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

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实施方案

(一)名老中医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和条件改善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室由信息科完成安装单向玻璃,音

像录制和同步传送系统。

2、名老中医示教观察室由信息科配备同步传送接收系统,能容纳5

—10人进行实时观摩病历。

3、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各

老中医专著、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可供5—10人同时进行计算机检索。

(二)开展名老中医研究性继承工作

1、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分析由工作室负责人组织工作室成员完成,

对名老中医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临床思想,出版论文、专著等。

2、开展课题研究由院科教科督促工作室负责人组织完成,以名老中

医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结合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重点选择名老中医药专家平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和方法,推广应用于临床。

3、推广科研成果:在工作周期内,名老中医应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

一定数量的讲座、公开课、研讨会、报告会和论坛或制作专题纪

录片,开展现场指导观摩考察等。

4、培养中医临床科研人才。通过临床研究总结,结合名老中医传承

指导和现代科研分析,建立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机制,逐步探索并形成有效的中医临床研究方法,提升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信息科要将名老中医药专家有关研究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工作室网站,实现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名老中医专家继承工作成果及资源共享。

(四)建立工作室团队

1、工作室负责人:(1)热爱中医药传承工作,副高职称以上,与指导老师专业一致,并在本岗位工作5年以上,由导师推荐。

(2)熟悉并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和相关的国内外技术和发展趋势。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较强的事业心,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4)保证有80%的时间在工作室工作。

2、工作室负责人职责:(1)负责组织工作是工作。

(2)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和科研培养方案。

(3)负责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旨在提高学术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按要求完成学术论文及开展高水平高水平的学术研讨活动或专题学术讲座。

3、工作室成员:(1)有名老中医药专家本人,工作室负责人,中医临床,计算机软件及信息网络和临床及科研管理人员12人组成。

(2)年龄、专业、职称以及工作年限结构合理。

(3)热爱中医药继承工作,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意识。

(4)具有一定的蒙中医药学术水平,在中医临床、中药技能工作中勤有努力。

4、工作室成员的职责:(1)参与工作室课题研究,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

(2)积极参与工作室各项工作,促进学科发展。

(3)协助工作室负责人做好先进经验推广,科研成果展示,优秀人才培养等其他工作。

中医医院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情况总结

**中医医院2017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情况总结为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探索基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2017年我院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现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2017年1月获批正式启动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建设周期为3年。 名老中医**简介:主任医师,从医36年。擅长治疗应用传统针灸、火针以中医经络,温通理论为指导,一直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运用针灸、火针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蛇串疮、面瘫病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社会效应。 二、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1、传承工作室软硬件建设及项目启动、经费使用情况 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示诊室及示教室按文件要求基本达标,示诊室位于医院3号楼二楼东侧,用房面积20平米,已重新装修完毕,从建筑风格、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增加了能够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示教室新购置文件柜用于展示老中医专家临床医案、处方、论文等原始

资料。增配电脑、复印打印机一体机、投影仪、视频传输系统、同步录音录像设备、手写输入系统等。 经费使用情况:1、房屋装修,内部装饰,大约用费用2万元。2、添置书柜、桌椅,添置神灯20个、电针仪10台大约用费用2万元。3、各类示教教材一套、各类经典医籍共计8千元。 2、任务计划书完成情况 (1)条件建设: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示诊室、示教室已建设完成。 (2)传承建设: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老中医专著、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资料室初步建成。 (3)人才培养:定期举行学术经验推广会,系统地研究并推广的学术思想尤其是经验方、诊疗方案、诊疗技术。洛河镇卫生医院建立名中医工作站2018年启动建设。每两个月到卫生院、卫生室进行巡诊,并考核继承人,帮助解决其临床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医案和指导资料,继承人笔记心得体会,交名中医学术经验展览室(资料室)存档。 (4)制度建设:根据《2017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已制定工作室建设计划,建立相关制度,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加强管理。

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

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 刘轲徐江雁李振华 【摘要】根据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成才之路的启示,结合古今诸多名老中医的成才经历,阐述了熟谙经典,随名医临证随诊、整理名医医案文献等是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整体观辨证观 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生于1924年,出身中医世家,河南洛宁人,著名中医脾胃学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全国首批名老中医。李老行医六十多年,执教五十余载,长于内科杂病,晚年潜心于脾胃学说研究,主持研究的河南省重点科研项目“脾胃气虚本质研究”及“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主编《中国传统脾胃病学》《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常见病辨证治疗》等著作8部。李老被确认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研究对象之一,本人有幸参加此课题的研究,现就其经验传承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1 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成才之路的启示 李老出身于中医世家,其启蒙老师为其父李景唐。其父善长内科杂病、伤寒病的治疗,为当时豫西的中医大家。李老17岁时,遂辍学于济汴高中,跟父认药习医,可谓世家传承。李老自幼熟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经典,谓其启蒙教材,也谓其中医理论奠基之渊薮。李老一生主宗医家张仲景,善以经方治病,以杂病著长,晚年更以脾胃学说立论,成为一代宗师名医。李老一生主研医籍主要为陆渊雷著《金匮要略今释》,林亿校本《伤寒论》,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叶天士著《温热论》。先生知识涉猎广泛,注重人文修养,喜爱文学、哲学、音乐,书法等。其中,尤以书法隽秀洒脱,许多名人墨客争相收藏,此可谓之家。李老一生,心系民众,具仁德之心。李老关心政治,心系祖国医学发展,即便晚年,仍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奔走呐喊。李老时常告诫自己的学生,要成一代旷世名医,务必做到以下几点:熟读经典、勤奋好学、理论结合实践、勤于临证、不断总结、名师指点、虚心求教、潜心专研、勇于创新。从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的成才之路,我们不难对其经验的传承方法产生较多感悟,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

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评报告

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全国名老中医赵化南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于2014年09月在连云港市中医院正式启动,由市中医院肾病科承建,该项目由国家中医药局审批,是连云港市首家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一、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 赵化南工作室负责人陈波主任中医师,为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江苏省高层次卫生人才“六个一工程”拔尖人才,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高层人才培养对象,连云港市名中医,连云港市临床医学重点人才,连云港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中医学会肾病学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连云港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学会主任委员、连云港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赵化南学术经验继承人。继承人包括陈波主任中医师和齐洪朝副主任中医师,其工作室传承团队成员数为11人,重点培养副高及以上中医药人员4人,重点培养中级职称中医药人员5人。 (一)工作室条件建设成果 目前已经建设完成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30 m2,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观摩室面积40m2,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面积40m2。工作室收集书籍、杂志、报刊、各种资料共计一千余份。 (二)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成果 通过跟师查房、跟师出诊、集中授课等方式,采用笔录及现代化声像采集系统对赵化南名老中医的医案、查房、会诊记录进行系统学习整理,深入发掘总结赵化南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将其

整理成论文、论着及宝贵的声像资料,通过开放的网络平台共享,将其学术思想系统继承、光大发扬。 名老中医学术具体传承方法 1、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主要成员轮流按计划每周跟随名老中医门诊,采集临床第一手资料,学习并分析名老中医的理法方药、四诊心得,加以整理,发表论文、研究报告等。 2、每周统一跟随名老中医病房查房,尤其是内科疑难杂症,系统学习记录名老中医对疑难杂症的望闻问切、理法方药,将典型病例资料整理收集,加以研究分析,争取申报科研或知识产权。 3、建立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成果及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数据库为载体,网络为传播途径,实现学术经验的数字化和系统化,形成推广应用平台,实现快捷、广泛、有效的传播。 4、传承工作室成员在名老中医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精读中医经典,以《内经》、《温病》、《伤寒》、《金匮》为主,深入学习钻研、领悟和发掘古典医籍的精华,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学习体会。 传承成果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查报告

中医院 2015年中医药项目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资金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为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探索基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2015年我院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现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工作室基本情况 名老中医111简介,副主任医师,从医38年。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症、疑难病,对脾胃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妇科杂症方面主张以肾为本,肝肾同治佐以祛痰化瘀通络之法。治疗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工作室负责人222简介,主治医师,从医25年。擅长治疗:内科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病、疑难病。 工作室继承人基本信息 333(中医师) (一)自查工作开展情况。医院成立自查领导小组,组长:赵孟记(副院长),副组长:555(院长助理);666(财务科长),成员:777(财务科副科长);77;77。在自查小组组长牵头下对医院“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业务开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累

计检查项目支出?项,合计金额?元。 (二)项目基本情况。 1.经费总体情况,包括中央财政拨款、省级财政拨款及其他资金的落实情况。 2.截止到2016年8月“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示诊室及示教室按文件要求基本达标,巡诊活动按要求逐步开展,跟师笔记大部分已经按进度完成但部分人员笔记内容空泛有待进一步改进。名医医案以总结详实实用性强,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院内制剂正在研究中,须进一步提高进度。 二、项目执行情况 (一)项目进展及执行过程中工作内容、计划调整情况。 1、名老中医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和条件改善 (1)在门诊楼二楼设立111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病房楼一层小会议室改建111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示教室。(已完成) (2)名老中医示教观察室由信息科配备同步传送接收系统,能容纳25-30人进行实时观摩病历(已完成)。 (3)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老中医专著、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资料室初步建成,但111的建室前论文资料由于本人退休十余年已全部丢失,故能搜集到。 2、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信息科要将名老中医药专家有关研究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工作室网站,实现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

附1 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

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 北京市(5人) 王文友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张志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王应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黄丽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高才达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 天津市(5人) 马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志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炳忠天津市红桥区中医医院 武连仲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洪义天津市河东区中医医院 河北省(6人) 韩志河邯郸市中医院 张士舜石家庄市中医院 李淑荣秦皇岛市中医医院 刘玉洁唐山市中医医院 刘启泉河北省中医院 高慧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西省(6人)

薛秦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高继宁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宋明锁山西省中医院 文洪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梁瑞敏山西省中医院 贾跃进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3人) 琪格其图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米子良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赵震生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 辽宁省(8人) 田素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白凤鸣辽宁省阜蒙县蒙医医院肖瑞崇沈阳市中医院 黄恩申沈阳市骨科医院 白长川大连市中医医院 杨世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李敬林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秀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5人) 赵继福长春市中医院 刘大同吉林省人民医院 赵树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陈向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吴铁白城中医院 黑龙江省(6人) 卢芳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侯丽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隋淑梅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李维民佳木斯市中医医院 孙远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5人) 石仰山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 李鼎上海中医药大学 俞瑾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陈以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朱培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苏省(8人) 孟景春南京中医药大学 周福贻江苏省中医院 张继泽江苏省中医院 赵化南连云港市中医院 李乃庚盐城市中医院 谢兆丰姜堰市中医院 曾学文盐城市中医院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国学, 2015, 3, 19-2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5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8816881808.html,/journal/cnc https://www.doczj.com/doc/8816881808.html,/10.12677/cnc.2015.32005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Experience Inheritance of Famous Old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 Huang1, Lu Xu2* 1Science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 in Chongqing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ongqing 2The Key Lab of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Pharmacology in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1154289840@https://www.doczj.com/doc/8816881808.html, Received: Jun. 4th, 2015; accepted: Jun. 21st, 2015; published: Jun. 24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881688180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main problem in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single inheritance model, the lack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the lack of outstanding inheritors, and so on.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we need to build a famous doctor evaluation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 out academic thought and literature basis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cavate and protect the folk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y the role of modern medicine in succession, actively explor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deas and methods of project design and system planning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personnel, the inheritance of academic thought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special treatment technology. Keywords Famous Old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ience Inheritanc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彦1,徐露2* 1重庆市中医院科教处,重庆 *通讯作者。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

(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著、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等。 3.总结提炼。结合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重点选择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推广应用于临床。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研究

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与传承新方法探讨 1孙燕2臧传新1任廷革1李宇航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聊城,252059) 摘要: 关键词: 1.背景 名老中医经验是名老中医在长期的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挖掘可以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同时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能够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流派特色和技术专长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使之更广泛地应用和传播而不至失传。名老中医及其宝贵的临床经验是国粹中之粹,因此中医界的仁人志士和政府决策部门都十分重视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工作。 传统的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与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师带徒、文献整理、专家系统的研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是又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师带徒”的模式,无论是教育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传统的文献整理挖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可重复性和推广性不强。中医专家系统是一种理想的学术思想传承模式,但是它当前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符合中医特点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问题。因此,如何高效、完整、全面、系统的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便捷的推广名老中医经验,让更多的人方便的学习和继承,仍将是中医传承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启动仪式也指出:“运用现代科学特别是信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一方面继续加强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的抢救、保留和整理研究,另一方面则是要研究如何传承他们的宝贵经验,使他们的经验能被更多的后学者所学所用,使后学者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迅速提高诊疗能力和水平,更快地成为名医”。 笔者认为: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应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信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寻找新的突破点,探索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方法,实现名老中医经验的全面、有效、科学的挖掘和传承。 2.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与传承新方法 中医学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师带徒”方式对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智能分析技术与SVM的模式识别方法相结合实现 中医临证经验的实践性很强,是从诸多的临证诊疗中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

名老中医工作室工作制度

名老中医工作室工作制度 1、工作室的工作人员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组织学 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切实把思想 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良好的医德,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工作室工作人员应精通和严格掌握各项工作室的工作程序、各项规章制度、有关法律、工作室的布局结构和工作人员结构,不断提高白身素质和处理工作室各项事务的能力。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流程合理。 3、工作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常规。接待好各方面人士的来访,处理好对改进工作室工作的各种意见。 4、必须以医疗工作为中心,运用中医中药防治疾病,保障人民的健康,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必须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结合医疗搞好教学和科学研究,成为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基地。 5、加强工作室的清洁卫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传染,建立传染病的病情首诊报告制度。 6、医疗工作应以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辩证论治为指导,并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诊治水平。要 建立体现中医辩证论治特色的病历,并把病历书写作为中医技 术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根据中医特点,建立健全医疗统计 制度。工作室人员要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共同为发展中医药学做出贡献。 8、提高工作室医生的医疗诊断技术水平、医生的书

写病历记录病情变化的意识和能力、医师的言语表达能力,加强法律意识,学习一般的法律知识。 9、工作室工作人员应爱护工作室内配备设备及设施,实施定期保养。 10、工作室要积极开展加强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收集有 效单方、验方,继承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医案、医话,经过临 床验证,推广应用。有条件的要设实验室,进行中医药基础理 论的研究。要逐步总结制订临床诊断、疗效观察的客观指标。 12、工作室导师保证每周门诊2-4次,每2周查房1 次,每次查2-3人,每月举办1次学术研讨、学术讲座或演示教学,并参 与院内疑难杂病会诊,定期批阅继承人的学习笔记和医案医话。 13、继承人保证每周跟师门诊1次,每2周随师查房1 次,每月参加1次学术研讨、学术讲座或演示教学。每次随诊 或学习需记录跟师笔记、查房记录和学习记录。每年书写医案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简介 一、名老中医唐伯亮副主任医师及继承人陈善国简介 (一)名老中医唐伯亮简介 唐伯亮是四川乐至县人,男,汉族, 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1980年被四川省卫生厅聘为中医师, 1987年晋升为中医痔科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为中医痔科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他医道精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及肛肠疾病,辩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尤其对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常见肛肠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颇丰,尤其是对高位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嵌顿痔、环状痔等肛肠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30余年来诊治肛肠疾病数万例,并于1998年被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内江市名中医》称号、20XX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资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先后任乐至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资阳市医学会中医副主任委员等职。他所创建的肛肠科已有30于年历史,现为《资阳市重点专科》、《四川省在建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在本地享有盛誉。 (二)继承人陈善国医师简介 陈善国,男,汉族,主治医师。20XX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肛肠科临床工作,具有多年肛肠科临床经验。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一年。从20XX年至20XX年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工作期间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 论文: 1. 唐伯亮辩治肛痈的经验.《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12,第33卷,第12 期:1147-1149.陈善国. 2.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0,第3卷,第 19期:27-29. 陈善国. 3. 肛门直肠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1,第3卷,第 21期:33-34. 陈善国. 4. 痔术后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医急症》,2012,2,第21卷,第2 期:246-247. 陈善国. 乐至县中医医院 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 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开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 (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着、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着等。 3.总结提炼。结合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重点选择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推广应用于临床。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 王翘楚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2007BAI10B01-027 ) 王翘楚教授经验方 上海市中医医院 许红

目录: 1.柴胡龙牡合欢汤 2.落花安神合剂 3.二白降压汤 4.平肝和胃方 5.黄芪菟丝子汤

柴胡龙牡合欢汤(王翘楚经验方) 关键词:柴胡龙牡合欢汤王翘楚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活血开窍安神外感热病精神 疾病失眠抑郁焦虑眩晕 1.方名:柴胡龙牡合欢汤 2.来源:老中医自拟方。由《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来。 3.组成:柴胡10g、龙骨30g、牡蛎30g、天麻10g、钩藤15g、郁金15g、菖蒲10g、焦山栀 15g、黄苓15g、赤芍15g、白芍15g、合欢皮15g。 4.功用: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活血开窍安神 5.方解:本方以柴胡为君药,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宣畅气机。龙骨、牡蛎为臣药,镇静安神, 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君臣合用,升降调节有序,牡蛎又可制约柴胡不致升散太过。三药共奏平肝潜阳,解郁安神功效。天麻、钩藤、郁金、菖蒲、焦山栀、黄苓、赤白芍为佐药。天麻、钩藤相须为用,清热平肝熄风,通络止痛。郁金、菖蒲一气一血,一温一寒,相互促进,共奏醒神开窍,解郁安神之效。菖蒲用量较郁金少,可制约郁金不过于苦寒。栀子性味苦寒,能泻三焦之火热,清热除烦。黄苓味苦性寒而气薄,入上焦,善泄肺中火邪,治上焦湿热。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以补为功,赤 芍凉血清热,祛瘀止痛,以泻为用,两者一敛一散,补泻并用,养血活血,和营止痛。 以合欢树之皮合欢皮为使药,取其叶能顺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昼开夜合”,有引阳入阴,诱导安神入寐之功效。本方平肝潜阳,疏肝解郁,清热除烦,活血柔肝,开窍安神。临床上广泛用于因情志不悦引起的失眠、抑郁、焦虑等病,多见肝郁阳亢,心烦不安,入夜难寐之象。 6.主治:外感热病,精神疾病,寒热往来,羁留不解,晨轻暮重者;因情志不悦而引起的 失眠、抑郁、焦虑、眩晕等;心脑血管病并有不寐、抑郁状态者;肝郁阳亢,木旺侮金,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集》 吴林生 一、个人简介 吴林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硕士。1981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成为我国第一批运动医学硕士,并曾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运动医学中心和澳大利亚运动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前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暨望京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骨研所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意大利国立帕维亚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国际中医学院教授,韩国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协会咨询顾问,香港中医骨伤学会特约理事。 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三十余年,主要致力于关节外科和运动创伤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应邀赴四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行医讲学。发表论文30余篇,英、日文译文20余篇,专著多部,代表性著作为《膝痛》(人民卫生出版社)、《运动创伤的诊断和中医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另有《骨伤科诊疗规范》及《骨伤生物力学》等著作。曾获国家体委科技成果奖、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及国家专利一项。 二、学术思想与临症经验 1.中西医结合认识膝痛 在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指引下,系统学习了中西医学,不断地吸取

国内外医学精华和先进成果,并集多年的临床经验,在膝关节伤病的研究上闯出了自己的道路,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中医认为膝痛属于痹症。对膝痛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痹症分型,创设了六痹八型的理论(风、寒、湿、热、瘀血、痰郁、气血虚和肝肾虚),并对引起膝痛的各种疾病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超出了传统的风寒湿痹,明确提出血瘀作痹、痰郁作痹和因虚作痹(包括肝虚及肝肾虚型)的观点。而这些是膝痛中更为常见的类型。对骨关节炎的疼痛特点作了总结性的论述(初动痛、负重痛、主动活动痛、反复痛和静止痛),还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其他临床表现作了总结,包括关节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等。此总结既符合临床规律,抓住了该病的特点,又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概括总结。 在膝关节伤病的治疗方面,主张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强调“术、药、针、功、具”并用,充分体现了综合措施和因人因症施治的个性化主张,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疗效卓著,符合我国国情,对膝痛的诊治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其中“术”指手法和手术。总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膝痛和运动损伤的手法,作用是松筋、解锁、止痛、动节、松髌、归位、减压、活血,近30余种手法,具有无痛、高效、简便、安全等优点,其中解锁四法可立见功效,松筋及松髌治疗上下楼痛也屡试屡效。手术治疗包括关节镜、小针刀、关节清理术、软骨成形术、截骨术、垫高术、伸膝装置调整术及关节置换术等。主张尽量以小的手术取得好的疗效,形成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治疗方法。“药”包括中药、西药的内服和外用。药物治疗主张中西药并用,以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 室建设项目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 (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着、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着等。 3.总结提炼。结合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重点选择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推广应用于临床。 4.传承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相关课题的研究。 (三)人才培养建设。 1.传承团队的建设。制定传承培养计划,重点培养传承团队中不少于2名副高以上、不少于5名中级职称以上的中医药

2015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附件 2015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建设项目专家名单 北京市(4人) 于增瑞平谷区中医医院 王珂通州区中医医院 崔德成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王明福密云县中医医院 天津市(4人) 陈宝贵武清区中医医院 任仲传和平区中医医院 高克俭北辰区中医医院 张润民北辰区中医医院 河北省(8人) 武小妮井陉县中医院 张洪洲馆陶县中医医院 刘建设魏县中医医院 赵瑞起饶阳县中医院 刘金女霸州市中医院 黄明迁安市中医医院 李孝华玉田县中医医院 梁树俊清河县中医院

山西省(8人) 田雨河孝义市中医院 王金亮平遥县中医院 宋开夏介休市中医院 张伯刚翼城县中医院 曹华维垣曲县中医院 刘康宏洪洞县中医院 任洪胜安泽县中医院 何绍文繁峙县中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6人) 金广辉阿鲁科尔沁旗中医医院包音牧仁达茂旗蒙医医院 巴雅尔图西乌旗蒙医医院 胡云峰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医医院许建邦乌拉特前旗中蒙医院 梁高娃库伦旗蒙医医院 辽宁省(6人) 朱海峰建昌县中医院 苏继承海城市正骨医院 谢东复本溪满族自治县中医院申明第彰武县中医医院 周克义庄河市中医院

吴克贤义县中医院 吉林省(6人) 刘琛敦化市中医医院 崔国强洮南市中医医院 米金铎前郭县中医院 魏春光靖宇县中医院 刘财伊通满族自治县民族医院王孝林通化县中医院 黑龙江省(8人) 张景惠依兰县中医医院 朱明朗龙江县中医医院 颜淑娥富锦市中医院 张丽君杜蒙县中医医院 彭淑华饶河县中医医院 马广会鸡东县中医医院 胡淑坤萝北县中医院 董良杰肇东市中医医院 上海市(4人) 周锦明金山区中医医院 王扣珍青浦区中医医院 陈建华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 黄兆政奉贤区中医医院

-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

盐池县中医医院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 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我院开展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 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 继承学习时间,连续3年,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 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医药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 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的形式进行。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1个工作日。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每年要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 3、每月月底进行1次学习、交流讨论等人才培养相关活动,每次活动参加人数不少于10人。 4、开展巡诊带教活动,与王乐井卫生院、王乐井村卫生室、双疙瘩村卫生室、花马池镇卫生院、长城村卫生室、苏不井村卫生室建立对口指导联系,重点指导1名以上卫生院中医人员、2名以上乡村医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体安排如下: (一)1-2月份到王乐井卫生院开展诊疗、带教工作; (二)3-4月份到王乐井村卫生室开展诊疗、带教工作;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 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实施方案 (一)名老中医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和条件改善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室由信息科完成安装单向玻璃,音像录制和同步传送系统。 2、名老中医示教观察室由信息科配备同步传送接收系统,能容纳5 —10人进行实时观摩病历。 3、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各老中医专著、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可供5—10人同时进行计算机检索。 (二)开展名老中医研究性继承工作 1、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分析由工作室负责人组织工作室成员完成,对名老中医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临床思想,出版论文、专著等。 2、开展课题研究由院科教科督促工作室负责人组织完成,以名老中医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结合名老中医药专 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重点选择名老中医药专家平时擅长治疗 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 诊疗方案和方法,推广应用于临床。 3、推广科研成果:在工作周期内,名老中医应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一定数量的讲座、公开课、研讨会、报告会和论坛或制作专题纪 录片,开展现场指导观摩考察等。 4、培养中医临床科研人才。通过临床研究总结,结合名老中医传承

指导和现代科研分析,建立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机制,逐步探 索并形成有效的中医临床研究方法,提升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和 科研能力。 (三)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信息科要将名老中医药专家有关研究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工作室网站,实现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名老中医专家继承工作成果及资源共享。 (四)建立工作室团队 1、工作室负责人:(1)热爱中医药传承工作,副高职称以上,与指导老师专业一致,并在本岗位工作5年以上,由导师推荐。 (2)熟悉并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和相关的国内外技术和发展趋势。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较强的事业心,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4)保证有80%的时间在工作室工作。 2、工作室负责人职责:(1)负责组织工作是工作。 (2)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和科研培养方案。 (3)负责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旨在提高学术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按要求完成学术论文及开展高水平高水平的学术研讨活动或专题学术讲座。 3、工作室成员:(1)有名老中医药专家本人,工作室负责人,中医临床,计算机软件及信息网络和临床及科研管理人员12人组成。 (2)年龄、专业、职称以及工作年限结构合理。 (3)热爱中医药继承工作,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意识。 (4)具有一定的蒙中医药学术水平,在中医临床、中药技能工作中勤有努力。 4、工作室成员的职责:(1)参与工作室课题研究,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 (2)积极参与工作室各项工作,促进学科发展。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与应用方法研究

论坛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与应用方法研究 徐春波白桦顾晓静陶有青包文虎李文杰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100101) 摘要以传承名医经验、发展中医学术、创新中医理论为目的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在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十一五”支撑计划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十二五”期间,通过研究名老中医独特辨证方法、特色治则治法、特色诊疗技术、特色有效方药的传承方法,研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采集与传承应用的国家服务平台,重点解决传承与应用的方法问题,将进一步提升传承效果,促进中医学术与临床发展。 关键词名老中医;传承方法;应用研究 Passing on and Inheriting Academic Thinking and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 of TCM and Application Method Xu chunbo,Bai hua,Gu xiaojing,Tao youqing,Bao wenhu,Li wenjie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Beijing100101,China) Abstract To inherit clinical experience,develop academic medicine,innova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for the purpose of the"Passing on and Inheriting Academic Thinking and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 of TCM"in the national"Tenth Five"research program,"Eleventh Five-Year"plan to support,which has been made fruitful results."Twelve Five"period,by studying the famous doctor of TCM dialectical method unique,specialty therapeutic principle,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prescription methods,developed Famous Doctor of TCM academic experience acquis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service platform,focused on solving Inheritance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applications,will further enhance the effect of herit-age,and promote academ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Famous Doctor of TCM;Passing on and Inheriting method;Application research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3.09.013 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最高水平的代表。传承研究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是培养造就新一代名医、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医学术进步和理论创新的需要。政府通过科研立项等形式加大支持力度,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立项启动,将使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应用走向深入。 1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是中医药事业的长期战略任务,国家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列为重点领域优先主题,“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研究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与标准”等研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中医传承研究”列入优先领域,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辨证论治方法的总结研究”。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2011年12月24-25日,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以“名老中医传承战略方式和模式研究”为主题,讨论如何进一步深化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对于推动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 “十五”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以抢救性、原汁原味的采集名老中医第一手资料为主要特点。以108位名老中医为研究对象,下设纵向课题组88个,横向课题组10个。纵向课题采集诊疗病例、典型医案、整理经验、总结思辨特点和成才轨迹等。横向课题主要完成顶层设计、质量控制、搭建平台、方法探索等项任务。“十一五”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以扩大样本量、增加养生保健等采集范围、总结名老中医个体的学术思想、思辨特点、特色疗法为主要特点。以102位名老中医为研究对象,下设纵向课题组102个,学术流派、养生保健、民间医药等横向课题6个。继续完善平台,探索方法,对流派和民间方药等相关内容的研究进行试点。“十五”“十一五”名老中医传承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丰硕成果。 · 6301 ·WORLD CHINESE MEDICINE September.2013,Vol.8,No.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