为传世之作。因此,答案应为C.。

1.5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 )起了很大的作用。

A.科举制度

B.察举制度

C.门第制度

D.占卜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的政治录用机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这种机制在制度安排上在上是选举,在下是求仕。不管是选举者还是求仕者,都重视政策能力。答案应为A.。

1.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 )为始点

A.实践锻炼

B.理论思考

C.交谈沟通

D.经验观察

从经验观察开始和从假设开始是研究过程两个比较常见的始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经验观察为始点。

1.7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 )

A.研究范畴

B.研究路径

C.研究体系

D.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1.8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也是什么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

A.政策理性主义

B.政治行为主义

C.多中心主义

D.渐进主义

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也是政治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1.9程序性政策也叫做( )

A.“例行政策”

B.“实质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

D.“形式性政策”

程序性政策也叫做“例行政策”、“常规政策”、“重复性政策”,指的是在大政方针确定之后,政策主体在既有的规范和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的政策。实质性政策是程序性政策的对立面,因而B.排除,物质性政策对应的是符号性政策,形式性政策则是虚构的答案。因此,应当选择A.。

1.10 1983年《政府工具》一书出版,该书的作者是谁( )

A.彼得斯

B.尼斯潘

C.胡德

D.古德

彼得斯和尼斯潘出版的是学术论文集《公共政策工具》一书,而古德是虚构的干扰项,因此答案为C.。

1.11关于政策工具美国政治学家罗威、达尔和林德布洛姆区分出了规制性工具和( )

A.非规制性工具

B.非强制性工具

C.非分配性工具

D.非选择性工具

1.12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 )

A.公共利益

B.公共权力

C.公共政策

D.公共需求

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因此,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1.13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哪个组织的决策行为( )

A.公共权力组织

B.非营利组织

C.非政府组织

D.事业单位组织

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1.14最受我国学者青睐的政策工具三分法是加拿大学者郝赖特和腊梅什采取的“政策工具光谱“法所进行的类型划分,他们将10种政策工具依据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成自愿性工具、强制性工具和( )

A.市场化工具

B.工商管理技术

C.社会化手段

D.混合性工具

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是陈振明主编的《政策科学》中对政策工具的划分方法,因此排除,所以答案应当是

D.

1.15政策分析这个术语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

A.林德布洛姆

B.德洛尔

C.拉斯韦尔

D.奥斯特罗姆

“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于1956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1.16公共政策这门学科的诞生地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在这门学科的诞生地美国,其英文名称有数个并行于世。

1.17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包括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和( )

A.信息功能

B.劝诫功能

C.解决冲突的功能

D.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四种: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信息、劝诫和解决冲突都是虚构的迷惑性选项。

1.18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 )

A.部门政策

B.宏观决策

C.政治政策

D.经济政策

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只有A.选项和元政策、基本政策是对应的选项,宏观决策对应于微观,政治经济政策对应于社会政策等。因此答案应当为A.。

1.19哪本书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政策科学”的这一概念,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

A.《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B.《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C.《政策方向》

D.《公共政策学》

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面世,该书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政策科学”的这一概念。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1.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课题的选择偏重于伦理取向、管理取向和( )。

A.政策公平取向

B.效率取向

C.福利社会取向

D.政府改革取向

公共政策学跟其他学科一样,在一定时期内会形成主导性的选题方针。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课题的选择偏重于伦理取向、管理取向和政府改革取向。

1.21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 )

A.政策主体系统

B.政策过程

C.政策一般

D.政策系统

考察对政策一般这一概念的掌握情况。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这就是政策一般。公共政策的概念、命题、理论,通常都是建立在对政策一般的认识之上的。

1.22下列哪一项政策和其他项不属于同一类( )

A.国防政策

B.外交政策

C.民族政策

D.住宅政策

A.B.C.选项都属于政治政策,住宅政策属于经济政策。因此答案应当为D.。

1.23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政治学界开始酝酿着一股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反叛的情绪,并随即波及公共政策学。从事政策研究的学者,以谁为代表,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行为主义方法论做了全面的批评。( )

A.西蒙

B.阔德

C.林德布罗姆

D.德洛尔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政治学界开始酝酿着一股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反叛的情绪,并随即波及公共政策学。从事政策研究的学者,以德洛尔为代表,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行为主义方法论做了全面的批评。从此,公共政策学的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

1.24公共政策研究中常用的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内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和( )

A.访谈法

B.调查法

C.案例分析法

D.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公共政策研究中常用的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内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A.B.C.属于一手资料获取方法.

1.25公共组织中,谁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

A.NGO

B.NPO

C.政府组织

D.民办非企业单位

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现代国家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领导机构等公共权力组织,合法地拥有并支配着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器,其决策行为具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以其决策行为最大限度地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调度和分配。

1.26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 )

A.基金会

B.非政府组织

C.社区

D.行业协会

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非政府组织。具体地说,非政府组织指的是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1.27把公共政策学引入中国,台湾早于大陆,在台湾,最早引入这门学科的高等院校是中兴大学法商学院(今台北大学)、台湾大学和( )。

A.清华大学

B.文化大学

C.实践大学

D.政治大学

把公共政策学引入中国,台湾早于大陆。在台湾、最早引入这门学科的高等院校是中兴大学法商学院(今台北大学)、台湾大学和

政治大学。1975年台湾大学政治学系率先开设“公共政策”这一课程,任课教师朱志宏于1978年出版了第一本用中文编写的公共政策学教科书《公共政策概论》(台北三民书局出版)。因此答案应当为D.。

1.28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谁的决策行为( )

A.组织的

B.纯个人的

C.企业的

D.私人的

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组织的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

1.29公共政策学者萨拉蒙和龙德根据传递系统的结构的差异,把政策工具划分为政府部门直接提供和( )

A.非政府部门提供两类

B.非市场提供

C.非社会提供

D.非个人提供

政府部门直接提供相对的显然是非政府部门提供,其余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所以答案应当是A.

1.30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是

A.政策系统

B.政策群

C.政策链

D.政策模式

谁是公共政策的主体?谁是公共政策的适用对象或政策的客体?谁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建议、支持与评估?谁将公共政策的信息反馈给政策主体?他们是如何在互动中按照一定的行为结构形成一个统一的政策系统的?这个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是如何持续不断地以输人一输出一反馈的形式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的?等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

1.31下列不属于社会政策的是( )

A.劳动政策

B.人口政策

C.区域发展政策

D.公共救助政策

A.B.D.选项都属于社会政策,C.区域发展政策属于经济政策。因此答案应当为C.。

1.32简而言之,公共政策或政策科学=政策研究+( )

A.政策学

B.公共政策研究

C.决策分析

D.政策分析

随着“政策分析”这一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现阶段人们对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的界定是:这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运作涉及的各种理论性、学术性、实务性的相关论题而形成的一种系统性知识”,其研究范围包括“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两个领域。简而言之,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政策研究十政策分析。

2.多选题

2.1公共政策学是哪门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

A.政治科学

B.公共管理学

C.工商管理

D.非营利组织管理

E.社会保障

该题目考察的是对公共政策学科属性的理解,公共政策学既是政治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2.2关于政策工具的定义,主要有哪几类界定的方式( )

A.侧重于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去界定

B.侧重于从因果关系上去界定

C.侧重于从可规划性上去界定

D.侧重于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去界定

E.侧重于从手段与目标实现的关系上去界定

侧重于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去界定和侧重于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去界定都是虚构的干扰项,因此答案为B.C.E.。

2.3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哪些类型

A.线性结构

B.职能结构

C.线性一参谋结构

D.矩阵结构

E.网络结构

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有以下四种类型:线性结构、职能结构、线性一参谋结构和矩阵结构,网络结构是虚拟的一个答案,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判断需要考生根据牢固的记忆做出。

2.4收集资料是公共政策研究的最基本步骤。根据资料的来源不同可简单分为( )

A.数据资料

B.一手资料

C.文献资料

D.案例资料

E.二手资料

收集资料是公共政策研究的最基本步骤。根据资料的来源不同可简单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

2.5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初始条件分别是( )

A.问题信息的搜集

B.政策主题的关注

C.公共问题的形成

D.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E.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初始条件,或者说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和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2.6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哪些书的出版( )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C.《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

D.《政策科学构想》

E.《政策过程理论》

公共政策学进人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和《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2.7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依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哪几个方面:

A.研究程序的设计

B.信息搜集

C.政策研究资料的收集或者对研究对象的观察

D.问题界定

E.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依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研究程序的设计;政策研究资料的收集或者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2.8自公共政策学诞生之日起,这个学科的主导范式主要有( )

A.理性主义

B.世俗主义

C.行为主义

D.决策科学

E.渐进主义

自公共政策学诞生之日起,由拉斯韦尔等人倡导的行为主义就是这个学科的主导范式。与此同时,主要由西蒙创立的、自管理科学(主要是公共管理学)领域里成长起来的决策科学、行为主义也同样是其主导范式。因此,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一开始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难分难解之势。公共政策学是属于政治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还是属于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争论,至今没有停止。

2.9政策工具也被称为什么( )

A.政府的工具

B.权力工具

C.民营化的工具

D.治理工具

E.市场的工具

政策工具或被称为“政府的工具”、“治理工具”。因此,应选择A.D.

2.10在当代实行代议制民主的政治体制中,直接决策者可以区分为哪些类别( )

A.个人

B.团体

C.组织

D.群体

E.系统

在当代实行代议制民主的政治体制中,直接决策者可以区分为个人、团体与组织三种类别,每一种类别各有其不同的决策路径和方法,也有其适用的时机和场所。

2.11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这门学科,具有哪些特点( )

A.突出的应用性

B.多学科交叉

C.多架构研究方法

D.涉及众多的研究领域

E.单一学科性

“政策分析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以描述性、价值性和规范性的多种学科为基础。它不仅借鉴了社会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而且也借鉴了政治科学、哲学、伦理学、系统分析和应用数学的研究成果”。政策分析的主体是“政策分析者”,他们“是能够提供和转换有关价值、事实和行动方面信息的人,这三种信息以经验的、实证的和规范的三种政策分析方法联结在一起”。由此看来,政策分析或公共政

策分析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应用性、多学科交叉、多架构研究方法、涉及众多的研究领域等特征。

2.12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主要包括哪几种形式( )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

D.基本法律

E.立法解释

基本法律和立法解释属于人大的立法决策,因此排除,其余的三项都是行政决策。

1.单选题

1.1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制度性的)和非正式的联系被称作( )。

A.政策平台

B.政策垃圾桶

C.政策网络

D.政策源流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网络的定义。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制度性的)和非正式的联系。

1.2将观念形态的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结果的系统,一般由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行政机关和政府公务人员组成,这是政策主体的什么系统( )

A.政策执行系统

B.政策客体系统

C.间接主体系统

D.政策制定系统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执行系统的定义。政策执行系统是将观念形态的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结果的系统,一般由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行政机关和政府公务人员组成。因此,答案为A.。

1.3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 )

A.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

B.政府权力和腐败的关系

C.公共权力与公民的关系

D.政策问题和政策环境的关系

考察的知识点是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与公民的关系。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正式代表,在法理上被设定为全体公民委托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组织。公民既是公共权力的本源,也是被统治、被管理的对象。公民同时作为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双重角色的矛盾只有在公民充分参与政策过程且政策结果体现和维护公民利益时才能获得正确解决。因此,答案为C.

1.4渐进主义模型是由谁构建的( )

A.林德布洛姆

B.奥斯特罗姆

C.胡德

D.拉斯韦尔

考察的知识点是渐进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是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他的渐进主义思想始于1953年,而于1959年发表于《公共行政评论》春季号上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渐进调适的科学”这一概念。因此,答案为A.。

1.5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谁频繁互动的结果( )

A.政策行为者

B.政策系统

C.政策体系

D.相关政策行为者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频繁互动的结果。另一方面,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不选择A.的原因是政策相关政策行为者更精确。因此,答案为D.。

1.6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并且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 )

A.渐进主义模型

B.混合扫描模型

C.政治系统模型

D.理性主义模型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治系统模型。政治系统模型是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并且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模型。因此,答案为

C.。

1.7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 )。

A.政策系统

B.政策问题

C.政策客体

D.政策结果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主体这个知识点。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政策客体而言的。它是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从哲学的角度而言,主体显然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答案为C.。

1.8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

A.渐进主义模型

B.混合扫描模型

C.理性主义模型

D.机构-制度模型

考察的知识点是机构一制度模型。机构一制度模型是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人们常常将一项政策的有无、好坏与一定的政府机构一制度联系起来,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二者之间建立某种因果联系或相关性。因此,答案为D.。

1.9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也就是那些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掌握公共权力,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从而主导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被称为( )

A.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B.公共政策的主体

C.公共政策的客体

D.公共政策的环境

考察的知识点是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概念这个知识点。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也就是那些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掌握公共权力,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从而主导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因此,答案为A.。

1.10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公共政策的灵魂是( )

A.谋求和增进公共利益

B.效率

C.利益集团利益

D.照顾弱势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过程本质的理解。谋求和增进公共利益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是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基础。因此,答案为A.。

1.11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政策的政治法制环境的内容( )

A.生产力的性质与结构

B.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状况

C.社会治安

D.执法状况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政策的政治法制环境的理解。政治法治环境是指对政策系统的生存、发展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的所有实际或潜在的政治状态与法治状态,前者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状况等,后者包括法律体系、法律机构执法状况、社会治安等。政治法治环境对政策系统的主要影响是:影响政策系统的性质;影响政策系统的民主化程度;影响政策系统的合法化程度。生产力的性质与结构属于经济环境的内容,因此,答案为A.。

1.12围绕公共权力,作为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的政策行为者以不同方式持续不断地互动,并形成了关于公共决策权力配置的制度、程序、规则与方式,即( )

A.公共决策体制

B.公共政策体系

C.公共利益体系

D.公共需求体系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公共决策体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因此,答案为A.。

1.13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政策网络是政策系统的( )

A.子系统

B.母系统

C.元系统

D.政策链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网络的地位。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政策网络是政策系统的子系统。因此,答案为A.。

1.14间接主体系统是由政策的什么主体构成的( )

A.间接主体

B.直接主体

C.客观主体

D.主观主体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间接主体系统的定义。政策制定系统和政策执行系统这两种政策子系统是由政策的直接主体构成的,而间接主体系统这第三种政策子系统则是由政策的间接主体构成的。因此,答案为A.。

1.15是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是( )。

A.政策咨询系统

B.信息传播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信息传播系统的理解。信息传播系统是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信息传播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政策主体系统的需要,向其提供准确、全面、快速、可靠的政策信息。因此,答案为B.。

1.16对渐进主义模型的批评归结为二点,就是认为它具存显而易见的( )

A.开放性

B.保守性

C.先进性

D.稳定性

考察的知识点是渐进主义模型。对渐进主义模型的批评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具存显而易见的保守性、朝着保守的方向来解释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有限理性、只注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政策目标的制定及其实现,压制政策创新和具有根本意义的社会变革。因此,答案为B.

1.17政策系统的核心是( )

A.公共权力

B.公共利益

C.司法权力

D.社会力量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政策系统的本质的理解,政策系统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政策系统的核心是公共权力,政策系统的运行就是公共权力的运行。答案为A.。

1.18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

A.混合扫描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机构-制度模型

D.“上下来去”政策过程

考察的知识点是“上下来去”政策过程。“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是一个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因此,答案为D.。

1.19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网络或框架指的是( )

A.逻辑关系

B.逻辑框架

C.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

D.思想路径

考察的知识点是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的定义。所谓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网络或框架。因此,答案为C.

1.20事实上,林德布洛姆构建渐进主义模型所依据的经验事实完全取自(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考察的知识点是渐进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是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他是美国人。渐进主义模型所对应的原型,显然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事实上,林德布洛姆构建渐进主义模型所依据的经验事实完全取自美国。因此,答案为D.。

1.21居于整个政策系统的核心地位的系统是( )

A.政策执行系统

B.政策客体系统

C.间接主体系统

D.政策制定系统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制定系统的地位。政策制定系统居于整个政策系统的核心地位,由拥有法定决策权的高层组织或个人组成,组织和领导整个决策过程。因此,答案为D.。

1.22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社会成员传送信息、知识的过程被称为( )

A.多媒体

B.新媒体

C.融合媒体

D.大众传播

考察的知识点是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是指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社会成员传送信息、知识的过程。因此,答案为D.

1.23什么既是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组成部分,也是政策支持系统和政策反馈系统的构成部分,以及形形色色的利益相关者和由他们组成的政策网络。( )

A.主体系统

B.支持系统

C.政策行为者

D.反馈系统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政策行为者地位的理解和掌握。政策行为者既是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组成部分,也是政策支持系统和政策反馈系统的构成部分,以及形形色色的利益相关者和由他们组成的政策网络。因此,答案为C.。

1.24美国公共政策学者安德森认为,在西方,政府立法机关、行政机关、行政管理机构、法院,以及利益团体、政党、作为个人的公民都是公共决策过程的参与者,前四个是( )

A.社会参与者

B.“官方的政策制定者”

C.市场参与者

D.“非官方的参与者”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主体这个知识点。美国公共政策学者安德森认为,在西方,政府立法机关、行政机关、行政管理机构、法院,以及利益团体、政党、作为个人的公民都是公共决策过程的参与者,前四个是“官方的政策制定者”,后三个是“非官方的参与者”。因此,答案为B.。

1.25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关键性要素是( )

A.政府规模

B.政府职能

C.政府资源

D.政府能力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府能力和政策质量的关系。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关键性要素是政府能力。自政府产生以来,政府能力一直就是判定政策优劣的重要标准。因此,答案为D.。

1.26决策者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命题的提出者是( )。

A.西蒙

B.胡德

C.林德布洛姆

D.拉斯韦尔

考察的知识点是决策者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命题。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命题。他认为:“理性指的是一种行为方式,是指在给定条件和约束的程度内适于达到给定目标的行为方式。”因此答案为A.。

1.27从“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的客体是( )

A.政策问题

B.政策事项

C.政策组织

D.目标人群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政策客体的理解。从“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的客体是目标人群。所谓目标人群,就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与影响的公众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因此,答案为D.。

1.28联邦制决策权力在总体上说是( )

A.分散的

B.多元的

C.集中的

D.A.+B.

考察的知识点是国家结构和公共政策的关系。从法理上说,各联邦单位拥有的决策权不是联邦政府授予的,而是联邦宪法赋予的;中央与各联邦单位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最高决策权,可以并直接行使于公民,相互间不得进行干涉。因此,联邦

制决策权力在总体上说是分散的、多元的。因此,答案为D.。

1.29公共决策的现代化首先是决策过程的( )

A.民主化

B.效率化

C.公平化

D.理性化

考察的知识点是决策过程的理性化。公共决策的现代化首先是决策过程的理性化,因为从根本上说,优质的公共政策以及令人满意的政策效果来源于其过程的理性化。因此,答案为D.。

1.30政策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

A.政治过程

B.经济过程

C.市场过程

D.组织过程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过程本质的理解。政策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政治过程,政治过程必然涉及公共决策权。权力是决策的基础,决策是权力的体现。答案为A.。

1.31决策者及其他决策参与者尊重客观规律,采用合理的决策程序,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对政策问题及其产生的客观环境,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做出预测、判断和抉择,这就是所谓的( )

A.科学决策

B.民主决策

C.开放决策

D.理性决策

考察的知识点是科学决策的定义。所谓科学决策或决策过程科学化,就是决策者及其他决策参与者尊重客观规律,采用合理的决策程序,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对政策问题及其产生的客观环境,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做出预测、判断和抉择。因此,答案为A.。

1.32什么模型仍应当是公共决策永恒追求的结果( )

A.渐进决策模型

B.有限理性模型

C.垃圾桶模型

D.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考察的知识点是决策过程的理性。对于实际的公共决策过程来说,要做到完全的理性化是不可能的。现实生活的任何一次公共决策充其量只能是西蒙所主张“有限理性”的结果。但是,完全理性决策模型仍应当是公共决策永恒追求的结果,因为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是以政策过程的理性化为前提的,只有坚持不懈地朝着这一目标做出努力,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多一些理性成分,再多一些理性成分,才能一步一步逼近完全理性,才能趋于产生优质的公共政策和令人满意的结果,虽然永远不可能达到完全理性。因此,答案为D.。

2.多选题

2.1现代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 )

A.意大利学者莫斯卡

B.帕累托

C.德国学者米歇尔斯

D.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

E.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

考察的知识点是现代精英政治理论。现代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意大利学者莫斯卡和帕累托,以及德国学者米歇尔斯,经由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和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进行民主的改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地成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析途径。因此,答案为A.B.C.

2.2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是( )

A.认定政策问题

B.确认政策目标

C.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

D.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

E.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是:①认定政策问题;②确认政策目标;③组织政策方案的

设计;④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⑤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答案为A.B.C.D.E.。

2.3政策主体系统是由各类政策主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这一系统又包括( )

A.政策制定系统

B.政策信息系统

C.政策执行系统

D.政策客体系统

E.间接主体系统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主体系统的外延。政策主体系统是由各类政策主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这一系统又包括三个子系统,即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因此,答案为A.C.E.。

2.4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是政策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因而具有哪些特点( )

A.多样性

B.变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E.人为性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特点的理解。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是政策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因而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因此,答案为A.B.D.E.。

2.5公共决策权的基础既来自于( )

A.正式的职务权力

B.法定权力

C.人格权威

D.技术权力

E.人格权威和技术权力的结合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公共决策权的基础的理解。公共决策权的基础既来自于正式的职务权力、法定权力,也来自于非正式的人格权威、技术权力,而更多的则是二者的结合。因此,答案为A.B.C.D.E.。

2.6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现代化浪潮,许多前所未有的政策问题大量涌现,使公共决策的范围不断扩大,难度日益增加,影响空前突出,这客观上要求公共决策过程实现( )

A.理性化

B.专业化

C.科学化

D.民主化

E.公平化

考察的知识点是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现代化浪潮,许多前所未有的政策问题大量涌现,使公共决策的范围不断扩大,难度日益增加,影响空前突出,这客观上要求公共决策过程实现理性化、专业化、科学化、民主化。因此,答案为A.B.C.D.

2.7政策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是( )

A.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B.建立政策监控标准

C.信息的加工与储存

D.监测政策绩效

E.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政策监控系统的理解。政策监控系统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由直接决策者和执行者以外从事政策监督和控制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构成。政策监控系统的任务是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其基本功能是:①建立政策监控标准;②监测政策绩效;③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因此,答案为B.D.E.。

2.8政策咨询系统也称( )

A.“思想库”

B.“智囊"

C.“外脑”

D.利益集团

E.政策源流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政策咨询系统的理解。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或“外脑”,通常由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构成。因此,答案为A.B.C.。

2.9政策系统的组成单位或者子系统是由什么构成的( )

A.政策行为者

B.政策参与者

C.主体系统

D.支持系统

E.反馈系统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政策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政策系统的组成单位或者子系统是由政策行为者构成的。政策行为者也称为“政策参与者”因此,答案为A.B.。

2.10决策权的配置有不同的类型。根据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可以分为( )

A.首长制

B.委员会制

C.单一制

D.集权制

E.联邦制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决策权的配置类型的理解。决策权的配置有不同的类型。根据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可以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因此,答案为A.B.

2.11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包括( )

A.国家的代议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

E.军队领导人

考察的知识点是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外延。公共政策直接主体包括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因此,答案为A.B.C.D.E.。

2.12 从中国大陆的政策实践来看,我们认为政策支持系统一般由哪些子系统构成( )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主体系统

C.政策咨询系统

D.政策监控系统

E.政策评估系统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支持系统的外延。从中国大陆的政策实践来看,我们认为政策支持系统一般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因此,答案为A.C.D.E.。

公共政策-阶段测评3

1.单选题

1.1下列哪一个不是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 )

A.象征式政策执行

B.附加式政策执行

C.残缺式政策执行

D.忠实式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偏差如下一些表现形式:象征式政策执行;附加式政策执行;残缺式政策执行;替代式政策执行;观望式政策执行;照搬式政策执行和规避式政策执行。

1.2有关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被称作( )

A.政策合理化

B.政策合法化

C.政策采纳

D.政策辨析

我们对政策合法化的界定是有关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

1.3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最早主要代表人物是艾伦·维尔达夫斯基和( )。

A.威尔逊

B.杰弗里·普瑞斯曼

C.林德布洛姆

D.奥斯特罗姆

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向前推进策略”,即所谓的“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路径,又被称为“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或“政策制定者透视”。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最早主要代表人物是艾伦·维尔达夫斯基和杰弗里·普瑞斯曼

1.4在执行政公共政策过程中,只重视表面文章和形象包装,而忽视了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这是政策执行偏差的哪种表现形式( )

A.象征式政策执行

B.附加式政策执行

C.残缺式政策执行

D.替代式政策执行

象征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政公共政策过程中,只重视表面文章和形象包装,而忽视了深层次问题的解决,政策执行成为一面到处挥舞的旗帜,政策目标则没有落到实处。

1.5下列哪个选项的核心的目标就是争取执政以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

A.政党

B.利益集团

C.大众传媒

D.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

政党核心的目标就是争取执政以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因而它必然是提出公共问题的重要主体。

1.6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指的是( )

A.政策决策

B.政策评估

C.政策审议

D.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1.7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指的是( )

A.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B.政策方案的合法化

C.政策步骤的合法化

D.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就是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具体说来,政策内容的合法化要求所制定的政策与既定的法律相一致。

1.8任何政策归根结底都要依靠政策执行者才能完成,因此,政策执行者是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来源,发挥着核心作用,这指的是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哪个影响因素( )

A.资源因素

B.工具因素

C.执行者因素

D.环境因素

执行者因素指的是任何政策归根结底都要依靠政策执行者才能完成,因此,政策执行者是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来源,发挥着核心作用。

1.9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

A.政府部门

B.政治人物

C.政党组织

D.利益集团

政府部门是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广义上的政府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门,它们都会成为公共问题的提出者。

1.10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指的是( )

A.政策目标

B.政策结果

C.政策标的

D.政策问题

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1.11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被称作( )

A.政策设计

B.政策规划

C.政策评估

D.政策监控

政策规划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1.12决策者对各个方案进行最后的比较并选择一种最满意的方案,或者以某一方案为主干并综合、吸收其他方案的可取之处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方案,然后对该方案的适时性、适当性、可行性、完善性等进行深人考察和研讨,以完成可供最终采纳和批准的政策文本的过程被称作( )

A.政策审议

B.政策决策

C.政策选择

D.政策倡导

政策审议是指决策者对各个方案进行最后的比较并选择一种最满意的方案,或者以某一方案为主干并综合、吸收其他方案的可取之处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方案,然后对该方案的适时性、适当性、可行性、完善性等进行深人考察和研讨,以完成可供最终采纳和批准的政策文本的过程。

1.13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提出的政策执行模型被称作( )

A.循环模型

B.互适模型

C.博弈模型

D.垃圾桶模型

互适模型,政策执行的有些学者称其为“互动理论模型”。这一模型的构建者是麦克拉夫林,其代表作是写于1976年的《互相调适的政策实施》。

1.14决策者正式同意采用某一政策方案来解决列在政策议程中的特定问题被称作( )

A.政策采纳

B.政策规划

C.政策设计

D.政策审议

所谓政策采纳,就是决策者正式同意采用某一政策方案来解决列在政策议程中的特定问题。

1.15以有力的信息来强化自己的政策主张,并且对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已经提出或有可能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有理有据的抗辩,旨在推动决策者采纳自己的政策方案而拒绝其他政策方案的做法被称作( )

A.政策倡导

B.政策辩论

C.政策提出

D.政策论证

政策论证是指政策方案的论证以有力的信息来强化自己的政策主张,并且对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已经提出或有可能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有理有据的抗辩,旨在推动决策者采纳自己的政策方案而拒绝其他政策方案的做法。

1.16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

A.政策决策

B.政策评估

C.政策审议

D.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1.17谁和杰弗里·普瑞斯曼合作编著的《执行:联邦政府的期望在奥克兰的落空》一书,掀起了人们对于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热潮( )

A.艾伦·维尔达夫斯基

B.拉斯韦尔

C.德洛尔

D.林德布洛姆

艾伦·维尔达夫斯基和杰弗里·普瑞斯曼。他们合作编著的《执行:联邦政府的期望在奥克兰的落空》一书,掀起了人们对于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热潮。

1.18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的提出者是(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拉宾诺维茨

过程模型是由美国学者史密斯在其《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一个分析政策执行因素及其生态—执行的理论模型,因而又可称为“史密斯模型”。

1.19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途径又被称作( )

A.政策制定者透视

B.向后推进策略

C.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

D.自上而下的路径

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途径是在对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进行批评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第一代政策执行相反,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强调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互动,认为政策制定者的核心任务不是设定政策执行的架构,而是提供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给予基层官僚或地方执行机关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使其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建立起一个适应政策执行环境的政策执行过程。该路径又被称为“向后推进策略”。

1.20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被称作( )

A.政策执行偏差

B.政策执行失灵

C.政策执行失效

D.政策执行扭曲

政策执行偏差指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1.21由美国学者梅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提出的政策执行模型被称作( )

A.博弈模型

B.系统模型

C.综合模型

D.互适模型

综合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梅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提出的。这一模型从多个视角大量考察了影响政策执行的各种主要变量。

1.22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以美国公共政策学者谁为主要代表( )

A.雷恩

B.拉宾诺维茨

C.巴达克

D.米特尔

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以美国公共政策学者巴达克为主要代表。他视政策执行为一种游戏或赛局,其间包括下列规定:①竞赛者,即政策执行者与受影响者。②利害关系竞赛可能的原因。③竞赛资源,包括策略与技术等软资源与财经、权威等硬资源。

④竞赛规则,这是取胜的标准或条件。公平竞赛是最基本的原则。⑤竞赛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性质。⑥所得结果的不稳定程度。

1.23一个政策借用国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被称作( )

A.政策学习

B.政策移植

C.政策模仿

D.政策借鉴

政策移植就是一个政策借用国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

1.24对需要由公共政策来解决的公共问题进行性质、范围、设计领域以及相关利益关系的界定过程就是( )

A.问题认定

B.政策确定

C.政策规划

D.决策过程

问题认定是对需要由公共政策来解决的公共问题进行性质、范围、设计领域以及相关利益关系的界定过程。

1.25下列哪一个不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观原因( )

A.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和需求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执行

B.执行者的素质缺陷也是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

C.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也会导致执行偏差

D.政策环境的变化,给政策执行增加了复杂性和困难

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观原因: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和需求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执行。执行者的素质缺陷也是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也会导致执行偏差。政策执行的宣传缺陷也容易造成政策执行偏差。

1.26以公共政策目标为行动方向的,政策目标是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指的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什么特点( )

A.目标的导向性

B.内容的实务性

C.行为的能动性

D.手段的权威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目标的导向性是指公共政策是以公共政策目标为行动方向的,政策目标是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1.27政策审议的基本方法是评估和( )

A.择优

B.审议

C.评价

D.比较

政策审议的基本方法是评估和择优。

1.28依据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通社会大众还是杜会少数人群体,可有公益性政策目标和( )

A.政治统治牲和管理性政策目标

B.经济政策目标

C.文化政策目标

D.特殊性政策目标

依据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通社会大众还是杜会少数人群体,可有公益性政策目标和特殊性政策目标。

1.29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做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被称作( )

A.公共政策的抉择

B.公共政策的决策

C.公共政策的选择

D.公共政策的构建

公共政策的抉择,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做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

1.30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1978年构建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被称为( )

A.循环模型

B.系统模型

C.博弈模型

D.垃圾桶模型

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1978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也被称作循环模型。

1.31根据政策目标所服务的地域或空间范围,可有全国性政策目标和( )

A.地方性政策目标

B.长远政策目标

C.近期政策目标

D.其他政策目标

根据政策目标所服务的地域或空间范围,可有全国性政策目标和地方性政策目标。

1.32政策抉择的第二个环节是( )

A.政策审议

B.政策决策

C.政策选择

D.政策倡导

政策抉择的第二个环节是政策审议。

2.多选题

2.1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个方面( )

A.结果

B.目标人群

C.执行机构

D.法规

E.组织

从结构上看,政策设计包括通过一定的内在机制联系起来的各种要素及其结构逻辑。它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是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二是这些基本要素间的联系机制。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四个方面:①结果。②目标人群。③执行机构。④法规。

2.2芭芭拉·尼尔森建立了关于议程确立过程的另外一种重要模型。她将议程的确立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

A.议题确认

B.议题采纳

C.议题重要程度排序

D.议题持续

E.议题选择

芭芭拉·尼尔森建立了关于议程确立过程的另外一种重要模型。她将议程的确立过程分为四个具体阶段:议题确认;议题采纳;议题重要程度排序;议题持续。

2.3政策目标一般主要有哪些特征( )

A.问题的针对性

B.政策的稳定性

C.未来的预期性

D.目标的不确定性

E.目的的多元性

政策目标一般主要有如下三大特征1.问题的针对性2.未来的预期性3.目的的多元性。

2.4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或基本特征有哪些( )

A.公共性

B.关联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E.历史性与动态性

由政策问题的上述含义可进一步推知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或基本特征:关联性与公共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历史性与动态性。

2.5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

A.结构优良

B.结构适度

C.结构不良

D.结构坏死

E.结构偏离

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

2.6依据政策目标的地位,可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其中,基本目标也称元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一般包括( )

A.公平

B.效率

C.自由

D.安全

E.公正

依据政策目标的地位,可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其中,基本目标也称元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一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等四种。

2.7政策方案的要素之间需要一定的机制相互联系。政策的联系机制分别由什么构成( )

A.规则

B.工具

C.假定

D.联系

E.网络

政策方案的要素之间需要一定的机制相互联系。政策的联系机制分别由规则、工具和假定构成。

2.8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议程,一般将议程通常分为哪几类( )

A.系统议程

B.政府议程

C.政策议程

D.方案议程

E.问题议程

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议程,一般将议程通常分为如下两大类: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系统议程由政治群体的成员共同认为值得公众关注并且妙于政府管辖范围之内的所有问题构成,指政治系统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政府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2.9政策合法化这一概念实际上涵盖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

A.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B.政策方案的合法化

C.政策步骤的合法化

D.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E.有关政策的法制化

政策合法化这一概念实际上涵盖了三方面内容: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决策程序的合法化和有关政策的法制化。

2.10公共政策对象具有哪些特点( )

A.政策规定性

B.受动性

C.主观差异性

D.客观差异性

E.多样性

公共政策对象具有以下特点:(一)政策规定性(二)受动性(三)主观差异性

2.11从学习的内容以及程度上,一般认为存在着哪几种类型的政策学习( )

A.工具学习

B.方案学习

C.概念学习

D.问题学习

E.社会学习

从学习的内容以及程度上,一般认为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政策学习,即工具学习、概念学习或问题学习、社会学习等。

2.12政策网络主要可以分为哪几类( )

A.利益型政策网络

B.常规性政策网络

C.稳定性政策网络

D.意见型政策网络

E.混合型政策网络

政策网络是由政府机构与民间组织及市场主体、利益相关者或意见领袖们以及其他相关主体及人士组成的能对政策过程产生一定影响的政策社群、政策联盟或政策联合体。其实,政策网络主要可以分为利益型政策网络、意见型政称网络以及混合型政策网络三大类

1.单选题公共政策-阶段测评4

1.1政策评估的基础和起点.也是评估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是( )

A.评估筹划

B.评估实施

C.评估监测

D.评估总结

筹划是评估的基础和起点,也是评估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

1.2政策评估整个活动中最关键的阶段是( )

A.评估筹划

B.评估实施

C.评估总结

D.评估反馈

政策评估实施阶段是整个评估活动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因为没有良好的组织实施,所有的计划与设想都没有实际的意义。1.3埃德文.阿曼达和西达.斯考切波对美国政策历史的考察后,认为美国的公共政策历史存在着一个反复无常的模式,它的特征是刺激和反应的交替作用或者叫做( )

A.学习型

B.X字形

C.“Z字形效应”

D.周期型

对美国政策历史的考察,埃德文.阿曼达和西达.斯考切波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美国的公共政策历史存在着一个反复无常的模式,它的特征是刺激和反应的交替作用或者叫做“Z字形效应”。

1.4下列哪一个不是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估( )

A.立法机关评估。

B.司法机关评估。

C.大众传播媒介评估。

D.专业性的咨询公司

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估。这是评估者出于自身的工作职责、责任感、研究目的、兴趣点和相关利益的需要而对某项政策所进行的评估。这类评估包括:①立法机关评估。②司法机关评估。③大众传播媒介评估。④投资者(如企业)评估。⑤公民评估。⑥研究机构评估。⑦社会团体(第三部门)评估。

1.5对政策运行过程的评估被称作( )

A.过程评估

B.预评估

C.结果评估

D.效率评估

过程评估是对政策运行过程所进行的评估。

1.6评估政策运作所需的社会条件及满足社会问题的程度等问题,即评估社会组织或个体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政策来解决属于( )

A.政策成本评估

B.政策需求评估

C.政策效益评估

D.政策过程评估

政策需求评估是评估政策运作所需的社会条件及满足社会问题的程度等问题,即评估社会组织或个体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政策来解决。

1.7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估的积极目的( )

A.发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偏差

B.通过政策评估活动明确政策的可行性程度

C.依据评估结果,改善政策执行程序与技术

D.规避责任

公共政策评估的积极目的在于:①发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偏差,为备选方案确定优先顺序提供依据;②通过政策评估活动明确政策的可行性程度,得出继续执行政策或停止执行政策的判断;③依据评估结果,改善政策执行程序与技术;④不同的政策会有不同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这就需要通过评估活动,分清多项政策的轻重缓急,对政策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为下次政策制定、执行和调整过程准备一定的有利条件。

1.8政策调整通常被看做是政策方案的重新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政策调整的一般程序的环节( )

A.重新界定问题

B.提出调整方案

C.选择调整方案

D.评估调整决定

政策调整通常被看做是政策方案的重新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因此政策调整的一般程序是:①重新界定问题。②提出调整方案。③选择调整方案。④执行调整决定。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的内容( )

A.政策效率

B.政策效益

C.政策影响

D.多样化

事实标准的内容:政策效率,是指政策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政策效益,是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回应性,就是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

1.10那些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为政府、企业或社会团体出谋划策,提供政策依据,以期影响其决策行为的社会组织被称作( )

A.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

B.研究性应用组织

C.政策性研究组织

D.政策应用性研究组织

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是指那些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为政府、企业或社会团体出谋划策,提供政策依据,以期影响其决策行为的社会组织。

1.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对任何政策分析过程都有效用的基本原则( )

A.民主化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协调性原则

D.效率性原则

有一些对任何政策分析过程都有效用的基本原则是必须遵循的。这些原则有:1.民主化原则;2.系统性原则;3.协调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分合原则;6.预测性原则。

1.12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被称作( )

A.政策终结

B.政策接续

C.政策创新

D.政策调整

所谓公共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

1.13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则有实事求是原则、渐进调适原则和( )

A.追踪原则

B.反馈原则

C.追踪反馈原则

D.主观需要原则

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则有:1.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是公共政策调整过程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2.渐进调适原则3.追踪反馈原则

1.14以政策问题为中心,努力保持政策目标稳定和连续的行为和过程,其形式通常表现为旧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被新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所替代被称为( )

A.政策终结

B.政策接续

C.政策创新

D.政策调整

政策接续可以界定为:以政策问题为中心,努力保持政策目标稳定和连续的行为和过程,其形式通常表现为旧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被新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所替代。

1.15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属于( )

A.政策成本评估

B.政策需求评估

C.政策效益评估

D.政策过程评估

政策效益评估就是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

1.16下列哪项不属于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有( )

A.道德品质要求

B.行为规范要求

C.价值判断要求

D.性格特征要求

具体来说,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有:(1)道德品质要求。(2)行为规范要求。(3)价值判断要求。

1.17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属于( )

A.政策成本评估

B.政策需求评估

C.政策效益评估

D.政策过程评估

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1.18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根据一定的评估理论,为了实现评估目标,按照一定的评估程序而对有关的评估对象所进行的评估是( )

A.正式评估

B.非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外部评估

正式评估是指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根据一定的评估理论,为了实现评估目标,按照一定的评估程序而对有关的评估对象所进行的评估。

1.19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

A.政策目标调整

B.政策方案调整

C.政策的修正

D.政策的终结

公共政策调整是对政策系统本身的调整,涉及公共政策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主要包括:1.政策目标调整;2.政策方案调整;3.政策的修正;4.政策的更新。

1.20一般说来,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有四种类别,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其中( )

A.功能

B.组织

C.政策

D.项目

为了顺利实现公共政策的终结,就必须首先明确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一般说来,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有四种类别。1.功能2.组织,政策的终结通常也伴随着组织的缩减或撤销,这就是组织的终结。3.政策,这指的是政策本身的终结。4.计划,计划的终结也称项目的终结,指的是执行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的终结。

1.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的内容(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公正

C.政策效益

D.社会可持续发展

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公正、社会可持续发展。

1.22公共政策的内部监控主体是指( )

A.各级立法机关

B.各级行政机关

C.各级权力机关

D.各级司法机关

内部政策监控主体是指各级行政机关。

1.23由萨巴蒂尔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变动模式是( )

A.“政策学习”模式

B.Z字形

C.X形

D.XY双因素

“政策学习”模式是由萨巴蒂尔等人提出来的。

1.24对政策运行各个环节进行评估,涉及政策制定过程、执行过程、调整过程的操作状况属于( )

A.政策成本评估

B.政策需求评估

C.政策效益评估

D.政策过程评估

对政策运行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就是过程评估,它涉及政策制定过程、执行过程、调整过程的操作状况。

1.25找出只有一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现行相关关系的回归方程,然后再做进一步的趋势分析的技术是( )

A.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B.二元线性回归分析

C.三元线性回归分析

D.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所谓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是指找出只有一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现行相关关系的回归方程,然后再做进一步的趋势分析的技术。

1.26由政策监控主体、政策监控对象、政策监控主体发生作用的内容和方式等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指的是( )

A.公共政策监控机制

B.公共政策监督机制

C.公共政策作用机制

00318 网络学习 阶段测试

1.单选题 1.1公共政策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独立学科,建制化则是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建制化表现在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面世、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及( C ) A.大师的产生 B.学科的独立 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D.学术交流的频繁 建制化表现必然是成建制的,A.B.D.都不是成建制的现象,不能与题干中的两个短语并列,因此答案应当为C.。 1.2下列属于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瑞士 D.美国 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其决策体制即为总统制决策。 1.3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 ) A.理性的路径 B.直观的路径 C.头脑风暴法 D.具名团体法 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理性的路径;在面临开放的、不可计划的、判断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是直观的路径 1.4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 A.《国策》 B.《谏逐客书》 C.《教战守策》 D.《盐铁论》 考察的知识点是古代的政策研究。科举时代的考卷,如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的“时务策”之一《教战守策》,甚至成为传世之作。因此,答案应为C.。 1.5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 )起了很大的作用。 A.科举制度 B.察举制度 C.门第制度 D.占卜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的政治录用机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这种机制在制度安排上在上是选举,在下是求仕。不管是选举者还是求仕者,都重视政策能力。答案应为A.。 1.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 )为始点 A.实践锻炼 B.理论思考 C.交谈沟通 D.经验观察 从经验观察开始和从假设开始是研究过程两个比较常见的始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经验观察为始点。 1.7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 ) A.研究范畴 B.研究路径 C.研究体系 D.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系统集成测试验收方案

XXX项目 系统集成测试验收方案 版本:0.5 日期:XXXX年XX月

修订记录

目录 1.文档说明 (3) 1.1.文档目的 (3) 1.2.适用范围 (3) 1.3.参考资料 (3) 2.项目概述 (4) 2.1.背景 (4) 2.2.项目工作范围 (4) 2.3.项目目标 (5) 2.4.阶段划分 (5) 2.5.外网网络基础环境 (5) 2.5.1.外网设备部署图 (5) 2.5.2.拓扑结构 (6) 3.验收概述 (7) 3.1.验收条件 (7) 3.2.验收总体内容 (7) 3.3.验收方法概述 (7) 4.验收计划 (8) 4.1.人员及角色 (8) 4.2.验收流程 (8)

4.3.任务安排 (8) 5.验收内容 (10) 5.1.集成验收 (10) 5.1.1.设备测试 (10) 5.1.2.网络测试 (11) 5.1.3.操作系统的测试 (11) 5.1.4.其他测试 (14) 5.1.5.软件测试测试 (15) 5.2.相关文档验收 (17) 6.附件 (18) 网络环境集成测试报告 (18) 附表1设备测试表 (19) 附表2网络测试表 (20) 附表3机房服务器磁盘分区划分测试表 (28) 附表4 服务器测试表 (30) 附表5 设备电源线测试表 (31) 附表6 软件测试表 (32) 附表7 遗留问题记录表 (34)

1.文档说明 1.1.文档目的 本文档主要用于指导相关人员对外网基础环境进行集成验收工作。 这里所说的相关人员包括: 业主单位: 监理: 承建单位: 1.2.适用范围 本文档只适用于恢复启用工程外网基础环境进行集成验收。验收内容只包括合同中所要求的在集成测试验收阶段必须实现的各项要求及相关文档。 本文档不适用于内网基础环境的验收。 1.3.参考资料

阶段测试2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 PC机的标准输入设备是______,缺少该设备计算机就难于正常工作。 A. 键盘 B. 鼠标器 C. 扫描仪 D. 数字化仪 2. 信息传输时不同信道之间信号的串扰对信道上传输的信号所产生的影响称为________ A. 衰减 B. 延迟 C. 噪声 D. 耗费 3. 利用有线电视网和电缆调制解调技术(CableMODEM)接人互联网有许多优点,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 无需拨号 B. 不占用电话线 C. 可永久连接 D. 数据传输速率高且稳定 4. 网络中使用的设备Hub指_____________。 A. 网卡 B. 中继器 C. 集线器 D. 电缆线 5. 以下是一台打印机的性能描述,其中表示打印速度的是_____________。 A. 1200*1200 dpi B. 12 PPM C. 8 MB D. USB 6. 甲给乙发消息,说其同意签订合同。随后甲反悔,不承认发过此消息。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发生,应采用下面的_________技术。 A. 访问控制 B. 数据加密 C. 防火墙 D.数字签名 7. 下列不属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是______。 A. 数据库技术 B. 系统软件技术 C. 程序设计技术 D. 单片机接口技术 8. 在FAT32文件系统中,磁盘空间的分配单位是_____ A. 字节 B. 扇区 C. 簇 D. 磁道 9. 总线最重要的性能是它的带宽,若总线的数据线宽度为16位,总线的工作频率为

133MHz,则其带宽为_____________。 A. 266 MB/s B. 2128 MB/s C. 133 MB/s D. 16 MB/s 10. 人们往往会用“我用的是10M宽带”来形容自己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方式,这里的10M 指的是数据通信中的______指标。 A. 信道容量 B. 数据传输速率 C. 误码率 D. 端到端延迟 11. 下面是关于PC机主存储器的一些叙述: ①主存储器每次读写1个字节(8位) ②主存储器也称内存,它是一种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③目前市场上销售的PC机,其内存容量多数已达64MB以上 ④PC机的内存容量一般是可以扩充的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和③ B. ②、③和① C. ①和④ D. ②、③和④ 12. 计算机完成最基本操作任务的软件和协助用户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软件分别是______。 A. 系统软件和系统软件 B.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C. 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 D. 应用软件和应用软件 13. 从存储器的存取速度上看,由快到慢的存储器依次是____________。 A. Ca che、内存、硬盘和光盘 B. 内存、Cache、硬盘和光盘 C. Cache、内存、光盘和硬盘 D. 内存、Cache、光盘和硬盘 14. 路由器用于连接异构的网络,它收到一个IP数据包后要进行许多操作,这些操作不包含______。 A. 地址解析 B. 路由选择 C. 帧格式转换 D. IP数据包的转发 15. WWW网由遍布在因特网中的Web服务器和安装了____________的计算机组成。 A. W WW浏览器 B. 网页 C. HTML语言 D. HTTP协议 16. 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必须共同遵守____________。

无线测试方案

WLAN系统测试方案 深信服科技 2014年7月

目录 一、概述 (5) 二、测试环境 (5) 2.1设备信息 (5) 2.2测试要求 (5) 2.4测试组网 (5) 三、测试内容 (6) 3.1基础性能 (6) 3.2认证与加密 (6) 3.3授权管理 (7) 3.4终端漫游 (7) 3.5应用识别 (7) 测试用例 (7) 4.1基础性能测试 (7) 1、AP吞吐量测试 (7) 2、AP零配置 (8) 3、丢包率 (9)

4、并发用户接入 (10) 4.2身份认证 (10) 1、本地认证 (10) 2、外部服务器认证 (11) 3、短信认证 (12) 4、二维码认证 (13) 5、微信认证 (13) 6、内置CA证书认证 (14) 7、802.1X 认证自动配置 (14) 4.3授权管理 (14) 1、不同角色策略控制 (14) 2、不同用户的访问控制策略 (15) 4.4、漫游 (16) 漫游功能测试 (16) 4.5应用识别 (17) 应用识别测试 (17) 四、测试结果: (18)

一、概述 本方案规定了WLAN接入设备的测试项目、测试要求、测试范围和测试内容等,提出了WLAN接入设备的功能、安全、性能、管理和维护等的测试要求。 二、测试环境 2.1设备信息 2.2测试要求 1、所有产品必须在同一测试环境条件下进行,以实际环境为标准。 2、所测试主要产品WAC和AP必须是各厂商相近档次设备。 3、测试位置:仟吉办公大楼现场,WAC及AP的安装位置均相同。 2.4测试组网 1、要求 (1)AP测试时放置位置有较大空间(两个AP距离为15米或以上); (2)AC能接通模拟测试服务器(如AD域服务器)或其它模拟测试设备,并提供正常网络连接; (3)测试点时需经过玻璃墙、砖墙等环境,以实际环境为准。

互联网网络系统集成方案

网络系统集成方案设计 深圳市酷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1 前言 (4) 1.1 公司网络系统建设目标 (4) 1.2 用户具体需求 (4) 1.3 公司系统建设原则 (7) 1.3.1 先进性 (7) 1.3.2 标准性 (7) 1.3.3 兼容性 (8) 1.3.4 可升级和可扩展性 (8) 1.3.5 安全性 (8) 1.3.6 可靠性 (9) 1.3.7 易操作性 (9) 1.3.8 可管理性 (9) 2 综合布线方案 (10) 2.1 需求分析 (10) 2.2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11) 3系统总体设计 (12) 3.1 系统总体设计图 (12) 3.2 系统结构设计描述 (12) 4 网络设计方案 (13)

4.1 网络设计需求 (13) 4.2 公司园区结构示意图 (13) 4.3 总体方案设计策略 (14) 4.4 网络设备选型 (14) 4.4.1 选型原则 (14) 4.4.2 核心层交换机 (14) 4.4.3 接入层交换机 (15) 4.5 网络安全 (16) 5 网络测试 (17) 5.1网络布线的测试 (17) 5.2布线链路性能测试 (18) 6 技术支持服务 (18) 6.1售后服务内容 (18) 6.2保证售后服务质量的措施 (19) 参考文献 (20)

1 前言 1.1 公司网络系统建设目标 公司主要建设一个信息系统,它以管理信息为主体,连接生产、销售、维护,是一个面向集团的日常业务,辅助领导决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公司建立目标具体描述如下: 1.构造一个既能覆盖本地又能与外界进行网络互通、信息共享、展示企业的计算机企业网。 2.选用先进技术、具有容错能力的网络,在投资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结构容错的方法。 3.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为今后的网络扩容做好准备。 4.设备选型上必须在技术上具有性进行,通用性,且必须便于管理,维护。应具有良好的课扩展性,可升级性,保护公司的投资。设备要在满足该项目的功能和性能上还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同时也要有好的售后服务。 1.2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充分考虑到某公司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基础平台所要求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特征。整个网络平台可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企业内部网络与 Internet 安全接入。 本网络平台方案主要特点: 高性能:带宽大,交换机处理能力强高

无线网络功能测试的方案

目录 第1章概述 (2) 1.1总体需求分析 (2) 第2章测试范围及设备 (2) 2.1厂家需要提供设备 (2) 2.2厂家需要提供测试软件 (2) 2.3测试拓扑图 (3) 第3章测试内容 (4) 3.1基础性能测试 (4) 3.1.1零配置轻量级AP管理 (4) 3.1.2用户在不同AP下接入相同SSID的动态VLAN分配 (5) 3.1.3室内AP的MESH连接 (6) 3.2无线性能指标测试 (6) 3.2.1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上行吞吐率测试 (6) 3.2.2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下行吞吐率测试 (7) 3.2.3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上、下行吞吐率测试 (8) 3.3安全性测试 (9) 3.3.1认证加密支持能力 (9) 3.3.2非法AP的检测及压制 (10) 3.3.3无线IDS/IPS功能 (11) 3.3.4SSID信息保密 (12) 3.3.5假冒IP地址阻断 (13) 3.3.6无线控制器失效对AP的影响 (14) 3.3.7无线接入用户之间的隔离 (15) 3.4管理维护 (16) 3.4.1客户端RF链路检测 (16) 3.4.2客户端的远程排障功能 (17) 3.4.3实时热感图 (19) 3.4.4非法AP、终端实时定位 (19) 3.4.5无线网络状态仪表盘(设备、终端、协议...) . (20) 3.4.6无线设备状态管理 (21) 3.4.7终端设备状态 (22) 3.4.8无线安全管理 (23)

第1章概述 1.1总体需求分析 第2章测试范围及设备 本方案规定了WLAN接入设备的测试项目、测试要求、测试范围和测试内容等,提出了WLAN接入设备的功能、安全、性能、管理和维护等的测试要求。 2.1厂家需要提供设备 2.2厂家需要提供测试软件

(完整版)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自测试题(答案)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自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阶段,主要推行“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网络协议标准。 2.TCP/IP模型从底层向上分为4层,其分别是网络接口层、互连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 层。 https://www.doczj.com/doc/89119084.html,N使用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拓扑。 4.计算机网络通常被划分为_通信_子网和资源子网。 5.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3 年提出的 6.网卡的作用之一是实现网卡与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 7.OSI参考模型下层为上层提供有连接和无连接服务。 8.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数字流转换为与传输通道相应格式(如帧)。 9.网卡的MAC地址中前6个十六机制数表示生产厂商标识符,后6个十六机制数 表示厂商分配的产品序号。 10.TCP协议工作在OSI模型的传输层,IP协议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 11.数据链路层的作用是提供点到点的可靠传输,包括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12.物理层的作用是定义网络硬件特性。 二、判断题 1.OSI参考模型从底层向上共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表示层、会 话层、应用层7个层次。(错) 2.数据通信系统的任务是:把源计算机欲发送的数据迅速地传输到目标计算机。(错) 3.UDP协议和TCP协议都处于TCP/IP模型的传输层,但UDP协议本身不具备差错控制 功能,它和IP协议一样,都是面向无连接服务的协议。(对) 4.交换机、网桥和路由器都可以连接多个网段,因此它们都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即 网络层。(错) 5.IP协议提供的基本功能是数据传输、寻址、数据报分段,因为它是面向无连接的服务, 所以它不具备在目的主机端重组数据报的功能。(错) 6.OSI模型是一个应用模型。(错) 7.数据帧的编码是为了保证数据的传输速度而进行的。(错) 8.帧中继技术中传输的是位流数据。(错) 9.任何一种网络传输媒体都可以用在局域网中。(对) 10.每一个数据帧的CRC都在最后。(对)

无线系统测试方案

海淀区中小学智慧校园 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一期工程项目第五包 测 试 方 案 北京金山顶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目录 1 测试依据----------------------------------------------------------------------------------------3 2 测试环境---------------------------------------------------------------------------------------- 3 2.1 主要设备 ----------------------------------------------------------------------------------3 2.2 辅助工具 ---------------------------------------------------------------------------------- 4 2.3 测试要求 ----------------------------------------------------------------------------------4 2.4 组网要求 ----------------------------------------------------------------------------------4 2.5 测试人员 ----------------------------------------------------------------------------------5 3 测试内容和安排 ------------------------------------------------------------------------------5 3.1 关键内容 ----------------------------------------------------------------------------------5 3.2 AP吞吐量测试 ---------------------------------------------------------------------------5 3.3 无线Mesh功能--------------------------------------------------------------------------6 3. 4 接入设备识别★ -------------------------------------------------------------------------7 3. 5 BYOD功能与访客管理★ -------------------------------------------------------------7 3. 6 非WiFi信号抗干扰测试 --------------------------------------------------------------9 3. 7 WiFi抗干扰测试-------------------------------------------------------------------------9 3. 8 语音漫游测试 -------------------------------------------------------------------------- 10 3.9 视频业务承载测试★ ----------------------------------------------------------------- 11 4、测试结果 ------------------------------------------------------------------------------------ 12

系统集成测试验收方案

太原市治超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集成测试验收方案 版本:0.1 日期:2012年07月 修订记录

太原市治超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项目集成测试验收方案

太原项目系统集成测试验收方案 目录 1.文档说明 (4) 1.1.文档目的 (4) 1.2.适用范围 (4) 1.3.参考资料 (4) 2.项目概述 (5) 2.1.背景 (5) 2.2.项目工作范围 (5) 2.3.项目目标 (5) 2.4.阶段划分 (6) 2.5.项目部署情况 (7) 2.5.1.系统拓扑结构 (7) 3.验收概述 (8) 3.1.验收条件 (8) 3.2.验收总体内容 (8) 3.3.验收方法概述 (8) 4.验收计划 (9) 4.1.人员及角色 (9) 4.2.验收流程 (9) 4.3.任务安排 (9)

5.验收内容 (10) 5.1.集成验收 (10) 5.1.1.设备测试 (10) 5.1.2.网络测试 (13) 5.1.3.操作系统的测试 (14) 5.1.4.其他测试 (14) 5.2.相关文档验收 (15) 6.系统集成测试报告 (16) 7.系统测试表格 (17) 7.1计算机网络系统 (18) 7.1.1核心交换机测试 (18) 7.1.2接入交换机测试 (19) 7.1.3路由器测试 (20) 7.1.4防火墙测试 (21) 7.1.5防病毒网关检测 (23) 7.1.6 服务器测试 (24) 7.1.7操作主机测试 (25) 7.1.8存储设备测试 (26) 7.1.9扫描仪、传真机、打印机测试 (27) 7.1.10机柜测试 (28) 7.2大屏及视频会议系统 (29) 7.2.1DLP屏幕测试 (29) 7.2.2RGB矩阵测试 (31) 7.2.3视频矩阵测试 (32) 7.2.4扩声系统测试 (33) 7.2.5视频会议系统测试 (35)

计算机网络单元测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2.通信子网: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他负责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信息处理任务。 3.广播/点对点通信:广播式网络中,所有联网计算机共享一个公共通信信道。当一台计算机利用共享通信信道发送报文分组时,所有其他计算机都会接受到这个分组。点对点式网络中的每条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假如两台计算机之间没有线路直接连接,则他们之间的分组传输就要通过中间节点转发。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机制是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4.有连接/无连接网络:有连接是电话系统服务模式的模型,即每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都要经过建立连接,使用连接,终止连接的过程。无连接是邮政系统服务的模型,把每个报文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首部,就构成了一个分组,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址,报文本身并没有完整的目的地址。 5.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Or 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6.曼彻斯特编码:是一种自含时钟的编码方式,利用电平的跳变来表示0或1, 每比特的周期T分为前T/2与后T/2两部分,通过前T/2传送该比特的反码,通过后T/2传送该比特的原码。 7.误码率: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它在数值上近似等于:Pe=Ne/N,其中N为传输的二进制码元总数,Ne为被传错的码元数。 CRC:循环冗余编码,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错码,检错能力很强的一种检错码编码方法,它利用除法及余数的原理来作错误侦测 8.协议:是一种通信规则,网络协议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义、语法与时序; 9.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低层的服务是通过接口向上一层提供的,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如何实现的无关,定义了层与层之间的接口与各层使用的原语,但不涉及接口是具体实现的。 10.接口:接口是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11.FCS:在数据后面添上冗余码称为帧检验序列FCS 12.滑动窗口:一种流量控制技术,协议用来改善吞吐量的一种技术,即容许发送方在接收任何应答之前传送附加的包。接收方告诉发送方在某一时刻能送多少包(称窗口尺寸) 13.CSMA/CD: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用来解决多个结点共享公用总线的问题。 14.VLAN:虚拟局域网,建立在局域网交换机之上,以软件方式实现对逻辑工作组的划分与管理;逻辑工作组的结点组成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交换式局域网技术是实现虚拟局域网的基础。 15.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二、简答 1.分组交换、报文交换、虚电路与电路交换的异同。 电路交换:在数据传送开始前必须首先建立一条端到端的物理连接,这种物理连接需要独占电路资源,在释放连接前只能由两个端点所使用。因此,电路利用率低,通信费用高。 报文交换:数据传输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不需要建立连接,在传送报文时,可以共享线路资源。中间节点根据报文中的目的端地址选择适当路由来转发报文。在转发报文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网络延迟,引起网络性能的下降。因此,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和交互式通信的要求。 分组交换:报文被分成若干分组进行传输,并规定了最大分组长度。在数据报方式中,中间节点必须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目的端需要重新组装报文;在虚电路方式中,中间节点只是建立虚电路时选择一次路由,在数据传输时将沿着该路由转发各个分组,而无需再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分组交换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网络中的交换技术。 虚电路方式试图将数据报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结合起来,处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点,以达到最佳的数据交换效果;数据报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虚电路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建立一条逻辑连接的虚电路;虚电路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相同,整个通信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虚电路建立、数据传输与虚电路释放阶段。 2. 解释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涵义。 差错控制: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变得紊乱或丢失。为了捕捉这些错误,发送端调制解调器对即将发送的数据执行一次数学运算,并将运算结果连同数据一起发送出去,接收数据的调制解调器对它接收到的数据执行同样的运算,并将两个结果进行比较。如果数据

WIFI测试方案

WIFI测试方案

目录 1.测试概述 (2) 1.1测试目的 (2) 1.2测试内容 (2) 1.3测试产品 (2) 2.基本功能测试 (3) 2.1多SSID应用 (3) 2.2动态智能RF配置 (4) 2.3 VLAN pool (5) 2.4无感知认证 (6) 2.5访问控制 (7) 2.6无线用户带宽限制 (8) 3.性能测试 (8) 3.1 最大并发用户数测试 (8) 4.高可靠性 (9) 4.4基于频宽的负载均衡 (9) 4.5负载均衡 (10) 5.热点区域 (11) 5.1覆盖热敏图 (11) 5.2对终端进行定位 (11) 6.定位精确度 (12) 7.运行轨迹 (13)

1.测试概述 1.1测试目的 本文档主要目的为指导测试WIFI解决方案在景枫中心购物中心网络中适用性、可靠性及可扩展性,确认WIFI是否解决方案适用于景枫购物中心环境中的部署。 1.2测试内容 ?基本功能测试 ?用户认证测试 ?性能测试 ?高可靠性测试 ?无线定位测试 ?定位精确度测试 ?无线终端运行轨迹测试 ?其他认为需要的测试项 这个测试计划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分成几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组测试案例。每一个测试案例的格式都如下所示: 1.3测试产品 测试产品根据测试项目需求,由各设备提供商自行选择合适设备及相应的测试服务器。

2.基本功能测试 这个章节包括一些场景,用于检验企业无线局域网需要的基本特性——易用性。 2.1多SSID应用

2.2动态智能RF配置 1 L2/L3交换机

2.3 VLAN pool 2个无线终端

自考06087,工程项目管理,网络综合测试,阶段测评2

自考工程项目管理06087-网络综合测试-阶段测评2 备注:因考试实践紧急,整理比较粗糙,但仍可使用。建议工程管理专业考友加入资料整理互助群(qq群931190081) 1.单选题 1、工程项目计划体系由很多相关计划构成,其中最重要且是其他计划的基础的是(c工期计划) a资金来源及运用计划b项目可行性研究c工期计划d成本控制计划1.2 4.0 2、下述提法中正确的是(b当一个工序的自由时差等于总时差时该工序为关键工序) a双代号网络计划图中有一条确定的关键路线b当一个工序的自由时差等于总时差时该工序为关键工序c若某工序的FF=2,说明该工序的最迟开工时间与最早开工时间的间隔为2个时间单位d虚工序的工作时间为零,所以虚工序必须包含在关键路线中1.3 4.0 3、在施工质量处理过程中,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和相关的质量标准,并结合实际量测、试验和检验等方法,评价质量事故的处理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是否依然存在隐患属于(a施工处理的鉴定验收) a施工处理的鉴定验收b制定事故处理方案c事故处理d事故原因分析1.4 4.0 4、施工验收质量控制是对工程项目中各类已完工程质量的控制,该工作应在(b项目施工全过程各阶段)进行。 a单位工程竣工验收阶段b项目施工全过程各阶段c隐蔽工程验收阶段d分部工程验收阶段1.5 4.0 5、施工成本偏差分析可采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常用的有(a横道图法、表格法和曲线法) a横道图法、表格法和曲线法b网络图法、横道图法和表格法c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和差额计算法d网络图法、表格法和曲线法1.6 4.0 6、PDCA循环中,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c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 a明确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b展开施工作业技术活动c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d对施工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纠正1.7 4.0 7、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安排工作顺序常用的方法是(b网络图法) a进度曲线法b网络图法c直方图法d相关图法1.8 4.0 8、工程成本节约的主要途径是(b减少资源消耗) a缩短工期b减少资源消耗c加强管理d减少人员投入1.9 4.0 9、下列不属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基本特性的是(d反映资金需求的质量特性) a反映使用功能的质量特性b反映安全可靠的质量特性c反映使用功能的质量特性d反映资金需求的质量特性1.10 4.0 10、在某工程网络计划中,已知工作M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分别为7天和4天,监理工程师检查实际进度时,发现该工作的持续时间延长了5天,说明此时工作M的实际进度将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推迟了(b1天,但不影响总工期) a5天,但不影响总工期b1天,但不影响总工期c5天,并使总工期延长1天d4天,并使总工期延长2天 2.多选题 1、施工质量计划(bcd-b目前我国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计划常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文件形式进行编制c工程检测项目计划及方法是施工质量计划的内容之

无线网络工程施工管理和技术方案设计说明

无线网络工程施工管理及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施工项目包括:线路安装、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该工程首先要充分了解大楼系统结构,系统安装连接,保证不破坏原有装修,整体性能优良,安装工艺合理,使用操作灵活高效;本工程因使用环境要求严格,因而对其工程施工质量较高的要求,工程质量应以达到优良质量水平为目标,在计划编制、技术应用、施工机具、劳动力安排、质量监控等方面,需要通过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优化资源搭配,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萁和质量,让业主得到最优的施工技术,最短的施工工程工期,最好的工程质量和最高的社会效益,短平快志完成任务。 工程实施计划 1.1.工程组织结构 无线网络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无线网络的顺利搭建,还包含和第三方的主机、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各种应用软件等的联调,为了保障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保障“*********”无线网络项目的顺利完成,也为了使用户有效管理和维护软、硬件系统,我们建议双方成立一个项目实施小组,包括项目经理、技术经理、供应链经理、客户经理、实施工程师、研发协调经理、客户代表,共同完成这一无线网络工程。双方分别委派负责人负责本工程项目总体规划,统筹制订工作计划、协调工作步骤和节奏及有关在实施过程中和调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决策,对工程进行全面监控

和管理。 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 项目职务:项目经理 公司职务:技术总监 项目职责:项目的总体协调与负责,公司工程人员的调配。 :*****项目职务:客户经理 公司职务:销售经理 项目职责:制定该网络工程项目商务实施方案,跟踪项目的执行情况,检查项目的执行质量,负责与用户的协调工作。 :****项目职务:技术经理 公司职务:售前部经理 项目职责:该项目的总体技术负责,同时负责该项目环境收集、技术方案的设计与编写,实施目标咨询等。 :*** *** ***** ***项目职务:实施工程师 项目职责:负责项目设备及软件安装、调试、割接、测试、验收、售后服务等管理及技术服务工作,负责技术文档资料的编制与整理。 1.2.项目工程进度列表

《计算机网络》一阶段测试(答案)

《计算机网络》一阶段测试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是(C)。 A、二进制运算简单 B、二进制运算速度快 C、电子元器件的两态特性 D、控制台的操作简单 2、用符号形式表示指令代码的语言是(B)。 A、机器语言 B、汇编语言 C、高级语言 D、第四代语言 3、计算机系统加电启动时,应该先给(C)加电。 A、主机 B、显示器 C、外部设备 D、打印机 4、标准ASCII字符共有(D)个,在计算机内用()位二进制数字编码。 A、256,8 B、127,7 C、255,8 D、128,7 5、现在流行的微机采用的是(A)结构。 A、总线型 B、星型 C、环型 D、树型 6、在计算机的整个工作流程中都要用到的部件是(B)。 A、运算器 B、控制器 C、存储器 D、输入输出设备 7、模拟计算机主要适用于(D)。 A、商业数据处理 B、人工智能 C、高强度数学计算 D、过程控制 8、屏幕显示常用的汉字点阵是(B)。 A、7×9 B、16×16 C、24×24 D、32×32 9、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执行的语言是(A)。 A、机器语言 B、汇编语言 C、高级语言 D、第四代语言 10、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典型电子元件是(D)。 A、电子管 B、晶体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1、八进制数375.6按位权展开式为(C)。 A、3×83+7×82+5×81+6×8-1 B、3×83+7×82+5×81+6×80 C、3×82+7×81+5×80+6×8-1 D、3×80+7×81+5×82+6×83 12、计算机网络按传播方式可分为(C)。 A、有线网、无线网 B、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C、点对点式、广播式 D、公用网、专用网 13、对J进制数,若小数点左移一位,则该数(B),若小数点右移一位,则该数()。 A、扩大J倍,缩小J倍 B、缩小J倍,扩大J倍 C、扩大J倍,扩大J倍 D、缩小J倍,缩小J倍 14、十进制数10.25与(D)相等。 A、10.01B B、1010.10101BCD C、14.2O D、A.4H 15、在多用户系统中,终端的特征是( C )。 A、具备并行的数据处理能力 B、具备单独的数据处理能力 C、不具备单独的数据处理能力 D、具备串行的数据处理能力 16、用16×16点阵的汉字字形码存储约7000汉字,大约需要存储量(B)。 A、22.4KB B、224KB C、2.24MB D、22.4MB 17、在联机多用户系统中,终端是系统中的(A)设备。 A、输入/输出设备 B、控制 C、计算 D、存储

无线网络功能测试方案

无线局域网测试方案

目录 第1章概述 (2) 1.1总体需求分析 (2) 第2章测试范围及设备 (2) 2.1厂家需要提供设备 (2) 2.2厂家需要提供测试软件 (2) 2.3测试拓扑图 (3) 第3章测试内容 (4) 3.1基础性能测试 (4) 3.1.1零配置轻量级AP管理 (4) 3.1.2用户在不同AP下接入相同SSID的动态VLAN分配 (5) 3.1.3室内AP的MESH连接 (6) 3.2无线性能指标测试 (6) 3.2.1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上行吞吐率测试 (6) 3.2.2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下行吞吐率测试 (7) 3.2.3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上、下行吞吐率测试 (8) 3.3安全性测试 (9) 3.3.1认证加密支持能力 (9) 3.3.2非法AP的检测及压制 (10) 3.3.3无线IDS/IPS功能 (11) 3.3.4SSID信息保密 (12) 3.3.5假冒IP地址阻断 (13) 3.3.6无线控制器失效对AP的影响 (14) 3.3.7无线接入用户之间的隔离 (15) 3.4管理维护 (16) 3.4.1客户端RF链路检测 (16) 3.4.2客户端的远程排障功能 (17) 3.4.3实时热感图 (19) 3.4.4非法AP、终端实时定位 (19) 3.4.5无线网络状态仪表盘(设备、终端、协议...) . (20) 3.4.6无线设备状态管理 (21) 3.4.7终端设备状态 (22) 3.4.8无线安全管理 (23)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测验作业(二)答案剖析

沈阳铁路局学习中心

说明: ①阶段测试作业必须由学生书写完成,打印复印不计成绩。 ②学生应按有关课程的教学要求,在规定的交纳日期前交纳作业。 ③任课教师评定考试成绩后,将成绩与评语反馈给学生本人。 ④每一次阶段测试作业成绩记为本学期课程总成绩的20%。 第一部分: 一、填空题 1.系统效率主要反映在系统对处理请求的(响应时间)和(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业务量方面。 2.系统的通用性是指统一软件系统在不同使用单位的(可应用程度)。 3.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出系统的实施方案)。 4.模块具有输入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内部数据)4种基本属性。 5.层次图用来描述系统的层次结构,主要反映(系统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6.系统的基本逻辑模型总体上看,都可将(其数据信息流)归纳为变换流。 7.(事务分析)是根据事务流类型结构的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的一种方法。 8.系统流程设计包括(系统信息流程设计)、(系统处理流程设计)和(程序结构设计)。 9.系统信息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为依据绘制的。 10.程序流程图的主要优点是(对控制流程的描述直观),便于掌握。 11.人机对话是指(人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 12.输出设计的目的是能满足用户对系统(输出信息)的需求。 13.(输出报告)是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定义了系统的输出。 14.(数据库设计)是在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上建立数据库的过程。 15.概念模型的设计主要依据是系统分析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16.网络拓扑结构一般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 17.建立系统实施环境主要是为实现(管理信息系统)而建立的一个物理基础。 18.(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是衡量系统质量的首要指标。 19.系统测试的方法主要包括(静态测试法)和(动态测试法)两种。 20.(联合调试)是对若干个程序后某一子系统的调试。 21.系统使用与维护说明书主要是面向(用户)服务的。 22.信息系统与其他任何系统一样,需要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23.各种规章制度制定后必须保证有效的(实施和检查),并进行教育和督促。 24.评价的结果是对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做出评价。 25.系统评价的指标是进行系统评价、(新旧系统对比分析)的依据。 26.为了实现安全目标,信息系统需要部署与安全相关的(物理组件)和(逻辑组件)。 二、单选题 1.软件项目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是哪两项?(B) A.软件需求和成本 B.软件规模和成本 C.软件成本和功能 D.软件功能和需求 2.软件风险除了包括软件项目风险外,还包括什么风险?(A) A.技术风险和产品风险 B.技术风险和数据风险

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

美国信息技术协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ITAA)对系统集成(System Integration)的定义是:根据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或子系统的要求,把多种产品和技术验明,并连入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过程。系统集成是指在系统工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根据用户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将各个分离的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整体,并使之能彼此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性能最优。 系统集成的分类 3类:软件集成、硬件集成、网络系统集成 软件集成是指为某特定的应用环境架构的工作平台,是为某一特定应用环境提供要解决问题的架构软件的相互接口,为提高工作效率而创造的软件环境。 硬件集成是指使用硬件设备把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以达到或超过系统设计的性能技术指标。 网络系统集成是指根据应用的需要,将硬件设备、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网络系统软件、网络基础服务系统、应用软件等组织成为一体,使之成为能够满足设备目标并具有优良性能价格比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过程。 并发用户数需求分析 并发用户数及测试 并发用户数的支持量多少,决定了相应系统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用户并发数的推算方法: 平均并发用户数=平均登录用户数×(平均登录时间/考查总时间) 并发用户峰值数=平均并发用户数+3×√并发用户数 例如有一个服务器有3000用户,每天平均登录的用户数为800,平均登录时间4小时,每天开放的时间8小时。 平均并发用户数= 800×4/8=400 并发用户峰值数=400+3×√400 并发性能测试的过程是一个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过程,即逐渐增加负载,直到系统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并发性能的过程。 数据备份是指从在线状态将数据分离存储到媒体的过程。从目的上讲,这些技术的目的都是为了消除或者减弱意外事件给系统数据带来的影响,但其侧重的方向不同,实现手段和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 容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也就是说,当意外发生时,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和功能不会因此而中断。对数据而言,容错技术是保护服务器系统的在线状态,不会因为单点故障而引起停机,保证数据可以随时被访问。备份的目的将整个系统的数据或状态保存下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挽回硬件设备损坏带来的损失,也可以挽回系统错误和人为恶意破坏的损失。 1.星型拓扑结构 星型结构主要优缺点 优点:①网络传输数据快 ②成本低 ③节点扩展方便 ④维护容易 缺点:①核心交换机工作负荷重 ②网络布线较复杂 ③广播传输,影响网络性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