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含答案

2019届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含答案

限时规范训练18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葫芦岛市六校联考)据2015年9月8日《联合早报》报道,因中东地区战乱,2015年以来,通过西巴尔干路线以及希腊东部的东地中海路线进入欧盟各国的中东难民较往年增长了10倍,并多为过境难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引起这次人口大规模迁入欧盟各国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B.经济因素

D.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解析:材料中显示“因中东地区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迁入欧盟各国,属于政治因素。

答案:A

2.大量人口迁入欧盟国家对其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增加了公共设施负担B.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D.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

解析:大量人口迁入欧盟国家会增加各国的公共设施负担。

答案:C

(2018·山西省高考测试)2014年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杭州市某区共登记流动人口21285人,同比去年增加2 741人,上升14.78%,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下表为该区2014年节后部分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该区节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

A.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

B.以返城、返乡目的为主

C.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D.流动人口中少年儿童占比最低

解析:根据表中统计数据,可知该区流动人口中无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因此D项正确。

答案:D

4.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旅游人口增多C.就业环境改善B.市内交通设施完善D.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节后流动人口在该区大部分有了工作,说明该区就业环境改善,外来流动人口节后回该区就业的意愿增强了。

答案:C

5.节后流动人口的变化对该区带来的影响是()

A.加快城市化进程C.增加当地人均收入B.促进产业结构升级D.缓解“民工荒”问题

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流动人口大多数就业了,而且材料中提到

流动人口增加,所以缓解“民工荒”,D项正确。流动人口增加对当地城市化进程影响很小,A项错误;表中流动人口文化程度都较低、大都没有技能,其收入应该较低,因此不会增加当地人均收入,也不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B、C两项错误。

答案:D

(2018·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质检)研究发现,迁移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沿海城市群是其主要集中地,且沿海集中区有连绵化的趋势。下图示意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东部地区人口迁移呈现省际迁移为主导的特征,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

C.环境

B.政策

D.资源

解析: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社会福利完善、收入高,吸引中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迁入,省际人口迁移所占比重最大。政策差异不大,不是主要因素。中西部地区环境、资源比东部沿海地区具有优势,但不是迁移原因。

答案:A

7.2010年,中、西部地区省内人口迁移比重增长较大。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

B.加剧中西部地区人才外流

C.拉大中西部地区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

D.留守儿童数量大幅度增加

解析:2010年,省内人口迁移比例的增长最大,主要是农村人口迁移到城镇定居,有利于提高当地城市化水平。可以缩小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省内人口迁移比例的提高,有利于减少人才外流、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答案:A

(2018·惠州调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下图为2000~2010年间我国省级行政区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2000~2010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是因为其()

A.地理位置居中C.经济实力雄厚B.人口基数稳定D.交通网络发达

解析:武汉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适中,故2000~2010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位于武汉市周边。

答案:A

9.据图推断,图示时段()

A.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加快

B.中部地区人口迁移规模稳定

C.珠江三角洲转为人口净迁出地区

D.长江三角洲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增强

解析:读图可知,2010年人口迁移重心由南向北即由珠江三角洲方向向长江三角洲方向转移,说明长江三角洲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增强。

答案:D

(2018·安徽省淮北市高三模拟)近几十年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变化较大,这一变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下图为2010~2030年中国省际流动人口空间迁移总量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我国省际流动人口迁移总量相差最小的两个年份是() A.2010年、2015年B.2015年、2020年

C.2020年、2025年D.2025年、2030年

解析:从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2015年、2020年两条曲线最为密集,说明这两个年份省际流动人口迁移总量相差最小。

答案:B

11.2010~2030年中国省际流动人口迁移速度放缓主要得益于()

A.二孩政策的实施

B.交通网络的改善

C.环境污染的减轻

D.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解析: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2010~2030年中国省际流动人口迁移速度放缓主要得益于各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D项正确;二孩政策的实施暂不影响人口迁移,A项错误;交通网络的改善有利于人口迁移,B项错误;环境污染的减轻对人口移动影响不太大,C项错误。

答案:D

二、综合题(46分)

12.(2018·大连模拟)2016年8月5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俄罗斯和卡塔尔举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下面为巴西简图与卡塔尔所在区域简图。

材料二:2014年卡塔尔全国人口约为227万人,其中外籍人口约占85%,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

2002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5亿人,到2010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1亿人。2010年10月美国《洛杉矶时报》撰文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俄罗斯的人口到2080年可能会减少到约5200万人。

(1)说明卡塔尔吸引大量外籍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4分)

(2)简述俄罗斯人口减少带来的问题和缓解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12分)

(3)分析巴西人口集中于B、C区域而A区域人口较少的原因。(10分)

解析:第(1)问,卡塔尔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因而吸引了大量外籍劳工的迁入,人口机械增长较快。第(2)问,俄罗斯人口减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从而造成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接纳移民、鼓励生育是缓解人口减少问题的重要措施。第(3)问,结合巴西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可。

答案:(1)该国石油资源丰富;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外籍劳工的迁入。

(2)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力不足;劳动力不足。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3)B、C区域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海洋运输便利,殖民者最先到达,开发早。A区域气候炎热多雨。

13.(2018·江西万载高三一轮总复习能力提升检测)阅读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1)结合上图,从三大产业的角度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6分)

(2)结合上表,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4分)

(3)目前我国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10分)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工业、建筑业、餐饮业和其他第三产业,流向农业比例很小。即主要向二、三产业转移,向第一产业转移最少。第(2)题,经济发达地区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2000年我国人口跨省流动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第(3)题,目前我国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利于加强乡村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工的劳务收入、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经济条件,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但也造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可能会出现土地撂荒的问题。

答案:(1)主要向第二产业迁移;其次是第三产业(或主要向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

(2)主要由中西部省份流向东部沿海省份。特征: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经济原因: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3)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工的劳务收入、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经济条件,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可能会出现土地撂荒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