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言播报的利弊 正文

方言播报的利弊 正文

方言播报的利弊 正文
方言播报的利弊 正文

序言

方言播报,指的是当地媒体主播利用地方话进行播报的一种节目类型,方言播报节目最早出现在沿海城市,而今又作为一种原生态文化和新的电视节目形式由沿海扩散到内地,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和蔓延。四川、湖南、浙江、上海、陕西等省市的方言播报节目也如雨后春笋,纷纷亮相。这种播报形式,一方面可以给主持人以更大的个性发挥空间,另一方面让观众感觉耳目一新。近几年,被广泛运用于地方类节目及地方媒体拍摄的电视剧中。吸引了大量本地受众的注意力,引发了空前的收视热情,把电视观众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觉世界。

1 方言播报节目

1.1方言播报节目发展历程及特点

1.1.1 方言播报节目的起源

方言节目在各大卫视电视台出现的越来越频繁,最早出现的是以本地演员出演的方言电视剧,其中以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及陕西卫视的《都市碎戏》等一类以方言为语言基础的电视剧,后来出现的是沿海地区电视台中的以方言为语言基础的播报,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近几年来,信息的全球化和网络化是媒体发展需要面对的一个必然趋势,如今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媒介激烈竞争引起的媒介资源的相对过剩,而这种相对过剩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媒体内容的日益趋同。如今在新闻这方面媒体的竞争很难做到信息源的独家垄断,而在一些新闻节目中所谓“独家新闻”也只有在报道方式上追求个性以寻找出路。故事化的民生新闻以其独特的讲述新闻故事的方式让新闻极具个性,是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手段之一。在现今商业化风气之中,叙事成了消费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叙事的时代,一个以民生新闻吸引受众为目标的方言播报的时代。

1.1.2 方言播报的内容

方言播报节目的形式和种类多样,内容更是复杂不一,但是不管节目形式如何时尚或个性化,如果缺少实实在在的内容,那最多只能是金玉其外,观众依然不会买账。新闻播报的内容,一般都偏重于经济类新闻或者社会类新闻。其一,这类新闻受关注的程度比较大。现在是一个商业化、信息化的社会,人们置身其

中,无时无刻不被这些实用的资讯所包围,也无时无刻不需要这些资讯来打理自己的生活。而社会类新闻,一是因为是讲述着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往往可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闲聊的谈资;二是因为社会类新闻对人有警示的功能,人们往往能从别人得到的教训中使自己得到相关的经验。方言播报新闻更是加深了群众面对社会中一些现象后会有正确的应对方式;其二,这类新闻不像平时播报重点新闻那样需要庄重大气、稳健有力的口气,也不需要正襟危坐、四平八稳的播报姿态。

1.1.3方言播报的特点

使用方言播报为什么在短时间内能够让观众接受和喜爱?使用方言的主持人也往往一跃便能够成为当地的“明星”人物,其成功并非偶然的,也有它的本身的特点。

(一)使用方言播报风格平民化、生活化,与观众有着贴近性和亲和力。主持人风格平民化、播报形式方言化作为一种主持人节目的观念已经形成,贴近生活、贴近民众的主持方式既是电视节目发展的要求,也是主持人自身发展的要求。如今中国社会已经完成文化转型,社会文化形态由20世纪90年代以精英文化形态为主转变为大众文化形态,在这种大环境下呈现出平民化、多元化和商业化的特点,电视节目呈现出贴近观众、贴近生活、强调参与性的特点。例如近年来出现山东电视台的《拉呱》节目,讲的是市井百态、家长里短,其节目内容多来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节目风格亲切、清新。主持人作为节目的灵魂,在播报方式上利用本地的山东话方言与节目风格、内容相一致,在这样的节目氛围中,主持人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他们之中的一员,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显然没有什么比语言上的贴近更为贴近百姓的生活了,于是当方言播报与“民生新闻”结合起来的时候,节目就显示出一种非同寻常的亲和力和活力。当然也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民生新闻”催生了方言播报主持方式的产生。

(二)方言播报增加了主持人的个性化色彩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体多元化的时代里,节目众多、品牌众多、主持人众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往往因为个性色彩而成为节目的标志和代表。例如,节目《拉呱》的主持人一件T恤、一跳牛仔裤,有时还有工作人员利用一些简单的道具引入下一条新闻,虽然他的普通话中带着浓厚的山东味道,但是他对民生新闻的点评,还是让他成为了《拉呱》栏目的标志;倪萍的善良、感性、谦和让她在离开荧屏多年以后,仍然还是中年观众们念

念不忘的老朋友;尽管李咏算不上标致小伙,但是他的幽狱、“出位”、生动已经让他成为中央电视台益智性节目的标志。可是在中国为数众多的节目主持人中,能够因为个性为观众所喜爱的主持人毕竟还是少数。方言播报的出现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使用方言播报主持的方式也成就了许多主持人的个性化色彩。例如,四川方言情景喜剧《生活麻辣烫》的主持人“凤姐”和“眼哥”并非俊男靓女,但是他们不时穿插在节目中的轻松幽默的点评,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湖南经视的《越策越开心》不仅成就了在湖南收视率最高的娱乐节目,也成就了汪涵、马可两位颇有特色的节目主持人。在《越策越开心》的早期节目中,编导将节目内容和主持人自身的特点很巧妙的融合进节目的前期策划中,幽歌的小段子和贴近生活的小调侃,将主持人智慧、幽默又不失稳重的特色表现的十分充分。可以说,由于使用方言,在某种程度上也使他们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1.2 方言播报的影响及受众态度

1.2.1 方言播报的影响

方言播报在对如媒体在大环境趋势中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作用,也对新型节目的定位及受众产生了很多影响,人们不再是整天面对着庄重的普通话播报去了解民生新闻,而是接更加接受了生动活泼的地方方言播报。因为地方方言记载了一个地区、一个族群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而且记载了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丰富的信息。这些重要的人文资源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艺术等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宝库。现代的孩子从小就被教导要说普通话。普及普通话,但是除了字正腔圆的播音员之外,绝大多数中国人使用的基础交流语言都是方言。湖北话、上海话、闽南话、东北话、北京话都是方言。在本地生活的孩子,说普通话比他说自己的方言更加自如、亲切、活泼和富有灵性。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上海各大学,课堂用语都是“上海土话”。现在香港各大学也是“两文三语”(中文、英文,粤语、国语、英语)并重,各地学生也都能接受。可见方言也能传播文明,并不“低档”。

在湖北方言中有很多入声字用普通话根本无法表达。湖北经视台《阿星开讲》等方言节目,很受本地观众追捧,广州、上海、福州、厦门的方言节目也很火。方言里面藏着的,生动有趣,无伤大雅的话语,也都是“普通话”里原来没有的。因此,被人们喜闻乐见的方言播报更完善地引导人们保护和利用地方方言。

1.2.2 受众对方言播报的态度

在我国,新闻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连结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主流节目,是面向全体受众的,是平等的、无排斥性的。方言播报取得高收视率和强大的受众群也是有其原因的,而且受众的更多喜爱的是节目主持人的特色与风格,对于一个优秀的方言节目主持人来说,应当是能够准确的把握节目的定位,了解观众的心理需求,善于跟观众沟通,尤其是在现场更是充当着与编导和观众沟通的桥梁。能够说几句方言,逗得观众捧腹以获得高收视率的主持人才是可以吸引受众欢迎的关键。

比如湖南卫视《越策越开心》节目中,主持人YOYO以嘉宾的形式出现,利用她在早期的主持中,将港台主持人夸张的主持风格和湖南本土的观众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在《越策越开心》节目中表现了其右特点的一面。虽然她并没有引起很多手中的喜爱,但是她也为这个节目吸引了很多一批年轻观众,可见新型节目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

方言播报受到了很多家庭的欢迎,比如江西南昌电视台播出方言后,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从晚间时段挪到黄金时段。每当这个节目出现,老人都会拉着孩子一起听,希望他们在家中能用他们最熟悉的语言和下一代沟通与交流。眼下,在很多地方我们会目睹一种普遍现象,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进入了普通话的环境之中,无论是从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通过普通话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标准。这对于大力推广普通话,不断形成全国统一的语言和文字的表述方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些在普通话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淡化了对本地方方言的理解与应用,甚至很多孩子可以听懂方言但是无法使用方言,长此以往,地方方言必然逐步退化。隐藏于各地方言中丰富的人文信息都将同时消失。因此,通过各种手段使新的一代在完全接受普通话的同时引导他们传承方言文化。在这方面媒体方言播报节目也起到了保护方言的先导作用。

2.新闻播报节目《拉呱》个案分析

2.1 新闻播报节目《拉呱》的出现及其内容特点

2.1.1 《拉呱》的出现

在我国,随着电视传媒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型频道的大量开播,中央台、省市台之间的竞争也在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中央台、省市台之间的竞争加重了

地方电视台的生存压力。省市电视台最大的优势就是立足本土,与观众有着地域心理、文化价值的接近性,因此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和发展,让受众看到了和央视《新闻联播》不一样的东西。电视民生新闻的迅猛发展,构成了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冲击,在现今商业主义的气息之中,如今的新闻竞争很难做到信息源的独家垄断,所谓“独家新闻”也只有在报道方式上追求个性以寻找出路。故事化的民生新闻以其独特的讲述新闻故事的方式让新闻极具个性,是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手段之一。叙事成了消费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叙事的时代,一个“讲述”的时代。

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作为省市电视台,自然也经受了社会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严重不对称的时期,在这种情形下,《拉呱》诞生了。“拉呱”在山东方言中是聊天、语言交流的意思,类似于东北方言中的“唠嗑”。《拉呱》立足于大社会的新闻故事,“拉”的大多是本地的“呱”,关注的是普通人的生活起居,是人们所熟知的身边的事情,反映的是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揭露的是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用讲述新闻故事的方式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因此,《拉呱》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传媒竞争如此激烈的形势下仍占有一席之地。

2.1.2 《拉呱》的内容特点

从传播学方面来说,《拉呱》节目内容本土化符合信息传播的接近性原则。方言节目给受众一种“街坊感”、“邻居感”、“亲近感”,迎合了受众的心理需要。《拉呱》用山东人熟悉的“乡音”,讲述最底层的、最贴近百姓生活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为当代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特别容易引发文化和情感的共振。

《拉呱》的内容的本土化,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拉呱》的播出平台是齐鲁电视台这样一个地方级电视台,它的主要受众也集中在山东省内,所以他们更关注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其次,统计表明,山东省有人口9400多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只占3.86%,其余96%都是中学或中学以下学历。因此,《拉呱》将目标受众锁定在30岁以上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城镇居民。这部分观众文化程度不高,生活节奏相对较慢,视野并不开阔,他们对自己身边的新鲜事、稀罕事有着浓厚的兴趣。

《拉呱》的新闻素材几乎都源自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原生事件,从老百姓的立场和角度出发,用他们的标准来判断新闻价值和选择新闻事件,将报道范围界定在济南,突出地域特色,播报内容也不外乎济南市内外人们身边发生的一些新鲜有趣的张家长李家短的事儿。其它如邻里纠纷、家庭纠葛、遭遇骗局之类的事件及奇闻轶事更是节目关注的内容。这一点我们从其新闻标题上便可见一斑,如“逛超市俺怎么成了小偷?”、“会下蛋能打鸣,这只鸡很神奇”等等。《拉呱》这种关

注底层百姓的新闻内容一反传统新闻的严肃和遥不可及,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具有强烈的平民化色彩,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观众觉得亲切自然,触手可及,满足了观众的信息需求,更容易引起普通百姓的共鸣,从而拉近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这样看来,《拉呱》内容的本土化也是使节目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直以来,观众看到的大多是坐着播报新闻的主播面孔,但事实上,观众渴望在一贯以严肃著称的新闻节目中寻找一些新鲜的元素,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可以轻松地接受社会新近发生的事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也认为,“在新闻产品内容日趋同质化的情况下,媒体想取得竞争优势,形式就特别重要。试想,如果只在本市场、本领域范围之内援引别人的某一个模式,只能产生改良性的修饰、局部的提升,但是如果能从他市场、他领域援引市场,就能产生完全不同的革命性的突破模式。而《拉呱》就实现了这种突破,成为一档观众期待的节目。

《拉呱》在拥有完善的内容的同时也成功地打破了曲艺跟新闻之间的隔绝状态,找到了一种很好的结合模式。发挥了其中的特点,山东曲艺历史悠久,济南素来就有“曲山艺海”之称,山东快书就诞生在这里。《拉呱》把新闻和曲艺相嫁接,开创了运用快书、相声、三句半的曲艺形式来播报新闻的先河,将一条条新闻链接成了一档长达30分钟的“大相声”,形成了独特的“曲艺式新闻”现象,促进了电视新闻尤其是民生新闻的繁荣,使《拉呱》迅速成长为全国最具知名度的名牌新闻栏目之一。

《拉呱》的曲艺风格,首先体现在它的演播室上。《拉呱》的演播室别具特色,借鉴了说书场所的设置:一架屏风,一堵隔墙,一把折扇,一张书桌,一只古瓶,主持人小么哥在桌后一站,便有了在书场说书的味道,观众也便有了让主持人将自己带入妙趣横生的故事世界中的心理预期。

其次,在播报语言上,《拉呱》充分利用相声语言中的说、学、逗、唱来播报新闻。例如,小么哥在描述一件家庭纠纷时曾说“看看那吹胡子、瞪眼睛、抡袖子、跺脚的架势”,“张口就骂,不分青红皂白,不问子丑寅卯”,“哎呀,那德行,一个比一个嗓门大,一个比一个跳得高”……这种幽默诙谐的语言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将新闻的真实性与曲艺的娱乐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拉呱》片头采用简短新闻的形式作“预告”,常常巧设悬念或从结果讲起,由果溯因。《拉呱》还经常使用山东快书、特殊声效等多种表现手段,常常用醒目的字幕、添加画外音等表现形式,进一步突出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因素,真正做到了声画合一,使现场气氛更加浓郁,新闻内容更加可信,提高了电视新闻的表现力,充分发挥了电视的传播优势。除此之外,《拉呱》还经常以漫画或表演的

方式进行情景模拟和新闻解读,以便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如2007年9月1日播出的新闻《大醉侠在此惹不起也躲不起》,讲的是济南一村民被一醉汉打,却无法脱身。由于事情已经发生,是村民口述,没有关于这件事情的现场,新闻便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弥补记者不在事发现场的缺憾。

2.2 通过节目《拉呱》分析方言播报的利弊

从《拉呱》节目的开播到现在,无法否认其在新闻播报节目中起到的领头作用,但是收视率高、受到观众的欢迎是否就是评价一个节目好坏、主持人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是否方言节目就是地方电视台的制胜之道呢?面对方言播报既要承认它出现和存在的合理性,也要看到方言播报的局限和负面效应。当前社会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但是人们已不满足于日常生活的碎屑,他们不仅想要知道家事,更想要知道国事、天下事。

《拉呱》自年开播以来,经历了四年的发展,现在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民生新闻的定位使节目内容偏向民事纠纷、奇闻轶事类,往往过于追求热闹、噱头,倾向猎奇,缺乏对新闻的深度挖掘;题材重复,内容过于狭窄,拉来拉去不过就是些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内容相似,只不过矛盾主角转换而已。比如《如此丰满的胸部女人都很羡慕》、《找媳妇找来小伙“怀孕”女友是诈骗高手》等。而在功能表达上,虽然有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的行动,但都仅仅限于一些社会事务,真正涉及到公众的权利、事件深层背景的新闻很少,对社会矛盾和阴暗面的揭露较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大。

虽然《拉呱》也在形式上做了一些调整,但在内容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民生新闻注重内容本土化是对的,但如何让这些看似浅显、没有深度的新闻透出深层次的问题,才是关键所在。不能就一说一,只有以小见大、从身边事推及到国家事,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也才是《拉呱》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同时,通过小故事、小新闻,加强对受众的道德教育建设,也应该继续做得更深、更好。

从中可以看出方言播报不能仅仅满足于报道新闻和传播娱乐,也可以在几个反面中发挥更好的价值。

首先方言播报这类节目这类节目并不能作为新闻节目改革的最终目标,只能是地方台新闻节目在形式上的一种改革思路,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新闻类节目改革的最终出路还是在于播报内容上的改革,而不仅仅是播报形式上的改革。同时,当一档方言新闻节目产生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时,如何保护品牌?如何经营品牌的无形资产?如何让节目走出高原期?加强内部与外部的管理就显得无比重要。当内容和形式、品牌与管理四轮真正驱动时,栏目与节目才

能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以普通话为基本语言,是法律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12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语。”推广普通话,使用普通话,是大众传媒的基本职责。普通话节目,在我国媒体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绝对地位,是无法改变的。理由之二,方言播报节目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从地理空间上看,方言播报的地域性非常强,基本以狭窄的方言划分区域,构成传播的点状分布,生存空间有限。从受众对象来看,由于方言节目空间有限,决定其受众范围也必定比较狭窄。另外,由于它立足本土,接近一部分受众,而排斥甚至完全屏蔽另一部分受众,其传播的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理由之三,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在辽阔的北方,就少有方言播报节目。即使出现个别方言播报节目,也不会对普通话节目形成大的冲击。比如,北京电视台有一档《第七日》的方言播报节目,是用加工过的北京方言来说新闻。它就不会对普通话节目有多大影响。理由之四,方言播报是对传统节目样式的一个

补充。其对传统节目会有一些影响,但决不会取代主流节目,特别是主流新闻节目。这是由主流节目的特点所决定的。在我国,新闻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连结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主流节目,是面向全体受众的,是平等的、无排斥性的。主流节目还具有严肃性、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唯一性, 是不可能也不允许被曲解和任意选择的。所有这些,地域性的方言节目,均无法承载。(二)、方言播报触犯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消解了大众媒体的语言示范功能2(XX)年,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国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律的第十二条对于播音用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推广普通话、使用普通话是大众传媒的基本职责。这一点是法律规定的,毋庸置疑的。主持人是语言传播工作者,对于推广普通话、传播规范语言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结与展望

方言电视节目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是它会否对普通话的推广有所阻碍。众所周知,大众传媒特别是广播电视在语言文字规范化运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而今方言电视节目方兴未艾,波及到了社会生活,它影响到了社会主流用语,其中夹杂了一些很不规范的方言用法,

对大众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规范用语会有误导,这一点应该引起方言节目制播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2]

[3]

……

浅谈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

浅谈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 普通话是一张名片,一张好的名片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作为一种语言它不仅是社交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然而在普通话大力推广大的主流之下,近一个时期,社会上又不时传来“保护方言”、“保卫方言”的口号声。在一场争论后,勿庸置疑,开展普通话应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工作。 一、为什么要学说普通话,并从幼儿抓起 (一)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我们大班一幼儿中班之前跟随爷爷奶奶在胶东地区长大,入园后,他与大家很难交流,因为胶东口音与普通话的差别很大,所以他不愿说话,性格也变得内向起来,经过近一年半的普通话练习,个别发音还是胶东方言语调。可见,方言影响了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情感交流。 (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识字和阅读,为孩子入学后掌握书面语言、理解字义打下基础。普通话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感,也有利于今后的外语学习。幼儿期的口语训练会让他们掌握一批词汇,对字的音、形、意形成统一联系认识,促进辨音能力形成,

有利于孩子的自主学习。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天才少年”无一不是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自主阅读了大量图书,从早期教育看,不说普通话的孩子一开始就失败了! (三)防止语音上出现根本性的错误,避免口语交流中产生误会 一次,老师组织小朋友讲述父母的生活习惯,明明说妈妈最喜欢吃“老醋白菜”,旁边一小朋友惊讶的站起来说我妈妈也爱吃“老醋白菜”,明明反驳我说的是“老cu(厨)白菜”…可是明明确实把“厨”念成“醋”了。据了解明明的妈妈老家在内蒙,其方言习惯就是除了三声之外的一声和二声的语调都接近四声,加上读音又不准便如此了。明明的父亲普通话相对标准一些,让明明能分辨出他人的读音是否正确,但自己却发音不准,像这种现象更难矫正。 二、分析方言对幼儿普通话学习影响之大的原因 为什么方言的影响会如此之大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方言是一种情绪。许多从小在方言区长大的家长认为“它”能最真、最切地表达情感。加之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语法和

论文—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 语言习得?? 意义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

分析不同新闻网站的优缺点

姓名:肖光青学号:12310301062 班级: 12网营 实训七软文及专题分析 1.在网络上任选一篇你认为比较好的软文或者文案。 一年前,自己还是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只知道一个人孤单的躲在一个没人的角落去读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因为感觉只有在小说里面的故事里才能让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归属,与忘记现实种的哪些无奈。后来,偶然的机会和一朋友去网吧,才知道网络比书本还要精彩。真的好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从哪次之后我迷上了网络,迷上了游戏。记得好像那时玩的是征途吧,没日每夜的玩,汽车软文范例。因为在里面我可以不用再顾及哪多,只要自己付出了(金钱和时间)就能得到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一切。凭着自己的金钱我有了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帮派,凭着自己手中的哪把法杖和胯下到哪头麒麟坐骑,我终于打下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天下。有了自己的国度。不管游戏还是现实我始终都相信权利和金钱永远都是强者的象征。后来我有了自己的王妃水儿。让改变了我的这个世界的看法,人生也开始从这里开始转变。 那天刚上线,水儿给我信息说,她要快开学了以后游戏就不再玩了。但是她说她永远都会记着曾经是我的妃子。也让我以后不要再沉迷于游戏,好好的多学点东西。人永远都要去面对现实,不管在游戏里多么风光与潇洒,那始终只是一个游戏。游戏里我是你的王妃,现实中我同样想成为你的王妃。可是除了游戏我还能会什么,连个QQ还是水儿送给我的,还是她教会了我用这个东东和她聊天联系,也是用这个所谓的QQ让我第一次见到了我的妃子,很漂亮,也是用这个QQ让我知道水儿是个在校的大学生......每天都看到她的QQ头像换来换去的,她说头像代表她的心情,她说QQ头像是她自己做的,费了几晚上做了几套,用的我的头像和她的头像,还有我们在游戏中的头像好像看着头像就好像在诉说着一件件动人的爱情。她说:"龙,你要是能做个头像方面的网站就好了,吧我们的故事都做成头像然后保存起来。哪怕我们将来不在一起我也像把这份爱珍藏"我听了当时就说我做给你就是(其实当时我连什么是网站都不知道,网站这个词也是头一次做)她惊讶到,你不是什么都不会吗?你会做。我说我去学,我一定会做出来。(其实她也知道,我根本就什么都不会连个QQ都不会用......也许是为了激励我)她说等你做出来了就是我们见面的日子。也是我要做你现实王妃的开始......

浅析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开题报告

附录A学生用表 : 贵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附表

个别作品的微观研究。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论文将结合语言的流变和方言小说从开始到繁荣再到冷清的发展演变,从三个方面论述 方言在《红旗谱》中使用的具体功用和意义,文章结构如下: 1从现代语言的流变看方言于文学的关系 2、方言之于文学的特殊功用 3、方言在《红旗谱》中艺术表达方面的功用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需要认真阅读原著及查阅相关方面的图书、学术论文等资料。 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以及自行购书等途径收集论文所需材料。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1月1号—1月20号开题 1月20号一—2月2号收集资料 3月1号- —4月1号初稿 4月1号- 4月20号二稿 4月20号一5月10号定稿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郭志刚?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杨振兰?现代汉语词彩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3]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风物志[Z].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4]梁斌.红旗谱[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5]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6]小说丛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7]姚殿芳.老舍小说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艺术[A].北京:北京大学中文系,1987.

[8]谢福铨冲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9]谢苍霖.绰号异称词典[Z].南京: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10]梁斌我在深入生活[M],北京:文艺报,1987. [11]论白话为维新之本[N],北京:清议报全编(卷二十六),1907. [12]汉字索引制及西洋文学[N],北京:新青年第4卷第5号,1924. [13]上海:新青年[N]第4卷第1号,1922. [14]胡适.答黄觉憎君折衷的文学革命论[N],北京:新青年第5卷,第3号. [15]袁宾,等?二十世纪近代汉语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16]倪海曙冲国语文的新生,时代书报出版社,1949年。 [17]陈望道?关于大众语文学的建设[M],上海:申报?自由谈1923. [18]大众语论[N],载文学第3卷第2期. [19]白春仁.文学修辞学[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 [20]高天如冲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21]黄遵宪.黄遵宪诗选?杂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2]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0卷第1期七、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 选题不错,往届没有做过。在具体的论述时,希望尽可能的广泛收集材料,做到有理有据,论述充分。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说明:1、论文(设计)类型: A —理论研究;B —应用研究;C —设计等; 2、论文(设计)来源:指来源于科研项目、生产/社会实际、教师选题或其他(学生 自拟)等; 3、各项栏目空格不够,可自行扩大。

浅谈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方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 方言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方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人之间通过方言的交流也同时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另一方面,方言是在一定的地域内通用的,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精华。在一般情况下,方言形成的同时也在这个地域内形成了文化。方言和这个地域内的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的。 英国的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语言忠实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的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总体上来说语言反映着民族文化,而方言则反映着地域文化。由此可见,方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使用相同或者相似方言的人们,往往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风俗习惯,在心理、情感、思维、气质、行为等方面也具有共同性。另一方面,不同的方言也说明他们的文化环境上的某种差异。从各地方言中同名异物或者同物异名的现象,我们能体会到方言上的不同所反映出来的各地民俗文化风貌的差异。 方言词汇的差异有时候能体现文化发展在时代上的差异。汉语方言的读音,也会影响到地方民俗文化的形成。研究语言不了解民族文

化就不能有真切的理解,研究方言也必须关注地域文化,换个角度看,要了解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透过语言和方言这个载体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就正是许多交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努力的结果。 由现实生活的例子和语言文化研究成果中不难看出,方言离不开文化,方言和同一地域内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在长期的共存中共同发展,相互影响。透过方言可以研究一地域的文化,通过文化也可以更好的研究本地的方言。

周口方言论文关于方言的论文

周口方言论文关于方言的论文 周口方言儿化初探 摘要:周口方言和普通话一样都存在着儿化现象。本文采用归纳、对比和调查的方法,从常用儿话词语、儿化的特点、作用三个方面对周口方言的儿化现象做了初步的描写和分析。周口方言儿化词语的作用和普通话类似,但在常用儿化词语、儿化的特点上却有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周口方言儿化特点作用 周口位于河南省中东部,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的一种次方言,周口方言和多数北方方言都有儿化现象。在周口方言里哪些词语可以儿化?周口方言里的儿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我们以周口市川汇区为调查点,从其儿化词语、儿化的特点和作用这三方面对周口方言的儿化现象做一个初步的描写和分析。 一、周口方言儿化词语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把周口方言中可以儿化的词语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地名可以儿化 八里湾儿、三里庄儿、吴集儿、槐寺儿、刘庄店儿等。 (二)部分人名、动物名、植物名可以儿化 小孩名:蛋儿蛋儿、壮儿壮儿、胖儿胖儿、胖墩儿、妮儿妮儿、妞儿妞儿等。

大人名:王三儿、爱莲儿、安民儿、李芬儿、王艳儿等。 动物名:蛐儿蛐儿、虫蚁儿(鸟)、小牛雀儿(麻雀)、明明虫儿(萤火虫)等。 植物名:豆儿豆儿、落生儿(花生)等。 (三)一些称谓、称呼词语可以儿化 称谓:大大儿(大娘)、婶儿(叔母)、妗儿妗儿(舅母)、孙女儿、侄儿、侄女儿、外甥儿、外甥女儿、老岳儿(岳父)、一条杠儿(连襟)等。 称呼:小孩儿、光肚儿孩儿(裸体小孩)、头生儿(指老大)、暮生儿(遗腹子)、老\小两口儿、老头儿(指老年男性)、老婆儿(指老年妇女)、伴儿、老胖儿、阴阳先儿、老师儿(师傅)、八成儿(傻子)、小低个儿、小眼儿眯、官儿、演员儿、名人儿、败家子儿、光棍儿条子、外\内八脚儿等。 (四)表示人体和人体部位的某些词语可以儿化 个儿(身高)、后脑勺儿、额勒盖儿(额头)、头发辫儿、小仁儿(瞳仁)、黑眼珠儿、肿眼泡儿、双眼皮儿、薄嘴唇儿、包包儿(乳房)、胳肢窝儿、嗓门儿、小鸡儿\小鸡儿鸡儿(特指小男孩生殖器)、不拉盖儿(膝盖)、汗毛眼儿等。 (五)一些时间、地点、方位词可以儿化 时间词:三十儿(除夕)、破儿五(正月初五)、清明儿、十来一儿(农历十月初一)、今个儿\今儿(今天)、夜个儿\夜儿(昨天)、前

深度报道如何写

深度报道如何写 一、深度报道的涵义 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深度报道源于西方,在我国,大致崛起于1987年以后,1987年被称为“深度报道年”。到现在,深度报道发展更趋繁荣和成熟,广泛渗入到广播、电视等媒体中,不再为报纸所独有。 不过,必要指出的是,目前一般认为,深度报道并非一种新闻体裁,而只是一种报道的方式。 二、深度报道的特征 (一)重要性 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报道对象多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多为社会热点透视、大众

话题评说。其次是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要求满足实际工作和广大受众的需求。 (二)完整性 其完整性表现在大时间、大空间、宏观的、微观的、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既回顾过去,又剖析现在,也预测未来。 (三)深刻性 它通过对大量的、丰富的材料进行深度加工,有分析、有思辨、也有预测,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揭示事物(事件)深层的、发人深思的内涵与本质。 (一) 综合性 前已述及深度报道并非一种独立的体裁,只是一种报道方式,各种体裁均可作深度报道,多种体裁的融合则更适于作深度报道。深度报道的综合性往往表现为体裁的综合、手法的综合、内容的综合等。 (五)知识性

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涉及古今中外各类学科知识,以满足受众需求。 三、深度报道的类型 一般分集合型与单一型(或多篇类与单篇类)两大类型。集合型与单一型又可细分为不同形式。 (一)单一型 此类又可分为综合概括、分析解释、提出问题、典型传播、热点透视、对比揭示等多种类型。 提出问题类。只提出问题,这种问题一般是典型的、有普遍意义的,但又为大众所忽略的问题。文中虽不对问题进行解答,但能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 综合概括类。对某一方面或某一主题之下的众多事实,加以归纳综合。 分析解释类。对某些较复杂的新闻事实,或新出现的、人们普遍关注而又迷惑不解的事实进行分析、解释,揭示其实质、意义,预测

浅谈方言类电视节目趋势

浅谈方言类节目的发展与现状 ----以《生活麻辣烫》为例 摘要 在近些年来,在中国媒体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个地方台也在迅猛发展,尤其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各个地方台的方言类节目,以一个新的视野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在方言类节目流行于中国的时候,也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但是就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同时,方言类节目也引起了一些专业学者的关注并受到非议。 本文将结合重庆电视台《生活麻辣烫》这一节目与中国方言类节目进行简要分析,简要阐述方言类节目的兴起的原因、现状、现有问题和解决方法,然后通过其它方言类节目的形式、内容和受众群体,研究国内现有的方言类节目对观众的影响和如何更好的多元发展。 关键词:方言类节目受众发展

The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dialect programs In recent year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a media, various local stations are developing rapidly, especially the eyes of the people is all the local Taiwanese dialect programs, with a new vision to appear in front of the public, in the dialect program popular when China, has also been the audience of praise, but in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concerned at the same time, dialect programs also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nd some major criticisms.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the Chongqing TV "Mala Tang" this program and China dialect programs were briefly analyze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briefly described the dialect program's status quo,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nd show the audience visual summary of dialect programs on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communication.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alect programs on the audience in real life and how to develop it correctly. Key words: dialect program audience development

关于徽州方言的研究与探讨(中文论文)

关于徽州方言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徽州方言,是徽州人云游四海的一块抹不掉、洗不净的“胎记”,也 是体现徽州人精神性格的商品标识。多少年来,人们对这种陌生的语言成因及特点,进行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求寻找到准确的答案,试图寻找其演变规律。但 这种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方言,总是让人难以捉摸,让人难以亲近。到过徽州的人,首先会被这“怪异”的方言古语所懵懂。这个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语言世界,撩给人们一个个不解之谜,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惊奇诧异。本文在此,对徽州 方言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助于客观地认识徽州方言的存在状态及其未来的某些走向,并提出了徽州方言保护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徽州方言;研究;探讨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Huizhou dialect Abstract:The Huizhou dialect, is the Huizhou person wanders great-hearted one not to be able to erase, not to be able to clean “the birthmark”, is also manifests the Huizhou wor ldly person divine nature standard commodity marking. How many years, the people to this strange language origi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have conducted the massiv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seeks in order to the accurate answer, catches the evolution rule,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Huizhou population migration, the impact which and the change the social structure brings. But this kind still the vital dialect, always lets the human as deep as a well until now, lets the human be intimate with difficulty. Has been to Huizhou's person, first can by this “strange” dialect archaism ignorant. This seems to have met before, also thought that the strange language world, pulls up for the people each one relentless riddle, also has brought more surprised surprise to the people. This article here, conducts the research and the discussion to the Huizhou dialect, is helpful in knew objectively the Huizhou dialect the existence condition and future certain trends, and proposed Huizhou dialect protection certain measures. Key Words: Huizhou dialect;Research;Discussion

新闻媒体深度报道的研究探讨

新闻媒体深度报道的研究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以山东大学威海新闻调查小组所作出的深度报道为例,分析如何认识深度报道的价值与意义,如何正确实现深度报道记者的选题定位,如何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实现告知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在新闻各元素的价值博弈中实现其最高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深度;严肃;定位;价值;博弈 身处这个经济与文化全面转型、社会变动剧烈、信息传播全面提速的时代,公众每天都遭遇海量的信息。作为媒介,作为公众代言人的记者,不仅有义务去报道那些已哄传街巷的新闻事件、茶余饭后娱乐大众的小道消息,还要去揭示公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的本质,调查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真相,解读与观察新的社会现象,以求公正与正义。深度报道多角度、深层次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信息传播中释疑解惑的历史重任。笔者结合山东大学威海新闻研究所新闻调查小组师生在《中国社会导刊》、《记者观察》、《新京报》等新闻报刊发表的数十篇深度报道,以此为例,对深度报道的原理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正确理解深度报道 1.海量信息下的公众知情权 传统媒体正受到新媒体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媒体的快捷、互动、海量信息,传统媒体必须寻找证明自身存在必要性的理由。其中,深度报道和报道深度就是传统媒体难以替代的强项。 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电影、直投杂志、移动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竞争导致的信息轮番轰炸,让更多的人、更多、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了世界与社会的动向,但海量的信息流入也让公众“乱花渐欲迷人眼”,无所适从,不知应该相信谁。而深度报道作为更全面、更详实、更深刻地揭示事物发展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之间的复杂联系,还原各重要元素的细节准确性的报道,已经成为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中公众知情权重要的一部分。 高校新闻专业是一个在观念意识上比较前卫的传媒研究与实践场所,比较媒体而言,它能够摆脱信息的琐碎与功利,更加容易宏观地把握舆论导向,判断各种信息的社会意义、文化背景与新闻价值。因此,在高校新闻专业开展新闻调查,进行深度报道的实践,是训练一支高素质的记者队伍有效的手段与过程。山东大学威海新闻研究所新闻调查小组针对诸多社会问题,深入实际,展开调查,受到了明显的实践效果。 2.娱乐大环境下的严肃、厚重。 新闻娱乐化一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注重报道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新闻、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或者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寻找时政、经济、法律、国际新闻中故事性强的元素突出描写。二是指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描述,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衍变为趣味性、戏剧化的新闻。 但深度报道以其思想的深邃与前瞻而成为大众文化日趋娱乐化的今天依然保持其所应有的责任、真实、厚重与严肃的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深度报道的深度其实是指其特有的新闻深度思想,指在新闻报道客观真实的基础上,鼓励记者从整体上和不同侧面上更深入地报道新闻事物的本质与联系,它不忌讳自我的观点与态度融入报道,但是要用事实说话,要告诉受众更深刻、更接近真相的道理。 案例之一:《皖北乡村“声色”调查》(《记者观察》2006年5月(上)期)是调查小组记者黄玉浩在春节期间参加皖北小梁乡一个婚礼之后采写的报道。经调查发现,流传于皖北一带的的唢呐戏和泗洲戏已经演变成“脱衣秀”,成为当地农民婚丧嫁娶各种礼仪的主要形式。农村文化市场的长年贫瘠,如何丰富农民的文化消费才是解决“声色”问题的根本。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农村的文化消费市场还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体制还不够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所以丰富农民的文化消费、提高农民的文化品味、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的秩序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该报道通过乡村中的一场婚礼的“脱衣秀”表演,审视中国当下农村文化诸类状况,上升到一个十分严肃的社会问题。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浅谈方言在幼儿普通话教育中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论文之浅谈方言在幼儿普通话教育中的影 响 普通话是一张名片,一张好的名片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作为一种语言它不仅是社交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然而在普通话大力推广大的主流之下,近一个时期,社会上又不时传来“保护方言”、“保卫方言”的口号声。在一场争论后,勿庸置疑,开展普通话应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工作。一、为什么要学说普通话,并从幼儿抓起(一)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我们大班一幼儿中班之前跟随爷爷奶奶在胶东地区长大,入园后,他与大家很难交流,因为胶东口音与普通话的差别很大,所以他不愿说话,性格也变得内向起来,经过近一年半的普通话练习,个别发音还是胶东方言语调。可见,方言影响了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情感交流。(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识字和阅读,为孩子入学后掌握书面语言、理解字义打下基础。普通话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感,也有利于今后的外语学习。幼儿期的口语训练会让他们掌握一批词汇,对字的音、形、意形成统一联系认识,促进辨音能力形成,有利于孩子的自主学习。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天才少年”无一不是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自主阅读了大量图书,从

早期教育看,不说普通话的孩子一开始就失败了!(三)防止语音上出现根本性的错误,避免口语交流中产生误会一次,老师组织小朋友讲述父母的生活习惯,明明说妈妈最喜欢吃“老醋白菜”,旁边一小朋友惊讶的站起来说我妈妈也爱吃“老醋白菜”,明明反驳我说的是“老cu(厨)白菜”…可是明明确实把“厨”念成“醋”了。据了解明明的妈妈老家在内蒙,其方言习惯就是除了三声之外的一声和二声的语调都接近四声,加上读音又不准便如此了。明明的父亲普通话相对标准一些,让明明能分辨出他人的读音是否正确,但自己却发音不准,像这种现象更难矫正。二、分析方言对幼儿普通话学习影响之大的原因为什么方言的影响会如此之大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言是一种情绪。许多从小在方言区长大的家长认为“它”能最真、最切地表达情感。加之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语法和发音不够标准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平时便用方言交流,幼儿直接模仿,影响了幼儿的普通话学习。部分家长表示不是没有意识到,而是自身条件还不够。正如明明一例,幼儿期给幼儿创设一种什么样的语言环境,幼儿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语言。家长用方言与幼儿交流,幼儿便用与之相应的语言(方言)回应。 (二)方言是一种情结。方言时时系着情深故土。家长希望孩子“不忘本”“不忘根”,从而让孩子也感受一下“本乡本土”的语言。我园虽身处城区,但多数幼儿家长都是来自农村,幼儿之间的交往受父母的影响,都不得不使用方言进行交流。笔者对东营市境内的六所幼儿园进行

方言 小论文

南陵方言语法概要 班级:09中文汉语言文学非师(1)班姓名:钱丽学号:0901421055 摘要:由于南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受历史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方言中的一些语法现象也比较特殊。本文简单介绍了南陵的地理位置,以及南陵的方言区划分和南陵方言语法方面有别于普通话的地方。其中重点阐述了一下“把”字的特殊用法。 关键词:语法南陵方言普通话“把” 一.南陵方言的地域性 1.地理位置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南陵县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的重要门户。南陵隶属于芜湖市,位于芜湖市境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界宣州区,西连铜陵县、青阳县,南接泾县,北邻繁昌县、芜湖县。国道205、318线和省道320、216线交汇于县城,京福高速铁路、铜南宣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2.方言区划分 在粗线条上,处在长江以南的南陵,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划分,其方言被划分到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区,在江淮次方言区又被划分到皖南宣州吴语片。 南陵方言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些具有独特性的语法现象。 二.方言语法上的主要特点 1.物名多“子”缀 方言普通话 蚂蚁子蚂蚁 蜜蜂子蜜蜂 沫沫子泡沫 …… 2.动词和形容词后的“咯”[k ]

(1)相当普通话的“了”。 方言普通话 我看咯三遍。我看了三遍。 我忘失咯。我忘记了。 卖咯旧的买新的。卖了旧的买新的。 (2)还有“咯”[k ]相当普通话的“着”。 方言普通话 灯还亮咯。灯还亮着。 小伢听咯听咯困着咯。小孩听着听着睡着了。 港咯港咯就哭起来咯。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 3.形容词的生动式和加强式。 (1)XAA 式可以增加词的形象性; 粗壮壮(的)亮堂堂(的)粗梗梗(的) (2)X不啦唧式既可以增强词的生动性,又可以表达出厌恶的感情色彩; 瘦不啦唧(的) 扁不啦唧(的) 破不啦唧(的) 淡不啦唧(的)…. 4.AX 式和AXAX 式都是词义的加强式 X(正常式) AX(很强式) AXAX(特强式) 圆滚圆滚圆滚圆 干焦干焦干焦干 潮叽潮叽潮叽潮 烫滚烫滚烫滚烫 5.“X 煞”式也是加强词义的,相当普通话的程度补语(X得很),对谓词的状况加以强调。如干煞、累煞、痛煞、痒煞、忙煞、丑煞、哧赤煞。

网络新闻侵权现象及案例分析

网络新闻侵权现象及案例分析所谓网络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单位或个人通过网络媒体对社会或者他人造成的不法侵害行为。可以说,网络新闻侵权,是新闻侵权在网络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形态。为了开拓业务市场,传统媒体纷纷上网,加入网络新闻的竞争之中。这就加剧了网络新闻的竞争,使得网络新闻侵权现象不断发生。如今,这一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网络是一个分散的、宽泛的信息传播渠道。因此,网络新闻侵权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还是集中在网上侵害他人名誉、侵害他人隐私、侵害他人肖像,以及侵害他人著作权等几个方面。 由于网络媒体与传统的其他三大媒体相比,具有传播主体交互性和分散化的特点,其传播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比较知名的新闻网站;二是其他的新闻公示区,如BBS公告板、一般网站的新闻板块等。作为新闻侵权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网络新闻侵权除具备一般新闻侵权的相关特征之外,还有其独有的一些特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侵权主体的多元化 网络站点的分散性和现行的网络传播自由规则决定了网络媒体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网络传播的主体既可以是传统的新闻媒体,也可以是其他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正是的新闻媒体有时也会成为非媒体主体的受众。这是新闻媒体面临着更多的去核实有关新闻信息的任务,也增加了认证新闻侵权主体的工作量和难度。目前,一般消息和正规

新闻的权威性主要还集中在人们对传统的、有影响的媒体的信任方面。在这方面其他组织或个人还不具备竞争力,这相应地减少了社会其他组织或个人利用网络新闻媒体侵害社会公众的机会和可能。 (二)侵权主体的虚拟化 网络为人们的交流创造了一个比较虚拟的环境,这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所不同的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媒体信息传输格式和文字表示的一致性,给网络新闻侵权主体的确认带来了困难,这也是虚拟环境下对新闻法制管理产生的负面影响。网络新闻传播主体呈现的这种游离、分散状态,使我们对网络新闻侵权主体的确认变得十分困难,成为困扰各国新闻司法的一个难题。 相关案例分析: 腾讯网”不实新闻侵权赔偿20万-法制案例分析 近日,记者从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本是合格产品的沈阳宏象牌地板被深圳腾讯网站说成是不合格产品,严重损害了企业声誉,最终企业通过网络证据保全公证固定侵权证据,打赢了官司,获得了20万元的名誉侵权赔偿。法院经审理查明,2009年8月4日,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经营的腾讯网刊登出一则标题为《沈阳销售地板15种不合格工商局记入黑名单》的新闻,其主要内容为:2009年8月3日,沈阳市工商局公布了近期经市场监督抽查质量不合格地板的产品及经销企业、生产企业名单。其中,王红生产的沈阳宏象牌地板赫然在列。此则新闻与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链接。由于互联网传播迅速,再加上腾讯公司经营的腾讯网在全国具有相当

浅谈方言对地方经济文化的影响

浅谈方言对地方经济文化的影响

浅谈方言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 ——以广西梧州话和广东粤语为例 【摘要】悠悠五千年历史,灿灿古国文化,其意深,其味浓,语言更是如此。少数民族语言就有几十种,汉语虽有通行于全国的共同语普通话,但各地方言在各自的土地上仍然很活跃。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方言更是一种社会现象,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当地的人文性格是相互吻合的、相互映衬的。本文通过分析广西梧州白话和广东粤语的历史关系,分析两种方言的用语交集和分析当地方言给两地带来的发展,指出方言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影响的原因,提出如何充分利用方言这一历史契机和如何处理好方言对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方言;当地经济文化;影响;建议; 1引言 据《成都商报》报道,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四川团代表童若春已向大会提交建议,呼吁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同时,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翔联合30多位人大代表也联名提出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议案。在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中,方言的保护是其中必不可少而又极其重要的内容。方言是地域文化重要载体,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方言是语言学及历史研究珍贵材料。方言更具表现力,是普通话取之不尽的营养。方言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对经济发展也存在着重大的作用。本文对广西梧州话和广东粤语为例,探讨方言对经济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意义。 2方言的历史和分布 2.1广西梧州白话和广东粤语的历史关系 广东,简称粤,而在这个地方生活的人们所讲的语言,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为“粤语”了。追溯到粤语的起源,据一般说法,为宋代时期中原一带居民逃难来到当时尚属蛮荒之地的岭南,与祖居于此的越族人杂居后混合产生出的一种语言。所以在现代粤语中,明显可见古汉语的痕迹。如粤人把“没有”讲作“无”,他(她)讲作“佢”,节省讲作“悭”等,这都是古汉语的用法(“悭”本意为吝啬,后引申出节省的意思。广西的梧州话,与人们所讲的粤语很接近,发音也比较标准。传统的说法,权威的《辞海》、《辞源》及著名的典籍和近、

浅谈方言节目的优势和局限性

摘要:我国是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文化种类多样。近年来,由在央视春晚上方言小品的跑火,各地电视台也开始依靠方言类节目而大放异彩。此类节目着实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光,但在传媒界对此类节目的评价却各说纷纭。本文通过访谈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方言类节目现状及其优势和局限性做了详细、全面的分析研究,探求其存在的目的与意义。从多个角度认识方言类节目,对方言类节目的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以便方言类节目在文化传播中发挥其优势从而更好地引领民众思想与娱乐精神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方言节目;优势;局限性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dialect programs Abstract:Our country is multi-ethnic position of the 56 ethnic minorities,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ultural diversity species. In recent years, run by a fire in the CCTV Spring Festival Evening Pieces dialect, local television stations have begun to rely on the dialect class program and shine. Such programs really attract a lotdialect class program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tatus quo and do a detailed and prehensiv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its existence. Understanding the dialect class program from multiple angles, and in the epilogue ment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type of program development dialect, the dialect class program to play to their strengths in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better lea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thought and the spirit of entertainment. Keywords:Dialect programs; advantages; limitations

四川方言论文

四川方言论文 四川方言,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是四川,特别是四川盆地一带,包括重庆地区当地人的日常主流话语。与汉语其他方言一样,因特有的地域、历史、社会人文等因素,四川方言与当地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彼此影响的作用。 一:地域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以及人文、社会文化环境对语言的影响和制约 1. 人口迁徙导致地方方言与外来方言的融合清代前期的“湖广填四川”①是中国移民史上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这次长达一百多年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对四川有着深远的影响,就语言上来说,这次移民使得被移民地区方言与外来方言共存交融,进而影响原有蜀方言,逐渐形成了“新”的四川方言。 通过日后的语料研究发现,至今仍活在四川人口中的,多数并非移民前的蜀方言,而是随移民而来的各地方言,其中又以楚方言居多。同时,在当时就已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成都和重庆的方言也对当时四川其他地方语言影响极大。在语言融合过程中,这两地的方言基本上作为了基础方言。因此,经过长时期的交流融合,四川方言变化为以湖北、成都和重庆方言为主,湖南长沙、永州、宝庆方言为次,混杂其他方言的基本格局。由此可见,移民对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尤以语音最为明显。例如,在清朝前期的诸多移民中以湖南移民数量最多,因而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以湘方言为基本口音

并糅杂其他语音的方言,如把“布(bu)”说成“博(bo)”、把“木(mu)”说成“磨(mo)”、“六(liu)”说成“落(luo)”、“辣(la)”说成“勒(le)”等。再例如川东地区,早期迁徙入达州②的移民主要是江西人士,到了移民运动的中后期,江西移民更是蜂涌而来,在这一移民群体中商人以其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导致江西方言最终成为达州方言的主体。至今仍能在达州方言中发现,诸如:将你/ 泥(ni)说成(yi)、女(nv)说成(yu)、尿(niao)说成(yao)、年(nian)说成(yan)、牛/扭(niu)说成(you)等江西方言的影子。 2. 特有地理环境的影响 山多、沟多、坎多,是川渝特有的地理环境。于是在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就产生了很多与沟沟坎坎有关的词语,例如:“拿不过沟、翻不过坳”、“爬坡”、“上坎”、“翻山”等方言词语。 再比如,由于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不少区域都在沿江地带,因此也出现了许多与江河、码头有关的语言,例如,重庆人将“弄虚作假”叫做“踩假水”;“事情没办成”叫做“事情水了”;“找错了人”叫做“找错码头”;“哪儿出现了问题”叫做“哪河水发了”等等,以上俗语皆因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产生。 3. 历史原因以及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在川渝民间,人们习惯将内裤俗称为:“裤”,这一叫法与古时农耕习作有关。最初“裤”是指旧时流行于四川民间的一种长度在膝盖上下的便裤。当时,此裤只被富裕人家当作贴身内裤,但广大的下层劳

消息源对新闻媒体影响的利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78809884.html, 消息源对新闻媒体影响的利弊分析 作者:古那尔·艾则孜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02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消息源的概念及分类,介绍了使用消息源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消息源对新闻的影响。指出消息源在给新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产生盲目使用消息源的弊端。所以,慎重辨别消息源和慎重使用消息源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关键词】消息源;新闻媒体;影响;利与弊 每一个记者不可能每一次都出现在新闻现场,并且靠记者的努力就能够获取采访到的,新闻媒体对消息源具有与生俱来的依赖性,记者提供的新闻的质量取决于消息来源的质量。广泛而强大的消息来源,无疑能够帮助新闻媒体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拔得头筹。媒体和记者绝大多数是利用消息源为自己提供新闻线索和背景资料。所以,探讨如何利用消息源就具有重要意义。 一、消息源的概念 1、中国新闻行业对消息源的定义 徐宝璜在其《新闻学》中写道:“新闻于何处求之乎?求之之处,曰新闻之来源。各公文机关如国务院、警察厅、审判厅、学务局、商会等处,各团体如学生联合会、各界联合会、华法教育会等会,均为新闻之来源。” 对于消息源的定义解释在《新闻学简明词典》是这样说明:指新闻材料的原始来源或者提供者。消息源是获取新闻线索的基础,固定的消息源是保证记者、媒体获取新闻线索前提。 在现代而言,新闻消息来源多指的是新闻素材的来源或者新闻线索的出处,例如记者来访、通讯社电稿、公众来信稿、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品等。 2、西方新闻领域对消息源的定义 以路透社对消息来源分类来看,西方媒体对消息源的定义是:其一,最值得信赖消息源就是记者,显而易见,记者亲历新闻现场做第一手报道其准确消息来源其他无法比拟的。其二,实名消息来源,就是有名有姓,可以确认身份的消息来源。其三,相对于实名消息源来说的匿名消息来源,不愿意公开身份,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其可靠性和准确性是最差的。 二、消息源的分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