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超融合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18年超融合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18年超融合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18年超融合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18年超融合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目录

前言 (1)

一.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大势所趋,超融合优势显著 (3)

1.1.超融合:计算+网络+存储紧密融合的虚拟化IT架构 (3)

1.2从融合到超融合,前世今生 (5)

1.2.1 好雨知时节,“融合”应势而生 (6)

1.2.2 当春乃发生,“超融合”方兴未艾 (7)

二.内驱+外辅,超融合市场扬帆起航 (10)

2.1内部驱动,超融合总成本下降愈六成 (10)

2.1.1 三年运维成本下降36% (11)

2.1.2 三年时间价值成本下降77% (12)

2.2内部驱动,超融合整体性能大幅提升 (14)

2.3外部辅助,云计算借力超融合 (15)

2.3.1 云计算未来大趋势:拥抱混合云 (17)

2.3.2 立足私有部分,超融合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19)

2.4外部辅助,网速提升加快超融合的普及 (21)

三.潜在市场空间巨大,超融合有望迎来爆发式发展 (22)

3.1全球超融合开始爆发,新老巨头纷纷入场掀起超融合并购浪潮 (22)

3.2中国超融合市场短期超过百亿空间,长期超过千亿空间 (26)

3.2.1 中国超融合市场飞速发展 (26)

3.2.2 根据中美超融合在私有云的市占率对比,中国短期超融合存在超百亿

市场空间 (28)

四.合作+竞争,超融合之战开启 (32)

4.1N UTANIX:超融合市场的开拓者 (34)

4.2VM W ARE:超融合纯软提供商 (36)

4.3新华三:国内超融合市占率第一 (38)

4.4深信服:超融合潜力股 (40)

图表目录

图表1:超融合架构图与传统架构图区别 (4)

图表2:超融合架构和传统架构特点对比 (4)

图表3:IDC和Gartner对融合系统的分类 (6)

图表4:融合系统发展历程 (7)

图表5:传统IT结构、融合架构和超融合架构对比图 (8)

图表6:超融合发展历程 (9)

图表7:超融合架构和传统架构成本比较(万美元) (11)

图表8:超融合架构和传统架构运维成本(3年)详细对比 (11)

图表9:超融合架构和传统架构初始安装配置时间比较(天) (12)

图表10:超融合架构和传统架构时间价值(3年)详细对比 (13)

图表11:超融合架构数据中心和传统架构数据中心参数对比分类 (14)

图表12:超融合架构数据中心和传统架构数据中心性能对比 (15)

图表13: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及增速 (16)

图表14:公有云和私有云优劣比较图 (17)

图表15:混合云架构图 (18)

图表16: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单位:亿元)及增速 (19)

图表17:中国超融合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及增速 (20)

图表18:分布式存储架构 (21)

图表19:全球超融合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及增速与预期比较图 (23)

图表20:Gartner超融合魔力象限 (24)

图表21:美国超融合发展历程 (25)

图表22:中国超融合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及增速 (27)

图表23:中国超融合市场占全球市场比例变化 (27)

图表24:中国和美国超融合、私有云市场规模比较(单位:亿美元) (29)

图表25:中国传统IT基础设施和私有云市场空间(单位:亿元) (30)

图表26:中美主要超融合厂商毛利率比较 (30)

图表27:超融合主要厂商对比 (32)

图表28:2017Q4全球超融合系统市场份额 (33)

图表29:2017Q4全球超融合系统软件市场份额 (33)

图表30:Nutanix营业收入(单位:亿美元)及增速 (34)

图表31:Nutanix超融合架构的企业云操作系统 (35)

图表32:VMware营业收入(单位:亿美元)及增速 (37)

图表33:VMware以海量客户打造超融合生态系统 (38)

图表34:2017Q4中国超融合系统市场份额 (39)

图表35:新华三UIS的优势 (40)

图表36:深信服营业收入(单位:亿元)及增速 (41)

图表37:深信服超融合架构 (41)

前言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大势所趋,超融合优势显著

超融合架构是将计算、网络和存储等深度融合到一台标准x86服务器上,形成一个标准化的超融合单元,多个超融合单元通过网络汇聚成数据中心,形成IT 基础架构,并通过统一的WEB管理平台实现可视化集中运维管理的新架构。

超融合架构和传统架构主要区别在六大领域:1)投入成本:超融合架构成本节省在30%左右,部署时间缩短75%,运维管理更加方便,整体拥有成本降低60%;2)架构分析:超融合架构简单,搭建复杂度较低;3)稳定性:超融合统一平台管理,并提供完整的稳定性解决方案;4)扩展性:超融合架构扩展灵活度高,容量性能同步平滑线性拓展;5)运维管理:超融合架构实现了可视化的统一运维管理;6)安全性:超融合架构完善度更高,粒度更细。

潜在市场空间巨大,超融合有望迎来爆发式发展

全球超融合开始爆发,根据IDC,全球超融合系统销售额超过37亿美元,同比增长64.3%,增长势头迅猛;中国超融合市场规模达到3.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5%,成为全球超融合增速最快的市场。

我们认为中国超融合市场短期超过百亿空间,长期超过千亿空间。主要逻辑为:1)短期的提升逻辑在于超融合在私有云的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当前中美的渗透率分别为6%、20%,按照2021年20%的渗透率,1000亿私有云市场空间计算,未来3-5年的市场空间为200亿;2)长期的逻辑在于传统数据中心的信

2018年度新媒体运营规划

2018年度新媒体运营规划 目的: 一.新媒体时代下对品牌传播策略的发展趋势 1.在战略方面,重视运用新媒体进行品牌传播 与传统的品牌传播手段相比,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本身就拥有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诸多优点,利用新媒体对品牌进行传播具有极大的优势与潜力。所以,当代企业除了继续选择传统手段进行品牌传播以外,还要充分意识到新媒体对品牌所带来的机遇和影响,从而根据自身品牌的特点选择并利用合适的新媒体来实施宣传。 2.在策略方面,精准定位新媒体时代下品牌传播的目标受众 有效的品牌传播对于品牌占据受众内心位置和塑造品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媒体作为重要传播工具的背景下,品牌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品牌传播活动之前,必须要对使用新媒体的受众精确定位。除了巩固传统媒介进行品牌传播外,还要分析当前使用新媒体的受众特征,了解他们对新媒体的使用方式和程度,这样才能够对他们有一个精准的宏观乃至微观的把握,才可以投其所好地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品牌传播。 3.在战术方面,巧妙整合新媒体进行品牌的全方位传播 当前,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正在逐渐超越甚至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据调查:80年代出生的受众是使用新媒体的主力,他们对移动生活方式最为热衷,移动互联网传播对这一代受众则更为有效。因此,在使用新媒体进行品牌传播时,传播目标的受众群体多定位于年轻一代,而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也务必要吸引年轻一代的受众。 二.新媒体传播策略有哪些 正确把握新媒体的特性和规律,充分挖掘新媒体带来的机遇,有效规避风险和挑战。新媒体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受众,这就意味着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要想充分利用新媒体完善和发展整合营销传播,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细致地研究新媒体,掌握其发展规律和特点。 新媒体传播是一种高度复杂的传播形式,是一个全新的融合的平台,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空间。先知营销品牌网提醒在没有掌握其规律和特点的前提下贸然出击,只会造成杂乱无章和效果甚微。因此,首先要认清新媒体的一系列特点,如受众范围广、直观性强、交互性强、高效性、高技术性等。 在体验式经济、创意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利用新媒体不断拓展新的营销传播方式和手段。新媒体的发展使病毒营销、社区营销、数据库营销、反向沟通、互动体验、口碑传播、精准营销、焦点渗透、事件营销等各种新的广告形式和营销方法不断出现。新营销传播手段的要旨就是企业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加强与潜在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更好地服务于他们,更好地与他们建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满足消费者的体验和文化需求。 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整合和互补,为整合营销传播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拓宽渠道。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传统媒体就要退出历史舞台。相反,新媒体可以通过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做到优势互补,整合现有传播资源,拓展现有传播渠道,从而促成整合营销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媒介组合策略在广告学和营销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正确掌握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自特性的基础上,有效的将二者整合互补,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媒介组合策略,这对企业

近年建筑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1)

近年建筑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的调查 报告(1) 摘要:建筑工作最初是归入农民家庭劳动范围以内的,后来进一步发展使建筑工人变为按照消费者订货而工作的专门的手艺人。 关键词:建筑业发展趋势 列宁曾指出,建筑工作最初是归入农民家庭劳动范围以内的,后来进一步发展使建筑工人变为按照消费者订货而工作的专门的手艺人。手艺人通常保持着同土地的联系,为范围极其狭小的消费者工作。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保持这种工作制度就不可能了。商业、工厂、城市、铁路的发展提出了对完全不同建筑的需要,这些建筑在建筑样式与规模上与家长制时代的旧式建筑是不一样的。新式建筑需要各种各样的贵重材料,需要大批各种各样的专门技术的工人的合作,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它们建设在大城市里或市近郊,建设在没有居民的地方以及铁路沿线等等,这就是建筑业的形成。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围绕最终建筑产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制造出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各类房屋和构筑物,并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积累资金。到了今日,建筑业在自己的产品生产上与经营管理上形成了一定的特点。

1、建筑产品在生产上的发展状况 在产品的生产上,国求产品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地区建筑不同型式的多种多样的房屋和构筑物,每一个建筑产品,都需要一个建筑的单独设计图纸,而在建造时,根据各地区的施工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就是采用同一种设计图纸重复建造的建筑产品,由于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交通、材料资源等社会条件的不同,在建造时,往往也需要对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等作相应的改变,所以建筑业的每个产品都具有其个性化。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严格的施工顺序,必然带来建筑产品生产的流动性,使生产者和生产工具经常流动转移,要从一个施工段到另一个施工段,从房屋这个部位转到那个部位,工程完工后,还应从一个施工地转到另一个工地。在建筑生产过程中要涉及到很多单位,如:建设单位、建筑施工和安装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建筑材料和设备生产单位及运输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要将各方面的力量,综合组织起来,围绕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来进行评价。在建筑产品的每个生产过程中,都具有不可间断性。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设计的变更、地质情况的变化、资金和物质供应条件、专业化协作状况、效能与环境因素,但影响最大还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因为施工是在露天进行的,气候的好坏就直接

2018年超融合技术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超融合技术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一、超融合架构简介 (6) 二、传统服务器集群的架构形成多种瓶颈,超融合技术驱动IT基础架构达标互联网规模化 (7) 2.1大数据、云计算市场高速增长,为超融合市场高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7) 2.2 传统IT基础架构的瓶颈和问题 (8) 2.3 虚拟化、云计算发展令企业面临新问题和更复杂的抉择 (9) 2.4超融合技术使企业基础设施拥有超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优势 (10) 2.5 替代现有IT基础架构趋势显著,市场空间广阔 (14) 2.6 全球著名企业纷纷加入 (16) 三、超融合是IT基础架构领域从设备到管理、运维市场的颠覆力量 (19) 3.1 现有存储、服务器、虚拟平台软件的厂商受到冲击 (19) 3.2 超融合技术的易用性使得数据中心运维企业同样受到冲击 (20) 四、超融合技术在国内尚处于发展初期,有望成为蓝海 (21) 4.1 IDC产业成超融合替代重点,未来千亿量级空间可期 (22) 4.2 国内名列前茅的超融合技术、解决方案企业 (23) 五、投资建议 (26) 六、风险提示 (28)

图表目录 图表1超融合架构的发展历程 (6) 图表2全球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2014-2020年间CAGR高达49% (7) 图表3我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2014-2020年间CAGR高达53% (7) 图表6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2013-2016年间CAGR为32% (8) 图表72013-2016年我国私有云市场在我国云计算市场占比均超过70% (8) 图表8传统体系架构下的SAN存储 (9) 图表9传统SAN存储遭遇I/O瓶颈 (9) 图表10企业在抉择是否采用虚拟化、私有云时纠结的主要因素 (10) 图表11企业使用桌面虚拟化和企业级应用虚拟化时面临的挑战 (10) 图表12超大型互联网公司数据中心超融合方案的理念 (11) 图表13Nutanix超融合基础架构(HCI) (12) 图表14华为FushionCube超融合服务器 (12) 图表15Nutanix分布式存储池的结构及企业级数据和存储功能 (13) 图表16Nutanix产品架构 (13) 图表17传统IT架构、云计算架构和超融合架构云的功能比较 (14) 图表18Gartner 2015年发布的存储技术炒作周期 (14) 图表192012-2017年的超融合架构和Server SAN市场空间广阔 (15) 图表20全球超融合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15) 图表212014年IDC魔力象限 (16) 图表222016年Gartner魔力象限 (16) 图表23EMC VxRail (17) 图表24HPE Hyper Converged 380 (17) 图表25Nutanix (18) 图表26VMware Virtual SAN (19) 图表27超融合系统的软硬件体系覆盖了数据中心中设备到平台软件的所有层面 (20) 图表28数据中心体系的沿革和代表厂商 (20) 图表29超融合系统的系统规划、实施、优化的服务周期从月、天下降到分钟数量级 (21) 图表30超融合系统带来的全方位的系统和应用管理服务 (21) 图表31H3C在我国超融合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22) 图表322014-2019年我国HCI市场规模及增速 (22) 图表33我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23) 图表34联想ThinkCloudAIO一体机 (24) 图表35华三通信UIS超融合解决方案示意图 (24)

2018年新媒体推广方案

新媒体推广方案 2018年一个品牌,除了建立完整的体验通道之外,全面深入的概念诠释和传播是推广的关键。 根据企业的主要目标(全国性)市场和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分析,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自媒体和以PC端为端口的互联网媒体(合称新媒体)无疑是其重要的推广方式。基于此,就企业新媒体推广方面作出如下剖析,并提出概念性解决方案。 一、新媒体推广战略 当前,网络信息处于一种极度泛滥的趋势,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并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1、信息无法精确的传播给目标受众;2、信息的二次传播不足; 3、推广内容转化率不足。以此为矛盾点,就其新媒体推广战略做如下制定。 1、明确制定在不同阶段的推广主题——以企业的现状和市场环境分析为依据,其新媒体推广大致分为概念输出、价值体现、信息转化三个阶段;概念输出主要包含与企业相关背景、概念、特点、企业品牌等;价值体现主要产品的系统方案,价值,社会价值,家庭价值等,高度呈现企业在该领域中的技术领先,优先的解决方案。品牌转化则主要集中发力让产品(服务)信息通过与用户的需求的结合,将信息转化成价值。 2、找准市场的切合点——产业在当下话题影响力,与品类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需求是企业最主要的市场切合点;其次,产品的形式和效果区别于其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是其市场推广的切合点,多种形式的挖掘和完整传播市场切合点是推广的关键。 3、选择精准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平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都存在目标受众和大众受众,针对目标受众和大众受众的传播方式和通道也存在较大的不同,根据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市场的切合点,以及自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在传播信息上的不同特点,规划其内容、形式、和平台。自媒体平台以xxx、微博、今日头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我国建筑业及其发展历程 1.1建筑业的概念 建筑业是以建筑产品生产为对象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业,并没有公认的明确的概念表述,对建筑业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业是指建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参与该过程的各个产业和各类活动,包括建设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构配件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等;狭义的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等行业。狭义的建筑业从行业特性及统计的可操作性出发,目的在于进行统计分析,通常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采用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采用广义建筑业的概念。本文以广义的建筑业为概念,讨论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2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历史 从1949年到现在,我国建筑业经历了形成和成长、停滞和徘徊、恢复和发展这样几个上下波动的阶段,各个阶段发展具体特点总结如下。 (一)产业的形成和成长阶段(1949?1957)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957年为我国建筑业的形成和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历程及特点可用表1所述一系列事件为标志。

(二)体滞和徘徊阶段(1958?1976) 该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总体上呈现以下特征。 (1)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思想干扰,建筑业被错误的认定为消费部门而得不到重视,有一段时期建筑业甚至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沦为仅仅是实现基本建设的一种手段,其发展严重受阻。 (2)在发展过程中,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建筑业的发展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而随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将建筑设计、科研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纷纷撤消,已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被批判,建筑<业的管理陷人瘫痪状态。同时,用非经济手段取代了经济管理。 (3)上述因素造成了建筑企业管理和施工生产的极度混乱,建筑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下降。1961年建筑业创造的国民收人仅占国民总收入的2.2%,跌至最低点。施工企业由1958年的高度膨胀到六十年代初期的髙度压缩,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由1957年的3.1%减少为1965年的2.0%。在工程造价提高近一倍的同时,工程质量普遍下降,工程事故之多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三)恢复阶段(1977?1983) 1977年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我国建筑业以此为契机开始摸索自身的改革之路,进行了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并在全行业推广招标投标制。这些措施为建筑业的改革探索了道路,大大提高了我国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步加大,1983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1053亿元,净产值259亿元,分别比1976年增长了1.4倍和1.2倍;建筑业总产值和净产值占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分别由1975年的8.1%和4.5%上升到9.5%和5.5%,建筑业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四)发展阶段(1984至今) 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1)引人了建筑工程竞争机制。在1983年全行业推行招标投标制的基础上,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投标,1984年我国招标投标面积占当年施工面积的4.8%,1985年上升为13%,1986年为15%,1987年为18%,1988年为21.7%,1989年为24%,1990年为29.5%,1993年为40.6%,1995年为46%,1996年为54%^。我国建筑业的这一变革对世界建筑工程市场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建立了新的劳动工资机制。经过了恢复阶段改革建筑业劳动工资制度的探索后,1984.年国务院在《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除必需的技术骨干外,原则上不再招收固定职工。这一政策加快了用工制度改革。在工资分配上,1984年国有建筑业企业普遍推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办法,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3)加快了管理体制改革。1984年国家把建筑业的改革作为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任务分配开始走向市场调节下的招标投标的轨道,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项目法施工和实施资质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快了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

建筑业将如何发展

建筑业将如何发展 在政策影响下,建筑业发展趋势如何? 2017年注定是中国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大年,建筑业改革举措不断出台,每一项改革都与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在政策影响下,2018年建筑业发展趋势如何? 猜想一:装配式建筑发展提速 据统计,2016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为1.14亿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4.9%,比2015年同比增长57%。2017年1-10月,全国已落实新建装配式建筑项目约1.27亿平方米。根据《“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就目前装配式建筑推广情况,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2017年11月,住建部公布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示范产业基地,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被确定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上海建工、金螳螂、中建三局等公司均成为第一批示范企业。住建部此次公布第一批示范城市、企业,表示国家将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或将预示建筑业转型升级在即。此次示范城市和示范产业基地一旦确定,各地将会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装配式建筑相

关工作,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预计2018年,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体系。 猜想二:民营建筑企业切入PPP 2017年11月,国资委发布192号文《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总额控制,一是科学决策:强调经济性,不得不计成本回报盲目上项目。二是控制规模投资不允许超过上年净资产的50%,资产负债率高于85%或近2年连续亏损的子企业不得单独投资PPP项目、央企PPP负债需要有地方政府运营收益保证无保障项目可能面临退出或重新设计,不得只融资、不建设运营;是落实融资;四是严格并表;五是坚决整改:不具备经济性或存在重大问题的,该停就停,未开工的不开工。 这个通知对PPP来讲,将进一步规范PPP项目运营,促进PPP项目可持续发展。对于央企来说,投资PPP项目的态势将会收紧,对于民营建企来说,短期内将迎来发展机遇,经验丰富、运营能力强的龙头民企公司在2018年的PPP市场中有望脱颖而出,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猜想三:建筑行业信息化加快建设 一直以来,缺乏统一的BIM标准是制约BIM在我国建筑行业落地应用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没有统一的BIM标准,就不可能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没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 , 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 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 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 狭义建筑业” 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 广义建筑业” 的概念。“ 广义建筑业” 涵盖了建筑产品以及与建筑业生产活动有关的所有的服务活动,同时涉及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容 , 在 WTO 中《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中包含了建筑服务贸易的内容。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3年 5月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 , 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随着入世过

2018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

一、2018年全国建筑业基本情况 2018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5万亿元,同比增长9.9%;完成竣工产值12.1万亿元,同比增长3.4%;签订合同总额49.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新签合同额27.3亿元,同比增长7.1%;房屋施工面积140.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0%;完成房屋竣工面积41.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3%;实现利润8104亿元,同比增长8.2%。 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95400个,同比增长8. 3%;从业人数5563.3万人,同比增长0.5%;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37.3万元/人,同比增长7.4%。 (一)建筑业增加值增速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但支柱产业地位依然稳固 经初步核算,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5%,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1个百分点(图1)。

自2009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5%以上。2018年达到了6.9%的较高点,在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下降后连续两年出现回升(图2),建筑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稳固。 (二)建筑业总产值增速略有下降,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18年达到2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增速比上年降低了0.7个百分点。(图3)。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 9%,在总量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增速继续呈下滑态势(图4)。与之相反,建筑业总产值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连续两年保持扩大态势,2018年达到37.0%(图5)。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812629601.html,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作者:赖武慧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6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联合越来越密切,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技术为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增强了社会新闻信息的时效性。本文主要是阐述了我国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分析了新媒体与自媒体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自媒体;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体现在我们目前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人们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接收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传播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和看法。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体验,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信息具有更高的时效性。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新媒体与自媒体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将进一步影响人们的生活。 一、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社会上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新媒体与自媒体行业有着重大的进步,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媒体与自媒体与社会化应用连接紧密、新媒体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彼此融合、新媒体与自媒体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新媒体与自媒体产业呈现严重的区域差距。 (一)新媒体与自媒体与社会化应用联系紧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新媒体与自媒体影响着社会化应用的发展,两者的联系紧密。社会新技术的进步,更为智能的服务和技术提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平台的发展为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与自媒体改变了众多传统观念,人们在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帮助下,在对于政府的工作进行反馈,或者对于违法行为的举报更为快捷。以及在人们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上,通过新媒体与自媒体,人们可以第一时间对于不安全食品进行举报,让其他人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实情,避免不安全食品的进一步扩散。还有其他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新媒体与自媒体,可以通过更为快速有效的方式进行操作,增强了社会信息的公开性和时效性。这些传统方式的转变,都体现着新媒体与自媒体与社会化应用联系不断加深。 (二)新媒体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彼此融合

建筑设计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建筑设计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二篇:2014年1月-2015年1月建筑设计服务活动指数---------------------------------------------- 2 第三篇:未来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2 1、节约资源 -------------------------------------------------------------------------------------------------------------- 3 2、节能能源 -------------------------------------------------------------------------------------------------------------- 3 3、回归自然 -------------------------------------------------------------------------------------------------------------- 3 第四篇:我国建筑设计市场市场规模庞大创新能力欠缺 ------------------------------------------------ 3 第五篇:2014年建筑设计行业分析与前景-------------------------------------------------------------------- 4 第六篇:建筑设计行业创新多元化发展趋势 ----------------------------------------------------------------- 5 第七篇: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6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第一篇:2012年1月-2015年1月日本季调后建筑设计服务活动指数

2018年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

2018年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 2018资质和执业 坚持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逐步构建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加快修订企业资质标准和管理规定,简化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根据《规划》内容,透露三点重要信息: 1、资质标准还将有重大调整,资质类别要减少; 2、对“挂证”的查处力度将更大,处罚力度会更大; 3、不管是企业资质申报,还是个人执业,信用将成为重要的考量指标。 已经取消/拟取消的建筑业资质 1、设计一体化资质(已取消) 2、园林绿化资质(已取消) 2017年4月13日,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不再受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的相关申请,园林资质正式取消。 3、物业服务企业资质核定全取消 物业服务企业二级以下资质(已取消) 物业服务企业一级资质核定(已取消) 4、招标代理资质(拟取消) 招标代理机构的最后一个法定资格被取消,这是毋容置疑的。全面取消招标代理资格符合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招标代理服务应当遵循市场规律,需要开放竞争。 5、劳务资质(取消劳务资质审批意见已经出台) 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审批,设立专业作业企业资质,实行告知备案制。逐步建立施工承包企业自有建筑工人为骨干,专业作业企业自有建筑工人为主体的多元化用工方式。正式施行只是时间问题。 6、工程咨询资质(已经取消) 7、建筑业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审批试点(北京、上海、浙江2018年1月起施行)2018年建筑业改革方向 一、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 承(发)包改革 缩小并严格界定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放宽有关规模标准。 民间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试行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 简化招标投标程序,推进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 推行提供履约担保基础上的最低价中标,制约恶意低价中标行为。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超融合市场趋势分析

超融合市场趋势分析

1.Gartner公布超融合基础设施系统的7个神话 和很多新技术趋势一样,会出现某些假设和炒作影响到采购者的行为并导致糟糕的决策。Gartner列出了在超融合集成系统(HCIS)市场中7个最常见的错误假设。 “围绕以软件为核心的架构的HCIS,在通用硬件上集成了计算、存储和网络,实现了具有成本效益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易于部署、管理和扩展,”Garnter副总裁、知名分析师George Weiss表示。“但是,厂商为了促进销售通常会对新技术进行大肆炒作。基础设施和运营(I&O)负责人和决策者应该谨慎地评估以下几点以避免后续出现失望或者遇到陷阱。” 神话1:所有实施都包含标准和开发架构 I&O负责人通常会问:什么是标准的、开放的架构?在HCIS的软件定义世界中,标准化和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代码库。弄清楚谁控制代码、谁负责开发、维护和性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软件定义的标准,因此一家厂商的管理控制可能无法管理其他厂商的设备或者软件定义网络。 神话2:所有实施都通不过关键任务可扩展性和弹性测试 HCIS实施在强健性、扩展性和安全性方面各不相同,需要考虑的关键背景就是预期的用途。HCIS设计最适合于高可用性和虚拟化工作负载。但是这其中有很大的差异,一些HCIS

集群只能扩展到8个节点,其他则可以扩展到数百个甚至数千个节点。“我们建议,这种可扩展性通常不符合Gartner对无缝管理HCIS一体机的定义,”Weiss说。 神话3:HCIS成本代表最低支出的部署模型 HCIS基础设施能够根据需要添加节点,通过小幅增量调节轻易实现纵向扩展。但是,在扩展期间,会出现各种用途需求,这通常要求额外增加节点,在HCIS上的投资也很容易超过前期的投资。 神话4:最重要的用途就是虚拟桌面基础设施(VDI) VDI已经成为HCIS“最有名”的用途。但是,很多通用工作负载也很适合使用HCIS,因为这些工作负载有提高性能、扩展、数据保护、简化部署、扩展混合云生态系统的需求。I &O负责人应该其他未来三年还会进一步扩展,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敏捷性、DevOps、容器、双模应用和基于消费者的服务。 神话5:HCIS预示着传统存储阵列的消亡 HCIS具有巨大潜力在高度虚拟化的环境中取代中小型、通用磁盘阵列。对于那些要求可预测的行为和经过验证的可靠性的关键任务型应用来说,HCIS可能就不太奏效了。如果考虑所有容量利用率和成本的因素,现在的混合或者固态阵列部署可能从长期来看更经济实惠一些。 神话6:HCIS消除了数据中心互操作性和孤岛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建筑行业的品牌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针对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筑行业;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建筑业利税总额增加明显,1992年-2002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0,建筑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二、我国建筑行业的品牌策略 中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建筑业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业的综合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它的形成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品牌是又一个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标识,它不能被企业的规模和业绩所替代。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及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甚至可以说,品牌必然是未来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地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第二,“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

2019年全球建筑行业市场概况及发展前景分析 预测2030年产值规模将接近18万亿美元

2019年全球建筑行业市场概况及发展前景分析预测2030 年产值规模将接近18万亿美元 全球建筑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基础设施投资对于最先进的经济体以及发展初期的国家都至关重要。对于发展中经济体而言,随着道路的修建,可靠电力的安装以及所有人的清洁用水,基础设施可以对公民的生活和商业前景产生真正的变革性影响。在更成熟的经济体中,紧跟需求并建设新的和升级的基础设施也是维持经济增长的关键。 建筑业不仅对全球经济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与其他行业也具有重要的联系,这意味着其对GDP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建筑活动的直接贡献。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GDP的增长,而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促进竞争与合作。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建筑业在全球拥有超过1亿就业人数,占全球GDP的6%。更具体地说,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发达国家GDP的5%,在发展中经济体占GDP的8%。预计在未来二十年内将出现大量的基础设施需求,但只有在政府增加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占GDP的比重时,这些需求才能得到解决。到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每年估计为3.7万亿美元,应考虑到与其他地区相比,美洲和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最大。

1、全球建筑业市场规模达到11.4万亿美元 世界建筑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据市场调查企业Statista的数据显示,世界建筑市场的规模从2014年的9.5万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11.4万亿美元,2014-201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1%。

2、全球建筑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预测,2030年全球建筑业产出总额将较2014年增长85%,达到17.5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9%。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广义建筑业”的概念。“广义建筑业”涵盖了建

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现状 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年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我国也将面临向消费型社会转换,我国经济应该已经进入一个长期的下降通道,至少投资是这个趋势。而对于建筑行业而言,需求方的变化对于行业、企业盈利几乎是决定性的。而目前投资、需求的前景黯淡势必给建筑行业带来较大压力。 从建筑行业各子行业近年的收入增速可看出,投资的不景气对建筑企业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传统业务快速下沉已经引起企业家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未来转型与改革是必然趋势。 我国15-64 岁劳动人口占比开始下降(% ) 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下降会影响投资增速

投资增速下行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 2015年10月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累计同比为%,高出9月个百分点,表明资金面的紧张状况较之前有所缓解。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同比连续6个月回升,10月为%。 固定资产到位资金累计同比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值及同比 2015年前11月沪深两市定增的募集资金为9218亿,远超过2014年的6824亿,可见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逐渐增强。就建筑行业而言,债务直接融资量继续下降,偏好定向增发的企业越来越多。2016年定增募集金额已为历年最高,另外还有亿的定增方案正在审核之中(如果考虑349亿的优先股融资就达到了591亿)。2016年建筑行业定增融资将持续增加,资本市场将为建筑企业并购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筑行业融资情况(单位:亿元)

整体来看,由于投资下行,建筑公司经营承压,大部分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权和债权融资以度过难关。稳定的资本市场为建筑企业转型提供充足的融资支持。 建筑行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增加 一、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自“一带一路”这一概念提出后,全国各地区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寻找输出过剩产能的机会,以期实现更多价值。从各省市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 的建设工作在获得各省市的关注,现在已经有多项项目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启动,预计未来将首先在铁路、航运、水运等基建投资方面得到切实地落实。

2018年建筑业发展趋势

2018年建筑业发展趋势 刚过去的2017年对于建筑企业是改革的一年更是发展的一年,2018建筑业大潮已稳,下面和易教育小编一起来看看2018年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2018资质和执业 坚持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逐步构建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加快修订企业资质标准和管理规定,简化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根据《规划》内容,透露三点重要信息: 1、资质标准还将有重大调整,资质类别要减少; 2、对“挂证”的查处力度将更大,处罚力度会更大; 3、不管是企业资质申报,还是个人执业,信用将成为重要的考量指标。 已经取消/拟取消的建筑业资质 1、设计一体化资质(已取消) 2、园林绿化资质(已取消) 2017年4月13日,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不再受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的相关申请,园林资质正式取消。 3、物业服务企业资质核定全取消 物业服务企业二级以下资质(已取消) 物业服务企业一级资质核定(已取消) 4、招标代理资质(拟取消) 招标代理机构的最后一个法定资格被取消,这是毋容置疑的。全面取消招标代理资格符合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招标代理服务应当遵循市场规律,需要开放竞争。 5、劳务资质(取消劳务资质审批意见已经出台) 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审批,设立专业作业企业资质,实行告知备案制。逐步建立施工承包企业自有建筑工人为骨干,专业作业企业自有建筑工人为主体的多元化用工方式。正式施行只是时间问题。

6、工程咨询资质(已经取消) 7、建筑业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审批试点(北京、上海、浙江2018年1月起施行) 一、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 承(发)包改革 缩小并严格界定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放宽有关规模标准。 民间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试行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 简化招标投标程序,推进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 推行提供履约担保基础上的最低价中标,制约恶意低价中标行为。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以技术专长、制造装配一体化、工序工种为基础的专业分包,促进基于专业能力的小微企业发展。 鼓励工程咨询 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开展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项目管理咨询服务。 二、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 鼓励企业进行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 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引导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住宅。 推进BIM技术 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支持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三维图形平台的国产BIM软件的研发和推广使用。 三、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 政府投资办公建筑、学校、医院、文化等公益性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有条件地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1.建筑业现状 1.1行业发展过多依赖外部投入 建筑业的增长方式是典型的外延型增长,即行业发展主要依靠外部经济要素投入的拉动,其中特别依赖资本投入的拉动。客观地说,三十年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效应,而非通过行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形成,亦不是通过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现的,因而这种增长和成长缺乏与之相对称的价值内涵和可复制性。 1.2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1.2.1技术人员比例低 在我国建筑业854万正式职工中仅有178万技术人员,其比例仅为20%,是排名第一的教育业的四分之一。另外,由于大量农民工的加入,目前建筑业就业人员达到了3893万,这使得建筑业的技术人员比率仅为4.6%。 建筑业较低的收入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2010年职工年收入为27529元,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9%(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 1.2.2平均技术含量低 我国国民经济仍处于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由于长期供给不足以及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造成了通用基础设施、普通工业及民用建筑供应的巨大的缺口。因此,建筑业至今面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满足社会对此类建筑的巨大需求为主。形成产值的建筑产品中,主要为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建筑,因此对从事建筑施工的劳动力技术要求较低。 1.2.3 资金投入低

建筑业资本含量低,表现为典型的非资本密集型行业。2005年建筑业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根据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建筑业人均资本水平是所有非农产业中最低的行业。2010年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为1.99万元,仅是工业平均水平22.13万元的十一分之一(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1.2.4低收益高负担 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低效是针对建筑业运行效率和社会贡献的评判,对建筑业内部企业来说,行业的基本经济状况则更多地表现为效益低下和负担沉重。建筑业的效益和收益状况, 长期以来,建筑业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低利润的同时,负债率却高居不下,以2005年数据为例,建筑施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5%。 1.2.5竞争激烈 建筑业企业面临和感受最为深刻的状况,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行业竞争的特点是,市场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而局部市场则表现出竞争不足。 在工程数量大、竞争最为激烈的普通房屋工程领域,直观的竞争现象就是建筑企业数量的激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业内规模相当、业务相类似企业的同类同质竞争,竞争手段主要以价格竞争为表现形式,并伴有为项目业主方垫付部分工程款项的融资条件竞争。 2、建筑行业前景展望 2.1 建筑业前景展望 由于环境因素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基本构架、格局和基本形势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2.2行业地位不会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