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电赛全国一等奖报告

2011电赛全国一等奖报告

2011电赛全国一等奖报告
2011电赛全国一等奖报告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智能小车(C题)

【本科组】

2011年9月3日

1

摘要

为了满足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超车功能的智能小车,进行了各单元电路方案的比较论证及确定,系统以飞思卡尔XS128系列作为智能车的控制核心,通过激光,红外等传感器采集路面信息从而对智能车智能控制,通过蓝牙无线进行两车之间的信息通信,具有稳定,通信速率快的特点,对于小车的动力部分,采用MOS管的H桥进行驱动,驱动电流大。经测试,系统基本完成了题目要求。

关键字:智能小车XS128 超车控制自动驾驶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can achieve automatic driving, overtaking the intelligence function on the car, each unit circuit of the scheme more arguments and sure, system to XS128 series as a smart car freescale control core of laser, infrared, through such as road sensors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nd the intelligent car intelligent control, through the bluetooth wireless two car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has the stable rate, communication features faster in car, the drive part, USES the MOS pipe of the H bridge drive, drive current big. According to the test, the system has basically completed the topic request.

Key word: intelligent car XS128 overtaking control autopilot

目录

1系统方案 (1)

1.1传感器方案的论证与选择 (1)

1.2无线方案的论证与选择 (1)

1.3 测速方案的论证与选择 (1)

1.4 控制系统的论证与选择 (2)

2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 (2)

2.1 控制理论的分析 (2)

2.1.1 PID算法 (3)

2.1.2 PID计算 (3)

2.2 红外测距的计算 (4)

2.2.1 红外测距所得到的电压 (4)

2.2.2 红外测距AD值与距离的关系 (4)

2.3两车之间通信方法 (4)

2.3.1两车之间通信方式 (4)

2.3.2通信信息 (4)

3电路与程序设计 (6)

3.1电路的设计 (6)

3.1.1系统总体框图 (6)

3.1.2电源子系统框图与电路原理图 (7)

3.1.3 传感器电路原理图 (7)

3.1.4电机驱动 (8)

3.2程序的设计 (8)

3.2.1程序功能描述与设计思路 (8)

3.2.2程序流程图 (9)

4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10)

4.1测试方案 (10)

4.2 测试条件与仪器 (10)

4.3 测试结果及分析 (11)

4.3.1测试结果(数据) (11)

4.3.2测试分析与结论 (11)

附录1:电路原理图 (12)

附录2:源程序 (13)

智能小车(C题)

【本科组】

1系统方案

本系统主要由激光模块、红外模块、无线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组成。这次采用的车模是1:14的高仿车模,目的是能够再现现实中的小车智能控制方案。智能小车系统采用飞思卡尔的16位微控制器MC9S12XS128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用于智能汽车系统的控制。在选定智能小车系统采用光电传感器方案后,赛车的位置信号由车体前方的光电传感器采集,经XS128 MCU的I/O口接收后,用于赛车的运动控制决策,同时内部ECT模块发出PWM波,驱动直流电机对智能小车进行加速和减速控制,以及伺服电机对赛车进行转向控制,使赛车在赛道上能够自主行驶,超车等功能。

1.1传感器方案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CCD摄像头采集道路信息,并进行处理,方案的优点是采集的信息更为丰富,机械结构简单,缺点是成本较高,软件编程复杂,对单片机速度要就较高。

方案二:采用红外进行检测,该方案的优点是硬件简单,可以实现实时控制,但是红外对管前瞻较小,不能对控制进行优先判断。

方案三:采用激光传感器,既可以检测到较远距离的路况,处理方式也比较简单,成本较低。

综合以上三种方案,选择方案三。

1.2无线方案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24L01无线方案,24L01方案稳定,成本低廉,但是配置起来较为繁琐。在通信过程中有一定的数据流失现象。

方案二:采用蓝牙方案,蓝牙方案低功耗,小体积以及低成本的芯片解决方案使得Bluetooth 技术甚至可以应用于极微小的设备中。

智能车的行驶过程中,需要实时发出准确的速度信息,所以综合以上两种方案,发现蓝牙的方案较为成熟,稳定,并且能够满足低功耗的要求,选择方案二。

1.3 测速方案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霍尔集成片。该器件内部有三片霍尔金属板组成,当磁铁正对着金属板时,由于霍尔效应,金属板发生横向导通,因此可以在车轮上安装磁片,而将霍尔集成片安装在固定车架上,通过对脉冲的计数进行车速测量。

方案二:受鼠标工作原理的启发,采用断续式光电开关。由于该开关是沟槽结构,可以将其置于固定轴上,再在车轮上均匀地固定多个遮光条,让其恰好通过沟槽,产生一个脉冲。通过脉冲的计数,对速度进行测量。

以上两种方案都是比较可行的转速测量方案。尤其是霍尔元件,在工业上得到广泛采用。在本题中,小车的车轮较小,方案一采用电子的方式代替机械结构,能够有效减少齿间的摩擦,降低机械损耗,是作品更加的耐用,并且霍尔元件更为轻巧,便捷,别且能够有足够的脉冲,可以实现对小车的智能控制.

1.4 控制系统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沿内径行驶的方案,该方案比较稳定,但是对道路信息处理比较少,实现超车较为困难。

方案二:采用弯道,起始道路识别,配合内径行驶方案,该方案能够合理利用道路中提供的信息,完成更为复杂的行驶策略,并且可以更加合理的实现超车等功能。

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二。

2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

2.1 控制理论的分析

2.1.1控制方式

本次比赛设置的路面信息很多,但是识别起来比较复杂,我们采取在传感器上安装舵机的方式,这样激光可以灵活多角度的检测路面信息。智能小车通过激光,红外,霍尔等多种传感器获取到路况以及车况的信息,同时实时采用蓝牙通信,将对方的车辆情况告诉本车,综合这些信息,小车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

智能车为了满足能够自动驾驶的功能,采用了激光的方式对道路两边的黑线信息进行检测,整合打角与激光管接收数据的关系,从而检测出道路的信息,在道路中实现自动驾驶的功能。

车前安装了红外对管,可以将两车的距离较为准确的测出,可以使两车距离较远的时候实现追逐,当两车距离比较近时后面的车能够及时减速。

蓝牙的无线通信将两车行驶的信息,包括车速,位置,状态等实时的发送到对方的车辆,如果两车较近,则前车加速后车减速,如果两车相距较远,则后车加速,在超车

的过程中,后车加速,前车减速,直到超车结束后,两车以正常的速度行驶。

2.1.12PID算法

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控制理论的其他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 控制技术最为方便. 即使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是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也适合采用PID 控制技术. PID 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

2.1.3 PID计算

PID计算方式如图1所示:

图一

经过测算和推导,我们得出了PID的计算公式

在该智能车系统中,PID各个参数经过调试得出:

K=160

P=300

I=350

D=125

2.2 红外测距的计算

2.2.1 红外测距所得到的电压

经过实验,我们得出了红外测距的电压与被测物距离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二

2.2.2红外测距AD值与距离的关系

经过数学建模,我们得出在5cm以后红外测距值大体与距离成反比关系,从而建立公式:

D=13/V

其中D为计算得出的距离值,V为红外管得到的电压

2.3两车之间通信方法

2.3.1两车之间通信方式

两车通过蓝牙实现双工通信,通信的过程中实时的传输两车之间的速度,状态等信息,并根据这样的信息协调两车的速度,保证两车不会相撞,通信采用与串口通信方式相同的方式,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

以波特率9600 数据位8位,带有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传送字符信息。

2.3.2通信信息

当小车被放到赛道上开启时,小车将会不断通过蓝牙向对方小车发出申请,同时采用中断的方式准备接收对方小车的申请信号,但接收到时,两车成功通信,并同时启动。

当被超车识别到超车线时,将减速行驶,当速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将发送指令向被超车,表示可以超车。

当超车的车识别到超车线时,等待被超车的信息,当收到信息进行超车动作,完成超车动作后发送信息给被超车,表示完成超车,可以加速行驶。

2.4节能论证

尽管小车需要舵机,电机的多方平衡控制,但我们也尽力保证小车的节能要求,在满足题目要求的同时尽量降低小车的功耗,做到低碳环保。

2.4.1电源芯片的选择

选用凌特LT1085电源芯片,在保证能够提供较大电流的基础上极可能的提高电源的利用效率,由于LT1085属于线性稳压芯片,我们采用7.2V低压差供电,使在电源芯片上的压差降低,能够有效降低在电源上的功率,降低其功耗,达到节能的效果。

2.4.2激光的控制与选择

我们采用8050与8550为激光驱动,并使用调制管和分时点亮的策略进行激光的点亮,不仅可以实现激光应有的功能,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激光管所消耗的电能,除此之外,我们也在激光上合理的测试了限流电阻,在保证激光亮度的同时降低其功耗

3电路与程序设计

3.1电路的设计

3.1.1系统总体框图

系统总体框图如图3所示:

图三系统总体框图

3.1.2电源子系统框图与电路原理图

1、电源子系统框图

图四电源子系统框图

2、电源子系统电路

图五电源子系统电路

3.1.3 传感器电路原理图

1、传感器子系设计

传感器采用带有调制的激光方案,采用8550和8050进行信号的放大来驱动激光管,并将调制信号耦合进去。

2、传感器子系统电路

图六传感器子系统电路

3.1.4电机驱动

采用MOS管的H桥驱动,如图所示。

图七电机驱动电路

3.2程序的设计

3.2.1程序功能描述与设计思路

1、程序功能描述

根据题目要求软件部分主要实现对于小车的智能控制操作,是本题的核心,小车要在程序的引导下不仅完成道路的识别并且自动驾驶,而且还要实现超车,相互领跑等复杂的动作。

2、程序设计思路

分析跑道特点,跑道主要由直道,一般弯道,超车标志区弯道和超车区组成,且在跑道的每个弯道处都有弯道标志线或超车标志线,在超车区有虚线引导。因而在程序设

计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标志辅助我们检测循迹。

在软件编程的时候,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道路情况,需要我们采取各种不同策略,我们把它划分为很多种状态,采用状态机的设计方法,不同状态来回更替,这样可以使程序设计清晰明了且能大大简化编程。下面是几种主要状态策略的分析:

1.直道。直道是比较简单的部分,由于激光循迹部分为跑道内侧的黑胶带,因而要

使激光传感器斜着射到跑道内侧,并且需要通过软件滤波,去除打到赛道外部的激光的不定状态。在这种设计中会遇到的问题是在弯道处容易导致打角不合适而出现掉轮。

2.一般弯道。由于容易在过弯时掉轮,因而在检测到弯道标志线后我们采取先保持

角度延时一定时间后给一个大角度打角过弯的方法,通过不断测试延时时间和打角值,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3.超车标志区。超车标志区识别很容易和弯道标志误识别,通过测试,我们采用在

一定时间内计数采到标志线上的数量的方法来判断。

4.超车区。这个区是最难处理的部分。由于要求车交替超车,所以车在这个部分要

做两种动作。被超车在识别出超车标志线后使传感器达到另一侧,通过跑道外侧边沿的黑胶带来循线,而在超车区的中部位置停车,等待后面的车超车。而后面的车则是识别出超车标志线后延时后大打角进入超车道,检测到超车道内侧边沿后反方向打角出超车区,通过调试不同阶段的延时时间和打角角度,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5.两车协调。两车要求同时启动并且不碰撞,我们在车的前面安装了红外测距,通

过它来防止撞车。我们也使用了蓝牙无线模块,在起始区协同同时启动,在超车超车动作完成之后告诉等待在超车区的被超车可以启动进入下一轮的交替超车。

3.2.2

1

2、超车子程序流程图

4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4.1测试方案

1、硬件测试

将各个电路绘制,焊接完毕后,测试激光传感器能否收到,红外是否可以测距,码盘以及电机驱动是否可以正确完成各种功能。

2、硬件软件联调

编写软件可以实现普通的自动驾驶功能,能够满足基本的沿路,并进行一定的速度控制,这样可以验证,软硬件的基本部分是没有问题的,当确定这一点后,我们将根据题目,进行下一步的策略算法设计。

初步任务完成后,我们会优化软硬件,使其更为流畅,稳定的行驶。

4.2 测试条件与仪器

测试条件:检查多次,仿真电路和硬件电路必须与系统原理图完全相同,并且检查无误,硬件电路保证无虚焊。

测试仪器:秒表

4.3 测试结果及分析

4.3.1测试结果(数据)

3、完成相互领跑4圈

4.3.2测试分析与结论

根据上述测试数据,甲乙可以实现题目中,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小车可以实现完全的自动行驶功能

2、小车可以完成相互超车功能

3、小车可以比较稳定的实现各种路况的自主行驶的功能,并能实现追逐,超车等高级功能。

综上所述,本设计达到设计要求,并在实现的过程中体现了很多创新点。

附录1:电路原理图

附录2:源程序

void main(void)

{

(void)EnCoderTimer_Disable();

InitAll();

if(!Switch_GetBit(0))

{

mode=OVER_TAKE;

}

else

{

mode=SINGLE_LAP;

}

InitAll();

Cpu_Delay100US(500);

(void)EnCoderTimer_Enable();

if(mode==OVER_TAKE)

{

while(TRUE)

{

while(SCI_SendChar(HELLO)!=ERR_OK);

(void)SCI_RecvChar(&message_recieved);

if(message_recieved==HELLO) break;

}

}

DiDi_ClrVal();

Cpu_Delay100US(1000);

DiDi_SetVal();

for(;;)

{

while(Distance_Measure(FALSE) != ERR_OK);

while(Distance_GetValue16(&Distance) != ERR_OK);

LaserLighten();

Analyz_Laser_Status();

if(IsMaster==TRUE)

{

if(LaserStatus == STRIGHTLINE)

{

if(Distance<5000) SpeedSet = 16;

else if(Distance<6000) SpeedSet = 14;

else if(Distance <7000) SpeedSet = 10;

else if(Distance <90000) SpeedSet = 7;

else if(Distance <12000) SpeedSet = 5;

else if(Distance <15000) SpeedSet = 0;

else SpeedSet = 0;

}

else if(LaserStatus==CURVE) SpeedSet=11;

else if(LaserStatus!=FOLLOW_START2 && LaserStatus!=IDLE && LaserStatus!=SPECIAL_STRAIGHT_AHEAD &&LaserStatus!=SPECIAL_STRAIGHT_FOLLOW && LaserStatus!=EXIT_RIGHT_TRACK4_PRE_STRAIGHT)

SpeedSet=10;

}

else

{

if(LaserStatus==STRIGHTLINE) SpeedSet=13;

else if(LaserStatus==CURVE) SpeedSet=11;

else if(LaserStatus!=FOLLOW_START2&&LaserStatus!=IDLE&& LaserStatus!=FIRST_LAP_STRAIGHT&&LaserStatus!=SPECIAL_STRAIGHT_AHEAD

&&LaserStatus!=SPECIAL_STRAIGHT_FOLLOW&&

LaserStatus!=EXIT_RIGHT_TRACK4_PRE_STRAIGHT)

SpeedSet=10;

}

TurnToSet();

SpeedControl();

}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的控制毕业设计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毕业设计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电饭煲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电饭煲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200915512 姓名: 李玉平 指导教师:郑辉 设计期限:2011 年2 月21日开始 2011年5 月27日结束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2011年2月21 日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掌握产品设计的流程,能熟练的使用AT89C51单片机,并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充分理解相关软件,对整个产品设计时的调试等必要的环节有更深刻的体会。 本设计通过选认元件、连线焊接、调试检测等过程,培养了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方案论证选择的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的能力,巩固了计算机软硬件和应用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 二、主要设计内容及基本要求 1.本设计包含以下部分:按键电路、上电复位电路、晶振电路、电源电路、显示电路、MCU系统部分、机械控制电路等部分。 2.基本要求: (1)要求定时工作时间和实时时间对比达到长时间精确地定时功能。 (2)要求定时时间和实时时间相同时通过51单片机控制光耦驱动电路来控制电饭煲的工作。 三、重点研究问题 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显示电路的调试。 2.部分功能电路的软件设计:键盘显示电路、报警电路、工作指示电路。 四、主要技术指标或主要设计参数 根据模块电路,设计出完整的电路原理图,焊接出实物,并对产品进行调试。电源部分为单片机系统提供的电压为5V,为光耦提供的电压为12V。 五、设计成果 拟做出一个基于AT89C51单片机对电饭煲的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设计出整体原理图,并做出实物,同时做出一份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XXX_V X.X测试报告 作者: 日期: X X X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目录 目录 (2) 1. 概述 (4) 2. 测试时间、地点及人员 (4) 3. 测试环境 (4) 4. 缺陷统计 (5) 4.1 测试缺陷统计 (5) 4.2 测试用例执行情况统计 (5) 5. 测试活动评估 (6) 6. 测试对象评估 (6) 7. 测试设计评估及改进建议 (6) 8. 规避措施 (7) 9. 遗留缺陷列表 (7) 9.1 遗留缺陷统计 (7) 9.2 遗留缺陷详细列表 (7) 10. 附件 (8) 附件1:交付的测试工作产品 (8) 附件2:修改、添加的测试方案或测试用例 (9) 附件3:其他附件(如:PC-LINT检查记录,代码覆盖率分析报告等) (9)

XXX_V X.X测试报告 本文档中蓝色字体为说明性文字,黑色字体为测试报告文档中必需的部分。 本文档中内容包括测试的总结性报告、测试评估,测试缺陷报告和测试实测结果清单等内容。 测试报告可能是多个层次级别的,如系统测试报告、集成测试报告、单元测试报告等,而所有测试过程中各阶段的测试报告均遵从规范所定义的此模板。如果不同阶段测试报告有其特殊需求,可以增加其他段落作为补充。 关键词:列示文中涉及的关键词汇。 摘要:简略描述报告内容。 缩略语清单:对本文所用缩略语进行说明,要求提供每个缩略语的英文全名和中文解释.

1.概述 描述本报告是哪一个测试活动的总结,指明被测对象及其版本/修订级别。同时,指明该测试活动所依据的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测试用例及测试过程为本测试报告文档的参考文档 2.测试时间、地点及人员 本次测试的时间、地点和测试人员如下表所示: 3.测试环境 描述本次测试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配置、所使用的软件及软件版本号、来源、测试工具等。

当我谈数学建模时我谈些什么——美赛一等奖经验总结

前言:2012年3月28号晚,我知道了美赛成绩,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没有太多的喜悦,只是感觉释怀,一年以来的努力总算有了回报。从国赛遗憾丢掉国奖,到美赛一等,这一路走来太多的不易,感谢我的家人、队友以及朋友的支持,没有你们,我无以为继。这篇文章在美赛结束后就已经写好了,算是对自己建模心得体会的一个总结。现在成绩尘埃落定,我也有足够的自信把它贴出来,希望能够帮到各位对数模感兴趣的同学。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欢迎与我交流,这样我们才都能进步。 个人背景:我2010年入学,所在的学校是广东省一所普通大学,今年大二,学工商管理专业,没学过编程。 学校组织参加过几届美赛,之前唯一的一个一等奖是三年前拿到的,那一队的主力师兄凭借这一奖项去了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学运筹学。今年再次拿到一等奖,我创了两个校记录:一是第一个在大二拿到数模美赛一等奖,二是第一个在文科专业拿数模美赛一等奖。我的数模历程如下: 2011.4 校内赛三等奖 2011.8 通过选拔参加暑期国赛培训(学校之前不允许大一学生参加) 2011.9 国赛广东省二等奖 2011.11 电工杯三等奖 2012.2 美赛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 动机:我参加数学建模的动机比较单纯,完全是出于兴趣。我的专业是工商管理,没有学过编程,觉得没必要学。我所感兴趣的是模型本身,它的思想,它的内涵,它的发展过程、它的适用问题等等。我希望通过学习模型,能够更好的去理解一些现象,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机理。数学模型中包含着一种简洁的哲学,深刻而迷人。 当然获得荣誉方面的动机可定也有,谁不想拿奖呢? 模型:数学模型的功能大致有三种:评价、优化、预测。几乎所有模型都是围绕这三种功能来做的。比如,今年美赛A题树叶分类属于评价模型,B题漂流露营安排则属于优化模型。对于不同功能的模型有不同的方法,例如评价模型方法有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熵值法等;优化模型方法有启发式算法(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等)、仿真方法(蒙特卡洛、元胞自动机等);预测模型方法有灰色预测、神经网络、马尔科夫链等。在数学中国网站上有许多关于这些方法的相关介绍与文献。 关于模型软件与书籍,这方面的文章很多,这里只做简单介绍。关于软件这三款已经足够:Matlab、SPSS、Lingo,学好一个即可(我只会用SPSS,另外两个队友会)。书籍方面,推荐三本,一本入门,一本进级,一本参考,这三本足够: 《数学模型》姜启源谢金星叶俊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Mark M. Meerschaert 机械工业出版社 《数学建模算法与程序》司守奎国防工业出版社 入门的《数学模型》看一遍即可,对数学模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把握,国赛前看完这本再练习几篇文章就差不多了。另外,关于入门,韩中庚的《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也是不错的,两本书选一本阅读即可。如果参加美赛的话,进级的《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要仔细研究,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可以算是所有数模书籍中最好的了,没有之一,建议大家去买一本。这本书中开篇指出的最优化模型五步方法非常不错,后面的方法介绍的动态模型与概率模型也非常到位。参考书目《数学建模算法与程序》详细的介绍了多种建模方法,适合用来理解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doc

自动搬运机器人 王泽栋1 曹嘉隆1 高召晗1 杨超2 (1.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2.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 【摘要】 本设计与实作是利用反射式红外线传感器所检测到我们所要跑的路线,我们以前后车头共4颗红外感应传感器TCRT5000来检测黑色路线,并利用Atmel 公司生产的8位单片机AT89S52单片机做决策分析。,将控制结果输出至直流电机让车体自行按预先设计好的路线行走。以AT89S52晶片控制自动搬运机器人的行径,藉由自动搬运的制作过程学习如何透过程式化控制流程、方法与策略、利用汇编语言控制电机停止及正反转,使自动搬运机器人能够沿轨道自行前进、后退以及转弯。目的是在于让车子达到最佳效能之后,参加比赛为最终目的。自动搬运机器人运行过程中会遇到直线、弯道、停止。该设计集检测,微控等技术为一体,运用了数电、模电和小系统设计技术。该设计具有一定的可移植性,能应用于一些高难度作业环境中。 【关键词】自动搬运;黑线检测;时间显示。 1.系统方案选择和论证 1.1 系统基本方案 根据要求,此设计主要分为控制部分和检测部分,还添加了一些电路作为系统的扩展功能,有电动车每一次往返的时间(记录显示装置需安装在机器人上)和总的行驶时间的显示。系统中控制部分包括控制器模块、显示模块及电动机驱动模块。信号检测部分包括黑线检测模块。系统方框图如图1.1.1 图1.1 系统方框图 1.2各模块方案的比较与论证 (1)控制器模块 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器主要用于信号的接收和辨认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小车的到达直角转弯处的转向、时间显示。 方案一: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价格低、体积小、控制能力强。 方案二:采用与51系列单片机兼容的Atmel公司的AT89S52作为控制器件

电饭锅产品设计分析

产品设计分析报告 姓名 班级学号 报告日期 艺术与设计学院

一、产品名称 半球电饭锅二、外形图

三、结构分析 1、爆炸图

2、产品工作原理 电饭锅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将盛好食物的内锅放到发热板上,使其底部与发热板中心的限温中感温软磁铁贴合。按下琴键开关,软磁铁下方的永久磁铁即上升至与软磁铁接触;此时锅尚未升温,软磁铁处于居里温度以下,呈良好铁磁性,能被永久磁铁磁化并将其吸持在高点位置。处于高点位置的软磁铁带动内部杠杆动作,将电路上、下触点接通,电热元件通电发热,锅内食物被加热升温。当内锅底温度达到103±2℃(此为软磁铁的居里温度)时,软磁铁立即感知而失去磁性,在重力及内部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从高点位置落下,并由此带动杠杆机构,使电路上、下触点脱离,电路断开,热元件不再发热,达到限温目的。但此时发热板仍处于高热状态,其热容量较大,可对锅内食物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直至食物熟透。为了使食物维持在适宜温度,有的电饭锅还设有小功率加热线路,用一个双金属片恒温器控制其工作温度。 发热板是将环形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铸造在铝合金体中,再经加工而成,它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和较大的机械强度,板面形状要求与锅底相吻合,在其中心处装有磁性温度控制元件,如图2所 示。 温度控制装置电饭锅所以能够自动断电和保温,是因为它内部装有磁钢限温器和热双金属片恒温器两个自动装置。

磁钢限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3。它是利用感温磁钢(软磁体)的磁性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特性来设计的。当低温时,感温磁钢是顺磁性物质,具有磁性;当温度升到某一界限时,感温磁钢变成逆磁性物质,因而失去磁性。这个温度界限,叫做居里点。通常,居里点的温度略高于103℃。在饭煮熟前,锅内有水,所以电饭锅的内胆温度不会超过100℃,感温磁钢仍然具有磁性。当饭熟后,内胆没有水,温度便会上升超过100℃。此时,紧贴于内胆底面的感温磁钢温度,也随之上升到居里点而失去磁性。这样,永磁体在重力或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感温磁钢不能继续吸住它而跌落。下跌时,永磁体通过连杆作用把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表明米饭已经煮熟。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 赛设计报告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简易水情检测系统(P题) 2017年8月12日

摘要 本设计的是简易水情检测系统以STC89C52芯片为核心,辅以相关的外围电路,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水情检测系统。系统主要由5V电源供电。在硬件电路上在,用总线连接PH值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收集到的水情数据发送到单片机,单片机存储实时数据,并显示在12864LCD液晶屏上。在软件方面,采用C语言编程。通过对单片机程序设计实现对水情检测系统的水情数据的采集、显示和检测。 关键词:单片机最小系统;PH值传感器;水位传感器;AD模块 Abstract The design is a simple water regime detection system to STC89C52 chip as the core, supplemented by the relevant external circuit, designed to single-chip as the core of the water regime detection system. The system is powered by 5V power supply. In the hardware circuit, with the bus connection PH sensor and water level sensor, through the sensor to collect the water data sent to the microcontroller, single-chip storage of real-time data, and displayed on the 12864LCD LCD screen. In software, the use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Through the single-chip program design to achieve the water regime detection system of water data collection, display and detection. Key words:single chip minimum system; PH value sensor; water level sensor; capacitance

基于单片机的电饭煲设计

控制系统综合实训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115 学生姓名马洪星 指导教师朱玲 成绩

单片机在智能电饭煲控制系统中的应 用 摘要 随着新科技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新型智能化家电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而电饭煲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电,其功能也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基于单片微处理器PICl6F872研制成功了YZ系列微电脑电饭煲智能控制器,阐述了工作原理,并给出了硬件电路。精度高、稳定性高、易操作是本系统的重要特性,中断嵌套是设计软件的难点,温度控制是本系统的重点。 关键词 PIC单片机智能电饭煲硬件分析 YZ系列微机电脑电饭煲系统,是应用美国著名芯片Microchip公司合作开发的新一代模糊、逻辑控制智能电饭煲。采用日本National模糊控制技术原理,能自动根据米饭量的多少。利用“煮饭专家”的工艺技术,对吸水、加热、沸腾、焖饭、膨胀、保温等六个阶段的工艺自动进行火力调节,从而煮出比一般电脑电饭煲更加松软可口的米饭同时拥有快速煮饭、精确煮饭、一小时粥汤、二小时粥汤、三小时粥汤保温以及预约定时煮饭等功能。本系统硬件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软硬兼备,具有完善的控制功能和抗干扰能力。 一、工作电气图

图1工作电气图 二、工作原理 YZ系列微机电脑电饭煲控制器电路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单片机,电源及稳压电路,键盘输入电路,蜂鸣报警电路,LED显示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及加热控制电路。其中单片机控制采用PICl6F872封装,它能满足电饭煲的控制需要。电源及稳压电路由高压器、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组成;键盘输入电路由K1、R13、K2、R14组成;即在A/D输入端键入键盘信号,蜂鸣报警电路由晶体管Q2、SP1及电阻R12组成;LED显示电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7段数码管用于显示预置定时时问,另一部分是6个LED指示灯,用于显示煮饭、快煮、l小时粥汤、2小时粥汤、3小时粥汤及保温。温度检测电路十分简单,由偏置电阻R10、R1l 和热敏电阻RT1、KT2组成。控制器电路如图2所示 图2控制器电路框图

2014年数学建模美赛题目原文及翻译

2014年数学建模美赛题目原文及翻译 作者:Ternence Zhang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doczj.com/doc/872166616.html,/zhangtengyuan23 MCM原题PDF: https://www.doczj.com/doc/872166616.html,/detail/zhangty0223/6901271 PROBLEM A: The Keep-Right-Except-To-Pass Rule In countries where driving automobiles on the right is the rule (that is, USA, China and most other countries except for Great Britain, Australia, and some former British colonies), multi-lane freeways often employ a rule that requires drivers to drive in the right-most lane unless they are passing another vehicle, in which case they move one lane to the left, pass, and return to their former travel lane. Build and analyze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rule in light and heavy traffic. You may wish to examine tradeoffs between traffic flow and safety, the role of under- or over-posted speed limits (that is, speed limits that are too low or too high), and/or other factors that may not be

电子技术乒乓球比赛游戏机课程设计报告书

1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 课题目的及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的容是独立完成一个乒乓球比赛游戏机的设计,采用EWB电路仿真设计软件完成乒乓球比赛游戏机电路的设计及仿真调试,在微机上仿真实现乒乓球比赛游戏机的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们了解和熟悉了乒乓球游戏机的原理和Multisim仿真设计软件的操作,也让我们加深了解了对双向移位寄存器、双D触发器及、加法器及逻辑门电路的一些实际用途,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1.2 课题的容和要求 独立完成一个乒乓球比赛游戏机的设计,采用EWB电路仿真设计软件完成乒乓球比赛游戏机电路的设计及仿真调试,在微机上仿真实现乒乓球比赛游戏机的设计。 课程设计具体容如下:乒乓球比赛是由甲乙双方参赛,加上裁判的三人游戏(也可以不用裁判),乒乓球比赛模拟机是用发光二极管(LED)模拟乒乓球运 乒乓球比赛模拟机框图 设计要求:

1、基本部分 (1) 至少用8个LED排成直线,以中点为界,两边各代表参赛双方的位置,其中一个点亮的LED(乒乓球)依次从左到右,或从由到左移动,“球”的移动速度能由时钟电路调节。 (2) 当球(被点亮的那只LED)移动到某方的最后一位时,参赛者应该果断按下自己的按扭使“球”转向,即表示启动球拍击中,若行动迟缓或超前,表示未击中或违规,则对方得一分。 (3) 设计自动记分电路,甲乙双方各用一位数码管显示得分,每记满9分为一局。 2、发挥部分(选做) (1) 甲乙双方各设一个发光二极管表示拥有发球权,每得5分自动交换发球权,拥有发球权的一方发球才能有效。 (2) 发球次数能由一位数码管显示。 (3) 一方得分,电路自动响铃3秒,此期间发球无效,等铃声停止后方可比赛。 课题任务要求 1、画出总体设计框图,以说明乒乓球比赛游戏机由哪些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组成,标出各个模块之间互相联系,时钟信号传输路径、方向和频率变化。并以文字对原理作辅助说明。 2、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图,加上原理说明。 3、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在EWB上连接验证、仿真、调试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在连接验证时设计、选择合适的输入信号和输出方式,在充分电路正确性同时,输入信号和输出方式要便于电路的仿真、调试和故障排除。 4、在验证各个功能模块基础上,对整个电路的元器件和连接,进行合理布局,进行整个数字钟电路的连接验证、仿真、调试。 5、自行接线验证、仿真、调试,并能检查和发现问题,根据原理、现象和仿真结果分析问题所在,加以解决。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元器件选择、连接和整体设计引起的问题。 1.2 方案选择 根据设计任务,对照图乒乓球比赛模拟及1.1,可以分为三个模块进行设计:

电饭锅工作原理设计.

新乡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电饭锅工作原理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 10级机电一班 学生姓名:朱见光 学号: 10050301003 提交日期:年月日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字 (3) ABSTRACT (3) Keywords (3)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电饭锅组成 (5) 第三章电路分析 (7) 3.1 元器件简介 (7) 3.1.1电阻 (7) 3.1.2电容 (8) 3.1.3二极管 (9) 3.1.4三极管 (11) 3.1.5变压器 (13) 3.1.6电磁继电器 (14) 3.1.7晶闸管 (16) 3.2 电路设计 (17) 3.2.1电路 (17) 3.2.2工作原理 (17) 第四章产品说明书 (19)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24)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7)

内容摘要:在信息和科技时代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电,而与之共同发展起来的电器已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成了不可替换的部分。随着各种电器的发明和运用问题也就接踵而来,像漏电,短路等各种问题。所以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以电饭煲为例向大家着重介绍,各个元件的功用和检测方法;电饭锅自动控制原理及与它相关的各部位原理图,进而帮助大家从专业的角度去了解家用电器以及对它们做出合理的保护 关键字:电饭锅电饭锅自动控制原理图元器件的功能 ABSTRACT:I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ge , our life has been inseparable from power。 But the common electrical appliances which appeared with the developing of age have become an irreplaceable part in daily life. With the invention and application of various electrical appliances, various problems will come one after another, like leakage, short circuit problems and so on. So in this paper, I will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you, which is about the various components func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s of electrical appliances according cooker Controlling principle and its relevance diagram site .Depending on them ,you can make a correct elect by the professional point of view to understand the appliances and make reasonable protection for them. Keywords: rice cooker automatic control schematics component to explain

2014年数学建模美赛ABC_题翻译

问题A:除非超车否则靠右行驶的交通规则 在一些汽车靠右行驶的国家(比如美国,中国等等),多车道的高速公路常常遵循以下原则:司机必须在最右侧驾驶,除非他们正在超车,超车时必须先移到左侧车道在超车后再返回。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这条规则在低负荷和高负荷状态下的交通路况的表现。你不妨考察一下流量和安全的权衡问题,车速过高过低的限制,或者这个问题陈述中可能出现的其他因素。这条规则在提升车流量的方面是否有效?如果不是,提出能够提升车流量、安全系数或其他因素的替代品(包括完全没有这种规律)并加以分析。在一些国家,汽车靠左形式是常态,探讨你的解决方案是否稍作修改即可适用,或者需要一些额外的需要。最后,以上规则依赖于人的判断,如果相同规则的交通运输完全在智能系统的控制下,无论是部分网络还是嵌入使用的车辆的设计,在何种程度上会修改你前面的结果? 问题B:大学传奇教练 体育画报是一个为运动爱好者服务的杂志,正在寻找在整个上个世纪的“史上最好的大学教练”。建立数学模型选择大学中在一下体育项目中最好的教练:曲棍球或场地曲棍球,足球,棒球或垒球,篮球,足球。 时间轴在你的分析中是否会有影响?比如1913年的教练和2013年的教练是否会有所不同?清晰的对你的指标进行评估,讨论一下你的模型应用在跨越性别和所有可能对的体育项目中的效果。展示你的模型中的在三种不同体育项目中的前五名教练。 除了传统的MCM格式,准备一个1到2页的文章给体育画报,解释你的结果和包括一个体育迷都明白的数学模型的非技术性解释。 使用网络测量的影响和冲击 学术研究的技术来确定影响之一是构建和引文或合著网络的度量属性。与人合写一手稿通常意味着一个强大的影响力的研究人员之间的联系。最著名的学术合作者是20世纪的数学家保罗鄂尔多斯曾超过500的合作者和超过1400个技术研究论文发表。讽刺的是,或者不是,鄂尔多斯也是影响者在构建网络的新兴交叉学科的基础科学,尤其是,尽管他与Alfred Rényi的出版物“随即图标”在1959年。鄂尔多斯作为合作者的角色非常重要领域的数学,数学家通常衡量他们亲近鄂尔多斯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的令人惊讶的是大型和健壮的合著网络网站(见http:// https://www.doczj.com/doc/872166616.html,/enp/)。保罗的与众不同、引人入胜的故事鄂尔多斯作为一个天才的数学家,才华横溢的problemsolver,掌握合作者提供了许多书籍和在线网站(如。,https://www.doczj.com/doc/872166616.html,/Biographies/Erdos.html)。也许他流动的生活方式,经常住在带着合作者或居住,并给他的钱来解决问题学生奖,使他co-authorships蓬勃发展并帮助构建了惊人的网络在几个数学领域的影响力。为了衡量这种影响asErdos生产,有基于网络的评价工具,使用作者和引文数据来确定影响因素的研究,出版物和期刊。一些科学引文索引,Hfactor、影响因素,特征因子等。谷歌学术搜索也是一个好的数据工具用于网络数据收集和分析影响或影响。ICM 2014你的团队的目标是分析研究网络和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和影响社会。你这样做的任务包括: 1)构建networkof Erdos1作者合著者(你可以使用我们网站https://files.oak https://www.doczj.com/doc/872166616.html,/users/grossman/enp/Erdos1.htmlor的文件包括Erdos1.htm)。你应该建立一个合作者网络Erdos1大约有510名研究人员的文件,与鄂尔多斯的一篇论文的合著者,他但不包括鄂尔多斯。这将需要一些技术数据提取和建模工作获

电子设计大赛四旋翼设计报告最终版

四旋翼飞行器(A 题)参赛队号:20140057号

四旋翼飞行器 设计摘要: 四旋翼作为一种具有结构特殊的旋转翼无人飞行器,与固定翼无人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垂直起降,具有很强的机动性,负载能力强,能快速、灵活的在各个方向进行机动,结构简单,易于控制,且能执行各种特殊、危险任务等特点。 因此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低空侦察、灾害现场监视与救援等。多旋翼无人机飞行原理上比较简单,但涉及的科技领域比较广,从机体的优化设计、传感器算法、软件及控制系统的设计都需要高科技的支持。 四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技术是无人机研究的重点之一。它使用直接力矩,实现六自由度(位置与姿态)控制,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和干扰敏感的特性。此外,由于飞行过程中,微型飞行器同时受到多种物理效应的作用,还很容易受到气流等外部环境的干扰,模型准确性和传感器精度也将对控制器性能产生影响,这些都使得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研究既能精确控制飞行姿态,又具有较强抗干扰和环境自适应能力的姿态控制器是微小型四旋翼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研究的当务之急。

一、引言: 1.1 题目理解:四旋翼飞行器,顾名思义,其四只旋转的翅膀为飞行的动力来源。四只旋转翼是无刷电机,因此对于无刷电机的控制调速系统对飞行器的飞行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本次大赛中,需要利用四旋翼飞行器平台,实现四旋翼的起飞,悬停,姿态控制,以及四旋翼和地面之间的测距等功能。 1.2 设计思路:为了满足飞行器的设计要求,要使用以微控制器为核心的控制系统,使本系统以MC9S12XS128模拟出控制信号,用STM32 MMC10接收模拟信号,然后翻译出模拟信号,利用加速度与陀螺仪传感器采集飞行器的飞行数据,加以闭环调控和精准的控制算法。进行上升、下降以及悬停等动作。 1.3 特点:本飞行器脱离遥控器控制,用微处理器实现整个飞行过程全自动控制,控制精度高。 二、方案设计: 系统主要由STM32模块,微处理器MC9S12XS128模块,电源模块,电机模块,超声波模块,加速度陀螺仪模块等构成。 系统总体框图如下图(图2.0): STM32 MMC10 四路 PWM 通道 电调 无刷电机 高度显示数码管 信号接收 MC9S12XS128 GPIO 模块 时钟 模块 超声波传 感器 电源 图2.0 其中微处理器MC9S12XS128模块的外围电路见附录一2.1 控制系统选择方案:

软件测试报告 专业版

系统测试总结报告专业版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编写该测试总结报告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质量的评价 2.分析测试的过程,产品,资源,信息,为以后制定测试计划提供参考 3.评估测试测试执行和测试计划是否符合 4.分析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 bug 提供建议 1.2 背景 1.3 用户群 主要读者:XX 项目管理人员,XX 项目测试经理 其他读者:XX 项目相关人员。 1.4 定义 严重bug:出现以下缺陷,测试定义为严重bug ?系统无响应,处于死机状态,需要其他人工修复系统才可复原。 ?点击某个菜单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或者返回异常错误。 ?进行某个操作(增加、修改、删除等)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 或 者返回异常 错误 ?当对必填字段进行校验时,未输入必输字段,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 或者返回异常错误 ?系统定义不能重复的字段输入重复数据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 或 者返回异常 错误 1.5 测试对象 略

1.6 测试阶段 系统测试 1.7 测试工具 Bugzilla 缺陷管理系统 1.8 参考资料 《XX 需求和设计说明书》 《XX 数据字典》 《XX 后台管理系统测试计划》 《XX 后台管理系统测试用例》 《XX 项目计划》 2测试概要 XX 后台管理系统测试从2007 年7 月2 日开始到2007 年8 月10 日结束,共持续39 天,测试功能点174 个,执行2385 个测试用例,平均每个功能点执行测 试用例个,测试共发现427 个bug,其中严重级别的bug68 个,无效 bug44 个,平均每个测试功能点 个bug。 XX 总共发布11 个测试版本,其中B1—B5 为计划内迭代开发版本 (针对项目计划的基线标识),B6-B8 为回归测试版本。计划内测试版本,B1—B4 测试进度依照项目计划时间准时完成测试并提交报告,其中B4 版本推迟一天发布版本,测试通过增加一个人日,准时完成测试。B5 版 本推迟发布2 天,测试增加2 个人日,准时完成测试。 B6-B11 为计划外回归测试版本,测试增加5 个工作人日的资源,准时完成测试。 XX 测试通过Bugzilla 缺陷管理工具进行缺陷跟踪管理,B1—B4 测试阶段都有详细的 bug 分析表和阶段测试报告。 2.1 进度回顾

年美赛d题题目翻译

问题D:优化机场安全检查站乘客吞吐量 继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后,全世界的机场安全状况得到显着改善。机场有安全检查站。在那里,乘客及其行李被检查爆炸物和其他危险物品。这些安全措施的目的是防止乘客劫持或摧毁飞机,并在旅行期间保持所有乘客的安全。然而,航空公司有既得利益,通过最小化他们在安全检查站排队等候并等待他们的航班的时间,来保持乘客积极的飞行体验。因此,在最大化安全性和最小化对乘客的不便之前存在对立。 在2016年,美国运输安全局(TSA)受到了对极长线路,特别是在芝加哥的奥黑尔国际机场的尖锐批评。在此公众关注之后,TSA投资对其检查点设备和程序进行了若干修改,并增加了在高度拥堵的机场中的人员配置。虽然这些修改在减少等待时间方面有一定的成功,但TSA在实施新措施和增加人员配置方面花费了多少成本尚不清楚。除了在奥黑尔机场的问题,还有在其他机场,包括通常排队等待时间较短的机场,会出现不明原因和不可预测的排队拥挤情况的事件。检查点排队状况的这种高度变化性对于乘客来说可能是极其不利的,因为他们面临着不必要地早到达或可能赶不上他们的预定航班的风险。许多新闻文章,包括[1,2,3,4,5],描述了与机场安全检查站相关的一些问题。 您的内部控制管理(ICM)团队已经与TSA签订合同,审查机场安全检查站和人员配置,以确定潜在的干扰乘客吞吐量的瓶颈。他们特别感兴趣的解决方案是,既增加检查点吞吐量,减少等待时间的变化,同时保持相同的安全和安全标准。 美国机场安全检查点的当前流程如图1所示。 区域A: 乘客随机到达检查站,并等待队列,直到安全人员可以检查他们的身份证明和登机文件。 区域B: 然后乘客移动到打开检查的队列;根据机场的预期活动水平,可能开放更多或更少的线路。 一旦乘客到达这个队列的前面,他们准备所有的物品用于X射线检查。乘客必须去除鞋子,皮带,夹克,金属物体,电子产品和带液体容器,将它们放置在单独的X射线箱中;笔记本电脑和一些医疗设备也需要从其袋中取出并放置在单独的容器中。 他们的所有物品,包括包含上述物品的箱子,通过传输带在X射线机中移动,其中一些物品被标记,供安全人员(D区)进行额外的搜索或筛选。 o同时乘客排队通过毫米波扫描仪或金属探测器检查。 o未能通过此步骤的乘客接受安全官员(D区)的轻击检查。 区域C:

2015年电子设计大赛综合测评题课程设计解析汇报

郑州轻工业学院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 2015年电赛测评试题 姓名:王苗龙 专业班级:电信13-01 学号: 541301030134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曹卫锋谢泽会 完成时间: 2015年10月 29日

郑州轻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2015年电子设计大赛综合测评试题 专业电信工程13-1 学号 541301030134 姓名王苗龙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1.阅读相关科技文献。 2.学习电子制图软件的使用。 3.学会整理和总结设计文档报告。 4.学习如何查找器件手册及相关参数。 技术要求 1、使用555时基电路产生频率20kHz-50kHz连续可调,输出电压幅度为1V的方波Ⅰ; 2、使用数字电路74LS74,产生频率5kHz-10kHz连续可调,输出电压幅度为1V的方波Ⅱ; 3、使用数字电路74LS74,产生频率5kHz-10kHz连续可调,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为3V的三角波; 4、产生输出频率为20kHz-30kHz连续可调,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为3V的正弦波Ⅰ; 5、产生输出频率为250kHz,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为8V的正弦波Ⅱ;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的波形应无明显失真(使用示波器测量时)。频率误差不大于5%;通带内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误差不大于5%。 主要参考资料 1.何小艇,电子系统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2.姚福安,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0月 3.王澄非,电路与数字逻辑设计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4.李银华,电子线路设计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5.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高教出版社,2006年1月 完成期限: 2015年10月30日 指导教师签章: 专业负责人签章: 2015 年 10月26日

电饭煲市场定位及阶段设计方案

电 饭 煲 市 场 调 研 报 告 ---------产品设计IV课程训练III

电饭煲的市场定位及阶段设计方案 一、电饭煲的市场定位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目前我国城镇家庭电饭煲的普及率已经达到100%以上,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台电饭煲。产业进入成熟期技术没突破走向老化期。从这点就不难看出,电饭褒需要有突破才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购买欲望,所以我对觉得造型和色彩还不怎么丰富的电饭褒还有市场前景。 所以这次课题就是针对三口之家或单身青年设计一款电饭煲,前者必须能继承传统电饭煲的多功能,而后者针对单人单饭则可以大大节约空间,以及便于携带等为切入点。 二、人物角色构建以及意向拼图 1、角色构建

2、角色意向拼图 三、设计草图 方案一

此方案灵感来源于古代的食盒,以及我们日常烹饪时偶尔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年轻人可能在做饭时经常都会担心饭菜会夹生,想要开锅检查又怕会影响饭菜口感,这里在电饭煲的上方设计了一个可视窗口这个问题便可以轻松解决。按压弹出的饭勺架,也减少了在使用时经常出现的不用时饭勺架乱丢,用时找不到的麻烦。而且本方案整体造型也比较小巧轻便,比较适合年轻一辈的单身白领使用。 方案二 此方案比较适合一些三口之家或者家里经常会来客人的单身贵族使用,整体设计简单大方,而且也巧妙的起到了一定的收纳作用,大大的节约了使用空间。 四、方案确定 经过以上草图的构思和信息汇总,创意整合和各方面的调查,我最终决定将两种方案进行调整结合。 1、造型简洁 消费者对产品的外观是有双重要求的,一种是精神上的。一种是物质上的,

产品本身有三种功能,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象征功能。产品的外观应这三种功能的协调和综合 2、功能设计 对于产品肩负的功能指令,当今的商人们一味要求设计师叠加功能,使得产品的结构日趋复杂,质量下降,影响了主要功能的体现,产品变得愈加“累”了起来。因此,恰当自然的功能匹配,会让人很容易接受。而过渡生硬的叠加功能反而显得累赘、落俗。 3、色彩设计 色彩是产品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色彩可以改变产品造型的感觉以及形成心理上不同的感受。必须符合“何人”、“何地”、“如何”使用的原则。而且,色彩也是产品战略中必须研究的。产品的表面处理对色彩的影响很大,所以,产品的各种视觉提示部分的色彩,必须依据人机工学的原理进行配色。 由以上三点作为参考,对确定方案进行完善修改。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Word文档

XXXX软件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1.引言部分 1.1项目背景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本测试报告为(系统名称)系统测试报告;本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及测试结果分析,描述系统是否达到需求的目的。 本报告预期参考人员包括测试人员、测试部门经理、项目管理人员、SQA人员和其他质量控制人员。 1.2参考资料 XXXX需求说明书 2.测试基本信息 2.1测试范围 2.2测试案例设计思路 根据上述测试范围测试点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3.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3.1.1测试组织 3.1.2测试时间 3.1.3冒烟情况 3.1.4测试用例统计 3.2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缺陷汇总: 列出本次实际发现缺陷数、解决的缺陷数、残留的缺陷数、未解决的缺陷数。 缺陷分析: 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按缺陷类型、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 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就其功能分布、测试阶段进行统计,分析软件缺陷倾向及其主要原因: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对残留缺陷对系统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对未解决问题对项目的影响(如有,列表说明)

4.测试结论与建议 4.1风险分析及建议 有/无按实际写 4.2测试结论 本项目根据业务需求及开发人员的反馈意见,覆盖了所有的测试需求及案例,均已在ST环境测试完成,有效案例一共 xx个,执行率 xx%,,成功率 xx%,缺陷关闭率为xx%,目前缺陷均已修复并回归关闭; 综上所述,xx需求达到ST项目测试出口标准,本项目ST测试(通过/不通过),可以进行验收测试 5.交付文档 《xxx需求_系统测试计划》 《xx需求_测试案例》 《xx需求_ST测试报告》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2011 2010年美赛题目

2011年美国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2011-02-11 11:56:05) PROBLEM A: Snowboard Course Determine the shape of a snowboard course (currently known as a “halfpipe”) to maximize the production of “vertical air” by a skilled snowboarder. "Vertical air" is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tance above the edge of the halfpipe. Tailor the shape to optimize other possible requirements, such as maximum twist in the air. What tradeoffs may be required to develop a “practical” course? PROBLEM B: Repeater Coordination The VHF radio spectrum involves line-of-sigh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his limitation can be overcome by “repeaters,” which pick up weak signals, amplify them, and retransmit them on a different frequency. Thus, using a repeater, low-power users (such as mobile stations) can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in situations where direct user-to-user contact would not be possible. However, repeaters can interfere with one another unless they are far enough apart or transmit on sufficiently separated frequencies. In addition to geographical separation, the “continuous tone-coded squelch system” (CTCSS), sometimes nicknamed “private line” (PL),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problems. This system associates to each repeater a separate subaudible tone that is transmitted by all users who wish to communicate through that repeater. The repeater responds only to received signals with its specific PL tone. With this system, two nearby repeaters can share the same frequency pair (for receive and transmit); so more repeaters (and hence more users) can be accommodated in a particular area. For a circular flat area of radius 40 miles radius, determine the minimum number of repeaters necessary to accommodate 1,000 simultaneous users. Assume that the spectrum available is 145 to 148 MHz,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in a repeater is either 600 kHz above or 600 kHz below the receiver frequency, and there are 54 different PL tones available. How does your solution change if there are 10,000 user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