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散文两篇

15散文两篇

15散文两篇
15散文两篇

15*散文二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兴味、蔓延、威势、濒临、震颤、俯瞰”等词语。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文章要表现的主旨。

2.朗读、批注、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辩证地理解作品内涵及作者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2.激发学生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

1.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2.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2.背景资料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3.知识链接

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属性,二是散文属性。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2)词语释义

臼齿:哺乳类或似哺乳类动物位于颌末端,较大的、以研磨为用途的牙齿。

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意思是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也可以指老年人去世。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答案示例: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

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第二部分(2-4):正面论述“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第2段:以小草和牛犊为例,论说生命的神奇,是从外在现象来说。第3段:论说生命本体的流转,着眼于生命的内部特征。第4段:转到议论现实,批判暴君,赞美永久的生命。)第三部分(5):高度赞美生命的永恒。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如何理解“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答案示例:“凋谢”指个体生命陨灭,“不朽”指生命现象永存。何以成为奇迹?指个体生命与生命集合体在易逝与永存方面相差甚大,却又都是生命,这令人惊奇;也指“凋谢”和“不朽”本来不可调和,却又同时上演着协奏曲,让人慨叹。

2.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1)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2)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3)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答案示例:(1)对比。“生命”和“衬衣”相对比,突出表现了“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2)比喻。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

(3)拟人。“卑微”“柔弱”“钻”“快乐地”这些词语将小草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惟妙惟肖的描绘了出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神奇。

2.怎样理解“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答案示例:感叹生命的神奇,揭示生命的规律,又为这一规律而欢呼。暗示着:正义终

将战胜邪恶,戕害生命的暴君必将被充满生命力的人民打倒。

3.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答案示例: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1.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答案示例: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2.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示例1: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示例2: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的,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示例3: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示例4: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示例5: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五)品读课文,鉴赏评价

1.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让读者能够跟着作者清晰的思路,去重新认识生命。这篇议论性散文虽然短小,却能让读者读后有深刻的启发。

2.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答案示例:①条理清晰,层层深入。由叙述生命的外在表现到揭示生命的内在本质,再到歌颂生命的神奇力量。作者情感的表达也由悲观无奈到豁达乐观,最后到对生命的由衷赞叹。②欲扬先抑,凸显主旨。本文先谈个人生命有限,感到无奈;再谈生命的永久,赞叹不已;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作者感情层层递进,达到高潮。

(六)课文拓展,对比延伸

1.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再谈谈读完此文后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对待生命。

答案示例:生命是什么?它是青藏高原上那辽远的天穹,它是峡谷中那激荡的长江水,它是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绿色。生命是一次性的筷子,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徐徐升起的风筝,只能高飞岂能停滞,生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只能走下去,尽管你会摔倒……我们的生命可以伟大,也可以渺小,但不管怎样我们要挺直生命的脊梁,把生命努力进行到底,善待生活、善待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定义吧!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的理解。

答案示例: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四、课堂小结

这篇议论性散文书写了生命的卑微、柔弱、易逝,但它又是永久的、充满希望的,我们应该赞美生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感谢生命、回报生命。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

永久的生命 ???????? 生命的易逝生命的永久

生命的奇迹 抑

↓扬赞美生命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百年不遇的旱灾,大地干涸,动物们纷纷出逃。黄鼠狼、山羊、黄莺一行向着传说中的诺亚雨林走去。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他们又累又饿,头顶盘旋的秃鹫不停地叫道:“活着多累啊,倒下吧,让我吃了你们吧!”黄鼠狼不屑道:“我还年轻,还没活够呢,我不能死!”小黄莺深情地望着远方道:“不行,如果我倒了下来,妈妈一定会伤心的,我不能死!”山羊先生也不例外,他笑着对秃鹫说道:“秃鹫先生,等我把动物王国的《史记》写完,那时你也许会有吃我的机会吧,现在,不行!”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回答?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伯特兰·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是该书的序言,从中可以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

可以看做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3.知识链接

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种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遏.制(è)飓.风(jù)濒.临(bīn)俯瞰.(kàn)

(2)词语释义

遏制:指阻止,禁绝;制止;控制。

飓风: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地区将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泛指狂风和任何热带气旋以及风力达12级的任何大风。飓风中心有一个风眼,风眼愈小,破坏力愈大,其意义和台风类似,只是产生地点不同。

濒临:指位置相邻,接界。接近,将要。

俯瞰: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全文,说说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着?

答案示例: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了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文章的结构特点:总——分——总。第一部分(1):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第二部分(2-4):分说。第1层<第2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第2层<第3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第3层<第4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第三部分<5>:总结,这样的人生,作者觉得活着值得。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认真阅读第2段,说说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

答案示例:①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②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

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③因为在爱情的结合里,“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2.第3段作者写追求知识包括了几个方面?

答案示例:包括了三个方面:①了解人的心灵;②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③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社会。作者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3.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答案示例: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号,眼前浮现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表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博大胸怀。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往往无能为力,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怎样理解“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的含义?

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本句大致是说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作者因为追求理想,在现实中遭遇各种困窘,最严重的时候已经绝望了,强调追求过程的艰难。其中“深深的苦海”指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这是形象的说法。

2.如何理解文末“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这句话?

答案示例:①罗素胸怀广阔,勇于担当,要为解除天下百姓的苦难而活着,因此付出辛苦是值得的;②罗素不以苦为苦,而以苦为乐,因此痛苦的生活是值得的;③苦中伴随着乐,例如爱情会带来欢愉,同时征服了苦难也会产生胜利的喜悦,因此苦乐相伴的体验是值得的;

④虽然罗素最终没能减轻人类的不幸,甚至自己也深受其害,但他毕竟努力过,奋斗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如何理解第4段开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答案示例:爱情和知识把“我”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我”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1.作者的这三种感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答案示例:是按照境界、感情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

2.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示例: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等)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答案示例:①本文采用直接说理的方式,直抒胸臆,简洁明了,以其内在的思想力量打动人心,以其立意的高远令人折服,是哲理散文的典范之作。②行文既有严密的逻辑性,又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富有表现力,生动感人。

2.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

答案示例:这段话再次重申活着的理由,并表明对自己一生的肯定。确实,爱情、知识、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伟人罗素。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为此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在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1.《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中,作者三种激情中的的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请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对人类苦难的同情最能引起我的共鸣,因为前两者带给我的是愉悦,而同情心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能让我思考更多、更深刻的问题。

2.对比阅读余秋雨的《坦然看生活》,比较这篇文章和课文在写作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原文见新课讲解课件)

答案示例:相同点:都能用凝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显示了敏感的诗人的气质。不同点:第一,《我为什么而活着》整体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行文之间的过渡照应,使本文读起来顺畅、严谨。《坦然看生活》则用匀称的结构、对称的句式、流畅的情理,表达散文深远的意旨。在这里,乐观的垂钓、愉悦的纺织和自信的扫街,三个典型情节,三种坦然形象,相互映衬,步步蓄势,为其后的议论抒情、直抒胸臆、揭示文旨。而在情节的展现与主旨的展示之间,引述泰戈尔的诗句巧妙过渡,来得那么自然,那么顺畅,恰到好处地引用。第二,《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作者直抒胸臆,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在娓娓的叙说中自然流露。《坦然看生活》则借助鲜明的意象表达深远的意旨。夕阳下,垂钓者钓回了一路的欢歌,失意长成了乐观;朝霞中,纺织女工慵倦的脸上正编织着灿烂的笑靥,沮丧接纳了调适;暮霭里,扫街老伯扫净了一颗平常的心,平淡饱蕴着自信……正所谓:“文章得失不由天,精思附会是关键。洞穿形象发神韵,妙笔生花意旨远。”

四、课堂小结

爱因斯坦曾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愉悦的事件之一。”相信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也会对罗素的作品风格和语言特色有一个自己的认识,更会对罗素的思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罗素的一生,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

?????????????????(渴望)爱情????? 爱情带来狂喜爱情摆脱孤独

爱的结合能见到天堂(追求)知识????? 了解人类的心灵知道星辰为何发光

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同情)苦难????? 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孤苦无依的老人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值得为它活着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第15课《散文两篇》教案

《散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永久的生命》,是近现代著名严文井作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善于把深刻的哲理讲的简单,《我为什么而活着》就是最好的代表作。文中,作者将支配自己一生的三种信念——对爱情额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充分体会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高远的精神追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阅读哲理散文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揣摩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学展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分析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感受罗素崇高而博大的胸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品味本文语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理性色彩。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冰心说,生命像一棵小树,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伸展,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土而出。那么,在作家严文井笔下,生命又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求答案吧! (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闫文井,原名严文锦,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7年出版散文《山寺暮》。1938年5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3、背景介绍: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三、分段学习 1、第一段末句说“我们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情丝毫不能做主。 2、读一读第2自然段,说说写小草和小牛犊的用意是什么? 从生命的流动性上与小草和小牛犊作比较,化抽象为具体,便于理解,形象生动。 3、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一句中“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4、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5、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为什么说生命就是“奇迹”? 因为生命的消逝是暂时的,而不朽却是永久的。 6、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 散文两篇》2018年同步练习卷(3)-教师用卷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两篇》2018年同步练习 卷(3) 副标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洗涤.(dí)松懈.(jiě)兴.味(xìng) B. 牛犊.(dú)点缀.(zhuì)茸.毛(róng) C. 遵循.(xún)凋.谢(tiáo)卑.微(bēi) D. 不朽.(xiǔ)震颤.(zhàn)蔓.延(màn) 【答案】B 【解析】A.“松懈.(jiě)”读作“xiè”; B.正确; C.“凋.谢(tiáo)”读作“diāo”; D.“震颤.(zhàn)”读作“chàn”; 故选:B。 本题考查字音,多为易读错、多音字、形近字,难度不大。 考查的内容多为课文内出现的基础字,着重考查常用的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形声字。贵在平时积累、辨析。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5月10日,50多个市镇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 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 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 化旅游产业。 【答案】C 【解析】A.表意不明,“50多个”修饰对象既可以是“市镇”,也可以是“青年志愿者”;B.句式杂糅,“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和“深为广大消费者所欢迎”杂糅,任取一种;C.正确; D.“发扬”与“产业”搭配不当,应改为“发展”。 故选:C。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两篇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两篇导学案 国学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了解作者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学习难点 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兴.味()洗涤.()卑.微()牛犊.()茸.毛 () 消逝.()繁殖.()蔓.延()凋.谢()遏.制 () 濒.临()俯瞰.()深渊.()星辰.() 答案:xìng dí bēi dú róng shì zhí màn diāo è bīn kàn yuān ché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生命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 ..,那样柔弱。 (2)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 ..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2)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 ..绝望的边缘。 (3)在世界的边缘,俯瞰 ..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答案:(1)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2)蔓延:形容象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3)濒临:接近、将要。(4)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3.文学常识填空。 《永久的生命》作者,原名湖北武昌人,作家。本文选 自。《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奖。 答案:严文井严文锦《严文井散文选》罗素英诺贝尔文学 合作探究 4.阅读严文井《永久的生命》思考: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10《散文两篇》教案

10.《散文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的有关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2.技能目标 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蕴涵丰富的哲理的写法;欣赏冰心散文平易自然、简洁含蓄的语言风格。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命的认识以及对家乡的眷恋的思想感情。 走向高考 通过品味语言,学习作者在平实叙事中蕴含丰富哲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人生哲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我的家在哪里》 [课件展示:和我们一起走进情感世界] 一.新课导入 有位同学曾经问我:“老师,你的家在哪儿呀?”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居然把我问住了,我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啊,人人都有家,而我的家呢,是曾经和父母一起居住了二十多年的那个家?还是有了工作现在一个人居住的地方?或是未来我所憧憬的那个家?同学们,“家”是什么?你心中的家又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94岁的老人笔下的那个“家”。翻开66页,默读冰心老人的另一篇散文——《我的家在哪里》。 [课件展示:我的家在哪里冰心] (学生默读) 二.课文分析 师:通过阅读文章,谁能告诉我们冰心老人的那个家在哪里? 生1:只有住着我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师:对了,就是这一点题之句。冰心94岁写下了这篇文章,应该说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彻悟,对家有着清醒的认识。然而——只有住着我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师:她是怎么得出这个答案的?文章从什么写起? 全体:梦,做了一个梦。 师:梦见自己在大街上喊“洋车”要车夫送她回家,回的那个家就是中剪子巷。文章从一个真实的梦境写起。巧妙构思。这一切是从老人的梦境里幻化出来的。奇怪了,为什么在梦里找到了这个答案?那句话是怎么说的? 全体: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师:有时梦是不会撒谎的。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一个人在梦里“暴露”与“揭发”的往往是他寄情最深的东西,唤起他潜藏在心底的美好感情。冰心先生漂泊了一生、走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用她的话来说她曾居住过的四川、云南、东京、伦敦、巴黎、柏林、开罗、

15散文两篇导学案

15?*散文二篇 国学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一《孟子.尽心上》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了解作者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学 习重点 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学习难点 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兴味()洗涤() 卑微() 牛犊()茸毛() 消逝()繁殖() 蔓延() 凋谢()遏制() 濒临()俯瞰() 深渊() 星辰() 答案:x d i b ci d u rmg sh i zh m cn di o e b in k(3n yu ing 01 ch 印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 )生命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 (2)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2)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 的边缘。 (3 )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答案:(1 )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2)蔓延:形容象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3) 濒临:接近、将要。(4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3?文学常识填空。 《永久的生命》作者,原名湖北武昌人,作家。本文选自— 《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________ , _____ 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___________ 奖。答案:严文井严文锦《严文井散文选》罗素英诺贝尔文学 合作探究 4?阅读严文井《永久的生命》思考: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2 )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 么? (4 )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答案:(1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

15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15散文两篇教案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自我研读生成新知 生字难字 臼齿(jiù) 茸毛(r?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a) 多音辨析 口号(hào) 颤栗(zhàn) 号颤 呼号(háo) 颤抖(chàn) 形似辨析 点缀(zhuì) 濒临(bīn) 啜泣(chu?) 频率(pín) 作者介绍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再读课文,理解情感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发言。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当堂评价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 A.写意(xiě) 倘若(tǎn) B.飓风(jiù) 遏制(a) C.松懈(xia) 俯瞰(kàn) D.频临(pīn) 震颤(ch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B.谈论西青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乐观。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随着京剧表演及脸谱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收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B.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0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 )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时,不妨静下心来,;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心来,;当你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心来,。 ①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②想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③想想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八年级语文上册15-散文二篇优秀教学设计

15 散文二篇 课题散文二篇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并理解“兴味、洗涤、凋谢、遏制、濒临” 等词语。 2.了解散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 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2.体会作者言简意赅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领略两位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深刻的见解,让学生们学会珍惜生命,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课 前预习作者 简介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曾在北京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 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 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 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 论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 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

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写作背景 《永久的生命》:本文选自《严文井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是作者对生命的严肃认真思考的总结,充满乐 观情绪。 《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略有改动。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作罗素生 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读准字音兴.味(xìnɡ)洗涤.(dí)卑微.(wēi)土壤.(rǎnɡ)牛犊.(dú)茸.毛(rónɡ)消逝.(shì)繁.殖(fán)蔓.延(màn)凋.谢(diāo)遏.制(è)濒.临(bīn)俯瞰.(kàn)深渊.(yuān)星辰.(chén) 辨清字形殖(zhí)繁殖蹦(bènɡ)蹦跳值(zhí)值日崩(bēnɡ)崩溃植(zhí)植树绷(bēnɡ)绷带 理解词语卑微:地位低下。 消逝:(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兴味:兴趣。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遏制:制止,控制。 臼齿:牙齿名。在口腔后方的两侧,一般上下颌各一个。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牛犊:小牛。 洗涤: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凋谢:(草木花叶)脱落。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飓风:最初只指加勒比海的热带气旋;后来又可指任何具有狂风的热带气旋。

八语上第15课《散文二篇》同步练习(附解析)

八语上第15课《散文二篇》同步练习(附解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同步练习(附解析) 《散文二篇》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遏制( è )秀颀( qí) 骤雨(zhòu ) B洗涤( dí )濒临(pīn )平庸(pínɡ ) C卑微(bì )深渊( yuān)愚钝( dùn)

[答案]A [解析]B濒临(bīn )C卑微(bēi )D虬枝( qiú ) 2. 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A兴味茸毛蒙昧初衷 B消逝星辰粗造篡改 C繁殖倦怠崎岖章显 D牛犊凋谢脸侠妄图

[解析]B粗糙C彰显D脸颊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湖南娄底)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解析]A.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把“能否”去掉;B.缺主语,可去掉“从”或“使”;C.句式杂糅,可改为“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或“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D.没有语病。故选:D 4.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原创)() [情境]公交行业一般有明文规定:不到站台不允许停车上下客。最近哈尔滨由于多处修路造成道路拥堵,在堵车严重路段总会有乘客要求司机开门下车。为了方便广大乘客,当公交车停止不前时司机偶尔也会给大家开门。今天早上,4路车在到达终点前的路段又遇堵车,司机应乘客要求打开车门,让部分着急的乘客先下了车。之后走走停停行驶了一段路后,又有乘客要求开门下车。这位女司机又答应了,同时对其余乘客说:“有着急的乘客可以现在下车,到终点前不能再开车门了。”没想到,当车开动后不久,竟然又有一位男乘客要求司机打开车门下车。这时,如果你是这位女司机,你会怎么说呢? A.刚才我说话你没听清楚吗?不能再开车门了,罚钱你替我掏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

15散文二篇 知识与技能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 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朗读、批注、共鸣、争鸣多种方式相结合,辩证地理解作品内涵及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思索人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 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重点) 2.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难点) 3.思考延伸,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提问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提问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提问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

广元市利州区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散文两篇》同步试题

广元市利州区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散文两篇》同步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1)天边的云彩不停地着,时而如白雪堆积的山峰,时而又成大海的浪花泡沫。 (2)那黄了的稻草,也就是上年的秧苗,这绿色的秧苗,又会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是关系。 (3)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一直开到秋末。 A . 变换传承相映成趣 B . 变幻传承赏心悦目 C . 变幻传递相映成趣 D . 变换传递赏心悦目 2. (2分) (2017八下·重庆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 . 回到家乡重庆,我欣喜地发现不仅高楼林立,而且车流也鳞次栉比。 B . 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C . 阅读中,很多人都容易犯断章取义的毛病。 D . 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她总喜欢就着一杯清茶,在灯下读书。 3. (2分)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 . 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水河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脂肪。 C . 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 D . “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4. (2分) (2018八上·杭州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量的增强,杭州全市已进入蚊虫活跃季节,蚊虫密度逐渐升高。 B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指出,长春长生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 C . 因为姆巴佩的崛起,使得他与内马尔两人足以将整个法甲联赛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D . 杭州市个人小客车指标阶梯摇号第 1 期拟配置指标10000个,中签率约为7月摇号中签率的近9倍左右。 5. (2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谈读书》一文的作者培根是法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B . 《谈读书》一文是篇随笔,向我们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和方法,同时还阐述了读书的功用。 C . 《不求甚解》一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马南邨,他原名邓拓,著有作品集《燕山夜话》。 D . 《不求甚解》一文提出的“不求甚解”阐述的是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16 散文两篇

15散文二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 一、导入新课 生命,总是令人深思。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文章观点 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教学提示】 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本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或许,思维敏捷的同学已经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这无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学。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探究:请你在文中找寻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理解:结合后文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暑易节的变化有生灭的现象,但它总能长出草,新生的草芽总能破土而出,说明生命的现象一直存在。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理解:结合后文形象的比喻可知,生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一根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只虫子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个人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作为个体都会出生与死去。但是,老的个体生命逝去,总有新的生命诞生,因此从整个宏观的生命历程来看,生命是向前奔流不息的,是永久的。 (3)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理解:“凋谢”指个体生命的凋谢,“不朽”是生命整体的不朽,生命的前进方式是令人惊叹的,同时,正有了个体的凋谢,才成就了生命整体的不朽。 目标导学二:探究文本,学习本文行文思路 探究:本文只有五个自然段,这五个段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请同学们分小组简要探究分析。 内容:第一段:写“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突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同步练习

《散文二篇》 一、过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臼齿(jiù)洗涤(dí)不朽(xiǔ)怪癖(pǐ) B.茸毛(róng)兴味(xīng)飓风(jù)肆意(sì) C.俯瞰(gǎn)桑梓(zǐ)嘲讽(fěng)星辰(chén) D.深渊(yuān)孤寂(jì)濒临(pín)思绪(xù) 答案:A 解析:B项,兴味(xìng)。C项,俯瞰(kàn)。D项,濒临(bī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卑微凋谢蔓延混为一体 B.繁忙牛犊渴望闲情逸志 C.想象神密威力煞费苦心 D.际遇消逝愉悦苦思瞑想 答案:A 解析:B项,闲情逸志一闲情逸致。C项,神密一神秘。D项,苦思瞑想一苦思冥想。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谁若游戏人生,便会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己,便永远是命运的奴隶。 B.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无能为力。 C.未想你能够猜透一个人,人心有时是最没有底线也最深不可测的。 D.室内陈设井然有序,一尘不染,随意点缀的鲜花使这里显得格外优雅。 答案:B 解析:B项,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与语境不符,此处宜用“无动于衷”。A项,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C项,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形容极深,也形容不易捉摸。D项,井然有序:有条理、有秩序的样子。 A、C、D三项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斑马线上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B.《国家宝藏》开播之初,九个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自发在网络上答疑解惑,为激活传统文化的生机贡献力量。 C.在刚刚闭幕的2018年全国两会上,互联网金融和监管话题再次成为焦点。 D.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答案:C 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去掉“的原因”或“造成的”。B项,有歧义,“九个”指博物馆还是工作人员不明确。D项,不合逻辑,下降(减少)不能用倍数,可将“一倍”改为“一半”。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百科全书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业性的。综合性的,是包括古今中外各门类知识的大型百科全书;专业性的,是专门介绍某一学科或某一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 B.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C.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等六大元素。 D.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答案:B 解析:A项,第一个分号应改为逗号。C项,省略号和“等”不能同时使用,可删去省略号。D项,引文充当句子的宾语,引号内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6.[2017四川乐山中考]依次填人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经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们,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散文两篇

15散文两篇 《永久的生命》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 自我研读生成新知 生字难字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 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 多音辨析 (hào) 颤栗(zhàn) 号 (háo) 颤抖(chàn)

形似辨析 点缀(zhuì) 濒临(bīn) 啜泣(chuò) 频率(pín) 作者介绍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再读课文,理解情感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发言。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当堂评价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写意(xiě) 倘若(tǎn) B.飓风(jiù) 遏制(è) C.松懈(xiè) 俯瞰(kàn) D.频临(pīn) 震颤(ch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B.谈论西青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乐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本文是一篇译作,语言简明,内容晓畅,属自读课文。因此,教学此文重在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定位于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教学过程中紧扣全文的中心句“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从“爱”、“知识”、“同情”三个梯度来了解罗素,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对生命的层层深入的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生活实践展开更广阔的的生命意义的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整合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 多种方式去阅读,在读中感悟作品内涵。 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观进行探究,提高学生思考和写作能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过客。我们降临在这个世界上,又能做些什么呢?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在这短暂的

一生里我们又将做些什么呢?“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拷问过无数智者心灵的命题。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简介: 学生交流你所了解的罗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漠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出示问题组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2、文章的结构顺序是怎样的? 3、这几种追求按照一种什么样的顺序来写? 方法:划出关键句,圈点勾画,批注。 明确结构:总--分--总。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回答作为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细读课文——整合分析。 学生自由选读,思考下列问题: 1、我们对于爱情有这么多的理解,那么再看看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是什么呢?其结果怎么样呢? 2、作者寻求哪些领域的知识? 3、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其结果怎么样呢?

15 散文二篇

15 散文二篇 1.请将下面的字词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洗涤卑微牛犊茸毛遏制濒临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洗涤.(dí)忘却.(què)炫.耀(xuàn) B.飓.风(jù) 濒.临(pín) 俯瞰.(kàn) C.暂.时(zàn) 卑.微(bēi) 蔓.延(màn) D.孤寂.(jì) 缩.影(suō) 深渊.(yuān)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俯瞰葺毛星辰繁殖 B.卑微濒临洗涤遏制 C.牛犊凋谢震颤云宵 D.孤寂修葺倔强狼籍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兴味:兴趣;兴致。 B.凋谢:(人或动物的毛发)脱落、衰落、零落。 C.濒临:紧接,临近。 D.俯瞰:俯视。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B.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C.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D.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6.填空。 (1)严文井(1915—2019),原名________,作家。 (2)罗素,__________(国籍)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__________奖。 ◆整体感知 7.文中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里的“云霄”与“尘世”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 王继颖 ①盛夏,全家去吉林省大山深处探访亲戚,迷了几次路才找到亲戚所在的小村庄。村外公路狭窄,一家又一家石头加工厂白烟升腾、机器轰鸣。村里房屋低矮,住户稀疏,才下过雨,蜿蜒的土路泥泞…… ②归来之后,却常常记起那个小村庄,因为亲戚邻居那灿烂的笑脸,因为他家那道鲜花盛开的篱笆。亲戚邻居是个中等身材、五六十岁的男人,他家院落并不宽敞,院子东、西面是别家的石墙。(A)院子北面,繁花似锦的各色六月菊,密密麻麻,交织成两道五彩缤纷的花篱笆;两道花篱间,藤条弯成的月亮门,缠绕着凌霄的绿叶红喇叭;月亮门向外的路两边,妖娆着数不清的粉紫大丽花。繁枝茂叶的绿背景,烘托出成千上万朵绚丽的花。主人大概常浇水喷洗,所有的花,都清丽明净,如刚沐浴过的婀娜女子。 ③邂逅这么多美艳动人的花,我欣喜地驻足,看不够,就用手机拍。一张笑脸从月亮门里迎出来,朴素、热情又亲切:“你们是远道来的吧,去老钱家?”他指着近旁一户人家。 ④我的心全在花上:“这么多花儿,太漂亮啦!全是您养的?” ⑤“是啊,每年都养,习惯了。花儿也一年比一年好看。要是喜欢,走的时候捡大朵的,摘些带回去——哪朵好看,尽管摘,回去插花瓶里,也能开几天。”男人语调不高,温和的声音里透着欣喜。(B)他含笑看花的眼神,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 ⑥我没带走一朵花儿,我不愿带走一朵花儿。那绚丽缤纷的花儿,洋溢着美丽温和的芬芳,应该绽放在枝头,而不是萎谢在瓶中。虽生活在石粉包围的偏远山村,因为这鲜花盛开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5 散文二篇(教案)

15散文二篇 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 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重点) 2.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难点) 3.思考延伸,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提问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

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提问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提问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提问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目标导学二:深度解读,思考人生 提问6: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提问7: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明确:这个练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学生对生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欣赏中发现精彩的表达,并推荐给全班欣赏。 三、板书设计 永久的生命生命的易逝 生命的永久 生命的赞歌珍惜时间 建功立业 奉献社会 获得永恒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新人教版

《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为了谁》这首歌呢?是呀,我们为了谁,为了什么而活着?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同学各抒己见)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寻找着答案。历史上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当代的人呢?医生是为治病救人而生,运动健将是为梦想而拼搏,还有地震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活着。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遏.制(è)飓.风(jù)濒.临(bīn) 俯瞰.(kàn) 呼号.(háo) 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遏制】制止,控制。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 【濒临】紧接,临近。 【俯瞰】俯视。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交流点拨】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即爱情,知识,同情心(对人类的关爱)就是罗素活着的全部内容。 2.浏览课文,同时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交流点拨】文章开篇提出总的观点,然后具体论述观点的三个方面,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所以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速读课文第2、3、4段,探讨以下问题。 1.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 【交流点拨】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2.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交流点拨】人类、自然、社会。 3.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交流点拨】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年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逝世当天,还为阿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步骤四品味语言探究写法 课文的2、3、4段能否交换顺序?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能。从内容上看,爱情是自然朴素的精神追求;知识是提高素质的精神追求;同情心是道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