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平稳地震信号匹配追踪时频分析

非平稳地震信号匹配追踪时频分析

非平稳地震信号匹配追踪时频分析
非平稳地震信号匹配追踪时频分析

上海地震分析报告

2010上海地震教育防御展 可行性报告分析 2010年9月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项目SWOT分析与定位 第三章项目规模与客源分析 第四章项目营销思路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六章项目风险与对策分析 第七章项目选址及建设内容 第八章项目的组织管理及运营模式 第九章财务、经济和社会等效益评价 第十章总论和建议 2010上海地震教育预防展 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章总论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

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繁,强度大,损失多,影响范围广。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干旱,始于去年末,至今仍在持续。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近几年来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自然灾害一次又一次的提醒了人类对自然保护的重视。随着电影《2012》的上映,人们更加关注此次展览利用对于自然灾害的还原,敲响人类对于保护自然的警钟,跟通过场景模拟,指导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时应采取的措施。随着人类对于自然灾害的逐渐重视许多商家已经瞄准此类市场,这次的展会我们会邀请众多开发抵御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的相关商家,以吸引更多对于自然灾害关注的人群。 1.1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地震”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地震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随着电影《2012》的上映,人们更加关注此次展览利用对于自然灾害的还原,敲响人类对于保护自然的警钟,跟通过场景模拟,指导人们面对地震时应采取的措施。随着人类对于地震的逐渐重视许多商家已经瞄准此类市场,这次的展会我们会邀请众多开发抵御地震对人类影响的相关商家,以吸引更多对于地震关注的人群 第二章项目SWOT分析与定位 2.1 地震展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分析 2.1.1 近来地震频繁发生和一系类地震相关影视作品的上映,使人们提高了对其的重视。 2.1.2 地震展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受教育局大力鼓励。 2.1.3 地震展不似其他商业性浓重的展会,招展有局限性。 2.2地震展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分析 2.2.1上海讯息发达,世界在近阶段发生过多类强震,引起的关注较大。 2.2.2上海是个大型城市,经济发达,为我国一线城市,经济中心,拥有大量商机。 2.2.3教育程度较高,高校众多,更有“复旦”,“交大”等多所211名校,而此次地震展更能吸引大量崇尚新奇,接受度的大学生及素质较高的人士。 2.2.4同期举行的娱乐性展会可能对其有较大威胁 第三章项目规模与客源分析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私人整理版

绪论部分 地震勘探①它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勘探方法②包括三种方法: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方法、折射波法~、透射波法~③原理是利用地震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至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波形变化的信息推断地下的地层构造和岩性 地震勘探的生产过程及其任务①野外采集工作(在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地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记录下来)②室内资料处理(利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及计算地震波的传播速度)③地震资料的解释(综合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地下构造特点说明并绘制主要层位完整的起伏形态图件,最后查明含油气构造或者地层圈闭,提供钻探井位) 油气勘探的方法特点方法有:地质法,物探法,钻探法①地质法是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地层,对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了解一个地区有无生成石油和储存石油的条件,最后提出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远景评价,指出有利地区②物探法是根据地质学和物理学原理。它是利用各种物理仪器在地面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③钻探法就是利用物探提供的井位进行钻探,直接取得地下最可靠的地质资料来确定地下的构造特点及含油气的情况。 第一章地震波运动学 子波具有确定的起始时间和有限能量的信号称为子波在地震勘探领域中子波通常指的是1—2个周期组成的地震脉冲。 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器的作用,尖脉冲变成了频率较低、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波形,成为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这时的地震波也为地震子波。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研究波的传播规律,

汶川地震震源特性分析报告

初步研究及考察成果(一)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震源特性分析报告 陈运泰许力生张勇杜海林冯万鹏刘超李春来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北京 100081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北京时间),在四川省的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陈运泰院士的研究组迅速开展地震资料的分析工作,通过多种分析手段获得了这次地震及两个强余震的震源参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注:时间仓促,行文粗糙,纰漏难免,敬请谅解。 一、震源机制 1、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主震震源机制 从全球长周期台站挑选了如图1左图所示的18个台站的垂直向波形资料通过矩张量反演得到的这次主震震的矩张量解及其最佳双力偶解如图1右图所示。使用的资料采样率为1sps,资料的频率范围为0.005~0.02Hz。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是一次以拟冲为主、兼少量右旋走滑分量的地震。断层向西北方向倾斜,走向为229°。这次地震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4.4 ×1021 Nm,震级为Mw8.3。其它参数见表1、2和3。观测地震图和合成地震图的比较如图2所示。

N S E W 图 1 长周期台站分布(左);矩张量解及其震源机制解(右) 图 2 观测地震图与合成地震图的比较。上面的波形为观测地震图,下面的波形为合成地震图。 表1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主震震源参数 Date yyyy-mm-dd Time hh:mm:ss Latitude /°N Longitude /°E Depth /km Magnitude Sources

表2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主震矩张量解(10e21 Nm ) No 11M 12M 13M 22M 23 M 33 M DC M exp M CLVD M Source 1 2.53 2.53 -0.22 -1.18-1.10 5.13 4.04 2.15 0.70 IGP-CEA 表3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主震最佳双力偶解 Plane I Plane II T-axis B-axis P-axis Stri ke/° Di p/° Rak e/° Strik e/° Di p/° Rak e/° Az m /° Pl g /° Az m /° Pl g /° Az m /° Pl g /° Source 229 43 123 7 55 63 222 67 23 22 116 7 IGP-CEA 2、2008年5月12日20点强余震震源机制 从全球宽频带台站挑选了如图3左图所示的12个台站的垂直向波形资料、通过矩张量反演得到的这次强余震的矩张量解及其最佳双力偶解如图3右图所示。使用的资料采样率为5sps ,资料的频率范围为0.005~0.05Hz 。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是一次以拟冲为主、兼少量右旋走滑分量的地震。断层向西北方向倾斜,走向为226°。这次地震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4.9 ×1017 Nm ,震级为Mw5.7。其它参数见表4、5和6。观测地震图和合成地震图的比较如图4所示。 图3 宽频带台站分布(左);矩张量解及其震源机制解(右) 2008-5-12 06:28:00.00 31.021 103.367 10 Mw:8.3 IGP-CEA

地震解释技术

随着锦州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先进的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及相关的属性分析技术的使用凸显重要。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采油厂加大了相关地震配套软件的使用,2011年锦州采油厂计划引进SeisWare地震解释系统及landmark地震解释工作站,使得利用各种地震属性研究储层的技术得到了加强。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可以在精细地层小层对比、整体解剖精细评价的基础上针对目标层段内的砂泥岩薄互层砂组进行多种地震属性的处理,引进landmark解释工作站的多体多属性地层追踪及快速高效的储层描述方法,能从整体上描述储层的空间展布及小断块内储层的分布特征,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相应的层位自动追踪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解释手段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解释工作的效率及准确度,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三维数据体的优势。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经过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后,优选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偏移归位合理,目的层波组特征明显的资料,在合成记录标定的基础上,搭建格架剖面并进行人工解释,然后采用人机联合波形对比层位自动追踪技术进行全区层位解释,采用相干、倾角扫描以及层面光滑度分析技术进行断层平面组合分析,能精细落实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和断层展布特征。

LandMark 一体化系统通过强有力的可视化技术提供给用户一个真三维的解释平台,可对海量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地构造解释,能快速搜索地质目标,精确雕刻;并提供了一个多学科协同和决策环境,可以实现构造解释、储层预测、叠前AVO分析、可视化处理以及井轨迹设计和钻井实时监控。其三维可视化手段可应用于地震资料处理、构造解释、全区目标搜索、精细目标解释、储层预测等三维连片解释的所有阶段。 LandMark 一体化系统特点: 储层自动追踪ezTracker 基于波形的层位自动追踪,可同时拾取多个种子点,可以保存种子点信息,灵活定义追踪的波形时窗,对追踪结果可进行多种灵活编辑,如遗传删除、门槛值调整和多边形删除 点集自动追踪Autopick 可根据种子点值的大小,或人工定义数据体值的范围,快速追踪地质体。也可利用多种属性(如在波阻抗体和相位体上)共同约束追踪地质体三维形态,如河道、扇体等,直接形成地质体顶底t0面。点集可自由转换为层位。 三维体雕刻Geobody 可用三维体追踪点集,层位,断面作为约束条件雕刻三维地质体,利用透明度和颜色来彰显地质异常体,突出空间展布。 异常体快速搜索GeoAnomaly 依据多数据体振幅值和数据连通性,快速搜索满足定义条件的异常体。 SeisWare软件的地震地质解释功能灵活方便,适于在勘探/开发阶段进行综合地震解释、随钻跟踪分析、油气层识别、储量计算以及新区预探、老区扩边、部署调整等研究工作。 其特点包括: 多工区,不同类型地震资料的连片解释; 断层追踪识别功能 可以直观方便的显示地震剖面上断层的平面要素,实时地观察断层面的空间走向及展布趋势。 欢西油田是一个地质条件和油藏来信十分复杂的断块油田,断距从十几米至几百米不等的不同级次断层纵横交错,断块分隔凌乱,油层埋藏差异大,储层沉积特征不一,发育不稳定,诸多因素都给地质研究带来困难。 面对复杂断块,Seisware地震解释系统的技术优势是,可以直观方便地显示地震剖面上断层的平面要素,实时地观察断层面空间走向及展布趋势,并使三维数据断层解释过程自动化。地震解释人员可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高精度的断层解释,即使在构造情况复杂地区或资料品质较差地区也能实现,其直观的编辑功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口连 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是英语(美国)。

地震资料解释报告材料

地震资料解释报告 序言 勘查技术与工程卓越班的实践性很强,加强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能更好的适应毕业后实际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的地震资料解释实践共分两步完成,第一是在学校手工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课程设计,第二是在东营对news软件的学习。此次实习是在完成了《地震勘探原理》和《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完成的实习,通过此次实习的机会我们得以理论联系实际并用实践以检验所学理论,各项安排有条不紊的展开。 在每一步的实习过程中都有老师的带领,手工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课程设计由杨国权老师负责,news软件的学习由张繁昌老师负责。实习过程中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在老师的带领及同学的相互帮助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实践所要求的所有内容。

目录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4) 二、实习内容 (4) 三、地震资料构造解释 (5) 四、News学习 (7) 五、结论与建议 (26)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课程的学习,对解释软件系统、数据的地质地球物理解释过程等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通过实习熟悉了勘探方法的整个工作原理和处理解释流程以及实习报告编写等过程。 了解到了反射波的追踪对比、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构造图的绘制、以及研究成果的提交等过程。培养实际技能及对分析和解决实习问题的能力;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并学会操作和使用;掌握各方法的基本数据分析和处理技能。 对本专业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手段、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计算技能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巩固已学过的专业知识,为下一步进入专业课程和毕业论文阶段以及今后走上本专业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 地震自资料的构造解释内容主要有工区的地质情况总结、地震资料解释流程、对地震构造解释的分析、体会和建议等。News 的实习内容主要在理论学习好的基础上,学会利用软件完成地震资料解释的整个过程,并得出理论成果。 三、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构造解释是以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为主要资料,利用由地震资料提供的反射波旅行时间、速度等信息,查明地下地层的构造形态、埋藏深度、解除关系等,通过构造解释成果,即使提供钻井井位。 构造解释的三大环节: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报告编写要求 目录 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 1.总则 2.报告文字要求 3.报告图件要求 4.报告表格要求 5.符号及单位的使用 6.公式使用 7.术语使用 8.参考文献、资料、图件等的引用 Ⅱ报告编写内容与格式的要求 A.封面 B.扉页 C.目录 D.前言 1.技术思路 2.地震活动性 地震资料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现代构造应力场 历史地震影响 近场小震活动 3.地震地质背景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区域地震区、带 近场和场区活动构造 4.地震烈度及地震动衰减关系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地震动衰减关系 5.确定性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 地震构造法 历史地震法 确定性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结果 6.概率分析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概述 潜在震源区划分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地震危险性的概率计算 概率分析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结果 7.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或地震动小区划 场地条件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及其参数确定 输入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场地地震反应计算与场地地震相关反应谱 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或地震动小区划 8.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或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 与场地地震地质灾害有关的工程地震条件勘察 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 9.结论和建议 地震环境评价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地震小区划 使用建议 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 1.总则 为配合《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的实施,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编写规范化,并且更加符合评审及工程使用的需要,特制定本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对工作规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中规定的4个等级工程所进行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不包括区域性地震区划)的最终报告的编写。 在编写最终报告时,其内容和格式必须符合本要求,不应增加或减少陈述的内容,但对于本要求没有包括而实际工作大纲要求进行的有关工作,可以增加相应的陈述内容。 本要求的章节条款顺序,是对最终报告的建议模式。实际报告章节安评。应在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实际工作大纲的要求和编写者的论证思路来编排。 2 报告文字要求 报告文字安排 2.1.1 叙述应条理清晰,行文流畅,章节安排符合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论证思路。 2.1.2 论述理论与方法时,如本次工作采用的理论或方法系引用其他研究者的已有成果,则论述应从简但必须给出相关的引用参考文献;如采用的理论或方法系本次工作提出的新成果,则应在正文中(或以附件形式)详细给出理论阐述或对方法的原理及工作步骤的论述,可能的情况下应与现行方法进行比较并给出比较的结论。 2.1.3 对本次工作所采用的数据或资料进行论述时,如系引用现有的数据或资料,本次工作未有任何新的改动和补充,则应直接给出引用内容及其出处;如数据或资料系本次工作新的研究结果,则应加以详述;如数据或资料系对现有数据进行了部分改动而得到的,则也应对改动情况和改动原因加以详述。 2.1.4 报告各部分内容应前后衔接,上下文相互引用时(尤其是图件、表格等)须保证查有出处。 2.1.5 报告中所用专有名称、地名、人名等,必须保证上下文的一致性。 文字印刷质量以清晰为标准,报告全文排版风格应一致。 报告中不应出现错字。 3 报告图件要求 报告中图件只对文字的表述起补充和提示作用,不可替代文字说明;凡文字说明不可取代图件表示的地方,必须给出相关图件。 图件必须插放在报告文字引用处的下方或紧接一页,但幅面大于报告文本页面数倍的大型图件,可以附件的形式进行引用(不编排图件引用编号),并可将图件按附件形式置于报告尾部或独立于报告本体。

解释及分析地震数据体一般步骤

解释及分析地震数据体一般步骤: 1、合成人工记录和层位标定 2、追层位,注意闭合 3、解释断层 3、平面成图 在解释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五种技术方法: 1.层位标定技术 2.三维体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3.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 4.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 5.断点组合技术 其中各项技术的具体用法自己去查资料 若遇到潜山和特殊岩性体时,在成图前增加1项,速度场分析即第6项技术变速成图技术;若有储层描述部分,还需增加反演处理。 1、反演工区建立 2、地震子波提取 3、井地标定 4、初始模型建立 5、反演参数选取 6、反演处理 7、砂体追踪描述 8、成图 在三维地震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对有井斜资料的井,分层段进行了井深校正,将测井井深校正为垂直井深。通过钻井资料的校正,利用校正数据表的数据,对断层的断点位置和断距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三维地震所做的构造图与钻井数据相矛盾的地方进行反复推敲,分析油藏油水关系,对一些四、五级断层进行组合、修正,反复修改构造,最后编制研究区构造图。静校正statics:地震勘探解释的理论都假定激发点与接收点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地层速度是均匀的。但实际上地面常常不平坦,各个激发点深度也可能不同,低速带中的波速与地层中的波速又相差悬殊,所以必将影响实测的时距曲线形状。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对原始地震数据要进行地形校正、激发深度校正、低速带校正等,这些校正对同一观测点的不同地震界面都是不变的,因此统称静校正。广义的静校正还包括相位校正及对仪器因素影响的校正。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自动静校正的方法和程序。 [深度剖面]depth record section;据磁带地震记录的时间剖面或普通光点记录,用一般方法所作出的地震剖面只是表示界面的法线深度,而不是真正的铅垂深度。经过偏移校正和深度校正之后,得到界面的铅垂深度剖面才叫做深度剖面,它是地质解释的重要资料。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磁带地震记录,能自动得出深度剖面 [同相轴]lineups;地震记录上各道振动相位相同的极值(俗称波峰成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在解释地震勘探资料时,常常根据地震记录上有规律地出现的形状相似的振动画出不同的同相轴,它们表示不同层次的地震波。 [速度界面]velocity interface;是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的、相邻的两层介质的公共接触面。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信噪比有多种定义。通常将地震仪器的输出端上,有效信号的功率与噪声(干扰)的功率之比称为信噪比。信噪比既与输入信号本身有关,更决定于仪器的特性,它也被用来衡量资料处理的效果。因此,提高信噪比是提高地震工作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信噪比愈大愈好,可以通过改进仪器性能或选择工作方法提高信噪比。 子波wavelet:从震源发出的原始地震脉冲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对地震脉冲有滤波作用,并且地层界面使波产生反射和折射,因此,自距震源一定距离起,脉冲波形便发生变化而与原始波形不同,但在一定传播范围内其形状甚本保持不变,这时的地震脉冲便称为子波。子波的形状决定于震源和介质的滤波性质,其频率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有所降低,振幅也逐渐减小。不同的界面各自的子波不同,每一道的地震记录可以认为是由一系列的子波构成的。子波不仅用于制作理论地震记录,而且在断层对比和反褶积处理等方面都需要它。 [有效速度] effective velocity; 把覆盖层看作均匀介质而从实际观测所得的反射波或从折射波时距曲线求得的波速,统称为有效速度。由于在层状地层中存在层理,介质并不真正是均匀的,再加上界面的弯曲,使有效速度不同于平均速度,往往是比平均速度大的一种近似速度,但在各层速度的差别不很大和界面弯曲不大时,两者的差别很小。 [有效波]effective wave; 指能用来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有效波是个相对的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资料

名词解释: 1.褶积模型: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是当今地震勘探中三大环节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正演、反演和子波处理。层状介质的一次反射波通常用线性褶积模型表示,即:式中:w(t)为系统子波;r(t)为反射系数函数,符号“*”表示褶积运算。 2.分辨率:分辨能力是指区分两个靠近物体的能力。度量分辨能力强弱的两种表示:一是距离表示,分辨的垂向距离或横向范围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二是时间表示,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相邻地层时间间隔dt 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时间间隔dt 的倒数为分辨率。垂向分辨率是指沿地层垂直方向所能分辨的最薄地层厚度。横向分辨率是指横向上所能分辨的最小地质体宽度。 3.薄层解释原理:Dt

8.波的对比:根据反射波的一些特征来识别和追踪同一反射界面反射波的工作,方法:相位对比、波组或波系对比、沿测网的闭合圈对比、研究异常波、剖面间的对比。 9.剖面闭合:相交测线的交点处同一反射波的t0 时间应相等,是检验波的对比追踪是否正确的重要方法。 10.广义标定:是指利用测井、钻井资料所揭示的地质含义(岩性、层厚、含流体性质等)和地震属性参数(如振幅、波形、频谱、速度等)之间的对比关系,判别或预测远离或缺少井控制区域内地震反射信息(如同相轴、地震相、各种属性参数等)的地质含义。11.层位标定:就是把对比解释的反射波同相轴赋予具体而明确的地质意义,如沉积相、岩性、流体性质等,并把这些已知的地质含义向地震剖面或地震数据体的延伸过程。 12.断层要素::(1)断层面,断层面的合理确定,最理想的情况是浅、中、深层都有断点控制,这些点的连线就是断面。。(2)断层升降盘及落差的确定:根据反射层位在断层两盘的升降点来确定升降盘,两盘的垂直深度差就是断层的落差。(3)断面倾角的确定:当测线与断层走向垂直时,地震剖面上断层的倾角为真倾角,当测线与断层面斜交时,可得断层面的视倾角。 13.砂泥岩压实曲线(岩性指数图版、岩性速度量版):主要从两方面获得,其一是精度比较高的钻井,测井资料,通常用这些资料进行岩性解释的标定;其二为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的速度谱资料。 14.品质因子:地震波能量E在一个波长λ范围内相对变化, 15. 薄层:是指某种岩性的沉积厚度较小,在地震图件上无法区分该沉积地层的顶底反射信息。类型:1韵律性薄层2递变型薄层

水平成层场地地震反应非线性分析

收稿日期:2004-02-03; 修订日期:2004-03-05 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 十五 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金星(1960-),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工程地震方面研究. 文章编号:1000-1301(2004)03-0038-06 水平成层场地地震反应非线性分析 金 星1,2,3,孔 戈1,丁海平1 (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9; 3.黑龙江省地震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要:本文首先推导了李小军积分格式(中心差分与Newmark 平均加速度法相结合)的增量形式,并据此离散动力平衡方程,同时,采用Pyke 提出的土动力本构模型以及多次透射人工边界条件,提出了一种水平成层场地地震反应非线性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方法,并据此编制了计算机程序。数值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较好地模拟土层在强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特性。关键词:场地地震反应;多次透射边界;非线性;显式有限元方法中图分类号:P315.916 文献标识码:A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horizontal layered site Jin Xin 1,2,3,Kong Ge 1,Ding Haiping 1 (1.Ins titute of Engi neering Mechan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Harbin 150080,China; 2.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Engi neering,Nanjing Universi ty of Technol ogy,Nanjing 210009,Chi na;3.Earthquake Adminis tra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 n 150090,Chi na) Abstract:Based on the e xplicit iterative formula presented by Li Xiaojun,an incre menta -l iterative scheme is put for ward to discretize the dyna mic https://www.doczj.com/doc/8811496425.html,bining the dynamic non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 of soil presented by Pyke and the mult-i transmitting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a new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of horizontal layered soil site and a computer program is worked out with the help of the same ideas.As demonstrated by nu -merical e xamples,this approa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imulation of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ite under strong ground motions. Key words:site seismic response;mult-i transmitting boundary;nonlinear;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othed 引言 强震观测数据的谱分析表明,强震作用下土层地震反应谱比曲线的峰值点向低频移动,同时谱比曲线的幅值下降 [1~3] 。国内外学者把这一现象归因于场地土的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因此,合理地模拟土层的非线 性特性是正确估计场地地震反应的基础。 目前,等效线性化方法仍是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是在总体动力学效应大致相当的意义上,用一个等效的剪切模量和等效阻尼比替换所有不同应变幅度下的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将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在频域中进行分析。在小震情况下,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情况,但在大震情况下,计算结果与实际记录有很大偏差,不能反映土体非线性对地震反应的真实影响。 为了正确模拟土层非线性特性,必须建立合理的土动力本构模型,并在时域中进行分析。对于水平成层 第24卷第3期2004年6月 地 震 工 程 与 工 程 振 动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Vol.24,No.3Jun.2004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报告

《公共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课程设计 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班级:安管1203班 姓名:徐邦耘 学号:311219020320 2014.12

目录 1.案例简介 (3) 2.防灾减灾 (3)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3) 2.2群众应对地震能力较差 (4) 3.应急准备 (4) 3.1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 (4) 3.2应急准备资源不足 (4) 4.决策过程 (4) 4.1始终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4) 5.处置行动 (5) 5.1事态界定 (5) 5.2响应迅速 (5) 5.3采用心理干预 (5) 5.4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5) 5.5军警结合,专业救援到位 (5) 6.信息管理 (6) 6.1信息透明,发布及时 (6) 6.2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转,联合作战 (6) 7.恢复重建 (6) 7.1国家高度重视恢复重建工作 (6) 7.2恢复速度迅速 (7) 8.结果与影响 (7) 8.1造成巨大的损失 (7) 8.2提高人民防灾意识 (7)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摘要: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积极救灾。汶川地震可谓是我国现代该类灾害的代表性案例,本文将从该案例的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决策过程、处置行动、信息管理、部门合作与冲突、恢复重建以及结果与影响方面剖析该案例的整个应对过程。 关键词: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Abstract:May 12, 2008 Wench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Richter 8.0 earthquake, causing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serious property damage. After the inciden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rapid response, positive relief. Earthquake can be describ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of such disasters of modern paper from the cas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reparednes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disposal a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impact case entire response process.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Case Analysis 1.案例简介 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里氏8.0级,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2.防灾减灾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汶川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为落后,建筑物大多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物,当时预制空心楼板中大量使用冷拔低碳钢丝构件的房屋,以及在农村建房中大量使用“干打垒”等土筑墙形式,用泥、砂或糯米浆为主要粘结材料的房屋,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差,对于里氏8.0级的地震无力抵抗,在农村房屋基本全部倒塌,城市大部分建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这次地震中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

地震工程学心得体会

精心整理《地震工程学》课程总结? 1.对所学内容的综述? 1.1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反应谱理论和时程反应分析法? 绍。 也并不是一次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谱,而是不同地震反应的包线。 1.1.2?? 时程分析法? 时程分析法又称作动态分析法。它是将地震波段按时段进行数值化后,输入结构体系的振动微分方程,采用逐步积分法进行结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出结构在整个强震时域中的振动状态过程,给出各个时刻各杆件的内力和变形以及各杆

件出现塑性铰的顺序。? 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反应需要输入地震动参数,该参数具有概率含义的加速度时程曲线、结构和构件的动力模型考虑了结构的非线性恢复力特性,更接近实际情况,因而时程分析方法具有很多优点。它全面地考虑了强震三要素;比较确切地、具体地和细致地给出了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 1.1.3地震信号频域分析? ???? X(f), 1.2? 1.2.1 (1) ??(2 (3 ?(4 性和有效性;? ?? (5)验证抗震理论、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结构振动控制算法等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1.2.2? 结构抗震试验的实施程序? ??

(1)确定研究目标和试验方法,含试验目的、试验设备和试件的采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等;? ?? (2)荷载施加,含与试验设备相关的荷载施加方式和加载规则等;? ?(3)测点布置和数据采集,含各类传感器和数采设备的采用、测点数量的选择;? ??(4)数据分析,含测试数据的常规处理和特殊分析。? (1 ? (2 ????旨在 (3 ?? 入下结构或构件的地震反应,研究和验证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破坏特征、抗震能力和抗震薄弱环节。 ?(4)振动台试验? ?????振动台试验是利用振动台装置进行的结构强迫振动试验,是地震工程研究中最重要的实验手段之一。?

(完整word版)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 一、舆情综述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一场突入其来的地震袭击了四川雅安,顿时,雅安地震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关注的焦点,“雅安加油!”成为社会各界发自内心的共同呼喊。为了更好地了解雅安地震时期网络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舆情传播状况和信息传播角色,地震发生后,盘古舆情对全国1000万网站和国内主流微博、SNS等数千万数据实时监测,并对地震相关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由此发布《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本报告重点从媒体属性、话题内容、地域分布、时间分布、正负倾向性等多个维度,对雅安地震发生后40小时内的舆情传播情况进行梳理。 根据盘古舆情监测数据显示,雅安地震一事最先经微博曝光,此后信息量呈现爆炸性增长,自4月20日地震爆发至4月21日24时,各种相关信息已高达14767221条,其中,微博更是信息传播的主场,相关微博信息达8712157条,远高于新闻、博客和论坛。盘古舆情对所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所有信息中,正面舆情信息占比59%,而舆论最主要关注内容是救援信息。 为了了解网络传统媒体在雅安地震信息传播中的地位,盘古舆情分别从新闻网站和论坛贴吧两个角度,对传统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新闻网站以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新闻网站传播的信息量最多,新华网、人民网在传统媒体门户网站中表现最佳,其信息传播数量不仅超越了凤凰网等诸多网络媒体,更直线逼近四大商业新闻网站;而论坛贴吧的信息传播量,受百度寻人服务及百度贴吧固有用户群影响,百度贴吧信息传播量遥遥领先。 由于微博在此次地震中表现极为突出,因此,盘古舆情对新浪微博实施了重点监测,并以其为代表,从多角度详细分析了新媒体在雅安地震中的传播表现。具体结论要点包括: 第一,雅安地震信息曝光后的前16个小时,尤其是最初曝光的4小时,微博信息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此后,信息增量开始放缓,信息总量缓慢递增。整体上看,微博信息量一定程度受民众生活规律影响。 第二,震后1小时,微博信息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微博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四川、重庆和广东。综合考虑实地距离、时间及人际关系三方面因素,这是由于,一方面,越靠近震区,越容易获取到震区第一手的信息;另一方面,距离震区的远近会一定程度影响用户的关心度。 第三,震后36小时,劳动力输入大省广东发出的微博信息一举超越四川,成为微博信息最多的省份。出现这个逆转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劳动力输出大省四川有很多在广东的务工人员,这些人在看到家乡地震的消息后,自然会投以大量的关注。 第四,经济、文化强省震后微博活跃度较高。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其微博用户的活跃度要高于经济欠发达的省份。 第五,相较于传统网络媒体,网友更多地利用微博发布求救信息。微博已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工具,由于它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性,因此,在大的突发性事件面前,它甚至可以定义为一种应灾求生工具。 第六,传统媒体逐步注重微博报道突发事件的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传统媒体不仅拥有采访权,而且拥有丰富的采访经验和专门的记者团队,可以亲临现场开展新闻报道,故而其官微较网络媒体官微也更易受关注。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无疑是外界获取灾区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五年后的今天,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崛起,第一现场信息渠道已然发生改变,公民获取信息、尤其是突发事件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而雅安地震中微博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突出表现,则是用事实证明,凭借信息传播先天优势,未来,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微博等新媒体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二、舆情传播概况

第二章 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练习题

第二章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离散付氏变换—— 2.时间域—— 3.频率域—— 4.褶积—— 5.离散褶积—— 6.互相关—— 7.自相关—— 8.离散互相关—— 9.离散自相关—— 10.采样间隔—— 11.频率—— 二、填空题 1.一个谐振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量确定的改变其中的任一个量,振动波形都会发生改变。 2.描述滤波器的特性有两种方式,在时间域用____________响应描述滤波器的特性;在频率域,则用________________响应描述滤波器的特性。 3.由时间域函数到频率域的变换称为________________由频率域到时间域的变换称为________________。 4.滤波器的输出信号,等于滤波器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褶积。 5.理想低通滤波器,适用无________________干扰,而________________干扰较严重的地区。 三、选择题 1.一个地震信号,?用它的振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叫做()表示. A)波数域B)频率域C)时间域 2. 数字滤波有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有限性. A)连续性B)离散性C)可控性 3. 用反子波和地震记录作褶积,就得到( ). A)波阻抗B)地震子波C)反射系数 四、简答与计算 1.若脉冲g1(t)的谱为G1(f),而脉冲g2(t)=g1(at), a 为常数,试求g2(t)的谱G2(f),并分析

其结果的物理意义。 答: 2. 什么叫采样定理? 答: 3. 褶积运算的物理实质是什么? 答: 4. 为什么说大地对地震波有低通滤波作用? 答: 5.采样定理怎样描述?什么是折迭频率和假频?如何克服假频? 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