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一下)

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一下)

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一下)
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一下)

第一单元:《识字1》

学习目标: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4、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5、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小朋友,春姑娘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春天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和你们去郊外、去田野找春天,好吗?

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学生闭上眼睛边拍手,边唱歌。(出示挂图)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1.语言过渡:睁开眼睛看看四周的景色,美吗?是呀,春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小朋友,春天在哪儿,你能找到吗?

2.认识词语。

随机学习四组词语。(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字音,在图上认一认,唱一唱有关小动物的歌儿,说一说花儿的颜色,有关事物的特征等)

3.揭示课题,巩固字音。

刚才这些词语是语文书上《识字1》的内容。(板书:识字1)打开书,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请小朋友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小组中的同学帮帮忙。(学生自由读)

4.(出示课文投影)谁来领着大家读(跟读)。春天天气真暖和,是玩游戏的好时候,难怪生字宝宝爱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快,让我们去把它们找出来,认一认,让它们成为你的好朋友吧!(学生自由找找生字,认一认)哪位小朋友已经和生字宝宝们交上朋友了?(认读生字),说说你能认得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集体交流识字方法,也可小组内先交流,后讨论难记字、生疏字)。我们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吧!(小组四人轮读)

5.生生互动,游戏内化。

小朋友,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绿叶中,在布谷鸟的叫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美丽的春天,你能把这些词语贴到它的朋友身边去吗?请拿出词语卡片,同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来贴一贴,贴好后再一起读一读,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正确。(播放《春天在哪里》)

6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语言渲染: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淅淅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春天增色添彩!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让小朋友们感受一下春天多美呀!

2.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认读。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语言渲染: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淅淅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春天增色添彩!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让小朋友们感受一下春天多美呀!

2.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

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师总结。

2.课后,小朋友去找一些有关“春天”的诗歌或成语,读一读。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2.认识3个新偏旁。(“日”字底,“木”字旁,草字头)

3.学生看笔顺图自学生字,描红课本上的生字。

4.说说是怎么记住生字的。

5.说说书写注意点。

6.教师在田字格示范书写。

7.描红、仿影、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实践活动:找春天

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找春天。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是什么样的色彩。在找春天的过程中听到哪些声音,用上一些词语,完整地说给大家听,也可以把找到的春天画下来。

课后作业举例:

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认读生字:万复苏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词:柳绿花红(柳)莺歌燕舞(歌舞)

冰雪融化(冰)泉水丁冬(泉丁)

百花齐放(百齐)百鸟争鸣(争鸣)

1、柳树醒了

学习目标:

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3.出示课文插图,老师这儿也有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看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情景)。

二、聊中识字,生生互动

1、听录音范读课文,注意听准每个字音。

2、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边读边将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将生字多读两遍。

3、学习生字:A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四人小组坐在一起聊一聊,互相交流字音字形,解决不认识的字。B、请一位小老师用生词卡检查识字情况,出示不会的,一起解决。

4、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小组分读帮助不会的同学认会。

5、小组竞赛:看老师的画或动作,听老师的语言说出一个字。A、画闪电(雷)B、闭上眼睛再睁开(醒)C、画柳枝(枝)D、硬的反义词(软)E、做梳头的动作(梳)F、要字少一横(耍)

三.分节读文,了解内容。

(1)读第一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春雷跟柳树说话,柳树就醒了) 教师板书:说话醒了

①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春雷)教师板书:柳树春雷

②春雷怎样跟柳树说话,小柳树睡醒了又是什么样?你能想像着再读一读第一小节吗?

(2)春雷的朋友们还和柳树在一起做什么啦?分小组学习第二、三、四小节。

①以小组形式汇报,老师板书: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3)春天里的景物那么可爱,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个小节,看看着急了的柳树在干什么?

①齐读第五小节。

②请同学说一说又知道什么啦?教师板书: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③哪些同学愿意跟柳树做朋友站起来,看着板书背一背。

(4)设情境:请学生扮演春雨、春风、春燕读有关的三小节。它们对柳树说些什么呢?柳树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学生上台表演。

言训练:

春雨帮助柳树“__________,”柳树变得“__________,”柳树对春雨说:“__________。”

春风帮助柳树,柳树变得“__________,”柳树对春风说:“__________。”

春燕和小柳树“__________,”柳树“__________,”柳树边飞边说:“__________。”

读课文:春天里的景物这么可爱,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

演读:小组内表演,四个同学分别扮演柳树、春风、春雨、春燕。

在春天里,还有什么和柳树一样也醒了呢?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抽读字卡:醒、雷、澡、枝、软、梳、梢、耍

2.完成课后说一说。

3.请同学领读词语:(老师出词语,同学领读)

二、朗读感悟,试背诵

1、同学们生字记的不错,课文也一定读的比上节课棒。自己先读一遍,试试是不是这样。

2、同学们,自由选择一段或全部课文小组合作,一部分同学读文,一部分同学做动作,表演读,小组内进行。

3、以小组集体展示配乐表演读,师生评议。

4、合上书,回忆一下:柳树醒了,是在谁的帮助下醒了呢?随机板书(春雷);柳树醒了后,又是谁帮助它洗澡、梳头呢?随机板书(春雨、春风)。洗好澡、梳好头又是谁和小柳树游戏玩耍呢?随机板书(春燕、孩子们)。那么,你觉的小柳树现在什么心情,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5、看板书,师生合背。师背每节第一行,配动作,生背二、三行。

6、同桌互接背。

7、学生给老师板书配图画

8、看图背诵

9、情境配乐自由朗读或背诵

10、仿课文编诗句:春天跟___________________说话了,说着,说着,

三、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说话”二字的言字旁和“春”字的撇捺。

(1)言字旁的一点不能太低,横要写得斜,竖稍向左歪。

(2)“春”字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然后要往左斜;捺的起笔不要靠近撇,要给下面的日字留出空来。

2.学生先描再临,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词语连线练习。

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2、春雨的色彩

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板书:春雨

小朋友,你们知道春雨发出什么声音?(沙沙沙)引导学生读好“沙沙沙”

板书:色彩

小朋友,你知道有哪些色彩呢?(指生答)

齐读课题:《春雨的色彩》,读了课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春雨在你的眼里是什么色彩的?(指生答)

2、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你们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二、学习第一段

投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拼读讨论。拼读:自由读;同桌互读;“我会读”

讨论: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春雨的形状了吗?板画:春雨

认识生字“线”,组词。

2、读了这句话,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三、学习最后一段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朗读质疑。

读:拼读;小组读;集体读;自己思考性的读

认:“欢”字,换偏旁记字。

问:读了这句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谁?

2、大家争论什么问题呢?

四、学习生字

出示新词和生字,认读。

音:勾画出句中的生字拼读;连词朗读

趣题底颜有趣问题到底颜色

形:你能识记这几个字吗?看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提示:同结构:趣题同偏旁:题颜

换偏旁:底—低

加偏旁:是—题

谁能找到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指生读)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学生观察后,自由说应该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学生示范写,评议。

2、展示学生作品,点评。

第二课时

一、声声入耳,营造美境。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件出示春景图及课题]

(春雨的色彩)

2、再来美美地读读。(生再次读题)

3、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春天的礼物,你们听![课件播放春雨的声音]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4、谁想学学?(指生读)

5、瞧——[课件出示春雨] 春雨又像什么呢?

(春雨像一根根头发。春雨像一根根针。春雨像线。)

6、是呀,春雨像针、像丝、还像春姑娘纺出的线,多美呀!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段。

生齐读师:(范读)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生再次齐读)

二、品读词句,感悟春雨的美。

1、真动听!瞧,连小鸟们也赶来了。[课件出示]它们在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拿好书,认真地听老师读第三到第五段。(师范读第三至第五段)

刚才你听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式:“()说:‘春雨是()。”

生答(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小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

2、咦!小鸟们怎么会这么说呢?再去读读课文第3到第5段。(生自由读课文3—5段)(一)理解小燕子的话

1、我们先来听听小燕子是怎么说的?[板贴小燕子](指名读第三段)

哦!你们看,小燕子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生:小燕子看到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

你能用上“落”字、“淋”字,真能干。

是呀!春雨沙沙,给大地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到处是绿草如茵,难怪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课件出示这段文字](生齐接读这一段)

2、小朋友们自己把小燕子的话再好好读读。(生自由练读小燕子的话)

3、这么美的句子,谁愿意来读读。(读第三段。)

多种形式读。

4、(师加词引读)小燕子自信地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生接着再次齐读)

真美!春雨听了小燕子的话,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板贴)

(二)理解麻雀的话

1、可麻雀却认为春雨是红色的,你们能从这图上帮麻雀找找理由吗?[出示课件]

(生:因为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比了。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

生:因为春雨落下来,桃花和杜鹃花都红了。)

2、满山遍野,一片火红,怪不得麻雀不服气地说:“不对,——”。(生齐接读第四段)

谁来当小麻雀读读?师引:“麻雀说:——”。(指名读小麻雀说的话)

谁能像他这样就读麻雀说得话。

指生读小麻雀的话。多次读。

3、说得多有道理,春雨听了麻雀的话,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

(三)理解小黄莺的话

1、听到这儿小黄莺的意见可大啦!它又是怎么说的呢?小朋友先好好练练,呆会儿我们来比一比。(生自由练读第5段)

2、练到这儿,谁觉得自己是读得最好的!(指名读第5段)

3、谁来和他比一比?(指名读第5段)

了不起!我为你翘起两只大拇指。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想读,那咱们男生和女生就来比一比吧!(男、女生赛读)

4、[课件出示]你们瞧,田野里到处是金黄色的,难怪小黄莺会有意见,连声说:——

生齐读第5段。

5、春雨听了小黄莺的话,下得——(接读)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

6、你们把课文读得那么好,想不想来演演。

你最喜欢谁,自己加上表情和动作去读读它说的话。(生自由练读、演)

指生表演。

四人小组演。(全班分角色读、演第三到第五段)

师: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生:(生接)欢了,沙沙沙,沙沙沙……

三、拓展“争论”,习得语言表达的经验。

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但把课文读好,还能把课文演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现在就带大家到春天的花园里诳诳。[播放课件]

师讲述:春天,百花盛开。你们瞧,春雨还落在了紫藤花、紫竹梅、白玉兰、白茶花、白牡丹、蝴蝶兰、六倍利、红玫瑰、郁金香、迎春花上。春雨真美,为大地披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

看到这一切,同学们,春雨在你们的眼里是什么颜色的呢?在另外的动物或小鸟的眼里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生创编春雨的色彩。

指生答

春雨是白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白玉兰上,玉兰花就变白了。

不对,不对。春雨是五颜六色的。你们看,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就红了。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淋在蝴蝶蓝上,蝴蝶蓝就蓝了。

春雨真了不起,大家需要它变成什么颜色,它就变成什么颜色,难怪小朋友说春雨是五颜六色的,说也说不完。[课件]

师:春雨听了小朋友的话,下得——

生:(接读)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

四、实践活动:

1、这节课,小朋友表现真出色!把老师带进了春天,欣赏了春雨美丽的色彩。今晚上如果谁还梦见春雨落在了哪儿,是什么颜色的,可别忘了把它画下来,再给大家、给老师说一说。

2、完成作业。

邓小平爷爷植树

教学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

1.播放《春天的故事》MTV,提问:这位老人是谁,你了解他吗?

2.教师:邓小平爷爷是我国的第二代领导人,在他的指引下中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出示图片) (植树)这是邓爷爷1985年3月12日植树节亲手栽种一棵小柏树时的照片。想知道邓爷爷是怎样种树的吗?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邓小平爷爷植树)。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边听边画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13个生字。

3.分组自学生字,汇报交流。

(1)小老师带读(有注音的词),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

(提示:看清声母读准“植zh、岁s、站zh、栽z,”看清韵母读准“龄ing、行ing”)

(2)开火车读。(有注音)

(3)集体读。(无注音)

(4)我会记一介绍记字方法,给自己创造的记字方法命名。

加—加:木+直→植自+心→息

换—换:爷—节那—邓多—岁

比一比:己—已红—经

(5)教师检测,生齐读识字卡片。

4.学生再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在做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师:1985年的植树节,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亲手种下一棵小柏树。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出示课件(图片):一棵苍翠茁壮的柏树。

师:同学们,这是一棵怎样的柏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小平树”,你知道为什么吗?

——指名读最后一段。

理解“亲手”,用“亲手”说一句话。

3.质疑问难

师:那么,邓小平爷爷是怎么植树的?他为什么这么做?你心中也许还有许多问题,请大家课后思考,还可以与伙伴讨论。

四、布置课堂作业,巩固字词

1.指导写“爷、节”。

观察,师范写,生练写,互相评价。

2.给生字扩词:大爷老爷少爷节日节目春节

3.抄写生字并组词。

4.完成巩固生字的作业。

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亲朋好友(qin qing)车站(zan zhan )

行动(xing xin )年龄(lin ling )

休息(xi xi )栽种(zai zhai )

5.了解植树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用生字、生词卡片复习认读字词。

把生字按结构分类(得到字卡的学生自动分为四组,其他同学观察纠正站错位置的人)

左右结构:邓植岭经站行扶

上下结构:节岁息亲

半包围结构:栽

独体字:已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了解植树节

1.小朋友们,植树还有一个节日叫植树节,你知道是哪一天吗?

2.谁能讲讲植树节是怎么来的?

三、研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1985年的植树节,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亲手栽下了一棵柏树,叫“小平树”。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出示):(1)邓小平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2)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要种这棵柏树?

1. 自读课文,找出写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自然段。(3——4)

2. 自读写邓小平爷爷怎样植树的段落,读后谈谈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3. 课件出示有关句子,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

⑴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

⑵邓爷爷挑选了一株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⑶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上前把树苗扶正。

4. 从邓爷爷植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仔细、专心)

5. 四人小组讨论:邓小平爷爷为什么种树?他是怎么想的?

四、布置课堂作业

了解学生掌握课文情况。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日子()的柏树()的笑容

2.指导写“我会写”的字:的、行、岁、亲

(1)照样子练习

例1:低——底(海底)爷——( ) 多——()

例2:(绿油油)的树苗()的笑容()的风景()的日子

例3:不停地(写)小心地()仔细地()笔直地()

(2)照样子,写一写

例: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已经长大了。

(1)我们已经。(2)已经。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首、眠、闻、处”这5个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能背诵古诗,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诗句,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诗句,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指名说)

2.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来赞美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量词练习:用来形容文章或诗歌的量词主要有“首/则/篇”,你能为它们对号入座吗?

两()古诗两()课文两()寓言两()歌

二、学习古诗《春晓》

(一)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春晓

2.理解课题的含义:晓,天刚亮的时候。本课指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

3.存疑: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朗读:指名读——评议,结合正音:(眠觉:多音字;处:多音字;闻:前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4.理解诗意:你读懂了哪句诗的意思?

逐句理解诗意:

春眠不觉晓——眠:睡觉;晓:天亮。春天的气候暖和,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处处闻啼鸟——闻:听;啼鸟:叫的鸟儿。——“到处听到欢叫着的鸟儿”,对吗?——应该说成是“到处都听到鸟儿的欢叫声。”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三)理解古诗,感受春晓

1.反复读古诗,你觉得春天的早晨怎么样?你是从哪句诗中感受到的?

2.交流评议:

预设1:春天的早晨很舒服。(板书:舒服)

依据:春眠不觉晓(春天的气候暖和,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朗读,读出很温暖舒服的感觉。

预设2:春天的早晨很热闹。(板书:热闹)

依据:处处闻啼鸟(闻:听到。听到外面到处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

想象:鸟儿们欢叫着在唱什么歌呢?(赞美春天,享受春天的歌)(聆听《苗岭的早晨》)

小结:春天的早晨是热闹的,更是欢快的。(板书:欢快)

朗读,读出热闹欢快的感觉。

预设3:春天的早晨是让人怜惜的。

依据:“花落知多少”: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教师小结:所以,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春色。

3.总结诗意:春天的早晨是温暖而惬意的,春天的早晨是热闹而欢腾的,春天的早晨是充满了鸟语花香的,一夜风雨声,提示我们,春天的景色虽然美好,但也应时时珍惜。

4.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注意节奏和重音: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拓展古诗:春天是充满了鸟语花香的,还有一首诗也是描写春天的鸟语花香的。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从哪句诗中听到了鸟语?闻到了花香?

——跟老师吟读,直至会背。

三、指导书写

1.指导观察:

“古”字横要长而凸;

“声”字上为“士”字,不是“土”字,应写得上横长、下横短;

“多”字上下两部分一样,但要注意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写成一左一右,或上下相等;

“处”字是半包围结构,要强调“包住”——把捺拖长;

“知”字中,口在右边偏下,不能写得太高;

“忙”字左边“竖心”的竖要写得垂直且稍长。

2.学生书写。

板书设计:

春晓

春眠/不觉晓,舒服

处处/闻啼鸟。热闹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令人怜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居”、“村”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诗句,感受而又富有生机的春天。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诗句,感受而又富有生机的春天。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春晓》。

2.你从诗中感受到春天是怎么样的?

二、学习古诗《村居》

(一)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村、醉、散”的声母

2.指名读,齐读。

3.你能读懂古诗的意思吗?

逐句理解诗句:

草长莺飞二月花——早春二月,草儿发了芽儿,黄莺唱起了歌,

拂堤杨柳醉春烟——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儿童散学归来早——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4.补充对纸鸢的了解:

出示谜面: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这是什么? 风筝 (指名说) 补充说明:风筝源于我国,又名风鸢、纸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鲁班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算是风筝之祖了。五代时李邺在宫中,以线放风筝为游戏,并在鸢头上挂竹哨,当风筝升空,风吹竹哨,发出动听的筝鸣,“风筝”一名便由此而来。

5.连起来说说古诗的意思。

(二)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导入研究主题:昨天我们从《春晓》中感受了春天,今天,我们继续从《村居》中去感受春天。《村居》这首古诗,让你感受到“春天是怎样的呢?”

板书:春天是

2.自由反复地读诗。

3.交流评议:

预设1:春天是美丽的。

依据:草长,莺飞,杨柳低垂,春波荡漾,景色美不胜收。(欣赏图片)

想象:你还看到过春天怎样的美丽景色?

感情朗读,读出春天美丽的景色。

预设2:春天是充满生机的。

依据:草长莺飞拂堤杨柳儿童放纸鸢

——拓展:古诗《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小结:春天给万物带来了生机。齐背古诗。

——回顾上节课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中“自在娇莺恰恰啼”

预设3:春天是快乐无穷的

依据:忙趁东风放纸鸢

——想象:小朋友们放风筝,那会是个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朗读,读出快乐、活跃的感情。

预设4……

4.小结: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三)读诗想画画,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三、整理复习生字

1.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方法复习识记生字。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闪—问—间—闻

屋—居醒—醉亲—童外—处

2.读词语:

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处长见闻乡村居住大醉烟花童话散步

四、扩展活动

1.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写下了不少咏春的诗句,老师摘录了几句,你们想读吗?(出示诗句,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练习背诵。)推荐朗读的诗句:(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2.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板书设计: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美丽

拂堤杨柳/醉春烟。充满生机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快乐无穷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挤”等七个生字。

2、正确地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地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简单地了解短文意思。

5、口语交际训练

第一课时

㈠情境导入:

(出示挂图):春天来到了。你们看,花园里的花多美呀!瞧,花园里来了几个字宝宝,你认识他们吗?

㈡我会认

1、出示生字卡片:

哥--歌直--植

星--醒古--故底--低

丁--灯鸟--鸣

我们来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自由读字)

2、小组交流: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些字,你有什么新发现?

3、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字方法。

4、出示小黑板:

平--评(评论)油--邮(邮局)

方--访(访问)桥--轿(轿车)

齐--挤(挤满)线--钱(花钱)

按照刚才发现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来认识这些生字,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得又快又好。

5、小组学习:互相认读生字、记忆生字。

6、抽读生字卡片,说说怎么记这个生字。

㈢展示台

1、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每天都能认识新的汉字朋友呢!

2、小组内互相传看作业本,识记同学的名字。

3、你想认识谁的名字,就下座位去向他请教吧!

第二课时

㈠我会读。(复习导入)

1、过渡: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们来读几个描写春天的词语。

2、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

3、抽读词语卡片(正音)。

4、扩展练习: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㈡我会写

1、过渡:我们已经会写很多字了。我们知道字可以组成词,词可以组成句子。现在我们来写两个句子吧!

2、看看谁最先知道我们要写什么句子(学生读拼音)。

3、教师范写“春”字。(提醒学生要按田字格的位置写)

4、比一比,哪个同学写的句子最漂亮?(学生书写)

5、小组互相评议,推荐写的好的同学在展示台展示。

㈢读读背背

1、过渡:春天,花园里的花开了,果树上的花也开了,到了秋天,还会结果子呢!

2、学生自由朗读《花园果园》。

3、小组互相读短文(正音)。

4、小组互相交流短文写的是什么。

5、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把短文背会。

6、给能背的小朋友配乐、配画面背诵。

第三课时

㈠出示挂图,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风拂面

柳绿花红百花盛开万物复苏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揭题: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吧!(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题。)

㈡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1:“说春天”

A、播放磁带—春姑娘的话:“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春姑娘。听说大家都很喜欢我,能不能讲一讲和我有关的故事、背一背和我有关的古诗、课文呢?”

B、学生下座位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

C、指名说、背、评议。

D、说说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

2、创设情境2:“找春天”

A、播放磁带—春姑娘的话:“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快和小伙伴们说一说吧!”

B、分小组交流。

C、指名说、评议。

3、创设情境3:“赞美春天”

A、既然大家都找到了春天,想不想用我们动听的歌声、五彩的画笔来表现它、赞美它?

B、自由组合成“创意组”、“演艺组”和“剪贴组”。

C、明确要求:

◆请创意组的同学画一画春天的图画,并写上描写春天的句子。

◆请演艺组的同学加上动作,歌唱春天。

◆请剪贴组的同学根据收集的图片合作贴出一本春天的画册,可以配上诗句或课文。

◆根据三个组的内容,准备几个问题向对方提出。

D、三个组依次上台展示介绍,接受对方组的提问并回答(说说自己的画和剪贴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这么画、贴,唱的歌里有些什么)。

㈢总结

1、播放磁带—春姑娘的话:“我真高兴你们送给我这么多美丽的图画、好听的歌曲、还有那么动人的故事,谢谢!”

2、教师谈话:是啊,春姑娘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春天吧!

3、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大家齐唱。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答题方法: 自然环境:1.写什么内容;2.渲染了什么气氛,什么氛围;3.烘托了人物什么性格,什么心理。如:在文中答:(1)是景物描写(2)美好的景物渲染出一家人和睦美好的氛围。插叙的作用: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使文章叙事更完整,使文章脉络更清晰结构更紧凑!第一课散步作者:莫怀威 1.能不能把第三自然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换成“度过”?为什么?答:(1)不行(2)因为“熬“在文中是”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强调母亲过冬不容易,而”度过“仅指时间上的过去,不能体现”忍受“。 2.“我“为什么一定要要母亲去散步? 答: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我”很会替母亲着想,如果把母亲一个人冷落在家,母亲会孤独寂寞,这儿写出了母子间浓浓的亲情。 3.人物性格: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 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着句话的理解。 回答1:老人家和儿女,就是“我“和妻子的整个世界,他们吧照顾老人,呵护儿女这个重担背负起来,用最认真的态度.最稳健的步伐走在这生命历程中,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强烈的

责任感。 回答2:每个家庭都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几代人组成的。中年人以他们强烈的责任感挑起了家庭的两头重担,一个个家庭完整和谐.幸福美好,而整个世界也是有一个个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和睦美好才能使整个世界更和睦,人类的生命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第二课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1.文章几次写到秋天? 答:文章两次写秋天,一次是在母亲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秋天是背景的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2.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3.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答: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我”也走出了人生低谷,乐观生活。 4.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答: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忍耐.理解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5.“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 么? 答;可以看出,母亲喜欢花,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可为了“我”,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养花。 6.在痛苦的弥留之际,母亲心里只惦记着儿女。 7.“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分析这句话。

小学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 窃读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 染。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第一课时直奔“窃读”.整体感知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小黑板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还要时常忍受腿酸脚麻、饥肠辘辘之苦)c.相机指导朗读.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麻,

部编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 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易读错的字 脑袋(dɑi) 捕(bǔ)食披(pī)着一晒(shài) 坏(huài)事 傍(bànɡ)晚奔(bēn)跑淹没(mò) 冲毁(huǐ) 猜猜(cɑi) 如(rú)果四海为(wéi)家带刺(cì) 炸(zhà)开观察(chá) 知识(shi) 粗(cū)心得(dé)不到 二、易写错的字 就:右边没有一撇; 宽:第三笔是横钩; 跳:足字旁的第六笔是竖,第七笔是提; 极:木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及先写丿; 给:第三笔是提;更:第六笔撇要穿过日; 知:第五笔是点。 三、会写词语 两条就是哪里宽嘴头顶肚皮 孩子一跳变成极小一片傍晚 海洋工作给你带来办法如果 有脚它们娃娃她们皮毛更有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快活—快乐捕食—觅食连忙—赶忙摆动—晃动天天—每天灾害—灾难平常—平时奔跑—奔驰温和—温顺如果—假如办法—方法出发—启程七、反义词 小—大长—短宽—窄快活—烦恼低头—抬头雪白—乌黑温和—暴躁

发动—终止帮助—干扰粗心—细心 离开—回来告别—重逢 八、词语搭配 (大大)的脑袋(灰色)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粗心)的小朋友 (轻轻)地吹过(快活)地游来游去 九、词语归类 1.AABB 式的词语:拖拖拉拉鬼鬼祟祟慌慌张张吞吞吐吐纷纷扰扰原原本本平平安安高高兴兴 2.描写春天的词语:风和日暖春回大地万紫千红春暖花开春风雨露姹紫嫣红春光如海春和景明和风细雨春意盎然万象更新 十、句子积累 1、拟人句: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这是对小蝌蚪外貌的描写) (2)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诉妈妈,四海为家。 2、比喻句: (1)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2)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3、疑问句: (1)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 想诱yòu 惑喧xuān 腾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幻想(shùn)瞬间(níng)凝成 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 1.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 泣纳罕hǎn 峭qìao 壁目眩xuàn 颤chàn 抖闷mēn 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诫瘦骨(lín xún)嶙峋 小心(yìyì)翼翼(sǒng)耸立 3.解词。 (1)纳罕:惊奇,诧异。 (2)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3课生命生命】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 地糟蹋zāo tà庸碌lù 小憩qì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骚扰(gū)辜负 3.解词。 (1)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命题:城关小学钟萍萍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 (经过了这一段在学习中的努力,现在就请你在这张试卷上摘取你的丰硕的果实吧!不管你的果实是甜还是苦,都不要灰心,只要努力了你就是优秀的!) 一、基础知识。(35分) 1、根据拼音,正确、工整地写出词语。(5分) fèng xì fèi téng lǒng zhào huī fù zhào yào ( ) ( ) ( ) ( ) ( ) 2、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闷雷(mēn mèn) 踮着脚(diǎn diān) 号叫(háo hào) 兴奋(xīng xìng) 不可计数(shǔ shù) 答应(yīng yìng)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一个词写一句话。(4分) 若( )若现漫天( )地齐头并( ) 横( )江面风平( )静水天相( ) () 5、我会选词填空。(2分) 幽静寂静 (1)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2)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 6、句子万花筒。(8分) (1)池塘里的菏叶在微风中摇动着。。(把句子写得更有情趣些) (2)在教室里专心听教师讲课。(修改病句。) (3)纪昌勤学苦练。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用上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中国队打败了日本队荣获冠军 (给下面的文字加上不同的标点符号,使其成为不同意思的两句话) 7、课本精彩回放。(10分) (1)写两幅你喜欢的对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我知道了天下奇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国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绚丽多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600字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600字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600字: 如果我说我是一个很大胆,有时兴高采烈,有时闷闷不乐,有时很幼稚,有是又很成熟的女孩,你信吗?是的,我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女生。 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去“郊游”。说是去“郊游”,其实就是去拔我们学校旁的马路旁边的野草。同学们去的时候还挺高兴的,但是到了那里之后,却连草都不敢碰了。因为那绿油油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草下面,居然有青蛙、老鼠、虫子、蛐蛐儿……这一下可把我给乐坏了,因为我平常最喜欢和这些小动物打交道了。“啊!有蛇!”我一听立马就跑了过去。“蛇在哪儿呢?”同学们都指着我的脚下。我一把就抓起了同学们口中的“蛇”,仔细一看,其实就是一根比较像蛇的绳子。失望的我把那条“蛇”给扔掉了。那一天上午,在同学们的尖叫声中,我又交到了几位“可爱”的朋友。 “哈哈哈!”同学们又被老师给逗笑了,这是经常的事。老师经常逗得同学们开怀大笑。唯独我,看起来一脸悲伤,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该难过的时候我又不会难过。比如,买东西买贵了,比别人买的贵好几元钱,我就不会囧着脸,我只会想着下次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比别人便宜几元钱,准备和这家店的老板来一场激烈的“斗争”吧! 知道我看电视追喜欢看什么吗?我最喜欢看动画片了!《蔷薇少女》、《守护甜心》、《变身偶像公主》都是我的最爱。你一定吓了一跳吧,一个初中生居然爱看五、六岁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其实,有时我也会注意一下新闻。最近我就比较关注关于钓鱼岛的新闻。说起这来我也挺气愤的,日本居然想用20.5亿元钱买中国的钓鱼岛,那样的话,中国人每人捐出0.13元就可以买下整个日本。日本真疯狂! 这就是我,一个精灵古怪的女孩。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600字:这就是我作文 大家好!我是刘千惠,已经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自己。 有一个女孩,留着一头长发,浓密的眉毛下面有一双小小的双眼皮眼睛,鼻子是扁扁的,嘴巴挺小,个子不高,在我的脸上还“住”着几颗“小黑点点”,偶尔还会冒出几个痘痘,这就是我啦。 我是一个爱笑的女孩,哪里有我,哪里就有笑声,常常是“哈哈哈哈”的,不过不是微笑,而是大笑。大笑的人不需要任何的装饰,笑一笑十年少嘛,所以我常常把开朗的笑声传递给身边的人。而且我一笑,两颗大大的门牙就跟着露了出来,不过没关系,我倒很是喜欢呢。 我爱幻想,因为在幻想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在那个世界里,所有人都是快乐而又幸福的,没有伤病,没有苦难,没有坏人,爸爸妈妈总说我的想法太过天真,可我依然坚信着幻想有一天也能变成现实。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春天里的发现”是建立在一年级下册“春天”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对春天的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春天、观察春天、想象春天,甚至能画春天、唱春天、说春天、写春天等等。 内容:导语,《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和《语文园地一》。认识47个生字,书写39个汉字。 教学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书写39个汉字。 2、要引导学生多读,读出感情。在反复的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做到朗读与感悟相交融。 3、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的机会。 4、引领学生走进春天的大课堂,唱一唱春天的歌,画一画春天的美景,诵一诵春天的诗文。 重点难点 1、认识47个生字,书写39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要求背诵的诗文。 课时安排 《找春天》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笋芽儿》2课时 《小鹿的玫瑰花》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1、找春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形声字认识“躲、符”、熟字加偏旁认识“触、鹊、羞”熟字换偏旁认识“遮、掩探嫩”,通过观察、范写、互评等方式会写“脱、冻、溪、棉、探”5个左右结构的字。 2.通过组内互读、展示交流等方式读通、读准难读的词语和长句子。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过程中体验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学习所得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认识“羞、遮、掩、躲、探、嫩、符、触、鹊”会写“脱、冻、溪、棉、探”。 2、注意“溪”“探”字的写法、“遮”、“触”的读音。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 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描写春天的词语。) 预设:柳绿花红、万物复苏、春回大地 2.是的,春来了,春来了,他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 组长组织学习: 合作要求 1.读通课文:小组内分工读文,并汇报圈出的生字新词。其他同学听音、正音。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沁园春长沙 【课文简介】 《沁园春长沙》选自《 * 诗词集》,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字音】 沁(q ǐn) 园春百舸 (g ě) 峥(zh ēng) 嵘寥廓 (ku ò) 挥斥方遒 (qi ú)漫(màn) 江携(xi é) 来浪遏 ( è) 飞舟 【多音字】 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汗水可汗遒劲劲头 【相近字】 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 【字词解释】 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 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粪土:把视为粪土, 意动用法。 中流:江心水深急流的地方。 【近义词辨析】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 意气用事。 义气:因为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寥廓: ( 天空 ) 高远空旷。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遏制:制止,控制 ( 一般只能是一定水准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 新诗:五四前后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来说,用白话 写诗,摆脱古典诗歌严整格律的束缚,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 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 来分,有小令 (58 字以内 ) 、中调 (59-90 字) 和长调 (91 字以上 ) 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佳句欣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第一单元

识字1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1 柳树醒了 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 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哟,软了。 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梢啊,绿了。 春燕跟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小柳絮呀,飞了。 柳树跟孩子们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长高了…… 4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 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 春眠不觉晓,草长莺飞二月天, 处处闻啼鸟。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儿童散学归来早, 花落知多少。忙趁东风放纸鸢。

2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田野里,一群小鸟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 麻雀说:“不对,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 3 邓小平爷爷植树 1985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这天,万里无云,春风拂面。在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里,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 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春》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春》: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春》一文作者用诗的笔调,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多角度(视、听、嗅、味)、多层次地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字音字形:酝酿(yùn niàng)巢(cháo)喉(hóu)咙宛(wǎn)转应和(hé)嘹(liáo)亮黄晕(yùn)撑(chēng)蓑笠(suōlì)抖擞(sǒu)胳膊(gēbo) 词义: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润泽. 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有“趁时机、凑热闹”的意思.

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也比喻作准备工作.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这个意思现在写作“婉转”. 黄晕:昏黄不明亮.晕,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也指光影或色彩周围模糊的部分. 烘托:中国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墨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这里是“衬托”的意思. 舒活:舒展,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花树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招展,迎风摆动. 应:读yīng时,可组“应当、应许、应有尽有”等词.读yìng 时,可组“呼应、反应、有求必应、随机应变、应接不暇”等词.文首:“盼望着,盼望着”——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期待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专项识字,编排了四篇课文——《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作为识字的语言材料。从内容上看,四篇课文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有大自然、 姓氏、小动物;从形式上看,有词串、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此阶段学生的语感特点。 《春夏秋冬》通过情境图描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特点和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在识字的 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姓氏歌》这首小儿歌为学生列举了常见的姓氏,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中国 姓氏文化的趣味,知道姓名也能帮助识字,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小青蛙》以儿歌的方式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 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猜字谜》编排了两则简单有趣的字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 趣,初步掌握猜字谜的基本方法。 “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是听故事和讲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倾听理解故事 内容,并能够以洪亮的声音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语文园地一”安排了“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几个部分,通过形式多样的识字写字、阅读、积累等活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 力、书写能力和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初步感受到了识 字的乐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安排了四篇识字课文,进 一步鼓励学生拓展识字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对于 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识 字效率。但是由于受到知识和思维水平的限制,他们掌握的识字方法有限,难以对识字保持 持久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 创设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鼓励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读文,并采用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教学手段在指导识字中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同时要结合课文 插图、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在识字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单元51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8个汉字,积累相关词语,进一步养成良好 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词串、儿歌,背诵《姓氏歌》。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表示一年四季的季节名词,了解常见的姓氏.初步认识字谜这种 文字现象。 4.初步了解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5.初步认识26个字母,读准音,区分形。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读文,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姓氏儿歌、表示天气的词语等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 4.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口,语表 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计划 高一年级上学期 一、需要完成人教版教科书必修一、必修二语文课本共八个单元阅读欣赏,八个表达交流,六部分梳 [ 长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意象的分析; 2.体验并理解诗歌中诗人所抒发思想感情,如《沁园春·长沙》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恋情,《再别康桥》的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赤子之情,《错误》中的怨情。 [教学时数] 9课时 说明:《沁园春·长沙》2课时、《雨巷》《再别康桥》共3课时、《大堰河——我的保姆》各2课时,余下2课时可以作教学过程中的机动时间,主要用于包括问题探究时间超量,举办诗歌朗诵会等的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1、使用多媒体,用以播放诗朗诵的课件。 2、以朗读为主,兼以必要的交流、讨论。 3、达标检测方式:一课一检测与单元检测相结合 [备课参考] 诗歌可以言情,可以言志,还可以言理。古今中外的诗歌,尽管民族心理结构、诗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经历等存在着差异,但以诗歌抒写自己心灵的秘密和思想感悟等方面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而诗歌的教学,一方面应当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一方面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感受诗人的情感,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 诗歌是诗人情感与心志的表达,但又多不是直接抒发出来,经常是通过意象来体现。因而指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象是诗歌学习的基础。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意象,也称之为意境,是文学作 / 求的这个爱情则是一种纯真、纯情的爱情,惆怅而又伤感。此外,这首诗通过反复的手法来深化意境,抒发感情,极易与读者产生共鸣,这是我们学习中应当注意的。 诗歌的学习,主要是加强诗歌的朗诵,以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感;从意象入手,分析诗人情感的表达。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7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一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评价得分 积累运用(46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14分) 1.寒霜被阳光zhēnɡ rónɡ了,连游丝样的痕迹都未留下。 2.菊花如果不在风雨中经过 yì fān duàn liàn ,就不会显示出bó bó shēnɡ jī。 3.一遇到 kuánɡ fēnɡ bào yǔ,我们就得全家 动员,把院子里的花搬到屋里。 二、下面各组音节中,有一个音节错误的一项是()(4分) A.弓缴[ɡōnɡ zhuó]辩斗[biàn dòu]沧凉[cānɡ liánɡ] B.挪移[núo yí]徘徊[pái huái]伶俐[línɡlì] C.泪潸潸[lèi shān shān]赤裸裸[chì luǒ luǒ]窈窕[yǎo tiǎo] 三、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 A.学弈宏鹄探汤专心致致 B.空虚遮挽薄雾一去不反 C.莫名其妙无缘无故语重心长一如既往 D.萦绕歉疚肩甲扭扣 四、下面文言文朗读停顿及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伯牙/善(喜欢)鼓琴,钟子期/善(喜欢)听。 B.使/弈秋/诲(后悔)/二人弈。 C.我以(认为)日始出时/去(距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五、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是我们从《匆匆》一文中获得的启示。下面句中横线上填的依次是()(4分) 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__________________;时间在作家笔墨的流淌中,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在冰川悄悄的融化中,__________________。 A.汇成了浩瀚的江海 B.结成了金黄的稻穗 C.写成了锦绣文章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心木》一文的作者是着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日积月累。(10分) 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__________________,会锻 炼出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韩愈《师说》里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无须不懂装懂;“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实践才能出真知;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是《左传》中的一句 名言,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一气呵成。 阅读感悟(24分) 八、课文精彩回顾。(11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文段中的第一句话是一个_____句,起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4分) 2.文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 案 人教版初一语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卷面分:4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 注音写字:(8分) 痴想()隐秘()喧téng()盘虬卧龙() 训诫()耸立()迂回()仙露qióng ()浆 lín峋()卑微()宽shù( ) 伶仃() zhù立()瞬间() huò泣()鹤lì( )云端 2.原填空。(5分) (1)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又怎样的心啊!”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 (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故时有物外之趣。 3. 解释言字词:(4分)

(1)项为之强()(2)以丛草为林() (3)兴正浓()(4)方出神() 4.写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3分)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2)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3)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5.对作者及主旨,叙述错误的是:()(2分) A.《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作者是英国作家莫顿•亨特。 . 《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作者是当代女作家宗璞。 D.《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1 消息二则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五部分,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 在的生活。 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

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3.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第1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 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 而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哪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 生答:新闻、消息、通讯。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 二、资料助读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著有《毛泽东选集》。 文体知识: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附标准答案

单元测试(一)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D)(3分) A.酝酿.(liáng)黄晕.(yùn) 发髻.(jì) 碣.石(jié) B.棱.镜(líng) 粗犷.(guǎng)嘹.亮(liáo) 贮.蓄(zhù) C.卖弄.(lòng) 池畦.(qí) 莅.临(lì) 草垛.(duǒ) D.花苞.(bāo) 竦.峙(sǒng)窠巢.(cháo) 静谧.(mì) (解析:A项“酝酿”的“酿”读作“niànɡ”,B项“棱镜”的“棱”读作“léng”,“卖弄”的“弄”读作“nònɡ”,“草垛”的“垛”读作“duò”。) 2.找出句中错别字并改正。(3分) (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轻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轻—清) (2)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带着笠的。(带—戴)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茏着一层薄烟。(茏—笼)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C)(3分) A.森林公园里到处都是呼朋引伴 ....的游人。 B.他说话这样的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 .... C.夏天的雨总是淅淅沥沥 ....下一阵,让人觉得酣畅极了。 D.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花枝招展 ....的女人,笑语盈盈而不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3分) A.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 B.据介绍,这次公车改革将涉及近5000多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 C.亚航QZ8501客机失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马航MH370失联航班的追忆。 D.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 (解析:A项语序混乱,应将“许多”放到“灿烂辉煌”之前;B前后句意矛盾,删掉“近”或者“多”;D项否定不当,删掉“不”。) 5.根据上下文提示默写。(4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下面这段话的语序被打乱了,调整后语序正确的一项是(B)(3分) ①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17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3)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5),江春入旧年。 (6)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7)《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1)风qīng qiāo qiāo________的,草软绵绵的。 (2)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________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 ________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ùn________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3.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错误的是( ) (3分) A.小明变化了早晨睡懒觉的习惯.(把“变化”改为“改变”) B.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删掉“当”和“时”) C.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把“厚厚的”调到“放着”后) D.我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图.(把“一幅”和“很大的”颠倒过来) 二、阅读与理解(43分) (一)阅读《春》中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20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3分) 5、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3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6、“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4分) 7、“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8、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3分) A、描写质地的: B、描写色泽的: C、描写生长旺盛的: 9、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请摘抄下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3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大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0、给这段话写一个标题。(2分) 11、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4分) 12、赏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3分) 13、本语段中“秀气”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0分)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人教版一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年人教版一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作者:————————————————————————————————日期:

积累运用(77分) 一、我w ǒ 会hu ì 连li án 。(6分) 五朵花 八个人 四头牛 七只蝴蝶 六个苹果 三只鸡 二、照zh ào 样y àn ɡ 子z ǐ 看k àn 图t ú 猜c āi 字z ì,填ti án 一yi 填ti án 。(9分)

三、照zh ào 样y àn ɡ 子z ǐ,说shu ō 一yi 说shu ō。(6分) 例: 四、下xi à 面mi àn 的de 汉h àn 字z ì 你n ǐ 认r èn 识sh í 吗m ɑ?用y òn ɡ 线xi àn 把b ǎ 字z ì 和h é 图t ú 连li án 起q ǐ 来l ái 。(8分)

五、哪n ǎ 两li ǎn ɡ 个ɡè 生sh ēn ɡ 字z ì 是sh ì 好h ǎo 朋p én ɡ 友you ?连li án 一yi 连li án 。(10分) 六、读d ú 一yi 读d ú,填ti án 一yi 填ti án 。(15分) 1. 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共_____画,组词( )。 2. 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共_____画,组词( )。 3. 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共_____画,组词( )。 4. 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画是_____,组词(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