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名词解释

儿科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
1.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1分)至生后7足天(1分),称为围生期或围产期。

2.原发综合征:是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病变组成(1分),为小儿原发性肺结核的一种典型表现(1分)。

3.脱水程度:患病后累积的体液丢失量(2分)。

4.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2分)。

5.生理性黄疸:正常新生儿生后第2~3天皮肤、球结膜、口腔粘膜发生黄染(1分),同时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34μmol/L(2~3mg/dL),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1分)。

6.头围:头围是指经眉弓上方(1.5分)、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1.5分),其大小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1分)。

7.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指摄入和吸收利用食物(2分), 可使机体的代谢增加超过基础代谢率(2分),食物的这种作用称为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8.选择性蛋白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时主要因肾小球滤过膜静电屏障破坏(1分),对血浆臼蛋白通透性增高(1分), 大量血浆白蛋白自尿中丢
失(1分), 但大分子蛋白不能漏出(1分)。

9.Koplik斑:Koplik 斑在麻疹出疹前24~48小时出现(1分),为直径约1.0mm 灰白色小点, 外有红色晕圈 , 开始散布在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量少,但在1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自唇部粘膜,粘膜斑在皮磨出现后即逐渐消失 , 可留有暗红色小点(2分), 具有早期诊断麻疹的意义(1分)。

10.血清总铁结合力:在正常情况下 , 血浆中的转铁蛋白仅 1/3 与铁结合 , 此结合的铁称为血清铁(1分),其余2/3仍具有与铁结合的能力,在体外加入一定量的铁可使其成为饱和状态 , 其所加的铁量即为饱和铁结合力(1分)。血清铁与未饱和铁结合力之和称为血清总铁结合力(2分)。

11.生长发育: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到成人期的整个过程。生长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征(1分),生长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以用测量方法表示其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1分)。

12、原发型肺结核: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1分),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1分)。

13、肾病综合征:由各种病因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尿的临床症候群(1分),其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1分)。

14、新生儿:出生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2分)。

15.新生儿:指从出生到满28天的小儿(2分)

16.血清铁蛋白:血清

铁蛋白是反映体内铁储存情况的较灵敏指标(1分),在铁减少期已降低,在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和缺铁贫血期其降低更明显(1分)。

17.百白破三联疫苗:为预防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的混合疫苗(2分)。

18.头围及测量方法:反映脑的发育(1分),测量方法:用软尺紧贴头皮,前齐眉弓上缘,后经枕骨结节,左右对称环绕一周,精确读数到0.1cm(1分)。


二、名词解释
1.早产儿:凡胎龄满28周到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

2.足月小样儿:胎龄满37周到42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克的新生儿。

3.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在68.4~85.5 umol/L,最高不超过205 umol/L.

4.巨大儿:凡出生体重超过4000克者称巨大儿.

5.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受寒、早产、感染、窒息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体温不升,皮肤冷凉,皮下脂肪变硬,并伴有水肿为其特征。

6.纯母乳喂养:指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其他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

7.枕秃:指佝偻病患儿因汗液的刺激,常摇头擦枕,导致枕后头发脱落形成落发圈。

8.轻型腹泻:多指由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的腹泻,主要有胃肠道症状,大便每日10次以下,无明显全身症状,精神尚好,无脱水症状。

9.重型腹泻:多指由肠道内感染所致,亦可由轻型加重转变而来的腹泻。此病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和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10.迁延性肺炎:是指病程在1~3个月的肺炎。

11.生长发育:是指小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的增长和功能成熟的动态过程。

12.新生儿期:是指出生时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

13.婴儿期:是指出生到1岁。

14.幼儿期:1周岁到3周岁。

15.学龄前期:3周岁到6、7岁。

16.学龄期:6、7岁到13、14岁。

17.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周岁;男孩13、14岁到18、20周岁。

18.生理性贫血: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循环量迅速增加,继生理性溶血后骨髓暂时性造血功能降低,细胞生成素不足等,至2~3个月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降至最低点,而出现轻度贫血。

19.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指体内缺乏铁质,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20.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持续发作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隙期意识不能恢复者。

21.惊厥:是由于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发生的不随意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危急症状


三、名词解释

1. 围生期:一般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胎

儿与新生儿

2. 胎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的时期

3. 生长:是指各器官系统的长大,表示量的变化。

4.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功能上的成熟,表示质的变化。

5.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地丢失,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内,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

6 郝氏沟(Harrison groove):佝偻病患儿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而内陷, 形成一道横沟。

7. Trousseau 征: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患儿, 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 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 5分钟之内该手出现痉挛状属阳性。

8. 中性温度:是指能使新生儿保持正常体温而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的一种环境温度。

9. 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大于20秒,伴有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10.染色体病:是由于先天性染色体结构畸变或/和数目异常引起的疾病。

11.免疫缺陷病:因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和免疫分子(可溶性因子白细胞介素、补体、免疫球蛋白和细胞膜表面分子)发生缺陷引起的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分为两大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12. 风湿热的原发性预防:增强患儿体质,防止呼吸道感染,及时、彻底治疗链球菌感染。

13. 三角架征(tripod sign): 脊髓灰质炎患者坐起时需用两手后撑在床上如三角架,以支持身体而出现的体位为三角架征。为脊髓灰质炎患者瘫痪前期的重要临床体征,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4.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是因为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内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某些梭状芽胞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所致。

15.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16.疱疹性咽峡炎:是指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夏秋季,特点为高热、咽痛、流诞,咽腭弓、软腭处可见疱疹。

17.差异性紫绀是动脉导管未闭病儿的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主动脉,病儿出现左上肢有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下半身青紫,即差异性紫绀。

18.指乙型肝炎病毒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或直接侵袭肾组织引起的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肾病综合征。

19.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微血管病,临床表现为血管内溶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等。

20.骨髓外造血:出生后,尤其时有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

加造血时,肝脏可适应造血需要而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出现肝肿大,同时可出现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感染及贫血矫正后即恢复正常。

2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儿贫血时,如果外周血红细胞呈红细胞大小不等,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MCV 、MCH、MCHC均降低,即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由于缺铁或珠蛋白合成障碍等原因导致红细胞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所致。

22、惊厥:是指伴有骨骼肌强烈收缩的痫性发作。

23.暂时性甲低:母亲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或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抗甲状腺抗体,均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造成甲低,称暂时性甲低。通常在3个月内消失。

四、名词解释
1.围生期: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胎儿与新生儿

2.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一周内如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

3.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时期

4.高危儿:指以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度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5.中性温度:指机体代谢氧和能量消耗最低并能保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

6.新生儿红斑:生后1~2天。在头部,躯干及四肢出现大小不同的多形性斑丘疹.1~2天自然消失。皮脂腺堆积在鼻尖,鼻翼,额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新生儿粟粒疹。

7.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成人超过2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黄疸,部分尚未结合胆红素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8.免疫缺陷病:指因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发生缺陷引起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免疫综合征

9.原发综合症: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炎组成

10.小儿腹泻: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加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

1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既出现腹泻,出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大便软为正常

12.三凹症:吸气时胸阔组织凹陷,上呼吸道梗阻至严重肺实变时,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

13.艾森曼格综合症:当右室收缩压超过左室收缩压时,左向右分离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

14.差异性紫绀: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逆向分流主动脉,患儿出现差异性紫绀。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动脉导管未闭)

15.法洛四联症:右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

16.骨髓外造

血: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时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