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含答案)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掌握我国对外开放过程的基本史实。

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3.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方针中国共产党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2过程1创办经济特区概况1980年起,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原因a地理优势它们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b 区位优势是著名的侨乡,离港.澳.台较近,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2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沿海经济开发区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4进一步对外开放开发浦东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从2004年以来,引起世人关注,有效地提升了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3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4意义1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2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

展的全球化趋势。概念阐释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特区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易混易错正确区别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1从地域分布上看,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2从所占面积方面看,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3从经济发展特点上看,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4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世贸组织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2过程1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议。21986年,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3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3意义1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和实现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3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4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图解识记世贸组织主题新时期的对外开放1背景材料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从世界潮流的角度

说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从经验教训的角度说明必须对外开放。据材料,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提示吸取历史上闭关锁国的教训,顺应世界潮流实行对外开放。2特点材料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材料中以划线时间为线索,叙述对外开放的地点和范围。依据材料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提示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3成就材料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体现了对外开放的成果。分析材料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1全方位全面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是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2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3

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一.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实行对外开放是党中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同时通过对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在经济各环节.各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以获得最大效益。3从发展市场经济角度而言,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外开放,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二.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现代中国对外开放背景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内容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影响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

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性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xx 北京学业水平考试有一首歌的歌词写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建立环渤海经济开放区C开发上海浦东新区D开发河北雄安新区答案A解析抓住歌词中的“1979年”“中国的南海边”等【关键词】

。2下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创办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ABCD答案A解析根据“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可以判断A 项正确;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31984年5月18日,青岛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华和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正式批准成立。这是山东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也是全国第二家合资租赁企业。这一企业的出现表明A利用外资的步伐加快B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 沿海经济开放带形成D改革开放从此开始答案A解析中外合资企业是指合资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按各自的出资比例共担风险.共负盈亏。华和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的出现表明利用外资的步伐加快,A项符合题意。4某一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曾说“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

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中国“找到”“多边体制”是在A1971年B1991年C1995年D2001年答案D解析“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可以看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成功加入的时间是2001年,故D正确。5下面是国内某财经杂志上的一幅漫画,对其主题解读最恰当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A竞争压力加大B机遇与挑战并存C应抛弃贸易保护主义D经济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漫画反映的是中国加入WTO 的主题。从漫画中的“是时候把伞收起来了”“竞争”等信息及漫画内容可知,加入WTO会使中国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但也标志着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说明加入WTO对中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故B项正确;

A.

C.D三项说法不全面,均可排除。6识读中国近代重要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近代重要城市分布示意图1有研究者指出,中国近代重要城市的分布成弓箭状。观察上图,指出图中“弓”上的城市哪些是经济特区。2上海是弓箭的“箭头”,20世纪末,党中央为促进上海发展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330多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如离弦之箭,异常迅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经济特区汕头。2开发开放上海浦东。3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功。解析第1问要先确定经济特区是哪几个,再审图,从而得出答案。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结合前两个问题来思考。

第一二章导学案解析

岳阳市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 主备教师:彭审批:总第 1 课时拟讲日期:9 月 2 日 课题: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学 习 目 标 1.认识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3.通过观察一些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4.通过观察常用的实验仪器,认识测量工具的重要性 5.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思和对探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6.认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思,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教学程序 方法与措施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 师 学 生 生 成 性 问 题: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检测题 1、请说出以下科学探究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名称:;用途: 名称:;用途:名称:;用途: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合作 看课文P6页图1-1-1,说一说: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出现七色光带,你能不能利用这种现象解释雨后的彩虹? 2.你在“哈哈镜”中的像变化了,把你变形了,为什么平面镜的像没有变形? 3.舞台上利用干冰制造白雾,“白雾”是怎样来的?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棒 冒“白气”;烧开水时,壶嘴也冒“白气”,这个“白气”和白雾是不是同种物质? 4. 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是。 三、精讲释疑 1. 牛顿的故事 爱迪生的发明。。。。。。 2. 介绍实验室的常用仪器及其作用 四、小结:学到了什么

课堂达标检测题 1、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 、、、。 2、请说出以下科学探究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名称:;用途:。名称:;用途: 名称:;名称:;用途: 用途:。 名称:;用途:。名称:;用途:。 名称:;用途:。名称:;用途:。 教师学生 生成 性问 题 教 学 反 思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1

2020届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专练:高考四大命题热点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专练 专题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专练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武汉调研]奔驰在新丝绸之路上的中欧班列从温州出发,历时约21天到达Z公司所在国家西班牙。Z公司为世界知名品牌服装生产和销售公司,被誉为快时尚的代表。快时尚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吸收和模仿当下流行的款式和元素,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努力创造更多款式、更低库存,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消费者需求。下图示意Z公司经营模式。据此完成1~3题。 1.对快时尚公司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原料与动力B.劳动力数量 C.信息和物流D.人才和技术 2.除更新换代速度快之外,快时尚产品还具有的特点是() A.用料上乘质量好B.价格亲民市场广 C.立足原创求新异D.批量生产数量多 3.推测Z公司将其产品运送到我国的最佳方式是() A.航空运输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D.水路运输 解析:第1题,快时尚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则关键是要快

速推出产品,快速送往市场,即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信息和物流,则C正确。第2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消费者需求”,要求产品价格要低,能被普通消费者接受,则B正确。第3题,该公司位于西班牙,要快速运到我国市场,需要用运速快的航空运输,则A正确。 答案:1.C 2.B 3.A 苏丹港位于红海边上,是苏丹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港区前是成片的珊瑚礁,珊瑚礁把深海区和浅海区分隔开。其港池和航道大部分为人工疏浚形成。我国某公司在苏丹港建设了很多大型深水泊位,使这座百年老港焕发出新的生机。下图示意苏丹港码头及港池分布,据此完成4~6题。 4.苏丹港港区前的珊瑚礁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减缓海盐对海岸的侵蚀 B.减轻地震对港区的破坏 C.削弱海浪对海岸的侵蚀 D.削弱东北信风对海岸的吹蚀 5.苏丹港港池和航道底层的泥沙主要来自() A.周边沙漠B.珊瑚礁剥落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岳麓版][教学设计]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 开放上海浦东的事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经济特区的概念及其设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世贸组织的由来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理解对外开放的原因、设立四个特区的原因、对外开放的特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设置探究问题,让学生比较、归纳、概括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入世”的历程,深刻感受我国“入世”的影响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培养学生与时俱进、把握人类历史发展动向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教材分析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之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30年来,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的增长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了解这段历史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 本课分两目内容,阐述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第一目“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讲述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过程。第二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讲述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和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 2、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设疑引思,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逐步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帮 助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时空结合观点。 3、讨论法: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感受 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积极迎接挑战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勇气和决心。教学资源 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多媒体课件、图片、音像资料 2、相关网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土豆网 板书设计 (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1、经济特区的设立 ①设立背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导学案 3.词语释义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割:分。 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决眦入归鸟: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上。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杜工部集》传世。

【文题解说】 “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献身精神。 望岳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程标准】 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 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考试大纲】 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知识梳理】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的方针。 【问题探究】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二)过程 1.创办5个经济特区: (1)含义: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和的地区。“特”在实行特殊的和。 (2)目的: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创办: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设立经济特区。 (4)原因:中国南方是对外交通的或重要,是著名,离、、较近,在历史上与海外密切交往。 (5)地位和影响: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的作用。 2.开放沿海城市14个:年,进一步开放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1985年以后将、、、环渤海沿岸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 4.对外开放走向深入 ①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年,开发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②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2004年以来,这一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开放,有效地提升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5.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三)特点: 1.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由东部到中西部逐步推进。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体系。 二、加入世贸组织: 1.前身:1948年1月1日的________________ 2.世贸组织性质:实际上是世界各国之间从事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3.过程: ①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了关贸总协定召开的谈判 会议; ②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中的缔约国地位; ③年11月11日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4.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是中国融入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的一个契机, ③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④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思维拓展】 1.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的主要区别 2.中国加入WTO以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机遇: ①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②有利于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 ③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享有各国开放市场带来的机会和好处,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挑战: ①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这将使

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A.临近港澳 B.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C.已有许多外资企业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绩 5.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首先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是 A.安徽、四川、广东、福建 B.四川、广东、浦东、安徽 C.广东、安徽、江苏、浙江 D.四川、浙江、福建、浦东 6.1990年4月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其目的是 A.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B.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重塑上海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 D.学习韩国、新加坡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验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贸组织 9.《烟标收藏入门》记载:“1889年美国人菲里斯克在上海试销的‘品海’卷烟的烟标是我国最早的烟标……1991年《烟草专卖法》规定,烟标上必须标明‘焦油含量’和‘吸烟有害健康’字样。1991年中国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并规定从1992年起在出口卷烟烟标上必须标明条形码。”对此我们不能提炼出的有效信息是 A.反映出近代中国接受了一些西式生活习俗 B.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生活更加注重健康 C.加入WTO的我国经济生活开始趋于法律化 D.我国调整烟标设计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10.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11、见《非常学案》“实践导练”7题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近代交通工具轮船和火车传入中国;有线电报在中国的出现;电影和照相技术的传入;商务印书馆的创办;社会习俗的变化。 2.分析:近代科技发明给人类带来的重大变化和中国近代发明出现较少、社会变化较为缓慢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认识: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培养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一、自主学习(18分钟)认真阅读教材,包括小字、图表等,疑难问题写在“我的疑惑”处。 (一)自学教材 15分钟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西方先进的文明也随之传入我国,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 ①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②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 ③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④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⑤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⑥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年在创办的《》; ⑦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年创办于 的《》。 (二)自主检测2分钟 1.中国境内最早的有线电报架设于19世纪的() A.70年代 B.80年代 C.90年代 D.60年代 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A.广播电台 B.因特网 C.电视 D.报纸 3.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 A.鞠躬 B.握手 C.跪拜 D.点头 (三)我的疑惑 1分钟 二、合作探究(15分钟)先独立思考并写下答案,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选派代表班内交流展示。材料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外在与内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鸦片战争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学案:第20章 数据的波动程度(二)

第一标 设置目标 【学习目标】经历对具体情境问题中相关数据的讨论与分析,理解极差和方差的意义 ,知道极差、方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应用极差和方差分析解决问题。 第二标 我的任务 【任务1】1.极差: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图 的折线波动较大。 图(a )中气温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 ——称为极差。极差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图(b )中的极差是 2. 要选拔射击手参加比赛,应该挑选测试成绩中曾达到最好成绩的选手,还是成绩最稳定的选手? 答: 3.甲.乙两名射击手的测试成绩统计如下: 甲 7 8 8 8 9 乙 10 6 10 6 8 我们先计算他们的平均数,发现平均数相同都是 ,可见平均数不能反映两个选手成绩是否稳定。 计算甲.乙两人每次成绩与平均数的偏差? 甲: , , , , 乙: , , , , 数据简单可看出 稳定。 4.一个农科站在8个面积相等的试验点对甲,乙两个早稻品种进行栽培对比试验,两个品种在各试验点的产量如下(单位:kg ) 甲:402,452,494.5,408.5,459.5, 411,456,500.5 乙:428,466,465, 426.5, 436, 455, 448.5,459 哪个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 计算它们的平均数都是 kg ,再计算它们与平均数的偏差为 甲: , , , , , , , 乙: , , , , , , , “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称为方差: 第三标 反馈目标( 25分钟) 赋分 学成情况: ;家长签名: 行为强化(导语)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导学案(无答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以及火车和铁路的相关史实。 2.通过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影响,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道理。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习重点:纺织技术、蒸汽机和工厂。 学习难点: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工业部门之间的相互推动,相互联系。 一、自主学习 1.纺织技术的革新 (1)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兴起。 (2)1733年,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发 明了纺纱机,命名为“”。 2.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 (2)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3)蒸汽动力的出现,使工厂远离河流,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进入19世纪,传统的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最终确立。 3.火车与铁路 (1)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来运输货物。那是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马拉动的。 (2)1825年,由设计蒸汽火车问世,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万千米的铁路网。 (3)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二、合作探究 1.想一想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原因有哪些? 2.总结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有哪些? 三、知识应用——导练 1.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 A.农业 B.纺织业 C.工商业 D.冶炼业 2.飞梭的发明者是() A.哈格里夫斯 B.富尔顿 C.史蒂芬孙 D.凯伊 3.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A.珍妮机 B.飞梭机 C. 蒸汽机 D.发电机 4.第一位把蒸汽动力变为工业动力的人是() A.哈格里夫斯 B.富尔顿 C.史蒂芬孙 D.瓦特 5.下列对于“铁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19世纪 B.最初的路轨是木制的 C.火车第一人是史蒂芬孙 D.最先出现在美国 6.下列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B.美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受益国 C.只在英国进行 D.19世纪后传到西方其他国家 四、综合提高 运用所学知识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对外开放逐步推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对外开放从局部地区向全国逐步推进,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980年,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设立为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航船正式扬帆起程,此后,我国逐步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形成了分步骤、多层次、逐步开放的格局。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有限范围、地域、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市场,转变为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市场;由被动地接受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转变为主动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由只能依靠双边磋商机制协调经贸关系的开放,转变为双边、多边机制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开放。 对外开放从商品贸易向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推进,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取得积极成果。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服务领域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以旅游、运输服务为基础,以通讯、保险、金融等新兴服务贸易为增长点的服务贸易全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贸易区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对外开放层次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辟贸易区域,办起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形式的贸易区域,实行特殊贸易政策,对扩大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提升对外贸易管理水平、拓展开放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创造地区生产总值占同期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1%,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8.5%,出口总额占14.4%,进口总额占15.9%,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占全国的20%以上。 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强国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小、贸易伙伴少、贸易方式和外贸商品单一。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全面建交,对外货物贸易伙伴迅速增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学案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自主预习案 编写人:包兵晔周亚南审核人:包兵晔审批人:都主任【温馨提示】 1、请用20分钟左右完成,深入思考,规范书写。标的内容需同学们识记。 2、依据自学引导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然后完成探究题目,最后记忆重 点基础知识。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色笔标记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3、小组长职责:指导引领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学习目标】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过程与特点。 难点: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探究与点拨】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方针:1978年,中共的确定了“”方针(一)过程 1、创办经济特区 ⑴时间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经济特区相继于1980年到1988年先后成立。 ⑵原因:发挥他们的两大地域优势,一是它们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靠近港澳台地区,是著名的侨乡。 ⑶目的:吸收和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国家有决定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发区:1985年有先后决定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等地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4、开发浦东:1992年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成为中国进一步___________的标志。 5、滨海新区的开发:2004年以来,引起世人的关注,有效地提升____________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特点: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从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三)意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概念: 标志: 2、经过: (1)______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关贸总协定主持召开的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议。 (2)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_______________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并为此做了许多努力。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年级:八年级 科目:历史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陈海宽 时间:2011-11-15 审核: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 记住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 2.记住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3页到104页的内容,ABC 三组同学完成下面的知识梳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4页到105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知识梳理: 【共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解决 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取得最后胜利? 【归纳整理】小组合作、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解决 请你在下表内的横线上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 1.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 “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片贫瘠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 .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D .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七大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 A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B .毛泽东思想 C .马列主义 D .邓小平理论 4.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五四爱国运动 C .抗日战争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A .甲午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 D .抗日战争 6.出现右图的场面是因为( ) A .百团大战振奋了人心 B .台儿庄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 C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D .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7.武汉中山公园内的“受降堂”,如实记载了日本侵略军向在华中地区的中国人民投降的一幕。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幕应出现在哪一年( ) A .1942年 B .1944年 C .1945年 D .1946年 8.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C 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D 美国的原子弹起了主要作用 9.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败一胜的关键在于 ( ) A .是否有外国支持 B .武器是否先进 C .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主要作用 D .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10.假期里,阳阳同学观看了以下四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井冈山》 ③《甲午风云》 ④《血战台儿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④①② 11.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请回答: (1)《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什么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2)会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3)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 12.右面是红色旅游 重要景点的图片: 请回答:(1)根据图文信息,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名称及历史意义。 (2)感受红色旅游,你有什么体会? 【课后反思】 我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请A 、B 、C 三组同学对照学案自我检查!C 组同学加油

第十章学案

10.1 统计调查 一、知识与目标: 了解全面调查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会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地描述数据. 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及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二、教学过程: ◆自学测评 (1)统计调查,包括哪几步?每一步采用什么方法? (2)条形图与扇形图有什么区别? (3)如何计算扇形图中的圆心角? (4)画扇形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5)什么是全面调查?举例说明. (6)什么叫抽样调查?它与全面调查有何不同? (7)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 (8)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可举例说明. (9)抽样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0)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 ◆精讲点拨 例:某学校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每天开展体育活动一小时,开设排球、篮球、羽毛球、体操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其中一项,老师根据学生报名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了下图尚未完成的扇形图和条形图,请你结合图中的信息,解析下列问题: (1)该校学生报名总人数有多少人? (2)从表中可知选羽毛球的学生有多少人?选排球和篮球的人数分别占报名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3)将两个统计图补充完整.

例2.为了考察某市8万名初中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800人进行视力检查,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样本是 ,样本的容量是个体是 例3.某地区有一条长100千米,宽0.5千米的防护林.有关部门为统计该防护林的树林量,从中选出5块防护林(每块长1 千米,宽0.5千米)进行统计,每块防护林的树木数量如下(单位:棵):65100,63200,64600,64700,67400.那么根据以上的数据估算这一防护林总共约有棵树. ◆巩固练习 1.下列调查中,用全面调查方式收集数据的是 ①为了了解全校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学校向全校学生进行调查 ②为了了解初中生上网情况,某市对10所初中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 ③某班组织春游活动,为了确定春游的地点,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 ④为了了解全班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号为奇数的学生进行调查 图1 2.用统计图,反映某班40名同学穿鞋码数的人数;用统计图,反映某市五个区的占地面积与全市总面积的对比情况. 3.如图1是某市第一季度用电量的扇形统计图,则三月份用电量占第一季度用电量的百分比是 . 4.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 (1)为了了解你们班同学的年龄,对全班同学进行了调查. (2)为了考察一个学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5.以下调查中,哪些适宜全面调查,哪些适宜抽样调查? (1)调查某批次汽车的抗撞击能力; (2)了解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 (3)调查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 (4)选出某校短跑最快的学生参加全市比赛. 6.某兵工厂为了了解新生产的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你认为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并说明理由.你能举出这种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的实例吗?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20.古代诗歌五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登幽州台歌》《己亥杂诗》,能背诵、默写两首诗。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相关链接】 一、走近作者 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射洪人,唐代文学家。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两次从军边塞,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篇,诗词近800首。 二、了解背景 《登幽州台歌》:本诗选自《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参谋陈子昂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陈子昂又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

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一诗。 《己亥杂诗》(其五):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清道光十九年己亥,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又北上接取家属。往返途中,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这组诗。 【自主学习】 1、初读《登幽州台歌》《己亥杂诗》,感知诗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2)注意读准重音和节奏。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3、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4、背诵这两首诗。 【合作探究】 一、小组合作,探究《登幽州台歌》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学习目标】 1、能记住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 2、能说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辟的背景与过程以及“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内涵与作用。 3、能说出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能概括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重难点 1、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2、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预习 “经济特区的创办” 1、经济特区的概念[特别提醒] 经济特区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吸引外商来贸易、投资的特殊地区。 2、经济特区建立的过程 ①后,我国先在、两地试办“出口特区”,准备在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两地设置。 ②1980年国家将“出口物区”正式定名为“”,、、 、、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③1988年,海南建省,被设为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国内的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的性质 我国特区是,而不是。 特区是中国学习、学习、学习的学校,是为粤、闽两省甚至全国训练和造就的基地。 4、特区的特点 ①以为主; ②实行以为主导的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为主。 5、特区设立的意义 ①特区在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 ②特区建立与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和作用。 ③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 二、学生阅读第二目“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背景:的发展带来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创造了条件。 2、过程:①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个城市; ②1985年,开辟、、和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1988~2007年,全国共设立了49个,以引进生产或加工,具有的特点。 3、意义:①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中心之一。 ②带动和整个经济的新飞跃。 2、条件:①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和基础。 ②凭借上海独特的、、和优势。 3、意义:①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和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 ③成为中国年代的重点和标志。 总结 开放格局的形成 ①标志,形成、、、 、、的开放体系。 ②特点:、、。 【课堂学习】 背景: 1、国际方面: ①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相继实现了正常化; ②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亚洲“四小龙”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这一切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国际环境。 2、国内方面: ①“十年动乱”的破坏,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3)邓小平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理论上: 首先,对外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次,社会化大生产不仅使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具有必然性,也为其创造了可能性。 再次,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频繁。 实践上:发展对外经济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不断加强

八年级下(初二下)新人教版数学学案:第20章 数据的分析

八年级下新人教版数学学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1 平均数 第1课时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重、难点】 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难点:对“权”的理解. 【预习作业】: 1.(1)数据:4,5,6,7,8的平均数是。 (2)2、8、7、2、7、7、8、7、6的算术平均数为。 (3)一组数据中有3个x1和8个x2,这组数据中共有个数据;它们的平均数为。 小学所学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 2.某次考试A、B、C、D、E这5名学生的平均分为62分,若学生A除外,其余学生的平均得分为60分,那么学生A的得分是____ ___. 3. 加权平均数:(预习新知) (1)n个数据:f 1个a 1 ,f 2 个a 2 ,…,f n个a n(f1+f2+…+f n=n)它的加权平 均数为 x (2)权反映的是 二.合作探究,生成总结

练一练: 1.在一组数据中,2出现了3次,3出现了2次,4出现了5次,则2的权为,3的权为,4的权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2.某人打靶,有1次中10环,2次中7环,3次中5环,则平均每次中靶环. 3.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 分1人,其余为84分。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则该班有人. 4.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 1次,3出现了x 2 次,4出现了x 3 次,5出现了x 4 次, 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5.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x环,b次打中y环,则此人平均每次中靶环。 探讨2.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 (注: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 练一练: 1、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0%、测验占30%、期中占35%、期末考试占35%,小关和小兵的成绩如下表:求两人的平均成绩个是多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导学案及答案

20.《落日的幻觉》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2、研读课文主体,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欣赏重点语段,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 )绮.丽( ) 衰. 减( ) (y ān ) 红 (zhu ì) 落 尘(āi ) (w èi ) 蓝 暗(h ú)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 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 ,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 课堂探究 1.范读,静听,然后请大家谈谈听到哪些内容。 2.小声自读课文,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 3.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4、为什么人们喜欢观赏日出,而很少有人去留连观赏日落? 5、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什么关系?请简要阐明。 6、读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迪? 7、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生动、最精美的语言,细细品味一下,先在小组内分享,然后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8、《两小儿辩日》中有关太阳的幻觉有好几种,其中也有“太阳变大”的问题;这篇课文也讲到了“落日变大”的问题,可惜都没有作出解释。那么,你能不能结合自己课内外所学的知识作一次科学的大胆的解答? 9、平时你也一定观察过日落或日出,那你有没有发现过类似课文中所提及的幻觉现象呢?10:幻觉往往是美丽的,真实往往是丑陋的,本文还可以给你哪些深层次的人生启示? 当堂检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绮.丽()殷.红()坠.落()镶.()绚.丽()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2007年09月03日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加快了产业升级,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税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获益者 商务部负责人对记者说,最近5年,我国坚持发挥比较优势,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有效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使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获益者。 我国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分工,2006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7605亿美元,是2002年的2.8倍。通过国际IT等高新产业转移,建设出口创新基地,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提高外贸增长质量。5年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翻了两番,信息产品出口从2003年的1421亿美元提高到去年的3640亿美元。出口效益明显提高,今年上半年新增出口额中有近1/4是产品升值创造的。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不但扩大了贸易规模,还解决了30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 顺应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我国积极扩大服务业对

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业双向贸易和投资,促进了服务业加快发展与升级。商务部等部门正在实施的“千百十工程”初见成效,未来5年,将建成十个服务外包基地、吸纳百家著名跨国公司的外包项目、培育千家大中型外包企业,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将比2005年翻两番。 “引进来”、“走出去”,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最近5年,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大“走出去”战略实施力度,利用国外资金和综合运用各种要素相结合,明显提高了全球配置资源能力。 在“引进来”方面,近年来由注重引进资金向综合利用国外要素转变。2006年技术引进220亿美元,4年来年均增长近20%。技术引进带动了国内发展,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加快了我国高速铁路的现代化进程。 国家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等,增强了“引进来”的外溢效应。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已有近千家、地区总部300家,都比3年前增加了一倍。通过引导外资企业延伸产业链,以外资为主的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达到59%,比3年前提高了11个百分点。跨国零售巨头的进入带动了国内商业现代化,流通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外资收购国内战略性行业的审查,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和国内产能过剩的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