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琴的历史与发展

古琴的历史与发展

古琴的历史与发展
古琴的历史与发展

古琴的历史与发展

自古琴产生至今,历朝历代都有对古琴的记载。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为五弦;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至今。据文献记载,琴在先秦时期已经是常用的乐器,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主要在士以上的阶层中流行,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它还是乐律法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

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与独奏两种。关于以琴为声乐伴奏的形式,早在《尚书》中,已有“搏拊琴瑟以咏”的记载;周代,多用琴瑟伴奏歌唱,叫“弦歌”,即唐宋以来所谓的琴歌;汉代蔡邕所著《琴操》中,有歌诗五曲,即周之弦歌。春秋战国时期,古琴的独奏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当时有名的琴师有卫国的师涓,晋国的师旷,郑国的师文,鲁国的师囊等;著名的琴曲如《高山》《流水》等,均已载入史册。汉、魏、六朝时期,古琴艺术有了重大发展,除在《相和歌》《清商乐》中作伴奏乐器外,还以“但曲”演奏形式出现,如器乐曲《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等;汉末的蔡邕父女和魏、晋间的嵇康,都是当时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隋唐时期,西域音乐盛行,琵琶兴起,古琴音乐的发展受到一定的抑制。但古琴谱的产生,不仅推动了当时古琴音乐的传播,而且对后世古琴音乐的继承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使中国古代音乐历史进入了一个具有音响可循的时期。隋末唐初赵耶利,对当时流行的文字指法谱字,进行了整理,并辑录了《弹琴右手法》《弹琴手势图》等解释演奏法的著作;南朝梁丘明传谱的琴曲《碣石调幽兰》,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一份古琴文字谱;曹柔则在文字谱的基础上创造了减字谱,是对汉字谱字加以减笔而成的一种谱式。唐代著名琴家有赵耶利、陈康士、陈拙等,赵耶利总结当时琴派说:“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时之俊。”至今仍符合吴、蜀两派的特点;董庭兰作有《大胡笳》《小胡笳》等琴曲传世;薛易简在其著作《琴诀》中总结了古琴音乐的作用,并提出演奏者必须“定神绝虑,情意专注”,为后世琴家所重视,从而引伸出许多弹琴的规范。

宋朝的古琴一方面出现怀旧的复古主义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古琴在《相和歌》《清商乐》演奏中的长期实践,与民间音乐有着深远的联系。南宋时期杰出琴家郭沔及其弟子刘志芳、毛敏仲等人,在古琴遗产的整理、创作方面对古琴音乐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奠定了“浙派”古琴的基础,主要作品如郭沔的《潇湘水云》、刘志芳的《忘机》、毛敏仲的《渔歌》等;琴歌有姜夔的《古怨》、庐山道士崔闲所著《醉翁吟》等;宋人朱长文撰写的《琴史》,真实地记录了隋、唐、宋三代琴的史料。

明、清时期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大量琴谱得到刊刻流传,见于记载的琴谱有一百四十多种。主要琴谱有明代琴家朱权的《神奇秘谱》,是中国最早正式刊印

的一部琴谱;琴论著作有明初琴家冷谦的《琴声十六法》,是对古琴的美学思想、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提出的理论;明末清初琴家徐上瀛进而提出《二十四琴况》;明清以来,著名的琴曲有《秋鸿》《平沙落雁》《鸥鹭忘机》等。这一时期在演奏上由于民间音乐的熏陶和影响,古琴技巧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左手技巧的创新,如《五知斋琴谱》中的《潇湘水云》《胡笳十八拍》等琴曲,左手技法极为细腻,前所未见。以后的许多琴谱,在整理加工传播传统古琴音乐方面,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古琴的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也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作“琴学”。明、清时期著名琴人有严澄、徐常遇等人,近代著名琴人又有黄勉之、杨宗稷、王燕卿等。

清末与民国年间由于战乱和社会变迁,特别是古琴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古琴音乐濒于绝灭。当时,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一些琴会组织,如上海的“今虞琴社”、太原的“元音琴社”、扬州的“广陵琴社”等,它们的活动都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其中尤以上海的“今虞琴社”,持续时间最长,对琴界影响最大。

建国后,“古琴研究会”在北京成立。2003年随着古琴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古琴音乐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抢救,调查、收集、整理了流失于民间中的各种传谱,并录制了一批音响;发掘一批失传的琴曲,如《广陵散》、《幽兰》等;培养了一批古琴音乐人材,为今后古琴音乐的整理、研究、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著名的琴家有吴景略、张子谦、夏一峰等。

古琴名曲赏析

《古琴名曲赏析》心得体会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琴音的低缓悠远、缥缈入无,让人由抚琴听琴而进入一超乎音响之上的“无声之乐”的意境,体验到“希声”“至静之极”的境界;庄子将这种虚静的、通乎天地万物的境界称为“天乐”,“以虚静推

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庄子·天道》)乃是一种天人相和、无言而心悦、超乎音响感受之上的精神境界。在佛家,则称之为“空”的体验、乃是一种“无我之境”。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自古,中国历代文人皆讲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每当文人抑郁不得志之时,通常选择由儒入道,将关注点从纷攘的外界拉回到丰富的内心,逍遥隐逸,寄情山水,亲近广阔的大自然。抚琴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令历代文人雅士为之沉醉而解脱释怀。这正如嵇康在《琴赋》当中所言:“物有盛衰,而此(古琴)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弹奏之人在古琴朴实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音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致乐以治心,乐则安,安则久”。古琴艺术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而备受推崇,除“琴德最优”外,更由于其音乐的特质能顺乎自然,耐人寻味,符合中华传统文化追求意境、崇尚内在和寓意含蓄的特征,它含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古琴曲赏析-《平沙落雁》试题与答案

《平沙落雁》 1、《平沙落雁》,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 B )琴谱集。 A.《神奇秘谱》 B. 《古音正宗》 C. 《蕉庵琴谱》 D. 《杏庄太音续谱》 2、“元气之融结为山川,山川之秀丽称衡湘,其蒸为云霓,其生为杞梓。”泛水清湘,坐看云起,潇潇碧水,岳云如飞,钟磬轻叩,仙乐飘绕。衡阳自回雁峰起,绵绵群山往北延伸到衡山,自东洲岛顺湘江而下,到衡山北隅清凉寺外的“烟寺晚钟”,多少青山秀水,尽显灵逸气质。秀美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总能唤起才子们的灵感,成就佳才妙作。衡阳自古多音律之事,然而在当今衡阳,知道中国三大古典名曲(ABC)都跟衡阳密切相关。 A.《平沙落雁》 B. 《梅花三弄》 C. 《潇湘水云》 D. 《高山流水》 3、据说( A )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中国古琴曲,现存的琴谱就达五十余种。与其他名曲不同,《平沙落雁》的背后,并无脍炙人口的掌故。其最早的版本载于明代崇祯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 A.《平沙落雁》 B. 《梅花三弄》 C. 《潇湘水云》 D. 《高山流水》 4、乐曲开端时先以舒缓清丽的( C )旋律为引,描绘了宁静安详的秋江风景。极送、极静、极雅,净扫浮躁,毫无颓萎,尽脱尘俗。令人神气清爽、气定神闲。如燃香一缕,冉冉袅袅,亦散亦敛,心境端如堂匾,正如殿柱,静如止水,稳若青石。而其间的悠然闲适,又如飞鸟展双翼浮游于气宇之上 A.散音 B.按音 C.泛音 D打音 5、《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 D )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A.《神奇秘谱》 B. 《古音正宗》 C. 《蕉庵琴谱》 D. 《古琴曲集》 6、《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曲谱最早载于( D ) A.宋代 B.唐代 C.清代 D.明代 7、着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的十大古琴名曲是()。 A.《平沙落雁》 B. 《洞庭秋月》 C.《潇湘夜雨》 D. 《渔村夕照》 8、潇湘八景之名在历史上也曾有所变化,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所表现的八景。 A.北宋宋迪 B. 五代黄筌 C.北宋沈括 D. 北宋李公年

古琴的历史

古琴起源的传说 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古老、最富代表性的乐器之一。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的古琴艺术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需要重点扶持和抢救的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琴究竟起源于何时,其基本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其早期的演变脉络如何,始终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人们推测古琴的历史,有3000年之久。著名学者罗振玉认为,商代的甲骨文中“樂”字是“从丝附木上,琴瑟之象也。”可为商代已有琴之一说。《诗经》为中国最早的文献之一,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载有自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305首古代乐歌。其中琴的记载反复出现于字里行间,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等,当时的琴乐已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孔子曾将《诗经》305篇“皆弦歌之”,《诗经》实为最早的琴歌总集。自殷商算起,琴至少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但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琴产生于更早的上古之世。历代文献记载中最多见的,则是有关伏羲制琴的传说。如《礼记》中载:“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作琴瑟以为乐。”《琴操》也有:“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等说法。 纵览历代文献与上古传说,还有神农说、黄帝说、唐尧说、虞舜说几种。东汉傅毅《琴赋》有:“神农之初制,尽声变之奥妙。”之说。《世本》也说:“神农作琴,又曰,琴长七尺二寸”。司马迁写《史记》,从黄帝始,定下了中华的物质文明大多由此发端的基调。古代帝王系谱,不论夏虞商周,莫不以他为远古始祖。传说中的黄帝,带有十分浓重的神话色彩。他不但定律,还曾创制名为《清角》的琴曲,可见琴的发端也与其有关。在后人的心目中,尧是贤德与圣明的化身。古代有许多文献将尧推为琴乐的创始人。如《帝王世纪》曰:“尧作《大章》,使无句作五弦琴,天下大和。于是景星耀于天,甘露晞于地,朱草生于郊,凤凰止于庭,嘉禾孳于亩。”宋代的朱长文著《琴史》,书中将帝尧列为全书之首:“帝尧宅天下,……当《大章》之作也,琴声固已和矣!”。古文献中还有许多关于舜制五弦琴的记载。如《礼记》中有:“昔者舜作五弦琴,夔始制乐,以赏诸侯”的描述。 任何一种文明的起源,都应该是一个漫长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实践过程。古人往往喜欢把某种事物的产生,归功于某位英雄或某个代表人物。因此,无论是伏羲、神农、还是黄帝、虞、舜,他们应该都是中国古史中传说时代的首领,他们代表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肇始时代。人们之所以将创制琴瑟以及其它开启中华文明与文化的宏伟业绩,归之于这些远古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并加以褒扬和赞颂,本质上体现了炎黄民族尤其是先秦以及其后儒家对于文明肇始时代的这些“先圣”、“先王”的尊崇与敬仰。 早期出土的琴 由于木材保存不易,能保存到今天的古代琴的实物,十分难得。 目前考古发掘所见到的最早的“琴”类乐器实物,为1978年在湖北随县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其年代约在公元前433年,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曾侯乙墓十弦琴通长67.0厘米,与现今通行的琴相比要短很多。此琴用整木雕成,由琴身和一活动底板构成,分音箱和尾板两部分。琴面圆鼓有波状起伏,无徽。琴身下面垫放的活动底板,形制大小基本与音箱底面吻合。琴通髹黑漆,出土时仍光泽柔润。这件十弦琴除了弦数不同之外,其“半箱式”音箱也与今天所见唐、宋琴的合体“全箱式”有异。但其在面板、底板、岳山、弦轸、雁足的主要结构形制及缚弦的方法上,则与今日之琴基本一致。 中国所见七弦琴的最早出土实物,则为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中期琴。此琴通长82.1厘米。由剔空的面板、底板盖合而成。面板挖成长方形空间,靠近首端、弦孔下似成轸盒。底板仅剔凿一“T”字形凹槽。面板尾端即琴尾。琴尾实心,下设一足。首岳上有弦痕数道。此琴的形制与曾侯乙墓的十弦琴十分相近,可证两者之间的同源关系。。 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也出土了一张七弦琴,此墓的年代已为西汉文

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

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历时的泱泱大国,在诸多方面都令友邦无法企及。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在世界民族史独领风骚。古时候,“琴棋书画”并称,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整体素质的具体显现,更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那么透过他们我们就能够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而琴居四艺之首,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并影响了中国书画等其他艺术门类的境界,其地位不言而喻。 要论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当然要从古琴自身说起。古琴又称“琴”、“七弦琴”,别称“绿绮”、“丝桐”。它主要体现为一种平置弹弦乐器的独奏艺术形式,另外也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与琴、箫合奏。古琴相传创始

于史前传说时代的伏羲氏和神农氏时期。以目前考古发掘的资料证实,古琴作为一件乐器的形制至迟到汉代已经发展完备,其演奏艺术与风格经历代琴人及文人的创造而不断完善,一直延续至今。古琴演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艺术水准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演奏形式。古琴与中国其他传统独奏器乐艺术,如筝、琵琶、笛、箫、管、胡琴等相比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相关文献、曲目积累、演奏技巧、乐学、律学、传承方式、斫琴工艺及社会生活、历史、哲学、文学等领域的影响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人文性和不可比拟的丰富性。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

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已有七弦。东汉应劭《风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沿续到现在。 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独奏两种。

初中音乐赏析教案古琴曲

初中音乐赏析教案古琴曲《流水》【教学设计理念】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元文化,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在对音乐作品的比较聆听中,引到学生自主探究,认识并了解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和这些作品中反映出的一种“曲风文雅、意境高雅”的品质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聆听、赏析古琴曲《流水》,使学生初步了解古琴的基础常识,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和体验古琴曲追求的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看、讨论、体验、探究等活动,体验名曲的意境和古琴曲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增进他们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流水》的欣赏,通过伯牙、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古琴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瑰宝——古琴的热爱。 【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古琴曲的深邃意境。 【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1、用聆听、讲解、感受、思考、讨论、体验、探究等方法组织教学。 2、通过讲故事、拨动皮筋引领学生探古寻音和引发学生产生赏乐臆想 3、古琴知识和乐曲意境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探索。 【教学过程】 一、闭目静神创心境: 导入:为更好的进入本堂课的欣赏,现在请同学们闭目静神片刻。 二、古韵声声续心境绵情源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继续闭目静心聆听一段音乐,想想音乐会带给你怎样的心境?(注: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生:音乐带给我一份优雅恬静的心境;音乐带给我灵动而又深远的心境;音乐带给我一

种莫名无语的心境…… 师:那同学们想过你为何有如此心境呢?(注:问题设坎打下伏笔) 生:……(注:此环节因不同的班级会出现不同的反应,但大多班级的同学会产生茫然无语的境地) 师:(话锋回转,导问渐入课题)那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或者说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 生:古琴音乐;古筝音乐……(注:因知识不一,会出现音色辨别的争议) 说明:此环节如学生们出现音色辨别的争议,可适时加入简述古琴与古筝的基本区别。(注:此环节学生传发介绍古琴乐器的相关资料。目的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聆听古琴曲引发了很多美妙的心境,与此同时又让我们产生了无语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古琴音乐来领悟其深邃的意境。(注:出示课题) 三、故事反倒设悬疑,问题引入思因由 (设计意图:高山流水“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对此故事情节有所了解和耳闻,但故事背后蕴涵的古琴曲大音希声之境界所带来的曲高和寡却让学生耐人寻味,此环节通过悬疑问由引领学生探古寻音) 师:同学们知道一曲《高山流水》激荡出“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那同学们对于故事中俞伯牙遇知音后又失知音做出的摔琴叹息之举是如何理解的呢?(注:此环节请学科代表分发与古琴相关的故事资料) 问题提出,同学们议论纷纷…… 最后学生感悟到: 师:很好!从刚才同学们对“伯牙遇知音”的故事理解以及我们刚才初步接触到的古琴琴韵,古琴曲意境之深远带给我们曲高和寡之感,接下来,我想和同学们一起通过古琴曲《流水》来尝试“演绎”一番新世纪版的“伯牙遇知音”的故事,不知同学们意下如何啊? 生:(同学们会意一笑,满怀期待) 四、皮筋调动心鸣,引发赏乐臆想 (意图说明:古琴曲意韵深邃、曲高和寡,对于现代初中生在欣赏时难免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通过随琴曲拨动牛皮筋的手段来促使学生与古琴音弦达到共振的效果,以此来引发学生产生赏乐臆想) 师:在“演绎”之前请同学们拿出刚才进教室时老师分发给每一位同学的牛皮筋,(此

历史文化常识介绍

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1、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指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解释自然现象: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反映社会斗争: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2、诗歌总集 第一部《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三百》或《诗》,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4)《诗经》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第二部《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2)《楚辞》是汉人刘向将楚国屈原、宋玉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诗歌编成的一个集子。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3、屈原与贾谊 (1)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能施展抱负的愤懑。 著名文章:《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我国诗歌史上常有“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指的是《离骚》。 (2)贾谊: 贾谊,西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贾生、贾长沙,33岁死。 贾谊共有文章58篇,西汉刘向将其编订为《新书》。著名散文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著名辞赋有:《吊屈原赋》、《鹏鸟赋》。 4、先秦散文 历史:(1)《尚书》:上古之书,记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商周。作者不详。 (2)《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内容为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共240多年的历史,孔子编订,记事简单,类似现在的新闻标题。 (3)《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为春秋做传的,记事比《春秋》多13年,作者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4)《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内容为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500多年的历史。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5)《国策》又名《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国别体史书,共12策33篇。西汉刘向编订。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WAV版)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公认的中国十大名曲烟之蕰:古代十大名曲欣赏 1.高山流水 2.广陵散琴曲 3.平沙落雁 4.梅花三弄 5.十面埋伏 6.夕阳箫鼓 7.渔樵问答 8.胡笳十八拍 9.汉宫秋月 10.阳春白雪一、高山流水 二、广陵散琴曲 三、平沙落雁 四、十面埋伏 五、渔樵问答 六、夕阳箫鼓 七、汉宫秋月 八、梅花三弄 九、阳春白雪 十、胡笳十八拍

1.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

对中国古琴文化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音乐文化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必由之径,古琴居其首位,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其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古琴在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古琴文化,发展传承至今。古琴文化是一个我国传统社会音乐文化、礼制文化以及杂糅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综合体,“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战国时期的伯牙和子期二人有家喻户晓的“《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一度成为千古流传的美谈佳话;“对牛弹琴”、“焚琴煮鹤”也一直被用来感叹某人对琴的无知。西汉琴学家桓谭在他的琴论《新论?琴道》中说:“八音之中惟丝最密,而琴为之首……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从中可见,古琴以其极其独特的音色和特有的文化功能一直处于中国传统乐器之首的位置,自创制以来就古代文人的修身雅器。与其它传统器乐艺术相比较,古琴文化不仅历史悠久,并且在相关文献、曲目积累、演奏技巧、乐学、律学、传承方式、斫琴工艺及社会生活、历史、哲学、文学等领域,都具有突出的人文性和不可比拟的丰富性。[1]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变革,古琴文化汲取八方精华,其底蕴和内涵更加深厚,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传承。更为可贵的是,古琴艺术于2003年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代表中国千年历史文化悠悠岁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古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概况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亦称瑶琴、七弦琴、玉琴,古琴在孔子时期就已经十分盛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三千余年。据《史记》记载,早在尧舜时期就有了古琴的存在。20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古代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因为古琴文化独特的风格和涉及广泛领域的内涵的丰富性,它曾一度在中国古代文人文化中引领风骚。其历史传承流派之多和一度发展的兴盛程度是大多数艺术文化都无可比拟的。古琴艺术中的琴史、琴律、记谱法、弹奏法、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并被称作“琴学”。琴学作为古琴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精深博大,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的镜子。[2] (一)古琴文化的历史发展 最早关于古琴的记载出自《诗经》、《尚书》等古老文献。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国风》中就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是两千五百年前编辑成书的,古琴从产生、流行于古代人民生活之中并被作入诗中收入《诗经》,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由此可见比较符合历史发展实际的说法是古琴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可知古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才有了七弦琴。直至后来的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终于基本稳定,并一直流传沿续到现在。[3] 春秋战国时期,古琴的独奏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并受到许多文人圣贤的喜爱,其中孔子就十分酷爱弹琴。家喻户晓的“《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佳话也由古琴为媒介而产生,“知音”一词也由此而来。当时就已经出现了有名的琴师,有卫国的师涓、晋国的师旷、郑国的师文、鲁国的师襄等;著名的琴曲如《高山》、《流水》、《雉朝飞》、《阳春》、《白雪》等,均已载入史册并被弹奏至今。 汉、魏、六朝时期,古琴文化有了重大发展,除在《相和歌》、《清商乐》中作伴奏乐器外,还以“但曲”演奏形式出现。如广为人知的《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等,反映出古琴作为器乐演奏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4] 隋唐时期,西域音乐盛行,古琴音乐的发展因此受到一定的抑制。但由于古琴谱的产生,不仅推动了当时古琴音乐的传播,而且对后世古琴音乐的继承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使中

古琴曲《平沙落雁》赏析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立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简介】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现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 【意境】 《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平沙落雁》与衡阳】 “元气之融结为山川,山川之秀丽称衡湘,其蒸为云霓,[1]其生为杞梓。”泛水清湘,坐看云起,潇潇碧水,岳云如飞,钟磬轻叩,仙乐飘绕。衡阳自回雁峰起,绵绵群山往北延伸到衡山,自东洲岛顺湘江而下,到衡山北隅清凉寺外的“烟寺晚钟”,多少青山秀水,尽显灵逸气质。秀美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总能唤起才子们的灵感,成就佳才妙作。衡阳自古多音律之事,然而在当今衡阳,知道中国三大古典名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潇湘水云》都跟衡阳密切相关。 秋天已至,天气渐凉,大雁开始成群结队往南方迁徙。渡黄河,过长江,当大雁遨翔在南昌上空时,引起了一个人深深的共鸣。这个人就是明朝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字癯仙,号丹丘先生,人称贤王奇士。 朱权随着大雁的阵阵鸣唱,微服简出,独自一人悄悄南下,一路从南昌追逐到衡阳[2]。大雁南飞到湘江中游旁的一个小山峰上空时,竟反复盘旋,不再前行。大雁们觉得这里环境优美,气候温暖,不忍再往南飞,便选定在这里过冬。“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因此,这个小山峰被称为回雁峰,衡阳被雅称“雁城”。回雁峰坐落在衡阳市雁峰区,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山峰的侧旁有座美丽的东洲岛,貌如巨舰,日夜飘浮在奔流的湘江中,绿水滔滔,波光粼粼。秋冬季节,江水消退,小岛的南端便袒露出一方很大的平整沙滩。天气晴朗的时候,大雁们总在回雁峰附近的上空列队飞翔,有时排成人字,有时排成一字,十分壮观。雁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十大名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淮河、汉江、湘江、鸭绿江、嘉 陵江 【十大名酒】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 【十大火炉】吐鲁番、重庆、长沙、武汉、南京、福州、成都、合肥、广州、南昌 【五大瑞兽】龙、凤凰、龟、貔貅、麒麟 【十大避暑胜地】贵阳、昆明、承德、哈尔滨、长春、伊春、丽江、吉林、呼伦贝尔、大连 【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WORD格式整理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四礼】冠、婚、丧、祭 【五行】金、木、水、火、土 【十大宗教名山】 1、湖北武当山 2、四川峨眉山 3、山西五台山 4、浙江普陀山 5、浙江天台山 6、江西龙虎山 7、安微九华山 8、甘肃崆峒山 WORD格式整理

9、江西三清山 10、山西绵山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诗歌】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WORD格式整理

古琴雅集主持词

古琴雅集主持词 开场语: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广中华传统音乐艺术,大庆古琴第一人刘文涛先生将为我们奉上一道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盛宴,让大家近距离接触和欣赏古琴这一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在此举办古琴雅集。 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古琴的音乐神圣高雅,坦荡超逸。古琴作为琴、棋、书、画文人四艺之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历来为文人雅士所钟爱,被推崇为中国国乐。古人把古琴称为圣人之物,传道之器,认为通过“琴”便能“上下与天地同流”,亦能与“万物合一”。古琴具有强烈人文归属感,古人用它抒发情感,寄托理想。古琴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比拟。 古琴雅集正式开始: 中场串词: 1、《良宵引》描写了一个安静而美好的夜晚,“曲小而气度安闲”,“其中吟、揉、绰、注,起、承、转、合,井井有条,浓淡合度,意味深长”,将人们引入夜色朦胧的意境。 2.酒狂,传说为竹林七之一的阮籍所作的《酒狂》,乐曲通过醉酒的神态抒发心中郁闷不得志。音乐内在含蓄,寓意深刻。 3.梅花三弄。聆听婉转、悠扬的《梅花三弄》,很容易让人沉浸在梅花的高洁与清逸中,陶醉于梅花的婀娜和傲气里。 .4.秋风辞. 秋风闺怨,当我抚琴,悠然感知。相伴弦上暖暖余温,一手拨弦,一手绰注。泛音点点,想象一勾残月当空。此情亦是人间又一美景。 5.忘忧.古语讲“乐以忘忧”,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聆听古琴曲《忘忧》,享受人生至乐的境界。 6.红楼梦引子,下面请欣赏《红楼梦引子》,在幽幽的旋律中,体味曹雪芹笔下的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7凤求凰。关于古琴曲--《凤求凰》有一段传说,相传汉时,文人司马相如听说卓王孙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儿,他趁一次作客卓家的机会,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他弹琴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的事件。 后人则根据他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8.醉渔唱晚《醉渔唱晚》是唐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所作的琴曲,全曲描绘了渔翁豪放不羁的醉态,素材精炼,结构紧严,是一首精致的琴曲小品。 9玉楼春晓。《玉楼春晓》亦名《春闺怨》,为诸城派独有琴曲。题名与曲意完全一致,表现在春意氤氲、晓风轻拂之中闺中女子的情愫。女子于春眠乍醒之时蓦然醉于楼外春光明媚之中,心怀无限幽情。曲调轻松流转,不同凡响,颇有春

中国古琴艺术史

苏州科技学院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公选课 《中国古琴艺术史》期末试卷 姓名专业学号成绩 题目:《古琴史的心得体会》 要求:请在文中举例说明某个历史时期的琴人及其代表琴曲赏析,同时作出自己的体会总结,字数为2000字。 一开始,我只是单纯地被《梅花三弄》这首曲子给吸引了而已,总是感觉它有一种特有的魔力。于是乎,我便查找了有关它的资料。 花木、山水向来是人们乐于歌颂、吟咏的自然母题,人们通过对花木、山水的歌咏上升到对人们“品德”、“志向”等方面的歌咏,借对自然事物的吟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抱负、精神所向等等。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也是我国古琴音乐中保存下来年代较早的一首作品,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它旋律优美、流畅,形式典雅、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 桓伊,字叔夏,小字野王。他曾与东晋名将谢玄一起在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大破前秦符坚的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桓伊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晋书》中称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桓伊尤擅长吹笛。有一次,王徽之(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路上偶而遇见桓伊,因久慕桓伊大名,便请他吹奏一曲。桓伊为人谦逊,当时虽已显贵,两人又素不相识,仍下车为王徽之吹奏了一支曲子,这首乐曲据传就是著名的《梅花三弄》。桓伊逝世后,《梅花三调》广为流传,至唐代著名琴师颜师古,将《梅花三调》改为同名琴曲。明代朱权将《梅花三调》列入《神奇秘谱》辑中,并改曲名为《梅花三弄》。 到了唐代,相传琴人颜师古将《梅花三弄》改编为同名琴曲,从此这首乐曲便在古琴音乐中保存下来。按晋代的笛即现代的箫,这种改编,或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晋代笛曲的风格。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明代琴谱《神奇秘谱》中即载有这首琴曲的曲谱。琴曲《梅花三弄》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并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人们总是说,奏曲者是会与所奏之曲,与所奏之乐器,与所奏之事物融为一体,达到最高的境界。 所以,若要将一曲《梅花三弄》弹得意与琴融为一体,人与梅合而为一,去除指上的功夫,还要琴人自身不断精进修持,心无杂乱得一个清字,琴人便是那梅花了,哪里还用去感叹“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

最新古琴曲《高山》赏析

琴曲《流水》历史悠久。明代朱权《神奇秘谱》中《高山》、《流水》的题解记载:“《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此后刊载《流水》的琴谱多达30多种,它们的基本内容和精神一脉相承,也基本保持了8段的结构。 清咸丰至光绪年间川派琴家青城道士张孔山在原第五、六段之间加了一段,成为9段。所加的这一段也就是为琴家们所著称的“七十二滚拂”。 这一段增加了大量滚、拂的手法,模拟水流之声,形象地描绘出汪洋浩瀚、急湍奔流的气势,是全曲中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此本《流水》又被称为“七十二滚拂流水”或“大流水”。 现今琴人们所弹的《流水》大多采自张孔山的《天闻阁琴谱》。 首段,起全曲水流之势,隐约暗示全曲的主题音调。二、三段用泛音写出山涧小溪潺潺、瀑布飞溅的各种泉声。四、五段表现万壑之泉由细流出山汇入洪流,并渐有汹涌之势。 自六段起,水流汇入浩瀚汪洋,急流穿峡过滩,形成惊涛骇浪、奔腾难挡的气势,传达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品格。七、八段为高潮之后的余波,忽缓忽急,时放时收,渐渐平复。第九段以杳渺徐逝的气象终曲。 这首琴曲充满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散发了天籁、地籁、人籁相知相合、浑然一体的气象。此曲兼有抒情性和模拟性,虚实结合、情景相融、气象高远,成为最受琴家们青睐的琴曲之一。 乐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原分九段,可以划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三段。 第一段实际上就是乐曲的引子,节拍比较自由,旋律性不甚明显。开头便是几个八度音程的大跳进行,隐约地奏出乐曲的主题音调。 二、三两段,主要是用泛音演奏的曲调,富有跳动性,仿佛清泉溪水从高山峡谷中bb淙淙奔流而出: 这段音乐歌唱性较强,富于欢快、跳跃的音乐个性。它较多地运用了同音装饰手法,有一种滚珠落玉般的效果,创造了流水在高山峡谷中自由自在流淌的意境。 第二部分包括四、五两段,是用按音演奏的曲调,是乐曲的展开部分。以第五段音乐为例: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章皇帝与皇权 一、“皇帝”称谓的由来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三皇:天皇、地皇、泰皇 五帝:黄帝、颛(zhuan)顼(xu)、帝喾、尧、舜 (二)君主世袭制度的产生: 禹生前,曾遵循禅让的原则选皋陶为继承人。后因皋陶早逝而改立伯益。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将伯益杀死,夺取了王位,从此,君位从“传贤”改为“传子”(或传弟、传侄),君位世袭制度得到确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 (三)皇帝的由来: 秦统一全国后,秦王赢政决定兼采三皇之“皇”与五帝之“帝”,号称“皇帝”。赢政自称“始皇帝”,其后世依次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从此,君主专制制度得以确立,秦始皇遂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专制帝王,他所建立的秦朝则成为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四)皇帝的饮食起居 1、宫室、山陵 宫殿: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 “宫”最早原为普通房屋的通称,“殿”则指高大的房屋。秦汉以后,一般用来指称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一般皆遵循:坐北朝南、“前朝后寝”的规制。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礼之所,多称“殿”。 “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地方多称“宫”。 “行宫”:皇帝出外巡游所居之处则称。 另外,为满足皇帝及其后妃游玩、享乐需要、历代王朝建有大量“苑囿”,风光绮丽,极尽奢华。 山陵为皇帝死后的葬所,犹如民间的坟墓。 皇帝的陵寝一般包括地下墓室、封土和陵园建筑三部分。皇帝的陵寝一般皆依山而建。主要建筑一般由神道,宫墙,殿宇,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组成。 2、饮食、服饰 早在周代,就有了膳夫、庖人、内瓮等专司天子饮食的执事人员十几种。 秦汉以后,历代皆设有负责皇帝及宫中饮食的专门机构,如秦奉常、汉太常及南北朝以后的光禄寺等。 皇帝及其后妃的饮食,每日皆有一定的分例。每顿正餐包括各类山珍海味、时鲜蔬菜等上百种,另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小吃。每逢年节、寿辰及其它喜庆之事,宫中照例要举行盛大筵宴,名目繁多,其耗费之巨。 天子的服饰,早在周朝就已形成定制,包括六种冕服和弁服。汉代皇帝以五色长袍作朝服,魏晋时期改用绛纱长袍,唐代出现赭黄色圆领朝服,明清时期则以明黄作为皇帝龙袍的专用颜色,不同的场合,皇帝的着装有明确的区别。如祭祀或盛大典礼,皇帝穿衮冕服,包括冕、玄色上衣、绛色围裳、革带、蔽膝、白袜青舄等;平时及一般朝会则穿公服或常服。 3、车马、仪仗 古代皇帝出外巡幸、游历所用车驾称为“卤簿,包括御辂、御辇、御轿等。 自周朝以来,天子出行一般皆备五辂。卤簿以外,尚有仪仗。历代皇帝出巡所用的仪仗队规模都非常庞大,如宋神宗时多达22200人,清康熙帝崇尚节俭,但也有3000人。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如下: 01 高山流水(古筝、古琴) 02 广陵散(古琴) 03 平沙落雁(古琴) 04 梅花三弄(古琴) 05 十面埋伏(琵琶) 06 夕阳箫鼓(琵琶) 07 渔樵问答(古琴) 08 胡笳十八拍(古琴) 09 汉宫秋月(古筝) 10 阳春白雪(琵琶)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如下: 01 潇湘水云 02 广陵散 03 高山流水 04 渔樵问答 05 平沙落雁 06 阳春白雪 07 胡笳十八拍 08 阳关三叠 09 梅花三弄 10 醉渔唱晚 对于中国古筝十大名曲,却没有较统一的说法。在我们找到的两张《中国古筝十大名曲》和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的《中国十大古筝名家名曲》中,所列曲目都不相同,有些还是现代的古筝曲。不过有五首古筝名曲是公认的: [color=Navy]01 高山流水 02 渔舟唱晚 03 出水莲 04 寒鸦戏水 05 汉宫秋月 大家仔细看看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其中有两首古筝、三首琵琶,其余都是古琴,谁是中国古典乐器之王,就不言而喻了。二胡甚至没有一首入选,最多只能算半首,是因为1929年左右刘天华先生记录了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 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至爱的就是古琴。也许是曲高和寡,懂得古琴、喜欢古琴的不太普遍,但真正代表中国古典音乐最高境界的,就是古琴。美国人曾经在一个探索太空和外星生命的太空探测器中,录制了一张金唱片,收录了人类最有代表性的音乐,其中就收录了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琴曲《流水》,由此可见古琴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地位。 下面让我们欣赏中国十大古典名曲。如果在线播放不流畅,请下载后欣赏。关于下载:如果你需要下载,可用鼠标对准播放器,单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属性”,即可看到该首音乐的下载地址。 01 高山流水(古筝、古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

古琴的历史

古琴的历史 古琴的历史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四艺,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古琴的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

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这里的“静”有两层意义,一是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抚琴更需安静的心境。古琴有三种音,都非常安静。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在古琴音乐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宋代《琴史》中说:′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晋时嵇康作《琴赋》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也就是认为在各种乐器中,古琴是最好的,具有最优异的品德,最适宜君子作为修养之具。琴音的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感到和平泰然的气象,体验内心的祥和喜乐;琴乐的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