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2021年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2021年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2021年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归

去来兮辞》说课稿

欧阳光明(2021.03.07)

【教材分析】

《归去来兮辞》是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辞,属于古代抒情散文。是一篇作者要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和为了追求精神自由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能引起很多文人的共鸣,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学情分析】

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二.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自主学习,提出疑难,疏通文意。

三.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意,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是重点的授课方向。【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疏通文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知识现象。

2、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

二.能力目标:

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三.德育目标:

学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

1.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现象。

2.了解作者的归隐原因及其在文中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

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法设计】

1、自读法。本篇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课文注释较为充分。因此,这堂课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

2、研讨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教师可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的深层思考。

3、诵读法。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更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课堂设计】

一、导入

“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

世外千年,饱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

借这幅对联引出《桃花源记》,。桃花源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境界。正是有着对田园,对自然这么美好的憧憬,陶渊明才这么义无反顾的回归田园。把学生带入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中,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内容。

二、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

1、掌握辞的特点,诵读全文

2、学习归纳重点文言现象

3、分析作者归隐的原因,体悟其复杂情感

4、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三、整体感知,学习辞这种文学体裁,诵读全文

辞: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和六言为主。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重在抒情。节奏:六字句时,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根据辞的特点,让学生听录音范读,把握其节奏和韵律,体味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梳理重点文言知识点

在课堂上给学生少许时间,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学生之间相互答疑,老师从旁予以纠正。

检查翻译语句,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分别从句式,古今异义,重点实虚词,综合翻译等角度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知识点的能力和预习效果。扫清字词障碍,在课堂上注重归纳,梳理知识体系

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征夫:行人。以:用。介词结构后置,“以前路问征夫”恨:遗憾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只恨晨光朦胧,天还不亮。

②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悦、乐:意动用法,以…为喜悦。情话:知心话。亲戚: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跟亲人们谈谈知心话能使人愉快,弹琴读书又能够消愁解忧。

③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谷。经:登上,到。

既要探寻曲折幽深的沟壑,又要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

五、归隐原因

1、题解:归去来兮,两个虚词连用强烈表达想要回归田园的感受(板书)。具体研讨小序第一段,从哪里回归?官场。为何作者那么强烈的想要由官场回归田园呢?

自读小序,找出作者回归田园的原因。并讨论哪一个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主要板书)联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深愧平生之志

程氏妹丧于武昌

2、自读第一段

这一段中哪些话也体现出了作者回归的原因?

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

作者不愿成为官场倾轧的棋子,不愿成为为五斗米折腰的小人,不愿违背自己质性自然的本性。因此才发出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样的慨叹。

这句话也成为千古名句,翻译并赏析。

翻译:之:主谓之间。谏:谏正,劝止追:挽救,弥补。

是:对,正确。而:连词,表并列。非:错误。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指做官)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来得及补救。

确实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觉悟到今天做的是对的昨天是错的。赏析:自责自恕

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既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浊的揭露。前后对比,鲜明有力。

3、引入写作背景

从作者归隐的原因可以引入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从作者的经历来理解文本,加深对其感情的理解。

陶潜(365-427)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人,我国晋代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苍生”的志向。曾做过小官,但时间不长。

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到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

在辞官时,写下这篇著名的与官场决裂的宣言书《归去来兮辞》。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由写作背景出发,再回归文段,具体探讨作者回归田园的复杂情愫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逐步加深对作者思想的把握。

六、具体研讨作者感情

采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去发现问题,增强讨论的兴趣,激发其创造力。

对田园生活,作者究竟是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朗读2、3两段,注意节奏与感情。

通过幻灯片上这几幅图片和文字,讨论作者体现的具体感情。

在这里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发现、揣摩和相互交流。之后展开课堂上广泛的交流,在交流中对以下诗句进行深层次的体会。

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途之乐(板书)

②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抵家之乐

③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安居之乐

④将有事于西畴躬耕之乐

虽然都是乐,但这几个乐之间蕴含的深意是否相同?

①②回归田园的欢悦(抓住“遥遥,飘飘”叠字的表达效果)

③保持独立人格的清高

④坚定的人生追求。(将把自己归田的理想变成实践,表现出归隐的决心)

在乐的背后,在文中是否还出现了一些更为复杂的思想感情?看下两幅图片和文字,讨论作者的感情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岁暮年衰之忧,知音难觅之忧(对现实的不满)(板书)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理想破灭之忧济世不得的痛苦(板书)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赏析: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点拨:借助景物的形象描写。夕阳晚照,苍松兀立,诗人虽孤高傲世,但也难免呈现形景相吊的落寞和悲怆。一个人孤独到象李白看山一样,“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其内心的寂寞也是非同一般的。

如何理解在文中出现的复杂感情?

总结:作者弃官归乡是付出了埋葬青年时代“大济苍生”的理想的代价的,在抛弃官场时,也告别了自己的梦想。我们不该只看到他回归田园的欢悦,同时我们也应留意到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在那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中,他选择了自己的拒绝。拒绝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权利。陶渊明拒绝了一个物质的世界,拒绝了一个他所不喜欢的世界,把自己的立足点落在了自己内心的田

园。既如此,在归隐的路上乐与苦并存,作者准备如何面对自己以后的生活?

七、把握作者的人生态度

大声朗读最后一段,找出作者的人生态度。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题的设置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是对作者思想的深层把握,答案不求唯一,可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明确:陶渊明的弃职归田,断不能说其意志消沉,是消极处世,恰恰相反,他所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书卷中追求安谧,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可以说,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他执著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现,是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表现。(板书)

八、写作方法

欧阳修慨叹“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这里不仅有对陶渊明精神的赞扬,更有对其文风的褒奖。引入对作者文风的探讨从写法和语言两个角度。

1、写法研究:

问:陶潜在《桃花源记》中设计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的世外桃源,作者有没有指斥当时社会的黑暗呢?尽管作者没

写,但我们从他寻找桃花源来看,实际上就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本文中作者要写辞官归田,有没有直说诸如“官场腐败,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之类的话呢?

结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托物言志: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赏析:诗人一向是“以松明志、以菊寄傲”的,松菊犹存更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灵魂的栖所。诗人托物言志,借松菊的意象寄寓自己的隐逸情趣,表现了其清高人品

2、文风潇洒淡远,平淡自然。多用押韵叠字,富有节奏和韵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无怪乎李白高歌: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九、作业

先展示学生高考优秀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云伴着坎坷,来到美丽的桃花源;风雨带着憧憬,来到清幽的山涧;万丈红光透过云雾,照射在晋代的山乡小巷……做真正的自我,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放弃了污浊尘世和荣华富贵,只为做真正的自我,远离勾心斗角的官场。江岸边,菊花旁,你陶然其间,这是飘逸洒脱,这是自由不羁。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清秋的黄昏,微风吹过,飘来一阵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那是菊花香.你笑容飘逸洒脱,随手拈一朵菊花 ,携一柄古剑,饮尽杯中的酒,走向桃花源深处.林间,归巢的鸟儿慢慢沉寂. 不经意间,你抬起了头,南山

上,夕阳的余晖渐次暗淡如暝。这是你看透人世沉浮的淡定,犹如空谷之幽兰,随性清幽,犹如风后之虫鸣,悠扬自得。淡定在你的一生中得以诠释。

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字,“我心中的陶渊明”

设计此作业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探讨作家作品和时代潮流,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同时训练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结语:陶潜,入仕为官、大济苍生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归隐田园是他的觉醒,淡泊明志、闲适自在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的努力实践,诗酒琴书是他的生活情趣,乐天知命、追求自由是他的人生真悟。陶渊明是真的隐士。他的归隐不悲壮,不绮丽,不渲染,只在官场之外过自己的生活。他说真话,做真事,抒真情,坦率而真诚。为后人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陶渊明是超越时代的,他永远是人们守卫心灵净土的一盏明灯。也许元好问的两句诗是对他的最好概括吧!那就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归去来兮辞》详细教案_(1)讲课讲稿

《归去来兮辞》详细 教案_(1)

《归去来兮辞》名师优秀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鄙弃官场生活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 3.朗读理解课文,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探究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率性而为的个性。 【教学设想】 \因课文内容比较艰深,故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 【教学方法】 讨论、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2.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例: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例:①景翳翳以将入。(景,太阳。今常用义“景

色”、“光景”等)。②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属戚属。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3)一词多义。(归纳“奚、胡、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疑问代词例: 奚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胡①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 曷①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 焉①复驾言兮焉求(什么) 何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 实词见教材练习二 (4)词类活用 例: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世。)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教学过程】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详案)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详案) 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二、说教材 《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归去来兮辞》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归纳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掌握重点语句,帮助理解课文. 诵读课文,梳理本文行文思路. 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情景交融,情感真挚.了解"赋"的文体特点. 了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重点、难点

1、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a.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 b.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和文体特点. 2、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不难理解,难点在于理解作者"一心两端","心为形役"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程序: 本篇课文篇幅很短,内容理解简单,因此,可以用一节课时完成(45分钟),主要教具是歌曲CD、图片、课件. (一)导入新课: 1、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欣赏一段音乐.(〈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一小段) 2、提问:请一位同学给我说说听到这段音乐的感受.预想答案:轻松、自然、安适、和平、恬静、质朴. 3、引出课文: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看来大家对田园生活都非常喜欢,下面我们要学习一篇与田园生活有关的文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简介(为理解文章作铺垫) 以前,我们学习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最新《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几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课文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与地位 《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归去来兮辞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叙写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领略辞这种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熟读成诵,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过陶渊明的相关诗作,对其生平和思想都有一定了解,再加上这篇文章的注释十分详尽,学生凭借下文注释完全可以理解文意,难度不算大。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依照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如下几点: 1、理解并背诵课文,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 3、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其中,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而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则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二、教法及学法 语文学习是老师和学生双向的复杂交际活动,而不是单向的简单的认知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指导, 1、诵读法。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2、研讨法。结合时代背景合作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 3、教学过程中我还会使用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便于学生迅速掌握知识 三、说学法: 1、预习法。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掌握的内容多,预习能事半功倍 2、诵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注意节奏与韵律,读出情感。 3、探究法。根据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将分两个课时完成,课前我会布置学生预习,预习内容包括 1借注释疏通文意,2找出押韵字,根据韵归纳文意3,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通假字(曷)古今异义词(景、亲戚),一次多义(“奚、胡、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接下来,我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古曲导入,创设情境(约3分钟) 以古筝曲《渔舟唱晚》引入课堂。提问:听这首古筝曲,你认为它讲述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引导学生回答到安逸闲适,没有世俗纷扰的生活。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渴望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我们熟知的散文《桃花源记》、诗歌《归园田居》都是这一题材的文作,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一篇他的辞赋《归去来兮辞》。 (二)朗读课文:(约2分钟) 1 播放配乐朗读。老师给予朗读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一/二/一/二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多媒体1,利用声像技术,展示课本插图,营造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省教学能手 市特级教师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省教学能手市特级教师 教学园地 11-22 1224 :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淄博十七中王淑英 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是是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走进自然”中的第一篇课文。陶渊明。这篇文章也是2003年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时我抽到的课题。根据文本特点和文本在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本文如下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辞官归隐、放飞心灵的欢快喜悦之情。 2、品味语言,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落实文言知识点。 学习重点: 1、把握文意,体会感情。 2、落实文言知识点: (1)实词活用:怡、日、悦、乐、棹、善 (2)重要虚词:以 (3)文言句式: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倒装句:复驾言兮焉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乐夫天命复奚疑?

学习难点: 1、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让学生在体味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理解陶渊明的辞官归隐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坚守高贵、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 学习时间为1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当代作家周国平在他的《灵魂只能独行》一书里讲了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一个典故:有一次苏轼饭后踱步,他掂着大肚子问他的侍从:我这一肚子装的是什么?他的前呼后拥的侍从们纷纷回答,有的说是文章,有的说是见识,苏轼皆不以为然,只有他的侍妾朝云一语中的:先生藏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是的,苏轼是一个不屈己媚人的大丈夫,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满腹经纶,却仕途坎坷,他最崇拜的人就是陶渊明,(出示陶渊明的头像),他曾经和了陶渊明的全诗,对陶渊明的诗文备加推崇。欧阳修说:“两晋无文章,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宋庠也说:“陶公之《归去来兮辞》,是南北朝文章之绝唱。”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陶渊明,一起欣赏他的《归去来兮辞》。 学习内容和步骤如下: 一、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文言文的课堂要不断传出书声琅琅。本文的诵读分三个层次: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一、说教材: 《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得以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如此推崇,其文自然很值一读。 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归去来兮辞》所在的单元也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根据本文为自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在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三)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其中,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而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则是本文学习的难点。作者远远瞧见家门便“载欣载奔”,可见因为能购归隐田园心中着实高兴。全篇围绕着作者的乡间生活写着归隐的乐趣,如顾盼园中之景的悠然自得,如春种秋收的田中之乐。然而文章欢愉的气氛中却不时跳出一两句让人恻然的言语,如“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或棹孤舟”,“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怀良辰以孤往”,“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等。在作者快然隐居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隐士,是人生苦短的慨叹,是世乏知音的孤寂,还有一丝有些犹疑的洒脱。 二、说教法: 1、自读法。《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读课文,相对于本单元其他篇目,它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因此,这堂课可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 2、研讨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学生大多能得到陶渊明是个高风亮节的文人,作者乐于田园的隐居生活等结论,针对其复杂情感的

《归去来兮辞》(并序)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说课稿 陈宁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去来兮辞并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课时、教学过程、小节、作业设计、板书十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予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归去来兮辞》(并序)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要求学生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能熟读成诵、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文前四本必修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因而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上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文本,鉴赏这篇千古美文,通过语言来把握文章的奥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 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掌握陶渊明诗文语言“平淡自然”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授、朗读、讨论等方法,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热爱田园生 活的欣喜之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 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生的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积累文言常识和把握文章的情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两大重点。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 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

我的十分钟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说教材 《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第五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得以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结合新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和课文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疏通文句,归纳掌握重点语句,帮助理解课文。 3、诵读并背诵全文,疏通文章行文思路。 4、了解坐着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 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三、说教法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单元设置要求,我将主要运用诵读法、问答法和点拨教学法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以筝曲《渔舟唱晚》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回答在欣赏这首古筝曲时讲述了一种安逸闲适没有世俗纷扰的生活。接着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对陶渊明所做的定位来引入,回顾学过的田园诗文代表作(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题目,介绍“辞”的文学知识。 3、诵读课文,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世界。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停顿。 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共同感受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4、划分段落,思考问题,理清文章思路,归纳文言知识点。 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及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品味作品之美。(1)陶渊明为什么要归去? 解读第一段:“心为形役”,注意本段文言知识点(胡、奚、是、非等)。 ——归去的原因: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2)归去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解读二、三段:分组思考,合作学习。 每组自由选择一个或几个辞句,将辞句内容设想成为一幅画面,用形象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画面,展现陶渊明的生活情趣。 ——归去的生活:闲适宁静,悠然自得。 (3)作者又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思考? 解读第四段:由木欣欣以向荣,作者心生悲叹,抒发的人生感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课堂实录(两套)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课堂实录(两套)《归去来兮辞》公开课课堂实录(两套) 《归去来兮辞》实录,11728字。 师:同学们,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隐逸诗人之宗,谁? 生:(齐)陶渊明! 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吟诵他用心灵写成的绝唱——《归去来兮辞》,感受他独特的人生情怀! (师板书: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师:大家看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七嘴八舌)就是归去的意思。辞是一种文体,来、兮是语气助词。 师:对,辞是一种诗体,富有抒情和浪漫气息。兮是辞这种文体的独特助词。 师:现在请大家跟随老师的诵读,回到1600年前的东晋时代,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世界。 (古筝曲《归去来》响起,教师全文范背,声情并茂,全场师生静心倾听,都沉浸在老师忘情诵读营造的陶渊明归去的境界之中。师:同学们,文章美吗? 生:(异口同声、大声的)美! 师:想不想纵情的诵读一次? 生:(七嘴八舌)想!想!(台下笑声) 师:(问一生)你想吗?生1:想!师:(问一生)你想吗?生2:想! 师:(问一生)你呢?生3:想! 师:好!现在同学们就自由的诵读吧!(老师率真的语言引起了台下会意的笑声!) (学生纵情自由诵读全文,教师巡回指导诵读) 师:通过诵读,大家感受到陶渊明归去之后的生活美,(指多媒体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思考几个问题:陶渊明为什么归去?归去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又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思考?请大家划出表现陶渊明归去原因的句子,表现他归去后生活情趣的句子,表现归去后人生思考的句子。 (学生默读思考) 师:陶渊明为什么归去?请从第一段找出答案。 (板书:归去) 生4:首先是因为田园将芜,然后是因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些都是他要归去的原因。 师:结合具体句子回答原因,方法很好。 师:第一段中哪几个字最能揭示他归去的原因? 生5:心为形役! 师:为什么? 生5:因为他不想因为做官而劳累!自己还是想过田园生活的! 师:因为做官对他来说是什么? 生5:一种身心的劳累! 师:心为形役,很准确! 师:同学们知道他辞官归隐的直接原因吗? 生:(七嘴八舌)好像是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 师:谁能具体讲讲这个故事?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说课《归园田居》说课稿(参考)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说课 《归园田居》说课稿 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多媒体1),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⑴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⑵为何归来?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

2021年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归 去来兮辞》说课稿 欧阳光明(2021.03.07) 【教材分析】 《归去来兮辞》是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辞,属于古代抒情散文。是一篇作者要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和为了追求精神自由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能引起很多文人的共鸣,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学情分析】 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二.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自主学习,提出疑难,疏通文意。 三.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意,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是重点的授课方向。【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疏通文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知识现象。 2、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

二.能力目标: 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三.德育目标: 学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 1.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现象。 2.了解作者的归隐原因及其在文中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 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法设计】 1、自读法。本篇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课文注释较为充分。因此,这堂课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 2、研讨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教师可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的深层思考。 3、诵读法。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更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课堂设计】 一、导入

归去来兮辞 说课稿(背诵精华版)

5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今天上午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板书《归去来兮辞》)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归去来兮辞》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5课,与《荷塘月色》共同构成“走进自然”这个模块。本单元旨在在自然的怀抱里净化自己的灵魂,放飞自己的情感。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文言文,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习此篇课文对帮助学生学习以后的文言文,树立高洁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这是他们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三篇文言文。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文言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提高品位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三种 (1)诵读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齐读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讨论法主要是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点拨法我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含义 2、学法: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体现在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的过程中 (2)合作学习体现在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的过程中 (3)探究学习体现在质疑问难,与文本深层次对话的过程中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了解作者,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问题。 第二课时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论证方法,鉴赏语言。 本节课共6个学习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会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以《桃花源记》导入新课。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在八年级,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它刻画了一个没有世俗纷扰、安逸闲适的世界。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同类题材的文章《归去来兮辞》。 (板书:陶渊明) 这样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感知作者、辞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方面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我会加以补充 2、字词问题学生课下已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进行了梳理, 课上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就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增加文言文的知识积累。 3、然后,请学生听配乐朗诵,思考问题: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明确:作者辞官归乡 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提炼文章观点,初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完成教学目标一。

高中语文课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高中语文课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多媒体1),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⑴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

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⑵为何归来?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①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②彻底悔悟。③也许是一种托词。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5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教材分析】 《归去来兮辞》是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辞,属于古代抒情散文。是一篇作者要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和为了追求精神自由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能引起很多文人的共鸣,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学情分析】 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二.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自主学习,提出疑难,疏通文意。 三.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意,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是重点的授课方向。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疏通文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知识现象。 2、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 二.能力目标: 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三.德育目标: 学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现象。 2.了解作者的归隐原因及其在文中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 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法设计】 1、自读法。本篇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课文注释较为充分。因此,这堂课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 2、研讨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教师可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的深层思考。 3、诵读法。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更深刻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定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韩丽丽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的课题是《归去来兮辞》(板书题目)。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鲁人版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走进自然”的第一篇课文。它是田园诗派第一人陶渊明辞官归隐时写下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迷途折回”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了农村的自然风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全诗情景交融、淡远潇洒、韵律悠扬、语言优美。这首辞体抒情诗,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高峰。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二、学情分析:刚刚进入高一,学生文言知识体系还不完善,但掌握文言知识是读懂文言内容的前提,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完善文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地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基于以上两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陶渊明的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重点的文言词语,如:谏、策、樽、觞、审、容膝、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眄、岫、盘桓、棹、窈窕、行、期、胡、奚、焉、曷、来、以;词类活用,如:幼(形-名)、怡(使动)、傲(形-名);特殊句式,如:①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②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③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④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⑥乐乎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 (3)了解作者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体会其高洁的志趣和乐天安命的生活态度。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法与学法:学习不是容器式的灌输,而是学生的主动建构,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我主要采用“五重发现”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学、交流、展示、总结、拓展实现本文的目标 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 1、自学发现(课前预习) ①阅读学案中有关陶渊明生平、思想、归隐原因、归隐后生活的资料。 ②课前指导:指导学生初读文本,读准字音,分清句读。学习文言文一般先言后文,指导学生再读文本,归纳、整理典型的文言现象。边读边思考:散文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句子看出来?勾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疑惑。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己认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 2、交流发现 ①小组内交流、共享积累的文言现象。 ②小组内交流、初步解答存在的疑惑,不能解决的疑惑留待全班共同解决。 (二)、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重点是引导朗读和归纳文言知识。 1 课件展示表扬学案优秀的小组及个人。 2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语文课堂应该不断传出书声琅琅。本文的诵读分三个层次: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其次,教师指导诵读,本文以六字句为主,按三拍读: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引导学生读出重点句的情味。首句“归去来兮”应读出冲出牢笼、放飞心灵的畅快之情;末段首句“已矣乎”则要读出诗人参透一切的旷达之情。然后,让学生自由展示朗读,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第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陶渊明写的,文中描写了陶渊明辞官归田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语文课程的安排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据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依次是: 1、诵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文基础知识,这是我的教学重点。 3、把握陶渊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态度,这是我的教学难点。 古希腊学者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据此我将设计“字——词——句——篇”四步走的方式,教学课文,同时也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的语言特色及本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境教学法、讨论探究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听说读写及思维能力,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本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首先是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我们在初中时曾背过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陶渊明的诗,现在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 这样的导入有助于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接着,我将顺势进入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据此,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我会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作者和课文的资料,并对其进行适当补充。 其次,明确辞赋这一体裁及其特点。 再次,我会进行如何读抒情小赋的方法指导,三字句,二一顿;四字句,二二顿;五字句,二三顿;六字句,三三顿。随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重点字词,进行正音正形。 最后,我将帮学生疏通词句,总结出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文基础知识。 (三)紧接着进入重点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感情。 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因此,在对文章的解读中,我将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将成立各小组,让他们合作探究以下问题: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心境又是如何? 我将引导学生找“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帮助学生理解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有二,一是田地将要荒废;二是自己的本心不愿出仕。此刻他的心境是自责的,另外,我还将引导学生找“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表明陶渊明的心境还是自悔的。“实迷

高中语文《苏武传》说课稿

《苏武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班固的《苏武传》(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本课总共安排3个课时完成,现在我说课的是第一课时内容。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苏武传》(手势)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第4单元讲读课文。这是汉代史学家班固的作品,他通过记述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经艰辛而不傉使命的事迹,塑造了他“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气势) 对于高二的学生而言,经过了之前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为学习这篇文章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本文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结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文言文,要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内容和思想倾向。”因此,我将本文的三维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相关文体知识及本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掌握文中重要实虚词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语法现象,并翻译全文。 3、理清故事发展的情节,初步鉴赏苏武形象 根据本文的教学目标及本文的特点,本文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语法现象,翻译全文。 难点:理清故事发展的情节,初步鉴赏苏武形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点拨法、启发法来推进教学,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理念指导下,本文的教学过程分三步走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5min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一个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不仅是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位青少年的责任。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更需要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无数的爱国志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武传》,去认识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提前告诉了学生本堂课将以知识竞赛的方式展开,并给他们布置了学习任务,请他们借助工具书认真预习课文,理解文中重要实虚词的意义,找出文中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语法现象。)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多媒体1),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⑴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⑵为何归来?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①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②彻底悔悟。③也许是一种托词。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B、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⑶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

归去来兮辞 知识点整理说课讲解

十八归去来兮辞 一、基础知识 1、《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曾任职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在任仅八十五日,就辞官回家,从此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2、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 二、一词多义 1.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2.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 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到死) 3、心: 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4、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5、故: 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6、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7、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8、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顺从,随从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委托) 教化从来有源委(末尾) 委命下吏(把……交给) 9、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既窈窕以寻壑(探寻) 10、往

怀良辰以孤往(去往) 悟已往之不谏(过往) 11、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 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修饰,而)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来) 12、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13.之 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 感吾生之行休(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 18个“以”字之中,除去“既自以心为形役”(“以”是介词,“让”的意思)、“问征夫以前路”(“以”是介词,“用”的意思)和“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是介词,“把”的意思)之外,剩下的,全部是连词,相当于“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