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表格整理)

关于泛化:

泛化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概念。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发生,遵循刺激——反应原理,各种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对象就是外在的刺激物(环境、生活事件等)或者说这些刺激物引起了这些反应。求助者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如果不再仅仅被最初的刺激事件引起,或者说同最初刺激事件相类似、相关联的事件,甚至同最初刺激事件不类似、无关联的事件,也能引起这些心理和行为反应(症状表现),那么,这种现象就叫泛化。以上各类问题的泛化程度不同,所以问题的分类性质就有本质区别。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

需要区分的是:

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

2.1 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2 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常形。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变形。

2.3 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

2.4 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第一类型——心理问题

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即——符合刺激性质、反应持续时间、反应强度、是否泛化四标准。

诊断标准

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产生的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不良情绪持续满一月,或间断持续两月以上仍不能自行化解

不良情绪在理智控制下,能保持行为不失常,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社会活动,但效率有所下降

不良情绪激发因素仅限于最初事件,没有泛化

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诊断标准:

激发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并体验着不同类别的痛苦情绪

从产生痛苦情绪始,时间持续(间断或不间断)超过2月

会短暂地推动理性控制;后来的持续中,难于自行缓解;对生活、工作和社交有一定影响。痛苦情绪的激发源泛化

排除标准:注意与神经症进行区别

内心冲突的性质: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现实的或道德性的,

时间:持续时间1年以内

如果在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后的一年内,求助者在社会功能方面出现严重缺陷,那么,我们必须考虑神经症的可能性。

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

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有时,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点者列入

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

4.1 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2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 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分

主要从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这四个维度出发。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注:对青少年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严重心理问题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别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明显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严重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区别

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两个方面。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在2月到6个月内。神经症

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明显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较长(三个月以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区别

鉴别的要点主要从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症状已具有某种较典型神经症的表现,只是症状的严重程度较神经症轻、持续的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重,尚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三原则:

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自知力/无自知力)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外部原因,人格的稳定性出了问题)

3.一般心理问题

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

自责等)。

时间: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间断持续两个月。程度:

1)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 2)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3)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

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4.严重心理问题

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痛苦情绪。时间: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程度:

1)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

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2)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

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5. 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特点: 1)有自制力 2)精神痛苦 3)持久性

4)妨碍社会功能

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6. 神经症的临床分型

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

7.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恐怖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神经衰弱症状

2)严重标准:主观上无法摆脱的精神、情绪、内心痛苦;客观上社会功能受损,无

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1个月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障碍、严重精神障碍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神经症性与神经症的区别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神经症性与神经症的区别: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区别: (一)、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须满足条件: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不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情绪反应没有泛化。 1.现实因素激发——因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常形冲突) 2.持续时间较短——时 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满1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2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是心理冲突持续) 3.社会功能常态——度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理智控制下,人格没有明显异常,行为不失常态,生活学习社交基本正常,但效率下降。 4.反应没有泛化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二)、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强烈刺激、时间持久、反应强烈、反应泛化。 1.强烈刺激——因 引发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求助者体验着痛苦情绪。(没有引发心理冲突,而是直接导致痛苦情绪) 2.时间持久——时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3.功能受损——度 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1)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2)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 (3)社会功能受损——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4.反应泛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情绪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还没有把握诊断是还是不是神经症,但可以给予可疑诊断。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从五个方面诊断:心理冲突、持续时间、精神痛苦、症状泛化、功能受损。 1.变形冲突——因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内容 1、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2、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3、观察和他人反映: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4、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5、咨询目标的制定: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6、咨询方案的制定: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 7、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8、咨询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参考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读初

如何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

一、心理异常鉴别诊断 1.心理正常、异常三原则 郭念锋教授认为:为了区分心理的正常和异常,就应该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以心理学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性定义为依据:,才能使该问题明确化,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是脑的机能",我们有理由提出以下三条原则: 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有无幻觉、妄想、自知力)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样感觉的刺激,物,那么我们必须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另外,一个人的思维内部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这时我们便说,他产生了妄想,这些便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和行为的关键,我们称它为统一性(或同一性)标准,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性,必然不能被人理解。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 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其实这一指标已涵盖在上述标准之中,"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或者说"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丧失。在精神临床上,还把"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指标,其实.这一点也包含在上述标准之中,因为若要以客观事实来检验自己的感知和观念,必须 以认知与客观现实一致性为前提。上述标准对鉴别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等症状很有效。 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协调一致) 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成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部分但 它自身确乎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 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比如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述说自己内心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

一例高三女生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高三女生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张丽[关键词]高中生;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一、一般资料来访者:陈某,女,18岁,高三复习学生,出生在农村,与父母同住,有一姐姐,已结婚。父母经商,在家的时间很少,对其关心很少,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史来访者属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父母亲忙于经商,多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回忆六七岁时,一个夏天的中午,与本村的几个小朋友在村头的路边玩耍,曾经受到过一男子的惊吓,当时父母在外经商,没有跟父母说这件事。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奶奶经常对来访者说女孩子大了要自重,不要与男孩子在一起打打闹闹,否则别人就会笑话“不正经”。陈某自我要求高,学习成绩好,自尊心强。因父母工作忙,对其心理成长方面关心得很少,所以陈某养成了凡事藏在心里,不与人交流,遇事自己拿主意、自己处理,非常独立要强的性格,对许多事情尽量做得尽善尽美。精神状态:来访者有一定害怕、紧张、担心、情绪低落等焦虑、抑郁和恐惧表现。身体状态:有出汗、失眠、心慌、发抖等躯体不适感,但体检报告均正常。社会功能:学习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心理测验结果:根据来访者以上资料的分析,选择以下心理测验:SCL-90、SDS、SAS。测验前对来访者说明测验对其心理问题诊断的意义,并征得了来访者及其家长的同意。1.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2.6,强迫症状1.5,人际敏感2.7,抑郁2.5,焦虑3.2,敌对1.8恐怖2.8,偏执1.0,精神病性1.4,其他1.5;总分178;阳性项目数44个。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可以考虑筛选阳性。2.抑郁自评量表( SDS)分:粗分46分,标准分57分,提示有轻度抑郁。3.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5分,标准分68分,提示有中度焦虑。三、主诉主诉:害怕擦黑板,一想到擦黑板就紧张、害怕、心慌、发抖,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降四、观察和他人反映心理咨询师的观察:来访者衣着整洁,头发整齐,脸色稍带疲倦之意,讲话语速较快,言语流利,声音清晰,眼睛发红,意识清楚,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擦黑板、高考时,表现出明显的担忧和焦虑,手开始搓动,后背一会儿靠在椅子背上,一会儿又离开,明显不安和紧张。父母反映:高考失败对她打击很大。虽然自己主动选择复习,但这学期能看出她压力很大。最近几个月老发脾气,家人都觉得是压力大造成的,最近学习成绩不如以前,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家人心里也很着急,但又帮不上忙。老师反映:陈某曾提出过调到复习班去,但因学校已经这样安排了,就没同意。陈某好像是很失望。这段时间学习状态不是很好,看上去很焦虑。开始学习成绩是全班第一,现在已经下降到二十多名。五、评估与鉴别诊断1.心理状态的评估:求助者有害怕、紧张、不安、情绪低落、担心、发抖、失眠等心理和躯体症状,痛苦情绪自己不能摆脱,学习效率下降。由此可判断来访者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属于心理不健康状态。2.诊断:神经症性心理问题。3.诊断依据:(1)身体症状检查,各项结果呈阴性。(2)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什么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3)痛苦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两个月,未超过三个月。(4)精神痛苦难以自己解脱,对学习、人际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5)出现了回避行为。(6)本案例虽有恐惧的症状,但持续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重,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最终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改变来访者错误的认知观念:“我高考失败说明自己很无能”;“我喜欢男同学是不正经,是坏女孩”。(2)消除来访者的不良情绪:日常学习中的焦虑,对擦黑板的恐惧,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和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

例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报告

一例高中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 单位:姓名: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例高一男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对来访者问题的分析、评估与诊断, 确定为一般心理问题, 属于新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与来访者沟通协商后, 确定了咨询方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咨询技术, 使其改变了绝对化认知倾向, 消除了仅凭两次考试成绩未达到预期目标就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等不合理认知和对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走神的过度焦虑状态。经过六次咨询, 引导来访者建立了合理认知, 增强了自信心与社会适应能力, 改善了不良心理状态, 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行为认知疗法,学校适应不良 一、一般资料 (一)基本情况 李某,男,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从小学习比较刻苦,成绩优异,被学校免学费录取。性格内向,父母均为农民,家庭经济情况一般。身高大约1.6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根据最近一次学校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李某出生在农村家庭,是家中长子,还有一个妹妹。自幼懂事,帮助父母料理家务,照顾妹妹。学习努力刻苦,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高中入学时,因中考成绩优秀被免费录取。性格内向、好强,做事认真仔细。 (三)精神和身体状态 意识清醒,略微有点焦虑,人格较稳定。近两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较差。 (四)心理测验结果

SCL-90 测试结果:焦虑,抑郁:,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结果在正常范围。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以优异的成绩被高中免费录取,但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年级前10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觉得自己很失败,担心自己再也不会考好,得不到老师的赞赏,感觉对不起父母,最近两周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故而前来寻求帮助。 (二)个人陈述 因家境不好,觉得父母不容易,从懂事起就帮着父母照顾妹妹,上学后想通过取得好成绩使父母感到欣慰。从小成绩就很好,深得老师和家长喜欢。升高中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免费录取。可是入校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入年级前十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非常失落,担心自己再也考试不好了,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感觉对不起父母。月考后两周一直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都不好,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求助者渴望咨询师帮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现状,把成绩提上去,但又对高中的学习又无能为力的感觉,以前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但现在又没有合适的方法。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说话清晰有条理,语速稍快,情绪略显焦虑。无躯体症状,自知力完整,无幻想、妄想。有迫切的求助要求。同学反映,李某平时学习认真刻苦,性格内向,自从月考完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三、评估与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1)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1)有因: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 (2)有时:一般心理问题不间断持续一个月,间断持续二个月。 (3)有度: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不泛化。 二、严重心理问题: (1)有因:严重心理问题由现实的刺激(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激发。 (2)有时:严重心理问题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有度:严重心理问题痛苦难以自行解脱,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的诊断标准:许又新三标准 四、神经病的诊断标准: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稳定性原则。 五、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物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心理因素 六、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七、商定咨询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咨询目标。2、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八、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沃尔普的电击猫实验。原理是交互抑制,让一个原可引起微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九、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十一、求助者中心疗法坦诚交流(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包括哪些(艾根,二册,101页):1、不固定角色。2、自发性。3、无防御反应。4、一致性。5、自我的交流。 十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七个阶段: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的、自由的表达客观的自我。第四阶段:求助者能够更加自由的表达个人感情,但在表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自卑,一般心理问题,不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读初三时有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意,求助者嫌其相貌丑陋而拒绝,并以此作为笑料在父母面前述说,遭到父母的责怪, 认为不应嘲笑别人短处。自此很少主动再与母亲交流,但有些话愿意跟父亲说。觉得父亲虽为农民,但身材高大,脸相俊朗,而且善解人意,不轻易发火,还比较幽默。求助者数次在姐姐跟前表示,将来嫁人就要嫁爸爸那样的男人。为此曾遭到姐姐的讥讽,说求助者有恋父情结。24岁那年,偶遇初中毕业、做司机的小学同学林某。林某生性活泼,爱开玩笑。求助者无意间发现,林某1.8米个头,有几分父亲的“遗传因子”。两人相爱了,半年后结了婚。好景不长,求助者生完孩子不久,就发现丈夫有了外遇。规劝不成,继而发生争吵。争吵中林某常将其打倒在地。求助者想尽办法挽回,情况仍愈演愈烈,万般无奈之下,在孩子3岁时,两人离了婚。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有一与其有类似离异经历的女友。 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易紧张,有一定自制力但易激动,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 4.身体状态:近两个月睡眠较差。 5.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容易分心,考勤状况良好。 6.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55;2)SDS:标准分56; 3)SCL-90:总分156,人际关系敏感2.2,抑郁2.4,焦虑2.1。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1.主述:离婚后,求助者摆脱了暴力阴影,但认为离婚是可耻的事。其一同样经历的要好女友,也持相同看法。也因此求助者对婚姻毫无信心,从不主动交男朋友。一直对外界刻意隐瞒离异一事。后来,一同事偶然得知她的事情,并告诉了其他同事。求助者知道此事后,心里很不安,开始觉得同事以异样的、甚至鄙视的目光在看自己,而个别同事有意无意问起其家庭的事,更让其感到是故意羞辱自己,觉得更加

一例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严重心理问题的 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报告的案例中,求助者为一女性国企中层管理人员。三个月前,求助者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撞伤一老年人,令其致残,遭到其家属的人身攻击,求助者出现紧张害怕,自卑自责、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且出现泛化、回避,影响了社会功能,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的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的非理性观念,指导求助者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经过5次门诊咨询,通过多方面评估及咨询前后的SCL-90、SAS、SDS二次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显示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模式,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调节,效果较好。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求助者解除了情绪困扰,改变了不合理信念,达到了自我成长和人格的完善。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严重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刘某,女,40岁,已婚,大学文化,某国企中层管理人员,大学学历,就诊前工作积极负责,深得领导和同事认可,家庭经济状况良。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情绪低落,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心慌头痛,食欲差,伴睡眠障碍三个月。 个人陈述:三个月前,在一个雨后的傍晚,我驾车路过云龙山下面的十字路口,绿灯开启后正常行驶,突然发现车前冒出一位60岁左右的老年人横穿马路,我紧急刹车,但由于路滑,车子没有停稳就撞到了老人身上,当即昏倒。我在送老人夫医院救治的当晚,病人家属纠集了十几个人对我进行围攻、追打,我的头发被扯下了一大把,外衣也给撕破。(说这话时,求助者的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他们

认定我对老年人的伤残负有全部责任,但交通事故稽查人员事故报告认定我不是事故的主要责任方。然而,车子是我开的,我总想着老年人的伤残,我是有很大责任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车子开的慢一些,他就不会伤残的。我很失败,我有罪,我对不起老人和他的家属。现在,我既害怕老人的家人再次对我采取伤害行为,又担心这件事会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发展前途。现在,我已经不能正常上班,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只要看到六七十岁的老人,或听到有人高声说话,就会出汗,心慌,我十分痛苦。近三个月,我紧张、焦虑、情绪低落,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头痛失眠,食欲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朋友、家人不断地安慰我,当时心情会好过些,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又回到痛苦之中。我知道肯定是出了心理问题了,所以前来咨询。(在其丈夫陪同下前来咨询) 求助者丈夫补充资料: 求助者刘某,性格内向,追求完美,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优秀,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她要求严格,对她的期望值高,街坊邻居也赞誉有加。参加工作后,工作积极负责,成绩突出,深得领导和同事好评,下班之后不放弃学习,很快升职为大型国企中层领导。三个月前出了交通事故后,求助者整天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晚上睡不着,半夜时,还经常在家里走来走去,饭也不想吃,连班也不能上了,人也明显清瘦了许多。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整齐,举此得体,面色憔悴,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求助者从小个性要强,追求完美,工作十多年了,同事、家属、街坊评价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平常除看书学习之外,业余爱好较少,社会交往不多,其丈夫为公务员,有一10岁男孩。自从三个月前发生了老人伤残事件后,求助者一直处于痛苦、自责、焦虑不安之中,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求助者无家族精神病史。 心理测验结果: (SCL-90)人际关系敏感2.7 焦虑3.2 抑郁2.4 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4 标准分67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 需要区分的是: 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 2.1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2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常形。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变形。 2.3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 2.4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3.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 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3.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 4.1 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2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严重心理问题的护理案例分析报告

严重心理问题的护理案例分析报告 一、患者基本情况介绍 来访者:李某,女,15岁,初二学生。初一因害怕去学校休学了半年,复学后又常跑回家,后来父母怎么劝就是不肯再去学校,因此父母陪同前来咨询。 患者在初一时,给一男生写过一张表示自己喜欢对方的字条,因为不敢当面交给那位男同学,便让另一位女同学帮自己传给对方,那位男生没有任何表示,自己开始没在意,后来觉得那位女同学已经将自己写字条的事告诉了别的同学,认为大家都知道了自己的秘密,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看不起自己,遂不肯再上学。父母见其无法坚持学习,便为她办了休学半年的手续。休学在家时,因怕别人说自己有病,就极少外出,在家多以睡觉、看电视打发时间。半年后转学到另一学校,但依然不敢与同学交往,害怕同学知道自己过去的事,又因为离家远了更想家,于是经常不去学校,后来就坚决不上学了。因为不去上学,父母对她特别失望,经常不回家,这使她很担忧。 平素身体状况一般,13岁时因不敢上学,到医院检查没有明确诊断,曾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效果不明显。未发现家族史,但其母亲性格也较为敏感,面子观念较强。体格检查无特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精神健康检查:年貌相符,衣着整洁,说话虽有些胆怯,但语言清晰,思维逻辑正常,未查及幻觉、妄想及其余感知觉障碍,表情不太自然,伴有紧张、焦虑,自知力完整。辅助检查: SAS为32分,SDS为40分,没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 二、患者心理问题分析 1.心理咨询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主要依据:来访者为少女,她的问题是不愿上学,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所致。造成该心理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与其早期经历、青春期性的萌动与成熟及其家庭教养、父母及本人的个性特征均有关系。时间经历一年,从无法面对同学,不愿意上学,发展到为了不让他人说自己,尽量不外出。在这段时间里,平时对李某事事迁就的父母,既不能在心理上给予安慰和帮助,反而是因为望女成凤心切,多次逼其去学校学习,这使她在精神上又产生了新的痛苦,致使该问题持续时间较长。 2.心理分析 李某心理问题的产生,除特定事件的刺激外,更有其人格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原因。从来访者的陈述中得知她从小受父母宠爱,形成对父母的依赖,只要有困难都由父母出面解决,缺乏独立性和判断力。如在青春期发育阶段,少女的怀春心理使其渴望与异性交往,但被老师、家长反对后不敢违抗,家长、老师认为不正经、学习不好的女孩子才会与男生交往,这一观念影响着她,但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使她在内心深处更渴望了解异性和两性之间的关系,于是只好从影视节目中得到补偿,又由于影视节目良莠不齐,学校和家庭都没有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进行健康的性教育,无法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受情爱镜头的刺激不能自持,养成了自慰的不良行为,而从父母对自己与异性交往的态度中她觉得这是不应该的,也因此而自责。这种不良的性经历,还使其产生了怕羞心理。 三、心理护理方法与技术

异常心理的主要表现

常见异常心理的主要表现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病性障碍,在全世界范围人群中至少1%的人有可能在其一生中发生此心理障碍。在我国90年代北京地区的统计患病率为0.97%。精神分裂症大多起病于青壮年,所以中学生和大学生正是在此病的高发年龄阶段,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或是贫困地区的学生发病率较高。在青年教师中也不可忽视此病的发生。不少人以为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人格障碍等在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转向精神分裂症,或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可以引发精神分裂症,其实这些都是被误解的习惯性错误看法。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识别和诊断需要全面的观察及多种方法的确诊,了解患病前后的整体详细过程是帮助诊断的重要依据。由于此心理障碍的病因尚不清楚,它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所产生的非特异性症状。尽管如此,大量的生物学、遗传学以及现象学的研究资料表明这是一种病理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疾病。所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是一种“临床”性的诊断,识别和判断都是依靠“临床过程”。 1.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表现 绝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表现出典型症状之前其实都已经处于多年的“隐性”状态。在此期间可能表现为退缩、孤僻或与众不同。通常称作为有点“怪兮兮”。他们的思维和语言令人费解,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减少或反应怪异,要么觉得对于周围一切都没有感觉,要么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别人驱使的结果。有些患者认为自己非同于一般常人,具有特殊的能力和才华,有“神秘”和“超感”的体验。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情感冷漠、平淡或不适切,但由于意识清晰,智力正常,在学习的效率和成绩都一时显示不出存在问题。上述“怪兮兮”的状态可以持续数年,隐含地在逐步恶化,直到精神障碍首次发作前异常的思维和行为这才较为明显地表现出来。 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1)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的思维障碍的两大类型。 思维形式障碍表现为思维的令人费解和逻辑紊乱。常见的特征性的表现形式有:

心理咨询师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区分

1.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2.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三原则: 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自知力/无自知力)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外部原因,人格的稳定性出了问题) 3.一般心理问题 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时间: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间断持续两个月。 程度: 1)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2)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3)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4.严重心理问题 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痛苦情绪。 时间: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程度: 1)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2)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

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5.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特点: 1)有自制力 2)精神痛苦 3)持久性 4)妨碍社会功能 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6.神经症的临床分型 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 7.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恐怖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神经衰弱症状 2)严重标准:主观上无法摆脱的精神、情绪、内心痛苦;客观上社会功能受损,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1个月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障碍、严重精神障碍心理问题比较 8.

一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71802253.html, 一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作者:周晨旭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3期 摘要:对一例出现神经衰弱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应用放松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来对抗头痛引起的负性情绪,从而达到缓解头痛失眠症状及不良情绪的目的。经过5周5次的咨询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个月后随访,求助者的头痛等症状缓解,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 关键词:神经衰弱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放松训练;合理情绪疗法;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吕某,女性,17岁,高三学生,汉族,云南红河人。身高1.60米,体态偏瘦,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有一弟弟14岁,读初中;父亲为工厂工人,初中文化;母亲做小生意,小学文化。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家族无精神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从小生活在农村。3岁时,其弟弟出生。9岁时由于父亲工作调动缘故,全家人迁往云南昆明生活。平时父母忙于工作生意,又有一个弟弟要照顾,因此求助者本人的关爱相对就比较少。性格较为内向,朋友较少。从小学到高二,学习成绩良好,高三开始考试头痛,甚至平时学习生活时也会头痛,还伴随着失眠障碍,成绩开始下滑。曾去医院做过检查,没有查出器质性病变,医生诊断为神经衰弱,给其开了相应的药物进行服用。但其头痛症状并无明显改善,反而成天昏昏欲睡的。由于学习紧张,担心不知何时又要犯病,自己感到很不安,由其母亲陪同进行心理咨询。 二、心理测验的结果 (一)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55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二)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63分,提示有中度焦虑。 (三)艾森克人格问卷(EPQ):P:42;E:40;N:60;L:31。 (四)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3.9,强迫症状2.1,人际敏感2.2,抑郁2.7, 焦虑3.5,敌对1.2,恐怖1.8,偏执1.0,精神病性1.6,其他2.8;总分219;阳性项目数58个。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其他因子分高于常模。

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

青春期性教育期末论文 班级:06级生科A班 学号:064120202 姓名:苏狄

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 06级生科A班苏狄(064120202)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开放的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性”这个敏感话题,也悄然走进了大学校园。大学阶段是学生心理生理趋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拥有正确的性观念、性道德和自我保护意识对其一生的身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对性教育采取一种保守的态度,使他们的性心理成熟期明显推迟,两者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对性知识和性健康缺乏全面、客观而科学的认识,从而使其性观念和性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与冲动性。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和性伦理道德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克服因好奇心和神秘感而造成的种种失误与差错,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性心理、性知识、性教育 一、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 成熟的性生理与不成熟的性心理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绝大多数在18—23岁之间,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是性心理的发展尚未达到成熟。性生理的成熟与健全的性心理尚未确立之间存在着矛盾,常常使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去评价社会和同学,以及自身的种种性现象和性行为,不能很好地适应和主动调节由于性成熟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变化,保持身心的和谐统一。 (二) 性的生物性需求和社会性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大学生随着性机能的成熟,在青春期就出现的性欲望和性冲动此时表现得更加强烈,这是身体发育中的正常生理和心理现象。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学校纪律的约束,使得大学生无法以社会认可的合法婚姻形式获得性的满足。性的生物性需求与性的社会性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得与性成熟相关的性爱行为,往往只能表现得比较曲折或者压抑,这一矛盾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冲突的重要原因。 (三) 性的社会性、道德性要求与性的压抑性、放荡性之间存在矛盾 大学生性机能的成熟使性的生物性需求更加强烈、迫切,而大学生健全的性心理结构尚未确立,对各种性现象、性行为的认知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再加上性的社会性要求的约束,这些都使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处于多种矛盾的相互作用之中,并出现分化。不少大学生无法处理好这些矛盾,从而使性心理的发展出现了偏差。近些年来,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侵蚀,使部分大学生性意识受到错误强化而沉湎于谈情说爱之中甚至发生性过失、性犯罪。 (四) 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 大学生的性心理因不同性别而有差异,一般来说,男女青年对异性的追求的情感特点有所不同。男青年对爱情往往表现得外露、热烈,显得英姿勃勃,但有时过于粗犷。女青年对异性的爱慕情感往往表现得含蓄、娇媚,而略显得羞涩、被动。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是男生较主动,女生往往采取暗示的方式。此外,男生的性冲动易被视觉刺激唤起,而女生则易在视觉、触觉刺激下引起兴奋。 二、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心理的现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和恋爱动机 大学生谈恋爱在高校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绝大多数对大学生谈恋爱基本持认可的态度,只有极少数人持否定态度。关于恋爱动机,一部分人认为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X用锋 XX星耀生物制品XX 摘要: 本文是一例关于焦虑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咨询者主要运用认知情绪疗法对一小型个体美容店业主的焦虑情绪进行咨询,其过程包括来访者的一般资料的搜集、评估与诊断、咨询目标与方案制定,咨询过程与效果的评估。咨询后,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有了缓解。 关键词:焦虑;严重心理问题;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陈某某,女,39岁,某小型个体美容店业主。身高168厘米,体重45公斤,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高中文化。家庭和睦,有一儿子,今年5岁。现与父亲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陈某某于1973年生于XX,祖籍为XX,出生时,父亲在某林场工作,母亲无业,跟随父亲一起生活,陈某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均跟随父亲一起生活。2岁时,父亲将陈某三兄妹及其母亲送回XX 老家生活,父亲单独一人继续在XX工作。 陈某的童年具有不幸的经历。回XX老家农村后,由于是一个妇女带着三个孩子,所以经常受村里同族长辈的欺负。据其回忆,从她记事起,她家每一星期就会与同族的伯母或阿姨打架的经历。这种打架的经历一直持续到她18岁去东北。在放学的时候,只要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打架的声音,她就知道是她家在打架。每次打架,她都感觉很害怕,心里总会突突的跳,由于当时还小,她总是悄悄的躲藏在一边,等到打架结束时才出来。问及是由于何种原因导致经常性的家庭冲突时,陈某称,当时她们家族很庞大,有大约上百口人,男性说了算,妇女在家族中没有地位。而她家从小在东北生活,直至她妈妈带着3个孩子回到老家。当时整个家族都很穷,她们回家后,无异是和同族中其她叔叔伯伯们争夺了生存空间,并且她母亲很能干,不服

一例因工作问题引发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因工作问题引发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7-04-26T15:21:37.940Z 来源:《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4期作者:滕艳 [导读] 半年后回访,求助者的心理冲突缓解,能正常工作和学习,在人际交流上也得到了改善。 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摘要:求助者小A,女,单身,单亲家庭长大。近半年因工作升迁问题感到内心苦闷,随后发生的奖金发放不公问题加剧了求助者抑郁的情绪,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功能受损。咨询师采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经过六次咨询,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半年后回访,求助者的心理冲突缓解,能正常工作和学习,在人际交流上也得到了改善。 关键词:抑郁严重心理问题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小A,女性,21岁,汉族,大专学历,单身,无重大疾病史。独生女,单亲家庭长大,幼年父母离婚,先后与祖母、父亲一起生活。性格内向,朋友较少。时常感到无精打采,精神面貌一般。入睡困难,头痛、头晕并伴有失眠。不愿参加公司例会,工作时无精打采,不愿和别人交流。 二、个人主诉 主诉:近半年里,心情低落,内心苦闷,经常头痛头晕,伴有失眠。没精打采,不愿与人交流。 三、咨询师观察及他人反映情况 1.咨询师观察:求助者独自来咨询,面貌整洁,情绪低落。在咨询过程中,求助者逻辑清晰,自如对答,自知力完整,有求治的愿望,未见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2.求助者亲友反映:求助者经常不参加亲友聚会,喜欢独处。 3.求助者同事反映:求助者曾经是公司的业务能手,但近一年来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工作中偶尔出差错。 四、评估与诊断 1.心理状态的评估:心理不健康,心理正常。 2.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通过医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有明显的负性生活事件,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性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问题有完整的自知力,主动寻求帮助。条理清楚,无幻觉妄想。因此该求助者属正常心理范畴,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求助者的内心冲突属于常形。(4)该求助者因为升迁失败与发奖金的事同样导致内心冲突,属情绪泛化。(5)求助者的主导症状为抑郁,内心冲突基于现实事件引起,属于常形范围;持续时间为半年;情绪及行为反应强烈,不想上班,逃避社交活动,对生活、工作和交往有一定的影响。 3.病因分析:对该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1)生理原因:青年女性,21岁。(2)社会原因:升迁失败以及奖金发放不公平;朋友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单亲家庭长大,幼年父母离婚。(3)心理原因: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长时间心情低落。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根据该求助者的问题,本案主要考虑采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 六、咨询过程 本案分为诊断、咨询、巩固三个阶段,共六次咨询。在诊断阶段,通过与求助者会谈,收集临床资料,了解其躯体和情绪症状,采用EPQ、SCL-90、SDS、SAS进行测验,评测其临床症状及程度。咨询阶段,针对对工作升迁和奖金发放不公的认知偏差进行调整,运用开放式提问了解求助者的问题所在,运用自我审查技术鼓励并引导求助者说出对自身的看法,通过语义分析,把“主——谓——表”的结构换成与“我”有关的具体时间和行为,引导求助者说出具体特定意义的句子。经过与求助者协商,通过行为矫正来改变她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在巩固阶段,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家庭作业并检查作业内容,观察学习效果,进行认知复习。心理测验使用EPQ、SCL-90、SDS、SAS重新评估咨询后求助者的情绪体验及行为方式。全面回顾总结,结束咨询关系,让求助者接受离别,结束咨询。 七、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己评估:症状得到改善,行为改变,情绪改善,认知纠正,对咨询效果满意。 2.咨询师的评估:情绪比咨询前有一些改善,不再感到郁闷、无精打采,睡眠质量恢复,社会功能得到改善,能正常生活、工作。 3.心理测量结果:(1)EPQ测验结果:E41分、P50分、N64分、L35分,结果显示为内向情绪不稳定型,其中内外向与神经质均为倾向型。(2)SCL-90测验结果:总分112.9分,其中抑郁1.2分、人家关系敏感1.7分、其他1.5分,减分率为3 4.28%。(3)SDS测验结果:标准分43分,低于常模水平,抑郁临床症状有了较大缓解。(4)SAS测验结果:标准分41分,低于常模水平。 4.咨询师小结:本案例是由于求助者因升迁失败和奖金发放不公等问题而产生的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的错误认知,最终导致的心理冲突,其中包括求助者主观推断、过分概括以及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因此作为咨询师要针对求助者的主导情绪以及内心冲突,使用恰当的技术逐步改善不良情绪与错误认知,进一步完善求助者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 [2]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