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连经济发展成就与问题

大连经济发展成就与问题

大连经济发展成就与问题
大连经济发展成就与问题

二、大连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可归纳为如下五点:

1.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

“九五”期间大连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为66.2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65.9%;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3/4以上,排在前十位的出口商品是:服装胡拥白、微电机、复印机零件、电子元器件、集装箱、运动鞋、录像机散件、石蜡和通用机械零件。在继续巩固、发展日本、港澳、东南亚等原有传统市场的同时,采取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方针,把开辟多元化市场的主攻目标放在俄罗斯、东欧、中东、拉美、北美、欧洲市场,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的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1985年,大连仅有日本和原苏联等3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到1998年,来大连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64个,其中前五位国家和地区是:香港、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到现在已经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排在前十位的出口市场是:日本、美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香港、挪威、希腊、德国和法国;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稳步发展,已经与51个国家和地区展开境外合作;外资企业快速发展,其出口额和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市总量的79%和25%。全市已经形成了以老市区为中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园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为骨十,以金州区和沿长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黄渤海岸线各开发小区为纽带,遍布全市城乡,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利用外资格局。外资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大连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1)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全币利用的外资约占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

(2)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促进了产品升级,一些大项目的上马对增强大连经济发展后劲起到了促进作用。

(3)加快了老企业的改造进程,利用外资使大连服装、电子、水产等全行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兴办嫁接式企业,增加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4)扩大出口创汇,成为大连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外商投资企业的兴办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促进了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进步。

(6)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连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引进了程控电话交换机,兴建了热电厂、污水厂、净水厂、以及合成氨工程和大型的船坞工程。兴建了大量的中外合资合作的高档宾馆酒店和外国人居住区。

(7)兴办外商投资企业,增加了国家税收,扩大了就业渠道,培养了一批熟悉国际经贸业务、善于经营管理的开放型人才。

在“十五”期间,大连仍将发展开放型经济放在首位。在“十五”规划中,就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出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领域,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先导区的窗口、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

大连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借助口岸优势、环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加快与国际经济融合的步伐,由此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国际竞争力,强化大连服务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发展开放型经济具体的计划中,大连确定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做法:

(1)改善对外开放软环境方面,大连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充分做好开放金融、保险、电信、旅游、中介咨询等服务领域的准备,耍提前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趋利避害。对外商投资提出要实施国民待遇,兴办双语学校解决外商子女人托、上学等实际问题,安商富商。

(2)在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方面,大连提出要重点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环保产业、农业和出口创汇型产业,参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巩固日韩的同时,加大对欧洲和北美的招商力度。在投资领域,采用BOT、TOT、项目融资、发行股票、经营权转让等多种形式,拓宽引资领域,开辟融资新渠道,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外资进行资产重组,嫁接改造。大连由于有大量的外国驻连机构,他们又很好地利用这个优势,将这些机构作为招商的中介组织。

(3)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重点选择--批以出口为主,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企业到境外办厂办店,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鼓励有条件企业到境外开展有资源、有市场的商品生产、承办工程、投资建厂、设立分文机构、建立营销网络,提高境外投资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艾持大连的优势企业实行强强联合,组建跨国公司和多种经济成分的跨国经营企业群,增强国际竞争力。

(4)发挥对外开发先导区的龙头作用。大连现在具有五个最重要呐仟发先导区,分别是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大连以这些先导区的功能开发开放为突破口,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口岸经济为依托,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优势互补,形成组合开放新优势。

(5)积极地参与国内经济分工和合作。主要是在东北地区和环渤诲经济圈的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和吸引更多的内地产品利用大连已经形成的营销网络、会展功能、□岸优势走向世界,增强综合竞争力,更好的起到对外开放的枢纽性作用。

2.坚持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城市发展思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设城市,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城市环境经济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成功之路

“九五”期间,大连的城市建设成就卓著。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和改善环境,大连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观。“九五”期间搬迁了75家城市工业企业,置换出大量土地,有效地防治了大气、海域污染,改善了居住环境。综合治理了市内41条沟河、排水设施和人民路、中山路、解放路等70条市内交通主干道及路街,新建城市公共绿地70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8.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5%。1999年大连市被联合国确定为亚太地区人居示范城市和环境治理先导城市,2000年又被国家确定为环保产业发展及设施运营产业化的示范城市。

“十五”期间,大连确定了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原则。由于大连的城市总体规划是“九五”时期完成的,所以“十五”期间大连确定了进一步完善以主城区为极核,沈大高速公路、黄海大道、渤诲沿岸为轴线,区内交通干线为节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发展道路。

在城镇化建设上,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中心城市的各个区功能明确,特色鲜明,大连的中心城市由主城区、新城区、金州区和旅顺区构成。主城区由中山、西岗、沙河口、甘井子四个区构成,“十五”期间大连对主城区的建设提出了调整分区功能、优化空间布局的同时,进一步加快现代化、智能化、花园城市的建设,继续经营好城市,使城市土地不断增值,强化、拓展、提升大连对内对外的综合服务功能;大连的新城区是由原来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大窑湾港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建设目标就是鲜明的时代特色、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城区,高开放度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港口运输业将在这一地区得到快速发展;金州和旅顺口区由于与城市中心距离较远,所以它们是主城区功能的延伸,在城市功能上相当于城市的综合区,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大连主要是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档次上入手的。

(2)卫星城市初具雏形。由于大连的城市建设规划合理、起步早,到“九五”期间,城市发展在经历了长时期集聚之后,呈现出扩散特征。大连目前最重要的卫星城是北三市,即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和庄河市。至“十五”时期,大连针对此三市的特点提出了“要抓住城市产业调整扩散的有利机遇,发挥资源丰富、成本低、空间大的比较优势,吸引更多的合资合作大项目发展特色经济,扶持做大产业,壮大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带动、辐射能力,成为连接中心城市与小城镇的纽带,沟通城乡联系,促进城乡要素的交流,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总体上看,大连对卫星城的建设在力求保证功能特色之外,还是要以城市建设的

科学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大手笔投人作为启动器的。

3.以旅游会展业为契机,大力发展服务业

在“九五”躬间,大连投人了大量的资金,建设了一大批文化广场、主题公园和会展中心。通过利用大连区位、口岸、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优势,把旅游与会展、商业结合起来。大连已经确定“十五”期末,把大连建设成为有特色、有品位、国际性、大客流、高创汇的中国旅游名城和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

大连的城市建设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而大连城市建设中的精华则是她的广场:人民广场上几百平方米的主体喷泉给大连城市带来了灵气;中山广场是中国第一个音乐广场,广场周围八种风格不同的欧洲建筑与广场的完美结合向游人展示了大连的文化底蕴;建于帝俄统治时期的友好广场与万达足球的结合开拓了大连“球”文化的内涵,奥林匹克广场同样是将大连体育文化的内涵表现出来;青泥洼上商场林立的胜利广场则是大连商务区的核心;海天相连的星海湾上的星海广场是大连最大的城市广场,而旁边的星海会展中心更是赋予广场大连会展业的龙头地位;海之韵广场是国内最大的以超写实雕塑为内容的文化广场,充分提升了大连的文化品位,布局上海天比邻,是大连唯一的临海广场,也是为数不多的海城相连的点睛之笔。

大连的广场不仅是城市建筑的成功范例,更主要的是广场文化已经成为大连会展业、旅游业和商业有机统一的载体。

大连依靠其港口城市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初具国际会展中心的雏形。在正月,大连有“大连烟花爆竹迎春会”;在五月,大连有“大连赏槐会”;在初夏,大连有“大连出口商品交易会”;在九月,大连有“大连国际服装节”;在十一月,大连有“大连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十二月,大连有“冬季购物到大连”活动。几乎每个季节都有大型的会展,这样,也就使得国内外的目光和舆论的焦点一年四季都关注这个城市。这就是最好的城币广告策略。

“十五”期间,大连确定了“重点建设好…文化广场?、…主题公园?、…特色旅游?、…海洋旅游?等精品工程和具有时代特征的标志性旅游项目,形成以市内为中心,金石滩、旅顺为两翼,各区市县齐头并进的旅游新格局”,在会展业方面,“充分发挥星海湾会展中心金石滩旅游度假区的会展功能,积极与国际著名会展公司联合办展,开办多种大型海内外、专业名展和各类高层次会议、大型经贸文化活动,形成品牌会展,成为加速国内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将旅游业和会展业结合起来是大连的成功之处,而这种城市功能又通过广场文化在城市建设上得到了自己独特的体现。

4.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大连信息化

在信息化方面,大连是将自己定位在国际性区域信息中心的地位。重点也是从三个方面着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信息化建设中,大连具有自己特色的是最近大连提出要建设“大连国际数据港”。在这个设想中,大连能敏锐而务实地看到即使在信息产业领域同样存在着地域区位优势和产业成本的比较优势,并紧紧抓住这一点,提出了符合大连自己客观情况的构想。

面临传统工业十分严峻的形势,辽宁省政府决定利用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把信息产业作为国哭经济的支柱产业予以支持。而大连从区域角度看,与日本有着重要的经济联系。正是大连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它成为日本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现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大规模、专业化处理数据成为现实,日本国内信息服务业的人力资源相对短缺,人工成本比较高,许多日本企业都在向大连转移业务,正是这种背景,大连成为日本软件和数据处理的基地。因此,大连市政府准备在大连软件园和双D港内建设专业化的数据加工基地和信息服务提供基地,即“大连国际数据港”,为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成为东北亚地区信息产品制造和信息服务提供的中心。

可见,大连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是这个城市争创国际性区域信息中心的重中之重。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人手进而带动信息服务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推进整个城市的信息化,抢占在中国和亚洲的信息领域的战略地位。

5.通过开发区建设,带动城市的整体发展

大连的主城区是由原来的几个老城区发展起来的,而新城区的发展则是在依托开拔区,由块到面带动起来的。可以看出新城区的在城市功能分离和提升上的成功是与开发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这种城市发展的道路,影响大连的城市发展过程,使得现在的大连城市主城相副城之间功能鲜明、衔接合理。

大连主要有四个园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软件园和金石滩度假园区。其中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大连最早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园区,目前拥有20万人口,开发区面积达到28平方公里。有15平方公里的工业区,4平方公里的公建区,其他用地5平方公里,已经成为大连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大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大连开发区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享有大连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得益于率先改革开放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已经被喻为“神州第一开发区”。目前到大连开发区投资的有日本、香港、美国、法国、韩国、台湾、加拿大、新加坡、泰国、澳门、马来西亚、玻利维亚、俄罗斯、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菲律宾、西班牙、奥地利、哈萨克斯坦、英国、匈牙利、德国、瑞典、比利时、丹麦等国家和地区。有39家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落户,日本的佳能、东芝、三洋、三井、三菱等;美国的辉瑞;法国的道达尔;德国的西门子等。

开发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直遵循的是“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滚动发展的原则”。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实现“九通一平”,“九通”为通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燃气、电力、电信、热力和有线电视管线;“一平”是土地地貌平整,交通便利。

2000年,大连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工业总产值实现360亿元,增长26.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4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2亿元,增长35.8%;财政收入实现13.5%。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大连新城区发展的最重要动力。

保税区是大连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力军。2000年保税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2.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 112%,比上年增长44.2%。1业总产值完成20.1亿元,完成年汁划的100.6%,增长98.6%,市场交易额完成112.6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5%,增长54.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0%,增长62.7%,合同外资额完成1.8亿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12.5%,实际利用外资完成0.8亿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00%。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2亿美元,完成年计划的81.9%,增长14%。

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城市发展思路、成功的旅游会展业、大连国际数据港的信息化宏伟蓝图和打造北方中关村的勃勃雄心,是大连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她的许多措施和做法,对杭州颇有启示,值得学习和借鉴。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总揽全局的首要的基本关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一.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二.在特定的时期,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之间会经常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有时候是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矛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就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从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稳定是发展的基础,离开了稳定任何发展都是无法进行的。

发展是改革的前期阶段,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会减弱,而其他社会的次要矛盾就会加强,使社会的矛盾发生变化,并最终导致新的改革,使社会得以继续发展。

改革的目的和前提是稳定,任何的改革都是以解决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使人们生活更加为目的,这就必须使社会稳定,因此,稳定是改革的目的。而且,如果社会动荡,就无法谈论任何改革,所以,稳定也是改革的前提。

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历史经验证明,正确把握发展的速度至关重要。经济增长速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深化改革,也不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增长速度过低,既不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潜力,也会带来就业困难、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特别是我国现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如果我国经济发展慢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会扩大,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超过现有资源的潜力,又会引起通货膨胀和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样也会造成经济和社会不稳定。这是我们今后要尽力避免的。要坚持把稳定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要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工作,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抓紧解决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城镇房屋拆迁与农村土地征收征用中侵犯城镇居民和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积极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不断消除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体制和结构性原因。继续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健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把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化解到最低程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关于大连市发展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大连市发展的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大连市发展的调查报告 大连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处于环渤海地区,是京津的门户,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贸易口岸,海陆空交通便利,工业部门齐全,农渔产品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活跃,使这座海滨名城享有“服装城”、“足球城”和“旅游城”等诸多美誉。本文从大连的发展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对大连市进行了调查。 一、大连的发展历史 近年来,大连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人们也随之对大连的城市建设有了更多的了解。 “大连”之名源自于1898年沙俄强行租借旅大地区之后,曾取名“达列尼”(俄文意为遥远的,其读音与“大连”谐音)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占领了大连,于1905年2月11日起正式称为大连市。到上个世纪40年代,大连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近代港口城市,人口由本世纪初的4万多增加到近70万。 1934年,大连都市规划区域方案编制完成,具体范围为:以作为城市都心的常磐桥(现青泥洼桥)为中心,以16公里为半径,其范围内的大连市、老虎滩会、岭前会、小平岛会、周水子会、革镇堡会、南关岭会、大连湾会等共一市十一会为城市规划区域,面积51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可建用地19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22万人,规划年限至1976年。这是大连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城市规划,很多设想具有前瞻性。不久,二战爆发,日本忙于战争,这部了规划没有得到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全国的经济形势日新月异,从1957年起开始了对大连的规划建设。当时,市区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以机械、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和以海港、铁路为媒介的运输业。后来的发展证明,港口仍旧是大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在当时规划中没有认识到。大连市在1990年编制了《大连市城市规划调整》,对城市性质未作调整,但提出了远景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国际性城市”。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城市规划区界定、城市发展方向和结构、城镇体系、城市基础设施等,第一次将大连城市的概念确定下来,提出大连城市的结构是组团式结构的带状城市,并将各组团的功能明确下来,便于各城区的规划和发展。规划增加了新市区的构想,明确提出了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窑湾港区,湾里、董家沟建设新市区。第一次将城市发展战略纳入规划文本中,使大连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提前实施。 二、大连市的发展现状 1、大连的交通 大连交通通信便捷,海陆空交通四通八达,已形成具有较强运输能力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大连港水深港阔,不冻不淤,是闻名世界的天然良港,现有泊位70多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大连港是中国最大的粮食和石油转运港口,承担了中国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30万吨级矿石码头投入使用,新增港口通过能力3300万吨。200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21.1万标箱。海上运输网络密集,不仅有通往上海、天津、烟台、威海和韩国仁川等城市的客运航线,还有通往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条国际货运航线;大连至烟台的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大大缩短了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货物运输距离。大连陆路交通十分便捷。铁路与华北、东北铁路网相联;公路线四通八达,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大连至丹东的高等级公路“黄海大道”、大连至旅顺的“旅顺南路”等成为活跃大连经济的交通动脉;市区内公交便利,轨道交通、无轨电车、公共汽车路线密布,并具有世界先进的交通指挥系统。大连空港——周水子国际机场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飞机,开通了上百条国际国内航线,是中国东北

中国经济发展(中英文)

中国经济发展 当今社会,伴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形势蒸蒸日上。紧跟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的各方各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们完成了诸多造福百姓的巨大工程,例如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等等。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用水用电都更加方便快捷,出行选择也多种多样,极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有学上,学校硬件设施更加优越,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也愈趋完善,他们再也不用为学费发愁。不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的老人都享有养老保险,再加上改革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都能安享晚年。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经济政策牵动着世界的一呼一吸。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让世界为中国经济喝彩。 总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经济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Nowadays,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we can see that our economics developed very quickly. We have made big economic achievements in many aspects under the lead of our party. There are countless programs making benefits for common people, such as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We have easier access to water and electric power in daily life, and we have more choices when traveling. Every child can go to school and get an education in better school facilities. They don’t need to worry about their tuition fees with proper assistance. Old people have assurances no matter where he lives, and they can enjoy their life with the reformed social safety net. Peace and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the theme of world. Our country’s international status keeps on improving, and we make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world economy. Joining in the WTO, our economic policies control the breath of world. Successfully holding the Olympic games and the world EXPO make the world give us more attention and respect. In a word,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s at an amazing speed and has made encouraging breakthroughs. I believe that the tomorrow of our economy will be brighter as long as we try our best effort.

大连30年来变化翻天覆地

大连30年来变化翻天覆地 2008年12月14日 12:00:04来源:半岛晨报-海力网(大连)查看评论手机看新闻字体:大中小 温州手机报,移动发送wzsjb到10658000 联通发送821到106557877 市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张成寅发表重要讲话,夏德仁主持,怀忠民刘俊文等出席 12月13日下午,开发区大剧院里鲜花怒放,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气氛。主席台中央悬挂的“1978-2008”大字年号熠熠生辉,10面鲜艳的红旗分立两侧。大连市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共同回顾本市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展望大连市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团结、鼓舞、激励全市人民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大连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为实现率先全面振兴、建设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 回顾 “30年来,大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市委书记张成寅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本市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发展成就。他说,30年来,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带领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30年,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追赶时代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同我们伟大的祖国一样,30年来,大连展示了一幅最新最美的宏伟画卷。30年的改革开放,为大连注入了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大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这30年,是大连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社会进步最大、城乡变化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大连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部分领域开放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大连已由一座传统的港口重化工业城市,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金融和旅游城市;已由计划经济束缚较重、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弱的城市,发展成为开放度高并具有极大活力的城市;已由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城市发展

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预言。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意即国民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共产党也不见得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今,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使艾奇逊之流的资产阶级唯心史观彻底破产。1953年至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8.4%,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奇迹。不仅使13亿人口(比艾奇逊当时看到的多了1.7倍)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且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一、前30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一)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旧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经济。在抗日战争以前,现代性质的工业仅占百分之十左右,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了百分之九十左右。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掠夺压榨,特别是长期战争的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状态。1949年同旧中国生产力发展鼎盛时期的1936年相比,工业生产下降50%,钢产量由92万吨降为15万吨,原煤由6000多万吨降为3000多万吨,棉纱由245万件降为180万件;农业生产下降20%多,粮食产量由2700多亿斤降为2100多亿斤,棉花由1600多万担降为800多万担。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河运、海运、空运)遭到严重破坏。国民党政府为维持其反动统治和发动内战,滥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造成恶性

五年规划对我国国名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之“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吸收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开放环境日趋优化,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一、对外贸易实现新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外需的主要途径,也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渠道。“十一五”期间,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质量明显提高,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货物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16806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倍。其中,出口总额63997亿美元,增长倍;进口总额52809亿美元,增长倍。5年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其中,出口年均增长%,进口年均增长%,高于预定目标。 “十一五”前两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保持23%以上的快速增长,2007年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2008年进出口总额增长%,其中,进口增长%,

进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进出口总额虽然下降%,但我国依然是全球对外贸易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降幅远低于全球贸易降幅。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提高到%;进口总额上升至世界第二位。2010年我国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达到29728亿美元,增长%。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进出口均比“十五”末增长倍。 (二)贸易平衡状况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国着力促进贸易基本平衡,切实提升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实施扩大进口战略。认真履行开放国内市场的承诺,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并进一步简化进口管理,进一步完善进口促进体系,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基本取消了进口配额管理,分批取消了800多个税目商品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进出口格局因此更趋平衡,外贸顺差在2008年达到2981亿美元历史高点后开始回落,2009年下降到1957亿美元,2010年进一步减少到1831亿美元。5年间,贸易不平衡度(贸易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6年的%、2007年的%、2008年的%、2009年的%下降到2010年的%。 (三)进出口贸易方式发生积极变化。“十一五”期间,在加大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思想指导下,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发生积极变化。5年间,一般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大幅超过加工贸易%的年均增速。2010年,一般贸易进出口达14887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倍,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十五”末的%提高到%;加工贸易进出口为11578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十五”末的%下降到%。 (四)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从出口方面看,2010年,工业制成品

大连发展问题

大连经济发展与腹地的关系 内容摘要 大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中心城市,除了要充分调动全市各方面的力量和利用全省的支持外,更需要东北广大腹地的支持。.没有腹地的支撑大连无法实现自己的的发展目标. .大连发展的腹地范围的划定和认识,大连如何和腹地建立联系以及建立什么样的联系,如何获得腹地的支持和认可,应当采取的措施和政策。 Dalian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construction and regional central city, in addition to fully mobilize the forces from all sides and use the support of the whole province, need more outside the hinterland of the northeast support. No. The heart of dalian cannot support to achieve their goal. The heart of dalian development. The scope of understanding, dalian designation and how to establish contact and establish hinterland and what kind of contact, how to get the support of the hinterland and the approval, shall take measures and policies 关键词大连国际航运中心腹地 Dalian;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hinterland; 辽宁省政府提出要举全省之力,将大连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作为地方政府,市政府更是通过各种场合,采取各种措施,来宣传和落实这一重大决策.因为它关系到大连未来的发展和在国内外地位的确定.无庸讳言,相比一些沿海开放的港口城市,甚至是一些内陆城市,这几年来,大连城市的发展,包括大连港口的发展有些落后了.再不急起直追,就有可能被别人拉的越来越远,因为处于同样的大的对外开放政策条件下,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及社会发展条件和大连类似甚至优于大连的城市很多,远有上海,连云港和青岛,近有烟台,营口,丹东及锦州,天津,秦皇岛等等.在这种形势下,大连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用好用足上级有关政策,审时度势,看准方向,抓住机会,争取有一个较快的发展,才能在同类城市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以建立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这是一个宏伟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本地的,省内的,也包括国内和国外的资源。利用自己行政区内直接管理的资源来发展本地的经济,当然没有问题,可以运用行政和市场的各种手段、政策措施予以实现。但问题是大连作为一个港口城市,位于半岛的尖端,三面环海,一面靠陆,除了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少量自然资源及一定的历史发展基础之外,并没有更多更好的资源可以利用.因此,大连的进一步发展建设,要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在自有优势的基础上,吸引和利用周围地区,也就是腹地的各种资源,为大连的发展服务。大连的发展要举全市之力,全省之力,更要借腹地之力,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腹地的支持和衬托,大连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基本是不现实的. 从世界和国内各个主要港口城市的发展过程来看,所有成功的例子都证明,一个国际性航运中心(包括地区性)的形成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拥有一个综合性的大的港口,港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其经济腹地,经济腹地的发展同样需要港口,二者相辅相成。港口城市是其腹地的门户,腹地是港口城市的内庭。事实上,每一个航运中心都有它的腹地作为后盾,大连也不例外,从大连港建港时起,它的发展就始终和我国东北和华北及周边地区的发展紧密相关.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这种联系的方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作为港口城市大连的发展离不开腹地,腹地的发展同样需要大连.,这不仅是因为大连的发展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是大连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腹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和地区要在对外封闭的条件下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互相需要和互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预言。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意即国民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共产党也不见得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今,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使艾奇逊之流的资产阶级唯心史观彻底破产。1953年至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8.4%,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奇迹。不仅使13亿人口(比艾奇逊当时看到的多了1.7倍)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且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一、前30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一)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旧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经济。在抗日战争以前,现代性质的工业仅占百分之十左右,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了百分之九十左右。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掠夺压榨,特别是长期战争的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状态。1949年同旧中国生产力发展鼎盛时期的1936年相比,工业生产下降50%,钢产量由92万吨降为15万吨,原煤由6000多万吨降为3000多万吨,棉纱由245万件降为180万件;农业生产下降20%多,粮食产量由2700多亿斤降为2100多亿斤,棉花由1600多万担降为800多万担。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河运、海运、空运)遭到严重破坏。国民党政府为维

持其反动统治和发动内战,滥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使市场混乱、民不聊生。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新中国成立后要发展经济,必须首先治理国民党政府留下的乱摊子,先有经济的恢复,才能有经济的发展。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和措施:一是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权;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发展国营经济;三是全面开展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四是保护和发展私营工商业;五是统一财经工作,彻底稳定市场。仅仅用了三年时间(1950~1952年),就使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超过抗日战争前的历史最高水平,稳定了市场物价,较大改善了人民生活。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胜利,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和清剿国民党在大陆残余势力的背景下取得的。 (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一是管制或收购帝国主义在华企业。首先是把帝国主义对中国海关和对外贸易的控制权收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国家统治对外贸易和国家银行外汇专营制度。对于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约1000多家),由于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并冻结了我国在美管辖区内的公私财产,我国政府宣布管制其在华财产;而其他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由于过去依赖的特权不复存在,其经营难以为继,有的放弃经营,有的被我国作价收购,这些被管制和收购的帝国主义企业成为了国有经济的组成部分。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当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比例是八比二,国家在解放后没收了全部官僚资本,从而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并转变为了国营经济。接管的官僚资本企业包括工业企业2858个;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招商局所

中国近十年取得的重大成就

科学技术创新要想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就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面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主战场,积极探索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高效利用的新道路,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主攻方向在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技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中国近十年来的科技创新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第一,抓住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和挑战,以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技术,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符合低碳、绿色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产业化体系,走一条低污染、少消耗、高效益的工业化道路。 第二,大力开发稀有资源替代技术、多功能技术,推进洁净煤技术、复杂油气开发技术等转化应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二次资源利用水平,支撑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着力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我国的能源结构向合理、安全、清洁的方向发展。 第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深入研究和准确掌握区域(全球)性自然环境重大问题和科学规律,扎实推进污染治理和废物可再生利用科学技术,在治沙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等污染治理技术方面成效显著;积极推进生态治理科技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技术、低碳技术、高效节能技术、小流域生态治理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过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总之,近十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技术创新才刚刚开始,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科学技术创新仍然任重而道远。

最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乂与时俱进的,它包括以下内容: (1) 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的理论;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3) 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 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 (6)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口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讨其中的原因,主要可以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理论和制度中看出:首先,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发展和创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十六大以后,党中央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H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整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o同时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o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指明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主要包括:一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是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反对平均主义,乂防止收入差距过大,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三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包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收人分配制度,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提高驾驭

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

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 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第一,在经济增长方面,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1 9 7 9年 - 2 0 0 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 ;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 9 5 3年一1978年年均增速6. 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2008年上半 年经济增速为10. 4%。据国外有的学者计算,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长 达2 5年的时间内,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已有2 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 8%。看来,中国经济增速达到9%左右,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在国际收支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在经济改革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部分地由于实行封闭、半封闭政策的影响,部分地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的限制,我国国际收支不仅规模很小,增长速度也很慢。1 9 5 2年末,国际收支顺差只有2.94亿美元,到1 9 7 8年也只有8.68亿美元;按美元当年价格计算,26年间只增长了1.95倍,年均 增长4.2%。改革以来,在经济迅速增长的条件下,由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国际收支顺差 呈现出飞跃式的增长。由1 9 8 2年的6 2.91亿美元增长到2 0 0 6年的2 4 7 0.2 5 亿美元;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24年增长了38.3倍,年均增长16.5%。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第一,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这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来源。1 9 7 8年—20 0 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 4 3. 4元增长到1 3 7 8 6元,农村居民家庭 人均纯收入由13 3.6元增长到4140元;二者分别增长了 6.4和6.2倍。200 8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0 6 5元,增长6. 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2 5 2 8元,增长1 0.3%。但需说明:这些收入并不是居民的全部收入。它只是包括了 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并没有包括各单位对居民的补贴和居民 的其他合法收入,更没有包括数量相当大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所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在 一定程度上是被低估了。还要提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实际上也提高了居民收入。 19 8 9年我国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8 0 0元,2 0 0 6年调高为1 6 0 0元, 20 0 8年再调高为2 0 0 0元。 第二,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1 9 7 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由1 9 5 2年的91 元增长到18 4元;其中,农村居民由6 5元增长到13 8元,城镇居民由15 4元增长到 4 0 5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这期间三者年均增速分别为2.3%、1.8%和3.0%。 但2 0 0 6年居民消费水平由1 9 7 8年的18 4元迅速增长到6 111元,其中农村居民 由13 8元增长到2 8 4 8元,城镇居民由4 0 5元增长到1 0 3 5 9元。这期间,三者年均增速分别为7. 5%、5.9%和6. 3%;三者比前一个时期分别高出2. 26倍、2.2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喝彩的,也有怀疑的;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对此,我们的头脑是清醒的,胸中是有数的,信心是坚定的。——回应唱衰中国论 本报讯昨天,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开幕。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进入达沃斯论坛专题】 温家宝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中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进步,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我们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力争取得明显进展。坚持依法治国,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温家宝在回答问题时表示,当前反腐重点工作一是反对职务侵占。严禁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插手招投标活动,牟取私利,这要成为经济上反腐败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逐步推进财产申报制和公示制。这些年已制定了一些制度,包括领导干部申报财产和家属子女在国外定居和经商情况,还要进一步完善,逐步从申报到公示,这是对干部手中权力的一个最重要的监督;三是公开“三公”经费。今年开始已在98个部门实行“三公”经费公开,群众对此是欢迎的,但感到还不够,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逐步扩大范围,并且明确公布内容要具体到项。 >>关于经济问题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温家宝强调,我们将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解读】 全年CPI预计“4%右一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8月CPI比上月回落,至少从统计数据来看,出现了“拐点”。下一步物价走势将保持基本稳定,因为稳定物价存在一些有利因素。但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依然存在,此外,工资上涨及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等,也增加了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 总的来说,今年中国将力争完成年初设定的通胀管理预期目标,全年CPI 涨幅可能会在“4%右一点”。 中国愿意加大对欧洲投资

大连变化

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给群众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30年的改革开放,为大连注入了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大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这30年,是大连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社会进步最大、城乡变化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由计划经济束缚较重、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弱的城市,发展成为开放度高并具有极大活力的城市;已由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城市发展成为城市功能比较完善、城乡趋于共同繁荣的城市。30年来,大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获得了许多世人瞩目的荣誉。今天,我们可以满怀豪情地说,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大连正日益发挥出东北对外开放的“龙头”和窗口作用,已成为一颗享誉国内外、熠熠生辉的“北方明珠”。 30年来大连的老百姓真真切切从各方面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据大变革。在计划经济时代,住房一直作为国家或单位提供给职工的福利之一,住房投资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居民住宅投资严重不足。据统计,1986年,大连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仅6平方米建筑面积,有近50%的城镇居民家庭缺房或无房。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通过向私人出售公有住房和启动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不断建立和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1999年,大连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6平方米建筑面积。到2004年,这个数字增加到21平方米。2007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7平方米。居民购买商品住宅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住房投资和消费的主体。 改革开放30年来,老百姓的住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0年来,

房屋用材主要从普通的粘土砖到节能环保的新型墙材,从木、钢窗到塑钢窗,从大量的50平方米普通住宅到现在各类住宅,房屋结构从多层砖混体系到高层剪力墙体系……人们居住的环境更加舒适、漂亮。80年代“忧”其屋:房屋面积都偏小,厨房厕所大家用。这期间的居住状况,可以用“混合功能”这4个字概括。除了一些极少数的“单元楼”,大多数人住在没有独立厨房,没有卫生间的简易单元楼、筒子楼、平房和大杂院里。那时单位分房,常常按职务、职称或按家里人数的多少进行。那年代,人们关心的是面积,至于户型如何设计、功能是否齐全、住得是否舒适等问题,无暇顾及。90年代“有”其屋:单元式住宅大量面世建筑用材有讲究。上世纪90年代房屋户型设计和用材也差不了多少。这样的住房只能满足人们的一般生活需求,不会使人们住着有舒适、顺心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物业公司开始走进新建小区。小区门口有了保安站岗,谁家的灯不亮了、下水道堵了,一个电话打到物业,便会有工作人员上门检修。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开始向居民走近,而一个新颖的名称——业主,也开始出现。21世纪“优”其屋:楼房越来越高环境越来越美。近几年一个家庭拥有多套住宅已不是新鲜事,不少家庭将原来的住房出租,到环境较好、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的新小区购买第二套房住。近几年建的小区,配套越来越齐全,会所、学校、幼儿园、健身场所几乎每个小区必备。室内的设计也日益人性化:客厅的落地推拉门,将室外小区园林绿化尽收眼底;窗户是塑钢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性能都很好,还漂亮、节能。

大连经济发展成就与问题

二、大连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可归纳为如下五点: 1.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 “九五”期间大连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为66.2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65.9%;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3/4以上,排在前十位的出口商品是:服装胡拥白、微电机、复印机零件、电子元器件、集装箱、运动鞋、录像机散件、石蜡和通用机械零件。在继续巩固、发展日本、港澳、东南亚等原有传统市场的同时,采取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方针,把开辟多元化市场的主攻目标放在俄罗斯、东欧、中东、拉美、北美、欧洲市场,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的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1985年,大连仅有日本和原苏联等3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到1998年,来大连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64个,其中前五位国家和地区是:香港、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到现在已经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排在前十位的出口市场是:日本、美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香港、挪威、希腊、德国和法国;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稳步发展,已经与51个国家和地区展开境外合作;外资企业快速发展,其出口额和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市总量的79%和25%。全市已经形成了以老市区为中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园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为骨十,以金州区和沿长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黄渤海岸线各开发小区为纽带,遍布全市城乡,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利用外资格局。外资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大连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1)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全币利用的外资约占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 (2)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促进了产品升级,一些大项目的上马对增强大连经济发展后劲起到了促进作用。 (3)加快了老企业的改造进程,利用外资使大连服装、电子、水产等全行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兴办嫁接式企业,增加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4)扩大出口创汇,成为大连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外商投资企业的兴办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促进了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进步。 (6)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连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引进了程控电话交换机,兴建了热电厂、污水厂、净水厂、以及合成氨工程和大型的船坞工程。兴建了大量的中外合资合作的高档宾馆酒店和外国人居住区。 (7)兴办外商投资企业,增加了国家税收,扩大了就业渠道,培养了一批熟悉国际经贸业务、善于经营管理的开放型人才。 在“十五”期间,大连仍将发展开放型经济放在首位。在“十五”规划中,就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出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领域,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先导区的窗口、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 大连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借助口岸优势、环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加快与国际经济融合的步伐,由此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国际竞争力,强化大连服务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发展开放型经济具体的计划中,大连确定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做法: (1)改善对外开放软环境方面,大连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充分做好开放金融、保险、电信、旅游、中介咨询等服务领域的准备,耍提前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趋利避害。对外商投资提出要实施国民待遇,兴办双语学校解决外商子女人托、上学等实际问题,安商富商。

2017年我国经济成就与2018年发展思路

2017年我国经济成就与2018年发展思路 一、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稳中向好态势继续巩固发展 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取得了“四个好于预期”的突出成就。 一是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思路方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好于预期。针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客观实际和特点变化,在宏观调控上,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坚决守住保就业、稳增长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同时采取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举措,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经济运行内在稳定性明显增强。经济增长稳定性不断提高,2017年经济增长达到6.9%,比全年预期目标高0.4个百分点左右,经济总量超过80万亿元,比2016年增加6万亿元以上,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发达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超过

1300万人,超额完成全年1100万人的目标。价格涨幅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6%,物价稳定为经济发展营造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国际收支明显改善,国家外汇储备年末达到近3.14万亿美元,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稳中有升。 二是更加突出从供给侧发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好于预期。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针对重大结构失衡导致的经济循环不畅问题,全方位推动战略性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效果显著。在2016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的基础上,2017年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的目标超额完成,5年目标已大头落地。坚持分类指导、因城施策去库存,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2016年末减少1.1亿平方米,目前大多数城市商品住宅库存回落至合理水平。粮食去库存也取得了明显进展。积极稳妥去杠杆,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企业杠杆率稳中趋降。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年新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为企业减负达到1万亿元。从严重制约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迫切问题入手,短板领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三次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推动制造业加快转型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与 经验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7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目前,95%以上的商品价格已由市场确定,95%以上的投资来源于企业、银行和社会。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年多来,严格信守承诺.清理和修订法规,逐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贸易,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为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握未来,开拓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中国认真总结自身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方针。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中国的发展是立足国内的发展。中国国内需求潜力大,可以为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过去5年,中国新增电话用户5.14亿户,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就是市场规模大的客观反映。今后5年,我们将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同时,积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多年来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能源增产的潜力很大。例如,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到1/3.核电装机占电力装机的比重只有1.7%。我们将坚持立足国内,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协调发展煤电、水电、核电,加快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我们还将立足国内,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中国有40%左右的国民储蓄率,8亿多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国土蕴藏着自然资源:还有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较好的科技教育基础,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长期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