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政治体制变革及其未来展望

中国政治体制变革及其未来展望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时代

课程论文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及其未来展望

研究生姓名邓婧婧

学号 2010713002

学科专业艺术与传媒学院工业设计工程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及其未来展望

邓婧婧

昆明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专业,云南昆明 650093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回顾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可谓是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在创新中不断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过程。通过30年的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获得了很大成功,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党政分开"和"精简机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现行政治体制中仍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民主化程度不高、公民政治权利得不到实现等问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工作也更加紧迫。

关键词:政治体制发展未来展望

1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从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曙目的成就,传统的计划经济已经向市场经济转变,与此同时,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取决于基本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中国人民饱受奴役和剥削,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走上了独立自强的道路,从那时起,党和人民的前途命运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正式确立,数亿中国人从此摆脱了在政治上无权利的悲惨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要找到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过去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套用,现在也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照搬,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是走自己的路,今后也必然从中国自身的民意、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出发。

2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经济体制改革本质上是利益的分配和权力的调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日益市场化,越是牵动和影响政治、社会的诸多方面,经济体制改革越是深入,越是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进行。正如邓小平指出:“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因应时代召唤与时俱进的主动改革。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互动的过程,封闭和僵化就不能进步。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不曾停下脚步。一方面,为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主动退出“不该管”的领域,实行政企分开,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公务员制度,服务型政府建设日趋完善,同时积极介入公共事务,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政府权责更加明确;另一方面,稳步扩大人民民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官员问责机制、监督机制日益常态化,这些举措实实在在地保障并增进了人们的政治权利。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各种各样的政治制度,都是人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这些制度不能感情用事、人云亦云,而应该着眼于实际。邓小平同志提出评价一国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是否正确的“三条标准”,是被中国改革证明了完全正确的论断。三十年来,无论是重大自然灾害,还是经济危机、政治风波,都没有使中国改革偏离航向,这就深刻验证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人们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越来越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越来越坚定。

3 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当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时候,政治体制中的弊端势必明显的暴露出来,在一定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矛盾会相对的尖锐起来。现行政治体制若不加快改革创新,就无力担负起21世纪的治理与建设事务。惰性很大的“政治”与活性很强的“经济”若严重失衡,可能会导致国内社会的混乱。

政治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党的领导体制和国家领导体制以及这两者的关系。党的领导体制不改革,不仅国家领导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得不到保障,而且已经成为我国整体政治进步的障碍。这些障碍表现在国家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

总体来说,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没有把改革的锋芒直指原有政治体制的“总病根”,从根本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特别是个人高度集权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和制约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质性进展,也影响和制约着为加大反腐败力度而建立强有力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还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稳定的维护和发展以及长久治安政治局面的实现。这就是当前改革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任务。因此,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

4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

政治体制改革有它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不能盲目行事,不能急于求成,但又要善于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我们讲改革的协调性,首要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协调性。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只能有重点地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不同,各有特点,但二者又是密切联系的,有共通之处。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政治体制改革可以借鉴。比如,改革要制定目标模式,要有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要求和方案;改革要渐进式推进、又要将渐进与突进相交替;改革要大胆地试验,又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改革可选择某些地区进行试验,先行一步,起窗口作用,等等。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要以思想的解放为先导。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看,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大胆创新。我们要解放思想,在制度、机制、方法等方面,大胆实践,创造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选择。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

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将走出一条成功的“中国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5 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未来展望

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未来会怎么样?在这个问题中实际上包含着对中国所选择的目前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和它今后向何处去的疑问。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问题毕竟不是1十

1=2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历史,现实和未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国家的政治面貌变化可以用“天翻地覆”这4个字来形容。这60年,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经历了从“一唱雄鸡天下白”即人民翻身解放,到“六亿神州尽舜尧”即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历程。这两句话是从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中摘出来的。毛泽东是与20世纪中国同行的伟人,他用极其精炼的语言概括了中国选择了能让人民翻身解放和当家作主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条正确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并被60年的现实所佐证。

新中国的60年,可以大致划分为前后两个30年。对这两个30年既不能割断,也不能对立起来。就政治发展道路而言,总的说,后30年要比前30年发展得顺利和显著。这首先是有了前30年奠定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其次是我们党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论述过一个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并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但是这还不够,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也就是说使我们立的正确的章程“更加定型化”。要使“三统一”更加定型化,就是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今后我国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则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唐秀玲.历程与走向:党的执政体制改革创新30年[J],新视野,2010年,01,23

[2]陈荣荣.刘英骥.中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变革关系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29

[3]王贵秀.任重而道远——我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与改革50年反思,2000年,05,45

[4]王利平.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稳定[J],炎黄春秋,2010年,02,4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