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岭淮河分界线

秦岭淮河分界线

秦岭淮河分界线
秦岭淮河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和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秦岭的地理意义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省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000公里,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一定的不同。

概念的提出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是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的。

在由张相文发表于1908年的《新撰地文学》中的185页记载:“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这就是张先生对我国北方的描绘。所谓“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论述。

在张相文的文集《南园丛稿》之中,收录了张相文在1924年发表的《佛学地理志》一文,已明确提到了秦岭—淮河分中国为南北。文章对中国进行了如下描述:他首先把中国分成六大部。对这六部他是这样写的:“曰本部、曰蒙古、曰满洲、曰新疆、曰西藏、曰青海。本部之地,或称禹域,亦曰汉土。……就自然形势,分南北中三带述之。北带,即黄河流域。南凭北岭、淮水……”说到淮河,他说:“唯淮水发源于北岭之支麓。实继北岭之正干,而为南北之界线。”这里已经明确说出淮河为南北之界线。说明张先生早在1924年就用秦岭淮河来给中国分南北了。根据后面的描述而知张相文文中的北岭就是今日之秦岭(看来那时人们还没有把那片山地通称为秦岭),为什么称之为北岭,可能是为了与南方的南岭相对。

在民国元年(1912年)出版的《新体中国地理学》一书,书中这条秦岭—淮河这条线已经出现了。如书中说:“本国境内。因山川之形势,政治之区划,可定为本部、东北部、西北部、北部、西部、五大部。”对于本部。书中是这样说的:“南北二岭,横绝域中,划为三带。黄河、扬子江、珠江三巨川流贯其间。北岭淮河以北为北带,为黄河流域……”这本教科书有一说明,说是这本书主要是参考张相文的地理教科书而作。

在1935年竺可桢的一篇论文《中国气候概论》中,竺先生就明确说到秦岭—淮河线的问题。但是他说的是有一个外国人克雷西(George Cressey)1934年写了一本书《中国之地理基础》。书中写道:“中国本部山脉之中,最大者为昆仑东支,中国总名之曰秦岭山脉,自西藏而东,几及太平洋岸。此山脉分中国为两大地理区域,气候、农业与人类活动,均有显著之差异。”当然,现在看来这种秦岭—淮河线由外国人提出的说法是明显错误的。竺可桢先生接着说:“凡曾经秦岭山脉者,未有不注意此山脉南北二区域间之差异。推究其因,盖以气候显然不同,遂使华北、华南植物之种类,旅行之方式,以及人民之特性迥然有别。”

在翁文灏193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土壤与其相关之人生问题》,其中已明确提出秦岭—淮河为中国之天然分界线。不过他是从土壤的角度说的。翁先生说,中国土壤天然可分为两大类。秦岭山脉及淮河以北大部分为钙层土,其南几乎全为淋余土……古称秦岭为中国之大限,此观于土壤分布而亦然也。

分界线的自然范围划分

秦岭—淮河线从名字上看它的画法似乎很简单,沿秦岭、淮河画一条线即可。可是当你面对着一张大比例尺的中国地图时你会发现根本无从下手:秦岭西起甘肃省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秦岭—淮河分南北,只是分了中国东部,中国西部怎样分南北部是很有意思的,西部的确可分两大区域,但却是南北颠倒,冷热倒置。沿秦岭再向西,大致有两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与秦岭相连:一列是祁连山接阿尔金山一路向西;另一列就是西起帕米尔高原,向东绵延2000 多公里的昆仑山及其余脉。如果秦岭向西分南北的话,这两列山系可供考虑。

这里说的南北之分,不是文化的概念,而是指自然地理上的南北之分,确切地说,是亚热带(南方)与暖温带(北方)之分。自然地理的亚热带与暖温带都是有定义、有标准的。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刘胤汉教授研究秦岭多年,他主张南北分界线应该画在秦岭南坡的800米等高线处。按照刘先生的说法,由于山地的海拔逐渐升高,气温在下降,在海拔800米等高线的位置,亚热带就已经结束了,像橘子、竹子这些亚热带的指示性植物已经见不到了。南方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因此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应该与南坡800米等高线重合。

已故著名地理学家任美锷先生却主张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画在秦岭北坡700米等高线处。因为从秦岭的北坡看,整个关中盆地是暖温带,但是随着山地的上升,气温降低,在700米等高线处,气候已经不是暖温带了,而是山地气候,越高越冷了。其实任美锷先生是把秦岭看为出现在暖温带的一个山系。

而另外一些地理学家如黄秉维等却主张南北分界线应该画在秦岭的主脊线上。理由是这样可以保持山两边垂直自然带的完整,正好可以两相比较,看出南北之不同。但秦岭找不到明确的脊线,这种分法,怎样分还是一个未知数,也可能把一些高海拔山峰的最高点连起来,算作秦岭的脊线吧。

在2008年出版的《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研究》一书中,郑度院士等人在对秦岭南北的气候、植被进行了详尽地比较分析后,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秦岭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分类。最终认为从综合的角度看,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在秦岭地区的分界线应该标定在主脊。

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

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

然而,这个过渡和变化是通过相当宽的一个带来完成的。在淮河两岸,相隔一二十公里甚至更宽,并看不出气候、农业、自然景观等方面有什么变化。实际上,由于淮河地区主要是平原地区,南北冷暖气流畅通无阻,确实也不可能产生一条截然分明的南北分界线来。以“橘逾淮而北为枳”为例,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中南下冷空气强,常常带来柑橘致命低温,因此现今即使淮河以南的长江两岸,除了局部有利区域外,一般也没有种植柑橘的经济价值。

我国南北分界带的西段秦岭,冬季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因而在岭北为典型暖温带情况下使岭南成为典型亚热带(能生长同纬度淮河两岸不能生长的柑橘等亚热带指标植物)。但是,秦岭分界也并非一条线。因为秦岭南坡约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亚热带,而秦岭山脉两坡千米等高线间的宽度,也就是分界带的宽度也大约有90-110公里。而且,在历史上南北分界带是随气候变化而南北移动的。如果全球持续变暖,亚热带北界将来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黄河的中、下游地区。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气温 1.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降水 4.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三、气候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四、农业 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五、植被 9.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六、河流 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11.秦岭(和巴颜喀拉山)还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七、地形 12.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八、区域 13.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

区域界限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14.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高中地理知识点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知识点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分界线 1、气温: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4、降水: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10、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12、地形: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 15、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 区域界限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秦岭-淮河以南

高中文科地理系列复习材料--------2----------地理界线 2

3 4 5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一线为界,东南人多,西北人少。 2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 4、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汉水谷地------------------------秦岭 8、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汉水谷地------------------------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淮河 3气候界线 1一月0度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4河流界线 a)长江水系///黄河水系------------------巴颜喀拉山、秦岭 b)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南岭 c)澜沧江///怒江---------------------------怒山 d)长江流域///东南沿海诸河流域-------武夷山 5三大自然区界线 e)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f)青藏高原区///东部季风区----------------------3000米等高线。 g)青藏高原区北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6 自然地区界线 1、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区):秦岭、淮河 2、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日平均气温≥10℃ 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7500℃ 等值线。 4、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暖温带荒漠地区: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 米等降水量线。 地理界线知识 一、有关地球的分界线 (1)赤道——南北纬度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级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 (2)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分界线 北纬30°~南纬30°:低纬度 北纬30°~北纬60°和南纬30°~南纬60°:中纬度 北纬60°~北纬90°(北极)和南纬60°~南纬90°(南极):高纬度

八年级地理秦岭-淮河线新人教版

秦岭-淮河线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重要地理意义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 2 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二导学提纲 1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哪些界线要经过秦岭-淮河,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和_____;以南耕地类型以_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 3秦岭山脉是我国_____流域和____流域的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____平原,南侧是狭窄的____谷地. 4.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______性,地理______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5.在中国地图上,把________线,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和________边缘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可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6.我国的北方和南方都位于东部_________气候区.秦岭和淮河是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______地区和_____地区的分界线. 三探究讨论 探究一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差异很大. 例1 以秦岭—淮河为界的是( ) A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 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C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D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例2 秦岭—淮河穿过的省区有( )①山东②河南③江苏④安徽⑤山西⑥陕西⑦甘肃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⑤⑥⑦ 探究二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四训练题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 秦岭-淮河分南北──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在借助地图说明南方与北方的范围基础上,先阐述了两地人们在生活方面的差异,之后追溯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特别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秦岭—淮河分南北”是在学习了“中国自然环境特点”后进一步探讨“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影响”。这一课时中习得的关于“人地关系”的分析能力也是学习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所必备的,因而说“秦岭—淮河分南北”的学习无论在知识建构上还是在学习方法的掌握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知道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 2、掌握秦岭—淮河大致经过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而学会分析南北方生产生活差异的主要原因。 【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人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对比,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典型事例运用地图,来说明我国不同地区在气候、农业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 3、通过读图回答问题,培养和提升从专题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地理意义;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 教学难点: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春秋后期,齐国的上大夫晏殊出使楚国,楚王为了让晏殊难堪,和他的臣子想了一个使晏殊出丑的办法。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

关于秦岭的地理意义

秦岭的地理意义:秦岭横贯我国中部,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大致位于北纬32°30~′35,°东经103°~113°。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具有以下意义:1.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 2.一月份我国0℃等温线 3.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4.800毫米等降水线 5.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 . 秦岭和淮河分界线所起到的重要分界作用有: 1、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作用。原因: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北的一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为暖温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南一月的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为亚热带。 2、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根据降水量的不同区分。 3、河流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分界线根据两边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汛期、流量大小、含沙量以及航运等差异得出。 4、不同土壤和植被的分界线根据两边植物的不同,如北方以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为主,南方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及北方黑土、黑钙土为主,南方红壤为主等特点得出。 5、农业生产有差异的分界线北方农业以旱地为主,一般是一年一熟或两熟,小麦玉米为主;南方水田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以水稻小麦为主等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季风区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一、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

第四章第一节“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分区等三部分内容。这一节涉及的地图比较多,主要是综合复习前面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特征的差异。把前面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通过读图找出其他的地理界线让同学能清晰的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分区,为下面分区地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知识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及界线。 4.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5.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重点: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难点:分析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秦岭—淮河景观图片的课件,看同学们能从图片中读出哪些信息?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读出的秦岭—淮河地理信息。 二、合作探究 (一)秦岭——淮河 1.淮河为什么会称为“害河”“夺淮入海”? ①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②“夺淮入海”:1128年,黄河在今河南原阳南岸破堤决口后,黄河水侵夺了淮阴 以下的淮河河槽,与淮河合流入海。直到1855年,黄河又在北岸决口改由利津 入海。更为严重的是,1938年国民党政府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水南流,再 次侵夺淮河流域。从决口到堵口的9年中,造成了54000平方千米的黄泛区。 ②分组讨论:学生搜集的有关淮河称为“害河”的原因 ③师生共同总结:成为“害河”的原因:在黄河夺淮的700年中,黄河多次泛滥,携带大量的泥沙。淤高了淮河的河床,使中游的河槽变成了半地上河、下游的入海出路淤塞。每遇汛期,上游来水大增,下游有无通畅泄水渠道,一直破堤决口,泛滥成灾。 (过渡)秦岭—淮河到底在哪里?让我们从图中找到它。 2.课件展示图4—1: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让学生在课本上描出这条线。 3.请再仔细读图:请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 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 4.秦岭—淮河的范围,包含哪些省区?(出示判断题,判断部分省区分别) a)先让学生先到到大屏幕前指出各省的名称。 b)描出各行政单位的分界线,再分别说出各行政单位的名称。 c)实战演习:出示的湖南、河北、江西、山东、浙江、陕西、山西省区让学生 判断分别位于秦岭和淮河南北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 一、填空题。 1.(秦岭)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2.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是(秦岭-淮河)。 3.淮河发源地是(桐柏山)。 4.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5.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6.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7.(西北半壁)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地区。 二、选择题。 1.以下哪个不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D)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2.下列哪个不是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经济林木(B) A.苹果 B.油桐 C.柿 D.枣 3.历史上淮河变成“害河”的原因是(A) A.黄河夺淮入海 B.淮河河床升高 C.淮河泥沙多 D.淮河成为“地上海” 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B) A.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一月河流不封冻 B.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耕地以水田为主 C.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 D.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5.秦岭-淮河线是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D) A.热带、暖温带 B.热带、亚热带 C.温带、寒带 D.亚热带、暖温带 6.以下叙述错误的是(C) A.阴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太行山是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界线 D.秦岭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A.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B.秦岭南侧是关中平原 C.秦岭北侧是汉水谷地

D.淮河注入黄海 三、判断题。 1.秦岭-淮河以北冬季会结冰。(对) 2.淮河注入洞庭湖。(错) 3.柑橘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经济作物。(错) 4.秦岭北侧是汉水谷地。(错) 5.秦岭-淮河的南北两侧环境相同。(错) 6.秦岭的主峰是太白山。(对)

《秦岭淮河分南北》重难点归纳

秦岭淮河分南北》重难点归纳 《秦岭—淮河分南北》重难点归纳重点: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 突破方案:这是本专题的教学重点。通过初一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部分学习地理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本教学重点主要是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研讨的方式进行突破。 对于“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图5—30,通过对课本P22舌动题的解答,知道中国的四大地理分区;明确自己家乡的所属地理区域。第二步,通过PPT呈现课本图5—31,学生了解秦岭、淮河这两个地理事物。第三步,通过对图5—31的观察,说出秦岭、淮河与黄河、长江的位置关系。再结合之前所学的地理知识,以表格的形式对南北方基本情况进行归纳和巩固。最后,通过一组反映南北方生产生舌和自然景观的图片,再次明确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渗透地理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一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反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反映出一地的地理环境。 对于“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以上一教学难点的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为引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舌经验和积累的知识,猜测引起南北方差异的缘由。从而得出气候是导致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二步,通过一组地图一一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7月平均气温的分

布,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的指导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南北方在气温和降水量上的特点,00C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一淮河一线基本重合,由此可知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方分界线。第三步,让学生对课本P25页的文字和图片进行阅读,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南北方的生产方式进行探究研讨,并完成相应表格。最后,综合上述表格,归纳引起南北差异的缘由和秦岭一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难点: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突破方案:南北方差异的原因即是本专题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学生是七年级,背景知识还不是很丰富,所以让学生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分布来判断南北方差异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时,教师可找几张反映南北方生活差异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图片中的生活方式分别是属于南方还是北方?从图片上可看出当地气候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懂得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判别地理区域的差异,让学生学会关注、探究生活,学以致用。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析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引起南北差异的原因。

秦岭淮河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地位 1.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2.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限 4.秦岭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5..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6.河流是否存在冰期的分界线 7.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8.1月0度等温线 9.800MM等降水量线 10.我国南北方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地位 1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2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限 4秦岭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5.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6河流是否存在冰期的分界线 7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8.1月0度等温线 9.800MM等降水量线 10我国南北方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地位 1.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2.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限 4.秦岭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5..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6.河流是否存在冰期的分界线 7.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8.1月0度等温线 9.800MM等降水量线 10.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地位 1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2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限 4秦岭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5.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6河流是否存在冰期的分界线 7.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8.1月0度等温线 9.800MM等降水量线 10.我国南北方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地位 1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2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限 4秦岭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5.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6河流是否存在冰期的分界线 7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8.1月0度等温线 9.800MM等降水量线 10我国南北方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地位 1.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2.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限 4.秦岭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5..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6.河流是否存在冰期的分界线 7.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8.1月0度等温线 9.800MM等降水量线 10.我国南北方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地位 1.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2.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限 4.秦岭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5..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6.河流是否存在冰期的分界线 7.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8.1月0度等温线 9.800MM等降水量线 10.我国南北方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地位 1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2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限 4秦岭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5.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6河流是否存在冰期的分界线 7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8.1月0度等温线 9.800MM等降水量线 10我国南北方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地位 1.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2.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限 4.秦岭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5..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6.河流是否存在冰期的分界线 7.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8.1月0度等温线 9.800MM等降水量线 10.我国南北方分界线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刘金

北塬乡中 2017年4月19日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一、课题: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准确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总结秦岭—淮河两岸的自然、人文差异。 (2)能够准确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大致位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课件,课本,地图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经过对比总结秦岭—淮河两岸的自然、人文差异。并且据此归纳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情感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总结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从而根据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们可以因地制保护和宜发展秦岭—淮河两岸的经济。 三、教学重点 分析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课件,课本,地图以及一些图片等引导学生对比总结秦岭—淮河两岸的自然、人文差异

五、教学方法 图片观察法、图表总结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意思是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会结出又甜又大的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只能结出又酸又小的枳。 问“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当我们学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之后,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在图5.1中找到秦岭—淮河一线的大体位置。 秦岭—淮河两岸农村生活景观差异 有些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由于其两侧的地理差异明显,往往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分界线。首先我们来对比图5.3和图5.4,尝试总结秦岭—淮河两岸农村生活景观差异。 板书: 秦岭—淮河以北多旱地,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一年一熟或者 耕地类型两年三熟。

高中地理关于秦岭和淮河界限的分析 秦岭淮河

高中地理关于秦岭和淮河界限的分析秦岭淮河【导语】秦岭和淮河是地理学习中的中重要的分界线,是学会说呢过学习地理的重要的点,下面大将为大家带来冠以秦岭和淮河的界限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山脉,大致位于32°N~34°N,103°E~113°E。其北侧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南侧为低山丘陵和江汉平原。淮河是中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介于31°N~36°N,112°E~121°E之间,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经豫、皖至江苏扬州的三江营注入长江,全长约1000千米。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一、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二、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一、知识要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5)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 (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 (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 (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二、跟踪训练 1.我们所学的教材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这四大区域是指() A.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区 B.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内陆地区、青藏高原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D.季风区、非季风区、农业耕作区、畜牧业区 2.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接近() 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局部)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1月0 ℃等温线(局部) 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局部)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北方地区人口和面积占全国比例的是() A.A B.B C.C D.D 4.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A.热带和亚热带 B.亚热带和暖温带 C.暖温带和中温带 D.中温带和寒温带

5.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是() A.1月0℃等温线 B.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6. 以下是家住图6中A处的小张关于其家乡的叙述,你认为可信的是() A.居民的主食以面食为主 B.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C.一月平均气温﹣20℃ D.农田类型以水田为主 7.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1)图中的℃、℃、℃、℃分别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其中水热资源最丰富的是() A.℃ B.℃ C.℃ D.℃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Qinling Mountains-Huaihe River Line,或Qinling-Huaihe Line,也简称秦淮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 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 有明显的不同。 目录 地理意义秦岭的地理意义淮河的地理意义 概念的提出分界线的范围划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分界线区域界限 地理意义秦岭的地理意义淮河的地理意义 概念的提出分界线的范围划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分界线区域界限 展开 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 候的分界线。以及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蔡博峰,《中国国家地理》)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 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 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秦岭-淮河是我国最重要地地理分界线。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的西端在甘肃省 境内,东段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是 昆仑山脉的延伸。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国内地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秦岭是我国中西部交界处最重要的动植物 基因库,有着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山松、油松等都生长于此。 正是因为诸多地位,秦岭,被称为“献给地球的礼物”。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纬度位置32°N~34.5°N。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畜牧业和耕作业的分界线。以及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秦岭-淮河是我国最重要地地理分界线。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的西端在甘肃省境内,东段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是昆仑山脉的延伸。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国内地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秦岭是我国中西部交界处最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有着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山松、油松等都生长于此。 正是因为诸多地位,秦岭,被称为“献给地球的礼物”。 从自然地理来分,是以秦岭——淮河一线分界。中国零度等温线是以此划分。传统上北边的河流有冰冻期封航,南边的则没有。并且分界线两边的物种有较明显的不同。从人文地理看,长江是南北分界线,历史造成的。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鄂、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秦岭的地理意义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

第三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三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教学目标 1.知道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通过阅读法、讨论法,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激发学生对KCB不锈钢齿轮泵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为、难点 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同学们,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吗?故事讲到晏子出使楚国时,讲过这么一句话“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就是说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则是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KCB不锈钢齿轮泵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通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引入,并用其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一句话设问引发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1.秦岭与淮河的位置 [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找出“秦岭—淮河”一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位增压燃油泵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是() ①湖北②河北③江西④山东⑤浙江⑥山西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生活动] 1.在地图中找出0℃等温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RYB 内啮合齿轮泵岭、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3.通过这两气候要素的差异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利用景观图辅助学生理解。) [学生活动2] 填写下面表格 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温度带 干湿区 水资源丰富程度 河流是否结冰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植被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张家界市永定区沙堤乡中心学校欧昭戎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秦岭与淮河、秦岭与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等三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农村学生起点低,分析推理事物的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 1、知道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及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2、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知道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界线和范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岭—淮河两侧的地理差异。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界线和范围。 教学过程:一: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 秦岭—淮河线自西向东通过的省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和 江苏。 二:秦岭—淮河线南北的地理差异。 <一>、气温 1、1月份0c等温线 2、日均温>103积温4500 C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降水 4、年降水量800mm 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三>、气候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四>、农业 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五>、植被 9、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六>、河流 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11、秦岭(和巴颜喀拉山)还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七>、地形 12、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 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八>、区域 13、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总结: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 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地理《秦岭—淮河》教案设计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地理《秦岭—淮河》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臧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 2、根据已学的知识,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 4、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组内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必答和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 [学习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从本册教材的体系,由中国地理的总论到区域地理,自然延伸到我国重要的重要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一、秦岭—淮河的位置 一认识秦岭—淮河的位置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1、根据地图请你说说秦岭的走向? 2、淮河的流向是自至。

3、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经注入东海。 4、图上填注秦岭—淮河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5、判断下列,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有哪些? A、湖北 B、山东 C、江西 D、山西 E、河北 F、浙江 第1、2题为读图基础题;第3题为知识拓展题;第4、5题既复习了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又为进一步明确位置奠定基础 二、介绍秦岭和淮河 1、介绍秦岭:学生看景观图并阅读课文材料 2、介绍淮河: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完成下列问题 A、黄河夺淮入海是怎么回事?黄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成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 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湖、呼伦湖……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 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 四、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 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七、主要城市 北京、天津、济南、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青藏高原,北至秦岭、淮河。 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 以上,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 河湖:长江、京杭运河、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

秦岭—淮河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 《秦岭——淮河一线》教案 枝江市顾家店中学杨学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掌握其重要的地理意义;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前面已学知识,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分析、比较、讨论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各区域的差异,感受祖国的辽阔,激发学生爱国情感。通过淮河环境污染严重的事实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 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界线。 教学难点:秦岭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步: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秦岭---淮河南北的景观,通过动态景观能生动地、真实准确地感受到秦岭———淮河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教师寻找切入点,自然导入新课 第二步: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1.阅读“秦岭”部分,“淮河”部分,回答:秦岭是水系和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其北侧地形是,南侧地形是。 2.阅读“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注意区别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①南北两侧一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南北两侧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3.看图4-5,在中国地图上,把、和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经过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和 4.看图4-5,图4-6。思考: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 ③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边界是哪些山脉?。 5.看图4-6并阅读“400毫米年降水量线”。说说400毫米年降水量把我国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的地理差异: 第三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