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前置条件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前置条件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前置条件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前置条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前置条件

一、备案文件。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及省政府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实行备案制的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前需要发改、经信等有权审批的投资主管部门的备案文件。

二、水土保持方案审查意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交通、水利水电、矿产资源开发等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前,需要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查意见。

三、敏感区主管部门意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63号)等有关规定,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地、地质公园及森林公园等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前,须征求敏感区相应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按照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1999]177号)的规定,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前,须征求环境保护部的同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

《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等规定,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前,需征得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的同意,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前,需报请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

四、规划环境影响审查意见。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及环保部《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4号)、《关于做好“十二五”时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43号)等规定,设区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的区域、流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工业、能源、交通、水利等十个专项,以及各类产业园区涉及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前,需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意见。

贵州省环保厅

行政审批前置性服务的定位

行政审批前置性服务的定位 行政审批的前置性服务属于行政审批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政府部门开展某些行政审批项目时,要求申请人须委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技术审查、论证、评估、评价、检验、检测、鉴证、鉴定、证明、咨询、试验等有偿服务并提供证明,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行政审批前置性事项涉及部门多、分布广,主要涉及住建、交通、发改、民防、环保、卫生、地震、城管、商务、规划、国土、水利、港口、园林、安监、气象、工商、消防等部门,直接影响行政审批效率和企业经济负担,是我国现阶段行政审批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一、行政审批前置性服务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简要回顾 行政审批前置性服务并不是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体系或经济管理体系与生俱来的内容,而是伴随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发展和改革过程出现的,同时也与企业等市场主体对公共服务专业化水平要求不断提高有密切关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事务都由政府通过下达计划指标,用行政手段加以解决,企业没有独立利益和经营自主权,不需要也不能主动申请业务,基本不存在行政审批前置性服务内容,自然也不需要提供这种服务的中介机构。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逐步下放部分行政权力,国有企业开始逐步获得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营自主权,非公有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企业开始有动力考虑自己的经营方向,进行经济决策,国家计划的作用逐步降低,范围逐步缩小,政府部门逐步以行政审批取代“计划”作为调节社会发展中各种主体之间利益分配的主要手段。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政府通过制定和下达计划指标来调控或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行为逐步减少,但是政府通过行政审批来干预或调控企业经营活动的行为却逐步增长,并且行政审批的环节过多,审批的时间过长,审批的过程不够透明等问题逐步显现,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的落实,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寻租”甚至腐败问题。从2001 年起,中央开始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下放行政权力,减少、简化行政审批事项。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行政审批职能被推向市场,交由第三方中介机构来完成,由中介机构来对申请行政审批的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中介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就构成了行政审批事项的前置性条件。还应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审批事项越来越复杂,对专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并不具备提供这种服务的能力,从而把这一类服务放给市场就顺理成章。这样,政府部门就由服务的直接供给方变为资质授予方和市场秩序的监督方,让市场中具有相应资质和专业水平的机构承担前置性服务,并允许其收取相应费用。 二、行政审批前置性服务的主体构成 在行政审批前置性服务中,涉及到三方主体,即审批部门、申请主体(多为企业)和中介组织。相对于其他主体而言,在行政审批前置性服务中,当每个主体以不同身份出现在各个环节中时,两两主体之间体现出了不同的权责形式和内容。同时,每个主体既有权力,也有相应的责任,进而形成了权责内容层面的均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审批部门而言,拥有对申请主体的行政审批权和风险责任的追索权,同时承担合理、合规的进行行政审查的责任;拥有对中介组织服务标准的制定权和风险责任的追索权,同时承担维护中介市场秩序和消除市场失灵的责任,即经济性和社会性管制的责任。(2)对于申请主体(企业)而言,拥有向审批部门申请行政审查的权力,同时承担提供审批所需材料和质量风险责任; 拥有向中介组织获取相关服务和风险责任的追索权,同时承担支付服务成本和合理利润的责任。(3)对于中介组织而言,拥有向审批部门要求公平竞争和外部性补偿的权力,同时承担达到服务标准和质量风险责任;拥有向申请主体获取服务收入的权利,同时承担提供审批所需服务和质量风险责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行政审批部门、申请主体和中介组织三者之间权责的内容不同,权责关系的性质也不相同,审批部门对申请部门进行需求管制,对中介组织进行供给管制,对中介服务进行经济性和社会性管制;申请主体支付前置性服务有关费用,中介组织收取费用,二者之间的交易属于市场行为。 三、加快行政审批前置性服务改革与规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局规范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情况报告

**局规范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情况报告 按照市**要求,现将**局2011年规范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情况报告如下: 一、梳理确认审批、收费等项目情况 依法将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项削减为*项,不收费。审批程序和前置条件均已做到了最简化,并依法制作了明确规范的行政审批文书。窗口工作人员还自觉树立大局意识,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配合落实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和首办负责制。 二、巩固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成果情况 全部审批职能划归**处管理,并依法在市政务中心设立**审批窗口,全权办理****审批事项。 三、编制标准化的行政审批流程情况 依法制作规范化的***局审批流程图和办事指南,并在局网站上进行了公开,在窗口显著位置设立了阅读架,方便申办单位索取。 四、执行“十项制度”情况 紧紧围绕提高效能、优化环境、科学监管、促进发展的要求,扎实开展了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行政审批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和日常工作行为。加强效能监察,强化对服务窗口、行政审批、认证管理等重点岗位和

人员的监督,对全系统各单位履行职责、行政审批、重大事项办理等情况进行了专题监督检查。具体做到了以下三个到位:一是学习宣传到位。通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月度例会和利用政治学习、上党课等机会,全面学习贯彻《十项制度》。二是细化分解到位研究制定了各项具体制度细则和服务企业方面的扎实有效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全局上下优化发展软环境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执行落实到位。把优化发展软环境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既注重工作过程,又注重工作效果,对各项制度规定开展经常性的跟踪检查,保证《十项制度》执行落实到位。 五、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改善服务态度情况 依法将审定时限由原来的15日压缩至10日,将资质验证简化为即办件,加强窗口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实行首问负责制,普及文明规范用语,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六、建立重点项目“直通车”情况 按照市政府《关于在政务大厅开辟重点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直通车”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局行政审批“直通车”实施办法》,启动了“首问负责制、全程代办制、领办制、联办制度”。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了重点培训,以确保为直通车项目提供最优质的业务申请、咨询、指导等服务。

国务院:环评不再是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取消环保竣工验收等行政审批事项

国务院:环评不再是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取消环保竣工验收等行政审批事项 日前,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系统在简政放权、尤其是大力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方面力度很大,成效也比较明显。取消“环保设施甲级资质认定”等4项、下放“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等2项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建设项目试生产”等13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取消“环评机构资质”“环保竣工验收”等2项行政审批事项,已经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待相关法律修改后实施。下放火电、油气田开发、钢铁、有色、船舶等57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将13类项目由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降为编制报告表或填报登记表,对环境影响很小、依法只需填报登记表类项目,由审批改为告知性备案。 国家在生态环境系统简政放权,尤其是行政审批事项方面的大力清理,对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更有利地保障了服务建设单位与需求群众的切身利益。下面来回顾一下近年来国务院在项目环评与验收方面做了哪些简政放权的大动作! 一、选址、环评、土地预审,都不再是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 2016年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73号)((下称《决定》))。文件明确项目选址意见书、环评批文、土地预审意见、节能审查意见等都不再是项目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前置条件,并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下面给大家具体分析新老规定的差异。 原规定: 原《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发展改革委令第11号)第十二条规定:项目单位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时,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附送以下文件: (一)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选址意见书(仅指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项目); (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用地预审意见(不涉及新增用地,在已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改扩建的项目,可以不进行用地预审); (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 (四)节能审查机关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 (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可以看出,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项目选址意见书、环评批文、土地预审意见、节能审查意见等都是项目立项核准的前置条件。 新规定: 国务院日前新发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规定: 第三条 对关系国家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实行核准管理。对前款规定以外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 第六条 企业办理项目核准手续,应当向核准机关提交项目申请书;由国务院核准的项目,向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申请书。项目申请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项目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等; (三)项目利用资源情况分析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四)项目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分析。 第十三条 实行备案管理的项目,企业应当在开工建设前通过在线平台将下列信息告知备案机关: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 (三)项目总投资额; (四)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的声明。 企业应当对备案项目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发改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思考

发改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的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决定》中还明确了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按照这个要求,政府部门都应当进一步转变职能,发改部门作为政府承担宏观调控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职能部门,更要率先转变职能,尤其是要下放权力。下放权力的重点应该是下放那些投资项目审批的权限。按照《决定》要求,结合我局在项目审批工作实际,项目审批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需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X、审批环节多、办事效率低。按照国家、自治区投资项目审批有关规定,有的审批事项,需要一个部门审批完成

后,才能交到下一个审批部门受理,一些行政审批部门之间的审批事项,经常互为前置条件,互相推诿扯皮。例如,新建学校教学楼项目,要获得发改部门立项审批,必须经规划局审批,出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并提供用地规划条件”;要经国土资源局审批,出具“建设用地规划预审意见”;要经环保局审批,出具“环评意见”;待发改部门批复后,持批复文件到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另外还要经消防部门、地震部门、建设部门、人防办等部门审批。再加上一些审批事项必须有中介组织的认证、评估等,可以说审批环节繁杂、审批材料众多、审批时间冗长。有时一个项目从开始立项到开工建设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有时更长。 X、在行政审批工作中,有些部门增加或变相增加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审批环节,不仅增加了建设单位和个人的负担,影响了审批效率,也是一种严重违法设置行政许可前置条件的行为。例如:在社会投资备案中,按照自治区发改委《关于发布实施自治区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和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中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额XX万元以下的企业投资项目无需备案,外商投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另行制定”,但企业到市环保部门办理环评手续时,市环保部门要求企业必须到区发改局出具不需办理备案的说明材料,额外增加企业审批环节。 二、对策及建议意见

调查显示行政审批环节中存在六大突出问题值得重视

调查显示行政审批环节中存在六大突出问题值得重视目前,全区各职能部门、镇街大都将本级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到政务服务大厅或专门窗口集中办理,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群众。但是在行政审批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一)行政服务理念不明确。据调查,目前在行政审批工作中,一些区级部门仍把行政审批当成一种权力,死抓不放,甚至变相增加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审批环节,扩大自己的审批职权和范围。如:蔬菜质量安全问题,未收获的蔬菜用药安全监管归区农委;而蔬菜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安全监管由区工商分局负责。事前许多部门争审批事项,但是,事后出了安全问题,各部门互相推诿监管责任。(二)行政审批环节不简化。据调查,目前部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涉及部门多、环节多、前置条件多、申报材料多,导致办事繁琐、办结时限较长,特别是建设项目手续办理尤为突出。据区政务服务中心反映,建设项目从签约立项开始,要经12个部门审批,审批事项达27个,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按规定的承诺办结时限也需要221个工作日。如:不少房地产开发项目申办审批手续,从拿地到开工,至少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时间。(三)行政审批收费不细化。据调查,目前涉及行政审批的收费存在着收费乱、收费多、收费重的问题,一些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服务机构存在大量不规范收费的现象。如:规划、建设、房管、环保等系统的部分事业单位、中介组织都或多或少依附行政权力开展服务,有的还带有某些垄断性、强制性。(四)行政审批规范不统一。据调查,虽然我区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但区与镇街之间有时上下互不联系,互不沟通。一些行政审批部门规定行政审批的要件、标准相差很大。有的让企业和群众提供不必要的材料、证件,有的要求重复提供,没有统一标准。如:区国税局要求纳税人提交材料时,相同的的材料有时需要申请人提供多份,归档材料中材料重复,没有明确的规范,这样既给纳税

6、行政审批股审核(批)流程

6、行政审批股审核(批)流程 (1)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流程图 (12个工作日) 受理前置条件 申请人需提供的资料: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个人、单位身份证明文件; 3、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用地文件; 5、新开工大中型建设项目使用划拨土地,提供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6、征地勘测图件; 7、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 8、宗地图、宗地界址坐标、地籍调查表; 9、其他证明文件。 受理(1个工作日) 窗口 审核(7个工作日) 行政审批股现场勘查,权属调查,面积审查,提出初审意见 分管副局长审核 审批(3个工作日) 局长审批 注册登记(1个工作日) 注册登记,制做土地证书 发证 颁发土地证书 设立依据:《土地登记办法》 项目类别:登记类办理类别:承诺件

收费依据:国土(籍)字[1990]93号、鄂价费字[1992]130号 收费标准:个人、企业、单位依性质、面积不同收取收费类别:行政性收费 (2)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流程图 (11个工作日) 受理前置条件 申请人需提交的资料文件: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个人、单位身份证明文件; 3、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 4、宗地图、宗地界址坐标、地籍调查表; 5、《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6、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全部缴纳完毕的凭证; 7、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凭证; 8、以招标、挂牌、拍卖方式取得的需提交成交确认书;9、其他证明文件。 受理(1个工作日) 窗口 审核(6个工作日) 行政审批股现场勘查、权属调查、提出初审意见 分管副局长审查 审批(3个工作日) 局长审批 注册登记(1个工作日) 注册登记,制作土地证书 发证 颁发土地证书

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改革试点方案(最新)

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改革试点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x届x中全会精神,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全区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总体部署,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推进我市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改革,充分发挥“多规合一”统筹功能,实现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精简和优化,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按照《关于印发x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党办综〔x〕4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原则 (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行政。 (二)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率,提升审批质量,提升监管水平。 (三)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统一平台、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四)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相衔接,优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时限、优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形式、优化审批要件。 二、试点目标 积极开展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改革试点,突出“两个坚持”,推动“三项提升”,实现“四个统一”,开展“五项优化”。根据建设项

目行政审批改革要求,结合建设领域项目生成、项目审批、竣工验收三大基本阶段的工作实际,优化再造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和审批条件,减少审批环节和审批要件,压缩审批时限,实现建设项目审批方式新转变。构建“政府统筹、部门协同、信息共享、并联审批、注重监管”的“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新机制,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我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适用范围 市级范围内的政府投资或非政府投资新建、扩建、改建的城乡基础设施、工业设施、房屋建筑工程等项目。x市范围内其他县(市、区)参照执行。 四、内容和措施 (一)优化审批流程 1.事项提前受理和办理。项目选址意见书在预审决策环节前提前核发,项目建议书批复、项目可研批复、节能评估批复、规划方案审查、消防设计审核备案等事项在具体项目审批环节前,审批部门提前提出项目策划指导意见,建设单位提前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相关文本或图纸编制,由审批部门进行办理。 2.调整事项办理前后关系。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等4项可研批复前置审批条件,改为初审意见告知函,审批部门主动开展前期项目策划与审批前置指导,提前

提升行政审批效能的几点思考

提升行政审批效能的几点思考 提升行政审批效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是优化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机关部门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与提质提速提效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实际,提出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些构想,供领导参考。 一、行政审批效能存在的问题 (一)办事难 1、部门之间多头跑办事难。各部门之间工作衔接不够,尤其部分联合审批事项需经多个部门审核,各部门缺乏协调合作意识、互不“通气”。 2、部门与窗口之间多头跑办事难。部分风险防控设置门槛过多,办事人员授权不够,窗口只是“收发室”,受理的业务要视情况需到部门内部审批,有些受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一次性告知不到位;有些行政审批人员业务不熟悉、不精通,影响了行政审批效率的提高。 (二)事难办 1、审批前置条件难办。一是部分前置条件互为矛盾,相互排斥,导致当事人无所适从,审批事项无法完成。二是部分前置条件多余,需要服务对象重复提供一些证件原件或复印件;三是部分前置条件随意变

通,表现为“四个不一样”,即领导出面与不出面不一样,请客与不请客不一样,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不一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不一样;四是部分前置条件需要灵活把握,例银行大额取现时,在本人提取且网点现金足够的情况下,还是需要提前预约。 2、中介组织出件难办。一是收费不规范,如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注册资金100万元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验资费2000元左右,工商登记费800元,中介机构的验资收费远高于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时间不确定,如出具验资报告时间长,少则十天半月,多则几个月,没有时限概念。三是规范无权限,部分中介报告需要到市以上中介机构出件,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水土保持报告书等,对其的监管县级地方鞭长莫及。四是部分职能部门与中介机构态度暧昧,存在脱钩不彻底或者明脱暗不脱。 (三)难办事 1、审批流程难统一。各职能部门的行政管辖权限不一致,审批事项各有不同,审批流程难以统一的形式开展。 2、审批时限难确保。承诺的办结期限与实际运作时间有差距,如开办采矿场,办理采矿权登记,审批主要涉及部门有矿管、国土、安监、环保、水保、林业等部门,整个审批过程法定时限40个工作日,而实际运作一般需要60个工作日甚至更长的时间。 3、审批依据难对称。一是部门利益使然,有的部门视部门利益至上,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对县里的政策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有的新旧政策法规没及时更新,还是按照经验办事;有的政策法规变动频繁,工作人员无所适从。 二、对策与建议 (一)更新服务理念。树立“以民为本、以客为重”的服务理念,

规划建设审批前置条件一次性告知

规划建设审批前置条件一次性告知 作者:pygj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11 更新时间:2010-11-15 一、办理《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应提交的材料(5个) 1、申请报告(内含项目所在乡镇政府意见)及申请人身份证明(营业执照、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如委托他人办理的,应同时提供委托书、受委托人的身份证。 2、发改部门出具的工作联系单或项目备案文件。 3、1:500最新实测地形图(含电子文件)。 4、拟选址位置示意图。 5、与申请事项有关的审查意见(如:牵涉到河流填埋或防洪要求的,要先征求水利部门意见—;对于临近公路建筑控制区的建设项目或牵涉公路用地的,要先征求公路部门意见;牵涉危险品储存或生产的,要先征求安监部门和消防部门意见;牵涉到文物保护的,要先征求文化部门意见;牵涉风景名胜区管理的,要先征求旅游部门意见。 二、办理建设工程总平面、设计方案审查(包括工程设计文件重大 修改)应提交的材料(5个) 1、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 2、发改部门出具的项目批准、核准文件。 3、深度符合规定、经公示无异议的总平图、建筑设计方案(含电子文件)。 4、出让用地应提供土地招标文件、交易确认书及公证书;划拨用地应提供土地预审意见及建设单位承诺书;原有基地内的改扩建项目需提供土地权属证明和房产权属证明。 5、县消防部门出具的初步审查意见。理由:审查确认项目属消防备案或审查项目,便于确定在施工许可阶段是否需要提供消防设计审核意见;属消防部门前期介入技术审查,避免建筑设计方案事后修改。 三、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应提交的材料(6个) 1、建设用地规划申请表。 2、申请人身份证明(如营业执照、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如委托他人办理的,应同时提供委托书、受委托人的身份证(出让用地)。 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出让用地)或农转用批准文件(划拨用地)。 4、环保部门出具的环评联系单及建设单位承诺书。 5、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市级以上发改部门批准项目)。

政务审批服务事项审批要素模板(精)

政务审批服务事项审批要素模板 一、事项名称 对饲料生产企业进行初审 二、设定行政审批的法律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27号)第九条:设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除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厂房、设备、工艺及仓储设施;(二)有与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专职技术人员;(三)有必要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人员和检验设施;(四)生产环境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要求;(五)污染防治措施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按照权限审查,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方可办理企业登记手续。《四川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四川省政府令第144-1号)第六条:设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必须符合条例第九条规定(禁止无生产条件、无标准自行配制、销售含饲料添加剂的混合物。)的条件。设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向当地县级以上饲

料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省饲料管理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对其是否具备生产条件进行审查或者审核。对饲料生产企业,经审查合格后发给审查合格证明;对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经审核合格后报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饲料生产企业取得审查合格证明,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手续。

编号: 饲料生产企业设立 申请书 产品类别:配合饲料□浓缩饲料□ 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申请企业名称:(公章)联系电话: 联系人: 申请类别:设立□迁址□增项□其他□申请日期: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及责任分解的实施方案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及责任分解的 实施方案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 全会精神,根据《x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案》(x[x]37号)和《中共x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的实施方案》(x[x]6号)和《x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及责任分解》(x秘[x]130号)的部署和要求,系统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职能转变,规范权力运行,提高审批效率,提供更加公正、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精简审批事项 (一)做好上级政府取消下放审批事项承接落实工作。 国务院、省政府和x政府决定取消的审批事项,我市对应的审批事项一律同步取消,严禁变相审批。对于承接的审批事项,要与上级部门主动做好衔接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相关审批办法,优化审批流程。 牵头单位:市编办 协同单位:市监察局、市法制办等 (二)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凡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行业组织能自律管理、政府部门采用事中事后监管能解决的,一律取消审批。全面清理减少投资项

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审批、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评比达标表彰、评估等事项。全面清理市和部门利用“红头文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设定的资质资格许可和认证等事项。清理市政府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调整的坚决调整,将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或依法调整为行政许可,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 牵头单位:市编办 协同单位:市监察局、市法制办等 (三)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 一律取消国家和省、x明确取消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市自行设定的收费项目。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照高效便民的原则规范办理。 牵头单位:市物价局 协同单位:市财政局等 二、健全行政审批管理制度 (四)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公开制度。 按照依法设定、科学分类、统一规范、动态管理和信息公开的要求,建立完善行政审批目录清单公开制度,在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设置行政审批事项。调整变动行政审批事项,应及时同步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

行政审批三级管理制度

行政审批三级管理制度 缙云“三级联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缙云县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审批服务提质提速提效,逐步形成了以县行 政审批中心为龙头,部门分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村(企)级便民服务中 心为基础,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三级联动”为民办事服务体系。 一是强化县级行政审批中心服务功能。2020年以来,我县进一步深化“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制度,进驻了21个审批职能部门,进驻事项增加到305项,比2000年成立之初 分别增加了11个,285项。我县致力“环境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群众的日常需求服务事项即到即办,复杂事项承诺办理,事项进驻率和“一审一核”率分别达72.3%和43.5%。2020年,县行政审批中心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0.61万件, 每件承诺件平均办结时间2.2天。 二是提升行政审批分中心服务职能。为方便工业园区的企业办事,在县工业园区建立 了分中心,进驻了5个县级审批职能部门的20个审批事项,主要办理各类审批及委托授 权事项。为进一步加快壶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小城市综合试点建设,在该镇建立了 县行政服务中心壶镇分中心,进驻了19个县级审批职能部门的143年审批事项,主要办 理各类审批及委托授权事项,服务工作辐射到前路、东方、三溪等3个乡镇。2020年,两个中心共受理事项52792件,按时办结率达99.7%。 三是提高乡村(企)办事中心服务效能。全县16个乡镇(街道)便民(投资)服务中心全 部开展本地项目审批代理服务,基本实现“企业办事不进城”。全县253个行政村配备了260名村级代办员在本村开展民政社保、卫生计生等57项常规事项服务,2020年,共为 群众办理服务事项12.86万件,基本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在4家职工人数达到200 人以上的企业开展了企业便民服务试点,为企业职工开设了电动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临时居住证等13个代办服务事项,逐步实现“职工办事不出企”。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国务院和广东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珠江三 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赋予中山创新审批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创新 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意见如下。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迫切需求和总体要求 校规:凡是违反校规校纪的,给我们班造成不良影响者,根据情节扣5---10分,反 是给我班造成扣分者,每扣1分,并安校规校纪处理。(班主任统计) (一)迫切需求。

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近年来,宁波市以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为纲,积极推动政府效能建设,打造透明服务型政府,保障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一、问题提出 宁波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后,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率先建立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减少审批、规范程序、加强监管、强化服务上取得重要进展。此后,又推出以审批与监管相分离为核心的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建立批管分离体制,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得以强化、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但是,行政审批领域内部条块隔阂、政策法规脱节、审批标准不够细化、条件互为前置,审批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衔接不连贯等问题依然存在。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的科学性,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应运而生。 通俗地讲,所谓行政审批标准化就是制定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许可(准入)标准,政府各部门把“抽屉”、“口袋”、“脑袋”里的标准与要求放到桌面上,形成统一标准和流程图。具体是指,把准入资格条件格式化,把审批要求、前置条件罗列清楚,符合条件的予以审批,不符合条件的现场予以解释说明。涉及多家单位审批的,按照简化、优化、协调、统一

原则,把各单位的政策、口径、标准统一起来,变为政府内部工作程序,指定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联合审批,申请人只要严格按照审批标准的步骤要求办理,就一定能通过审批。 二、目标定位 宁波市坚持服务为本、便利为要、创新为途、合力为重四项改革原则,逐步达到四个目标:一是精简审批项目;二是优化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节约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能;三是营造既宽松又有序、既规范又便利的公平公正投资创业和市场准入环境;四是完善多渠道的监督机制,实现阳光行政、透明行政、廉洁行政。 三、改革重点 2010年5月,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全市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一年多来,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限制权力寻租,编制单个事项的行政审批标准。标准化的核心之一在于限制审批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市和县(市、区)政府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规定,认真梳理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具体要求,编写规则和样本;协调各业务部门统筹编制工作,及时做好编制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