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市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鲁政发〔2011〕37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青发〔2010〕10号)精神,现就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经营环境,促进我市企业转型升级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大政策落实和支持力度

(一)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税费减免政策。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以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税额时加计扣除。鼓励企业依照国家税收相关规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的折旧,落实新产品财税返还等政策。落实好企业增值税转型政策、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率优惠政策和国家鼓励发展的技改项目进口设备免税政策。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符合规定条件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可按规定免征营业税。按照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1号)规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涉及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审批、备案事项,按规定的审批规程及时办理。对符合相关规定列入省重点技改1000个项目和列入市产业振兴项目的,加大土地、资金、税收、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债务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其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二)落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综合政策。市级财政要进一步优化现有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每年调整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采取风险补偿方式,引导金融资源配置,撬动金融资本重点支持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培育等。各区市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上下配套联动的资金投入机制。设立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争取设立中央财政参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有条件的区市要积极设立地方财政参股的创投基金,鼓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产业投资基金等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用地,对属于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土地等别相对应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三)加大企业转型升级的财政支持。市和区市要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采取风险补偿方式,引导金融资源配置,撬动金融资本加大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投入,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自主创新、人才引进及培养、工业设计、品牌培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创新,支持已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高新技术及项目,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类专项资金、基金等,争取国家支持。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财政专项资金按规定及时拨付到企业账户,并专款专用。

(四)加大企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总部对接力度,促进驻青银行扩大信贷投放总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转型升级项目的信贷额度,扩大委托贷款、信托贷款、

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保理等表外业务融资规模,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完善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引导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重组,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在青设立分支机构。探索推广动产、应收账款、仓单、海域使用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抵质押方式,有效缓解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问题。充分发挥政府设立的还贷周转金、风险补偿金的作用,积极发展政府投资的担保机构,推动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发展。探索有利于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贷款担保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力支持。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寻求缓解企业资金困难途径,引导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合作,积极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信托债权计划、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和企业资产支持类证券等直接融资产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专营机构,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投资设立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各类地方性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形式,增强资金实力。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并支持已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全面增强地方金融机构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保障能力。

(五)支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研发、设计检测、软件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相关财政资金予以优先支持。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意见》(青政办发〔2011〕21号)明确的财政、税费、产业等各项扶持政策。对制造业剥离后设立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条件的,及时组织认定,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六)支持企业集聚发展。支持市级以上重点示范性产业集群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支持集群和基地内的龙头企业项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在建设用地、税费减免、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倾斜。按照“布局合理、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要求,规划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园区,组织认定一批市级集聚园区。落实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贷款贴息的财政补助政策,把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和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资金合并,用于全市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延续到“十二五”末;老城区搬迁企业向重点中心镇和县域市级产业集聚园区转移,享受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转移的有关扶持政策。工业集聚园区所在区市政府要设立一定规模专项资金,用于园区配套、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五市政府要制定相应鼓励政策,逐步引导县域工业企业向相应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中心镇产业园区集聚。

(七)支持企业绿色发展。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新上项目采用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先进技术。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推进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鼓励传统行业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培植一批节能示范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利用市节能专项资金支持一批市重点节能技术和产品产业化项目。对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资源和废物综合利用项目、节能节水项目,按税法给予税收优惠。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实行区域能耗总量控制,探索节能量交易机制。强化对重污染行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以及具有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带动性、示范性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对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企业,认真落实奖补方案进行补助,做到“应补尽补”;鼓励落后产能尽早退出,实行“早退多补、迟退少补”。进一步甄别列入国家实施差别电价目录的企业淘汰、限制类产能,加大差别电价政策的实施力度,提高差别电价的加价标准。

(八)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在技术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制定实施一批标准,择优汰劣,推进企业开放式并购重组。充分发挥出资人主导作用,按照战略有效协同、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推进国有资本从市场充分竞争领域逐步退出,凡进不了行业内第一方阵的企业,引进战略合作者或挂牌转让。重点推进政府投资公司的三级及以下公司清理工作,彻底解决企业投资链过长、资产低效占用的问题。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加强财政资金投入,在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市管国有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在国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并购或跨区域联合重组,加快做强做大。向条件成熟的企业董事会下放部分国有股东权利,放权实物资产的规范公开处置,形成国有小股权转让的快捷流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开展并购业务,在境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等,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和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以及与外资合作,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融合发展。

(九)支持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积极指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诚信意识。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加强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市先进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化地方立法工作;围绕“产业集群标准化”,开展企业标准联盟试点;加大自主创新与标准的融合,建立和完善科研、标准与产业同步机制,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制定成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积极开展计量确认,帮扶企业提高计量检测水平。深入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强宏观质量管理,完善质量工作体系,引导企业争创省长质量奖;挖掘民营企业潜力,做好省市名牌产品和山东省服务名牌培育创建工作;系统总结品牌经济发展经验,高起点确定新一轮品牌经济提升重点和目标,努力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十)支持企业加快人才培养。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和高技能人才建设需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向,设立以促进产业发展、满足用工需求、促进就业和人力资源素质提升为目标的培训项目,大力开展“金蓝领”培训和产业特色培训,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加快建立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机制,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培训,组织实施企校合作实训基地申报和确认工作。完善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机制,推进大学教授进企业挂职、企业人才进大学深造等形式的人才交流活动。根据企业需求,与清华大学合作,选择50名成长型企业副总以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MBA课程系统培训;每年组织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两期三个月的培训;以“企业家大讲堂”为主要形式,积极做好企业管理人员的专题培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讨与国际知名培训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高端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开放水平。实行高层次人才无障碍引进政策,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凝聚工程,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艺、技能攻关和技艺传承等方面的作用,支持培训基础条件好、高技能人才密集的行业企业设立技师工作站,达到标准的认定为青岛市技师工作站,并给予一次性奖励。加大市场化配置人才力度,有针对性地组织“人才招聘团”到国内人才集中的城市和名校挖掘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促进人才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总量不断增大、结构不断优化。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认真做好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推荐以及各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完善首席技师制度,在全市各行各业广泛开展争当首席技师活动,做好“有突出贡献技师”和“青岛市技术能手”评选工作。积极构建以人才评价、培养、激励、流动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体系,允许科技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分享创新收益,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施

期权、技术入股和股权奖励等形式的激励。

二、强化涉企服务

(一)完善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完善全市各级重点企业、骨干项目的直通车服务。强化部门联动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扩大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资金、规划、土地、审批等问题,推动直通车服务由“等客上车”向“开车上门”新型模式转变。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坚持重点大企业联络员制度,选派懂经济、熟悉国家产业政策的干部联系重点大企业,全力为企业搞好服务。积极为重点企业提供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保障。

(二)强化对企业市场营销的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转方式、调结构。深入实施“市场细分定位战略、渠道战略、品牌战略”的市场营销三大战略推广工程,依托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暨青岛名优产品交易会等展会,搭建集名优产品交易、投资贸易洽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会展平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发展电子商务、网上市场等新型营销方式。组织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扩大重点项目物资供应市场份额。支持和引导企业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积极扩大工业品出口。

(三)建立健全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和考核机制。进一步发挥现有行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公共技术研发和应用转化平台作用,推动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自主交易流转。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在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可再生能源装备、海洋防腐、半导体照明、现代种业、生物农药等产业领域,发展30个以上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积极参与的市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扶持壮大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加强大型仪器、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功能建设,建立科技信息资源综合管理平台,提高信息资源整合与对外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有序推进国家质检中心基地、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等重点支撑项目。引导区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加强与市级创新综合平台对接,整合区市科技创新资源,更好更专业地为本地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服务。健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引领各类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自觉行动。

(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中介服务作用。加强对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培育、扶持、引导和管理,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鼓励发展运作好、作用大、贡献突出的行业组织,发挥其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行业自律、维护权益以及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独特作用。政府职能部门对涉及企业申报项目、申请资金扶持等事项,可视情征求有关行业组织的意见。各类依托政府部门的涉企中介机构应与政府部门脱钩,推进组织分开、场所分开、工作分开、经济分开,实现市场化经营。鼓励技术评定、资质认定等涉企中介服务机构跨区域服务。规范涉企中介服务收费,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或变相将行政审批过程中的具体审查工作委托其他机构代办并据此向申请人收取审查费用,中介组织不得以受行政机关委托名义强制企业接受审查检验、审计评估、验资咨询等服务。强化中介组织和执业人员的资质审查和管理,严把中介组织市场准入关。

(五)加强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建立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有关投资、土地、人才、规划、环保、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质量检测、检验检疫、信贷融资等政策信息,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三、进一步推进简政减负

(一)清理规范行政审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巩固市级行政审批大厅企业设立联合办理成果,优化与企业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流程,探索实施告知承诺制,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和发展区市行政服务中心,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将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审批事项纳入区市大厅集中办理,积极推进区市大厅实施企业设立联合办理。2012年争取进驻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实验室资质认证申请的受理工作。优化建设项目联合办理流程,规范审批,简化环节,提高效率,改善我市投资软环境。加快行政审批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依法规范和清理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企业转型升级的审批事项。探索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编码管理制度,对需要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统一编码。建立健全行政审批信息公开、行政审批决定公示、行政审批听证及行政审批决定备案等配套制度,严格规范审批自由裁量权。对审批事项申请材料中存在的“兜底条款”进行集中清理规范,推进市、区市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名称的规范统一。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二)清理修订涉企政策规章。及时清理和修改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上位法相抵触或者不一致、不利于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向社会公布。认真贯彻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的通知》(青政办字〔2011〕126号),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和统一发布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完善服务承诺制度,规范服务场所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权益保护制度,畅通企业申诉渠道,及时查处侵权行为,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减轻企业负担。依据《青岛市涉企收费目录》,严格执行涉企收费标准,坚决杜绝乱收费问题发生。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加强涉企收费项目审批管理,完善收费审批和公示制度。对涉企收费项目和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法进行清理规范,严禁擅自越权审批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取范围,坚决取消未经法定程序设定的收费项目。严格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制度,凡不持收费许可证收取行政事业性费用的,企业有权拒绝交费。进一步清理规范对企业的评比、达标、表彰等活动,坚决纠正和查处向企业乱摊派乱集资以及强制企业捐赠捐献、参加会展培训活动、加入学会协会组织等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坚持对企业投诉快办、对违规行为真查、对责任人员严处、对典型案例曝光的原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减少涉企重复鉴定和检验。涉及企业的鉴定、检验、评审等审批事项,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同部门和行业所进行的鉴定和检验结果应互相承认,不得要求重复鉴定和检验。逐步建立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参与鉴定、验收、检查的工作机制。

(五)破除行业准入壁垒。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精神,破除包括行政干预在内的各种行业隐性壁垒,支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要件的各类企业进入国家未禁止的投资经营领域。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通讯、金融、卫生、教育和公用事业等行业及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部署安排,全力抓出成效。市实施定向招商促进产业调整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要担负起

全面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完善服务企业转型升级联动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抓好相关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监督检查。市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全力抓好有关政策落实、强化涉企服务、推进简政减负等工作。其中:

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综合协调工作,重点做好督促指导、政策研究、情况交流和工业产业集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会同税务部门规范做好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等工作;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政策的研究制定与落实,支持指导企业绿色发展,综合协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节能减排和破除行业准入壁垒等工作;

市科技局负责协调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建立健全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和考核机制,加快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平台三大创新载体建设等工作;

市监察局重点做好清理涉企评比达标工作,纠正和查处向企业乱摊派乱集资以及强制企业捐赠捐献、参加会展培训活动、加入学会协会组织等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纠正制止涉企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

市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有关资金引导支持企业转型升级,落实有关补助政策,监督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工作,并会同市物价部门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支持企业加快人才培养等工作;

市环保局重点做好有关建设项目审批中的涉企服务等工作;

市政府国资委负责引导国有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做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等工作;

市国土资源房管局负责企业转型升级的有关土地政策落实等工作;

市政府法制办负责指导清理修订涉企政策规章、清理规范行政审批的有关工作;

市物价局负责经营服务性收费治理工作,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规范执收行为等工作,并配合市财政部门做好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清理规范工作;

市金融办负责企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等工作;

市工商局负责新增企业、商标的注册登记服务等工作;

市质监局负责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监督等工作;

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落实有关税费优惠政策,并做好相关服务等工作;

市审批资源交易管理办负责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进建设项目联合办理等工作。

各区市要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按照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政府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情况特别是财政资金到位、项目审批、行政服务、中介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三)建立考核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自2012年起,要建立健全反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考核指标体系,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大企业转型升级宣传力度,重点报道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和政府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先进典型,为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 本文转自勤加缘商友社区https://www.doczj.com/doc/862869215.html,/d_1728822.html

多一个渠道,多一个选择

https://www.doczj.com/doc/862869215.html,/user/register_gratis.php?friend_name=aileenyu

企业经营发展转型升级的必备条件

企业经营发展转型升级的必备条件 转型升级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梦想,管理升级、产品升级……,很多企业迫于生存的压力,都想尝试着走上转型升级之路,但是心中却又七上八下,没有底气。于是便带着“不改革是等死,改革是找死”的信念踏上了征途,到处碰壁、满身伤痕,企业经营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原本的美梦变成了噩梦,企业依然是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处境越来越难。企业家的压力与日俱增,在放弃还是继续中不断地徘徊、纠结,身心疲惫…… 转型升级是一颗金种子,在播种这个种子前,我们不妨先看看我们的土壤是不是适合,不适合也没关系,先培育土壤,等到土壤基本适合后,再播种也不迟,转型升级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二次创业,难度远胜于第一次创业,当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能操之过急。 所谓的土壤,更多的是我们的团队,转型升级对团队到底有哪些根源性的要求,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 郝泽霖——思维管理专家原西门子高级讲师 10余年中外企业管理实战经历,曾在中国人保、西门子、加多宝、大田、茹梦等多家中外知名企业担当HR经理、营销总监、大区经理、高级讲师等不同职位 精通思维分析、心理学及各种营销工具,能够将培训方法落地,让企业能够顺利实施。个人管理经验丰富,管理团队数千人,培训学员上万人。 现任天下伐谋咨询独家签约讲师,思维管理学院院长 一、企业家要转变的观念: 1、亲情和事业一定要分开,不能太多地考虑感情的因素,形成特殊人群,坚定靠制度管人的信念,制度之外不搞特殊人群,企业家自己都不行。 2、企业发展不是企业家一个人的,所以企业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中高层是一个民主的团队,任何事情、决策,放在桌面上讨论,我们以理服人,不搞一言堂,企业经营听的不是谁的话,而是一个正确的观念或方法,当企业家的家人在埋怨,谁谁连我的话都不听时,不要急着发火。 3、部门与部门之间是靠制度和职责在管控,不能为了平衡各部门之间的力量,怕有部门特别强势,于是便开始保护弱势的部门,部门领导能力强,这个部门相对会强势一点,所以,企业经营家不要去保护,保护必然要破了规矩。 4、坚决支持看到影响公司利益的行为便要制止、指正、不畏权威的员工,绝对不能打压,这类员工是忠诚的、积极的,打压意味着我们鼓励不忠诚、不积极的因素。 5、企业家内心的恐惧,怕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使得企业经营不在自己掌控之中,所以,对职业经理人设置种种限制,企业家必须要克服这种恐惧,充分授权。 6、因为发展的需要,会引入部分新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于是新、老力量意味着新、老

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管理制度创新建设

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管理制度创新建设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自一九九八年改制上市以来,通过不断持续的创新实践和稳定有序的转型升级,工业总产值连年持续翻番,由初期的3个多亿左右到二00九年的年销售收入35.86亿、年利润8.32亿。公司从单一产品制造企业,发展成拥有6家控股子公司、三个产品事业部的制造服务型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石化、炼油、电力、冶金、化工、制药、建材等行业工业驱动领域,以及企业自备电站、区域热电联供、城市垃圾电站、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等能源综合利用领域。作为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旗下的核心骨干企业,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为汽轮集团成为“中国最大企业500强之一、中国制造业500强之一、中国最具竞争力企业100强之一,中国纳税500强之一、中国机械工业100强之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杭州汽轮机股份公司始终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不断持续地实践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工作实践中,积极做好“抓转型,促升级”工作,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不断提高公司的运行质量;积极开展“抓延伸,拓领域”工作,开拓延伸产业链,实现从生产制造型企业向现代制造服务型企业的转变;积极深入推进“抓成本,增效益”工作,实现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的转变,集聚公司各种有效资源,完善企业快速发展支撑体系,迅速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创立和完善服务于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管理标准体系的立题背景 杭州汽轮机股份公司在快速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面对迅速扩张的“市场需求”、 产量增长的“产能要求”、产品结构变化的“适应能力”,迫切需要依靠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对各项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工艺流程的合理调整以及资源利用的流程再造。尤其是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建设,只有在形式、内涵上有所创新和提升,才能使其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以不断提高公司管控能力为基础;冲击全球市场战略目标为视角;达到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时代化。 (一)针对以往公司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体系;造成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制度错位、层次混乱;各个专业管理子体系的程序文件各自为政、交错引用;各项管理活动缺少基础性制度和详细的书面操作文本等问题。 作为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下运行的上市公司,随着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完善,各个专

公司转型升级与改革发展计划

公司转型升级与改革发展计划 一、公司发展目标(2020—2023年发展规划) 按照学校《用工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化解用工风险、提高服务质量的工作要求和“规范管理、管控风险;强化服务、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进公司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窗口化、班组化、项目化”运行,积极开拓市场,向市场要效益,探索学校后勤综合服务经营新模式,展现公司后勤服务新形象,创造公司运营新效益。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和运营方式,提质增效,开源节流,增加收入,实现公司“零风险、低成本、高效率、全管控、多回报”的工作目标。 公司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化解用工风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苦练内功,打牢基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化运营、市场化运作,与社会企业同等竞争。具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构建体系、强化服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系, 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员素质的竞争。公司将始终把提高员工素质放在首位,分层次、有重点地做好员工培训。公司将鼓励员工自学成才,选送技术和管理骨干外出进修、考察。公司还将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各种劳动竞赛活动,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从而调动了员工学习业务技术知识和工作的积极

性。在餐饮服务、学生住宿、物业保洁服务、维修等方面不断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水平, 提高公司员工队伍自身素质,进而树立公司良好的服务形象。 第二阶段(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集约管理、苦练内功、引入竞争、稳步发展; 在公司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结构、整合资源,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重复管理,提高公司管理及运营效率,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员工的知识化水平,逐步实现员工队伍年轻化,优化人员结构。 公司鼓励员工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系统地钻研后勤服务、节能降耗、企业管理等有关知识,苦练内功,在公司与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而推动公司取得水电维修、绿化服务、物业服务、保洁服务、家电安装、房屋维修装饰等相关资质。 公司将引进与自身业务相同性质的社会企业(如物业公司),与公司内相同业务团队同台竞争,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和服务水平。公司将不断巩固在物业服务、餐饮保障、校园绿化等项目上的优势地位,做大做强不断拓展“优势领域”范围,以点带面,按照公司普遍发展规律,实现稳步发展,人员规模达到一千人以上,年产值突破3000万。 第三阶段(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转换体制,规范分离、市场运作、融入社会。 公司通过自身发展,实现后勤服务的企业化,到2023年彻底转

如何成功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如何成功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急剧增加,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所以众多投资公司也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制造业领域;加之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代工企业的优势被大大削弱,转型成为改变企业命运的唯一选择。所以,如何能帮助制造型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也成为品物集团服务的核心。 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 1)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企业由提供单一产品转向提供成套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如进行设备成套,提供整条生产线,例如陕西鼓风机公司提供成套生产线);设计院所由提供设计图纸转向进行工程总承包(如武汉钢铁设计院转制为中冶南方之后,提供钢铁行业的工程总包服务);企业由销售产品转变为租赁产品(例如GE出租飞机发动机);从单纯靠卖产品盈利转向靠卖产品和提供产品的售后维护服务盈利(例如电梯行业提供长期的维修维护服务);从销售自主产品,转向建立行业产品的贸易枢纽(例如上海标五公司建立紧固件贸易中心);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等。 2)企业定位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提供代工的OEM企业转向提供从设计到制造外包的ODM企业;从代工转向自主品牌制造;从主攻产品出口市场转向国内市场;由竞争激烈的红海进入新的蓝海(例如上海重型机器厂转型制造核电设备,大批企业进行风电、LED等新能源行业等);由制造企业转向多元化运作,或向上下游延伸(例如凯迪电力由向电厂提供脱硫设备转向同时运营生物能源电厂,木材加工企业建立自己的林场等)。 3)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由纵向一体化转向横向一体化,广泛地进行制造外包,强化供应链写作;由单一工厂变为多地点、多工厂运作,由单一组织变为集团架构;由主要依靠自主发展(Organic Growth)转向并购与行业整合(Acquisition,例如宜化股份整合了许多行业企业,营业额迅速由10亿等级跨越百亿等级);由涉足多种产业转向归核化,聚焦自己最具优势的核心产业;实现国际化,进行跨国并购等。 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应该具备的基础 转型升级对于企业而言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句口号,企业运营的关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实现转型,不是仅仅有决心就够了,任何的变革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不切实际地乱转型,可能滑向倒闭的深渊。 1)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拥有生存之本。企业要谈转型,首先要能够生存,要有能够转型的“本钱”,要有一定的投资、融资能力,立足未稳的企业谈不上转型。 2)对客户的需求和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企业应当剖析自身的特点、客户需求的变化和行业的竞争格局,做到知己知彼。在洞察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审慎地进行转型。 3)建立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资源。企业应当分析自己拥有哪些转型的“资本”,例如拥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或者能够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得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产品(例如长航电机公司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发出

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思考

对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摘要: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进稳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兴化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在经营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能规避不少大企业无法回避的风险。但是由于其自身规模小,经营分散,融资困难,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在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更易受到冲击。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利润空间缩小,资金短缺融资困难,自身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企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部分企业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本文运用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对兴化市的小微企业的基本现状、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对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提出具体建议措施。 一、前言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规模已近5000万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满足社会消费需求等方面的主要力量。有关数据表明,全国小微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60%的GDP和50%的税收。因此,小微企业是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推手。如果小微企业发展不好,我国经济转型也会受阻;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不改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难以实现。当前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既面临着挑战,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小微企业想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面临着融资困难、信息不足、技术落后、人才短缺等多方面的制约,这些已成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小微企业具有生产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既有优势,但也有天不足,阻碍了其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各级政府要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为小微企业减轻负担,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难题;要调整优化结构,规划小微企业发展时要有明显的产业意识,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我市小微企业的发展的现状 按照国家四部委下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人数少于300人或年营业收入小于2000元的工业企业全部是小微企业。人数小于20人或营业收入小于300万元的企业是微型企业。 2013年经济普查汇总资料显示,截止2013年底,兴化市共有企业法人单位5722户,在泰州市三市四区中列第四位,低于靖江市(7370户)、泰兴市(6889户)、海陵区(6201户),但高于姜堰区(5601户)、高港区(4111户)和医药高

路桥施工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路桥施工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中华铁道网、《路讯》杂志特约通讯员常魁星)2013年6月,中国一场银行间“钱荒”,是对央行掌控的一次压力测试。市场的过激反应,是人们对经济增速乏力、以往增长模式走到尽头的担忧的集中体现。而此次央行的态度变化,既给了那些不守规矩的银行一个警告,又向市场发出了逼迫中国经济转型的强烈信号。去银行贷款更难了,银行公司化了,经营不善也会破产。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尤其是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上任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受到国内外各类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放慢,投资增长减缓,施工企业发展面临业务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市场不规范等新问题。“十二五”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应对当前挑战的同时,加快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路桥施工企业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几年来,欧美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步入了慢车道。路桥施工企业普遍感觉市场环境不景气,面临较大的生存发展压力。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与压级压价、最低价中标、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等这些行业“顽疾”,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挤压着企业的利润空间,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率、低利润”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调整经济结构和经营结构,实现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收紧,银行贷款紧缩,国内外经济发展持续放缓,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度减少,施工企业市场份额严重萎缩。面对国家适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路桥施工企业必须加大转型升级的步伐来适应外部市场变化。 面对新形势,一些路桥施工企业采取了实施产业链上下游领域的延伸、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内部管理变革、开展科技创新等多种措施和手段,积极展开了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实践。中交集团提出了打造“五商”中交,即:全球知名的工程承包商、城市综合体开发运营商、特色房地产商、基础设施综合投资商、海洋重型装备与港口机械制造及系统集成总承包商。构筑生命共同体,打造品质中交;走出去拓市场,打造全球中交;推进管理提升,打造效益中交;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活力中交”。爬坡过坎,举重若轻破难题;克难前行,上下搏击渡难关。坚定信心,凝心聚力,落实责任,扎实工作,打造“升级版”中交,实现“中交梦”。中交一公局提出了实施“交通设施一体化”战略。笔者认为转型升级是路桥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实施多元化经营、完善一体化战略 2013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国家公路网规划方案由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两个路网层次构成,总规模约40万公里。升级改造大约10万公里、新建8千公里的普通国道,新建高速公路大约3万公里,总投资大约是4.7万亿元。其中普通国道约2.2万亿元,国家高速公路约2.5万亿元。这一消息对路桥施工企业来说是久旱逢甘露,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

企业转型升级学习心得【精品】

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最终是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具 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让企业走的更远、活得更久。今天整理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体会,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 其中,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又是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作为广东省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肩负着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转型经验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系列政策支持下,在金融危机倒逼机制作用下,我市广大加工 贸易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技改、研发以及供应链拓展等方面 的可喜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 自以来,我市已有 16 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约占总 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 6 %,有 9 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内销总额增长了 34.4%。同时涌现出生益科技、多宝针织、品质电子等一批傲立潮头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向世人交出的闪亮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东莞 加工贸易整体突围的光明前景,更让我们提振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胜信心。当前,风暴 已颓然止步,胜利亦初现端倪,但使命却依然紧迫艰巨,在转型升级路上已领先一步的我市, 绝不能来得半丝懈怠,而必须乘势而上,以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有效的手段,加快 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使企业绿树长青;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市实现更高水平、 更为持久的领跑与崛起。 一、主要经验后危机时代,经历了三十多年风调雨顺的东莞加工贸易企业,遭遇了前所 未有的“成长烦恼”,吃紧、人民币升值、海外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集 中爆发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加速倒逼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来消化成本,对比那些沿袭旧路勉强 度日的企业,以生益科技、品质电子等为代表的一批加工贸易企业超前谋划,主动出击,借 助研发、管理、创意等现代发展要素重新开拓疆土,分享创新从价值链低端逐步游向 了价值链高端,为全市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参的典型范本。 (一)转型,要靠超前理念激活潜能。 思路决定出路。一场金融海啸,使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唯利短视的传统理念遭受了颠覆性 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传统模式的山穷水尽,而进入到转型升级的行列中来,如 果说倒逼转型只是企业在金融风暴下无奈的应景之举,那么依靠创新驱动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已成为当下加工贸易企业的一种自觉共识。 至今,我市已有 1 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新增加工贸 易高新技术企业 1 4 家,出口 3 强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生产”的运作模式, odm 生 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 6 %。 行动与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的思维转变,而让我们更感欣喜的是,不少 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理念已比较超前,这其中不仅有泛蓝科技等新兴明星企业,更有东聚电 子等老牌知名企业,这些富有远见的加工贸易企业,在危机到来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跳出单纯 依赖代工赚取薄利的陈旧套路,他们前瞻性地关注和策划未来,重新定位发展方向和核心优

企业转型升级学习心得体会

企业转型升级 专题培训的心得体会 1月11日至15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的“企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先后听取了孙立群教授所做的《以史为鉴感悟人生》、段文斌教授所做的《从高增长到新常态》、杨斌教授所做的《管理创新思维与方法》、赵道政教授所做的《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薛红志教授所做的《中小企业成长规律与瓶颈突破》等八个讲座、以及医药产业项目对接会和参观了天津空港经济区、空客320组装线等学习参观活动。通过学习,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目标等,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对于自身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总的看法 “新常态”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改革开放30年以来低成本扩张为主线的高速增长模式现在已无以为继,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常态化结果。如果过去我们的企业是以做大为基本追求目标的话,新常态下我们企业应当以做强为根本宗旨,也就是要大力转变增长方式,从过去简单粗放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精雕细琢的内涵式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掌握核心科技,把产品做精做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我们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企业转型升级并不等于一定要转产或转行,企业转型升级应当更多的是强调发展质量和效益,转行、转产与转型并没有直接的对等关系,产业升级的内容既包含了产业之间的升级,也包含了产业内的升级,转型与升级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转型的方向是升级,升级的目的是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最终是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让企业走的更远、活得更久,企业社会地位更高、价值贡献更大,企业员工更体面、更有尊严、更幸福地工作和生活,离开这个目标和最终落脚点来谈论和谋划转型升级,无异于“黄梁一梦”。 四、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任何一个企业或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必须要在现实和长远当中准确的找 到平衡点,这其中既有政策环境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既有整体行业能力水平、科学技术状况的节制,也有企业自身优势和企业管理者能力素质的牵引。转型升级不仅要看得远,还更要看得准、走得稳,走出更高的质量和效益,这才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盲目地、缺乏科学和非理性地转产或转行,一味地追求好上、快上或快速膨胀,对企业来说,都将形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都必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具体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明确企业在行业和未来发展中的定位。转型升级中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对自身的企业和产业定位、行业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要能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及准确的判断,要对国家社会发展脉

(完整word版)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摘要: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十二五、十八大 提出的艰巨任务,而转型升级困难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由来已久的难题。 本文简要分析了造成当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各种因素,指出在当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并对于造成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缓慢、转型升级困难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同时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困局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升级. 自2011年以来,由于无法偿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温州发生了一系列企业家逃跑的事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轰动,一时间,关于金融改革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成为学术界热点。 中小企业作为吸收就业、带动经济的主要载体,是经济发展与繁荣的推进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小企业发生的经营困难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绝不仅是一场给当地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的借贷风波。 事实上,困扰中小企业的绝不仅仅是流动性困难,收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种困局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的集中爆发,它反映的是我国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的弊端及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一、中小企业经营困境分析. 中小企业的经营困境既有其经营模式弊端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不利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原因。首先,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是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低附加值、资源依赖型企业或从事第三产业的服务型小企业。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服务业受冲击不大,而制造类企业受影响大,主要原因是技术层次低,设备落后,规模经济不明显,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低成本劳动力。而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是中小企业转型的直接原因,也使其转型日益紧迫。当前中小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主要来自如下五个方面的压力。 (一)受金融危机及欧债影响,外部需求严重萎缩.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主要发达经济体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其消费能力大幅下降,虽然各国政府出台了各式各样的施救政策,但迄今为止收效不大,失业率仍然高企,与此同时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的前景并不明朗,二次探底的可能仍然很高。而我国的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依靠加工贸易出口生存,对国外需求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国外市场的需求萎缩直接对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 金融危机之后,为了提高就业率,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振兴制造业的主张,不少国家还表示将通过扩大出口来解决就业问题,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再次开始盛行。而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往往被认为是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典型,本就十分容易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击对象,再加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贸易中的博弈缺乏经验,往往在贸易谈判中吃亏,因此大量针对中国出口企业的贸易摩擦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更加困难。 (三)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 虽然我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这一优势,但作为正处于高速成长状态的新兴经济体,长期的经济增长终究会使得这个优势无法继续保持,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终会改变,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在经济增长至某一阶段开始上升是必然的。近些年来国内的用工荒由季节性变为长期性、普遍性说明,剩余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发生了逆转,这些事实实际上暗示刘易斯拐点很可能已经到来或即将到来,廉价劳动力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此外,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公平意识也在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约束在不断强化,这也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方案]服务业转型升级是什么意思

[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方案]服务业转型升级是什么意思 一、围绕“四位一体”,着力打造沿江大物流以xx港为龙头,以物流园区建设为载体,构建码头、仓储、加工、贸易等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将xx港打造成国际物流节点及区域物流中心,使物流业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30%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000万吨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物流营业收入2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50%以上。1.加快港口开发建设。以新港、八圩作业区为重点,围绕“粮油、木材、金属材料、石化能源、农资”五大基地建设,科学规划并加快建设码头泊位。采用先进适用的港口装备和技术,改善作业条件,优化工艺流程,提高港口设施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努力将xx港打造成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资源性大港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2.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依托港口五大基地,发挥港口大宗散货吞吐优势,建设以“四位一体”为要素、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物流园区,实现从单一的中转仓储型基地向商贸型、综合型现代物流基地转变。重点规划建设:新港园区的粮油、木材、钢材、能源石化、农资物流园区,江阴-xx园区的港口公共物流园区、六圩港拓浚后商贸物流区。加大独立口岸申报力度,全力开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上争筹建工作,充分利用保税物流园区政策优势,提高三江现代物流中心集聚效应。3.加快物流中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行政、商务、货运、仓储等公共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商务贸易、代理中介、研发中心、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及餐饮、酒店、休闲、娱乐等商贸服务业,积极培育技术咨询、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为入驻企业及来往客户提供现代化、高水平、多功能服务。建立货运配载中心,实现园区多式联运,形成一条信息畅通、货畅其流、运作高效的物流运输链。大力营造适合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围绕总部经济若干重点领域,加快引进和培育船用钢板、木材、煤炭销售、结算中心等职能型经济总部,打造具有xx特色的港口“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提高现代港口物流业综合服务水平。 4.加快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以三江现代物流有限公司为主体,通过“政府投资为主、企业参股为辅”方式,有计划、分步骤地建设覆盖港区、园区生产流通和仓储中转物流企业,集“行政服务、电子口岸、信息发布、商品交易、运输配载、仓储管理、平台展示、设施跟踪”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地方通关、物流、贸易管理和信息服务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二、依托产业优势,着力培育城郊大市场 1.规划专业市场发展区域。将专业市场的发展区域重点放在开发区城郊。这些区域交通便利,制造业集中,人流、物流较为密集,且土地价格相对较低,是发展市场的理想场所。在发展方向上,一是依托港口货源优势,积极发展各类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加速形成有形市场,拓展大宗散货交易及贸易功能。二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展船舶配件、标准件、建材等一批“有根”产品交易市场,实现与制造业的互相融合、共同发展。(1)开发区总部,依托港口货源,加快建设粮食、钢材、木材、能源(煤炭)等交易中心。以粮食、特色冶金、木材等产业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发展专业特色经营,带动中小流通贸易企业发展,打造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区域性临港物流商贸集聚区。(2)城南园区,以百富绅为重点,全力打造建材、装饰、家居板块。进一步拓展百富绅现有发展空间,在百富绅东侧,建设一座五星级的家具博览中心和一座商务大楼,细化市场分工,增加经营品种,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购物选择。以百富绅为核心,逐步向南延伸,汇集欣欣家居、润晖商贸及周边重要地段的商业布点,加快产业集聚。以主干道商业网点建设为重点,加快沿线商业开发,形成便民服务、餐饮娱乐、物流配送等竞相发展的繁荣景象。(3)城北园区,加大对嘉亿钢材市场改造力度,扩展区域,优化环境,完善仓储、装卸、加工等配套设施,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度,力争2015年市场交易额达100亿元。依托紧固件产业园,构建交易平台,完善市场功能,着力打造苏中较有影响力的标准件生产、交易基地,力争2015年市场交易额达2亿元。以目前我市经营汽车摩托车规模最大的企业迅达公司为中心,集聚华联、恒力等汽摩经营企业,建设汽车摩托车市场,形成汽摩“交易、维修、配件、装璜”

产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产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 篇一:转型升级助推发展心得体会 “转型升级助推发展”心得体会 —郭家湾工业园区管委会刘泉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要求,郭家湾工业园区组织开展了本次“转型升级助推发展”为主题的讨论学习活动。本次讨论学习活动对于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创先争优,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具 有重大的意义,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把解放思想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工作开展的动力源泉和思想武器,通过扎实开展“转型升级率先发展“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 第一全力加快转型升级 围绕工业园区,打造产业优势,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总量,扎实搞好招商引资及引进创新人才工作,转变招商引资的方式,在招大商、引巨资、引人才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坚定不移的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进一

步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加强和改进企业服务工作,支持和鼓励企业搞创新、创品牌、上规模,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第二加强调整,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发展和培育一批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改造和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把煤炭深加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三是扶持和壮大一批重点企业,鼓励企业通过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相结合的道路,打造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企业。 第三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改造,加快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制。二是供链创新,三是营销创新和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兴的营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增强竞争力。 第四破解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 在土地方面,积极争取指标,合理安排用地,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一定的年限出租,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在资金方面,各银行要加大对企业的投入,通过组织存款,拆借资金等方

围绕转型升级做好台资企业服务工作

加强连台合作,促进台企转型升级 当前,台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劳动密集型和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台企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一是积极引导台资企业主动调整经营战略,加速转变自身的传统经营理念和生产发展模式,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做文章,以高知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高资本密集打造更具优势的大型台资企业集团,以高度加工和高附加值抢占经济全球化中的有利地位,提高产品、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发挥作用,积极引导企业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和地方产业政策及时做出调整,以政府指导、信息多种手段促使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间合理配置,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实现台资企业与我市的和谐双赢。 近几年来,连云港市政府特别重视推进在连的企业实行转型升级,不但鼓励连云港本土的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升级,而且注重推动在连投资的台资企业转型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作为连云港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台资企业对加速我区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引进各类人才等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国际经济发展变化,以及我市加快实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台商企业也有着转型升级的需求,作为政府部门如何鼓励、引导和支持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关系着在连台资企业的集聚与发展,也关系着台商生存空间的拓展和提升。 一、我区台资企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从1988年成立第一家台资企业连德三发鞋业有限公司开始,截止至2011年6月,我区批准成立台资企业154家(不含经第三国和地区投资的项目),投资总额2.57亿美元,占连德区历年累计总投资的2%。目前我区现有台资企业129家(含经第三国和地区投资的项目),占全区企业数的7.6%;投资总额7.5亿美元,占全区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的7.3%;合同外资4.01亿美元,占全区企业合同外资的7.8%。我区台商投资企业主要特点如下: 1、台资主要以制造业为主。从行业分布看,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在我区129家台资企业中,制造业107家,其中;机电41家,轻纺46家,重化15家,食品5家;农、林、牧、渔业13家,主要集中在花卉种植;第三产业9家,其中,商业6家,城建房地产2家,交通1家。 2、台商投资项目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台商在我区投资项目中,投资总额在100万美元以下(含100万美元)的项目88个,占68.2%。而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项目仅13,其中,投资总额超5000万美元的项目仅3个,分别为佛山市连德区连达电脑厂有限公司、佛山市连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樱花卫厨(华南)有限公司。 三、加强连台合作,推行促进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新举措 台资企业虽然规模和产值都较小,产业链带动不大,但作为一股特殊的外资力量,它承载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职能,更多的是政治上的重担。台资企业的发展,牵动着两岸人民的心,当初台商以及台资企业的到来为两岸的沟通交流打开了一扇窗,架起了一座桥梁,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两岸的交往势头喜人,台资企业的成败去留问题成为了双方都关注的焦点。如何留住台资企业,如何鼓励支持台资企业继续在大陆生根落户、发展壮大,既体现了大陆的经济吸引力,也体现了政府的政治智慧。以下提几点建议: (一)政府加强重视台资企业,关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要充分认识发展台资企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完善各级政府部门与台资企业的联系制度,建立台商协会会长及重点台商、大型台资企业座谈会制度,了解台商最新的发展情况,聆听台商的需要,定期走访台资企

企业转型升级论文

企业转型升级论文 宁波企业转型升级的经营模式研究摘要:从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分析入手,认为企业的经营机制、创新机制和用人机制这些关键因素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对于宁波企业来说,OEM企业如何向自主品牌的转型,是宁波企业转型升级的难点,并指出当前企业转型发展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可供宁波企业转型升级借鉴的经营模式。 关键词:转型升级;OEM;经营模式;自主创新;宁波;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028-02 一、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对于企业来说,转型升级具体体现在: 1.企业生产经营上的转变。加快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使企业发展由资源主导型向自主创新主导型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外延型向集约型、内涵型转变,经营上从外源型向内外源型并重转变,生产结构上从加工制造环节的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转变,资源利用从线型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低碳产业”,进军国家战略新型产业。 2.其他很多方面的转变。不仅在生产经营上,还要在思想观念上、企业管理上、体制机制上做好转型升级,只有政企携手,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才能使企业绿树常青,浙江的经济才能确保持续、稳定和又好又快发展。 二、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1.企业的经营机制。营销大师科特勒2010年9月来宁波时说过“企业真正的价值创造过程在于三块,生产制造、品牌和分销。制造可能占到10%~15%的利润率,品牌利润率可达到35%,剩下的在分销领域,可达到50%~60%的利润率。”在面对风险和困难时,宁波企业应考虑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如通过资本并购后整合,进入全球产业链的技术、生产、品牌、分销环节,实现企业全球化。这是企业的经营机制在起作用。这方面,宁波技嘉公司转型值得借鉴。其做法:不断更新主打产品,收购台湾一大公司在宁波的生产厂,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打出漂亮“组合拳”。 2.企业的创新机制。创新决定企业的命运,以宁波沁园集团的做法为最典型。沁园集团自1998年发明全世界第一台饮水机专用净水器至今,先后获得300多项国内外专利。在掌握大量专利的基础上,沁园目前已成为饮水机、净水器等多个行业国家标准制定者。目前,集团销售额和利润均已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专利—标准—品牌”,沁园集团的这一发展路径,体现了宁波市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值得宁波其他企业学习借鉴。 3.企业的用人机制。企业的用人机制即企业的执行力问题,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曾经坚定地说:“抓创新促转型,最关键的因素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最有力的支撑是广纳各类创新人才。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使宁波成为最适宜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优的城市!”

(完整版)关于企业转型升级

主讲:李波 企业转型升级 一、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发现,曾经的成功经验与模式已经不能帮助企业实现持续的增长,有时反而会使企业陷入危机中;曾经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已经不足以应对心的竞争形式,甚至对有的企业,传统的竞争优势已经演变成为企业进一步成长的陷进与障碍。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陷入迷茫之中,不知道企业下一步该往何处去。 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高成本、利润微薄、价值整合、消费升级。 中国企业面临的困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成本控制的瓶颈,本土企业的路径依赖。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因为本土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不可逆转的改变,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转型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企业生死存亡的必然选择。 面对经营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瓶颈和竞争压力,企业变革意味抓住机遇,转型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突围的不二选择。 “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物种起源》作者:达尔文 企业生存竞争过去是大鱼吃小鱼,现在是快鱼吃慢鱼。现代社会飞速转变面前崇尚的是速度而不是规模。 二、企业的转型升级 企业转型升级是企业为提高持续竞争能力以及产品、服务的附加值,寻找新的经营方向而不断变革的过程,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微观层面和最终落脚点。 企业的转型升级将导致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发生整体性转变。转型的目的是提升价值创造力,创造最大的客户价值。 战略转型的内涵:企业最彻底、最本质、最系统的变革从战略层面开始。 战略转型并不是为适应市场的短期要求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种从经营方向到企业运作上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使企业能够预见并把握机会。这些企业战略调整的核心都是

夯实基础,强化服务,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夯实基础,强化服务,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功能,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中,在服务人民群众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服务型党组织,就是上级党组织服务卜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人民群众及科学发展的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反映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要求,符合当前形势与任务对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一、创先争优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创先争优作为基层党建的常态化、长效化活动,其开展有利于党组织在实践中接受群众的监督,也有利于我们探明人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需要什么样的党组织,这就为我们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很好实践基础。而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作为党建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环境下提出来的新任务。创先争优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活力,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有益载体;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创先争优的本质属性,也是创先争优的落脚所在。 1.把创先争优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是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新起点。创先争优既是以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旨的活动,又是党自身建设的一种常态化要求。自

活动开展以来,探索出了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保持先进性和广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新途径和新形势,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但是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活动内容僵化、评价标准混乱、活动流于形式等。将创先争优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有利于解决活动难题,创新活动形式,完善评估体系,巩固活动效果,从而为创先争优活动增活力、添动力。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契机,在服务中创先争优,把工作做到实处,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新起点,是为创先争优增添新内容,创造新活力,提供新动力的有益方式。 2.把创先争优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并指出" 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它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党所处的国情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建设服务型政党。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个载体,有利于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新式。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是活动本身应有的形式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内在要

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

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 创业创新与转型升级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我是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的周成建,今天很高兴能受邀参加企业转型升级-柯桥大讲坛,向领导进行汇报!并与在座其他企业进行交流! 今天,我的讲课主题是《创业创新与转型升级》,如今,中国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在“十二五”规划下,政府对企业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那么对于我们民营企业来说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也深有体会。今天面对地是一个虚拟时代和传统时代的结合,对你的流程,对你企业的管理方法都会发生剧变。最关键除了产品创新以外、人才的培养及政策的扶持都会对企业创业创新及转型升级起到很大的推动,而企业自身的选择和对产业的专注可能会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今天,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释我的观点。 1. 政策、环境是增强企业创新动力的根本保障 我认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行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主要于企业家的追求、市场的竞争压力及政策、环境的导向。当前在国际经济

环境的变化,国内产业结构和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原材料不断上升等因素下,使企业创新、转型升级的动力不断上升。 尤其是近几年来,民营企业深切地感受到各方面的挑战与机遇,从整体环境来说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国家仅仅依靠资源性产业和投资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是远远不够的,国家更需要实体企业、自主品牌的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觉得今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其实处在一个高度的浮躁时代。我们大家对自己、对社会、对他人期望值的管理如何去调剂好,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在这个方面中国的今天的确是一个非常乱的一个状态。所以我也一直在强调,我们如何做到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如何让自己专心专注做某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因为我们中国今天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诱惑实在是太多,这是我们需要很好思考的问题。 同时,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老百姓会大大提升对国有品牌的信心 与对国货的支持力度,经济大环境势必会从固有的对资源和投资的依赖转向对实体经济、品牌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实体经济、品牌经济、产业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位置非常重要。此外,中国的消费模式也在改变,消费需求在迅速地升级换代,从最初的基本需求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