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性肿瘤易感基因筛查

遗传性肿瘤易感基因筛查

遗传性肿瘤易感基因筛查
遗传性肿瘤易感基因筛查

项目简介

据医学统计显示,肿瘤的发生并不是随机的,乳腺癌、黑色素瘤、结肠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大肠癌、胃癌等多种癌症都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性,其中有5%-10%的肿瘤具有明确的遗传性。如果家族近亲中有两人以上患有癌症,那么其余家族成员罹患癌症的风险是比较高的。通过基因测序可以有效地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的致病突变,从而预知特定肿瘤发生的风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

技术优势

1、检测全面: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及重复。可以选择一次性筛查多达十六种遗传性肿瘤,涉及到一百多个基因,性价比高;

2、准确性高:运用芯片捕获技术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准确性高达99%;

3、专业性强:完善的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数据库;

4、检测时间短:实现检测及数据分析自动化,效率高。

检测项目

1.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1995年全世界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每年人数都在上升,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死亡率是110万/年,发病率是120万/年。而女性患肺癌的发生率尤其有上升的趋势。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另外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肺癌的基本类型包括两种:

非小细胞型肺癌: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与小细胞癌相比其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敉的80-85%。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的一个未分化癌分型,在肺癌中所占的比例约20~25%,小细胞肺癌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大多数小细胞肺癌诊断时已为广泛期,局限期最多占1/3。

肺癌易感基因:KRAS、EGFR等

2.肝癌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位居第二的癌症“杀手”,常见于中年男性。肝癌的主要原因是乙型肝炎,由于肝炎的垂直传播以及相同的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肝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肝癌尤其重要,可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

肝癌易感基因:ESR1、UBE4B、KIF1B、PGD等

3.宫颈癌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多万女性死于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则属于常见多发的妇科肿瘤,排行榜首。我国每年新发现的病例为13.15万,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回顾调查,我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宫颈癌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HPV 病毒可直接通过皮肤接触传播,有十几年的潜伏期,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宫颈癌可防可测,按时进行宫颈癌筛查就能有效避免不幸发生。

4.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发于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约占60%。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死亡中,结直肠癌患者在男性占第五位,女性占第六位。近二十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同时,其发病年龄趋向老龄化。发病多在60~70岁,50岁以下不到20%。男女之比为2-3:1。由于遗传因素引发的结肠癌约占结肠癌总数的15%,经基因检测事先预知是否存在易感基因突变,对预防遗传性结肠癌具有重要意义。

5.卵巢癌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三位。但因卵巢癌致死者,却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对妇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大量研究表明,卵巢癌家族史是卵巢癌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约20-25%卵巢癌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有癌瘤患者。在卵巢癌患者中大约有5%~10%属遗传因素导致的卵巢癌,大多数遗传性卵巢癌与胚胎时期发生突变有关,携带突变基因的妇女,一生当中患卵巢癌的风险为高于正常妇女2~4倍。

卵巢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可能与年龄、生育、血型、精神因素及环境等有关。卵巢癌有起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及早了解患病风险,早发现早治疗。

6.膀胱癌

膀胱癌是指原发于膀胱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最常见的膀胱癌细胞来自膀胱内面黏膜表皮,正式名称为移行上皮细胞癌(TCC)。罹患膀胱癌最主要的危险因子是来自基因的影响,另外吸烟、长期接触某种染料(含苯胺成份)、汽油或其他化学物质者也有较高的风险。膀胱癌多发于中年人,以男性为多见,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易被误诊,如能早期发现,经积极治疗后生存期相对较长。基因检测预测发病风险早期预防。

7.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随年龄而增长,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欧美地区较高。据报道仅次于肺癌,在男性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我国以前发病率较低,但由于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前列腺癌的病因尚未查明,可能与遗传、环境、性激素等有关。

通过基因检测预测患病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就可以做到真正的早发现、早治疗。

8.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根据研究,约有5~10%的乳腺癌来自遗传,而这些家族性乳癌患者,约半数在40岁前就发现罹患乳癌,而一般女性在四十岁前罹患乳癌的几率只有5%,这些家族性乳癌患者罹患乳癌之平均年齡比一般妇女提早约十年。乳腺癌是乳房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增生失控,由于癌细胞的生物行为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无序、无限制的恶性增生,通过基因检测了解患乳腺癌的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就可以做到真正的早发现、早治疗。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CYP基因家族等

9.肾癌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肾腺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但以上、下极为多见,少数侵及全肾;左、右肾发病机会均等,双侧病变占1%~2%。肾癌的病因未明,但有资料显示其发病与吸烟、解热镇痛药物、激素、病毒、射线、咖啡、镉、钍等有关;另有些职业如石油、皮革、石棉等产业工人患病率高。

10.胃癌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胃癌死亡率为25.2/10万(男性:32.8/10 万,女性:17.0/10 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3.2%,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某些家庭中胃癌发病率较高。胃癌患者亲属的胃癌发病率高出于正常人四倍。

在胃的恶性肿瘤中,腺癌占95%这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乃至名列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之前茅。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以免延误诊治。通过基因检测可了解患病风险及早预防。

胃癌易感基因:TSG101、CYP1A1等

11.胰腺癌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多发生于胰头部。腹痛及无痛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吸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发病率相对增高,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国,胰腺癌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胰腺癌的发病原因中,遗传因素占了很大比重,研究发现,至少10%的胰腺癌患者被认为有家族性遗传因素。

胰腺癌易感基因:P16、STK11、LKB1等

12.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局限于食管的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在发病初期并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或无任何症状。有的病人可能有一些隐伏性的或者非特异性的症状,如胸骨后不适、消化不良或一过性的吞咽不畅,或者由于肿瘤引起食管的局部痉挛,病人可以表现为定期的或周期性的食管梗阻症状。

食管癌易感基因:P53基因Arg72Pro位点、MDM2基因T309G位点等

医学检测

第13章 肿瘤遗传学

第十二章肿瘤遗传学 恶性肿瘤是一种体细胞遗传病,为相关基因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的结果。这些基因参与控制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凋亡过程、抑制细胞增殖或修复基因损伤。遗传性恶性肿瘤中基因的种系突变(germ line mutation)起主要作用。肿瘤的遗传基础十分复杂,因为突变基因的不同组合可发生相同类型的肿瘤。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一些基因的突变具有普遍性,而另外一些基因突变只限于某种特定类型的肿瘤细胞。 本章首先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介绍了染色体异常与肿瘤的关系,然后讨论了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和作用,并论述了肿瘤发生的遗传学理论,最后介绍了遗传性恶性肿瘤综合征。 一、基本纲要 1.掌握肿瘤细胞的克隆演进、Ph染色体的意义;癌基因、原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二次突变假说、细胞癌基因、杂合性缺失和标记染色体等概念; 2.掌握癌基因激活的机制; 3.掌握恶性肿瘤发生的遗传学理论; 4.熟悉恶性肿瘤的多步骤发生,基因杂合性丢失与恶性肿瘤发生等; 5.了解临床上常见的遗传型恶性肿瘤。 二、习题 (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 1.以下哪个是对Ph染色体的正确描述: A.22q+ B.22q- C.9q+ D.9q- E.der(22)t(9;22)(q34;q11) 2.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致病基因为: A.ras B.rb C.p21 D.MTS1 E.NM23

3.下列哪个基因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A.ras B.rb C.p21 D.MTS1 E.NM23 4.下列哪种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标志染色体: A.13q14- B.5p- C.22q- D.t(8;14) E.17q+ 5.存在于正常细胞中,在适当环境下被激活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是:A.癌基因 B.抑癌基因 C.原癌基因 D.抗癌基因 E.隐性癌基因 6.Knudson提出的“二次突变假说”中,非遗传性肿瘤的第一次突变发生在: A.精子 B.卵细胞 C.受精卵 D.体细胞 E.生殖母细胞 7.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属于______的肿瘤。 A. 多基因遗传 B. 染色体畸变引起 C. 遗传综合征 D. 遗传易感性 E. 单基因遗传 8.Bloom综合征(BS)属于______。 A. 单基因遗传 B. 多基因遗传 C. 染色体畸变引起 D. 遗传易感性 E. 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9.视网膜母细胞瘤属于______的肿瘤。 A. 单基因遗传 B. 多基因遗传 C. 染色体畸变引起 D. 遗传易感性 E. 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10.共剂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AT)属于______。 A. 单基因遗传 B. 多基因遗传 C. 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D. 遗传易感性 E. 染色体畸变引起 11.肾母细胞瘤属于______的肿瘤。 A. 染色体畸变引起 B. 遗传易感性 C. 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D. 多基因遗传 E. 单基因遗传 12.着色性干皮病(XP)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AR遗传病,发病率为1/250000。XP 属于______。 A. 多基因遗传 B. 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C. 遗传易感性 D. 染色体畸变引起 E. 单基因遗传

肥胖症易感基因_FTO的研究进展_杨曦

第23卷 第5期2011年5月V ol. 23, No. 5May, 2011 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4-0374(2011)05-0459-06 肥胖症易感基因——FTO 的研究进展 杨 曦,沈沭彤,郭 军*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南京 210029) 摘 要: FTO (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是肥胖症易感基因,表达于人体各组织,且在下丘脑中高表达。它能编码核酸去甲基化酶,通过去甲基化作用影响其他相关基因表达。FTO 的基因多态性与体重指数(BMI )及肥胖症密切相关。FTO 能够影响能量摄入及能量消耗,并通过多种途径诱导人群中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生,而FTO 失活的小鼠能够避免肥胖发生。主要综述了FTO 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等疾病易感性的相关性、FTO 可能的作用机制和FTO 对人群中能量平衡的影响。关键词:肥胖易感基因(FTO );肥胖症;基因多态性中图分类号: Q987;R589.2 文献标志码:A Progress of the genetics of obesity: FTO YANG Xi, SHEN Shu-Tong, GUO Jun* (Laboratory Center for Basic Medical Sciences,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 China) Abstract: FTO (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is expressed widely in many tissues and extremly highly in hypothalamus. It encodes a nucleic acid demethylase and in ? uences expression of other genes by its nucleic acid demethylation activity. It was revealed that FTO gene variance is associated with body mass index(BMI) and the risk of obesity. FTO can lead to obesity and many complications such as type 2 diabetes through its effect on energy intake or expenditure and many other pathways. Inactivation of FTO can also protect mice from obesity. In this review, recent progr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TO variance and obesity, possible mechanisms of FTO and its effect on energy balance in humans will be summarized. Key words: FTO (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obesity; gene variance 收稿日期:2010-11-02; 修回日期:2010-12-19*通信作者:E-mail: Guoj69@https://www.doczj.com/doc/8616015394.html, 肥胖可导致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并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对肥胖发生的基因水平的研究愈发深入,与肥胖相关的肥胖症易感基因FTO (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HGNC:24678)受到人们的关注。 FTO 基因位于第16条染色体(16q12.2),含有9个外显子,基因长度为410.50 kb ,广泛表达于人体组织的各发育阶段,且在下丘脑、骨骼肌及脂肪等组织中高表达[1]。FTO 基因编码一种酮戊二酸(2-oxoglutarate, 2OG)依赖的核酸去甲基化酶,可在维生素C 及Fe(II)诱导下催化2OG 产生琥珀酸盐和二氧化碳,其作用与人类基因组中具有脱甲基作用的ABH2和ABH3基因的产物相似,可在有氧条件、Fe(II)及维生素C 诱导下,在细胞核中催化单 链DNA 中的3-甲基胸腺嘧啶(3-meT )发生脱甲基 反应[2], 且对单链RNA (ssRNA )中的3-甲基尿嘧啶(3-meU )脱甲基作用更为明显[3]。 Han 等[4]研究发现,FTO 可通过氢键与3-meT 以及3-meU 的两个羟基氧作用发挥其识别作用。Fawcett 和Barroso [5]认为FTO 所具有的这种去甲基化作用可能调节了某些代谢相关基因,而这些作用的失调也许与肥胖有关。 1 FTO 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症的关系 2007年,Frayling 等[1]在欧洲人群中发现,FTO 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序列(长度为47 kb )中以

肿瘤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

一、背景介绍 医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征服了许多疾病,但是如何攻克癌症依然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3亿人患癌症,并有2亿人因此而死亡;在我国癌症已列居各类死亡之首,年均癌症新发病例约为200万人。在治疗上尽管不断有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诞生,但取得的效果不尽人意,癌症的死亡率同50年前相比没有显著降低,与此同时,心脏病,脑血管病和传染病的死亡率却降低了2/3。 由于肿瘤是在体内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由一系列基因连续突变导致细胞生长失去控制所致,因而每个肿瘤患者,即使同一种肿瘤,其致病因素和体内突变的基因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患者的肿瘤都有自己独特的生物特征,这就是肿瘤的异质性。忽略了肿瘤的异质性,采用“一药一病”的疗法是肿瘤治疗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的主要原因。肿瘤的异质性要求必须对每个患者“区别对待”,这就是肿瘤的个性化治疗。 而基因是人类遗产信息的化学载体,决定着我们与前辈的相似和不同。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绝大部分的疾病与基因相关。人与人之间的基因99.9%相同,但正是因为那剩余的0.1%的差异,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健康的差别。基因检测正是利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进行检测分析,来发现遗传物质异常的过程。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基因型,通过比对自身基因型和大规模医学试验的结果,从而评估自身是否出现某种类型的健康问题(易感风险);另外可以对肿瘤病人个性化治疗的用药提出指导。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开展通过基因测序的个性化医学检测技术是临床个性化医学的大势所趋,成为解决一些疑难疾病如遗传性疾病以及肿瘤的重要工具。通过基因检测分析评估可能罹患的疾病和预测不同病人的药物效应,并指导临床医生为可能患者提出建议或在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时针对患者独特的遗传变异特征选择治疗方式、药物和剂量,即使治疗同一种疾病,或者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医生也可能根据病人的遗传背景来选择最合适、最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药物和剂量,避免严重的毒副反应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方法 目前基因检测的方法不胜枚举,基本的步骤是样本的获取(包括血液、唾液、

心肌梗死易感基因检测

核子基因科技 https://www.doczj.com/doc/8616015394.html, 综合性?一站式?多元化基因检测服务 主要项目:?儿童天赋基因?肿瘤基因检测?产前基因检测?亲子鉴定 心肌梗死易感基因检测 心肌梗死(MI )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死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具有复杂的遗传模式。对于早发性MI ,基因遗传是一个主要的风险因素。 之前已有研究证明LDL 基因中的罕见突变能够增加个别家庭发生MI 的风险,同时有超过45个位点的常见突变与人群的MI 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但罕见突变是如何增加人群中早发性MI 发生风险仍不清楚。 研究人员对MI 早发病人基因组中9793个蛋白编码区域进行了测序,发现了两个编码序列中的罕见突变在MI 早发病人中出现频率更高。 携带了罕见非同义突变的LDLR 基因能够增加4.2倍MI 患病风险,携带无效等位基因的LDLR 甚至可增加更高倍数的倍患病风险。携带了罕见非同义突变的APOA5基因能够增加2.2倍MI 患病风险。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通过对早发性MI 病人进行外线则测序发现了可能导致早发性MI 高风险患病的两个蛋白编码区域(LDLR 基因和APOA5基因)的罕见突变。 这些发现表明脂蛋白-甘油三酯以及LDL-胆固醇代谢紊乱会增加MI 患病风险,同时对临床预测MI 患病风险以及开发针对性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发现携带心肌梗塞的风险基因,需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做一系列的心脏检查,包括胸片,心电图,心动超声,血液生化检查,血脂检查,24小时心电图等。 2,如果检查发现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的迹象,需预防性的服用阿司匹林或β受体阻断剂(在医生指导下),如果发现伴有高脂血症,则同时需降脂药物治疗;如伴有高血压,则还需降压药物。 3,饮食控制。控制体重。以低脂,低盐饮食为主。戒烟戒酒。减少精神压力,加强锻炼。增加保健药物的治疗。 4,长期的跟踪,将极大的延长寿命。长期的个人保健是避免心梗的重要方案。即定期的心脏检查。

艾科优美常见肿瘤遗传性风险基因检测

艾科优美常见肿瘤遗传性风险基因检测 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 先天的遗传基因缺陷; 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基因的后天突变。 绝大多数疾病,尤其是肿瘤,往往可以在基因中发现病因。 艾科优美肿瘤遗传性风险基因检测: 女性16种: 肺癌、皮肤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多发性骨髓瘤、肾癌、膀胱癌、 胰腺癌、胃癌、鼻咽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 癌; 男性14种: 肺癌、皮肤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多发性骨髓瘤、肾癌、膀胱癌、 胰腺癌、胃癌、鼻咽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睾丸癌。 常见肿瘤遗传性风险基因检测的意义: 1及早了解疾病的发病风险。通过肿瘤遗传风险分析,能够提示肿瘤遗传风险度较高的检测者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规避诱发肿瘤的危险因素,延缓或阻止肿瘤的发生。 2指导个性化健康生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肿瘤风险较高的受检者更需要避免相关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态平和,维持内分泌相对平衡,均衡膳食,避免不良环境,积极预防肿瘤的发生。 3辅助疾病诊断。肿瘤遗传风险分析可以作为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段,对疾病的遗传风险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判断依据。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及指导意义。

检测结果: 风险阈值: 健康建议: 肿瘤风险基因检测的适宜人群: 1. 有肿瘤家族史人群,通过检测可以确定罹患肿瘤的风险并提前进行干预; 2. 肿瘤患者,查找肿瘤患者患病原因,为家人提示风险; 3. 有慢性疾病史的人,如有长期慢性胃炎、结肠炎疾病史的人群; 4. 关注自身健康,想了解自身罹患肿瘤风险的健康人群。 检测的必要性: 遗传性高:携带遗传性肿瘤风险基因致病突变的人可能将肿瘤风险遗传给下一代; 癌症早期治愈率高: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高达80%。 专业的检测报告和贴心的健康提示: 肿瘤遗传性风险基因检测

致病基因与易感基因

致病基因与易感基因 近年来,“基因检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各类基因检测项目层出不穷。许多项目引起了巨大争议,被冠以“商业忽悠”、“科学算命”的恶名。 大多数的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都属于“多基因病”。这类疾病目前在基因水平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即使有遗传倾向,也是由于多个基因加上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而发病。在某个基因上存在缺陷的个体可能会比没有缺陷的个体较容易罹患该类疾病,这个基因被称为疾病的“易感基因”。目前市场上开展的基因检测项目,绝大多数都是针对“易感基因”进行检测。由于此类检测即使查出易感基因存在缺陷,也只能给被检者诸如“你比常人较为容易患糖尿病”此类非常模糊的答案,基本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所以导致该类检测一直倍受争议,临床医生也不可能推荐病人进行这类针对“易感基因”的检测。 目前基因检测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对“单基因病”的诊断。相对于“多基因病”,单基因病是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单基因病”的发病机制明确:只要任何一个与某种疾病相关的基因存在缺陷,就会导致疾病发生,所以,该基因被称为该疾病的“致病基因”。这也是临床利用致病基因检测技术进行基因诊断的理论基础。例如,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知会导致肥厚型心肌病(一种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的致病基因共有26个,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基因存在缺陷,疾病的发生将不可避免。 目前已发现的单基因病有6600多种,且在以每年数十种的速度递增。虽然每种疾病的发病率比冠心病等多发病相对较低,但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单基因病患者在中国数以亿计。单基因病具有很高的家族遗传比率,社会危害大;另外,该类疾病早期隐匿性强,使用传统医疗手段无法做到早期确诊和鉴别诊断,一旦发病后临床表现凶险,难以挽救。这些特点决定了对这类疾病进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因此,致病基因检测与疾病易感基因筛查虽然同为基因检测,但应用价值却有天壤之别。疾病易感基因筛查只能估算发病的比率,基本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而致病基因检测是根据基因型决定表现型的遗传规律对疾病发生与否作出的确诊,可用于产前诊断、遗传病预防和疾病诊断等。

肿瘤异质性简介

转自:曾庆平的博客 【新闻背景】 9月1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视点”栏目刊载了关于“肿瘤异质性” 的系列文章,从遗传与环境两个方面剖析了肿瘤异质性的起源,并站在临床角 度探讨了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可行性及其前景。 早在1976年,Peter Nowell就提出了肿瘤异质性起源的“克隆演化”理论,他认为连续多轮克隆选择是导致肿瘤基因及其他分子变异的根本原因。 “克隆”是指无性繁殖,克隆演化只涉及体细胞,不涉及性细胞。 再往前回溯至1930年代,就有人注意到肿瘤功能及表型的异质性,因为发现小鼠肿瘤的某些细胞经过移植可以长出新的肿瘤,但移植另一些肿瘤细胞 却不会导致新肿瘤形成。然而,迄今为止对于肿瘤细胞的起源仍无定论,而肿瘤异质性的确认并未降低肿瘤治疗的难度。 【点评】 肿瘤干细胞还是肿瘤起始细胞? 近年来,随着肿瘤干细胞或称癌干细胞(CSC假说的提出及其模型的建立,人们似乎倾向于认为肿瘤起源于干细胞,而肿瘤干细胞正是肿瘤发生的 “罪魁祸首”。如果不清除肿瘤干细胞,即使经过化疗消灭了大部分肿瘤细胞,最终还是会复发和转移,并对化疗产生耐药性。于是,“擒贼先擒王”和“斩草除根”成为最先进和最有创意的肿瘤治疗理念。 为了把抗肿瘤药物这支“箭”更准确地射向肿瘤干细胞这个“靶”,人们争相寻找其区别于普通干细胞及其他正常细胞的分子标记。然而,经过多年努力,某些肿瘤的特异标记倒是找到不少,但所有肿瘤的共同标记却很少发现。有些标记则是先肯定而后否定,如脑瘤的CD133黑素瘤的CD271乳腺癌的CD44等。 尽管如此,肿瘤异质性依然客观存在,肿瘤中的确既有致瘤细胞也有非致瘤细胞。至于致瘤细胞是否肿瘤干细胞以及它们如何起源,一种观点认为,致 瘤细胞既有可能起源于干细胞或祖细胞,也有可能起源于具有分裂能力的普通体细胞。为此,建议将肿瘤干细胞改称肿瘤起始细胞或肿瘤原始细胞。 肿瘤异质性的概念 所谓肿瘤异质性包括肿瘤间异质性(不同肿瘤细胞之间的基因与表型不同)和肿瘤内异质性(相同肿瘤细胞以内的基因与表型也不同),其中肿瘤内异质性又有空间异质性(相同肿瘤不同区域不同)与时间异质性(原初肿瘤与次生肿瘤不同)之分。实际上,肿瘤异质性的基因结构与形态表现取决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肿瘤异质性的本质在于“外因”(环境)对“内因”(基因)的定型与重塑。 简而言之,肿瘤异质性指肿瘤内既有致瘤细胞亚群,也有非致瘤细胞亚群。同时,它也指肿瘤既起因于遗传不稳定性,也起因于表观遗传不稳定性。此外,它还应该涵盖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概念。除极个别情况外,肿瘤发生通常只涉及体细胞而不涉及性细胞。因此,人体的绝大多数肿瘤都不会遗传给后代,但种系基因缺陷所致肿瘤遗传倾向例外。

肿瘤遗传学

第十一章肿瘤遗传学 Cancer Genetics 1.肿瘤是一大类疾病,种类在100种以上,涉及到人体的所有脏器和组织器官。 2.2018年2月,《2018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发布,2014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80.4万例,平均每天确诊1万余人,每分钟就有7人被诊断为癌症。估计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我国居民因癌症死亡的几率是13%,即每7-8人中会有1人因癌症死亡。 3.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前三位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死亡率前三位是肺癌、肝癌、胃癌。 4.近20年来,我国癌症呈现年轻化及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的趋势。 5.四个特点: (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为1.68:1 (2)肺癌居癌症死亡首位 (3)癌症呈地域分布明显 (4)癌症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6.肿瘤遗传学:研究遗传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易感、防治及预后中作用的学科。交叉学科 第一节肿瘤与遗传的关系 1.肿瘤发病率的种族差异 2.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 3.环境因素致癌的个体差异 4.致癌因子代谢与肿瘤 5.免疫缺陷与肿瘤 核辐射可引起白血病、皮肤癌、甲状腺癌 电离辐射可引起白血病 紫外线照射可致皮肤癌 3,4-苯并芘可引起肺癌 亚硝酸盐可导致肝癌和食道癌 黄曲霉素可诱发肝癌 乙肝病毒可引起肝癌 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可引起子宫颈癌 EB病毒可引起鼻咽癌和某些淋巴瘤 肿瘤的易感性

6.个体的肿瘤遗传易感性是由特定的基因-染色体组合决定的。迄今为止,对这些易感基因如何发挥作用还不很清楚,但有一些事件表明,它们可能是通过生化代谢途径、免疫反应和细胞分裂等机制促进肿瘤发生。 7.酶活性异常 酶活性改变可影响致癌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反应; 另一方面,酶的缺乏也可导致对肿瘤的易感状态。 8.遗传性免疫缺陷 机体正常的免疫监视系统不仅能抵御外来抗原的侵入,同时也能识别成为“异已”的突变细胞并加以排斥,免疫缺陷能使突变细胞逃脱这种监视而发展成为肿瘤。许多免疫缺陷患者都有易患肿瘤的倾向。 一、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 (一)癌家族(cancer family,CF) 癌家族: 指一个家系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 癌家族综合征: ①腺癌发病率高 ②多发性原发性癌发病率高 ③发病年龄较早 ④传递规律符合AD 1866年,法国外科医生布罗卡报道了他妻子家系中24名女性,其中有10例乳腺癌患者,6例其他癌症患者。

国家基金申报书: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表观遗传机制0-G---1

项目名称: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表观遗传机 制 首席科学家:尚永丰北京大学 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 依托部门:教育部

二、预期目标 总体目标: 本项目瞄准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前沿,整合国内优秀研究人员,系统深入地开展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如下:阐明表观遗传关键机制即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明确表观遗传调控在乳腺癌、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揭示EMT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及细胞重编程机制;阐明细胞微环境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整合各种信息数据,描绘乳腺癌、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分子调控网络。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和完善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新的技术体系,实现我国在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为恶性肿瘤预警、诊断、治疗和药物筛选提供新思路、新途径和新靶标,发现几个潜在的可以用于乳腺癌、肺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药物治疗的分子靶标,并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团队。 五年预期目标: 1、发现一批新的组蛋白修饰因子,探明组蛋白修饰与DNA甲基化之间相互作 用的分子机制,筛选一批肿瘤相关ncRNA,鉴定一批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新的ncRNA分子靶标;鉴定一批新的EMT关键调控因子;发现针对转移型乳腺癌、肺癌的新的有效治疗靶点。 2、建立一整套适应于恶性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和技术体系。 3、培养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研究生(含硕、博)50名以上、 博士后12名以上。 4、在国际一流杂志(IF>10)发表论文8篇以上,在有影响力的杂志(IF>5)上 发表论文25篇以上。

糖尿病易感基因检测

糖尿病易感基因检测 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研究发现父母都有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人的15——20倍。哪些因素导致糖尿病的遗传性呢,基因组学的发展发现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个基因的累加效应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疾病,这些与糖尿病有关的基因称为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糖尿病易感基因检测是最近几年新出现的技术,它对于糖尿病患病风险评估、饮食指导、运动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很多人对其不甚了解,不清楚到底什么情况下适合做易感基因检测,所以现介绍以下它的主要适用人群: 1.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上一代或上两代都具有糖尿病史的人群,他们的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增高,易感基因检测可以更早了解到有那些问题基因可以导致日后的糖尿病,从而提前进行预防。 2. 体重超重的人群。超重的原因很多,但可以确定的是有一大部分是遗传因素引起。先天的肥胖基因我们可能没有办法避免,但如果在一个人的体内发现超重易感基因,就可以正确的饮食从而避免肥胖以及肥胖引起的相关疾病,比如糖尿病。 3. 有代谢性疾病病史的人群。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患有其中一种疾病便很容易引起其他代谢病的发生,所以有必要行糖尿病易感基因检测。 4. 高热高脂饮食且少运动的人群。这类人群本身就是糖尿病高发群体,爱吃甜食、不爱运动也是有遗传因素的,易感基因检测可以区分这类爱好为先天还是后天从而给予区别对待。 5. 有胰岛素抵抗、高血糖、葡萄糖不耐受征兆的人群。这些都是糖尿病早期的表现,糖尿病易感基因检测可以分清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并给予对症处理,从而避免这类人群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易感基因的检测的意义 1. 糖尿病患病风险的评估。 通过基因检测手段,了解是否携带糖尿病易感基因,在遗传水平对个体的患病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使人们提早获知抗病能力并做到防患于未然。 ????

肿瘤基因检测的解读流程

. 从临床进入基因检测流程是入口,检测结果结合临床信息进行合理解读是出口,临床这一入一出之间需经历检测前临床咨询部分、实验室部分、信息分析部分、患者信其中的第四部分临床解读部分即是根据检测结果、解读部分共四个环节。息、医生共识综合判断,临床和遗传咨询有效衔接、充分沟通,最终出具临床解读报告。包括解读的步在做成临床解读报告之前,首先需要将解读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使解读过程解读的技术细节。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做到解读的规范化,骤流程,基因检测才能更好的服有章可循,才能出具一份好的临床解读报告,有据可依,原始数基因检测数据解读可分为三个步骤:务患者和临床医生。从大的框架讲,临床病例结合的解读。据→分析数据、基于数据库的解读→与患者个体表征/ 、读懂原始数据1软件比对至经BWA)将测序的原始序列数据(FASTQ 去除接头及低质量序列,版本)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UCSC版本)或NCBIhg19/hg38(GRCh37/38(ANNOVAR使用与SNVIndel变异,检测使用Picard上,去除重复序列,GATK 1.vcf进行变异注释。最后获得一份文件(图)。. . 图1 从测序的原始序列数据到vcf文件的流程 一份vcf文件包含如下基本信息。

Chr:变异所在的染色体 Start:变异在染色体上的起始位置 End:变异在染色体上的结束位置 Ref:参考基因组的序列 Alt:检测样本基因组的序列 . . Func.refGene:变异所处参考基因的功能区(exonic,intronic,UTR3,UTR5,splicing,upstream,downstream,intergenic)(此处的exonic特指外显子编码氨基酸区,不包括外显子的UTR区) Gene.refGene:变异所处参考基因名称(如果是基因间,则是两侧的基因)GeneDetail.refGene:非外显子区处于特定转录本中的具体位置(如果是基因间,则是距离两侧的基因的距离) ExonicFunc.refGene:外显子区的变异类型(frameshift insertion,frameshiftdeletion,stopgain,stoploss,nonframeshift insertion,nonframeshiftdeletion,synonymous SNV,nonsynonymous SNV),如果这一栏是一个“.”的话,就说明该变异不在外显子区 AAChange.refGene:氨基酸水平的改变(同一个基因可能具有多个转录本,氨基酸改变的位置在不同的转录本中有可能不一样) 经注释后的vcf文件还会包含如下信息: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肿瘤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肿瘤遗传学) 1、癌家族(cancer family)癌家族是指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患有同一种遗传性恶性肿瘤。 2、家族性癌(familial cancer)家族性癌通常表示一个家族的多个成员患有恶性肿瘤,而不一定是遗传性的,所患肿瘤种类各异。 3、原癌基因(cellu1ar oncogene,c-onc)存在于正常细胞中,在适当环境下被激活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 4、干系与旁系(stemline and sideline )在肿瘤多克隆细胞群中,占主导数目的克隆构成肿瘤干系,占非主导数目的克隆称为旁系。 5、众数(model number)指肿瘤细胞干系的染色体数目称为众数。 6、二次突变假说(two-hit hypothesis)二次突变假说假设视网膜细胞瘤是由两个独立与连续的基因突变产生的,即二次突变事件引起的。遗传性肿瘤病例中,第一次突变发生于生殖细胞,并且传递给胚胎发育的每一个体细胞,而第二次突变随机发生在体细胞中。在这种情况下,双侧视网膜的细胞都有可能发生第二次突变井形成肿瘤。相比之下,非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同一个体细胞发生两次独立的突变,因而在双侧视网膜都发生二次突变的可能性较小。 7、特异性标记染色体(specificity marker chromosome)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细胞有丝分裂异常并产生部分染色体断裂与重接,形成了一些结构特殊的标志染色体,其中有一小部分能够在肿瘤细胞中稳定遗传,称为特异性标志染色体,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8、Ph染色体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发现了一条比G组染色体还小的异常染色体,称为Ph染色体。约95%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携有Ph染色体,‘它可以作为CML的诊断依据。 9、多步骤致癌(multistep carcinogenesis)假说多步骤致癌假说又称多步骤损伤学说(multistep theory) ,细胞癌变往往需要多个癌相关基因的协同作用,要经过多阶段的演变,其中不同阶段涉及不同的癌相关基因的激活与失活。不同癌相关基因的激活与失活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在空间位置上也有一定的配合,所以癌细胞表型的最终形成是这些被激活与失活癌相关基因的共同作用结果。 10、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TSG)指正常细胞中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也称抑癌基因或隐性癌基因,例如p53 p16等 11、癌基因(oncogene)能够使细胞发生癌变的基因,例如src,N-RAS 等。 12、标志染色体(marker chromosome)较多地出现在某种肿瘤的细胞内、结构异常的染色体。

肿瘤相关基因的筛选策略

肿瘤相关基因的筛选策略 核心提示:nbsp;nbsp;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因素(遗传、理化及感染因素)、多步骤的贯穿一系列分子事件(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生物过程。细胞染色体的异常和基因的缺陷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986年,美国麻省总医院的Thaddeusnbsp;Dryia和哈佛大学的Robe 刘复兴《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 年4 月第19 卷第2 期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因素(遗传、理化及感染因素)、多步骤的贯穿一系列分子事件(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生物过程。细胞染色体的异常和基因的缺陷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986年,美国麻省总医院的Thaddeus Dryia和哈佛大学的Robert Weinbergd 等成功克隆出第一个抑癌基因Rb并由WH Lee等完成全序列测定。自此肿瘤相关基因(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开始进入高潮期并延续至今,一百多种癌基因和二十多种抑癌基因被相继发现。目前有关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方向有:①以研究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为主攻方向,主效应基因与环境易感基因研究并重;②遗传机制与表遗传结合研究;③功能基因型(genotype)和表型(phenotype)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等。肿瘤相关基因的筛选一直为研究者所重视,新方法不断出现。 1 用微卫星DNA多态性标记策略寻找肿瘤相关的候选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的丢失或者功能失活能够引起细胞的恶性转化而致肿瘤发生。可以采用微卫星DNA多态性标记策略去寻找肿瘤相关的抑癌基因。即首先运用微卫星分析的方法寻找具有高杂合性丢失频率的染色体区域,根据连锁分析可知该染色体区域或其临近区域可能存在肿瘤相关的抑癌基因;然后运用基因的分子内微卫星标志分析、甲基化状态分析、突变检测或候选片段的定位克隆等方法从高杂合性丢失的染色体区域筛选候选的抑癌基因。最后将目的基因转入动物观察其功能表型。 在肺癌、乳癌、子宫和卵巢癌、女性生殖道癌、睾丸癌、肾癌、口腔癌、头颈鳞癌以及食道癌等人类肿瘤中经常发生一些染色体区域的高杂合性丢失[1~9],提示这些区域可能存在候选的抑癌基因。通过微卫星分析已筛选到一些候选抑癌基因。在人类肿瘤中,3p14.2、3p21.3、9p1322和16q23.324.1等区域杂合性丢失频率较高。FHIT基因位于3p14.2。FHIT 蛋白是一种AP3A水解酶,可能参与DNA复制和细胞周期的调控。在诸如消化道肿瘤、肺癌、乳腺癌和头颈鳞癌中可以检测到FHIT基因的异常转录[10~12]。在肺癌、胃癌和乳癌中还检测到FHIT基因的点突变[13,14]。在肺癌和宫颈癌中观察到Fhit蛋白表达缺失[15,16]。H37和RPL14等基因位于3p21.3。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H37基因表达水平降低[17]。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p16位于9p1322。在食管癌中p16可能通过甲基化、杂合性丢失或者突变等机制失活[18]。WWOX基因位于16q23.324.1。在食管癌中WWOX通过杂合性丢失机制失活[19,20]。上述研究提示FHIT、H37、RPL16、p16和WWOX是候选的抑癌基因,它们有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基因检测的解读流程

从临床进入基因检测流程是入口,检测结果结合临床信息进行合理解读是出口,这一入一出之间需经历检测前临床咨询部分、实验室部分、信息分析部分、临床解读部分共四个环节。其中的第四部分临床解读部分即是根据检测结果、患者信息、医生共识综合判断,临床和遗传咨询有效衔接、充分沟通,最终出具临床解读报告。 在做成临床解读报告之前,首先需要将解读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包括解读的步骤流程,解读的技术细节。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做到解读的规范化,使解读过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才能出具一份好的临床解读报告,基因检测才能更好的服务患者和临床医生。从大的框架讲,基因检测数据解读可分为三个步骤:原始数据→分析数据、基于数据库的解读→与患者个体表征/临床病例结合的解读。1、读懂原始数据 将测序的原始序列数据(FASTQ)去除接头及低质量序列,经BWA软件比对至GRCh37/38(NCBI版本)或hg19/hg38(UCSC版本)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上,Picard 去除重复序列,使用GATK检测SNV与Indel变异,使用ANNOVAR进行变异注释。最后获得一份.vcf文件(图1)。

Func.refGene:变异所处参考基因的功能区(exonic,intronic,UTR3,UTR5,splicing,upstream,downstream,intergenic)(此处的exonic特指外显子编码氨基酸区,不包括外显子的UTR区) Gene.refGene:变异所处参考基因名称(如果是基因间,则是两侧的基因)GeneDetail.refGene:非外显子区处于特定转录本中的具体位置(如果是基因间,则是距离两侧的基因的距离) ExonicFunc.refGene:外显子区的变异类型(frameshift insertion,frameshiftdeletion,stopgain,stoploss,nonframeshift insertion,nonframeshiftdeletion,synonymous SNV,nonsynonymous SNV),如果这一栏是一个“.”的话,就说明该变异不在外显子区 AAChange.refGene:氨基酸水平的改变(同一个基因可能具有多个转录本,氨基酸改变的位置在不同的转录本中有可能不一样) 经注释后的vcf文件还会包含如下信息: CLINSIG:该变异在ClinVar数据库中的临床意义(Benign,Likely benign,Uncertain significance,Likelypathogenic,Pathogenic,Drug-response)CLINDBN:该变异所引起的疾病名称 CLINACC:该变异的登记号和版本号(VariantAccession and Versions)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13章 肿瘤遗传学(学习资料)

第十二章肿瘤遗传学 (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 1.以下哪个是对Ph染色体的正确描述: A.22q+ B.22q- C.9q+ D.9q- E.der(22)t(9;22)(q34;q11) 2.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致病基因为: A.ras B.rb C.p21 D.MTS1 E.NM23 3.下列哪个基因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A.ras B.rb C.p21 D.MTS1 E.NM23 4.下列哪种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标志染色体: A.13q14- B.5p- C.22q- D.t(8;14) E.17q+ 5.存在于正常细胞中,在适当环境下被激活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是:

D.抗癌基因 E.隐性癌基因 6.Knudson提出的“二次突变假说”中,非遗传性肿瘤的第一次突变发生在: A.精子 B.卵细胞 C.受精卵 D.体细胞 E.生殖母细胞 7.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属于______的肿瘤。 A. 多基因遗传 B. 染色体畸变引起 C. 遗传综合征 D. 遗传易感性 E. 单基因遗传 8.Bloom综合征(BS)属于______。 A. 单基因遗传 B. 多基因遗传 C. 染色体畸变引起 D. 遗传易感性 E. 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9.视网膜母细胞瘤属于______的肿瘤。 A. 单基因遗传 B. 多基因遗传 C. 染色体畸变引起 D. 遗传易感性 E. 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10.共剂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AT)属于______。 A. 单基因遗传 B. 多基因遗传 C. 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D. 遗传易感性 E. 染色体畸变引起 11.肾母细胞瘤属于______的肿瘤。 A. 染色体畸变引起 B. 遗传易感性 C. 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D. 多基因遗传 E. 单基因遗传 12.着色性干皮病(XP)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AR遗传病,发病率为1/250000。XP 属于______。 A. 多基因遗传 B. 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C. 遗传易感性 D. 染色体畸变引起 E. 单基因遗传 13.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属于______的肿瘤。 A. 多基因遗传 B. 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C. 遗传易感性 D. 单基因遗传 E. 染色体畸变引起 14.Fanconi贫血症(FA)属于______。

遗传因素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从遗传学角度说,人体内一切生命过程都与遗传有关,肿瘤也是如此,但肿瘤的遗传表现与一般遗传病不同。肿瘤是由于肿瘤的细胞不仅形态和结构异常,并进行自主性增殖;肿瘤的发生也是在基因结构或表达异常的基础上,经过复杂的演变而成的,因此肿瘤也是细胞或分子遗传病。 肿瘤发生的遗传因素 一、肿瘤的病因 1.化学因素 2.物理因素 包括电离辐射、紫外线、损伤等。例如慢性炎性刺激如慢性皮肤溃疡、结石引起的慢性胆囊炎、慢性子宫颈炎和子宫内膜增生等病变有时可发生癌变。创伤如骨肉瘤、睾丸肿瘤、脑瘤等患者常有外伤史。

3.生物因素 包括病毒、寄生虫等。人类乳头状瘤病毒致上皮性肿瘤,主要是子宫颈和肛门生殖器区域的鳞状细胞癌;Epstein-Barr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4.免疫因素 肿瘤可产生肿瘤特异性抗原,引起宿主一系列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K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攻击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临床观察表明: 儿童期免疫系统不成熟,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这两个年龄组肿瘤的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 胸腺摘除动物和胸腺先天发育不良患者,由于细胞免疫缺陷,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 5.激素因素 乳腺癌、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切除卵巢或用雄激素治疗,可使乳腺癌体积缩小。 6.性别年龄因素

生殖系统、乳腺、甲状腺、胆囊的癌瘤多见于女性;食管癌、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则多见于男性。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肉瘤多见于青年。而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则多见于幼儿。 二、肿瘤发生的遗传因素 1.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 (1)癌家族:指一个家系在几代中有多个成员发生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的恶性肿瘤。 这是一个癌家族综合征前三代的系谱图,经过跟踪调查发现,在842名后裔中有95名癌患者,其中患结肠癌(48人)和子宫内膜癌(18人)者占多数。这95人中有13人癌为多发性,有19人癌发生于40岁之前,有72人的双亲之一患癌,男女患者比为47:48。 (2)家族性癌 在一个家族内多个成员患同一类型的肿瘤称家族性癌。 12%~25%的结肠癌患者都有结肠癌家族史。许多常见肿瘤(如乳腺癌、肠癌、胃癌等)通常是散发的,但一部分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此外,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通常高于一般人群3 ~ 4倍。这表明一些肿瘤有家族聚集现象,或家族成员对这些肿瘤的易感性很高。 3.遗传性肿瘤 结肠癌患者系谱

肿瘤词汇大全

好多刚接触肿瘤研究的小伙伴们傻傻的分不清楚cfDNA和ctDNA,搞不明白什么是SNP 和SNV,不知道什么是融合基因和易感基因。不怕不怕,今天小编汇总了一些肿瘤研究领域的常见词汇。有了这篇肿瘤词汇大全,看文献搞科研妥妥的~ 1. cfDNA (cell free DNA) cfDNA即血液中游离的自身DNA,这类DNA多是从身体的细胞或者白血球破裂释放出来的,这基本都是无害的,会被自身清理掉。 2. ct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即循环肿瘤DNA,是一种来自肿瘤细胞的游离DNA,存在于血液、滑膜液和脑脊液等体液中。 因为ctDNA和由正常细胞产生的游离DNA碎片是混合在一起的,只占所有游离DNA (cell-free DNA,cfDNA)含量的0.1%-1%之间,因此准确检测出ctDNA的难度相当的大。 3. CTCs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即循环肿瘤细胞,是从原发肿瘤或转移形成的新肿瘤上掉落,并且进入到患者的外周血循环系统中的恶性肿瘤细胞。 因自发或诊疗操作会从实体肿瘤病灶(原发灶、转移灶)脱落,大部分CTC在进入外周血后发生凋亡或被吞噬,只有少数能够逃逸并锚着发展成为转移灶。而近年来的大量文献证明,CTC与早期癌症的不良预后相关,涵盖乳腺癌、膀胱癌、头颈癌、睾丸生殖细胞癌与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 4. 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 体细胞突变是指除生殖细胞外的体细胞所发生的变异,如发生在器官和组织的变异。这些变异是肿瘤样品所特有的,其并不来源于父母,也不会传递给后代,往往跟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肿瘤研究中的重点,对于揭示肿瘤发生发展机制有着重要作用。 5. 生殖细胞突变 生殖细胞突变,是指来源于精子或卵子的细胞的突变,会传递给后代。 6. 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即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指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包括单碱基转换、颠换,以及单碱基的插入/缺失等。它是基因组中最为广泛存在的一类多态性标记,占大约90%。这些基因组序列变异可以导致个体间表型的差异以及不同个体对疾病,特别是复杂疾病的易感性和对环境因素、药物反应的差异。 7. SNV (single nucleotide variation) SNV是基因组上单个碱基发生改变的位点,在基因组上广泛分布。 SNP是指在一个物种中如果该单碱基变异的频率达到一定水平,而SNV是频率未知(比如仅仅在一个个体中发现)。 8. InDel (insertion or a deletion) InDel是基因组上小片段(<50bp)的插入或缺失突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