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文言查漏补缺题

语文:文言查漏补缺题

语文:文言查漏补缺题
语文:文言查漏补缺题

文言查漏补缺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

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

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

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

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

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

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

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

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

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

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

干首,泣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

云。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其性所多也多:超过

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振发:显扬

C.宜其司当代文柄司:职掌

D.皆可征于集征:验证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随人而问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於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3分)

(2)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4分)

答案:1. A 2. C 3. B 4.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於江淮/且达於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5.(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2)(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参考译文:

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10来岁时,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

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不能放下,不知道自己到了那里,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还没认识几个字,跟着别人词句,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整天高兴,一直边走边吟诵,不知道会走到那里。父母

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对人说,这孩子不懂事,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

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这是你家的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礼节和忠孝,只怕自

己比不上。提笔写文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认为为君之道很简单,从此在乡间闻名。建中、贞元期间,人的文章很出名,整个福建没有人能超越他。

当时,原来的丞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有文章闻名远近,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

在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怕找不到。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欧阳君

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宴请,一定会叫上他。欧阳君谦虚,行动不逾越礼

节,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间越来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他。当时

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考取贡举,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所以欧阳君也名列其中。跟欧阳君经常在一起的,有韩愈,李观等。等到欧阳君和数百

杰出人物死后,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泛。他精通理,所以说话详细严谨;抒情真切,叙述详备:应该是当代文章的典范。他

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

欧阳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还是远亲。所以他编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写的,如《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如《与郑居方书》,都可以放在文集中。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外家之门认识了他。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从南安到福州,给

我欧阳君很多文章和诗作,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可是迟迟没写成。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让手下去找他的后代,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澥。

不能让他的文章就此失传。我为文集写下这篇序,也完成他子孙的愿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

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

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

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

籍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

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

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

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

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

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

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

所不闻。”陆生拜味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

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

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猪。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亲戚:父母

B.如反覆手耳反覆:翻转

C.人众车舆舆:众多

D.政由一家由:如同

【答案】D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陆生因说佗曰

伺者因此觉知

B. 将相欲移兵而诛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 尉佗乃蹶然起坐

今其智乃反不能急

D. 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答案】D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委托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带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答案】B

4.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

(3)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答案】示例:

(1)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

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

(2)我不能在中原发迹起家,所以才在此称王。假使我占据中国,我又哪里比不上汉王呢?(3)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

曾听到的事情。

参考译文:

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佗,还派遣陆贾

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

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就此高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

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

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

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

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

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纹理整个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

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

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呢?”通过交谈,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尉佗还送给陆生一个袋装包裹,价值千金,另外还送给他不少其他礼品,也价值千金。陆生终于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

川令赵佗召来,任嚣死后,赵佗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

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边的小题。

(一)史弼传

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

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①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

理而得独无?”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

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

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

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

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

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

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昔人刎颈,九死不恨。”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从事:官名。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诏书疾恶党人(2)乃豫敕断绝书属

(3)明府摧折虐臣(4)九死不恨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

(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3.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4.第①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

(1);(2)。(2分)

5.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3分)

(二)许氏吴兴溪亭记

权德舆

①溪亭者何?在吴兴东部,主人许氏所由作也。亭制约而雅,溪流安以清,是二者相为用,而主人尽有之,其智可知也。夸目侈心者,或大其门户,文其节棁,俭士耻之;绝世离

俗者,或梯构岩巘,纫结萝薜,世教鄙之。曷若此亭,与人寰不相远,而胜境自至。青苍在

目,潺湲激砌。晴烟阴岚,明晦万状。鸥飞鱼游,不惊不喁。时时归云,来冒茅栋。许氏方

目送溪鸟,口吟《招隐》,则神机自王,利欲自薄,百骸六藏之内累,无自而入焉。

②有田二顷,傅于亭下,耕作之功,出于僮仆。每露蝉一声,秋稼成实,倚杖眺远,不

觉日暮。岁食之余,则以给樽中。方其引满陶然,心与境冥,是非得丧,相与奔北之不暇,

又何可滑①于胸中。

③噫!举世徇物以失性,而不能自适,且谬戾于动静之理,君之动也。仕宦代耕,必于

山水之乡,故尉义兴,赞武康②,皆有嘉闻。其静也,则偃曝于斯亭,循分食力,不矫不躁。庸讵知今日善闭,不为异时之大来③耶?予知之深,故因斯亭以广其词云。

【注】①滑:乱。②尉义兴,赞武康:指在义兴、武康两地做官。③大来:指吉祥亨通。

6.第①段“主人尽有之”中的“之”指。(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7.分析第①段写“夸目侈心者”和“绝世离俗者”的作用。(3分)

8.简析第①段写“鸥飞鱼游,不惊不喁”一句的意境。(2分)

9.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一项()。(2分)

A.是非得失都一起逃跑,没有空暇再去扰乱他。

B.是非得失被一起克服,心情便不会再被扰乱。

C.是非得失无法一起顾及,心情可能会被扰乱。

D.是非得失都一起消失,自然不会再去扰乱他。

10.简述“动静之理”在许氏身上的表现。(3分)

答案(一)

1.(4分)(1)憎恨(2)预先(3)打击(4)遗憾

2.(5分)(1)各郡国上报的人,互相牵连到的多达几百。(“所奏”、“连”各1分)(2)诸生就用其它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谒”、“因”、“达”各1分)

3.(2分)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评分说明:本题采用扣分的方式评分。考生

答案错1处扣1分(“/”标在“出”、“病”的后面不扣分),扣到0分为止。

4.(2分)(1)各地情况不同,不能强求一致(2)不能为迎合上司而违背事实评分说明:

答对1点给1分。

5.(3分)评分量表:

分值等级描述答案示例

3分准确概括主要品质。(1)刚正不阿(2)刚烈正

2分概括主要品质,但不够准确。(1)为人刚烈(2)为人正

直(3)刚烈忠诚

1分

0分未就此内容应答;或应答错

误。(1)刚愎自用(2)疾恶党人(3)任劳任怨

答案(二)(12分)

6.(2分)简约雅致的亭子和安静清澈的溪流相得益彰,由此形成的胜景

评分说明:“简约雅致的亭子和安静清澈的溪流”1分,“相得益彰”1分。

7.(3分)为了反衬许氏不求奢侈而又不远离世俗的特点。评分说明:“反衬”、“不求奢侈”、“不远离世俗”各1分。

8.(2分)这句话描绘了空中飞鸥、溪中游鱼悠然自得的样子,营造出和谐静谧的意境。评

分说明:答对1点给1分。

9.(2分)D

10.(3分)文中的“动静之理”是指无论为官还是隐退都能遵循本性而自适(1分)。许氏为官之时,必选山水之乡,符合自己的趣味,而且政绩斐然(1分);隐退之时,则玩赏山水,自食其力,不骄不躁(1分)。

治学(东汉)徐幹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

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

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

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

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

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故虽有

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

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兮

B、哉

C、夫

D、矣

【参考答案】 B

2.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3分)

【参考答案】本段以宝物在暗室让人难以发现来比喻人因不学而处于蒙昧的状态(1分),以太阳能够照亮暗室让人发现宝物来比喻学能够消除人的蒙昧(1分),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1分)。

3.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参考答案】 D

4.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该段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有力地论述了治学要付诸行动的道理。

【考查内容】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评析】常考题型,要结合内容进行分析,不能空洞。和2010年考察整散结合相类似。近

两年模考题中,这一类型的题目几乎是必考题。

5.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3分)

【参考答案】作者首先强调治学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引出立志的重要性(1分);再论述志与才的关系,强调了志的主导作用(1分);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要立志的结论(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2分)

静者居记(明)高启

①浔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子记之,久辞而未获□。

②一日,与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客顾而叹曰:“美哉居乎!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非是居乎?”

③予谓客曰:“子何言之戾耶?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干戈之声不闻,车马

之迹不至,其居静矣。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夷然而行,块然而坐,

颠倒攫攘,无异奔骛于埃壒者,子谓其果静乎?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

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其居非静失。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倏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子谓其果非静者乎?盖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是居之静无

与于人,人之静亦无待于居也。虽然,亦有待其居而静者矣,然非此之谓也。《传》曰:‘居天下之广居。’广居,仁也。自克己以复之,主敬以守之,至于安重而不迁,渊靓而莫测,

则其体静矣,故曰‘仁者静’。张君之志,盖在于是,而假以名其室,子岂未之思乎?”

④客未有以应。张君起而谢曰:“_________若居仁而静者,虽非愚所及,则愿学之焉。子之

言备矣,岂不足记吾居哉?请书之。”

⑤顾予欲静而未能者,姑书以识之,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矣B.乎C..耶D.也

2.第②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2分)

3.对第⑤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欲静而未能”点明作者久未写记的原因。

B.作者通过写这篇记加深了对“静”的认识。

C.作者通过写这篇记同时勉励张君和自己。

D.作者觉得要随张君学习才能成为“静者”。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吾知其所勉

②居不静而静者

③居静而非静者

④吾知其所警

A.③,①;②,④。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D.③,④;②,①。

5.本文说理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1.(1分)D

2. (2分)对居室“静”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1分),引出后文“客”的感叹(1分)

3. (2分)C

4. (3分)D

5. (4分)本文先以居静人不静的现象,反驳了“静系于居”的看法(1分),再从居不静人静的现象,提出“静系于人不系于居”的观点(1分)。在此基础上,又把对“居”的理

解上升为心灵的居所(1分),由此推进一层,提出“居仁而静”这一最为核心的观点(1分)。全文紧扣“居”“静”关系,连贯而下,层层推进。

勿斋记(明)朱舜水

①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

②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宣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赤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

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

鹜高鹜远哉?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

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③腾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夫

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

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

[注]①传心:传授道统。②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

1.概括第①段的意思。(2分)

2.第②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圣贤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B.交代“四勿”是圣贤道统传授的秘诀。C.借助圣贤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观点。D.通过对比,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3.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2分)

4.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狂夫”借指藤君,表达谦逊之意。B.“圣人”借指藤君,表达感激之情。

C.作者认为自己境界与圣人相距甚远。D.作者为藤君向自己求文而感到庆幸。

5.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话作答。)(4分)

【答案】

1.世人学习圣人之道,把圣人看得太高,因而距离圣人之道很远。

2.D

3.藤君好学,有志于“四勿”;他厌恶高远玄虚的旧习,想要得到我的话来证实他的生平之

志和中庸之德。

4.C

5.要务实,脚踏实地做学问,不能追求高远玄虚之说

【译文】:

世上学习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对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细,最终距离圣人之道不知有几万里。

古今能称得上圣人的没有比孔子伟大的,聪明睿智没有超过颜渊的。等到颜渊向孔子询问仁的时候,孔夫子用精微妙理给他解答,这正是圣贤之人传授道统的秘诀,为什么独独说“非礼勿视,赤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些看、听、说、动的事,是耳目口体的功能,是否符合礼教,需要内心的智慧去衡量,“勿”是学习人情事理基本常识的最基本要求,难

道夫子不能说玄妙高远的话?还是颜渊的才能不能追求玄妙高远的志向?他们用来传授的

东西,只不过是日常之所擅长之事,人情事理最基本的常识,他们很少有比不上颜渊的,由

此可以知道了。所以那些懂得道义精妙的人,是在这些方面而不是在那些方面。

腾君向来喜好学习,有志于追求“四勿”之境界,用它给自己的书斋命名。因此称为“勿斋”。初次在太史所见面。士大夫初遇的时候,都自有礼节,不会轻易有所请求之事,为什么拿“勿斋”来请我给它做记呢?我不了解这个人,又为什么轻易为他执笔为文,就好比商人炫耀他的玉想求得出售呢?或者是他内心久已厌恶那些高远玄虚的旧习,茫茫然就好比捉风一样,

一旦醒悟,想要得到我的话来证实他的生平之志,中庸的品德吗?“古代圣贤有句名言,要虚心向割草打柴的人请教”,勿斋有啊!“(即使是)狂妄之人的言语,圣人也会选择性的听取”,我也被听取了啊!

2019年北京市怀柔区高三查漏补缺语文试题

2018年北京市怀柔区高三查漏补缺题 语文 2018.5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朴素美在绘画中显现出独特的风格。 中国画的布局在空间处理上是十分灵活的。中国山水画的天和水往往不着颜色,画面上常常留有一块空白,虚实相生,使人产生仍然有水有天之感。人物画、花鸟画也不画背景而留出空白,观画人也并不因此而产生没有背景的感觉。中国画的这种画法能使所画的对象鲜明突出,把所画对象的本质特征、形象神韵真实地表现出来,画面的空白给人一种“朴素”的美感。中国画的这种以空白表现所画内容的作法,是朴素美的表现形式之一。如唐代山水画家王维的画作《江干雪霁图》,以水墨的浓淡渲染山水,形成了朴素淡远、韵味高清的风格。 我国绘画艺术中表现朴素美的另一种特殊方法是对墨的运用。墨在中国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在中国画的画家眼里,墨即是色,绘画要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使人产生不同色彩的感觉。不管自然界的彩色如何绚烂斑驳,我们的国画家们,特别是文人画派,总是用单一的颜色——墨来表现大自然中的一切。例如中国画的墨竹,通体只是墨色,却能令人产生绿竹挺拔、栩栩如生的感觉,形象表达出异常强烈的个性,笔墨情趣浓烈,生动多姿,朴素洒脱,《墨竹图》为其典型代表。此外,中国画中也有以墨为主,适当运用别的颜色,如画花卉,花朵用红色,而枝叶则用墨来画。花朵突出,整个画面也十分淡雅。 中国画对墨的运用,是朴素美的重要体现。这种画法是以东晋顾恺之所提出的“以形写神”的美学理论为基础的。所谓“神”指的是精神状态,如荀子在《荀子·天论》中所云“形具而神生”。画家不论画人物、山水,还是画花卉、翎毛,都要鲜明地把对象的本质特征、精神状态表现出来,让它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这就是写神。按照中国画的理论,神是物的命脉,没有神的形是死的形;反之,离开了形也就没有神,神是依靠形来表现的,形神达到统一。画家在艺术上所苦苦追求的,就是要突破形似,达到神似。他们在作画时,首先要对所画的对象十分熟悉,然后紧紧抓住对象特征,因而能使画上的景物生意盎然,气韵生动,收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中国画重视笔墨,善于利用空白,“计白当黑”,以显现画面上的精华部分,使所画的主要部分突出,从而产生审美趣味。这好比站在齐白石画的虾、吴作人画的金鱼的画幅前,自己并不觉得是在看画,而是观赏真虾真鱼在水中游动。这时观赏者的灵魂已为画上传神的美的形象勾引到真实的意境中去了。这也正是中国画的绝妙之处以及朴素美的魅力所在。 1.依据“材料一”,在下面语句的的横线上填写相应词语。(3分) 中国画主要通、和,表现朴素美的独特风格。 2.依据“材料一”,下面不属于中国画朴素美的一项是(2分) A.齐白石接到老舍送来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用画表现其意境: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 B.宋徽宗出考试题:《深山藏古寺》。一个考生作画: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半截屋顶,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老和尚正在担水。

2013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三语文查漏补缺专项检测试卷(含附加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查漏补缺专项检测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星宿./乳臭.搭讪./赡.养费粗犷./旷.日持久 B.着.实/酌.量砾.石/沥.青路鞭挞./纷至沓.来 C.呜咽./奖掖.瞋.目/撑.门面诘.难/殚精竭.虑 D.畜.养/体恤.锁钥./管弦乐.迸.发/屏.气凝神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这次联合执法演习的公开项目也都是“非战斗性”的,但把海军拉出来,这个姿态释放出的内涵丰富的信号足以让日本以及菲越等国认真琢磨一阵子。 B. 在操作上,建议投资者采取波段操作的手法,避免手中个股上下过山车、股价最终原地踏步的尴尬局面。 C.海军的参与表明,中国试图向国内外发出这样的信号:一旦钓鱼岛发生不测,中国海军将不惜投入战斗。 D.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会惠及更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相互支撑,增强整体竞争力和活力。 3.央视重阳节前问高位截瘫53年老人:“你幸福吗?”对这样的采访,网友之间立场分明:有人反感,有人支持。请分别写出支持和反感的原因。(4分) 反感者:▲(2分)支持者:▲(2分)4.请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然后完成问题。(5分) (1)请根据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给“习惯”下个定义。(不超过40字) 。(3分) ▲ (2)用一句话揭示图画的给人的人生启示(不超过20字)。(2分)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自为墓志铭

徐渭 山阴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词,及长益力。既而有慕于道,往从长沙公究王氏宗①。谓道类禅,又去扣于禅,久之,人稍许之,然文与道终两无得也。贱而懒且直,故惮贵交似傲,与众处不浼袒禓②似玩,人多病之,然傲与玩,亦终两不得其情也。 生九岁,已能为干.禄文字,旷弃者十余年,及悔学,又志迂阔,务博综,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及,每一思废寝食,览则图谱满席间。故今齿垂四十五矣,藉于学宫者二十有六年,食于二十人中③者十有三年,举于乡者八而不一售.,人且争笑之。而己不为动,洋洋居穷巷,僦数椽储瓶粟者十年。一旦为少保胡公罗致幕府,典文章,数赴而数辞,投笔出门。使折简以招,卧不起,人争愚而危之,而己深以为安。其后公愈折节,等布衣,留者盖两期,赠金以数百计,食鱼而居庐,人争荣机而安之,而己深以为危,至是,忽自觅死。人谓渭文士,且操洁,可无死。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渭为人度于义无所关时,辄疏纵不为儒缚,一涉义所否,干耻诟,介秽廉,虽断头不可夺。故其死也,亲莫制.,友莫解焉。尤不善治.生,死之日,至无以葬,独余书数千卷,浮磬二,研剑图画数,其所著诗文若干篇而已。剑画先托市于乡人某,遗命促之以资葬,著稿先为友人某持去。 初字文清,改文长。生正德辛巳二月四日,夔州府同知讳鏓庶子也。生百日而公卒,养于嫡母苗宜人者十有四年。而夫人卒,依于伯兄讳淮者六年。为嘉靖庚子,始籍于学。试于乡,蹶。赘于潘,妇翁薄也。又一年冬,潘死。明年秋,出僦居,始立学。又十年冬,客于幕,凡五年罢。又四年而死,为嘉靖乙丑某月日,男子二:潘出,曰枚;继出,曰杜,才四岁。葬之所,为山阴木栅,其日月不知也,不书。 注释:①长沙公:王阳明门人。王氏宗:指王阳明学说。②不浼袒禓:意谓虽别人在旁边赤身露体,也不以为意,不怕会被玷污。③食于二十人中:徐渭被录取为山阴县学生员。山阴县学有廪膳生员二十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生九岁,已能为干.禄文字,及长益力。干:求取 B. 举于乡者八而不一售.,人且争笑之。售:出售 C. 故其死也,亲莫制.,友莫解焉。制:阻止 D. 尤不善治.生,死之日,至无以葬治:管理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徐渭“不合世俗、狂傲清高”性格的一组是( )(3分) ①少知慕古文词,及长益力②务博综,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及③使折简以招,卧不起④人争荣机而安之,而己深以为危⑤干耻诟,介秽廉,虽断头不可夺⑥明年秋,出僦居,始立学。 A. ①④⑤ B.③④⑤ C. ①⑤⑥ D.③⑤⑥ 7.下列各项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渭早年丧父,靠亲人拉扯长大。成人后又十分贫困,一度靠租房维持贫困的生活。 B.徐渭年轻时学习十分刻苦努力,学习的内容却十分丰富。他在绘画、诗歌等方面都有成就。 C.在幕府里,徐渭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与一般人不同。他的安全与危险的感觉与别人恰恰相反。 D.徐渭认为文人即使有操守,在幕府中仍然是十分危险的,与其等着别人杀死他,还不如自杀好。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一旦为少保胡公罗致幕府,典文章,数赴而数辞,投笔出门。(3分)

语文查漏补缺

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第三次月考反思 中考的脚步近了,第三次月考也已画上句号。和过去的每一次考试一样,我班的均合格率和均优良率,在八个班中还是倒数第二、第三,我班在前110名中中只占12人,普高形势堪忧。 再看整个初三年级的语文试卷,优良率只有21%,普遍较低,而908只有7.5%。逐题看过学生的试卷后,综观学生答题的情况,我发现了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反思。 这次试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测试,评价形式比较灵活,基本体现了新课标的评价要求。试卷基础知识、阅读、作文几个方面。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检测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做到题型多样灵活,知识面广,并蕴涵了一定的思想教育于试题之中。现就本次测试做如下反思: 首先是教师教学方式和方法,总以为语文是熏陶和渐染的过程,或多或少的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几个学生,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都该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先教好学好最基本的,然后才能够加深和拓展教材的内容。 其次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策略。本此考试类型仍然是积累,阅读,写作三大块,本次失分较多的是基础和阅读。 这次基础知识有22分,大多数同学只得18分,失分最多的是古诗默写,基本都扣了1分(莫道不消.魂),最多的6分中扣了5分。这主要是我们平时让学生默得较少,学生自己不重视,今后我得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其次根据拼音写汉字中博取的“博”,很多都写成“搏”,步履的履也错得很多,可见平时应关注形近字的区别。还有几个学生拟写宣传语时没有注意字数要求。 阅读题着眼于检测学生阅读方法与态度及知识面的能力,虽然平时已经注重给学生们在这一方面的练习与指导,但是练习得不够扎实。本次阅读题大多学生得20分左右,主要错误在于审题粗心(不理解题目意思)、答案要点不全面。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及技巧,在讲解时注重得分点。 第三,古诗文得分较低,主要是单个字解释较差,很多学生都图个大概,通假字未写出通什么,或为解释,有的意思相近解释不清,

(完整版)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三语文组二模质量分析 一、关于试卷的总体评价 备受师生重视的xx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4月初如期而至。xx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能及时根据新的《语文考试说明》来命制题目,题型新,赋分科学合理,试卷难度和一模难度相当。此次测试能较好地起到了复习检测和诊断的功能,对以后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导向作用。教师通过考后具体数据,结合自身教学,作细致的质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抓住有针对性的薄弱点,抓住高效增长点。 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表达题、作文等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重点是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生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是否具备。对我校学生来说,是一次检测、诊断。 二、学生试卷分析: 1、总体情况分析: 分析:总体平均分要比一模低xx分,原因有两点。一是作文平均分低。这其中有教师批改的原因,也有学生审题不准的原因。但是,通过这次全市集中批卷,我们也可喜的发现,我校学生的作文在谋篇布局、审题立意、材料运用驾驭上有着突出的优势。这是自08级学生自入校以来梯度引导、强化训练的有效结果。第二个原因是试卷的难度较一模稍高,个别题考察点不突出。

2、各分数段分配 分析:我校在高分段人数上较其他各校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分数段主要集中在xx之间。其中文科高分段人数也很突出。 3、各班平均分统计图:

三、卷面分析 分析:与一模相比诗歌、文言文、诗歌得分较低。究其原因:1、诗歌鉴赏题对思想内

2013年高考语文考前查漏补缺----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2013年高考语文考前查漏补缺---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3.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①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②找虚词,定句读。 ③找顶真,定句读 ④据排偶,定句读 ⑤依总分,定句读 ⑥对话、引文定句读 ⑦察反复,定句读 二.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或“逗”看情形 三.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四.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答案: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翻译的两个标准: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时间、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起停顿作用的词、个别连词、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义词换成今义词…… 调:把文言句中倒装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补: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变: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就是所谓的“意译”。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变。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强烈推荐】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讲评教案

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讲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讲评试卷,检查出学生不理解或没掌握的知识点,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帮助学生分析试卷出出错问题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让学生彻底明晰,自主纠错。 2、过程与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2)、小组合作,想让学生讨论交流共性问题,然后再进行订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和答题技巧的原则。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分析试卷出出错问题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让学生彻底明晰,自主纠错。 教学难点:阅读与写话 课型:试卷分析课 教学过程: 一、试卷分析,简介全班考的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的内容分为五项内容,内容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考查字到词,从词到句到篇,以及阅读与写话,始终紧扣本单元教材与生活的实际。 本次考试共27人,及格人数27人,优秀率为,及格率:100%。 表扬进步最大和优秀的学生,鼓励退步较大的学生要“加油”。其实一次考试并不代表什么,成绩只属于过去,考得比较理想的可不能骄傲,可以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再学学另外的考题小窍门。没考好的也别灰心,想想自己错的原因在哪儿,下次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 二、学生汇报出错问题 1、学生统揽试卷,仔细分析,看看哪些是自己马虎出错的,哪些是 实在没有方法或思路的,找出来。 2、小组内交流想法,解决一部分问题。 3、确定不会做的问题,小组长统计。 三、罗列共性问题。 1、指名小组回答疑难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及时板书。 2、学生齐读这些问题。 四、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问题一:我会选 1、第一小题选择正确的读音 “泥泞、随随便便、环境优美、牛膝盖”四个词语出错率有点高,有6个同学都都选错了,说明学生对字音没有掌握准确,还有平时学习的也不够扎实,有些浮。 2、第二小题选字组词。 对于形近字学生比较迷瞪,区分不够清楚,区分“未与末” 问题二:我会填。 四字词语不会填,这道题在整张试卷上最不理想的一题。

2020高考全国名校模考文言文阅读三篇(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2020高考全国名校模考文言文阅读三篇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一、【2020届山西省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摸底(延迟开学网络考试)语文A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元至正初,举江浙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吴元年,初置翰林院,首召安为学士。时征诸儒议礼,命安为总裁官。寻与李善长、刘基、周祯、滕毅、钱用壬等删定律令。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援兵至,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及官侍从,宠愈渥。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洪武元年四月,江西行省参政阙,帝以命安,谕之曰:“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安辞。帝不许。至任,政绩益著。其年九月卒于官。疾剧,草上时务十二事。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节选自《明史·陶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B.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C.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D.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我渡江,你首先在军门拜见,陈述王道。任幕府参议,使我受益很多。后来进入翰林院,更多地听到你正直的议论。江西上游地没有比你去镇抚更合适的。其中,“朕

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2019年语文小升初冲刺复习查漏补缺卷(六)连续性文本阅读A 人教新课标_含解析

语文小升初冲刺复习查漏补缺卷(六)连续性文本阅读A 一、阅读理解 1.读文段,完成练习。 牛的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它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停了下来。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眸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倒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哗,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老牛的两次哞叫,你能听懂吗?“凄厉哞叫”是在________;“仰天长哞”是在________。 ②与“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2)文中画线句子是对老牛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试着写一句含有这两种描写方法的句子。 (3)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 2.读文段,完成练习。 三国演义(节选)

(教学设计)“意识”引领,追求满分 ——文言文翻译查漏补缺

“意识”引领,追求满分 ——文言文翻译查漏补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重温一轮复习文言文复习核心知识 2.了解文言翻译中常出现的错误。 3.找到对策,落实备考,高效提升。 教学重点: 明确应对典型错误的有效对策 教学难点: 对策的落实 教学过程: 一、学情分析 1、近期四次考试班级情况分析 班级平均分在提升。但相较于年级平均分无明显优势,平均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昨天的周考终于实现了我们的翻译定位——保八进十,有贾乙钊、李阳、胡博宇、陈欣、彭文鑫、李睿实现了满分,此处应该有掌声!! 2、客观分析,6月9日周考文本主体我们练习过,考题不一样,但是在文本理解这块我们的难度降低了的,可是还是有12人次没有实现目标。 个人情况总结:10分6人次:贾乙钊、李阳、胡博宇、陈欣、彭文鑫、李睿 9分 7人次:贤征、刘兆维、刘兆维、李笑微、唐睿譞、黄远卓、刘骥远 8分21人次; 仅12人未实现目标 3、那我们来看看难度大点的华大联盟5月卷个人情况总结:3分—3人,4分—5人,而达到8分优秀分的只有贤征、李睿、易家乐、赖峥怡四位同学。 情况总结:翻译陷入倦怠期,安于现状,得分就好;——志存高远,追求满分! 翻译陷入瓶颈期,不知漏洞,难以突破。——查漏补缺,明晰对策! 二、方法探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大家的习题答卷入手,来明确漏洞,探究补洞的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以阅卷人身份,为下面的例子判分、纠错,说出你的扣分理由。 一)典例纠错 【考点限时训练(二十七)《魏书·李业兴传》】分值:( 2分)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忤,便即疵毁,乃至声色。(5分)

参考答案: 人家与他情投意合,他便能倾注身心,绝不吝啬。如果有与他相悖的地方,他便会指责缺点加以诋毁,以至于疾言厉色。(采分点:“好合”,情投意合;“乖”,悖逆;“疵毁”,指责缺点加以诋毁) 1、问题一:误译漏译——方法一:踩点意识 主语漏译:尤其在主语切换的情况下——(葛禄)送之千里,(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误译:①疵毁(断绝友情)——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②好合、乖忤——六字法:留、换、删、补、调、贯; “贯”就是“意译”。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对借代、婉曲、互文、对举、 用典等进行灵活贯通地翻译。 生:无奈之举!! 师:积累很重要,二轮复习的此刻要掂量自己的文言积累的那桶水装了几成? 1)明高考阅卷评分细则,知评卷要点: (19年全国卷1《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数上疏,稍各1分;句意通畅2分——教育考试中心的评分标准) 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接连数郡,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减他们的封地。 湖南阅卷小组补充评分细则:“数”;“或”;“连数郡”;“可”;“稍”;“削”。 小结:阅卷现场抠得很细,所以不要觉得差不多就行,追求满分就要有很强烈的踩点意识,来看看这些赋分关键点,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2)明晰赋分三个关键点(回顾一轮旧知): 2、问题二:断章取义——方法二:语境意识 声色:神态?声色俱厉?——句内语境不明,“乃至”提示要有态度,逻辑上存在递进关系 1)湖南阅卷小组答题分析: 该题题目难度尚可,但“稍”大多数考生翻译为“稍微、稍稍”,导致得分率和平均分都略低。主要原因是望文生义,没有结合原文上下文语境理解。 原文: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学生讲:祸患会因此兴起,不可能稍微削减就可以避免的。 师:①“忽视语境”也是阅卷老师关注到的考生的典型问题,语境不仅仅局限于“句子内部”,还有上下文。我们的追求是满分,这样的问题要杜绝。要有很全面的语境意识 ②“稍微”是常见义项,“逐渐”是大家不熟悉的,那么在此刻对“一词多义”的积累要注意这些不常见义项。2)语境知识拓展

广西玉林市20200中考冲刺查漏补缺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广西玉林市2020年中考 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一、(15分) 1.(3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因为她有儿女的心事,也因为天子征兵,父亲的名字在被征之列,父亲又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兄,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C.木兰十来年的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她英勇善战,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给她很多的赏賜,但是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团聚。 D.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女子,既是矫健勇士又是娇美女儿。她勤劳勇敢,既有家国情怀,又有责任担当,不愧是古人的典范,现代人的楷模。 2.(9分)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

北京市海淀区高考语文查漏补缺 文言文练习卷

北京市海淀区2008年高考语文查漏补缺文言文练习卷 一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宋史—苏轼传》 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市:购买 B.水决不能败.城败:让……毁坏 C.尾属.于城属:隶属 D.以虞.水之再至虞:戒备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且.令损价B.然.百姓不可户晓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C.城不沉者.三版D.朝廷从之. 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锻炼久之.

三年级语文试卷讲评课

第一单元试卷讲评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的原因。 2、针对错题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足。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提高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试卷中的典型错题以及针对性拓展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介绍本次考试的整体情况 上周,我们进行了第一单元测试,我们班的整体情况是这样的:优秀的有18人,良好的有19人,其中很不理想的有16位同学。自己在心里估算一下,我大概在班里的什么位置。好的同学还需精益求精,课后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没考好的也别灰心,想想自己错的原因在哪儿,现在努力为时不晚。本次考试,听写多次的“观察、聚拢、辫子、花瓣”仍有人写错,有几人根本不会写。。 二、自我分析试卷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张试卷。 1、首先自己先看一下试卷,看看哪几题是自己能做却失分的?自己先订正一下试卷上会订正的的错题,不会订正的放着,一会我们一起来帮助你,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想一想我们这张试卷可以分为几个板块? 2、学生交流反馈:四个:字词部分、运用部分、理解部分和写作部分。 3、小组合作讨论你还没解决的题 师:刚才我们已经把会订正的订正好了,那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会订正的呢?(指名回答)我们一一来解决。 三、典型错题讲评 1、让学生找出哪道题最容易出错。 2、请做全对的同学说说当时做这道题是你是怎么想的?(让对的学生说说做的好方法) 3、举一反三,讲解相应的试卷典型错题。复习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 4、错的较多的是仿写句子,比喻句掌握不清。 注: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

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2、矫正试卷中存在的错误,进一步巩固检查过的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评方法:学生自主改错、教师讲解、师生共同讨论 三、讲评重点:出现错误较多部分。 四、讲评过程 1、教师对试卷进行总评:本次测试学生的得分情况,试题特点是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型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与期中期末和中考题型相符,选择题1-25个,非选择题3个。题目难度适中。 2、学生自主改错: 学生对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自行改错,可以看课本,不会的向小组内其他同学请教,仍然不会的在试卷上作出标记。 3、各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难问题并交给老师。 4、教师针对问题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 5、以后应注意的问题: (1)关键是平时养成认认真真的学习态度。 (2)认真审题。以后要注意认真阅读每一个题目,选择题要看清题干,材料分析题要反复阅读,弄清题意,看清要求。 (3)学会比较问题的异同。 (4)平时多进行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意书写。以后要加强易混易错字的书写练习,注意书写工整。 五、学生针对自己的答卷进行修改、查漏补缺并进行巩固。 六、进一步从答卷中归纳出自己的失分原因及以后的注意事项。 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字词正音 2、文学常识的巩固 能力目标: 1、仿写句子 2、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做题方法 3、学会给新闻拟标题(概括一句话新闻) 4、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 5、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6、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和组材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文言文三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及链接诗歌,完成1—5题。(19分)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梁武帝时,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 ..,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竞相模范 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 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雅好 ..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 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 ..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①,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有文集二十卷。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节选自《北史·文苑传》)【注释】①埒(liè):等同。 【链接】 拟咏怀(其二十六) 庾信①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关门临白狄②,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注】①公元554年庾信奉命出使西魏,梁被西魏所灭,庾信因文才出众被强留在长安做官,最终未能回到故土。②白狄:春秋时期狄族的一支,这里指北方异族的疆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当时后进 ..后进:后辈,后生 B.竞相模范 ..模范:(当作)表率 C.明帝、武帝并雅好 ..文学雅好:平素爱好 D.有若布衣 ..之交布衣:借指平民 2.下列“于”字的用法 ..的一项是(3分) ..与其他三项不同 A.聘于.东魏 B.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 C.信奔于.江陵 D.至于.赵、滕诸王 3. 下列选项中直接体现了庾信文才出众的一项(3分) ①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②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查漏补缺练习--语文试题--带答案--北京高考模拟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查漏补缺练习 语文 (2020年6月15日) 【非连续性多文本阅读】 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材料一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取材于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查漏补缺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查漏补缺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瑞州三贤堂记① 文天祥 瑞有三贤祠堂。三贤,余襄公、苏文定公、杨文节公。祠堂旧在水南,景定庚午毁于兵。前守 严陵方君逢辰,迁之稍西,垂成而去。某为君代,相遇于上饶。君语及斯堂曰:“瑞人之.敬三贤也如生,三年无所于祠,意闵闵..焉,予是以亟新之也。然涂塈②未毕,像设未备,子其.成之,成则为之记。” 某至郡,既敬奉君之教,遂率诸生行释菜礼③。而君书三至,谂记之成,某不得辞。 夫瑞为郡,号江西道院。然.在汴京盛时为远小,故余、苏二公皆以.谪至。杨公江西人,虽自蓬 监出守,殊不薄.淮阳也。瑞人矜而相语,概曰:“吾郡以三贤重。余公坐党范文正;苏公坐救其兄 东坡先生,后又以执政坐元祐党;杨公坐争张魏公配享事。使此三贤者皆无所坐,安得辱临吾土!” 噫,甚矣,瑞人之好是懿德也!然三贤所养,犹有可得而窃窥者乎?范公忤吕丞相而去也,未 几复用。襄公自瑞徙泰,乃独请岭南便郡④以归,愈去愈远,岂非所谓同其退不同其进者耶?苏公世 味素薄,其.记东轩,谓颜氏箪瓢之乐,不可庶几,而日与郡家收锱铢之利,曾不以为屈辱。异时再 谪、三徙之余,退老颍滨,杜门却扫,不怨不尤.,使人之意也消。若杨公则肆意吟哦,笔墨淋漓, 在郡自为一集,与畴昔..道山群贤文字之乐,无以异也。若三贤者,岂以摈斥疏远累其心哉! 夫摈弃疏远不以累其心者,其流或至于翛然远举,超世遗俗,而三贤又不然.。余公用于庆历,苏公用.于元祐,蹇蹇匪躬⑤,皆在困踬流落之后。杨公当权奸用事,屡召不起,报国丹心,竟以.忧死,凛然古人尸谏之风。呜呼,此其所以为三贤欤!由前言之,吾知在瑞之.时,乐天安土;由后言之, 吾知在瑞之时,乃心罔⑥不在王室。呜呼,此其所以为三贤欤!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太史公曰:“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瑞人之敬三贤也, 又于此思之,当有以称方君所为欲记斯堂之意。某与先正,无能为役。 (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是文天祥担任瑞州郡守时为“三贤堂”落成而写的记文。三贤,分别指余靖、苏辙和杨万里。 当初范仲淹被贬谪瑞州时,余靖说这样处置会使天下人不敢再进忠言,因而被贬到瑞州掌管酒税。苏辙为救苏 轼被贬谪瑞州掌管盐酒税。②塈:jì,抹涂屋顶。③释菜礼:古代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④便郡:政务轻简之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语文试题含答案

海淀区高三语文查漏补缺练习 2020年6月15日【非连续性多文本阅读】 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材料一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