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科技大学材科基实验,铸铁的显微组织与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材科基实验,铸铁的显微组织与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材科基实验,铸铁的显微组织与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材科基实验,铸铁的显微组织与分析

铸铁的显微组织及分析

1、 实验目的

认识灰口铸铁、球墨铸铁、展性铸铁、麻口铸铁等显微组织特征。

掌握石墨形态及基体变化的原因。

了解各类铸铁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

2、 实验样品和设备

光学显微镜

标准样品:普通灰口铁、变质灰口铁、球墨铸铁、展性铸铁、麻口铸铁。

3、 实验内容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以及通过铁碳相图了解白口铸铁的组织。并且了解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冷硬铸铁等铸铁的类型以及相关的性能及用途。之后通过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的基底(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不同的石墨形态(球状石墨、片状石墨、絮状石墨)的铸铁,以及麻口铁的显微组织,并且选择三种基底、三种石墨形态绘出3幅铸铁组织图来,要求三种组织图须包含上述所有的基底类型和石墨形态。画出麻口铁的组织图。对所绘制的4幅组织图进行相关的分析。

4、 描图:不同基体,不同铸铁的三种微观组织特点,麻口铸铁微观组织特点。用自己画的

图,结合Fe-C 相图和Fe-Fe3C 相图,说明各图的组织特点。

根据铁碳双重相图,可将石墨化过程分为三个温度阶段,按个阶段中石墨化进行的程度不同,将分别得到不同的铸铁组织。即“液相-共晶结晶”、“共晶-共析”、“共析转变”。

球墨铸铁:

从球墨铸铁的微观组织图中可以看出此球墨铸铁由铁素体、珠光体、球状石墨三种组织组成。其中大片的灰黑色的组织为珠光体,由于放大倍数低使得珠光体层片状组织不明显,整体便形成了灰黑色。白色呈圆形的组织为铁素体,铁素体所包裹的圆形的黑色组织为球状石墨。 从铁碳双重相图中可以得到,在共析转变阶段,如果完全没有石墨化,则得到的基体是珠光体,由于加入了球化剂和墨化剂,使得从奥氏体中析出的石墨和二次渗碳体渗出的石墨加快凝结成球状,这样在珠光体的部分区域内会有大量的碳从渗碳体和奥氏体中被球化剂和墨化剂吸引,从而最终实现了部分区域充分石墨化,从而形成了珠光体内有球状的铁素体,而球状的铁素体内有球状石墨的显微组织结构。

灰口铸铁:

从灰口铸铁的微观组织图中可以看出此灰口铸铁是由铁素体和条状石墨两种组织组成的。其中大片的白色的组织为铁素体,黑色呈条状的组织为条状石墨。

在“液相-共晶结晶”阶段石墨化过程中,从铁碳双重相图中可以得到,在“液相-共晶结晶”阶段,形成的石墨包括:(1)共晶转变形成的共晶石墨(L +C γ→);(2)过共晶液体中直接析出的一次石墨;(3)一次渗碳体及共晶渗碳体在高温下分解析出的石墨。如果这一阶段石墨化充分进行,就会得到奥氏体+石墨的灰口铸件;奥氏体在共析温度下发生共析反应,生成铁素体和渗碳体。由于在共析阶段石墨化再次充分进行,因此渗碳体中的碳继续渗出。

最终获得铁素体的基体以及片状石墨。

展性铸铁:

从展性铸铁的微观组织图中可以看出此展性铸铁是由珠光体和絮状石墨两种组织组成的。其中大片的灰黑色的组织为珠光体,黑色呈絮状的组织为絮状石墨。

展性铸铁涉及到的石墨化过程包括:“共晶-共析”区间的阶段的石墨化过程和在“共析转变阶段”的石墨化。

从铁碳双重相图中可以得到,在“共晶-共析”区间的阶段的石墨化包括:(1)从奥氏体中直接析出的二次石墨;(2)二次渗碳体在这一温度范围分解析出石墨;在这一阶段石墨化充分进行,二次石墨沉积在已有石墨的表面,使石墨长大。

在“共析转变阶段”的石墨化包括:(1)共析转变过程C γα→+形成的石墨;(2)共析渗碳体分解而形成的石墨,这一阶段的石墨化程度决定了基体的组织,石墨化充分,基体组织是铁素体;完全没有石墨化,基体组织是珠光体;介乎二者之间,得到珠光体+铁素体的基体组织。而在这里,则完全没有石墨化,于是得到的是珠光体组织。

于是便得到了展性铸铁的微观组织特点。

麻口铸铁:

从麻口铸铁的微观组织图中可以看出麻口铸铁是由灰口铸铁和白口铸铁构成。在该组织图的右上角为白口铁,灰黑色组织为珠光体组织,成较明显的黑白片层交替的组织为莱氏体组织,左下角的呈灰黑色的组织为珠光体组织,在珠光体组织里颜色较深的成片状的组织为片状石墨。因此麻口铸铁的组织由珠光体、莱氏体和片状石墨三种组织构成。

麻口铸铁涉及的石墨化过程包括:“液相-共晶结晶”阶段石墨化过程。

从铁碳双重相图中可以得到,在“液相-共晶结晶”阶段,形成的石墨包括:(1)共晶转变形成的共晶石墨(L +C γ→);(2)过共晶液体中直接析出的一次石墨;(3)一次渗碳体及共晶渗碳体在高温下分解析出的石墨。如果这一阶段石墨化充分进行,就会得到奥氏体+石墨的灰口铸件;如果冷却速度快,石墨化完全不进行,那么就会得到奥氏体+渗碳体(具有莱氏体共晶)的白口铸铁;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既有石墨又有部分莱氏体,便得到了麻口铸铁。通过上述过程,便得到了麻口铸铁的微观组织的特点。

5、 回答思考题

(1) 各类铸铁组织的基体是如何形成的?

铸铁组织的基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共析转变阶段”的石墨化阶段。在这一阶

段的石墨化过程包括:(1)共析转变过程C γα→+形成的石墨;(2)共析渗

碳体分解而形成的石墨。石墨化充分,基体组织是铁素体;完全没有石墨化,

基体组织是珠光体;介乎二者之间,得到珠光体+铁素体的基体组织。通过石墨

化的程度控制便可得到铁素体基体、珠光体基体、铁素体+珠光体基体三种类型。

而对于麻口铸铁而言,其基体为珠光体,在“液相-共晶结晶”阶段,如果这一

阶段石墨化充分进行,就会得到奥氏体+石墨,在共析温度下,石墨化完全不进

行,奥氏体发生共析反应生成珠光体,这样就会得到麻口铸铁中灰口铸铁部分

的珠光体基体,如果冷却速度快,石墨化完全不进行,那么就会得到奥氏体+渗

碳体,而同样在共析转变阶段,石墨化完全不进行,奥氏体发生共析反应,转

变成珠光体。于是就得到了白口铸铁部分的珠光体基体。

(2)各种石墨形态有何特点?对性能有何影响?

球状石墨的特点:

石墨在铸铁中呈圆球形,且分布均匀。

片状石墨的特点:

A型——均匀分布,无方向性的片状和曲片状石墨。

B型——聚集无方向性,但在共晶团中心区域石墨片细小,外围较粗大,亦称菊花状石墨。C型——部分带尖角块状,平直粗大的初生片状石墨末日小片状共晶石墨。

D型——无方向性,分布于枝晶间,石墨片细小,分枝频繁。

E型——有方向性,分布于枝晶间,石墨片细小。

F型——小型蜿蛛状初生石墨和小型片状共晶石墨混合均布。

絮状石墨的特点:

团絮状石墨是一种可锻铸铁中出现的主要石墨形态,外形较不规则,呈棉絮团状。

石墨对基体有割裂作用:

球状石墨:对基体割裂作用很小,相比于灰口铸铁,有高的抗拉强度和韧性。

片状石墨:对基体割裂作用大,不适合在承受拉伸应力下工作。但它的抗压强度较高,适用于在压应力下工作的零件。

团絮状石墨:对基体割裂作用较小,强度高于片状,具有高韧性和塑性。

(3)如何得到不同形态的石墨?

得到球状石墨:

球墨铸铁在浇铸前,向铁液里加适量那个使石墨球化的球化剂(纯镁

或稀土硅铁镁合金)和促进石墨化的孕育剂(硅铁),获得具有球状

石墨的铸铁。

得到片状石墨:

碳当量高一些的铸铁如果不经过处理或者只进行孕育处理会得到灰铸铁,石墨

为片状。

得到絮状石墨:

如果碳当量比较低,冷却比较快,会得到白口铸铁,石墨以渗碳体形式存在。白口铸铁经退火热处理后可以得到可锻铸铁,石墨成团絮状。

模式识别实验指导书

类别1234 样本x 1x 2x 1x 2x 1x 2x 1x 2 10.1 1.17.1 4.2-3.0-2.9-2.0-8.4 2 6.87.1-1.4-4.30.58.7-8.90.23-3.5-4.1 4.50.0 2.9 2.1-4.2-7.74 2.0 2.7 6. 3 1.6-0.1 5.2-8.5-3.25 4.1 2.8 4.2 1.9-4.0 2.2-6.7-4.06 3.1 5.0 1.4-3.2-1.3 3.7-0.5-9.27-0.8-1.3 2.4-4.0-3. 4 6.2-5.3-6.7 80.9 1.2 2.5-6.1-4.1 3.4-8.7-6.4 9 5.0 6.48.4 3.7-5.1 1.6-7.1-9.7 10 3.9 4.0 4.1-2.2 1.9 5.1-8.0-6.3 实验一 感知器准则算法实验 一、实验目的: 贝叶斯分类方法是基于后验概率的大小进行分类的方法,有时需要进行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而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通常需要大量样本才能进行,随着特征空间维数的增加,这种估计所需要的样本数急剧增加,使计算量大增。 在实际问题中,人们可以不去估计概率密度,而直接通过与样本和类别标号有关的判别函数来直接将未知样本进行分类。这种思路就是判别函数法,最简单的判别函数是线性判别函数。采用判别函数法的关键在于利用样本找到判别函数的系数,模式识别课程中的感知器算法是一种求解判别函数系数的有效方法。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编制程序,实现感知器准则算法,并实现线性可分样本的分类。 二、实验内容: 实验所用样本数据如表2-1给出(其中每个样本空间(数据)为两维,x 1表示第一维的值、x 2表示第二维的值),编制程序实现1、 2类2、 3类的分类。分析分类器算法的性能。 2-1 感知器算法实验数据 具体要求 1、复习 感知器算法;2、写出实现批处理感 知器算法的程序1)从a=0开 始,将你的程序应用在和的训练数据上。记下收敛的步数。2)将你的程序应用在和类上,同样记下收敛的步数。3)试解释它们收敛步数的差别。 3、提高部分:和的前5个点不是线性可分的,请手工构造非线性映射,使这些点在映射后的特征空间中是线性可分的,并对它们训练一个感知

材科基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各主要部件及元件的效用。 (2)掌握正确的使用操作规程及维护方法。 (3)掌握一般金相显微样品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4)熟悉碳钢平衡组织的显微形貌特征及识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金相显微镜的主要结构与介绍: 显微镜的基本放大作用由焦距很短的物镜和焦距较大的目镜来完成的,物体位于物镜的前焦点外但很靠近焦点位置,物体经过物镜形成倒立的放大实像,这个像位于目镜的物方焦距内但很靠近焦点位置,作为目镜的物体,目镜将物镜放大的实像再放大成虚像,位于观察者的明视距离(距人眼250mm)处,供眼睛观察。 为了减少球面像差、色像差和像域弯曲等像差,金相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透镜组构成的复杂光学系统。显微镜的成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镜的质量,因此物镜的构造尤为复杂,根据对各种像差的校正程度不同,物镜可分为消色差物镜、复消色差物镜和平视场物镜等三大类。近年来,由于采用计算机技术,物镜的设计和制造都有了很大改进。 实际上,一方面,金相显微镜所观察的显微组织,往往几何尺寸很小,小至可与光波波长相比较,此时不能再近似地把光线看成直线传播,而要考虑衍射的影响。另一方面,显微镜中的光线总是部分相干的,因此显微镜的成像过程是个比较复杂的衍射相干过程。此外,由于衍射等因素的影响,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和放大能力都受到一定限制,目前金相显微镜可观察的最小尺寸一般是0.2μm左右,有效放大倍数最大为1500~1600倍。 金相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为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用符号“Х”表示,例如物镜放大倍数为20Х,目镜放大倍数为10Х,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A804考研真题

北京科技大学 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804 试题名称:物理化学A (共 5 页)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说明:1.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 2. 符号θ在右上角表示标准态, 例如pθ表示一个标准压力100 kPa,Eθ 表示标准电动势等。 ============================================================================================================= 一、选择题( 共18题,每题2 分,共36分) 1. 一可逆热机与一不可逆热机在其它条件都相同时, 燃烧等量的燃料, 则可逆热机牵引的列车行走的距离:( ) (A) 较长(B) 较短(C) 一样(D) 不一定 2. 向某溶剂中加入适量非挥发性溶质形成稀溶液后,导致沸点升高,说明该溶液中溶剂的化学势与未加溶质前溶剂的化学势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 (A) 升高(B) 降低(C) 相等(D) 无法确定 3. 一定量的某理想气体从始态经向真空自由膨胀到达终态,可用下列哪个热力学判据来判断该过程的自发性:( ) (A) ?U (B) ?G (C) ?H (D) ?S 4. 对于下列平衡系统:①高温下水蒸气被分解;②同①,同时通入一些H2(g)和O2(g);③H2(g)和O2(g)同时溶于水中,其独立组元数K和自由度数f的值完全正确的是:( ) (A) ①K = 1,f = 1 ②K = 2,f = 2 ③K = 3,f = 3 (B) ①K = 2,f = 2 ②K = 3,f = 3 ③K = 1,f = 1 (C) ①K = 3,f = 3 ②K = 1,f = 1 ③K = 2,f = 2 (D) ①K = 1,f = 2 ②K = 2,f = 3 ③K = 3,f = 3 5. 已知反应2NO(g) + O2(g) = 2NO2(g) 是放热的,当该反应在某温度、压力下达平衡时,若使平衡向右移动,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力(B) 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力 (C) 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力(D)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力 6. 将氧气分装在同一绝热气缸的两个气室内,其中左气室内氧气状态为p1=101.3 kPa, V1=2 dm3, T1=273.2 K,右气室内状态为p2=101.3 kPa, V2=1 dm3, T2=273.2 K;现将气室中间的隔板抽掉(忽略隔板厚度),使两部分气体充分混合,则此过程

模式识别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基于感知函数准则线性分类器设计 1.1 实验类型: 设计型:线性分类器设计(感知函数准则) 1.2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让同学理解感知准则函数的原理,通过软件编程模拟线性分类器,理解感知函数准则的确定过程,掌握梯度下降算法求增广权向量,进一步深刻认识线性分类器。 1.3 实验条件: matlab 软件 1.4 实验原理: 感知准则函数是五十年代由Rosenblatt 提出的一种自学习判别函数生成方法,由于Rosenblatt 企图将其用于脑模型感知器,因此被称为感知准则函数。其特点是随意确定的判别函数初始值,在对样本分类训练过程中逐步修正直至最终确定。 感知准则函数利用梯度下降算法求增广权向量的做法,可简单叙述为: 任意给定一向量初始值)1(a ,第k+1次迭代时的权向量)1(+k a 等于第k 次的权向量)(k a 加上被错分类的所有样本之和与k ρ的乘积。可以证明,对于线性可分的样本集,经过有限次修正,一定可以找到一个解向量a ,即算法能在有限步内收敛。其收敛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初始权向量)1(a 和系数k ρ。 1.5 实验内容 已知有两个样本空间w1和w2,这些点对应的横纵坐标的分布情况是: x1=[1,2,4,1,5];y1=[2,1,-1,-3,-3]; x2=[-2.5,-2.5,-1.5,-4,-5,-3];y2=[1,-1,5,1,-4,0]; 在二维空间样本分布图形如下所示:(plot(x1,y1,x2,y2))

-6-4-20246 -6-4 -2 2 4 6w1 w2 1.6 实验任务: 1、 用matlab 完成感知准则函数确定程序的设计。 2、 请确定sample=[(0,-3),(1,3),(-1,5),(-1,1),(0.5,6),(-3,-1),(2,-1),(0,1), (1,1),(-0.5,-0.5),( 0.5,-0.5)];属于哪个样本空间,根据数据画出分类的结果。 3、 请分析一下k ρ和)1(a 对于感知函数准则确定的影响,并确定当k ρ=1/2/3时,相应 的k 的值,以及)1(a 不同时,k 值得变化情况。 4、 根据实验结果请说明感知准则函数是否是唯一的,为什么?

2014春《文献检索》实验指导书-机械类六个专业-(需要发送电子稿给学课件

《文献检索》实验指导书 刘军安编写 适用专业:机械类各专业 总学时:24~32学时 实验学时:6~14 机械设计与制造教研室 2014. 3

一、课程总实验目的与任务 《文献检索》课程实验是机械学院机械类专业的选修课的实验。通过实验内容与过程,主要培养学生在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存储环境下信息组织与检索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以及在数字图书馆系统和数字信息服务系统中检索专业知识的能力,辅助提高21世纪大学生人文素质。通过实验,使学生对信息检索的概念及发展、检索语言、检索策略、检索方法、检索算法、信息检索技术、网络信息检索原理、搜索引擎、信息检索系统的结构、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信息检索系统评价以及所检索信息的分析等技术有一个全面熟悉和掌握。本实验主要培养和考核学生对信息检索基本原理、方法、技术的掌握和知识创新过程中对知识的检索与融合能力。实验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本专业技术原理和前言知识的信息检索能力,引导学生应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了解本专业科技信息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与走向。 二、实验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结合老师给出的检索主题,学生应该完成以下内容的实验: 实验一:图书馆专业图书检索(印刷版图书) 实验二:中文科技期刊信息检索 实验三:科技文献数据库信息检索 实验四:网络科技信息检索(含报纸和网络) 文献检索参考主题: 1.工业工程方向: 工业工程;工业工程师的素质、精神、修养、气质与能力;工业工程的本质;企业文化与工业工程;战略工程管理;工程哲学;创新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优化管理或管理的优化;零库存;敏捷制造;敏捷管理;(优秀的、现代的、或未来的)管理哲学;生产管理七大工具;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基础管理;现场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生产线平衡;工程经济;系统哲学;系统管理;柔性制造;看板管理;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激励管理;管理中的真、善、美(或假、恶、丑);工程哲学;工业工程中的责任;安全管理;优化调度;系统工程;系统管理与过程控制;设计哲学;智能管理;工业工程中的数学;智能工业工程,或工业工程的智能化;生态工程管理;绿色工业工程,或绿色管理;协同学与协同管理;工业工程中的协同;概念工程与概念管理;工业工程与蝴蝶效应;管理中的蝴蝶效应,等等…… 2.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CAD;CAM;CAE;CAPP;PDM;EPR;CIMS;VD;VM;FMS;PLC;协同设计;协同制造;概念设计;自底向上;自顶向下;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材料;特种加工(线切割、电火花、激光加工、电化学加工、超声波加工、光刻技术、快速成型、反求工程);微机械;精密加工;精密制造;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控制论;线性控制;非线性控制;混沌控制;模糊控制;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纳米技术;纳米制造;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智能传感器;自动化生产线;机械手;智能机械手;自动检测;数据采集;信号处理;信息识别、模式识别等等……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试用)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连理工大学 年月日

实验目录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2学时)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2学时)实验三 Sn-Pb二元平衡相图测试(2学时)实验四金相定量分析方法(2学时)实验五 Fe-C合金平衡组织观察(2学时)实验六材料弹性及塑性变形测定(2学时)实验七碳钢试样的制备及测试综合性实验(4学时)实验八金属塑性变形及回复再结晶设计性实验(6学时)实验九金属凝固组织及缺陷的观察(2学时)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熟悉其零件的作用。 2)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金相显微镜。 3)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x-1型台式光学显微镜,磨样机、抛光机、砂轮机 实验材料:碳钢标准样品 三、实验内容 1.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光学显微镜并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要求每个学生会实际操作光学显微镜,观察金相样品并测定其放大倍数。 3.演示并初步认识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实验报告撰写 撰写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内容 包括:1.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其零部件的作用 2.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准样品的收获 3. 概述金相试样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个人体会与建议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测试原理。 2.初步掌握各种硬度计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实验设备和样品 1.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 2.铁碳合金试样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通过老师讲解,熟悉布氏和洛氏硬度计的原理、构造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2.演示测定维氏硬度值,演示测定布氏和洛氏硬度值, 注:每个样品测量压痕数,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人数确定,保证每位学生可以操作硬度计1-2次。因为实验条件限制,所以不需要严格按照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要求进行实验。 四.实验报告内容 1.简述实验目的和步骤。 2.简要叙述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测量原理和特点。 3.写出测量步骤,附上实验结果。 4.总结各种硬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使用体会。

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参考书及面试问题预测

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参考书及 面试问题预测 育明教育大印老师 2019年9月15日 【学长解析】北大人大清华北师大北航南开中山武大复旦等全国280多个公共管理硕士MPA 招生院校复试面试问题越来越趋向于考察热点问题,尤其是政策热点问题,比如产业政策争论、垃圾分类、放管服改革等,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一些热点方面的参考书;此外,北大、人大、南开、中山、武大、西安交大、复旦等名校还时常考察社会研究方法问题。结合以上分析,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面试参考书如下所示: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程》,袁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目录 一、2019-2020年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面试真题及考研复试面试参考书笔记 二、2020-2021年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面试常见问题及热点总结 三、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习技巧 四、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笔记答题模板(类似考研英语模板奥~) 具体内容 一、2019-2020年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面试真题及考研复试面试参考书笔记

市场失灵的清单: (1)公共产品的提供 消费者偏好在市场上反应不出来的产品或服务即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共享性,因此市场无法对公共产品进行资源分配。 对公共产品的提供是政府分内之事,政府会通过政府财政予以提供。 (2)市场经济中的垄断 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竞争存在而垄断不存在。然而市场面临的是不完全竞争,故而造成了垄断和寡头经济的存在。其祸害不在于谋取垄断利润,而在于破坏正常的市场运作。 政府会通过控制垄断程度、价格管制、制定反垄断法和公平竞争法来控制垄断,维护市场的正常运作。 (3)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又称外部利益,是指某一活动或某一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被与该项目无关的人所享有;外部不经济又称外部损失成本,是指某一企业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企业并不承担外部成本。 政府的作用在于使外部经济最大化和使外部不经济最小化。 (4)市场的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 市场从来就含有不稳定性,它的发展是以周期性增长的方式进行的。市场始终孕育经济活动急剧且大幅度变动的可能性。这种变动危害到市场机制的有效性,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 (5)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 在市场机制中,收入由力量关系、个人能力、继承财产多少、受教育的可能性等方面决定,因此产生了各种不平等。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差距的扩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 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以及直接干预市场机制,操纵价格等方法来改变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二、2020-2021年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面试常见问题及热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第二章作业答案

P317 8 计算氧气转炉钢熔池(受热炉衬为钢水量的10%)中,每氧化0.1%的[Si]使钢水升温的效果。若氧化后SiO 2与CaO 成渣生成2CaO ?SiO 2(渣量为钢水量的15%),需要加入多少石灰(石灰中有效灰占80%),才能保持碱度不变(0.81kg ),即2(CaO) 3(SiO ) w R w = =;增加的石灰 吸热多少?(答案:1092.2kJ)欲保持炉温不变,还须加入矿石多少kg? 已知:2229822;97.07kJ/mol r SiO CaO CaO SiO H +=??=- 钢的比定压热容p,0.84kJ /(K kg)st C =;炉渣和炉衬的比定压热容 p,, 1.23kJ /(K kg)sl fr C =;矿石的固态平均比热容 p,ore 1.046kJ /(K kg)C =;矿石熔化潜热 fus ore 209.20/H kJ kg ?=; 2r [Si]2[O](SiO ) ; H -600kJ/mol +=?≈ 221r [Si]O (SiO ) ;H = 28314kJ/kgSi , H 792.792kJ/mol +=?-?≈- 解: 221[Si]O (SiO ) ;H = 28314kJ/kgSi +=?- 硅氧化所产生的化学热不仅使钢水升温,而且也使炉渣、炉衬同时升温。忽略其他的热损失。设有钢水质量m st ,根据 p,p,p,()st st sl sl fr fr Q c m c m c m t =++? 11p,p,p,p,p,p,11 p,p,p,p,p,p,0.1%0.1%0.1% 10%15%(10%15%) 0.1%28314 = 0.84 1.2310%st st st sl sl fr fr st st sl sl fr fr st st st st sl st fr st st st sl fr m H Q t c m c m c m c m c m c m m H m H c m c m c m m c c c ????== ++++??????= = ?+??+???+?+??+?+- 1.2315% = 24.67 K ?-,升温 硅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钢水升温约24.67K 。 方案一: 过剩碱度:氧化后SiO 2与CaO 成渣生成2CaO ?SiO 2,即渣中的(CaO )减少,碱度减小,减少的量是与氧化后SiO 2结合CaO 的量。所以需要增加石灰,使得碱度不变。 工程碱度:氧化后的SiO 2使得(SiO 2)增多,(CaO )不变,碱度减小,所以需要增加石灰。

《认知心理学》实验指导

概念形成 简介: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个体掌握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就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实验室中为了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常使用人工概念。 制造人工概念时先确定一个或几个属性作为分类标准,但并不告诉被试,只是将材料交给被试,请其分类。在此过程中,反馈给被试是对还是错。通过这种方法,被试可以发现主试的分类标准,从而学会正确分类,即掌握了这个人工概念。通过人工概念的研究,可以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一般来讲,被试都是经过概括-假设-验证的循环来达到概念形成的。 叶克斯复杂选择器可用来制造人工概念。本实验模拟叶克斯复杂选择器来研究简单空间位置关系概念的形成。 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共有4个人工概念,难度顺次增加,被试可以任选其中1个。 实验时,屏幕上会出现十二个圆键,有空心和实心两种。其中只有一个实心圆与声音相联系,此键出现的相对位置是有规律的,被试要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概念),找到这个键。被试用鼠标点击相应的实心圆,如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表明选择错误;如果有声音呈现,同时该圆变为红色,则表明选择正确。只有选择正确,才能继续下一试次。当连续三次第一遍点击就找对了位置时,就认为被试已形成了该人工概念,实验即结束。如果被试在60个试次内不能形成正确概念,实验自动终止。 结果与讨论: 结果文件第一行是被试达到标准所用的遍数(不包括连续第一次就对的三遍)。其后的结果分三列印出:第一列是遍数;第二列为每遍中反应错的次数,如为0则表示这一遍第一次就做对了;第三列表示这一遍所用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根据结果试说明被试概念形成的过程。 交叉参考:思维策略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319-321页

2016北京邮电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哪所学校比较好考

2016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招生人数、报录比参考书: 615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版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版欧文·休斯 819公共管理基础: 《行政管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夏书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郑杭生 招生人数:14人 报录比:1:12 2016北京科技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招生人数、报录比 参考书: 621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周三多主编、陈伟明副主编;(注:最好买第二版的) 《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1版),2012年版[美]罗宾斯等著,孙健敏等译 841行政管理学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张国庆主编;《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丁煌编著; 招生人数:8人 报录比:1:14 【解析】北科和北邮的行管考研从参考书的数量、内容理解的难易度来说,两个学校备考的难易度相当,而从招生人数、录取分数线、报录比来说,北邮比较好考,并且北科行管考研一般本校考的比较多,这样对外校考生是不小的压力,本校考生有内部信息和资源的相对优势,但是外校考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力的助推也是可以考上的,我们年年就有辅导外校学生考上的例子,不胜枚举。综合衡量,北邮比北科好考。但是难易度只是相对的,不能绝对化,请择校的同学们结合自身的情况,做出最优的选择。 行政管理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 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华南理工大学《模式识别》大作业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模式识别》大作业报告 题目:模式识别导论实验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英创新班) 学生姓名黄炜杰 学生学号201230590051 指导教师吴斯 课程编号145143 课程学分2分 起始日期2015年5月18日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及要求】 Purpose: Develop classifiers,which take input features and predict the labels. Requirement: ?Include explanations about why you choose the specific approaches. ?If your classifier includes any parameter that can be adjusted,please repor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arameter on the final classification result. ?In evaluating the results of your classifiers,please compute the precision and recall values of your classifier. ?Partition the dataset into2folds and conduct a cross-validation procedure in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Make sure to use figures and tables to summarize your results and clarify your presentation. 【实验环境】 Operating system:window8(64bit) IDE:Matlab R2012b Programming language:Matlab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材料科学基础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年月日

实验一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金属注定的正常组织。 2. 讨论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3. 初步掌握宏观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说明 金属铸锭(件)的组织一般分为三个区域: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中间的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由于厚度太薄,对铸锭(件)的性能影响不大;铸锭中间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在生产上有较重要的意义,因此认为地控制和改变这两个区域的相对厚度,使之有利于实际产品,有很大意义。 铸锭的组织(晶区的数目、相对厚度、晶粒形状的大小等)除与金属材料的性质有关外,还受浇注和凝固条件的影响。因此当给定某种金属材料时,可借变更铸锭的浇注凝固条件来改变三晶区的大小和晶粒的粗细,从而获得不同的性能。 本实验是通过对不同的锭模材料、模壁厚度、模壁温度、浇注温度及用变质处理和振动等方法浇注成的铝锭的宏观组织的观察,对铸锭的组织形成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金属研究中经常要采用的宏观分析方法进行一次初步的实践。 本实验用以观察的铸锭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如后表: 三、实验步骤 1. 教师介绍金属宏观分析方法,讲解各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 2. 学员轮流观察各种样品,结合已知的浇注和凝固条件分析各样品宏观组织的形成过程。 3. 描述所观察到的各样品的宏观组织。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叙述浇注正常组织的形成过程。 2. 逐一描绘各试样的宏观组织图,分析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件)组织的影响。 五、思考题 1. 简述宏观组织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2020年北京科技大学招生专业目录 附各学院专业设置.doc

2020年北京科技大学招生专业目录附各学 院专业设置 2020年北京科技大学招生专业目录附各学院专业设置 更新:2019-12-19 16:45:56 每个大学开始的专业都不相同,本文为大家介绍关于北京科技大学招生专业的相关知识。 包含北京科技大学有哪些系、北京科技大学各个系有什么专业和北京科技大学相关文章推荐的文章。 一、北京科技大学有哪些系和学院学院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二、北京科技大学各个系有哪些专业学院专业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本) 安全工程(本) 矿物加工工程(本) 建筑设备与能源应用工程(本) 采矿工程(本)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冶金工程(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本)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 材料物理(本)

材料化学(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本) 表面科学与工程(本) 纳米材料与技术(本)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本) 车辆工程(本) 物流工程(本) 视觉传达设计(本) 工业设计(本)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环境工程(本)自动化学院自动化(本)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 通信工程(本) 信息安全(本) 电子信息工程(本) 物联网工程(本)数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本) 应用物理学(本)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应用化学(本)生物技术(本)东凌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工程管理(本) 工商管理(本) 会计(本)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 金融工程(本)文法学院行政管理(本) 公共管理(本)

温度控制系统曲线模式识别及仿真

锅炉温度定值控制系统模式识别及仿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郭光普指导教师:马安仁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锅炉内胆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和参数辨识的概念及切线近似法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然后对该系统的温控曲线进行模式识别,而后着重介绍了用串级控制和Smith预估器设计一个新的温度控制系统,并在MATLAB的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 关键词温度控制,模式识别,串级控制,Smith预测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e boiler the gallbladde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s control principle and th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concept and the tangent approximate method pattern recognition basic principle, then controls the curve to this system to carry on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warm, then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designs a new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cascade control and the Smith estimator, and carries on the simulation in the Simulink of MATLAB build simulation model. Key Words:Temperature control, Pattern recognition, Cascade control, Smith predictive control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英文名称:Material Science Foundation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200303 面向专业:材料类各专业(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材料及成形) 学时学分:3周3学分 本大纲主撰人:王仕勤、庞超明(Tel:52090661,E—mail: wsqwyd@https://www.doczj.com/doc/859694741.html,) 一、课程作用和具体目标 本实验课程面向全院材料类各专业(包括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材料及成形)学生开设,着重加强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它是“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材料晶体学基础理论;掌握相图的基本构成和应用;了解晶体缺陷对形变行为的作用;初步掌握材料实验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初步掌握材料研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包括宏观分析方法与微观分析方法。使学生在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以培养从事科研活动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完成全部“必做实验”。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强弱和 时间多少,进行“选做实验”。 2、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等相关内容。教师在实验前作必要的讲解和辅 导。 3、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规范,确保安全。 四、设备及器材配置 1、制样设备:砂轮机、切割机、镶嵌机、水磨机、抛光机、电解抛光仪等。 2、加热、温控及加工设备:热处理炉、坩埚电炉、烘箱、温度控制仪、离心机、小型轧 机、大型轧机等。 3、分析测试设备:拉伸机、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硬度计、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 镜、荧光显微镜、反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混凝土气孔分析显微镜。放大机、数码相机、计算机、打印机、分析天平、酸碱滴定管、U型管界面移动电泳仪、离心分离机、李氏瓶、稠度仪、试模、勃氏比表面仪、套筛、沥青延度仪、沥青软化点仪、不透水仪、沥青针入度计、直流稳压电源、水泥水化热测定仪等。 4、各种耗材若干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1、采用实验出勤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以及笔试考试情况综合考核。 2、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档评定。(相应于百分制为:大于 等于90、80~89、70~79、60~69、小于60)。出勤情况占10%,实验报告占40%,笔试成绩占5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王仕勤、庞超明等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2006.6 2、秦鸿根编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2003.10 3、伍洪标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试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 4、硅酸盐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南京:东南大学讲义

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84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2012013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试题编号:试题编号: 841841 试题名称:试题名称: 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 (共(共 3 页)页) 适用专业:适用专业: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 说明:说明: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 ============================================================================================================================ 一、名词解释题名词解释题((第1-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序贯决策 2.帕累托分析法 3.大部制 4.行政责任 5.柔性授权 二、简答题简答题((第1-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 2. 简述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 3. 简述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内容。 4. 简述公共行政执行的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题20分,共40分) 1. 我国政府官员问责制存在什么突出问题?应如何维护官员问责制的严肃性,强化问责的实效? 2. 在论述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各自要点的基础上,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 四、案例题案例题((第1题15分,第2题20分,第3题15分,共50分) [案例一案例一]]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工《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湖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3

实验1 淬冷法研究相平衡 目的意义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材料的烧成温度范围、升降温制度,材料的热处理等工艺参数的确定经常要用到专业相图。相图的制作是一项十分严谨且非常耗时的工作。淬冷法是静态条件下研究系统状态图(相图)最常用且最准确的方法之一。掌握该方法对材料工艺过程的管理及新材料的开发非常有用。 本实验的目的: 1.从热力学角度建立系统状态(物系中相的数目,相的组成及相的含量)和热力学条件(温度,压力,时间等)以及动力学条件(冷却速率等)之间的关系。 2.掌握静态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之一──淬冷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及其优缺点。 3.掌握浸油试片的制作方法及显微镜的使用,验证Na2O —SiO2系统相图。 基本原理 从热力学角度来看,任何物系都有其稳定存在的热力学条件,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物系的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否发生以及能否达到对应条件下的平衡结构状态,取决于物系的结构调整速率和加热或冷却速率以及保温时间的长短。 淬冷法的主要原理是将选定的不同组成的试样长时间地在一系列预定的温度下加热保温,使它们达到对应温度下的平衡结构状态,然后迅速冷却试样,由于相变来不及进行,冷却后的试样保持了高温下的平衡结构状态。用显微镜或X-射线物相分析,就可以确定物系相的数目、组成及含量随淬冷温度而改变的关系。将测试结果记入相图中相应点的位置,就可绘制出相图。 由于绝大多数硅酸盐熔融物粘度高,结晶慢,系统很难达到平衡。采用动态方法误差较大,因此,常采用淬冷法来研究高粘度系统的相平衡。 淬冷法是用同一组成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试验。样品的均匀性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将试样装入铂金装料斗中,在淬火炉内保持恒定的温度,当达到平衡后把试样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投入低温液体中(水浴,油浴或汞浴),以保持高温时的平衡结构状态,再在室温下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若淬冷样品中全为各向同性的玻璃相,则可以断定物系原来所处的温度(T1)在液相线以上。若在温度(T2)时,淬冷样品中既有玻璃相又有晶相,则液相线温度就处于T1和T2之间。若淬冷样品全为晶相,则物系原来所处的温度(T3)在固相线以下。改变温度与组成,就可以准确地作出相图。 淬冷法测定相变温度的准确度相当高,但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先由温度间隔范围较宽作起,然后逐渐缩小温度间隔,从而得到精确的结果。除了同一组成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外,还要以不同组成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反复进行试验,因此,测试工作量相当大。实验器材 1.相平衡测试仪 实验设备包括高温炉、温度控制器、铂装料斗及其熔断装置等,如图1-1所示。 熔断装置为把铂装料斗挂在一细铜丝上,铜丝接在连着电插头的个两铁钩之间,欲淬冷时,将电插头接触电源,使发生短路的铜丝熔断,样品掉入水浴中淬冷。 2.偏光显微镜一套,如图1-2所示。

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硕)考研参考书目解析、复习资料、历年数据分析难不难考

北京科技大学公共管理考研-育明考研 一、2017年北京科技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招生情况(育明考研)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全日制拟招人数非全日制 拟招人数考试科目备注120400公共管理 18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5普通心理学或621管理学原理④841行政管理学或878教育管理学01-06方向拟招13人,专业课初试科目须选③621管理学原理和④841行政管理学,复试科目573专业综合(公共政策;行政法学;社会保障;经济学基础)07-09方向拟招5人,专业课初试科目须选③615普通心理学和④878教育管理学,复试科目584教育经济学 01行政学理论 02当代中国公共管理 03行政法治与公共政策 04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05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06社会保障政策与务实研究 07教育经济学 08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开发 09教育评估育明考研解析:点击咨询杜老师 1、自2016年起,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与教育经济与管理合并为公共管理专业,考试内容与考试科目上都有相应的变化,招生人数也较往年有所增加。各位同学在报考时要看清考试方向及考试科目及考试范围。 2、考试科目分别是政治100分+英语100分+专业课一150分+专业课二150分=500分。 3、01-06方向拟招13人,专业课初试科目须选③621管理学原理和④841行政管理学,复试科目573专业综合(公共政策;行政法学;社会保障;经济学基础) 07-09方向拟招5人,专业课初试科目须选③615普通心理学和④878教育管理学,复试科目584教育经济学 4、2016年北京科技大学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的考试科目及考试题型有所变化,考察的侧重点有所调整,在初试中政治、英语拉开的分数距离并不大,而两门专业课拉开的距离较大,要想成功进入复

模式识别实验最小错误率下的贝叶斯决策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题目: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

一、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1)从iris.txt 文件(课程邮箱-文件中心)中读取估计参数用的样本,每一类样本抽出前40个,分别求其均值; (2)求每类样本的协方差矩阵、逆矩阵以及协方差矩阵的行列式; (3)对三个类别,分别取每组剩下的 10个样本,每两组进行分类。由于每类样本都相等, 且每类选取用作训练的样本也相等,在每两组进行分类时,待分类样本的类

先验概率为0.5。 将各个样本代入判别函数既公式(5),进行分类。 3,实验要求 (1)复习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原理,写出实验代码,实现对三类样本的分类; (2)计算分类的正确率,画出三维空间的样本分类图; (3)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代码 (1), clear % 原始数据导入 iris=load('iris.txt'); N=40;%每组取N=40个样本 %求第一类样本均值 for i = 1:N for j = 1:4 w1(i,j) = iris(i,j+1); end end sumx1 = sum(w1,1); for i=1:4 meanx1(1,i)=sumx1(1,i)/N; end %求第二类样本均值 for i = 1:N for j = 1:4 w2(i,j) = iris(i+50,j+1); end end sumx2 = sum(w2,1); for i=1:4 meanx2(1,i)=sumx2(1,i)/N; end %求第三类样本均值

for i = 1:N for j = 1:4 w3(i,j) = iris(i+100,j+1); end end sumx3 = sum(w3,1); for i=1:4 meanx3(1,i)=sumx3(1,i)/N; end (2), %求第一类样本协方差矩阵 z1(4,4) = 0; var1(4,4) = 0; for i=1:4 for j=1:4 for k=1:N z1(i,j)=z1(i,j)+(w1(k,i)-meanx1(1,i))*(w1(k,j)-meanx1(1,j)); end var1(i,j) = z1(i,j) / (N-1); end end %求第二类样本协方差矩阵 z2(4,4) = 0 ; var2(4,4) = 0; for i=1:4 for j=1:4 for k=1:N z2(i,j)=z2(i,j)+(w2(k,i)-meanx2(1,i))*(w2(k,j)-meanx2(1,j)); end ar2(i,j) = z2(i,j) / (N-1); end end %求第三类样本协方差矩阵 z3(4,4) = 0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