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鹅细小病毒与番鸭细小病毒差异分析及鉴别诊断方法研究进展_鲜思美

鹅细小病毒与番鸭细小病毒差异分析及鉴别诊断方法研究进展_鲜思美

鹅细小病毒与番鸭细小病毒差异分析及鉴别诊断方法研究进展_鲜思美
鹅细小病毒与番鸭细小病毒差异分析及鉴别诊断方法研究进展_鲜思美

犬的细小病毒病

犬的细小病毒病犬细小病毒病又称犬传染性出血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诊表现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肠炎型以剧烈呕吐、血水样腹泻、脱水、血细胞减少、小肠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心肌炎型以急性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世界各地都有本病暴发的报道,给养犬业造成极大威胁,是危害犬群的最主要传染病之一。 一、流行特点 犬细小病毒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城市饲养宠物犬的感染率比农村饲养的土犬要高。 自然条件下,对本病易感的动物主要是犬,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断乳前后的仔犬易感性最高,往往以同窝暴发为特征。3-4周龄犬感染后呈急性致死性心肌炎的为多;8-10周龄的犬则以肠炎为主,但心肌细胞有核内包涵体。小于4周龄的仔犬和大于5岁的老年犬发病率低。 患病的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腹泻物、尿、唾液和呕吐物中均含有病毒。而康复犬可能从粪尿中长期排毒,污染饲料、饮水、垫草、食具和周围环境。健康易感犬常因接触病犬或食入污染的食物而感染,感染犬出现症状后第47天粪便排毒量最高,91天后病毒含量趋于减少,但传染性可持续1-8个月。 本病初发地区常常呈暴发性流行,各种年龄的犬只往往都能感染,病死率较高。经过一段时间后,往往只有幼龄犬才出现新病例。

犬细小病毒感染肠炎型的发病北和致死率分别为20%-100%和10%-50%,以断乳后的幼犬为最高,小于4周龄的仔犬死亡率最高。 二、临床症状 临诊上犬细小病毒病感染常表现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极少数病例在同一个体上可同时出现肠炎型和心肌炎型并发。 1、肠炎型 常发于青年犬,潜伏期约1-2周。临诊表现为常常突然出现呕吐、沉郁、发热,继而急性出血性腹泻,粪便黄色或灰黄色,覆以多量黏液和伪膜。一般先呕吐、后腹泻,接着排出番茄汁样乃至带有血液腐臭的血样稀粪,难闻的恶臭味。患病犬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到40℃以上,血液浓稠,但血清总量减少,白细胞总数显著减少。转氨酶指数上升。后期病犬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可视黏膜苍白,呼吸困难,迅速痛脱水,急剧地进行性衰竭而死。病程短的4-5天,长的1周以上。有些病犬只表现间歇性腹泻或仅排拉稀软的粪便。成年犬发病体温一般不升高,症状较轻,有较高的治愈率。 2、心肌炎型 多见于8周龄以下的幼犬,常突然发病,数小时内死亡。感染犬精神、食欲正常,间或呕吐,或有轻度腹泻和体温升高。或有呼吸困难,持续20-30分钟,脉快而弱,可视黏膜苍白,心律不齐,一般多在数小时内因心力衰竭而死亡。极少数轻症病例可以治愈。死亡率为60%-100%。 三、病理变化

犬细小病毒论文综述

犬细小病毒与犬细小病毒病 摘要 1.犬细小病毒 1.1什么是犬细小病毒 犬细小病毒是世界上其中一种最小的病菌,由3个蛋白质组成,是极度简单的病菌。正是由于它是如此简单的生物,这意味着这种病菌很难被分裂,所以要消灭它是非常的难。一般来说他们对绝大部分的清洁剂品免疫,它们能在适当的环境中存活1年。这种病菌对氯胺和甲醛较为敏感,次氯酸盐钠(sodium hypochlorite),一般来说就是家庭用的漂白水是对付犬细小病菌唯一最常用的消毒剂。世界上有两种犬细小病毒,第一种是在1970年发现的,是不会引起疾病的犬细小病毒。。第二种在1978年发现,而这种是能引发严重疾病的。这种犬细小病毒能引起出血,肠胃炎,在成年犬中有很高的死亡率,还能引发心肌炎使8个礼拜以下的幼犬突然死亡。心肌炎现在已经很少见,这种疾病现今多数以肠炎感染的方式显现。像所有病菌一样,犬细小病毒本身没有复制能力,它们必须依赖一个母体细胞来提供养分。这种病菌通过排泄物和口腔传染。当病菌依附到母体,就是患病的狗狗身上,它就会在咽喉周围和扁桃腺还有淋巴繁殖然后通过血液散布到全身。犬细小病菌的潜伏期是2-14天,但是通常是3-7天。肠部是最易被感染的部位,从十二指肠末端到小肠中段,病毒会深入骨髓,然后不断大量繁殖。病菌依附在排泄物,呕吐物,尿液还有唾液,这些都是很有传染性的。康复的动物在两个礼拜里排泄物里还附带有病菌,但是也有可能长达一年之久。 1.2犬细小病毒的预防措施 注射疫苗:幼犬遗传母体的抗体能阻止感染22个礼拜左右,但是为了确保安全幼犬成长到8个礼拜左右就应该开始注射他们生来第一次的疫苗,在疫苗没有完全注射完毕(第一次注射要注射2-3次,忘了不好意思)之前是要避免带狗出去玩的。 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狗死于犬细小病毒,除了不断要用漂白水清理狗舍和狗日常生活的地方外,要记住这种病毒可以存活1年之久,所以最好等1年以后才养另外一只狗,以免悲剧再发生。如果因细小病毒感染狗入院,兽医一般会隔离管理,主人如果要去看望必须带上手套,面具和特定的靴子进入,以免把病菌带回家里。康复后1-2个礼拜仍然带菌,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还是应该隔离管理 2.犬细小病毒病 2.1什么是犬细小病毒病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的烈性传染性肠道疾病,它引起大的呕吐、腹泻、食欲下降、高热、大量脱水、以致使幼犬和老龄犬死亡。 2.2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表现 犬接触细小病毒后在3-14天内出现体症,平均发病时间为5-7天。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下降、沉郁、发热、呕吐、腹泻。成年犬开始可不一定出现发热现象,

犬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_王羽迪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第46卷第1期(总第241期) 收稿日期:2015-12-27 1 病原学 在1977年,美国学者Eugster 和Nairn 最早从患有出血性肠炎的犬的粪便中分离得到了该病毒,之后,澳大利亚、法国、日本、南非和意大利等国均有此病的报道。我国也有学者对该病进行报道,梁士哲等于1982年最早报道了类似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 )CPV 所致的犬出血性肠炎,次年徐汉坤等对该病进行了正式报导。经研究〔1~4〕表明,CPV 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成员,它与该属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 )和水貂病毒性肠炎(MEV )之间有密切的抗原关系〔5〕。 CPV 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目前研究发现,犬细小病毒只有一个抗原型,即CPV-2。CPV-2粒子为等轴对称的二十面体,无囊膜,核衣壳为等轴对称的20面体,在电镜下呈圆形或六边形,直径约为23nm 。核酸是由单股DNA 构成的,DNA 分子质量为1.4×106-1.7×106,沉淀系数为23S-27S 。 该病毒有VP1、VP2、VP3三种多肽,其中衣壳蛋白的主要成分是由VP2构成的,它具有血凝活性,犬细小病毒在4℃和25℃条件下都能凝集猪和恒河猴的红细胞,但不可以凝集其他动物的红细胞,这一特性可作为病毒鉴定的参考指标〔7〕。近些年来,犬细小病毒的血凝性、抗原及宿主范围有了改变,目前研究表明CPV-2有a 、b 、c 三个亚型,但它们对于致病性无明显差异,而我国目前以CPV-2a 流行为主〔6〕。它对某些化学药物有一定抵抗性,如酒精、乙醚、氯仿;福尔马林、β-丙内酯、氧化剂等对该病毒有抑制作用,同时该病毒对温度也有一定耐受性,紫外线可以使其失活。2流行病学 犬细小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染,全年均可感染,城市饲养犬的感染率比农村饲养犬的感染率要高。品种和年龄对该病的发生没有限制,日常饲养中,由于犬的长途运输,食物、水源、环境的改变,以及寒冷、狭窄的环境对犬造成的应激均会促进该病的发生。该病毒对纯种犬易感,以2~4月龄的犬感染为主,尤其是刚断奶或者还未断奶的犬容易感染。其中1月龄左右的犬易患心肌炎型,2~5月龄的犬易患肠炎型。有证据表明,人、虱、苍蝇和蟑螂可成为机械携带者,健康犬接触污染的饮水、食物或者患病犬的粪便,都是其主要传播途径〔8〕。3发病机理 Meunier 和MacCartney 等对犬细小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9〕。首先病毒经消化道感染犬,主要攻击犬的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然后犬分别表现胃肠道症状和心肌炎症状,幼犬多见于心肌炎型。病毒有一定的潜伏期,侵入机体后被感染的前2天,首先在口咽部复制,随着血流传播到其它器官,病毒感染的第3d 到第5d 时会出现病毒血症〔10〕。病毒在口鼻迅速传播,这也是我们使用胶体金试纸检测时需要采口鼻部分泌物的原因;然后病毒在咽喉部的淋巴组 织、肠系膜淋巴组织以及胸腺开始复制,随后感染小肠的肠隐窩,引起犬的腹泻,此时可以在肝、肺、脾、肾、心肌分离出该病毒。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和淋巴细胞减少症〔11〕。犬感染细小病毒后的3~4天开始通过粪便向外界排毒,有的犬会排大量红色稀便,有时呈喷射状,此时病毒呈单个散在,传染性最强,而7~10天后,动物的肠黏膜产生IgA ,犬细小病毒特异抗体增多,使散在的病毒被凝集在一起,此时动物的感染性降低,血凝性也大大降低甚至丧失。同时可以检测到血清抗体,血清抗体可以在体内保持至少1年〔12〕。4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4.1临床症状 犬细小病毒的自然潜伏期在5~7天,临床表现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4.1.1肠炎型该类型发病的犬常发生于2~5月龄犬,潜伏期约在1~2周,其临床表现为病犬呕吐、腹泻,呕吐物开始为白色泡沫状,继而粘稠少量,逐渐变成黄色,极少数有淡绿色胆汁吐出并且带有血丝。排便次数增多,排黄色或灰黄色粪便,粘稠腥臭。中期表现为频繁呕吐,无食欲,腹泻常呈喷射状,排出番茄汁样粪便带有脱落的肠黏膜,体温可达40℃。后期的病犬体温下降至常温以下,可视粘膜表现苍白,肛门肌肉松弛,呼吸困难,脱水严重,各个器官衰竭而死。脱水主要表现为眼窝深陷,犬的鼻干燥,皮肤弹性下降,严重者昏迷休克。病程在一周左右,抵抗力较高或者打过疫苗的犬的症状较轻,治愈率较高,恢复较快。4.1.2心肌炎型该类型常发生于1月龄幼犬。其症临床状往往突然表现出来,病程较急,初期的精神尚好,仅有轻微的腹泻、呕吐和体温升高,随后发展迅速。病犬的临床症状有可视粘膜苍白,病犬迅速衰弱,表现呻吟,有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听诊常有有心内杂音,心律不齐等,病犬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死亡。4.2病理变化 4.2.1肠炎型病犬逐渐消瘦,经常蜷缩,由于脱水,弹性降低,眼窝下陷,鼻也出现干燥,肛门由于长时间排稀便变得松弛,周围有粪便污染。犬由于呕吐,无法进食,胃内无食物,导致胃粘膜有大量的出血斑和溃疡灶。细小病毒感染肠隐窩胚上皮组织,使上皮细胞遭到破坏和萎陷,犬的肠绒毛变短。脾脏有广泛淤血,淋巴细胞弥漫性坏死,个体变小。动脉周围组织淋巴鞘变宽。肺脏的颜色较深红,挤压有血性泡沫,肺表明有出血点,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肺泡隔变厚,肺泡腔变小,其内可见脱落的上皮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大量红细胞〔13〕。 4.2.2心肌炎型心肌型病变主要表现在肺和心脏。肺脏呈灰红色,表面出血斑点,挤压有血样液体流出;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样液体;心脏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变细,肌纤维疏松,肌浆减少,胞核变长,局部断裂、崩解,心肌毛细血管扩张,有充血的现象。心肌为白色条纹状,左心室壁变薄。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变 犬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 王羽迪,郝满良,张程,李俊杰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保定,071000) 摘要:本文从犬细小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以及防治方面做一综述。关键词:犬细小病毒病;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S85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950(2016)01-0046-03 46

鸭细小病毒的治疗方法

鸭细小病毒的治疗方法 雏鸭细小病毒病俗称三周病,是由雏番鸭细小病毒引起1~3周龄雏鸭以腹泻、气喘和软脚为主要症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 【临床症状】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急性型多见于7~14日龄雏番鸭,病雏精神委顿,羽毛蓬松,两翅下垂,尾端向下弯曲,无力走动,厌食,离群,排灰白色或淡绿色稀粪并粘附于肛门周围。咏端发给,张口呼吸,濒死前两脚麻痹,倒地,衰竭死亡。病程2~4天。亚急性型多见于大日龄雏鸭,病雏精神委顿,蹲伏,行走缓慢无力,排黄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并粘附于肛门周围。病程5~7天,多数病愈鸭成为颈、尾部脱毛、嘴变短、发育受阻的僵鸭。 【病理变化】 大部分病死鸭肛门周围有稀粪枯附,泄殖腔扩张外翻。心脏变圆,心壁松弛,肾、脾表面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灶,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点状出血,尤以十二指肠和直肠后段粘膜出血严重,少数病例盲肠粘膜也有点状出血。 【类症鉴别要点】 (一)鸭病毒性肝炎 患病雏番鸭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出血性斑点的特征性病变,可做出初步区别。区别诊断除了血清学试验外,可采用易感雏番鸭和易感雏鸭做感染试验。如仅引起雏番鸭发病死亡,而雏鸭健活,为番鸭细小病毒所致。 (二)鸭霍乱 青年鸭、成年鸭比雏鸭更易感染。患鸭摇头、张口呼吸,瘫痪,剧烈下痢,肝脏肿大,有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灶,心冠状沟脂肪组织有出血斑或出血点,心包积液,十二指肠粘膜严重出血等特征性病变。用肝、脾做触片,用美蓝染色镜检,见有许多两极染色的卵圆形小杆菌,即可区别于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必要时做细菌学检验。 (三)鸭瘟 虽然不同日龄的鸭均可感染,但20周龄以内雏鸭较少流行发生,这是流行病学重要区别。患鸭流泪、两脚软、排绿色稀粪和头肿大为特征性症状,食管和泄殖腔粘膜有假膜和溃疡为主要特征性病变,即可区别于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必要时需做病毒学检验。 (四)番鸭小鹅瘟 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两种病非常相似,区别诊断除血清学试验外,

犬细小病毒治疗方法

犬细小病毒治疗方法 犬细小无特效治疗方法,医生各有各的经验,各有各的处方。但治疗原则基本相同,常采用特异疗法、支持疗法、对症治疗、控制继发感染和中草药治疗。 CPV-1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给新生犬保温、给予适当的营养和水分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CPV-2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上常采用以下综合治疗措施。 (1)特异疗法 早期使用高免血清、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干扰素、免疫球蛋白、血浆,在减轻疾病严重程度、缩短治疗疗程上都有一定的作用。 市场上出售的这些产品生产厂家多、品种多,无正式批号的也不少,质量参差不一,价格差异很大。购买时要看厂家、抗体滴度、数量、主要成分含量,用法用量。按说明书上介绍的用量很难达到预期的疗效,特别是价格低廉的血清,其效果更差。应购买使用知名厂家,价格较合理的生物制品使用,切勿贪图便宜。 血清及单抗2ml/k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单抗1~2ml/k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干扰素,成犬每日肌注1~2支(100万国际单位),幼犬每日0.5~1支,连续3~5天。 免疫血浆,10~20/ml,静滴,每天1次,连用3~5天。血浆和单抗,或血浆和干扰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2)对症治疗 止吐:止吐药有助于减少体液流失,减轻患畜痛苦,以及维持肠道营养。首选爱茂尔肌注,必要时用阿托品,胃肠道有出血者忌用胃复安。还可以用昂丹司琼或多拉司琼止吐。 止泻:鞣酸蛋白,施密达都有止泻作用,但因其呕吐,不适宜口服给药,用施密达深部灌肠效果较好。 止血:肾上腺色腙、安甲苯酸、安甲环酸、VK3 ,V~K1均可用于止血,肌注效果不理想,采用联合用药肌注或静滴止血敏、氨甲苯酸有较好的疗效。如果止血无效,可静滴立止血、卡络磺钠。另外全血、血浆、代血浆也有止血作用。 心功能不全者,可静滴生脉注射液1~10ml;V~B12 0.25~0.5mg,肌苷50~100mg,混合肌注。 低蛋白血症:一些幼犬会出现低蛋白血症,输入全血将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但是如果不需要补充红细胞时,最好输入血浆。低蛋白造成水肿而且输入血浆后并未有所改善,应该考虑使用胶体羟乙基淀粉。理想的血浆蛋白浓度应该维持在2g/dl或则更高。 贫血:有些幼犬严重贫血,这是由于细小病毒肠炎引起的胃肠道失血造成的,或者这个跟细小病毒没有关系的寄生虫引起的。幼犬严重贫血必须输血,全血对动物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更有好处。 败血症和内毒素血症:在治疗早期可用糖皮质激素和氟尼辛葡甲胺可能有好处,在脱水被矫正之后不要使用,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_董嘉文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 董嘉文李林林孙敏华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广东省兽医公共卫生公共实验室,广州,510640)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雏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的雏番鸭以喘气、腹泻、脚发软及进行性消瘦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染性强和死亡率高[1-2]。该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因此又称雏番鸭“三周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40%以上,是目前番鸭饲养业中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我国是发现和研究番鸭细小病毒最早的国家,1985年以来,在我国福建等南方多省均出现该病[3],而后,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地也相继报道本病的流行。1988年,程由铨等首次分离并鉴定该病的病原为番鸭细小病毒[4]。 1病毒特征 1.1形态特征 MDPV病毒粒子呈球形或六角形,二十面体,无囊膜,直径大小为22~25nm。有实心和空心2种颗粒形态,空心内直径为15nm,衣壳厚度为5nm,壳粒数32,病毒衣壳的壳粒排列规则呈管状结构,壳粒直径为3~4nm。在氯化铯中,实心和空心病毒粒子浮密度分别为1.39~1.42g/cm3和1.38g/cm3[5-6]。 1.2理化特性 MDPV对pH3.0、pH5.0和60℃1h均有抵抗力;对酸、氯仿、乙醚和胰酶不敏感,但对紫外线辐射敏感。对鸡、麻鸭、番鸭、鹅、猪、牛、兔、豚鼠、绵羊和“O”型红细胞无凝集作用。 1.3培养特性 番鸭细小病毒初代分离只能用番鸭胚,而在其他胚中不能增殖,在鸭胚传代适应后可以在鹅胚上生长增殖并引起特征性病变。MDPV也能在番鸭胚和鹅胚的成纤维细胞以及番鸭胚肾细胞上增殖,不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猪肾传代细胞(PK15)、地鼠肾传代细胞(BHK21)和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上增殖。2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 2.1流行病学 雏番鸭是惟一自然感染发病的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龄关系密切,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愈高,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发病率为20%~60%,病死率为20%~40%不等。30日龄以上的番鸭也可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病鸭往往成为僵鸭。病鸭通过排泄物特别是通过粪便排出大量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用具、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传播。如果病鸭的排泄物污染种蛋外壳,则引起孵房内污染,使出壳的雏番鸭成批发病。本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是由于冬春气温低,育雏室空气流通不畅,空气中氨和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在夏季发病率低,通风较好的情况下,发病率一般为20%~30%。 2.2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4~9d,病程2~7d,病程长短与发病日龄密切相关。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两种类型。 最急性:多发生于6d以内的病雏,病势凶猛,病程很短,只有数小时,多数病例不表现前驱症状即衰竭,倒地死亡,此型的病雏喙短,偶见羽毛直立、蓬松。临死时两脚呈游泳状,头颈向一侧扭曲。该型发病率低,占整个病雏数的4%~6%。 急性型:主要见于7~14日龄雏番鸭,主要表现为精神委顿,羽毛蓬松,两翅下垂,尾端向下弯曲,两脚无力,懒于走动,厌食,离群;有不同程度腹泻,排出灰白或淡绿色稀粪,并黏附于肛门周围;呼吸困难,喙端发绀,后期常蹲伏,张口呼吸。病程一般为2~4d,濒死前两肢麻痹,倒地抽搐,衰竭死亡。 亚急性型:多见于发病日龄较大的雏鸭,主要表现为精神委顿,喜蹲伏,两脚无力,行走缓慢,排黄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并黏附于肛门周围。病程5~7d,病死率低,大部分病愈鸭颈部、尾部脱毛,嘴变短,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鸭。 3病理学变化 3.1剖检变化 最急性型由于病程短,发病急,病变不明显,仅在肠道出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并伴有肠黏膜出血,其他内脏无明显病变。 急性型病变较典型,呈全身败血现象。心脏变圆,心壁松弛,尤以左心室病变明显;肝脏稍肿大,少数有明显坏死灶。胆囊显著肿大。胆囊充盈,肾和脾稍肿大,胰腺充血或局灶性出血,表面散布针尖大灰白色病灶。特征性病变在肠道,十二指肠前段有胆汁渗出,十二指肠后段及空肠前段呈急性卡他性炎症, 中图分类号:S85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47(2012)10-0002-05

犬瘟热,细小病毒偏方

这个和犬瘟一样.可怕到我打字时手都有点哆嗦... 主要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7~14天。多呈肠炎症状,少数呈心肌炎综合征。 肠炎型病犬:多发生于3_4月龄的幼犬,经1_2天的厌食,排出软便,间或体温升高之后迅速发展成为频繁的呕吐和剧烈腹泻,排出西红柿汁样或洗肉水样的血便,味极腥臭,患犬精神沈郁,迅速消瘦,视力模糊,全身乏力,嗜睡,可视粘膜苍白,舌面皱缩,眼球下陷,皮肤失去弹性。体表温度下降,耳、鼻和四肢末端发凉,心率增速,表明机体极度脱水和循环障碍。 心肌炎型患犬:多发生于1个月到1个半月的仔犬。多突然发病,表现为可视粘膜苍白,衰弱,呼吸困难,听诊有心内杂音,多伴有轻度的腹泻与呕吐。患犬常因心力衰竭而突然死亡,特别是采取补液时,往往在补液中死去,多因心衰与肺水肿所致。 主要治疗方法: 西医的就是打针: 1:消炎.止血、止吐控制肠道感染: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肌肉注射抗生素:甲硝唑(静脉注射或直肠灌注)小诺霉素(肌肉或皮下注射). 胃复安(止吐)泻痢宝(止泻) 2:补液疗法,用等渗的葡萄糖盐水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给予静脉注射。 3:细小病毒病早期用犬细小病毒高免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提高患犬的特异性抵抗力 辅助护养:为了避免狗狗因为不进食不喝水而导致体能严重下降,应注意补充葡萄糖液.及补液盐水.板蓝根冲剂.如果狗狗情况有些好转了,喂它一点点清淡的米汤..另外要注意保暖. 多多安慰它.陪伴它.给它信心. 中药疗法(偏方):“白乌汤”治疗犬细小病毒性肠炎 方剂:白头翁15克,乌梅15克、黄连5克、黄柏5克、郁金10克,诃子10克。 用法:加水1000克,煎数沸,取汤汁候温灌服,每日一剂。如病犬呕吐过于剧烈,可在灌服前2小时左右先注射胃复安注射液;如病犬脱水严重,应辅以输液治疗

犬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犬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以犬的剧烈的呕吐、出血性肠炎和白细胞显著减少以及心肌炎为主要特征。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犬都易感染,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我国养犬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可造成严重的损失。 1977年美国Eugster从患出血性肠炎病犬粪便中发现了犬细小病毒,1982年,我国梁士哲等最早报道了类似CPV所致的犬出血性肠炎;1983年,徐汉坤等正式确认本病的流行。犬细小病毒的发现虽然只有30年的时间,但该病对犬的危害严重。本文就病毒生物学特性及其基因组结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临床症状、疫苗研发以及病原的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目前尚无CPV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对于发病动物,可以对症治疗配合高免血清或单克隆抗体治疗。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和准确诊断基础上的有效疫苗接种。 1.1 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CPV主要感染犬,特别是断奶前后的幼犬。其他犬科动物,如貂、狐、狼等也易感。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随呕吐物、唾液、粪便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垫料、饮水以及周围环境、康复犬仍可通过粪便长期向外排毒。健康易感犬直接接触病犬或带毒犬、或摄入污染的食物和饮水通过消化道而遭受感染。此外,人工注射、肌肉或静脉接种也能引起本病的发生。犬感染细小病毒后发病急,死亡率高,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乳幼犬由于可能从母体获得抗体,所以较少发病;断奶后的幼龄犬最为易感,往往以同窝暴发为特征;成年犬一般只出现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很少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近年也常发生成年犬因出血性肠炎而致死的严重病例[22]。4~6周龄犬感染后呈致死性心肌炎的为多;8~10周龄的犬则以肠炎为主。小于4周龄的仔犬和大于5周龄的老犬发病率较低,一般分别为2%和16%。根据临床发病犬的种类来看,纯种犬和外来犬的发病率高于土种犬。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天气寒冷的冬春季多发,粪便中含毒量最高。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引起的,犬以剧烈呕吐、

新型鹅细小病毒VP3抗体特异性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录 第1章文献综述 (1) 1.1 鹅细小病毒流行现状 (1) 1.2 鹅细小病毒的特性 (2) 1.2.1 GPV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 (2) 1.2.2 宿主范围和培养特性 (2) 1.2.3 临床症状及病理特性 (3) 1.2.4 GPV的基因结构 (4) 1.2.5 GPV编码蛋白及功能 (6) 1.3 鹅细小病毒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8) 1.3.1 病原学诊断 (8) 1.3.2 分子生物学诊断 (9) 1.3.3 血清学诊断 (10) 1.4 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13)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第2章鹅细小病毒VP3蛋白的原核表达 (15) 2.1 材料与试剂 (15) 2.1.1 菌种和载体 (15) 2.1.2 酶和试剂 (15) 2.1.3 各种溶液及培养基 (15) 2.1.4 主要仪器 (17) 2.2 方法 (18) 2.2.1 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 (18) 2.2.2 鹅细小病毒VP3蛋白的原核表达 (18) 2.3 结果 (21) 2.3.1 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 (21) 2.3.2 原核表达载体pET32a-VP3的构建 (21)

2.3.3 目的蛋白的表达 (22) 2.4 讨论 (23) 第3章鹅细小病毒VP3蛋白的纯化与鉴定 (24) 3.1 材料 (24) 3.1.1 酶和试剂 (24) 3.1.2 各种溶液 (24) 3.1.3 主要仪器 (24) 3.2 方法 (24) 3.2.1 VP3蛋白包涵体的提取 (24) 3.2.2 包涵体粗纯化 (25) 3.2.3 VP3蛋白Ni柱亲和层析 (25) 3.2.4 重组VP3蛋白Western-blot分析 (25) 3.3 结果 (26) 3.3.1 包涵体粗纯化 (26) 3.3.2 VP3蛋白Ni柱亲和层析 (26) 3.3.3 重组VP3蛋白Western-blot分析 (27) 3.4讨论 (27) 3.4 讨论 (27) 第4章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28) 4.1 材料 (28) 4.1.1 病毒和血清 (28) 4.1.2 试剂及溶液 (28) 4.1.3 主要设备 (28) 4.2 方法 (28) 4.2.1 间接ELISA方法步骤 (28) 4.2.2 间接ELISA方法条件的优化 (29) 4.2.3 间接ELISA方法的评价 (30) 4.2.4 血清样品的检测 (31)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PPV)是由猪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繁殖机能障碍性疾病。该病的特点主要是受感染的母猪,特别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猪及健康仔猪,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的其它症状。目前本病在世界各地猪群中普遍存在,在大多数养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我国80年代中后期频繁从国外引种,使 该病在我国迅速传播。目前已在我国各地猪群广泛分布存在,特别是集约化猪场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据抗体检测统计:猪场阳性率为100%,种猪群阳性率为27.7%~82.2%,严重危害养猪生产发展。由于许多规模化猪场有本病的存在,应该重视猪细小病毒病的防制。 1 病原 本病的病原体为细小病毒科的猪细小病毒,该病毒的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为20面体对称,无囊膜,直径为18~24纳米,基因为单股DNA。病毒具有血凝特性,能凝集豚鼠、恒河猴、小白鼠、猫、鸡和人O型血的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红细胞的血凝性最好;在培养细胞的细胞核中可产生核内包涵体。据报道,PPV毒株有强弱之分,强毒株(例如NADL-8毒株)感染母猪后可导致病毒血症,并通过胎盘垂直感染,引起胎儿死亡;弱毒株(例如NADL-2毒株)感染怀孕母猪后不能经胎盘感染胎儿,而被用作弱毒疫苗株。

本病毒对热、酸、碱及消毒药的抵抗力均较强,对外界抵抗力极强,在56℃恒温48h,病毒的传染性和凝集红细胞能力均无明显的改变。70℃经2h处理后仍不失感染力,在80℃经5min加热才可使病毒失去血凝活性和感染性。在空圈内可持续存在20周。本病毒能凝集豚鼠、大鼠、小鼠、鸡、鹅、猫、猴和人O型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的红细胞最好。0.5%漂白粉、2%氢氧化钠5min可杀死病毒。 2 流行病学 该病最早于1967年在英国报道,目前呈世界流行,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猪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均可感染。据报道,在一些家禽和试验动物(例如牛、绵羊、猫、豚鼠、小白鼠和大白鼠等)血清中也存在有本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来自病猪场的鼠类,其抗体的阳性率也比阴性猪场的鼠类为高。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急性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病毒;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活胎、仔猪及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病毒;子宫内感染的仔猪至少可带毒9周;有些具有免疫耐受性的仔猪可终生带毒;被感染的公猪,其精细胞、精索、附睾和副性腺均含有病毒,在其配种时很易传染给易感母猪,常引起本病的扩大传播。

番鸭细小病毒病与番鸭常见病的区别诊断

番鸭细小病毒病与番鸭常见病的区别诊断 摘要总结了番鸭细小病毒病与小鹅瘟、雏鸭肝炎、新鸭疫病、鸭瘟、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巴氏杆菌病、鸭副伤寒以及鸭白肌病等番鸭常见病的区别,以供番鸭细小病毒病的鉴别诊断参考。 关键词番鸭;番鸭细小病毒病;鉴别诊断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PV)引起的一种以肠炎、腹泻和喘气为临床特征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因该病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故又称3周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病愈鸭大部分成为僵鸭,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即可对番鸭细小病毒病作出初步诊断,然后对病毒分离和鉴定,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确诊。但番鸭细小病毒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某些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方面与小鹅瘟、雏鸭肝炎、新鸭疫病、鸭瘟、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巴氏杆菌病、鸭副伤寒以及鸭白肌病等疾病相类似,需进行区别诊断。 1与小鹅瘟的区别 番鸭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和高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由于两种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非常相似,区别诊断除血清学外,可采用易感雏鹅和易感雏番鸭作感染试验。用5只5日龄左右的易感雏鹅和5只5日龄左右的易感雏番鸭分别注射被检病料,或被检鹅胚液毒、番鸭胚液毒。若雏鹅和雏番鸭均发病死亡,并且有小鹅瘟特征性病变,为小鹅瘟病毒所致;若仅引起雏番鸭发病死亡,而雏鹅健活,为番鸭细小病毒所致。 2与雏鸭肝炎的区别 雏鸭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3周龄以内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患病雏番鸭根据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出血性斑点的特征性病变可作初步区别。区别诊断除了血清学外,可采用易感雏番鸭和易感雏鹅作感染试验。用5只5日龄左右的易感雏番鸭和5只5日龄左右的易感雏鹅,分别注射被检病料,或被检鹅胚液

番鸭细小病毒特效药

番鸭细小病毒特效药 番鸭细小病由细小病毒引起,是雏番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理变化是纤维素性肠炎、胰脏呈点状坏死,以3周龄内的雏番鸭多发,最早是3日龄发病。病鸭张口呼吸、喘气,消瘦、拒食、蹲伏,十二指肠内容物呈松散栓子状,表层有脱落的黏膜附着。1日龄用番鸭二联苗每羽皮下注射1头份。发病鸭每羽肌肉注射番鸭二联高免血清1~2毫升,可适当加入氨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等抗菌类药以防继发感染。 特点:治疗小鹅瘟、鹅副黏、鸭瘟、鸭流感、鸭副粘、番鸭细小病毒等混合感染,一针治愈。 【商品名】鸭毒抗(北京国浩高科)--番鸭细小病毒特效药 【主要成份】维生素C(载体为鸭同源精制血清抗体) 【药理作用】本品是用引起鸭瘟、鸭流感、鸭副粘、番鸭细小病毒等病毒病原浓缩精制疫苗免疫健康鸭群,产生高效价抗体后,收集血清,采用酶切技术提取IgG、IgM、IgA Fab片段加保护剂制备而成。IgG是血清中最主要的抗体蛋白,占总免疫球蛋白量的75%,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中和细菌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以及与病毒抗原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中和病毒);IgM在抗感染免疫的早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清型IgA可介导调理吞噬ADCC 作用,分泌型IgA是机体粘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症】本品对鸭瘟、鸭流感、鸭副粘、番鸭细小病毒、小鹅瘟、鹅副黏等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和治疗有特效。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1ml/kg,预防量减半。 【注意事项】1、注射:本品打开后应在24小时内用完,勿与活疫苗同时使用。 2、若有细菌混合感染,应配合抗生素同时使用。 【包装】250ml/瓶×30瓶/件 【贮藏】避光,阴凉处常温可保存6个月,冷藏时间更长,可保存1-2年。建议冷藏保存。

犬细小病毒病概述

犬细小病毒病概述 摘要:犬细小病毒病(Canine parvoviral disease)又称犬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引起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主要特征。危害各年龄犬,对犬类危害极大。本文对犬细小病毒病做详细的概述,希望对此病有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病;细小病毒;治疗;预防 犬细小病毒病临床上以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主要特征,危害各年龄段犬,尤其是幼犬,有时感染率可达100%,死亡率为10%~60%。除犬外,其他犬科和鼬科动物,如貂、狼、狐等也可感染。 1.病原 病原为犬细小病毒Ⅱ型(Canine parvovirusⅡ)属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病毒颗粒无囊膜,直径20~25nm,20面体对称。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1.43g/cm2。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单股DNA。病毒在4℃和25℃都能凝集猪和恒河猴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其他动物的红细胞。该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较强,与60℃环境可存活1h,80℃可耐30min,在偏酸(pH3)环境和偏碱(pH9)环境中病毒仍有感染性。该病毒对0.5%福尔马林或0.5%过氧乙酸和5%~6%次氯酸钠,紫外线等较敏感,对氯仿和乙醚不敏感。如果将含病毒的粪便和肠管冷藏于低温环境,其感染性可长期保持。本病毒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猫细小病毒)有密切的抗原组分关系。后者的疫苗具有抗本病毒感染的效能。CPV~2发现20多年来,出现了抗原性漂移,目前有a、b两个压型,2a在1979年出现,2b则始于1984年前后。二者致病性未见差异。 2.致病机理 病毒从口咽部进入,在咽淋巴结复制,而后通过血流扩散全身。具有相应受体的S期细胞感染后死亡,或者细胞分裂被抑制。在血流及淋巴器官中的所有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血小板均遭破坏,剩余的周边白细胞增生,病毒在其内复制,成为细胞毒作用的靶细胞。肠腺的肠上皮细胞对病毒十分易感,这些细胞感染后失去绒毛尖,无吸收能力,因而导致腹泻。 3.流行病学

小鹅瘟(鹅细小病毒感染)

小鹅瘟(鹅细小病毒感染) 小鹅瘟(鹅细小病毒感染) 【病因】本病为雏鹅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是小鹅瘟病毒,存在于病鹅脑、肝、脾、肠内容物及其他组织中。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与病鹅直接接触或接触病鹅的排泄物沾污的饲料和饮水、带病毒的种蛋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症状】7日龄左右的雏鹅感染后,往往是最急性型,有时不见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只有半天或1天的病程。病初精神不振,缩颈,打瞌睡,拒食,但多饮水,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并混有气泡,气喘流涎,两腿麻痹或抽搐,两脚缩起,半小时即死。 【诊断】主要是1日龄鹅易感,成年鹅不感染。临床症状表现为严重的下痢和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剖检见肠管膨大,里面含有带状或圆柱状的白色栓子,基本可确诊。 【预防】小鹅瘟主要是通过孵坊传播的,因此孵坊中的一切用具设备,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收购来的种蛋最好用福尔马林熏烟消毒。刚出壳的雏鹅要注意不与新收进的种蛋和大鹅接触,以防感染。预防可接种小鹅瘟鸭胚化GD弱毒疫苗。 每只小鹅喂服2粒白胡椒,只用1次,可预防小鹅瘟。

【治疗】 方l新鲜鱼腥草适量,捣汁灌服或自饮。病鹅每只每次1~2毫升,分早、午、晚3次灌服,也可让其随意自饮。 何日远[《中兽医学杂志》介绍,用此方给病鹅每次灌服2毫升,1日3次,连灌2天痊愈,取得100%的治疗效果。 方2马齿苋120克,黄连50克,黄芩80克,黄柏80克,连翘75克,双花85克,白芍70克,地榆90克,栀子70克(200只鹅用量)。 上述药物以水煎煮,药液灌服或拌饲料喂,1日2次,连用3~4天。治疗效果很好[卢文贵,《中兽医医药杂志》。 方3每10只小鹅,每天用鲜半边莲50~100克,以冷开水捣烂取其汁。肉豆蔻15~25克、大风藤(入地麝香、过山香)20~30克、砂仁3~5克,如下痢不止或遇寒冷阴雨天可 再加肉桂3克、鸡矢藤5~10克,加清水共煎。取上述两种药液和大米粉混成米浆(或浸米),饲喂病鹅(7日龄内的小鹅应极少喂或不喂青菜)。 或每10只小鹅每天用通城虎5~10克,肉豆蔻20~25克,遇寒冷阴雨天加桂枝5~10克,用法同上。病鹅经服药2~6天可见明显效果。治疗256只病鹅,观察20日以上,治 愈180只,疗效达70%。

犬细小病毒-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不同药物组合对犬细小病毒病的疗效姓名: 学号: 系部: 班级: 专业: 指导老师:职称: 二0年月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材料目录

摘要 犬细小病毒(CPV)是常见的犬类传染病之一。该病例(犬雄性 3月龄泰迪)经诊断判断为犬细小病毒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腹泻、血便。在诊治中,以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犬细小病毒(C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其病原体是犬细小病毒,无囊膜、单股DNA,病毒主要侵害两种细胞:一种是肠上皮细胞,另一种是心肌细胞,分别表现胃肠道症状和心肌炎症状,在一些肿大的心肌纤维核内可以检出包涵体。[2]临床上以剧烈呕吐、血样粪便、出血性肠炎、脱水、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其感染率高达100%,致死率高达10%~15%。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诊断;治疗

1.病原学 1.病原及流行病学 1、1犬细小病毒(C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其病原体是犬细小病毒,无囊膜、单股DNA,病毒主要侵害两种细胞:一种是肠上皮细胞,另一种是心肌细胞,分别表现胃肠道症状和心肌炎症状,在一些肿大的心肌纤维核内可以检出包涵体。[2]临床上以剧烈呕吐、血样粪便、出血性肠炎、脱水、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其感染率高达100%,致死率高达10%~15%。 1、2犬细小病毒式1997年首先在美国被发现的,从发现该病毒至今,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是危害犬类的主要烈性传染病之一,主要经消化道传染,城市饲养犬的感染率较农村饲养犬要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寒冷季节多发,多见于比较聚集的单位或地区[3]不同性别、年龄和品种的犬均能感染本病,但以未成年的幼犬最为易感,纯种犬比土种犬易感性高,而且病情反复重,死亡率也高。治疗措施 1、抗病毒治疗组合干扰素(CIFN)*3,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的复制。 2、消炎防继发感染犬硫酸庆大霉素*3,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强。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庆大霉素能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 速克(头孢噻呋)4mg∕kg *3,具广谱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 革兰氏阴性均有效。 犬地塞米松磷酸钠0.2mg∕kg,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过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3、止血(便)维生素C注射液20mg∕kg *3,又名抗坏血酸,有一定的止血

雏番鸭细小病毒

雏番鸭细小病毒 又名番鸭喘泻病,俗称三周病。雏番鸭细小病毒(MPV),无囊膜,球形,单股DNA 病毒。对酸、热等灭活因子有很强的抵抗力,对紫外线照射敏感。病毒存在于肝、脾、肾、胰等哭官和肠道中。 流行特点 自然感染只有番鸭,2~4周龄雏番鸭多发病,尤以10日龄左右雏番鸭发病最多。发病率27~62,病死率22~50%。其他禽类未见病例报道。本病呈地方流行性。病鸭和带毒鸭是传染源。成年番鸭感染后不发病,但排毒;可垂直污染种蛋,把病毒传给刚出壳的雏番鸭,孵坊成为传播媒介;随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工具等而水平传播。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以秋冬季多见该病。 主要症状 潜伏期4~16天,病程2-7天。 最急性:出壳后6天内的雏番鸭,多数见倒地即死。偶见羽毛蓬松,临死前两脚乱划,头颈向一侧扭弯。发病数约4~6%. 急性:见于7~14日龄雏番鸭。表现精神萎顿,厌食羽毛蓬松,翅下垂,尾端向下弯曲,脚软不走,离群;腹泻,排淡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混有粘膜,并附着肛门四周;张口喘气,喙端发绀,常蹲伏。死前倒地抽搐,衰竭而死。病程2~4天。 亚急性:由急性转来,或日龄较大的雏番鸭。表现精神萎顿,喜蹲伏,脚软少动,排黄绿或灰白色稀粪,并附着肛门四周。病程5~7天,死亡少,病愈番鸭颈部、羽部脱毛,生长受阻成僵鸭。 剖检特征 全身呈败血现象。大部分病死鸭肛门周围有拉稀粘附,泄殖腔扩张,外翻。十二指肠前段有多量胆汁,全小肠呈卡他炎症,粘膜表面有大量出血点,或有粘膜脱落,或有炎性涌出物;有的病例肠粘膜上附着散在的纤维素性凝块,呈黄绿色或暗绿色;盲肠和直肠粘膜也有出血点。胰脏苍白,表面有数量不等的针头大灰白色坏死点,心脏变圆,心肌松弛。肝、脾、肾、胰稍肿大,表面散布针尖大灰白色病灶。 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变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采病鸭的肝、脾、胰等组织和病初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送实验室作病毒分离,鉴定及血清学实验确诊。在临诊中要注意本病常与雏番鸭小鹅瘟、病毒性肝炎和鸭疫里氏杆菌病及与它们的混合感染进行区别诊断。 预防方法 1、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消毒制度,认真做好孵坊和育雏室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是防治本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1)种番鸭的主动免疫种番鸭在开产前15天左右用1:100稀释的鹅胚化或番鸭胚化种番鸭弱毒苗1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4个月后再加强免疫一次。 (2)雏番鸭的主动免疫未经免疫的种番鸭群、或免疫4个月以上未作加强免疫的种番鸭群的种蛋卵化的雏番鸭群,在出壳48小时内应用1:50-1:100稀释的鹅胚化或番鸭胚化雏番鸭弱毒疫苗或细胞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1毫升+1L-2 800羽/瓶,分开稀释,混合注射,免疫后7天内严格隔离饲养。 3、本病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仅依靠被动免疫获得一定的保护。在本病流行区域,或已被本病毒污染的孵坊,雏番鸭出壳后应立即皮下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每羽0.5毫升其保护率可达95%左右。对已经感染发病率雏番鸭的同群未病的雏番鸭,每只皮下注射0.8-1.0

犬细小病毒病

犬细小病毒病 犬细小病毒病(Canine parvovirus infection)又称犬传染性出血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剧烈呕吐、出血性肠炎、血性水样便、脱水、白细胞显著减少和心肌炎。可分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肠炎型以小肠出血性坏死性炎为特征,心肌炎型则表现为急性非化脓性心肌炎。 1977年,Eugster和Naira在美国通过电镜在患出血性腹泻犬的粪便中首先发现了细小病毒粒子。1978年,McCandlish应用犬肾细胞分离了细小病毒。 我国于198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首次分离出犬细小病毒,随后本病在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的警犬和良种犬中陆续发生和蔓延,并已分离获得多株病毒,研究报道逐渐增多。世界各地都有本病暴发的报道,给养犬业造成极大威胁,是危害犬群的最主要传染病之一。 【病原】犬细小病毒为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的一个成员,具有细小病毒属的典型形态和结构。病毒粒子细小,直径20~22nm,呈六角形或圆形,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衣壳由32个长为3~4nm的壳粒组成。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是1.43g/cm3。基因组为单股DNA,5 233bp,分子质量为1.5×106u。 CPV病毒粒子有VPl、VP2和VP3共3种多肽,其中VP2为衣壳蛋白主要成分。 病毒在4℃和25℃都能凝集猪和恒河猴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其他动物的红细胞。本病毒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猫细小病毒)有较密切的抗原关系。后者的疫苗具有抗本病毒感染的效能。已报道发现了CPV抗原漂移的变异株,对猪和恒河猴的红细胞无血凝性,丢失了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抗原相关性。 本病毒能在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内增殖,如猫胎肾原代细胞,犬胎肾、脾、胸腺和肠管原代细胞,小貂肺细胞系(CCL-64)、浣熊唾液腺细胞及牛胎脾细胞等。目前常用MDCK和F81等传代细胞分离培养该病毒。在F81细胞上形成明显CPE,表现为细胞脱落、崩解和破碎。在MDCK细胞上CPE不明显,有时出现细胞圆缩,并常形成核内包涵体。 本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室温下能存活3个月;在60℃能存活1h;pH3处理1h不影响其活力。对甲醛、β-丙内酯、羟胺和紫外线敏感,能使之灭活,但对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则不敏感。 【流行病学】犬是该病的主要宿主,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断乳前后的仔犬易感性最高,往往以同窝暴发为特征。3~4周龄犬感染后呈急性致死性心肌炎的较多;8~10周龄的犬则以肠炎为主,但心肌细胞有核内包涵体。小于4周龄的仔犬和大于5岁龄的老犬发病率低,一般分别为2%和16%。也曾有貉、狼、狐和浣熊感染发病的报道。 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腹泻物、尿、唾液和呕吐物中均含有病毒。康复犬可能从粪、尿中长期排毒,污染饲料、饮水、垫草、食具和周围环境。健康犬因接触病犬或食人污染的食物而感染。临诊发病后的第4~7d粪便排毒量最高,9~14d后病毒含量趋于减少,但传染性可持续30d到8个月。经胎盘垂直感染的可能性也存在。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 新疫区在早期由于易感性高和犬群密集,大小犬只都感染,可导致暴发性流行,病死率较高。几个月后,则只有在小犬中发生新病例。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城市犬感染率较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