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化学自测题1

基础化学自测题1

基础化学自测题1
基础化学自测题1

无机化学自测题1

一.判断题

7.稀溶液的依数性规律是由溶液的沸点升高而引起的(错)

8.蒸气压下降是溶液的通性。(错)

9.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大。(错)

10.因为平衡常数和反应的转化率都能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所以平衡常数即是转化率。(错)

11.在2SO2+O2=2SO3反应中,在一定的温度和起始浓度的条件下,无论使用催化剂或不使用催化剂,只要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的浓度总是相同的。(对)

12.任何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无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起始浓度如何,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相同。(错)

13.反应A+B=C,ΔH<0,达平衡后,如果升高体系温度,则生成物C的产量减小,反应速率减慢。(错)

14.酸性缓冲溶液(HAc-NaAc)可以抵抗少量外来酸对pH的影响,而不能抵抗少量外来碱的影响。(错)

15.弱酸浓度越稀,α值越大,故pH越低。(错)

16,将氨水稀释一倍,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就减小到原来的1/2。(错)

17.强酸的共轭碱一定很弱。(对)

18.纯水中Kw=c(H+)?c(OH-)=10-14(25℃),加入强酸后因H+浓度大大增加,故Kw也大大增加(错)

19.在H2S溶液中,H+浓度是S2-浓度的两倍。(错)

20.已知乙酸的pKa=4.75,柠檬酸的pK a2=4.77,则同浓度的乙酸的酸性强于柠檬酸。(错) 21.多元酸或多元碱的逐级解离常数值总是K1>K2>K3。(对)

22.如果HCl溶液的浓度为HAc溶液浓度的2倍,那么HCl溶液中的H+浓度一定是HAc 溶液中H+浓度的2倍。(错)

23.解离度和解离常数都可以用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程度,因此两者都不受浓度的影响。(错)

24.在共轭酸碱体系中,酸、碱的浓度越大其缓冲能力越强。(对)

25.Na2CO3与NaHCO3可构成缓冲对起缓冲作用,单独NaHCO3不起缓冲作用。(对)26.由HAc-NaAc组成的缓冲溶液,若c(HAc)>c(NaAc),则该缓冲溶液抵抗外来酸的能力强于抵抗外来碱的能力。(错)

27.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它的离子浓度也很小,说明AgCl是弱电解质(错) 28.根据同离子效应,沉淀剂加的越多,沉淀越完全(错)

29.一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是它的离子积中的一个特例,即处于饱和态(或平衡态)时的离子积。(对)

30.所谓沉淀完全,就是用沉淀剂将某一离子完全去除。(错)

31.两种难溶电解质,K sp越小,溶解度就一定小(错)

32.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 sp越大,溶解度也大(对)

33.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认为溶度积大的溶解度也大。(对)

34.K sp(Ag2CrO4)=9×10-12

35.难溶电解质AB2的溶解度用s表示,其K sp等于s3(错)

36.在25℃时,难溶电解质EG2的K sp=4×10-9,其溶解度是1×10-3mol/L。(对)37.在25℃时,PbI2(s)的溶解度是1.5×10-3mol/L,其K sp为1.35×10-8。

38.已知难溶电解质AB的K sp=a,它的溶解度是

39.PbI2、CaCO3的K sp相近,约为10-8,饱和溶液c(pb2+)和c(Ca2+)应近似相等。40.往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另一种强电解质,可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

41.BaSO4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比纯水中大些。

二.选择题

4.同一反应式中,某物质的基本单元由2A变为A时,其物质的量关系为

A n(2A)=2n(A)

B n(2A)=n(1/2A)

C n(2A)=1/2n(A)

D 2n(A)=1/2n(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温度相同时,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NaCl盐溶液和非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蒸气压相同

B 两溶液在同一温度下相比,溶液蒸气压大者是因其相对分子质量大

C 冰点降低常数K f的数值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D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依数性不仅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有关,还与溶质的本性有关。6.800℃时,CaCO3(s)=CaO(s)+CO2(g)的Kc=3.6×10-3,此时,CO2的平衡浓度是()mol/L。

A 3.6×10-3

B 1/(3.6×10-3)

B (3.6×10-3)1/2 D (3.6×10-3)2

7.在763.15K 时,H2(g)+I2(g)=2HI(g)的Kc=45.9,当各物质的起始浓度c(H2)=0.06mol/L,c(I2)=0.4mol/L,c(HI)=2mol/L进行混合,在上述温度下,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A 自发向右进行

B 自发向左

C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D 反应不发生

8.A+B=C+D反应的Kc=10-10,这意味着

A 正反应不可能进行,物质C不存在

B 反应向逆方向进行,物质C不存在

C 正逆反应的机会相当,物质C大量存在

D 正反应进行程度小,物质C的量少

9.某反应的ΔH<0,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常数K1和K2之间的关系

A K1 >K2

B K1

C K1 =K2

D 以上都对

10.达到化学平衡的条件

A 反应物与产物浓度相等

B 反应停止产生热

C 反应级数大于2

D 正向反应速率等于逆向反应速率

11.可逆反应C(s)+H2O(g)=CO(g)+H2(g),ΔH=133.9kJ/mol,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

A达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B由于反应前后,分子数目相等,所以增加压力时对平衡没有影响

C 增加温度,将对C(s)的转化有利

D反应为放热反应

12.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为

A K正=K逆

B K正=-K逆

C K正×K逆=1

D K正+K逆=1

13.将0.1mol/L的HA(Ka=1×10-5)0.1mol/LNaA溶液等体积混合,再稀释一倍,则溶液的pH是

A 5

B 10

C 6

D 4

14.配制澄清的氯化亚锡溶液的方法是

A 用水溶解

B 用水溶解并加热

C 用盐酸溶解后加水

D 用水溶解后加酸

15.同温度下,0.02mol/LHAc溶液比0.2mol/LHAc溶液

A Ka 大

B α大

C H+浓度大

D pH小16.下列各组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是

A 0.5mol/L NH3和0.1mol/L NH4Cl

B 0.1mol/L NH3和0.5mol/L NH4Cl

C 0.1mol/L NH3和0.1mol/L NH4Cl

D 0.3mol/L NH3和0.3mol/L NH4Cl

17.下列弱酸或弱碱中哪一种最适合于配制pH=9的缓冲溶液

A 羟胺(NH2OH)Kb=1×10-9

B 氨水Kb=1×10-5

C甲酸Ka=1×10-4 D 乙酸Ka=1×10-5

18.温度一定时,在纯水中加入酸后溶液

A c(H+)?c(OH-)变大

B c(H+)?c(OH-)变小

C c(H+)?c(OH-)不变

D c(H+)=c(OH-)

19如果0.1mol/LHCN溶液中0.01%的HCN是解离的,那么HCN的解离常数是

A 10-2

B 10-3

C 10-7

D 10-9

20.在HAc稀溶液中,加入少量NaAc晶体,结果是

A pH增大

B pH减小

C H+浓度增大

D H+浓度不变

21.下列物质中,两性离子是

A CO32-

B SO42-

C HPO42-

D PO43-

22.NaAc溶液被稀释后

A 解离度增大

B pH上升了

C OH-离子浓度增大了D前三者都不对。23.将1mol/LNH3和0.1mol/LNH4Cl 两溶液按下列体积比V(NH3):V(NH4+)混合,缓冲能力最强的是

A 1:1

B 10:1

C 2:1

D 1:10

24.在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使

A 溶液中OH-离子浓度变小

B NH3的Kb变小

C NH3的α变小

D pH变小

25.下列能做缓冲溶液的是

A 60mL 0.1mol/LHAc 和30mL 0.1mol/LNaOH

B 60mL 0.1mol/LHAc 和30mL 0.2mol/LNaOH

C 60mL 0.1mol/LHAc 和30mL 0.1mol/LHCl

D 60mL 0.1mol/LNaCl 和30mL 0.1mol/LNH4Cl

26.在乙酸溶液中加入少许固体NaCl后,发现乙酸的的解离度

A 没变化

B 微有上升

C 剧烈上升D下降

27.在氨水中加入NH4Cl后,NH3的α和pH变化

A 都增大

B α减小,pH增大

C α增大,pH变小D都减小

28.需配置pH=5的缓冲溶液,选用

A HAc-NaAc pKa(HAc)=4.75

B NH3–NH4Cl pKb(NH3)=4.75

C Na2CO3-NaHCO3pK a2(H2CO3)=10.25

D NaH2PO4-Na2HPO4pK a2(H2PO4-)=7.2

29.将氨水稀释一倍,溶液中的OH-浓度减小到原来的

A 1/

B 1/2

C 1/4

D 3/4

30.有A和B两溶液,pH分别为4和2,溶液A的H+浓度是B的H+浓度的()倍

A 1/100

B 1/10

C 100

D 2

31.某弱酸的HA的Ka=2×10-5,则A-的Kb

A 1/2×10-5

B 5×10-3C5×10-10D2×10-5

32.配制pH=10的缓冲溶液,可考虑选用的缓冲对

A HAc-NaAc

B HCOOH-HCOONa

C H2CO3-NaHCO3DNH3-NH4Cl 33.用NaHSO3(H2SO3的K a2=1×10-7)和Na2SO3配制缓冲溶液,其pH缓冲范围

A 6-8

B 10-12

C 2.4-4

D 2-4

34.酸的强度取决于

A.酸分子中H的数目 B α C ka D溶解度

35.弱酸的解离常数由下列哪项决定

A溶液的浓度 B 酸的解离度

C 酸分子中含H数

D 酸的本质和溶液的温度

36.计算二元弱酸的pH值,若Ka1?Ka2,经常

A只计算第一级解离而忽略第二级解离

B一、二级解离必须考虑

C只计算第二级解离

D与第二级解离完全无关

37.将2.5g纯一元弱酸HA(M=50)溶于水并稀释至500mL,已知该溶液的pH为3.15,则该弱酸HA的解离常数Ka

A 4×10-6

B 5×10-7

C 7×10-5

D 5×10-6

38.将不足量的HCl加到氨水中,或将不足量的NaOH加到HAc中,这种溶液往往

A 酸碱完全中和的溶液B缓冲溶液

C酸和碱的混合液D单一酸或单一碱的溶液

39.向HAc溶液中,加入少许固体物质,使HAc解离度减小的是

A NaCl

B NaAc

C FeCl3

D KCN

40.要配制pH=3.5的缓冲溶液,已知HF pKa =3.18,H2CO3pK a2 =10.25,丙酸的pKa =4.88,抗坏血酸的pKa =4.3,缓冲对应选

A HF-NaF

B Na2CO3-NaHCO3

C丙酸-丙酸钠 D 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

41.对于A、B两种难溶盐,若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则必有

A K sp(A)>K sp(B)

B K sp(B)< K sp(A)

C K sp(A)=K sp(B)

D 不一定

42.微溶化合物AB2C3在溶液中解离平衡AB2C3=A+2B+3C,今用一定方法测得C的浓度为3×10-3mol/L,则该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A 2.9×10-15

B 1.2×10-14

C 1.1×10-16

D 6×10-9

43.Zn(OH)2的K sp=1.8×10-14,其溶解度约为

A 1.4×10-7

B 3.3×10-5

C 1.7×10-5

D 6.7×10-8

44.Ca(OH)2的Ksp比CaSO4的Ksp略小,它们的溶解度

A Ca(OH)2的小

B CaSO4的小

C 两者相近D无法判断

45.难溶电解质FeS、CuS、ZnS,有的溶于盐酸,有的不溶于盐酸,主要原因

A 晶体结构不同

B 酸碱性不同

C K sp不同

D 溶解速度不同46.已知PbCl2、PbI2和PbS的溶度积分别为1.6×10-5、8.3×10-9、7×10-29,欲依次看到白色的PbCl2、黄色的PbI2、黑色的PbS沉淀,往Pb2+溶液中滴加试剂的次序

A Na2S,NaI,NaCl

B NaCl,NaI,Na2S

C NaCl,Na2S,NaI

D NaI,NaCl,Na2S

47.在Ca(OH)2(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物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g(OH)2溶解度最小

B Ca(OH)2溶解度最小

C AgCl溶解度最小

D K sp最小的溶解度最小

48.在Na2S和K2CrO4相同浓度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加稀Pb(NO3)2溶液,已知K sp(PbS)=3.1×10-28,K sp(PbCrO4)=1.77×10-14则

A PbS先沉淀

B PbCrO4先沉淀

C 两种沉淀同时出现

D 两种沉淀都不产生

49.在相同浓度的Na2CrO4和NaCl混合稀溶液中,滴加稀AgNO3溶液,则K sp(AgCl)=1.56×10-10,K sp(Ag2CrO4)=1.56×10-12)

A 先有AgCl沉淀

B 先有Ag2CrO4沉淀

C 两种沉淀同时出现

D 两种沉淀都不产生

50.分别向沉淀物PbSO4(K sp=1.6×10-8)和PbCO3(K sp=7.4×10-14)中加入适量的稀HNO3,他们的溶解情况

A 两者都不溶B两者全溶

C PbSO4溶,PbCO3不溶

D PbSO4不溶,PbCO3溶

51.在Na2CO3于1L1mol/L的Ca(NO3)2溶液中,使CaCO3沉淀

A 加入1molNa2CO3得到沉淀多

B 加入1.1 molNa2CO3得到沉淀多

C 加入Na2CO3越多,得到沉淀越多

D加入Na2CO3越多,沉淀中CO32-按比例增加

5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M2A3为10-3mol/L、M2A为10-3 mol/L,MA2为10-4 mol/L、MA为10-5mol/L,四种物质K sp以()最小

A M2A3最小

B M2A最小

C MA2最小

D MA最小

53.在一溶液中,CuCl2和MgCl2的浓度均为0.01mol/L,只通过控制pH方法,已知

K sp[Cu(OH)2]=2.2×10-20,K sp[Mg(OH)2]=1.2×10-11,

A 不可能将Cu2+和Mg2+分离

B 分离不很完全

C 可完全分离

D 无法判断

54.BaSO4的Ksp=1.08×10-10,把它放在0.01mol/L Na2SO4溶液中,它的溶解度

A 不变

B 1.08×10-5

C 1.08×10-12

D 1.08×10-8

55.Ag2CO3可溶于稀HNO3,但AgCl不溶于稀HNO3中,这是因为,已知K sp (AgCl)=1.56×10-10,K sp (Ag2CO3)=6.65×10-12

A Ag2CO3 的K sp小于AgCl的K sp

B AgCl的s小于Ag2CO3 的s

C 稀HNO3是氧化剂

D CO32-比Cl-的碱性强

56.在1L浓度为2×10-4mol/L的BaCl2溶液中,加入含有Na2CO3和NaSO4均为4×10-4mol/L

的混合液,其结果K sp(BaCO3)=8.1×10-9,K sp(BaSO4)=1.08×10-10

A 只有BaSO4沉淀

B 只有BaCO3沉淀

C 两种沉淀都有D不可知

57.Mg(OH)2可溶于,已知Mg(OH)2K sp=1.2×10-11。

A H2O

B 浓(NH4)2SO4溶液

C NaOH溶液

D NaSO4溶液

58.BaSO4 K sp=10-10,SrSO4的K sp=10-8,在同时容有0.01molBa (NO3)2及0.1molSr(NO3)的1L溶液中加浓度为0.1mol/L的H2SO41mL,生成

2

A BaSO4 和SrSO4等量沉淀

B BaSO4 沉淀

C SrSO4沉淀

D BaSO4 :SrSO4=10:1沉淀

三.填空题(没空1分)

1.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可以加入甘油以降低其凝固点,如需冰点降至-2℃,则应在100g水中加甘油g。

2.相同条件下,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和尿素产生的相比较的结果是大。3.将0.45g某物质溶于30g水中,使冰点下降了0.15℃,这种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水的Kf=1.86。

4已知水的K b=0.512K?kg?mol-1,K f=1.86 K?kg?mol-1,水在25℃时的饱和蒸气压为3.17kPa,测得蔗糖(相对分子质量342)稀溶液的沸点100.045℃,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摩尔分数,凝固点,25℃的渗透压,25℃溶液的蒸气压。

5.溶液产生渗透现象应具备的条件是和。

6.配置250g25%硫酸溶液,需98%的硫酸g。

7.今有两种溶液:一种为1.5g尿素溶于200g水中,另一种为42.8g未知物溶于1000g水中,这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下沸腾,则这个未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8.在500℃中,SO2(g)+1/2O2(g)=SO3(g)的Kθ=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 2SO2(g)+O2(g)的Kθ=。

9.298K下,将1mol SO3(g)放入1L反应器中,当反应2SO3(g)= 2SO2(g)+O2(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有0.6mol的SO2(g),其Kθ=。

10.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S(s)=H2S(g)Kθ=1×10-3;S(s)+O2(g)=SO2(g)Kθ=5×106,H2(g)+SO2(g)=H2S(g)+O2(g)的Kθ=。11.在氨水溶液中,加入NH4Cl则氨的α,溶液的pH ,这一作用称为。

12.对二元弱酸H2A,其逐级解离常数为K1、K2,当K2很小时,那么c(A2-)=。13.质子酸碱理论认为:H2O既是酸又是碱,其共轭酸为,其共轭碱为。14.某一对共轭酸碱HA-A-,其Ka与Kb的关系是。

15.H2PO4-是两性物质,计算其氢离子浓度的最简公式(H3PO4的逐级解离常数为K a1,K a2,K a3)

16.NaAc溶液被稀释4倍,它的解离度,溶液的c(OH-) ,pH 。17.在NH3和NH4Cl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原溶液的pH ,含n(NH4+)=n(NH

)=0.5mol的溶液,比含n(NH4+)=0.9mol,n(NH3)=0.1mol溶液的缓冲

3

能力。

18.已知HCN的pKa=9.37,HAc的pKa=4.75,HNO2的pKa=3.37,它们对应的相同浓度的钠盐水溶液的pH的顺序是

19.按质子酸碱理论[Fe(H2O)5(OH)]2+的共轭酸是,共轭碱是。

20.弱电解质的α随其在溶液中的浓度增大而,对HA型弱电解质,α与c的关系。

21.相同浓度Na2CO3水溶液比Na2S溶液的碱性。

22.1L水溶液中含有0.2mol某一弱酸(K a=10-4.8)和0.2mol该酸的钠盐,则该溶液的pH 值。

23.在c=0.2mol/L的某弱酸K a=10-5溶液50mL中加入50mL0.2mol/LNaOH,则次溶液的pH值。

24.已知弱酸HA的K a=1×10-4,HA与NaOH(OH-)反应的平衡常数是。25.HCO3-是两性物质,如果HCO3-的Ka是10-8,则CO32-的K b是。26.Ba3(PO4)2的溶度积表达式。

27.某难溶电解质A2B的K sp=4×10-12,溶解度s=,饱和溶液中c(B2-)=。

28.K sp(Ag2CrO4)=9×10-12

29.已知Cr(OH)3饱和溶液的OH-浓度为6.3×10-8mol/L,Cr(OH)3的溶解度是

普通化学复习题

普通化学复习题 Δ= 0的是()。 1.在下列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焓f m H A. C(石墨) B. C(金刚石) C. CO D. CO2 2.通常,反应或过程的哪个物理量可通过弹式热量计直接测定而获得()。 A.?H B. p?V C. q p D. q v 3. 某过程中,系统从环境吸热100J,对环境做功20J,此过程中体系?U=()。 A. 80J B.120J C. -80J D. -120J 4.对于状态函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系统处于平衡态,某一状态函数的值就已经确定。 B. 状态函数和途径函数一样,其变化值取决于变化过程。 C.?H和?U都是状态函数。 D.任一状态函数的值都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5真实气体行为接近理想气体性质的外部条件是() A.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 6.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不随时间而变化。 B.?G m? = 0 C.正、逆反应速率常数相等。 D.催化剂可提高其平衡转化率。 7. 反应3/2 H2(g) + 1/2 N2(g) ═ NH3(g),当反应进度ξ=1/2时,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消耗掉1/2 mol N2 B. 消耗掉3/2 mol H2 C. 生成1/4 mol NH3 D. 消耗掉N2,H2共1 mol 8. 某体系经循环过程回到起始状态,下列量中不一定为零的是()。 A. Q B. H C. S D. U 9.电镀工艺是将欲镀的金属作为电解池的() A.阴极 B.阳极 C.任意一个极 D.不能作为电极 10. 下列物质标准摩尔熵S?m的大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Na(s) < Br(g) < Br2(l) B. Na(s) < Br2(l) < Br2(g) C. Br2(l) < Na(s) < Br2(g) D. Br2(g)

基础化学练习题(有答案)

复习思考题一 一、 填空题 1.5.0g · L -1 的硼酸( H 3BO 3 )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0.081 mol ·L -1 。 .不同基本单元的高锰酸钾溶液, 其浓度关系为 c (KMnO 4)=0.2c 2 ( 1 KMnO 4)。 5 4.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有半透膜 和 存在浓度差 。 . ℃时,已知难溶电解质 MX 2 的溶度积为 K sp ,溶解度为 S ,其 K sp 与 S 5 25 的关系为 (Ksp / 4 )^(1/3 ) 。 6.在水溶液中有 Ac -、HCO 3-、H 2O 、NO 2-、HS -、CO 32-、H 2S 、H 2PO 4 -、PO 43-、 HCN ,根据质子理论,能作酸不能作碱的有 H2S 、 HCN ;能作碱不能作酸的有 Ac- 、 NO2- 、 CO32- 、 PO43 ;既能作酸又可作碱的有 HCO3- 、H 2O 、 HS-、 H2PO4- 。 7.在 HAc 溶液中加入 NaAc , HAc 的解离度将会 减小 ,这种现象 称为 盐 效应。 - + 8. 已知 HAc 、H 2PO 4 和 NH 4 的 pKa 分别为 4.76、7.21 和 9.25。若欲配制与 正 常 人 血 浆 pH 相 同 的缓 冲 溶 液 , 应 选 用 的 缓 冲 系 为 H2PO4- 、 2- HPO4 ,其中抗酸成分是 HPO42- 。 9.用一级标准物质 Na 2B 4O 7·10H 2O 标定 HCl 溶液的浓度时,滴定反应式 为 _ Na2B4O7(aq)+_HCl (aq )+5 H2O ( l )===4H3BO3+2NaCl ( aq )_______, 化学计量点时计算 [H + ]的公式为 -0.5log(Ka* C) ,可 以选择 甲基红 为指示剂。 10.下列数据: 0.00841、 1.24 ×10-5 、0.0020、1000 和 pH=10.50 的有效数字 位数分别是 3 、 3 、 2 、 4 和 2 。 11.用 Na 2C 2O 4 作一级标准物质标定 KMnO 4 溶液 ,标定是时要添加 __硫酸 ___ 以维持溶液的酸性,不能用盐酸,因 高锰酸根会氧化氯离子 ;

数据结构 第二章自测题答案

第2章自测卷答案姓名班级 一、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1. 【严题集 2.2①】在顺序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需要平均移动表中一半元素,具体移动的元素个数与表长和该元素在表中的位置有关。 2. 线性表中结点的集合是有限的,结点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 3. 向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的第i个元素(1≤i≤n+1)之前插入一个元素时,需向后移动n-i+1 个元素。 4. 向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中删除第i个元素(1≤i≤n)时,需向前移动n-i 个元素。 5. 在顺序表中访问任意一结点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1),因此,顺序表也称为随机存取的数据结构。 6. 【严题集2.2①】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的物理位置必定相邻。单链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的物理位置不一定相邻。 7. 【严题集2.2①】在单链表中,除了首元结点外,任一结点的存储位置由其直接前驱结点的链域的值指示。 8.在n个结点的单链表中要删除已知结点*p,需找到它的前驱结点的地址,其时间复杂度为O(n)。 二、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勾,反之打叉)(每小题1分,共10分)(×)1. 链表的每个结点中都恰好包含一个指针。 答:错误。链表中的结点可含多个指针域,分别存放多个指针。 例如,双向链表中的结点可以含有两个指针域,分别存放指向其 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结点的指针。 (×)2. 链表的物理存储结构具有同链表一样的顺序。 错,链表的存储结构特点是无序,而链表的示意图有序。 (×)3. 链表的删除算法很简单,因为当删除链中某个结点后,计算机会自动地将后续的各个单元向前移动。 错,链表的结点不会移动,只是指针内容改变。 (×)4. 线性表的每个结点只能是一个简单类型,而链表的每个结点可以是一个复杂类型。 错,混淆了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链表也是线性表!且即使是顺序 表,也能存放记录型数据。 (×)5. 顺序表结构适宜于进行顺序存取,而链表适宜于进行随机存取。

物理化学题第八章61-80.pdf

61 对于由AgNO 3和过量的KBr溶液制备得到的溶胶以下的说法中何者是正确的 A 定位离子是Ag+ B 反离子是Br– C 扩散层带负电 D 它是负溶胶 D 由于KBr过量生成的AgBr吸附Br–而成为负溶胶反离子是K+扩散层带正电 62 对于As2S3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 LiCl B NaCl C CaCl2 D AlCl3 D As 2S3是负溶胶它的反离子正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Al3+价数最高 63 对于Al2O3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 KCl B KNO3 C K3[Fe(CN)6] D K2C2O4 C Al 2O3是正溶胶它的反离子负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Fe(CN)6]3–价数最高 64 用AgNO 3和KI过量制备的AgI溶胶下列电解质中对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 La(NO3)3 B Mg(NO3)2 C NaNO3 D KNO3 A 当KI过量时制备的AgI溶胶是负溶胶它的反离子正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La3+价数最高 65 测定不同电解质对某一浓度的Fe(OH) 溶胶的聚沉值mmol/L数据如下 1/2BaCl2K2SO4 NaCl KCl 0.205 9.65 9.25 9.00 由此得到下面的结论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A Fe(OH)3是正溶胶 B 正离子对聚沉影响不大 C 二价负离子比一价负离子聚沉能力强 D 相同浓度的KCl和BaCl2聚沉能力相似 D 带有二价负离子的K2SO4的聚沉值最小即聚沉能力最强说明Fe(OH)3是正溶胶选项A B C都是正确的相同浓度的KCl和BaCl2后者Cl–浓度比前者大一倍因此聚沉能力不等 66 测定不同电解质对某一浓度Fe(OH) 溶胶的聚沉值mmol/L数据如下 KCl KI K2SO4 KBr 0.205 16.0 12.5 9.00 由此得到下面的结论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A Fe(OH)3是正溶胶 B 二价负离子比一价负离子聚沉能力强 C 一价负离子聚沉能力排序为Cl–>Br–>I– D 一价负离子聚沉值排序为Cl–>Br–>I– D 带有二价负离子的K2SO4的聚沉值比一价离子小得多即聚沉能力强得多说明Fe(OH)3 是正溶胶选项A B C都是正确的选项D按聚沉值排序排反了 67 在Fe(OH)3Mg(OH)2As2S3和AgI制备时AgNO3过量四种溶胶中哪一个与其他三种溶胶混合时会发生聚沉 A Fe(OH)3 B Mg(OH)2 C As2S3 D AgI C As2S3是负溶胶其他三种多为正溶胶正负溶胶混合会发生聚沉 68 江河水中含有的泥沙混悬物在出海口附近发生沉淀原因有多种其中与胶体化学有关的因素是 A 盐析作用 B 电解质聚沉作用 C 溶胶互沉作用 D 破乳作用 B 江河水在出海口与海水混合海水中含大量电解质使泥沙混悬物发生沉淀

《普通化学》复习题标准答案

《普通化学》复习题答案

————————————————————————————————作者:————————————————————————————————日期: 2

3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36题) 1. 因为H =U+PV ,而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理想气体的焓与p 、V 、T 均有关。(×) 2. 体系状态发生变化后,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要发生变化。(√) 3. 任何循环过程必定是可逆过程。 (×) 4. 因为ΔH =QP ,而H 是状态函数,所以热也是状态函数。(×) 5. 一定量的气体,从始态A 变化到终态B ,体系吸收100 J 的热量,对外作功200 J ,这不符合热力学 第一定律 。(×) 6. 在一个绝热刚性容器中进行一个放热反应,则ΔU=ΔH=0。(×) 7. 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系的体积、压力无关。 (√) 8. 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9. 反应CO(g)+H 2O(g)=CO 2(g)+H 2(g),因为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无论总压如何变化,对平衡均 无影响。(√) 10.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ΔG >0,所以要选用合适催化剂,使反应能够进行。(×) 11. 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度加快,逆反应速度减慢,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12. 因为H =U +pV ,所以焓是热力学能与体积功pV 之和。(×) 13. 理想气体在等外压力下绝热膨胀,因为等外压力,所以QP=ΔH ;又因为绝热,所以QP=0。由此得 QP=ΔH=0。(×) 14. 在一个容器中:H 2(g)+Cl 2(g) = 2HCl(g)。如果反应前后T 、p 、V 均未发生变化,设所有气体均可视 作理想气体,因为理想气体的U=f(T),所以该反应的ΔU=0。(×) 15. 稳定单质在298.15 K 时,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熵均为零。(×) 16. 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A(g)+B(g)=C(g) ,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 的惰性气体,则平衡将不移动。(√) 17. 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越高,表示该电对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 18. 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书写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却随反应式的书写而变化。(√) 19. 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标准电动势和标准平衡常数均为零。(×) 20. 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幂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 21.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22. 在AgCl 的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会降低AgCl 的溶解度。(√) 23. 对于分布沉淀,沉淀时所需沉淀剂浓度小的后沉淀。(×) 24. 在原电池中,电极电势高的为正极,其对应的反应为氧化反应,电极电势低的为负极,其对应的反

化学实验室常识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实验室常识知识点复习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数据结构——线性表自测题答案

第2章答案 一、填空 1.在顺序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需要平均移动表中一半元素,具体移动的元素个数与表长和该元素在表中的位置有关。 2. 线性表中结点的集合是有限的,结点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 3. 向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的第i个元素(1≤i≤n+1)之前插入一个元素时,需向后移动n-i+1 个元素。 4. 向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中删除第i个元素(1≤i≤n)时,需向前移动n-i 个元素。 5. 在顺序表中访问任意一结点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1),因此,顺序表也称为随机存取的数据结构。 6.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的物理位置必定相邻。单链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的物理位置不一定相邻。 7.在单链表中,除了首元结点外,任一结点的存储位置由其直接前驱结点的链域的值指示。 8.在n个结点的单链表中要删除已知结点*p,需找到它的前驱结点的地址,其时间复杂度为O(n)。 二、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勾,反之打叉) (×)1. 链表的每个结点中都恰好包含一个指针。 答:错误。链表中的结点可含多个指针域,分别存放多个指针。例如,双向链表中的结点可以含有两个指针 域,分别存放指向其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结点的指针。 (×)2. 链表的物理存储结构具有同链表一样的顺序。错,链表的存储结构特点是无序,而链表的示意图有序。(×)3. 链表的删除算法很简单,因为当删除链中某个结点后,计算机会自动地将后续的各个单元向前移动。错,链表的结点不会移动,只是指针内容改变。 (×)4. 线性表的每个结点只能是一个简单类型,而链表的每个结点可以是一个复杂类型。 错,混淆了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链表也是线性表!且即使是顺序表,也能存放记录型数据。 (×)5. 顺序表结构适宜于进行顺序存取,而链表适宜于进行随机存取。 错,正好说反了。顺序表才适合随机存取,链表恰恰适于“顺藤摸瓜” (×)6. 顺序存储方式的优点是存储密度大,且插入、删除运算效率高。 错,前一半正确,但后一半说法错误,那是链式存储的优点。顺序存储方式插入、删除运算效率较低, 在表长为n的顺序表中,插入和删除一个数据元素,平均需移动表长一半个数的数据元素。 (×)7. 线性表在物理存储空间中也一定是连续的。 错,线性表有两种存储方式,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后者不要求连续存放。 (×)8. 线性表在顺序存储时,逻辑上相邻的元素未必在存储的物理位置次序上相邻。 错误。线性表有两种存储方式,在顺序存储时,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存储的物理位置次序上也相邻。(×)9. 顺序存储方式只能用于存储线性结构。 错误。顺序存储方式不仅能用于存储线性结构,还可以用来存放非线性结构,例如完全二叉树是属于 非线性结构,但其最佳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方式。(后一节介绍) (×)10. 线性表的逻辑顺序与存储顺序总是一致的。 错,理由同7。链式存储就无需一致。 三、单项选择题

普通化学练习题

普通化学练习题 一、 判断题 1、一个溶液所有组分的摩尔分数总和为1() 2、状态函数都具容量性质() 3、化学反应中发生碰撞的分子,不一定是活化分子() 6、平衡状态是正逆反应都停止的状态() 7、某胶体溶液在电渗时液体向负极移动,说明胶粒带正电() 8、自发进行的反应,其焓值总是下降的() 9、化学反应的级数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大() 10、胶粒只包含胶核和电势离子,不包括反离子() 二、单选题 1、下列配离子在强酸介质中肯定能稳定存在的是() A 、-2342)(O C Fe B 、+263)(NH Mn C 、-36AlF D 、-2AgCl 2、土壤胶粒带负电,下列对它凝结能力最强的是() A 、42SO Na B 、3AlCl C 、4MgSO D 、- ])([63CN Fe K 3下列过程系统熵值基本不变的是() A 、石灰石的分解B 、碳与氧生成二氧化碳 C 、固体硝酸钾溶解D 、液体乙醇蒸发为气体 4、由石墨到金刚石的转变过程,标准焓变为1.9千焦/摩,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为2.9千焦/摩,二者相比无序度更高的是() A 、石墨B 、金刚石C 、二者都一样D 、无法判断 5、反应C (s )+CO 2(g) = 2CO(g)的K p 的表达式写作( )

A 、)()(/)(22CO p C p CO p B 、)(/)(2CO p CO p C 、)()(/)(2CO p C p CO p D 、)(/)(22CO p CO p 6、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C ) A 、分子的活化能提高了B 、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了 C 、活化分子数增多了D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7、溶胶粒子进行电泳时( D ) A 、胶粒向正极运动,电势离子和吸附离子向负极移动 B 、胶粒向正极运动,扩散层向负极运动 C 、胶团向一个极移动 D 、胶粒向一极移动,扩散层向另一极移动 8、下列给定热力学条件下,高温自发的过程是(B ) A 、0,0?>?S H C 、0,0?S H D 、0,0>?

基础化学练习题(有答案)

复习思考题一 一、 填空题 1.5.0g ·L -1的硼酸(H 3BO 3)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0.081 mol ·L -1。 2.不同基本单元的高锰酸钾溶液,其浓度关系为c (KMnO 4)= 0.2 c (5 1KMnO 4)。 4.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有半透膜 和 存在浓度差 。 5.25℃时,已知难溶电解质MX 2的溶度积为K sp ,溶解度为S ,其K sp 与S 的关系为 (Ksp / 4)^(1/3) 。 6.在水溶液中有Ac -、HCO 3-、H 2O 、NO 2-、HS -、CO 32-、H 2S 、H 2PO 4-、PO 43-、HCN ,根据质子理论,能作酸不能作碱的有 H2S 、 HCN ;能作碱不能作酸的有 Ac- 、NO2-、CO32-、 PO43 ;既能作酸又可作碱的有 HCO3- 、H 2O 、 HS-、H2PO4- 。 7.在HAc 溶液中加入NaAc ,HAc 的解离度将会 减小 ,这种现象称为 盐 效应。 8. 已知HAc 、H 2PO 4-和NH 4+的p K a 分别为4.76、7.21和9.25。若欲配制与正常人血浆pH 相同的缓冲溶液,应选用的缓冲系为 H2PO4- 、HPO42- ,其中抗酸成分是 HPO42- 。 9.用一级标准物质Na 2B 4O 7·10H 2O 标定HCl 溶液的浓度时,滴定反应式 为_ Na2B4O7(aq)+_HCl (aq )+5 H2O (l )===4H3BO3+2NaCl (aq )_______,化学计量点时计算[H +]的公式为 -0.5log(Ka* C) ,可以选择 甲基红 为指示剂。 10.下列数据:0.00841、1.24×10-5、0.0020、1000和pH=10.50的有效数字位数分别是 3 、 3 、 2 、 4 和 2 。 11.用Na 2C 2O 4作一级标准物质标定KMnO 4溶液,标定是时要添加__硫酸___ 以维持溶液的酸性,不能用盐酸,因 高锰酸根会氧化氯离子 ;

《普通化学》复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36题) 1.因为H=U+PV,而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理想气体的焓与p、V、T均有关。(×) 2.体系状态发生变化后,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要发生变化。(√) 3.任何循环过程必定是可逆过程。(×) 4.因为ΔH=QP,而H是状态函数,所以热也是状态函数。(×) 5.一定量的气体,从始态A变化到终态B,体系吸收100J的热量,对外作功200J,这不符合热 力学第一定律。(×) 6.在一个绝热刚性容器中进行一个放热反应,则ΔU=ΔH=0。(×) 7.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系的体积、压力无关。(√) 8.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9.反应CO(g)+H2O(g)=CO2(g)+H2(g),因为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无论总压如何变化,对平衡 均无影响。(√) 10.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ΔG>0,所以要选用合适催化剂,使反应能够进行。(×) 11.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度加快,逆反应速度减慢,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12.因为H=U+pV,所以焓是热力学能与体积功pV之和。(×) 13.理想气体在等外压力下绝热膨胀,因为等外压力,所以QP=ΔH;又因为绝热,所以QP=0。由此得QP =ΔH=0。(×) 14.在一个容器中:H2(g)+Cl2(g) =2HCl(g)。如果反应前后T、p、V均未发生变化,设所有气体均 可视作理想气体,因为理想气体的U=f(T),所以该反应的ΔU=0。(×) 15.稳定单质在298.15K时,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熵均为零。(×) 16.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A(g)+B(g)=C(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的 惰性气体,则平衡将不移动。(√) 17.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越高,表示该电对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 18.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书写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却随反应式的书写而变化。(√) 19.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标准电动势和标准平衡常数均为零。(×) 20.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幂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 2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22.在AgCl的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会降低AgCl的溶解度。(√) 23.对于分布沉淀,沉淀时所需沉淀剂浓度小的后沉淀。(×) 24.在原电池中,电极电势高的为正极,其对应的反应为氧化反应,电极电势低的为负极,其对应的反应为

医用基础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医用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化学反应速度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B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C .活化能降低 D .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2.对于反应(g)O N (g)2NO 422=的标准平衡常数θ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g)2NO (g)O N 242=的标准平衡常数等于1/θK B .(g)O N 2 (g)4NO 422=的标准平衡常数与θK 相同 C . (g)2NO (g)O N 242=的标准平衡常数与θK 相同 D .θK 值大小与温度无关 3.关于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可以催化0m r ?G △的反应,它可以促使不能发生的反应发生 B .催化剂可以改变平衡常数 C .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了反应路线,降低了活化能,因而加快了反应 D .催化剂只能催化正向反应,不催化逆向反应 4.碳酸钙的分解反应:(g)CO CaO(s) CaCO 23+=,其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A .[][][]) /CaCO () /CO )(/CaO (32θ θθθc p c K = B .θθp p K /2CO = C .[][][]) /CaCO () /)(/CaO (3CO 2θ θθθ c p p c K = D .[]θθp K /CO 2= 5.硫化氢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为: (aq)S (aq)O 2H O(l)2H S (aq)H 2322-++=+ 其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A .[ ][ ][ ] ) /S H () /S ()/O H (2223θθθθ c c c K -+= B .[][ ][ ] ) /S H () /S )(/O H (223 θθθθc c c K -+ = C .[][][]) /S H ()/S ()/O H 2(2 223 θθθθ c c c K - + = D .[][][][]2 2 2 223 ) /O H ()/S H ()/S ()/O H (θθθθθ c c c c K - + =

数据结构自测题(1)

第十一章文件 一、选择题 1. 散列文件使用散列函数将记录的关键字值计算转化为记录的存放地址,因为散列函数是一对一的关系,则选择好的()方法是散列文件的关键。【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1二、5 (2分)】 A. 散列函数 B. 除余法中的质数 C. 冲突处理 D. 散列函数和冲突处理 2. 顺序文件采用顺序结构实现文件的存储,对大型的顺序文件的少量修改,要求重新复制整个文件,代价很高,采用()的方法可降低所需的代价。【北京邮电大学 2000 二、8 (20/8分)】 A. 附加文件 B. 按关键字大小排序 C. 按记录输入先后排序 D. 连续排序 3. 用ISAM组织文件适合于()。【中科院软件所 1998】 A.磁带 B.磁盘 4.下述文件中适合于磁带存储的是()。【中科院计算所 2000 一、7(2分)】 A. 顺序文件 B. 索引文件 C. 散列文件 D. 多关键字文件 5. 用ISAM和VSAM组织文件属于()。 A. 顺序文件 B. 索引文件 C. 散列文件

【中国科技大学 1998 二、5(2分)中科院计算所 1998 二、5(2分)】 6. ISAM文件和VASM文件属于()。【山东大学 2001 二、5 (1分)】 A. 索引非顺序文件 B. 索引顺序文件 C. 顺序文件 D. 散列文件 7. B+树应用在( )文件系统中。【北京邮电大学 2001 一、1(2分)】 A. ISAM B. VSAM 二、判断题 1. 文件是记录的集合,每个记录由一个或多个数据项组成,因而一个文件可看作由多个记录组成的数据结构。【长沙铁道学院 1998 一、5 (1分)】 2. 倒排文件是对次关键字建立索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7 一、10(1分)】 3. 倒排序文件的优点是维护简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5 五、10(1分)】 【西安交通大学 1996 二、6 (3分)】 4. 倒排文件与多重表文件的次关键字索引结构是不同的。 5. Hash表与Hash文件的唯一区别是Hash文件引入了‘桶’的概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6六10(1分)】 6. 文件系统采用索引结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北京邮电大学 2000 一、10 (1分)】

物理化学第八章练习

物理化学(二)化学动力学练习1 (2015级) 一、选择题 ( 共16题 ) 1. 反应 A k 1 B (I);A k 2 D (II),已知反应 I 的活化能 E 1大于反应 II 的 活化能 E 2,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 B 和 D 的比例? ( ) (A) 提高反应温度 (B) 延长反应时间 (C) 加入适当催化剂 (D) 降低反应温度 2. 两个活化能不相同的反应,如 E 2> E 1,且都在相同的升温度区间内升温, 则: ( ) (A) 21 d ln d ln d d k k T T > (B) 21 d ln d ln d d k k T T < (C )21 d ln d ln d d k k T T = (D) 21 d d d d k k T T > 3. 对于反应 2NO 2= 2NO + O 2,当选用不同的反应物和产物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 相互关系为: ( ) (A) -2d[NO 2]/d t = 2d[NO]/d t = d[O 2]/d t (B) - d[NO 2]/2d t = d[NO]/2d t = d[O 2]/d t = d ξ /d t (C) - d[NO 2]/d t = d[NO]/d t = d[O 2]/d t (D) - d[NO 2]/2d t = d[NO]/2d t = d[O 2]/d t = 1/V d ξ /d t 4. 反应 A →产物 为一级反应,2B → 产物 为二级反应,t 12 (A) 和 t 12 (B) 分别 表示两反应的半衰期,设 A 和 B 的初始浓度相等,当两反应分别进行的时间为 t = 2t 12 (A) 和 t = 2t 12 (B) 时,A ,B 物质的浓度 c A ,c B 的大小关系为: ( ) (A) c A > c B (B) c A = c B (C) c A < c B (D) 两者无一定关系 5. 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 0.04 mol ·dm -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 360 s ,初始浓度 为 0.024 mol ·dm -3时,半衰期为 600 s ,此反应为: ( ) (A) 0 级反应 (B) 1.5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普通化学》期末复习题

《普通化学》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 1、因为H =U+PV ,而理想气体的内能仅就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理想气体的焓与p 、V 、T 均有 关。 ( ) 2、体系状态发生变化后,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要发生变化 ( ) 3、任何循环过程必定就是可逆过程。 ( ) 4、因为ΔH =Q P ,而H 就是状态函数,所以热也就是状态函数。 ( ) 5、一定量的气体,从始态A 变化到终态B,体系吸收100 J 的热量,对外作功200 J,这不符合热 力学第一定律 ( ) 6、在一个绝热刚性容器中进行一个放热反应,则ΔU=ΔH=0 ( ) 7、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焓只就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系的体积、压力无关 ( ) 8、在定温定压条件下,0>?m r G 的反应一定不能进行。 ( ) 9、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 10、因为ln r m G RT K θ?=-o ,所以r m G θ?就是平衡状态时的吉布斯函数变。 ( ) 11、某化学反应的m r G ?若大于零,则ο K 一定小于1。 ( ) 12、化学反应的Δr G m θ也可以用来判断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 ) 13、反应CO(g)+H 2O(g)==CO 2(g)+H 2(g),因为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无论总压如何变化, 对平衡均无影响。 ( ) 14、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ΔG >0,所以要选用合适催化剂,使反应能够进行。( ) 15、某反应的m r G ?代数值越小,反应自发性越大,反应也越快。 ( ) 16、0、1mol/L NaCN 溶液的pH 比相同浓度的NaF 溶液的pH 要大,这表明b K ?(CN -)大于 b K ?(F -)。 ( )

基础化学练习题02.doc

第二章辱篱溶液的像够樨 首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答案 难题解析[TOP] 例2-1己知异戊烷C5H I2的摩尔质量MC5H12) = 72.15 g mof1,在20.3°C的蒸气压为77.31 kPa。现将一难挥发性非电解质0.0697g溶于0.891g异戊烷中,测得该溶液的蒸气压降低了 2.32 kPa。 (1)试求出异戊烷为溶剂时Raoult定律中的常数K; (2)求加入的溶质的摩尔质量。 分析Raoult定律中的常数K=p}M M注意“°是溶剂异戊烷的蒸气压。 解(1)r _ B _ 〃B "R % 性 M A △p _ P X B - P MA — p“A “B - KI)B K = ]?M A 对于异戊烷有K = pM x = 77.31 kPax72.15 g moF =5578 kPa g mol" = 5.578 kPa kg-mol'1 ( △p = Kby=K “B 2) M B =K=5.578kPakgmoL --------------- °'°69/g----------- = 188g-mor1 △P'f 2.32kPax 些kg 1000 例2-2 一种体液的凝固点是-0.50°C ,求其沸点及此溶液在0C时的渗透压力(已知水的件1.86 K kg mol", Kb=0.512K kg mol")。 分析稀薄溶液的四个依数性是通过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相互关连的,即 坐=竺=竺“互 K Kb RT 因此,只要知道四个依数性中的任一个,即E通过海计算其他的三个依数性。

,M 0.500K n9AQ…-i K = -------- = = 0.269 mol- kg % 1.86Kkgmor, △L =4如=0.512K-kg-mor' x0.269mol-kg'1 =0.138K 故其沸点为100+0.138= 100.138°C OC时的渗透压力H = cRT x b.RT = 0.269molL-l x8.31JK'1-mor,x273K =0. 269mol-L',x8.31kPa L-K'l-mor,x273K =610 kPa 例2-3按溶液的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下列溶液: %1O.lOOmol-kg1的葡萄糖溶液②0.100mol?kg"的NaCI溶液 %10.100mol?kg』的尿素溶液④0.100mol?kg"的蔡的苯溶液 分析这里要考虑多种因素:溶剂的凝固点、溶剂的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溶液的质景摩尔浓度、溶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 解①②③的溶剂为水,7f° = 0°C, Kf=1.86K?kg?moL。 AT}(葡萄糖)=AT}(尿素)=0.100 mol kg-1 x 1.86 K kg mol 1 =0.186K 仆(葡萄糖)=仆(尿素)=?0.186°C o %1的溶剂为苯,普= 5.50 C, Kf=5.10KkgmoL。 △仆(票)=0.100 mol kg-1x5.10 K-kg-mol-1 =0.510 K 7}(荼)=5.50-0.510 = 4.99 °C。 %1为强电解质溶液,其他为非电解质溶液。 △仆(NaCI) = 2x0.100 mol kg」xl.86 K kg moL =0.372 K T f(NaCI) = - 0.372 °C。 综合以上因素,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④〉①二③〉②。 学生自测题[TOP] 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寸,错的打x) 1.由于乙醴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2.在液体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曲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气、液两相共存时的相应温度及压

数据结构自测题及解答

一、概念题(每空0.5分,共28分) 1.树(及一切树形结构)是一种“________”结构。在树上,________结点没有直接前趋。对树上任一结点X来说,X是它的任一子树的根结点惟一的________。 2.由3个结点所构成的二叉树有种形态。 3.一棵深度为6的满二叉树有个分支结点和个叶子。 4.一棵具有257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它的深度为。 5.二叉树第i(i>=1)层上至多有______个结点;深度为k(k>=1)的二叉树至多有______个结点。6.对任何二叉树,若度为2的节点数为n2,则叶子数n0=______。 7.满二叉树上各层的节点数已达到了二叉树可以容纳的______。满二叉树也是______二叉树,但反之不然。 8.设一棵完全二叉树有700个结点,则共有个叶子结点。 9.设一棵完全二叉树具有1000个结点,则此完全二叉树有个叶子结点,有个度为2的结点,有个结点只有非空左子树,有个结点只有非空右子树。 10.一棵含有n个结点的k叉树,可能达到的最大深度为,最小深度为。 11.二叉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根(N)、左子树(L)和右子树(R)。因而二叉树的遍历次序有六种。最常用的是三种:前序法(即按N L R次序),后序法(即按次序)和中序法(也称对称序法,即按L N R次序)。这三种方法相互之间有关联。若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序列是BEFCGDH,中序序列是FEBGCHD,则它的后序序列必是。 12.中序遍历的递归算法平均空间复杂度为。 13.二叉树通常有______存储结构和______存储结构两类存储结构。 14.如果将一棵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按层编号,则对任一编号为i(1<=i<=n)的结点X有: (1)若i=1,则结点X是______;若i〉1,则X的双亲PARENT(X)的编号为______。 (2)若2i>n,则结点X无______且无______;否则,X的左孩子LCHILD(X)的编号为______。 (3)若2i+1>n,则结点X无______;否则,X的右孩子RCHILD(X)的编号为______。 15.每个二叉链表的访问只能从______结点的指针,该指针具有标识二叉链表的作用。 16.二叉链表中每个存储结点的每个指针域必须有一个值,这个值或者是____________的指针,或者是______。 17.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中,一共有________个指针域,其中只有________个用来指向结点的左 右孩子,其余的________个指针域为NULL。 18.二叉树有不同的链式存储结构,其中最常用的是________与________。 19.若二叉树的一个叶子是某子树的中根遍历序列中的第一个结点,则它必是该子树的后根遍历序列中的________个结点。 20.树与二叉树之间最主要的差别是:二叉树中各结点的子树要区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即使在结点只有一棵子树的情况下,也要明确指出该子树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 21.树的结点数目至少为________,二叉树的结点数目至少为________。 22.树的主要遍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 23.由________转换成二叉树时,其根结点的右子树总是空的。 24.哈夫曼(Huffman)树是带权路径长度________的树,通常权值较大的结点离根________。 25.用5个权值{3, 2, 4, 5, 1}构造的哈夫曼(Huffman)树的带权路径长度是。 26. n个结点的线索二叉树中的线索数目为。 27.用数组[1..n]存放d堆,对于位于i的节点项,其父节点为;子节点为。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不含任何结点的空树。 (A)是一棵树; (B)是一棵二叉树; (C)是一棵树也是一棵二叉树; (D)既不是树也不是二叉树

物理化学练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一、选择题 1. 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 mol·kg-1和0.1 mol·kg-1的两个电解质溶液, 其电阻分别为1000 Ω和500 Ω,则它们依次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B ) (A) 1 : 5 (B) 5 : 1 (C) 10 : 5 (D) 5 : 10 2. 298 K时,0.005 mol·kg-1的KCl 和0.005 mol·kg-1的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 活 度系数分别为γ±,1和γ±,2,则有( A ) (A) γ±,1= γ±,2(B) γ±,1>γ±,2 (C) γ±,1<γ±,2(D) γ±,1≥γ±,2 3. 在HAc解离常数测定的实验中,总是应用惠斯顿电桥。作为电桥平衡点的指零仪器,结合本实验,不能选用的是:(D ) (A) 耳机(B) 电导率仪 (C) 阴极射线示波器(D) 直流桥流计 4. 1-1型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作是正负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C ) (A) (A) 强电解质 (B) (B) 弱电解质 (C) (C) 无限稀释电解质溶液 (D) (D) 摩尔浓度为1的溶液 二、填空题( 共7题14分) 11. 2 分(3892) 3892 CaCl2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 分(4069) 4069 0.3 mol·kg-1Na2HPO4水溶液的离子强度是_____0.9_____________ mol·kg-1。 13. 2 分(4070) 4070 浓度为0.1 mol·kg-1的MgCl2水溶液,其离子强度为______0.3_____________ mol·kg-1。 14. 2 分(3822) 3822 有下列溶液: (A) 0.001 mol·kg-1 KCl (B) 0.001 mol·kg-1 KOH (C) 0.001 mol·kg-1 HCl (D) 1.0 mol·kg-1 KCl 其中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C );最小的是( D )。 三、计算题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