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自主开放有序创新

——《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师:现在,我给大家来一回现场作画,请大家看后猜一个成语。(作画)

生:(个个面露笑意,答)画蛇添足。

师:真聪明!今天的课就跟这个成语有关。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9课,我们一起学习《寓言四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5分钟,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准字音有三种方法:(1)借助文章下面的注音:(2)查工具书:(3)举手询问。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减字,不换字,不哽字。

(生自由大声读书5分钟)

师:时间到了,读得怎样?还是先听听大家的齐读。(生齐读)整体听来,很流畅。如果能读准这几个字的读音,就更好了。

宣王悦(yuè)之堕(duò)而折其髀引弦(xián)而战

我不仅喜欢听大家齐读,还喜欢听大家一个一个地读。谁先来试一下?

生1:我读《滥竽充数》。……

师:声音洪亮,还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生2:我读《画蛇添足》。……

师:有点紧张,只重复了几个字,还可以。

生3;我读《买椟还珠》。……

师:节奏感很强,读得很准确。(没有人读第四则)第四则有点长,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谁能拿下?

生4:我来试试。……

师:相信自己,你看你表现得很好。

读通课文后,请大家再自由、大声朗读课文5分钟,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还记得解决字音障碍的方法吗?回顾一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词义障碍,对于书下没有注解的,更要注意。读懂文意,就是能把故事讲出来,当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尽量讲得生动活波。

(生自由读课文5分钟)

师:时间到了,字词学得怎样?先来进行一场比赛。左右两队各提出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住。

生1:我想问“乃左手持卮”的“乃”字怎么讲?

生2:于是,就。

生1:我认为,这样理解不大恰当。那个人拿到酒后,应该喝下,怎么会左手持卮,右手画蛇呢?我认为应当“竟然”讲。

生2:你这样理解是忽略了这个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别人还没画完,我再来给蛇画脚。

师(问生1):你接受他的分析吗?

生1:嗯,我明白了。

生3:“父子相保”的“保”字怎么讲?

生4:“保全,没事”的意思。

师:(问生3)你同意吗?

生3:我本来不清楚,现在我懂了。

生5:“此独以跛之故”的“以”作何讲?

生6:“因为”。我问一下,这里的“故”字怎么讲?

生7:“原因”。

师:我来考考大家,“滥竽充数”的“滥”字如何讲?

生8:“坏的,差的”。

生9:“滥用”。

生10:我觉得他不会吹,混在里面假装能吹,可能是“假的,不真实的”的意思。

(学生于是议论起来了)

师: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吧。

接下来,咱们来一个讲故事比赛,两个队各推出一个代表上台表演,可配以表情、动作。

(有生小声问:能找个搭档吗?准备一下,行吗?)

师:当然可以。

(学生准备)

生:我来给大家表演《滥竽充数》。表演不好,别见笑。……这真是“宣王听竽三百人,南郭滥竽来充数。泯王——把竽听……”谢谢!

(掌声响起)

师:不用我多说,这掌声已经说明了你的表演水平。

生甲、乙:今天我俩给大家表演一段《画蛇添足》。……

生甲:我的蛇脚下生风,快速前进。

生乙:蛇长脚,那……还叫蛇吗?你看我的蛇帅呆了!

生甲:等等等等,那个时候,有“帅呆了”这种说法吗?

生乙:那让大家评评,蛇有没有脚?(“没有!”)谢谢!……

师:太棒了!太棒了!欣赏了这两个精彩的故事后,我们静下心来想想,从这四则寓言中,我们有些什么领悟呢?请每个人用“第×则寓言告诉我……”的句式说句话。看谁说得独到,有见地。

生1:第三则寓言告诉我做人要真实,不可以靠蒙混过日子。

师:嗯,有警戒性。

生2:第一则寓言告诉我做事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师:我觉得你说话很严密,你说的“有时”怎么理解呢?

生2:比如,这里的蛇没有脚就不要画,而像写文章,就不能说一次成功,需要反反复复去修改,才能写好。

师:有道理。

生3:第二则寓言告诉我看问题要重实质,不能只重表面,像那个郑者,那损失就惨重了。

师:是的,那个郑者的行为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谁再来谈谈。

生4:我觉得这个郑者倒便宜了那个楚人。那个楚人的行为难道不可笑吗?买宝珠就买宝珠,干嘛要那么大张旗鼓地去装饰那个匣子呢?我认为,这叫喧宾夺主。

师:有见地。

生5:我不认为楚人可笑,我倒觉得他很聪明,为了使宝珠更显价值,他想到了“包装”,再说他并未因此而吃亏,倒是郑者因小失大。

师:我觉得你也很聪明,有经济头脑。

生6:第四则寓言使我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师:真是了不起。《塞翁失马》传递给我们的也许就是这种神福祸相对论吧。

下面我再来考考大家:能不能用成语、俗语或者警句之类来解释这四则寓言呢?

生1:我用“多此一举”来解释“画蛇添足”。

生2:我用“混水摸鱼”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3:我用“不学无术”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4:我用“有眼无珠”来解释“买椟还珠”。

生5:我用“一分为二”来解释“塞翁失马”。

生6:我用“鱼目混珠”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7:我想可不可以用“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来解释“买椟还珠”呢?

生8:当然可以啦。

生9:我想用一句话来解释“塞翁失马”,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掉进了一个池塘,不要难过。也许当你站起来的时候,你的口袋里会兜上几条鱼呢。”

师:谢谢你给我们这样一句精彩的解释。

今天这节课让我感觉到了大家知识的丰富和认识的独到。有这么一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古典文学无疑是使我们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但愿我们大家能更多地积累文化,运用文化,将自己打造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下课。

【评点】

这是教者异地借班上课时的课堂实录。这堂课的特色有四。

一、自主。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这是由这堂课型(说读课)所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整堂课上学生自由独立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另外,教师非常尊重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教师不是以个人的或是教参上的或是约定俗成的解释去约束学生。再者课堂的表演活动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鼓励下临时决定的,完全没有教师的导演,是学生自个儿的活动。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开放。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对寓意理解全然是个人的一种阅读行为,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不是人云亦云,不是拘泥守旧。另外,对课文中疑难问题,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解答,这也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目前缺乏的正是这种“教”和“学”的行为。

三、有序。整个教学活动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教者是按照板块教学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设计的,整节课共分三个教学板块:初读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再读课文(读懂词义、文意)——理解课文(读通寓意)。这几个教学板

块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严谨和有序。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四、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我们平时常提创新,但到底如何创新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反思的。有时去参加一些优质课竞赛活动,也听到、看到别人创新;他们所指的创新大多是一些有一点创意(或者说是有一点新意)的“活动尾巴”,有时甚至是生搬硬套上去。这节课的创新我认为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一是师生有创新的动机和目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共同完成”;二是教师能随时提供创新的时空,如学生的表演,学生互相供“疑”,学生用成语释寓意;三是师生有创新的成果,如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有新意的表演和答问等。整个教学过程闪现着创新的光彩。

(原载《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3年第11期)

寓言四则教案

《寓言四则》教案 第一课时:《伊索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人们对寓言的说法导入: 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②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在意义。 ④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 1. 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 简介《伊索寓言》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他死后德尔斐流行瘟疫,德尔斐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流行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

人教版七年级上《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自主开放有序创新 ——《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师:现在,我给大家来一回现场作画,请大家看后猜一个成语。(作画) 生:(个个面露笑意,答)画蛇添足。 师:真聪明!今天的课就跟这个成语有关。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9课,我们一起学习《寓言四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5分钟,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准字音有三种方法:(1)借助文章下面的注音:(2)查工具书:(3)举手询问。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减字,不换字,不哽字。 (生自由大声读书5分钟) 师:时间到了,读得怎样?还是先听听大家的齐读。(生齐读)整体听来,很流畅。如果能读准这几个字的读音,就更好了。 宣王悦(yuè)之堕(duò)而折其髀引弦(xián)而战 我不仅喜欢听大家齐读,还喜欢听大家一个一个地读。谁先来试一下? 生1:我读《滥竽充数》。…… 师:声音洪亮,还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生2:我读《画蛇添足》。…… 师:有点紧张,只重复了几个字,还可以。 生3;我读《买椟还珠》。…… 师:节奏感很强,读得很准确。(没有人读第四则)第四则有点长,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谁能拿下? 生4:我来试试。…… 师:相信自己,你看你表现得很好。 读通课文后,请大家再自由、大声朗读课文5分钟,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还记得解决字音障碍的方法吗?回顾一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词义障碍,对于书下没有注解的,更要注意。读懂文意,就是能把故事讲出来,当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尽量讲得生动活波。 (生自由读课文5分钟) 师:时间到了,字词学得怎样?先来进行一场比赛。左右两队各提出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住。 生1:我想问“乃左手持卮”的“乃”字怎么讲? 生2:于是,就。 生1:我认为,这样理解不大恰当。那个人拿到酒后,应该喝下,怎么会左手持卮,右手画蛇呢?我认为应当“竟然”讲。 生2:你这样理解是忽略了这个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别人还没画完,我再来给蛇画脚。 师(问生1):你接受他的分析吗? 生1:嗯,我明白了。 生3:“父子相保”的“保”字怎么讲? 生4:“保全,没事”的意思。 师:(问生3)你同意吗? 生3:我本来不清楚,现在我懂了。 生5:“此独以跛之故”的“以”作何讲? 生6:“因为”。我问一下,这里的“故”字怎么讲? 生7:“原因”。 师:我来考考大家,“滥竽充数”的“滥”字如何讲? 生8:“坏的,差的”。 生9:“滥用”。 生10:我觉得他不会吹,混在里面假装能吹,可能是“假的,不真实的”的意思。 (学生于是议论起来了) 师: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吧。 接下来,咱们来一个讲故事比赛,两个队各推出一个代表上台表演,可配以表情、动作。 (有生小声问:能找个搭档吗?准备一下,行吗?) 师:当然可以。 (学生准备) 生:我来给大家表演《滥竽充数》。表演不好,别见笑。……这真是“宣王听竽三百人,南郭滥竽来充数。泯王——把竽听……”谢谢! (掌声响起) 师:不用我多说,这掌声已经说明了你的表演水平。 生甲、乙:今天我俩给大家表演一段《画蛇添足》。…… 生甲:我的蛇脚下生风,快速前进。 生乙:蛇长脚,那……还叫蛇吗?你看我的蛇帅呆了! 生甲:等等等等,那个时候,有“帅呆了”这种说法吗? 生乙:那让大家评评,蛇有没有脚?(“没有!”)谢谢!…… 师:太棒了!太棒了!欣赏了这两个精彩的故事后,我们静下心来想想,从这四则寓言中,我们有些什么领悟呢?请每个人用“第×则寓言告诉我……”的句式说句话。看谁说得独到,有见地。 生1:第三则寓言告诉我做人要真实,不可以靠蒙混过日子。 师:嗯,有警戒性。 生2:第一则寓言告诉我做事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师:我觉得你说话很严密,你说的“有时”怎么理解呢? 生2:比如,这里的蛇没有脚就不要画,而像写文章,就不能说一次成功,需要反反复复去修改,才能写好。 师:有道理。 生3:第二则寓言告诉我看问题要重实质,不能只重表面,像那个郑者,那损失就惨重了。 师:是的,那个郑者的行为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谁再来谈谈。 生4:我觉得这个郑者倒便宜了那个楚人。那个楚人的行为难道不可笑吗?买宝珠就买宝珠,干嘛要那么大张旗鼓地去装饰那个匣子呢?我认为,这叫喧宾夺主。 师:有见地。 生5:我不认为楚人可笑,我倒觉得他很聪明,为了使宝珠更显价值,他想到了“包装”,再说他并未因此而吃亏,倒是郑者因小失大。 师:我觉得你也很聪明,有经济头脑。 生6:第四则寓言使我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师:真是了不起。《塞翁失马》传递给我们的也许就是这种神福祸相对论吧。 下面我再来考考大家:能不能用成语、俗语或者警句之类来解释这四则寓言呢? 生1:我用“多此一举”来解释“画蛇添足”。 生2:我用“混水摸鱼”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3:我用“不学无术”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4:我用“有眼无珠”来解释“买椟还珠”。 生5:我用“一分为二”来解释“塞翁失马”。 生6:我用“鱼目混珠”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7:我想可不可以用“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来解释“买椟还珠”呢? 生8:当然可以啦。 生9:我想用一句话来解释“塞翁失马”,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掉进了一个池塘,不要难过。也许当你站起来的时候,你的口袋里会兜上几条鱼呢。” 师:谢谢你给我们这样一句精彩的解释。 今天这节课让我感觉到了大家知识的丰富和认识的独到。有这么一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古典文学无疑是使我们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但愿我们大家能更多地积累文化,运用文化,将自己打造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下课。 【评点】 这是教者异地借班上课时的课堂实录。这堂课的特色有四。 一、自主。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这是由这堂课型(说读课)所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整堂课上学生自由独立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另外,教师非常尊重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教师不是以个人的或是教参上的或是约定俗成的解释去约束学生。再者课堂的表演活动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鼓励下临时决定的,完全没有教师的导演,是学生自个儿的活动。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开放。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对寓意理解全然是个人的一种阅读行为,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不是人云亦云,不是拘泥守旧。另外,对课文中疑难问题,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解答,这也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目前缺乏的正是这种“教”和“学”的行为。 三、有序。整个教学活动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教者是按照板块教学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设计的,整节课共分三个教学板块:初读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再读课文(读懂词义、文意)——理解课文(读通寓意)。这几个教学板

《西游记》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西游记》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话题:悟空西游记教育学习 《走进<西游记>》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执教/昆山西塘街小学徐卫国 点评/昆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潘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名著的信心。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3(通过读原文片段,体会原著语言的精妙,激发阅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主题歌)师:熟悉这旋律吗,生(齐):熟悉。师:是什么,生(齐):《西游记》。师:确切地说,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主题歌。提起《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着许多有关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前些日子,老师布置同学们阅读了《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聊聊《西游记》。师:首先,我们来聊聊故事中的人物。(板书:人物)不用我问,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的人物一定是……生(齐):孙 悟空。(出示孙悟空图片)师:你知道孙悟空这个名字是谁取的,生1:唐僧。师:不对。生2:是菩提祖师。师:对,是孙悟空最初拜师学艺的师傅菩提祖师。孙悟空还有一个法号,叫什么,它又是谁给他取的,生3:叫“孙行者”,是唐僧取的。点评:不少人总是想当然地以为“孙悟空”这个名字是唐僧所取,其实不然,它是孙悟空当初拜师学艺时,由菩提祖师所取,“孙行者”这个法号才是唐僧所赐。由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名号,很自然地激起学生一探小说中人物的兴趣,可谓精心设计又不着痕迹。师:在你们的心目中,孙悟空有什么特点,生1: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书中写道:二郎睁开凤眼四处探看,发现大圣变成了麻雀,就摇身变做一只饿鹰,飞扑过去。大圣见事不妙,变做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急抖翎毛,变做一只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点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浪之歌 执教人:点评: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师:上课。今天咱们阅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通过本单元上几篇散文诗的阅读,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一课我们用什么形式的阅读才能把它读好? 学生考虑了一下,然后纷纷举手。 生1:根据前几课阅读的体会,我觉得首先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生2:还要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生3:默读。 生4:大声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老师觉得一篇文章阅读方法的选用一定要符合文本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体裁衣”。从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阅读方法中,哪些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师:对。要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老师觉得还有一种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那就是还要读出联想和想象,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不妨把它们的顺序调整一下。 教师出示阅读方法: 1、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2、读出联想和想象。

3、读出感情。 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 学生认真听。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做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老师巡视参与。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一个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

寓言四则教案(人教部编版)

寓言四则教案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体会到文章的讽刺寓意,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学习重难点 重点:熟悉寓言这种新的文学体裁。 难点:领悟到盲目自高自大的可笑性。 知识链接 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学法指导: 1.阅读寓言故事,不能只看其表面意义,一定要深度咀嚼其中所寄寓的意义。许多故事你看后也许会会心一笑,或觉得其荒诞,或觉得其滑稽,但请千万别忘了以其反思自己的人生,也许它所讽刺的幽灵还徘徊在你的头上 2.要有意识地对比西方寓言故事和中国传统寓言故事的异同,以便于加深对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理解。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2.《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所著,搜集所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1.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2.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 。 ( ( ( 。 , “ “ 自主 开放 有序 创新 ——《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师:现在,我给大家来一回现场作画,请大家看后猜一个成语。 作画) 生:(个个面露笑意,答)画蛇添足。 师:真聪明!今天的课就跟这个成语有关。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9 课,我们一起学习《寓言四则》 这节课我们采 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5 分钟,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准字音有三种方法: 1)借助文 章 下面的注音:(2)查工具书:(3)举手询问。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减字,不换字,不哽字。 (生自由大声读书 5 分钟) 师:时间到了,读得怎样?还是先听听大家的齐读。 生齐读)整体听来,很流畅。如果能读准这几个字的读音, 就更好了。 宣王悦(yu è )之 堕(du ò )而折其髀 引弦(xi án)而战 我不仅喜欢听大家齐读,还喜欢听大家一个一个地读。谁先来试一下? 生 1:我读《滥竽充数》。…… 师:声音洪亮,还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生 2:我读《画蛇添足》。…… 师:有点紧张,只重复了几个字,还可以。 生 3;我读《买椟还珠》。…… 师:节奏感很强,读得很准确。 没有人读第四 则)第四则有点长,对 我们来说是个挑战,谁能拿下? 生 4:我来试试。…… 师:相信自己,你看你表现得很好。 读通课文后,请大家再自由、大声朗读课文5 分钟,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还记得解决字音障碍的方法 吗?回顾一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词义障碍,对于书下没有注解的,更要注意。读懂文意,就是能把故事讲出来, 当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尽量讲得生动活波。 (生自由读课文 5 分钟) 师:时间到了,字词学得怎样?先来进行一场比赛。左右两队各提出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看哪一队能考 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住。 生 1:我想问“乃左手持卮”的“乃”字怎么讲? 生 2:于是,就。 生 1:我认为,这样理解不大恰当。那个人拿到酒后,应该喝下,怎么会左手持卮,右手画蛇呢?我认为应当“竟 然”讲。 生 2:你这样理解是忽略了这个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别人还没画完,我再来给蛇画脚 。 师(问生 1):你接受他的分析吗? 生 1:嗯,我明白了。 生 3:“父子相保”的“保”字怎 么讲? 生 4:“保全,没事”的意思。 师:(问生 3)你同意吗? 生 3:我本来不清楚,现在我懂了。 生 5:“此独以跛之故”的“以”作何讲? 生 6:“因为”。我问一下,这里的“故”字怎么讲? 生 7:“原因”。 师:我来考考大家,“滥竽充数”的“滥”字如何讲? 生 8:“坏的,差的”。 生 9:“滥用”。 生 10:我觉得他不会吹,混在里面假装能吹,可能是“假的,不真实的”的意思。 (学生于是议论起来了) 师: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吧。 接下来,咱们来一个讲故事比赛,两个队各推 出一个代表上台表演,可配以表情、动作。 (有生小声问:能找个搭档吗?准备一下,行吗?) 师:当然可以。 (学生准备) 生:我来给大家表演《滥竽充数》。表演不好,别见笑。……这真是“宣王听竽三百人,南郭滥竽来充数。泯王 ——把竽听……”谢谢 ! (掌声响起) 师:不用我多说,这掌 声已经说明了你的表演水平。 生甲、乙:今天我俩给大家表演一段《画蛇添足》 …… 生甲:我的蛇脚 下生风,快速前进。 生乙:蛇长脚 ,那……还叫蛇吗?你看我的蛇帅呆了! 生甲:等等等等,那个时候,有“帅呆了”这种说法吗? 生乙:那让大家评评,蛇有没有脚?(“没有!”)谢谢!…… 师:太棒了!太棒了!欣赏了这两个精彩的故事后,我们静下心来想想,从这四则寓言中,我们有些什么领悟 呢? 请每个人用“第×则寓言告诉我……”的句式说句话。看谁说得独到,有见地。 生 1:第三则寓言告诉我做人要真实,不可以靠蒙混过日子。 师:嗯,有警戒性。 生 2:第一则寓言告诉我做事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师:我觉得你说话很严密,你说的“有时”怎么理解呢? 生 2:比如,这里的蛇没有脚就不要画,而像写文章,就不能说一次成功,需要反反复复去修改,才能写好。 师:有道理。 生 3:第二则寓言告诉我看问题要重实质,不能只重表面,像那个郑者,那损失就惨重了。 师:是的,那个郑者的行为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谁 再来谈谈。 生 4:我觉得这个郑者倒便宜了那个楚人。那个楚人的行为难道不可笑吗?买宝珠就买 宝珠,干嘛要那么大张 旗鼓地去装饰那个匣子呢?我认为,这叫喧宾夺主。 师:有见地。 生 5:我不认为楚人可笑,我倒觉得他很聪明,为了使宝珠更显价值 ,他想到了“包装” 再说他并未因此而吃 亏,倒是郑者因小失大。 师:我觉得你也很聪明,有经济头脑。 生 6:第四则寓言使我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师:真是了不起。《塞翁失马》传递给我们的也许就是这种神福祸相对论吧。 下面我再来考考大家:能不能用成语、俗语或者警句之类来解释这四则寓言呢? 生 1:我用“多此一举”来解释“画蛇添足”。 生 2:我用“混水摸鱼”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 3:我用“不学无术”来解释 “滥竽充数”。 生 4:我用“有眼无珠”来解释“买椟还珠”。 生 5:我用“一分为二”来解释“塞翁失马”。 生 6:我用“鱼目混珠”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 7:我想可不可以用“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来解释“买椟还珠”呢? 生 8:当然可以啦。 生 9:我想用一句话来解释“塞翁失马” 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如果你掉进了一个池塘,不要难过。也许当 你站起来的时候,你的口袋里会兜上几条鱼呢。” 师:谢谢你给我们这样一句精彩的解释。 今天这节课让我感觉 到了大家知识的丰富和认识的独到。有这么一句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想,古典文学无疑是使我们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但愿我们大家能更多地积累文化,运用文化,将自己打造成 为有真才实学的人!下课。 【评点】 这是教者异地借班上课时的课堂实录。这堂课的特色有四。 一、自主。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这是由这堂课型(说读课)所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整堂课上学

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构建“五步建模教学法”,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在教研室“小学数学‘建模用模’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情境化-----解决问题过程化-----建立模型具体化-----应用模型生活化”)的理念引领下,结合我校实际,针对数学建模的重点,我们把“小学数学建模的有效策略”作为重点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自主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个性教学法——“五步建模教学法”,在教学中致力于学生数学建模的引领,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有效达成了“新课标”提出的能力发展目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建模用模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五步建模教学法”模式流程 二、“五步建模教学法”教学策略 1.通过“创设情境”,变“事理”为“数理”建构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中的法则、定律、公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都是一个个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建模形成数学模型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把“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因为生活原型中揭示的“事理”是学生的“常识”,但是“常识”还不是数学,“常识要成为数学,它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读懂问题情境。 2.通过“转化”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结构的过程。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让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无疑是交给了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3.通过“数形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解答“问题解决”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画图形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兴趣和能力,由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多样化,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更有创造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意识。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 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提出问题情境化) 师: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同学们看王芳生日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今天是王芳的生日,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爸爸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3块,王芳吃了2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 生1:爸爸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81,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 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生2: 82里面有2个81,83里面有3个8 1。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数学信息: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 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吗? 生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83+8 1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寓言的体裁特点,培养朗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切体会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故事寓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一)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有人说:“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 (设计二)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二、初读,读懂材料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常识。 2.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学生讨论,归纳: 赫耳墨斯因虚荣而在雕像店遭受尴尬。(《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蚊子因战胜强大的狮子, 得意忘形后成了小蜘蛛的美味。(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宋富人对待补墙防盗的建议智子疑邻。(《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焉知祸福。(《塞翁失马》)

二、讨论, 理解寓意 三、归纳,总结寓言特点 1.归纳: 表一古今中外的寓言都假托一个短小而意味深长的故事; 表二寓言的主人公多为动物, 也可以是人或其他事物, 多用拟人、对比、讽刺等手法; 表三寓言皆有意味深长的寓意, 且寓意具有多样性。 2.总结: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给人以启示。篇幅短小而蕴涵丰富。多用拟人、对比、讽刺等手法。 四、创作,编写寓言故事 1.阅读名著导读《伊索寓言》, 指导寓言创作 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火花是寓言腾飞的双翅。名著导读的标题就是“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这表明寓言来自生活实际, 是作者睿智观察的结果。它可以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与智慧, 如《狐狸和狼》警示人们做好事要看对象; 可以嘲讽人类自身的缺点, 如《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者, 《两只口袋》讽刺只注视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的人; 还可以讽刺黑暗的社会现实, 如《猫和鸡》讽刺揭露了残暴和横蛮, 《马和驴》讽刺了自私自利的人性。这就告诉我们阅读和写作寓言必须根植于社会生活。当然, 寓言创造还须丰富的想像力, 想像是对生活的提炼, 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它需要艺术加工。拟人, 讽刺, 对比等多种修辞是常用的手法。它的故事简短却意味深长, 读者会深受智慧的启示。 2.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调动睿智的思维, 通过丰富的想像自编或续编寓言故事 参考题目: 斧头和树的对话(环保主题) 笔和手(减负主题) 蜈蚣和蝎子(美式反恐主题) 哭泣的伊拉克蚊子(战争与和平主题) 第九颗太阳(科技主题) 续写《智子疑邻》: “邻知被疑后” 新版《狐狸和乌鸦》 3.学生写作,交流 五、教师小结 寓言清新、形象,是稚真孩童洞见世界的窗口。《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以及我国

穿井得一人 省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理解文意。 2、分析寓言的情节,多角度灵活地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在实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改写古代寓 言故事,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2学情分析 其一,这是学生升入七年级后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寓言这一文学体裁。虽然许多同学在以前读过不少的寓言,并熟练地讲述出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多数同学只停 留在直观的感受上,缺少自己的情感体验,把寓言读“死”了,失去了寓言的“言外 之意”。为改善这一现状而特意编入第24课《寓言四则》,我揣摩应该是人教版(2 016年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的编者的意图。因为这恰好也符合第六单元的单元目标,“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那么,通过前两则伊索 寓言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阅 读寓言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 对第三则古代寓言故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寓言这一文学体裁。 其二,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可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种种真伪莫辨的信息时,会缺乏 深入思考,甚至轻信流言,以讹传讹。而这则《穿井得一人》古老的寓言故事,会对 他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会帮助他们秉持审慎的态度 对待传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三,学生虽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了五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 但平时繁多而枯燥的文言语汇的识记,学生会提不起兴致,文言底子薄的学生甚至 自信心不足。因此,这节课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并互评,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文言的 兴趣,树立学习文言文的自信。 3重点难点 1、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并互评。 2、引导学生对“穿井得一人”这句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进行重点研读。 3、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第30课《寓言四则》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新世纪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8614381547.html, 精品资料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作者宋燕赵芦芳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 2.加深对寓言的认识,尝试续编和创作寓言。 3.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并能举出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例子来。 教学重点 1.学会查字典注音释词,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 2.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容切合实际,精简实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一、《智子疑邻》学习 1、全班朗读《智子疑邻》 2、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3、再读寓言,教师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并解释加点的词。 4、问题讨论: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试概括。 二、《塞翁失马》学习 1、说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里《塞翁失马》。 2.讲解课文出处,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较强的思想性,哲理性。 3.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背诵要求。教师可亲自背诵课文,以作示范。以激励学生背诵课文的信心。 4.学生分组研读课文,屏幕投影打出生字注音,重点词语的释义填空题。 学生查字典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弄清字词音义,为下步分析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屏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标点的《塞翁失马》,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样的好处,叫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并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 5.请一个同学上台来主持,全体同学做图配文活动。 1

《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王永林 【设计理念及思路】 培养学生“批注”式的阅读能力,关注课堂生成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整个教学过程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晶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 【课堂实录】 一、认读词串,回忆水的珍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水》,首先我们来认读一组词语:(出示)干燥炎热骄阳风干渴望 师:谁来读一遍。 首先我们来认读一组词语 师:你读的很准确,声音很响亮。谁还想读的? 师:能说说这组词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 生:特别干燥,赤日炎炎,身体非常缺水的感觉。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师:你的悟性很好,只有用心去读的人才能读出词语的内涵。谁再来读一读这组词语: (出示)抚摸清凉倾注润湿痛快 师:你读出了水的清凉,有水的痛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家马朝虎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小山村;在村民的眼里,水是什么样的? 生:水是非常珍贵的。 生:水是比酒还贵的东西。 师:在村民的眼里,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板书最珍贵)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缺水的地方,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水的珍贵,把它画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二、默读全文,感悟水的珍贵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句子,联系实际,批注体会。教师巡视指点。

师:要用心去找,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场景。 三、汇报交流,品读水的珍贵 师: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笔,咱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谁先说?注意,他发言的时候,你要注意倾听,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生:我从第一段这一句“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搞上一担回家。”体会到,他们吃水,要到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去挑,还要排一个小时的长队,真是太缺水了.而我们这里只要一开水笼头就有水了。 师:你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非常好,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师:这个句中的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生:“十公里之外、一处很小、一个小时、长队” 师:你能把这些词给你的感觉读出来吗? 师:听了他的朗读,透过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一位村民大汗淋漓地挑着一对桶,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到了挑水的地方,那儿已经排了很长的一队。 师:长长的山路,炎炎的烈日,小小的泉跟,漫长的等待让水—— 生:成了最珍贵的东西。 师:让我们—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我从“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感受到水非常地珍贵。我们这里酒有十几元: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一瓶的,而水一元五角钱能买到一吨。 师:即使是最便宜的酒也比水贵得多,然而村里人常说的一句话却是——生:“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师:可见:水,真的是—— 生:(齐)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只有下雨的日子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而我们这里天天都可以洗澡,这句让我感受到水的珍贵。 师:你喜欢下雨吗? 生:不喜欢,给我们上学,出去玩都带来不方便。

《寓言四则》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寓言四则》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知识与技能 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续编或改编寓言,以加深对该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寓言主题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 重点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尝试编写和创作寓意。 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法:、探究拓展法。 1.多媒体课件。 2.投影仪。 3.录音机。 2课时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诸子百家著作《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书》,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寓言的世界:《寓言四则》。 伊索(公元前620~前560),希腊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 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2.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2.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的“笑”说明了什么? 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地“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 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这段着意于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

第30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

《寓言四则》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庇.护(pì)爱慕.(mù) B.俯.视(fǔ)乏.味(fàn) C.惭.愧(cán)妒.忌(dù) D.烟囱.(cōng)矗.立(chù) 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1)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2)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3)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4)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毁坏) B.暮而果.大亡其财(如果) C.其家甚.智其子(很) D.而.疑邻人之父(却) 4.下列各项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其邻人之父亦云 B.近塞上之人 C.人皆贺之 D.此独以跛之故 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6.阅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别说说四则寓言的寓意。 二、精段阅读

阅读《蚊子和狮子》,完成练习。 7.蚊子先说:“你并不比我强”,然后说:“我比你强得多。”这是使用_______法,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蚊子“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蚊子所用的战术是________________。 9.指出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吹着喇叭”所表现的不同内容。 (1)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 这里“吹着喇叭”表现蚊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这里的“吹着喇叭”表现了蚊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理解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 ...蜘蛛消灭 ..被这小小的 ..说,自己同最强大的 ....动物都较量过,不料 了。 A.强调蚊子至死仍然不服气,因为战胜过强大的动物。 B.说明蚊子至死不明白自己被灭亡的原因。 C.蚊子为自己的强大而遭覆灭感到惋惜。 D.蚊子已感受到是自己的得意忘形使他遭到失败。 三、拓展训练 (一) 车子上运着两只桶,一只盛着酒,另一只空无所有。前者一路上沉静地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后者跳跳蹦蹦,闹得一路上回声震耳,尘土像云雾似的飞扬,焦急的行人老远就听到吵闹的声音,诚惶诚恐地躲在一边。然而不管后者怎样地哗众取宠,像前者那样的价值,它却没有。 11.请说出文中的“前者”、“后者”各指代什么。 “前者”: “后者”: 12.末尾的“前者那样的价值”一句话,怎样理解其含义? 13.两只桶分别可以比喻哪两种人? 盛着酒的桶:

优秀小学教师课堂教师实录与评议

优秀小学教师课堂教师 实录与评议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思考与探索评价是一门艺术,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评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使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对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现状的思考 回首课堂,曾经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仍依稀可见,也有许多尴尬的瞬间令人深思。很多语文课堂上出现了教师的评价泛滥,甚至出现了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滥施表扬,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不适时机和不分对象的程式化评价现象等等,造成了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一)课堂评价流于形式 课堂上,有的教师的评价过于枯燥,评价流于形式。动不动就是“你真了不起、非常好!”;有的过分的夸张,整节课重复着“棒!很棒!你真是太棒了!”有的针对性不强,“你读得很好!”可到底好在哪儿缺乏因势利导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找不到被表扬的感觉。一堂课反复出现这种形式,而且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表扬方式,师生之间就像动物之间的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毫无情感。而有些课堂则完全相反,一堂课上评价形式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除了有语言评价,还有物质评价,有奖励小红花的,有奖励智慧星的......还有多媒体评价等,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课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听说课课堂教学实录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Section B (1—3) 执教人单位:沂南县铜井中学执教人:祖庆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并掌握What, Wh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2.用Because句型和形容词“ugly, clever, friendly, beautiful, shy ”表示原因,性质、品质。 能力目标:Describe animals; Express preferences 情感目标:了解自然,树立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谈论喜好,展示个性。 [重点难点] 重点:1. Words: ugly, clever, friendly, beautiful, shy, other 2. Target Language: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What other animals do you like? Because they’re…and… 难点:How to describe animal and express preferences. [教学过程] I. Warm up 1. Revision (复习Section A中的句型) Let’s chant. What animal do you like? What animal do you like? Do you like tigers? Yes, I do. Yes, I do. Do you like pandas? Yes, I do. Yes, I do. Do you like pandas? No, I don’t. No, I don’t. 点评:Chant的应用,既复习回顾了Section A中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2. Task: A free 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animal and the reasons 参考句型: A: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B:My favorite animal is… A: Why? B:Because it’s … 点评:进一步突出了本单元的“Language Goals: Describe animals; Express preferences”,以对话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的复习回顾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同时又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使用更加丰富的语言来描述动物,表达自己的喜好)做了铺垫。 II. Pre-task (预备任务) 1. Research(新知探究): 1) Show the new words“ugly, clever, friendly,beautiful, shy, other ”on the screen to the SS. 2)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other SS follow him / her to rea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