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色小镇规划策略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策略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策略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策略研究

面向实施与未来的特色小镇规划策略研究

——以浙江平阳宠物小镇培育规划方案为例

徐伟凝,朱婷媛,李晖

摘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是浙江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探索新实践,其产业定位“特而强”、功能叠加“聚而合”、建设形态“精而美”、制度供给“活而新”的特征内涵,对传统城乡规划内容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在对当前特色小镇规划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从加强实施和长远发展考虑,提出了凸显特色的产业链培育、功能复合的空间培育、融入文化的形象风貌培育、注重整体效益的分期开发培育等规划策略,并以平阳宠物小镇为例进行实例阐述,探索面向实施与未来的特色小镇规划创新。

关键词:特色小镇,实施与未来,规划策略,宠物小镇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地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逐渐形成了不同产业、不同特色的块状经济,极有力地支撑着浙江经济的强劲增长,然而这些红极一时的块状经济在当下却显现出发展疲软的态势。为破解这一难题,浙江曾于2010年提出建设产业集聚区的战略决策并取得突出成效,但大产业平台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员投入,故而后期动力不足、难以为继。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小产业平台“特色小镇”应运而生,其规划建设是浙江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探索新实践。

传统城乡规划是对发展空间的谋划,在现实操作中往往会出现落地性差的弊端,因而特色小镇规划特别强调了建设项目的落地性,规定建设时期为3-5年内,并以考核和“追惩制”的形式督促小镇的建设实施。但是这种任务式的、重视近期的规划建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又忽略了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不利于特色小镇的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在对当前特色小镇规划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实施和未来的特色小镇规划策略,并以浙江平阳宠物小镇为例详细论述规划策略的实践运用。

2 特色小镇规划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2.1 建设实施与长远发展的兼顾性

特色小镇的创建有着明确的时间目标与考核标准,实行“定期监测、动态管理、年度评优、期权奖罚、联动指导”的监管策略。在投资方面,一般需要在3或5年内完成至少5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商品住宅项目和商业综合体),第一年不少于10亿元;在建设方面,不仅要有小镇客厅、建成3A级景区等物质要求,也要建有公共服务APP、实现公共WIFI和数字化管理全覆盖等软件要求;在综合效益方面,不仅要有大量的新增税收、新增就业岗位产生,同时还要满足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的要求[1]。对于未能按时完成建设进度的特色小镇,将面临指标倒扣、退出名单的惩罚。特色小镇的考核时间和内容要求,将规划的落地性和实施性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这是与以往规划所区别的一大特点。

翻阅国外著名小镇,例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尼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希腊的圣多里尼小镇等,其建设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性的过程。特色小镇作为新常态下的新兴产物,也是一个新生的有机体,具有自由生长、新陈代谢的机能。因此,当前创建可视作是特色小镇培育的起步期,规划应当立足于小镇的建设实施与未来发展,在编制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空间布局内容的可实施性,兼顾后期项目落地、招商引资方向,同时还要对小镇未来进行情景式的谋划,对其产业规模、物质空间等进行正确的引导,保证小镇健康成长与持续运转。

2.2 规划目标的多元性

特色小镇发展脱胎于“块状经济”雏形,产业特色是其“特色”核心所在。但不同于产业园区概念,特色小镇自其概念提出之时,即强调产业特色化发展、功能复合多元、形态独特精美、制度创新灵活等特点,重视产业、功能、空间、生态环境、文化的协调同生,致力于打造“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2]的综合功能体。产业发展是小镇的内在驱动力,多元化的功能、高品质的物质环境有利于高端人才、企业的集聚,从而构筑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培育系统。因而,特色小镇目标体系的多元属性,对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划的价值观更加趋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同的理性思维。

2.3 规划任务的综合性

有别于传统城乡规划,特色小镇规划没有明确的规划任务书,但受其多目标体系叠加的影响,对规划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新要求,在规划任务上呈现出多维度、多学科的综合性。

从规划层次上看,既要有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又要有城市设计以及更为深入的建筑、景观设计,既要有空间功能布局、又要有可落地实施的项目,甚至包括运作模式和招商引资意向等政策制度研究,是以在规划编制中将糅合多专业、多学科人才;从规划内容上看,除了常规的空间规划内容,还包括产业规划、社区规划、旅游规划等,同时需要突出生态、文化等功能。总而言之,特色小镇规划是目标导向下各要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

3 面向实施与未来的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从特色小镇规划的可实施性与未来可持续角度出发,基于规划目标的多元性、规划任务的综合性,提出如下规划策略。

3.1 凸显特色的产业链培育

产业培育作为特色小镇规划的首要之重,决定着小镇兴衰之命脉。多数小镇在创建之初

即具一定产业规模,但基本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产品附加值低,亟须通过创新驱动、结

构调整实现向曲线两端攀升。虽然,特色小镇创建导则已经明确产业定位需符合信息经济、

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以及丝绸、

茶叶等历史经典产业[3],但是各地自身发展条件不同,其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亦将不同。本

文认为,通过对现状产业进行“优胜劣汰”选择的基础上,以特色化、专业化、信息化为导

向,以创新性为手段,对产业链进行培育,可以在保有特色的基础上,把握产业发展方向、

增强小镇品牌效应。

和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同时结合政府发展战略及相关规

划,确定小镇的产业定位并对现状产业进行初步筛选。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创新产业的引入,明确小镇的

主导产业,并对产业发展路径进行多维延伸策划,规划

培育既满足特色小镇建设要求,又迎合未来需求的产业

链(图1)。

图1特色产业链培育

3.2 功能复合的空间培育

特色小镇在强调产业特色的同时,也提出小镇功能的多元与复合。它不是单纯的工业加

工区、产品制造区,也不是“产业园+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的大拼盘,而是产业功能与社区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的相融、复合,这一理念往往在建筑功能层面得到很好的

表达。譬如某一生产企业在其厂区开辟工业旅游

点,开放式展示其生产环境、产业知识以及企业文

化等。然而,与建筑设计不同,规划善于宏观尺度

的把握,因此本文认为,为更好地指导规划实施与

小镇建设,复合功能落实到空间上宜采用小尺度地

块的功能分区模式(图2)。

通过加大路网密度、划分小尺度地块,烘托出特色小镇“小而精致”的空间氛围。从开发可持续的视角出发,对不同发展语境、不同开发模式下的小镇空间效益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最为理想的功能分区布局,最终形成小镇的用地布局方案。 3.3 融入文化的形象风貌培育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特色小镇空间规模虽小,但却要做到一般建制镇或产业园所达不到的多功能、高品质要求,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影响力的特色名片,这就要求小镇的风貌必然有别于一般城镇与乡村地区。

要使特色小镇形象有亮点、风

貌要独特,离不开对小镇文化内涵

的深入理解和挖掘(图3)。从产业

角度来看,每个特色小镇根据其自

身特点挖掘并适度延伸其产业文

化;从旅游目的地角度来看,不仅

要体现产业文化,还要深入挖掘小镇的地方文化,形成有内涵、有底蕴的小镇文化氛围。在厘清文化要素的基础上,通过重点形象要素的塑造与重要地段的详细设计等,来体现特色小镇之形象风貌特色。

3.4 注重整体效益的分期开发培育

特色小镇是“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综合功能体,在开发建设上应当综合考虑小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等,

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构建小镇分期开发培育系统,将小

镇看作一个有机生命体,其发展伴随着

起步、成长、成熟的三大阶段,在每一

图3

特色小镇文化内涵挖掘思路

图4

特色小镇分期开发培育系统

图2功能复合的空间培育

阶段面临产业、功能、空间、形象、文化、生态等既相互交融又有所区别的发展目标系统(图

4)。在起步阶段,即小镇创建的3或5年内,以明确的近期建设项目、年度行动计划、投资估算等支撑规划的可实施性。面对未来发展语境(产业发展趋势变化、基地条件变化、政策制度变化等)的不确定性,宜应从区域发展视角对小镇的发展情境进行模拟,在现阶段进行发展谋划,在未来进行弹性调整。

4 浙江平阳宠物小镇培育规划案例分析

4.1 研究区概况

宠物小镇选址位于浙江温州平阳县水头镇区西南部溪心岛,距离南雁荡风景区约4.5公里,区位优势较好(图5)。小镇规划范围以溪心岛为主体,北至老鳌江,南至新鳌江南岸山体,规划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作为浙江块状

经济的一部分,平阳宠物用品产业起步于20世纪

9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一定规模

的产业集聚,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中国宠物用品出

口基地”,基地依托的产业基础良好、特色凸显,

但是产业知名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基地作为宠物小镇的建设载体,现状存在一些

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内部建设较为混乱,居住与工

业混杂,建筑品质不佳、人居环境较差,亟待提升

整体形象和品质(图6)。二是基地内工业企业以制

革为主、少量为宠物用品生产企业,近年来受到市

场波动、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产业亟须转型升

级。三是现状交通条件与区位价值不符,基地通过

北侧桥梁与外界进行沟通,对外通行道路狭窄、通行能力差,且内部道路混乱狭窄,交通条件极其不便、亟待优化。因此,基地发展迫切面临产业、功能、空间、环境以及发展模式等方面的整体转型提升需求。

4.2 规划措施

4.2.1 宠物时尚产业相关的产业链培育

基于现状产业基础、经济效益、发展速度、产业关联程度、环境影响等多方面比较,结合政府发展战略和上位规划定位,

将小镇产业定位为“宠物时尚产业总部+文化旅游+商贸服

图5

宠物小镇区位图

图6 基地土地利用现状图

务”,确定小镇重点发展的三类产业门类,即宠物时尚产业总部集群,包括宠物时尚产业以及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产业,以“分享共生、文化休闲”为理念,联动南雁景区;商贸服务业,以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为主(图7)。

同时针对每一产业,提出产业发展路径,

以对小镇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例如对于宠物时

尚用品及关联产业集群,以“时尚趣味”推进

宠物产业发展与集聚,延伸宠物产业链,形成

“宠物繁殖——宠物售卖——宠物用品——宠

物服务——宠物诊疗”的全产业链;拓展创新

性宠物用品链,增强产品研发力度,提升宠物

用品自主创新性,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发包括

宠物食品、宠物服装、宠物玩具、宠物美容用

品、宠物附属用品等多元化、系列化产品。 4.2.2 功能复合的小尺度空间培育

在对区域交通和内部路网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规划城市干道为“四横三纵”结构,支路及区内道路采用“小街区、密路网”原则布置,平均间距为200米以内。

在此基础上,根据小镇产业策划以及发展的多功能复合需求,规划形成“一心、五轴、多片区”的布局结构(图8)。其中“一心”指小镇中心,包含小镇客厅和商务服务园;“五轴”包括三条综合发展轴,二条旅游发展轴,江北为特色文化旅游,江南为宠物主体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溪心岛为小镇核心建设区,主要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管理与服务、旅游、居住功能;新鳌江以南发展宠物公园、宠物主题乐园、康体中心、特色乡村、宠物收容与繁衍中心、物流及都市休闲农业为主,从而既实现基地功能由单一向复合转变、又有助于小镇宜人尺度的空间培育。由此,最终形成宠物小镇的用地布局方案(图9)

图7三大产业门类策划

4.2.3 多元文化共生的小镇形象风貌培育

通过对宠物小镇的产业特色与旅游特色的发掘,发现在形象设计中可融入的文化内涵有宠物文化、时尚文化、创新文化、山水文化、雁荡文化、民俗文化。

基于文化与功能空间

要素的结合,从小镇整体层

面确定以下形象风貌设计

要点,即重点创建一个小镇

客厅、三个主题形象公园、

二个特色文化片区、一条宠

物生态互动带、一条滨水活

力景观堤岸、二条旅游有轨公交线路、一个网络智慧管理平台(图10)。

以小镇客厅设计为例,将其设计主题确定为“小镇之窗、共生之树、智慧之树”,在设计过程贯穿多元文化内涵,以建筑、景观灰空间构成小镇

中心空间,通过多样轴线、动感空间序列的组织方式加以

烘托,使之成为小镇的焦点空间和对外形象展示窗口;以

大型落叶乔木、人宠雕塑景观组合,象征人、动物、自然

之间休戚与共的共生关系,组成共生之树景观核心,作为

小镇轴线空间序列的高潮点;以抽象化的树为原型,塑造

智慧之树景观群组,限定出灰空间,丰富小镇中心的空间

类型,同时体现小镇未来生态化、智慧化的发展理念(图

11)。 4.2.4 区域联动背景下的分期培育

围绕“时尚+

宠物”主题,联动区域产业协作发展,形成以宠物小镇为中心的区域产业图8小镇功能布局结构图9

小镇用地布局规划图图10

宠物街区、生态堤岸详细设计图11小镇客厅设计

研发器,创意创新产业集聚区,高端

时尚产业展示地;形成腾蛟时尚产业

生产集聚地、研发创意转化地;鹤溪

(北港新城)宠物时尚产业集聚地、

生物科技产业转化地;逐步转移南雁

的产业生产功能,形成休闲旅游产业

集聚地、文化产业集聚地(图12)。

在对产业发展情境进行谋划的

基础上,确立宠物小镇培育的三大阶

段。培育起步阶段,即小镇创建3年

内初具规模,几大核心功能区建成,

主导产业发展良好,具有小镇建设示

范性;培育成长阶段,完成90%以上

小镇功能区建设,初步达到小镇既定

目标,完成产业转型培育,小镇特色

风貌形成,功能配套设施齐全;培育

成熟阶段,即小镇品质提升阶段,建

成宠物时尚总部经济区与旅游慢生

活小镇,实现建设特色小镇、百年名镇的长远目标(图13)。 5 结语

特色小镇是浙江省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新型产业平台,是“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综合功能体,其强调建设项目落地性、建设成果可视化的特征要求将规划的可实施性推向了新高度。本文在对当前特色小镇规划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认为规划应当兼顾实施和长远发展,提出了凸显特色的产业链培育、功能复合的空间培育、融入文化的形象风貌培育、注重整体效益的分期开发培育等规划策略,并以浙江平阳宠物小镇作为实例,详细阐述了各大策略的具体应用,以期使规划可以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引领作用。

图13

宠物小镇分期开发培育 图12区域产业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Z].2015.

[2] 李强.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经贸导刊,2016(4):10-13.

[3]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5.

作者简介

徐伟凝,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长,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朱婷媛,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

李晖,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机制 第三章:编制内容 第四章:成果要求 第五章:审议程序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概念定义: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第二条编制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 第三条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一)产业特色鲜明。根据城市发展定位,聚焦支撑未来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一个所在镇(区)最具基础优势、最具成长空间的细分产业作为特色小镇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做精、做特、做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统筹协调周边镇(区)发展,鼓励跨镇(区)协同发展及整合资源共建特色小镇。 (二)规划布局合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多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环境禀赋和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区块内锌铁棚区、传统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空间。规划面积要适当控制,要设立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推动核心建设区紧凑布局、高效利用。其中,规划须选址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区服务完善的区域,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须选择与“三规”相符合、规划建设条件优越、产权清晰的区域,便于发展建设。规划须坚持“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理念,落实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海绵城市、公交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等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以及公共产品供给。 (三)功能融合完备。规划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特色。规划须加强非遗等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保护山水人文,增强绿色休憩空间。 (四)创新创业活跃。规划须立足高新、高端、高质、高效,推动技术、产业、业态、模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规划须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创新人才、风投资本、众创空间、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市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市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成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色小镇的发展背景 (一)特色小镇的概念内涵 特色小镇顾名思义即为有特色的较小的城镇。从目前特色小镇发展现状来看,国家鼓励支持建设的“特色小镇”有两种类型: 一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文)所指的特色小镇。这类特色小镇一般为县城关镇以外的建制镇,主要特点是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二是浙江省模式的特色小镇。根据浙江的经济结构、地域产业关系,浙江版的特色小镇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定义: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综观全国各地的实践和国家三部委的文件精神,我们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概念,可以包括不同模式的探索。它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体系。它不是单一的旅游景区或产业园区,也不完全是建制镇,而是旅游景区、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功能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二)浙江特色小镇的特征和建设经验

2017年中国水果特色小镇研究报告

2017年中国水果特色小镇研究报告 一、水果特色小镇定义及概述 特色小镇现在并无明确的概念定义,但按照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镇应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征。从内涵上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是两种模式,其有着明显的区别。 “特色小镇”与传统的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有本质区别,是以产业为核心,项目为载体的特定生产、生活、生态区。 特色小镇建设与一般的产业园区、景区开发流程类似,主要分为规划咨询、要素导入、EPC建造和后期运营四个阶段,但由于融合了生产、生态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因此在项目的顶层设计上比一般的要求更高,必须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水果产业是中国支柱性产业将带动地方性经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出产国,居全球13个产量超1000万吨的国家之首;世界上主要的热带水果大部分都是中国大宗的品种。我国果品总面积和总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同时,果品的质量和产业化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目前,果品产业已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业种植产业,是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且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也是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6年中国果品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2016年中国国产水果总产量达到2.78亿吨,比上一年增长2.6%。水果产业将步入提质增效转型的关键期,产量增速放缓,产业提档升级加快,预计2017年中国水果产量达到2.86亿吨。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2015年期间,2010年苹果产量仅为3326.3万吨,2014年突破4000万吨,达到4092.3万吨。中国苹果产量一直处于平稳增长阶段。与苹果有着相似产量变化趋势的还有国产香蕉,柑橘,梨以及葡萄,这些大品类国产水果一直保持着每年递增的趋势。

特色小镇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

特色小镇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 针对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国外小城镇建设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国外学者对小城镇的研究,将特色小镇分为农村地区、城市周边区、城市近郊区三种,针对不同地区研究特色小镇功能定位问题。在发展模式研究方面,列举了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的成功案例,总结其发展路径,提出特色小镇发展的四大要素:环境、产业、文化、制度。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 关键字:特色小镇;功能定位;发展模式 1 引言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方兴未艾。特色小镇不仅仅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的“特色”丰富多样,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都可以成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已经规划的部分特色小镇还未开始就已显颓势,而且定位不明、千镇一面。一些地区“填湖削山”的发展方式既破坏生态环境,也违背了特色小镇的设计初衷。特色小镇不是产业园区,也不是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的载体,其规划发展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风俗习惯、产业特色等等,后期的管理、运营、维护也不可忽视。特色小镇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中还需要关注小城镇的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因此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 2 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 特色小镇的概念由浙江省率先提出,目的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平台。小城镇作为乡村与城市之间过渡的载体,主要特征是资源优势明显、经济规模较大、地域特征突出。可以说,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小城镇建设有较大的相似之处。而对于小城镇的建设,国外小城镇转型较早且成功案例较多,对特色小城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小城镇受地理区位的影响,其功能不尽相同。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地区、城市周边地区、城市边缘区三个方面。Joel Garreau(1991)解释了城市边缘区小城镇的形成原因,以及与中心城市功能分配问题。Marco Vizzar(2011)以美国小城镇为例,探讨位于城市郊区地方的小城镇应该如何做好产业交接,促进城市化发展。Antonín Vaishar(2009)认为在人口从大城市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郊区化和逆城市化趋势下,具备工作、社会交往、政府行政服务等基础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以及相应的娱乐休闲功能的小城镇,对人口的吸引力更大。Xavier Recasens,Oscar Alfranca(2016)针对郊区城镇和中心城市的关系,研究了一套完善的服務和管理机制以解决郊区城镇发展缺乏系统规划的问题。农业地区的特色小镇问题是当前小城镇研究的热点。Issa,Yousef(2012)通过对Zahedshahr小镇的案例研究发现,小城镇的基本作用是发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具有基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如何进行农味突出的特色小城镇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读

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 读

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读 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读 -03-08 特色小镇的投资建设呈现出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纯市场化运作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打通三方金融渠道:保障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资金。三方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利益捆绑,在特色小镇平台上共同运行,最终实现特色小镇的整体推进和运营。那么,如何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解决特色小镇投融资问题,选择适当的特色小镇投融资模式,为特色小镇培育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呢?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特色小镇投融资模式 项目融资属于资产负债表外融资,出于风险隔离及可操作性考虑,特色小镇投融资应以项目为主体,以未来收益和项目资产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安全保障,融资安排和融资成本直接由项目未来现金流和资产价值决定。经过设立SPV(特殊目的公司),根据双方达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确定风险分配,进行可行性研究、技术设计等前期工作以及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建设及运营,相互协调,对项目的整个周期负责。由SPV根据特色小镇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相应担保扶持来安排融资。融资规

模、成本以及融资结构的设计都与特色小镇项目的未来收益和资产价值直接相关。可用的融资方式包括政策性(商业性)银行(银团)贷款、债券计划、信托计划、融资租赁、证券资管、基金(专项、产业基金等)管理、PPP融资等。模式一:发债根据现行债券规则,满足发行条件的项目公司能够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永(可)续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债券融资,能够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后发行项目收益票据,也能够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企业债和项目收益债,还能够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或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债券产品结构设计模式二:融资租赁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又称设备租赁、现代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融资租赁集金融、贸易、服务于一体,具有独特的金融功能,是国际上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融资租赁结构设计 融资租赁的三种主要方式:直接融资租赁,能够大幅度缓解建设期的资金压力;设备融资租赁,能够解决购置高成本大型设备的融资难题;售后回租,即购买有可预见的稳定收益的设施资产并回租,这样能够盘活存量资产,改进企业财务状况。模式三: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国务院在《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62号)中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更多利用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形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产业投资基金相比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有以下特点:◎产业投资基金具有产业政策导向性;◎产业投资基金更多

特色小镇建设商业计划书

2017年12月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 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

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特色小镇建设调查报告.docx

特色小镇建设调查报告 一、小城镇建设情况 组建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主管城建的副镇长和城建办人员任工作员,全程负责和指导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小城镇建设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作为全省城镇化建设试点镇,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2015年,建设成容纳400户入住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4万平方米城镇化试点小区,节约建设用地38万平方米;完成了小区配套建设工作,投资15万元建设城镇化小区灯光篮球场,投入资金5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15万元安装路灯60盏;投入资金270万元建设了上下水系统;投资935万元完成城镇化小区集中供热项目;投入资金300万元修建垃圾处理场。镇区内硬化路面14公里,绿化、美化铺满盖严,投资服务设施完善,有公共服务大厅、客运站、邮政、银行等服务设施。 二、小城镇建设培育情况 我们秉承可持续发展,构建宜居宜业人文环境的理念,逐步弱化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镇村布局。 (一)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1 、产业特色 一是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创意体验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玉米、水稻、大豆、杂粮、特色农产品、渔产品、山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打造绿色农林渔类产品生态绿色品牌。依托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集实验控制中心、智能温室、阳光节能温室、阳光大棚、菌类栽培、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形成“农+游+娱+养+食+购”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产业链。 二是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发挥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境内蜂蜜山、兴凯湖、21公里黄金湖岸线、莲花泡等自然旅游景观,同时与周围多处人工、文化、历史、自然旅游景观相连的区位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游”、“农家游”;通过对镇域内蜂蜜山景区、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作者:周天沛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第27期 摘要: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正在成为指导国内旅游业发展新的战略。旅游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的内涵有很高的契合度,因此本文对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进行了重点研究,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策略。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7-022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三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而旅游产业又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全域旅游这一理念因其强调产业之间深度融合正在成为指导国内旅游业发展新的战略。为了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村人口脱贫问题,特色小镇应运而生。在这其中,旅游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的一个重要类型和组成部分,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将产业聚集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合而为一的旅游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的内涵有很高的契合度,因此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认真分析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发展策略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 全域旅游的内涵 传统的旅游业仅限于旅游业自身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较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于是全域旅游这一新的理念被提出,所谓全域旅游,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旅游业为核心产业,同时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双方产生联动效应,使各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形成以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其他产业反哺旅游产业的有机互动局面,最终实现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全域旅游改变了传统旅游业单打独斗的局面,更加强调的是在该区域内的社会资源、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协调发展,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共同管理和共同开放,最大限度地进行旅游产品的推广和传播,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差异化需求。

特色小镇之旅游小镇建设规划方案

特色小镇之旅游小镇建设 规 划 方 案

目录 1、小镇的概念与分类 (1) 1.1.小镇概念 (1) 1.2、小镇分类 (2) 2、旅游小镇的内涵与特点 (3) 2.1、旅游小镇概念 (3) 2.2、旅游小镇特点 (4) 2.2.1、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聚集大量的旅游要素 .. 4 2.2.2、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小镇产业链完整 (4) 2.2.3、旅游小镇发展,政府主导作用突出 (4) 2.2.4、地域区位影响旅游小镇分布规律 (5) 3、旅游小镇开发动因 (6) 3.1.开发旅游小镇是城市发展政策影响的必然结果 .. 6 3.2.开发旅游小镇是旅游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需要 .. 8 4、旅游小镇行业开发动态 (9) 5、旅游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5.1.旅游小镇——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推手 (11) 5.2.旅游小镇——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12) 5.3.旅游小镇——优化区域旅游产品供给结构 (13) 5.4.旅游小镇——带动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14) 5.5.旅游小镇——传承地方文化特色 (15)

6、旅游小镇的规划要点 (16) 6.1.主题化开发 (16) 6.2.合理化布局 (16) 6.3.景区化设计 (17) 6.4.休闲化业态 (17) 6.5.特色化生活 (17) 6.6.信息化管理 (18) 6.7.完善的保障体系 (18) 7、旅游小镇发展的未来趋势 (19) 7.1.旅游小镇主题文化鲜明化 (19) 7.2.旅游小镇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 (19) 7.3.旅游小镇发展过程中多元角色互动性增强 (20) 7.4.旅游小城镇将更加注重体验性项目的建设 (21)

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某某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 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某某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某某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某某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某某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某某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

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及标准等进行编制: (一)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定(GB/18972-2003)》;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三)相关规划、计划 1、《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工作研究: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 一、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1、体育产业或者体育旅游等发展模式同质化或过于强调“特色” 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在发展模式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同质化问题。我国很多体育特色小镇在功能上同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突出的主导功能。对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功能进行分类发现,突出体育旅游功能的超过了40%。通过对比安徽和贵州的体育特色小镇可以发现,虽然在具体的体育旅游项目开发方面有所差异,但基本都是以露营、瑜伽、垂钓、攀岩、徒步、水上游乐场、自行车和观光旅游这些休闲体验项目为主。体育旅游和其他旅游产业一样,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与消费密切相关,与经济的发展周期存在很大的关联,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验证。从国外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看,要想保证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产业的多元融合,能够为小镇的发展提供多种模式,为创业者、公众提供多元化的个性选择,在经济学中称之为空间要素的优化聚集,这一点对于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体育特色小镇能

够做到的并不多。二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我国很多中西部体育特色小镇并没有很多的发展资源,不仅面临没有完善的体育产业基础、完备的公共体育服务基础,而且还面临建设资金的缺乏等很多问题,很难凝聚出鲜明的特色。例如安徽阜阳姜尚体育休闲小镇,希望通过100亿元的资金投入,打造出全国知名的垂钓小镇,但由于地方政府资金有限,受到区位限制吸引投资的能力有限,一直无法很好地解决资金问题,这也是我国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特色小镇选择体育旅游作为主导功能的原因。各级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追求特色不是体育特色小镇的目的,特色化是为了提高小城镇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小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才是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没有必要一定把发展聚焦在特色凝聚上,更多的要以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小镇的精细化、优质化发展,为小镇发展带来新观念、新技术,吸引优质的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为小镇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体育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作为推进主体,导致力量不足及建设和管理成本较高

生态风情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生态风情特色小镇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说明: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直接编辑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盘锦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 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鼎翔风情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鼎翔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盘锦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鼎翔风情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盘锦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

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及标准等进行编制: (一)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定(GB/18972-2003)》;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三)相关规划、计划 1、《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黄山市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

赵士德,方兴林,钱成,方亮 (黄山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摘要:追溯田园城市理论、城市区域核心理论、技术校区-技术中心理论和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对比分析国内外特色小镇的发展历史、表现形态、区域经济地位、建设政策和运行模式等,指明制约黄山市特色小镇发展的因素有人才短缺、特色小镇类型单一、产业支撑不够等,提出从人才解决方案、多维立体小镇建设体系、产业链构建和特色小镇培育等方面着手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黄山市;特色小镇;产业;资源;机制 中图分类号:G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7X(2019)02-0011-005 引言 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特色县 域经济,加快培育特色小镇。2016年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 作的通知》提出,将于2020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000个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研究拟解决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政策体制、机制的限制,使得城郊、农村地域的乡镇村难以得到有效的政策支 持,发展速度缓慢问题;探索中心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居住成本高,以“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为特征的“城市病”问题;寻求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成本洼地的策略。 一、国内外特色小镇相关理论研究 (一)特色小镇理论溯源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的特指概念,而是产业发展载体;不是过去的产业园区概念,而是以区域产业定位为核心,兼具文化、旅游功能的组合概念[1]。特色小镇的理论溯源主要包括花园城市理论、城市区域核心理论、技术小区——技术中心等方面。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的“花园城市理论”,先后建立了列曲沃斯和威尔温两个试验性质的花园城市,并对“花园城市”结构与空间进行了界定:城市规模不大,城区占地4平方公里,居民3万人左右,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花园城市”的特征是城市规模小、能够自给自足、可持续的生态 黄山市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 收稿日期:2018-11-29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项目(2017CX034);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SK2015ZD24);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基金(2015jxtd036);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研项目(2016jyxm0984);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6msgzs066) 作者简介:赵士德(1968—),黑龙江绥棱人,黄山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 方兴林(1983—),安徽安庆人,黄山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 钱成(1973—),安徽淮南人,黄山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城市经济; 方亮(1980—),安徽寿县人,黄山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

心得体会:助力特色小镇发展的五大对策(最新)

心得体会:助力特色小镇发展的五大对策(最新) 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形成专项政策体系 特色小镇创建内容多、涉及面广,各级政府部门除常规性发布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公布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外,还应该逐步制定专项政策,配套实施方案或实施细则,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确保特色小镇在评选、运作、实施、保障、奖惩、退出等一系列环节中有文件可指引、有政策可支持、有法规可保障、有制度可规范。 如制定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古镇的政策法规,为传承地方历史记忆、传播特定传统文化、保护古镇独特地域风貌等建立保障机制;制订主导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从而规范招商引资,吸引私营企业投资,通过融资、税收等多方面完善政策规定,激发、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加大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为发展该主导产业提供支持;制定针对特色小镇发展的金融专项政策,从而健全投资、融资和筹资机制,为当地政府、银行、企业、个人等特色小镇创建主体提供支持,特别

是通过风险补偿政策、信用担保政策、PPP融资政策等创新金融政策体系,为企业融筹资提供便利,降低各方主体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的风险与顾虑;制订创建某一类型特色小镇的政策方案,如文旅特色小镇建设方案、历史民俗特色小镇建设方案、休闲度养特色小镇建设方案、高端制造特色小镇建设方案、体育竞技特色小镇建设方案等;制订特色小镇评选方案,提供特色小镇评价参考标准,规范参评小镇所提交的资料文件;制订特色小镇监督考核与动态淘汰政策方案,分期如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分级别如警告、降格和淘汰等不同类型,从而取消一次性命名制,实现特色小镇优胜劣汰。 二、逐级强化对特色小镇创建的理解 国家部委局对应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对应市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市级对应县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县级对应镇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环环相扣,逐级开展特色小镇创建相关政策的解读与培训,注重特色小镇创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培育要求、目的意义、组织领导、支持政策等方面的传播,特别是对目前容易与特色小镇混淆的相关概念(如特色小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等)进行剖析,让各

建设特色小镇理论研究报告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特色小镇带来的效应逐渐增强,强劲的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国性特色小镇建设风暴。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出现在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特色小镇。例如,有“云技术”、“PE”、智慧科技等高端产业类的科技金融类小镇;有温泉、禅休、养生等传统产业类的文化旅游类小镇,也有其他如“黄瓜”、“窩瓜”、“木雕”等地方特产类的文化经济小镇……可谓如雨后春笋,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态。如此大规模的发展建设,不得不令人担忧,甚至有些小镇只是刚起步就已显颓势。何以如此?其主要原因有五,一是盲目模仿;二是定位偏差;三是政绩行为;四是规划失误;五是既不知理论之意涵,更不知小镇建设之意义。特色小镇的形成是与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是一种社会现代化和后现代社会为背景的一种社会发展方式,也是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文明普及率”的一种结晶。在不同地区应该选择不同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方式。中国人口纵多,需要走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多元并举的发展道路。但是,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中国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而应该因地置宜、走分类指导、多元化、多类型、多层次发展的道路。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阐述特色小镇的概念、涵和外延,总结模式的特色小镇建设的特点、工作创新和启示,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思路、策略选择和文化支撑。 关键词:特色小镇;核心思路;策略选择;文化支撑 目录 1

1 1 2 2 5 5 6 6 6 7 8 9 9 10 11 11 13 13 14 14 16 16 18 21 23 24

风情特色小镇创业旅游规划方案

风情特色小镇创业旅游规划方案 建设规划: 按照“重构袜业、重塑大唐”工作主题,大唐镇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一座以袜子为图腾、具有袜业风情的特色小镇,按照规划方案,计划总投资55亿元(其中2015年25亿元,2016年15亿元,2017年15亿元),规划面积2.8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78亩,建设用地1162亩),重点建设“智造硅谷、时尚市集、众创空间”三大区域。 建设目标: 预计到2017年,可实现产值150亿元,税收1.6亿元,接待旅游人数30万人。通过建设,成为全球最先进的袜业制造中心、全球最顶尖的袜业文化中心、全球唯一的袜业主题景观空间和全球唯一的袜业旅游目的地。 三大区域: “智造硅谷” “智造硅谷”是袜业特色小镇的智能制造功能区,旨在提升大唐袜业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重点建设三个园区: 一是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海讯两创园”。拟新增建设

用地116亩,吸纳100家左右企业进驻,旨在打造全球最先进的袜业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 二是建设总投资14亿元的“天顺生态园”。拟新增建设用地263亩,计划安排150家左右企业入驻,旨在打造全球新型的袜业新产品开发生产基地。 三是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圣凯科技园”。计划新增建设用地50亩,旨在打造全球最齐全的袜业机械研发生产基地。 “时尚市集” “时尚市集”是袜业特色小镇的文化艺术旅游区。旨在为各类才华横溢的新兴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开放、多元的创作环境和交易平台,实现袜业艺术文化与商业的碰撞融合,为创意作品商品化提供实验舞台,培育系列时尚品牌,幵成为吸引大量外来游客的引爆点。 重点是三个方面: 一是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创意体验区”。通过对沿线村庄中的废旧厂房改造,建设LOFT风格的国际艺术村,打造全球唯一的以袜子为主题的国际艺术村和时尚设计区。 二是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袜业风情街”。布局袜业城市家居、主题乐园、袜业咖啡馆、袜业风情酒店等项目,连

体育特色小镇研究报告版

2017年中国体育特色小镇研究报告

体育特色小镇定义及概述 特色小镇现在并无明确的概念定义,但按照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镇应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征。从内涵上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是两种模式,其有着明显的区别。 “特色小镇” 与传统的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有本质区别,是以产业为核心,项目为载体的特定生产、生活、生态区。 特色小镇建设与一般的产业园区、景区开发流程类似,主要分为规划咨询、要素导入、 EPC建造和后期运营四个阶段,但由于融合了生产、生态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因此在项目的顶层设计上比一般的要求更高,必须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体育产业规模超过万亿体育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目前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000美元,体育产业正处于是高速发展时期。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未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统计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体育产业结构比例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政策助推,体育特色小镇应运而生 2015年我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呈现井喷式发展,涌现一批健身休闲产业,“体育+休闲小镇”

特色小镇在产业发展与规划建设中的策略研究

特色小镇在产业发展与规划建设中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21T13:03:55.6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作者:王旭 [导读]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与背景,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520000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与背景,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小镇发展规划为先、特色为本、文化为魂、民生为重的四项遵循原则,最后,对特色小镇发展总结出因地制宜、控制规模、公共服务、产业融合、政策支持五项对策。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色小镇作为我国一个特殊发展平台,其融合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发展平台,而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与动力,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支撑,特色产业是小镇“特色”的集中体现。科学合理地选择主导产业,明晰发展思路与重点,对于特色小镇建设意义重大。 一、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背景 特色小镇顾名思义即为有特色的小镇,一般是指城乡地域中地理位置最佳、资源优势独特、经济规模较大、建筑风格明显,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或特色风土人情的片区。 目前,国家对特色小镇的关注度日益增高,特色小镇的发展已成必然,多样化的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我国的特色小镇建设以江浙为典型(图1),背靠着现代化且全面的基础设施,造就市场新优势,与此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新的活力。但是,建设中国特色小镇,要因地制宜,符合地方特色,突出地方民俗风情,注重人文和谐。培育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为促进一些受到体制限制,不能参与到市场化竞争中的有条件的但没有能力的小镇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同时,在挖掘、开发建立这些潜在的、各具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产业的发展吸收一些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 3.2 特色为本:即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因此,特色小镇在建设时需要遵循特色为本的原则。一是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二是保持鲜明的生态特色;三是保持鲜明的产业特色,形成自身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四是保持风格的独特性,确保特色小镇的唯一性、独特性。五是保持鲜明的历史人文特色,各地在打造特色小镇时,应注重发掘小镇历史人文特色,保护和开发好历史名人资源,使其保持独一无二的鲜明历史人文特色。 3.3 文化为魂,产业为根:文化是“特色小镇文化”的内核和魅力所在,因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文化为魂的建设原则,深入挖掘我国的乡土文化(图2),只有善于开发、善于利用,发挥乡土文化的正能量作用,就一定能够让小镇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产业为根的建设原则,即应遵循产城融合发展的原则,着力发展当地具有优势的产业,为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产业扩张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双赢。 3.4民生为重,生态为基: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民生为重”原则,即应以就地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实现就地城市化,以生态宜居为目标,把改善民生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点。而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生态为基”的原则,贯彻“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发展的目标,按照生态发展的要求编制空间发展、产业发展规划,不断优化生态环境。 四、特色小镇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尊重景区文化特色,根据既有资源,如地理位置、气候、空气质量、产业、人文、景观等,把当地能利用的资源几乎都利用起来,可以节省成本,如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既充满了原汁原味的自然乐趣,同时也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理念。对于传统产业,如茶叶、丝绸、中药、瓷器、国画等,要时常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在保持其特色上,同时跟随时代的潮流。 4.2 控制规模,强调小空间、大用处:宜居在特色小镇中显得尤为重要,宜居的关键是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方便。在有限的空间中,聚集更多的产业,如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与国际时尚同步的时装秀、和文化创意有关的展览区、大型的音乐节、舒适的观光车等等,使功能混合。全力建设开放、包容、融合的现代化小镇,人们的交流更加频繁,增强了情感沟通,亲情、友情、爱情更加稳固,人们的幸福指数将会大大提升。 4.3 注重人性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现在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加快完善特色小镇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