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粉末冶金行业的发展前景

粉末冶金行业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通过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开发创新相结合,中国粉末冶金产业和技术都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是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每年全国粉末冶金行业的产值以35%的速度递增。 2006年1-12月,中国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4,104,32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4.92%;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60,113,06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5.36%;实现累计利润总额3,655,74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2.89%。 2007年1-11月,中国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87,864,51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4.34%;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85,173,38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4.70%;实现累计利润总额5,233,56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3.09%。 2008-2009年,中国政府扩大内需政策之一就是“家电下乡”政策,从公布的两批“家电下乡”产品的目录来看,冰箱、空调和摩托车等均列其中。随着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国内市场对制冷压缩机零件和摩托车离合器零件的需求将会逐渐恢复直至增加。另外,国家鼓励发展小排量轿车的政策对粉末冶金汽车零件销售市场的影响也开始显现。 全球制造业正加速向中国转移,汽车行业、机械制造、金属行业、航空航天、仪器仪表、五金工具、工程机械、电子家电及高科技产业等迅猛发展,为粉末冶金行业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另外,粉末冶金产业被中国列入优先发展和鼓励外商投资项目,发展前景广阔。



汽车零部件在北京国际车展上虽然不是主角,但其在中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却越来越重要。
2006年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业来说意义重大。7月1日,我国汽车平均关税降至25%,零部件关税降至10%,中国零部件行业进入入世后过渡期,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考验。而同时,“十一五”中国汽车零部件专项发展规划即将出炉,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全面提升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力的发展定位已拉开帷幕。
一、未来市场利润增长点

2000年以来,我国零部件产业在整个汽车工业中的比重逐年增加。2005年,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38亿元,占整个汽车工业总产值的35%,其中出口总值达85亿美元,OEM产值估算为2681亿元。2006年1~9月,零部件产业工业总产值为3357.73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值达84亿美元,OEM产值估算为2551亿元。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沈宁吾介绍,正在制定的“十一五”中国汽车零部件专项发展规划中,“十一五”的产值目标是到2010年汽车零部件总产值1.3万亿元,其中OEM 产值7300亿元,出口争取达

到400亿美元。

在利润率方面,相对于整车行业利润的不断下滑,零部件行业却保持了高于汽车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据统计,2005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为5%,而零部件行业为6%。

这一诱人的市场,引得外资纷纷涌入。德尔福在中国投资额超过5亿美元,投资了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和15家企业,销售额达10亿美元;博世公司在中国投资额超过6亿美元,在华设立了10个代表处、5家贸易公司、18家企业,销售额达到14亿欧元……

国际知名零部件集团纷纷加大投资国内零部件行业的力度,已经形成从开发研制、培训、生产、销售全过程的体系,并开始按最佳分工和布局整合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从参股向控股转变,从合资向独资转变,从占据市场向垄断市场转变,外商投资中国合资企业的形式正在悄然转变。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中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制造水平明显提高,部分企业已经具备自主开发和系统供货的能力,达到了为商用车配套完整零部件体系、为轿车配套一般零部件体系的水平。但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中35%到36%的比重,相较于国际60%到70%水平仍然较低。

二、寻觅提高内功的途径

2004年、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连续两年联合发布“中国零部件百强”,不同的是,2005年将外商独资企业也纳入了百强排名范围。

对此,沈宁吾提出,中国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从直面外资竞争压力,正视中外差距开始。“2005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统计显示,百强中外商投资企业有54家,而且大多排名靠前。同时,外商对部分关键件的核心技术的控制和对价格垄断的局面还将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目前基本是一个完全对外开放的市场,今后的零部件行业也将是一个国际大组合。唯一的发展途径就是正视差距,国家、行业、企业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合力,主动参与重组兼并,提升整体竞争力。

首先,要推进行业重组兼并。相较于整车行业,零部件行业的整合速度相对缓慢。国内零部件企业的整合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市场竞争尚未到你死我活的激烈程度,市场全面重组兼并的时机尚未到来。国家和行业应利用这一阶段,有步骤地推进行业内整合,为全行业的重组提前做好准备。

其次,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尤其是关键部件的研发能力。我国轿车主要总成和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仍被外方控制。国内零部件企业普遍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研发设施。企业年开发投入一般为销售收入的1% ~1.5%

左右,而发达国家为3%~5%,甚至达到10%。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应为整车企业的1.2~1.5倍,而我国只有0.3倍以下。面对企业独立研发能力较弱的现状,沈宁吾建议,可以借鉴整车行业的经验,由国家筹资,建立2至3个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国家研发中心,集中力量研发,通过有偿服务的形式,成果为行业共享。

 第三,充分利用整车行业大力发展自主品牌、进行自主创新的机遇,更多地介入与整车企业的同步开发,以提升零部件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紧握出口市场的利器

从2004年的 61.3亿美元到2005年的85亿美元,中国零部件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出口市场预期也不错,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10年,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汽车业巨头到2007年前在低成本国家的零部件采购额累计将达500亿美元,其中70%计划瞄准中国。

形势看似颇为乐观,但沈宁吾提醒,零部件行业千万不能只追求这表面的风光。数量增长很快,但是产品技术含量低,出口附加值低,市场OEM比例低,这种“一快三低”的局面引人关注。当前汽车零部件出口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是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以原材料消耗型产品为主,以售后市场为主,以个体去寻找订单为主的出口格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十一五”零部件专项规划中建议,到2010年零部件出口目标为350亿至400亿美元。到2008年以后的出口增量将为100亿美元,这必须有进入全球采购体系和稳定的OEM市场为依托才能实现。

“十一五”期间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黄金发展期,沈宁吾希望中国零部件行业能抓住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汽车产业转移的契机,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开发能力的提高,建立起完善的汽车零部件工业支撑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