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化学自测题

普通化学自测题

普通化学自测题
普通化学自测题

1. 在化学反应中,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主要是因为改变了

(1) ,降低了(2) ,速率常数k (3) (增大,减小,不变)。

2.在热力学系统中,系统对环境放热Q (4) 0(>、<或=);环境对系统做功W (5) 0(填>、<或=);某系统对环境放热120kJ ,同时环境对系统做功80kJ ,则系统的热力学能变ΔU 为(6) 。

3.反应2AB(g)+B 2(g) = 2AB 2(g)若为基元反应,则其速率方程为

(7) ,对AB 来说为(8) 级反应,总反应级数为(9) ;当反应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10) 倍。

4.H 2O 的共轭酸是(11)________,共轭碱是(12)________。

5.符号3P 电子的主量子数为(13) ;角量子数为(14) 。

6.对于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标准平衡常数(15) 。

7. 对于可逆反应,一般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其速率系数k (正)将(16) ,

k (逆)将(17) 。

8.在HAc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HCl ,HAc 的电离度将(18) ,溶液的pH 值将(19)

9.已知Θ?(Zn 2+/Zn )=-0.7618V ,Θ?(Cu 2+/Cu )=0.3419V ,设计一原电池,其电池符号为(20) ,正极反应为

(21) ,负极反应为(22) ,电池反应为(23) ,电动势为(24) ,平衡常数为(25) 。

1.已知反应: NO(g)+CO(g)=1/2N 2(g)+CO 2(g)的△rHm ?(298.15K)=-373.2kJ·mol -1,要有利于取得有毒气体NO 和CO 的最大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 低温低压

B 高温高压

C 低温高压

D 高温低压

2.在下列反应中,进行1mol 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最大:

A CH 4(l) + 2O 2(g) = CO 2(g) + 2H 2O(g)

B CH4(g) + 2O2(g) = CO2(g) + 2H2O(g)

C CH4(g) + 2O2(g) = CO2(g) + 2H2O(l)

D CH4(g) + 3/2O2(g) = CO (g) + 2H2O(l)

3.为有利于反应2NH3(g)+CO2(g) CO(NH2)2(aq)+H2O(l) (Δr H m?<0)向右进行,理论上采用的反应条件是

A 低温高压

B 高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低压

4. 已知φ? (I2/I-)=0.535V,φ? (H2O2/H2O )=1.776V,φ? (Cl2/Cl-) =1.358V,

φ? (Na+/Na)= –2.76V ,则这几对电对中还原性最强的是

A Na

B H2O2

C Cl2

D I2

5.某温度时,反应H2(g) + Br2(g) = 2HBr(g)的标准平衡常数K?=4×10-2,则反应HBr(g) = 1/2H2(g) +1/2 Br2(g)的标准常数K?等于

A 1/4×10-2

B 1/(4×10-2)1/2

C 4×10-2

D 1.6×10-3 6.下列各种物质的溶液浓度均为0.01mol·kg-1,按它们的渗透压递减的顺序排列

A HAc-NaCl-C6H12O6-CaCl2

B C6H12O6-HAc-NaCl-CaCl2

C CaCl2-NaCl-HAc-C6H12O6

D CaCl2-HAc-C6H12O6-NaCl

7.H2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

A 氢键

B 取向力

C 诱导力

D 色散力

8.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是

A (3,1,—2,—1/2)

B (4,0,2,1/2)

C (5,—3,—3,1/2)

D (3,2,2,1/2)

9.下列几种物质中△f G m? (298K)为零的是

A Br2(g)

B Br-(aq)

C Br2(l)

D Br2(aq)

10.下列何种函数不是状态函数

A U

B H

C G

D W

11.设AgCl在水中,在0.01mol·dm-3CaCl2中,在0.01mol·dm-3NaCl中以及在0.05mol·dm-3AgNO3中的溶解度分别为s0、s1、s2和s3,这些量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A s0>s1>s2>s3

B s0>s2>s1>s3

C s0>s1=s2>s3

D s0>s2>s3>s1

12.土壤中NaCl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性质有关的是

A 蒸气压下降

B 沸点升高

C 冰点下降

D 渗透压

13.反应A2+2B====2D的速率方程为V=kc(A2)c2(B)则该反应

A 一定是基元反应

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

C 不能确定是否是基元反应

D 反应是二级反应

14.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A 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加

B 反应系统的混乱度增加

C 活化分子分数增大

D 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加

15.升高同样温度,一般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倍数较多的是

A 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

C Ea较大的反应

D Ea较小的反应

1.由于2NO(g)+2H2(g)=N2(g)+2H2O(g),故速率方程为v=kC NO2 C H22,反应级数为4。

2.在一定温度下,改变溶液的pH,水的离子积不变。

3.溶度积小的难溶物溶解度也一定小。

4.△r Sm?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5.因为△r G m? =△r H m?–T△r S m?,所以温度T越高,△r G m?越小,反应越易自发进行。

6.一个电极反应乘以或除以任何实数时,电对的φ?值都会作相应的改变。7.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rGm?1、如何从化学平衡观点来理解溶度积规则?试用溶度积规则解释下列事实(1)CaCO

3

溶于稀HCl溶液中;

(2)Mg(OH)

2溶于NH

4

Cl溶液中。

2、为什么Na2CO3溶液是碱性的?而ZnCl2溶液却是酸性的?试用酸碱质子理论予以说明。

3.为什么海水鱼不能生活在淡水中?

4.已知原电池:(-)Zn| Zn2+(c

1 )‖Ag+(c

2

) |Ag(+),改变下列条件对原电池电

动势有何影响?

(1)增加Zn2+溶液的浓度(2)在Zn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

1.某温度时8.0molSO2和4.0molO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生成SO3气体,测得起始和平衡时(温度不变)系统的总压力分别为300kPa和220kPa,试利用上述实

验数据求该温度时反应: 2SO

2(g)+ O

2

(g)= 2SO

3

(g)的标准平衡常数和 SO

2

的转

化率。

2. 已知K b(NH3·H2O) = 1.8×10-5,试计算100mL 0.1mo l·dm-3氨水溶液的pH 值为多少?若向此溶液中加入100mL 0.2mol·dm-3 MgCl2溶液时,有无Mg(OH)2沉淀生成?

(已知K s[Mg(OH)2]= 5.6×10-12)。

3.已知φ? (I2/I-)=0.54V ,φ? (Fe3+/Fe2+)=0.77V ,在25℃利用下列反应组成原电池:2Fe3+(aq) + I-(aq) = 2Fe2+(aq)+ I2(s)

⑴计算该原电池的E?

⑵计算反应的K?

⑶写出原电池图式

⑷计算当c (I- )=0.01mol·dm-3,c (Fe3+)= c (Fe2+)/10时,原电池的E。

普通化学复习题

普通化学复习题 Δ= 0的是()。 1.在下列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焓f m H A. C(石墨) B. C(金刚石) C. CO D. CO2 2.通常,反应或过程的哪个物理量可通过弹式热量计直接测定而获得()。 A.?H B. p?V C. q p D. q v 3. 某过程中,系统从环境吸热100J,对环境做功20J,此过程中体系?U=()。 A. 80J B.120J C. -80J D. -120J 4.对于状态函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系统处于平衡态,某一状态函数的值就已经确定。 B. 状态函数和途径函数一样,其变化值取决于变化过程。 C.?H和?U都是状态函数。 D.任一状态函数的值都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5真实气体行为接近理想气体性质的外部条件是() A.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 6.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不随时间而变化。 B.?G m? = 0 C.正、逆反应速率常数相等。 D.催化剂可提高其平衡转化率。 7. 反应3/2 H2(g) + 1/2 N2(g) ═ NH3(g),当反应进度ξ=1/2时,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消耗掉1/2 mol N2 B. 消耗掉3/2 mol H2 C. 生成1/4 mol NH3 D. 消耗掉N2,H2共1 mol 8. 某体系经循环过程回到起始状态,下列量中不一定为零的是()。 A. Q B. H C. S D. U 9.电镀工艺是将欲镀的金属作为电解池的() A.阴极 B.阳极 C.任意一个极 D.不能作为电极 10. 下列物质标准摩尔熵S?m的大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Na(s) < Br(g) < Br2(l) B. Na(s) < Br2(l) < Br2(g) C. Br2(l) < Na(s) < Br2(g) D. Br2(g)

最新初中化学溶液综合测试卷

初中化学溶液综合测 试卷

初中化学溶液综合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6道,每道10分)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不一定都是液体 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 g,则100 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 g 2.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略降低温度 D.室温时,蒸发少量水 3.一定温度下,向如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4.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 C.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60℃时,100 g水中加入9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可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5.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3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C.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约为50 g D.5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饱和 6.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基础化学练习题(有答案)

复习思考题一 一、 填空题 1.5.0g · L -1 的硼酸( H 3BO 3 )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0.081 mol ·L -1 。 .不同基本单元的高锰酸钾溶液, 其浓度关系为 c (KMnO 4)=0.2c 2 ( 1 KMnO 4)。 5 4.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有半透膜 和 存在浓度差 。 . ℃时,已知难溶电解质 MX 2 的溶度积为 K sp ,溶解度为 S ,其 K sp 与 S 5 25 的关系为 (Ksp / 4 )^(1/3 ) 。 6.在水溶液中有 Ac -、HCO 3-、H 2O 、NO 2-、HS -、CO 32-、H 2S 、H 2PO 4 -、PO 43-、 HCN ,根据质子理论,能作酸不能作碱的有 H2S 、 HCN ;能作碱不能作酸的有 Ac- 、 NO2- 、 CO32- 、 PO43 ;既能作酸又可作碱的有 HCO3- 、H 2O 、 HS-、 H2PO4- 。 7.在 HAc 溶液中加入 NaAc , HAc 的解离度将会 减小 ,这种现象 称为 盐 效应。 - + 8. 已知 HAc 、H 2PO 4 和 NH 4 的 pKa 分别为 4.76、7.21 和 9.25。若欲配制与 正 常 人 血 浆 pH 相 同 的缓 冲 溶 液 , 应 选 用 的 缓 冲 系 为 H2PO4- 、 2- HPO4 ,其中抗酸成分是 HPO42- 。 9.用一级标准物质 Na 2B 4O 7·10H 2O 标定 HCl 溶液的浓度时,滴定反应式 为 _ Na2B4O7(aq)+_HCl (aq )+5 H2O ( l )===4H3BO3+2NaCl ( aq )_______, 化学计量点时计算 [H + ]的公式为 -0.5log(Ka* C) ,可 以选择 甲基红 为指示剂。 10.下列数据: 0.00841、 1.24 ×10-5 、0.0020、1000 和 pH=10.50 的有效数字 位数分别是 3 、 3 、 2 、 4 和 2 。 11.用 Na 2C 2O 4 作一级标准物质标定 KMnO 4 溶液 ,标定是时要添加 __硫酸 ___ 以维持溶液的酸性,不能用盐酸,因 高锰酸根会氧化氯离子 ;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2. 下列三种胶体分散系统中,热力不稳定的系统是:() A.大分子溶胶 B.胶体电解质 C.溶胶 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4. 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A) 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B) 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避免 (C) 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 热不能全部转换成功 5.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A) W =0,Q <0,U <0 (B). W>0,Q <0,U >0 (C) W <0,Q <0,U >0

(D). W <0,Q =0,U >0 6. 对于化学平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态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 (B) 化学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C) 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化学势相等 (D)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化学平衡态 7. 封闭系统内的状态变化:() A 如果系统的?S >0,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sys B 变化过程只要对环境放热,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变化过程是否自发无法判断 C 仅从系统的?S sys 8. 固态的NH H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 4 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9. 在定压下,NaCl晶体,蔗糖晶体,与它们的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C和条件自由度f':() A C=3,f'=1 B C=3,f'=2 C C=4,f'=2 D C=4,f'=3 10. 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 (A) ΔS=0 (B) ΔG=0

《普通化学》复习题标准答案

《普通化学》复习题答案

————————————————————————————————作者:————————————————————————————————日期: 2

3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36题) 1. 因为H =U+PV ,而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理想气体的焓与p 、V 、T 均有关。(×) 2. 体系状态发生变化后,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要发生变化。(√) 3. 任何循环过程必定是可逆过程。 (×) 4. 因为ΔH =QP ,而H 是状态函数,所以热也是状态函数。(×) 5. 一定量的气体,从始态A 变化到终态B ,体系吸收100 J 的热量,对外作功200 J ,这不符合热力学 第一定律 。(×) 6. 在一个绝热刚性容器中进行一个放热反应,则ΔU=ΔH=0。(×) 7. 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系的体积、压力无关。 (√) 8. 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9. 反应CO(g)+H 2O(g)=CO 2(g)+H 2(g),因为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无论总压如何变化,对平衡均 无影响。(√) 10.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ΔG >0,所以要选用合适催化剂,使反应能够进行。(×) 11. 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度加快,逆反应速度减慢,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12. 因为H =U +pV ,所以焓是热力学能与体积功pV 之和。(×) 13. 理想气体在等外压力下绝热膨胀,因为等外压力,所以QP=ΔH ;又因为绝热,所以QP=0。由此得 QP=ΔH=0。(×) 14. 在一个容器中:H 2(g)+Cl 2(g) = 2HCl(g)。如果反应前后T 、p 、V 均未发生变化,设所有气体均可视 作理想气体,因为理想气体的U=f(T),所以该反应的ΔU=0。(×) 15. 稳定单质在298.15 K 时,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熵均为零。(×) 16. 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A(g)+B(g)=C(g) ,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 的惰性气体,则平衡将不移动。(√) 17. 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越高,表示该电对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 18. 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书写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却随反应式的书写而变化。(√) 19. 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标准电动势和标准平衡常数均为零。(×) 20. 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幂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 21.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22. 在AgCl 的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会降低AgCl 的溶解度。(√) 23. 对于分布沉淀,沉淀时所需沉淀剂浓度小的后沉淀。(×) 24. 在原电池中,电极电势高的为正极,其对应的反应为氧化反应,电极电势低的为负极,其对应的反

初三化学综合测试试题

2016年初三化学综合测试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一部分1至4页,第二部分4至8页,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除作图可用2B铅笔外,其他都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全卷共30个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 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16 Cl-35.5 Fe-56 H-1 C-1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 选,漏选均不能得分) 1.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煤矿矿井里的煤层气发生爆炸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D.用盐酸除去铁制用品表面的锈 2.下列环境问题与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关的是 A.白色污染B.酸雨C.臭氧层被破坏D.温室效应 3.锌铬黄(化学式为ZnCrO4)常用于制防锈涂料。锌铬黄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6 D.+7 4.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H+ B.Zn C.Cl2 D.H 5.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净化水时,常会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用它作杀菌、消毒 B.过滤是通常净化水必须采纳的基础工序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6.下列各图所示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读取液体体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实验室常识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实验室常识知识点复习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普通化学练习题

普通化学练习题 一、 判断题 1、一个溶液所有组分的摩尔分数总和为1() 2、状态函数都具容量性质() 3、化学反应中发生碰撞的分子,不一定是活化分子() 6、平衡状态是正逆反应都停止的状态() 7、某胶体溶液在电渗时液体向负极移动,说明胶粒带正电() 8、自发进行的反应,其焓值总是下降的() 9、化学反应的级数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大() 10、胶粒只包含胶核和电势离子,不包括反离子() 二、单选题 1、下列配离子在强酸介质中肯定能稳定存在的是() A 、-2342)(O C Fe B 、+263)(NH Mn C 、-36AlF D 、-2AgCl 2、土壤胶粒带负电,下列对它凝结能力最强的是() A 、42SO Na B 、3AlCl C 、4MgSO D 、- ])([63CN Fe K 3下列过程系统熵值基本不变的是() A 、石灰石的分解B 、碳与氧生成二氧化碳 C 、固体硝酸钾溶解D 、液体乙醇蒸发为气体 4、由石墨到金刚石的转变过程,标准焓变为1.9千焦/摩,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为2.9千焦/摩,二者相比无序度更高的是() A 、石墨B 、金刚石C 、二者都一样D 、无法判断 5、反应C (s )+CO 2(g) = 2CO(g)的K p 的表达式写作( )

A 、)()(/)(22CO p C p CO p B 、)(/)(2CO p CO p C 、)()(/)(2CO p C p CO p D 、)(/)(22CO p CO p 6、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C ) A 、分子的活化能提高了B 、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了 C 、活化分子数增多了D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7、溶胶粒子进行电泳时( D ) A 、胶粒向正极运动,电势离子和吸附离子向负极移动 B 、胶粒向正极运动,扩散层向负极运动 C 、胶团向一个极移动 D 、胶粒向一极移动,扩散层向另一极移动 8、下列给定热力学条件下,高温自发的过程是(B ) A 、0,0?>?S H C 、0,0?S H D 、0,0>?

基础化学练习题(有答案)

复习思考题一 一、 填空题 1.5.0g ·L -1的硼酸(H 3BO 3)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0.081 mol ·L -1。 2.不同基本单元的高锰酸钾溶液,其浓度关系为c (KMnO 4)= 0.2 c (5 1KMnO 4)。 4.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有半透膜 和 存在浓度差 。 5.25℃时,已知难溶电解质MX 2的溶度积为K sp ,溶解度为S ,其K sp 与S 的关系为 (Ksp / 4)^(1/3) 。 6.在水溶液中有Ac -、HCO 3-、H 2O 、NO 2-、HS -、CO 32-、H 2S 、H 2PO 4-、PO 43-、HCN ,根据质子理论,能作酸不能作碱的有 H2S 、 HCN ;能作碱不能作酸的有 Ac- 、NO2-、CO32-、 PO43 ;既能作酸又可作碱的有 HCO3- 、H 2O 、 HS-、H2PO4- 。 7.在HAc 溶液中加入NaAc ,HAc 的解离度将会 减小 ,这种现象称为 盐 效应。 8. 已知HAc 、H 2PO 4-和NH 4+的p K a 分别为4.76、7.21和9.25。若欲配制与正常人血浆pH 相同的缓冲溶液,应选用的缓冲系为 H2PO4- 、HPO42- ,其中抗酸成分是 HPO42- 。 9.用一级标准物质Na 2B 4O 7·10H 2O 标定HCl 溶液的浓度时,滴定反应式 为_ Na2B4O7(aq)+_HCl (aq )+5 H2O (l )===4H3BO3+2NaCl (aq )_______,化学计量点时计算[H +]的公式为 -0.5log(Ka* C) ,可以选择 甲基红 为指示剂。 10.下列数据:0.00841、1.24×10-5、0.0020、1000和pH=10.50的有效数字位数分别是 3 、 3 、 2 、 4 和 2 。 11.用Na 2C 2O 4作一级标准物质标定KMnO 4溶液,标定是时要添加__硫酸___ 以维持溶液的酸性,不能用盐酸,因 高锰酸根会氧化氯离子 ;

物理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 物理化学 》练习题4 注意事项: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容(特别是姓名和班内编号)填写清楚; 2. 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试形式:闭卷; 4. 本试卷共 三 大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述说法哪一种不正确: ( ) (A )一定量理想气体自由膨胀后,其?U = 0 (B )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U ≠0 (C )非理想气体经一不可逆循环,其?U = 0 (D )非理想气体自由膨胀,气体温度略有变化 2. 水在 100℃、101325Pa 下沸腾时,下列各量何者增加? (A) 系统熵 (B) 汽化焓 (C) Gibbs 函数 (D) 蒸气压 3. 不挥发的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之后,将会引起( ) (A) 凝固点升高 (B) 沸点升高 (C) 蒸汽压升高 (D) 总是放出热量 4. 对于理想气体之间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影响标准平衡常数K 的因素是( ) (A) 浓度 (B) 压力 (C) 温度 (D) 催化剂 5. 固体Fe ,FeO ,Fe 3O 4与气体CO ,CO 2达到平衡时其组分数C 和自由度数F 分别为( )。 (A) C = 2, F = 0 (B) C = 1, F = 0 (C) C = 3, F = 1 (D) C = 4, F = 2 6.科尔劳施从实验中总结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浓度成线性关系 m m ΛΛ∞ =-,这一规律适用于( )

(A) 弱电解质(B) 强电解质的稀溶液 (C) 无限稀溶液(D) 浓度在一定范围的溶液 7.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T的关系为dln K /d T = ?r H m /RT2,则( ) (A) K 必随温度升高而加大(B) K 必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K 必随温度升高而改变(D) 随温度升高,K 可增大、减少或不变 8. 一定体积的水,当聚成一个大水球或分散成许多水滴时,在同温度下,两种状态相比,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有( ) (A) 表面能(B) 表面张力(C) 比表面(D)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9.某零级反应A = B+ C开始时反应物浓度为0.2 mol·dm-3,其速率常数k为1.25×10?5 mol·dm-3·s-1,则其反应完成所耗时间t为 (A) 8000 s (B) 12000 s (C) 16000 s (D) 18000 s 10.在一个绝热的刚性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使系统的温度升高和压力增大,则有 (A) Q>0,W<0,?U < 0 (B) Q=0,W=0,?U = 0 (C) Q=0,W<0,?U < 0 (D) Q>0,W=0,?U > 0 二、计算题(6题,共60分) 1. 298 K,101.3 kPa下,Zn 和CuSO4溶液的置换反应在可逆电池中进行,做出电功200 kJ,放热6 kJ,求该反应的Δr U,Δr H,Δr S,Δr A,Δr G(设反应前后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10分)

《普通化学》复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36题) 1.因为H=U+PV,而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理想气体的焓与p、V、T均有关。(×) 2.体系状态发生变化后,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要发生变化。(√) 3.任何循环过程必定是可逆过程。(×) 4.因为ΔH=QP,而H是状态函数,所以热也是状态函数。(×) 5.一定量的气体,从始态A变化到终态B,体系吸收100J的热量,对外作功200J,这不符合热 力学第一定律。(×) 6.在一个绝热刚性容器中进行一个放热反应,则ΔU=ΔH=0。(×) 7.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系的体积、压力无关。(√) 8.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9.反应CO(g)+H2O(g)=CO2(g)+H2(g),因为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无论总压如何变化,对平衡 均无影响。(√) 10.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ΔG>0,所以要选用合适催化剂,使反应能够进行。(×) 11.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度加快,逆反应速度减慢,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12.因为H=U+pV,所以焓是热力学能与体积功pV之和。(×) 13.理想气体在等外压力下绝热膨胀,因为等外压力,所以QP=ΔH;又因为绝热,所以QP=0。由此得QP =ΔH=0。(×) 14.在一个容器中:H2(g)+Cl2(g) =2HCl(g)。如果反应前后T、p、V均未发生变化,设所有气体均 可视作理想气体,因为理想气体的U=f(T),所以该反应的ΔU=0。(×) 15.稳定单质在298.15K时,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熵均为零。(×) 16.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A(g)+B(g)=C(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的 惰性气体,则平衡将不移动。(√) 17.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越高,表示该电对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 18.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书写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却随反应式的书写而变化。(√) 19.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标准电动势和标准平衡常数均为零。(×) 20.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幂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 2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22.在AgCl的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会降低AgCl的溶解度。(√) 23.对于分布沉淀,沉淀时所需沉淀剂浓度小的后沉淀。(×) 24.在原电池中,电极电势高的为正极,其对应的反应为氧化反应,电极电势低的为负极,其对应的反应为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综合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综合测试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 1.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说法:①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可能有锌或铁②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可能呈蓝色③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存在4种溶质④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则滤液中至少存在3种溶质。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在总结化学知识时,以下归纳或判断正确的是( ) A.可作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D.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 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O2CO2B.2H2O2H2↑+O2↑ C.3CO+Fe2O32Fe+3CO2D.HCl+AgNO3=AgCl↓+HNO3 4.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渣中() A.只有银B.只有银和铁 C.可能含有锌D.一定有银、铁、锌 5.如图所示是A、B、C和Fe四种金属在盐酸中反应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铜 B.金属A不能制取氢气 C.铁能从B的盐溶液中置换出B 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Fe>C 6.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7.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 C.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 8.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图中A代表水分子 9.取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A,向其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图(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A中的溶质有两种 B.A、B段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C.B、C段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呈无色 D.D、E两点溶液中的溶质种类相同 10.推理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医用基础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医用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化学反应速度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B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C .活化能降低 D .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2.对于反应(g)O N (g)2NO 422=的标准平衡常数θ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g)2NO (g)O N 242=的标准平衡常数等于1/θK B .(g)O N 2 (g)4NO 422=的标准平衡常数与θK 相同 C . (g)2NO (g)O N 242=的标准平衡常数与θK 相同 D .θK 值大小与温度无关 3.关于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可以催化0m r ?G △的反应,它可以促使不能发生的反应发生 B .催化剂可以改变平衡常数 C .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了反应路线,降低了活化能,因而加快了反应 D .催化剂只能催化正向反应,不催化逆向反应 4.碳酸钙的分解反应:(g)CO CaO(s) CaCO 23+=,其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A .[][][]) /CaCO () /CO )(/CaO (32θ θθθc p c K = B .θθp p K /2CO = C .[][][]) /CaCO () /)(/CaO (3CO 2θ θθθ c p p c K = D .[]θθp K /CO 2= 5.硫化氢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为: (aq)S (aq)O 2H O(l)2H S (aq)H 2322-++=+ 其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A .[ ][ ][ ] ) /S H () /S ()/O H (2223θθθθ c c c K -+= B .[][ ][ ] ) /S H () /S )(/O H (223 θθθθc c c K -+ = C .[][][]) /S H ()/S ()/O H 2(2 223 θθθθ c c c K - + = D .[][][][]2 2 2 223 ) /O H ()/S H ()/S ()/O H (θθθθθ c c c c K - + =

物理化学复习题目(含答案)

物 理 化 学 总 复 习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只适用于:答案:D (A)单纯状态变化 (B)相变化 (C)化学变化 (D)封闭体系的任何变化 2.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在300K 时绝热压缩到500K,则其焓变H ?约为: 4157J 3. 关于热与功,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就是:答案:B (A)功与热只出现在体系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只存在于体系与环境的界面上 (B)只有封闭体系发生的过程中,功与热才有明确的意义 (C)功与热不就是能量,而就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可称为被交换的能量 (D)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过程,如果内能不变,则功与热对体系的影响必互相抵消 4.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答案:D (A)单质的焓值均为零 (B)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化学反应中体系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5. 下列过程中,体系内能变化不为零的就是:答案:D (A)不可逆循环过程 (B)可逆循环过程 (C)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过程 (D)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 6. 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那个就是不正确的?答案:A (A)0)T U (V =?? (B) 0)V U (T =?? (C) 0)P U (T =?? (D) 0)P H (T =??

7. 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的描述就是正确的?答案:A (A) Q = 0 ;H ? =0;P ?< 0 (B) Q = 0 ;H ? = 0;P ?> 0 (C) Q > 0 ;H ? =0;P ?< 0 (D) Q < 0 ;H ? = 0;P ?< 0 8. 3mol 的单原子理想气体,从初态T 1=300 K 、p 1=100kPa 反抗恒定的外压50kPa 作不可逆 膨胀至终态T 2=300 K 、p 2=50kPa,对于这一过程的Q= 3741J 、W= -3741 J 、U ?= 0 、H ?= 0 。 9. 在一个绝热的刚壁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使物系的温度从T 1升高到T 2,压力从p 1升 高到p 2,则:Q = 0 ;W = 0 :U ? = 0。 10. 当理想气体反抗一定的压力作绝热膨胀时,则:答案:D (A) 焓总就是不变 (B) 内能总就是增加 (C) 总就是增加 (D) 内能总就是减少 11. 若要通过节流膨胀达到致冷的目的,则节流操作应控制的条件就是:答案:B (A)H )P T (??=μ <0 (B)H )P T (??=μ>0 (C)H )P T (??=μ=0 (D)不必考虑μ的数值 1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压力p 1可逆膨胀到压力为p 2,则等温膨胀的终态体积与绝 热膨胀的终态体积之间的关系就是:答案:A (A)前者大于后者 (B) 前者小于后者 (C) 二者没有关系 (D)二者相等 13.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273K 及 200kPa 的初态,经pT =C(常数)的可逆途径压缩到 400kPa 的终态,则该过程的U ?= -1702J 。 14.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温度为300K 绝热压缩到500K 时,其焓变H ?为 4157J 。 15. 从定义 U H pV =-出发,推断下列关系中的不正确者:答案:C (A) p p U H ( )()p V V ??=-?? (B) p p p U T ()C ()p V V ??=-?? (C) p p p U H T ()()()T V T V ???=-??? (D) p p p U H T ()()()p V T V ???=-??? 16. 盖斯定律包含了两个重要问题,即:答案:D (A)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三定律 (B)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的基本性质 (C)热力学第三定律与热的基本性质 (D)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状态函数的基本特性 17. 当某化学反应的0C m .P r π?时,则该过程的)T (H m r ?随温度的升高而 答案:A (A)下降 (B)升高 (C)不变 (D) 无一定规律 18. 氢气与氧气以2:1的比例在绝热的钢瓶中反应生成水,在该过程中 答案:D

《普通化学》期末复习题

《普通化学》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 1、因为H =U+PV ,而理想气体的内能仅就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理想气体的焓与p 、V 、T 均有 关。 ( ) 2、体系状态发生变化后,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要发生变化 ( ) 3、任何循环过程必定就是可逆过程。 ( ) 4、因为ΔH =Q P ,而H 就是状态函数,所以热也就是状态函数。 ( ) 5、一定量的气体,从始态A 变化到终态B,体系吸收100 J 的热量,对外作功200 J,这不符合热 力学第一定律 ( ) 6、在一个绝热刚性容器中进行一个放热反应,则ΔU=ΔH=0 ( ) 7、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焓只就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系的体积、压力无关 ( ) 8、在定温定压条件下,0>?m r G 的反应一定不能进行。 ( ) 9、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 10、因为ln r m G RT K θ?=-o ,所以r m G θ?就是平衡状态时的吉布斯函数变。 ( ) 11、某化学反应的m r G ?若大于零,则ο K 一定小于1。 ( ) 12、化学反应的Δr G m θ也可以用来判断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 ) 13、反应CO(g)+H 2O(g)==CO 2(g)+H 2(g),因为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无论总压如何变化, 对平衡均无影响。 ( ) 14、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ΔG >0,所以要选用合适催化剂,使反应能够进行。( ) 15、某反应的m r G ?代数值越小,反应自发性越大,反应也越快。 ( ) 16、0、1mol/L NaCN 溶液的pH 比相同浓度的NaF 溶液的pH 要大,这表明b K ?(CN -)大于 b K ?(F -)。 ( )

九年级化学综合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综合测试卷3 班级学号姓名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a-23 Fe-56 Cu-64 Mg-24 Ag-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化学发展史上,为制碱工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张青莲 C.拉瓦锡 D.侯德榜 2.物质是变化的,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白雪缓慢消融 B、葡萄酿成红酒 C、石蕊遇碱变蓝 D、铜器锈蚀变绿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一氧化碳做燃料 B、用木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C、做馒头时,在发酵后的面团中加入适量的纯碱,使蒸熟的馒头疏松多孔 D、用生石灰作干果的干燥剂 4.假酒、假盐、假药引起达到中毒事件屡有发生,下列物质误食后不会引起中毒的 A、硝酸汞 B、硫酸铜 C、甲醇 D、硫酸钡 5.把铁片放入下列各物质的稀溶液中片刻后取出,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CuSO4 B、MgCl2 C、H2SO4 D、AgNO3 6.只用一种物质一次就能将稀硫酸、水、澄清石灰水三种无色液体鉴别出来,可供选用 的物质是:①PH试纸、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碳酸钠溶液、⑤石蕊试液,其中能用鉴别的是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7.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铵根离子,可以使用的一组试剂是 A.稀盐酸、红色石蕊试纸 B.NaOH溶液、蓝色石蕊试纸 C.稀盐酸、蓝色石蕊试纸 D.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纸 8.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B、常用水冲洗铁器表面,可以防止生锈 C、用亚硝酸钠做食品调味剂 D、碳酸氢铵与草木灰(K2CO3)混合使用 9.下列括号中的物质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NaCl溶液中混有Na2CO3(盐酸) B、NaOH溶液中含少量Na2CO3(澄清石灰水) C、CO2气体中含少量HCl(浓烧碱溶液) D、NaCl溶液中含少量Na2SO4(氯化钡溶液) 10.我国土壤的分布情况大体是“南酸北碱”,南方农民引淡水冲洗以降低其酸性,在下 图中符合冲洗过程酸碱性变化的曲线是

基础化学练习题02.doc

第二章辱篱溶液的像够樨 首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答案 难题解析[TOP] 例2-1己知异戊烷C5H I2的摩尔质量MC5H12) = 72.15 g mof1,在20.3°C的蒸气压为77.31 kPa。现将一难挥发性非电解质0.0697g溶于0.891g异戊烷中,测得该溶液的蒸气压降低了 2.32 kPa。 (1)试求出异戊烷为溶剂时Raoult定律中的常数K; (2)求加入的溶质的摩尔质量。 分析Raoult定律中的常数K=p}M M注意“°是溶剂异戊烷的蒸气压。 解(1)r _ B _ 〃B "R % 性 M A △p _ P X B - P MA — p“A “B - KI)B K = ]?M A 对于异戊烷有K = pM x = 77.31 kPax72.15 g moF =5578 kPa g mol" = 5.578 kPa kg-mol'1 ( △p = Kby=K “B 2) M B =K=5.578kPakgmoL --------------- °'°69/g----------- = 188g-mor1 △P'f 2.32kPax 些kg 1000 例2-2 一种体液的凝固点是-0.50°C ,求其沸点及此溶液在0C时的渗透压力(已知水的件1.86 K kg mol", Kb=0.512K kg mol")。 分析稀薄溶液的四个依数性是通过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相互关连的,即 坐=竺=竺“互 K Kb RT 因此,只要知道四个依数性中的任一个,即E通过海计算其他的三个依数性。

,M 0.500K n9AQ…-i K = -------- = = 0.269 mol- kg % 1.86Kkgmor, △L =4如=0.512K-kg-mor' x0.269mol-kg'1 =0.138K 故其沸点为100+0.138= 100.138°C OC时的渗透压力H = cRT x b.RT = 0.269molL-l x8.31JK'1-mor,x273K =0. 269mol-L',x8.31kPa L-K'l-mor,x273K =610 kPa 例2-3按溶液的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下列溶液: %1O.lOOmol-kg1的葡萄糖溶液②0.100mol?kg"的NaCI溶液 %10.100mol?kg』的尿素溶液④0.100mol?kg"的蔡的苯溶液 分析这里要考虑多种因素:溶剂的凝固点、溶剂的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溶液的质景摩尔浓度、溶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 解①②③的溶剂为水,7f° = 0°C, Kf=1.86K?kg?moL。 AT}(葡萄糖)=AT}(尿素)=0.100 mol kg-1 x 1.86 K kg mol 1 =0.186K 仆(葡萄糖)=仆(尿素)=?0.186°C o %1的溶剂为苯,普= 5.50 C, Kf=5.10KkgmoL。 △仆(票)=0.100 mol kg-1x5.10 K-kg-mol-1 =0.510 K 7}(荼)=5.50-0.510 = 4.99 °C。 %1为强电解质溶液,其他为非电解质溶液。 △仆(NaCI) = 2x0.100 mol kg」xl.86 K kg moL =0.372 K T f(NaCI) = - 0.372 °C。 综合以上因素,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④〉①二③〉②。 学生自测题[TOP] 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寸,错的打x) 1.由于乙醴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2.在液体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曲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气、液两相共存时的相应温度及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