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料吸水率对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影响

集料吸水率对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影响

集料吸水率对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影响
集料吸水率对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影响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SMA-13).

沥青SMA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SMA-13) 一、基本情况 杭浦高速公路,拟采用改性沥青SMA-13作为面层。 原材料产地如下: 二、设计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 5.《杭浦高速公路道路养护工程招标文件》 三、设计过程 1、原材料 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产地为湖州西园坞(辉绿岩)和闲林(石灰岩),沥青采用韩国SK 生产的SBS-改性沥青,外加剂为木质素纤维,密度为0.6g/cm 3表1 集料及沥青密度试验结果 ,掺量比例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试验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各档集料、矿粉及SBS 改性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各档集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 2、混合料级配 根据委托要求,SMA-13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SMA-13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3、矿料配合比设计计算 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首先调试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工程经验确定三个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6.2%,然后用初始油石比成型试件。表4为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为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结果。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 )的质量百分率(%) 1.18 0.6 0.3 0.15 0.075

表5 初试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分析结果 根据各组级配体积指标结果分析,结合以往工程经验选择级配3为设计级配,级配曲线见图1所示。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筛孔尺寸(mm) 图1 SMA-13设计级配曲线图 4、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三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设计级配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05,级配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751。根据以下数据并确定最佳油石比为6.2%。

沥青混合料中的聚合物纤维

沥青混合料中的聚合物纤维 深圳海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启鹏交通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何唯平 张继宁 一、概述 伴随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现代交通对于公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有时已经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正在进入沥青路面技术领域。其中,纤维作为一种特殊添加材料,已经普遍用于沥青路面工程。通常使用的纤维材料主要是木质素纤维,这类纤维作为稳定剂配制SMA混合料,用于增加其沥青用量并保持沥青胶浆具有足够的粘结力。但是,木质素纤维较短,材质较脆,在沥青混合料中很难发挥增韧作用,作为替代产品,化学纤维引起有关技术人员的广泛注意。 目前已经投放市场的化学纤维主要有聚酯纤维(涤纶)、聚丙烯纤维、聚丙烯腈纶纤维等品种。本文重点介绍海川德兰尼特(DOLANIT)聚丙烯腈纶纤维(Acrylic Fibers)产品的技术特点、路用性能和若干国内工程实例,从而推动该产品的正确使用。 二、海川德兰尼特纤维的技术特性 通常认为,材料的纤维增强或增韧效果主要取决于以下要素: 纤维的长纤比,通常纤维长度与截面尺寸比例越大,纤维的增强效果越为明显。 强度与韧性,根据材料增强增韧的要求,纤维的强度与韧性必须显着高于被增强增韧材料。 密度,通常采用重量比例确定纤维增强增韧的用量,因此,在相同的用量下,密度小的纤维具有比较高的分散度。 此外,纤维在材料中分散的取向性和其它物理力学特性也将对于增强增韧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海川德兰尼特纤维显然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现将海川德兰尼特纤维主要技术性能与普通木质素纤维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列于表1中。 表1海川德兰尼特专用纤维与普通木质素纤维性能比较 海川德兰尼特专用纤维 普通木质素纤维 纤维直径(μm) 13 45 切断长度(mm) 6 1.2

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对AC―20混合料最佳油石比差异

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对AC―20混合料最佳油石比差异 【摘要】基质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相同级配下的最佳油石比是有一定差异的,但这种差异程度并没有直观的体现出来。本文通过几组不同的级配对基质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差异进行直观呈现,并对其相差程度提出大概的范围,为以后对沥青混合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油 石比 0 引言 沥青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沥青过少,则不能很好的粘结各个集料;沥青过多,则会导致路面泛油等问题,严重的影响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因此,确定沥青最佳油石比是研究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众所周知,SBS改性沥青是由基质沥青改性得来,但基质沥青与SBS 改性沥青的各项性能均有较大差异,所以基质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也存在很大不同,如此就导 致了基质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压实功和矿料级配相同的前提下所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也会有较大的差别。但就目前而言,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最佳油石比之间

的联系及差异并没有得到相对较为直观的体现。 鉴于此,本文基于AC-20,对基质沥青混合料和5%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一系列的马歇尔试验,分别得出两种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并对各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试验结果,找出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借鉴,找出两种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发生不同的原因,提出两者最佳油石比的差异范围,为今后沥青混合料的研究提供些参考依据。 1 原材料及级配 沥青混合料AC-20所选用的原材料如下:粗细集料均采用普通石灰岩,矿粉采用普通石灰岩矿粉,沥青分别采用70号基质沥青和5%SBS改性沥青。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E42-2005)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E20-2011)进行试验得知原材料质量均符合规范技术要求。 根据试验需要,我们设计了AC-20的三种不同级配作为试验用级配,见表1。 2 试验 2.1 试验方案 本文采用丁烈梅[1]的方法分别用基质沥青和5%SBS改性沥青就上述三种级配确定最佳油石比,用以对比出基质沥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XXX路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XXXX路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 设计报告 注意事项: 1.本报告未加盖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缺页、添页或涂改均无效;无相关人员及签发人签字无效;未经检测单位许可复印无效; 2.对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向检测单位提出; 3.试验检测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无标准的按双方协议执行。

XXXX检测中心设计报告

1.0 概述 受XXXX委托,XXXX检测中心承担了XXXX路工程上面层SMA-13型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本次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3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进行设计。 2.0 设计依据 上面层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依据以下标准规、规程: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3.0 原材料试验 本次试验所用集料、矿粉、沥青均为委托方送样,各原材料规格及产地如下: 1、沥青:XXX产SBS改性沥青; 2、集料:XXX产玄武岩(碎石1:9.5~13.2mm、碎石2:4.75~9.5mm) 3、细集料:XXX产石灰岩(碎石4:0-2.36mm) 4、矿粉:XXX矿粉厂; 5、木质素纤维:XXX(用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35%)。 4、抗剥落剂:XXX(用量为沥青质量的0.35%) 沥青、矿粉、粗集料、细集料、纤维试验结果如表3.0-1至表3.0-5。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知识点总结

沥青质提高热稳定性和粘滞性。含量↑则粘度↑,针入度↓,软化点↑,温度稳定性↑,硬度↑ 油分赋予沥青流动性。含量越多,则软化点↓,稠度↓ 树脂赋予胶体稳定性,提高粘附性及可塑性 蜡破坏沥青结构的均匀性,降低塑性 石油沥青的化学结构与技术性质的关系:(1)烷碳率↑侧链根数↓平均侧链长度↑→感温性↑(2)芳烃指数↑芳香环数↑→粘附性↑(3)饱和率↑→耐候性↑(4)分子量聚合度→粘度(5)分子量聚合度平均侧链长度→劲度模 ㈠悬浮-密实结构:采用连续级配,矿料颗粒连续存在,而且细集料含量较多,将较大颗粒挤开,使大颗粒不能形成骨架,而较小颗粒与沥青胶浆比较充分,将空隙填充密实,使大颗粒悬浮于较小颗粒与沥青胶浆之间,形成“悬浮-密实”结构。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粘聚力较高,内摩阻力较小,密实度、强度、耐久性较高,但稳定性较差㈡骨架-空隙结构:采用连续开级配,粗集料含量高,彼此相互接触形成骨架;但细集料含量很少,不能充分填充粗集料间的空隙,形成所谓的“骨架-空隙”结构。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粘聚力较低,内摩阻力较大,稳定性较好,但耐久性较差。 ㈢骨架-密实结构结构特点:采用间断级配,粗、细集料含量较高,中间料含量很少,使得粗集料能形成骨架,细集料和沥青胶浆又能充分填充骨架间的空隙,形成“骨架-密实”结构。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粘聚力与内摩阻力均较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但施工和易性较差。 ※※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因素 内因:沥青集料集料和沥青的交互作用 外因:温度T 时间t 1·沥青的性质对粘结力的影响 *沥青的粘滞度是影响粘结力C的首要因素 沥青的粘滞度反映了沥青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粘滞力越大→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强→保持矿质集料的相对嵌挤作用 ※粘度↑→粘聚力↓,影响大对内摩阻角影响不大 2·矿质混合料级配、矿质颗粒形状和表面特性等对内摩阻角的影响 ※矿质颗粒粒径↑→内摩阻角↑内摩阻角:中粒式沥青混凝>>细粒式和砂粒式级配类型:级配良好空隙率适当颗粒棱角尖锐→内摩阻角↑ 3·矿料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能力的影响 沥青与矿料表面的相互作用对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和内摩阻角有重要的作用 沥青四组分在石料表面重新排列:结构沥青→连接作用自由沥青→粘度较低使粘结力降低 4·沥青混合料中矿料比面积和沥青用量的影响 4·1沥青的用量 沥青用量很少时沥青不足以形成结构沥青的薄膜来粘结矿料颗粒 沥青用量增加结构沥青逐渐形成沥青更完整地包裹在粒料表面使沥青与矿料间的粘附力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沥青用量足以形成薄膜并充分粘附在矿粉颗粒表面时,沥青胶浆具有最高的粘结力 沥青用量过多逐渐将矿料颗粒推开在颗粒间形成自由沥青则沥青胶浆的粘结力随着自由沥青的增加而降低 4·2矿料的化学性质

计算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确定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

计算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确定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摘要:该文介绍了在缺乏已建类似工程资料的情况下,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快速确定方法预估沥青混合料初始油石比,以预估的初始油石比为中值进行油石比分级,再进行马歇尔实验,这种计算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确定出的最佳油石比非常准确,并且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计算法;实验法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lack of already built in the similar project material with hot mix asphalt mixture is rapid determination method than estimated asphalt mixture initial proportion, in order to estimate of initial proportion of value for grading proportion, and then to marshall test, th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proportion of very accurate ,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est. keywords: asphalt mixture; the optimum proportion; calculation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of 中图分类号: tv4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诸多的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中,最佳油石比是其中最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在沥青混合料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马歇尔方法确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嘉兴市春秋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CQ/Q040530-200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批准人: 状态: 持有人: 分发号: 2003年11月1日批准 2003年11月25日实施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经济开发区春园路 电话:、2600330 传真: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在温度60℃、轮压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不小于800次/㎜,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 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照下列步骤进行: ±%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2.矿质混合料的配合组成设计

矿质混合料配合组成设计的目的,是选配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且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质混合料。可以根据级配理论,计算出需要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但是为了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常是采用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来确定。按现行规范《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092—96)中规定,按下列步骤进行; 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 沥青混合料的类型,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及所处的结构层位,按表2选定。确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根据已确定的沥青混合料类型,查阅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表即可确定所需的级配范围。 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类型表2

AC-20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双永高速公路B3合同段AC-20C下面层目标配合比报告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 双永高速公路B3合同段工地试验室 二○一一年十月

沥青路面下面层AC-20C目标配合比报告 1、依据规范和要求 1.1、《双永高速路面设计图纸》; 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1.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混合料的类型及层位特点 2.1、沥青路面下面层混合料级配类型采用AC-20C型,属于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2.2、在路面结构温度分布中,下面层的温度最高,且下面层承受的剪应力最大,因此最容 易产生车辙病害;在兼顾水稳定性的同时,如何提高中面层抵抗车辙的能力,成为中面层配合比设计的重点。 3、原材料试验 优质的原材料是保证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路用性能的先决条件,为了满足气候环境与交通对路用性能的要求,必须做好原材料的选择。该配合比通过测试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等材料的性能和技术指标来检测材料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从而完成原材料的选择。 3.1、沥青 采用上海春宇实业有限公司的SBS改性沥青(I-D级),所检各项指标均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实测指标与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SBS改性沥青(I-D级)试验指标与技术要求 3.2、集料 集料是沥青混合料的关键材料之一,其力学性能是决定混合料强度特性的最重要因素,它的颗粒形状不仅影响混合料的构架,也直接关系到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与抗疲劳性能等材

料特性,此外,集料与沥青的粘附等级对混合料强度的形成也起关键作用,因此选择优质的集料是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路用性能的重要保证。 3.2.1粗、细集料 采用顺发石料场反击式破碎机生产的碎石,规格为:一号料:9.5-19mm、二号料:4.75-9.5mm、三号料:0-4.75mm;粗、细集料所检各项指标与技术要求见表2。 表2 粗、细集料的试验指标与技术要求 3.3、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本项目采用龙岩市东元矿粉有限公司生产的矿粉,所检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实测试验指标见表3: 表3 矿粉的试验指标与技术要求 3.4、抗剥落剂 用抗剥落剂可以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从而保证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抗水损害性。本项目在矿粉中掺入20% 消石灰及0.3%重庆海木交通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AMR沥青抗剥落剂。并通过水煮法对其进行检验,粘附性有明显的改善。

AC-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AC-13 一.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4.郑开建管办相关技术文件。 二.原材料 1.沥青。采用中海36-1沥青公司生产的AH-70重交沥青,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1。 沥青的技术指标 表1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结果 针入度(25℃, 0. 1mm 60~80 70 100g,5s 延度(5cm/min, cm ≥100150 15℃

延度(5cm/min, cm ≥2050.8 10℃ 软化点(环球法℃>46 48 密度(15℃g/cm3实测 1.010 溶解度sb(三氯 %>99.-- 乙烯 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0.80.05 针入度比P(25℃%≥6170 软化点增值(环球 ℃—-- 法 延度(10℃, cm ≥611.4 5cm/min 2.集料。采用河南禹州碎石厂生产的碎石,其中分为四档:1#料(10~16mm、2#料(4.75~13.2mm、3#料(2.36~4.75mm、4#料(<2.36mm,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2、表3。粗集料质量指标 表2 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 视密度1#料g/cm3≥2.60 2.755

2#料g/cm3≥2.60 2.796 3#料g/cm3≥2.60 2.722 石料压碎值%≤2617.2 细长扁平颗粒 1#料%<15 7.8 含量 2#料%<15 8.0 对沥青的粘附 ≥5级5级 性 水洗法 1#料%≤10.2 <0.075mm含 量 2#料%≤10.6 3#料%≤10.8 细集料质量指标 表3 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视密度g/cm3≥2.60 2.710

沥青胶浆的线性粘弹性分析

沥青胶浆的线性粘弹性分析 摘要:动态剪切流变实验是用于表征沥青混凝土和沥青胶浆的线性粘弹性特性(沥青混凝土的填 )。这项研究着力于利用微观力学以及基于流变学的模型来评估石灰石与消石灰料粒径小于75m 这两种填料对沥青胶浆表现性能的影响。在多种微观力学模型中,选用最合适的一种来表征沥青胶浆(复合材料)的粘弹性特征。由于微观力学模型是为弹性材料建立的,那么为了运用这些模型就有必要采用弹性——粘弹性对应原则。为了解释胶浆中填料的影响,本文也采用了一些最合适的基于流变学原理的模型。最后选择了Nielsen模型,因为这个模型引入了两个流变学参数来解释填料效应:广义爱因斯坦系数和最大填料填充率系数。在底颗粒体积浓度的的范围内,微观力学模型的预测数据与实验实测数据显示了很好的一致性。流变模型能成功的预测石灰石填料的刚化效应,当其体积填充率达到25%时。然而消石灰的刚化效应需要对其表面所存在的大量相互作用有更具体的理解,这是高粘合剂的特性。 CE数据库标题:粘弹性特性;沥青混凝土;微观力学;流变;线性分析。 引言 沥青混合料中填料的重要性已经被Anderson和Goetz(1973),Harris和Stuart(1995),Kavussi和Hicks(1997),Cooley et al.(1998)等人研究过。胶浆的质量,沥青粘合剂与填料的结合度,影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整体力学性能以及稳定性。由于填料的细度及表面特性,其效果基本上市基于体积填充效果以及填料与沥青之间的相互作用。后者与材料的物理化学作用有关,这种作用能解释沥青填料系统界面具体的相互作用。Craus et al.(1978)通过对作为填料几何,大小,表面活性的函数的物理化学机制进行的敏感性分析,对不同的胶浆系统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复杂的调查研究。他们提出物理化学方面的特性与填料沥青界面的吸附强度有关。他们发现表面活性越高沥青填料界面的粘着力越强,固定沥青的量也会相对增加。Lesueur和Little(1999)表示作为填料,消石灰与AAD-1沥青结合时的表现性状和与AAM-1沥青结合时非常不同。他们推测消石灰会与AAD-1沥青的丰富丰富极性成分反应,却与分散程度较高的AAM-1沥青表现出相对惰性。消石灰与不同沥青间表现出的这种不同的相互作用最终被Hopman et al.(1999)和Buttlar et al.(1999)写入文献中。然而填料在路面混合料中的作用相当复杂任然不能完全解释清楚。 为了解释沥青胶浆中填料的力学影响,有必要对它们的粘弹性材料特性比如蠕变柔或者弹性模量进行评估,因为沥青胶浆在很广的温度范围内都是属于粘弹性材料。虽然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实验用于解释胶浆系统的刚化效应,但还几乎没有一种是运用基于严格的力学的方法。 基于微观力学的方法是一种预测填料刚化效应的有效用的方法之一。传统来说,微观力学被用于预测有效的符合材料性质,这些性质是以复合材料中各组份的性质;各组分的相对比例以及几何信息如相角、形状、方向等这些为基础的。微观力学模型已经在符合材料的混合设计中被证实是非常有用的,在这些设计过程中能够鉴定微量特征以及表现宏观特性。在颗粒复合材料力学领域,已经为弹性材料建立了一些不同的用于分析的微观力学模型。采用弹性——粘弹性对应原则,这些弹性模型可应用于粘弹性问题。Hashin(1965,1970)和Christensen(1969)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探讨了将弹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于粘弹性问题的可能性。最近,为了探讨沥青胶浆的强化机制Buttlar et al.(1999)引入了中微观力学模型。 另外一种用于量化胶浆刚化效应的方法是基于流变学的途径,考虑由于颗粒的聚集、颗粒分散度以及颗粒大小等引起的流变行为的变化。大多数的流变模型源于爱因斯坦方程(Einstein1906)而且基本上都遵循相似的途径引入到微观力学的模型中。Shashidhara和Romero(1998)、Shashidhar

沥青混合料A卷

1.一般来说,沥青的粘度越大,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越大。 2.在进行沥青混合料质量检测时,当采集的试样温度下降不符合温度要求时,只允许加热一次,加热不宜超过 4 小时。 3. 表干法测定沥青混合料密度时,称得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为,试件的水中质量为,表干质量为,则该试件的吸水率为 %。 4.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标准试件的制作时,在击实结束后,立即用镊子取掉上下面的滤纸,测得试件高度为,高度不符合±的要求,应作调整,又测得该试件质量为,调整后沥青混合料质量为以上都不对。 A. B. C. D. 以上都不对以上都不对 5.对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级配进行筛分时,已知:筛孔上累计筛余为%, mm筛孔上累计筛余为%,筛孔上分计筛余为%,求筛孔上通过率为 % 6. 某一组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如下:,,,(kN)则该组马歇尔稳定度为 kN 。 7.试验室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测得,试件宽300mm,采取曲柄连杆驱动加载轮往返运行方式,对应于时间t1的变形量为,对应于时间t2的变形量为,试验轮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则该试件的动稳定度为1500 次/mm。 8.沥青混合料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时,测得烧杯质量为,烧杯及试验用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烧杯及黏附在烧杯上的沥青混合料、细集料等总质量,则沥青析漏损失为%。 9.随沥青含量增加,沥青混合料试件空隙率将(减少)。 10.沥青混合料中集料优先采用碱性。 11.沥青混合料试件质量为1200g,高度为65.5mm,成型标准高度63.5mm的试件,混合料用量约为1163 。 12.随着沥青含量增加,普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稳定度变化趋势将呈抛物线变化。 13.某型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为%,换算后最佳沥青用量为%。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和表8-23(现行规范)或8-24和表8-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

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 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 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沥青混合料A卷有答案

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考核试卷 沥青混合料A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一般来说,沥青的粘度越大,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 A.越大 B.越小 C.无影响 D.可能大也可能小 2.在进行沥青混合料质量检测时,当采集的试样温度下降不符合温度要求时,只允许加热一次,加热不宜超过()小时。 A.4 B.6 C.8 D.12 3. 表干法测定沥青混合料密度时,称得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为1231.5g,试件的水中质量为746.6g,表干质量为1233.7g,则该试件的吸水率为()%。 A.0.5 B.0.4 C.0.3 D.0.2 4.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标准试件的制作时,在击实结束后,立即用镊子取掉上下面的滤纸,测得试件高度为60.8mm,高度不符合63.5±1.3mm的要求,应作调整,又测得该试件质量为1208.3g,调整后沥青混合料质量为()。 A. 1156.9 B. 1262.6 C. 1152.8 D. 以上都不对 5.对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级配进行筛分时,已知:9.5mm筛孔上累计筛余为18.8%,1.18 mm筛孔上累计筛余为70.9%,0.6mm筛孔上分计筛余为7.2%,求0.6mm筛孔上通过率为() A. 92.8% B. 29.1% C. 78.1% D. 21.9%

6. 某一组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如下:9.75,11.22,9.52, 9.38(kN)则该组马歇尔稳定度为()。 A. 9.97 kN B. 9.55 kN C.9.45 kN D.9.95 kN 7.试验室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测得,试件宽300mm,采取曲柄连杆驱动加载轮往返运行方式,对应于时间t1的变形量为1.36mm,对应于时间t2的变形量为1.78mm,试验轮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则该试件的动稳定度为()次/mm。 A.1500? B.1530 C.1600 D.1632 8.沥青混合料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时,测得烧杯质量为367.6g,烧杯及试验用沥青混合料总质量1364.3g,烧杯及黏附在烧杯上的沥青混合料、细集料等总质量394.1g,则沥青析漏损失为()%。 A.6.7 B.1.9 C.2.6 D.3.0 9.随沥青含量增加,沥青混合料试件空隙率将()。 A .增加 B .出现谷值 C .减少 D .保持不变 10.沥青混合料中集料优先采用()。 A.酸性 B.中性 C.碱性 D.都无影响 11.沥青混合料试件质量为1200g,高度为65.5mm,成型标准高度63.5mm的试件,混合料用量约为()。 A.1152 B.1171 C.1163 D.1182 12.随着沥青含量增加,普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稳定度变化趋势将 ()。 A.呈抛物线变化 B.保持不变 C.递减 D.递增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三阶段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目标配比设计阶段:目的是确定已有矿料的配合比,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第二阶段——生产配比设计阶段:目地是确定各热料仓矿料进入拌和室的比例.并检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第三阶段——生产配比验证阶段:目的是为随后的正式生产提供经验和数据。 1、目标配合比 目标配合比设计基本上是在试验室内完成的,是混合料组成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原材料试验、混合料组成设计试验和验证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配合比例称为目标配合比。具体设计步骤:(1)混合料类型与级配范围的确定 (2)原材料的选择与确定 (3)矿料级配选用 (4)进行马歇尔试验 (6)路用性能检验 (5)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2、生产配合比 生产配合比调整要结合拌和楼进行,目前生产中使用的拌和楼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连续式拌和楼,对于连续式拌和楼生产配合比调整只要调整到冷料仓的流量满足目标配合比要求,就可以加热拌料了,不需要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另一类是间歇式拌和楼,要对集料进行加热、筛分,而后在各热料仓称重、回配,回配的比例,就是生产配合比。由于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与目标配合比各矿料的配合比例会有所不同,就需要通过试验确定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现场称二次级配。生产配合比调整的目的是在目标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各冷料仓的流量使之符合设计合成级配要求,对间歇式拌和楼则还要确定出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具体设计步骤: (1)冷料仓流量的调整 (2)确定各热料仓矿料配合比例 (3)确定沥青用量 3、生产配合比验证 目标配合比是在试验室完成的,生产配合比虽然启动了拌和楼,但没有正式拌料,生产标准配合比设计阶段需要正式拌料,并铺筑试验路。同时对配合比作进一步的调整,并最终将配合比确定下来,作为生产控制和质量检验的依据,此配合比称为生产标准配合比。生产标准配合比是主要解决两方 面的问题:确定拌和温度和进行混合料材料、性能分析。

Ac10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

沥青混凝土(AC-1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概述 1、依据 (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粗集料:碎石经试验其表观相对密度、吸水率、针片状含量、<0.075颗粒含量、磨耗值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3、细集料:粗石粉、石屑,经试验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4、矿粉:经检验其表观密度、亲水系数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5、沥青,沥青为齐鲁石化70#道路石油沥青。经检验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等各项指标均规范要求。 二、目标配合比设计 1、级配设计:对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分别进行了筛分,最终确定各矿料掺配比例为:5-1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30:25:40:5 2、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参照试验规程沥青参考用量,结合实际经验,按油石比0.5%变化,制作五组试件,即油石比分别为5.0%、5.5%、6.0%、6.5%、6.10%,每组试件四至五块,冷却12个小时后,测其密度、饱和度、空隙率等指标,然后经马歇尔试验测的稳定度、流值结果汇总下表: 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汇总表

根据以上各项试验结果及计算结果,分别绘制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空隙率、密度、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最后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为5.75%。 三、室内配合比结论 根据上述试验,实验室建议的沥青目标配合比为: 矿料级配:5-1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30:25:40:5 最佳油石比:6.10%,最佳沥青用量5.75%。 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可作为工地生产配合比设计依据。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构成

沥青混合料强度的构成 姓名:王海滨学号:145109020 班级:0914511 摘要:简要介绍了沥青混合料强度的构成机理 关键词:组成结构表面理论胶浆理论强度影响因素措施 正文: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附作用。天然砂、矿粉和沥青按一定的比例以最佳密实级配原则设计。在拌和机中热拌所得的混合料。包括沥青混凝土(压实后剩余空隙≤10%)和沥青碎石(压实后剩余空隙>1O%),还有开级配或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1、组成结构 根据混合料中嵌挤结构和密实结构所占比例的不同,沥青混合料的结构通常可分为下列三种方式:悬浮密实结构:这种结构通常按最佳级配原理进行设计,因此密实度与强度较高,但受沥青材料的性质和物理状态的影响较大,故温度稳定性较差;骨架空隙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粗集料之间的内摩阻力起着重要作用,其结构强度受沥青性质和物理状态的影响较小,因而温度稳定性较好;骨架密实结构:是综合以上两种结构的优点而组成的结构。混合料中既有一定数量的粗集料形成骨架,又根据粗料空隙的多少加入细料,形成较高的密实度和明显的骨架结构,间断级配即是按此原理构成。 随着混合料组成结构的研究的深入,对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有下列两种互相对立的理论。 (1)表面理论:按传统的理解,沥青混合料是由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经人工组配成密实的级配矿质骨架,此矿质骨架由稠度较稀的

沥青混合料分布其表面,而将它们胶结成为一个具有强度的整体。(2)胶浆理论:近代某些研究从胶浆理论出发,认为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多级空间网状胶凝结构的分散系。它是以粗集料为分散相而分散在沥青砂浆的介质中的一种粗分散系;同样,砂浆是以细集料为分散相而分散在沥青浆介质中的一种细分散系;而胶浆又是以填料为分散相而分散在高稠度的沥青介质中的一种微分散系。这3级分散系以沥青胶浆(沥青—矿粉系统)最为重要,典型的沥青混合料的弹-粘-塑性,主要取决于起粘结料的作用的沥青-矿粉系统的结构特点。这种多级空间网状胶凝结构的特点是,结构单元(固体颗粒)通过液相的薄层(沥青)而粘结在一起。胶凝结构的强度,取决于结构单元产生的分子力。胶凝结构具有力学破坏后结构触变性复原自发可逆的特点。 对于胶凝结构,固体颗粒之间液相薄层的厚度起着很大的作用。相互作用的分子力随薄层厚度的减小而增大,因而系统的粘稠度增大,结构就变得更加坚固。此外,分散介质(液相)本身的性质对于胶凝结构的性质亦有很大的影响。 2、沥青与矿料之间的作用 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沥青混合料结构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温度稳定性、水稳定性以及老化速度等一系列重要性能。研究表明,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时,所发生的效应是各种各样的,主要与表面效应有关。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沥青层被矿物表面的物理吸附过程、沥青与矿料接触面上

沥青AC-20C级配设计最佳油石比

习题二:1、广东省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为三层式结构,中面层结构为AC-20C,设计要求为:设计空隙率VV(%)为3~6、稳定度(kN)为:不小于8,流值(mm)为:1.5—4,矿料间隙率VMA(%)为:不小于13.5,饱和度VFA(%)为:65—75。 所用材料如下:AH-70普通沥青,相对密度为1.033,所用矿料筛分结果及AC-20C级配范围见表1,矿料密度见表2。马歇尔体积参数见表3,试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AC-20C级配设计并确定最佳油石比。 表2 矿料密度

1、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的确定 在组成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选定后,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料间的级配组成,沥青混合料由于集料的级配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组成结构。根据对代表性集料筛分结果,拟定矿料的配合比为1#:2#:3#:矿粉=43:26:30.5:0.5。根据代表性集料筛分结果,合成级配如表3. 表3 AC-20C级配各档料比例及合成级配

图1 AC-20C级配曲线图 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双永高速公路沥青下面层AC-20C级配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每组沥青混合料按照《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要求,估计最佳油石比为中值,以0.5%间隔变化油石比,配置5种不同的油石比成型试件,分别在规定的试验温度及试验时间内用马歇尔仪测定稳定度和流值,同时计算空隙率、饱和度及矿料间隙率,然后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规定的方法确定最佳油石比。 2.1、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的计算。 根据已确定的各档矿料比例、表观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沥青相对密度γb(25℃/25℃),等,根据公式: (1) ωx=(1/γsb-1/γsa)*100=(1/2.887-1/2.938)*100=0.60 (2) C=0.033ωx2-0.2936ωx+0.9339=0.77 (3) γse=C*γsa+(1-C)*γsb =2.926 (4) γti =(100+Pai)/(100/γse+Pai/γb) 计算可得不同油石比对应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如下表: 表4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2.2、马歇尔击实 根据已确定的合成级配配制合成矿料,并按规程JTJ052-2000试验方法拌制混合料进行马歇尔击实,用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分别以油石比3.09%,4.62%,4.16%,4.70%,5.25%成型马歇尔试件(双面各击实75次),击实后的试件冷却至室温脱模,测定其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其结果表6: 表5沥青混合料试验指标

AC-20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AC-20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该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及混合料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配合比设计中沥青采用韩国SK株式会生产的SK牌AH-70道路石油沥青,现将试验成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内容 1、原材料试验 对平度市黑羊山碎石场提供的石灰岩集料和大沽河砂进行筛分试验及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和吸水率等试验;对莱西望城谭格庄石粉加工厂的矿粉进行了亲水系数、筛分和表观相对密度试验;对韩国SK株式会生产的SK牌AH-70道路石油沥青进行了针入度、延度及软化点三大指标试验. 2、AC-20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试验 在规范要求AC-20型级配范围基础上,对设计级配曲线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并对AC-20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目标配合比水稳定性检验。 二、试验说明 1、本次试验严格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和《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 E42-2005); 2、在沥青混合料时间的成型过程中,沥青加热温度为158℃、矿料加热温度为180℃,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60℃、击实温度为145℃。 3、沥青混合料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真空法实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

毛体积密度采用表干法测定。 三、计算说明 1、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γse γse=(100-P b)/(100/γt-P b/γb) 式中:γse——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本次试验矿料有效相对密度根 据真空法实测最大相对密度进行反算。 P b——试验采用的沥青用量(占混合料总量的百分数),%; γt——试验沥青用量条件下实测得到的最大相对密度,无量纲; γ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 2、矿料全体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r sb r sb=100/(P1/γ1+P2/γ2+…+P n/γn) 式中:P1、P2、…、P n——各种矿料成分的配合比,其和为100; γ1、γ2、…、γn——各种矿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矿粉以 表观相对密度代替。 3、试件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γt 本次试验该指标采用了理论密度仪实测。 4、矿料间隙率(VMA)(%) VMA=(1-γf / γsb×p s)×100 式中:γf——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p s——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即 P S=100-P b,%; 5、试件的空隙率VV(%) VV=(1-r f /γt)×100 式中:γt——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 6、沥青饱和度VFA(%) VFA={(VMA-VV)/VMA}×100 7、集料吸收沥青含量P ba(%)

沥青胶浆对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

沥青胶浆对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8-30T11:34:30.5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1期作者:顾军成[导读] 文章就沥青胶浆对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作了简单的分析,旨在可以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从而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贡献应有的力量。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安徽蚌埠 233000摘要:现阶段,因我国社会经济飞速蓬勃发展,从而也带动了我国各个行业的飞速发展,而公路工程作为基础性建设工程,不管是规模还是数量上也得到了显著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出现了如公路裂缝,塌陷等等问题,会使得人们的行车和人身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严格把控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十分必要。沥青材料基于不同的条件,具有粘弹性、弹性和粘性三大特点,沥青混合料的弹性是由于 沥青材料渗入所致。沥青胶浆在工程建设中,有十分巨大的应用比例,因此,有关人员有必要对沥青材料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使沥青混合料的抗温性有效提升,最终使所建的公路质量达到最佳状态。鉴于此,文章就沥青胶浆对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作了简单的分析,旨在可以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从而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贡献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沥青胶浆;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影响 前言:当前时期,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是的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而在现代胶浆理论中,粘弹性沥青材料属于一种三维的沥青材料,将沥青材料成功的引入到公路工程修建中,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沥青胶浆在沥青混合料三维分散体系中的作用就是,能够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大幅度的提升与改善。人们在实践中,沥青、矿粉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是人们经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在沥青砂浆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方面却很少有人去深入研究和探索。与沥青混合时, 沥青与小于沥青膜厚的填料相混合并交互作用,所起的粘附作用将矿料胶结在一起。沥青与填料相对比例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沥青胶浆的性质,可使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获得大幅度提升,因此,将其有效的应用在公路的修建中,会使公路建设的质量更上一层楼,并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最大的保障。 1沥青胶浆对沥青混合材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想要更好的去测试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则最佳的一种方式就是车辙实验。利用马歇尔法精准的确定好了沥青最理想的数量,并开展了相关的试验,小表为通过实验而获得的一些实验数据。 表1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 1)比较级配 S-16 与级配 S-16A。S-16A 级配混合料弯曲破坏试验结果表明, 其抗弯拉强度较高,破坏应变大, 抗弯拉劲度模量小。这两种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差别不大, 虽然级配 S-16 的沥青用量略大于级配 S-16A , 但其破坏应变并不比 S-16A 大, 说明沥青用量大也不能保证混合料具有大的柔性, 沥青胶浆才是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柔性的关键。沥青是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的本源,在加入矿料的拌和过程中, 由于纤维、矿粉本身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的特性, 对沥青有较强的亲和性, 沥青与矿粉、纤维混合形成的胶浆薄膜, 将矿质混合料胶结在一起。沥青混合料是由矿质骨料和裹覆在骨料表面的小于沥青膜厚的矿粉和沥青组成的沥青胶浆膜组成的。由此说明, 胶浆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疲劳耐久性; 沥青与矿粉的品质及其相对构成比例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和柔性。 级配 S-16 比级配 S-16A 的粉胶比大, 胶浆中的矿粉相对数量大。由于矿粉与沥青的相互吸附和扩散作用, 使沥青胶浆的稠度增大, 柔性降低, 表现出沥青混合料强度提高、破坏应变减小。这说明粉胶比的提高会使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降低。两种级配加入纤维后, 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提高, 破坏应变也相应增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