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二醇单丁醚msds

乙二醇单丁醚msds

乙二醇单丁醚HS:2909430000

【中文名称】乙二醇一丁醚;丁基溶纤剂;2-丁氧基乙醇

【俗名】防白水、化白水

【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

编辑本段物化性质

【性状】无色易燃液体,具有中等程度醚味,低毒。可溶于水和醇,与石油烃具有高的稀释。

乙二醇单丁醚

【比重】0.9019(20/4℃);

【闪点】60(闭式),开杯73.89℃;

【自燃温度】472℃。

【分子式】C6H14O2

【分子量】118.17

【CASNo】111-76-2

【结构式】C3H7CH2OCH2CH2OH

【熔点(℃)】-40

【沸点(℃)】171.1

【蒸气压(Pa)】97.33(20℃)

【粘度mPa·s(20℃)】6.42、

【折射率】1.4198

【溶解情况】

能以任意比例与丙酮、苯、四氯化碳、乙醇、正庚烷和水混溶。

编辑本段质量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无可见机沸程(馏出量95%时>/169~172℃

械杂质游离酸(以醋酸计) ≤0.01%

乙二醇单丁醚的质≥99.5% 不挥发物≤O.005%。

量分数水分≤0.03%[1]

编辑本段用途

是优良的溶剂。也是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可清除金属、织物、玻璃、塑料等表面的油垢。广泛用于油漆、油墨、皮革、印染、医药、电子工业。

用作硝酸纤维素、喷漆、快干漆、清漆的溶剂,用作油漆、油墨的溶剂及染料分散剂的原料。[2]

1,用作油漆、油墨的溶剂、金属清洗剂组分及染料分散剂的原料

2,主要用作硝酸纤维素、喷漆、快干漆、清漆、搪瓷和脱漆剂的溶剂。还可作纤维润湿剂、农药分散剂、树脂增塑剂、有机合成中间体。测定铁和钼的试剂。改进乳化性能和将矿物油溶解在皂液中的辅助溶剂。

3,用作测定铁和钼的试剂及溶剂,也用于分离硝酸盐中的钙和锶

编辑本段制备或来源

由环氧乙烷与正丁醇作用而得。

丁醇与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混合,再于25~30 °C通入环氧乙烷并升温至80 °C进

行反应。反应后回收多余丁醇、用碱中和、蒸馏、分馏,得乙二醇单丁醚成品。

编辑本段其他

粘度6.42豪帕·秒(20℃)。蒸气压97.33帕(20℃)。闪点60℃(闭式),74℃。

乙二醇单丁醚

【危害性】危险性类别:6.1( 毒性物质)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及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可能致命。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高浓度可能造成头痛、恶心等。极高浓度可能造成意识丧失甚至死亡。动物实验中,可能损害生殖系统。

【消防】危险特性:蒸气及液体可燃,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1. 蒸气会蓄积在低洼处。2. 火场中的密闭容器加热可能破裂。

灭火方法:适用灭火剂:二氧化碳、化学干粉、酒精泡沫。

特殊灭火程序:

1. 喷水雾可冷却此物质之温度,使其低于闪火点。

2. 安全安全情况下将容器搬离火场。

3. 若泄漏物未点燃,可用水雾驱散蒸气。

4. 储槽区之大型火灾,使用无人操作之水雾控制架或自动摇摆消防水瞄。若不可行则尽可能彻离火场并允许火烧完。

5. 远离储槽两端。

6. 贮槽安全阀已响起或因着火而变色时立即撤离。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装备:消防人员必须配戴A 级气密式化学防护衣及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外加抗闪火铝质被覆外套)。

MSDS

Name: 2-Butoxyethanol 99%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Synonym

:

Butyl Cellosolve; 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 EGBE: 2-Butoxyethanol; Ethylene glycol n-butyl ether CAS: 111-76-2

Section 1 - Chemical Product

MSDS Name:2-Butoxyethanol 99%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Synonym:Butyl Cellosolve; 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 EGBE: 2-Butoxyethanol; Ethylene glycol n-butyl ether

Section 2 - COMPOSITION, 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

CAS#

Chemical

Name

content EINECS#

111-76-2

Hazard Symbols: XN

Risk Phrases:

Section 3 - HAZARDS IDENTIFICATION

EMERGENCY OVERVIEW

Harmful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Irritating to eyes and skin.

Potential Health Effects

Eye:

Causes eye irritation. May cause transient corneal injury.

Skin:

Causes skin irritation. Substance is rapidly absorbed through the skin. Causes symptoms similar to those of inhalation. May be harmful if absorbed through the skin.

Ingestion:

May cause gastrointestinal irritation with nausea, vomiting and diarrhea. May be harmful if swallowed. Inhalation:

Inhalat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s may caus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ffects characterized by nausea, headache, dizziness, unconsciousness and coma. May cause respiratory tract irritation. May be harmful if inhaled.

Chronic:

May cause liver and kidney damage. Chronic exposure may cause blood effects. Chronic exposure may cause effects similar to those of acute exposure.

Section 4 - FIRST AID MEASURES

Eyes: In case of contact, immediately flush eyes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Get medical aid immediately.

Skin:

In case of contact, flush skin with plenty of water. Remove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shoes. Get medical aid if irritation develops and persists. Wash clothing before reuse.

Ingestion:

If swallowed, do not induce vomiting unless directed to do so by medical personnel. Never give anything by mouth to an unconscious person. Get medical aid.

Inhalation:

If inhaled, remove to fresh air. If not breathing, give artificial respiration. If breathing is difficult, give oxygen. Get medical aid.

Notes to Physician:

Section 5 - FIRE FIGHTING MEASURES

General Information:

As in any fire, wear a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in pressure-demand, MSHA/NIOSH (approved or equivalent), and full protective gear. During a fire, irritating and highly toxic gases may be generat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r combustion. Use water spray to keep fire-exposed containers cool. Combustible liquid and

vapor. Vapors are heavier than air and may travel to a source of ignition and flash back. Vapors can spread along the ground and collect in low or confined areas.

Extinguishing Media:

Water may be ineffective. Do NOT use straight streams of water. For small fires, use dry chemical, carbon dioxide, or water spray. For large fires, use water spray, fog or regular foam.

Section 6 - 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

General Information: Use prope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s indicated in Section 8.

Spills/Leaks:

Absorb spill with inert material (e.g. vermiculite, sand or earth), then place in suitable container. Avoid runoff into storm sewers and ditches which lead to waterways. Clean up spills immediately, observing precautions in the Protective Equipment section. Remove all sources of ignition. Use a spark-proof tool. Provide ventilation.

Section 7 - HANDLING and STORAGE

Handling:

Wash thoroughly after handling. Remove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wash before reuse. Use with adequate ventilation. Ground and bond containers when transferring material. Avoid contact with eyes, skin, and clothing. Empty containers retain product residue, (liquid and/or vapor), and can be dangerous. Do not pressurize, cut, weld, braze, solder, drill, grind, or expose empty containers to heat, sparks or open flames. Keep away from heat and flame. Avoid breathing vapor or mist.

Storage:

Keep away from heat, sparks, and flame. 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Store in a tightly closed

container. Store in a cool, dry, well-ventilated area away from incompatible substances. Containers should be dated when opened and tested periodically for the presence of peroxides. Should crystals form in a peroxidizable liquid, peroxidation may have occurred and the product should be considered extremely dangerous. In this instance, the container should only be opened remotely by professionals. All peroxidizable substances should be stored away from heat and light and be protected from ignition sources.

Section 8 - EXPOSURE CONTROLS, PERSON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ntrols:

Facilities storing or utilizing this material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an eyewash facility and a safety shower. Use adequate general or 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to keep airborne concentrations below the permissible exposure limits.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Eyes: Wear chemical goggles.

Skin: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gloves to prevent skin exposure.

Clothing: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clothing to prevent skin exposure.

Respirators:

Follow the OSHA respirator regulations found in 29 CFR 1910.134 or European Standard EN 149. Always use a NIOSH or European Standard EN 149 approved respirator when necessary.

Section 9 -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Physical State: Liquid

Color: colorless

Odor: mild ether-like odor

pH: Not available.

Vapor Pressure: 0.88 mm Hg @ 25 deg C Viscosity: 2.83 cS @25 deg C

Boiling Point: 171 deg C

Freezing/Melting Point: -70 deg C

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238 deg C ( 460.40 deg F) Flash Point: 62 deg C ( 143.60 deg F)

Explosion Limits, lower: 1.1% @ 93C

Explosion Limits, upper: 12.7% @ 135C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Solubility in water: Soluble.

Specific Gravity/Density: 0.90

Molecular Formula: C6H14O2

Molecular Weight: 118.18

Section 10 - STABILITY AND REACTIVITY

Chemical Stability:

Under normal storage conditions, peroxidizable compounds can form and accumulate peroxides which may explode when subjected to heat or shock. This material is most hazardous when peroxide levels are concentrated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Conditions to Avoid:

Ignition sources, excess heat.

Incompatibilities with Other Materials: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strong bases.

Hazardous Decomposition Products:

Carbon monoxide, irritating and toxic fumes and gases, carbon dioxide.

Hazardous Polymerization: Will not occur.

Section 11 - 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

RTECS#:

CAS# 111-76-2: KJ8575000 LD50/LC50:

CAS# 111-76-2: Dermal, guinea pig: LD50 = 230 uL/kg; Draize test, rabbit, eye: 100 mg Severe; Draize test, rabbit, eye: 100 mg/24H Moderate; Inhalation, mouse: LC50 = 700 ppm/7H; Inhalation, rat: LC50 = 450 ppm/4H; Oral, mouse: LD50 = 1230 mg/kg; Oral, rabbit: LD50 = 300 mg/kg; Oral, rat: LD50 = 470 mg/kg; Skin, rabbit: LD50 = 220 mg/kg.

Carcinogenicity:

2-Butoxyethanol - Not listed by ACGIH, IARC, NIOSH, NTP, or OSHA. Other:

See actual entry in RTECS for complete information.

Section 12 - ECOLOGICAL INFORMATION

Ecotoxicity:

24-Hr. LC50; goldfish: 1650 mg/L 96-Hr. LC50; bluegill sunfish: 1490 mg/L 96-Hr. LC50; tidewater silversides: 1250 mg/L

Section 13 - DISPOSAL CONSIDERATIONS

Dispose of in a manner consistent with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regulations.

Section 14 - TRANSPORT INFORMATION

IATA

Shipping Name: Not regulated. Hazard Class: UN Number: Packing Group:

IMO

Shipping Name: Not regulated. Hazard Class:

UN Number:

Packing Group:

RID/ADR

Shipping Name: Not regulated.

Hazard Class:

UN Number:

Packing group:

Section 15 - REGULATORY INFORMATION

European/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European Labeling in Accordance with EC Directives Hazard Symbols: XN

Risk Phrases:

R 20/21/22 Harmful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R 36/38 Irritating to eyes and skin.

Safety Phrases:

S 36/37 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gloves.

S 46 If swallowed,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and show this container or label.

WGK (Water Danger/Protection)

CAS# 111-76-2: 1

United Kingdom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United Kingdom Maximum Exposure Limits

Canada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listed on the DSL/NDSL list. CAS# 111-76-2 is not listed on Canada's Ingredient Disclosure List. Exposure Limits

CAS# 111-76-2: OEL-AUSTRALIA:TWA 25 ppm (120 mg/m3);Skin

OEL-AUSTRIA:TWA 20 ppm (100 mg/m3);Skin

OEL-BELGIUM:TWA 25 ppm (121 mg/m3);Skin

OEL-DENMARK:TWA 25 ppm (120 mg/m3);Skin

OEL-FINLAND:TWA 25 ppm (120 mg/m3);STEL 75 ppm (350 mg/m3);Skin OEL-FRANCE:TWA 25 ppm (120 mg/m3);Skin

OEL-GERMANY:TWA 20 ppm (100 mg/m3);Skin

OEL-HUNGARY:TWA 100 mg/m3;STEL 200 mg/m3;Skin

OEL-THE NETHERLANDS:TWA 20 ppm (100 mg/m3);STEL 4 ppm;Skin OEL-THE PHILIPPINES:TWA 50 ppm (240 mg/m3);Skin

OEL-POLAND:TWA 100 mg/m3

OEL-RUSSIA:STEL 5 mg/m3

OEL-SWEDEN:TWA 20 ppm (100 mg/m3);STEL 50 ppm (25 mg/m3);Skin OEL-SWITZERLAND:TWA 20 ppm (100 mg/m3);STEL 40 ppm;Skin

OEL-TURKEY:TWA 50 ppm (240 mg/m3)

OEL-UNITED KINGDOM:TWA 25 ppm (120 mg/m3)

OEL-UNITED KINGDOM:TWA 25 ppm (120 mg/m3);Skin

OEL IN BULGARIA, COLOMBIA, JORDAN, KOREA check ACGIH TLV OEL IN NEW ZEALAND, SINGAPORE, VIETNAM check ACGI TLV

US FEDERAL

TSCA

CAS# 111-76-2 is not listed on the TSCA inventory.

It i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se only.

环氧氯丙烷制备方法介绍

环氧氯丙烷各种合成新工艺研究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是一种易挥发、不稳定的无色油状液体,有与氯仿、醚相似的刺激性气味,有毒性和麻醉性,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苯等有机溶剂,可与多种有机液体形成共沸物。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具有粘结性强,耐化学介质腐蚀、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好、抗冲击强度高以及介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涂料、胶粘剂、增强材料、浇铸材料和电子层压制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进入21世纪后环氧树脂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产量迅猛提高,我国目前是全球环氧树脂最大生产基地,对环氧氯丙烷的需求将愈来愈大。 1目前环氧氯丙烷主要生产工艺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始于上世纪30年代。1945年,壳牌化学公司开始丙烯高温氯化法(或称烯丙基氯化物法、氯丙烯法)的工业化生产。1955年,陶氏化学公司成为世界上第2家用丙烯高温氯化法生产ECH的生产商。1985年,日本昭和电工公司开始采用醋酸丙烯酯法(或称烯丙醇法)生产ECH,同年实现该法的工业化。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2种。 1.1丙烯高温氯化法 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该方法生产,主要原料是丙烯、氯气和石灰。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次氯酸化合成二氯丙醇(DCH);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3个反应单元。 丙烯高温氯化法已达到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工艺连续化和操作自动化。其特点是生产过程灵活,工艺成熟,操作稳定。除了生产环氧氯丙烷外,还可生产甘油、氯丙烯等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副产D—D 混剂(1, 3一二氯丙烯和1, 2一,二氯丙烷) 也是合成农药的重要中间体。同时,副产物质量分数为32 %的盐酸水溶液可气化脱吸生产H C 1气体循环使用,降低氯气的消耗。该法流程短、设备材质要求低。投资较小。该法的缺点是原料氯气引起设备的严重腐蚀,对丙烯纯度和反应器的材质要求高、能耗

3-氯-1_2-环氧丙烷_MSDS(中文)-最终版详解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产品名称:环氧氯丙烷 化学名称:3-氯-1,2-环氧丙烷 生产企业: 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企业应急电话: 生效日期:2012年1月 产品使用建议和使用限制: 主要用于制备甘油、环氧树脂、氯醇橡胶、聚醚多元醇,是生产甘油及缩水甘油衍生物的重要原料,还用作溶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危害:易燃液体(第3类)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经口(第3类);急性毒性,吸入(第2类);急性毒性,经皮(第3类); 皮肤腐蚀(第1B类);严重的眼损伤(第1类);皮肤敏化作用(第1类); 致癌性(第1B类) 环境危害:急性水生毒性(类别3) GHS标签 象形图

信号词 危险 危险说明 H226 易燃液体和蒸气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1 皮肤接触会中毒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H317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H330 吸入致命 H350 可能致癌 H402 对水生生物有害 防范说明 P201 在使用前获取特别指示。 P202 在读懂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P233 保持容器密闭。 P240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连接。 P241 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 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60 不要吸入蒸气。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2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日本顺风牌超级去油污剂化学成分优选稿

日本顺风牌超级去油污 剂化学成分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MSDS 1.产品识别? 产品名称:顺丰牌去油污剂 固体成品的化学品族:丁脂乙脂纤维素/丙烯酸树脂? 溶剂的化学名称:丙酮/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二甲苯/异丙醇/乙二醇单丁醚? 2.组成/成份资料? 化学名称?CAS编号丙酮67-64-1?乙酸丁酯?123-86-4?乙酸乙酯?141-78-6?二甲苯?108-38-3?异丙醇?67-63-0?乙二醇单丁醚?111-76-2? 3.危害标识? 过量接触时引致:刺激皮肤、眼球、呼吸道,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过量接触引发的症状: -过量吸入气体:咳嗽、头痛、迷糊、晕眩、不省人事、呕心及呕吐- 皮肤接触:可导致中毒、疙瘩、红肿- 眼部接触:痛苦、红肿 -吞入:喉部酸痛、胃痛、头痛、晕眩、呕吐、迟钝 4.急救措施 -吸入: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清新处,处于半躺坐位置休息,解开衣 服,若患者呼吸困难须进行人工呼吸,及时召唤医护人员。 -皮肤接触: 用大量清水及肥皂液冲洗,除去所有被沾污的衣物,及时召唤 医护人员。 -眼部接触:用大量清水立即冲洗,及时召唤医护人员。- 吞入:勿催吐,以清水漱口,及时召唤医护人员。 5.灭火措施? 灭火方法: -合适的设备: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等灭火器- 应避免的措施:不要将水直接喷洒进贮存容器中 危险性的燃烧产物:- 可能产生? 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工作服及自给的呼吸器?

6.意外泄漏处理措施? -人员防护:穿带合适的设备,不要吸入气体? -环境防护:设法避免进入下水道,水源及污染土地? -清理处置:尽量收集溢出物于清洁合适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剩下的则以不发生反应的吸收材料覆盖,确保遵守当地的废物处理法则? 7.贮存及处理? 处理:远离热源、火源、不准吸烟、不要吸入气体,避免皮肤及眼睛接触,采 取防避积累静电措施。 P2ofP3 贮存: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采取防避积累静电措施 8.接触控制/个人防护? 化学名称?TLV* Ppmmg/m3丙酮?10002380乙酸丁酯?150712乙酸乙酯?4001440二甲苯?100434异丙 醇?5001230乙二醇单丁醚?20?┅ *)美国政府工业卫生专家协会(ACGIH)制订呼吸防护:合适的呼吸过滤器手的防护: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配戴防溅入型眼镜皮肤防护:穿着合适的防护衣服 9.物理和化学性质? 外观有颜色涂料- 物理状态粘性液体 -爆炸状态?2.2~11%体积的挥发物闪点-3℃ 水溶性不溶于水蒸气密度较空气重 比重?0.90~1.45?(视不同颜色)粘度95±5KU/30℃ 10.稳定性和反应性? 须避免的环境条件:过热 须避免的材料: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酸/酸酐/强碱/碱金属危害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1.毒性资料? 本产品无特殊毒性资料? 在接触本产品中所含溶剂的蒸气浓度超过职业安全极限时会导致眼膜受损,呼吸道刺激及可能影响肾、肝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征包括:头痛、呕心、晕眩、疲劳、肌肉酸软及迷糊等。经常长期接触会使皮肤脱脂而干燥造成不适和皮肤炎。皮肤可吸收溶剂,眼部溅入时引起刺激,疼痛及暂时损伤。 12.生态资料? 本产品不可排入下水道或水源? 13.废弃须知? 废弃方法:本产品可在适当受控的设备中燃烧?

日本顺风牌超级去油污剂化学成分

MSDS 1. 产品识别 产品名称:顺丰牌去油污剂 固体成品的化学品族:丁脂乙脂纤维素/丙烯酸树脂 溶剂的化学名称:丙酮/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二甲苯/异丙醇/乙二醇单丁醚2. 组成/成份资料 化学名称 CAS编号丙酮 67-64-1 乙酸丁酯 123-86-4 乙酸乙酯 141-78-6 二甲苯 108-38-3 异丙醇 67-63-0 乙二醇单丁醚 111-76-2 3. 危害标识 过量接触时引致:刺激皮肤、眼球、呼吸道,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过量接触引发的症状: - 过量吸入气体:咳嗽、头痛、迷糊、晕眩、不省人事、呕心及呕吐 - 皮肤接触:可导致中毒、疙瘩、红肿 - 眼部接触:痛苦、红肿 - 吞入:喉部酸痛、胃痛、头痛、晕眩、呕吐、迟钝 4. 急救措施 - 吸入: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清新处,处于半躺坐位置休息,解开衣 服,若患者呼吸困难须进行人工呼吸,及时召唤医护人员。 - 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及肥皂液冲洗,除去所有被沾污的衣物,及时召唤 医护人员。 - 眼部接触:用大量清水立即冲洗,及时召唤医护人员。 - 吞入:勿催吐,以清水漱口,及时召唤医护人员。 5. 灭火措施 灭火方法: - 合适的设备: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等灭火器 - 应避免的措施:不要将水直接喷洒进贮存容器中 危险性的燃烧产物: - 可能产生 防护措施: - 穿戴防护工作服及自给的呼吸器 6. 意外泄漏处理措施 - 人员防护:穿带合适的设备,不要吸入气体 - 环境防护:设法避免进入下水道,水源及污染土地 - 清理处置:尽量收集溢出物于清洁合适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剩下的则以不发生反应的吸收材料覆盖,确保遵守当地的废物处理法则 7. 贮存及处理

底漆 MSDS

产品名称KEM AQUA? Wash Primer, Green 企业识别略 成分/组分 信息?化学品名称含量%CAS# 乙醇 1 64-17-5乙二醇单丁醚 3 111-76-2 二氧化硅0.1 14808-60-7 硅凝胶 2 112926-00-8 滑石14 14807-96-6 危害识别?接触的途径:眼睛、皮肤接触产品、吸入产品蒸汽或者水雾。 ?过度接触的影响 眼睛接触:刺激眼睛。 皮肤接触:重复或长期接触会产生过敏现象。 吸入:刺激上呼吸道系统。 ?在密闭空间内高浓度的蒸汽可能会导致头痛、恶心、头晕。长期过度接触有害组分可能会对肝脏、泌尿系统、造血系统造成慢性危害 ?过度接触的症状:眼睛或皮肤过度接触会导致发红、发痒、灼热感 急救措施?眼睛:立即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就医。 皮肤:用肥皂和水冲洗污染的皮肤。脱下受污的衣物并洗干净后才能再穿。 ?吸入:如果吸入蒸汽,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清新处,使之恢复正常呼吸。保持平静。 ?食入:不要催吐,立即就医。 消防措施?闪点:无适用信息 ?爆炸极限:无适用信息 ?灭火器采用酒精泡沫、干化学品或二氧化碳灭火剂。 ?异常火灾爆炸危害:密闭容器暴露在高温下可能会爆炸。由于紧急事故,过度接触产品分解产物会有健康危害,可能不会立即显现症状,需就医。 ?特殊消防程序:消防人员应穿着全套消防战斗服,包括正压自给式呼吸器。水喷雾可能无效。如果要用水,最好用喷雾水枪,水可以用来冷却密闭容器防止其暴露在高温下而压力积聚引起自燃或爆炸。 泄漏应急 处理?移除所有火源,使区域通风。?用惰性吸附剂吸附。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不用时保持容器密封,只能将产品转移到有完整、适当标签且经批准的容器中。不可口服。防止儿童接触。 ?储存:无适用信息 ?操作预防措施 只能在足够通风的条件下使用

DOW 环氧树脂_296-01738

产品资料 D.E.R.? 331? 液体环氧树脂 概述 D.E.R.? 331?液体环氧树脂是由环氧氯丙烷和双酚A两种物质反应生成的液体产品。 简介 D.E.R. 331环氧树脂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通用型液体环氧树脂。它已被公认为标准树脂 产品。并且在其基础上开发了许多种类的树脂。 一系列的室温固化剂可以和该液体环氧树脂配合使用,最常用的为脂肪族多胺、聚酰胺、 酰胺基胺、脂环族胺类以及这些固化剂改性物。通过在高温下固化该树脂,可以提高某些 特性,如耐化学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如果采用酸酐或催化型固化剂,则需要进行高温固 化,并且需要长时间的后固化以获得最终性能。 典型应用本产品适用的应用包括: ?粘合剂 ?浇注和模具 ?土木工程 ?复合材料 ?汽车涂料 ?罐头和卷材涂料 ?船舶和防护涂料 ?光固化涂料 ?灌封和封装 典型性能 性能(1)数值 方法 环氧当量(g/eq)182 – 192 ASTM D-1652 环氧百分比(%)22.4 – 23.6 ASTM D-1652 环氧基含量(mmol/kg)5200 – 5500 ASTM D-1652 颜色(铂钴法)最大值75ASTM D-1209 粘度@ 25°C (mPa?s)11000 – 14000 ASTM D-445 可水解氯含量(ppm)最大值500ASTM D-1726 水份含量(ppm)最大值700ASTM E-203 密度@ 25°C (g/ml) 1.16 ASTM D-4052 环氧氯丙烷含量(ppm)最大值5DowM 101321 储存期(月)24 (1) 典型性能,不应看作产品规格。

安全和处理 陶氏为客户提供物料安全资料表(MSDS)或安全资料(SDS),提供有关本产品的潜在健康影响、安全处理、贮存、使用和弃置的信息。陶氏极力鼓励客户在使用陶氏产品和其它原料之前先查阅MSDS 或SDS 。 本液体环氧树脂以大批、1000千克中型散装吨桶或240千克密封圆桶提供。本树脂应该放置在其最初密封包装中并存放于干燥处。此低粘度环氧树脂应该在至少24个月的期限内保持其化学性质。如需更多有关处理陶氏环氧树脂的信息,请查阅“陶氏环氧树脂产品监管手册、安全处理及贮存”(DOW Epoxy Resins Product Stewardship Manual, Safe Handling and Storage ,刊物编号296-00312) 和技术专讯“产品编码、储存时间和储存稳定性”(刊物编号296-01733)。 D.E.R.? 331? 液体环氧树脂容易结晶。将该树脂储存于25°C 以上的环境中就可大大避免产生该类可逆的物理现象。有关更详细内容请参见技术专讯,“液体环氧树脂的结晶化”(刊物编号296-01731)。 粘度与温度分布图 粘度:D.E.R. 331 液体环氧树脂 活性和结构性能 配方典型性能 配方 A 重量比 B 重量比 C 重量比 D.E.R. 331 环氧树脂 100 100 100 D.E.H.? 24环氧固化剂 13 1,2-二环已二胺 17 聚酰胺 43 混合粘度 @ 25°C (mPa?s) 2250 1020 16000 性能 凝胶时间 (分钟) 500 克 在凝胶化点的温度 (°C) 最高放热峰温度 (°C) 达到最高放热峰的时间(分钟) 25 74 266 36 50 113 172 56 56 94 118 110 热变形温度 (°C) 111 110 101 弯曲强度 (N/mm2) 96 106 67 弯曲模量 (kN/mm2) 3.0 2.9 2.4 屈服压缩强度 (N/mm2) 112 110 85 拉伸强度 (N/mm2) 79 71 57 断裂伸长率 (%) 4.4 4.0 3.9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2025303540Temperature (o C)V i s c o s i t y (m P a .s )粘度 (m P a s ) 温度 (°C)

MSDS-灌注环氧树脂

Acc. to 91/155/ECC – ISO 11014-1:1994(E ) 中文版 修订日期 2006/10/20 2007年9月 出版日期 2007/02/27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产品产品详情详情详情:: 商品名商品名:: EPIKOTE TM Resin MGS RIMR 135 商品名2: RIM 135 商品编码商品编码: 16S - 00300/2 产品应用/制备 环氧树脂体系 生产商/供应商供应商:: Hexion Specialty Chemicals Stuttgart GmbH Am Ostkai 21 + 22 D-70327 Stuttgart 电话:++49/(0)711/38 98 00 – 0 传真:++49/(0)711/38 98 00 – 11 信息信息::见第16部分(联系人) 应急信息应急信息:: 24h 应急电话: +44 (0) 2087 628322 2.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鉴定号鉴定号:: EINECS 号:没有可用的资料(准备中) 化学性质 描述描述::改性环氧树脂 CAS :25068-38-6 NLP :500-033-5 双酚A 环氧氯丙烷树脂 Xi, N ;R 36/38-43-51/53 > 50 % CAS :16096-13-4 EINECS :240-260-4 1,6-正己烷缩水甘油醚 Xi ;R 36/38-43-52/53 < 25 % 附加信息附加信息:: 列出的危险短语的定义请参照第16部分。

3.危险性概述 危险危险指示指示指示:: Xi 刺激性 N 对环境危险 关于对关于对人体人体人体和环境特别危险的信息和环境特别危险的信息和环境特别危险的信息:: R 36/38 刺激眼睛和皮肤。 R 43 接触皮肤可能引发过敏。 R 51/53 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生环境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 含有环氧物质。参阅生产商提供的资料。 其他信息其他信息:: 符合要求的环氧氯丙烷残余量 APME :改性环氧树脂 < 10 ppm (0.001 %) 4.急救措施 总说明总说明::立即脱去被产品污染的衣物 吸入后吸入后:: 提供新鲜空气,安全起见,立即就医。 如果患者神志不清,将其置于稳定性侧卧位以便送至医院。 接触皮肤后接触皮肤后:: 立即用水和肥皂冲洗并彻底清洗。 用消毒敷物覆盖伤口 接触眼睛后接触眼睛后:: 撑开眼睛并用自来水清洗眼睛数分钟。 立即就医。 吞食后吞食后:: 冲洗口腔然后喝足量的水。 立即就医。 5.消防消防措施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合适的灭火剂:: CO 2,灭火粉末或水喷雾。灭大火用水喷雾或抗溶性泡沫。 出于安全考虑出于安全考虑,,不适合的灭火剂不适合的灭火剂:: 水柱 由产品导致的特殊危险由产品导致的特殊危险,,燃烧产物或尾气燃烧产物或尾气:: 燃烧会释放 一氧化碳(CO ) 在合适的燃烧条件下,不排除产生微量其他有毒气体,比如: 氯化氢(HCl )

【免费下载】乙二醇单丁醚msds

、管路敷设技术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电气课件中调试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

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Section 1 - Chemical Product Section 2 - COMPOSITION, 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 Section 3 - HAZARDS IDENTIFICATION

日本顺风牌超级去油污剂化学成分

精心整理 MSDS 1. 产品识别 产品名称 : 顺丰牌去油污剂 固体成品的化学品族 : 丁脂乙脂纤维素/丙烯酸树脂 溶剂的化学名称 : 丙酮/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二甲苯/异丙醇/乙二醇单丁醚 2. 组成/成份资料 化学名称 CAS 编号 丙酮 67-64-1 乙酸丁酯 123-86-4 乙酸乙 酯 141-78-6 二甲苯 108-38-3 异丙醇 67-63-0 乙二醇单丁醚 111-76-2 3. - - 吞入 4. - 吸入 - - 5. - 器中 - 6. - - 环境防护:设法避免进入下水道,水源及污染土地 - 清理处置:尽量收集溢出物于清洁合适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剩下的则以不发生反应的吸收材料覆盖,确保遵守当地的废物处理法则 7. 贮存及处理 处理 : 远离热源、火源、不准吸烟、不要吸入气体,避免皮肤及眼睛接触,采 取防避积累静电措施。 P2 of P3 贮存 : 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采取防避积累静电措施 8. 接触控制/个人防护

化学名称 TLV* Ppm mg/m3 丙酮 1000 2380 乙酸丁酯 150 712 乙酸乙 酯 400 1440 二甲苯 100 434 异丙醇 500 1230 乙二醇单丁 醚 20 ┅ *) 美国政府工业卫生专家协会(ACGIH)制订呼吸防护:合适的呼吸过滤器手的防护: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配戴防溅入型眼镜皮肤防护:穿着合适的防护衣服 9. 物理和化学性质 外观有颜色涂料 - 物理状态粘性液体 - 水溶性 比重 10. / 11. 12. 13. 14. - UN - IMDG 编号: 3.2 - 海洋污染物:无 - 货运名称:漆油、可燃物 15. 法规资料 EEC分级 - 内含:丙酮/乙酸丁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二醇单丁醚/异丙醇 - 符号:可燃性液体 - 特殊危险性质: R10 可燃 R20/21 吸入及皮肤接触有害 R38 对皮肤有刺激性 - 安全指示: S25 避免接触眼部 16. 附加资料 本资料在目前情况下是可靠的。但我司不能承担直接或间接使用本产品所致的损失或损害的相关任

MSDS-环氧结构胶

A ccording to 1907/2006/EC, Article 31 中文版 修订日期 2007/07/02 2007年9月 出版日期 2007/07/02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产品产品详情详情详情:: 商品名商品名:: EPIKOTE TM Resin MGS BPR 135G3 商品编码商品编码: 16S - 00070/1 产品应用产品应用//制备 环氧树脂粘合剂 生产商生产商//供应商供应商:: Hexion Specialty Chemicals B.V. Postbus 606 3190 AN Hoogvliet Rt. Netherlands 电话:+31 65 25 11 07 9 信息信息::见第16部分(联系人) E-Mail :eckhard.ruehle@https://www.doczj.com/doc/8714925358.html, 应急信息应急信息:: 应急电话应急电话:: CARECHEM24 +44(0)2087 628322 2.危险性概述 危险危险指示指示指示:: Xi 刺激性 N 对环境危险 关于对人体和环境特别危险的信息关于对人体和环境特别危险的信息:: R 36/38 刺激眼睛和皮肤。 R 43 皮肤接触可能导致过敏。 R 51/53 对水生生物有毒性,可能导致对水体环境长期的负面影响。 含有环氧要素。参阅生产商提供的信息。

3.成分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鉴定号鉴定号:: EINECS 号:没有可用的资料(准备中) 化学性质 描述描述::改性环氧树脂 危险成分危险成分:: CAS :25068-38-6 NLP :500-033-5 双酚A-环氧氯丙烷树脂,mw ≤700 Xi ,N ;R 36/38-43-51/53 > 50% 环氧衍生物 mw ≤ 700 Xi, N ;R 36/38-43-51/53 < 25% 附加信息附加信息:: 列出的危险短语的定义请参照第16部分。 4.急救措施 总说明总说明:: 立即脱去任何被产品污染的衣服。 吸入后吸入后:: 提供新鲜空气,安全起见,立即就医。 接触皮肤后接触皮肤后:: 立即用水和肥皂冲洗并彻底清洗。 如果皮肤刺激感持续,立即就医。 接触眼睛后接触眼睛后:: 撑开眼睛并用自来水清洗眼睛数分钟。然后咨询医生。 摄取摄取:: 冲洗口腔然后喝足量的水。 立即就医。 5.消防消防措施措施 合适的灭火合适的灭火剂剂: CO 2,灭火粉末或水喷雾。灭大火用水喷雾或抗溶性泡沫。 出于安全考虑出于安全考虑,,不适合的灭火剂不适合的灭火剂:: 水柱 由产品导致的特殊危险由产品导致的特殊危险,,燃烧产物或尾气燃烧产物或尾气:: 燃烧会释放 一氧化碳(CO ) 在合适的燃烧条件下,不排除产生微量的其他有毒气体。 防护防护设备设备设备:: 穿戴全副防护服 佩戴自己式呼吸装置。 其他信息其他信息:: 分开收集被污染的灭火用水。绝不能让其流入排水沟。根据政府法规处理火灾残渣及被污染的消防用水。

日本顺风牌超级去油污剂化学成分

MSDS 1.产品识别 产品名称:顺丰牌去油污剂 固体成品的化学品族:丁脂乙脂纤维素/丙烯酸树脂 溶剂的化学名称:丙酮/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二甲苯/异丙醇/乙二醇单丁醚 2.组成/成份资料 化学名称CAS编号丙酮67-64-1乙酸丁酯123-86-4乙酸乙酯141-78-6二甲苯108-38-3异丙醇67-63-0乙二醇单丁醚111-76-2 3.危害标识 过量接触时引致:刺激皮肤、眼球、呼吸道,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过量接触引发的症状: -过量吸入气体:咳嗽、头痛、迷糊、晕眩、不省人事、呕心及呕吐-皮肤接触:可导致中毒、疙瘩、红肿-眼部接触:痛苦、红肿 -吞入:喉部酸痛、胃痛、头痛、晕眩、呕吐、迟钝 4.急救措施 -吸入: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清新处,处于半躺坐位置休息,解开衣

服,若患者呼吸困难须进行人工呼吸,及时召唤医护人员。 -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及肥皂液冲洗,除去所有被沾污的衣物,及时召唤 医护人员。 -眼部接触:用大量清水立即冲洗,及时召唤医护人员。-吞入:勿催吐,以清水漱口,及时召唤医护人员。 5.灭火措施 灭火方法: -合适的设备: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等灭火器-应避免的措施:不要将水直接喷洒进贮存容器中 危险性的燃烧产物:-可能产生 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工作服及自给的呼吸器 6.意外泄漏处理措施 -人员防护:穿带合适的设备,不要吸入气体 -环境防护:设法避免进入下水道,水源及污染土地

-清理处置:尽量收集溢出物于清洁合适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剩下的则以不发生反应的吸收材料覆盖,确保遵守当地的废物处理法则 7.贮存及处理 处理:远离热源、火源、不准吸烟、不要吸入气体,避免皮肤及眼睛接触,采 取防避积累静电措施。 P2ofP3 贮存: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采取防避积累静电措施 8.接触控制/个人防护 化学名称TLV* Ppmmg/m3丙酮10002380乙酸丁酯150712乙酸乙酯4001440二甲苯100434异丙醇5001230乙二醇单丁醚20┅ *)美国政府工业卫生专家协会(ACGIH)制订呼吸防护:合适的呼吸过滤器手的防护: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配戴防溅入型眼镜皮肤防护:穿着合适的防护衣服 9.物理和化学性质 外观有颜色涂料-物理状态粘性液体

什么是磷酸三(氯丙基)酯(TCPP)

什么是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 磷酸三(2-氯丙基)酯MSDS信息如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磷酸三(1-氯-2-丙基)酯 中文别名:磷酸三(一氯异丙基)酯 化学品英文名称:Tri( 1-chloro-2-propyl) Phosphate 英文别名:Tri(chloro-isopropyl) Phosphate 分子式:C9H18O4Cl3P 分子量:327.5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CAS No.:13674-84-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吸入、食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可能对身体有害。有刺激和局部麻醉作用。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应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饮中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磷酸三(2-氯丙基)酯生产工艺如下:

该产品工艺有以下步骤: (1)以三氯氧磷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AlCl3的催化作用下得到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混合液。 (2)混合液中加入碱液碱洗至中性,静止分层,除去水层;将油层水洗后再次静止分层,去除水层,将油层蒸馏后得液体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再在其中通入氮气进行提纯。本工艺的制备工艺简单,制出的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与现有生产工艺相比纯度高,其质量检测结果明显优于现有技术中的生产工艺制出的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

亚马逊MSDS

亚马逊化工有限公司 材料安全资料 产品名:AmiCoat TC 6622 粘合剂 生效日期:2003年7月13日 亚马逊化工有限公司24小时紧急热线 香港湾仔轩尼诗道302-308号集成中心2304室香港(852)25056096 1)OSHA危害分类和成分 美国OSHA危害传播标准所要求的货物成分如下所列。材料安全资料的附加部分就作为我们对这个成分配方的潜在危害的评估。 CAS编号化学名称 96-23-1.1.1 1, 3-Dichloro-2-propanol 根据国际毒理学大纲、国际机构对癌病的研究或职业安全与健康组织关于OSHA对致癌物监控的标准,该产品不含致癌物质。 2)危害识别 紧急状况概述 货物描述:澄清,浅琥珀色液体 直接的隐患:会刺激眼睛。 有致癌的潜在危害 动物实验的数据显示该品含有致癌物质 灭火人员应当使用气压适当的自呼吸装备(面部全密封型)。合适的灭火介质:干燥化学品、二氧化碳、泡沫或水。 对健康潜在的影响 对皮肤的急性影响:有轻微毒性。长期接触会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炎。 对眼睛的急性影响:刺激性,但如果不及时清洗,会损害眼部组织 对呼吸的急性影响:在环境温度(-18至38℃)下,若非有烟雾产生,几乎不存在危害。该品的高浓度溶液会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 摄取后的影响:轻微毒性 主要受损的器官:参照“第10条” 3)紧急处理方法: 如接触皮肤:用肥皂水或水彻底洗净15分钟,如持续刺激皮肤,需进行医务治疗。 如接触眼睛:立即用大量水清洗直至感觉眼睛不受刺激,如持续刺激眼睛,进行医务治疗。 如吸入:通常无需急救。如出现症状,将吸入者移至空气清新处,进行医务治疗。 如误食:通常无需急救,如出现症状,需马上进行医务治疗 4)灭火措施 灭火指引:进行扑救的人员需使用气压适当的自呼吸装备(面部全密封型) 灭火介质:水雾、化学泡沫、干燥化学品、二氧化碳 有害分解物:无异常的元素氧化物产生 燃点:非易燃 5)处理意外泄漏事故的措施 防护及泄漏污染:通风区域。使用特定的防护装备。用易于吸收的物料清除泄漏液体,放置于废物处理容器中。用清水冲洗现场。在弄湿的地面撒上沙石,以防滑。 废物处理指引:该产品的污水可以排放到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废物是符合当地要求,废物处理设备应当是经过批准的,或在获批准后排放废物。该品采用焚烧法或允许的垃圾掩埋法处理。 6)装运和存放 装运:按化学品的一般方法处理 存放:不使用时将容器盖紧。存放阴暗,温度在0℃-450℃的地方。如果药品冻结,在融化和充分搅匀后可使用。 7)泄露控制/个人保护—泄露限制 产品名 环氧氯丙烷 PEL (OSHA): 2ppm (8mg/m3),皮肤分析 TLV (ACGIH): 0.5ppm (1.9mg/ m3),皮肤分析 工程控制:充分的通风 个人防护装备:参照29CFR 910 Sub part 1使用防护装备 呼吸系统的保护:保护呼吸系统的方案需符合OSHA的29 CFR1910.134和ANSI Z88.2的要求,并需遵守,无论工作场所是否有要求,都必须带上口罩。在与设备相关的限制范围内,

乙二醇单丁醚msds

乙二醇单丁醚HS:2909430000 【中文名称】乙二醇一丁醚;丁基溶纤剂;2-丁氧基乙醇 【俗名】防白水、化白水 【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 编辑本段物化性质 【性状】无色易燃液体,具有中等程度醚味,低毒。可溶于水和醇,与石油烃具有高的稀释。 乙二醇单丁醚 【比重】0.9019(20/4℃); 【闪点】60(闭式),开杯73.89℃; 【自燃温度】472℃。 【分子式】C6H14O2 【分子量】118.17 【CASNo】111-76-2 【结构式】C3H7CH2OCH2CH2OH 【熔点(℃)】-40 【沸点(℃)】171.1

【蒸气压(Pa)】97.33(20℃) 【粘度mPa·s(20℃)】6.42、 【折射率】1.4198 【溶解情况】 能以任意比例与丙酮、苯、四氯化碳、乙醇、正庚烷和水混溶。 编辑本段质量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无可见机沸程(馏出量95%时>/169~172℃ 械杂质游离酸(以醋酸计) ≤0.01% 乙二醇单丁醚的质≥99.5% 不挥发物≤O.005%。 量分数水分≤0.03%[1] 编辑本段用途 是优良的溶剂。也是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可清除金属、织物、玻璃、塑料等表面的油垢。广泛用于油漆、油墨、皮革、印染、医药、电子工业。 用作硝酸纤维素、喷漆、快干漆、清漆的溶剂,用作油漆、油墨的溶剂及染料分散剂的原料。[2] 1,用作油漆、油墨的溶剂、金属清洗剂组分及染料分散剂的原料 2,主要用作硝酸纤维素、喷漆、快干漆、清漆、搪瓷和脱漆剂的溶剂。还可作纤维润湿剂、农药分散剂、树脂增塑剂、有机合成中间体。测定铁和钼的试剂。改进乳化性能和将矿物油溶解在皂液中的辅助溶剂。 3,用作测定铁和钼的试剂及溶剂,也用于分离硝酸盐中的钙和锶 编辑本段制备或来源 由环氧乙烷与正丁醇作用而得。 丁醇与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混合,再于25~30 °C通入环氧乙烷并升温至80 °C进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 氨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铵 氨水 氨溶液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um hydroxide;Ammonia water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CAS No.:1336-21-6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健康危害(蓝色): 2 易燃性(红色):1 反应活性(黄色):0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第8.2类碱性腐蚀品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 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 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与强氧化剂和酸剧烈反应。与卤素、氧 化汞、氧化银接触会形成对震动敏感的化合物。 接触下列物质能引发燃烧和爆炸:三甲胺、氨基化合物、1-氯-2,4-二硝基苯、邻—氯代硝 基苯、铂、二 氟化三氧、二氧二氟化铯、卤代硼、汞、碘、溴、次氯酸盐、氯漂、氨基化合物、有机酸酐、异氰酸酯、醋酸乙烯酯、烯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醛类。腐蚀某些涂料、塑料 和橡胶。腐蚀铜、黄铜、青铜、铝、钢、锡、锌及其合金。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擦字水MSDS

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二醇单丁醚 化学品俗名:防白水、化白水、擦字水 英文名称:butyl cellosolve,Butyl glycol. 颜色编号:无色液体,有中等程度醚味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地址邮件: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生效日期: 国家应急电话: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乙二醇单丁醚 纯度(%)纯品颜色(PHA)无色液体, 有中等程度醚味 分子式C6H14O2 CAS No. 111-76-2 结构 式: HOCH2CH2O(CH2)3CH3 相对分子量: 118.17 化学类 别: 多官能团醚闪点(℃):61.1(闭杯) 74 (开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第6类有毒化学品. 危规号:61592, UN;2369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可能致命。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高浓度可能造成头痛、恶心等。极高浓度可能造成意识丧失甚至死亡。动物实验中,可能损害生殖系统。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的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中发生生物蓄积。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生产时若将其吸入呼吸器官内时,请接受医生的治疗。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燃烧性: 易燃, 闪点(℃):81.1(闭杯) 74 (开杯) 爆炸上限%(V/V): 1.7 爆炸下限%(V/V):15.6 引燃温度℃: 472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 灭火方法:1. 喷水雾可冷却此物质之温度,使其低于闪火点。2. 安全安全情况下将容器搬离火场。3. 若泄漏物未点燃,可用水雾驱散蒸气。4. 储槽区之大型火灾,使用无人操作之水雾控制架或自动摇摆消防水瞄。若不可行则尽可能彻离火场并允许火烧完。5. 远离储槽两端。6. 贮槽安全阀已响起或因着火而变色时立即彻离。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装备:消防人员必须配戴A 级气密式化学防护衣及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外加抗闪火铝质被覆外套)。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灭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240mg/m3 [皮] 监测方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

环氧氯丙烷MSDS

环氧氯丙烷MSDS 一、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环氧氯丙烷 分子式:C3H5ClO 英文名称:Epichlorohydrin 有害成分:环氧氯丙烷 CAS NO:106-89-8 含量: 90% 二、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蒸气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反复和长时间吸入能引起肺、肝和肾损害。高浓度吸入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致死。蒸气对眼有强烈 刺激性,液体可致眼灼伤。皮肤直接接触液体可致灼伤。口服引起 肝、肾损害,可致死。慢性中毒:长期少量吸入可出现神经衰弱综 合征和周围神经病变。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四、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 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 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五、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 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 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 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