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

试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

试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
试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

试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

论文摘要:女性作家以女性的视角、文本形态、叙事逻辑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存体验,表现出对自我、对环境的理想化的自恋。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景观,标示着中国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已转化为女性写作的主动行为,女性书写已从性别歧视、性别压抑、性别遮蔽中解脱出来而浮出当代文化历史地表。

论文关键词: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个人化写作;生存体验;自恋

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写作是对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其在发展中也确立了新的主题,那就是对自我存在的感知和对个体重要性的挖掘。女性作家更多关注的是女性自身的问题,以女性的视角表达内心的感受,以女性的敏感去发掘和表现自身的情感体验和生存体验,表现出强烈的个人化色彩。她们回避宏大叙事,遁入内心世界,转向个人生活的琐碎叙事和内心情绪的宣泄释放,以女性绵密细致的情感抒写自我的生存状态,以赤裸的情感向读者传递强烈的感性冲击力。

在社会文化转型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下,女性作家开始用一种与传统叙事视角相区别的眼光重新审视所生存的这个世界,采取极端的文学形式对传统、现实、父权秩序进行颠覆,她们从性别角度出发,以纯粹的女性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世界,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她们宣称要用体现女人差别的创作方法来写作,通过女性经验的开掘来解构父权制的二元对立思维。基于这种女性意识的整体自觉,出现了对被遮蔽的女性经验的自我解读和对身体、性的大胆表述,企图破解男性神话、颠覆男性中心社会建构的政治、历史、道德等方面的私人化的女性写作。

1990年代的女性写作对男性话语、主流叙事进行批判、颠覆与解构,遵循了“恋父一惧父一弑父”这一叙事程序。徐小斌的《羽蛇》中为羽梦打开生命之门的是她的父亲:“父亲的手在烫着我的头皮,撞击着我埋在最深处的渴望,但我知道那是一个深渊,一个永远填不满的伤口,那是永远也碰不得的伤啊”;而陈染、林白笔下的女性始终对“父亲”存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对“父亲”的排斥与依恋,惧父与恋父情结交织在一起,表现了男性中心主义文化规范对女性的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的遮蔽,无论是《一个人的战争》中的林多米,还是《私人生活》中的倪拗拗,家庭的破裂、父亲的缺席使一个女孩未能顺利地完成人生的成长。同时也造成了她们的孤独、封闭与脆弱。在她们的成长记忆中,“父亲”般的男人给予她们更多的是令人恐怖的记忆。《私人生活》中,倪拗拗的学生生涯一直笼罩在男老师T所带来的压抑之中老师故意让羞涩而怯懦的她在班上当众出丑,使她处于更加孤独的地步,并造成情感伤害。另外,从倪拗拗记事起,她的父亲带给这个家庭的似乎就只有无休无止的吵闹与不安宁,是这个带有权威色彩的男人以不可抗拒的威严将一个家庭拆得支离破碎。所以她会一本正经地告诫禾:“以后不要再找男人了,因为男人带给我们的除了‘闹别扭’之外,再没有什么了。”(《私人生活》)虽然这仅仅是一句出自孩子之口的话,但已显示出父亲带给她的深刻记忆与永久伤害。她正是在“我要报仇”的誓言中完成了对父亲的反叛、向父亲挑战的宣言,而这实际上是对以父权为中心的男性社会的叛离。林白在她的小说中则彻底挣脱了父权文化的罗网,完成了对男权文化的颠覆与消解——杀死父亲。她描写了一系列“弑父”的血腥场面:“线是刀刃的门面,白色的闪光的线是所向披靡的刀锋,轻而易举地就能进入某种柔软的温热的物质,然后变得鲜红”(《随风闪烁》);“她在他身上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那就是他脖子上一侧微微跳动着的那道东西,她就从那个地方割了下去”(《致命的飞翔》)。这种“文化弑父”的悲剧屡屡在女性作家的文本中出现,以锋利的“刀刃”戳穿了男权话语中的假想女性,用女性话语重塑女性新形象,以激越的姿态实现了对传统、秩序、男性权利中的反叛和决裂,传达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引人注目之处是它所提供的文本形态,它所呈示的叙事逻辑和手法。女性作家以个人经验、片断式的感受来组织小说的结构,用女性的发散性思维打破男性的叙

事逻辑,描述出了经由身体而感知的女性隐秘的生命体验。个人化写作在女性作家那里,常常显示为一种私密化写作,在新的女性书写的纪实和虚构中,陈染、林白、卫慧、棉棉等人更多关注的是女性自身的生存体验。

1990年代初陈染、林白的写作“将那些曾经被集体叙事视为禁忌的个人性经历从受到压抑的记忆中释放出来。”陈染的作品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文本。这些年来,陈染一如既往地冲进女性的生存体验和自我意识的那些幽暗的领地,不断地诉说着“自己的往事”。在《与往事干杯》中,陈染叙述了“我”的两个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位通过爱情体验成长起来、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年轻女性。在独白式的叙事中,通过对少女性意识觉醒后惧怕男性而自守,又渴望男性而脉脉含情的躁动不安的感受,传达出一种女性从认识自己开始认识世界的女性经验。在这篇小说的开始,陈染这样写道:“生命是一支漫长的钟,我看到夜的尽头.那是生命的尽头。”陈染的这种个体经验一旦上升到生存体验,她的叙述就不再是宣泄式和抒发式的倾诉,而是一种理智性的独白,在《破开》、《站在无人的风口》、《沙漏街卜语》等小说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陈染在叩问女性的内在体验与外部环境的关联问题,那是一个没有男性存在的现场,女性的自我意识,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心灵交流成为描写的中心。那是纯粹观念上的女性写作,陈染执拗地描写一些独居封闭世界的女人,这些女人不断的与“作者”对话,形成她独特的生存体验和自我意识的感受。

林白通过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把眼光投向自己的精神深处,正是这种对自我的反复读解和透彻审视,才拓展到那个更为宽泛的女性“自我”。林白的小说以它独特的文化意味,折射出女性的自我审视的深度。她的小说习惯采用“回忆”的视点,不仅能引发怀旧情调.同时使她的叙述带有明显的自传特征和神奇的另类色彩。在《守望空心岁月》、《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子弹穿过苹果》等作品中,林自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从历史深处和神秘黑洞中打捞出来的”女性生活场情景,这些作品“以引人人胜和蛊惑人心的效果吸引着1990年代的人们”。

1990年代末,卫慧、棉棉分别推出了《上海宝贝》和《糖》,把女性书写经验推向了“身体写作”的极端。她们的创作表现都市青春女性的私密生活,肆无忌惮地描写女性的个人化世界,远远疏离了以往的文本叙事风格。卫慧的小说集《蝴蝶的尖叫》和棉棉的长篇小说《糖》中充满了欲望的狂欢,充斥着男女的性事,对传统写作禁忌予以最彻底的颠覆和解构。比起陈染、林白,她们的个人化写作对男性叙事的反叛更加有力度:“她们……在冷静与癫狂的叙述中,寻求一种新的美学原则,提供并建立一种新的反秩序、反神圣、反异化的感觉方式,以表现审美碎片化的都市生存生活。她们关注被宏大叙事轻视的一切:气味,呼吸,色彩,内心的疼痛,身体的神秘变化,质感的肌肤之亲,每一段不可漠视的生命经历,无法抓住又确实存在的自由的风”。

女性作家们的这种叙事手法既是对性别压迫的客观境况的真实反应,也是长期被压抑的女性意识得到自由释放的结果。然而,反应的过激和释放的失控,可能会导致叙事策略的倾斜。女性作家习惯性的将男性的孱弱与女性的强悍相对照,于有意无意之中,造成审美上的偏差。她们的作品表现出一种与主流文化、男性话语格格不入的叛逆精神,将个体体验、个性欲望毫无遮拦地在作品中呈现出来。这种“私人化”写作的套路,作品内容与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体现了她们的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和创作主张。如此肆无忌惮的写作姿态与以前的文学景象相距甚远,因此形成了一种另类的文学风景。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基本概念 文学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与加工,是文学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一种具有表现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具有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和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两个特征。 文学形象:是由文学语言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的具体生活画面,包括人物景色等具体形象极其构成的整体形象,可分为一般文学形象和理想艺术形象两个层面。具有主观与 客观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 统一四个方面的特征。 单个形象:指文学的艺术世界中相对独立的文学形象。比如林黛玉。 整体形象:指文学作品中由若干单个形象共同组成的文学形象整体。如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虚象:通过实象联想出来的形象。 实象:文学作品里具体可感的形象。 情境:一般指叙事作品或戏剧中的事件、场景、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极其总和。 氛围:一般指由情境形成的特殊气氛和情调。 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四个特征。寓言式象征:指通过一则故事象征或暗示出某种哲理和观念。 符号式象征: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形象或单个形象。 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和其发生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境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的特征。 典型:是文学形象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指叙事作品中塑造的显出性格特征的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 意蕴:指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文学作品意蕴可分为:审美情韵层、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 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具有强烈的情感、跳跃性的言语结构、富有音乐美的凝练的语言三个特征。 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以审美的方式自由地抒发人生感受的文学体裁。具有

福师12秋《文学创作论》练习题

福师12秋《文学创作论》练习题 注: 1、本课程练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2、本练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教材名称单价作者版本出版社 文学创作论49.5 孙绍振2009年11月第4版海峡文艺出版社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一、论述题 1、如何理解“有特点的细节能以局部更好地表现整体”?请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论述。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为有特点的细节能以局部更好地表现整体,参见教材P14. 2、论述无意注意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为无意注意的重要作用,参见教材P60. 3、以托尔斯泰对《复活》女主人公玛丝洛娃肖像描写的多次修改为例,谈谈作家独特感受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为作家独特感受的作用,参见教材P94. 4、请以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为例,论述作家情趣和生活意象之间的契合关系。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为作家情趣和生活意象之间的契合关系,参见教材P9. 5、“有意注意要得到无意注意的补充,无意注意得到有意注意的鉴定。当有意注意限制了观察的范围时,无意注意则来冲破这种限制;当无意注意提供的信息陷入迷乱时,有意注意会对之加以注释和梳理。”你如何解读这段话?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关系,参见教材P61. 6、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或写作经验,谈谈你对文学创作的认识。(提示:不要泛泛而谈,应该结合一些你印象最深的文学作品,或者从你自己切身的写作体验来展开论述,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体会。)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为文学创作的各种理论,参见教材各章节. 二、作品分析 1、阅读所提供作品,运用本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不少于500字。注意:不必面面俱到,可自选一个切入点展开分析。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时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

中国电影百年,100部佳片

中国电影百年,100部佳片 一百年的电影,一百部的电影,在中国电影的夜空中寻找一些最亮的星星并不容易,难免有所遗漏,因为灿烂的星空很容易让人们的目光迷失,但谨以这样的方式向中国电影,和中国那些真诚对待的电影工作者们致敬! 这个帖子的内容出自《看电影》杂志为中国电影百年所出的一部增刊,这个评选是《看电影》编辑部综合中国电影工作者、电影学者、影迷网络及邮件投票结果最终整理而成的,虽然尽力照顾了方方面面的题材、风格、类型、影响力等等的因素,但它一定带有不可避免的主观性和不公正性。实际上任何一种形式的评选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偏颇的,因为人类的价值观和角度本身就是千差万别,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所看重的价值也会有所变化,这也是电影永远具有新鲜的无穷魅力的原因。 100、《一个字头的诞生》 导演:韦家辉(1997年) 如果说六十年代中期的张彻开创了香港电影的英雄时代,那么九十年代之后,特别是徐克的《黄飞鸿》之后,香港电影则基本上进入了解构英雄或曰“反英雄”的时代,《一个字头的诞生》可以看作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本片尤其强调了“选择”的重要,影片对黑帮人物的诠释是完全颠覆性的,而全片的手法也完全是颠覆性的,无论运镜、剪辑、音乐、结构全部不循章法,而又表现出极高的技巧性和令人称绝的创意,可谓鬼才之作。 本片站在彻底的严肃的对立面上,彻底嘲弄和解构了一切黑帮英雄片中曾有过的庄严。然而在这个两段式影片的结尾,韦家辉却又令时光倒回从前,提出了一个相当严肃的命题:你眼下的行为,正决定着你的未来,尽管命运无法把握,但结局却可能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99、《十三太保》 导演:张彻(1970年) 张彻逝世于2002年,他留给世人的,除了他一生倡导的“阳刚”二字,还有由他开创的中国暴力美学一派,如果说《独臂刀》是张彻电影精神的代表,那么《十三太保》则是张彻电影美学的代表。 本片亦是狄龙和姜大卫登上银幕最初的作品之一,这两位形象气质各异的小伙子为张彻提供了新的灵感,而本片中也正是狄龙的一段借鉴京剧《太平桥》的死亡之舞,以及姜大卫的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经历了三次较大的调整。即:1994-1997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降低高通胀率,使国民经济顺利实现第一次“软着陆”;1998-2002年财政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转向积极有限度扩张,扩大内需,降低高失业率,使国民经济顺利实现第二次“软着陆”;2003年下半年至今政府采取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抑制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减缓物价上涨压力,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避免大起大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中国这些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实践证明,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财政、货币政策及相关宏观政策措施,解决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以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和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这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1994-1997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适度从紧 1988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全国各地发生了抢购商品潮。于是中国政府从1988年的第四季度起实行严厉的“治理整顿”,利用各种手段紧缩投资和货币投放,结果使得价格的上升速度迅速下降。1990年零售商品价格降到只比上年上升2.1%,居民消费价格上升3.1%。严厉的紧缩也引起了经济增长速度的迅速下滑。为了扭转经济的进一步下滑,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随即放松。从1991年开始经济又加快增长。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号召加快改革和发展。“南方谈话”推动了新的改革热潮,也促进了经济的上升势头。在1992年国民经济新一轮高涨中,地方、部门、企业表现了很高的积极性,但中央政府的领导部门对于推进改革显得消极被动,没有采取措施来推进财政、金融、国有企业等改革长期落后的部门。同时,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增长。各地把注意力放到了划开发区、铺基本建设摊子等方面,很快掀起了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债券热、股票热、期货热等经济气泡,经济迅速达到过热状态。由此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轮通货膨胀开始攀升,并且在达到高位后长时间居高不下。到1993年上半年,由于投资急剧膨胀,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迅猛增加,各地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结果导致了比1988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1993年6月,中国政府决定采取两方面的措施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保

浙江大学2014文学理论及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文学理论》课程作业答案 第一章:绪论 1、通史;断代史;国别史;专题史; 2、宇宙;作家;作品;读者; 3、文学的观念;文学的构成;文学的创造;文学的接受;文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 4、审美; 5、内部研究;外部研究; 6、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7、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史;文学理论史; 8、狭义的文艺学专指文学理论,它是研究文学活动的性质、特征、构成、创造、接受及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9、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以文学文本为中心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活动。 10、首先,要坚持整体的、综合的研究视野。其次,要正确处理好文学的审美规律与其他规律之间的关系。再次,要坚持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相结合。第四,要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研究方法的相统一。(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第二章:文学的观念 1、摹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体验说; 2、诗言志; 3、摹仿说; 4、贺拉斯; 5、梁启超; 6、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德国文本主义;英美新批评; 7、英加登;姚斯; 8、意识形态领域; 9、萨特; 10、情感符号; 11、《礼记·乐记》; 12、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 13、形象性; 14、首先,从文学的媒介语言来看,文学具有社会属性;其次,从文学的主体作家的社会属性来看,文学具有社会属性;再次,从读者阅读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文学具有社会属性。 15、首先,就反映对象看,文学的反映对象是人和人的社会生活;其次,就反映目的看,文学是以情感体验的方式来占有世界的,因此,文学作品中就会处处含情,带着作家强烈的情感色彩。再次,就反映的方式来看,文学是以感性、生动、具体的方式,而不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抽象方式来反映世界,因此,文学的世界是一个完整、鲜活、栩栩如生的世界。

文学创作论

文学创作论 “就我所知,我的性格最最特别;我观察自己,如同观察别人一样;我这五尺二寸的身躯,包含一切可能有的分歧和矛盾。 巴尔扎克在这里剖析了性格的二重内容(正反两大系列),而每一系列中又有多种性格原素,这种种性格原素,例如高傲与谦虚、懒惰与用功、疏忽与心细等,又可分别形成一组一组的对立统一联系,从而形成复杂的性格系统。巴尔扎克的性格本体就存在于这种二重组合之中。由于性格原素具有无数种组合的可能性,家已对此有所论述;现代作家中,最早自觉地从理论上说明这个问题的极其重要性;并从美学上加以概括的是鲁迅。他指出,把我国文学成就推向峰巅的《红楼梦》其美学价值,最重要的就表现在它打破了我国古代小说文学“叙好人完全是好,叙坏人完全是坏”(《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的性格单一化的传统格局,表现了“美恶并举”(《中国小说史大略》)性格的丰富性。所谓“美恶并举”,就是性格构成的二重组合。这种性格的二重组合,是《红楼梦》以及世界上许多伟大文学作品创造具有高级审美意义典型时取得成功的美学基础。这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美学原理,我们可称之为“人物性格构成的二重组合原理。”切实地掌握这一美学原理,对于总结我国当代文学的历史经验,对于思考我国文学的现在和未来,都有很大的意义。 语言学概论 1.自言自语是个人可以控制的行为,这说明语言是个人现象吗?请分析说明。1)表面上看,语言表现为具体的人说的话和写的文章,但语言不是个人现象。 2) 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的发展也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在一个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语言就存在了,代代相传,不可能是个人现象。语言的产生与存在都是依赖于社会的,离不开社会的。个人虽然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权利,但依然使用的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材料。所以语言不是个人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3) 语言的社会性并不否认个人的语言特点和个人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这种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不同的人对共同使用的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是不一样的,这是构成个人语言特点的主要方面; 二是每个社会成员在运用语言时会不同程度地超出已有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这往往可以成为语言发展变化的开端。 4) 总之,我们不否认个人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但归根到底语言是社会现象,不是个人现象。 2、大与小有没有明确的界限。应如何看待词义中的这类现象。 《庄子》有云: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膠,水浅而舟大也。也就是说大和小并没有一定的界限,当各自的参照物不同的时候,各自的大小也不同,没有绝对的大小,大与小都是相对的。那这样说来大与小既有明确的界限又没有明确的界限。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百家讲坛之五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演讲人:高二十一班田圆圆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 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11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中国电影从诞生到今天,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其中间展现了中国人聪明智慧,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我将此次讲坛容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一)襁褓中的中国电影:(二)30年代的中国电影:(三)在废墟中歌唱的中国电影:(四)建国后中国电影的30年:(五)新时期的中国电影艺术:(六)九十年代中国电

90年代的中国

90年代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中国幸福的90后与中国经济-2015中国经济25年: 【摘自中国信仰——90后与中国走过的25年!】 1990年 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开发浦东 1990年4月7日——中国首次成功发射商用卫星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简称上证所,位于上海浦东新区 1990年11月28日——.CN域名完成注册 1991年 1991年1月4日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1991年1月28日—2月18日—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时指出,上海开放晚了,要努力干啊!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他又同时指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199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届“3·15晚会” 1991年4月11日,中国第二个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1991年12月26日—西安至延安铁路贯通 1992年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1992年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当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一元、五角、一角金属人民币 1993年 199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正式施行 1993年1月5日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993年1月22日邓小平同上海各界人士共迎新春佳节。他充分肯定了上海的工作,同时指出:走一步,回头看一下是必要的。要注意稳妥,避免损失,特别要避免大的损失。回头总结经验,改正缺点就是了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大一文学理论复习要点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 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分析的学科。 2.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3.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 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 4.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 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 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另一个意义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6.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7.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 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 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 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0.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而且 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 色。 12.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材料: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 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 析、评价和判断。 15.文学的审美属性:文学作品从情绪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给读者带来美的享 受的属性,就是文学的审美属性。 16.文学消费:文学消费主要是指读者的阅读。 17.点评:点评也叫评点,是我国一种传统批评文体。它不需要谋篇布局,精心构思, 它一般都是具有相当鉴赏水平和学识功底深厚的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偶有感悟的随意挥洒。 18.即兴: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 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况。 19.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或者构成环节包括世界、作者、作品 和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应该形成互相渗透、依存和作用的整体性关联。 20.推敲: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 心象物化为定型产品的操作过程。 21.隐含的读者:是指本文本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读者。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2012年文艺理论(代码703)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诗意裁判 答:“诗意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恩格斯说自己“从这个卓越的老头那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为在他的作品里不仅“有1815年到1848年的法国历史”,还有他对这个历史的富有“诗意的裁判”。“诗意的裁判”是善与美的统一,它既是对情感评价的价值品格内容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有着其自身的内涵,意味着情感评价作为“善”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尚品格和功利取向。 2.典型 答:典型是指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而又具有极其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文学艺术审美认识的特征,就是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在娱乐和美的享受中达到对于生活真理的领悟,通过富有感染性的艺术形式达到对于生活规律性的认识,就因为它创造了典型。 3.文学四要素 答:文学四要素是美国学者M.N.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的文学活动的四种要素。他认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艺术家、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

“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4.直寻 答:“直寻”是钟嵘针对五言诗提出来的创作观念。钟嵘在《诗品序》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直寻”,就是从感物动情之中直接求得胜语佳句,而不是在前人典故或诗作中寻词觅句。诗歌的创作灵感、素材和语言都有赖于“物”的感召和“情”的摇动,而不靠用事用典。在创作过程中,将当时、当地的真情实感用简明、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来是“直寻”的基本内涵。“直寻”开启了中国诗学的新视野、新思路,显示了新的理论追求。 5.思无邪 答:思无邪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评价诗歌总集《诗经》的著名观点。“思无邪”主要有两方面内容:文学创作理论上,孔子强调作者的态度和创作动机。思想上,“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孔子认为这句诗可以包括全部《诗经》意义。邪和正,必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仁”。 6.《人间词话》 答:《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它是王国维在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它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

中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电影作品

中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电影作品 (2006-08-02 10:44:45) 转载 分类:生活总在别处 一篇发表在《大众电影》上的旧文,就算普及电影史知识。 不过如今看看觉得自己的选择难免偏执,黑白片多了些几乎占了一半,而把《悲情城市》排出在外就是自己的大失误了。昨夜又看《悲情城市》,感觉到好电影真正的力量。 以下是原文—— 什么是电影的影响力?电影不同于其他所有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事物,电影作为一种涉及人文、社会、历史、宗教等多个重大领域,集强大视听功能于一体,利用最为形象与直接的语言与人沟通交流的一种媒体形式,其可能的影响力之广之深之远可谓无所能及。电影的影响力给电影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赋予电影创作新的可能性,它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还有我们自己。它开创新的电影风格并使之成为潮流,它直接促成了新的文化思潮、新的时尚潮流。以此为标准,我们从1905年至今创作的中国电影中选取了10部,这就是我们评出的中国电影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十部电影作品。 1,《神女》 《神女》是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之作,一方面源于其内容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它精湛的艺术质量。这是一部重视电影的视觉艺术因素,运用得也相当成功和影片。在这部影片中,银幕的视觉形象不仅作为一种形象化的叙事手段出现,而且本身也具有较强的电影美感。《神女》的视觉造型虽保留了早期电影的基本风格,但与此时的大量影片比,仍透露出一种真实,朴素的清新气息,吴永刚很注意环境和人物造型的融洽自然,反对脱离剧情和人物片面追求造型的形式美。同时他又很注重画面造型与电影的剪接和蒙太奇的运用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简洁鲜明的画面形象成为影片叙事和表现中的有力手段。并且还在某些地方大胆试用了一些不做完整的空间交待的处理方法,尝试直接以最有表现力的画面展开段落,造成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影片对于光影、构图等手段的某些有明显戏剧性目的的应用,也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影片创造的一种真实朴素而又凝炼鲜明的视觉风格,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与作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文学创作与文化传统对于创作具有重大影响的,既有来自现实的生活经验,也有来自历史的文化传统。所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在讲到文学创作时,既讲师法自然,也讲师法古人。1、经典的影响经典对于后世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并不完全是指后人的创作对经典的自觉学习,更普遍的现象是经典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在无形之中影响甚至决定着后人的创作。a、经典是一种先验的规范。b、经典是后人创作的法则、标准和参照系统,使创作避开曲折的摸索。c、经典的成就和权威性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返回经典几乎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的通例先秦有孔子的“乐则韶舞”和孟子的“尚友古人”六朝有刘勰的“宗经”和“征圣”唐代有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明代有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前驱者像洪水一样向我们压来,我们的想象力可能被淹没,但是,新诗人如果完全回避前驱者的淹没,那末他就永远无法获得自己的想象力的生命。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如何化解或超脱经典的压迫?布鲁姆开出的方法是“创造性的误读”,又称“戏谑性摹仿”,即将前代作家某些次要的特点在自己身上加以强化,以造成一种错觉――似乎这种风格是“我”首创的,前人反而似乎由于巧合而在摹仿“我”。2、原型经验我们祖先反复体验的精神模式在我们心灵上的积淀物,是“种族记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是人的无意识的深层结构。它是人的生命之流赖以奔腾的河床,是人的灵魂的“家”。原型的主要特征非私人性普遍性仪式性符号性反复性原型的置换1、作为主题原型的置换2、作为形象架构原型的置换3、作为语义单位的原型的置换西方文学有: “错认身份”“老少婚配”“儿子寻父”、“子女对父亲的忘恩负义”……中国文学中的“垂死化生”:夸父→桃木,盘古→草木万物,女娃→精卫鸟衔木填海。焦仲卿、刘兰芝→连理枝和比翼鸟《搜神记》韩凭夫妇→相思树和鸳鸯“梁祝化蝶”具体图例背景资料生肖图腾彝族图腾壁挂原型举例《聊斋》创造的鬼狐世界与中国的某种文化原型有密切关系。《说文解字》:“狐,妖兽,鬼所乘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鬼狐美女可谓中国文学的一种原型鬼和狐化为人形通常为女性,所以其作祟的方式是“媚”。女鬼或女狐又必和狡猾、淫荡、媚惑、阴险相联系,于是有“狐狸精”之说。从《天问》、《抱朴子》、《初学记》、《太平广记》到唐诗宋词,都有记载或描写。* * * * * * * * * * * * * * * 3、何谓对象化文学创作的对象化是指主体以体验的方式把握生活材料,将外在于自己的生活材料,成为表现作家人生感受对象的过程。对象化的过程

90年代后中国电影

1992年,观众人次持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电影体制不得不开始了改革。改用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方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1994年底,广电部终于批准这一建议,允许每年从国外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俗称“10部大片”。华纳公司的《亡命天涯》因为内容不涉及任何敏感问题,票房与口碑也不错,于是有幸作为首部进口分账大片,在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的57家电影院率先公映。好莱坞从此开始了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旅。从此中国电影开始了“狼来了”的激烈竞争。在引进分账大片的头几年, 由于天生的“亲民性”,电影院普遍倾向于开在人流量大、周围综合设施完备的商业区,但这些商业区通常都是房地产大鳄们的“地盘”。记者了解到,前几年,许多地产商十分乐意与影院“联姻”,一方面电影院能吸引客流量、拉动其他业态的消费,另一方面,影院可以大幅提升商场的整体商业形象。 除非你能像卡梅隆那样有本事从中国得来13亿多元票房,即便只能拿走13%,那也还有近两亿元的收成。如果票房本就有限,所得比例又这么小,就不值得折腾一回了。所以很多国外片方对中国市场望洋兴叹,一些试过水的也犹如哑巴吃黄连,苦在心里头。 除了分账片,引进片还有一种操作方式,被业界称为“批片”。这些影片通过“版权买断”的形式由中影进出口公司在海外购入,国外片商只进行“一锤子买卖”,不参与中国票房分账。引进片的“政策风险”是第一大难题。面对严格的审查,很多片商都频频遭遇“不通过”厄运,那买片的钱就算是打了水漂儿了。即使审查通过,由于在发行布局上不得不听从老大哥中影或华夏的安排,影片的宣传规模、拷贝数量、放映时间上的种种不确定性,都会使影片票房成绩产生不可控后果。 记得曾经有一部日本引进片《我的机器人[21.580.61%股吧研报]女友》,因为在中国公映时间拖后,观众多已在网上看过了此片,造成在中国的票房仅收回不足120万元,惨烈收场。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承诺“将在现在每年进口10部左右影片的基础上提高到20部”。在严峻的条件下,国产电影开始绝地反击。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创大制作、大导演、大明星、大宣传市场化营销模式,中国电影市场化之路初见曙光。 当年首次采取了许多国产影片从未有过的营销宣传方法,强大的宣传攻势,带动了空前的观影热潮。电影《英雄》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拉开了商业大片的帷幕,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进. 新的营销的方法与当时旧权威形成抵触,有了一些坏的评论,在全面推进产业化后的次年即2004年,国产影片票房就首次超过进口大片,以后年年如此 本片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评审团大奖即银熊奖,而影片《十七岁的单车》正是王小帅用自己独特的目光对成长故事这个创作母题新的演绎。表现了一种被权力压制下的残酷的青春 美国《时代》周刊年度(1995)十大佳片评选“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尽情的歌颂青春与热情

90年代国企改革时多少人下岗

90年代国企改革时多少人下岗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53年,至今已完成十二个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缩影,是观察中国经济变迁的重要切入点。十二个五年计划可谓成就斐然,但中国这艘巨轮也曾屡次偏航甚至触礁。2016年是十三五的起锚之年,攻坚克难之旅再次开启。本期“未完成的KPI(下)”是新闻百科“攻坚十三五”系列策划第3期,旨在盘点第九个到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未完成的既定指标,及其背后原因。【上期回顾】一五到四五计划盘点:大跃进对中国经济破坏有多大五五到八五计划盘点:90年代初通货膨胀有多严重九五计划期间,下岗潮席卷全国。十一五规划末期,房价高涨根本停不下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九五计划(1996-2000):通货紧缩时代九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前期抑制通货膨胀,后期应对通货紧缩。在高通胀得到控制后,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外贸出口增幅从前一年的20%猛跌至0.5%,利用外资额跌至20年来最低点。在国内,通货紧缩来临,内需不足成为突出问题。企业开工不足,国企改革,下岗潮席卷全国。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首当其冲的是东北,尤其是辽宁和黑龙江,以及两湖地区。就业状况的恶化使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势大幅减缓,九五计划的城

镇居民收入指标完成率也因此仅96%。为了扩大内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如增加投资、刺激消费等,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九五计划主要经济 增长指标也因此基本完成。与此同时,为了扩大内需,与 普通民众生活休戚相关的教育、医疗、房产三大市场化改革相继启动。首先是声势浩大的高校扩招,始于1999年。不可否认,高校扩招让更多人获得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但教学质量的下滑更是不争的事实。高校扩招之外,医疗、房产的市场化改革,其巨大影响力更是一直延续至今,看不起病、买不起房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十五计划(2001-2005):高增长、低通胀十五计划期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间,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为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保持了高速、平稳、健康的增长。从 实施情况来看,十五计划完成总体良好,提出的目标大部分实现。值得一提的是上图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这是部分未完成的指标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沙尘 暴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大制约因素。时至今日,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环境问题,更是成为即使立下提头来见的军令状都难以解决的顽疾。此外,十五计划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行业间收入差距,尤其是竞争性行业与垄断性行业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贺拉斯提出。认为文学的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是一种既重视摹仿又重视读者得到快感和教益的文学观念。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价值阅读: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当然这里所说的价值,首先是文化价值。 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情致:由黑格尔提出。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虚静: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 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艺术真实性:简括地说,艺术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体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 “出入”说:王国维提出。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人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乎其内,故能写入。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文学文本: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目的和表现性及个性。 语言层面:语言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两种形态。 节奏:节奏是文学语言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言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型,高低和轻重型。 音律: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言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文法层面: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面法则。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词法: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电影发展史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对现代电影的原理有很大的启发。但是,真正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狂流》剧照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像(3D),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

福师1203考试批次《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教材名称单价作者版本出版社 文学创作论49.5 孙绍振2009年11月第4版海峡文艺出版社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一、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20分) 1、如何理解“有特点的细节能以局部更好地表现整体”?请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论述。 参考知识点:以生活的主要特征统率五官可感细节参看教材P14 2、作家审美心理的动态结构是怎样的? 参考知识点:作家审美心理的动态结构参看教材P37 3、作家的感受力包括哪几个方面? 参考知识点:作家的感受力参看教材P88 二、作品分析(40分) 阅读所提供作品,运用本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不少于500字。注意:不必面面俱到,可自选一个切入点展开分析。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时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杨花》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飞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即碎。时见蜂儿,仰点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章质夫《水龙吟·杨花》参考知识点:变形和白描的相互交织参看教材P311

福师1203考试批次《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教材名称单价作者版本出版社 文学创作论49.5 孙绍振2009年11月第4版海峡文艺出版社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一、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20分) 1、作家的观察力如何实现? 参考知识点:作家的观察力参看教材P49 2、怎样理解输送语言信息的“阈值”? 参考知识点:输送语言信息的阈值参看教材P141 3、怎样理解形象? 参考知识点:形象是感情特征、生活特征、和形式特征的三维一体结构图参看教材P210 二、作品分析(40分) 阅读所提供作品,运用本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不少于500字。注意:不必面面俱到,可自选一个切入点展开分析。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有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夜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干扰的地方考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 ——马克思 参考知识点:科学的想象和文学的想象参看教材P111 福师1203考试批次《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三 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教材名称单价作者版本出版社

30部九十年代经典电影介绍

30部九十年代经典电影介绍 1.生死时速(Speed) 出品年代:1994 导演:简·德·邦特 Jan de Bont 主演:桑德拉·布洛克 Sandra Bullock 基努·李维斯 Keanu Reeves 丹尼斯·霍珀Dennis Hopper 短评:基努·李维斯在本片中一反奶油小白脸的形象,摇身一变,一个好莱坞新派硬汉。 导演的银幕处女作把传统的好莱坞动作片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新片中,既传统又有创新,故事情节始终围绕着爆炸一线,然而镜头却着力表现“速度”这一概念。从公交客车到市内地铁,“速度”一词紧紧地被导演奉为“天规”,在高强度的动作场景转接中,速度无疑起到了烘托情节紧张曲折的作用。而日后影后桑德拉·布洛克也不是花瓶,在本片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本片给人留下最深刻的两段情节:在机场两辆大巴同速救人和最后两位主演在飞出地面的地铁车厢中拥吻的场景。

2.狮子王(The Lion King) 出品年代:1994 导演:罗杰·阿勒斯 Roger Allers 罗伯·明科夫 Rob Minkoff 主演(配音):罗温·艾金森 Rowan Atkinson 马修·布鲁德里克 Matthew Broderick 乌比·戈德堡 Whoopi Goldberg 短评:在想本片的短评时,硬是让老衲愣了好一会儿。关于这部电影,一般性的赞誉已经足够多的了,老衲花了不少时间来组织语言。 技术制作在好莱坞不是什么新鲜事,3D动画取代2D动画也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就是在九十年代这个关口,迪士尼以毕生的2D动画功力精心打造了这部史诗般的《狮子王》。与其说是迪士尼的巅峰之作,不如说是整个好莱坞2D动画电影乃至世界2D动画电影的巅峰之作,并且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狮子王》这股热浪随后席卷世界各地。此片配置了27种不同语言,在46个国家和地区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在欧洲、拉美和非洲的20多个国家,该片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英语影片,《狮子王》现在是电影史唯一进入票房排名前十名的卡通片,总票房收入现已超过7亿5千万美元! 老衲没有经历过默片时代,卓别林大师离我们很遥远;老衲没有经历过“黄金时代”,英格丽·褒曼、格蕾丝·凯利离我们很遥远;老衲也没有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的科幻潮,《2001太空漫游》《人猿星球》《星球大战》离我们很遥远;但唯独,老衲在童年见证了一部2D动画电影殿堂级神作,不能说此生无憾,但也算不枉童年一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