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合痔临床路径表单

混合痔临床路径表单

混合痔临床路径表单
混合痔临床路径表单

混合痔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I84.3)

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ICD-9-CM-3:49.47)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

混合痔(湿热下注)中医临床路径

2013年痔病(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混合痔且中医诊断为痔病属湿热下注型,适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痔自动套扎术的住院患者。 一、痔病湿热下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痔自动套扎术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湿热下注)(TCD 编码: BWG016);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 ICD-10 编码: I84.201 ); 并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痔自动套扎术。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制定的《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混合痔临床常见证候: 风伤肠络证 湿热下注证 气滞血瘀证 脾虚气陷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制定的《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混合痔,且中医诊断为痔病属湿热下注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混合痔,且中医诊断为痔病属湿热下注型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痔自动套扎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痔上粘膜环切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5、伴有以下情况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1)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 (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4)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 (5)孕妇。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肛门镜检查、肛门指诊。 八)住院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肿瘤二项、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 X 线片、腹部超声。 (九)治疗方法 1.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痔自动套扎术。 2.中药坐浴熏洗:术后根据患者的创面情况选用。 3.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4.术后中药栓剂纳肛、膏剂外涂。 5.中药外敷或中药纱条换药 6.护理:辨证施护。 (十)完成路径标准 1.创面愈合良好。 2.排便正常,肛门无疼痛、出血。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混合痔标准住院流程 (1)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混合痔临床路径 一、混合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单纯混合痔(TCD BWG000 ,ICD-10I84.901 )行混合痔外剥内扎(编号49.451)、痔上黏膜缝扎+肛门括约肌松解+肛周亚甲蓝注射术。 2.第一诊断为混合痔血栓形成行混合痔外剥内扎、痔上黏膜缝扎+肛门括约肌松解+肛周亚甲蓝注射术。 3.第一诊断为混合痔嵌顿行嵌顿混合痔外剥内扎、痔上黏膜缝扎+肛门括约肌松解+肛周亚甲蓝注射术。 4.第一诊断为环状混合痔行环状混合痔分段外剥内扎、痔上黏膜缝扎+肛门括约肌松解+肛周亚甲蓝注射术。 (二)诊断依据。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诊断。临床诊疗指南肛肠外科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肛肠外科分册;《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肛肠外科学》(主编:李春雨)。 1、疾病诊断 (1)临床表现:

混合痔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其中内痔表现为II期(度)以上内痔,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外痔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2)辅助检查: 肛门指诊:可在齿线上方摸到纵行皱折和/或隆起的痔结节。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有条件者行全结肠镜普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治疗。 1、诊断明确:混合痔 2、禁忌症: (1)混合痔伴有化脓性感染; (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4)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5)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外痔日间手术临床路径标准

外痔日间手术路径 (2016试行版) 一、外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为外痔(包括血栓外痔、结缔组织外痔、炎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需要手术治疗者。 行外痔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肛肠学会肛肠专业诊治标准《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1.病史。 2.专科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肛肠学会肛肠专业诊治标准《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24小时。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外痔。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门诊准备。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测定;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等); (4)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胸片、彩超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头孢菌素,头孢唑啉。 (八)日间手术当日执行情况。 1.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后,无手术禁忌,提前一天通知患者住院,并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安排第二天下午手术,术日9点安排住院。 2.麻醉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局部麻醉或腰麻)。 2.手术方式:根据病情确定行外痔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 (九)术后24小时内出院。

1.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 (1)术后抗菌药物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 (2)止血、止痛药物(根据病情)。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伤口无渗血、严重水肿等异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

混合痔优化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 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 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 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 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 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 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 苔薄白。 (五)血热肠燥证:血分热盛, 耗伤阴液,肠道失濡,以发热口渴,面赤 烦躁,大便干燥,秘结甚或便血。舌红绛,少津,脉细数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五)肛周潮湿瘙痒 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嘱中药外敷。 (六)腹胀 1.指导患者勿食生冷之品,冬季可将水果加热后食用。 2.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 3.注意腹部保暖。 4.术前灌肠,宜用温盐水。 (七)肛门坠胀 1.指导患者正确排便,避免排便时间过久。 2.指导患者便后用手轻托肛门部20分钟。 3.避免久坐久站,过度活动。

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

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 一、混合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混合痔(TCD BWG000 ,ICD-10 ); 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编号)。 (二)诊断依据。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 (1)临床表现: 混合痔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其中内痔表现为II 期(度)以上内痔,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外痔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辅助检查: 肛门指诊:可在齿线上方摸到纵行皱折和/或隆起的痔结节。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有条件者行全结肠镜普查。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 (1)风伤肠络证:大便滴血、射血或带血,血色鲜红,大便干结,肛门瘙痒,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门肿物外脱、肿胀、灼热疼痛或有滋水。便干或溏,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3)气滞血瘀证:肿物脱出肛外、水肿,内有血栓形成,或有嵌顿,表面紫暗、糜烂、渗液,疼痛剧烈,触痛明显,肛管紧缩,大便秘结,小

便不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4)脾虚气陷证:肿物脱出肛外,不易复位,肛门坠胀,排便乏力,便血色淡。面色少华,头晕神疲,食少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治疗。 1、诊断明确:混合痔 2、禁忌症: (1)混合痔伴有化脓性感染; (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4)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5)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3、有禁忌症时:采用保守治疗减轻痔症状。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D25混合痔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中医临床路径护理混合痔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中医临床路径护理混合痔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6-09-02T11:46:03.5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作者:黄燕 [导读] 针对接受混合痔手术的患者,对其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快患者治愈速度。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 214071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临床路径护理混合痔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混合痔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护理方案。对比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50%(P<0.05)。结论:针对接受混合痔手术的患者,对其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快患者治愈速度、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临床路径;混合痔;临床效果 痔属于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肛肠疾病[1]。主要包括外痔、内痔与混合痔三种[2]。一般将发生在齿状线上下同一部位,且同时混有外痔与内痔的临床症状表现统称为混合痔。大部分患者常表现为肛门附近可见柔软肿物、便血或者出现肛门坠胀等临床症状。针对此类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极易造成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恢复速度及预后。我院通过对部分患者采取中医临床路径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其生存质量,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混合痔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34~61岁,平均年龄为(47.89±8.12)岁。观察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33~62岁,平均年龄为(47.65±8.42)岁。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医肛肠科病症》中相关诊断及分期标准[4]。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以及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小组成员需包含护理人员、责任护士、主治医师等。小组成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建立一个针对性、个体化的临床路径表。路径表的内容主要为:体格检查-治疗方案-评估-检验-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监测-出院指导-护理效果评价等10项内容。患者从入院开始就要详细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及环境,以消除其陌生感;之后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做好各项身体体格检查;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详细告知混合痔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帮助其更好的了解相关疾病,消除其因为不了解相关疾病而出现的恐惧心理;而对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焦虑、害怕等消极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工作,通过主动、耐心的与患者交流沟通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其治愈疾病的信心,让其积极主动的接受主治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还需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以及详细告知患者术前的注意事项。同时可以让其服用番泻叶冲服导泻。告知其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让其保持放松的心态积极面对手术。手术进行时需时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详细手术记录。待手术完成且患者苏醒过后,护理人员可对其进行穴位按摩以缓解其疼痛,同时,也可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观看视频或者与家属聊天等方式将注意力转移以缓解疼痛。之后需定期检查患者的手术创口恢复程度以及排便、渗血情况;还要对患者进行合理膳食指导,注意嘱咐患者多食用易消化的蔬菜、水果等以保证充足的营养。禁止食用辛辣且富含高热量的食物,禁止吸烟喝酒等严重影响病情康复的行为发生。同时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中医理疗,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中药煎水对患者外洗或者坐浴,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加快患者恢复的速度。待患者各项身体机能均得以好转后方可出院且需告知患者出院后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1.3 疗效评定标准记录2组患者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3讨论 混合痔的发病因素主要与患者的饮食以及日常习惯有关,若患者长期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及久坐久立,就会造成其风燥湿热蕴结于体内,进而导致其气血出现运行失调最终致使气滞血瘀下注于肛门。手术治疗往往是最佳的治愈方式,但大部分患者由于对手术存在焦虑、恐惧、害怕心理而影响治疗的依从性进而发生较多的术后并发症,因此通过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其积极主动的接受治疗,进而加快患者的治愈速度,减少住院时间。 综上,针对接受混合痔手术的患者,对其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快患者治愈速度、以及减少术后

血栓性外痔临床路径(20210305135406)

血栓性外痔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 年版) 一、血栓性外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血栓性外痔(ICD-10:184.3)行血栓性外痔切除术(ICD -9-CM-3:49.4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临床表现:肛门不适、潮湿不洁;发生血栓时,肛门局部剧痛,起病突然。 2. 体格检查 :肛门直肠指检,必要时行直肠、乙状结肠硬镜或纤维肠镜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一般治疗:包括增加水份及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防治便秘和腹泻,温热坐浴,保持会阴清洁等。 2. 手术治疗:血栓性外痔通常伴有明显的疼痛,应急诊手术减压、去除血栓。 (四)标准住院日为3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10:I84.3 血栓性外痔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 线平片。 2. 必要时行直肠、乙状结肠硬镜或纤维肠镜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 mg/kg ,分3-4 次给予;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 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 —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

痔疮临床路径

..痔疮临床路径

————————————————————————————————作者:————————————————————————————————日期: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 一、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TCD编码:BWG00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编码:I84.102)。 3.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症的患者。(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疮临床诊治指南”。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痔(混合痔)临床常见证候: 风伤肠络证 湿热下注证 气滞血瘀证 脾虚气陷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痔(混合痔)。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痔病(TCD编码:BWG000)和混合痔(ICD-10编码:I84.102)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治疗。 5.患者同意并适合中医药治疗。 6.伴有以下情况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1)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 (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4)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 (5)孕妇。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证、舌、脉特点。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 (4)凝血功能 (5)胸部透视或胸部 X线片 (6)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超声、电子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混合痔临床路径

混合痔临床路径 一、混合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混合痔(TCD BWG000 ,ICD-10 I84、901 ); 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或PPH术(编号49、451)。 (二)诊断依据。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得痔病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 (1)临床表现: 混合痔临床表现为内痔与外痔得症状同时存在。其中内痔表现为II期(度)以上内痔,临床表现为出血与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外痔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辅助检查: 肛门指诊:可在齿线上方摸到纵行皱折与/或隆起得痔结节。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得部位、大小、数目与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得痔患者,建议有条件者行全结肠镜普查。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得痔病诊疗方案,进行治疗。 1、诊断明确:混合痔 2、禁忌症: (1)混合痔伴有化脓性感染; (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4)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5)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得混合痔; (6)不能配合手术得精神病患者。 3、有禁忌症时:采用保守治疗减轻痔症状。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D25混合痔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1—2 天,必须得检查项目。 1、血、尿、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传染病检查;

血栓性外痔临床路径

血栓性外痔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血栓性外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血栓性外痔(ICD-10:) 行血栓性外痔切除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肛门不适、潮湿不洁;发生血栓时,肛门局部剧痛,起病突然。 2.体格检查:肛门直肠指检,必要时行直肠、乙状结肠硬镜或纤维肠镜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包括增加水份及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防治便秘和腹泻,温热坐浴,保持会阴清洁等。 2.手术治疗:血栓性外痔通常伴有明显的疼痛,应急诊手术减压、去除血栓。

(四)标准住院日为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血栓性外痔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必要时行直肠、乙状结肠硬镜或纤维肠镜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

混合痔临床路径

混合痔临床路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混合痔临床路径 一、混合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混合痔(TCD BWG000 ,ICD-10 ); 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或PPH术(编号)。 (二)诊断依据。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 (1)临床表现: 混合痔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其中内痔表现为II期(度)以上内痔,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外痔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辅助检查: 肛门指诊:可在齿线上方摸到纵行皱折和/或隆起的痔结节。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有条件者行全结肠镜普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治疗。 1、诊断明确:混合痔

(1)混合痔伴有化脓性感染; (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4)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5)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3、有禁忌症时:采用保守治疗减轻痔症状。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D25混合痔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传染病检查; 4、凝血功能检查;

67 肛肠科 痔病(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痔病(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混合痔的住院患者。 一、痔病(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TCD编码:BWG00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编码:I84.901 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手术编号: 49.4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痔病(混合痔)临床常见证侯: 风伤肠络证 湿热下注证 气滞血瘀证 脾虚气陷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痔病(混合痔)。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痔病(混合痔)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手术适应证,且同意接受手术。 3.患者伴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痢疾或严重腹泻、严重心肺疾病、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者;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临产期孕妇、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均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证、舌、脉特点。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潜血、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乙型肝炎五项、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胸部正位片或胸透、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胆胰脾B超、电子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沿外痔基底部剥离外痔至齿线上0.5cm,弯钳钳夹内痔部分,丝线结扎或缝扎,剪去残端。残端保留0.5cm。 2.术后中药坐浴熏洗。 3.辨证口服汤剂或中成药。 4.根据患者病情及创面情况选择中药外敷或中药塞药法治疗。 5.术后根据卫计委发布的抗生素使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6.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手术结扎线脱落。 2.创面生长良好、患者无发热。 3.排便正常、肛门功能正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混合痔临床路径

混合痔临床路径

混合痔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混合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混合痔(TCD BWG000 ,ICD-10 I84.901 );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编号49.451)。 (二)诊断依据。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 (1)临床表现: 混合痔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其中内痔表现为II 期(度)以上内痔,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外痔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辅助检查: 肛门指诊:可在齿线上方摸到纵行皱折和/或隆起的痔结节。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

患者,建议行全结肠镜普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治疗。 1、诊断明确:混合痔 2、禁忌症: (1)混合痔伴有化脓性感染; (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4)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5)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3、有禁忌症时:采用保守治疗减轻痔症状。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D25混合痔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粪常规;

19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 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平卧休息20 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五)肛周潮湿瘙痒 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 3.遵医嘱中药熏洗。

混合痔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临床路径

混合痔(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临床路径 一、混合痔(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184.201) 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CD-9-CM-3:49.46003+49.450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肛门不适、疼痛,肛门肿物脱出无法自行还纳,排鲜红色血便等。 2 .体格检查:直肠指检,必要时行肛门镜、电子纤维肠镜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包括增加水份摄入及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禁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治便秘和腹泻,温热坐浴,保持会阴清洁等。 2.手术治疗:混合痔经一般消肿、止血等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I84.201 混合痔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 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 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0B ;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心电图、X 线胸片。 2.必要时行肺功 能、心脏彩超、盆腔磁共振、电子纤维肠镜 检查。 3.术前准备: (1)术前12 小时禁食8小时禁水。 (2)术前洗肠、备皮,麻醉科会诊。 (3)签署手术同意书等各项知情同意书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 天。 1.麻醉方式:麻醉科会诊。 2.手术方式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常规止血纱塞肛。 3.术后标本示家属后送病理检查。 4.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术后去枕平卧位、禁食6 小时后可流质饮食。 5.静脉用药:止痛、止血、补液等。 九)术后住院为入院第4 天 1.术后第1 天开始若肛门无渗血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2.术后用药:静脉用药:止痛、止血、补液、消炎等。局部用药(双

11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BGG000骨折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S52.501); (二)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 外伤史 (2)体检有明显体征:患侧腕关节周围疼痛、肿胀、腕关节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腕关节X光片显示桡骨下端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编码TCD:BGG000、ICD10:S52.501的桡骨远端骨折;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必须的检查项目。 1、入院必须检查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生化全项(包括肝、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X线片 (7)骨折部位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血型等。 (七)治疗方法

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 (1)症状: 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 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 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 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中医护理 方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