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讲解学习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讲解学习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讲解学习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讲解学习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的

七点建议

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们周围世界的规则,她们需要别人对她们的期待;她们和别人怎么相处;她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她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她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先前我只是告诉女儿,“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并没有对她表达出来;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如果父母的话对孩子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立规矩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矩的后果明确告诉她。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

【读书笔记】给孩子立规矩的建议

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 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们周围世界的规则,她们需要别人对她们的期待;她们和别人怎么相处;她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她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她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先前我只是告诉女儿,“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并没有对她表达出来;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如果父母的话对孩子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立规矩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矩的后果明确告诉她。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第六,规矩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从数学角度来看,一次不足以称为习惯;习惯是多次积累的后果)。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亲自体会一下"放纵”的后果。winner前一阵子她要求周末两天每天吃两次冰激凌。我对她说冷饮吃多了会不舒服,她不理解。我就依着她周末两天每天吃两次,一个星期过后,她开始咳嗽、流鼻涕,还吐了两次清水,说她"难受、不舒服”。我告诉她这就是冷饮吃多了的后果。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要求过一天两次冷饮,而是主动约束自己,只吃一次。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就换一种办法,不一定正面要求。比如宝宝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我们劝她吃青菜,告诉她吃青菜的好处,她就是咽不下去,我们也不要求她一定吃。经常做一些带青菜馅儿的食品,比如包子、饺子等,以此种方式让宝宝进食青菜。每顿饭的青菜,我们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让她看着眼馋。有时她会主动要求吃一些,还对我们讲道理:“吃了这个菜,我就身体就健康了,没病了,还长高了”。

关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一篇文章

关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一篇文章 一、爱孩子 天下父母谁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所接受和认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急功近利,恨不得能让孩子一下子就成才扬名,因而采取一些条条框框约束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并且还冠冕堂皇地说这么做都是为孩子。作为孩子,他的智力和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要他体谅父母的这种苦心并付诸行动未免要求过高。在孩子们的眼中,爱不是训斥,不是因学习成绩不好或是做错了事导致的拳棒相加;而是一个亲切的拥抱,和风细雨的交谈,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个淡淡的微笑和一点小小的安慰。这样可以增进你与孩子的感情,使你的孩子不再对你敬而远之,也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再惧怕你;而变得喜欢你,也不会出现你一抬手就躲的局面了。我认为家长给予孩子的不单单是修改作业等一些小事,而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与引导,同时更是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所谓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把孩子的坏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发现孩子有一点错误的矛头时,就应及时制止,这样做才是对孩子负责任。 另外,爱孩子也可以让你的孩子在错误中成长。有些家长在早上一醒来就开始唠叨,快点起床,不然要迟到;认真刷牙,不然要长虫牙;一定要吃鸡蛋,喝牛奶,不然营养不良。孩子放学一回来,又开始唠叨:这手、衣服怎么这么脏,快点洗手,快去做作业;快点吃;快点睡觉。无数个快点,无数个不对,无数个指责,成堆的禁止出错的语言让孩子喘不过气来。于是,有的孩子开始紧张怕出错,有的则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我做的,我偏要做。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管不住了,对于这种情况,你不妨试试换一种方法与他交谈,比如说:今天起床比昨天快了一分钟,这是你今天表现最好的地方,妈妈奖励你一杯牛奶。我想,这样的话语孩子比较愿意接受。再如,看到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很少的作业也要很长时间完成,你可以说:今天你已经能够主动地写作业了,有进步,既然有进步,那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点作业还难吗?小孩子都喜欢表扬,尽管有一些话语对于我们来说是谎言,但我们出于良好的目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乐,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另外,很多家长经常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但极少会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会终生受益,孩子不停地阅读,就永远不停地学习。很多家长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经常教孩子学习课本的东西。我认为倒不如花点时间和孩子进行有益的阅读。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可是孩子不看怎么办?”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

家庭教育:给孩子“立规矩”的方法

很多人也提倡“不走寻常路”,觉得循规蹈矩的人简直蠢透了。 的确,“循规蹈矩”容易跟“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等现代社会不推崇的理念连在一起。但对年幼无知的孩子来说,守规矩≠循规蹈矩。 守规矩≠循规蹈矩 社会本身就是有秩序的,而孩子们还缺乏自制力,家长需要帮助他们明白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如何学会守规矩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当孩子年龄越大,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越强,也就越能够意识到规则给他带来的好处。他会发现,当他按照规则去游戏的时候,通常会获益更多,如果没有规则,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所以你会发现,四岁左右的孩子,特别在乎自己有没有赢,有没有得第一。 当然,这个守规矩的过程有些孩子需要的时间会长,有些孩子需要的时间会短——守规矩其实也跟孩子脾气秉性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脾气可大呢,你要跟他说点啥事,他根本不听。” 不愿意遵守规矩?那孩子脾气大,不愿意遵守规矩,可能说明了什么呢? 可能我们立的这个规则不合适;

就是我们在立规则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自主选择性; 就是立下的规则一旦被孩子打破,我们会觉得受不了——我都跟你说了,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呢?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 我们可以在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和孩子共同讨论和修正规则。很多时候,规则不是和孩子讨论一次就制定好了,而可能是一个充满反复和波折的过程。 不过,经历了波折之后建立起来的规则,往往会让孩子铭刻在心,孩子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成长。 6个方法给孩子“立规矩” 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 不要让你的规矩成为“黄灯”。交通信号灯上的黄灯亮了,意味着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所以给孩子立规矩,一定是要么是“红灯”要么是“绿灯”,可以就是可以,不行就是不行。告诉他们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 在游戏中践行 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规则的意义,知道不守规则,就会被淘汰出局,懂得一个游戏如果没有规则作保证,就没办法顺利进行。这样,

给孩子立规矩的二十条规范标准

-------2012年4月4日 近年来,很多父母接触到“爱和自由”的育儿理念,并付诸实施。有些父母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困扰:给孩子自由,是不是意味着不“管”孩子?如果约束孩子,是不是意味着我没有给他足够的自由?孩子受到约束后,哭闹得厉害,我是不是伤害他了? 的确,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没有享受过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没有享受过真正的自由,没有和父母以及他人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疆界,所以当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爱和自由的度应该怎样把握。 简而言之,爱和自由不意味着对孩子有求必应、包办孩子的生活、听任孩子为所欲为。爱和自由不意味着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只要一哭闹,家长立刻乖乖“投降”,顺从孩子的一切要求。这不是自由,而是娇宠,这样“惯”出来的孩子散漫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真爱需要我们保护孩子,保护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孩子过上有规律、有规则的生活。 自由不是放纵,而是与责任相辅相成,有多大自由就要担负多大责任。大自然的安排是合理的,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他的“破坏力”成正比:孩子很小的时候,力量薄弱,不能对他的环境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恰是他到处爬到处摸的探索时期,我们在保护他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他自由探索。孩子大一些,“破坏力”提高了,相应的规则也需要逐步引进,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儿童需要成年人树立规则,因为规则给儿童安全感。曾经有人做过以下两个测试,生动地说明儿童对规则的需求。 例子:5岁的明明坐在餐桌前,慢吞吞地吃着早点。妈妈在着急:“明明,快点,我要迟到了。再不快,妈妈被开除怎么办?” 明明好象真的不关心妈妈似的,仍在慢慢地“品尝”那点粥。

“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明明妈妈在叹气。 晚上,明明的妈妈生气地把明明的事告诉爸爸。爸爸更加生气对明明说:“早知这样,不如不生你。”怎么给孩子立规矩?孩子需要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 规则。他们需要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他们和别人怎么相处。他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他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他们需 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他们“学习—发现”的 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 明明妈妈只是告诉明明,“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她并没有传达出来。 第二,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明明妈妈告诉明明,“我要被开除了。”可是,事实是, 也许她每天都这么说,开除这件事并没有发生。如果这样,就等于说了谎。孩子更不把她的话当真。甚至,也许孩子还巴不得她呆在家里呢!我儿子小时候最盼的几乎就是我不上班,被开除在家带他。所以,明明的妈妈如果估计出一个合理 的时间,比如30分钟,让明明吃饭,吃不完,就不让吃。这可能比说“我被开除”要好。 第三,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四,自己能解决的事就别再告诉配偶。明明早上吃饭慢这件事,明明的妈妈作为一个成半人,应该能够自己解决。她把这件事告诉明明的爸爸,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会想,我妈妈也就这么回事,能把我怎么样?她什么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不要把孩子的教育只交给老师,我就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谈几点自己的意见。 小学阶段父母们该如何教育孩子,我认为家长要记住六个字,抓住三个关键阶段,做好三件事。你就算得上是称职的爸爸妈妈。 这六个字是:耐心、询问、鼓励 耐心 家长要有耐心陪着孩子慢慢长大,要接受这个现实: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动作快,一下子养成各种好习惯,一下子什么都做好——否则这个家长也太好当了。询问 孩子放学回家,要和孩子聊聊天,问问昨晚的作业有没有错的、上课的内容会不会、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询问很重要。有的爸爸妈妈回到家就自己玩手机、看电视,从来不和孩子沟通。如果平时确实很忙,抽时间就要多陪伴孩子。家长一定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不能偷懒。 鼓励 对孩子一定要多鼓励,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不要总是拿孩子和别人比,这样只会打击孩子。 这六个字说起来容易,真的要一直做好却很难。 学生家长要做好的三件事 第一件重要的事----- 兴趣 培养孩子的兴趣很重要,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才有后劲,对学习没兴趣就完了。这个兴趣,既包括学习兴趣,也包括学习之外的兴趣。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帮孩子培养起一两种兴趣爱好。就是希望能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什么都可以接触到,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喜欢的。 第二件重要的事---- 习惯 进入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幼儿园以养育为主,小学开始以学习为主——学习生活正式开始了。 有家长问孩子做作业要不要陪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父母是有必要陪的,直到帮助孩子把习惯培养好了之后才可以放手。比如毛润德,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每晚写作业我都会陪在旁边,看他的一举一动,有错及时纠正。现在好的学习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但也有我忽视的地方,毛润德握筷子和写字的动作都不正确,我现在一直在帮他纠正。 第三件重要的事------- 性格 父母的感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会非常有帮助。父母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爸爸妈妈责任最大,但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或者自

家长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家长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很多孩子在学校没有规矩,家长对此非常头疼。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规范孩子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削弱孩子的独立性,会让孩子产生负担。那么应该怎么理解对孩子的规范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没有框架的自由,孩子容易迷失,而且没有安全感。规矩的培养,也是心智成熟的过程。没有规矩和爱,孩子会失去感恩的能力,会对任何事情都失去敬畏,学不会谦卑和自信。所以孩子应该学会以现实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家长也需要用合适的方法给孩子立规矩。 对于如何规范孩子: 第一,父母对孩子的规范尽量一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很正常,但是父母在孩子执行规则面前要保持一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可以事后再做沟通。 第二,规矩应该是事先说定的。孩子经常通过家长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的反应来判断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如果家长只是根据情况和心情来把握尺度,或者家长双方的意见不一致,就会使孩子产生混乱。如果这种混乱重复下去,孩子就会错过了熟悉规则的时期,进而养成一些不利于成长的坏习惯。 第三,对孩子的规范也要体现父母的爱。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不要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觉得父母不爱他了。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孩子爱抚,在他情绪不好或者哭闹反抗时,父母不要为了威严而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第四,规范不能等同于专制。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逐渐给孩子立规矩,了解社会规则、道德原则、风俗习惯以及行为规范。适当的规矩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希望给孩子“相对的自由”,也就是说在行为上给予孩子“框架内的自由”。 第五,表率非常重要。规范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父母更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父母不能单方面地要求孩子,自己却做了违背已经制定的规范的事情,这样在孩子面前就丧失了信誉度和权威感。家长不要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情绪好坏来对待孩子是否遵守规则。好的效果在于坚持,家长更不能在监督的过程中不坚持原则,使规范变了质,这样规范仅仅流于形式。

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

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 很多家庭中真实的情况,父母都在家里,但是孩子却得不到,有效的陪伴,渐渐,被冷落的孩子走向冷漠和凶险,有时候,忙碌也是一种残忍孩子渴盼与父母相处的时光,这时光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的意义,远胜过金钱!那么如何有效陪伴孩子呢? 首先,父母要保证基本陪伴时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为每周21.2小时。在0-6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明,亲子陪伴尤其重要。做游戏也好,谈话也好,电话里也好,视频中也罢,总之一定要花时间给孩子,这段时间属于你和孩子。可能不花钱或只花很少的钱要紧的是彼此珍惜这份亲情流动的时光。忙永远只是借口,人们总是把时间用于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上,你也许需要知道:陪伴孩子就是最有价值的事情物质满足不等于陪伴,物质满足可让父母自己内心平衡,却无法填补孩子内心缺少爱的虚空;妈妈单独的守护不等于陪伴,妈妈只能给予孩子母性的爱,而自信、力量、与世界的关系和联结,这些是需要爸爸的引导和示范的,父亲怎能缺席? 第二,有效陪伴还要求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全心全意,倾情融入,不可人在心不在伴的解释是成为他人的一半,思想、行为、精神倾情融入。多和孩子快乐互动,坐下来和孩子一起搭积木;雄开纸和孩子一起画画;頭下来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和孩子一起看他最喜爱的动画片,一起笑得人仰马翻;和他快乐的谈话,用你和的表情和温柔快乐的语调,帯给他信任和安全感。每一件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刻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有的父母,人虽然在孩子身边,心却不在。“陪”孩子逛公园,当他一脸期待地问你秋天叶子为什么会变黄,你却在和旁边的妈妈交流本季的流行时尚。当你“陪”他画画,他兴奋地向你描述他眼中的世界,你脑子里挂念的却是今晚的饭局,嘴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嗯"。常看到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左右可孩子却总是一个人自言自语或者自己玩,父母好像没听到孩子的说话,在想自己的心事,没心情体验陪伴孩子的快乐,这样的陪同不算有效陪伴:你一次又次地让他失,也许有一天,他也会把你拒于心门之外。 第三,有效地陪伴中,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以他的需求为导向,为他的成长提供支持。关于玩要,要让孩子控制整个活动进行。玩什么和怎么玩都让孩子选择,策划活动,包括去哪里、看什么、吃什么等等。父母只需要给予孩子鼓励、建议和必要的支持。假如孩子喜欢画画,而且很有天赋,我们就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画,接触各种各样的绘画本,画材。我们提倡,家长一定要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为孩子提供教育和学习资源。

初中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初中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先一起听听故事吧: 从前有个小和尚,出家不久就觉得整天清扫院落、熬粥做饭、外出化缘没什么意思,便 请求师父教他点儿技术。师父说:"那你就学剃光头吧。"他告诉小和尚,剃光头不是件容易的事。刮重了,要刮出血来;刮轻了,头发刮不下来。小和尚非常有信心地说:"徒儿听懂了,一定按师父的要求做。"老和尚让他先拿冬瓜练习。小和尚每天从早到晚,废寝忘食地练,技艺越来越有长进了。就是有个习惯不好,他每次刮完后,总是将剃刀"噌"地插在冬瓜 上。师父叫小和尚别这样做,告诉他,这种习惯不好。可是小和尚不以为然,想:这不是练习吗?又不是真人的脑袋!每次背着老和尚,他还是这么做。后来,小和尚的手艺越来越高。一天,师傅叫他给剃头,小和尚剃得又快又好。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他剃完,要去取水 给老和尚洗头时,便顺手将剃刀"嘈"地一下插了下去,师傅"哎呀"一声,小和尚猛然惊醒: 这不再是冬瓜了。悔不该当初不听老和尚的话呀!看着师傅满头流血的痛苦样子,小和尚哭了。 不知道听完这个故事,孩子的表情是笑了还是静静的思考,其实孩子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我们简单的举一些我学生的例子: 1、平时做数学简单试题时总是不写过程,等到家长和老师说的时候总是说:平时省电时间嘛,一到考试的时候我一定写好。最后结果:过程扣分! 2、平时做作业总是一边做一边听歌或者干别的事情。最后结果:什么事情都没做好。 等等。。。 那么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哪些学习好习惯呢? 1、课堂学习习惯:预习-专心听讲-记好笔记-大胆发言-善于提问-回家复习-巩固。 2、作业习惯:书写整齐-独立完成作业-整理错题。 3、分散记忆:中考英语词汇要求1617个,三年共1096天,平均每天1.4个,有谁记不住吗? 4、阅读习惯:有人说孩子如果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就等于在孩子的心灵中装上了一台 成长的发动机。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孩子读书快乐第一,在快乐的基础上对孩子正确引导。 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参考): 1、家长要以身作则,不在家聚众打牌,不在孩子做功课的时候看电视,总之,在家尽 量不做分散孩子注意力、影响孩子学习的事。 2、孩子放学以后,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时间规定,一般不随意更改。

家长陪孩子的成长体会

家长陪孩子的成长体会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普天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可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要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为此,我请教过孩子的老师和其他家长,也买过这方面的书籍、光盘,经过长期的学习、摸索与总结,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在我的孩子身上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在这里,我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教育孩子的一些粗浅看法,与孩子家长们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为我们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科学、快乐的成长空间。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长幼之间的关爱和互敬,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不能把工作中的烦恼和不愉快带进家中,带给孩子。不要随意向孩子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加聪明、活泼,孩子在成长,我们家长也必须得不断的学习成长,汲取崭新的事物和知识。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我女儿今年七岁,刚上二年级。有一次,先生问女儿:“凡凡,你长大后,希望做什么样的工作呢?”当时我也在场,我对这个谜底充满了期待。只见女儿作了片刻思考,大眼睛骨碌一转,以极快的语速和轻松的神情回答道:“在家炒股。”那一刹那,我懵了!我是个自由职业者,时间比较自由灵活,经常在电脑前看股票。她一定是觉得坐在电脑前炒股是轻松愉快的事情,进而把它选作自己将来理想的职业。从那时起,我开始重新反省自己的日常言行,紧接着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增减与调整。争取做到:在孩子面前,不看股票、不玩游戏、不网聊,不给孩子带来任何不良影响。 这样一来,我的空余时间也就多了起来,我开始尝试做些各种各样的小点心。现在,绝大多数中式点心对我来说都不是难题,自夸一下啊,手艺还不错,呵呵。最近,我还学会了做生日蛋糕。我自己多掌握了一门技能,孩子也很喜欢观看我制作点心的过程,有时还一起帮忙做,加上她自己的创意,我们彼此都开心,吃起来也就更有一番味道了。由此可见,平时,我们家长的所作所为,孩子们都在看着,同时也会影响孩子,我们应该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熏陶孩子。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 孩子与生俱来就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参与其中,获得体验与成功的快感,我们不妨给他适当地创造这种机会。我的孩子一岁多时,学会自己进食,两周岁时会自己穿简单的衣裤,在托儿所的表现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强,经$2老师的夸奖。虽然孩子一开始在做这些事情时,完成的并不好,但是我不断的给她尝试的机会,并加以鼓励,直至她成功。孩子从小和我分床睡,在她四周岁时,她说她是个大孩子了,提出要独自睡一个房间,当时我心里没底,但还是同意了她的请求。头几个晚上,半夜里我总要起来看好几次,偶尔也会发现她把被子蹬掉,但是大多时候她都把自己裹得很严实。后来,我一般不会再特

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

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 小学生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教育学术报告 两河口镇中心学校周源立 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一直都是家长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她们在培养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到底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小学生家庭教育观念呢?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

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

学会正确的给孩子立规矩

学会正确的给孩子立规矩 一招出天下太平 可能在快要吃晚饭之前,孩子偏偏要吃饼干,想着孩子一会因 为吃了零食而不吃饭的情景,妈妈拒绝了孩子的请求。接下来就是哭闹、纠缠不休,妈妈没了耐心,一气之下,以暴力结束了这场闹剧。 孩子哭哭泣泣地去饭桌那吃饭了,看似被立了规矩。但其实呢? 很多爸爸妈妈常常认为“给孩子立规矩,他又不听,有什么用,只有一招最灵验,那就是打!”打孩子是万万要不得的,暴力会摧毁 孩子的自尊,在孩子的心里埋下恐惧、愤怒和仇恨的种子,也在暗示 孩子一切问题都能够使用暴力来解决。还有一些其他的惩罚手段也不 可多用,尤其要注意,行为和惩罚之间一定要有通顺的逻辑关系,比如,“你要是把子弹对着别人发射,我就必须没收它,不让你玩儿, 以免你伤害别人。”做出这样的承诺之后,一定要履行诺言,而不是 威胁了又威胁,雷声大雨点小,让孩子觉得你仅仅在吓唬他,次数多 了他也就不把你当回事了。比如孩子闹着在吃晚饭之前吃甜食,妈妈 能够对他说,如果他现在吃甜食,就没有晚饭吃,一直到第二天早上 起来才能够吃东西。孩子可能马上不吭声了,因为他知道,妈妈绝对 说话算数,为了一口甜食而损失晚饭,实在不划算。 不一致导致混乱 孩子犯了错误后,爸爸妈妈也许会立场坚定地要给予处罚,但 是爷爷奶奶往往就会替孩子求情了,甚至会用自己的来压制爸爸妈妈。这种情况是最要不得的。 在给孩子立规矩的过程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 态度都应一致,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 否则的话,孩子很快会找到家长之间的“空子”,会因为有老人的撑

腰,变得不明是非、不讲道理,难以教育,这种局面一旦形成想要扭 转就难了。 坏规则目的不明 我们给孩子立规矩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让他们学会自律,学会心 中有规矩,但是爸妈回想一下,自己的做法对吗?给孩子立的规矩对吗? 比如说这个规矩其实无关紧要,但是在爸妈看来是很重要的, 于是就用自己的意愿去强加给孩子,这样到最后只会让孩子迷茫,到 底这种规矩是该立还是不该立? 其实很多时候大人之间为了所谓的“面子”常常给孩子树立一 些自相矛盾的规矩。最经常碰到这种情况的就是两家孩子在一起玩, 抢玩具。小孩往往觉的很困惑,为什么自己的玩具被抢走了要去抢回来,大人却不让“让别人玩一会儿嘛,不要那么小气”等到自己去抢 别人的玩具时,大人又说“不许抢”,反正怎么做都不对。碰到这种 情况该怎么办?的就是尽量把他们分开,如果他们不能轮流玩,都要 同时抢同一个玩具的时候,就把那个玩具收起来,干脆谁也别玩了。 做过头过犹不及 给孩子树立规矩时,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不要 太严苛。小孩子的理解水平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水平也不强,树 立十分复杂、艰难、严格的规矩,不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 糊涂。不要制定太严格的规矩或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 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他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 重他的态度,却会让他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 如果大的规矩有了,小处不妨能够宽松一些,不能过度苛求完美。爸妈想想我们自己还不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经常“违规”吗?有时,也能够在孩子的要求下,偶尔放宽一下“政策”,比如中午看

家长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分析

家长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分析网上曾流传着一个初中生的作文,叫《只要你们看着我便好》,文中的这段话使多少父母随之感伤: “……我们搬家了。好像一块镜子被打碎了似的……父母亲的工作,都有了不错的发展,餐桌边却是再难觅到他们的身影…… ……我渐渐习惯于关上门缩在自己的房间里。一呆就是一整个晚上。我不愿意一个人坐在空寂的客厅,我愿意一个人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我一人足以将它充实。” 京翰教育心理老师提醒家长,孩子就这样不疾不徐地写着,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家,应该是圆圆满满的饭桌;家,应该是与家人坐在沙发上的和和乐乐。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真的太重要。若缺少了对孩子的陪伴,这些后果不禁令人深思…… 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我们做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才可以随便撒个娇,倾诉心里话,就算是偶尔犯了小错也会得到爸妈的宽容。 而长期被忽略了陪伴的孩子,那些撒娇、倾诉和分享的情绪,都只能憋在自己心里,长此以往,变得越来越早熟,孤僻。 变得胆小敏感,缺少勇气 有些孩子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上台不敢表演说话。性情也越来越脆弱,动不动就哭鼻子,闹脾气,很让爸妈们很头痛。 可爸妈们不知道的是,也许当别的妈妈在给孩子喊加油时,孩子只能安静地在旁边看着;别的小孩又说自己的爸爸多厉害时,他也只能默默地羡慕着。没有爸妈的陪伴和鼓励,孩子只会越来越害怕展现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 作为父母的深知,童年时代是孩子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孩子的事务管理、时间管理的习惯养成的关键。若没有父母的良好指导和帮助,孩子的懒惰、娇惯等习惯一旦养成,往后纠正起来就会难上加难了。 喜怒无常,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 长期得不到爸妈的陪伴的孩子,不管是进步还是失落,都没有得到适度的关注。但这个时期的孩子,正是最需要关注和爱的时候。有的孩子常常通过摔碗、大喊大叫等,来吸引别人目光。都是因为缺失陪伴,以此来博取爱的表现。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教育专家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 ——教育专家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教育篇: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仅仅讲道理,有时适当能够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实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理解,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持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度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度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度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如何帮助孩子立规矩

父母该如何帮孩子立规矩? 家长来信: 我的儿子是爷爷奶奶的命根子,属多代单传的男丁。刚生下来时,他由4个保姆轮流照顾着,六年来,他一直都在绝对溺爱和宠护中长大。他出门从不走路,凡事都要照顾,眼看快到上小学的年龄,却毫无规矩和能力可言。 每天面对这个孩子,身为母亲,我非常着急,却不知从哪里下手。请问:如何才能改变这个状况?您愿意帮助我吗? 专家: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说:“爱不只是给予,它是合理的给与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而合理,不能只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判断以及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然而,这些年您们给予孩子的爱,是一种近似于病态的爱。我之所以这样说,其根据来源于您信中所反映的各种现象,比如:孩子有脚不肯走路,有手不愿干活,没有照顾自己的本领,无法离开家长和家庭的庇护。这不能说这不是一种爱的失败和爱的悲哀! 您的家人高度重视这个男孩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这个孩子是您家多代单传男丁,他很宝贵。但我要提醒您别忘了一个事实,即:只要他走出您的家门,这个宝贝就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所有的特殊照顾都不存在,一切事情都必须靠他亲力亲为。如果按照您现在的抚养方式继续下去,我可以很诚实地告诉您,这个孩子将成为一个缺乏基本素质,基本品德,基本规矩的低能儿。

建议这位家长朋友: 1、必须彻底改变您家全体成年人的育子观念和爱孩子的方法。因为你们是家庭的领导,你们是孩子一切毛病的制造者,如果你们不变,孩子的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决。 2、针对孩子的现状,全体家庭成员可以反躬自问一下,为什么爱了6年后的结果会如此不理想?这究竟是谁之错?谁之过?希望通过这种问责制,使你们清醒地认识到:娇惯溺爱,包办代替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不仅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摧残儿童的创造力,还束缚儿童的思想发育。 3、请勇敢地告诉孩子,是由于你们的教育方法不正确,才导致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毛病。在你们向孩子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请求原谅的同时,还要积极动员孩子赶快行动起来,和家长携手,制订出纠正不良习惯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4、请你们尽快统一爱孩子、教育孩子、管理孩子的标准和尺度,请用残酷的现实,让每个家庭成员真正明白:爱,是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首要任务的。孩子是独立的人,是社会的人,他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家里,不可能永远依靠父母。一个不懂规矩,没有能力的孩子,是无法走出家门,无法适应社会,无法生存下去的。 《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俗语也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班规、校规就是礼,就是规矩。 然而,现在有许多家长一味强调孩子的自由发展,对他们的各种物质要求,言听计从,出手大方,但却相当忽视规则意识的培养。这些家长的行动,导致孩子错误的以为,家庭、学校、社会、父母、外人统统都是没有区别的。 这样一个从小不受约束,没有规矩的孩子,在人群中更容易受到挫折,比如:他可能在幼儿园因抢玩具受到同伴攻击;在小学因上课讲话屡受批评;在工作中因无视制度而受到处罚……而这些,往往不是因为他不了解规则或故意违反规则,而是由于他没有规则意识造成的。 因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仅仅是一条经济定理、社会规范,更是一个人生的铁律。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没有规矩、没有制度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个人如果没了规矩,就有可能游走在危险的边缘。 综上所述,我认为,规矩就是规则。规则对人类而言,既是行为的准则,也是保护自己的准绳。

给孩子立规矩课件

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们周围世界的规则,她们需要别人对她们的期待;她们和别人怎么相处;她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她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她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先前我只是告诉女儿,“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并没有对她表达出来;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如果父母的话对孩子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立规矩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矩的后果明确告诉她。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

家长应如何培养与教育孩子

谈谈家长应如何培养与教育孩子 孩子是家庭的圆心、祖国的未来,但是面对目前独生子女的培养与教育问题却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难题。每一个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这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寻得自己的位置幸福美满地度过一生。为此,作为父母的我们总在乐死不疲、孜孜不倦地为你孩子的发展与未来呕心沥血地工作着,以雄厚的经济为基础,来给心爱的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然而,不是所为付出就都能得到收获的,还是有许许多多的父母面对自己心爱的孩子在学习中显得茫然与无奈而无奈与悲哀,因此如何培养与教育孩子,在作为父母的我们心中永远一道深深的坎,也是一个令人值得深思的话题。 孩子也是一本书,很多家长只顾往后翻,但真正读懂却十分不容易。作为家长我们要与孩子勤交流,以好朋友的身份去关注、帮助孩子。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设身处地地为孩子考虑,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读懂了这个世界,这样一来,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我们要多与孩子交流,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骂,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这样,我们才能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灌输给孩子,有效地防止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 当家长的在听孩子发言时应该要有耐心倾听,无论孩子讲什么,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倾听,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解决矛盾的一个途径;不要随意指责或草率评论,家长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让孩子自己把话讲完,避免随意指责引起双方不快。当孩子充分

地表达意见后,家长应作出积极的姿态,这是个不错的想法,但如果能够在改进一点或更完善就更好,家长的积极反应可以让孩子使孩子的心情变得愉快,有利于双方下一次的交流。 不要让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其它孩子的长处比,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适适度地肯定孩子的长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关键是父母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慧眼,对孩子的考试成绩要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允许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个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喜欢通过强化自己的知识,也有的喜欢独立学习、静静思考,这些都应该给予尊重。 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让孩子知道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不要不闻不问,对于孩子坏的学习习惯,不能一味地加以指责,而应去引导他改正,让他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要教育孩子养成“不耻下问”、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难题等良好习惯。教孩子学习知识要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不要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对人的一生和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只有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氛围中才能茁壮成长。其次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求知欲的一种反映,我们不但要尊重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要主动挖掘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确切、简单地给予答复,并引导孩子通过读书、思考,去寻找完美的答案。随着知识的积累,孩子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