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己内酰胺简介

己内酰胺简介

己内酰胺简介
己内酰胺简介

己内酰胺简介

一、己内酰胺概述

己内酰胺简称CPL,分子式 C6H11NO,分子量,常温下状态为白色晶体。

己内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尼龙6纤维、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在纺织、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尼龙6工程塑料主要用作汽车、船舶、电子电器、工业机械和日用消费品的构件和组件等,尼龙6纤维可制成纺织品、工业丝和地毯用丝等。此外,己内酰胺还可用于生产抗血小板药物6-氨基己酸,生产月桂氮卓酮等,用途十分广泛。

二、己内酰胺生产工艺简述

(一)环己烯法生产己内酰胺工艺

1.环己烯法生产己内酰胺工艺流程

2.环己烯法生产己内酰胺反应原理

(二)甲苯法生产己内酰胺工艺

1.甲苯法生产己内酰胺工艺流程

2.甲苯法生产己内酰胺反应原理

苯在钌催化剂上利用少量的氢部分氢化为环己烯,随后,环己烯在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水合成环己醇,环己醇在Cu-Zn催化剂上脱

氢生产环己酮。与传统工艺一样,环己酮在TS-1分子筛催化剂上与H2O2和氨反应生产环己酮肟,然后重排合成己内酰胺(CPL)。

综合上述两种工艺方案考虑,得到如下结论:

1.环己烯法生产己内酰胺工艺特点:有苯不完全加氢制环己烯比环己烷氧化路线少消耗三分之一H2,副产环己烷可用于生产己内酰胺或作为产品出售,实际羰基收率100%。此工艺流程短,节省资源,不造成三废污染,水循环使用,较空气氧化法安全、清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2.甲苯法生产己内酰胺工艺特点:生产流程短,但精致步骤繁多,副产硫酸铵多(大约每生产1t己内酰胺副产硫胺)。

三、己内酰胺(CPL)市场

(一)国际市场

近年来,世界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2008年全世界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为万t/a,2009年增加到万t/a,同比增长%。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巴斯夫(BASF)、DSM、霍尼韦尔、宇部工业、中国台湾石油发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以及韩国(Capro)等7大公司之中。2009年这7大公司的生产能力合计达到万t/a,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其中巴斯夫(BASF)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厂家,生产能力达到万t/a,占世界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的%。

目前,世界上生产己内酰胺的原料主要有环己烷、苯酚以及甲苯等。2009年以环己烷为原料的己内酰胺生产能力为万t/a,占世界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的%;以苯酚为原料的生产能力为万t/a,占世界

总生产能力的%;以甲苯为原料的生产能力为万t/a.占世界总生产

能力的%。

2014年,全世界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万t/a,亚洲地区扩能是全球能力增长的主要因素,新增产能将超过万t/a.世界己内酰胺的发展将转向以亚洲为中心。俄罗斯、韩国、泰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增长.促使原来出口到这些地区的己内酰胺转向我国和其他亚洲市场,使得亚洲己内酰胺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世界己内酰胺新建或扩建情况统计见下表:

(二)国内市场

我国己内酰胺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南京帝斯曼东方化工有限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公司与DSM集团纤维中间体公司组建的合资企业)、中石化巴陵石油化工公司以及中石化石家庄化纤责任有限公司3套大型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才得到较大的发展。2009年.我国己内酰胺的生产厂家有4家,总生产能力为万t/a,除了中石化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装置有一套万t/a装置采用甲苯法外,其余装置均采用苯为原料的生产工艺路线。2012年,我国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至多能达到约万t。

我国己内酰胺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下表:

四、总结

1. 己内酰胺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成果虽然层出不穷,但目前工业生产还是以苯法为主。在工艺改进方面主要集中考虑缩短工艺路线,简化流程,降低能耗,提高收率,减少副产物硫酸铵的生成量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目前,我国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仍不能满足下游产品生产的需求,产品自给率只有约%,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己内酰胺项目投资巨大,技术复杂,建议新建装置可与国外合作进行,从而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

3. 我国已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己内酰胺成套技术或原工艺改进技术。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发了“己内酰胺绿色组合新工艺”,不但可以缩短工艺路线,降低操作难度,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另外,中石化石家庄化纤责任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发出的“六氢苯甲酸一环己酮肟联产己内酰胺组合新工艺”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H021型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催化

剂和NCHl-1型铂系苯加氢制环己烷催化剂,并分别进行了工业化和工业试验,其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外同类催化剂产品的先进水平。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在工业生产装置上的应用。

4.己内酰胺下游产品锦纶纤维和工程塑料在工业和民用上有优良的

应用性能,应用前景看好。以尼龙6为原料生产的安全网、安全带、箱包布等发展潜力巨大。

1.己内酰胺简介

1.己内酰胺简介 1.1己内酰胺理化性质及主要用途 己内酰胺(简称CPL) 分子式:C6H11NO 分子量:133.16 己内酰胺是ε-氨基己酸H2N(CH2)5COOH分子内缩水而成的内酰胺,又称ε-己内酰胺,它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生产尼龙—6纤维(即锦纶)和尼龙—6工程塑料的单体,可生产尼龙塑料、纤维、及L-赖氨酸等下游产品。它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熔点(CH2)5CONH69~71℃,沸点139℃(12毫米汞柱)、122~124℃(665Pa)、130℃(1599Pa)、165~167℃(2247Pa)。比重:1.05(70%水溶液),熔化热:121.8J/g,蒸发热:487.2J/g。纯己内酰胺的凝固点为69.2℃,在760mmHg时沸点为268.5℃,85℃下密度1010kg/m3。在20℃水中溶解度为100g水溶解82g己内酰胺。受热时起聚合反应,遇火能燃烧。 常温下容易吸湿,有微弱的胺类刺激气味,手触有润滑感,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石油烃、环己烯、氯仿和苯等溶剂。受热时易发生聚合反应。 己内酰胺(CPL)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途是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通常叫尼龙-6切片,或锦纶-6切片),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还主要用于生产聚己内酰胺纤维树脂,广泛应用在纺织、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尼龙-6切片随着质量和指标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应用领域。 己内酰胺(CPL)是制造聚酰胺纤维和树脂的主要原料。聚酰胺广泛应用于纺织、电子和汽车及食品包装薄膜等行业。世界上己内酰胺98%用于聚合、生产。 1。2己内酰胺的岗位任务 1.2。1,萃取岗位 将硫胺装置来的粗己内酰胺用苯进行萃取,所得的苯己液,再用工艺水进行反萃取,以分别除去粗己内酰胺中的有机和无机杂质,然后将所得的己-水溶液送去汽体塔,除去其中所夹带的少量苯后供给离子交换岗位。 苯蒸馏塔将杂苯全蒸馏,得到的精苯供己萃塔使用,苯溶性杂质在苯蒸馏釜积累,定期送苯残液蒸馏塔处理,回收苯后残液送废液浓缩。 1.2.2,离交加氢岗位 1.离子交换工序 将萃取来的30%的己水溶液经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水溶液中残留的硫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 ε-己内酰胺(简称己内酰胺,CP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作生产聚酰胺6工程塑料和聚酰胺6纤维的原料。聚酰胺6工程塑料主要用作汽车、船舶、电子电器、工业机械和日用消费晶的构件和组件等,聚酰胺6纤维可制成纺织品、工业丝和地毯用丝等,此外,己内酰胺还可用于生产抗血小板药物6-氨基己酸,生产月桂氮卓酮等,用途十分广泛。 1 己内酰胺的生产工艺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己内酰胺的生产有多种技术和原料路线,按技术方法分主要有环己酮-羟胺法、甲苯法、环己烷光亚硝化法等,按原料路线方法分主要有苯法和甲苯法两种。 1.1 HSO工艺(苯法) 1943年,德国I.C.Fanben公司(BASF公司的前身)最早实现了以苯酚为原料的己内酰胺工业化生产,该工艺称为拉西法(Raschig),又名环己酮-羟胺(HSO)工艺。生产工艺流程为:苯酚加氢制得环己醇,环己醇脱氢制得环己酮。由于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价廉的苯,采用苯为原料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工艺,苯加氢制得环己烷,环己烷氧化制得环己酮。氨与空气催化氧化制NO,用(NH)PN 吸收NO得24342NHNO,用NHNO吸收NH及SO生产羟胺二磺酸盐,水解得硫酸羟胺。环己酮和硫酸羟胺反应生成424232 环己酮肟,环己酮肟在发烟HSO催化作用下经贝克曼Beckmann重排得己内酰胺,再用NH?HO中和2432多余的发烟HSO而生成(NH)SO。 24424 -1 日本宇部兴产公司是采用HSO工艺技术的最大己内酰胺生产商,现生产能力为365kt?a,占世界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的6.84%,生产装置分布在日本、西班

牙和泰国。该工艺技术成熟,投资小,操作简单,催化剂价廉易得,安全性好。但主要缺点是:(1)原料液NH?HO和HSO消耗量大,在羟胺制备、环己3224 酮肟化反应和贝克曼重排反应过程中均副产大量经济价值较低的(NH)SO,每生产1t己内酰胺大约会副产4.5t(NH)SO,副产(NH)SO最多;(2)能耗(水、电、蒸汽)高,环境污染大,设备腐蚀严重,三废排放量大。特别是(NH)SO副产高限制了HSO 工艺的发展。 1.2 SNIA工艺(甲苯法) 意大利SNIA公司开发的SNIA工艺是唯一以甲苯为主要原料的己内酰胺生产工艺。该工艺又称为甲苯法,是将甲苯氧化制得苯甲酸,加氢制得苯甲酸,接着与亚硝酰硫酸反应生成己内酰胺硫酸盐,己内酰胺硫酸盐再经水解得到己内酰胺。工艺路线见图1。图(略) 在SNIA工艺制备己内酰胺中,含己内酰胺60%左右的酰胺油先经NH?HO苛化,然后经甲苯萃取、水萃取制成30%的己内酰胺水溶液。己内酰胺水溶液经KMnO氧化和过滤、三效蒸发、脱水浓缩、预蒸馏、NaOH处理和蒸馏、轻副产物蒸馏和精馏、重副产物蒸馏和精馏等精制过程,才能得到符合标准的纤维级己内酰胺成品。 1999年,中国石化石家庄化纤责任有限公司采用意大利SNIA公司甲苯法生产技术,耗资35亿元,建成1套生产能力为50kt?a的己内酰胺生产装置,2002年与中国石化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并应用非晶态镍催化剂引入苯甲酸加氢反应系统部分取代Pd/C催化剂以及己内酰胺水溶液加氢取代KMnO工艺技术,将生产能力扩建到70kt?a。 尽管SNIA工艺为己内酰胺生产提供了新的原料路线,采用甲苯为原料,不经过环己酮肟直接生产己内酰胺,但酰胺化反应过程条件苛刻,收率较低,生成的副产物成分复杂,每生产1t己内酰胺副产3.8t(NH)SO。而且工艺精制过程存在流程长、工艺控制复杂、能耗大、产品质量不稳定、优级品率低的问题,投资大,生产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福建20万吨_年己内酰胺建设工程环

股份巴陵分公司20万吨/年己酰胺建设工程环评简写本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股份巴陵分公司20万吨/年己酰胺建设工程 2、项目性质:新建 3、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巴陵分公司 4、建设地点:位于福清市江阴工业集中区西部化工片区中部 5、建设规模:生产规模为年产己酰胺20万吨 6、产品方案: 表1 项目产品、副产品品种、数量一览表 二、主要生产装置 表2 项目工程组成一览表

三、工艺先进性 本项目采用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即苯——环己烷——环己酮——环己酮肟——己酰胺。该工艺是世界上主流的己酰胺生产工艺,具有原料易得、工艺成熟可靠等优点,其中环己酮——环己酮肟步骤采用中石化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氨肟化工艺技术,类似装置在中石化巴陵公司已投入运行。 总的来说,以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是目前世界上已工业化工艺路线中最经济、可靠的工艺,且其中氨肟化工段采用中石化氨肟化新工艺后,NOx废气及硫铵副产品产生量大大降低,应该说本项目采用的是比较可靠且清洁的工艺,在国属领先水平。

表3 各主体生产装置和辅助生产装置工艺技术路线 四、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 本项目选址位于福清市江阴经济开发区,符合港江阴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符合福清市和江阴半岛发展布局规划。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其中10万t/a以下己酰胺装置和30万t/a以下硫磺制酸装置属于限制类。因此,本项目20万t/a己酰胺装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30万t/a硫酸装置作为己酰胺装置的配套装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的限制类。 五、工艺流程

图1 项目总工艺流程及主要物料图六、污染物排放情况

己内酰胺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

己内酰胺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 随着合成纤维工业的发展,己内酰胺合成工艺先后出现了肟法、甲苯法(ANIA 法),光亚硝化法(PNC法),己内酯法(UCC法)、环己烷硝化法和环己酮硝化法。新近正在开发的环己酮氨化氧化法,由于生产过程中不需采用羟胺进行环己酮肟化,且流程简单,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图2.1 己内酰胺的主要生产工艺路线图 经过多年的发展,己内酰胺的生产有多种技术和原料路线,按技术方法分主要有环己酮-羟胺法、甲苯法、环己烷光亚硝化法等,按原料路线方法分主要有苯法和甲苯法两种。根据是否用环己酮作为中间产物,其可粗分为环己酮法和非环己酮法。

2.1 环己酮法 己内酰胺生产从环己酮合成开始,原料为苯酚或环己烷。环己烷是优选原料,可生产KA油。氧化过程通常采用硼酸或钴催化剂。…… 2.1.1 环己酮的生产工艺 2.1.1.1 苯酚法 苯酚法(属苯法)是苯酚在镍催化剂作用下加氢生成环己醇,环己醇再进行提纯脱氢反应生成粗环己酮。…… 2.1.1.2 环己烷法 环己烷法(属苯法)首先是苯加氢制环己烷,加氢过程分以Ni为催化剂的常压加氢和以Pt为催化剂的加压加氢,然后环己烷氧化制环己醇、……. 2.1.1.3 环己烯法 环己烯法(属苯法)第一步是苯部分加氢生成环己烯,然后环己烯水合得环己醇,环己醇再进行脱氢反应生成环己酮。…… 2.1.2 环己酮肟的生产工艺 环己酮肟是生产己内酰胺的重要中间产物,其可以由羟胺与环己酮反应制得,也可以由其它方法制得。 1943年,德国法本公司通过环己酮-羟胺合成(现在简称为肟法),…… 2.1.2.1 拉西法 1887年拉西(Raschig)用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反应经水解制取羟胺获得成功,……

己内酰胺项目概述

50kt/a己内酰胺项目简介 一、己内酰胺的理化性质及主要用途 己内酰胺caprolactam (简称CPL) 分子式:C6H11NO 分子量:133.16 结构式: 己内酰胺是ε-氨基己酸H2N(CH2)5COOH分子内缩水而成的内酰胺,又称ε-己内酰胺,它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生产尼龙—6纤维(即锦纶)和尼龙—6工程塑料的单体,可生产尼龙塑料、纤维、及L-赖氨酸等下游产品。它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熔点(CH2)5CONH69~71℃,沸点139℃(12毫米汞柱)、122~124℃(665Pa)、130℃(1599Pa)、165~167℃(2247Pa)。比重:1.05(70%水溶液),熔化热:121.8J/g,蒸发热:487.2J/g。纯己内酰胺的凝固点为69.2℃,在760mmHg时沸点为268.5℃,85℃下密度1010kg/m3。在20℃水中溶解度为100g水溶解82g己内酰胺。受热时起聚合反应,遇火能燃烧。 常温下容易吸湿,有微弱的胺类刺激气味,手触有润滑感,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石油烃、环己烯、氯仿和苯等溶剂。受热时易发生聚合反应。 己内酰胺(CPL)主要用于生产聚己内酰胺纤维树脂,广泛应用在纺织、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

二、市场分析 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途是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通常叫尼龙-6切片,或锦纶-6切片),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尼龙-6切片随着质量和指标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应用领域。世界己内酰胺的消费结构为:工程塑料和食品包装膜占总消费量的25%,尼龙6纤维占总消费量的75%。在尼龙6纤维的消费量中,民用丝(包括运动服、休闲衣、袜子等)的消费量占47%,地毯的消费量占30%,工业丝(包括帘子布、渔网丝等)占23%。在我国,尼龙6纤维己内酰胺总消费量的86.2%以上,尼龙6工程塑料占12.2%以上,其它方面的消费量不大,约占1.6%。 近年来,世界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根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世界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达到487.2万吨,巴斯夫、帝斯曼和霍尼韦尔是目前世界上的三大己内酰胺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球总能力的15.1%、12.6%和7.7%。 我国己内酰胺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但直到1994年我国引进的两套大型己内酰胺装置建成投产,才使国内己内酰胺的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有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南京帝斯曼(DSM)东方化工有限公司、石家庄化纤责任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巨化集团公司4家企业生产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为48.7万吨/年。除了中石化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的装置采用甲苯法外,其余装置均采用苯法生产工艺。

己内酰胺的用途及合成方法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doczj.com/doc/8883766.html,) 己内酰胺的用途及合成方法 生产聚酰胺纤维和树脂己内酰胺是生产聚酰胺纤维和树脂的主要原料,聚酰胺纤维在美国称尼龙,在中国叫锦纶,因为最早由锦州石化实现商品化,故称锦纶。锦纶66 是己二酸与己二胺的缩聚产物。锦纶6是己内酰胺开环聚合而成的。 目前国内的掌握己内酰胺生产工艺技术主要是中石化巴陵石化设计院和岳阳石化 设计院。 一、环已酮和苯酚是生产己内酰胺的主要原料: 1、苯酚又叫石炭酸,是一种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具有弱酸性,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在空气里会因小部分被氧化而呈粉红色。有毒,有腐蚀性,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液;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浓溶液对皮肤有强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应用酒精洗涤。苯酚溶液里滴加溴水,立即有白色沉淀(三溴苯酚);能与卤素,硝酸,硫酸等在本环上发生取代;能与氯化铁反应,使溶液成紫色,溶液里滴加溴水,立即有白色沉淀(三溴苯酚)。主要用于制造酚醛树脂,双酚A及己内酰胺。其中生产酚醛树脂是其最大用途,占苯酚产量一半以上。 2、环已酮是一种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具有薄荷及丙酮气味的无色无味透明液体,微溶于水,能溶于乙醚、酒精等多种有机溶剂,主要用作己内酰胺与己二酸及其盐的中间体。由于其具有溶解能力强、低毒及相对较低的价格等特点,被广泛用作各种涂料、油漆、油墨及树脂的溶剂和稀释剂,皮革加工的抛光剂和稀释剂,感光和磁性记录材料涂布用溶剂等。同时还可制备一些下游衍生物,如环己酮-甲醛树脂、过氧环己酮、邻甲基苯酚、防老剂4010等。 二、生产方法:

1943年,德国法本公司通过环己酮-羟胺合成(现在简称为肟法),首先实现了己内酰胺工业生产。随着合成纤维工业的发展,先后出现了甲苯法(ANIA法),光亚硝化法(PNC 法),己内酯法(UCC法)、环己烷硝化法和环己酮硝化法。新近正在开发的环己酮氨化氧化法,由于生产过程中不需采用羟胺进行环己酮肟化,且流程简单,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1、光亚硝化法 环己烷在汞蒸气灯照射下与氯亚硝酰发生光化学反应,直接转化成环己酮肟盐酸盐,环己酮肟盐酸盐在发烟硫酸存在下,通过贝克曼重排转化为己内酰胺。 2、苯酚法 苯酚在镍催化剂存在下加氢,制得环己醇,提纯后脱氢得粗环己酮。环己酮提纯后与羟胺反应得到环己酮肟,再经贝克曼移位生成己内酰胺、反应产物中的硫酸用氨中和得副产物硫胺。粗己内酰胺经一系列化学与物理处理得到纯己内酰胺。 3、肟法 首先将高纯度的环己酮与硫酸羟胺在80-110℃下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环己酮肟。分离出来的环己酮肟以发烟硫酸为催化剂,在80-110℃经贝克曼重排转位为粗己内酰胺,粗己内酰胺通过萃取、蒸馏、结晶等工序,制得高纯度己内酰胺。肟法的原料环己酮可由苯酚加氢得环己醇,再脱氢而得;或由环己烷空气氧化生成环己醇与环己酮,分离后的 环己醇催化脱氢也生成环己酮。 4、甲苯法 甲苯在钴盐催化剂作用下氧化生成苯甲酸,苯甲酸用活性炭载体上的钯催化剂进行液相加氢生成六氢苯甲酸,在发烟硫酸中,六氢苯甲酸与亚硝酰硫酸反应生成己内酰胺。甲苯法由于甲苯资源丰富,生成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发展前途。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比较 1 己内酰胺发展历程 , 1899年,德国学者S.Gabriel和T.A.Mass首次加热ε-氨基己酸获得了己内酰胺。未工业应用。 , 1900年,O.Wallach利用贝克曼(Beckmann)重排转位反应,在硫酸中加热环己酮肟获得己内酰胺。 , 1937年,德国I.G.Farben公司P.Schlack开创了己内酰胺生产和应用的新纪元,以氨基己酸盐为催化剂,使己内酰胺开环聚合,聚合体纺得纤维的商品名为Perlon. , 二次大战期间,德国建设了一些工业装置,生产聚酰胺6纤维,主要用在军事工业上。(采用苯酚为原料加氢制的环己醇,再脱氢 得环己酮,再和羟胺硫酸盐反应生成环己酮肟,转位生成己内酰胺) , 二次大战后,I.G.Farben公司公开技术,各国的公司纷纷建设己内酰胺装置,到1960年,世界己内酰胺产量达到180kt。 , 50年代后期,陆续开发了多种己内酰胺生产工艺。随着石油苯的快速发展以苯为原料,加氢制得环己烷,氧化得环己醇、环己酮 的工艺成为生产己内酰胺的主要方法。 2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 己内酰胺生产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4类: (1) 苯加氢制环己烷,环己烷氧化制环己酮,再与羟胺肟化生成环己酮肟,经Beckmann重排得己内酰胺。 (2) 苯酚加氢制环己酮,经肟化、重排得己内酰胺。 (3) 甲苯氧化制苯甲酸,加氢的环己烷羧酸,与亚硝酰硫酸反应生成己内酰胺。

(4) 环己烷与亚硝酰氯发生光亚硝化反应生成环己酮肟,经Beckmann重排得 己内酰胺。 其具体生产工艺如下表所示: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生产原理厂家优势劣势苯酚法(传统法) 苯酚加氢制得环己醇, 环己醇脱氢成环德国I.G.Farben公司在副产经济价值较低的硫铵,大约己酮每生产1t己内酰胺副产4.4t硫铵。 硫酸羟胺法氨氧化制氧化氮,氨水依次吸收二氧化美国霍尼韦尔技术成熟、 运转稳定,易操氨消耗大,副产硫铵多,1t己内酰环己酮羟(HSO) 氮、氧化氮得 到羟胺二磺酸盐,经加热日本宇部兴产公司作;不需要贵重金属催化剂胺同时副 产4.4t硫铵; 胺法(根水解即得硫酸羟胺。衢州巨化环境污染大,设备腐蚀严重,三废据羟胺生排放量大产工艺可磷酸羟胺法氨氧化制得NO和NO2,被磷酸、 硫荷兰DSM 输出技术荷兰DSM公司开发的工艺(1)工艺路线长,设备投资大; 分为 三(HPO) 铵及硝酸铵的混合液吸收,生产硝酸,占88.6%。技术经济性较佳。 (2) 羟胺制备、环己酮肟化反应中种) 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氢制的磷酸羟胺。南京东方 和巴陵石化不副产硫酸铵,仅在贝克曼重排过 程中1 t己内酰胺副产1.8t硫酸铵 一氧化氮还用贵金属进行氨氧化反应,生成NO;西德BASF 氨、氢的总耗量比 较低使用贵金属生产成本高; 原法(NO) NO在贵金属催化剂Pt作用下,在稀硫输出技术占27% 副产硫铵 2.32吨/吨 酸中用H2还原制取硫酸羟胺,再结合 苯加氢制取环己烷、环己烷氧化、环己 酮肟化和贝克曼重排等配套技术。

中国石化总部安全监管局到巴陵石化调研指导工作

中国石化总部安全监管局到巴陵石化调研指导工作 3月24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监管局负责人带队,到巴陵石化调研指导工作,要求该公司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全生产良好局面,进一步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按照“一修至少保3年、最好是4年”的目标,高标准、严要求、优质量,抓好大检修技改统筹协调工作,确保装置“停稳、修好、开优”。在巴陵石化期间,总部安全监管局重点调研该公司大检修技改安全工作准备情况,高风险作业制度执行情况,主要是了解总部用火作业制度执行情况,包括办票流程、火票分析、“谁的工作谁负责、谁的业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要求落实情况等内容。同时了解巴陵石化七大直接作业特别是用火作业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五个必须”落实情况;安全督查大队机构设置及专业化建设情况、制度建设情况、督查运行情况;罐区隐患排查和整治情况;职业健康管理情况。在听取巴陵石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后,总部安监局调研组与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交流,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中国石化召开2017年科技进步工作会议 3月21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召开2017年科技进步工作会议,总结2016年科技进步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动员广大科技人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为支撑和引领公司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打造新动力。集团公司总经理戴厚良出席会议并讲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永生做科技进步工作报告。戴厚良为科技创新功勋奖获得者吴雷颁奖。会议对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和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优秀创新团队、技术能手进行表彰,命名第二批创新型企业。 2016年,集团公司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召开公司科技创新大会,对科技改革和科技创新作出全面部署。编制了“十三五”科技进步规划,发布了科技项目、科技经费、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激励三项管理办法和配套实施细则,实施了重大科技项目和项目长负责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励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一大批技术实现工业转化,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再创历史新高,支撑了油气勘探突破和炼油化工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了公司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 戴厚良强调,一要强化大局意识,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推动建设科技强国中担当作为,在推动振兴实体经济中担当作为,在推动公司提质增效升级中担当作为。二要明确主攻方向,

己内酰胺的生产工艺

己内酰胺的生产工艺 己内酰胺的三种工业化技术: 液相Beckmann重排法4 苯 ® 环己烷 ® 环己酮 ® 环己酮肟 ® 粗己内酰胺® 产品 羧酸酰胺化法4 甲苯® 苯甲酸® 环己烷羧酸 ® 粗己内酰胺®产品 光亚硝化法4 苯 ® 环己烷 ® 粗己内酰胺 ® 产品 甲苯氧化: 苯甲酸加氢 制备亚硝基硫酸 己内酰胺caprolactam (简称CPL) 分子式:C6H11NO 分子量:133.16 结构式: 己内酰胺是ε-氨基己酸H2N(CH2)5COOH分子内缩水而成的内酰胺,又称ε-己内酰胺,它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生产尼龙—6纤维(即锦纶)和尼龙—6工程塑料的单体,可生产尼龙塑料、纤维、及L-赖氨酸等下游产品。它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熔点

(CH2)5CONH69~71℃,沸点139℃(12毫米汞柱)、122~124℃(665Pa)、130℃(1599Pa)、165~167℃(2247Pa)。比重:1.05(70%水溶液),熔化热:121.8J/g,蒸发热:487.2J/g。纯己内酰胺的凝固点为69.2℃,在760mmHg时沸点为268.5℃,85℃下密度1010kg/m3。在20℃水中溶解度为100g水溶解82g己内酰胺。受热时起聚合反应,遇火能燃烧。常温下容易吸湿,有微弱的胺类刺激气味,手触有润滑感,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石油烃、环己烯、氯仿和苯等溶剂。受热时易发生聚合反应。 己内酰胺的制法主要有:①以苯酚为原料,经环己醇、环己酮、环己酮肟而制得;②以环己烷为原料,用空气氧化法或光亚硝化法转化成环己酮肟,经重排而制得;③以甲苯为原料,用斯尼亚法合成。此外,也可以糠醛或乙炔为原料合成。在制造过程中,环己酮(cyclohexanone)是主要的关键性中间原料,此关键性原料可藉由环己烷氢化或苯酚氢化得到,这两种制程相当类似,不同点仅在于触媒的使用和操作条件的不同而已。 不同制程方法比较 1.传统制程: 本制程是由环己酮与(NH2OH)2-H2SO4和氨水反应得环己酮圬(cyclohexanone oxime)后,再经贝克曼重排反应(Beckmann rearrangement)而制成CPL。传统法的理论产率约70%(以环己烷为基准),即每消耗1公斤的环己烷可生成0.94公斤的CPL;若以苯酚为基准,理论产率达92%,即每消耗1公斤苯酚可至得1.11公斤CPL。

己内酰胺工艺简述

本项目是以苯为原料的10万吨/年己内酰胺大型化工生产装置,包含的主要装置有环己酮、环己酮肟化、己内酰胺精制、硫铵装置、双氧水制备装置等,与10万吨/年己内酰胺工程相匹配的各装置生产能力及规模如表2-1所示。 表2-1 主要生产装置生产能力及规模表 环己酮肟化装置 (1)生产装置说明 根据业主提供相关资料,本项目己内酰胺装置采取氨肟化工艺,氨肟化工艺是近几年开发出来的一种环己酮肟生产的新工艺,它采用双氧水、液氨、环己酮为原料,一步反应直接生成环己酮肟,在发烟硫酸的作用下生产己内酰胺。因此生产流程短,控制简便,设备、管线材质要求一般,三废排放量少,目前国内已有10万吨/年装置在生产。 拟建项目采用意大利安尼公司开发的氨肟化工艺技术。环己酮、双氧水、气氨、叔丁醇加入到釜式反应器中(1开1备),在温度85℃,压力,在催化剂(主要成分为Ti)作用下,同时进行双氧水与氨反应合成羟胺和羟胺与环己酮的肟化反应,生成环己酮肟,经分离催化剂、溶剂萃取和环己酮肟的蒸馏得到产品环己酮肟。其工艺过程包括肟化反应、溶剂回收、双级萃取、洗涤、萃取剂回收净化、肟/酮蒸馏、尾气处理、

污水预处理等工序。氨肟化装置生产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环己酮肟全部用于生产己内酰胺。 (2) 工艺流程简述 1、反应工段 精环己酮、双氧水及液氨等物料自装置外送到氨肟化反应器。环己酮过滤后,通过一个环形分布器切线送入反应器。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从存储区出来后,首先经过过滤,然后通过一个在合适紊流的环形(喇叭口形的)分布器输送到反应器。液氨经过过滤,送入反应器底部的内盘管,并在此蒸发,除去部分反应热,然后通过一个分布器送入反应器底部。非连续的新鲜(补充)溶剂(叔丁醇),与溶剂蒸馏塔顶出来的循环回流溶剂,一并送入反应器。 在氨肟化反应器中,经钛催化剂的作用,各物料发生肟化反应,环己酮的转化率大于%。其反应原理如下: 主反应式: 副反应式: 在氨肟化反应器顶部充入氮气稀释,避免形成爆炸气体混合物。反应器产生气相含有NH 3、叔丁醇、水、N 2O 、O 2及N 2等组分,经过循环水冷凝器冷凝和脱盐水吸收塔吸收,全部回收其中的NH 3和叔丁醇。脱盐水吸收塔顶部排出的尾气(G1)含有水、N 2O 、O 2及N 2等组分,进入尾气反应器进行催化处理。尾气反应器装有催化剂(该催化剂是一种铑(%)∕Al 2O 3球形催化剂,可稳定使用8000小时以上)的绝热固定床反应器,N 2O 分解率至少达到%,处理后的尾气在用尾气吸收塔处理(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处理后尾气(G1)排空。 2、反应溶剂蒸馏工段 含肟反应液送到溶剂(叔丁醇)回收塔,回收的叔丁醇从该塔顶抽出,然后送回肟化反应器。塔底肟和水则送到一个两级萃取系统,用适当萃取溶剂进行萃取。 3、双级萃取系统 4H 2O 2 + 2NH 3 N 2O + 7H 2O 3H 2O 2 + 2NH 3 N 2 + 6H 2O 2H 2O 2 O 2 + 2H 2O

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的比较及发展趋势

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的比较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05-18T10:39:52.7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期作者:宁春花 [导读] 应加快实现采用新技术改造现有装置、扩大生产能力的步伐,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广。 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杭州 311225 摘要:己内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其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塑料、军事等各方面,且其下游产品发展趋势更是倾向于高端科技产品。目前,己内酰胺生产企业中大多建设有配套的硫酸、双氧水等原料生产装置,其主要的生产工序为环己酮肟化工序和环己酮肟重排及己内酰胺精制工序,现根据作者多年的行业从事经验,简要的分析了双氧水、环己酮肟化、环己酮肟重排及己内酰胺精制工序的生产稳定及产品质量影响因素。 关键词:己内酰胺;生产技术;比较;发展趋势 作为工程塑料、化学纤维行业以及塑料制品行业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之一,己内酸胺在国内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内酸胺作为一种高效的有机化工原料,预计在几年后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暴发增长,面对这种情况,提高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才能促进我国己内酸胺的可持续发展二就目前来说,世界范围内的已内酸胺工业生产方法中主要包括环己酮一经胺法、光化学亚硝化技术、氨肪化技术等,而受到技术、设备等落后原因,甲苯法等技术逐渐被淘汰。 1双氧水生产工序影响因素 本装置主要的控制点为氢化工序和萃取工序,氢化工序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产量和生产稳定情况,其中在操作控制指标稳定的情况下主要的工序影响因素为钯触媒催化剂的活性。影响钯触媒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有:氢气纯度:氢气中杂质的存在会优先占据催化剂活性中心,致使催化剂起不到催化剂氢化反应的作用;工作液中溶剂:工作液中不可避免含有硫元素,硫在一定条件下会与钯反应生成硫化钯,进而导致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因此在购买原料芳烃和磷酸三辛酯时要严格控制其中硫含量;工作液碱度:碱度主要会破坏催化剂载体Al2O3的结构,进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工作液清洁度:主要是其中杂质含量较高时会造成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堵塞,使催化剂失活;氢效:氢效较高会使氢蒽醌快速析出,包裹催化剂,造成催化剂的失活。另外,操作方面温度、压力、物料的流量、工作液的含水量等也都能影响反应效果,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操作条件的控制和加强中间物料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工况,保证生产的安全稳定长期运行。 2环己酮肟生产工序影响因素 本装置中肟化反应为核心工序,肟化反应直接影响生产的稳定性和生产负荷的大小,影响肟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有:原料的质量、物料的配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活性和浓度、停留时间等。其中原料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因为环己酮中轻组分在氨肟化装置循环叔丁醇中的积累会造成反应系统的污染,环己酮中的酸度、己醛和[2]庚酮含量会影响到成品CPL挥发性碱指标,必须严格限制;双氧水中的总碳指标是指双氧水中有机杂质含量,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少量工作液带入到双氧水中而产生的,一般均是高沸点类的重芳香烃化合物,这些物质因为沸点高,水溶性差,进入CPL生产工艺后会增加CPL精制难度,影响成品质量,需严格控制;氨中的杂质限制主要是针对油含量和铁含量,油含量会导致钛硅催化剂的堵孔失活,同时也会影响最终CPL产品质量,铁含量会导致双氧水的分解和在催化剂上沉积,影响催化剂活性和再生性能。甲苯肟精制工序要严格控制系统真空度及第二精馏塔温度,真空度下降或第二精馏塔釜温度下降会造成成品肟的纯度下降和色度上升,进而影响己内酰胺成品的消光值和碱度;废水汽提塔釜温度低则造成甲苯的流失。 3当前己内酸胺主要生产技术的对比 3.1氨肪化技术 氨肪化法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主流生产方式,也是国内相对来说较为先进的工艺技术。此种生产技术是一种较现代的生产技术,出现干上世纪七十年代,由日本和意大利两家化学公司联合推出的一种生产技术,其以环己烷为原料,采用钦硅酸盐催化剂、与氨和过氧化氢反应、直接得到环己酮肪,从而在甲醇的催化作用下得到己内酸胺。此种生产技术的特点是由于使用原材料很少,所以使得投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副产品的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可以大大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但是另一方面这种生产技术因为氧化氢费用昂贵,所以价格优势并不明显。 3.2环己酮一经胺法 相对而言,环己酮一经胺法是比较传统的生产技术,此种生产技术要先分别得到经胺和环己酮,然后由两者合成之后得到环己酮肪,这是关键的一步,此后便根据贝克曼重排法制得己内酸胺。此种方法其中存在两个变量,即环己酮和经胺,环己酮作为原料可以从苯加氢制得环己烷之后再氧化得到,虽然步骤较为复杂,但是质量效率却比较高,而另一种原料经胺,因为其制备过程的多样性大致可以分为拉西法、硝酸根离子还原法和一氧化氮还原法。 3.3光化学亚硝化技术 相比较于前两种生产技术,光化学亚硝化技术的化学反应过程最短,而且副产品较少。它是直接以环己烷为原料,这就使得化学反应的过程极为快速,同时也避免了其余杂质的多重干扰。因此,该生产技术不仅降低了生产费用,而且节省了更多的化学原材料。然而,此种生产技术却也存在着耗电大、发热量高等缺点,最为严重的是,试验过后的残渣存留较多,严重影响生产器材的使用寿命,因此这种生产技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4其他技术 己内酸胺的生产技术已经愈发成熟,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一个工艺缺点就是采用有毒的经胺及腐蚀性强的浓硫酸而引起的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而且在生产过程当中,仍有严重的硫酸按副产品产出。因此,己内酸胺的技术人员已经把技术改进的重点放在了减少副产品同时有效处理催化剂的方向上。针对这一难点的技术攻关,目前已经有以下新工艺: 第一,DSM公司和壳牌化学公司联合开发了基于C4的Altam工艺。这种工艺与常规技术相比,通过丁二烯与水或醇反应的方式,不仅减少了副产品的产出,更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第二,罗地亚公司开发己二睛工艺,即丁二烯氢氰化制己内酸胺工艺。这种工艺由丁二烯和HCN合成己二睛,并采用催化剂二氧化钦,从而生产出高品质的己内酸胺,并且转化率高达93%,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的问题。第三,基于专有的N一经基酞酸亚胺氧化催化剂的合成新路线。在此种新工艺当中,环己酮和环乙醇在醋酸乙醋溶液当中氧化,从而与氨反应转化成CPL。因为这种工艺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所以目前处于技术试验阶段,但是因为其高效污染小的特点,未来将

国内己内酰胺尼龙6生产现状

己内酰胺生产现状及尼龙6产能、投资、市场情况调查 一、国内己内酰胺生产现状 1、目前国内现有产能 从2008年开始,国内各地陆续规划建设己内酰胺装置,到目前为止已有山东海力、山东东巨、浙江恒逸等多家企业的己内酰胺装置投产,到2012年底国内己内酰胺产能达到111万吨/年。 2、正在建设项目厂家 目前在建或已经开始基础设计的己内酰胺项目,将在2013-2015年陆续投产,规划产能达到190万吨。

3、规划拟建厂家 目前规划建设或有投资意向的己内酰胺项目总产能达到460万吨。规划建设的己内酰胺项目见下表: 4、己内酰胺市场情况调查 世界范围内的己内酰胺产能缓步提升,2012年世界的己内酰胺产能在550万吨左右,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尤其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是世界最大的己内酰胺进口国和地区,供应缺口较大,近年新建或拟建项目较多。其他地区则呈现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 世界整体己内酰胺产销平衡,但地区产销分布却不平衡。占世界产量3/4的欧美以及日本地区,需求不足,产量盈余;约1/4的产量出口至需求量占近半数的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 中国己内酰胺产量不断提升,2011年产量53.5万吨,比2001年增长252%,进口依存度逐步下降。与此同时,中国的己内酰胺需求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2011年净进口量仍然高达62.4万吨,比2001年增长111%。2011年中国己内酰胺表观消费量为115.9万吨,比2001年增长159%。

己内酰胺98%以上都用于生产聚酰胺6(尼龙6),只有极少量用于热熔胶、精细化学品和制药。尼龙6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途是己内酰胺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通常叫尼龙-6切片,或锦纶-6切片),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尼龙-6切片随着质量和指标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应用领域。 中国聚酰胺6(尼龙6)产能近年来增长迅速,从2008年的123万吨,至2011年底已达到192万吨/年左右,增长近70万吨。 国内己内酰胺生产企业产品主要为中低端市场,生产技术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西欧品牌产品多立足于高端市场。产品的价格差较大。因此己内酰胺的产品定位应用于高端市场是非常必要的。二、尼龙6生产现状 截止2011年我国聚酰胺装置总产能为192万吨,预计至2015年新增产能30万吨。 尼龙6生产厂家及生产能力: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比较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比较 1 己内酰胺发展历程 1899年,德国学者S.Gabriel和T.A.Mass首次加热ε-氨基己酸获得了己内酰胺。未工业应用。 1900年,O.Wallach利用贝克曼(Beckmann)重排转位反应,在硫酸中加热环己酮肟获得己内酰胺。 1937年,德国I.G.Farben公司P.Schlack开创了己内酰胺生产和应用的新纪元,以氨基己酸盐为催化剂,使己内酰胺开环聚合,聚合体纺得纤维的商品名为Perlon. 二次大战期间,德国建设了一些工业装置,生产聚酰胺6纤维,主要用在军事工业上。(采用苯酚为原料加氢制的环己醇,再脱氢得环己酮,再和羟胺硫酸盐反应生成环己酮肟,转位生成己内酰胺) 二次大战后,I.G.Farben公司公开技术,各国的公司纷纷建设己内酰胺装置,到1960年,世界己内酰胺产量达到180kt。 50年代后期,陆续开发了多种己内酰胺生产工艺。随着石油苯的快速发展以苯为原料,加氢制得环己烷,氧化得环己醇、环己酮的工艺成为生产己内酰胺的主要方法。 2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 己内酰胺生产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4类: (1)苯加氢制环己烷,环己烷氧化制环己酮,再与羟胺肟化生成环己酮肟,经Beckmann重排得己内酰胺。 (2)苯酚加氢制环己酮,经肟化、重排得己内酰胺。 (3)甲苯氧化制苯甲酸,加氢的环己烷羧酸,与亚硝酰硫酸反应生成己内酰胺。

(4)环己烷与亚硝酰氯发生光亚硝化反应生成环己酮肟,经Beckmann重排得己内酰胺。其具体生产工艺如下表所示:

以上一系列工艺以降低原料消耗和能量消耗,降低或免除副产硫铵为目的。环己酮羟胺法是目前主要的生产工艺,占总生产规模的90%以上。其中,NO还原工艺、HPO法工艺是目前世界上己内酰胺成熟生产技术的代表,HPO法输出技术比重较大(约为88.6%),在全世界建有18套装置。 新兴的生产工艺有环己酮氨肟化法、丁二烯工艺、己二腈工艺等,其中丁二烯工艺、己二腈工艺等技术不成熟,仅建有一些实验装置,未工业化应用。而环己酮氨肟化法是新工艺中比较先进的成熟的生产技术代表,在日本住友和巴陵建有装置。

岳阳巴陵石化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中石化巴陵石化分公司学号: 11231410XX 姓名:杨宏雀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高分子1102 实习日期:14.07.11~14.07.18 指导教师:李琼、殷先泽

目录 一、引语 (3) 二、实习目的、内容 (4) 三、实习企业简介 (5) 四、实习安全教育 (6) 五、各车间实习内容 1、制氢车间及工艺流程 (10) 2、空分车间及工艺流程 (16) 3、参观聚丙烯车间及工艺流程 (21) 六、后记 (24)

一、前言 在我院各级领导的悉心关怀下,学院委派学院专业课老师带队组织了本次集体跨省实习活动。2013年5月19日材料学院第二批同学被安排到湖南岳阳巴陵石化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的生产实习。对于这个来之不易实习实践机会,我们向工人师傅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各种课堂上学习不到的实践操作知识,以及相关岗位操作规范。课本上所学知识毕竟很大程度上受到一定局限,因为当理论运用到实践生产中时,很多实际问题亟待认真解决。此次实习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契机。不仅使我们在平日大学里面的理论学习思维上升到一个实践层次,而且也为我们即将迈出社会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此次实习,我们了解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原来还有多少东西需要我们去钻研,去实践,从而积累一定的经验。实习时间不长,不过受益匪浅!

二、实习目的和内容 一、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时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课堂。通过生产实习,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加深理解材料工业生产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过程与设备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生产过程的设计与原理,培养材料生产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组织管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 二、实习内容 1、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来源,产品性能检验方法,产品用途及 生产成本计算方法; 2、掌握产品的反应原理、生产工艺条件和工艺条件确定的依据; 3、掌握主要设备的结构,材料,规格和作用等 4、掌握工艺流程,,绘制相关的工艺流程图 5、了解所用测量仪表的各种类,规格及应用等 6、了解生产操作、通风、防火、防爆、防毒及三废处理等

己内酰胺生产技术

己内酰胺概况

己内酰胺简介 一、性质及用途 己内酰胺(CPL),分子量113.16,分子式C6H11ON。分子式CH2(CH2)4CONH。 己内酰胺(CPL)在液态下为无色,在固态下为白色(片状),手触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和苯等,受热起聚合反应,与火能燃烧。熔点68℃~69℃,0.1MPa 下沸点为270℃,85℃下密度为1010kg/m3。 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途是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通常叫尼龙-6切片,或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尼龙-6切片随着质量和指标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应用领域: ①高质量、粘度在2.4-2.45消光切片,主要用于民用高速纺行业、短纤纺丝,由于锦纶-6具优良的染色性能和耐磨性能,一直用在织高品质布和羊毛纺织上,这是尼龙-6切片最初的用途,也是目前-6切片的一个主要用途。 ②粘度在3.2以上的切片,主要用于帘子布纺丝,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帘子线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是目前尼龙-6切片的另一个重要用途。 ③粘度在2.4-2.6的切片,主要应用于常规纺丝及部分质量要求不高的短纤纺丝,在这方面的使用,因纺丝工艺落后,替代品增加,需求量逐渐萎缩。 ④粘度在2.7-3.0的切片,主要用于地毯骨架丝、渔网丝,在这方面因下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尼龙-6切片的质量要求也有很大差别。 ⑤工程塑料和塑料薄膜用切片,是目前尼龙-6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二、国内外己内酰胺生产状况 1、国外己内酰胺生产状况 近年来,全球己内酰胺的生产稳步发展,2006年总生产能达到493.7万吨/年,比2005年增加了16万吨/年,同比增长了3.58%。

己内酰胺产品简介

己内酰胺市场调研报告 一、己内酰胺产品简介 己内酰胺分子式:C6H11NO,分子量:133.16,白色粉末或结晶体、熔融体,熔点69-71℃,沸点268.5℃(101.3kPa),,70%水溶液相对密度1.05,78℃时粘度为9mPa.s,有油性手感,具有吸水性,易溶于水及乙醇、乙醚、丙酮、氯仿及苯等有机溶剂。略带有叔胺类化合物的气味。 二、己内酰胺用途 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途是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通常叫尼龙-6切片,或锦纶-6切片),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尼龙-6切片随着质量和指标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应用领域。民用丝用于制作衬衫、套衫、睡衣、地毯、毛毯,工业丝用于制作帐篷、汽车轮胎、电缆、渔网、绳索、绝缘材料等,工程塑料用于制作注射成型和挤压成型的贮器及用于食品的保鲜膜等薄膜类制品。此外,己内酰胺还可用于生产抗血小板药物。 三、己内酰胺的包装及储运 一般采用双层包装袋,内袋为聚乙烯薄膜袋,热合封口;外袋为牛皮纸、聚乙烯等三合一复合袋。应储存在干燥、清洁的库房内,运输过程应防止受潮、日晒,防止包装袋破损。 四、己内酰胺生产工艺现状及发展 1899年,S.Cabriel 加热ε-氨基酸首次合成了己内酰胺,1943年德国I.G.FANBEN 公司建成了总生产能力为3500t/a 的己内酰胺装置,当时大都采用苯酚为原料生产环己酮,以拉西法生产羟胺硫酸盐的环己酮-羟胺路线生产己内酰胺。1960 年BASF 公司首次采用以苯为原料的环己烷氧化法的工艺。1962 年意大利Snia Viscose 公司开发了以甲苯为原料,经六氢苯甲酸硝化得己内酰胺。1963 年日本东丽公司开发了环己烷光亚硝化法的工艺路线。1971 年荷兰DSM 公司开发了HPO 法生产技术。80 年代以后,传统技术趋于稳定。90 年代以后,己内酰胺新工艺的开发取得进展,并逐步取代传统工艺。 己内酰胺技术现状目前,生产CPL 的主要原料是苯/环己烷(环己烷由苯加氢制),其次是苯酚和甲苯。世界上约有95%的CPL 是通过源于拉西法的“酮-肟”工艺路线生产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经过环己酮和环己酮肟这两个中间产物:环己酮与羟胺反应,生成环己酮肟;环己酮肟再在发烟硫酸作用下,发生贝克曼重排反应,生成CPL。环己酮主要来源于苯和苯酚。在“酮-肟”主流工艺之外,还有日本东丽公司开发的光亚硝化法工艺、意大利SNIA 公司开发的甲苯法工艺,但应用范围很小。 五、己内酰胺国内产能 2011 年,我国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为58.5 万吨,同比2010 年增长约1.7%,主要的生产厂家有中国石化巳陵石油化工公司、南京帝斯曼东斱化工有限公司、中石化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仸公司以及浙江巨化集团公司。2012 年国内己内酰胺新增产能则为62.5 万吨/年。其中,山东海力一期10 万吨/年项目已于3 月投产,二期10 万吨/年装置开车时间未定;巨化集团2 月停产检修,4 月底复产后产能将增加2.5 万吨/年;恒逸石化与中国石化合作建设的20 万吨/年装置预计5 月下旬投产;7 月山东方明的10 万吨/年产能投产;10 月巳陵石化扩产的10 万吨/年装置投产。至2012年底,我国己内酰胺总产能将达121 万吨。2013年鲁西化工20万吨/年投产,湖北三宁10万吨/年投产,总生产能力增加到150万吨。2014年预计增加60万吨(鲁西扩产10万吨,湖北三宁扩产10万吨,福建耀隆投产20万吨,兰花科创投产20万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