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矿山周围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煤矿地下开采形成的采空区改变与破坏了地球表面和岩石圈的自然平衡,并产生采空区塌陷等地质灾害。塌陷区不仅会导致地下水枯竭,耕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当地房屋受损,道路地裂变形。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工程以及城市建筑会因处理煤矿采空区塌陷而增加建设难度和费用,并影响区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探明煤矿开采造成的采空区的位置及其范围,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1 煤矿采空区的地球物理特征

煤层未被采动时,地层一般呈现成层性和完整性,小区域内同一地层的电性差异不会太大。通常情况下,视电阻率值在采空区(空洞)为最高,其次是石灰岩、煤层,泥岩及有充水岩溶裂隙的岩层最低。煤层被采空后,煤层上下岩层间形成一定的空袭,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连续性,故该处电阻率明显高于周边完整岩石的电阻率,表现出局部高阻特性。当采空区的空隙被水充填,其电阻率则呈低阻反映。因此,没有被水充填的采空区和巷道为特高阻,灰岩层为高阻,煤层呈中到相对高阻。灰岩层和未开采煤层横向较均匀且分布范围一般很大,充水的巷道呈低阻但范围很小[1[。这些特性成为电法探测地下采空区的地球物理前提。未被采动的煤层与其顶底板岩性上的差异是一个较为稳定的波阻抗界面,有良好的弹性波反射条件。人工激发的弹性波在地壳中传播,当遇到弹性分界面时,其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弹性性质和几何形态不同而变化。在采空区域,波的旅行时间和速度会受到很大影响,同相轴发生畸变异常。煤层反射波的这种中断、扭曲、振幅和频率特征等变化为开展二维、三维地震勘探提供了工作前提。

煤矿采空区上方覆盖层中还可测到氡气的高值异常,这由于采空区中断隙发育,有利于氡的聚集。而在塌陷区,由于地表覆盖层下塌与下覆地层的相连,形成较发育的裂隙,所以氡向地表的迁移通畅,但此时氡气保存条件差,所以形成氡异常不高。而在残留煤柱处,由于煤层的孔隙及裂隙不发育,上覆地层破坏较小,不利氡的运移,因此在地表覆盖层中形成低氡浓度[2]。一般规律是:采空影响区的氡气异常值相对比采空区的要小,比非影响区的要大。氡值的差异反应了地下地质环境的变化,指示了煤矿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区域、范围和强度。因此,可以通过地面氡气测量确定煤矿地下采空区及采空影响区的位置与范围。正是由于地下介质层间存在的电性、放射性、弹性等物性差异,给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而发展的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二维及三维地震勘探、测氡法等多种物探方法不仅在矿产资源勘探中应用广泛,而且在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勘查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探测采空区的物探方法及特点

2.1 高密度电阻率电法

其理论基础是静电场理论, 利用不同物质所具有的电阻率差异为物理前提。它是将数十根电极一次性以基本极距布设完毕,通过程控式多路电极转换器选择不同的电极组合方式和不同的极距间隔,完成野外数据的快速采集。和常规电阻率法一样,它通过A、B电级向地下供电流I,在M、N极间测量电位差△U,从而求得该记录点的视电阻率PS=K△U/I。采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解释及成图,从而推演出地质体的大小、形状、分布和特征。其成果是以视参数剖面图、断面等值线图等形式给出,对部分装置采集的数据还可以进行二维反演,得到二维层析成像模型。

特点:工作效率、精度高,探测深度适中,对采空区积水的探测有良好的效果。高密度电阻率法不仅能给出地面位置与范围,还能进行定量解释(深度的计算), 但是这种方法的野外施工和室内反演都要受地形的影响。

2.2 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简称TEM))通过在不接地回线中或接地电极间供以方波电流,向地下间歇性地发送一次电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的间歇期间,利用另一回线或探头接收由地下地质体受激励引起的涡流产生的随时间变化的感应二次场(按指数规律衰减),二次场的大小与地下地质体的电性有关。低阻地质体感应二次场衰减速度较慢,二次场电压较大。高阻地质体感应二次场衰减速度较快,二次场电压较小。根据二次场衰减曲线的特征,就可以判断地下地质体的电性、性质、规模和产状等,从而可以探测采空区及相关地质问题。

特点:该法基本不受地形的影响,并能克服高阻屏蔽层的影响,对低阻含水体特别灵敏,受体积效应影响小,纵横向分辨率高,且施工方便、快捷、效率高,对水的探测有一定的效果。但探测地下采空区时只能给出地面位置与范围,不能进行定量解释(深度的计算)。而且,当遇到周边或地表有金属结构和高压输电线时,测量数据会受到干扰。

2.3 地震探测

在地面上接收地下上下两层介质波阻抗(岩石密度与纵波的速度乘积)不同的界面反射地震波,来得到地下信息的一种物探方法。当地下存在采空区时,这一波阻抗界面明显存在,可根据地面上不同时间接收到的反射波来判断地下采空区的位置与范围。但地形复杂,波速快这一微小的时间差是不能很好地解释采空区的。此外采空区上方岩石破碎,地震波要发生散射,使得有效波不能很好地得到,进而影响到探测的准确性。

特点:实际工作中工作点不能太多,而且经费很高。对水的探测基本无效。

2.4 氡气测量方法

煤矿采空区形成后,改变了地下地质体的应力分布状态,促使地质体发生变形,从而改变了地下气体的运移与集聚环境,对氡气的运移与富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储气、集气和通道作用等三个方面。因此,氡射气元素向采空区运移,在采空区集聚,在地表形成一个与采空区形态相应的氡异常区[3]。这样,就可以通过测量地表氡元素的浓度来准确圈定煤矿采空区的位置和范围。现在常用的具体方法有活性碳测氡法、α杯法等。

特点:与其它方法相比,地面测氡不受地形、地电、电磁场、探测对象埋深等条件制约,且野外施工、操作简便、快捷、成本低、工作效率高。但该法只能给出地面位置与范围,不能进行定量解释(深度的计算)。

3 应用实例

3.1 探测区地质概况

探测区位于河东煤田中段离石矿区北部。井田为黄土丘陵区,大部分被中、上更新统黄土和上新统红土所覆盖,只在沟谷中出露少量基岩。井田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主要可采煤层为4号煤层,埋深约170m左右。井田内主要为纵贯南北的宽缓向斜,无岩浆活动及陷落柱,除西部有边界断层外,其余地区断裂不发育,但矿井中,发现有落差小于5m的断层。

3.2 物探工作及其解释

为查明4号煤采空区,选择瞬变电磁和测氡两种方法结合,以保证物探解释结果的准确性。电法工作使用的是吉林大学研制、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ATEM II型瞬变电磁仪,采用重叠回线装置,线框边长为50m。测氡工作采用α杯测氡法,测量衰变的子体镭的射线强度,选用了大电离室式智能化α杯测氡仪(CD—1α杯测氡仪)。下面选取10、14测线做简要解释。

10测线,瞬变电磁与氡气测量的测线重合,受地形限制,瞬变电磁实际测量长度70m,点距10m,共7个测点;测氡实际测量长度110m,点距10m,共11个测点。图1为10线瞬变电磁多测道电压剖面图:测点为横坐标(算术坐标),V(t)/I值为纵坐标(对数坐标),将每个测点的22个V(t)/I值,按1~22道的次序展布在图上,然后将相同的V(t)/I 值连成线。由于瞬变电磁二次场随时间的衰减在高阻层衰减快、低阻层衰减慢的特征,故在

高阻层采集到的二次场电压值小,在低阻层采集到的二次场电压值大。反映在剖面曲线图上,低值响应部分为高阻层,高值响应部分为低阻层。从图上可以看出,中晚期测道的曲线在1~4号点均为低电压。图2为10线瞬变电磁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在深部170m附近出现视电阻率高值异常,推断为地下采空区所至。图3,曲线在1~4号点出现氡值记数的高值异常,峰值达到72 个读数。综合分析1~4号点范围为采空区,4号点为采空区边界。

14测线,瞬变电磁与氡气测量的测线重合,测量长度都是110 m,点距10 m,共11个测点。由图4可以看出,中晚期测道的曲线在1~5号点均为低电压;图5中在深部170m 附近出现视电阻率高值异常,推断为地下采空区所至。图6,曲线在1~5号点出现氡值记数的高值异常,峰值达到47 个读数。综合分析1~5号点范围为采空区,5号点为采空区边界。

4 结论

物探方法具有多解性,在反演和解释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多种解释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和钻探方法结合,获取钻探的验证资料,或者选取两种不同原理的物探方法,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达到优势互补,从而有效避免单种物探方法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获得较为理想的解释,提高物探的解释精度。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变电磁法同属于电法,都是依据地下介质层的典型特征为物理前提的,因此在探测煤矿采空区时,这两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只能算是一种方法,不利于假异常的剔除,在使用综合物探方法时应根据野外实际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组合方案。瞬变电磁法和测氡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测氡法组合都是很有利的。而且,在地形条件特别复杂,无法对瞬变电磁或者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施工时,测氡可以很好地工作,依据同一工程项目临近测线的资料对比,也能取得很好的解释效果。

中国煤炭资源情况

中国煤炭资源情况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截至2002 年年底,全国共有煤炭资源的矿区6019 个,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为10201 亿吨,其中煤炭基础储量3341 亿吨(煤炭储量为1886 亿吨),煤炭资源量为6872 亿吨。按照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 亿吨计算,我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 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 吨,即全国年产19 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 另外,包括3341 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 亿吨资源量共计10201 亿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另外,中国炼焦用煤储量为649 亿吨,还有基础储量1244 亿吨、资源量1477 亿吨;按照近期中国焦炭的生产能力,已经探明的炼焦用煤储量,可以保证开采200 年左右。 我国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集中了中国煤炭资源的60%,另外还有近9%集中于川、云、贵、渝地区。 山西省是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储量的30%。与资源分布相对应的,是煤炭生产也集中于这些地区。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及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 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中国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2、中国煤炭资源的特点 (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 (2)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3)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中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在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在辽宁,炼焦煤大多在黑龙江;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在四川,而炼焦煤主要集中在贵州。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调研报告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了解神州煤炭资源地理分布、种类、利用的状态,了解神州煤炭行业的近况,同时了解怎样写调研陈诉。 二、调研方案 由于现真实情况况的限制,此次调研陈诉的完成只路程经过过程了上网和在藏书楼查阅资料的体式格局。 三、调研实践 4、数值分析 神州煤炭资源地理分布 神州煤炭资源首要集中在山西省、陕北—内蒙古西部地区、新疆北部和川、黔、滇接壤地区。这四个地区的煤炭资源分别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占9.6%、38%、31.4%和5.3%,共计约占85.3%。而沿海工、农业发达的13个省(自治区)总共只有1686亿t,仅占总资源的3.4%;剩下省(自治区)市约占11.6%。不平衡性又表现在煤炭资源绝大部分数分布于天然前提差,交通未便的地区,且阔别经济发达区。这就注定了从产地到销地煤炭必须经过远程输送。可以认为,在大兴安岭—太行山脉—雪峰山一线以东,煤炭资源的潜力已基本挖尽,此后的储存有的数量和产量都难以增加。 保存储存利用情况 煤炭资源持有储存有的数量按利用情况分类表

持有储存有的数量分类储存有的数量(亿吨)所占比例(%) 持有(表内)储存有的数量8737.18 100 (一)已利用储存有的数量1762.11 20 1.出产在建矿井储存有的数量1687.21 19.3 2.停采停建闭坑储存有的数量74.9 0.7 (二)尚未利用储存有的数量6975.07 80 1.规划近期利用储存有的数量461.66 5.3 2.保举近期利用储存有的数量631.44 7.2 3.可供边探边采储存有的数量68.32 <1 4.可进一步事情储存有的数量5202.79 60 5. 近期难以利用,近期不宜进一步事情储存有的数量588.65 6.7 神州煤炭资源概况 神州是世界熬头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神州煤炭探明可采储存有的数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 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煤炭资源及其利用分析

煤炭资源及其利用 煤炭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之一。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中占25%。2000年底,世界煤炭总产量为46.61亿吨,消费量46.59亿吨,贸易量5.9亿吨。世界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11亿吨。其中,主要集中在美国(2466.43亿吨)、俄罗斯(1570.10亿吨)、中国(1145亿吨)、澳大利亚(904亿吨)、印度(747.33亿吨)、德国(670亿吨)、南非(553.33亿吨)、乌克兰(343.56亿吨)、哈萨克斯坦(340亿吨)、波兰(143.09亿吨)、巴西(119.50亿吨)等国。有资料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应在2000亿吨以上,资源量可达3万亿吨。其中,无烟煤和烟煤5094.91亿吨,次烟煤和褐煤4747.20亿吨,未来20年,随着美国、中国对煤炭的洁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需求必然会增加。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将提高3.7个百分点。[ 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2]。 2、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3、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中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在东北地区,钢铁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 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 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 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 5.6 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 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 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 亿吨标准煤(折合11 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 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分 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 “西、多东少”的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 亿吨左右,前 4 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 4 亿吨, 5 位公司占71%;前印度年产煤 4.5 亿吨, 1 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 1 )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 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 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 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第二节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一、我国煤炭资源的地位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将我国煤炭资源与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资源相比,探明的资源储量折算为标准煤,煤炭占85%以上。我国能源禀赋并不乐观,主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采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的一次能源禀赋结构被称为是“富煤,贫油、少气”,但既有的能源禀赋结构造成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绝对比重达到约70%,“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与欧美国家“石油为主,煤炭、天然气为辅,水电、核能为补充”的情况差别显著。 表1 中国主要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单位 2006年底 占全球比例(%)

储采比 世界平均储采比天然气 万亿立方米 2.45 1.3 41.8 63.3 石油 10亿桶

16.3 1.3 12.1 40.5 煤炭 亿吨 1145 12.6 48 147 图1 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表2

根据BP能源统计,2006年全球煤炭消费比重的平均水平是28%,而我国则高达69%。未来中国能源供应以煤炭为主的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采用各种清洁、高效的方式优化利用煤炭将是解决能源问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最主要途径。 二、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特点 (一)煤炭资源丰富、人均含量较低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至2006年底,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t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为9090.64亿t,储采比为147年,其中储量最大的前十个国家依次为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分别占世界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的27.1和17.3和12.6%。 表3 2006年底各主要产煤国煤炭资源情况排名 国家 探明储量(百万吨) 所占份额(%)

浅析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浅析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摘要: 本文叙述了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我国有关煤炭资源环境保护的政策,从煤矿矿山环境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对策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加大资金与科技投入以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关键词: 煤炭资源,环境保护,对策 1. 引言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第一能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煤炭资源长期的开发利用活动引发了与可持续发展不相和谐的诸多环境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和区域环境发展。因此,在煤矿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研究煤炭开采对环境可能引起的破坏方式与程度,提出保护措施,控制其不利因素,维护生态平衡,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对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和协调经济之间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约占76%。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能源消费信息显示,我国原煤产量居世界之首。煤炭资源的分布在地理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点,形成了煤炭东耗西供、北煤南运的消费格局。开发布局为三个区带及七个规划区,西北地区煤炭资源最为集中,东部、中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煤炭的开采方式以地下开采为主,煤炭资源的综合回采率仅为30%左右。在为国民经济提供巨大能源保障的同时,煤炭资源的开采加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3.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侵占和破坏土地 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中,土地破坏尤为严重,加剧了人口与土地、煤炭与农业的矛盾。一般说来,露天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采掘场挖损和外排土场积压,地下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主要是开采沉陷和矸石山堆积。露天开采必须将煤层上的覆盖层剥离表土,毁坏了地表植被和土壤层。煤炭开采后,采掘场地面挖空、煤层复表土和岩石裸露压占土地,污水坑积。地下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地表出现裂缝、倾斜、沉陷坑,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水渍化,从而致使农田水利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影响农田耕作、灌溉,导致农作物减产。地下开采和煤炭洗选过程中产生大量以煤矸石为主的废弃物,由于其利用率低,大多露天堆放,全国煤矸石占地5000多公顷。煤矸石含有一定量可燃物,在适宜条件下将氧化、风化、自燃,释放大量 so2、co2、co 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并且威胁着矿区当地人群 的身心健康。在干旱季节,矸石山排放大量烟尘在雨季,排放的矸石淋溶水流入耕地,造成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 3.2矿井废水污染煤矿的废水主要包括矿井水、洗煤水等,有些矿井水含有大量悬浮物,或酸性、放射性元素,未经处理的矿井水排出将对周围浅层地下水、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洗煤水则是煤炭洗选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剂而排放的洗选废水,渗入地下就会污染地表水和饮用水源。 3.3矿井瓦斯排放 瓦斯是煤层开采时释放出的有害气体,甲烷不仅污染大气,而且又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井下瓦斯的处理与矿山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瓦斯处理不当就将诱发煤矿事故,瓦斯爆炸是诱发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造成人身和经济的损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度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度 张 浩 (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滨湖煤矿,山东枣庄 277515) 摘 要 发展煤炭循环产业经济,提高洁净燃料技术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度,积极发展新型煤气化工业,碳—化学、汽油、柴油等替代燃料,能减缓石油紧缺压力。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生态工业。关键词 煤炭 循环经济 煤化工 可持续发展 和谐中图分类号T Q54 文献标识码 B 1 中国煤炭资源及消耗情况 据统计,我国煤炭保有储量10024亿t 以上,高硫 煤储量为890.743亿t ,中硫煤储量为375.429亿t 。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目前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均占70%以上,其中,直接用于发电和各种工业与民用的动力煤约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5%。然而我国动力用商品煤平均硫份为1.01%,其中以西南地区煤的含硫量为最高,全硫平均为2.97%。大量的煤炭燃烧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出大量的硫化物、NO X 、 C O 2,造成资源浪费和严重的区域性环境污染。 中国是少油贫气的国家,长期以来,能源束缚着中国经济发展。对于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新型煤气化工业和替代洁净燃料,充分回收硫及二氧化碳等气体,发展碳—化学,建设煤炭循环产业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理念 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洁净技术是联合循环发电(IG CC ),国外只有一两家,国内是空白,只有烟台拟引进此项技术建400MWIG CC 示范电厂,目前正在做此项目的前期工作准备。联合循环发电就是一个发电厂,通过气化炉把煤转化成燃料气进行燃气轮机发电,气化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进行蒸汽轮机发电取代传统的火力发电,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相同的是,仍然大量的排放C O 2。 若能利用C O 2中的碳发展碳—化学、碳材料等,不但保护了环境,而且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流程见图1。 从图1可看出,发展煤炭循环产业的关键平台是气化厂,也就是大型的煤气化炉,是整个循环产业的核心。因此整个工业园最好靠近大型煤矿,以煤炭资源 3收稿日期:2008-04-29 作者简介:张浩(1963-),男,山东科技大学工程硕士毕业,高级经济师,现任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滨湖煤矿副总,曾发表论文数篇。 图1 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流程图 为依托。煤炭开发的同时充分利用瓦斯资源进行发电或作民用燃料,生产出的原煤进行简易筛分,除去大部份的矸石后送入大型气化厂进行气化。煤矸石等低热质燃料用来进行发电,灰渣作为建材的原料。在气化厂内,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蒸汽直接进行蒸汽轮机发电,生产的煤气通过净化、除杂质(如回收硫生产单质硫或其它硫类产品)后,送入合成厂,合成氨或氨类产品、甲醇及其甲醇下游产品、合成汽油或柴油及替代燃料、乙烯或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气化产生的灰渣作为新型建筑材料的原料。循环利用后的污水进行处理后,用来作为建材厂的生产用水和浇洒花草用水,整个循环与传统火力发电厂等单一企业相比,没有大量的气体排放及污水排放,真正做到零排放。 因此,气化炉不仅要大型化,还必须能满足大型装机容量的发电机组所需的高压蒸汽,以代替传统的火力发电。目前,“壳牌”气化炉能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而且单台炉的生产能力大,已投入商业运行的单台炉日处理煤量达2000t 。就这样的气化炉也得需要好几台才能满足,产品规模达百万吨级以上。 3 发展优势 由于是煤—电—化—建材一体化的循环产业,主要原料煤是以大型煤矿为支撑,不仅原煤价格低,运费省,而且稳定的原煤供应得以保障。企业运行成本比单一企业低得多,效益高、起点高、技术新、规模大、污染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但整个循环产业投资额、用水量相当大,并且横跨了几个行业,国内企业没几家能承担得起巨额投资和投资风险。因此,大型煤 5 512008年第3期

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供兼并重组用)

一、概述 (一)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1、矿区位置 整合后的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武乡县城127°方向、直线距离约24km的下合村,行政区隶属于武乡县韩北乡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 东经113°04′11″—113°06′17″, 北纬36°43′02″—36°44′29″ 井田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13°05′16″,北纬36°43′44″。 井田公路与武乡-左权公路约5.5km,有公路与之相通;距武乡-左权铁路监漳镇火车站6.5km,交通运输较便利。(详见交通位置示意图1-1-1)。 2、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据2009年11月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发送的晋煤重组办发[2009]49号文《关于对长治市武乡县煤矿企业兼并重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由原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煤矿、武乡县韩北乡枣岭联营煤矿及新增空白区重组而成。重组后井田面积3.4544km2,批采15号煤层,核定生产规模30万t/年。矿井隶属山西王家峪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性质为股份制公司。 2011年9月9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函【2011】1295号文件“关于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调整产能的批复”,批准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的产能由原来的30万t/年调整变更为90万t/年。 (二)井田境界 2012年9月13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6051;批准开采14—15号煤层,许可生产规模300kt/a,井田面积3.452km2,开采深度为+935m—+450m。拐点坐标见表1-2-1。

关于彬长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汇报

关于彬长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汇报 彬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东南,属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塬梁沟壑区的一部份,海拔850—1200m,泾河穿越矿区中部,地势从黄土塬梁向中间泾河谷地倾斜,塬梁破碎,沟壑纵横。全县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8镇8乡247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盛产苹果、梨、大枣、核桃等名优水果和干杂果,是“省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基地”。主要支柱产业为果业和煤炭、化工,2006年全县GDP为18.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0元。 一、煤炭资源概况 彬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煤炭、土、油母页岩、石英砂等1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32.6亿吨,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系组,含煤系数17.4%,分上、中、下三个含煤段,共含煤4层。煤炭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储量大。目前,已探明煤炭储量达32.6亿吨,远期储量40亿吨。二是煤质优。已探明的煤炭资源,是低灰(8.87-33.24%)、低硫(0.13-2.9%)、特低磷(0.002-0.129%)、中高发热量(6800---8200大卡/千克),与我省其它地区的煤质比较,更为突出的是煤田形成于侏罗纪,被称为“年轻的煤”,是良好的工业气化、液化、水煤浆和低温干馏用煤。三是储存条件好。煤田煤层储存稳定、构造简单,埋藏深度300~500

米,最深达700~800米,煤层平均厚度10.64米。开采技术条件属简单~中等。 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煤炭工业的开发与建设已具雏形,已形成1万吨/年的生产规模。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县煤炭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了具有转折性、标志性和历史性的大突破:一是全县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2007年煤炭产量预计达到1000万吨,同比增长33.3%;二是煤炭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35 %。 回顾煤炭工业发展的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煤矿建设成效显著。彬县境现有煤矿为:大佛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MT/a,井田面积86.3平方公,储量1249.92MT,可开采储量765.68MT,服务年限92.5年,目前已形成3.0MT/a生产规模;下沟矿井2.10MT/a,井田面积11.0平方公里,储量176.54MT,可开采储量 76.49MT,目前已形成3.0MT/a生产规模;官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 MT/a,井田面积30.9平方公里,储量173.72MT,可开采储量112.92MT, 服务年限76年,目前按0.45 MT/a建设;家河矿井0.45 MT/a,井田面积23.0平方公里,储量34.66MT,可开采储量24.26MT, 服务年限38年,目前按0.45 MT/a建设;水帘区其他乡镇矿井井田面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分析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 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 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亿吨左右,前4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4亿吨,前5位公司占71%;印度年产煤4.5亿吨,1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 (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 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3).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国经济增长需要消耗煤炭,发展煤炭生产。近年来,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维持在12-13亿以上,其中80%是原煤直接燃烧,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第二节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一、我国煤炭资源的地位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将我国煤炭资源与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资源相比,探明的资源储量折算为标准煤,煤炭占85%以上。我国能源禀赋并不乐观,主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采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的一次能源禀赋结构被称为是“富煤,贫油、少气”,但既有的能源禀赋结构造成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绝对比重达到约70%,“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与欧美国家“石油为主,煤炭、天然气为辅,水电、核能为补充”的情况差别显著。 表1 中国主要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资料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数据 世经未来整理 图1 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 表2 资料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2007 世经未来整理 根据BP 能源统计,2006年全球煤炭消费比重的平均水平是28%,而我国则高达69%。未来中国能源供应以煤炭为主的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采用各种清洁、高效的方式优化利用煤炭将是解决能源问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最主要途径。

二、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特点 (一)煤炭资源丰富、人均含量较低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至2006年底,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t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为9090.64亿t,储采比为147年,其中储量最大的前十个国家依次为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分别占世界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的27.1和17.3和12.6%。 表32006年底各主要产煤国煤炭资源情况 3 4 5 6 7 8 9 10 中国 印度 澳大利亚 南非 乌克兰 哈萨克斯坦 波兰 巴西 92445 78500 48750 34153 31279 14000 10113 12.6 10.2 8.6 5.4 3.8 3.4 1.5 1.1 48 207 210 190 424 325 90 >500 资料来源:BP能源数据世经未来整理 总体来说,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可持续使用年限随着煤碳的加速开采而快速下降。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中国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 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据中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2000米以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5.57万亿吨。 (二)煤炭品种较多、焦煤相对稀缺 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丰富,但优质焦煤较为稀缺。在现有已探明储量中,烟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薛庆远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徐州 221008) 摘要 依据全国第三轮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及统计预测成果,从整体上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勘查研究程度、生产开发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并就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制定能源政策、布局煤田勘探、煤炭工业建设和煤炭生产、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煤炭资源 资源开发 资源利用 资源保护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P618.11 作者简介 薛庆远 男 33岁 硕士 讲师 煤田地质 1 我国煤炭资源的统计预测和远景评价 资源统计预测和远景评价的结果是制定国家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必备基础,是合理布局煤炭基地建设和能源工业生产、超前部署煤田地质基础研究、合理安排煤田勘查规划的必要前提。 按照我国矿产资源分类规范和系统分级的原则,结合地质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及物探、钻探的实际控制程度,可将我国煤炭预测资源量划分为:预测可靠级(E 级)、预测可能级(F 级)、预测推断级(G 级)三级[1] 。 根据地矿部系统组织的全国第三轮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公布的统计结果(1994年发表,资料截至 1990年底)[2]:我国境内埋深在2000m 以浅的煤炭资源预测总量为53287亿t,位居世界第二。如按地质研究的可靠程度E 、F 、G 三级分别为17633亿t 、22624亿t 、13029亿t ,分别占33.1%、42.5%和24.4%。如按不同成煤时代统计:华南早石炭世为154亿t,占0.3%;华北石炭二叠纪14940亿t,占28%;华南(含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2578亿t ,占4.8%;晚三叠世95.4亿t ,占0.2%,北方早中侏罗世33598亿t,占63%;华北及东北早白垩世1593亿t,占3%;第三纪为329亿t,占0.6%。如按煤种统计:褐煤1430.5亿t ,占2.7%;低变质烟煤28835亿t,占54.1%;烟煤14308亿t,占26.8%(其中焦煤2330亿t,占4.4%);贫煤2271亿t,占 ANALYSES OF COAL PETROLOGY AND QUALITY DATA SUPPORTED BY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Dai Shifeng Ren Dey i Tang Yuegang Hou Huimin Ai T inanjie (Beijing Graduate Schoo l ,China U niversity of M ining and T echno logy )zhang Jianhua liu Xuqiang (Wuda Coal Bureau o f Inner M ongolia) Abstract T aking the W uda Co al M ining Dist rict as an ex ample,the po ssibility ,fundamental pr inciple,method,advantag e and pr ospect of G eog raphical Infor mation System in co al petr o lo gy and qua lit y data analyses ar e intr oduced.In the analytical pro cess,var io us ty pes o f geo lo gical data ar e linked in a scient ific and systematic manner using the softw ar e o r G IS sy stem and "dBA SE Ⅳ",ther eby pro viding a simple and co nvenient w ay o f utilizing t his infor matio n . Keywords g eog ra phical infor mation systems;database;co al petr og ra phy ;nature o f coal ? 23?第24卷第6期煤田地质与勘探

国土部发布《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全文

国土部发布《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 行)》全文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2012-9-27 10:25:04 我要投稿 所属频道: 火力发电关键词: 国土资源部煤炭煤炭企业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国土资源部关于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的公告 为强化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促进矿山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煤炭资源,依据《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现予以公告。 附件: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2012年9月20日 附件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煤矿采区回采率、原煤入选率、煤矸石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煤炭企业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经研究,确定其指标要求如下: 一、“三率”指标要求 (一)煤矿采区回采率。 1.井工煤矿。 薄煤层(<1.3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1.3~3.5米)不低于80%;厚煤层(>3.5米)不低于75%; 对于采用水力采煤技术的井工煤矿,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的采区回采率分别不低于80%、75%和70%。

2.露天煤矿。 薄煤层(<3.5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3.5~10.0米)不低于90%;厚煤层(>10.0米)不低于95%。 (二)原煤入选率。 煤炭矿山企业的原煤入选率原则上应达到75%以上。 (三)煤矸石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国家鼓励煤炭矿山企业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煤矸石以及与煤共伴生矿产资源。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也要对煤层气、黄铁矿、镁、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指标要求。其中 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均应达到75%以上。 二、监督管理 (一)本指标要求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煤炭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依据。 (二)本指标要求是编制和审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的依据,新建或改扩建的煤炭矿山企业的“三率”指标应达到本指标要求。 (三)生产矿山要在本指标要求发布之日后两年内达到本指标要求规定的要求。达不到本指标要求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织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标的矿山企业,不予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受地区煤层、技术等客观条件限制达不到本指标要求的,矿山企业应说明原因,并提交具备设计资质的单位出具的论证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原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要对矿山企业提交的论证报告予以审定。 (四)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煤炭矿山企业执行本指标要求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不定期开展抽查和检查,定期公告符合本指标要求的煤炭矿山企业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三、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一)煤矿采区回采率。 1.定义。 煤矿采区回采率:是指采区实际采出煤量与采区动用资源储量的百分比。

西乌珠穆沁旗意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说明书模板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矿田概况 一、位置及交通 1. 位置 西乌珠穆沁旗包尔呼舒高布煤矿位于霍林河煤田西南部。霍林河煤田绝大部分处于通辽市扎鲁特旗境内, 西南端处于锡林郭勒市西乌珠穆沁旗境内, 包尔呼舒高布煤矿地处西乌珠穆沁旗的东北端, 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9°14 ′58 ″~119°16′23″ 北纬: 45°14′00″~45°17′00″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9月12日给予西乌珠穆沁旗意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划定包尔呼舒高布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 内国土资采划字[]0180号) , 确定矿区面积4.9188Km2, 开采标高1020m~580m, 批复的矿区范围预留期为一年。矿区由10个拐点组成, 其拐点直角坐标如表1-1所示: 本矿为新建矿, 煤矿隶属西乌珠穆沁旗意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为民营企业。 包尔呼舒高布煤矿拐点坐标表 表1-1

注: 《储量核实报告》划定范围坐标表中有两个5号拐点, 疑为笔误, 此处将第二个5号拐点顺延, 余类推。 2. 交通 矿田位于霍林郭勒市西南方向50Km。霍林郭勒市至锡林浩特市之间的S204省道从矿区西缘经过。 当前煤田对外交通主要依靠通( 辽) ~霍( 林河) 公路和通( 辽) ~霍( 林河) 铁路。 通霍公路: 由霍林郭勒市经鲁北( 扎鲁特旗北部) 至通辽市, 全长324Km, 是304国道的组成部分, 柏油路面。 通霍铁路: 由霍林郭勒市珠斯花车站经西哲里木、土列毛杜、科右中旗、扎鲁特旗等车站至通辽市, 全程417Km。 霍林郭勒市至东乌珠穆沁旗和西乌珠穆沁旗分别有S101和 S204省道相通, 煤田对外交通尚属方便。 霍林郭勒市至煤田内部矿区有运煤专用铁路相通。详见交通位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动力工程 SJ1007班 学号:201030133015 姓名:马康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资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虽然煤炭资源有效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资源浪费严重以及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政府应制定煤炭资源发展战略,提高其综合利用效率,从而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字:煤炭利用现状前景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资源在我国的能源政策中占据非常关键的位置,有效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据有关资料预测。即使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稳健的替代能源政策。到2050年,我国的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也将在40%以上。由此可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但现阶段,在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煤炭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

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现有生产矿井后备资源不足。按目前开采水平,世界煤炭剩余储量可供开采192年,而我国仅可供开采110年。 (一)、煤炭资源开发回收利用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回收利用的总体状况是:露天开采优于并工开采;原国有重点煤矿好于原国有地方煤矿,原国有地方又好于乡镇及个体;大中型高于中小型,小型高于不计能力小井;薄煤层高于中厚煤层,中厚煤层高于厚煤层;缺煤省份高于富煤省份。 在我国,煤炭开采规模一直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相继建立了一些特大型并工开采和露天开采煤矿。但由于受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制约,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规模整体上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远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单井水平。 我国煤炭资源在开采规模、采煤方法、技术装备水平上的差别,使得煤炭资源的回收水平差异较大。大中型煤矿的开采技术发展较快,装备水平较高,尤其是井下运输方式采用胶带输送机集中运输煤炭,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露天开采的安太堡等煤矿,装备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采剥、装载、运输等设备,综合机械化程度也已达100%。但因为我国开采技术水平落后的小型煤矿数量比重较大,造成我国开采技术水平整体较低。 (二)、开采的过程中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