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级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5级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5级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5级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专业沿革】自动化本科专业自2015年起开始招生,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工业电气自动化方向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按国家教育部划分的学科专业分类归属“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

【资源简介】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治学严谨、团结拼搏的教师队伍。自动化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高级工程师2人,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1人,形成了一支稳定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敬业精神强,能始终坚持在第一线的教学队伍。实验室有电类专业通用的电工基础实验室、电子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以及电力电子与电力拖动、高级过程控制、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实训、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等4个以本科教学为主的专业实验室。

【专业特色】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将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控制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工业过程控制与运动控制相结合,以工业自动化、过程自动化为特色的宽领域专业,注重加强学生在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领域的控制理论、控制方法与技术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并适当强化学生在计算机及网络、电子信息管理等方面实际开发能力的培养。本专业课程设置上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具备实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能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检测与转换技术、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转换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公司企业、科研院所、国防工业等单位和部门从事工业系统综合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传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设计、系统集成、产品开发、制造、应用及企业管理等工作。

三、培养标准

1、思想道德标准

(1)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政治思想与业务、基础与专业、学习与健康、知识与能力和素质等关系。

(2)遵纪守法,尊敬师长,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基本要求

毕业要求:

(1)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成绩达到及格及以上;

(2)综合文化素质:通过校内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

(3)体育:通过国家大学生体育达标要求。

(4)普通话:通过二级乙等。

学位要求:

(1)学生需达到全部毕业要求,学习成绩优良,总平均学分绩点≥2.0(保留2位小数)。

(2)计算机:通过省级或国家级一级或二级考试。

(3)英语: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并达到学校合格标准。

3.能力标准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3)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检测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四、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五、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复变函数及积分变换、电路原理、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检测与转换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数据通讯与网络技术、电子线路CAD等。高年级根据社会需要,学习柔性的、适应性强、覆盖面宽的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实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实习、专业认识实习、毕业设计、技能训练、国防教育、社会实践等。

七、主要专业实验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电力电子学实验、电机与拖动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电气控制与PLC实验、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过程控制实验、运动控制实验等。

八、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九、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毕业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并修满181学分,同时完成培养标准项目并达到合格标准。

表1 自动化专业毕业所要求的课程学时学分结构表

十、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表2 自动化专业公共课程设置表

注:表中学时数字标注为斜体加粗代表卷试;专业选修课程理论学时中含实验学时;*:模电和数电按前后开课。

注:1)每个学生至少应选修一个完整的方向模块;每个方向模块中的各课程均可作为其它方向模块的任选课程;

2)表中学时数字标注为斜体加粗代表卷试(考试);第5学期开始按模块方向选课;

十一、课程简介

BL04045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Engineering Drawing base)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开设目的是为后续相关课程、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奠定基础。主要学习正投影法的规律和性质、绘图读图的基本方法、各种表达方法、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及技术制图的相关规定等内容。本课程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构形基础与机械制图》及其配套习题集,管巧娟,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工程制图》及其配套习题集,赵大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工程图学基础》及其配套习题集,王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机械制图》,单连生,人民邮电出版社。

BL04151 电路原理(Circuit Principle)

电路原理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先行课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电路理论是一门研究电网络分析、设计与综合的基础工程学科,它是属于电类各专业共同的理论基础课。本课程开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的

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主要学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定理、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储能元件、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电路的频率响应、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均匀传输线等。本课程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为《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5版;《电路原理》,江缉光,刘秀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电路原理》,于歆杰、朱桂萍、陆文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BL04082模拟电子技术(Analog Electronics Technique)

模拟电子技术是自动化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先行课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本课程开设目的是为系统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电气测试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及今后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主要学习运算放大器、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双极结型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场效应管放大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等内容。本课程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为《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6版;《模拟电子技术》,高吉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年,第2版;《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华成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BL04106数字电子技术(Digital Electronic Technique)

数字电子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先行课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模拟电子技术,本课程开设目的是为系统学习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电气测试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及今后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主要学习数字逻辑概论,逻辑代数与硬件描述语言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锁存器和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CPLD和FPCA,脉冲波形的变换与产生,数模与模数转换器,数字系统设计基础等内容。本课程通过开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为《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康华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6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侯建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林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BL0401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controller)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科类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先行课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息文化基础,本课程开设目的是为系统学习电气测试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等课程及今后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主要学习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补码、反吗;不同计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二进制数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单片机内部的各种硬件资源,如I/O口,中断系统定时器,串行口等的工作原理及应用;MCS-51指令系统;MCS-51单片机的扩展、I/O接口电路设计、A/D和D/A转换器的接口,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的接口电路设计等内容。本课程通过开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胡汉才,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单片机基础》,

李广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李朝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BL04124信号与系统(Signal and Systems)

信号与系统是其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先行课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开设目的是为系统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及今后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主要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离散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系统函数及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等内容。本课程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为《信号与线性系统》(上、下册),管致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版;《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信号与线性系统》,曾喆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BL04135自动控制原理(Principles of Automatic Control)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先修课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等,本课程开设目的是为系统学习“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主要学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连续、离散、线性、非线性等)及特点、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时域法、频域法等)和设计方法内容。本课程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自动控制原理》,王建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自动控制原理》,李友善、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自动控制原理》,冯巧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电机与拖动(Electronic Machinery and )

电机与拖动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先修课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等,本课程开设目的是为系统学习“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电机”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主要学习电机的基本结构,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方程式、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电机参数计算及运行原理,交直流电动机固有机械特性及人为机械特性,掌握由交直流电动机构成的拖动系统的起动、调速及制动特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电机及拖动基础》,顾绳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4版;《电机学》,汤蕴璆、史乃,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电机学-机电能量转换》,汤蕴璆,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BL04021电力电子学(Power Electronics)

电力电子学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子技术”、“电路”等,本课程开设目的是为“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课程打下基础。主要学习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以及各类变流装置中发生的电磁过程、基本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实验技能及其技术经济指标。变流装置主要包括单、三相可控整流(包括有源逆变),DC-DC变换器,单、三相交流调压,交-交变频,无源逆变。另外还介绍了PWM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技术和软开关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本课程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为《电力电子技术》,王兆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5版;《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赵良炳,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电力电子技术》,苏玉刚,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

检测与转换技术(Det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检测与转换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该课程的先修课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微机原理及应用等,本课程开设目的是为系统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主要学习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被测信号的时域、频域特性和测量装置的静、动态特性及其它们对动态测量的影响、特性指标;常规非电量和电量测量技术,常见非电量和电量参数的各种常规传感器原理与测量电路及应用等内容。本课程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李晓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电气测试技术》(第3版),林德杰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第2版),郁有文,常健,程继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BL04036电子线路CAD(Electronic circuitry computer aided design)

电子线路CAD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先行课是信息文化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开设目的是为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及今后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主要学习电子线路原理图(Schematic)设计、原理图元件库的建立与编辑、电子线路仿真分析(Simulation)、印刷线路板(Print Circuitry Board)设计、封装元件库的建立与编辑等内容。本课程通过上机操作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为《protel 99 SE电路设计实用教程》,余家春,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年;《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潘永雄、沙河、刘向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电子线路CAD》,吕建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BL04122 现代控制理论(Modern control theory)

现代控制理论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先修课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控制电机”、“自动控制原理”等,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奠定数学基础和必需的理论知识。本课程开设目的是为系统学习“线性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等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采取课堂作业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现代控制理论》,刘豹,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现代控制理论》,谢克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现代控制理论》,张嗣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BL04030电气控制技术与PLC(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 & PLC)

电气控制技术与PLC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先行课是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学。开设目的是为实习、毕业设计及今后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主要学习传统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和控制装置的设计方法以及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编程、应用等内容。本课程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郁汉琪,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电气控制与PLC应用》, 范永胜,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第2版;《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 吴丽,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BL04100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Data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y)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先行课是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等。课程主要介绍数据通信基础、数据通信设备和网络互连设备、计算机网络、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路由器和IP地址的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综合布线等。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对数据通信和网络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交换机、路由器、ISDN等设备的实际配置与管理方法。本课程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 周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数据与计算机通信》, (美国)(WilliamStallings)斯大林斯,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BL04023电力拖动控制系统(Electric drive and control systems)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限修课程。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子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等,是为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及调试打下基础。本课程开设目的是系统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直流和交流拖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稳态及动态性能分析、各种调速方式原理及性能等,本课程通过开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为《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陈伯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李华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电力拖动运动控制系统》,丁学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BL04078 控制电机(Control Electric Motor)

控制电机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限修课程。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路”、“电机与拖动”等。本课程开设目的是系统学习包括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步进电动机、维特同步电动机、开关磁阻电机、无刷直流电机、直线电机和超声波电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和适用场合。本课程通过课堂作业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控制电机》,杨渝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控制电机》,谢卫,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控制电机》,赵君有、张爱军,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BL04104 数控系统(System of Numerical Control)

数控系统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限修课程。该课程的先修课是“电路”、“控制电机”、“自动控制原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等,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奠定数学基础和必需的理论知识。本课程开设目的是为系统学习“电气伺服系统设计”、“机床数字控制”等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方式。

参考教材:《数控原理与系统》,吴晓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机床数控系统》,林其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张柱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工控软件基础(Industrial Control Software Foundation)

工控软件基础是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限修课程。该课程的先修课是“计算机语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等。工控软件主要是指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提供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能够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用几种典型组态软件与I/O接口板或PLC结合控制诸对象,用组态软件实现监控,构成分布

式控制系统。本课程通过课堂作业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工控组态软件》,汪志锋,赵文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工控组态软件及应用》,熊伟,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

过程控制是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限修课程。该课程的先修课是电路、电子技术、检测与转换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等。本课程开设目的是为系统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专业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该课程系统地阐述了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特点、适用场合、系统设计及应用等问题,并在分析稳态和动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探讨过程工业(石化、化工、轻工、医药等)生产过程中典型单元操作的控制方案,介绍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本课程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过程控制系统》,俞金寿,孙自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王再英、刘准霞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邵裕森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BL04046 工业企业供电(Industrial enterprises power supply)

工业企业供电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限修课程。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路”、“电机与拖动”等,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奠定了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本课程开设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供配电系统设计及其故障处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供配电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主要学习供配电系统的主接线、负荷计算、短路计算、二次回路的构成及其高低压电气设备设施选择等。本课程通过课堂作业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工厂供电》(第五版),刘介才,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工厂供电》(第二版),苏文成,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供电技术》(第4版),余健明、苏文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控制系统仿真(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

控制系统仿真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限修课程。该课程的先修课是“计算机语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等。课程主要阐述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本领域当前的先进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过程系统仿真的应用领域和进展,定量仿真建模常用方法及工业应用案例,数值积分原理、实用算法与计算程序,定性仿真基本原理,复杂过程系统定性建模方法,定性模型的推理解法,定性仿真技术在过程系统危险识别与分析、故障诊断和智能仿真训练等方面的应用案例。本课程通过课堂作业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控制系统仿真》,党宏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系统建模与仿真》,吴重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BL04023计算机控制系统(Computer Control System )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限修课程。该课程的先行课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测试技术。开设目的是为综合实习、毕业设计及今后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主要学习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常规及复杂控制技术;分散型测控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内容。本课程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为《计算机控制系统》, 张德江,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计算机控制系统》, 高

金源、夏洁,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计算机测控应用技术》, 胡文金,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

BS04036 专业技能训练(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本课程是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之一。是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适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宽口径的要求而设立的。通过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该专业的认识、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为以后接受专业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的目的要求:掌握常用工具、量具、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专业兴趣;了解相应法律、法规和自动化领域的发展趋势,为选择专业方向奠定基础;熟悉专业方向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BS04027科研技能训练(Research skills training)

本课程是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技术实践课程,重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本门课程涉及面较广、实践性很强,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撰写科技论文的要求等能力。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撰写科技论文,参加科技活动,全面掌握进行科技活动必备的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科研技能训练,要使学生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进行科技论文撰写的能力;能够使用常用的科研方法开展科研活动;正确理解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书的条目含义;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科技论文写作的方法步骤;能够初步撰写科技论文。

BS04028电子技术课程设计(Course Exercise in Analog and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训练,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会贯通其所学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进一步把书本知识与工程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以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能较快地适应社会的要求。教学目的是运用已基本掌握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单元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方法,在单元电路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各种不同用途和一定工程意义的电子装置。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增强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为以后从事电子电路设计和研制电子产品打下初步基础。

参考教材为《电子技术基础》,康华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4版;《模拟电子技术》,高吉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年,第2版;《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华成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侯建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林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本课程通过卷试进行考核。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Course Exercise in Professional)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在学完核心专业课后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限修课程。根据指导教师提供的任务书,独立设计一个小型自动控制单元装置或自动装置系统。并要提交设计说明书和设计的图纸。本课程通过课程论文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指导书》,自编。

BS0401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Course Exercise in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controller)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技术型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本课程设计是继该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一方面检查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情况,另外,也为后续的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做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硬、?软件开发方法,输入/输出(I/O)接口及存储器的扩展技术,应用程序设计技术并结合专业能设计简单、实用的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主要针对课堂重点讲授内容使学生加深对微型计算机硬件原理的理解及提高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开发创新能力。本课程通过答辩、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几个环节进行综合考核。

参考教材:自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实习指导书》;《单片机基础》,李广弟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版;《单片微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胡汉才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51单片机C语言教程》,郭天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BS04016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Course Exercise in 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 & PLC)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是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后续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已学知识的检查和进一步的理解、认识,学习和掌握传统继电接触控制和现代PLC控制设计的基本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及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另外,也为后续的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做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主要任务是应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训练;初步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在设计过程中,使学生熟悉传统与现代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设计手册、设计规程、规范、产品样本等资料的能力,加强工程计算和用计算机绘制电气图纸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开发创新能力。

教材采用自编《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指导书》;参考教材:《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第2版),郁汉琪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第2版),方承远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BS04026 金工实习(Metalworking practice)

金工实习是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基础实践教学环节。先行课程工程制图。开设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基本专业动手能力,使学生了解机械产品生产的基本工艺过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熟悉常用设备和工装的使用,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基础保证。主要内容包括普通车床的牌号及主参数的识别、车床的加工范围极其操作;铣床、刨床的加工范围极其操作;钳工的加工范围极其操作;数控编程、数控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的加工特点;焊接的操作技巧。要求与考核:学生要完成线切割产品的设计与制作、钳工样板的制作、外六方螺母的设计与制作等,依据学生实习作品和实习报告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金工实习》,宋瑞宏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年;《金属工艺学》,邓文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BS04015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实习(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 & PLC Teaching Practice)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实习是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完成相应课程理论、实验教学及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本实习不但可以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硬软件的综合调试方法,而且可以熟练掌握电气原理图、布线、接线等规范和技术,进一步激发

的专业兴趣和对电气控制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与调试的能力。达到最大限度地掌握继电接触控制、PLC控制和变频技术的应用技术,培养综合实践素质的目的。

参考教材:自编《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实习指导书》;参考教材:《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第2版),郁汉琪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第2版),方承远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BS0401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实习(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controller Teaching Practice)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实习是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在相应课程理论、实验教学及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开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实习。通过本实习不但可以掌握单片机软、硬件的综合调试方法,而且可以熟练掌握电路原理图及焊接等技术,根据设计选择元器件参数,最后装配,并进一步激发对单片机智能性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应用单片机实现对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与调试的能力。达到最大限度地掌握单片机应用技术,软件及接口设计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技能,培养电综合实践素质的目的。本课程以实际操作、现场答辩、实习总结报告几个环节进行综合考核。

参考教材:自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实习指导书》;《单片机基础》,李广弟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版;《单片微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胡汉才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51单片机C语言教程》,郭天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BS04042认识实习(Cognitive Training)

认识实习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基础实践课程,是在学完专业所规定的部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并已进行过金工实训基础上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学习前或同时进行的一次现场专业认识实习。实习任务是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对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类型和运行情况形成初步认识,对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设备的分类、特点、参数等进行初步学习,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通过课程论文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认识实习教学大纲》,自编。

BS04009 毕业设计(Graduation Project)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毕业离校前知识、能力、素质的一次全面升华,也是审定学生毕业资格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技术开发、技术运作、社会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设计方法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初步训练,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注重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调查研究、中外文献检索与阅读等快速学习的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理论与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独立研究与论证能力;设计、计算与绘图能力(含运用计算机等工具的能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借助计算机等智能工具对系统进行控制或二次开发的能力;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文字及书面表达能力。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复习课程

教学院长签字: 教学系主任签字: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及管理知识,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及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力学、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及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接受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胜任机电设备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制造、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和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检测与控制、自动化、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3.具有机电产品和系统的研制、开发、制造、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及经营的基本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工程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综合训练 教学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有限元分析 研究型课程:机械工程综合训练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 计划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辅修专业说明 辅修专业修读标注“*”的课程,总分34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8+5学分 (1)思政类5门11.5+2学分 02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第一学年春夏 4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3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1E00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第二学年秋冬 02110081形势与政策+2 (2)军体类 5.5+3学分 第1、2学年的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学生每年的体育达标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合计+1或+1.5学分。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第2学年冬 03110021 军训+2 第1学年短学期 031E0020 体育I 1 第1学年秋冬 031E0030 体育II 1 第1学年春夏 031E0040 体育III 1 第2学年秋冬 031E0050 体育IV 1 第2学年春夏 (3)外语类9学分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3 (必修) 其余6学分,一般情况建议修读: 051F0010 大学英语Ⅱ 3 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3 (4)计算机类5学分 (4)计算机类5学分 建议修读第二组课程: (5)导论类2学分 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学分。(6)其他通识课程15学分

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湖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类别教育硕士 类别代码0451 专业领域教育管理 领域代码0451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比较宽厚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人际沟通协调的能力。 4.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2门教师教育类课程(如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不计学分。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外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教育统计与评价(3 学分) 2.教育管理学(3学分) 3.教育政策与法律(2学分) 4.教育管理案例分析(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1.教育技术理论发展与前沿讲座(2学分)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3.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专题(1学分) 4.教育社会学(2学分) 5.教育史专题(2学分) 6.社会心理学专题(2学分) 7.教育哲学(2学分) 8.心理咨询与辅导(2学分) 9.发展心理学(2学分) 10.教育评价(2学分) 11.团体辅导(1学分) 12.校长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2学分) 13.学校管理心理学(2学分) 14.班主任工作专题(1学分) 15.基础教育督导(1学分) 16.管理决策理论与技术(2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五、实践环节

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企业管理(120202) 本学科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和企业管理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包括教授8名,副教授10名,其中博士10名,其中,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先后承担和完成60多项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和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一批重要课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社科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2项,省教育厅奖多项。本学科在浙江省有较大的影响,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管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较高的企业管理理论水平、比较全面的专业素养、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要求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能独立地承担和组织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 二、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培养应用型、开拓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结合学术带头人深厚的科研基础与相关成果,本着学术梯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以体现企业管理学科的优势与培养特点。企业管理专业设7个研究方向: 1、价值评估与决策技术。研究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无形资产评估、现代决策理论、项目管理、决策方法以及知识管理中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等。

201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20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建筑电气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建筑电气设计、信息处理、工业企业电气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满足电工电子、工业自动化及建筑电气等行业急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建筑和工矿企业系统从事工业电气自动化、建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工程管理和相关的科研与技术的开发的工作。本专业强调“电气与信息融合,强弱电并重和软硬件结合,自动化技术和建筑智能化相结合,面向电气信息领域、面向现代智能建筑领域、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本专业设工业自动化和建筑设备自动化两个方向。 1. 知识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其基本原理与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2)具有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现代建筑电气、计算机网络与综合布线、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与应用等; (3)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文献检索和文学表述能力; (4)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熟悉电气工程主要法规,获得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电气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 (3)具有较强开拓创新精神,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了解本学科国际前沿性的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科技研究能力。 3.素质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热爱本专业,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与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了解。(3)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修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正确的成长道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能够同群众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热爱劳动。 (4)了解体育运动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讲究卫生,身体健康,培养吃苦耐劳精神,能胜任未来工作,能够承担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 三、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080801)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080801) (Automation)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宽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工程基础技能,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较强的获取专业知识和综合运用工程知识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职业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善于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工程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培养目标1: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和职业道德,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强; 培养目标2: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在团队中分工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发挥项目负责人作用的潜力; 培养目标3:能够运用相关法规、技术标准、现代化工具及自动化专业知识,分析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内的工程技术问题,初步具备运用工程技术解决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4: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视野宽厚,能够在控制科学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应用开发、分析、制造、运营及管理维护等工作,在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培养目标5:熟悉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通过其他渠道不断更新知识及能力。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12个方面的能力: 1.工程知识:掌握自动化领域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自动化学科专业知识,并能够用于解决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自动化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学等知识,并能运用于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求解与数据处理; 1-2掌握自动化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原理和思维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自动化相关工程科学和技术问题; 1-3掌握自动化专业相关的自动化设备的工程知识,能将其用于解决工程装备设计等工程问题; 1-4掌握自动化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自动化系统设计、安装、维护等复杂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基于数学和自然科学原理识别工程科学和技术问题; 2-2能够应用工程基础知识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正确的表达、分析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 2-3能够综合运用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借助文献寻求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能在工程设计开发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并体现创新意识; 3-2能够运用相关工程知识,设计满足特定工程需求的系统或单元; 3-3能够运用自动化的专业知识完成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或开发。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信息、控制和系统”基本原理和相关文献,调研和分析控制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能够根据自动化专业知识的特征,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能从事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管理人员,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基本规格要求如下:(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热爱教育管理事业,勇于改革和开拓,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二)掌握比较宽厚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基本技术和方法,熟悉教育管理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学会使用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教育管理方向的外文资料。 (四)有较强的实际教育管理工作能力,包括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及应变的能力,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领导能力。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招收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且有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方式进行。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基础教育部分)。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一)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二)教育硕士的培养由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的撰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教育硕士必须修完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同时撰写学位论文和完成答辩。 (三)教育硕士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其中基础教育一线的导师人),同时成立该方向导师组,利用导师组的集体智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在大学里完成,实践教学在实践导师所在中小学里完成。“教育管理研究专题”由学生提出具体选题并与导师研究确定。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学分。 1 / 3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较宽的科技领域(包括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仿真、运动控制、过程控制、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以及系统工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工业企业等部门和行业从事与控制系统相关的分析、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及维护的高素质、复合类、创新型高级科技人才。 本专业注重宽基础、强适应性,注重基础理论及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并具有紧密结合航天、宇航与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一)毕业生应在思想和情感方面具备以下主要素质: 1.政治品质。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政治,有较强的法制法规观念; 2.思想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准则,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毕业生应获得以下主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数理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 2.具备较扎实的外语综合能力,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3.掌握计算机、电气等关联学科的相关原理、方法及相应实验仪器的使用技能; 4.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军事训练方面的基本知识; 5.掌握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等专业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 6.掌握科学计算、系统仿真、软硬件开发等实验方法和技术; 7.具有辩证的、逻辑的、形象的和创造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对事物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归纳的技能,并具备基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生应在意识和意志方面具备以下主要素质: 1.协作意识。具备与同学同事协同工作、协调配合的能力; 2.创新竞争意识。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3.坚毅意志。具备勇于面对困难并善于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电路I、模拟电子技术基础II、数字电子技术基础II、自动控制原理I、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I、计算机控制、控制系统设计、导航原理、飞行器控制与制导、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苏州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培养方案

苏州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培养方案 420104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高水平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的骨干教师。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一)热爱教师职业和数学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二)文化基础与数学专业基础好,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数学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研究能力。 (三)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四)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大学本科毕业后并有三年以上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的中学数学教师,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报考者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推荐。 招生采取计划内定向和计划外委培相结合的办法。 (二)入学考试 1、入学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或有关单位单独考试方式进行。 2、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脱产攻读学位学习期限一般为二年(其中一年半在校学习,修满课程学分;最后半年回原单位学习,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在职攻读学位者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含撰写学位论文),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四、研究方向 中学数学教学 五、课程设置 按一年半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有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前两类为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课程(15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54学时/3学分

外语108学时/3学分 教育心理学 54学时/3学分 教育学原理 54学时/3学分 数学教学论 54学时/3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程(15学分) 教育技术学54学时/3学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54学时/3学分 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文化54学时/3学分 数学教育改革及比较研究54学时/3学分 数学建模概论54学时/3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 中学数学现代基础36学时/2学分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估36学时/2学分 竞赛数学36学时/2学分 数学史36学时/2学分 中数新课程专题选讲36学时/2学分 六、学习方式 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意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学员实践结束时,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 七、学位论文工作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选题以研究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实际问题为主。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高素质综合型的小学教育的专门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具有较深厚的现代教育理念,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小学教育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提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 基本学制为2.5-3年。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 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一)公共课(18学分) 1.学位课(12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 基础外国语课90学时3学分 教育学原理60学时3学分 教育心理学60学时3学分 2.非学位课(6学分) 现代教育技术60学时3学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 (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 1.专业基础课(12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60学时 3 学分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60学时 3 学分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60学时 3 学分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60学时 3 学分 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课堂管理40学时 2 学分 数学学习心理40学时 2 学分 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40学时 2 学分 中外教育史40学时 2 学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40学时 2 学分 (三)必修环节(2学分) 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 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 五、考核要求 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 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论文选题 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开题报告合格后记1学分。 3.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四学期末(或以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论文答辩应有详细的纪录。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不授予学位。具体请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七、教学实践 采取分散实践和集体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坚持课内与课外衔接,校内与校外互补,教育理论与学科前沿相互渗透的原则,结合基础教育发展实际,学校组织教育见习、学术报告等教学实践活动;教育硕士研究生本人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进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根据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实践内容不断进行更新。 八、专业课程内容简介 --------------------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类别:学位课 学时:60 学时学分:3 学分 开课学期:3 考试形式:开卷或小论文 内容简介: 第一章绪论课程的概念、课程论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概述、课程设计的取向、课程设计模式、我国课程设

上海交通大学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继承交大“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传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制 四年。 三、培养目标 经过系统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宽厚、复合、开放、创新”的特征,掌握自动化和控制工程的先进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基本要求 1、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政治思想与业务、基础与专业、学习与健康、知识与能力和素质等关系。 2、遵纪守法,尊敬师长,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拓宽专业口径,加强通识教学,做到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和素质高,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宽口径高级专门人材的需求。 4、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体系及构成 1、本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课内总学时为2501。每周学时数不超过24学时。 2、课程由如下四部分组成: ①社科、人文、管理类 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等五门政治理论课和军事理论,法律基础,管理基础,共354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4%。 ②公共基础课 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体育,计算机文化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共981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9%。 ③学科基础课 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传感器基础,自动化仪表,微机原理,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数字程序控制等方面的课程,共951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7%。 ④专业特色与前沿课 包括微机控制技术,控制系统仿真,和电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等必修课,CIMS导论,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运筹学,机器人学导论等选修课(任选四门)。共244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0%。

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化学、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学技能、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的中小学学科教师和教育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改革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联系群众,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文化修养。 2、掌握比较宽厚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教学理论知识,并能熟练掌握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有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或管理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有团队精神,能与同事协作开展教学工作,有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以及动员、团结群众的能力。

4、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方面的素养,在学科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工作,在教育教学和改革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 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6、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1、招生对象 招收对象主要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具有学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5岁,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工作经历,热爱本职工作,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较强的在职普通中学或职业高中的专任教师或教育管理人员。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未获得学士学位者,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要取得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经历的在职中等师范学校的专任教师。 2、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推荐,并经所在地(市)教委(教育局)批准,方可报名。 3、入学考试 ①入学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联合)入学考试。 ②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课。政治理论由我校自行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外语、教育学、心理学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专业课考试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同全国联考同时进行。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认识和理解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认识和理解 很高心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讲我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让我为大家讲一下对这个专业的认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专业呢?因为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使传统意义上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质的飞跃,形成了当代的先进设计制造技术,与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很大发展。如今,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正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主要技术支撑,成为加速高技术发展和国防现代化的主要支撑,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并求得迅速发展的关键技术。计算机技术引入机械领域,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产生了深刻变化。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优化设计技术,使设计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最优化;微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实现了机电产品的一体化,出现了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机器人、微型机电系统等;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使机械制造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设计制造的结合;机器的设计与运行过程的紧密结合,可以机电产品的设计过程、制造过程、销售过程、安装与运行过程实现综合的自动化控制。 下面让我来为大家说一下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机电新产品开发。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机电新产品开发。还有就是与管理企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及潜能,也具有适应科研、教育、经贸及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或继续深造的素质和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且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微电子制造装备及自动化机电模具数控机电控制机械电子机械制造汽车工程设计制造等多个方面。 学习我们这个专业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不说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首先肯定要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再次要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更要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当然还要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内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发展趋势,还要有创新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习我们这个专业,不能只着眼于这些,还要适当的选择一些选修课,下面让我为大家推荐一些选修课吧。诸如机械动力学、软件工程、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械创新设计、工业机器人基础、机械故障诊断学、文献检索、专业外语、有限元方法这些学科还是要接触一些,如网络工程,不管对现在未来都对很有帮助。机械优化设计、

培养方案(免师教育硕士)

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制订公费师范毕业生 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宽厚的理论素养、较强的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并具备较高专业发展意愿与能力的优秀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 1.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2.拥有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具备宽厚的理论素养和多角度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深刻理解与掌握执教学科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 4.深刻理解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具有较强的育人意识和能力。 5.熟练掌握与运用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研究能力。 6.勤于反思,善于合作,具有较强的自主专业发展能力和一定的教育领导能力。 二、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并实行弹性学制,最低不少于2年,最长不超过4年。 三、培养过程 1.师生互选:公费师范毕业生可在拟入学年度的4月1日至15日期间向各学院提出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申请(正式入学的时间与毕业时间的间隔不得少于一年)。经审核合格,于当年7月10日前办理入学手续,并在一个月内经过师生互选确定导师。 2.学习与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生在选定导师时应与导师协商制定学习与研究的初步计划,并在入学三个月内将学习与研究计划提交各学院备案。 3.课程学习:研究生自申请入学年度的9月份开始网络课程学习。建议课程学习集中在前三个学期及假期进行。 4.教育实践研究:研究生除了进行课程学习以外,还要结合自身的教育教

学工作进行实践研究。教育实践研究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5.学位论文的开题:学位论文必须以开题报告的形式进行论文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学位论文的开题应尽早进行,建议开题报告安排在研究生入学一年后的暑期集中学习期间进行。开题报告时间与论文答辩时间间隔不得少于8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研究与撰写。 6.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学位论文答辩于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举行一次。修满规定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研究与撰写的研究生,可在每年的4月20或10月20日前提出答辩申请。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1.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教育实践研究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具体参见课程设置附表)。其中,专业必修课中有1门由各专业根据各自特点自主设置,另外3门课程的名称可以根据专业方向的特点作适当调整。为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各专业设置的专业选修课应不少于2门、4学分。教育管理、心理与健康教育、小学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特殊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可适当调整。 课程设置应考虑与师范专业本科课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凸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 2.教学方式 教学采用平时的网络教学与假期的集中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平时的网络教学以研究生基于网络课程进行的个体学习为主,辅之以研究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实践研究和教师基于网络进行的辅导答疑等过程指导。个体自主学习以理解与掌握课程知识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分析与解决问题为主。 假期的集中面授采用研讨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着力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交流,检验与调节研究生的平时学习成果,研讨方式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专题讲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3.考核方式 每门课程学习的最后成绩要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平时成绩根据研究生的分阶段网上测验、在线研讨、假期集中研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

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

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 一、学位、学制 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及专业范围 本专业培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三、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交流沟通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国际视 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与交流的初步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 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具有本专业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及发展趋势。 3、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信息、控制和系统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一定的从 事自动化新技术开发和交叉学科研究能力。 4、具有一定的系统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较好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5、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具有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机原理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自动控制、单片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五、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 控制系统仿真 六、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比例 11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从事电力系统设计、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以及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经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和创新型拔尖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身心健康,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本专业的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的运行、研发及管理的综合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硬件理论和应用等; (3)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方向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科学实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5)具有应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资料和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研究和信息管理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的查询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达到不断的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 4.主要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 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电子技术。 5.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认识实习:安全用电知识,变电所常用电气设备,配电网络结构,爬杆实习。 (2)教学实习:常用电气设备,电子线路实训,电机修理,计算机基础软件编程。

东北师范大学2015级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08) 一、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扎实英语基本功,深厚的英语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又具有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与专业发展能力,为我国基础教育服务的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与未来教育家。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善于吸收国外先进思想和文化,为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服务。 2. 了解并掌握国内外最前沿的外语教育教学研究动态,具有前瞻性思维能力和国际化的视野。 3. 系统掌握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坚实的英语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用英语从事教学实践的能力。 4.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外语教学研究,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制与学分 基本学制为二年,总学分不低于37学分。 三、培养方式 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1.英语学科教育硕士的培养,计划采用基于教学实践平台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即实行全过程到中学的培养方式,采用“体验-理论提升-实践-反思”的教学方式,将实践体验和教学反思贯穿于教育硕士整个培养过程。 2. 实行大学和中学双导师制度,聘请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学名师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指导教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并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大学导师参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侧重对学生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的指导。 3. 规范论文写作要求及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将教学体验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以调查研究或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 4. 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的作用,在确定硕士生录取名单后,尽早将其选择专业方向的必读经典文献目录发给录取的每位硕士生,提出阅读和考核要求,要求每位硕士生必须在开题报告之前做至少两次公开的读书报告,并上交两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QUIREMENTS OF MASTER TRAINING PROGRAMMES 研究生院 2015-09

前言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培养工作各个环节和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进入了新的阶段。2013年为使我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定位、保证质量,学校组织各硕士学位授权点对我校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全校25个一级学科开展了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分别制定了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培养方案。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是按照一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学位课平台+方向模块”制定的;对于目前没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单位,是将二级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后,在所属一级学科范围内制定的。 新的培养方案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出发,科学、系统地设计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论文工作和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基础性,又体现宽广性和实用性,保留了反映当代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性最新成果的专题课程,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加强研究生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为了培育国际一流课程体系,在部分一级学科还特别增设了一批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合作共建的课程。 新修订培养方案覆盖全校38个一级学科、7个专业学位类别、16个专业学位领域,总共64套。共设置课程1766门,其中学位课675门,选修课717门,专题与实践课307门,含实验课程326门、补修课67门。新修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凝聚了我校各院(系)、各学科专家和研究生导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智慧和经验。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将更为有效地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 本方案为2014年修订版本,供2014年9月以后入学研究生使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8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