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构建及启示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构建及启示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构建及启示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构建及启示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构建及启示

新加坡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从不同层面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的层次性。新加坡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逐步推进、不断深化,并向不同领域覆盖,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形成纵横联系的教育网络结构。新加坡还根据社会群体的不同,开展普通民众教育与社会精英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富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取得了巨大成效,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标签: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面积仅6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但却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工业国家。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达140年,直到1965年才正式独立建国,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多人种、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在多元社会框架内构建和谐社会,新加坡是颇富成就的。新加坡加强公民对本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力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不断提高公民基本素质,从多个层面上坚持不懈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中、小学层次明显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从受教育者的心身发展状况出发,又要遵照一定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必然提出的思想政治要求,促进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发展和提高[1]。新加坡政府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分层次、分阶段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小学是学生的学龄初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其可塑性最强。新加坡政府秉承“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从1992年起,将新《好公民》作为小学德育的指定教材,旨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该教材层次突出,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递进规律,从个人出发继而拓展到家庭、学校、社会生活领域。由于小学生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所以在教材之中,新加坡将道德观念是蕴含于具体的故事之中,如龟兔赛跑等。在教学形式上也以活动教学为主,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感知,习得必要的价值观念。

2.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青少年在生理上、心理上不断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在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完整版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背景 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前并不存在。新加坡作为人类的聚居地,也并没有很长的历史。新加坡作为一个现代城市国家而屹立于南亚马来半岛的顶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一个现代奇迹。它是亚洲多个民族、多个种族以及多种文化共同创造的一个奇迹。同时,由于它的多数人口为华人所构成,因而也可说,这是海外华人所创造的一个奇迹。 (一)、多种族杂居 人口来源复杂,是新加坡的早期历史就存在的社会特征。早在1819年莱佛士到新加坡时,发现小岛沿岸只有210人,其中马来人150人,华人30人,原始马来人30人。随着自由港的建立,移民大量增加,当时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印度、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诸岛,人口构成是典型的移民群体,到19世纪末,在新加坡总人口中,3/4是华人,其余1/4人口中包括了马来半岛人、苏门答腊人、爪哇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 由于新加坡的特殊情况,其国民既有黄种人和白种人,还有黑种人。而且,他们在迁入新加坡之前,早已分属不同的种族。新加坡社会的多元民族构成是随着其移民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1858年,伯里伯爵在英国下院的一次讲演中说,海峡殖民地的人口不是由被征服的种族构成,而是由英国统治所能提供的安全吸引到那里去的团体所组成。 (二)、多宗教混合 多元民族带来了多元宗教。在新加坡这个小岛上汇集着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宗教,从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到道教、印度教、锡克教、巴哈伊等宗教都能在在这个国家找到踪影。 在新加坡人信仰的众多宗教中,信仰人数较多的是佛教、道家、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五大宗教,这些宗教都是随着移民的到来而进入新加坡的。佛教、道教主要是由华人传入新加坡的。早在19世纪初,大批华人到新加坡定居,在从事开垦和经商活动的同时,就把儒、佛、道教和广东、福建的民间秘密宗教传进了新加坡。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新加坡有了多个佛教组织,主要有新加坡佛教僧伽联合会、佛教青年联合会、世界佛学会等。21世纪,新加坡佛教组织正努力使他们的组织结构和宗教仪式现代化,以满足日益复杂的人群的要求。 道教随着早期中国移民在新加坡定居而传入新加坡。道教不崇拜专一的教主,而是崇拜众多的神。新加坡的道教徒崇奉的神以大伯公、妈祖、关上圣母、关帝君最为普遍,其中妈祖神信仰最为盛行。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商人于12世纪传入新加坡的。20世纪初,随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的穆斯林的大批移人,新加坡的伊斯兰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加坡有多个穆斯林组织,其中成立于1968年的新加坡伊斯兰教理事会,是新加坡伊斯兰教的最高领导组织,是新加坡管理伊斯兰教事务的机关。基督教是随着英国殖民者的到来而传入新加坡的。1819年,莱佛士发现新加坡不久,一名英国传教士便进入新加坡,开始在新加坡传教。新加坡基督教拥有强大而完善的组织,主要的组织有全国基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 新加坡简介: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望,并以两条长堤相连于新马之间。在那里没有腐败,没有乞丐,犯罪率极低,被称为亚洲的“摩纳哥”,人间的伊甸园,世人向往的乐园。那么,这个面积仅为714.3平方公里,人口540万(2013)的弹丸小国,是如何从一个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政治动荡,种族纷杀的岛国,一跃成为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亚洲四小龙”的那?新加坡取得的成就与新加坡政府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公民道德教育密不可分。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在新加坡自身的文献中,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并不存在,其形成是我国在学习和借鉴新加坡围绕国家凝聚力的提高、政权巩固及国家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所进行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的活动中提出来的。 最早涉及此方面研究的是1993年中国赴新加坡精神文明考察团,但在他们回国后介绍的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文献中,却并未提出新

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此后在1995年苏德崇主编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1999年陈立思主编的《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皆直接使用了“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并未对其下定义。2001年王瑞荪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比较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权威著作,有专章介绍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但也未对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做概念界定。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新加坡为了培养有共同价值观的新加坡人所进行的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活动的总称。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背景 新加坡的历史:新加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建国于公元8世纪,归属于印尼室利佛王朝。18至19世纪初为马来亚王国的一部分。1824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42年2月,日本占领新加坡,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殖民统治。1945年日本投降后,新加坡再次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59年6月新加坡成立自治邦,实行内部自治。1963年9月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成为联邦中的一州。1965年8月,新加坡宣布成立新加坡共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 刘自尊孔琳 (北方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44) [关键词]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摘要]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侧重弘扬国家利益 第一,强化国家意识;倡导儒家思想,坚持东方价值观;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层次;讲求教育方法,注重教育实践;注重法纪教育,坚持德法 兼施。结合我国国情,从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对于提高我国思想 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3) 07-0074-03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涌动,国内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新形势下我国迫切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而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以开阔的心胸审视别国的相关成果是十分必要的。亚洲近邻新加坡,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其思想政治教育起了重要作用。尽管中新两国国情不同、制度不同,但在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冲击。研究和借鉴新加坡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强化国家意识 新加坡地处欧亚两洲的交通要地,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独立后,新加坡人种复杂,主要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宗教信仰多种多样,有佛教、印度教、泰米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在这样一个人种、信仰、道德价值观念多样化的背景下,为避免矛盾和纷争,统一国民思想,开展经济建设,新加坡政府明确指出必须使各种族移民及其后裔淡化对移出国的认同和归属,加强对新加坡的认同和归属。政府注重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新加坡的国家意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国主义”),以各民族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途径探析及其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活动,带有鲜明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而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程,同时也是在主体的共同参与下,不断适应、改造与发展社会的过程,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变化发展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①。 当今时代,全球化浪潮涌动,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而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以开阔的心胸审视别国的相关成果是十分必要的。亚洲近邻新加坡,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自觉化,政府官员勤政廉洁。综观新加坡的发展,其思想政治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积极适应社会的变化,及时地对自身进行调整,从而表现出极强的社会适应性。尽管中国与新加坡国情不同、制度不同,但在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冲击。研究和借鉴新加坡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现途径,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适应社会形势 (一)强化国家意识 44新加坡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境内人种复杂,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宗教信仰多种多样,主要有佛教、印度教、太米尔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在这多元种族社会里容易造成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中心主义,甚至是种族隔阂、文化冲突,引起社会波动,导致国家危机。尤其是2O世纪6O~7O年代,由于新加坡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社会道德水平滑坡、公民人文素质下降的状况②。从8O年代开始,政府实行并不断加强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宣传灌输效忠国家、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个人品格等内容。新加坡政府及其领导人亲历亲为,注重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淡化移民及其后裔对移出国的认同和归属,统一国民思想,使新加坡人树立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的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国民意识教育,使公民在心里认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自己是国家的一部分,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同时,政府专门成立了负责强化国家意识的机构,在国民中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从1988年开始,政府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国民意识周”活动,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凝聚国民的爱国意识。1991年经新加坡人民反复讨论和国会的批准,政府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推出了各民族不同信仰的民众均能接受的国家意识。由此可见,培养国家意识,始终注重弘扬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是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工作中尤为重要的内容。 (二)坚持东方价值观 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新加坡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冲击,政府在深刻反思后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明确了其文化的东方属性,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20世纪70年代末发起“文化再生运动”,反对全盘西化,倡导东方价值观。李光耀认为东方价值观是指亚洲特有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其核心就是借鉴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文化。新加坡政府所倡导的是经过改造和选择的现代新儒学,特别是对传统的“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赋予了现代意义:所谓“忠”,就是爱国、忠于国家;“孝”就是要孝敬父母、尊老敬贤;“仁”即有同情心,善于协调人际关系;“爱”讲求的是友爱精神,要关心他人,与人和睦相处;“礼”和“义”就是讲究礼貌和礼节,讲究信义、大义、守信用;“廉”就是要求新加坡的官员廉洁奉公,要有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耻”就是指要光明磊落,号召国民堂堂正正做人,为社会进步作贡献。新加坡政府明确了进行儒家伦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 新加坡简介: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望,并以两条长堤相连于新马之间。在那里没有腐败,没有乞丐,犯罪率极低,被称为亚洲的“摩纳哥”,人间的伊甸园,世人向往的乐园。那么,这个面积仅为714.3平方公里,人口540万(2013)的弹丸小国,是如何从一个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政治动荡,种族纷杀的岛国,一跃成为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亚洲四小龙”的那?新加坡取得的成就与新加坡政府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公民道德教育密不可分。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在新加坡自身的文献中,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并不存在,其形成是我国在学习和借鉴新加坡围绕国家凝聚力的提高、政权巩固及国家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所进行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的活动中提出来的。 最早涉及此方面研究的是1993年中国赴新加坡精神文明考察团,但在他们回国后介绍的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文献中,却并未提出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此后在1995年苏德崇主编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1999年陈立思主编的《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皆直接使用了“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并未对其下定义。2001年王瑞荪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比较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权威著作,有专章介绍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但也未对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做概念界定。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新加坡为了培养有共同价值观的新加坡人所进行的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活动的总称。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背景 新加坡的历史:新加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建国于公元8世纪,归属于印尼室利佛王朝。18至19世纪初为马来亚王国的一部分。1824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42年2月,日本占领新加坡,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殖民统治。1945年日本投降后,新加坡再次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59年6月新加坡成立自治邦,实行内部自治。1963年9月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成为联邦中的一州。1965年8月,新加坡宣布成立新加坡共和国。新加坡特殊的历史造成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 1.特殊的文化社会。 (1)新加坡是一个移民社会,新加坡人民是在近一百多年来由亚洲、欧洲等地区迁移而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构建及启示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构建及启示 新加坡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从不同层面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的层次性。新加坡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逐步推进、不断深化,并向不同领域覆盖,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形成纵横联系的教育网络结构。新加坡还根据社会群体的不同,开展普通民众教育与社会精英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富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取得了巨大成效,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标签: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面积仅6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但却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工业国家。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达140年,直到1965年才正式独立建国,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多人种、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在多元社会框架内构建和谐社会,新加坡是颇富成就的。新加坡加强公民对本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力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不断提高公民基本素质,从多个层面上坚持不懈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中、小学层次明显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从受教育者的心身发展状况出发,又要遵照一定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必然提出的思想政治要求,促进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发展和提高[1]。新加坡政府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分层次、分阶段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小学是学生的学龄初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其可塑性最强。新加坡政府秉承“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从1992年起,将新《好公民》作为小学德育的指定教材,旨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该教材层次突出,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递进规律,从个人出发继而拓展到家庭、学校、社会生活领域。由于小学生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所以在教材之中,新加坡将道德观念是蕴含于具体的故事之中,如龟兔赛跑等。在教学形式上也以活动教学为主,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感知,习得必要的价值观念。 2.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青少年在生理上、心理上不断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在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新加坡社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社会治理有益的文化元素的借鉴和吸收以及严格的法律规范保障,拓展和丰富了国民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开展国家价值观教育,培育具有较高素质的国民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启示 新加坡的国民素质包括国民的政治素质、国家和民族意识、礼仪教育以及个人综合素养培养等几个方面。在世界民族强者如林的环境下,新加坡的国民素质能占有一席之位,这和新加坡国民之父李国耀制定的国家政策有关系,新加坡在思想领域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讲求为他人奉献的志愿精神,在国民精神和素质塑造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我们在十八大以后拓展国民素质教育的新领域,塑造中国的国家精神和区域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 一、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志愿精神灌输的主要内容。 新加坡的国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尤其是儒家的忠义思想和孝义思想为指导,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同时辅助严格的法律规范,在国民素养教育中植入志愿精神,形成独具新加坡特色的国民素质教育体系。 1、国家宏观层面确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东方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众所周知,在新加坡的国民结构中,华人和华裔占到国民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因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仁义精神在当地的华族社

区和华人家庭具有根深蒂固的指导作用,而且新加坡开国之父,国事资资政光耀在立国之初也确立了新加坡的国家精神以法治为主,以意识领域强调儒家传统,尤其是仁义礼智信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在家族中实施儒教治家的先河,弘扬以孝为本的精神,通过儒家精神的仁义和教化,提升人民在意识领域对于是非标准的认识水平,重点在国民教育强化孝的作用,通过对父母、子女和亲友的爱,来规范社会生活中国民的行为,提升人民的内涵和整体素养,在意识领域占据了国民教化的高点。 2、国家价值观的第一要求是爱国 新加坡由于国土面积狭小,处于马来西亚和印尼环抱之中,国内资源匮乏,人口总数很少,因此新加坡在国民素质教育尤其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的是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通过国家价值观在国民教育序列尤其是从娃娃抓起,深深的植根于国民教育无形之中,其实新加坡从民族构成上来看,国民结构除了华族以外,还包括马来人、印尼人和印度人,另外还包括其它的一些当地少数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杂处的多元环境,人民的信仰结构不同,国民的教育层次也不一样,而且各个民族对于信仰和爱国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这种多民族杂处,信仰标准不一的情况下,仅仅保持多元而不统一,对于新加坡而言尤其是狭小的国土面积而言,很难将国民聚拢在一起,尤其是华族在当地掌握着新加坡的经济命脉,而其他民族掌握的资源并不是很多,而其信仰和华族却具有很大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国民团结在信仰方面明显是不切合实际的,只有将国民聚拢在爱

日本、韩国、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 (一)日本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主要内容 1、儒家思想教育。公元三世纪左右,儒学传入日本。由于儒学能满足统治阶级培养其忠诚公民的需要,因而,历代日本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儒学的倡导和利用,曾经一段时期,日本大学的教学内容和教科书都以儒家经典为主。 2、武士精神教育。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条途径就是武士教育。武士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是传授武艺,这是武士的职业技能教育;另一个主要内容是灌输武士道精神,这就是武士的思想政治教育。武士道精神不仅要求武士信佛崇武,更要求武士忠于主君,重恩义轻死生,宁愿为主君和本家族的利益而捐躯。武士道的目的是把儒学纳入武士道教育体系中,培养武士对上能忠于统治者,对下能统治平民的“素质”,以维护封建制度。 (二)日本近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主要内容 从19世纪末叶开始,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忠诚意识逐渐演化为“忠诚团”的日本民族精神,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化开明”三大方针的指导下,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迅速发展,很快摆脱了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挟制。50年的时间,日本走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150年左右才走完的路程。然而,从20世纪上叶起,日本统治者为了彻底摆脱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为了树立天皇制度的绝对权威和对外征战的需要,开始走上了国家主义的道路--进而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道路。此时,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从国家主义教育演变为军国主义教育。从而给日本人民、亚洲人民及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三)日本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主要内容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其军国主义教育体制也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崩溃而土崩瓦解。因此,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伴随着日本社会的重建、恢复和发展而走向了新的历史。 1、美军占领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美军占领时期,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很大调整,主要是移植美国的民主主义,而战前的封建主义、国家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则要求铲除。美国控制下的日本学校,宣传议会政治、国际和平、个人权威的思想和集会、言论、信仰自由等基本人权思想。这实际上是给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补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战后萧条社会的恢复和发展。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1952年4月28日,日美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正式生效,这标志着美军对日本的全面占领宣告结束。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美国经济和军事的双重支持下,日本开始迅速恢复国民经济,1956年,日本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之路。从1956年到1972年,日本经济出现了三次增长高潮,使得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超过了除美国之外的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背景之下,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以尊重基本人权为中心的民主主义为重点目标,而是强调体现日本国家特殊性和为日本现代化服务的民族主义与功利主义。8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政治格局再次发生变化,两级格局瓦解,世界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呈现多级化发展趋势。很明显,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民族主义开始抬头,军国主义开始泛滥,这不得不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的高度关注。 考察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不难发现,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本土思想和理论)——神道教理论、武士道精神,又善于吸收外来的思想和理论如儒家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民主主义教育、国体教育和集团主义教育,因此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文化为我所用的民族。 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家庭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包括基础文化与儿童道德的教育、日本民族和日本社会各机构所接受的基本行为规则的教育、家庭中人与人基本行为规则的教育,日本的妇女为了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往往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日本有自发形成的母亲读书会,通过读书和相互交流来提高培养孩子的能力,日本还举办有有组织的家庭教育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协会,该协会通过开展家庭教育的学习讨论会、家长和教师的交流会,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 (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体现为道德教育,侧重于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塑造,也包含了特定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能承担各项社会义务的合格公民,形成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直接的有规范的道德课、间接的有学科渗透、特别活动、学生指导、隐蔽课程。 (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教育产业 2012年10月 270 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探析 季 惠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 摘 要:新加坡和中国一样同为亚洲国家,而有一点我们并不能忽略,那就是新加坡是由华人建国的另一个国家。同样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有点和经验。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新加坡 比较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0—0270—02 一、我国主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近代以来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和创新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革命战争年代所探寻与凝练出的一些重要方法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建党、到建国、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原因就是掌握了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且自实际中进行了很好的运用。 (一)疏导教育法 疏导教育法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符合人类思想发展的规律,且能够行之有效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在生产与生活实践的过程中,社会的人是不可能离开社会的,人们不得不处理各种各样从简单到复杂的社会关系。而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则可能是诱发人们各种各样思想问题的导火线。人们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只要存在,都会以各种形式和各种渠道表现出来。只有广开言路,让人们畅所欲言,把他们的思想、观点和意见表达出来。也只有将这些思想、观点和意见表达出来,才能对人们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再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促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的现代化社会条件下,人们处于开放的大环境中,大众传媒对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看到今天的媒体出现了对人们的思想意见只疏不导的情况。更有激烈的竞争带给人们的生存与生活压力,因此,有些矛盾迫切需要沟通与调解。这些都需要采取疏导的方法进行引导与教育。 (二)理论与实际结合法 理论对实践具有高度的指导作用,实践能够促进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完善。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但同时又基于一切事物都是处在变化发展中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始终强调灵活运用即针对中国的国情利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在革命年代,更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夺取革命胜利果实的有利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点在于结合了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理论与实际结合法运用的关键点就是要结合实际和当下的状况。因为时代是进步的,社会是发展的,而理论的运用不可能毫无变化又停滞不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法合理使用,思想政治教育将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就是通过对实际的调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当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量变到质变的曲折上升过程。然而,要使对事物的认知达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我们必须借助调查研究法去了解、认识事物的情况和发展阶段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当对事物的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后,再去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言,更是如此。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讨论也愈加积累。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把调查研究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这也是我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和创新。 (四)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错误思想与行为的方法自我。自我教育的基础是自我意识的状况,自我意识就是我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试等方面的内容。自我意识越发展,自我教育则越自觉。 自我修养、自我教育法是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方法体系,促使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趋于成熟。自我教育法主要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言的,即对教育客体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我修养与自我教育,不断进步,做到以理服人、以情说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而这些都是与其进行不间断地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分不开的。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促使自己的政治倾向与思想品德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与转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最终在于使人们形成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倘若人们都能高度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也就即将大功告成。 (五)群众路线法 群众路线法是我党进行一切工作的根本方法。从建党到现在,正是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才能取得成功。实践证明,只有采取群众路线法,放手发动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以群众为基础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角度来说,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在当前情况下,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做调查工作。做到从群众中来,只是完成了领导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都高度关注民生,民生问题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情。这都体现出走群众路线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与发展。 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针对新加坡在校学生而制定和采用的。新加坡是一个由众多民族,多种文化组成的国家。所以,新加坡在建构本国的道德方法教育体系时注重吸收中西方文化的优点。在德育方法上,既积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