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数学培优 思维训练(截长补短)

初二数学培优 思维训练(截长补短)

初二数学培优  思维训练(截长补短)

C

B D 初二数学 思维训练 姓名_________

1.如图所示,已知AD ∥BC ,∠P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延长线交AP 于D ,求证:AD+BC=AB 。

2.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BC 外一点,且∠BDC=120度。

求证:BD+CD=AD.

3.如图所示,点P 是等边△ABC 外一点,∠APC =60°, P A 、BC 交于点D ,

求证:PC PB PA +=

C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思维导图 ?????????????????? ??????????????????????????????????????????????????????????????????????????????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

第六章 实数 思维导图 ???????????????????? ???????????????????????????????????????????????????????????????????????????????????????????????????????????????????????????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 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0a a

初二数学思维训练教学文案

初二数学思维训练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数学思维训练1 【知识精读】 1. 几何证明和计算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实战演练】 1、如图,点P 是矩形ABCD 的边AD 的一个动点,矩形的两条边AB 、BC 的长分别为3和4,那么点P 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 和BD 的距离之和是( ) A . 125 B .65 C .245 D .不确定 第1题图 3题图 2、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外取一点E ,连接AE ,BE ,DE .过点A 作 AE 的垂线交ED 于点P .若1AE AP ==, 5PB =.下列结论: ①△APD ≌△AEB ;②点B 到直线AE 的距离为2; ③EB ED ⊥;④16APD APB S S ??+=+;⑤46ABCD S =+正方形. 初二校本课 2题图 A P E D C B B A G C D H E (第4题

八年级下数学思维导图

八年级下数学思维导图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定理: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3.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具备的重要性质。本章要求学生在理解勾股定理的前提下,学会利用这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一、树形思维导图 因为在最初指导学生认识思维导图的时候,我给学生展示的就是树形图。所以学生运用树形图对数学知识进行梳理比较熟练。学生在生活中早已认识了树的形状,对树干、树枝、树叶及分枝的感知非常清晰,也就很容易的联想到树干、树枝与主题、分主题的逻辑关系。所以学生运用树形图的时候比较多,也绘制的比较好。如图1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0章分式的树形思维导图. 树形图的优点是主干分支非常明确,但画起来比较麻烦。为了更简单的运用思维导图,后来我们发动学生研究更简单的思维导图形式,大家确认就把树干简化为一个圆、椭圆或正方形等简单易画的图形,如图2:学生把树干简化成一个圆环,涂上不同颜色,画上

一个指针,这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二节数学实验室中 的转盘模型变形图,学生的这一构想即贴近课本又有一定的创造性。 二、箭头或框架式思维导图 箭头或框架样式的思维导图,老师在日常备课或给学生做知识梳理的时候会经常使用,非常简洁明了,而且容易绘制。只是以前我 们没有把它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去重视。这种结构 图实际上就是一种很简单好用的思维导图,特别适合在课堂中应用。在具体的运用中我们要先总结出本节课的主题,用一个关键词表示。然后直接用箭头往下分支出二级、三级等主题,也是常见的框架结 构图,学生运用起来非常简单容易上手。有好多学生把框架结构变 形为椭圆形箭头图、鱼骨头型箭头图。如图3是学生梳理二次根式 的箭头式思维导图。 三、实物型思维导图 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以后,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画出了许多实物型思维导图,如风筝、蝴蝶、花篮、风车等等。如图4:花篮即 是主干,也就是主体部分。学生冠上各个关键词后,就能对学过的 知识进行清晰的梳理和记忆。学生也非常喜欢进行这样的勾画。 三、表格式思维导图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运用表格来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比较,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知识的区别与联系。这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 一种思维导图,利用表格来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表格式思维导图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的一种形式。如图 5是学生在学习完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1章反比例函数后绘制 的表格式思维导图,总结比较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以上是我在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数学知识时最常用的几种方法,在具体指导的过程中,笔者首先给学生逐渐展示一些不同类 型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先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在头脑中有思维导图 的概念和形象,然后引导学生勾画。慢慢学生就学会了,而且非常 有兴趣。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学到了思维的方法,找到了学习的 方法。思维导图让学生真正的学会了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

七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题1

七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题1 (林志鸿 编) 一、基础题 1.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B. b a 第1题图 C. D. 2.湛江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556000米,数据1556000用 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B、 C. D. 3.下列各题中合并同类项,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4、解方程1- ,去分母,得( ) A、 B、

C、 D、 . 5. 已知(+=0,则的值是( ) A、1 B、-1 C、-3 D、3 6.已知整式的值为9,则的值为( ) A.18 B.12 C.9 D.7 7、假期张老师带学生乘车外出参加创新素质实践活动,甲车主说“每人8折”,乙车主说:“学生9折,老师免费”,张老师计算了一下,不论坐谁的车,费用都一样,则张老师带的学生数为( )A.8名 B.9名 C.10名 D.17名 8. 如图所示, ∠AOB是平角, ∠AOC=300, ∠BOD=600, 射线OM、ON分别是∠AOC、∠BOD的平分线, ∠MON等于_________________。 9.2.40万精确到 位,有效数字有 个. 10.单项式的系数是__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___. 11.计算的结果为 . 12.在数轴上,若A点表示数x,点B表示数-5,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7, 则x = _______.

13.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富万家”超市某商品按标价打八折销售,小玲购了一件该商品,付款56元,则该项商品的标价为 元。 14.已知 ……,按照这种规律,若 (a、b为正整数)则 . 15. 若(m+n)人完成一项工程需要m天,则n人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天 (假定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 二.提高题 16. “*”是规定的一种运算法则:a*b=a2-b. (1)求4*(-1)的值为 (2)若3*x=2,求x的值; (3)若(-4)*x=2+x, 求x的值. 17.小明用的练习本可以到甲、乙两家商店购买,已知两商店的标价都

人教版初中数学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 姓名:班级:学号: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教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2.1 有理数 1.2.2 数轴 1.2.3 相反数 1.2.4 绝对值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 有理数的加法 1.3.2 有理数的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1.4.2 有理数的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1.5.1 乘方 1.5.2 科学记数法 1.5.3 近似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2.2 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 3.1.2 等式的性质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几何初步 4.1 几何图形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4.1.2 点、线、面、体 4.2 直线、射线、线段 4.3 角 4.3.1 角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4.3.3 余角和补角 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 5.1.2 垂线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5.2.2 平行线的判定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 5.3.2 命题、定理、证明 5.4 平移 第六章实数 6.1 平方根 6.2 立方根 6.3 实数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1 有序数对 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9.1.2 不等式的性质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 统计调查 10.2 直方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初二数学思维训练

八年级下思维训练一(2019、3、8) 班级姓名 1.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取一点E,连接AE,BE,DE.过点A作AE的垂线交DE于点P.若AE=AP=1,PB=,下列结论: ①△APD≌△AEB;②点B到直线AE的距离为; ③EB⊥ED;④S△APD+S△APB=+.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如图,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中,E是对称轴A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E运动过程中,DF的最小值是. 3.在?ABCD中,∠ADC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A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C.(1)如图1,若∠ADC=90°,G是EF的中点,连接AG、CG. ①求证:BE=BF. ②请判断△AG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如图2,若∠ADC=60°,将线段FB绕点F顺时针旋转60°至FG,连接AG、CG.那么△AGC又是怎样的形状.(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

4.提出问题: 如图,在△ABC中,∠A=90°,分别以边AB、AC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连接EG,小亮发现△ABC与△AEG面积相等.小亮思考:这个问题中,如果∠A≠90°,那么△ABC与△AEG面积是否仍然相等? 猜想结论: 经过研究,小亮认为:上述问题中,对于任意△ABC,分别以边AB、AC向外作正方形ABDE 和正方形ACFG,连接EG,那么△ABC与△AEG面积相等. 证明猜想: (1)请你帮助小亮画出图形,并完成证明过程.已知:以△ABC的两边AB、AC为边长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ACFG,连接GE.求证:S△AEG=S△ABC. 结论应用: (2)学校教学楼前的一个六边形花圃被分成七个部分,分别种上不同品种的花卉,其中四边形ABCD、CIHG、GFED均为正方形,且面积分别为9m2、5m2和4m2.求这个六边形花圃ABIHFE的面积.

初二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训练1 【知识精读】 1. 几何证明和计算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实战演练】 1、如图,点P 是矩形ABCD 的边AD 的一个动点,矩形的两条边AB 、BC 的长分别为3和4,那么点P 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 和BD 的距离之和是( ) A .125 B .65 C .245 D .不确定 第1题图 3题图 2、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外取一点E ,连接AE ,BE ,DE .过点A 作AE 的垂 线交ED 于点P .若1AE AP ==, 5PB =.下列结论: ①△APD ≌△AEB ;②点B 到直线AE 的距离为2; ③EB ED ⊥;④16APD APB S S ??+=+;⑤46ABCD S =+正方形.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3、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2,∠DAC 的平分线交DC 于点E ,若点P 、Q 分别是AD 和 AE 上的动点,则DQ+PQ 的最小值为 . 4、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 ,点E 是AB 的中点,点G 是BC 上的一点, ∠BEG>60°,现沿直线EG 将纸片折叠,使点B 落在纸片上的点H 处,连接AH ,则与∠BEG 相等的角的个数为( ) A .4 B .3 C .2 D .1 初二校本课程 2题图 A P E D C B B A G C D H E (第4题图)

八年级数学思维训练(5)

八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五)2014、10、15. ------ 勾股定理的应用1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C =90°,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a 2+b 2=c 2 B .b 2+c 2=a 2 C .a 2+c 2=b 2 D .c 2-a 2=b 2 2.如果a 、6、c 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则a :b :c 等于 ( ) A .1:2:4 B .1:3:5 C .3:4:7 D .5:12: 13 3.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b)(a 2+b 2-c 2)=0,则△ABC 是 (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 . 等腰直角三角形 4.如图,如果半圆的直径恰为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那么半圆的面积为 ( ) A .4πcm 2 B .6πcm 2 C .12πcm 2 D .24πcm 2 5.在△ABC 中,∠C =90°,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若DC =3,BC =6,AD =5,则AB 为 ( ) A .9 B .10 C .11 D .12 6.如图,在Rt △ABC 中,∠C =90°,D 为AC 上一点,且DA =DB =5,又△DAB 的面积为10,那么DC 的长是 ( ) A .4 B .3 C .5 D .4.5 7.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满足(a-6)2+8b -+10c -=0,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 A .底与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8.聪聪在广场上玩耍,他从某地开始,先向东走10米,又向南走40米,再向西20米,又向南走40米,最后再向东走70米,则聪聪到达的终止点与原出发点间的距离是 ( ) A .80米 B .100米 C .120米 D .95米 9.在Rt △ABC 中,AC =6,BC= 8,分别以它的三边为直径向上作三个半圆,则阴影部分面积为 ( ) A . 24 B .24π C .252 D .252 π 10.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 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a)是由边长相等 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 图(b)是由图(a)放人长方形内得到的,∠BAC =90°,AB =3,AC =4, 点D ,E ,F ,G ,H ,I 都在长方形KLMJ 的边上, 则长方形KLMJ 的面积为 ( )

八年级下册数据分析思维导图

八年级下册数据分析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风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二、目标导向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3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课时内容数据收集(一)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成简单的统计表;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情感目标:通过对学生身边风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课时重难点重点:经历收集和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表。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你们喜爱运动吗?你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学生回答)(2)这么喜欢运动,现在的天气又这么好,来组织个比赛好吗?可是这么多运动项目,你想组织什么比赛呢?(学生解放发表意见,意见不一致)(3)意见不一致,这该这么办呢?(学生解放发表意见,老师适时导入)(4)收集一下数据,收集什么数据呢?(学生:最喜欢的运动)(5)引入新知:数据收集。 二、揭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骏乡第一中学刘孔范 所谓数学思维能力是指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说,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一、学好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思维工具。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进行数学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须学好数学语言,即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教材中叙述性的语言、符号、图形、阅读材料、课题探索、例题、习题都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性质、结构、特点决定语言的类型,语言符号及运算式子又反作用于思维,促进各种形式思维的发展,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语言形式对思维训练起不同的作用。如几何语言属于抽象概念,适宜训练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函数图象注重直观性,则适宜训练形象思维。 二、渗透分类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分类思想是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异同把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是学生在不重复、不遗漏的分类思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题1.在右图中有16个点,相邻两点间 的距离均为1,以这些点为顶点,可以画出多 少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 分析:要知道“可以画出多少个大小 不同的正方形”,需要按边长分类,才能准确 统计。 边长为1 的正方形有9个; 边长为2 的正方形有4个; 边长为3的正方形有1个; 边长为√2的正方形有4个; 边长为√5的正方形有2个。 所以可以画出20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 所以,在解答这类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一定要严谨,这样学生思维能力的逻辑性才会随之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鼓励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所谓的一题多解是指针对同一道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它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解题切入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例题2.“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可以这样设计:

八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答案

八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答案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八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一) 1、有两个桶,一个三斤,一个五斤,水无限,如何得出精确的四斤水。 2、夜晚过一桥,甲过需要一分钟,乙两分钟,丙五分钟,丁十分钟。桥一次最多只能承受两人,过桥必须使用手电筒,现在只有一只手电筒。请问4人如何在17分钟内全部过桥。 3、小赵的店里来了一位顾客,挑了20元的货,顾客拿出50元,小赵没零钱找不开,就到隔壁小韩的店里把这50元换成零钱,回来给顾客找了30元零钱。过一会,小韩来找小赵,说刚才的是假钱,小赵马上给小李换了张真钱。问:在这一过程中小赵赔了多少钱 4、鸡妈妈领着自己的孩子出去觅食,为了防止小鸡丢失,她总是数着,从后向前数到自己是8,从前向后数,数到

她是9。鸡妈妈最后数出来她有17个孩子,可是鸡妈妈明明知道自己没有这么多孩子。那么这只糊涂的鸡妈妈到底有几个孩子呢鸡妈妈为什么会数错 5、用水果刀平整地去切一个大西瓜,一共切10刀,最多能将西瓜切成多少块最少能切多少块 6、小李有40元钱,他想用他们买饮料,老板告诉他,2元钱可以买一瓶饮料,4个饮料瓶可以换一瓶饮料。那么,小李可以买到多少瓶饮料 7、有一口深4米的井,井壁非常光滑。井底有只青蛙总是往井外跳,但是,这只青蛙每次最多能跳3米,你觉得这只青蛙几次能跳到井外去吗为什么 8、小红和小丽一块到新华书店去买书,两个人都想买《综合习题》这本书,但钱都不够,小红缺少4.9元,小丽缺少0.1元,用两个人合起来的钱买一本,但是钱仍然不够,那么,这本书的价格是多少呢 9、明明牵着一只狗和两只小羊回家,路上遇到一条河,没有桥,只有一条小船,并且船很小,他每次只能带狗或一只小羊过河。你能帮他想想办法,把狗和羊都带过河去,又不让狗咬到小羊。

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思维能力 刘垦中心学校艾辉高 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的反映,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核心。数学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判断、推理以及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均有十分重要意义。 新课标下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标关注的是数学课程目标,它包括: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谈谈初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的几点尝试。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激发

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比较大小,用“<”号连接下列各数1615、1211、9691、3229,大部分同学都根据以往经验,利用通分,化为同分母进行比较,因而使计算量大,但也有一些聪明的学生已看出分子96分别是16、12、32的整数倍,只要使分子相同就可作比较。对这种同学应该赞扬与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使学生善于思维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

初中数学思维训练题

初中数学思维训练题(一) (20XX年秋季班入学测试) 得分_____ 。 [共18题,满分150分] 一、填空题Ⅰ:(每题7分,共42分) 1.1 1/2 +2 1/3 – 3 1/4 + 4 1/6 = 。 2.若A,1A,2A都是质数,则= 。(1A 是指十位数字为1,个位数字为A的两位数 ) 3.请将1—9这九个数填入下图3*3表格中,使第1,2行三数的乘积分别是70,24;第1,2列三数的乘积分别是21,72。 4.计算:100-99+98-97+96-95+……+12-11+10= 。 5.下图中,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大平方厘米。 6.现有5个数,平均值是100,添上一个数后,平均值增加2,再添上第七个数,平均值又增加2,第七个数是。 二、填空题Ⅱ:(每题8分,共48分) 7.1A87A2是2008的倍数,则A = 。 8.一根绳子,对折4次,在三个四等分点上,各剪一刀,将绳子简成若干段小绳子。这些小绳子有两种长度,其中,较长的绳子有条,较短的绳子有条。 9.2008÷a= b…6,其中a、b都是自然数,则a有种不同的取值。 10.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原计划6小时从A到B.它每小时应该走千米?实际上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因故在途中停留了1小时.如果要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的速度 是。 11.谍报人员从敌人的电台中截获了10个数据: 14073,63136,29402,35862,84271,

79588,42936,98174,50811,07145。 破译人员知道这是一个五位数的密码,每一组数据与这个密码,都只有一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同,这个密码是。 12.如图,把大、小两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它们的边长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那么在左图和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是和平方厘米。 三、解答题Ⅲ:(每题10分,共60分) 13.我们用[ ]表示自然数的约数的个数.例如,4有1,2,4三个约数,可以表示成[4]=3.计算: ([18]+[22])÷[7]=____. 14.有4支足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两队都赛一场。每场胜者得3分,负者得0分,平局各得一分。比赛结束后4支队的得分恰好是4个连续的自然数,则第四名输给了第几名? 15.学校组织两个年级的学生分三批去参观博物馆。第一批与第二批的人数的比是5∶4,第二批与第三批的人数的比是3∶2,已知第一批的人数比第二、三批人数的和少55人。问该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6.如图,从长13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的四角去掉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沿虚线折叠成长方体容器。这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7.有10个自然数,和为100,分别除以3,若用去尾法,10个商的和为30,若用四舍五入法,10个商的和为34。10个数中被3除余1的有多少个? 18.某市为合理用电,鼓励各用户安装“峰谷”电表。该市原电价为每度0.53元,改装新电表后,每天晚上10点到次日早上8点为“低谷”,每度收取0.28元,其余时间为“高峰”每度收取0.56元。为改装电表每个用户需收取100元改装费。假定某用户每月用200度电,两个不同时段的耗电量各为100度。那么改装电表12个月后,该用户可节约多少元?

培养初中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思维能力

————————————————————————————————作者:————————————————————————————————日期: 2

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思维能力 刘垦中心学校艾辉高 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的反映,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核心。数学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判断、推理以及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均有十分重要意义。 新课标下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标关注的是数学课程目标,它包括: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谈谈初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的几点尝试。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比较大小,用“<”号连接下列各数1615、1211、9691、3229,大部分同学都根据以往经验,利用通分,化为同分母进行比较,因而使计算量大,但也有一些聪明的学生已看出分子96分别是16、12、32的整数倍,只要使分子相同就可作比较。对这种同学应该赞扬与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使学生善于思维

初二下学期数学思维导图

初二下学期数学思维导图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二下学期数学思维导图》的内容,具体内容:数学思维导图可以开发人类大脑功能,发展发散性思维,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起来看看吧!汇总初二下学期数学的知识点1、有两个角互余的... 数学思维导图可以开发人类大脑功能,发展发散性思维,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起来看看吧! 汇总 初二下学期数学的知识点 1、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3、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4、在平面内,有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5、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6、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7、n边形内角和等于(n-2)x180。 8、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 9、可以看到,形状,大小相同的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10、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11、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

便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1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1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学习数学思维导图的优势 1、知名中小学教育专家团队精心研究,有雄厚的理论基础;融合全国数十名一线高级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多省市状元的学习方法,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将知识点以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把复杂的数学逻辑推理简单化,完全符合人类记忆理解能力特点,效果提升数百倍。 3、《数学思维导图》编制名师和专家亲临授课,精彩讲授。 4、数学思维导图大讲堂结合个性化一对一辅导,效果更佳。 5、讲堂实时互动,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记忆理解能力。 6、通过利用颜色、线条、图形、联想和想象绘制的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了右脑对图像的记忆功能,大大提高我们对数学公式、定义的记忆功能; 7、思维导图可用来随堂作笔记,思维导图作笔记有随意性,能融入自己的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把自己的所听所见所想都融入到笔记中,提升记笔记的条理性和灵活性; 8、其他作用:思维导图对数学考试,思考问题,集中注意力,分析解决问题,知识剖析及归类等也有很大的作用。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第五章 第六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思维导图

?????????????????? ??????????????????????????????????????????????????????????????????????????????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

第七章实数思维导图

???????????????????????????????????????????????????????????????????????????????????????????????????????????????????????????????????????????????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0a a

初中数学思维训练

1、 数列3,6,9,12,...,3,...n 中,第1994个数除以29的余数是多少? 2、 计算444444444411111(2)(4)(6)(8)(10)44444(1)(3)(5)(7)(9)44444 ++++++++++ 3、 证明:44...488...89是平方数。 4、 若3(0)x y z a a ++=≠,求 222 ()()()()()()()()()x a y a y a z a z a x a x a y a z a --+--+---+-+-的值

5、 已知1x y z a b c ++=,且0a b c x y z ++=,求证:2222221x y z a b c ++= 6、 33...3n = 7、 已知a b c =+,求证:240b ac +≥ 8、 若1212,,...,,,,...,,n n a a a b b b 都是实数 ,求证: 22 2 2 2 2 2 11221212(...)(...)(...)n n n n a b a b a b a a a b b b ++≤++++

9、 已知,αβ是方程2 10x x --=的两个实数根,求68αβ+的值 10、 已知p 是质数,使得关于x 的二次方程222510x px p p -+--=的两根都是整数,求p 的所有可能的值。 11、 已知a 是正整数,且使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4(3)0ax a x a +-+-=至 少有一个整数根,求a 的值。 12、 实数p,q 满足p+q=2,求33 p q +的最小值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思维导图 ?????????????????? ??????????????????????????????????????????????????????????????????????????????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

第六章 实数 思维导图 ???????????????????????????????????????????????????????????????????????????????????????????????????????????????????????????????????????????????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 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0a a

初一数学思维训练题总

初一数学思维训练题(第一周)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a 为任意自然数,包括a 在内的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可以表示为 ( ) A .a -2,a -1,a B .a -3,a -2,a -1 C .a ,a +1,a +2 D .不同于A 、B 、C 的形式 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零不是自然数 B .最小的自然数就是自然数的单位 C .任意写出一个自然数,总能找到一个比它大的自然数 D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二、计算题:(动动脑筋,可能会有简便的解题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56875=? 2.____________2006200420022000...12108642=+-+-+-+-+- 3.__________________8567785667855678=+++ 4.()()__________888...6428002...888488868888=++++-++++ 5.______________125.017 12 517125625.05.0171251753=?-?+?+ 6.______________12346 12345 1234512345=÷ 7. _________________3 1313131 =-+ - 8._______________99 163135115131=++++ 9. _____________2004 2004 ...200432004220041=++++ 10._____________90 1 9721856174216301520141213612 1=++++++++ 三、应用与创新: 1.有一高楼,每上一层需要3分钟,每下一层需要1分30秒。小贤于下午6时15分开始从最底层不断地向上走,到了最顶层后便立即往下走,中途没有停留,他在7时36分返回最底层。这座高楼共有多少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