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南藏族自治州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甘南藏族自治州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甘南藏族自治州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甘南藏族自治州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甘南藏族自治州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就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分析甘南州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综合判断甘南州优势产业,研究定位优势产业、优势产品的区位分布。这对甘南州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产业结构发展优势

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只有快速有效地发展甘南州经济,才能有效地解决甘南州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甘南州位于甘肃南部,甘南州为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甘南州经济已成为当前甘南州面临的首要重大问题,而甘南州优先发展哪个地区的哪种产业才能加快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鉴于此有必要对甘南州的优势产业进行研究。

甘南藏族自治州占据着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首先,甘南州是安多藏族地区(青海、阿坝等地)传统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在周边藏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效应。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六大寺院中西藏有 4 座,其余两个是青海的塔尔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其属寺和信众遍布甘青川的藏族聚居区。其次,甘南是最接近内地的藏族聚居地区,是连接内地与青藏高原腹地的门户和枢纽。在内地与藏族聚居地区之间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交流和传播,所以说甘南州占有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因此,甘南州经济发展状况严重影响着川青藏区经济的发展。只有准确定位甘

南州具备产品输出能力的优势产业,才能加速甘南州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促进川青藏区经济的发展,并对该地区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有着重大的作用。

甘南州经济发展落后,并且存在一系列相关问题,因此必须加速发展甘南州经济,只有通过发展优势产业使甘南州经济基础强硬了,上层建筑才会稳固。但何以知道甘南州有多落后,有多贫困?因此需要对此进行实证对比分析,下面从甘南州与全省及其它藏区的经济差距、甘南州城乡差距、甘南州失业人口比重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甘南州贫困状况分析

1.区域差距

甘南州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其人均收入水平同全国、甘肃省及国内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甘南目前的人均 GDP 和其它发展指标,不仅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上海等发达地区的水平,而且同甘肃省大部分地方,及条件相似的青海藏区(黄南、果洛、玉树、海南、海西、海北)全国大部分民族自治州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无论同全国及全省水平相比较,还是同样条件的民族地区相比较,甘南州都是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加速发展经济。

2.甘南州城乡差距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近几年随着城市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公共投入的增加,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城乡教育、城乡医疗、城乡消费、城乡就业、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等各个

方面,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城乡差距最根本的表现,甘南州存在城乡收入差距问题,需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吸收农村隐形失业人员,增加农民收入,使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3.甘南州贫困和失业问题

甘南州是甘肃省城乡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镇失业率较高的地区。2007 年甘南州城乡贫困人口比例和城镇失业率均高于甘肃省平均水平。甘南州必须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就业空间,吸纳失业人员,才能更好地解决贫困和失业问题。

二、产值比重结构演进趋势

90 年代以来,在中央和全省的政策扶持下,甘南州由过去落后的一元经济结构走上了多元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时代,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的同时大力发展了工业和服务业,国民经济明显增强。从总体上看,甘南州产业结构表现出农业比重逐年下降的趋势,工业比重稳定且有缓慢上升趋势,服务业日益扩大的趋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三、甘南州产业特征分析

1.分析农业特征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从农业内部结构变动趋势来看,种植业产值比重始终在 39%左右,而牧业则处于缓慢下降的趋势,2000 年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为 60.34%,2007 年下降到 53.14%,林业产值比重从 2000 年-2007 年变化不大,一直徘徊在3%左右,渔业的产值比重有微小且有下降趋势,2000 年为 0.001%,至 2005 年为 0.0007%。

2.阐述工业内部特征

甘南州工业主要有以下产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电力生产供应业、建筑业等。首先有色金属冶炼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最大,1996 年为 43.9%,2007 年为35.09%,比重值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其次食品制造业所占比重较大,1996 年是11.6%,至 2007 年为 19.02%,比重有上升趋势;再次为电力生产供应业比重较大,1996 年为 9.45%,2007 年比重值为23.01%,也呈现上升趋势;最后为建筑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

3.服务业特征分析

甘南州服务业业主要产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产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批发和零售业,再次为教育,然后是住宿和餐饮从事农业的人员比重持续保持在 70%以上,而工业从业人员比重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从 2001 年的 10%的水平下降至 2007 年 6.6%,服务业虽然从业人员比重提高了,但是从业人员比重提高不显著,基本在 19%左右徘徊。甘南州农业吸纳过多劳动力,工业所吸纳的劳动力与其发展不成正比,在发展过程中吸纳劳动力的

能力一直较弱,服务业吸纳劳动力不足。特殊的就业结构说明甘南州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服务业转移过慢。因此甘南州要实现现代化,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促使三次产业的发展逐步趋向于经济发展规律。

四、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产业的必要性

甘南州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从业人员过多,工业、服务业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差。这是甘南州经济正处在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中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发展农业中具有优势的产业,释放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发展工业、服务业优势产业,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服务业入行门槛较低,更容易转行成功。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是就业潜力最大、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是甘南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产业的竞争,现代区域经济的成长,首先是区域优势产业的成长。甘南州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各产业集中度偏低,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均衡,效益不高。为了克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有必要选择并培育优势产业,通过优势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甘南州选择并培育各产业优势产业,是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促进甘南州的产业结构升级,拓展就业空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甘南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

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人文资源,甘南要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必须通过产业的发展来实现,必须通过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来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发展优势产业是甘南州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甘南州农业中积聚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发展农业中具有优势的产业,在保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上,使其它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工业、或服务业中去。这样既有利于甘南州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又有利于农牧民纯收入的提高。依托甘南多姿的青山异水、蜚声中外的名胜古迹和甘南本身独具的浓郁古朴的藏民族风情,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文化及丰实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发展优势旅游业、优势工业,既能促使经济快速发展,又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然而然的提高农民纯收入,因此甘南州必须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五、发展优势产业的制约因素

1.发展农牧业优势产业的制约因素

(1)发展优势牧业的制约因素

甘南州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草地载畜量超负荷导致草地退化严重、甘南畜种品质有所下降、初始畜产品居多、加工工艺落后和缺乏环保意识等。

(2)发展优势种植业的制约因素

甘南州发展优势种植业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难以准确掌握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产品销路少、科技技术含量较低等。

2.发展工业优势产业的制约因素

(1)发展食品制造业的制约因素

食品制造产业是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然而由于通货膨胀以及众多来自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制约,使得甘南州的食品制造业业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企业规模小,食品制造企业缺乏创新,企业缺少知名品牌,产品销路局限在国内(2)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的制约因素

甘南州在发展优势产业--有色金属冶炼业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矿产资源的储量有限及企业技术创新的匮乏。

3.发展服务业优势产业的制约因素

甘南州服务业优势产业为旅游业,甘南州发展旅游业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客源狭小;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脆弱的生态环境;投资资金不足等。

六、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甘南州目前基础设施薄弱,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在良好基础设施上实现的,不论甘南州哪个产业的高速发展,都离不开便捷的交通、准确及时的信息等,因此甘南州必须快速建设基础设施。

首先要尽快形成快速公路交通网络,使中心城市与产品生产区之间形成点、线、面的公路交通网络,抓住国家加快藏区公路建设的机遇,争取项目,完成兰(州)—郎(木寺)、尕(海)—玛(曲)、两(河口)—郎(木寺)等公路的铺油和公路系统改造升级,尽快实现县城之间通油路;其次,要加快机场、铁路修建,继续争取兰(州)—广(元)铁路和桑科机场早日完工,提高通航运输能力;第三是解决好通讯问题,使

各旅游区、宾馆饭店都有国际国内直拨电话、电脑、传真业务,在景区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接通手机和无线网络等;第四,加快水电资源勘探开发,协调电力管理,尽快解决农牧民生活用电、用水和企业生产用电、用水问题。机场、铁路、公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投资、甘南州财政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赤字状态,依靠自身财力无法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议国家增加对甘南州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为这一地区的发展创造条件。下面提出了发展甘南州农业、工业及旅游业的优势产业相关对策建议。

1.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从上文可知,甘南州农业优势产业为牧业,其次为种植业。依据甘南州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1)发展牧业的对策建议

草地是发展畜牧业的根本所在,是否合理利用草地,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是否能够提升牧业经济效益。合理利用放牧草地是指在牧草全生育期内,有计划地放牧,这样既能充分利用草地生育期的光、热、水资源,使草地生产出最大量的绿色体供家畜饲用,又能延长草地利用年限,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要做到科学放牧草地,必须做到三点:放牧强度适宜,严禁超载放牧,放牧时期正确,分区轮牧,同时结合一定的休牧、禁牧措施,这样才能使草地发挥最大效能,促使草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围栏圈定草地范围,导致牲畜近亲生育,畜种品质下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牲畜交配期可运到甘南其它无血缘关系的畜群进行

交配;针对引进的畜种难以在高寒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可考虑从海拔、气候相似的青海、四川藏区引进或更换种畜,如四川的麦哇牦公牛;本地品种选育,公母老幼牲畜分群放养,防止老幼乱交配。;导入野牲畜血液,更新血液提纯复壮。进行牲畜本品种选育、选用野牲畜冻精、引进公牛等措施,不仅可以防止牲畜退化,而且还大幅度提高了牲畜的生产性能和质量,发挥牲畜的综合经济优势。牲畜的品种选育是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幅度地发挥畜牧业经济优势。

必须加快产品开发研究,快速建成包括肉、奶、内脏、脑、蹄角、骨、血、皮毛等的充分利用的一条龙加工生产体系。首先把牛羊酮体按照部位、结构分割归类,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加工成尽可能方便的半成品,提高肉类的商品性和附加值。其次,“三鹿奶粉”事件后广大消费者对奶粉疑心重重,深怕再招同样的祸,在奶产品方面要着重树立甘南绿色奶制品新形象,提高奶制品质量,创立甘南奶制品品牌。提升奶制品品质主要包括:开发酥油精制除臭、鲜奶酸奶除腥,尽快研究和审批酸奶生产线,尽早实现奶产品加工生产体系。再次,甘南州已经有夏河生化制剂厂这样的脑、内脏、血等下水的加工典范企业,以他为模范,甘南其它企业也应该研究、引进先进技术、工艺,逐步扩大规模,收购全州及邻近牧区的资源进行精深加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拓宽产业链,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有效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

在划分草场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牧民的经济实力,政府在给予适当

的补贴时应督促其如期完成建设任务;把草场退化严重的部分留给政府投资建设,逐年加大治理力度,尽量将草场退化率控制到最小;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产品开发相关的基础设施包括:与牲畜饲养相关的基础设施和与畜产品交易、加工相关的基础设施。主要指草场围栏、牲畜棚圈、牧民住房、人工种草、人畜饮水等配套建设。目前,甘南州畜牧业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需进一步扩大投资和建设规模,同时强化设施的维护。

甘南州畜产品要拓展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监测检疫系统,保障甘南州畜产品无疫病、无污染。为此,必须尽快拟订一个“纯天然畜产品标准”,尽可能地降低污染物、疫病等因子对畜产品的影响,保证所有产品质量都达到最佳且不出现批次之间的差异。

(2)发展种植业的建议

组织专门人员和专业队伍,积极调查、跟踪和预测市场动向,及时调整产品产量和结构,使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取得最大的收益。依靠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市场预测,或提前销售或通过网上销售,抢占市场先机,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多形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并积极参加和举办各种商品展销会、商贸洽谈会、交流会等活动和定期不定期的促销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甘南种植业产品,熟悉甘南。

目前在全州一些地方出现的农产品“卖难”、农业经济效益偏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

城市消费者需求的合理农业结构。农业结构的调整最终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使其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关于自然灾害严重的问题,甘南州政府需要建立恶劣天气预报、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尽可能地预防自然灾害,保护当地农户的切身利益。对于种植业产品缺乏科技含量,可通过引进先进农产品种子,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向消费者提供绿色无污染、高品质的农产品,赢得消费者信赖,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当地农户的收入。就以蔬菜为例,可搭设现代蔬菜种植大棚,甘南州农技站为当地居民提供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提高种植业产品科技含量,切实提高当地农民收入。

2.发展工业优势产业对策建议

(1)食品制造业

甘南州食品制造业只有做大食品制造业规模、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创立知名品牌、产品出国门、并积极招商引资开办公司、形成竞争的局面,才能够使食品制造业带动整个甘南经济的发展。

只有做大企业规模,才能享受规模效益,所以甘南州食品制造业要以干酪素、酥油、牦牛奶、牛羊肉加工为骨干,组建企业集团,逐渐壮大企业规模,加强现代资本运作,实现食品制造业为主的集团公司上市,正真享受规模效益。

甘南州食品制造业需大力引进技术水平高、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强的大项目,进一步提高食品制造业档次,加快产品创新,进行产品

新系列开发,力争增加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

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要注重强化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努力在若干产业领域实现加工精细化、标准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间、行业间乃至国家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有竞争力的品牌能够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盈利。自主著名品牌的创立,正是甘南经济实力强大的典型表现。由于甘南食品制造业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还没有形成自主的品牌,因此利润低下。要使甘南食品制造业的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充分利用甘南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牦牛肉、蕨蔴猪等,创立绿色、天然食品的著名品牌,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全球产业链,不仅产品出口,而且实现自主品牌出口,从而实现甘南州食品制造业的跨越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甘南州食品制造业的销售思路必须进行调整。产品不仅仅面对国内市场,还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直接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居住着世界1/4的人口,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食品消费市场,应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但在开放度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日益成为潮流的新世纪,甘南州食品制造业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确立自己的定位,逐步做大甘南州食品制造业规模,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实现产品出口化。

(2)有色金属冶炼业

甘南州既要发挥金矿产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又要注意开发强度,

进行适度开发,尽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以便为甘南州培育替代产业、实行产业转换及城市转型赢得时间。

根据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工业基础条件,调整和优化矿业布局。例如,在玛曲、碌曲重点发展黄金工业,重点发展多金属开采、冶炼、矿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对相应的企业采用合并、股份制、租赁、拍卖等形式进行资源重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同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发展新技术产业。矿业开发由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由单纯采掘业为主,重点向扩大矿产品加工发展。产品的结构以原来的销售原矿为主,转向生产销售精矿到产成品、新产品发展。要把黄金工业作为重点做大做强,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金银饰品及旅游纪念品加工厂,以黄金产业为龙头带动甘南整个经济的

快速发展。

3.发展服务业优势产业对策建议

由上文可见,旅游业是甘南州服务业的优势产业,因此如何高效、持续地发展旅游业成为焦点,大家都知道薄弱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上文中关于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提出了对策建议,在此就不赘述。针对甘南州发展旅游业的制约因素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众所周知甘南州旅游业发展迅速,其吸引力就是具有藏族特色的著名寺院、风俗习惯、以及夏秋沁人心脾的碧绿的林山、草原。因此,壮大具有藏族特色的旅游业相关产业,即能加大甘南州旅游业对外界的吸引力,又能够使旅游者更大程度地欣赏到藏族特色的别致风

味,何乐而不为呢。比如,建立体验藏族牧民生活的休闲旅游区,在那里让游客入住藏族牧民帐篷,穿藏装,可以让游客亲自挤牦牛奶,按照藏族方式打酥油,骑马,跳锅庄舞等等,让游客亲身体验当地藏族居民的别样生活。

目前,甘南众多景区的特点:一是重开发轻管理,至使旅游资源受到破坏和浪费,二是脏、乱、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关键在于缺乏旅游发展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因此,第一,要制定优厚政策,吸引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使其充实到景区建设管理单位;第二,要立足于培训当地藏族人才,针对性的开设旅游门类和专业,培养大量的当地藏族旅游业专业或相关专业人才,努力提高本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第三,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要加强从业人员的严格培训、考核,在旅游景点设置意见薄,重视旅游者意见,积极采取相关改善措施,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尽量满足旅游者需求。

甘南州旅游业蓬勃发展时期,要坚持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并重原则,首先,对甘南州草原加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发展,有序地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建立新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为甘南州旅游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甘南州生态环境,投资巨额修复

生态,但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因此,甘南州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必须边开发、便保护,使旅游也能够可持续发展。二是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如藏族寺院、壁画、文物古迹、稀缺物种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再加以科学合理的利用。三是尽量减少污染,甘南州重工业企业少,大气污染轻,因此,要尽量减少车辆废气污染,

提倡徒步旅游、骑马旅游、电瓶车旅游等。四是要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增值意识,通过文明标语等形式,无形中提高旅游者或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的爱护和保护旅游资源,从而实现甘南

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李志刚、段焕娥.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构想[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38 卷 2002 年.第 4 期.82 页[2]张俊军、许学强、魏清泉.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地理研究,1999 年 6 月第 18 卷第 2 期.208 页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 临夏州以工代赈办公室杨映伟 产业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主体。面向“十一五”今后一个时期,充分认识我州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现我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推动全州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我们本着对州情再认识、再分析、再研究,实实在在寻找出我州适时适势发展,具有经济支柱能力的主导产业,并就其成因和发展对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析。 一、全州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八县(市)中除临夏市外,其余七个县都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历经各届州委、政府的努力,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培育和建立起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趋于合理。2007年全州完成农业总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加5.8%;农业增加值19.4亿元,占GDP 26.6 %;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完成产值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4.24%,畜牧业完成产值10.68亿元,增长7.15 %。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农作物区域布局、品种品质结构取得新进展,区域优势产业更加集中,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马铃薯、双低杂交油菜、玉米、设施蔬菜、豆类、百合、中药材7个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一批“农”字牌龙头企业竞相发展,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企业活力增强。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工业化是我州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不断营造工业发展的环境,加大对工业发展的力度,提出了工业强州战略,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州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第二产业20.83亿元,占GDP28.6%,其中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增加值6.95亿元,增长5.69%;基本上形成了以兰

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_现状及发展建议_贺铟璇

2011年第01期(总第128期) 沿海企业与科技 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TECHNOLOGY NO.01,2011 (Cumulatively NO.128) 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 贺铟璇,王江石 [摘要]并购是现代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并购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其规模和强度都呈现了逐步增强的发展态势。文章在回顾我国并购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就当前的并购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关于规范并购活动、增强并购效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并购历史;并购现状;发展建议 [作者简介]贺铟璇,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助教,辽宁大连,116023;王江石,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辽宁大连,116021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1)01-0041-0005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扩大,企业并购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从19世纪末到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五次明显的并购浪潮。这五次并购浪潮,都是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化,同时也促进了投资理念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发掘”,最后发展到“价值再造”的转变。随着时间的推演,企业并购的规模和强度都在不断地增强,企业并购的强大生命力也凸显了其在资源配置领域的重要地位。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的并购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甚至更早,但以现代企业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真正意义上的并购,最早出现于1984年,当时保定机械厂兼并了保定针织器械厂,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并购的第一案。随后,在武汉、南京、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都发生了企业并购。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中央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明确指出要明晰产权关系,让产权流动和重组,产权改革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94年,全国各地已经有20多个产权交易市场,企业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实物形态为基本特征的财产权益的全部或部分交易。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国证券市场迅速成长起来,上市公司数量和交易量急剧增加,使公司并购由不自觉行为向自觉行为发展。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一家公司通过购买一定份额的另一家公司股票从而达到控股目的提供了可能。随着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和证券市场的形成,利用证券市场进行企业收购兼并、反收购与反兼并的案例有所增加。1993年9月,深圳宝安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量买入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开创了我国企业通过股票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先河。1998年3月辽宁盼盼集团公开向社会发出收购要约,开创了我国要约收购的先河。 由于我国并购市场发展过快,上市公司重组规 41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发展油茶产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山区综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国油茶资源分布、种质资源、经营模式、加工利用、经济效益等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指导我国油荼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油茶产业是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带来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2006年,国家林业局专文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鼓励扶持发展油茶产业。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后,油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油茶产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后,通过科技进步和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已在很大程

度上实现并保障了粮食安全,但反差很大的是,食用油供需矛盾突出,始终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 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占国内总需求60%多的食用油以弥补缺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油供求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人口越来越多,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直接推动了粮油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耕地越来越少,到2007年底已降为1.2亿hm2,遏制耕地减少趋势的压力十分巨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由过去主要吃粮向吃更多的肉蛋奶、由吃普通油向吃高档油的方向转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比较效益不断降低,提高农民发展粮油生产的积极性面临新的困难。从国际上看,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动和粮食需求的增长,粮食危机的困局在持续演化,粮食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这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维护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自我国加入WTO后,国内许多食用油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冲击,但茶油产业却迎来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中国耕地资源刚性短缺,扩大草本油料植物种植必然会与粮争地,进而危及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木本粮油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耕地的压力。同时, 发展油茶生产,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分流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油茶产业现状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重点分析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重点分析 2005年10月12日 目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仍在继续扩大,除了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外,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在"十一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西部地区还必须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依托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一些产业已经在全国工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是能源建设。通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大型煤炭基地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设,初步形成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等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水电基地,陕北、蒙西、宁夏和云贵等煤电基地。 2004年西部地区主要能源产量及在全国所占比重 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 煤炭51866万吨32.7 原油4071万吨23.3 发电量5099亿千瓦时23.9 其次是原材料工业。甘肃、云南的铅锌、四川的钒钛、内蒙古的稀土等得到较快发展。青海100万吨钾肥工程建成投产,成为我国重要的钾肥生产基地。贵州和云南磷肥企业通过改造,使我国高浓度磷肥自给率提高到50%以上。 第三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新疆的优质棉和果蔬、内蒙古的乳业和羊绒制品、云

南的烟草、广西的制糖等已逐步成为优势产业。 第四是旅游业。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各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和探险旅游,丝绸之路、长江三峡、香格里拉、青藏雪域高原等跨区域旅游线路已经形成。九寨沟、喀纳斯、黄果树、兵马俑、桂林山水、草原风光等一批旅游景点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精品。 此外,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也渐成气候。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金祥分析,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四大有利条件:一是资源优势明显。二是基础设施的改善。三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全国对能源、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四是毗连众多国家的区位优势显现。 虽然成绩不小,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如下四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产业结构不够协调仍是西部地区的首要突出问题。其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第三是产业链条短。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齐同生介绍,宁夏目前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1:2.1,显著低于全国1:1的水平。当前煤转电效益可增加5倍,煤转化工效益可增加10倍,煤转油效益可增加20倍。但从内蒙目前情况看,主要以输出原煤为主,加工转化率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第四是在个别地区和个别领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西部地区近五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五年前现在 内蒙25:39.7:35.318.7:49.1:32.2 陕西18.43:1.38:38.913.7:49.1:37.2 青海14.6:43.3:42.110.6:51:38.4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展望(1)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展望(1) 摘要:磁性材料是各种电子产品主要的配套产品,无论是消费家电产品和工业类如计算机、通讯设备、汽车,以及国防工业均离不开磁性材料。当前,中国各种磁性材料的产量基本上世界第一,成为磁性材料生产大国和磁性材料产业中心。中国磁性材料的中长期市场前景十分光明,中国的磁性材料产品在全球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高。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技术改造加强企业管理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产品档次,使中国磁性材料从大国走向强国。本文着重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磁体产业整体情况,介绍了稀土永磁材料特别是中国钕铁硼烧结和粘结产业现状,以及中国新型的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开发情况,同时对我国磁体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1 中国磁体产业的发展历程 目前,全球的经济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作为一种功能材料,磁性材料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主要的商品磁体共有4类:20世纪30年代开发的铝-镍-钴永磁;50年代初期开发的铁氧体磁体;60年代末开发的钐-钴磁体,包括第一代稀土永磁-SmCo5和第二代稀土永磁-Sm2Co17;80年代初开发的稀土永磁钕铁硼。而稀土永磁,特别是钕铁硼是磁性材料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永磁材料中发展最快,平

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中国磁体产业在中国的出现远较西方发达国家晚,起始期是1969年到1987年之间。因为当时的稀土永磁钐钴磁体的高成本、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少,所以到八十年代初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磁体工业。1987~1996的十年是中国磁体产业开始发展的第一阶段,其特点是起点低:由于投资小,设备简陋,生产设备基本完全是国产的,经营理念落后,仍局限于小生产的模式。 1997~20XX的五年是中国磁体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起点远高于前一阶段:投资强度大,引进一部分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能够按先进的工艺路线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一般属中低档。 20XX年起,中国磁体产业的发展将进入第三阶段。企业建立的特点将是“三高”,即高起点、高投入、高回报:1)产品瞄准特定用途所需的高档磁体;投资规模巨大,引进整条先进生产线;2)按现代化管理的理念,组织集约式分段联营的大生产:磁体生产分为两段—母合金/粉料的生产和磁体制备,投资显著降低,效益则大为提高;3)按资本运作的规律运营,从而保证磁体产业较高的回报率。特别是有可能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或采用国产先进生产线,生产高档的磁体产品。 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的磁体生产由于成本过高,已难以为继,世界磁性材料行业纷纷向中国或第三世界地区转移,中国作为首选的国家。世界一些著名的磁性材料制造企

2021年县林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县地处湖北西部、长江西陵峡畔,随着三峡工程一期工程结束,首批机组发电,永久船闸通航,二期工程全面展开,实施库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高效库区林业产业经济已成为全县林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为适应三峡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妥善安置库区移民,有效地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全县根据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态势,紧紧抓住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开发两大历史机遇,以项目为依托,以工程为载体,开展了以林业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路子。 一是库区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以林业为主体的农林网络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地力减退、森林过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林业用地面积增大,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4%提高到44%,增长了2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年输沙量减少75%,流域径流时间延长了7-1天,中强度水土流失由75%下降到3%,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受害率逐年降低。

二是林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生态环境项目的建设实施,使全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立体产业为导向的新型林业经济结构完全取代了以林业为导向的传统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业化以及二、三产业过渡,尤其是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全县经济中最活跃的板块,由此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蓬勃兴起。**的自然风光,**的漂流探险,**的滑雪滑草都是以森林资源为载体,以秀水青山为切入点而发展起来的。 三是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用库区气候垂直分布的特点,变平面生产模式为立体生态生产模式,按照“山下粮菜,山上银行”的思路,具体建设模式为山顶戴帽—大于25度的坡耕地退耕建水保生态林,把住水土流失源头;山腰种果—小于25度的山腰地带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和等腰梯田,在梯上建设以柑桔、板栗为主的林果业高效经济林,为农民开拓致富项目;山下粮菜—即在河谷冲积地带改造低产田,沟、渠、林、路网络配套建设,发展粮油、蔬菜等多经作物。 四、移民安置容量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几年,我们紧紧抓住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为龙头,以经济林为载体,应用生态农业的技术措施进行开发移民,拓展了库区移民的生存空间和就业门路,增加了安置容量,解决了库区农民的生存状况,基本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发展目标。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本论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参考,以快递产业的起源、中国快递市场内各快递企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在过去发展中及现阶段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中国各快递企业发展的因素,并以此对中国快递产业未来的发展政策提出可行的建议,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测,为中国各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中国快递产业概述 快递在当今世界,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快递业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在发展中国家,快递业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1.1快递产业的起源 快递产业的前身包裹运送服务是由邮政送信业务发展而来,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 9年自此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小物件的运送在可*性和实效性上远远不能满足人满的需求。于是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快速的,可*的递送货物的产业出现。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1986年敦豪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成为了中国市场内的第一家快递公司。20世纪80年代,随着快递产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遍布地区不断延伸。在中国快递产业已走过的30年当中,市场模块以基本形成,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三大巨头即国营快递、民营快递、国际快递。随着近年我国快运快递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部分快运速递圈。同时这些快运速递圈正在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部分大城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漯河市特色优势产业 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我市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我市制定优惠政策,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成为全国食品加工基地的基础上,形成中部地区重要的造纸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目前盐化工、造纸等优势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优势突显。 一、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 1、食品工业。我市食品工业起步较早,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9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7.4%,资产总计达217亿元,从业人员8.1万人;实现增加值115.2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38.6%;实现销售收入626.2亿元,同比增长33.6%,出口交货值达7.9亿元;实现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48.9%;实现利税89.4亿元,同比增长42.3%;目前,我市已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的企业1家,超4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8家。主要产品近20种,年产小麦粉350.7万吨,鲜冷藏冻肉41.4万吨,畜肉制品88.6万吨,配混合饲料82.3万吨,饼干28.5万吨,速冻米面食品35.4万吨,方便面35.5万吨,乳制品10.6万吨,饮料酒4亿升,软饮料114.4万吨。全市已形成肉食品加工、粮食加工、饮料生产、绿色无公害果蔬加工四大产业链,年屠宰生猪1400万头,是全市生猪饲养量的4倍;年转化粮食300

万吨,是全市粮食年产量的2.5倍;鲜冻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先后获得“河南省食品工业基地市”、“河南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 2、盐化工业。漯河盐矿总面积77平方公里,赋存盐层36层,累计厚度225.43米,储量400亿吨,是全国品位第一,储量第二的大型盐矿。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盐矿资源优势,以建设河南重要盐化工基地为目标,通过招商引资、战略重组等多种措施,成功招引了金大地、永银等一批盐化工项目。2007年,全市盐化工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83.9%;实现销售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80.1%;实现利税3.8亿元,同比增长116.7%;实现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112.4%;年产原盐11.5万吨,纯碱38.5万吨。盐化工业将成为漯河新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 3、造纸及纸制品业。2007年,全市造纸及纸制品业共完成增加值19.3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销售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利润7.7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利税9.7亿元,同比增长10.4%;目前我市机制纸及纸板产量达74.5万吨,纸制品10.6万吨,纸浆13.5万吨。造纸龙头企业银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9.8亿元,增长19.3%;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23.9%;实现利税3.3亿元,增长25.0%。银鸽集团5万吨特种纸项目,目前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5000万元;年产15万吨高强瓦楞纸项目总投资20607万元,已完成投资9150万元。2008年银鸽集团产品产量可以达到100万吨。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西产业优势 发展优势

广西发展概况-发展优势-产业优势 经过建国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广西培育并初步形成以制糖、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为主的一批优势产业,具备与国内外企业开展产业合作的良好基础。 【制糖工业】广西制糖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机制糖产量突破600万吨,占全国糖产量的一半以上。广西制糖工业产业链较长,蔗渣造纸制板、糖蜜生产氨基酸、单细胞蛋白、酒精以及提取丙酮等有机化合物、滤泥生产复合肥等综合利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广西的制糖成本比国内其他蔗糖主产区每吨低100~200元,加上综合利用的效益,市场竞争力较强。 【电力工业】建国以来,广西根据自身资源特点,按照"水电为主、水火并举、大中小型并举、电源电网并举"的方针发展电力工业,先后在境内建成西津、大化、岩滩、天生桥、百龙滩水电站以及合山、柳州、田东、永福、来宾A、来宾B火电厂等骨干电源项目。2003年,全区境内发电总装机772万千瓦,其中水电453万千瓦。拥有50万伏变电容量600万千伏安,线路总长度3947公里;22万伏变电容量767万千伏安,线路总长度5322公里。目前在建或启动的大型电源项目主要有龙滩、百色水利枢纽、平班、乐滩、长洲水利枢纽等水电项目,以及北海电厂、钦州电厂、防城港电厂、贵港电厂等火电项目,在建项目总装机1144万千瓦。正在加快前期工作的大型电源项目主要有桥巩、岩滩扩建、大藤峡、瓦村等水电项目和来宾A厂扩建、永福电厂扩建、南宁电厂、百色电厂、桂东电厂等火电项目,总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广西电力工业发展总的思路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继续加快电源开发步伐,逐步建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到2010年,全区境内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56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 【机械工业】广西的机械行业拥有11个分行业,年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均超过全区的20%。作为传统优势产业,机械行业已培育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如玉柴机器股份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车用内燃机生产企业,柳州建筑机械总厂是全国最大的预应力机具生产企业,柳州工程机械股份公司是全国装载机行业的龙头企业。空气压缩机、机床、农业机械也有相当规模,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部份产品远销国外。 【汽车工业】汽车工业是广西正在着力培育壮大的支柱产业。中国一汽、上汽、东风三大国内汽车集团,以及美国通用、韩国大宇、法国雷诺等国际汽车大公司已在广西建立生产基地。2003年,广西生产乘用车、商务用车、微型车、载重车、客车、特种车等20万辆,同时,以柳州、玉林、南宁、桂林市为中心的汽配工业正在逐步形成,汽车工业配套能力进一步加强。目前,广西正借助国内外汽车大公司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的优势,加大汽车工业技术改造力度,扩大产能,开辟柳州阳和工业新区作为汽配工业基地,2005年实现汽车产量50万辆,力争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 【铝工业】铝工业是广西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支柱产业。平果铝业公司已形成年产85万吨氧化铝、13万吨电解铝的生产能力,经过2004年的扩建,最终将达到年产160万吨氧化铝、40万吨电解铝的生产规模。广西与中国铝业公司、中国五矿公司合作兴建的桂西氧化铝厂已经启动,一期建设规模年产160万氧化铝。广西铝材加工已有相当的基础。2010年广

最新版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目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章世界家具行业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2000亿美元的世界家具行业 (1) 一、国际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1) 二、世界各国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4) 三、各国进出口增长不平衡 (4) 四、消费水平与经济水平相关 (5) 五、世界家具发展动向 (5) 第二节世界家具的领头羊——意大利 (6) 一、意大利家具行业概况 (6) 二、意大利主要家具制造区及特色 (7) 三、意大利家具畅销世界之谜 (8) 第三节德国家具行业发展状况 (11) 一、德国家具生产状况 (11) 二、欧洲最大的家具市场 (13) 三、扩大对德家具出口的建议 (18) 第四节美国家具行业状况 (19) 一、美国家具产业状况 (19) 二、600多亿美元规模的美国家具市场 (20) 三、美国家具销售渠道 (26) 四、美国家具消费者特点 (28)

五、美国家具进出口 (30) 六、美国家具市场预测 (33) 第五节日本家具行业分析 (35) 一、日本家具产业现状 (35) 二、日本——世界第二大家具市场 (35) 三、日本家具进口 (38) 四、未来发展及建议 (46) 第六节英国家具行业发展状况 (47) 一、英国家具生产状况 (47) 二、英国家具市场 (47) 第七节法国家具行业发展状况 (50) 一、家具生产状况 (50) 二、家具市场状况 (51) 三、家具进出口状况 (52) 四、家具消费情况 (52) 五、法国家具销售渠道 (53) 第八节韩国家具行业发展状况 (54) 一、韩国国内家具产业 (54) 二、韩国家具市场 (54) 三、韩国消费者需求偏好 (58) 第九节与我国具有类似竞争优势的对手 (58) 一、波兰 (58) 二、墨西哥 (60) 三、马来西亚 (61) 四、印度尼西亚 (61) 五、泰国 (63) 第二章我国家具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我国家具行业发展概况 (66) 一、家具产业发展的现状 (66) 二、2003年中国家具业发展最新特点 (68) 三、2003年中国家具市场最新发展特点 (69) 四、2003年中国家具业发展经济指标分析 (71)

特色产业提升情况汇报

特色产业提升情况汇报 三都农业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县政协、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省、州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产业布局越来越合理,农村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农村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早熟蔬菜、水晶葡萄、柳源香鸡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凸显,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现将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3万亩,其中商品蔬菜播种面积104万亩。全县水果种植总面积达15万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达23万亩。全年大牲畜存栏10.9万头、出栏8万头,生猪存栏105万头、出栏105万头,柳源香鸡存栏805万羽、出栏150万羽。“185工程”顺利推进,完成实施“185工程”106亩,“185田”36万亩、“185山”3万亩、“185工程”畜禽及水4万亩。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2个,完成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个,州级龙头企业2个,县级龙头企业3个,县级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完成“山野水晶葡萄”品牌国家注册,农业总产值达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78元。

(二)特色产业主要成效 1、种植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以来,我县在政策和项目上,得到国家、省和深圳对口扶持,种植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结构调整上狠抓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确定并推进主导产业—-茄果类早熟蔬菜、野山水晶葡萄、九阡李、脐橙等种植上规模。在农业产业布局上已初具雏形北面乡镇合江、大河、丰乐、三合、交梨、普安成为早熟蔬菜生产区;南部的水龙、周覃、廷牌、三洞、中和、九阡等乡镇为冷凉蔬菜生产区;东部都江、打鱼、拉揽和西部的大河、丰乐、合江为柑桔生产区;交梨、普安、三合为葡萄生产区;九阡、扬拱、周覃为九阡李生产区;恒丰、塘州、廷牌为辣椒生产区。 2、果蔬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果蔬收入占到种植业收入1147元的61%,达到758元。2011年蔬菜播种面积130万亩,其中冬春蔬菜75万亩;夏秋蔬菜55万亩。商品蔬菜104万亩,产量215万吨,产值9亿元,纯收入6亿元;其中冬春商品蔬菜播种面积20万亩,产量162万吨,产值9亿元,纯收入24亿元;夏秋商品蔬菜播种面积84万亩,产量153万吨,产值2亿元,纯收入36亿元。水果种植总面积15万亩,总产量为41万吨,总产值65亿元。种类主要有葡萄、九

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概况汇报材料(1)

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概况汇报材料 (1) 一、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概况 十年来,我省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调整为XX年的::,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农业、重大装备、高新技术、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XX年,全省农业实现增加值亿元,较十年前增长60%以上,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壮大。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是1999年的倍,年均递增%,拉动全省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其中,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350亿元,年均递增%。其中旅游业实现总收入亿元,是1999年的倍。 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按照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和占全国市场份额5%以上的标准,目前四川以工业小类划分的优势产业共有52个,比XX年的17个增长了倍,位居西部第一。形成了攀钢、长虹、东电、二重、五粮液、泸州老窖、成都卷烟、新希望、二滩水电、四川化工、新光硅业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打造了数字家电、大型发电成套设备、水电开发、合成氨、多晶硅、钒钛制品、名优白酒等一批市场份额

位居全国前列的优势产品。全省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万亩,73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95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优质水果、名优茶业、精细蔬菜、道地中药、优质生猪和特色林竹等区域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以战略资源开发、现代加工制造、科技创新服务、农产品加工为导向,重点打造了三江流域水电开发基地,德阳重大装备产业集群,以成都高新区和绵阳科技城为代表的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攀西钒钛制造基地,川南综合化工产业基地和川东北天然气产业基地。围绕建设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贸中心和西部金融中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主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就 特色农业 XX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比1999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比1999年增长倍。粮食总产达3500万吨,时隔八年后重新跃上700亿斤台阶。油菜籽产量万吨,生猪出栏9020万头,分别比1999年增长73%和%;优质果、精细菜、名优茶、优质茧的比重分别达到49%、52%、40%和35%。全力推进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再造一本文来源:http://个都江堰”工程,积极建设国家优

果树产业现状及“十四五”发展对策

果树产业现状及“十四五” 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果树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年产值约1万亿元,从业人口1亿人左右,果树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人均果品占有量达195kg。目前,我国已成为果树产业第一大国,果品贸易在世界果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持具有特别的意义。 当前,我国水果面积和产量居前6位的树种分别是柑橘、苹果、梨、桃、葡萄和香蕉,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种植业中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蔬菜,排在第3位。果业在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人民健康、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产业现状 种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 据国家农业统计发布数据,2019年园林水果(不包括西瓜、甜瓜、草莓等瓜果类,核桃、板栗、榛等干果类)面积1227.67万hm2,年产量为1.90亿t,分别比2015年增长9.5%、17.5%。其中柑橘种植面积为261.73万hm2、产量为4584.54万t,分别比2015年增长17.4%、26.7%;苹果种植面积为197.81万hm2、产量为4242.54万t,种植面积比2015年下降0.2%,产量比2015年增长9.1%;梨种植面积为94.07万hm2、产量为1731.35万t,分别比2015年下降3.4%、4.8%;葡萄种植面积为72.62万hm2、产量为 1419.54万t,分别比2015年增长1.4%、7.8%;香蕉种植面积为33.03万hm2、产量为

1165.57万t,种植面积比2015年下降7.1%,产量比2015年增长9.7%。 主要果树产业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 2002年及2008年国家实施苹果、柑橘和梨等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以来,主要果树优势生产区域基本形成,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如苹果产业布局主要为环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优势区,两大产区2018年苹果种植面积分别占我国苹果总面积的26.9%、57.2%,产量分别占我国苹果总产量的36.0%、53.0%,生产集中度在85%以上;西南冷凉高地和新疆2个特色产区2018年苹果种植面积分别占我国苹果总面积的5.9%、3.4%,产量分别占我国苹果总产量的4.1%、4.2%。葡萄优势区域发展布局进一步显现,主要为西北及黄土高原传统优势葡萄产区、华北及环渤海湾传统优势葡萄产区、秦岭和淮河以南亚热带设施及避雨葡萄产区、云南高原及川西优质特色葡萄产区、东北冷凉山葡萄特色产区、湖南怀化刺葡萄特色产区、华南一年多收避雨栽培产区等。 品种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果品质量显著提高 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专项的长期稳定支持下,我国主要果树新品种的引进与选育推广工作成效显著,果树品种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适宜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品种结构明显改善。据统计,2017年5月1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仅苹果、柑橘、香蕉、梨、葡萄、桃6种果树列入第一批目录)正式实施以来,共有300多个果树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 目前,苹果重点发展的优良品种有华硕、优系嘎拉、红露、红将

发展特色农产业情况汇报

发展特色农产业情况汇报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空间。××乡为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特色农业之乡。现已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2100亩,优质超级稻500亩,食用菌大棚150个,草本药材1000亩,花卉苗木育苗1000亩,花椒种植300亩,优质烤烟200亩,甜玉米200亩,已规划猪沼菜、猪沼鱼等生态示范项目160个,已形成“一村多品”、特色各异、亮点纷呈的良好发展势头。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注重特色,调大规模,强调品牌。一是注重特色,形成了××以黄姜、反季节蔬菜为主,××的巴西菇、白蘑菇为主,××的优质超级稻、黄姜、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生态示范项目为主,各具特色的产业项目。二是调大规模,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由去年1000亩,发展到XX亩,计划冬季种植XX亩,食用菌大棚由110个到160个,力求达到260个;生态示范项目力求发展150个;三是我们打造好的青扁豆、美国红菜为主的绿色蔬菜品牌,有“黄金之药”称号的黄姜品牌,有山珍之称的巴西菇和白蘑菇的食用菌品牌,着力以组织生产向商品流通的转向。

二、用好用活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政策。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经济杠杆,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和农业。我们用好用足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政策,信用部门积极行动,核定项目,发放信贷资金130多万元,产业老板也投入了资金70余万元,充分激活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三、推行好“大户”带动运作模式。我们实行了干部联系产业大户的制度,充分发挥“大户带动”示范作用。×××××年计划出栏200头以上,现存栏50多头,各出栏30多头,建好沼气池2个;××××发展食用菌大棚6个,年纯收入可达3万多元。这一批典型的事例,起到鲜明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促使我乡规模养殖和食用菌项目得以逢勃发展。 四、以市场运作为主,发展订单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政府必须做好积极地引导工作,但也必须按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运作,发展订单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切实降低农业产业化风险的有力保障。我们有1700亩蔬菜生产实行订单农业,由×××公司和××蔬菜公司进行销售;有由××鹏老板组织生产销售的食用菌产业;有隆平高科分公司、县药材开发办组织销售的优质超级稻、黄姜等产业。 五、实行菜稻连种,提高土地的覆种指数。我们积极支持已有的科研成果的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提高农业产品

(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最全版

(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 展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 临夏州以工代赈办公室杨映伟 产业发展是壹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主体。面向“十壹五”今后壹个时期,充分认识我州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现我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推动全州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我们本着对州情再认识、再分析、再研究,实实在在寻找出我州适时适势发展,具有经济支柱能力的主导产业,且就其成因和发展对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析。 壹、全州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八县(市)中除临夏市外,其余七个县都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历经各届州委、政府的努力,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培育和建立起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运营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趋于合理。2007年全州完成农业总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加5.8%;农业增加值19.4亿元,占GDP26.6%;第壹产业中种植业完成产值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4.24%,畜牧业完成产值10.68亿元,增长7.15%。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农作物区域布局、品种品质结构取得新进展,区域优势产业更加集中,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马铃薯、双低杂交油菜、玉米、设施蔬菜、豆类、百合、中药材7个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

壹批“农”字牌龙头企业竞相发展,初步形成了产加销壹条龙、农工贸壹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企业活力增强。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工业化是我州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不断营造工业发展的环境,加大对工业发展的力度,提出了工业强州战略,制订出台了壹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州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第二产业20.83亿元,占GDP28.6%,其中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增加值6.95亿元,增长5.69%;基本上形成了以兰郎公路壹线为主的皮革毛纺企业聚集区、刘盐俩峡冶炼铸造聚集区、以黄河、洮河、大夏河流域为重点的水电能源工业开发区、以临夏市为中心的清真牛羊肉、乳制品、手工地毯加工聚集区。农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酿造、民族工艺品等各具地方特色的的工业布局,基本形成了以水电能源、清真牛羊肉加工、农产品加工、皮革毛纺加工、手工地毯加工、冶炼铸造、建材加工为支柱的特色工业生产体系。 商贸旅游呈现出平稳的发展态势。2007年,我州第三产业实现总产值32.69亿元,占GDP44.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2亿元,增长14.24%;输转劳务39.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5.5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趋好。我州具有独特的区位环境和人文优势,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塑造了以民族贸易为重点的特色商贸流通业。成为西部有较大影响力的皮革、羊毛、茶叶、木材、日用百货、清真食品、牛羊活畜产品的集散中心。商贸流通市场体系逐渐完善,商贸流通业规模水平进壹步提高,形成以各县县城、重点集镇为骨架,以各类市场为依托的商贸流通网络。流通网络延伸到全国各地,物流交易由传统贸易向期货贸易、定单贸易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正在兴起。近年来,我州旅游景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