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 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 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 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 说课稿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它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

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

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

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七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黄河颂》这首诗歌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向。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通过多媒体课件,很好的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越飞腾,激情澎湃,情不可遏,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因此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视频和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

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以读启悟,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怎样才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诵好一首诗词。

2、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利用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4、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

五、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精颂读

通过直接诉诸视、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民族自豪感,深深的打动学生的心灵。

(一)情境导入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边上,雄奇壮丽的黄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黄颂》。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二)简介作者

1、词: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生于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

中学时代就参加了革命工作,1939年回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时《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气魄,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2、曲:冼星海广东番禺人,著名音乐家。1929年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进修,1938年底回到延安,1939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创作大量歌曲《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等影响甚广。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积累语文文学常识。)

三、朗读欣赏

1、教师范读课文。

2、引导学生多角度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

读出诗意? 站在高山之颠,向着黄河,唱出豪迈的赞歌。

读出诗情? 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磅礴的气势。

读出诗韵? 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熟悉课文内容,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四、交流探讨

1、“望”字统领那些内容?

黄河滚滚---劈成南北两岸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

文明发祥地 ---哺育中华民族

3、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

军事屏障--- 保卫中华民族

4、如何理解黄河之“臂膀”?

坚强有力---激励中华民族

(学生小组间讨论,师随机引导。形成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师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欣赏视频歌曲《保卫黄河》,激发学习兴趣。

听旋律激昂的音乐,观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再次感受黄河那奔流不息的精神。

六、深情朗读

让同学们朗读课文,再次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诗人炽热的爱国热情。

七、作业布置

1、以“啊!黄河!”为情感基调,仿写几句话歌颂黄河。

2、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拓展学生视野。)

八、板书设计:

望——气势

黄河颂哺育伟大坚强

颂保卫

激励

(直观、形象、精练地呈现诗歌主要内容,便于从整体上把握诗歌主题。)

九、教学后记

借助物像、借助画面、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移情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所以我们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诗歌本身的美感,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够接受。方能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感知美、欣赏美。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完整版)初一语文黄河颂测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精品文档 初一语文黄河颂测试题及答案 学习了《黄河颂》这篇课文,想象如果你就站在黄河岸边,望着浊浪滚滚的波涛,内心是否难以平静?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初一语文黄河颂测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1.给下列的注音写上汉字。 ft diān péng pài狂lán屏zhàng bǔ育体pòzī 长 2.用线条 将下列词语与正确的义项搭配起来。澎湃生 产;产生(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狂澜喂养,也比喻培养。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的东西(多指ft岭、岛屿等)。 哺育巨大的波浪,猛烈的潮流。 滋长波浪相互撞击。 3.《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作品,由 作词,谱曲。作品由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4.对课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的歌词,也是二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精品文档 B.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

我们面前,他站在高ft之上,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 C.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向它学习,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D.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5.“啊!黄河!”这句诗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这是作者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C.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我站在高ft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黄河大合唱》选段欣赏说课稿 新人教版

《黄河大合唱》选段欣赏说课稿新人教版 ——人教版第七课音乐与诗歌(二) 一、说大纲 《黄河大合唱》是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大纲中的重点欣赏内容,作为一部爱国主义教材是必须让学生熟知的。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1)、《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1939年春天,诗人光未然在山西吕梁游击区坠马受伤。他躺在担架上由老百姓转送至延安边区医院治疗。诗人结合前期在吕梁山区的战斗经历和来延安治疗途中的感受写成了一部长诗《黄河吟》。当时冼星海同志去医院探望他得知这部长诗,当即邀请诗人再次与他合作。为抗日演出准备新节目。光未然欣然答应。随后便把这部长诗改成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冼星海拿到歌词后只用了六天时间就完成了初稿。1939年4月13日抗敌演剧第三队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同年5月11日,为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冼星海同志亲自指挥鲁艺学员演唱了《黄河大合唱》。毛泽东同志听后高度赞扬了这次演出。同年7月周总理听了这部合唱后随即在冼星海的笔记本上写下“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题词。此后,《黄河大合唱》迅速传遍全国。 (2)、《黄河大合唱》各乐章的特点及分析 《黄河大合唱》有八个乐章,他的结构是异常完整而富于变化的,每一个乐章都有他独自的形象特征。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惊心动魄的战歌,它唱出了在乌云满天、惊涛拍岸的黄河激流中,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顽强搏斗,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胜利彼岸的场景。第二乐章《黄河颂》是一首男中音独唱,表现了黄河的雄伟气魄和中华民族不怕牺牲、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首配乐诗朗诵,是一个新颖的尝试和创造。第四乐章《黄水谣》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是一首朴素的民歌风歌曲。第六乐章《黄河怨》是一首曲调简朴、感情深厚的女声独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首进行曲体的轮唱曲。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它给予大合唱的主题以总的更高更深的概括。它发出了无比强大的战斗号召,觉醒的中华民族已经团结成一个无比坚强的整体。 2、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以我国近现代诗作为歌词而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有所了解。 (2)、介绍冼星海、光未然,以及《黄河大合唱》的历史影响。 (3)、通过对《黄河大合唱》的欣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的强大而发奋读书的目标。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努力使学生自主地去欣赏音乐;并且通过对乐曲的欣赏真正领会它的内涵和作用。 四、说教法 1、视听结合教学法 运用现代的教学设备,让学生视听结合,这样能更好的感受音乐,能更好的领悟作品的内涵和作用。 2、对比欣赏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铭》,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部分。希望各位老师给以点评。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寥寥81字,以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 《陋室铭》是编排在第四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课: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一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学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黄河颂

第六课黄河颂 Ⅰ课课达标我能行 一、积累·识记 ⒈给加点字注音。 气魄.()澎.湃()狂澜.()九曲.连环() 屏障.()哺.育()滋.长()高山之巅.() ⒉根据拼音填汉字。 _____(jiān)强 _____(wǎn)转摇_____(lán) _____(bǎng)样 ⒊选出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2020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于6月2020福州圆满结束 ....。 B.记者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亲眼目睹 ....了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感人的工作场面。 C.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 ...晓.。 D.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 ....,笑容满面。 ⒋为画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窗外有两株梧桐,三星期前,树上的叶子是还没有银元大的疏疏朗朗的几许红叶,如今已是密丛丛一树肥大的绿叶了。玻璃上也映出一层暗绿色来。假使在盛暑烈日如火的时候,我坐的一个位置真是清凉仙境呢!梧桐两旁各有一行冬青树,_______。 A. 好长时间园丁没有来修剪,已长得很高了。 B. 只怪园丁贪懒没有来修剪,已长得有些参差不齐了。 C. 感谢园丁贪懒没有来修剪,已长得很高了。 D. 因为园丁贪懒没有来修剪,已经长得很高了。 ⒌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A.我记不大清楚了,但是母亲、父亲、姐姐、老师等这些词肯定是其中的一部分。B.说话声,欢笑声,歌唱声,嬉闹声,响彻了整个海滩。 C.皇帝恼羞成怒,当场宣布:“谁说坏话,立刻逮来,杀!” D.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二、语言运用 ⒈下面两幅图是对哈尔滨市民“住宅售价承受能力”和“住宅地理位置的选择”的一项调查。 ⑴由图中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⑵你认为如要让我是老百姓住得宽敞、住的经济、住的方便,应采取什么措施?

黄河教案

黄河 【课题】八上第二单元黄河(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运用黄河流域示意图说出黄河的源头、入海口、主要支流及其上中下游的划分。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3.运用图表等资料分析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并初步分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4. 能举例说明黄河不同河段所采取的治理措施。 5. 运用资料说出对黄河水能、水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对话、讨论、。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问题导学、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黄河为何被2、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3、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通过我国重要河流对比图分析总结。 交 探 究 以 自 动 绘 图 培 学 的 图 识 图 用 图 绘 能 渭河 汾 河 巴颜喀拉山 渤 海 河口 旧 孟 津 上游中 游 下 游 ● ● “几”字形 内蒙古 宁夏 甘 肃陕 西 山 西 河南 山东 青海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 四川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紧相连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黄土高 原 内蒙 古高 原 华 北 平 原

1.提供水能 2.提供水源 3.塑造平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孕育了 黄河两岸光辉灿烂的文化! 黄河确实伟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多次给

探究思考 引导学生结合收集到的相关的资料,小组进行激 烈的讨论,纷纷献计献策,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河段开发利用与治理措施 上游梯级开发。修水库、建立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 陡坡植树造林、缓坡修梯田,沟壑打坝 淤地等。关键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观察大型水利枢纽幻灯,结合收集 资料比对学习过的长江各河段的治理 开发进行探究谈论。 培养 学生 学以 致 用、 迁移 运用 能 力。 知识拓展 黄河的问题,历来是指它的水患问题,然而历史 发展到今天,黄河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水患问题, 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及时在大屏幕上展示相关的景观图片。 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的解决措施。 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教师及时引 导学生归纳总结。 土地沙漠化、水污染问题、生态环 境问题、凌汛问题、断流现象。 思考并结合幻灯片分析探讨解决 措施。 进一 步培 养了 学生 的探 究能 力。 课下拓展 关爱母亲河心动+行动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及你对黄河的认识,请您用公益广告语的形式来创造一句广告词,关爱我们的母亲河,如:“救护母亲河”“防洪治沙,保卫黄河,刻不容缓”等。 教学后记 学习的预习环节至关重要,一定要培养学习课前预习,准备收集资料要全面,这样才能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有关黄河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多,利于课堂教学。同时,在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回答的内容有的超出了教师的意料,给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一定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同时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构建与梳理 既让学生对所学知 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 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 进行了归纳,构建学习 方法体系,提升地理思 维品质。 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图 黄河 我国第二长河世界含沙量最大治理与开发 源 头 流 入 海 洋 流 经 省 区 地 形 区 主 要 支 流 地 上 悬 河 中 下 游 泥 沙 成 因 分 段 治 理 梯 级 开 发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 黄河颂》学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黄河颂》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歌颂黄河,赞颂伟大民族的内涵。 2、品味诗歌的语言。 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歌颂黄河,赞颂伟大民族的内涵。。 2、品味诗歌的语言。 【学习过程】 快乐预习 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预习 学习任务一: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颠.()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 学习任务三:再读课文,独立回答下列问题 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3、小组合作:交流以上预习情况,互相解疑 预习质疑:(教师寄语: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写在下面。 二、合作探究 1、阳光展示:展示预习成果 2、导学点拨: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 (2)、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是豪迈的,还是委婉含蓄的?为什么? 1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分析教材]《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记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探险失败后,和他的队员在返回的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 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 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理论依据] 1.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初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文本有 了自己独特的感悟,情感尤为丰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2.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 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法、学法] 教法: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欣赏课件、整体感知、细节品味、联系实际说观点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黄河颂》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黄河形象,理解诗歌内容。 2.品析经典句段,全面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涵。 3.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00后来说,他们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的伤痛,“少年不识愁滋味”,保家卫国的激情要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也有一定难度。但是,青春年少的他们又不缺乏激情,所以,让他们的激情燃烧起来,关乎全局,成为关键。《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相信通过多种手段的激发,学生的心灵终会被打动,学习的效果也自然会好。 【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感受黄河形象,理解诗歌内容。 2.品析经典句段,全面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有多少文人墨客曾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学生吟诵“黄河”有关诗句,调动知识储备,激发兴趣,唤起求知欲。) (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等) 今天,让我们吟诵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来共同感受诗人为我们展现的黄河形象吧。 二、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在《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作品介绍:《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背景知识: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三、读诗歌,悟形象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颂歌,下面我们一起听读黄河的颂歌。 1.播放《黄河颂》视频朗读,让学生感受黄河,并谈谈黄河形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我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惊涛澎湃、勇往直前等 2.你认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激昂、雄健、悲壮) 3.学生朗诵课文一遍,正音。 哺育(b?)山巅(diān )澎湃(péng p ài )狂澜(lán ) 4.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加深理解。注意:读音、语调、语气等。 四、品诗歌,探精神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颂)

初中语文《黄河颂》说课稿范文

初中语文《黄河颂》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1.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把这种感悟表达出来。 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动听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3.理解比喻的修辞方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确定为: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把这种感悟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为: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法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我们也可以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C.第4自然段比第1段的议论推进了一层,由赞美“人的活动”到赞颂“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表达的情感也更强烈了,连用四个“伟大”,加一个“尤其”,还有句末的感叹号,对延安人发的劳动的生活的赞颂。 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所以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说课稿

写活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 作文指导《人物细节描写之外貌、动作、心 理》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记叙文的写作,是初中训练的重点。学生写的不生动、不感人,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除选材因素外,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细节或细节描写不到位。针对以上情况,我设计了这节课。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2. 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并运用。 四、教法 启发法探究法归纳法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白板, 这里是一则寻人启事,(教师读寻人启事)通过这样的描述,我能找到这个人吗?(生: 不能)为什么呢?(没写出这个人的特点)是的, 人物描写贵在抓住人物特点来写.老师这里有几段描写人物的话,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他是谁?”(逐句读,猜出答案:小偷)大家能成功地找到此人得益于什么?(生:注重细节描写)本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出示课题板题) 二、品读名作,总结方法(找寻开启写作之门的金钥匙) 1 、明确细节描写的概念。(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微、深入的描

写。 2、跟据学案分组分任务学习一组:表一;二组:表二;三组:表三(学生 自由讨论) 3 、各组组员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做梳理补充。(幻灯片出示完整定义,学生齐读) 5、过渡小结:果然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总结出这么多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让我们带着这些方法一起去阅海泛舟。老师看到许多同学的脸上露出了跃跃欲试、迫不及待的表情,大家想不想小试牛刀呢?(想!)下面我们就来实践一下吧! 三、阅海泛舟赏析学案所给出的人物描写(提示:抓住重点句子;从句中运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表达效果两方面分析。) 总结过渡:同学们分析得很深入细致,人物形象把握准确。老师看到许多同学的脸上露出了跃跃欲试、迫不及待的表情,大家想不想小试牛刀呢?(想!)下面我们就来实践一下吧! 四、妙笔生花,大显身手 1 、片段欣赏:一个很怕吃辣的人吃完辣椒后 他舔了一口辣椒,立即把脖子一缩,脸部肌肉皱成一团,张大嘴巴,喊了一声:“哇呀!舌头吊在外面,半天缩不进去。” 2、动笔写作 题目:1、描写某同学迟到了的情景,2、课堂上小动作,3 你老爸(老妈)大发脾气的情景。4、自拟 要求:10分钟时间内写出100 字左右的片段。 五、才艺比拼,习作展示 1、同学间互相欣赏。 2、学生朗读个人习作。 3、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六、小结本课,巩固知识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并运用到了自己的习作中,效果非常好。希望大家平时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人,让普通人也能活在我们笔下! 【教学反思】 从课堂实际来看,本节课学生运用三种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进行片段仿写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上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体现本课的设计具有

七年级下册语文 《黄河颂》赏析

《黄河颂》赏析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这是大型合唱歌曲《黄河大合唱》开始的配乐朗诵词。一句句热情深切的问话,伴随着壮阔、辽远的音乐,把我们引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激动人心的岁月。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波涛汹涌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与狂风恶浪搏战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长、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诗人一直酝酿着“黄河”的诗作。这年除夕的一个联欢会上,诗人朗诵了这部诗作。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听了诗人的朗诵,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窑洞里,他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同年3月31日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举行首演,引起巨大反响。不久,《黄河大合唱》很快传遍中国各地。 《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即《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唱》、《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这八个乐章,或描绘船夫们与风浪搏斗的动人场面,或赞颂民族的精神和传统的文化,或控诉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或表现中国人民奋起斗争而发出的胜利的呼喊。在表现

形式上,各章歌词或是奔放热情的自由诗,或是优美雅致的散文诗,或具刚健朴素的民歌风,无不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作品以奔腾浩瀚的黄河为象征,表现中华民族深受屈辱而奋起抗争的伟大形象。 以上所述《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和格局以及创作经过,是我们欣赏《黄河颂》的大背景。《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为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先看看《黄河颂》这个题目。冼星海说过:“《黄河颂》是用‘颂’的方法写的。”所谓“颂”在中国古代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据《文心雕龙》的解释:“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容告神明谓之颂”,“颂主告神”。可见“颂”这样一种体裁,是以庄严、隆重的形式,颂天子之德和赫赫武威的,是唱给神听的。但是,在《黄河颂》里,我们看到“颂”的内容已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它颂的是古老黄河的雄姿,是五千年的古国文化,是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是发扬蹈厉的伟大民族精神。 全歌词的内容,自然形成三个部分,也即全篇的三大段。 在第一段,一开始便展示了主人公登高纵目的形象。这样开头,既借以起兴,又为全篇意境的壮阔、热情和深沉确立了基调。我们看到,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展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学生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缺少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分小组找寻有关黄河的资料以及在课上老师的介绍、小组的参与和多媒体的渲染下,很容易产生朴素的爱国感情。通过小组资料展示和反复的朗读,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小组合作寻找、整合、展示资料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运用诵读教学法、自主学习法、互相激趣法、情感共鸣法等方法开展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多角度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激发学生的阅读 热情,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2、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 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学生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全班分小组,组内合作。从与黄河相关的地理、历史、文学等方面寻找与“黄河” 相关的资料; ●小组讨论,整合每个组员找到的资料后,便于课堂展示。 五、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情感: 1、播放《奔腾的黄河,壮观的壶口瀑布》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看了如此奔腾的黄河之后,内心深处的激情都被调动起来后。引出课题《黄河颂》。 二、初读诗,准字音: 1、读准字音,全班同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朗读诗歌。强调读书时姿势端正、声音洪亮,读出了一定的气势。 2、播放朗读的片段。学生根据朗读音频,体会激昂、雄健、悲壮的感情基调之后,再次齐读课文片段。 三、再读诗,悟诗情: 在预习的时候,班级分成了三个小组,地理组、历史组、诗歌组。从这三个方面来找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 黄河颂

第二单元 6.*黄河颂 1.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2.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强化民族自豪感及爱国热情。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 2.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屏障.(zhàng) 浊.流(zhuó) 哺.育(bǔ) 澎湃.(pài) 蟑.螂(zhāng) 腐蚀.(shí) 追捕.(bǔ) 拜.年(bài) 3.解释下列词语。 (1)滋长: 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2)哺育: 喂养,通过教育培养。 (3)浩浩荡荡: 原指水势浩大,漫无边际。也指声势浩大。 4.阅读歌词《黄河颂》,填写下表。

问题一:在歌词的序曲——朗诵词部分,诗歌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抒怀?中心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直抒胸臆、议论抒情;中心诗句:伟大而又坚强。 作用:总括全诗,点出黄河象征我们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问题二:在歌词的主体——歌词部分,先描绘后歌颂。在描绘黄河的诗句中,哪一个字起到统领的作用?统领到哪一行?这些诗句描绘了黄河什么样的特点? “望”字,统领到第11行;气势磅礴,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问题三:诗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层次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三个历史贡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地理特点——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自然特点——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三层之间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问题四: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容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侧重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的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制胜的法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老王》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与学情分析 《老王》是人教版初中七下第三单元的一篇记叙性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老王》则是通过作者与老王相处的一段往事,来表达作者对于老王这一类处于社会最底层,却有着金子般善良的心的“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反省。这种良知和内省,除了表现在文中双方生活交往的片段,更体现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并非难事,但要真正体会文章最后一句的确实非常困难。因此,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必然成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而以写作背景、杨绛思想和本文中的“事”为基础来突破重难点则是本设计的大体思路。 2.教学目标 新课标向我们阐释,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老王》这篇文章能够入选教材,正是注重了它的人文性。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对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学会通过片断描写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②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句段细读文本,教师讲授、问答与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相结合,领悟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深情; ③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老王与作者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愧怍之 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3.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1和2作为教学重点,把教学目标3作为教学重难点。 [说明]我把教学目标3作为教学重难点,因为我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容易受生活阅历和阅读经验所限,他们感受最直接的、最喜欢的往往是文风华丽,情

初中语文说课稿黄河颂

初中语文说课稿《黄河颂》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的一种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栏目为广大师生精心准备了《黄河颂》说课稿,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采用适合发展学生思维及素质教育要求的朗读法、启发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学习法等。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充实思量到学生在知识和本领上存在的差别,给差别条理的学生提出差另外要求,引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1.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把这种感悟表达出来。 这首诗节奏和谐,音韵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语言清新朴素,描绘出一幅浪漫温馨的天国乐图,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同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特把以下两点作为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信任》一课是新教材第十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只要是告诉学生“与美的结伴,和文明同行”。《信任》这篇课文就是以故事形式呈现,写我的一次奇妙的购物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修远双语学校七年级语文《第六课黄河颂》学案(无答案)

6?《黄河颂》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体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 【课前预习】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情况。 2.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 气魄山巅澎湃狂澜屏障 浊流构筑流泻哺育宛转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4.作者借赞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课堂导学】 、整体感知 1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悉课文内容

2?课文的第一节是朗诵词,是作品的序曲部分,这部分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黄 河”的主题,请同学们归纳作者歌颂黄河的什么? 3?课文的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4.“望”字管到哪里?“望”的内容是什么?怎么描写的? 、品味探究 1.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4.《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课后检测】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气魄( ) 山巅 ( ) 澎湃( ) 狂澜( 浊( )流构筑( ) 流泻( ) 哺()育 2.词语填空。 不屈不惊涛浪一千里浊流转 九曲连万丈澜文明国奔腾不 3 .根据课文填充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站在高山之巅,,奔向东南。惊涛澎湃,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_________ ;多少英雄的故事,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伟大坚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 你那英雄的 体魄,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一泻万丈,______ ,伸出千万条 的臂膀。 二.阅读?感悟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题。 ①是谁带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企盼?惟有西藏,那片离高阳光最近的圣洁土地。 ②记不清是多久以前,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集

A0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 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百草园的传说,用成人的眼光看 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而儿童是喜欢听故事的,这 个神乎其神的故事又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 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 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 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 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将本文《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放在第一篇有 其目的性与示范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 任,又蕴涵哲理,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 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教材特点,我确定以下三大目标: ⑴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⑵能力目标: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 ⑶情感目标: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 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教学重难点:本课是学生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本册、本单元的的第一篇课文。 在上学期的语文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单元语课文特点,因此要把指导学生养成语文学习习 惯与掌握学习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 样将美好的童年生活内容与情趣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由此可见,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利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与针对性的探讨,创设 情境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 关键。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朗诵

《黄河颂》教学反思 古 艳 婷 临汾六中 2017.3

教学反思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很好的适合朗读的课文,教学时应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情感,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上完本课后,我感觉自己的课堂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第一,导入的时候可以直接播放黄河视频,让学生谈观看后的感想,可以直接引出学生展示搜集黄河资料的环节。 第二,教学环节的设置应该再精心一些,比如次序应该再调整一下。背景是学生需要了解的重点,只有充分了解了背景知识,学生才能真切体会到黄河所象征的伟大坚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个环节可以放在学生展示黄河的资料之后。 第三,要对学生进行完整的朗读指导,不仅仅是语调、感情、节奏这几点。可以把文章的朗读节奏划分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出来。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四,学生展示有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给学生纠正。 从教学效果来看,也发现学生有搜集资料准备不充分,朗读展示时有胆怯,任务划分不明确导致展示的不理想等问题。这些都为我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我相信,在自己的一步步努力下,会打造出更加优质的精品课。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说课稿新人教版

《黄河颂》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它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 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 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七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黄河颂》这首诗歌潜藏着一

定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向。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通过多媒体课件,很好的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激越飞腾,激情澎湃,情不可遏,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因此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视频和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以读启悟,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怎样才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诵好一首诗词。 2、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利用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4、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 五、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精彩颂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