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指标和标准

北京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指标和标准

北京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指标和标准
北京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指标和标准

附件3:

北京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指标和标准一

级指标权

评分标准实测方法

医疗工作医

平均门诊人次/年

线性插值法查阅有关报表、记录等平均出院病人数/年

平均床位周转次数/年

住院病人中外埠病人所占比

本学科前5位住院病人病种顺

位及构成比

诊疗特色代表国际先进水平 10分;代表国内领先水平7分;代表北京地区领先水平 5

分;代表北京地区一般水平3分;特色不明显 1分

查阅有关报表、专家评估代表本学科水平5种疾病住院

病人诊治量或手术量/年

代表国际先进水平 10分;代表国内领先水平7分;代表北京地区领先水平 5分;代

表北京地区一般水平3分;特色不明显 1分

查阅有关报表、专家评估

代表本学科先进水平的新技

术及诊治例数/年

国际医疗新技术每项5分;国家级医疗新技术每项3分;北京市医疗新技术每项1分

代表国际先进水平 10分;代表国内领先水平7分;代表北京地区领先水平 5分;代

表北京地区一般水平3分;特色不明显 1分

查阅有关证明材料

专家评估甲级病案率线性插值法查阅病案室统计数据

病人满意度从医疗、护理质量/服务环境/服务态度/廉洁行医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对排名第1、2位学科中

的已出院病人进行抽样

调查

11

级指标权

评价内容评分标准实测方法

科研工作学

稳定及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有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特色突出,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10分;

有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特色较突出,达到

国内领先水平5分;

有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有一定特色,达到

北京地区领先水平3分;

有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特色不突出1分。

查阅有关材料(包括论文、获奖证书等)

专家评估(既要考虑研究方向的特色和先进性,还要

考虑对防病治病的意义)

近三年获得国内外各类科研项目

国家级3分/项**

查阅有关科研项目批准文件、合同书和拨款凭证

部市级2分/项**

国际合作项目2分/项**

横向委托项目1分/项**

项目经费(万元)

(国内:5万元人民币以下不计分

国外:2万美元以下不计分)

国家级经费数/10

部市级经费数/10

国际合作项目经费数/10

横向委托项目经费数/10

近三年在国外SCI/EI期刊上人均发表学术论

文数量

篇数/中级职称以上在职人员数

篇数/2 查阅有关刊物或复印件

近三年在SCI期刊上发表(收录)学术论文

的影响因子

平均IF值线性插值法IF值以当年SCI出版的《期刊引文报告》为依据近三年在国内统计源期刊上人均发表学术论

篇数/中级职称以上在职人员数

篇数/5 查阅有关刊物或复印件

22

级指标权

评价内容评分标准实测方法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一等奖50分**

查阅获奖证书

二等奖20分**

北京市(省)级科技成果奖

一等奖10分**

二等奖4分**

三等奖2分**

其他科技成果奖(中华医学奖等)

一等奖5分**

二等奖2分**

三等奖1分**

发明专利2分/项查阅专利证书

新药证书5分/项查阅新药证书

器械批文2分/项查阅医疗器械批文和注册证书

教学工作教

博士、硕士学位培养点

博士10分

查阅有关证明材料

硕士5分

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市级重点学科

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10分

查阅有关证明材料

北京市重点学科5分

近3年培养并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人数

博士学位1分/人查阅有关毕业生统计资料(毕业生名单

和分配单位等)

硕士学位人数/3

近3年接收国外/国内学者进修人次数

接收国内学者进修分/人次查阅有关进修纪录(进修生名单及来

源单位等)

接收国外学者进修分/人次

承担继续教育项目

国家级2分/项

查阅有关证明材料

北京市1分/项

北京市专科医师培训基地10分

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分/项

查阅获奖证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5分/项

部委、市级以上规划教材主编3分/本查阅相关教材

33

果副主编1分/本一

级指标权

评价内容评分标准实测方法

学科队伍学

在职人员技术职称、学历及年龄分布

(专家评价)

各年龄段人员分布均衡10分

查阅有关材料

如:职称证书、

学历证书等

各年龄段人员分布比较均衡7分

各年龄段人员分布不均衡4分

断档0分

合理,并有一定比例45岁以下正高级和40岁以下副高级人

10分

比较合理,并有45岁以下正高级和40岁以下副高级人员7分

比较合理,但缺少45岁以下正高级或40岁以下副高级人员4分

不合理,职称断档且没有中青年正高级或副高级人员0分

4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中70%以上获博士、硕士学位10分

4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中60%以上获博士、硕士学位7分

4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中50%以上获博士、硕士学位4分

4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中40%以上获博士、硕士学位1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人数

博士研究生导师1分/人查阅研究生导

师聘书

硕士研究生导师分/人近三年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0分查阅证书

院士\\长江学者\杰青\领军人才\国家“百”\

市“百”

院士10分\长江学者8分\杰青6分\领军人才4分\国家“百”

分\市“百”2分

2-10分/人查阅证书近三年全国性学术团体兼职

一级学会及其所属各学会理事、主任委员3分/人次

查阅任职聘书

一级学会所属各学会副主任委员1分/人次近三年担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职务

主编3分/人次

查阅任职聘书

副主编1分/人次

44

学科

带头人近五年的资料综合评价

查阅相关证明

材料如:证书、

聘书、批件、

论文复印件等

级指标权

评价内容评分标准实测方法

支撑条件技术平台

与本学科直接相关的

实验室

国家级实验室、研究中心(基地)5分

查阅相关证明材料

部委级、北京市级实验室3分

一般性实验室、研究中心(基地)1分

与本学科相关的实验

室设备

50-100万元人民币设备(台、件)数量1分/台(件)查阅购置设备清单(包括名

称、型号、价格、购买时间)

100万元人民币以上设备(台、件)数量2分/台(件)

规范制度

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

有学科发展规划和阶段工作计划,逐项落实,取得明显效果5分专家评估

查阅相关证明材料(如发展

规划和年度计划、季度安排;

完成计划的进度、指标、措

施、步骤以及检查总结等)

有学科发展规划和阶段工作计划,逐项落实,但效果不明显3分

有学科发展规划和阶段工作计划,没有逐项落实1分

无学科发展规划和阶段工作计划0分

人才培养制度和计划

有人才培养制度和计划,实施有成效5分专家评估

查阅相关证明材料,(人才培

养制度和计划、派出进修学

习记录等)

有人才培养制度和计划,无明显成效3分

无人才培养制度和计划0分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

有健全的依法处理程序和完整的投诉记录5分专家评估

查阅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和投

诉记录

有处理程序但无完整的投诉记录1分

无处理程序和完整的投诉记录0

55

本学科现

数量线性插值法实地考察有编制床

位数

66

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实施办法

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贵州省医学学科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打造全省卫生技术发展的核心专业,提升贵州医疗卫生事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我省卫生事业持续、跨越性发展的目标,省科教办、省卫生厅决定开展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旨在现有医学学科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重点学科建设布局,提高建设水平。根据“重在临床、强化预防、突出特色”的原则,从我省防病、治病的重点领域和急需加强的学科着手,在全省医疗卫生单位中分阶段有重点地选拔一批学科作为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进行建设。 第三条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分阶段、分类型、分层次择优立项,经重点扶持和建设,逐步造就一批国内先进、西南领先、具有显着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 自2010年起至2015年,为第一个建设周期,建设重点为与提高我省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的临床学科,目标是在全省医疗机构建设10个学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西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临床重点学科,10个学术技术水平达到西南先进水平的临床重点专科,10个省内先进有显着特色的临床特色专科,形成我省首批医学优势学科群,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 第四条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二)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的原则;

(三)坚持标准、择优遴选的原则。 第二章申报基本条件 第五条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第一周期建设总量为30个。 第六条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申报的基本条件: (一)必须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学科(专科)总体质量和服务水平达到国内同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先进水平或省内领先水平,社会反映情况良好; (三)具有较高水平的、符合条件的学科带头人,学科人才梯队总体结构合理; (四)学科已被列为全省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五)已被列入本单位(或地区)重点建设学科; (六)重视学科(专科)的内部管理,已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措施完善。 第三章申报和评审 第七条成立贵州省卫生人才培养领导小组(由省科教办和省卫生厅共同组成),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科教处),负责医学重点学科的审定及建设计划的目标管理。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自2010年启动,2010年确定第一建设周期重点学科入选名单。今后将定期组织申报、评审确定建设名单。 第八条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的申报采取科室申请、单位遴选、上级主管部门择优推荐的方式。申请者填写《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申请书》,并按要求提供相关的材料,经所在单位审核,由上级主管部门遴选并签署单位意见后,上报省医学学科人才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重点学科申请书

重点学科申请书 篇一:重点学科申报书 附件1 编号:□□□□□□□□□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 申报书 申报单位(盖章):申报专科名称:主申 管报 部日 门: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填写说明 一、临床重点专科申报表各项内容的填写应实事求是、认真严谨、准确完整;字迹清晰易辨,不得使用没有规定的符号、代码和缩写,不得填报虚假信息。 二、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主要填写医院相关情况。 “医院名称”应填写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第一名称全称。三、“医院类别”填写“综合”或“专科”,“医院等次”应填写“甲等”或“乙等”。 四、“联系电话”应填写医院院办公室电话或负责重点专科事宜的科

室电话。 五、“实际开放床位数、业务用房建筑面积”指申报临床重点专科当年的情况。 六、“医院在编人数”指申报临床重点专科当年的情况。七、“申报专科负责人”指申报临床重点专科的科室负责人。八、“技术队伍情况”指申报临床重点专科当年在科室工作人员的情况。 九、“学术团体及专业杂志任职情况”指在全国、全省本专业学术团体中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等职,或在相关专业杂志中担任主编、副主编、常务编委等职的情况。其中1人兼任多个职务的只填最高级别职务。 十、“医疗工作情况”指学科带头人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简历,并简要介绍学科带头人的医疗水平及技术特长。 十一、“近五年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等情况”,指学科带头人在评估周期内,所主持或承担的科研项目, 获奖成果,专利和发表论文、著作等情况。 十二、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正高级职称人员。 十三、“诊疗技术”列出开展主要技术项目名称以及近五年开展的总例数。 十四、“特色技术及其先进性说明”列举能够独立开展的3-5项特色技术,说明其临床效果以及在国内外所处的地位。 十五、“住院病种”指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的病名确定,

重点学科申报书

附件1 编号:□□□□□□□□□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 申报书 申报单位(盖章): 申报专科名称: 主管部门: 申报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填写说明 一、临床重点专科申报表各项内容的填写应实事求是、认真严谨、准确完整;字迹清晰易辨,不得使用没有规定的符号、代码和缩写,不得填报虚假信息。 二、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主要填写医院相关情况。 “医院名称”应填写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第一名称全称。 三、“医院类别”填写“综合”或“专科”,“医院等次”应填写“甲等”或“乙等”。 四、“联系电话”应填写医院院办公室电话或负责重点专科事宜的科室电话。 五、“实际开放床位数、业务用房建筑面积”指申报临床重点专科当年的情况。 六、“医院在编人数”指申报临床重点专科当年的情况。 七、“申报专科负责人”指申报临床重点专科的科室负责人。 八、“技术队伍情况”指申报临床重点专科当年在科室工作人员的情况。 九、“学术团体及专业杂志任职情况”指在全国、全省本专业学术团体中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等职,或在相关专业杂志中担任主编、副主编、常务编委等职的情况。其中1人兼任多个职务的只填最高级别职务。 十、“医疗工作情况”指学科带头人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简历,并简要介绍学科带头人的医疗水平及技术特长。 十一、“近五年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等情况”,指学科带头人在评估周期内,所主持或承担的科研项目,

获奖成果,专利和发表论文、著作等情况。 十二、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正高级职称人员。 十三、“诊疗技术”列出开展主要技术项目名称以及近五年开展的总例数。 十四、“特色技术及其先进性说明”列举能够独立开展的3-5项特色技术,说明其临床效果以及在国内外所处的地位。 十五、“住院病种”指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的病名确定,按照出院第一诊断进行统计,本专业住院患者排位在前5位的病种。患者总例数、急危重症比例、疑难症比例、治愈率、平均住院日、人均费用是指针对所填写的某一病种的相应指标。 十六、“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指标”指在专科申报近五年本专业的指标,先填写年度,然后在年度栏下方填写相应指标情况。 十七、“年重大医疗事故发生次数”指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 十八、“每张床净使用面积”指用本专业业务用房面积除以床位数所得数据。 十九“特色技术应用比例”指应用特色技术治疗住院(或门诊)患者数量占本专业住院(或门诊)患者总数量的比例。 二十、“派出在职深造学习”指专科申报近五年派出本科室人员读取学历或学位学习的情况。 二十一、“派出进修培训”指专科申报近五年,派出本科室人员进修培训半年以上的情况。 二十二、“继续医学教育”指近五年参加卫生部级的继续医学教育。 二十三、“科室内人才培养情况统计”指近五年科室内人员经过

江北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重庆市江北区 医学重点学科、特色专科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加快我区医学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建设步伐,全面提高医疗、教育、科研与学术水平,充分发挥重点学科作用和特色专科优势,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促进全区卫生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医学重点学科(特色专科)的基本条件、业务技术和科研学术水平应居区内领先地位,在全市有一定影响。 第二条医学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建设实行自愿申报、成熟评审、每年复查的管理模式。凡具备相应的申报条件,可申报“江北区医学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创建单位”;经2-3年创建达到相应标准,可申请“江北区医学重点学科(特色专科)”验收评审;评审授牌后为巩固成果,实行两年复查考评,动态管理,经复评不达标者,取消其资格。 第三条申报医学重点学科(特色专科)的创建、评审范围为江北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的医学领域优势专业学科。 第四条医学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创建、评审与管理的基本原则:统一标准,兼顾公平,突出特色,注重实绩,优化资源,重点扶持,动态管理,两年复评。 第五条医学重点学科基本标准 (一)科室设置

1、拥有能满足本科室工作需要和开展本专业研究所需的配套设施、设备(含本单位内可调配共用的设备)与场地。 2、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人才结构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职称基本形成梯队,具有专业技术优势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才。具有副高级职称1人以上、中级职称2人以上。 3、科室管理规范、科学、严谨、和谐,有稳定、明确的学科发展目标,有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实施计划,有严格、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医疗水平 1、具有1名区级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在区内本专业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全市内具有一定影响,三年来在医学类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其中至少1篇是核一心期刊,均应是第一作者);其业务技术水平和科研学术能力在区区同学科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具备带教中级及以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能力。 2、有科学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有严格的质量管理方案。 3、能熟练开展部份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的诊疗技术,有成熟的技术方案,能处理本专业疑难复杂病例。 (三)医学科研 三年来,平均每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项、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发表论文≥3篇、取得区级以上科研成果≥1项、申报并立项区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或市级1项、组织全区性学术交流活动

北京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指标和标准

附件3: 北京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指标和标准一 级指标权 重 二 级 指 标 权 重 三 级 指 标 权 重 评分标准实测方法 医疗工作医 疗 工 作 量 平均门诊人次/年 线性插值法查阅有关报表、记录等平均出院病人数/年 平均床位周转次数/年 医 疗 水 平 与 质 量 住院病人中外埠病人所占比 例 本学科前5位住院病人病种顺 位及构成比 诊疗特色代表国际先进水平 10分;代表国内领先水平7分;代表北京地区领先水平 5 分;代表北京地区一般水平3分;特色不明显 1分 查阅有关报表、专家评估代表本学科水平5种疾病住院 病人诊治量或手术量/年 代表国际先进水平 10分;代表国内领先水平7分;代表北京地区领先水平 5分;代 表北京地区一般水平3分;特色不明显 1分 查阅有关报表、专家评估 代表本学科先进水平的新技 术及诊治例数/年 国际医疗新技术每项5分;国家级医疗新技术每项3分;北京市医疗新技术每项1分 代表国际先进水平 10分;代表国内领先水平7分;代表北京地区领先水平 5分;代 表北京地区一般水平3分;特色不明显 1分 查阅有关证明材料 专家评估甲级病案率线性插值法查阅病案室统计数据 病人满意度从医疗、护理质量/服务环境/服务态度/廉洁行医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对排名第1、2位学科中 的已出院病人进行抽样 调查 11

一 级指标权 重 二 级 指 标 权 重 三 级 指 标 权 重 评价内容评分标准实测方法 科研工作学 科 方 向 稳定及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有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特色突出,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10分; 有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特色较突出,达到 国内领先水平5分; 有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有一定特色,达到 北京地区领先水平3分; 有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特色不突出1分。 查阅有关材料(包括论文、获奖证书等) 专家评估(既要考虑研究方向的特色和先进性,还要 考虑对防病治病的意义) 科 研 项 目 近三年获得国内外各类科研项目 国家级3分/项** 查阅有关科研项目批准文件、合同书和拨款凭证 部市级2分/项** 国际合作项目2分/项** 横向委托项目1分/项** 项目经费(万元) (国内:5万元人民币以下不计分 国外:2万美元以下不计分) 国家级经费数/10 部市级经费数/10 国际合作项目经费数/10 横向委托项目经费数/10 论 文 、 著 作 近三年在国外SCI/EI期刊上人均发表学术论 文数量 篇数/中级职称以上在职人员数 篇数/2 查阅有关刊物或复印件 近三年在SCI期刊上发表(收录)学术论文 的影响因子 平均IF值线性插值法IF值以当年SCI出版的《期刊引文报告》为依据近三年在国内统计源期刊上人均发表学术论 文 篇数/中级职称以上在职人员数 篇数/5 查阅有关刊物或复印件 22

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和临床重点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95中国卫生资源2018年5月第21卷第3期http: //https://www.doczj.com/doc/8612895040.html, ·专栏:学科建设· 【基金项目】 上海卫生系统先进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14SY004) 【作者简介】 胡超群,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运行分析研究,E -mail :hu_jayz@https://www.doczj.com/doc/8612895040.html, 【通信作者】 田文华,E -mail :wh_tian@https://www.doczj.com/doc/8612895040.html,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953X (2018)03-0195-04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和临床重点学科建设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胡超群1,张勘2,段光锋1,段增杰1,陆雯娉2,田文华3 1.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2.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教处, 上海 200125;3.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 目的 构建客观科学的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和临床重点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为建设成效评估提供工具。方法 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联合应用对指标进行筛选,并获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通过德尔菲法确定了 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基础条件、医疗服务、科研工 作和教学与人才培养4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15.34%、33.69%、29.61%、21.36%。结论 专家权威性、协调性和一 致性较高,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指标体系中以“医疗服务”所占权重系数最大,符合评估目的和建设导向。 【关键词】 指标体系;临床医学中心;临床重点学科;评估 【引用】 胡超群,张勘,段光锋,等.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和临床重点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卫生资源,2018,21(3):195-198,223. DOI :10.13688/https://www.doczj.com/doc/8612895040.html,ki.chr.2018.17955.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constructing project of clinical medical centers and clinical key disciplines in Shanghai HU Chao-qun 1,ZHANG Kan 2,DUAN Guang-feng 1,DUAN Zeng-jie 1,LU Wen-ping 2,TIAN Wen-hua 3/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TIAN Wen-hua ,E-mail :wh_tian@https://www.doczj.com/doc/8612895040.html, 1.Department of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Faculty of Military Health Servic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China ; 2.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Shanghai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Shanghai 200125,China ; 3.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 Polic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clinical medical centers and clinical key disciplines. Method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Delphi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Weight of the indicators was obtained. Results Four first -level indicators, nine second -level indicators and forty -two third -level indicators were identified by Delphi method. The weight of four first -level indicators,including basic conditions,medical services,scientific research,and teaching and training,was 15.34%,33.69%,29.61% and 21.36%,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experts ’ authority,coordination and consistency were all good and the index system was proved scientifically. In the index system,the weight coefficient of “medical service ” was the largest,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urpose of evaluation and the orientation of constructing project. 【Keywords 】 index system ;clinical medical center ;clinical key discipline ;evaluation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612895040.html,/10.13688/https://www.doczj.com/doc/8612895040.html,ki.chr.2018.17955为了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上海市“重中之重”临 床医学中心和临床重点学科的建设成效,并为后续学 科建设项目的遴选提供参考依据,需要构建一套科学 合理的指标体系作为评价工具。课题组依据《上海市 市级医疗卫生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在大量文献回顾 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医学科技评价和学科 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 建了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和临床重点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1 步骤与方法1.1 确定指标体系框架进行文献荟萃分析,通过国内外文献数据库,获取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文献,主要参考国家重点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认证、美国最佳医院专

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卫生体系的决定》精神,为加强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加速我省医疗卫生优势学科群体的形成,造就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加强医疗卫生科技平台建设,提高全省医疗卫生科技水平,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培养后备力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学科(实验室)是指在省内本专业具有领先优势,通过两年的强化建设,逐步达到国内先进、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能带动全省本专业水平提高的学科(实验室)。 重点专科是指在省内本专业具有发展优势,通过两年的强化建设,逐步达到省内先进、省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能带动省、市、州本专业水平提高的专科。第三条省卫生厅根据各时期卫生工作重点、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卫生政策导向,及各单位的申报情况,按照相应标准择优确定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对已确定的项目进行检查、验收、授牌,实行动态管理,以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 第四条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和共同建设的原则,省卫生厅负责全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工作;省卫生厅医学科研管理专家委员会负责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专业评审和技术指导工作;项目单位负责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实施与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报 第五条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从高到低依次分为甲、乙级;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从高到低依次分为甲、乙级。 原则上省级单位申报重点学科。 第六条申报原则 (一)坚持以临床和预防医学为重点,充分考虑各业务领域的特殊性,建立相应的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 (二)坚持发展我省卫生领域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使这些学科(实验室)、专科保持省内先进或领先水平,争创国内先进、国内领先或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三)坚持效益优先原则,鼓励优势凸现、特色明显、基础好和起点高的学科(实验室)、专科通过项目建设成为主攻方向明确,促进交叉学科发展的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并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和卫生资源,实现该学科(实验室)、专科的最大限度发展。 (四)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全省及市、州相关专业的发展,促进疾病防治水平的提高。 (五)申报的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应是本单位的重点科室,本单位能提供财力、物力、人力保证,具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 第七条申报条件 (一)研究能力:

市医学重点学科管理办法【模板】

附件 XX市医学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推进我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要求,强化医学重点学科对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根据国家、省、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医学重点学科(含中医药)是以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团队建设为主要内容,在本地区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发挥较强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具有领先创新和群众认可的医学学科。 第三条市卫生健康委根据医学科技发展规划和学科区域布局,坚持“顶层设计、创优扶植、特色鲜明、学科交融”的原则开展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市医学重点学科包括高峰学科、品牌学科、特色学科、培育学科、XX市区域共建学科。 第四条高峰学科应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发展规模,具备良好的科研基础和人才梯队,在国内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在第三方评价机构学科排行中处于前3名,在我市学科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对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能够发挥龙头示范作用。 第五条品牌学科是指学科特色鲜明、前景较好,具有明显的专业技术优势,具备较好的科研基础和人才梯队,在全省范围内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同行排名3-8名),对我市医药健康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能够持续发挥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第六条特色学科是指具有较好的临床技术优势,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和人才梯队,在省内同类型学科中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可以通过重点培育实现快速发展的医学学科。

第七条培育学科是指符合区域卫生健康学科布局规划需要,具备一定发展潜力,有必要进行重点培养扶植的医学学科。 第八条XX市区域共建学科是为促进各区、县(市)医学学科建设而设立的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学科建设采取市区(县)共建方式,学科建设经费由各区、县(市)予以安排。 第九条市卫生健康委成立XX市医学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组。领导小组对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工作进行统筹谋划与管理,专家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市医学重点学科规划、咨询、帮扶、督导和评估等工作。 第二章申报与评审 第十条市医学重点学科申报对象为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学科带头人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龄在55周岁以下(专技二级、省级及以上名中医年龄可适当放宽至60周岁)。培育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年龄在50周岁以下。将在学科建设周期内退休的人员不得申报,申报单位应据此做好资格审查工作。 第十一条市医学重点学科申报工作由市卫生健康委统一组织,根据学科建设周期总体规划和安排,发布申报通知和指南。各区、县(市)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应根据申报要求,认真组织做好本地区、本单位的重点学科申报工作。 第十二条市医学重点学科申报采取“自主申请、分级审核、统一受理、集中评审”的要求进行。各申报学科按要求填写申报书。各区、县(市)医疗卫生单位申报市级重点学科须经承担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至市卫生健康委。市直属(管)医疗卫生单位申报重点学科直接上报至市卫生健康委。 第十三条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制订学科建设和评价指标体系,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报学科开展综合能力评价与评审,评审结果通过市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等媒体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后,最终确定纳入建设计划的重点学科并发文公布。 第三章建设与管理

医院院级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医院院级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医院院级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医院院级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指导思想重点学科建设是我院为适应医院各项工作发展的需要,提高医院整体水平,体现医院特色,展示医院优势,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措施。医院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医疗、科研教学的全面发展。第二条重点学科建设的目的重点学科建设的目的是通过重点建设我院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逐步达到校级重点学科乃至更高层次重点学科的水平,并带动医院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整体提升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贮备和人才储备。第三条重点学科建设的类别及学科建设数量医院设立3-5个院级重点学科以及2-3个院级重点扶持学科(专业)。第四条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1、医院将按照校级、市级重点学科建设申报的要求,以医院“十五”及“十一五”发展规划为依据,结合医学科技、医疗技术发展的需求,根据学科自身优势,逐渐建设成为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达到校级乃至更高层次重点学科水平的学科。 2、以人为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形成一批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具有较高水平和能力的学科队伍。在院级重点学科的成员组成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比例应达50%以上。 3、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推动医院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重点学科要根据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医院发展的需求,明确方向,重点突破,力争取得标志性科研成果,使学科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4、通过重点学科建设,优化科研与临床的更加紧密结合,使科研

重庆市区域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合同(任务书)

项目编号: 重庆市区域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合同 (任务书) 学科名称: 学科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建设单位:(盖章) 通讯地址: 管理部门:(医务处或科教处) 管理人员: 联系方式: 建设年限:2016年8月-2019年8月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6年8月制

填写说明 1.本任务书系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重庆市区域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计划而编制,甲方为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乙方为项目建设单位。 2.本任务书一式3份,由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项目建设单位签订,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份;项目建设单位2份。 3.任务书所列主要研究内容与建设目标应与申报书所述内容一致。 4.本任务书经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核批准后,作为计划执行、评估和验收的依据。 5.任务书内容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晰。(任务书正文用仿宋小三号字体,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6.合同邮寄地址:渝北区旗龙路6号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教处 615室,史文俊收,电话:67706553 精选范本

一、学科现状、预期建设目标及成效等 1.学科现状概况(在区域内、全市的影响,已取得的成绩等) 2.学科定位及总体建设目标 3.建设期间计划取得的成效(承担科研项目、高水平论文、知识产权、获得奖励、代表性成果及社会经济效益等) 二、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计划 1.现有队伍和人才培养情况 2.学科负责人简介(学历、职称、主要研究领域和代表性成果等) 3.学科人才建设总体规划 4.培养和吸引优秀高水平人才的具体措施和计划 三、学科平台建设计划 1.学科现有科研条件情况(仪器设备、科研用房、配套设施等) 2.仪器设备购置(研制)计划、平台功能及技术指标 3.基建或配套设施改善计划

医院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医院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促进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突出学科优势,增强科研实力,使更多的临床学科尽快达到市级重点学科水平,制定本办法。 一、重点学科建设目标 1、进一步发挥现有学科的基础和优势,跟踪国内外相应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根据学科自身优势,逐渐建设成为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达到市级重点学科的学科。 2、以人为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3、通过重点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协作攻关,解决本学科的复杂疑难问题,力争取得高层次科研成果。 4、使科研与临床、教学更加紧密结合,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5、重点学科应以突出医疗特色,开展临床特色诊疗技术,兼顾科研为建设目标和任务。 二、重点学科申报与评定 1、医院重点学科申报遵照“自愿申报、客观公正、专家评审、择优遴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 2、医院各学科按规定填写《医院重点学科申报书》,交由科教科初审,医院根据学科现有的基本情况,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发展潜力及其建设能力,结合医院总体发展规划择优确定医院重点学科。

3、医院各临床、医技、护理专业均应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努力创建市级重点学科。鼓励相关学科(科室)的交叉、联合,共同申报。 4、重点学科的申报条件 (1)、所申报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二至三项特色较为明显,优势较为突出的专业技术; (2)、学科人才梯队合理,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已经在同行中有较高的影响力,年龄、学历、职称结构适合本学科发展的要求; (3)、本学科科研成绩突出,承担过市局级及以上的科研项目,并获得科研成果奖励,近两年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出版过著作、获国家专利授权; (4)、科室管理和服务到位,两年内未发生过严重的医疗差错,经济效益位居医院前列。 (5)、有较为完善的学科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明确,措施切实可行。 三、重点学科考核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实行目标管理与考核制度,由科教科负责各重点学科的日常管理与目标考核。 1、学科带头人考核 (1)、每年至少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文; (2)、每年至少承担1项局级以上科研课题,或鉴定课题1项、成果获奖或主编著作1部; (3)、带领学科圆满完成年度计划及建设期工作计划并纳入医

医学的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是推进医疗、科研、教学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医院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促进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突出学科优势,增强科研实力,使更多的临床学科尽快达到市、省级重点学科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学科建设创建期一般为三年,验收通过后,实行动态目标管理,每二年为一个周期。医院将按照浙江省卫生厅、绍兴市卫生局对重点学科建设的考核指标和要求对各级重点学科进行年度考核评估。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医技、护理科室。国家、省、厅(局)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授予的重点学科创建单位和授牌单位均纳入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二章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第四条指导思想:为适应医疗市场的竞争需要和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多层次的需求,引入重点学科建设的竞争机制,以重点学科带动医院全面发展。 第五条目标:把我院建设成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高水平专科妇幼保健院。

第六条重点学科建设的任务 1、医院将按照市级、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申报的要求,结合医学发展的需求,根据学科自身优势,逐渐建设成为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达到市级、省级乃至更高层次重点学科水平的学科。 2、以人为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3、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科研平台,明确方向,重点突破,力争取得高层次科研成果。 4、通过重点学科建设,使科研与临床、教学更加紧密结合,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5、重点建设学科应以突出医疗特色,开展临床特色诊疗技术,兼顾科研为建设目标和任务。 第三章重点学科设置、申报与评定 第七条医院成立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论证学术带头人的确定,定期研究解决学科建设中的资金、人员、设备、课题研究等存在的问题,指导、监督学科建设规划的落实,协调各部门在学科建设规划落实过程中的关系。 第八条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教科,由科教科根据医院总体规划,制订医院重点学科发展规划,组织申报、评审、考核和奖惩等具体工作。 第九条巩固和发展医院已有重点学科优势,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在市、省内有影响、有优势的学科。

绵阳市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绵阳市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 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卫生科技进步,培育更多的优秀医学人才,提升全市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为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培养后备力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是指经绵阳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评审,在市内本专业具有领先优势,通过两年的强化建设,有望达到省内先进或省内领先以上水平,能带动全市本专业水平提高的学科(实验室)。 本办法所称的医学重点专科,是指经绵阳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评审,在市内本专业具有发展优势,通过两年的强化建设,达到市内先进、市内领先或省内先进水平,能带动市、县(市、区)本专业水平提高的专科。 第三条绵阳市卫生局成立绵阳市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市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的统一领导和组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医政科,负责日常工作。 第四条市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实行项目管理,以2年为一个周期。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对

申报的市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进行评审和确定,对确定的项目进行检查、验收、授牌和动态管理。项目所在单位负责项目建设计划的制订、实施及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报评审 第五条市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根据全市区域卫生规划、学科调整、淘汰增补等需要,按照“自愿申报,专家评审,择优遴选,兼顾布局,宁缺毋滥”的原则,集中时间申报评审。每年4月为申报时间,每年6-7月组织专家现场审查,9月为集中评审确定时间。 第六条申报的基本条件: (一)符合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申报的重点学科整体技术水平应处于市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项目达到或接近省内先进水平,申报的重点专科应处于市内先进水平或县(市、区)领先水平。 (二)申报的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应是本单位的重点科室,本单位能提供财力、物力、人力保证,其他相关的科室应对该学科专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具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 (三)具有整体素质较好,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医德医风,近三年内未发生过医疗责任事故和重大医疗纠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