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中问题对策

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中问题对策

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中问题对策
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中问题对策

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本文介绍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中问题及对策方法。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及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勘察设计信息技术工程信息化建设对策

1 引言

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其核心并不在于信息技术本身,而在于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过程中某些观念的转变,并将先进的管理思想通过软件的运行贯彻到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之中。以期达到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管理运作。

2 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目的和意义

2.1 企业方面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2)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实现管理的井井有条;(3)提高生产设计效率,缩短生产设计周期,保证生产设计质量;(4)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5)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和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并可及时的获取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6)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的利用;(7)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8)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传播,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9)加快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及建设中的应用及结合。

4中国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第4期)编号:1200922004-1 中国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1 杨志明施超 中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引言: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服务国民经济的重要中介力量之一。但资产评估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特别是在基于市场信息的数据收集及加工处理方面,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且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障碍,阻碍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能否从根本上清除这些障碍,事关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也关系到行业能否做大、做强和做优。这些不足产生了以下影响: 首先,低水平的信息化建设严重制约了资产评估服务水平的提高。资产评估业务领域在不断扩大,方法在不断创新,单纯依靠评估师的个人专业判断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对评估工作的需要。但目前国内评估师可利用的有效技术手段严重不足,技术方法亦不完善,参数的选取缺乏足够的数据或实证支持,制约了资产评估工作科学性的发挥与体现,也成为引起社会上对评估工作质疑的重要原因。没有足够的信息支持,评估参数的合理性无从谈起,资产评估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其次,低水平的信息化建设制约了行业执业效率的提高。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及执业效率的提高是信息化带给全社会的重要贡献,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决定了资产评估行业开展专业领域评估业务的质量与效率。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以批量评估为基础的税基评估、押品跟踪价值评估等新兴业务的大规模开展将失去技术基础。 最后,低水平的信息化建设制约了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促使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起愈发重要的角色,但遗憾的是,中国资产评估机构的相应服务并没能跟上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缺乏足够的国际市场数据,缺乏支持我们进行价值判断的信息,未来资产评估行业如不能在此方面有所突破,必将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落伍,甚至被淘汰。 1本文为中国资产评估协会2009年度课题“评估行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浅谈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

浅谈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 对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体化你有什么解决方案?你知道哪些关于这方面的意见?下面带来的是浅谈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 行业深度调整,企业转型升级……云、大数据、移动互联、Al等新技术的背景下,2万多家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借力新管理理念与前沿技术,重构竞争力,实现新突破? 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产业链龙头 工程勘察设计是为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与实施提供全过程技术和管理服务的行业,在工程建设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实施国家产业政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主导作用。 从中国工程建设的产业链来看,勘察设计处于龙头地位,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建设项目安全的关键环节。工程勘察设计是把工程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主要平台,是带动相关装备制造、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行业发展的先导,是整个工程建设的灵魂。 勘察设计企业的五大信息化需求 勘察设计企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呈现出业务多元化,

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专业制和项目制混合管理模式;从松散管理走向集团化管控等特点,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其信息化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提升集团化管控能力:制度、流程体系固化,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经营能力:客户、商机、合同、应收、产值管理,实现经营与财务管控一体化;提升项目管理和专业协同能力:设计项目标准化、规范化、知识化管理,促进专业协同,提升设计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跟踪行业前瞻信息,建设专家智囊库,构建成果超市,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效率:建立职业发展通道,构建岗位学习路径,员工激励与赋能,培养复合型人才……四大支撑让勘察设计企业更智慧 基于五大需求,结合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中建西南院、长江设计院、同济设计集团、北京建筑设计院、中信设计院、悉地国际、基准方中、华阳国际、华森设计、筑博设计、同圆设计集团等众多标杆企业的成功合作经验,蓝凌形成了全新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将从知识、管理、业务、决策四个维度支撑众多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 12大模块落地设计院智慧办公 基于协同中心、流程中心、费控中心落地管理支撑;基于知识管

制造业信息化分析报告

制造业信息化分析报告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为保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科技部目前已联合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成立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地方也建立各级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03年的研究报告,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数据: 同时,从《赛迪2003年IT服务分析报告》中也可以看到,03年IT服务市场规模达544亿,其中大型企业占到43.3%;在IT咨询服务市场,03年市场规模24亿,其中制造业占到22.1%。 从以上数据中都可以看出,制造业信息化规模巨大,尤其是大型企业占了其中近一半的投资比例。 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已呈现出“滚雪球效应”,投入较大的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效并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信息化的信心和决心,由此造成企业信息化投入的再度增加。同时,不同细分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和投入数额也再次印证了滚雪球效应,处于两个极端的行业企业平均年IT投入额度相差近200多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以上行业的巨额经济增长。2003年1-10月份,石化、汽车、冶金、石油四个行业实现利润高、且增长较快,合计实现利润1584.4亿元,占重点企业实现利润的51.9%,同比增长均在50%以上,因此这四个行业的信息化投资规模也排在前列。 需要更多的分析报告,请到https://www.doczj.com/doc/884414790.html, 钢铁、汽车、石化行业的特大型企业无疑是2003年度制造业信息化的焦点。有关资料显示,这些行业的特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国家巨额的国债资金支持。 钢铁行业:到2003年底,我国钢年产量200万吨以上的20家企业100%上了信息化项目;钢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47家企业中有41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87%;钢年产量50万吨

2017-2018年建筑信息化市场规模研究报告

2017年8月出版

正文目录 1、横纵向对比,建筑信息化成长空间广阔 (4) 1.1、国内外横向静态比较:国内建筑信息化初步普及,但水平低,提升空间巨大 (5) 1.1.1、建筑信息化产品在国内初步普及 (5) (1)、九五期间“甩图板”工程开启建筑行业设计环节信息化序幕 (5) (2)、计价算量软件推广表明招投标环节信息化开端 (5) (3)、电子招投标平台的推广促进造价算量软件和设计软件发展 (6) (4)、十三五政策助力建筑信息化迎来快速发展 (7) 1.1.2、中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投入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 (14) 1.2、行业发展纵向动态比较:全球建筑信息化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14) 1.2.1、建筑行业效率低下,建筑信息化存在巨大发展潜力 (14) (1)、行业效率低下,项目超时和费用超标屡见不鲜 (14) (2)、行业劳动生产效率增速与经济发展增速不同步 (15) (3)、从全球各行业信息化水平来看,建筑信息化水平排倒数第二 (16) 1.2.2、新科技推动建筑行业重构,建筑信息化迎来发展黄金期 (17) 1.3、低渗透率+新科技驱动,国内建筑信息化发展空间巨大 (18) 1.4、互联网+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9) 2、行业正处风口迎接腾飞 (22) 2.1、国内建筑行业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22) 2.1.1、建筑行业总产值增速降低,行业成长放缓 (22) 2.1.2、建筑行业人均创利和人均创利呈现下降趋势,但劳动力成本逐年提升 (23) (1)、建筑行业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增速呈下降趋势,近两年来为负增长 (23) (2)、建筑业农民工收入逐年增长,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 (23) 2.1.3、行业产值利税率及利润率开始下滑,行业经营效率开始恶化 (25) (1)、建筑行业产值利润率显著下滑 (25) (2)、建筑行业产值利税率也处于下降趋势中 (25) 2.2、内外因素推动中国建筑信息化行业崛起 (26) 2.2.1、内需旺盛:建筑行业急需精细化管理,通过“新技术”提效率 (26) 2.2.2、外因强劲:科技创新往建筑行业渗透 (26) (1)、建筑的“BIM+”时代 (27) (2)、用“大数据”思维勾勒未来建筑 (28) 3、投资机遇分析 (29) 3.1、BIM,显著提高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营效率 (30) 3.1.1、BIM技术可实现5D立体呈现,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 (30) 3.1.2、BIM技术让建筑信息积累并连贯,打破信息割裂状态 (31) 3.1.3、BIM+,让BIM运用场景更广泛 (32) 3.2、精细化管理需求旺盛,“智慧工地”建设正当其时 (33) 3.3、运维服务,中长期的黄金市场 (35) 3.3.1、建筑运维内容多且杂,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 (35) 3.3.2、海外已有年收入超27亿美元企业出现,国内市场中长期看好 (36) 3.4、项目e集六大优势于一身助力建筑业信息化大发展 (36) 3.5、工匠云BIM:向“中国建造2025”迈进 (37)

园区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园区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关键字: 园区、信息化、智慧园区、智慧城市 一、业务场景 向区局前端人员普及园区信息化发展状况,展示我方在园区内的实际能力,提高区局的行业信息化水平,赢得ICT项目商机。 二、客户需求分析 1、传统的园区管理和运营方式粗放,服务上仅作到“九通一平”, 信息化配套设施和应用建设不够完善,服务水平和效率急待改善。 2、园区数量发展迅速,与周边区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园区急需以 特色化服务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3、园区亟需创新应用,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 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具备成熟的技术基础。 三、解决方案 1、总体设计 需求应对

1)针对园区管理,客户为管理单位与物业公司,可以结合物联网技术探测、处理园区的能源、环境、安防等信息,建设“感知园区”与“智慧物业”,打造移动服务系统,提升服务办事效率,为构建高效园区提供信息化基础,同时建立区域三维数字沙盘,集成交通状态、环境信息、能耗信息、人文信息等,实现区域管理的智能化,提升区域内办事效率和突发事件的相应处理能力。 2)针对企业商户,客户为入驻企业与文化展会,面向入驻企业,构建智能化的办公环境,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可定制化的通信信息服务、云服务,为企业建设“大数据”提供基础,面向文化特色产业,通过智慧展馆建设,提供一流的、科技的、智慧的产品展示平台。 3)针对公众用户,主要客户为居民、游客和访客,通过打造智慧商圈,为公众提高导航、虚拟导购、信息发布与推送等功能,提升购物体验,助力以梦想为主题的都市文化娱乐中心建设,建设智慧安居系统,覆盖居民的生活、医疗、娱乐等信息化需求,提供安全、舒适、科技、便捷的生活服务。 总体框架

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一、信息化需求分析 1、信息化现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促使企业业务处理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前,公司高层重视信息化建设,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3月份以来公司开始实施的K3-ERP系统,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客户端与远程正常访问。公司已购买了供应链模块以及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两大财务模块。公司依托该信息平台开展各项业务,同时财务部已将账务与ERP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运转。财务当前使用软件NC系统与集团总部对接,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2、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较低,虽然以K3ERP为信息处理中心,但尚未建立 起企业级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非所有工作都纳入到信息化系统中。部 分员工尚备有自己的手工台账。 ?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与分享。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尚未完 全搭建和利用起来。 ?信息化建设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形成一支具备较强规划、开发、实施、 维护、升级的信息技术队伍,基本网络设施维护依赖于厂商支持。 ?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再造的能力、意识和实际效果,绝大多数系 统更多的应用在操作级效率的提升方面,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决策者 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日常业务运作流程的规范不够。 3、主要要求

?建立企业具有全局性,可扩展的基础数据标准。在当前企业单个应用系 统无法包容业务部门的全部需求时,需构建一个可扩展、具有张力和弹 性的基础协同架构,解决在网络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将应用程序的 不同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现在或 将来的应用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自由的交互。 ?需要设计三层平台支持整个企业信息化,三层平台分别是——硬件支撑 平台、软件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平台。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信息化的基 础,软件支撑平台是信息系统应用的支撑,应用系统平台是企业实现管 理信息化的手段。 ?应用系统平台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在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上企业应 部署四个层面的应用:运营层、管理支持层、决策层、呈现层。其中运 营层由支持企业业务开展的运行系统构成;管理支持层是由企业管控系 统和管理支持系统构成,是既代表公司总部监管业务开展又是支持下属 公司业务开展的系统,通过系统支持公司有效的集权与放权;决策层是 构架在运营层和管理层之上的决策支持系统,为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提 供信息化支持;呈现层是通过内、外部门户展现企业信息并实现个性化 内容管理。 ?软件功能至少应包括数据显示与查询、图形显示、报表显示与打印、曲 线图分析、上下限预警、数据存贮、进销存管理、应收与应付款管理、 信用方案的初步建立等功能。 ?支持B/S结构,易于公司信息门户挂接,实现数据共享。 ?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平台,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 技术,实现集团公司内的管理、经营、决策等各方面的总体集成,从而 实现企业信息化,以达到显著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二、信息化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过程中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公司现代化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现代管理

2016_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附件: 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对建筑业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推进信息化发展相关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相关要求,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增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能力,优化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塑造建筑业新业态。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及具有关键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企业信息化。 建筑企业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管理、生产的新模式,深入研究BIM、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勘察设计类企业。 (1)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 进一步完善并集成企业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深度融合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BIM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应用,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快BIM普及应用,实现勘察设计技术升级。 在工程项目勘察中,推进基于BIM进行数值模拟、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研究构建支持异构数据和多种采集方式的工程勘察信息数据库,实现工程勘察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在工程项目策划、规划及监测中,集成应用BIM、GIS、物联网等技术,对相关方案及结果进行模拟分析及可视化展示。在工程项目设计中,普及应用BIM进行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功能模拟分析、优化、绘图、审查,以及成果交付和可视化沟通,提高设计质量。 推广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开展多专业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优化设计流程,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研究开发基于BIM的

服装行业信息化分析

服装行业信息化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服装行业信息化分析 一、行业特点 1、行业状况 从产能不足转为产能过剩; 由生产导向转为市场导向; 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销售价格却逐步走低,行业盈利空间日益缩小; 完全竞争,市场国际化程度高,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多,进入与退出门槛相对较低,不会出现寡头垄断的局面; 商业模式多,有的企业专注于品牌经营,有的企业专注于设计,有的企业专注于OEM生产,有的企业专注于终端,有的企业可能涵盖前面数种情况; 传统上,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工艺不是很复杂。依靠劳动力的成本优势,我国成为服装制造大国。然而制造是基本生产力,并非是全部生产力,发达国家服装行业已经发展到后制造业时代,它们重开发、设计、市场、品牌,是后制造力拿走了行业的绝大部分利润; 作为国内服装企业的两大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重要性不相仲伯,目前,我国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靠品牌、市场,开拓国际市场靠成本、质量。 国际市场的重要性对我国服装企业是不言而喻的。现阶段,服装出口配额虽已取消,但贸易摩擦却越来越多,可谓机会与危机并存。 2、产品特征 服装已经不仅仅是人们遮体避寒之物,做为一种时尚产品,它的款式变化快,生命周期短; 整个流行趋势变化快,消费者需求个性化程度高; 服装产品种类多,季节性强,季节决定需求的变化; 服装企业的SKU(由品牌、款式、颜色、尺寸、面料决定)多,有大量的品牌、款式、结构、客户标识甚至更多的数据; 2

产品结构简单,层次少,产品构成的原材料种类少。 3、生产特点 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技术含量低; 生产周期短,采购周期长; 备货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设计结合; 既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又有多品种、大批量生产,不过大规模定制成为了服装制造企业最新的生产模式; 离散式与流程式结合的生产方式。离散式生产,是指按制衣专业划分成生产组的生产布局,从面料裁剪成单片,又从单片缝制各类不同部位的衣片,如衣领、袖笼、前片与后片、袋口、门襟等散件生产。流程式生产,即从裁剪到制成衣件的流水线生产,又将多片衣件缝制成整件服装、整烫、折叠、包装等服装流水线生产。 4、市场状况 供大于求,买方市场,国内高端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占据; 国内与国际市场并举,但国际市场大多为贴牌加工,缺乏优秀的国产品牌; 掌握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是服装企业立足之本; 渠道模式不一而同,大致的渠道种类可见下图,但是,目前品牌企业的分销渠道越来越趋于扁平化;

2017年建筑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建筑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8月

目录 一、横纵向对比,建筑信息化成长空间广阔 (5) 1、国内外横向静态比较:国内建筑信息化初步普及,但水平低,提升空间巨 大 .............................................................................................................................. 6(1)建筑信息化产品在国内初步普及 (6) ①九五期间“甩图板”工程开启建筑行业设计环节信息化序幕 (6) ②计价算量软件推广表明招投标环节信息化开端 (7) ③电子招投标平台的推广促进造价算量软件和设计软件发展 (7) (2)中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投入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 (9) 2、行业发展纵向动态比较:全球建筑信息化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9) (1)建筑行业效率低下,建筑信息化存在巨大发展潜力 (9) ①行业效率低下,项目超时和费用超标屡见不鲜 (9) ②行业劳动生产效率增速与经济发展增速不同步 (10) ③从全球各行业信息化水平来看,建筑信息化水平排倒数第二 (11) (2)新科技推动建筑行业重构,建筑信息化迎来发展黄金期 (12) 3、低渗透率+新科技驱动,国内建筑信息化发展空间巨大 (14) 二、飓风已起,行业正处风口迎接腾飞 (15) 1、国内建筑行业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15) (1)建筑行业总产值增速降低,行业成长放缓 (15) (2)建筑行业人均创利和人均创利呈现下降趋势,但劳动力成本逐年提升 (16) ①建筑行业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增速呈下降趋势,近两年来为负增长 (16) ②建筑业农民工收入逐年增长,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 (16) (3)行业产值利税率及利润率开始下滑,行业经营效率开始恶化 (17) ①建筑行业产值利润率显著下滑 (17) ②建筑行业产值利税率也处于下降趋势中 (17) 2、内外因素推动中国建筑信息化行业崛起 (18) (1)内需旺盛:建筑行业急需精细化管理,通过“新技术”提效率 (18) (2)外因强劲:科技创新往建筑行业渗透 (18)

(行业分析)制造行业信息化分析最全版

(行业分析)制造行业信息化分析

制造业信息化分析报告(初稿)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为保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科技部目前已联合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成立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地方也建立各级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计世资讯(CCWResearch)03年的研究报告,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数据: 同时,从《赛迪2003年IT服务分析报告》中也能够见到,03年IT服务市场规模达544亿,其中大型企业占到43.3%;在IT咨询服务市场,03年市场规模24亿,其中制造业占到22.1%。 从之上数据中都能够见出,制造业信息化规模巨大,尤其是大型企业占了其中近壹半的投资比例。 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已呈现出“滚雪球效应”,投入较大的企业已取得壹定成效且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进壹步增强了企业信息化的信心和决心,由此造成企业信息化投入的再度增加。同时,不同细分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状况和投入数额也再次印证了滚雪球效应,处于俩个极端的行业企业平均年IT投入额度相差近200多倍。其中壹个重要原因在于之上行业的巨额经济增长。2003年1-10月份,石化、汽车、冶金、石油四个行业实现利润高、且增长较快,合计实现利润1584.4亿元,占重点企业实现利润的51.9%,同比增长均在50%之上,因此这四个行业的信息化投资规模也排在前列。 图表:各细分制造行业大型企业未来1-2年内信息化建设投资规模 (平均每家投入) 钢铁、汽车、石化行业的特大型企业无疑是2003年度制造业信息化的焦点。有关资料显示,这些行业的特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国家巨额的国债资金支持。 钢铁行业:到2003年底,我国钢年产量200万吨之上的20家企业100%上了信息化项目;钢年产量100万吨之上的47家企业中有41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87%;钢年产量50万吨之上的58家企业中有45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77.6%。宝钢在借鉴新日铁扁平化管理、消化德国先进的热轧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台湾省中钢X公司的冶金工艺流程编码技术诀窍,打通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主线,即从订货合同—生产计划—作业计划—出厂计划的关键路径,集成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和财务成本管理,建成了综合营销系统,使薄板合同交货期从45天缩短为6天。武钢的信息化思路和宝钢相似,但它的运营模式的变化过程和中国大多数钢铁企业相同或相似,因而更具代表性。武钢总投资俩亿的信息化壹期工程整体产销资讯管理系统于2003年1月成功上线,取得显著效益,已于年底启动二期工程。这俩家特大型钢铁企业另壹个共性特点是,都已经孵化出专业的信息化软件及服务企业。另外,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X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X公司、杭州钢铁集团有限X公司和首钢集团开始全面实施ERP,冶钢集团也全面完成企业主干网络建设等,标志着钢铁行业信息化处于大干快上的格局。2003年至2005年,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总投资将达到40-45亿元。

2020年企业信息化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企业信息化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9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及监管政策 (5) 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5) (1)行业主管部门 (5) (2)行业自律组织 (5) (3)资质认证部门 (6)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6)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 (6) (2)行业相关政策 (7) 二、行业发展概况 (10) 1、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发展概况 (10) (1)全球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发展概况 (10) ①信息技术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10) ②系统技术发展的纵深化和融合化 (11) ③全面数字化和云集化 (11) (2)中国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发展概况 (12) ①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处于高速发展成长期 (12) ②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及“两化融合”战略是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重要推 动力 (14) ③软件及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快,更新换代迅速 (14) 2、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概况 (15) (1)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市场规模 (15) (2)中国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规模 (15) (3)中国本土企业管理软件实施服务市场发展趋势 (16) ①前端应用移动化 (16) ②信息及数据共享化 (17) ③方案专业化及云化 (17) 3、智能制造领域信息化市场发展概况 (18)

(1)智能制造概述 (18) (2)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核心 (18) (3)MES/MOM软件市场概况 (20) 三、行业近三年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21) 1、行业近三年的发展情况 (21) (1)以“技术+模式+生态”为核心的协同创新持续深化产业变革 (21) (2)以“软件定义”为特征的融合应用开启信息经济新图景 (22) (3)全球产业竞争和国家战略实施对产业发展提出新任务新要求 (22) 2、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23) (1)全面提高创新发展能力 (23) (2)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业态 (23) (3)深入推进应用创新和融合发展 (24) (4)进一步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24) (5)大力加强产业体系建设 (24) (6)加快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24) 四、行业竞争情况 (25) 1、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 (25) 2、埃森哲 (26) 3、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6) 4、深圳市华磊迅拓科技有限公司 (26) 五、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27) 1、行业经验壁垒 (27) 2、客户资源壁垒 (27) 3、人才壁垒 (28) 4、技术与服务壁垒 (28) 5、行业资质壁垒 (28) 六、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29)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的信息化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数据的信息化,第二个层面是流程的信息化,第三个层面是决策的信息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中实现上网的只占所有企业的20-30%,全部实现CAD、OA、MIS系统的企业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ERP 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我国加入WTO,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科技部徐冠华部长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五”期间科技部将拿出8亿元资金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并在去年对宝钢、一汽等19项大企业信息化项目安排国债贴息支持的基础上,继续把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债贴息重点支持的专项,力争用5年时间在国家重点企业中基本实现信息化。 长期以来,政府十分重视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将此作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中的重大举措,大力推动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企业,积极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先进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指导该项工作的健康发展,2001年我们在江苏省计划发展委员会的支持和参与下,对省内100多家大中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和今后打算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重点企业进行了深入地实地考察。现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的措施和途径作简要介绍。 一、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当数量企业对实施先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施此类系统的主动性不强,系统实施仍然处于自发状态,存在一定盲目性。 2.企业改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程比较缓慢,企业的落后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相冲突,观念更新、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重组的任务非常繁重。 3.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市场较为混乱,市场制度建设滞后;软件价格高,对环境要求高,超出相当数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基础环境;软件商的服务与企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依赖于软件商提供更全面和完善的服务,但大多数软件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缺乏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专业咨询机构。这样,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缺少可依赖和可靠的指导者、权益维护者和风险分担者,不利于系统的推广应用。此外,还缺乏软件开发人才和应用人才。调查中,有60%的企业认为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和人才流失是制约系统应用的关键因素;软件开发人才的缺乏,同样制约了管理系统软件的“本土化”进程。 5.政府对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的引导和支持不够系统、不够有力。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计委、经贸委、科技管理部门等都分别有自己的鼓励和扶持政策,相互协调不够。 二、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措施和途径 针对上述情况,为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应进一步明确推动先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政府的推动应侧重于营造有利于系统应用的行业和社会环境,这是设计政策措施的总体思路。

园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 (一)园区基础信息化建设 1、宽带园区建设 对园区的高标准网络进行统筹规划,一次性的实现百分百光纤到户,达到园区宽带接入速率1000Mbps级别的业务需求。 积极开展存量信息管网资源置换和收购,充分发挥公共信息管网效能。积极推动信息网络资源的整合,尽快使公共信息管网成片成网,形成规模。加强规范管理,避免信息管网重复建设。结合现有通信网络扩容以及3G建设的需要,加快园区新建信息管网建设,积极推进架空信息线缆入地敷设工作。建设信息管网枢纽中心(智能化管理中心),将园区电信、移动、联通通信枢纽楼引入该中心,通过集约化建设管理,逐步形成覆盖园区的公共信息管网系统。 在宽带改造的同时,实现整个网络数据交换设备的IPv6协议支持,以双栈方式为主,保证IPv6和IPv4在网络上动态有序共存,业务上保证IPv6用户的业务体验和IPv4相同,保证IPv6用户可以访问IPv4网络资源,保证IPv4用户在迁移到IPv6以后,不会造成对原有业务的使用损失,确保网络平滑升级。 通过大量无源光网络的部署,采用单位能耗更低的传输设备,大幅降低整个通信网络的能耗,实现节能减排。同时,通过新一代光网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绿色信息应用产品。 2、无线园区建设

无线园区建设的规划策略主要以市场需求导向为原则,以先覆盖后容量的建设步骤,精确选点积极推进园区建设。 打造“3G+WLAN”为一体的“无线园区”网络,优化升级3G 网络质量,快速实现园区热点区域的高速无线网络覆盖,形成立体的网络覆盖,系统推进各制式3G网络向4G网络的发展演进,鼓励企业参与TD-LTE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建设宽带无线城区。通过3G 网络作为广域覆盖和容量负担的基础网络,对室外片区和室内区域整体覆盖,通过WLAN实现热点覆盖和容量分担,对片区/区域中的热点进行覆盖。无线终端在3G和WLAN重叠区域,优选WLAN实现高速宽带接入;在WLAN信号覆盖不到的地方,选择3G实现中高速接入,无线终端在WLAN和3G两种网络中无缝切换。继续提高无线城区网络的广度和容量,实现园区热点区域的高速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提升3G网络质量,加强重点区域的3G网络深度覆盖;重点完善园区WLAN全覆盖,热点区域无线宽带接入带宽达到每秒20兆比特以上。 强化产业园区无线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重点企业的无线信息化建设,积极支持骨干企业无线信息化示范试点,加强娱乐资源整合力度,融合广播电视、影视、动漫、音乐、体育、游戏等内容,创新打造园区休闲文化圈,开发个性化无线宽带平台,以个人网络社交为中心,增强社交平台功能,丰富文化社交生活。 强化网络应急容灾能力建设,依托无线城区公共网,做好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资源储备、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应急容灾技术创新

十三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

“十三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 “十二五”期间,广大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信息化建设为全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落实节能减排、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大型骨干勘察与设计企业基本建立了协同设计、三维设计系统和三维地层信息系统;推广应用企业综合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文档管理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数中小型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模式建设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信息化标准体系不完善,各专业软件集成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薄弱,各专业领域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够平衡。 为在“十三五”期间搞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贯彻实施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推动信息化与勘察设计行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业态创新。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主导,行业推动。充分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行业协会要从行业发展战略高度,加强统筹协调,实施分类指导,促进交流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2、规划先行,循序渐进。将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重点纳入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从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使信息化投入充分发挥效益。 3、创新驱动,适用高效。立足行业信息化应用需求,自主创新和引进集成创新并重,以适用、高效为基本要求,加大当代前沿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推进各专业应用软件研发和系统配套,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4、集成协同,保障安全。倡导集成性、共享性、协同性、实效性和安全性的融合统一,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工作模式,为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提供高效安全的信息化服务,提高综合效益。 三、发展目标 在“十三五”期间,大数据、云计算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勘察设计行业得到系统集成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数字化工厂(DF)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充分发挥作用,信息化促进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综合类勘察设计企业普遍建立企业级信息资源库、知识管理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大型企业和工程公司进一步建立智能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覆盖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多项业务的集成化协同应用。全行业信息化水平普遍提高,企业之间差距逐步缩小。 四、主要任务 1、推进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集成应用水平。勘察设计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改进信息资源的获取和表达方式,实现纪录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和智力型信息资源的集成化管理,增强信息整合和协同工作能力,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综合效

(行业分析)制造行业信息化分析

制造业信息化分析报告(初稿)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为保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科技部目前已联合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成立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地方也建立各级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03年的研究报告,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数据: 同时,从《赛迪2003年IT服务分析报告》中也可以看到,03年IT服务市场规模达544亿,其中大型企业占到43.3%;在IT咨询服务市场,03年市场规模24亿,其中制造业占到22.1%。

从以上数据中都可以看出,制造业信息化规模巨大,尤其是大型企业占了其中近一半的投资比例。 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已呈现出“滚雪球效应”,投入较大的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效并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信息化的信心和决心,由此造成企业信息化投入的再度增加。同时,不同细分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和投入数额也再次印证了滚雪球效应,处于两个极端的行业企业平均年IT投入额度相差近200多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以上行业的巨额经济增长。2003年1-10月份,石化、汽车、冶金、石油四个行业实现利润高、且增长较快,合计实现利润1584.4亿元,占重点企业实现利润的51.9%,同比增长均在50%以上,因此这四个行业的信息化投资规模也排在前列。 图表:各细分制造行业大型企业未来1-2年内信息化建设投资规模 (平均每家投入)

钢铁、汽车、石化行业的特大型企业无疑是2003年度制造业信息化的焦点。有关资料显示,这些行业的特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国家巨额的国债资金支持。 钢铁行业:到2003年底,我国钢年产量200万吨以上的20家企业100%上了信息化项目;钢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47家企业中有41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87%;钢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58家企业中有45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77.6%。宝钢在借鉴新日铁扁平化管理、消化德国先进的热轧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台湾省中钢公司的冶金工艺流程编码技术诀窍,打通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主线,即从订货合同—生产计划—作业计划—出厂计划的关键路径,集成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和财务成本管理,建成了综合营销系统,使薄板合同交货期从45天缩短为6天。武钢的信息化思路与宝钢相似,但它的经营模式的变化过程与中国大多数钢铁企业相同或相似,因而更具代表

建筑行业信息化的五大难题

建筑行业信息化可分为企业管理层面和工程项目管理层面。 信息化应用需求及分类 建筑行业信息化可分为企业管理层面和工程项目管理层面。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又可细分为集团公司(工程局)和子公司(工程处)两个层次的管理。集团公司(工程局)的主要管理业务为:集团公司的经营、计划、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对所属分公司的管理以及对所属重点项目的综合信息处理。目前,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企业指导项目、项目依托企业,协调发展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因此,根据行业特点,我们通常将应用软件分为以下三类: ①工具类 钢筋优化下料及统计技术、模板及脚手架CAD设计技术、混凝土搅拌站的自动计量、混凝土成熟测量、具有三维计算深基坑支护与支撑结构设计以及实验室数据的自动采集软件等。能与设计数据相衔接的三维图形算量技术、依据工程量清单进行计价技术、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竣工图纸绘制、设计图纸现场CAD放样以及大型工程机械使用卫星定位技术、装饰工程三维CAD设计技术、IP视频监控技术。 ②管理类 (1)项目级 工程报价、项目成本管理、进度计划控制、项目物资管理、项目设备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安全管理、协同项目管理、三维CAD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技术,多项目综合管理;工程设计方面的模型设计技术、可视化智能设计技术、智能化二维工程设计和三维协同设计集成技术、协同设计技术等。 (2)企业级

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材料采购管理、办公(OA)管理、图纸档案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设计数据转入施工阶段使用技术;知识管理、客户资源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 ③标准类 基础信息编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WBS分类编码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其它与信息化相关的标准。 ④信息化对需求的支持 信息技术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决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产品及管理成本,促进市场销售,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进而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为达到以上目标,在基础平台建设方面,采用当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手段,建成以光纤通讯为主,综合利用卫星通讯、数字微波、无线通讯、互联网等方式,建立起以总部为中心,向外呈星状辐射的覆盖全国及世界各地的主要分、子公司、办事处、项目部、合作伙伴、供应商的广域网络架构,实现邮件、IP电话、视频会议、远程协同办公、数据传输等网络增值应用;在信息资源标准建设方面,建立一套统一的、满足经营及管理需要的、为消除信息孤岛、提高信息利用率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及相应的标准规范;在信息安全建设方面,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研究和制订信息安全策略,解决信息系统中的身份确认、信息流加密、完整性确认和安全审计等问题,保障信息资源的合法使用。构建一体化的网络防火墙、网络带宽备份及均衡控制、网络防病毒、网络监控及预警管理系统,提高抗攻击和免疫能力,关键系统及应用数

园区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园区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园区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关键字: 园区、信息化、智慧园区、智慧城市 一、业务场景 向区局前端人员普及园区信息化发展状况,展示我方在园区内的实际能力,提高区局的行业信息化水平,赢得ICT项目商机。 二、客户需求分析 1、传统的园区管理和运营方式粗放,服务上仅作到“九通一平”,信息化 配套设施和应用建设不够完善,服务水平和效率急待改善。 2、园区数量发展迅速,与周边区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园区急需以特色化 服务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3、园区亟需创新应用,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 的不断发展使得具备成熟的技术基础。 三、解决方案 1、总体设计 需求应对

1)针对园区管理,客户为管理单位与物业公司,可以结合物联网技术探测、处理园区的能源、环境、安防等信息,建设“感知园区”与“智慧物业”,打造移动服务系统,提升服务办事效率,为构建高效园区提供信息化基础,同时建立区域三维数字沙盘,集成交通状态、环境信息、能耗信息、人文信息等,实现区域管理的智能化,提升区域内办事效率和突发事件的相应处理能力。 2)针对企业商户,客户为入驻企业与文化展会,面向入驻企业,构建智能化的办公环境,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可定制化的通信信息服务、云服务,为企业建设“大数据”提供基础,面向文化特色产业,通过智慧展馆建设,提供一流的、科技的、智慧的产品展示平台。 3)针对公众用户,主要客户为居民、游客和访客,通过打造智慧商圈,为公众提高导航、虚拟导购、信息发布与推送等功能,提升购物体验,助力以梦想为主题的都市文化娱乐中心建设,建设智慧安居系统,覆盖居民的生活、医疗、娱乐等信息化需求,提供安全、舒适、科技、便捷的生活服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