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教育史试题整理

外国教育史试题整理

外国教育史试题整理
外国教育史试题整理

外国教育史试题整理

名词解释

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星期日学校:是指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也称“主日学校”。兴起于18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上半期。1780年由英国出版业者、慈善家雷克斯在英格兰的格老色斯特首创,以利用礼拜日对童工进行指导和教育。星期日学校最初仅教阅读《圣经》,以后又教初步的读、写、算知识。由于星期日学校利用休息日把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校,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星期日学校已有250万学生。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

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这种起源说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学家是美国教育家孟禄,他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类教育的起源和发生过程做了专门的和详细的论述。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人类无意识的模仿。他在其所著的《教育史教科书》中写到: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地无意识模仿,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老年成员的无意识的模仿就是原始人的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这是苏联学者最先提出来并被我国学者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这一观点是从恩科斯关于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套引和推导出来的。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开始于“正在形成的人”为满足其生存繁衍的自然需要而进行的群体劳动,这种劳动活动将他们改造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故教育起源于劳动。

公学:是英国专为贵族,教士和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寄宿,以升学为宗旨的中等学校。学校自成系统,管理权为贵族和教会掌握,不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学费昂贵。主要招收经过严格的选择性考试的预备学校毕业生,修业5年。以培养升入大学的高材生,造就未来的领袖人物和学术人物为主要目标,有大学预科性质。学校规模不大,多实行男女分校,课程注重人文学科,侧重古典语和外语。都设有古典语和现代语,数理三科。重视公民责任,严格纪律的训练。宗教教育也是其教育的组成部分。

回忆说:柏拉图认为感性的个别的事物中不能得到真知识,只有通过感性事物引起思维,认识共相,才能达到对真理的把握。强调理性思维,追求共相、本质,这个本来深刻的哲学见解被他作了唯心主义的解释,他把思维、共相看成与外界无关的、存在于人的灵魂的内部。他说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

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认识就是回忆”“一切研究、一切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罢了” 。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它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

简答题

1、罗马帝国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改变教育目的,把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

(2)对初等学校(私立)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以便于国家对教育的严格控制;

(3)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

2、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形式有哪些?

中世纪时期,教会学校一直是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形式,基督教的教育机构有修道院(又称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又叫座堂学校)和堂区学校。

3、《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内容是什么?

1988年7月29日,英国通过了教育大臣贝克提交的教育改革法案,称为《1988年教育改革法》。其主要内容有:(1)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5—16 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2)建立与课程相联系的考试制度;(3)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参加四次(7岁、II 岁、14和16岁)考试;(4)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施“摆脱选择”政策,原地方教育当局管理的所有中学及规模较大的小学,直接接受中央教育机构的指导;(5)赋予家长为子女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6)规定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技术学校。《1988年教育改革法》被看作是自《巴特勒教育法》以来,英国教育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4、自然主义教育是如何实施的?

卢梭按照年龄阶段把人的教育分为符合自然发展的四个阶段,主要表现在:第一个阶段:婴儿期的教育(0 —2岁),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因为良好的体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儿童期的教育(2 —12岁),又称“理智的睡眠期”,儿童不能接受和形成抽象现念,因此以发展和锻炼儿童的外部感觉为主;

第三个阶段:青年期的教育(12 —15岁),属于儿童体力发展最旺盛的时期,具有独立工作和学习的能力,具备了接受智育的条件;

第四个阶段:青春期的教育(15 —20岁),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处于“激动和热情的时期”,身心均已发育成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和自然知识,可以由农村返回城市,接受道德教育及宗教教育,成为一个自然人。

5、凯洛夫的教学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直观性原则、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的原则、巩固性教学原则、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教学原则、教学的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原则。

&人文主义的教育特征是什么?

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人是万物之本”。提倡人权,主张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基督教用神权扼杀人性;提倡科学和文化,反对迷信;主张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总之,人文主义者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伟大,

肯定现实、肯定人生。

7、试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1)斯巴达教育具有浓厚军事色彩,完全为国家控制,主要为公共教育。

(2)教育过程:出生后进行严格体检,7岁前接受家庭教育;7---18岁,开始军营生活,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和道德灌输;18---20岁,接受军事训练团教育;20---30岁,接受实践训练,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3)重视女子教育。

雅典教育的特点:

(1)重视教育,包括公共教育和私人教育。

(2)教育过程:出生后进行体检,7岁前在家由父母养育;7---13岁,女孩接受家庭教育,男孩进入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13---15岁,继续在文法、弦琴学校学习或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15---16岁,大多数人开始就业,少数贵族子弟进入国家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18---20岁,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到20岁,经过一第定仪式,授予公民称号。

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制度化程度要高一些。

8、苏格拉底法的基本特征。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进行讲学中形成了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它主要由讥讽(不断提出质疑)、助产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苏格拉底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种方法不同于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受教育者具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必须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此,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教育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9、简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对西方教育理论和制度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柏拉图的主要教育著作《理想国》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一大里程碑。他的教育观点主要有:(1)最早提出了教育的重大政治意义,强调应当由国家来组织完整教育体系,以实现其奴隶制的理想国。理想国的最终教育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和政治家---哲学王。(2)提倡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强调公共学前教育和女子教育,倡导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理论(“四艺”)学科。(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具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如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男女教育平等,注重早期教育等,但也过分强调一致性,轻视变革,忽视个性发展等问题。

10、试分析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国家化教育思想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理想国家的建立和稳定依赖于教育,依赖于国家对每个公民的教育。他主张教育由国家负责,国家应当为公民举办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国家的教育应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教育是建立理想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为此,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应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

11、试评析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希腊化时期,不仅希腊文化教育对东方国家的文化教育产生了影响,东方国家的文化教育也影响了西方,希腊化时期是东西方文化教育相互影响和融合的重要时期。(1)希腊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地传播和移植,对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等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新的文化和教育中心的出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希腊化时期,文化和教育中心逐步从古典

时期的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3)东西方文化的接触,使得东方的宗教和西方的唯心主义哲学相互影响,助长了宗教神秘主义的流行。西方基督教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12、古代罗马各个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古代罗马的教育主要分为共和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的教育和帝国时期(B.C1世纪--- A.D5世纪)的教育。

共和早期的罗马教育主要特征是农民---军人教育,教育形式主要是家庭教育。共和后期的罗马教育存在两种平行的学校系统:一种是以希腊语、希腊文学的教学为主的希腊式学校;另一种是拉丁语学校,包括初等(读、写、算私立小学)、中等教育(文法学校)、高等教育(修辞学校、雄辩术学校,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三个阶段。

帝国时期罗马教育进行了改革。在教育目的上,把培养雄辩家改为培养忠于帝国的公民和官吏。在学校管理上,对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以利于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在对教师的管理上,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加强对教师的控制,把教师由原来的私人聘用改为由国家委派。

13、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对罗马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左右被罗马帝国统治的巴勒斯坦。基督教的产生是当时的被征服人民在罗马帝国的强大压迫下,在宗教领域寻找安慰和解脱的一种手段。早期的基督教宣称平等、博爱、患难与共、救世主,促使其在各地传播开来。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

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对教育产生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基督教教育上。早期的基督教学校主要有初级教义学校和高级教义学校。前者主要是对成人入教者进行一些教

义、教规的教育;后者主要是对年轻的基督教学者提供深入研究基督教理论的教

育。此外,教会也创办了一些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学校,如堂区学校和唱歌学校等。

14、评价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昆体良是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修辞学家和教育家,他对罗马的教育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写出了《雄辩术原理》一书。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关于教育目的,他提出教育应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认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2)在人的发展和教育过程中,他认为学校教育要优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可以为儿童提供多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养成儿童适应公共生活、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3)关于学前教育,他提出许多重要的观点。如注意幼儿道德教育,重视儿童说话能力训练,认为幼年期的学习是在为青年期的学习打好基础。(4)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见解:他主张教育者要认真了解学生天赋、倾向和才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A、在教学上,昆体良

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他认为分班教学不仅可能而且必要;B在课程

的设置上,他认为专业教育应当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为此,他提出了包括文法、修辞、音乐、几何、天文学、辩证法等在内的学科计划。C、在教学方法上,他强调要经常利用提问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休

息,使学习和休息交替进行。(5)在教师问题上,他强调教师应德才兼备、宽严相济、因材施教、以身作则等等。

15、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观点主要见于《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著作中。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1)教育适应自然。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主要依据他的“灵魂说”中的人性论思想。他

将人的灵魂分为植物、动物、理性灵魂三部分。前两者属于人的非理性灵魂。在三部分灵魂当中,植物灵魂对于动物灵魂、非理性灵魂对理性灵魂都是低级对高级的关系。“灵魂说”为其提供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基础。首先,人身上动物性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人具有理性,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人的理性的发展,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第三,灵魂的三个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也提供了和谐教育思想的基础。他认为,体育是为了身体和生理;德育是为了人的非理性灵魂;智育是为了人的理性灵魂。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和谐发展。教育应当注意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顺序,促进其和谐发展。(3)文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文雅教育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以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为目的;文雅教育是以自由学科为主要内容,避免专业化的训练。实施文雅教育需要两个条件:一要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保护自己的心灵,同时发展和运用自己的理性;二要有读、写、算、体操、哲学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自由学科。论述题

1、比较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见解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在美德上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

1)关于美德的定义。

1.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的定义。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在他看来,凡是人们能够辨别和认识到好的事情,他就一定会去做,没有明知是善而不为善而反为恶者。善是出于知识,而恶是出于无知。所以,美德即关于善的知识。苏格拉底所说的善,无疑是符合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所谓正义、勇敢、刚毅、节制等等品德,并且把知和行等同起来

2.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将美德分为两类:理性美德和伦理美德,后者才是伦理学讨论的对象。伦理美德就是中道,中道在两种过错之间,一方是过度,一是不及,美德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亚里士多德并不将欲望

排除在美德之外,欲望、理性的统一,也就是介乎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项,就是美

德,美德也包含非理性的环节在自身之内。

2)关于美德教育的目的

1.苏格拉底关于美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美德,使

人达到至善,强调知识对道德行为的指导意义,要求把道德行为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特别是要求把知识和德行统一起来。

2.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教育的目的。认为应该掌握伦理美德,实现欲望、意向、理性的统一,理性的东西和非理性的东西的统一。

3)关于美德教育的方法

1.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的教育方法。苏格拉底从神学唯心论出发,以美德来源于知识为基础,认为神早已把善的知识给予了人的灵魂,所以,知识是先天就有的,它们以一种模糊的状态潜藏于人们的心灵之中,必须通过教育才能使之显露、发展、明确起来,“美德由教育而来”。在教育方法方面,应当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引导,把潜藏于别人心灵中的美德知识诱导出来。通过与对方的一问一答,反复诘难,使对方陷于矛盾,怀疑自己原来的知识,积极思考问题,逐步修正错误,寻求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 1.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D)。 A.文雅教育 B.职官教育 C.书吏教育 D.科学教育 2.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A)办理。 A.私人 B.企业 C.国家 D私人和国家共同 3.古代西方第一部以教育为题材的系统着作是(C)。 A.《理想国》 B.《法律篇》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政治学》 4.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D)。 A.科学性 B.民主性 C.平等性 D.宗教性 5.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C)学校。 A.等级性 B.贵族型 C.世俗性 D.宗教性 6.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A)的教育。 A.世俗封建主 B.教会封建主 C.资产阶级 D.城市平民 7.西欧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七艺”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B)、天文、音乐等。 A.物理 B.几何 C.化学 D.生物 8.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C)的文化革命。 A.奴隶主阶级 B.封建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9.在文艺复兴时期众多人文主义者中,倡导“公共、平等、普遍的教育”的是(C)。 A.拉伯雷 B.蒙旦 C.莫尔 D.维多里诺 10.斯图谟是宗教改革运动中(B)派的着名教育家。 A.天主教 B.路德 C.卡尔文 D.耶稣会 11.斯图谟创立的新型古典文科中学采用(A)教学制度。 A.分级 B.不分级 C.不分班 D.混合班级 12.路德派新教提倡的小学是以(D)子女为教育对象的。 A.贵族 B.上流社会 C.资产阶级 D.下层劳动人民 13.夸美纽斯第一次赋予直观教学以(A)为理论基础。 A.感觉论 B.系统论 C.信息论 D.控制论 14.卢梭是反对(B)教育的一位伟大的旗手。 A.奴隶 B.封建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15.赫尔巴特的教学代表作是(C)。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16.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C)。 A.《理想国》 B.《爱弥儿》 C.《林哈德与葛笃德》 D.《巨人转》 17.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A)。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 1、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答:1、他受到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热爱儿童,重视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他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民主和科学 思想,他关于普及教育和科学文化的主张预示了近代教育的方向。 3、他拟定了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单轨学制,后来更发展 为一个系统的终身教育体系,成为近代单轨学制及终身教育的先驱。 4、他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提出很多设想。 5、他努力探讨教学工作的规律,提出了改革旧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工作的原则 和方法,奠定了近代教学理论的基础。他被称为“教育科学的真正奠基人”“教 育史上的哥白尼” 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行政制度: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行政制度有两种类型: ①、以波隆那大学为代表,由学校掌管学校行政,由学生充任校长; ②、一种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学校行政由教师掌握,校长由教师担任。南方诸如意大利、西 班牙、葡萄牙以波隆那为例;北方诸如英国、德国、丹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 3、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A、相同点: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 教育。此外,两者均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军体训练。 B、不同点:(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以农立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 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跻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3)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的7至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即“埃弗比”),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程度不齐,流派甚众,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赫尔巴特的教 育思想 (四)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提出了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内心自由是指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或者说对真善美有明确的认识,就能自觉按照道德规律办事,是自己行为符合理性原则;完善是指人调节自己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仁慈是“绝对的善”;正义就是守法的观念;公平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并努力建设成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家。他系统研究了统觉、兴趣和注意等心理学问题。他的关于统觉的概念是,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阀中;如果它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唤起意识阀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并与之联合,那么,由此获得的力量就将驱逐此前在意识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意识的中心,新的感觉表象·与已有的观念的结合,形成统觉团;如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意识阀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 3.道德教育理论 他将道德教育的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前者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后者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养成五种道德观念。他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道德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4.课程理论 他的课程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一致。统觉理论是他课程理论的又一重要基础,他为课程设计了“相关”和“集中”两项原则。此外,他还讲课程与儿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他的课程理论是最为完善和系统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5.教学理论 根据他的主张,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可以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与此相应,他提出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的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就产生了教学过程。他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他认为,兴趣活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科学教育的源流)【圣才出品】

第8章科学教育的源流 8.1复习笔记 一、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及其影响 (一)兴起的根源 1.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是社会生产长期发展的结果 (1)到14、15世纪,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欧洲的农业和新兴手工业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 (2)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上的运用又带来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加以理论上的说明。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欧洲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 (1)中世纪后期,罗盘和航海图的使用,推动了海外探险活动; (2)地理的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课题。 3.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近代科学得以兴起的文化思想环境 文艺复兴运动使受宗教禁锢的欧洲人得到思想的解放,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二)近代科学革命的勃兴 1.天文学领域的发展 (1)哥白尼的日心说 (2)伽利略的天文探究 (3)第谷与开普勒的天文探究 2.医学生理学领域的发展 (1)维萨里的人体学说

(2)塞尔维特的小循环理论 (3)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3.力学领域的发展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三)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 1.自然科学知识获得空前增长 2.科学研究方法取得突破性改进 3.科学理性精神得到树立,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 二、近代科学教育的萌芽 (一)近代科学教育号角的吹响 1.弗朗西斯·培根 (1)生平简介 ①首先吹响近代科学教育号角; ②在自己等著作中,最早表达了近代科学观,阐述了科学的目的、性质以及发展科学的正确途径,首次总结出科学实验的经验归纳法,并极力提倡科学与社会生产的结合,大大推动了近代科学以及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2)教育思想 ①注重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②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 ③构建新的科学知识体系 ④设想科学研究和教育的乌托邦方案

外国教育史试题有答案

1、学校在国家出现之后产生,首先是适应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 (一)填空题 2、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都是为—奴隶主____ 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3、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 《理想国》_________ 。 4、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是――柏拉图—提出的。 5、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 《政治学》_______ 。 6、昆体良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 《论演说家的培养》 __________________ 。 7、古代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农民兼军人_______________ 。 8、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从组织上和思想上打破了教会____ 对教育的垄断局面。 9、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______ 的文化革命。 19. __________________ 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捷克的教育家。 11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_______ 的教育代表作。 12、法国直到20世纪初仍存在着自然人轨学制。? 13、卢梭提出了培养—《爱弥儿》“自然教育” __ 的教育目的。 14、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15、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_________ 。 16、裴斯塔洛齐的教育代表是—管理_________________ 。 17、赫尔巴特提出的儿童—自然教育—方法之一是惩罚性的威胁。 18、蒙台梭利是现代著名的—意大利________ (国)女教育家。 19、感官______ 训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 20、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儿童_____ 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两个主要方面。 21、杜威教育理论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_____________ 。 (三)选择题 1、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d ________ 。 A.文雅教育 B ?职官教育 C ?书吏教育 D ?科学教育 2、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之外,还有—a_等。 A.寺庙学校 B ?教区学校 C ?文法学校 D ?修辞学校 3、“三艺”为____ b—所创设。 A.柏拉图B .智者派C .亚里士多德 4、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 c _____ 和角力 A.游泳B .射箭C .投标枪D .击剑 5、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 a ______ 办理。 A.私人B .企业C .国家D .私人和国家共同 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d _______ 。 A.智育B .美育C .劳动教育D .军事体育 7、“知识助产术”是____ c __________ 提出来的。 A.智者B .昆体良C .苏格拉底 8、苏格拉底法也称为____ c _____ 。 A.相互教学法B .发现法C .知识助产术 D .雄辩术 9、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____ a ______ 。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西欧中世纪教育(主要特点是神学、宗教色彩)】 一、基督教教育——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以神学和“七艺”构成了主要学习内容,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采用问答法,盛行体罚;(2)主教学校,又称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3)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2.基督教的教育思想:托马斯·阿奎那,代表作为《上帝之城》;(1)教育目的就是发展人的通往上帝神性的理智,教育要使不朽的灵魂与上帝沟通;(2)托马斯·阿奎那式的教育方法包括①正反论辩式②开放调和式③启发诱导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二、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1.宫廷学校:以“七艺”为主要内容,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2.骑士教育: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分为①家庭教育(出生到7、8岁)②侍童教育(7至14、15岁)③侍从教育三个阶段(14、15岁至21岁); 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1.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原因:(1)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兴起的需要;(2)疾病防治等的需要;(3)东方文化的影响;2.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形式: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波伦亚为代表的“南方型”大学,又称为“学生大学”。另一类是以巴黎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型”大学,又称为“先生大学”;3.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及培养目标:在中世纪大学中,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进入其他三个学院作准备,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大学学习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这与学位制度具有直接联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可选择其他三科,之后获得“博士”的学位;4.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5.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世俗性、国际性、独立自主性等; 四、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1.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市民阶级主要由商人、手工业者组成,他们组织起行会,组织办理城市学校;2. 城市学校的特点:(1)世俗性;(2)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培训;(3)虽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起地位受到明显地削弱;4城市学校教学水平也比较低,基本都坚持以本国语言教学;

外国教育史教程重点(汇编)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认为教育是生物的本能、人与动物都存在,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教育的 2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将教育的起归之为心理现象,认为在原始社会,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④教育的需要起源论(我国的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1.雅典教育(学校的情况)①文法学校(教授读写算等知识②弦琴学校(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2.希腊化时期教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传播到小亚细亚等地,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2、文化和教育中心发生转移。3、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4、中等教育同样面临衰微的境地。5高等教育得到真正发展6教育机会组度夸大更多人更多社会集团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1.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特殊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是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优点)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不断诱导对方承认自己错误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他还认为健康在于锻炼。 2.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1.西塞罗《论雄辩家》,谈论一个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与品格。雄辩家的内容和 方法:1、要有广播的知识2、要有修辞学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3、要有优美的 举止与文雅的风度。方法是联系,最常用的模拟法实验所,最主要的练习是写作。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世俗封建主教育的类型:①宫廷学校(培养贵族,学习科目:七艺,教学方法:问答法) ②骑士教育(特殊教育形式,目标: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分为家庭教育阶段、礼文教育阶段、侍从教育阶段) 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往往分文、法、神、医等四科来进行。从组织上,中世纪大学起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特点:1、最初形成时表现出自治的特点。2、学校内部事务基本由学校管理。3、学校利用教会、世俗政权以及各地方的矛盾为自己争取特权。 1,对西塞罗《论雄辩术》颇有心得,热衷于身心 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①开办宫廷学校,把学校称为“快乐之家”②主张通才教育,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中心③重视 学生品德的培养和学生基督教信仰的养成 2.拉伯雷,讽刺性文学作品《巨人传》(教育自由观、重视体育、要求认识所有事物,提出新的学习方法。 3.卡斯底格朗,意大利人,《宫廷人物》 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①人本主义②古典主义③世俗性④宗教性⑤贵族性 5. 创建和完善新教中学方面成就突出(强调教育的宗教性目的采用分级教学制度)1.夸美纽斯的2层意思: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应努力探索发现这些规律) 2.夸美纽斯

外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的宫廷学校。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 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A.文雅教育 B.职官教育 C.书吏教育 D.科学教育 3.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办理。A.私人 B.企业 C.国家 D.私人和国家共同 4.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 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5.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和角力。A.游泳B.射箭C.投标枪D.击剑 6.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A.相互教学法 B.发现法 C.知识助产术 D.雄辩术 7.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 8.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 A.教堂 B.修道院 C.学院 D.学校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A.禁欲 B.苦行C.修行 D.行善 10.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其思想大大受益于古罗马的一位教育家,这位教育家是() A. 昆体良 B.奥古斯丁 C.西塞罗 D.格里诺11.教育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母育学校》 D.《论天赋才能的培养》 12.17世纪初,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哲学家是() A.洛克 B.弥尔顿 C.培根 D.裴斯泰洛齐 13.16世纪之后,英国初等教育由()掌管。 A.天主教教堂B国家政府 C 罗马教堂 D 国教会 14.培根以提倡()和科学教育而著名。A.普及教育B.自然科学C.要素教育D.古典教育 15.裴斯泰洛齐认为初等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 ) A.道德教育 B.要素教育 C.自然教育 D.智育教育 16.教育史上,首创“没有书本的学校”,被人们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为()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古代: 一、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法是指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又称谈话法、讨论法、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①优点:这种方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教学法所吸收。 ②局限:苏格拉底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教科书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近代: 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 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 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特别是课程具有古典性质。 3.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强调受教育者的兴趣、要求、欲望和自由,重视探讨新的教育方法 以促进其天性的发展。 4.世俗性:其教育目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 5.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想消灭宗教,而是希望 以世俗和人文主义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三、试述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 教学理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有关教学原则的论述则是他的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主要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遵循自然原则:首先,他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其次,夸美纽斯也十分强调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 ⑵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原则,把学校从“文字教学的绝境中引导到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的广阔道路上来”,抨击了经院主义教育。但也夸大直观性原则的弊端,不理解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⑶启发性原则::夸美纽斯反对呆读死记,反对强迫教学。 ⑷系统循序渐进性与原则: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当是系统的,教学的进行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⑸巩固性原则:他认为,练习和复习是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 ⑹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必须照顾儿童的年龄发展,应将儿童的年龄所能接受的材料交给儿童。 夸美纽斯依照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为改革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夸美纽斯的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 1、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一、儒学的思想体系发展 1、春秋时期: 是儒学的初创时期。孔子初创了儒学体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孔子的主观愿望是通过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从而回到西周尊卑、长幼有序的奴隶制社会。他提出的“仁”是儒学思想的创新,奠定了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借由“礼”和“仁”的关系——克己复礼为仁,巩固窃位之后的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2、战国时期: 孟子沿着“性善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以德治国的王道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善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致良知;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孟子建构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使孔子开创的儒学朝着系统化、伦理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与之并列的荀子沿着“性恶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教育内容上应重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他的学说反映了儒法合流的趋势,丰富了儒家政治学说,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统治方法,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3、汉代: 董仲舒倡导的“天人感应”的学说,为原始儒学提供了一层神秘化的外衣,并对原始伦理道德规范进行了概括提炼,提出了封建宗教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作为建立“法度”,化民为俗的根本,从而在文化政策上为后来以儒为宗的教育模式提供了蓝本。 4、北宋: 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为儒学寻找到了本体论的依据,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以儒家为主体,融合了佛、道的新儒学——理学思想体系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二、儒学的社会地位变化 二、儒学对教育的影响 1、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是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直接影响着当时的教育内容。 每个朝代都有儒学官定的版本,如唐代的《五经正义》,宋代的《十三经正义》(王安石变法时颁布的《三经新义》)等。这意味着儒学的内容要适应不同朝代的统治需要作出调整,这也是儒学本身发展的表现。而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既强化了儒学的思想地位,同时规范了这个朝代对儒学内容方面的改造,直接使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与其他朝代不同。 2、不同朝代儒学的地位确认影响着当时的文教政策。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 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公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 与巴比伦一样,古埃及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天文学上能区分恒星和行星,还制作了天体图和太阳历;数学上,采用了10进位的计算法;医学上的木乃伊制作;建筑方面的金字塔的建造都是人类史上的杰作。一般认为古埃及建立的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 1、历史背景 ①地处泥罗河流域,农业发达 天文学:观测天象,预测气侯及河水泛滥的同期建立科学几何学:丈量田亩、建造庙宇、房舍 水利学:灌溉 知识体系医学:制造木乃伊、医疗 地理学:对外贸易、军事远征 ②前3500年进入妈奴隶制社会,统治者(法老)采取配置大小官吏,强化国家机器,实行对外侵略和宗教统治,这些知识要有专门的机构传授。 ③文字出现:图形文字→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复合文字 2、学校类型: 最早建立的学校是宫廷学校:培养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学成后充任官吏,产生于埃及古王国末期。 到了中王国时期,一些政府机关在机关内部附设职官学校,招收贵族及官员子弟,以政府办公处所为校址,官吏充任教师。 此外,还有寺庙学校。一些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同时又是传授高深科学知识的学府,吸引着要求深造的青年到寺庙里求学,重在学术知识的传授和探讨。 书吏学校:包括绘文书吏、书信书吏、军队书吏、国王书吏等,学习的内容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第16、17章)【圣才出品】

第三编现代教育史 第16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6.1 复习笔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对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当时欧美国家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文化等方面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综合反映;是欧美社会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一、新教育 1.新教育的由来及发展 (1)新教育运动始末 “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德比郡开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此后,许多教育家进行实验并提出了重要的教育思想。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利耶尔在日内瓦建立国际新学校局作为联络中心;1921年在费利耶尔的发起下,在法国的加来市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出版《新时期的教育》杂志,宣传新教育理论。二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2)新教育中的著名实验 ①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

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学校以11~18岁男孩为对象,以把他们造就成新型的英国各种领导阶层人士为目的。学校课程包括体力和手工活动、艺术和想像力的课程、文学和智力课程以及社会教育和宗教、道德教育。 ②德国的利茨于1898年在德国哈尔茨山区的伊尔森堡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教育之家,以后德国先后出现了以他的学校为模式的许多新学校,形成“乡村之家运动”。 ③1899年,法国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德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该校重视“小家庭”式的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开设各种正规课程的同时,还从事体力劳动和小组游戏,尤其重视体育运动,因此又有“运动学校”之称。 这些乡村寄宿学校费用昂贵,主要以上层社会和高收入阶层的少数学龄儿童为对象,规模一般很小,且独立于国家教育制度之外。但是它们开始引起世人对新教育的关注和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为国际交流开辟了道路。 2.新教育的代表人物 (1)爱伦·凯 爱伦·凯(1849~1926)是瑞典作家、妇女运动活动家和教育家,主要代表作《儿童的世纪》,对推动20世纪欧美的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爱伦·凯主张优生优育,呼吁保护母亲和儿童。她提出,为提高后代的素质,首先应保障作为未来母亲的妇女的权益。同时,妇女作为母亲应担负起抚养和教育儿女的责任,并为此而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其次,爱伦·凯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在家庭中存在的和谐诚挚的气氛、父母高尚的情操及其以身作则,对儿童是最好的教育。 最后,作为新教育的倡导者,爱伦·凯尖锐地批判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对儿童的摧残,认为旧教育使儿童失去了个性。为此,她竭力倡导自由教育,主张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理想学

外国教育史重点整理

一、古典时代得教育(斯巴达、雅典):以斯巴达与雅典为代表得城邦时代 二、斯巴达得教育 (1)教育背景(军事化得农业国家;由严重对立得三个社会阶层构成得国家) (2)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 (3)实行严格得体检制度,以保证体质上得优越性。 (4)教育阶段及内容:7岁以前,公民子女在家中接受母亲得教育。7岁—18岁男子进入教育机构,主要学习“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并接受严酷得训练。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得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年满20岁得公民子弟在国家边境沿线驻扎,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5)重视女子教育。 (6)斯巴达人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而不关注文化知识得学习 (7)教育目得在于培养体格强壮得战士 三、雅典得教育 (1)民主化得商业社会 (2)高度重视教育,盛行私人办学 (3)教育阶段及内容: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13岁左右,公民子弟一方面继续在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另一方面则进入体操学校,接受各种体育训练:游泳、舞蹈、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15、16岁,大多数公民子弟开始从事各种职业,少数显贵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与审美教育。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属于预备公民阶段。20岁,经过一定得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获得完全得政治权利。 (4)雅典教育得目得在于培养身心与谐发展得能履行公民职责得人. 请思考: 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得差异表现为哪些方面? 四、西方三杰——-柏拉图得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国家管理(①国家控制教育,公养公育,培育人才. 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得长官. ③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与军人)

教育学知识点之外国教育史部分1

教育学知识点之外国教育史部分1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1)教育的目的:教育要使人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准备,即宗教性和现实性的相结合,是他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反映;(2)教育的作用:①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②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作用,在他看来,人都是有一定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发展得如何,关键在于教育;(3)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这是他教育体系的指导性原则,包括两重含义①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②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心的特点;(4)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泛智”思想(就是使所有人都获得“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主张教育对象普及化;主张全国统一学制,将教育分为四阶段①母育学校(1-6岁)②国语学校(6-12岁)③拉丁文学校(12-18岁)④大学(18-24岁);(5)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①学年制,就是所有公立学校在一年之中只招一次学生,秋季始业,同时开学,同时放假。一学年分四个学季,四次节假日;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妥切;学年终了时,通过考试同时升级;②班级授课制,就是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夸美纽斯断定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在于它扩大了教育对象有利于普及教育;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工作兴趣大增,工作热情高涨,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在一起,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6)论教学原则:①直观性原则②自觉、主动性原则③巩固性原则④量力性原则(根据教育适应自然提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⑤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7)论道德教育:①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德育比智育更重要;②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中分离出来;③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还在德育中纳入一个崭新的概念即劳动教育;④对于德育的方法,夸人提出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择友;(8)教育管理思想:主张应由国家来管理教育而不是教会,夸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国家设置督学的人;(9)对夸的评价:《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史上第一本独立性态的教育学著作,《母育学校》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以具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在总结前人基础上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细,为改革教学做出的重大的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但其思想仍是经院哲学和机械唯物论相结合的产物,带有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 2、卢梭的教育思想——“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西方教育思想的三大里程碑为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1)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把所受的教育分为自然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教育;“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消极教育”);(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①正确看待儿童②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③自然后果法;(4)自然教育的教育阶段:教育要符合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①在婴儿期(0-2岁),主要是进行体育,以身体养护为主;②在儿童期(2-12岁),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反对儿童在这一时期读书;③在少年期(12-15岁),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④在青年期(15-18岁),主要是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5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https://www.doczj.com/doc/863004830.html, 第5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一、选择题 1.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 A.科学性 B.民主性 C.平等性 D.宗教性 【答案】D 2.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 A.等级性学校 B.贵族性学校 C.世俗性学校 D.民族性学校 【答案】C 3.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 )。 A.中学 B.主日学校 C.教区学校 D.耶稣会学校

【答案】C 4.在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学校教育中,是全部学科的“王冠”()。A.科学 B.神学 C.哲学 D.数学 【答案】B 5.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的教育()。 A.世俗封建主 B.教会封建主 C.资产阶级 D.城市平民 【答案】A 6.下面大学中,属于典型的“先生大学”的是()。 A.萨莱诺大学 B.牛津大学 C.波隆那大学 D.巴黎大学 【答案】D

7.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修道院是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 B.修道院从产生的时候就与以往基督教教会学校不同,不仅训练教会成员,也培养世俗子弟 C.修道院既是一种宗教机构,也是一种教育机构 D.修道院并不是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惟一形式 【答案】B 8.西欧世俗教育中的骑士教育,实质上是一种()。 A.贵族特权教育 B.特殊的家庭教育 C.私立学校教育 D.公立学校教育 【答案】B 9.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不包括()。 A.修道院学校 B.主教学校 C.教区学校 D.宫廷学校 【答案】D

【解析】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有:①修道院学校,学生一般十岁左右人学,学习期限大约为八年。早期的修道院学校主要强调宗教信仰的培养,知识学习的内容不过是简单的读、写、算,以后课程逐渐加多加深,七艺成为主要课程体系;②主教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学校的条件较好,水平也比较整齐,但数量有限;③教区学校,是在堂区教士所在的村落,由教会举办的面向一般世俗群众的普通学校。宫廷学校是西欧中世纪时贵族子弟接受世俗教育的机构,通常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在中世纪,尤其是中世纪早期,宫廷学校为数不多,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力也远不如教会学校大。 10.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以《圣经》为主的神学和()。 A.“七艺” B.“四艺” C.“三艺” D.“骑士七艺” 【答案】A 【解析】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以《圣经》为主的神学和“七艺”。在中世纪,无论是教会教育,还是世俗教育,都以基督教的教义作为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内容。《圣经》、各种祈祷书以及赞美诗等,一直是不同类型学校的基本教材。神学是最重要的教学科目,甚至于“七艺”等本身具有世俗性质的科目,也根据教义加以改造,或被用作神学教育的基础科目。“七艺”即文法,辩论、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1.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宫廷学校的教育方法是()。 A.诘问法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模拟试题

20*教育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模拟题 一、选择题 1.英国在教育领导体制上实行的是:D A 中央集权制 B 地方分权制 C 中央与地方共同合作制 D 议会、国家教委和地方教育局相结合 2.下面哪个法案奠定了20 世纪英国的教育领导体制的基本形式:C A 福斯特法案 B 富尔法案 C 巴尔福法案 D 费舍法案 3.下列哪个法案不是关于初等教育的?D A 费舍法案 B 费里法案 C 福斯特法案 D 富尔法案 4.下列哪个法案或报告不是关于中等教育的?A A 雷沃休姆报告 B 巴特勒法案 C 史密斯-休斯法案 D 朗之万-瓦隆方案 5.在法国教育史上,《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有着重要地位。这部法案确立法国高等教育的三个基本办学原则,这三条原则是:A A 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 B 学术自由民主治校学科综合 C 自治自由综合 D 学术自由民主参与学科性结构 6.下列哪个法案或报告不是关于职业教育的?C A 哈比改革 B 阿斯蒂埃法案 C 费里法案 D 史密斯-休斯法案 7.下列哪个法案或报告不是关于高等教育的?A A 斯宾斯报告 B 雷沃休姆报告 C 国防教育法 D 罗宾斯原则 8. 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儿童的设想,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分流的主张。A A 哈多报告 B 福斯特法案 C 斯宾斯报告 D 富尔法案 9.《费里法案》的颁布大大促进了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正是《费里法案》奠定了法国初等教育的三项基本原则,即义务、免费和:C A 自由 B 民主 C 世俗化 D 职业化 10.下述哪个法案规定应为3-5 岁的儿童开设“幼儿学校”:B A 费里法案 B 费舍法案 C 福斯特法案 D 巴特勒法案 11.德国曾长期施行教育上的双轨制,直到时期才被废止。A A 魏玛共和国 B 希特勒统治 C 二战后 D 20 世纪80 年代

外国教育史重点范文

外国教育史重点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学校:泥板书舍(巴比伦) 法国考古学家帕拉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一个叫马里城的地方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在公元前2100年,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世俗教育机构。 2、古代埃及学校的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 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目的是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 2、国家控制教育,实行严格的体检制度 3、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 4、注重道德训练,不重视智商 5、重视女子教育 2、雅典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这一阶段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和体操学校) 2、私人办学 3、全面和谐的教育(对后世影响最大) 3、智者: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的人;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以及有治国能力的人;后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4、智者的贡献: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扩 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智者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 —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方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与政治结合; ②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

③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列入教学科目; ④第一次提出以考试做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 ⑤强调身心协调发展、男女教育平等,注意早期教育; ⑥主张课程学习与实际锻炼结合、净化教育内容,反对强迫学习; ⑦以理性指导欲望作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消极:①《理想国》的教育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发展。 ②它拒绝变革,柏拉图认为音乐的翻新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3、亚里士多德论灵魂: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4、亚里士多德提到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性 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 1、古罗马三个阶段的教育体制: 1、共和早期,家庭教育,目标是培养农夫、军人 2、共和后期,私立学校,演说家、政治家 3、帝国时期,国立学校,忠诚的官吏和顺民 2、昆体良的主要教育思想 著作:《雄辩术原理》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 他强调以下观点:首先,要研究儿童的天赋、倾向、才能,根据其他倾向和才能进行教育和教学。其次,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 1培养雄辩家、政治家; 2教育适应天性,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3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4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5重视学前教育 教育理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启发诱导,并向不发问的学生提问;对教师的要求。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教会教育机构:修道院、主教学校、堂区学校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形成的原因:1、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成为专门的职业;2、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