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山的风土人情

佛山的风土人情

佛山的风土人情
佛山的风土人情

佛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海内外。技艺精湛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于唐宋,盛于明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佛山民间艺术,各具特色,通过剪、刻、扑、塑、扎、铸、绘、粘等工艺技法,制作出剪纸、扎作、彩灯、秋色(又称“秋景”、“秋宵”、“出秋色”、“出秋景”等)、陶艺、灰塑(包括纸扑、雕塑、雕刻、粘砌、铸塑等)、木版年画、书画等数十种艺术品。佛山剪纸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统艺术,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佛山剪纸原以剪为主,后改用刀刻多用于节日喜庆及日常的窗花、刺绣雕刻图样、商标、礼品、装饰等。佛山剪纸种类繁多,按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铜凿、纸写、银写、木刻套印、染刻、纯色等大类。利用本地特产之色纸、铜箔等,施以剪、刻、凿等技法,使佛山剪纸形式多样,装饰性强。纯色剪纸构图严谨,线条纤巧、秀逸流畅;衬色、写色剪纸色彩强烈、金碧辉煌;铜凿剪纸珠光闪闪,鲜明艳丽,别具一格。佛山剪纸既继承保留传统艺术精华,又富有时代生活气息,在中国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其作品入选多届全国美术展览和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还经常选送国外展出。

佛山秋色可分为秋色工艺品和表演艺术两大类。民间有将秋色的种类按秋色艺术的表演形式,把以玲珑剔透的秋色灯出现于秋色赛会的,称为“灯色”,把观之为花车彩架,以男扮女装表演故事者,称为“车色”,把以骏马代步,扮演英雄故事者,称为“马色”,以水为意境的各种舞蹈,如舞龙、采莲船、陆地行舟、旱地扒龙船等等称之为“水色”,以“飘”或“挑”的高空技艺扮演故事的,称之为“飘色”,出秋色时用竹竿挑起色架游行,称为“挑色”,以步行化装表演杂剧、活剧者,称之为“地色”,以反映自然景物或社会生活的各种秋色工艺品,如蔬果、鱼类、食品、花卉树木、器皿、石山、人物等像生艺术品谓之“景色”。又因佛山民间习惯把一出戏称为一套戏,故石湾居民把化装表演戏剧称为“地套”。民间秋色艺人却惯用秋色艺术品的工艺特点和艺术表演形式加以区分,把秋色分为扎作、砌作、针作、裱塑、雕批、音乐、舞蹈、戏剧杂技、化装表演等十大类。

佛山木版年画源远流长。据《广东文物》描述:“前门刻有神荼郁垒,高与檐齐”,证明在汉代时的广州、佛山一带已流行贴门神的习俗。佛-山木版年画生产以清乾隆、嘉庆至抗日战争前为盛。佛山木版年画是民间艺人、工匠创作并通过雕版、套色印刷(有部分再加手工绘制加工)而成的版画,分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内容主要包括门画、神像画和岁时风俗画,用于贺祭祀、祈福和装饰环境等。体现了农耕社会普罗大众祈求驱邪纳福的愿望,属于地方民俗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佛山木版年画的主要价值有:一、它是地方民俗事象中的文化载体。二、宗教文化世俗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三、它是体现佛山传统工艺技术的民间文化。

四、它是维系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自觉。五、它是佛山历史文化本源中的根脉。

洗邋遢。“年廿八,洗邋遢”,这个习俗我想很多佛山人都淡忘了,我起初更是连这个说法都不知道。洗邋遢主要是为了辞旧迎新。人们在年廿八的时候,都会将家中的香炉、房间以及除了厕所以外的所有东西都打扫一遍,以干干净净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人们还会换上新衣服,洗洗脚,让自己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新年。

“行花街”是珠江三角洲人民群众相沿已久的民间习俗。花市于春节前三日举行,除夕晚是花市的高潮,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游人买到鲜花,寓示、大展鸿图。

行通济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个风俗习惯“行通济”。却说佛山城南今南蒲公园附近以前有一条河通济河,河上有一条桥叫“通济桥”。佛山人认为“行通济,冇弊矣”(佛山方言,意即行通济无忧愁)。河现在没了,桥还在,每年这一天,人们都到这里走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人流络绎不绝,非常热闹。

赛龙舟每年的端午节期间,佛山各地有民间举办的龙舟赛,各乡各村派出阵容鼎盛的龙舟队参与竞渡。漂亮醒目的龙舟在水乡的河网上力争上游,两岸站满观众,锣鼓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许愿菜——生菜会

生菜会:生菜,与“生财”谐音,是民间喜用的吉祥物,有“生猛”、“生财”、“生仔“的含意。南海官窑、大沥、

松岗、以及广州花地、坑口一带农村,每年正月二十四至二十六举行生菜会。正月二十四是观音开库的日子,又是送子观音的诞辰,各地男女纷纷到观音庙赴会。明代开始以“生菜会”命名,举行隆重的祈福盛会。求子女者,到庙前小水池边,探手入水中摸螺蚬,摸得螺者可生子,摸得蚬者可生女。

生菜会期,还有花炮会活动。烧花炮时,人们争夺炮圈,谓之“抢炮”,据说夺得炮头的村,当年可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会期还会搭棚演戏,唱八音。午后,人们吃生菜包。炒几味风味小菜,如酸菜炒蚬肉,意为子孙显达;茨菇炒猪肉,寓意为生个胖男孩。粉丝虾米,意为长命富贵。最后将米饭与小菜用生菜叶包成包子。

“同游生菜会,共聚故乡情”是新时期生菜会的主题

彩灯会——元宵灯会与花灯会

最早的灯会来源于元宵灯会与花灯会。唐代《开元遗事》云:“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可见,光明夺目色。”至宋中叶,上元赏灯之风,从宫廷普行于庶民。《明皇杂录》云:“上在东部,过正月望夜,有匠工毛顺,巧思结彩为灯场二十间,高有五十尺,悬朱玉、金银,风之锵然。”佛山元宵灯节习俗历史悠久,明代已盛行。康熙《南海县志》载:“上元作灯市,剪彩为花,张灯五夜。烟火、秋千萧鼓载道,游人达曙。”《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了“纸马火龙”、“柚灯纱笼”是民间秋色盛会和元宵灯节习俗的主要项目。

佛山狮头是佛山传统的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工艺精美,是我国南方狮头艺术的代表。佛山狮头的造型、色彩、装饰及扎作工艺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地方特色,被公认为东方民间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广东醒狮,俗称“南狮”,是狮子舞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以其狮头、狮被及其与之配套的锣、鼓、钹的运用构成意象色彩十分浓厚的外部形象,又由其舞者的意念、体能、技巧形成狮舞的若干程式,营造出吉祥、热闹的气氛,满足各种喜庆场面的需要。在广东醒狮中,各地的源流、形象、舞法略有差异,均来源于各自的文化背景,其中尤以佛山醒狮为代表。

历史上,中原地区多战乱,、中原地区人民曾有三次大迁徙,岭南是其主要落脚地之一。中原人民的南迁,其必然带来中原的文化,带来了人民群众喜爱的舞狮,这是顺理成章的。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醒狮"一章中称:"据传,佛山是醒狮的发源地。"(注:佛山原属南海县管辖)

醒狮舞的动作与套路:据老艺人讲,舞狮的步法完全采用南拳武功之四平马、子午马、麒麟步、跳步、座盘步(即老树盘根)、翻身、翻滚等。这些动作硬桥硬马,刚劲有力,步法稳固,落地生根,凡学舞醒狮者,必须先学南拳,以打基础。舞醒狮的表演程序是:出洞、下山、过桥、饮水、采青、醉睡、醉醒、上山、玩球、大头佛戏狮……采青是高潮。采青分"采高青"和"采地青"。"采地青"又分水青、蟹青、桥底青、拆字青等。套路丰富,多姿多彩,技巧高,难度大。此外,还有"狮子花灯"、"狮子吐球"、"大头佛引狮"和近代发展起来的竞技性极强的"高桩狮"、"梅花桩狮"和"狮子走钢丝"等绝活。

武术表演——武术之乡

在清代,广东实际上已经成为南派武术的中心。清中叶前,以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影响最大,但到清末,蔡李佛拳取代了五大名拳的地位,成为广东最大的流派,其中佛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张炎于咸丰元年(1851年)在佛山创办鸿胜馆,传下陈盛、雷灿、黄宽、张三炳、李恩、谭立、黄四、阮懈等人,其中陈盛在佛山继任馆主,鸿胜馆成员逾万,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武馆。雷灿先后在广州、香港设馆,其门徒谭三,与北派拳师顾汝章易徒而教,人称"南拳北腿",名满羊城。后将设在小北的鸿胜馆改为"北胜馆","北胜"自始成为一大流派。李恩在广州成立省港鸿胜馆,其规模在广州也一时无两。谭立在四邑设立多家鸿胜馆,影响很大。阮懈在香港设馆,其门人众多,至今在美国仍有传人设馆。在蔡李佛的三大流派——雄胜、鸿胜、北胜中,两派源自佛山,影响也最大。

咏春拳也是在清末传入佛山后始得发扬光大的。咏春拳始创于何地何人尚待考证,但"显"于梁赞是绝无争议的。而今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咏春拳,都传自佛山。

洪拳作为五大名拳之首,至清末已日渐式微。黄飞鸿、林世荣师徒对洪拳的振兴以至流传功不可末。黄飞鸿自幼在佛山继承家传,又拜林福成为师,成为洪拳大家。后来,黄飞鸿在广州开设武馆和宝芝林医馆,授徒凌云阶、梁宽、卖鱼灿、陈锦泉、帅老郁、帅老彦、陆正刚、林世荣、 镜洲及继室莫桂兰等。林世荣是黄飞鸿最有成就德弟子,他广为授徒,使"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五郎八卦棍"在省港佛广为流传,现世界各地流传的洪拳,也多为黄飞鸿、林世荣一脉。

佛山女人是长得不像广东女人的广东女人,但是她们仍然说粤语。广州女人

是长得像广东女人的广东女人。佛山女人和广州女人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非常相似,只是佛山女人相貌偏向于北方人,广州女人相貌偏向于南方人。大家觉得呢?

佛山民间有许多禁忌,至今犹存,现分述如下。

民间不论开业、开市、建屋、入伙、嫁娶等喜事,多用月中的成、开、建、满、危(俗有危危百事通之称,但很少用)之日,禁用收、闭、破、执、除(丧字和凶事可用)之日,平、定之日,可酌量使用。在吉日中还须选择吉时才可举行。每逢杨公忌和三娘煞日,则诸事不宜。正月初一日祀神后出行,须向喜神、财神、贵神方位而去,忌向鹤神方位行,避免不利。正月初三日(俗称赤口),忌外出探亲访友。正月内工商企业开工、启市,忌债趸、上、下日。正月内外出远行,忌游祸日。春节元旦祀神时,忌童子口出不吉祥之言。是日忌扫地向门外扫出和泼水出户外。清明节,忌妇女扫墓。七月烧衣节,祭品中忌无设龙眼。十二月祭灶日,忌妇女祀灶神。年尾开油镬煮煎堆等食物,是年新丧之家不能举行。嫁娶的禁忌很多,计有:(1)男女年庚八字,忌有干支相冲(例如子午、丑未等)相克。(2)双方三代有疯疾遗传。(3)同姓不婚。(4)有血缘关系不婚》(5)未婚丧夫少女不婚。(6)在迎娶日花烛将燃尽而新妇未来或花烛燃尽,及被风吹熄,认为大忌。(7)忌新娘不贞,贻笑亲友。(8)迎娶日,忌用孤辰、寡宿、五离、七绝、

杨公忌、七娘煞、破日等凶日。(9)忌新娘是日来月经,有则改期迎娶。(10)嫁女之家,最忌女儿三朝回门时,男家无烧猪送来,贻笑亲友。

丧家的禁忌:(1)孝子居丧时期笑不露齿面不现笑容。(2)守丧三年未满忌娶妻。(3)限止死后尸骨未寒忌续娶。(4)父死不久忌兄弟闹分家。(5)死者尚有尊辈在堂须先入殓封棺迁移在外或停庄候葬,或在迷信风沙以致厝棺于庄而后葬。(6)死者入殓时所铺的纸被,须分亲属身份,但以单数, 忌用双数,否则不利。在入殓封棺时不论何人。如有八字与死者八字相冲,须离开以避忌。(7)出殡埋葬之日,忌用重丧(复丧)、三丧、杨公忌、三娘煞之日。在埋葬时,送葬人忌身近土穴旁,避免身影被土掩在穴中。(8)丧家设在台上的杉木牌位,忌写“灵”字的繁体(因灵的繁体字有三个口),须写成简体。(9)灵位两旁的纸扎妹娣,孩童不可乱玩。(10)死者死后三周(二十一天)俗称“回魂”时期,家人须躲避,否则会撞着鬼差不利。(11)丧家挂上亲友挽联、祭帐,如有跌下,如有跌下,忌再挂上,否则有发生重丧。(12)孝子居丧期,忌犯房事。

关于生育的禁忌:(1)怀孕时期,对于每日胎神位,忌动土、钉墙,搬家具等,否则有流产、早产、或胎儿肢体有畸形甚至发生残疾。(4)怀孕四个月,不要与邻近孩童玩耍,以致患病,被人“拜四眼”(被人指责)发生流产。(5)孕妇忌吃蟹,有横生逆产之险。(7)孕妇忌在母家生产,否则于母家不利。(8)孕妇忌夜出或入庙,恐受邪侵。(10)生产时忌用力扭动身体否则有发生横生逆产危险。(11)产后忌将污物泼在街上。(12)产女婴后忌人谈论生女,因自惭不安而成病。(13)产后忌生客入房,致婴孩啼声不止。(14)婴儿满月忌用月忌和劫杀之日举行。入书塾,俗称开冬学,又名开笔的禁忌,(1)忌用闭日举行。(2)忌途中风吹熄灯笼。(3)忌忘带生葱(聪)、芹(勤)和糯米搏撑(饼块)。取其粘椅子读书耐久座之意。

关于拜寿禁忌:(1)忌风吹熄寿烛。(2)忌寿烛无风自熄。

关于穿衣的禁忌:(1)忌衣不不称身。(2)忌穿着奇装民服。(3)忌不修边幅。

关于食的禁忌:(1)忌进食时狼吞虎咽。(2)忌筷子夹过对面和两旁。(3)忌席上饮食横流。(4)忌席间说话不休,口沫横飞。(5)作客赴宴忌坐在主位和上座不礼貌。(6)赴宴忌带儿女去吃(因只请一人无预多座位)。

关于住的禁忌:(1)忌居凶宅。(2)忌与对户斗风水挡煞。(3)忌与邻居不睦。

关于行的禁忌:(1)忌晨早撞僧尼。(2)忌“行通济”(桥名)时走回头路。(3)忌远行出门时忘祭路神。(4)忌行路横冲直撞,争先恐后。

具体的

三娘煞的由来

传说,因为月老不为“三娘”牵红线,使她终身不能出嫁,就产生报复心理,坚决跟月老作对,于是专门破坏新人之喜事,故称“三娘煞”。每月“三娘煞”之日,即

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廿七,不宜结婚。

杨公忌的由来

习俗的由来,始自三水区。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杨公的人,生有十三个儿子,人人都说他命好,杨公亦以自己有十三个儿子为恃,常常对人说:“我有十三个儿子,即使碰上三灾之祸我也不怕,一年十二个月,就算一月死去一个,我还有一个儿子为我送终。”真是事有凑巧,有一年发生了瘟疫,刚好又凑巧这年有闰月,杨公的儿子得了疫病,先后一个个都死去了。到了年关十二月,杨公的十三个儿子全部死掉,只剩下他自己,晚景十分凄凉。人们都说,杨公的遭遇全部都是应在他自己说的丑话上。此后,人们便忌说丑话,一时说了出口,也要吐一口唾沫再说过一句好话。同时,十三这个数也被认为是个不祥之数。

从传统家具中探寻凉山彝族审美文化论文

从传统家具中探寻凉山彝族审美文化论文 一、凉山彝族传统家具的形制特点 凉山彝族聚居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大小凉山,在长期和大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火塘崇 拜和中柱崇拜。火塘是会客、做饭、用餐、烤火、议事、睡觉的场所,也是彝族家具的主 要摆放处所,一般都靠起居室的四周放置。凉山地区多风寒冷的高原气候,决定了彝族居 住房屋保暖的重要性,其房屋普遍逼窄矮小。上古时代,彝族先民逐水草而居,夏天上高山、冬天下河谷,频繁的迁徙,加上奴隶制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贫乏的物质条件,使得他 们家具普遍矮小、简单,只有这样才成本低廉、便于搬迁。由于房屋矮小,彝族在添置家 具时,常常将床、柜、桌等家具与房屋建筑统筹连接在一起,一来节约室内空间,二来加 固了建筑结构,有利于提高抵御大风和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的强度。 据资料显示,彝族最早的家具是餐桌,是奴隶主使用的。奴隶社会的早期,奴隶及大 多数普通家庭食物单一而贫乏,就在屋中央围着火塘蹲着吃饭,没必要也用不起餐桌。后来,彝族先民慢慢向农业转移,逐渐定居后,家具才开始普遍使用。尤其到了魏晋时期, 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较以前频繁。唐代南诏国时期,彝族经济进入相对繁荣时期,家具 也随之快速发展,出现了床、凳、柜等。明清时期,汉族统治者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西南民族地区土司制度逐渐被废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彝族家具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彝族 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汉族文化及生产技术,彝族家具吸收了许多汉族家具的特点,促进了彝 族家具的发展。 彝族聚居地山高路险、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新中国成立前尚处于奴隶社 会时期。凉山彝族地区技术落后,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资料生产领域还没有形成社会大 分工,主要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和手工业均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只有简单的“以物易物”交换形式。奴隶主、奴隶以及其他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通过森严、复杂的等级 关系表现出来的。在此社会结构中,本来作为人的生活必须品的家具,只有在奴隶主家庭中,才被广泛使用,而在奴隶阶层,是极少甚至没有家具使用的必要和权利的。加之彝族 居住地寒冷多风,彝民几乎一年四季都离不开火塘,穷苦的平民和奴隶,成年围着火塘吃饭、睡觉,是用不着床和凳子等奢侈家具的。 彝族家支习惯法在家具的使用礼制上也有着严格的规定:除诺合黑彝外,曲诺和阿 加使用的家具不能有床和坐椅,柜子、餐桌等其它家具不能雕刻花饰,违反者会受到严厉 的惩罚。因此,凉山彝族传统家具的主要类型是粮柜、储物柜、闷户柜等储藏型家具,兼 具置物效能,偏重实用功能,人性化的家具较少。而纯粹人性化的家具如卧具、坐具等样式、种类都很少,而且只有土司、诺合黑彝 家庭才能实用。普通民众家庭的坐具多半是粗糙的就地取材的草墩、木墩、石凳、 小木凳,卧具则主要是廉价的容易加工的草席等。彝族传统家具非常注意线与面的结合, 线主要体现在直的木框、直的榫头、直的装饰、直的花格,再配上光滑的面,稳重而灵巧。

关于家乡的春节作文400字集合6篇

关于家乡的春节作文400字集合6篇 关于家乡的春节作文400字集合6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春节作文400字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春节作文400字篇1 我的老家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自从咱们在外面买了房子之后,就好多年没回老家过年了。爷爷奶奶很想咱们,便邀请咱们回家过年。 大年三十那天,咱们早早就贴上了红对联,挂上了红灯笼。放完鞭炮后便回老家了。 咱们的车刚驶到村口,就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过节的气息。大人们有的在杀猪有的在宰羊,还有的在挂年画、贴“福”字。小孩子们有的在放鞭炮,有的在玩游戏。咱们一下车,就加入到了其中。 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大人叫咱们这些小孩子们回家

吃饭了。我回到家中,看见了一顿琳琅满目的晚餐。有“剁椒鱼头”据说里面放了很多的辣椒。吃到越多辣椒,脸就会变得越红,表示你新的一年里会红红火火,年年有余。还有“蒸馒头”,吃了就表示新的一年里会蒸蒸日上。吃饭时大家互相敬酒,说一些吉祥的祝贺词。爸爸先向大家敬酒:“祝大家在新年里能恭喜发财,万事如意。”“我也祝大家在新春里能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叔叔说。于是咱们在大家的祝福语中其乐融融的吃完了晚饭。 吃晚饭后是咱们这些儿童最期盼的时刻,爷爷奶奶一次给了咱们两个大红包。让咱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能更上一层楼。因为咱们这次考试考得不错,所以额外给了咱们两个大红包。 发完红包后,我走出家门,发现许多人都往大礼堂跑。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打听,才知道大礼堂里装了娱乐设施,有音响、CD等等。大礼堂里人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婶婶们也加入了她们的行列中,一起欢快的跳舞。 看着这幸福的场面,我略有所思。因为在我的记忆中,以前大家吃了年夜饭之后就出去打牌,生活很单调。而现在大家不仅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也提高了,这真是一个和谐美丽的农村啊! 家乡的春节作文400字篇2 我的家乡湖南耒阳拥有着美丽壮观的风景,家乡的春节

佛山顺德的风俗

佛山顺德的风俗 说起佛山,可能很多人都会知道这是广东的一个市,而且大部分人会知道佛山,都是从电影知道的。从黄飞鸿到叶问,还有世界闻名的武打影星李小龙都是出自广东佛山的。可以说佛山是世界闻名的武术之乡。 但提到佛山顺德,我相信知道的人不多。顺德虽不闻名,但却是广东经济发展的“五小虎”之一。我这次就是要写关于我的故乡——顺德的风俗。 顺德过往是以养蚕、养鱼为主,有「鱼米之乡」之称。由于养蚕工业非常发达,女性因为收入增高而地位提高,而自梳女成了古代独立女性的代表。我小时候曾经见过自梳女,她们都扎着大大长长的辫子,穿衣朴素。就如同六七十年代香港电视剧里的佣人一般。她们没有丈夫、儿女,孤身一人,老了就只能住进养老院。我那时还小,不懂得这就是自梳女,现在查阅了资料以后,才知道自梳女是顺德古代独立女性的代表。在顺德的旧社会里,未婚少女都得流长头发扎辫子,结婚之后就要束髻,以辫与髻作为未婚与已婚的标志。而所谓自梳女,是通过一种特定的仪式自己署=梳起头发,扎成髻,以示决心不出嫁,以终身终老,称为“自梳”或“梳起”,也即自梳女。根据资料,顺德自梳女的出现,是与30年代以前顺德缫丝业比较发达有直接的关系。顺德女子做缫丝女、养蚕女,经济上颇能自给,因此很多少女都以“自梳”为满足。她们较有钱。比较讲究吃,能做一手好菜。到了30年代,广东丝业受到外来丝的打击,一落千丈,这些自梳女,很多都因为丝厂倒闭而失业,到广州、香港当“打住家工”,由于她们斯文、能做菜,很得主人喜欢。当时香港女佣中,百分之九十为广东籍人,而以顺德女子最多。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自梳女基本已不复存在,但她们留给后人的精神——女人也应当自强。会永远流传下去。 来到上海以后,我才知道我家乡里的很多习惯是我们那特有的。 “冬大过年”,这是我家乡的俗语,意思是冬至比过新年还要重要。冬至是顺德人十分重视的节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而汤圆又是顺德人过冬至的热门甜品,汤圆汤圆,顾名思义,吃了全家团团圆圆。因此每到冬至,各商店都会提前打烊,学校会放假一天,就连公司都会让员工准时放假,让每一个人都能回家与家人团圆。这个习俗我遵循了18年,因此今年的冬至没有汤圆吃,我还真的不太习惯。 冬至以后,就是春节。俗话说,“年廿八,洗邋遢”,这是粤语地区老少咸知的传统话语,而且是人们最必须付诸行动的指令。但洗邋遢并不仅仅指洗澡,这其实是指大扫除。大扫除是我们过新年前必做的事。清洁屋子,把旧的春联、“挥春”换上新的。挥春,在粤语是春贴的意思,每年换上新的“挥春”,寓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到了年初一,我们就走访亲戚,到处送祝福。在正月里,我们还流行着一个习俗,那就是灯酒。灯酒”是顺德民间过年期间的一个传统习俗。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期间,顺德各乡村都要举办“灯酒”,全村男女老少以及邀请来的客人、亲朋好友等会聚一堂,吃年宵饭,叙旧、相互交流、联络感情,而且在活动中还进行花灯竞价,将写有诸如“身体健康”、“年年顺景”、“东成西就”、“大展宏图”、“财源广进”、“生意兴隆”等等吉祥内容的花灯在大家聚餐时进行公开竞价,价高者获得这盏花灯,竞价成交价一般都在二、三千元以上,最高时可达万元。并且竞价成功者每竞得一千元将获得明年“灯酒”的一围酒席,多竞多获,来年可自主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参加。竞价的钱必须在

凉山彝族传统建筑特色

凉山彝族传统建筑特色 蒋志聪 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坐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喜温凉,恶酷热,村寨多坐落在高海拔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元阳县志》载:“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层层,村后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种,多数村寨都有一条水沟从中流过。” 由于历史上部族社会结构和内争外患,形成放火案越西彝族传统住宅的“聚族而居”、“据险而居”、“靠山而居”三大特点。彝族村寨往往以某一父系血统家支为基础,纳入一些有姻亲关系的人户,形成高山地区十来户,二半山区二三十户,大村落的居民仅百余户。矮山平坝地区四五十户不等的村落,一家一院。杂姓村落和平坝、河畔村落是近代开始出现的。传统住宅布局是以土墙、竹篱、柴篱园围成方形院落,院外四周植树,院门为木框木门,院内修建人字形顶一字形住房,屋门矮而宽,门两侧各留50厘米见方小窗,有的不设窗孔。 彝族住房不甚高大,标准住房为长10—15米,宽5—6米的长方型建筑,屋檐及地3.5米左右。建筑以木为主,采用原木为柱为梁为横杆,穿榫呈现“树”型屋架.表现出凉山彝族历史上与大山与森林休戚相关的朴素原始的建筑美学观。住宅四壁或土或木,屋顶上面盖长约六尺宽七、八寸的云杉木板.俗称“瓦板”,加横木压石固定。雨水顺杉木纹路而下,通光透气。凉山彝族传统住宅又有“瓦板房”

的别号。走进这类新房,杉木的清香仿佛引人进入原始森林的狩猪木屋。 越西彝族住宅内分左中右三部分.入门正中为中堂,中堂靠右上方设火塘.用三块象鼻型雕花锅庄石架锅,塘火终年不熄,是彝族待客和家事活动的中心。火塘左边,用木板或竹篱隔成内屋,有中门相通.为女主人卧室并收藏贵重物品,入门右侧为畜圈。屋内上层空间设竹楼。竹楼左段储粮,中段堆放柴草,右段为客房或未婚子女居室。 彝族民居也有不少变异建筑,主要表现在盖房材料,如瓦房、茅草房、压泥箭竹房、薄沙石板房。大户人家和不少村落还建有多层高碉土楼。现代越西彝乡住宅变化最为显著.向砖木结构建筑发展,普通另设畜圈。一些富户开始修建砖混结构、花园庭院式的新房。古老的凉山彝族民居洞开了窗户,吹进了现代风。 房屋建筑类型是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从已知的文献记载来看经过岩洞,彝语叫“瓦居”或“瓦依”,往后逐渐过渡到人类自己修建的树枝房。它是用一些木材支撑屋架,四壁栽上高低不等的木桩,用藤或竹片系一根木杆在同一条边的木桩上,四周用柴块围起来,周围用树枝或杂草封闭起来,盖上茅草等后,即成简陋房屋,以后逐渐地发展成木板房。 木板房是越西彝族长期以来盛行的传统居住建筑,而屋面用木制瓦板盖上而得名。有木与篱笆搭成的墙和土墙两种,上置栋梁,构成房架,双斜面人字形屋顶盖上木瓦板。木瓦板分上下两层即雌雄两层。木瓦板长2米左右。下层铺薄,上层则在下层两板相隔处置一板。彝

彝族风俗

彝族的忌讳 彝族群众最恨别人叫他们“老彝胞”和“蛮子”,他们认为这种称呼是对他们的最大污辱。到彝族群众家里作客,要坐在锅庄 (即火塘)的上方或右方,不能坐在堆放东西和睡觉的下方和左方。忌用脚踏在锅庄上,更不准从锅庄上和堆放的柴上跳过。彝族对待客人、一般都用酒肉盛情款待。他们给你东西吃,你必须吃,即使不会喝酒也要少喝一点,表示谢意。不然,就认为你看不起他们。彝家给你吃的东西,只准在那里吃,不准带走。否则,就会说你对人不讲义气。 忌戏耍动头;众人面前说脏话;彝族家有病人时忌说死伤之类的话;忌说“杀年猪”,而要说“抓年猪”或“拿年猪”;忌对婴儿用“胖”、“漂亮”、“重”之类的赞词;忌夜间吹哨;忌拿灵长动物(熊、狗、猴、猫等)肉进屋,也忌食其肉;不论男女,忌跨火塘;禁妇女跨越男人;忌婚丧嫁娶日宰杀山羊;忌以苦蒿杆做筷子及打人;忌从客位方烧荞粑;火烧荞麦粑从炎塘里拿出时,忌马上翻动及用棍棒穿通;禁食马、骡、狗、猴、乌鸦、蛇、蛙肉;忌作客不留肉;忌将饭端给主人;忌把锄头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内将锄或斧子扛于肩上;有孕之妇忌

给新娘梳头,也忌给新娘缝嫁装 “天菩萨”又称“指天刺”。是指彝族男子头顶上的头发编成的小辫。习俗认为这是本人尊严的象征。内藏“天神”,主宰着本吉凶祸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故他人不得随意触摸,如被人触摸了“天菩萨”。本人会以为是件倒霉的事,是凶祸的征兆, 要与之相搏斗。犯忌者也会认为是自己输了理。如果双方是同等级的,要主动打酒赔礼。如果犯忌者身份低下,轻则杀猪、羊宰牛,大办酒席赔礼请罪;重则还会被断臂,甚至被处死其是妇女,更不能乱摸男子的“天菩萨”。如果妇女触摸了“天菩萨”,那是对“天菩萨”的亵渎和触犯,将对男子终生不利。除了女士杀鸡买酒当众赔礼道歉外,“天菩萨”还必须剃掉。否则死后不得升天。彝族男子即使是仇敌相互械斗时,双方也严禁触动对方的“天菩萨”。否则,也要砍去犯忌者的手臂。 宗教信仰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 ①彝族是个崇火的民族,认为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温暖、熟食、摆脱了野兽的攻击等。彝族堂屋的火塘在人们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他们一生都离不开火塘,于是便产生了对火塘的崇拜。彝族把火视为驱邪消灾和带来吉祥幸福的神圣之物,在节日里,人们烧起篝火,围火弹琴唱歌,踏歌起舞、尽情欢乐、对火的崇拜,还使他们离开人时,也要有火为伴。在火葬中让魂归祖宗发源地,而家人为死者设置的灵牌,则要安放在火塘旁边的正面墙上。 ②彝族还有崇拜黑虎的宗教信仰,并把黑虎视为本族的图腾和祖先。彝民对黑虎的崇拜观念还扩大为对黑色的崇尚之俗,认为祖先灵魂喜欢黑色,于是盖好新房后,要把房子用烟火薰黑方可迁入居住。火葬俗:彝族葬法新异多样,有树葬、陶器葬、岩葬、火葬、棺木土葬等不同葬式。尤以火葬和棺木葬为常见 食俗 彝族是西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几个省。云南彝族占2/3,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极为丰富,以农业为基础的彝族多种植玉米、土豆、大麦、小麦和荞麦。蔬菜也较为丰富。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彝族喜欢养羊,尤以小凉山的彝族养 羊最多。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时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羊肝、羊胃先用来祭祀祖灵,然后烧食,也有的生食;羊脑给老人吃;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萝卜丝拌后腌做咸菜,放在饭上蒸

家乡的春节作文300字6篇

家乡的春节作文300字6篇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同学们家乡的春节是怎么样的呢?本文是YJBYS小编整理的6篇关于家乡的春节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家乡的春节 放寒假了,我妈妈开着车拉着我们去奶奶家过春节。 春节前的几天,大街上人来人往,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人比平常多了许多,我问奶奶为什么,奶奶说:马上要过春节了,大家要多买点东西,过个和和美美的新年。 盼啊,盼啊,四天,三天,两天,一天。 春节到了!夜幕中,一个接一个的烟花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又像孔雀一样展开羽毛在空中消失了。看着这绽放的美丽的节日礼花,我感到快乐极了。 看完烟花,开始吃饺子了,一盘盘香喷喷的饺子被端到桌子上,还热腾腾地冒着气儿,仿佛在说:“快来吃我们呀!” 吃完饺子,一家人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那一个个魔术表演和杂技表演都那么精彩和神奇,让我非常羡慕,我想:“我也要认真学会一技之长,也要登上春节联欢晚会,给千家万户带来节日的快乐。” 春节,你是我们每一张幸福的笑脸,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期盼的节日。 篇二:家乡的春节 我的家乡在河南虞城县,我家乡的春节非常有趣。如果你想知道多有趣的话,那就跟我来吧!作文 春节的时候,各家的窗户上都贴上了窗花,大门上也贴着各种各样的对联和门神。看着门神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别说是妖怪,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对视。这时,我的家人们也在办年货,看见大家在汗流浃背地干,我也去帮忙,我的任务是陪奶奶一起买菜。 年三十的中午,我们全家一起吃饺子,我忽然想起我的第一颗牙齿就是被包在饺子里的硬币给咯掉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正在想着,笑着,只听“咯噔”一声,钱从奶奶嘴里掉了出来。看来今年我是当不了福星啦,福星是奶奶呀!作文

岭南民俗 九

岭南民俗九 影响世界的九大岭南民俗 岭南,指的是南岭以南,或者是五岭以南地区。在我国南方,有一条最大的山脉及自然地理界线——南岭,横亘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边境,东延至闽南。相当于北纬24°00′~26°30′,东经110°~116°。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因南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5条主要山岭所组成,故又称五岭。 古代的岭南,由于山高峻岭的阻隔,一直没有与中原有太多的往来。直到商周之后,岭南才逐渐中原及长江流域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往来。而真正对岭南的开拓,则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当然,也包括统一岭南,才开始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岭南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物赵佗。赵佗(约前240年至前137年),汉族,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秦朝著名将领,19岁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公元前219年,被封为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经过四年努力,于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兵,反抗秦二世的残暴统治,中原陷入战乱状况。拥兵数十万的赵佗,于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自封“南越武王”。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正式分封赵佗为“南越王”。吕后时期,汉越矛盾激化,吕后发兵南下攻打南

越,赵佗则奋力抵抗,并反攻到湖南一带,随后即位称帝,号为“武帝”。一直到公元前111年,经历五代南越王,共93年的南越国,终被汉武帝刘彻所灭。 赵佗在统治南越国期间,非常重视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并融合到当地社会中,促使岭南,从穴居进入到城堡,从以石器为主到铁器时代,从无文字到有文字,最终使岭南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分散的部落统治,一跃跨入封建社会的有序发展,为岭南其后的发展,尤其是对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岭南,一向被称为蛮夷之地,俗称南蛮,与东夷、西戎、北狄并列,殊不知,它却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创造者。1993年,在湖南永州市道县,地处南岭山脉的鬼崽岭玉蟾岩洞内,发现了距今1万2千年前的两粒水稻种子,用实物印证了这一点。古代南蛮,自称荆蛮(chinman)。荆,即“粳”,南蛮最先发明“粳”和“糯”字,所以自称“chinman”(粳民),并创造、形成了比较系统、精密的“稻作语言”,汉字中的“禾”、“米”等字,以及与之相关的粮、稻、糯、粳、秈、种、秧、秸、粲、糙、糁、糠等字,就是“稻作语言”的体现。 岭南,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衍生出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的原生性文 化,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

凉山州情及民俗民风

凉山州 凉山州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北起大渡河,南极金沙江,东抵四川盆地,是川滇古陆隆起带,有着高原,山地,峡谷,丘陵,盆地等多种地形,最高海拔有5938米,最低处海拔305米。被称是“世界的地址博物馆”,凉山州幅员6300多公里,相当于两个海南省那么大。辖西昌,盐源,美姑,越西,木里等十七个县市,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首府西昌是凉山州的经济文化中心,是世界文明的航天城。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的地方,总人口470余万,有彝族,藏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傈僳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纳西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彝族约占总人口的一半。凉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是最后废除奴隶制的地方,也是我国人造卫星升起的地方。 凉山过去鲜为人知,诸葛亮曾说他是不毛之地,很多人说到凉山都会把同荒凉联系在一起,其实凉山并不凉。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立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西汉的司马迁,蜀汉诸葛亮,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马可波罗都在这里有过游历和活动的记载。凉山州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着多种多样丰富的资源,是攀西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邓小平也曾跨这里得天独厚。 首先,丰富的气候资源,凉山气候具有日照充足,降雨丰富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显著特点,有着丰富风能和太阳能。 二水力资源,凉山州境内有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及其支流50多条,水量充沛,流速快,落差大,含泥沙量小,水资源十分的丰富。 三凉山有着极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凉山幅员6万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900多平方公里。安宁河两岸地区,是四川省第二大平原,是川西南的粮仓,已列为国家和省的重点农业开发区。 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全州森林覆盖率28.6%,有大量的原始森林,有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有飞播林和各种经济林。草地覆盖40%以上,优良饲草上百种。州内的野生草本植物更是丰富,已发现药用植物2400多种,有“川南中药草宝库”之称。全州共有4000余中植物,1200余种,和近千种微生物,是各类动植物的基因库。 五矿产资源,凉山地处攀西大裂谷成矿带,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现已探明矿种82种。其中富铁矿,铜,锌,锡,银等中矿储量居四川省第一位,轻稀土保有氧化物矿床是我国第二大稀土矿床。有特大型和大型矿床30处,中型63处。适合建设综合性和集团性工业基地,凉山是未来的“工业天赋”,是中国的乌拉尔, 六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凉山不仅有着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无论是凉山皎洁硕大的月亮,还是明媚灿烂的阳光,是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川南胜景的邛海泸山,还是香格里拉的最后家园木里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令人无不向往。自2006西昌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全州目前共有4A 级景区四个,3A级景区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 凉山名族风情浓厚,这个名族,主要是指彝族。彝族是凉山的主体民族,关于彝族的来源有多种多样的说法,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无一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彝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时代(约公元前2570~2550年),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在解放前长期处于封闭的社会形态,抗拒外来文化,也封闭自己的民族文化,很少与外民族交流,凉山彝族完整的保留了几千年来的彝族古老文化。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700字五年级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700字五年级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700字五年级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偿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四处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走在小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烟花不断涌现,我们所看到的烟花越来越美、人们燃放的烟花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我感到变化很大。除了晚上八点钟的春节联欢晚会外,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汤圆或面条,这是我们的传统习惯。从初一开始至初十左右,我

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时一般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客气之意。同样,亲戚朋友来作客也是如此。无论是我们去作客,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他(她)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正月里各个商家初次开门都会燃放爆竹,企业开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都会燃放大量爆竹,还有的放烟花,都呈现给人一派喜庆的景象。正月里我们家乡还有各类丰富的娱乐活动,如书法家们为大家现场书写并赠送春联,京剧、越剧爱好者们会组织演唱会等。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我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家乡的春节多姿多彩,最快乐的当然要属我们小朋友了。除了过年能有压岁钱外,最开心的是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节里,男孩子们可尽情地点放鞭炮,每一次响亮的爆炸声,都预示着一次快乐的欢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们虽然没有和我们一起玩,但看着

佛山传统文化资料

佛山传统文化资料 佛山是著名的“艺术之乡”,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技术精致的佛山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素负盛名。那么,佛山传统文化有哪些呢? 佛山文化艺术概览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中国南狮在广东,广东南狮源自佛山。佛山是南狮的发源地,佛山的龙狮运动更是走在国内和国际发展的前列,历届比赛一直占据前列。佛山南狮有“狮王之王”之美誉。佛山的传统“三星”“七星”狮,技艺精湛,神、形、态美,是难得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狮子采青是集醒狮技巧、技艺于一身的表现,是传统舞狮中一个重要环节。所谓“青”,狭义上讲是一份彩物,代表狮子需要采撷、捕获的食物。通常用几棵连头的生菜,扎上利是(红包),代表发财吉利。也有在红包上扎上树叶,喻称事业有成。都是吉祥如意,鸿图大展的意思。虽说是采青图吉利,通常为了吸引来客和考究狮队的实力,客户会摆出各种青阵,狮队也会使出混身解数,拿出看家本领,取悦于大众的欢心。这是因为狮子采青,不仅考究狮队表现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神态的功架、技艺、智能,既使采青既增加了狮艺的观赏,又是一种互动的群众娱乐形式。

石湾艺术陶瓷俗称为“石湾公仔”,是在日用陶高度发展,商业流通活跃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艺术创作植根于民间,每件作品充满着浑厚、粗犷、质朴、率真的审美情趣。石湾公仔上釉别具一格,釉色浑厚斑斓,造型生动传神。在技法上,塑造人物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肌肤,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艺术效果。自明代以来,“石湾公仔”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兼收并蓄、善仿善创的发展进程中,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艺史上的一朵奇葩。 石湾艺术陶器其产生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数百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称之为“石湾公仔”。唐宋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石湾公仔就开始远销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明代以后石湾公仔的生产进入鼎盛期,产品种类繁多,逐步分支为人物、动物陶塑、器皿造型、园林陶艺及微塑五大类,成为独具岭南特色的工艺品。 粤剧又称为广东大戏、广府戏等,它继承了古代代歌舞、百戏、元明南戏、明清传奇等优秀传统艺术,经过数百年兼收并蓄,已成为流传五大洲的一大剧种。 早在汉代,佛山已有歌舞表演。明代正统年间,佛山人以演戏助威,阻止了黄箫养对佛山的进攻。据明代《霍氏族谱》记载,当时戏剧在佛山已相当流行。 明万历年间,佛山出现了粤剧第一个行业组织琼花会馆。本地班常乘专用船只赴乡村演出,称为红船班。清咸丰年

佛山祖庙北帝诞风俗的变迁与走向

佛山祖庙北帝诞风俗的变迁与走向 高宇峰 佛山市博物馆广东省佛山市邮编:528000 [提要]祖庙北帝诞是佛山传统的民俗信仰活动,北帝诞风俗的变迁与佛山城镇化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呈现出浓郁的佛山特色。本文记录了新旧不同时期的北帝诞仪式,采取实地调查和结合文献的方法,利用民俗学理论构建全文,通过描述佛山人拜北帝的起源、古今北帝诞仪式的发展变迁以及北帝诞在不同时期的功用,探讨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佛山人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密切关系;北帝诞在现代社会中对保留传统文化和发展民俗旅游所做的贡献。 关键词:佛山祖庙北帝北帝崇拜北帝诞仪式民间信仰习俗庙会民间游艺 祖庙三月三北帝诞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参与性,是佛山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传统盛事。北帝诞的兴盛同佛山祖庙在明景泰二年得到皇帝的敕封有直接的关系,自明清以来佛山经济繁荣、人口稠密,而“越人尚鬼”的风俗使得祖庙北帝诞吸引了全镇及四乡居民的积极参与,对佛山的社会整合与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它是佛山民间游艺民俗和民间工艺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又具有完整的连续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是研究佛山历史活的教材;三是北帝诞对佛山传统习俗和民间工艺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一、祖庙的源流与佛山人对北帝的崇拜 (一)、北帝的得道和崇拜的隆盛 北帝,又称玄武,真武大帝等,是道教最重要的神仙之一。北帝的来历和得道在《四游记·北游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历代神仙通鉴》等书中有详细的记载:北帝原为玉帝一魂化身(或云三清),投胎净洛国皇后腹中,开皇二十五年三月初三午时,从皇后左肋出生,取名玄元太子,十四岁元宵节观灯得斗母元君点化,入武当山修炼,四十年而成,玉帝封为“玉虚师相北方玄天上帝”,管三十六天将,八十二化身。年逢九月九日、十二月廿五巡游天下,验查善恶。......永乐三年,黄毛鞑子反叛,我主兵败危难,祖师手持宝剑,带三十六天将,驱动风雷,把鞑子头目杀尽。后永乐帝下旨建造金殿,塑金身,起三十六殿、七十二宫。天下万民,纷纷而来,香火鼎盛,永受朝拜。①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造神运动,北帝的地位逐渐尊崇。北宋时被皇帝册封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元代又册封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现广州有始建于宋代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专门供奉北帝的“仁威庙”)。明成祖朱棣(1403-1424在位)通过“靖难之变”夺取皇位。在夺权过程中,利用姚广孝、金忠等道士、术士为其出谋划策,制造舆论,夺取皇位后,更加利用道教徒为巩固他的统治地位服务。在朱棣的崇道行为中,特别一提的是他对于道教真武神的崇拜。不仅亲撰《御制真武庙碑》、《御制太岳太和山道宫之碑》说他:“靖难”之所以成功,全是因为真武大帝的“阴翊默赞”,并大肆宣扬,歌颂其功德。②明成祖对北帝帝的礼奉,从此成为明皇朝的定制,明代各位皇帝都顶礼膜拜,使得北帝的地位极为尊崇。

凉山彝族传统家支观念概述

凉山彝族传统家支观念概述 凉山在1956年民主改革前被外人称作独立的“倮倮王国”,仍然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但未形成统一政权,家支是凉山彝族社会的基本政治单位,是其 社会的支架,家支由原始氏族演变而来,是凉山彝族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的家 族联合体,带有原始氏族社会的若干痕迹。同一父系祖先的后代、互不通婚的 集团就是家,家之下一般每经过6、7代后又分家形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分支,称之为支。家支就是家和支的统称,是由血缘集团的家、支、房、户构成父系血 缘体系,在组织结构上十分类似于我国奴隶制社会没有天子的宗法制宗族制度。民主改革前,整个凉山由近百个黑彝家支分割统治,黑彝家支是占统治地位的 家支,有固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势力范围,各自为政,互不隶属。每一个黑彝家 支都有1-2个较大的白彝家支作为支柱。在生存的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家 支人口的多寡是决定其家支势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凉山彝族家支带有原始氏族社会的若干痕迹。在同一家支,保留着某些对氏 族成员一视同仁的朴素的平等观念和民主权利。每个家支都有数目不等的头人,如在遇到重大事情时,由家支头人召集家支会议集体协商决定,在家支会议上,家支成员都有发言权。家支问题是凉山彝族社会的重大核心问题,其源远流长,盘 根错节,牵涉面广。家支在彝族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对内维护社 会秩序、保护家支成员的安全、处理各项事务、团结互助、扶危救困、教育成员,对外则以家支的名义实现征服、御敌或者联姻、结盟。除此之外,家支还作 为一种观念和意识而存在,具有培养社会角色、凝聚家支力量和传承彝族文化 的功能,是一种集体经济、政治、军事、教育以及社会救助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组织。由于家支在彝族社会中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凉山彝族对家支是极度依赖的,如彝谚所云:猴靠树林活,人赖家支存。无论是在奴隶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时期,家支对凉山彝族的社会进步、民族发展、经济繁荣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乡镇行政管理的影响巨大! 一、凉山彝族的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的消极影响。 乡镇行政管理是我国的基层组织管理,我国实行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政权体制,乡镇是我国的最低一级政权,农村广大农民所要直接面对的就是乡镇 政权组织,乡镇组织是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衔接点,是国家政权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乡镇政权也是国家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国家政策在农村的输出终端。目前,中国的乡镇政权大致以乡镇政权的权力机关,与它选举产生的乡镇 政府是乡镇的政权中枢组织,乡镇政府既是乡镇人大决议的执行机关,也是落 实乡镇党委决策的办事机构,其工作的效率直接制约着国家政令在农村基层贯 彻落实的实际效果,而传统的凉山彝族家支观念对对乡镇行政管理的消极影响 表现在如下写方面。 (一)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民主选举的影响

彝族舞蹈打歌的教案

彝族舞蹈打歌的教案 【篇一:《彝族舞曲》教案1】 《彝族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族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通过活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2、分析曲式结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发挥的作用,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 想象,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曲式结构,在音乐中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提高理解音乐的能力。 教学器具: 多媒体,钢琴,琵琶。 教学过程: 一、乐曲赏析 1、a部分赏析 (1)、播放a部分。 (2)、分析a部分的音乐情绪、速度特点等,什么乐器演奏? 师:请同学们哼唱下这段音乐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乐句,这样完 整的乐句一共出现几次?那么,这段音乐一共有几句?(三句) 师:请同学们来概括下这段音乐的旋律、速度特点。(优美抒情的 慢板旋律,琵琶演奏,演奏时以推挽指法奏出柔美的滑音,旋律优扬,富于歌唱性) 2、b部分赏析 (1)、播放音乐,跟老师做律动(四种动作) 师:下面老师播放另一段音乐,请同学们跟着老师随音乐动起来 (四个乐句,每乐句一个动作)。 (2)、分析b部分的音乐情绪、速度特点,有几句组成? 师:老师刚才做了几个不同的动作?(生答:4个),所以,这部 分音乐一共有几句组成(生答:4句)。 师:同学们讨论下,这部分音乐在速度和情绪上有什么特点?(这 段音乐一、三句节奏欢快,刚劲有力,二、四句优美、抒情)。

(3)、学生以组为单位给每一句创编一种动作。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给每一句创编一种动作??(相互 讨论研究动作) (4)、根据自己组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放音乐,同学们进行音乐律动。 3、播放整体音乐,点出音乐题目《彝族舞曲》。(目的让学生知道 乐曲的整体结构)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曲子是一首少数民族音 乐《彝族舞曲》。 二、介绍作品 1、介绍作曲家 王惠然: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是一位集作曲、指挥、演奏、教育及乐器改造于一身,成就显赫的著名民族音乐家。曾创作琵琶 独奏曲《彝族舞曲》、《春到沂河》等乐曲,多次在解放军军文艺 会演和中国调演中荣获创作奖。在演奏法方面,他首创了琵琶“四指轮”技法,大大扩展了琵琶的表现力,并参与发明三弦柳琴、四弦高 音柳琴。 2、创作背景 王惠然在关于《彝族舞曲》的创作体会中这样写道:“那时(1956年),我们每天随着彝、苗族的马帮,一起跋山涉水,经常是脚踩云彩, 头顶蓝天,饱尝了十万大山的巍峨雄姿和风景如画的山寨美景。那 时我们还在半夜二四点钟出发赶路,一路上明月饺洁,夜色迷人, 与大地朦胧的景色竞相交辉。这些就是以后在《彝族舞曲》的‘引子’ 中所描写的意境。“在行军的路上,赶着马帮的老乡们常常为我们演 唱风格别致、丰富多彩的彝族民歌山歌,我们还留心观看他们的表演,学习了不少民歌和舞蹈。其中最感人的是彝族舞蹈《烟盒舞》(又名《烙上一个洞,绣上一朵花》),它那优美动人的舞姿,柔美动 听的旋律,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加上其他绚丽多彩的彝家音乐,为创作《彝族舞曲》提供了坚实的 生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经过多次修改,于1960年底定稿。乐曲问世后,很快流行全国,并被选为高等音乐院校的琵琶教材。 3、简单介绍彝族青年男女跳舞的场景 把学生前面的体验感受与老师讲述的情景形成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结束部分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我家乡的春节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1 在农村里,人们最期盼的节日还是春节。因为平时都是农忙时期,就算偶尔有空闲的时候,也不停的挣钱,只有春节都放假了,一家人才能团聚到一起。 每当春节这个神圣的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的干干净净,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即用以创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而且都购买了新年里吃的、喝的。总之不管走到哪里,大街小巷都能感觉到新年的气氛。 在我的家乡,年三十前就有“团年”了,意思是说所有的亲戚都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年三十和初一早晨都吃汤圆,意为在新的一年里做任何事情都很圆满,而且家里人都能团团圆圆。 每年春节吃得最好的还是大年初一下午,每到这时都会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做得满满一桌。但是先要祭祖,还要上香烧纸,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祭完了祖也不能吃,而是把做好的饭菜每一样都夹一点,然后端给狗吃。我当时很纳闷,不懂为什么要这要做。

原来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早时期以前,也就是人们不知道还有稻子的时候。因为有了狗,人们才知道稻子的存在,并把它们作为人类生存所需的主食。听说狗从对岸游水过来,当时尾巴藏在尾巴里,游水的时候尾巴是翘着的,从而把稻子的种子带到了陆地上,人们通过耕种收获得到。 这个传说还别有一番风趣,不仅如此,除夕夜里的烟花爆竹更是与众不同。每到十二点,各式各样的美丽的烟花都在同一片天空下齐声绽放。人们迎接着新年,希望新年里的每一天都能像烟花一样五彩缤纷,事业像爆竹一样红红火火,希望我们的国家能日益昌盛,像期盼春节一样的守望祖国蒸蒸日上、繁荣富强。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2 照包头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这一天里,大家都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留着过年吃饺子用。 民谣讲“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不,转眼间就腊月二十三了。今天俗称小年,别看是小年,他可以和大年相比。从这一天开始,家里更忙活了:爸爸妈妈开始洗衣服、洗床单,还要给全家来一次大扫除。老人与孩子负责在门上、窗户上贴年画、贴对联,好在新年实显出新年新气象。 除夕夜最热闹!家家都做好了美味佳肴,男人女人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男人和孩子都要在楼下放鞭炮,老人则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准备喝上一杯,还早早地坐在家中,打开电视。女人们则更忙

佛山南海风俗人情

家乡的风俗人情 ——佛山南海风俗人情 08中文非师范班2008114339 招结瑜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佛山简称“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1951年6月26日成立。这里是黄飞鸿、李小龙的故乡,是珠三角的经济重地,一个荣耀千年的商贸名城,用生生不息的陶都圣火锻造出“敢为人先,崇文务实”的城市。其能追溯远久的历史,造就了它非同寻常并别具特色的风俗人情。 一、常见的婚嫁习俗 (一)婚嫁前的礼仪: 1.送聘礼: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风俗是要送生鸡(意味着有生气)、一对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送礼金,意味着男方家有钱,会让女子嫁过去享福。 2.回礼:女方家也会接着回礼,礼物包括钱包、西裤(大富大贵)、皮带。 3.安床:在结婚前一晚上,男方会找一个有福气的男孩压床(要求父母健在,家庭美满),并且把花生、红枣、核桃等意味着早生贵子等好意头的食品放在床上。 4.嫁妆:新娘会在出嫁前一晚,安排姐妹同兄弟把嫁妆送到男家,并在嫁妆上贴上喜字。 5.上头:结婚前晚,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 6.梳头:新娘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来给自己梳头。 7.吃汤圆:意味着可以圆满成婚,圆满幸福。 (二)婚嫁当天的礼仪: 1.迎亲;婚礼上午,男方的接亲队伍就要来女方家接亲了。第一关便是“入门”。有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2.找红鞋: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找给新娘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后才能把新娘带走。 3.敬茶: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拜(若依照旧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了相别8年的家乡──湖北,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盼望已久的新年,这一次的团聚我似乎更了解了家乡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绍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为三节,以过年最为隆重,从腊月初八起,一直准备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东西为最多,如晒“冻米儿”。烫豆糕儿、打“糯米粑”等等,丰富极了!特以冻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准备过年食物,女性负主要责任,男的以清理债务为重点。应收的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财纳福,过一个快乐新年。可贫穷人家是:“三十的躲猫儿,初一的大摆手”。意思是:过年怕债主逼债,到处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了,因为从三十夜到元宵节。债主决不能向债务人讨钱,可以放心大胆了。年夜饭这个名词,在湖北称“年饭”或“团年饭”,时间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说的话要吉祥如意,为了防止儿童口不择言,特在厅堂上张贴“不禁童言”或“百无禁忌”的红纸条儿。饭毕,长辈发红包、晚辈收压岁钱,晚间禁例大开,合家同乐。灯火齐明,通宵达旦、谓之守岁;东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开大门,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了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节,家里来了许多亲戚,在团圆饭时,大家都忙于敬酒,说些祝贺的话语,坐在旁边的我,总觉得很不自在,吃过年夜饭,他们都忙于应付着发来的手机短信,直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大家又坐在沙发上享受着晚会的节目,时不时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后时间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觉了,想到这里,我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除夕夜我们能做的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是啊,传统的年俗的确非常吸引我们,但是现在看来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快乐仿佛都被现代高科技取代了。吃顿团圆饭,发发红包,看晚会,每年春节都是同样的程序,每次我都等着盼着新年的到来,但是等它过去了,却又觉得平淡无奇,没有多少值得回味。虽然这也很温馨,但我总觉得少了些更朴实的东西。 春节的基本意义,就是,在一年中只有这个时段很多人才有机会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团聚,所以我希望春节能够在中国逐渐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原有朴实,美好,温暖的样子。 古诗: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童谣: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凉山彝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

凉山彝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 喜德县代理县长曲木伍牛 凉山,位于省西南部,西跨横断山脉,东抵盆地,北至大渡河,南临金沙江,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2003年末总人口415.48万人,其中彝族181.55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43.7%,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资源富集,是有名的攀西“聚宝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这样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却令人不可思议地存在着普遍的、原始的贫困。凉山州所辖17个县市,有11个县(主要是彝族聚居程度较高的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整个省36个县的近三分之一。这里贫困面之广、贫困程度之深、贫困人口之多、贫困如此集中地体现在一个民族即彝族身上,在全国都是少有的。 长期以来,凉山各族干部群众为消除贫困作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扶贫工作先易后难,从平坝地区到二半山区再到高寒山区,不少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但是,凉山连片贫困、普遍贫困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贫困现状依旧令人触目惊心,特别是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聚集了整个凉山州的绝大部分贫困人口,可以说,凉山的贫困根本上就是彝族的贫困。 凉山彝族地区贫困现象的长期存在,不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的跨越发展和社会的久安,不利于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目标的实现,不利于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消除贫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凉山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西部大开发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所以,深入认识凉山彝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分析研究其原因,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

行的对策措施,促进凉山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凉山彝族地区贫困现状及其特点 贫困,就是生活困难和贫穷。联合国《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认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和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人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世界各国、各地区对贫困线的划分和标准都不一样。比如,1982年西方9个发达国家的贫困线平均值为人均4861美元,而中国民族地区的贫困户标准却是人均年收入200元人民币(按当年价折合为105美元),两者并无可比性。1994年-2000年,国家实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我国扶贫越温的验收标准为人均年收入500元人民币、800斤粮食,即“五八”标准。现在,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贫困标准是“每天收入在1美元以下即为贫困”。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提出的中国21世纪新的贫困线是人均年收入865元。但一般认为,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为相对贫困,人均年收入在625元以下为绝对贫困。 20世纪50年代初,凉山彝族人民在政治上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经济并没有随着政治上的飞跃而飞跃,凉山彝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仍然十分低下,经济发展仍然相对滞后。50多年来,凉山各族人民团结奋进,迎难而上,苦干实干,贫困落后的面貌得到了较大改观。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凉山各族人民根据自身的实际,创造性地发明并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以形象扶贫、移民扶贫等为代表的扶贫工程,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